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

2024-08-14

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共10篇)

1.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 篇一

XXX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关于XXXX年第一季度矛盾纠纷调处分析材料

XXX大调解协调中心:

一、一季度矛盾纠纷调处基本情况

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XX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XX起,邻里关系XX起,消费纠纷XX起,工程拆迁纠纷XX起,劳动争议纠纷XX起,人身伤害纠纷XX起,交通事故纠纷XX起,其他纠纷XX起,调解成功数XX起,成功率达XX%。

二、矛盾纠纷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

从纠纷发生领域看,一是由于XX开发和XXX扩建工程项目多,存在层层转包现象,造成民工工资不能按时支付,所以造成劳动争议纠纷频发;二是移民安置引发的矛盾纠纷仍然是矛盾重点,医疗纠纷和领里关系纠纷相比去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电开发点多面广,引发的地质灾害频发,农民的土地及经济林木征收面大,要求赔偿的数额偏高,造成水电业主及群众关系矛盾凸显。

三、领导重视、落实包案制度。

对待上述矛盾纠纷,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领导包案解决,限期解决。党政领导亲自参与调处,各机关认真负责,严格按照 “XXXX”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其中水电开发矛盾纠纷牵涉群众较多,影响面积很大,县级领导协调各单位,采取包案包片处理,各相关部门相互协作,深入乡镇、社区、寺庙、牧场、村民家中,现场做说服工作,律师、法律工作者到场宣传、解说相关法律、政策,现场调处矛盾纠纷,努力促成矛盾纠纷的化解。二是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进行认真清理,逐一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楚。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建立档案,促成当事双方达成协议,定期回访,做好回访记录。三是对有影响力的矛盾纠纷再次清理,防止矛盾纠纷再次产生。

XX大调解协调中心

XXX年XX月XX日

2.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调解纠纷不再是法院一家的工作,多元化解决纠纷问题的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法院在审判工作中更加注重调解工作的多元化,本文仅以**县人民法院为例,就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浅析如下:

一、坚持党委领导,构建法院为主,各部门联动的“大调解”格局。

“大调解”工作调和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调稳的是执政根基。“大调解”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闸”,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连心桥”。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综治部门牵头,法院主导,各行政部门、社会团体、自治组织参与的大调解网络,形成人员联动、设施联用、信息联享、机制联通、矛盾联调的全面覆盖城乡每个角落的大调解体系,更好地发挥调解合力的作用。二是健全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把制度建设作为有力支撑,不断促进大调解体系规范化运行。对大调解体系中各调解主体的职能分工、诉讼与非诉调解机制的对接、非诉调解结果的司法确认、大调解工作的监督考核等内容,应在对本地实际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缜密、实用的操作制度,要明确回答纠纷发生后由谁负责调处、怎么调处、调处后怎么办、调解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等问题,做到落实有部署、推进有保障。三是监督支持到位,大调解全面覆盖。首先,建立健全调解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党委要把“大调解”体系建设和开展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考核中,非诉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奖惩依据之一,奖优罚劣。法院要将各庭室、各族法官调解工作纳入审判绩效考核,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作为创先争优的考核指标之一,不断鞭策其加强调解工作。其次,强化调解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法院要落实法官分片包干制度,指导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开展调解工作;加大对调解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点评调解文书、现场指导、邀请旁听案件审理等多种形式,讲解法律法规,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调解员水平;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的补贴等列入财政预算,解除广大调解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调解工作中。

二、坚持内外联动,构建依靠综治合力化解纠纷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人民法院在发挥大调解体系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调解主体的沟通协调和联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主动性,全力化解各类纠纷。一是建立健全诉前调解与信访维稳的联动机制。法院应加强与信访部门的沟通协调,在调处涉诉涉法纠纷的同时,共同做好突发性事件的稳控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动机制。法院应加强与司法局和各乡镇的沟通协调,将法官下派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乡镇人民调解指导站和人民调解组织的指导和规范,根据乡镇所辖区域,分工负责,定点联系并指导调解员的工作,进一步深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以具体案件成功调解为落实的措施,积极推动建立覆盖全县的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三是建立健全诉讼调解与行政调解联动机制。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纠纷或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纠纷,法院应加强与行政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群团维权组织的联动配合,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独特地位优势,实行委托调解、邀请调解、联席会商等方式,建起一条矛盾纠纷专业化调处的快捷通道。

三、完善调解制度,构建科学规范、效果良好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健全和完善诉前调解、委托调解、协助调解、调解协议确认等工作制度,使调解衔接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更具可操作性。一是完善诉前调解机制,对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小额债务纠纷等,当事人要求诉讼立案的,由法院主动向他们宣传非诉讼调解的特点,鼓励、引导他们先由人民调解组织、行政机关、行业协会调解。二是完善协助调解,法院在诉讼调解过程中,根据案件审判需要,吸收特邀调解员、当事人亲友或有关组织的人员等协助法官一并进行调解。三是完善委托调解,对已经立案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直接将案件委托上述单位或聘任、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四是强化效力确认,对经特邀调解员或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协会等诉讼外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经审查后,依法确认其效力,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四、建立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制度,构建运转有序、信息通畅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3.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 篇三

研判分析报告

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xx镇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我镇中心工作任务,找准立足点,发挥着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深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现将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一是基层单位普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没有将意识形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往往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工作”的倾向,思想观念、思想意识存在偏差,没有真正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片面认为只要把各项业务工作完成了就是尽职尽责了;二是存在群众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一些群众观念更新慢,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富即满不思进取,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积极性不高,少数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等。

2、干部队伍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干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流动慢,高素质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干部培训不能经常化、制度化,与当前工作要求不相适应。在基层单位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和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理论功底有限,专业水准较低。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基层干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快,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难以达到新时期基层宣传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3、工作实践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普遍存在。在基层中,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工作,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没有将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协调起来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手软”现象,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

4、工作机制不够健全。由于工作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一些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工作缺乏深入研究和统一部署,缺乏组织性和指导性,任务交办不明确,责任目标不清晰,出现错位和缺位的现象,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整个意识形态工作显得较为疲软和被动。加上一直以来,由于基层工作事务繁重,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导致从事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深感自身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和认可,工作无热情,其结果就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二、解决问题的高度与抓手

1、抓学习,各级党组织要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上的责任和面临的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2、抓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责,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各个领域,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业务过硬、素质精良的意识形态干部队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调动多方力量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共同参与、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3、抓阵地,扩大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抓好已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宣传阵地和电影院、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阵地,积极探索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共建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村级民间文艺团队培植力度,抓好农村图书室建设,加快阵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好乡镇文化广播站作用,使之成为宣传文化、科技服务的阵地,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

4、抓舆情,利用网络和社会舆论的引导,营造和谐文化。要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舆论。宣传部门要把宣传和管理的方向向网络延伸,推动党报党刊、新闻媒体、电视台等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加快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升级;和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他们进行网络舆论监督和不实信息的删除、屏蔽;在原则性问题上,主流媒体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网络上、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对突发事件加强引导。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抢占网络舆论的先机。

5、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对社会意识和社会思潮具有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

4.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 篇四

xx市国资委:

今年第二季度,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部署下,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国两会已经胜利召开,全国各地各行业复产复工、复商复学已经全面启动,并快速推进。考验面前,集团党委严格落实《xx省国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时刻突出意识形态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推进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突出责任主体、找准工作载体,坚守道德底线、筑牢思想防线的党性情怀,紧绷一根弦、长立一个志,坚决落实好集团意识形态工作。

现将集团2020年第二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如下:

一、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情况

一是用“实干”留“实印”,继续强化正确舆论引导。

在原有的专项负责,专人负责基础上,继续深挖集团自媒体平台和科技手段潜力,如深耕企业公众号,根植内部网络平台,用好员工广播电台,丰富职工大讲堂等。通过宣传内容及时更新和宣传方向的精准把握,针对国企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创新机制、创造新方法、涉足新领域,营造新时期国企集团意识形态工作蓬勃向上的主旋律,为集团各项主营业绩的攀升提供源源不断地舆论引擎。企业各级宣传部门疫情防控期间和复产复工阶段,及时推进家国情怀的宣传引导,利用集团公众号和内部网络品台开展特殊时期最美家庭评比,全家人的防疫故事展播,双职工的复产复工系列报道等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工作的同时,集中展现了国企集团形象与社会价值,凝聚起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所需的强大集体力量和团队精神。

二是用“实学”提“实效”,继续强化政治理论。

强化理论学习,做实理论武装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所在。集团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各级党支部严格按照学习安排,开展相应的集中学习和交流座谈,侧重于将集团意识形态工作镶嵌于集团“三会一课”之中,厚植于各项系统学习之上,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经常化。同时,通过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注重抓住关键少数,夯实集团党员员工思想基础,结合主题教育常态化,参与学习强国学习全员化,学习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经常化,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三是用“实践”出“实招”,弘扬新时期家国情怀。

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表象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宣传阵地占领,实现集团正确舆论引导。指派专人负者,发挥好集团现有企业网站、公众号、微信群、党建平台、职工大讲堂等宣传阵地作用。实时发布国企意识形态工作新动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创新完善企业舆论引领工作,营造企业员工积极向上声势,为集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四是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员工思想基础。

集团党委引领各党支部发挥组织生活优势,利用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党课、特色参观学习活动等组织生活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切实提升集团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五是通过紧扣实事热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

结合国家社会实事热点,紧盯员工关注的民生问题,集团党委组织开展灵活多样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活动。例如对于今年初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集团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讲形势鼓舞人心,讲政策解疑释惑、讲热点化解矛盾,讲常识普及知识,维护集团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大局,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员工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集团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二、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经过近几年不间断的工作投入,当前集团意识形态工作整体呈现稳定、健康、上行的主流态势,显性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整治,隐性问题还仍未见底。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下阶段着手解决。

一是意识形态工作与集团中心主业融合推进不够。

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上级需要考虑的事,我们是企业把生产经营抓好就万事大吉的片面思想在部分党员干部中间仍然存在,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分强调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忽视了其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融合推进,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二是网络舆论阵地引领管控还需加强。

当前,许多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夹杂多种声音,党员员工在使用微信、抖音新媒体时,对于一些不良言论思潮难辨真伪不能做到有效甄别,并且网络传输特性大大突破了集团党委对舆情信息的控制范围。

三是理论水平有待提升。

各级党员干部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开展还缺乏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够,思想观念不新,相关的理论学习和专题教育开展不多。

三、下阶段意识形态工作展望

一是提升整体认识。

要教育引领集团党员干部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引领,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百姓生产生活,国企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集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开展,引导集团党员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清楚、学透彻、用明白,牢牢把控集团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

二是用出色的经营业绩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意识形态引领集团经营主业,高质量的经营业绩同样有助于夯实集团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因此,下阶段集团将坚定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方向,通过集团各项经营指标的不断攀升,帮助全体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获得可观的收益,树立企业向好的信心,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夯实集团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5.大调解经验材料 篇五

——文山市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经验材料

近年来,文山市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文山”目标,按照“以大队伍抓稳定、以大防控保平安、以大调解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作为维护稳定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作为 “为民办实事”基础工程,积极创新举措,精心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调解组织逐步健全,调解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探索建立了符合市情、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点面结合、互动联调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更有群众性、专业性、联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切实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搭建“大调解”工作架构 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重在资源整合,贵在部门联动。文山市按照“党政统一领导、司法行政部门为主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求,成立了文山市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市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街道)及相关单位也应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专门组建文山市社会矛 1 盾调处中心,高配中心规格,明确中心职责,主要负责协调专业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室与中心的衔接配合,负责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配合和跨地区、跨行业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处。同时全市制定出台了《文山市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实施意见》、《文山市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实施方案》等,为“大调解”工作体系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指引。

二、以纠纷清零为目标,织密“大调解”工作网络 文山市因地处边疆民族杂居地区,社会矛盾纠纷多样性、复杂性、敏感性、难调处等特点较为突出。为切实提高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文山市从建立健全大调解组织体系入手,着力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解调与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全力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全市按照“强基层、抓规范、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六有六落实六统一”的建设标准,在全市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自然村组建了1582个人民调解组织,在村(社区)设立了专职人民调解员;二是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全市组建了医疗、建筑、食品、保险等行业性、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共50余个,将其全部规范到大调解工作平台上来,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参与调解的作用和优势;三是建立行政调解工作平台。坚持“当调则调、调裁结合、解决问题”的原则,2 强化行政调解工作,并将其纳入大调解工作平台。各行政部门均确定了3-5人组成行政调解机构。各行政部门认真落实行政主管责任,充分运用调解的办法处理了大量行政纠纷和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四是稳步推进司法调解工作。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强了诉讼调解工作,积极推行重调息讼制度,构建了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把调解贯穿于民商事审判的全过程,探索实行庭前调解和诉讼内委托调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调解结案率。

三、以健全机制为基础,破解“大调解”合力瓶颈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大调解工作机制,统一工作标准、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大调解组织的效能管理,文山市坚持从工作机制规范化入手,采取领导带动、思想发动、上下联动、措施调动等方法,探索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大调解组织的规范运行,高效运转。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受理和调处机制。对发生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负责组织调解或者指定相关调解工作平台负责组织调解。属于职能部门受理范围的,实行首长负责制,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调解;对涉及多个部门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确定的部门牵头调解。二是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衔接机制。按照调解优先的原则,积极引导当事人首先采取人民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用人民调解方式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由市矛盾调处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业调解,专业调解组织仍未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引导依法通过诉讼、3 行政复议等渠道解决;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矛盾纠纷,按照“调判结合、调解优先”的原则,做好司法调解工作。三是完善调解协议的效力确认机制。经人民调解组织、行政调解组织或其他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按照司法确认程序,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进行确认。调解组织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义务。四是完善大调解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市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设置“调解人才储备库”,吸纳法官、律师和行政机关熟悉法律、善于做调解工作的公务员为大调解工作指导员,参与各级调解组织的调解工作。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资料库、加强信息综合、通报工作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动态掌握矛盾纠纷的总体状况和个案进展情况,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横向、纵向信息共享,形成上下贯通、工作互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

四、以提质强管为抓手,提升“大调解”工作质效 文山市5392名基层调解员除411名为半工半农(村委会干部)外,其余4981名均为热心调解事业的农民群众,呈现文化素质偏低、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特点,如何将这只队伍管理好、建设好、作用发挥好成为重要课题。为切实将这支队伍管好、带好、用好,发挥其最大社会功用,文山市以建设“管得住、听指挥、能干事、负责任”的“十二字”调解队伍为目标,制定了《文山市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制度》,由市司法局具体负责对调解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将 4 考核结果在全市调解队伍中进行公示,促使全市调解员形成“赶、帮、超”的良好局面。成立了调解工作督导小组,全面加强对调解队伍和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督察。采取适时到乡(镇)了解和向群众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掌握调解员工作情况和群众评价,对评价好的给予适当奖励,对评价较差的及时给以批评教育,对乱作为和群众评价恶劣的坚决清除人民调解队伍。此外,还采取不定时、暗访等方式,深入乡(镇)、村(社区)按照上报调解卷宗30%的比例进行抽查,对于虚假或不合格卷宗,严格按照《文山市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补助及人民调解员补贴办法(试行)》给予处罚或扣减相关补助补贴。通过科学的管理,实现了全市调解队伍形象和案件质量“双提升”。2011年来,各级调解组织共上交人民调解案件卷宗878件,合格870件,合格率达99%,比上年同期提升5%,全市无人民调解员违规办案和被投诉等不良情况发生。

五、以落实待遇为保障,增强“大调解”工作动力 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作为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其扎根群众、贴近群众的优势和作用任何单位或社会群体都无法比拟和代替。长期以来,由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得不到有效解决,调解工作被动开展较为突出,严重制约职能作用的发挥。为切实将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文山市制定实施了《人民调解案件以奖代补工作制度》,打破了人民调解员几十年来的“零报酬”工作模式,促进了基层人民调工作的 5 快速发展。近两年以来,全市共对4175件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实施了以奖代补,补贴金额达17.082万元。2011年,文山市又制定实施了《文山市村级人民调解组织补助及人民调解员补贴办法(试行)》,从市级财力安排上保障人民调解经费,补助补贴标准为:每年每个村(社区)人民调委会补助调解工作经费1000元;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1件口头纠纷补贴50元;调解成功1件普通民间纠纷补贴150元;调解成功1件疑难复杂纠纷补贴300元至500元,该补贴办法实施以来,全市广大村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调解率和成果率均得到全面提高。同时规范了其他调解组织的工作经费和调解补助,为全市大调解工作长足发展提供了保障。

6.大调解总结 篇六

镇党委、镇府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年初明确党委书记亲自抓、综治委具体抓、成员单位部门负责人各负其责,形成整合资源、分级管理、联动调解新机制,达到提高对潜在矛盾纠纷的预警能力、以及提高对对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管制能力,以及村突发矛盾纠纷的应急能力的目的。

镇矛盾纠纷“大调解中心”明确了年终对全镇16个行政村民调治保主任考评考核标准,把大调解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进行量化考评考核,坚持周排查、月小考核、季大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所得分值与年终报酬挂钩,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而是落实社会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对村属于本辖区域内的矛盾纠纷,明确责任自负,及时化解,不得把矛盾纠纷推向上级、推向社会,达到小纠纷不出组,大纠纷不出村、重大、疑难纠纷、挂村镇纠纷,坚持先报告,镇大调解中心整合资源,通力协作,共同处理,真正达到纠纷不出镇。三是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要求调处的矛盾纠纷,实行收文责任制,不管多忙、任务多重都热情接待、主动受理,切实防止矛盾激化。

2011年10月11日上午,东台市溱东镇村副书记民调主任以及死者严兰英的亲属来到我真大调解中心,诉说严兰英在9月20日上午11时左右,在安徽六安市全安区东桥镇在我镇该杨村黄某收割机上务工时,不慎被驾驶员王勇倒车时碾死。事发至今二十多天未能处理,尸体仍然停放在安徽,双方未能处理的原因是赔偿款未落实。我镇大调解中心接到信息后,首先制止溱东镇派员静坐黄家的行为,并告知这乃是违法行为,应立即撤回。其次于12月12日下午组织召集溱东镇司法所鲍南村村干部以及双方委托的律师到南莫镇大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经多轮调解、法制宣传,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次性黄某余额交足贰拾贰万元壹仟元,首付拾万元,余额凭火化证明到南莫大调解中心领取。

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较为满意,严兰英亲属当即写了对王勇的谅解书,有效地平息了一起跨地级市的重大纠纷。

7.大调解工作计划 篇七

2、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分析制度。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着眼于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把预防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重点落实好三排查:即落实区和村(居)每半月的定期排查分析制度;落实特殊时期以及重大节假日其间的重点排查;落实对矛盾纠纷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行业的重点排查。在做好正常排查调处工作的同时,特别要组织好重大事件的集中专项排查活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坚持报告制度。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定期上报每月调解报表和双周排查情况,重、特大矛盾和紧急事件要做到特事特办,不得因工作失误造成无法换回的影响和损失。

4、坚持每月一次的人民调解工作例会制度,通过会议及时传达新的调解工作精神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学习和交流新的工作经验。

5、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工作。认真履行指导村(居)人民调解工作的义务,在档案、资料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的规范管理模式。遵照调解组织建设标准和要求,狠抓“硬件和软件”,同时,继续开展规范化调委会检查、整改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调解。以防激化为重点,做到业务规范化,努力实现“四无”;不断提高村(居)调解组织调解场所、调解程序、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依法调解的水平。进一步优化调解队伍结构,从群众威信、法律政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选任调解员。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各调解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排查问题的能力、化解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6、完善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公调、劳调、诉调、信调等机制的对接工作,加强对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和民工讨薪、土地承包流转等涉及民生问题的新型矛盾纠纷的调处,按照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三全”(全领域、全方位、全封闭)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区大调解组织网络。整合资源、整体联动,不断加大与区有关单位、基层组织的协作配合力度。通力调处、通力合作,加大对重大纠纷、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的调处化解工作,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整体力量。

同时,不断加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的防范能力、调解能力和处置能力,努力创出人民调解的特色和品牌。

7、认真完成省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综合考评和年终考评工作。

1、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县、镇调处中心实体运作水平,工作计划《大调解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大调解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规范县、镇调处中心工作流程,促进大调解人员、经费和办公设施等保障措施落实,形成全县统一的机构设置和工作体系。认真履行县调解办的职责,加强组织、指导、检查和考核。通过县、镇(开发区)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形式,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分析会和专门性问题调处协调会。3月份召开全县基层调处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4月份举办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骨干业务培训班。把县、镇调处中心建成基层维稳工作实体运作的一线实战机构。

2、认真组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统计考核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的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统计考核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增强调解能力,提高调解水平。

3、积极推进诉调、检调、公调对接机制。指导和督促各镇(开发区)积极落实全市大调解工作推进会的各项要求,在全县普遍开展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和公调对接工作,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二季度,会同有关部门对各镇落实“三调”衔接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健全县调处中心设立专业调解小组制度,促进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互配合。形成多种形式、多方联动、高效运行的调解模式。

4、突出重点纠纷专业调解,打造调解工作特色品牌。加强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重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入探索和完善建立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热点难点纠纷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对接工作,抓好试点,加强研究,规范工作程序,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5、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分析汇报,提升调解工作组织水平。针对国庆60周年、金融危机、春节和两会等形势任务和季节特征,积极组织开展社会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县、镇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重点,责任到人,切实解决受人力所限、纠纷排不出来或调解不了的情形,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维稳工作部署和全县政法工作要求,立足实际,认真研究制定社会矛盾纠纷工作计划,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测预防。坚持每月、每季度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工作,既有全面的基础性情况,又突出当前重点,对重点问题和一些疑难复杂问题注重研究,明确法律法规和政策界限,为县、镇党委政府掌握纠纷全局情况,采取化解措施提供准确性意见和建议。

6、加强大调解工作制度建设。以把大调解机制建设成基层基础扎实、实战能力突出、工作特点和经验鲜明、机制完善、效能显著为总体目标,不断加强排查调处、分析汇报、通报、受理登记分流、检查督办、教育培训、组织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考核与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强化信息报告、接待受理、分流指派、分析汇报、领导小组办公会议制度建设和调处化解窗口服务工作。为规范矛盾调处化解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7、积极探索和建立“专职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相结合”、“ 专业调解小组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相结合”的调处工作格局。在县有关单位、部门征聘一些懂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影响力的调解专门人才,建立指导、参与调处疑难矛盾纠纷的专门调解员人才库,积极协助、参与某些领域、某些类型、某些地方的热点难点纠纷的化解。在调解人员配备上,重点实现二个结合:“兼职型”调解员和“专职型”调解员相结合,“专业型”调解员和“综合型”调解

员相结合,县、镇调处中心专职调解员确保不少于2名,有效解决调解人员挂名、业务能力不强、协调水平不适应形势发展等问题,确保中间环节不脱节。

8、抓基础工作规范流程,夯实人民调解工作基础。落实标准化调委会建设要求,完善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健全新型城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加强调解员培训工作,落实三级培训任务,提高调解员基本素质和工作水平。实行调解员证书制度和调解奖励制度,增强基层调解工作活力。积极落实人民调解指导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调解员补贴经费和专业性调委会运行经费、专职调解员聘用经费,提升人民调解工作保障水平。

8.大调解工作简报 篇八

一、“调普结合”

改变过去单纯调处模式,确定“调普结合”的调解新理念,将调处与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充分结合,通过“一事一法”、“以案析法”的方式,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结合“七五普法”、“法律六进”等活动,把提高全民法制观念与化解矛盾纠纷充分联动起来,使每一次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都成为普法宣传的途径之一,有效地增强调处综合效应。

二、“以法为本”

“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原则。在化解民间纠纷时,我们将树立“以法为本”的调解理念,更多地注重从法律的角度对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剖析、抽丝剥茧,以分清责任,明辨是非,让当事人明白自己所享有的法定权益或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便民利民”

继续加强人民调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把解决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最高追求。确定“便民利民”的调解理念,根据矛盾纠纷的性质、难易程度和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村头”、“地头”、“街头”调解等方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失时机地开展调解工作。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化解矛盾的新要求,坚持“应调尽调”,积极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9.乡镇大调解工作计划 篇九

县“大调解”工作《关于矛盾纠纷“大调解”向基层延伸“五进”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为深化我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大调

解”工作向基层延伸,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决定,自2011年5月起,在全乡矛盾纠纷“大调解”“进城镇小区、进农村院落、进规模性市场(商场)、进车站、进工业区(旅游景点)”(简称“五进”)活动,乡镇大调解工作计划。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思想

学习在省部级主要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市、县深化“大调解”工作体系部署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和创新社会管理,“大调解”工作体系,紧紧“统筹、衔接、攻坚、创新”的总体思路,重心下移、工作前移,贴近、、服务,党政主导、多方协同、力量整合、的“五进”工作格局,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化解长效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工作基础,社会稳定。

二、工作

“属地管理,分级”和“谁主管、谁”的原则,由党委、主导,整合乡镇、村(居、社区)调解、公安派出所行政调解、法庭司法调解和辖区行政、企事业、社会组织等责任()力量,在城镇小区、农村院落和车站、规模性市场(商场)、工业区(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矛盾易发的地方等聚居的区域,常态运行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窗口”前置运行机制,“哪里有,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工作计划《乡镇大调解工作计划》。

三、工作

“五进”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动员部署阶段(5月3日—5月10日)

调查,摸清底数,制定工作方案,职责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动员大会,安排部署。

阶段:先行试点阶段(5月11日—6月10日)

“五进”活动示范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标准,规范设置,健全机制。

阶段:实施阶段(6月11日—10月20日)

总结、示范点的经验,各职能密切,整体“五进”活动在本地、本系统。

阶段:检查验收阶段(10月21日—12月30日)

对照工作、职责任务,自查自纠,查漏补缺,着力长效机制;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将适时组织人员,基层,一线明察暗访,对工作情况通报,“五进”活动。

四、职责任务

(一)责任。乡“大调解”工作组织,综治及“大调解

中心”牵头,司法所并会同公安派出所、劳动保障所、国土、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和行业协会,“谁主管、谁”原则,车站、规模性市场等责任主体组建本的矛盾纠纷调解室或需要成立专业调解委员会及设置调解室。

单独成立专业调解委员会的矛盾纠纷调解室辖区乡镇调解委员会或辖区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专业调解委员会的前置窗口。场镇小区、农村院落调解室村(社区)调解委员会的前置工作窗口,由所在村(社区)村委会(居委会),规划和要求实施。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要支持、、“五进”调解室建设。

(二)健全机制。统筹、、联动的“大调解”体系作用,规范“五进”调解室窗口运行机制。

1、网络体系衔接。在乡党委、主导下,“大调解中心”牵头,从纵向上县、乡、村(社区)和辖区“五进”涉及的专业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室相衔接,横向上与各行业主管及派出所、司法所、群工站等相的“五进”调解组织体系。

2、调解力量整合。动员和

10.大调解季度研判报告 篇十

XX党委:

2022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经营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在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X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意识形态核心引领主动权,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2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情况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助推工作开展

党支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员工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做好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大局。并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重要工作及日常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总经理XX为组长,分管品宣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公司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在支委会上专题部署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2022年工作要求。

(二)发挥组织优势,筑牢思想防线

党支部积极发挥组织生活优势,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切实做好群团组织工作,发挥统战工作的能动作用,以各类宣传平台、载体为主阵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在党支部会议中坚持“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唯物史观,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切实提升干事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二是认真组织学习竞章、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做好学习笔记,强调学用结合,提升党员干部职工严守规矩、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是强化政治引领,加强政治宣传,利用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各类宣传阵地,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积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传达上级党委工作要求和文件学习。

四是发挥公司工会、共青团作用,在组织相关活动、会议时,着重关心职工思想动态,联系好党外高知、非党员干部等,及时谈心谈话,传递弘扬正气的正能量。

(三)紧扣时事热点,做好正面引导

结合国家和社会时事热点,紧盯员工关注的民生问题,完善意识形态领域制度,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活动。一是修订完善公司舆情处置工作办法,设置公司新闻发言人,针对公司重大突发事件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及时主动地发布新闻、信息,在舆论引导中把握主动权、减少不利报道。二是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微博、公众号、微信、QQ、公众号等媒体的管控,做好“学习强国”、“X”APP管理。三是利用好“三会一课”等形式,把意识形态工作做在平常,严在经常,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发挥主心骨作用,在职工间做到“讲形势鼓舞人心、讲政策解疑释惑,讲常识普及知识”。四是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突发事件等得正面引导,引导员工“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坚决同违法乱纪、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行为做斗争。

二、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方面

一是新形势下组织领导需进一步加强,进一步狠抓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意识形态工作仍需改进;

二是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时引导舆论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舆论宣传阵地还需进一步完善,要不断开发和搭建新的宣传载体和平台,扩大信息的知晓度、公开度,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和公司重大事项的宣传,积极传递正能量。

三是理论水平有待提升,党员队伍对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开展还欠缺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储备,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仍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X党支部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深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压力,将意识形态工作成果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凝聚力”、党员队伍的“战斗力”、抗疫风貌的“精气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调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扩充到各部门负责人,设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党群工作部,负责舆情监督、联系各部门、信息收集和宣传平台管理等具体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以此进一步压实责任,保障落实;

加强职工,尤其党员的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牢牢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加强舆论阵地建设。

补齐短板,通过不断开发和搭建新的宣传载体和平台,加强支部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切实提升引导舆论的本领和能力。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时,要发挥号党支部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党员和职工队伍的理论水平。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用党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提升思想认识,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绝对的政治清醒,在危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行动能力去防范和化解具有复杂性、未知性、高风险性的重大问题。

公司党委2022年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公司党委严格按照省委、省国资委党委、**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突出抓工作责任主体、加强制度建设、找准工作载体,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深入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一、总体态势

第一季度以来,公司党委坚决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原则,工作形势总体运行良好,党委书记、董事长**同志全面主持意识形态工作,各班子成员抓好分管工作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并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建工作和中心组学习内容,同抓并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在省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在集团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积极探索新机制,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二、工作情况

(一)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定党管意识形态信念。

**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根据班子成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调整补充了**党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委书记、董事长是第一

责任人,党委副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分别抓好各自分管部门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本部党支部和各下属控股公司党支部书记是各党支部的第一责任人,直接抓、亲自抓,切实解决党支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公司经营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旗帜鲜明支持党中央及上级党委决策,坚持“四个意识”,拥护“两个确立”,坚定“两个维护”,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着力抓好理论学习、舆论宣传和核心价值观弘扬工作,利用党委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党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论述,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加强自有媒体管控,发挥好公司现有企业公众号、微信群、党建平台、**微课堂、掌上****等宣传阵地作用,实时发布意识形态工作新动向、弘扬主旋

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创新完善舆论引领工作,营造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向上声势,为公司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三)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夯实党员干部思想基础。

公司党委引领各党支部发挥组织生活优势,利用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研讨、专题党课、特色参观学习活动等组织生活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切实提升公司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行”自豪感和使命意识,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人心。

(四)通过紧扣实事热点,提升意识形态工作实效性。

结合国家社会实事热点,紧盯干部职工关注的社会问题,公司党委组织开展灵活多样意识形态引领和教育活动。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公司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讲形势鼓舞人心,讲政策解疑释惑、讲热点化解矛盾,讲常识普及知识。积极开展“青春建功新时代

疫情防控争先锋”为主旨的“我是党员”活动,大力宣传**全体党员冒着被感染危险,逆行战疫,出色完成**滞留游客医学观察接待工作先进事迹,维

护公司疫情防控工作稳定大局,把意识形态工作与员工生活工作问题相结合,提高公司意识形态工作针对性、时效性。

三、存在问题

(一)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干部职工思想教育不够。

个别单位干部职工受疫情防控及经营压力影响出现了思想波动,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上级需要考虑的事,我们只要把经营管理抓好就行的片面思想,强调以经营为中心,忽视了其对干部职工思想教育的干预和影响。

(二)对网络舆论阵地引领管控还需加强。

当前,疫情防控许多网络信息鱼目混珠,夹杂多种声音,员工在使用微信、抖音新媒体时,对于一些不良言论思潮难辨真伪,不能做到有效甄别,需要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预见性和前瞻性,加强员工对网络舆情甄别的管控,守好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打好主动仗。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提升整体认识。

教育引领公司党员干部明确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核心引领,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百姓生产生活,国企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公司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开展,引导党员干部把意识形态工作看清楚、学透彻、用明白,牢牢把控公司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

二是减少疫情带来损失。

意识形态引领公司经营主业,高质量的经营业绩同样有助于夯实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基础。因此,下阶段公司将坚定战胜疫情,树立发展信心,坚定改革方向,通过公司疫后各项经营指标的不断攀升,帮助全体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获得可观的收益,树立企业向好的信心,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夯实公司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三是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机制。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讲解课件下一篇:周年庆典社区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