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20篇)
1.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一
小学语文经典创新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所谓“高效语文课堂”?在我看来,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效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效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2014年4月25日——2014年4月26日,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学会组织各区语文教师参加了小学语文经典创新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受益匪浅,下面针对这次学习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从整个课堂教学结构来说,教师需要真正做到了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性的学习,在学生自学过程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性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大约15分钟,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批注的书旁,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班内大展示环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引导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让学生充分体会人间的和谐美,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由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欣赏到自然与社会风情。老师作为从旁协助者,适当的给与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作为一门理解性高的课程,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点之处时,学生有时谈得比较肤浅,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引导,而不是一带而过。对于感情比较丰富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朗读和理解,身历其境的吸收文章的精华和中心。老师虽然是教授者,但是,学生的学习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学到的知识相对会深刻些,所以,一个高效的课堂,老师要把握好学生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及位置。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多学习别人高效课堂的精华,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其重难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也教有所获。
2.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二
初次来到这座绿树环绕、古朴典雅的陕师大校园,漫步其中享受着温暖的春风,伴随着花草的清香,欣赏着潺潺的流水,鼻间荡漾着一股充满生机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精神振作。
在接下来培训学习的日子里,我们聆听了多名专家学者的讲座,感受了来自教育一线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并与多位授课教师进行互动。研修部门还特意为我们安排了随堂观摩课。本次研修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每一节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可谓不虚此行。
说起这次培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赵精兵老师所讲的“现代教学艺术”,我也一样,还从没见到过这样的老师,从未感受过这样的课堂。赵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语言风趣、睿智而热烈,很夸张地把舞台搬上了讲台,把教学升华为艺术。赵老师的课真让人耳目一新。他特别提倡课堂上的创新精神与质疑精神,他认为创新精神是创新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七种要素,即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品德、创新美感和创新技法。在赵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明白了现代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和美的形象,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我们老师平常上课都希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的课堂却有时沉闷,活跃不起来。针对这些问题,赵老师给大家支了一招“乐学术”:(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2)创设情境,使学生享受学习之乐;(3)点缀趣味,使学生体验知识之乐;(4)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5)深入浅出,使学生体验易学之乐。我想如果学生能在精彩课堂上体会到快乐,甚至乐此不疲,我们的教学能不成功吗?
董蓓菲教授为我们上了一节关于“合作的有效教学策略”的课,这节课令老师们激动不已。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我们学员模拟有效合作的课堂,比如在分小组时,董老师要求我们邻近的三位老师组成一个临时学习小组,并要求选出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明确各自责任。活动的进行一下子把学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很快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并且给自己的小组取了“梦之源”“铿锵玫瑰”“梦想2+1”等很有创意的名字,积极高效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我们在课堂上体会到合作的高效和快乐。董老师还跟我们介绍了合作学习的一系列好处,比如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同伴间准确地交换信息,学生对学习活动更容易投入和承担义务,还能消除对失败的恐惧心理等。接下来董老师还邀请我们几名学员上台完成一项合作任务——“古诗结对子”,我们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代表小组进行发言,最后得到了老师的奖励——一个水果。通过亲自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不仅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品尝了成功的快乐。
我也很喜欢梁斌老师有关作文方面的讲座——《谈谈小学作文教学设计》。众所周知,教师难教的、学生怕写的就是作文,教师上公开课往往回避作文,学生一提及作文就愁眉苦脸。年轻的梁老师来自教学一线,一直从事作文教学的实践和研究,还建立了自己的作文网站,真了不起。他讲的课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梁老师首先给我们分析了当今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困惑,根据剖析课程标准,明确了新课标对各个学段的习作要求。他以表格的形式把各个阶段的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梁老师与我们探讨了作文优化的一些策略:如激发写作兴趣的策略,拓宽写作思路的策略,丰富学生想象的策略,提高表达能力的策略等。在这一堂课上,梁老师尽可能地多举例子,讲体会,让学员有更多收获。
给我们上课的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用心,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领略了专家名师的风采,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短暂而又充实的培训生活结束了,我们真诚地感谢“国培”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感谢为我们授课的老师,感谢陪伴我们走过这段学习历程的班主任。春天里,我们来过,我们即将与大家告别,返回自己的教学岗位,我带着几分收获,带着几分不舍,挥挥手,道一声“:再见,我的国培之旅,再见,西安的春天! ”
参考文献
3.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一、首先来交流一下如何进行中考英语总复习。中考是对学生初中三年乃至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效果的检验,而且在较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因此每年的中考牵动着无数人(包括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心。所以考前总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那么,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复习?如何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张学位老师为我们提出复习要领——依据课标,有效复习。
张学位老师像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方向,且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依据初中每年课本的编排以及新课标的引导,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中考总复习:
(一)点面结合、查漏补缺,精讲多练、面向全体
首先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一轮的系统复习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应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一阶段应紧扣中考纲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依据课标,整合话题,分类教材。
同时应注重词汇,词组,句型的过关,并通过配套练习、复习检测形成能力。复习方法主要是以点带面进行系统复习。以一个单词或语言点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找出与之相关的词语和用法。把过去三年里学过的语言知识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建立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通过本轮复习,力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能熟练掌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其次进行专项训练。进行第二轮的分块复习即语法专项复习。根据中考说明“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分语音、词汇、语法。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有效地对中考的知识点、语法要求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点拨和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最终提升他们的知识能力。应力求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稳住好学生,积极鼓励并转化差学生,重点抓中等生,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辅导和提升,力求遵循“全面复习,有所侧重”。
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复习放到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导作为辅助手段。要将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作为复习的主体内容,对学生已掌握内容的讲解要做到精简,重点讲解学生不够熟练的内容,对于每一个项目的复习,要让学生创设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专项训练。做到每节课复习都有复习目标、要点、课内追踪练习、课外巩固练习等,做到项目有专练,人人有所得。
最后进行综合训练。第三轮综合复习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能力。考前指导与适应训练,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适应中考要求,侧重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要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
这一阶段着重于中考题型的模拟训练,传授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让学生熟悉题型,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压力和消除紧张的心理,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自信心,提高得分效率。
综合练习,进入模拟冲刺阶段。大约20天左右,完成10套模拟题。主要紧扣题型,讲练结合。专项训练仅仅是就某一个知识点的单纯训练,在此基础上,我想我们应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即有选择地进行听力、笔试为一体的成套试题的训练。通过对学生限时测试,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上升为综合运用能力,逐步适应中考要求。
(二)梳理词汇,归纳句型,总结美句
如果把初中三年所学的词汇、短语进行梳理,这样便于学生复习、记忆,而且在复习教材的过程中把这三年所学的精美句子总结出来重点记忆,在英语口头式书面表达中便可以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三)链接中考,分层训练,强化作文
在中考英语试卷中,书面表达占15分,分值也相当高,该题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按照命题要求,依据有效信息完成作文,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上近几年英语作文贴近生活,题材多变,一直是广大考生的痛。于是如何提高英语作文得分已成为了各大学霸的争论点,所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当然这离不开平时语言基础方面的训练,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只有通过由易到难逐步强化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使学生达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如果我们按上述这样的策略去组织复习,并且配上教师精挑细选的练习题不断强化,夯实基础,相信在英语考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其次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也深深地了解到中、高考虽然是初中英语学习的指挥棒,但也不能完全为了应付中考去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质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界最令人瞩目的热点话题。
在相应学段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其综合体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注重学生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感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因此,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便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恰当的教学活动设计,以语言为载体,达到思想上的交流,从而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但一个人的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学成的,需要一直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建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核心能力。
短暂而有意义的初中英语教师培训已经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教学路漫漫,我所能做得,所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再次感谢县教育局及张学位老师给我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
4.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篇四
一、愉快教育法
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地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情感交流活动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注意这种值感的交流作用。如在上音乐课之前,我经常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或面带微笑和学生轻松地谈话,或敲一敲打击乐器等。一上课,我以亲切随和的教态和学生一齐听着音乐参与做律动,这样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气氛,而学生在一种激奋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就为后一环节的教学,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如在教第一单元《动画城》中《小机灵的歌》一课时,教师弹奏《西游记》插曲《一个师傅仨徒弟》,在导入新歌时教师说:“难听出来了,这是哪部动画片的插曲?如果听出来,就跟着音乐模仿一下动画片人物的动作。”教师弹着学生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有的学生走到台前模仿起孙悟空、猪八戒的动作,嘴里还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学生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喜欢片中的人物,教师在创设了让学生进行音乐体验的氛围后,又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经验,用较为熟悉的《西游记》插曲引人,进行了情感与音乐经验的双重铺垫。当学习《小机灵的`歌》时,学生就能很快地投入到旋律的感受中去。
二、主动参与,积极交往法
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和学生平等相处,有了真挚的情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愿意接近老师,愿意袒露自己的思想。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有了平等和谐的音乐氛围,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如在一年级实验班有一个男同学,上音乐课不愿唱歌,不愿跳舞,非常腼腆,老师走到他跟前,拉着他的手做律动他也不做,教他唱歌他还是不唱,最后我鼓励他上课坐得那么好,听得那么认真,肯定在心里早已经听会了,看会了,然后我让组里的其他学生唱歌,让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结果他不但不为难,接过乐器伴奏起来,效果很好,我及时鼓励他,最后他不但用打击乐器伴奏而且还唱起了歌,这时全体学生为他鼓掌,这次鼓励,使这个学生以后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中。
三、激趣表现法
只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上有时我这样提问:“老师和你一起唱这首歌好吗?”“有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你挑选一种你最喜欢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一下。”等等,用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学生容易接受,乐于表现。在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研究怎样表现歌曲时,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表现方式。在分组展示时,有的学生选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或用不同乐器未同一节奏,或用相同乐器击不同节奏;有的用表演动作表现歌曲;有的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二人对唱、小组对唱、领唱等),还有的用图画、色彩表现歌曲等,形式丰富多彩,这样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个性,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我调控能力、独立判断决断能力、自学能力,也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了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5.教师教学方式研究学习心得 篇五
这几天的听课,觉得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能给现在的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加之现在正是推进“高效课堂”的高涨时期。
所以有教师也在尝试周小组的教学模式来做,效果却实是很好,虽不敢说是高效,但却实是很有效的。刚好今晚学习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很是有感受。
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方式,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和社会性参与等方面,是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强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合作性和自主性。
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其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是内在的,学习目标是自觉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是自定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是自我监控的。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意义主要在于: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促使学生想学,会学,能学。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第四,争取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三、设计学生的探究学习
探究式教学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观察、调查、假设、实验、表达、质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作为探究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创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引导他们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进行探究性教学,必须遵守认识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注意:
1.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探究因素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还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实验,注意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有观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兴趣,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思考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原因的兴趣,引导学生学,思,疑,问,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
3.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解释,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一步一步地进行引导,要敢于放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要注意启发学生去发现新的问题,引导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形成与众不同的思路。教师应坚持正面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鼓
励学生自己设计实施方案,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尝试、探索、实践,允许学生在探究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使学生在自由、和谐、轻松的气氛中探究,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四、注重合作学习的设计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
我们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的核心是要共同地积极思考、交流和互助,既要同心,又要协作,形成合力。
☆合作学习需要建立相互信任、有效沟通的气氛,所有学生都能相互支持、配合和互动;能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共同承担责任,寻找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途径。
2.怎样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组织得怎样,关键在于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个人责任,培养团队精神。第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共同参与。
第三,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
6.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心得 篇六
《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此次《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专题学习,我觉得自己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更加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可以说,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新课程、新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觉得自己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在如何走进新课程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教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而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变化是深刻的,具体将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之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考验。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不言而喻。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我们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二是在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表现在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有的学习动力、能力、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等诸多方面,在研究方法上不是十分到位,缺乏有效的研究途径和切入点。这主要跟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不够有关,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注意向同行学习,一直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加强两方面的学习。一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加强同这方面研究有特长的教师之间的交往,努力改正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7.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七
一、灵活导入, 愉悦情绪, 引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 导入新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突破口”, 尤其是新颖独特、精彩生动的导入, 可以营造出或轻松愉悦、或引发好奇心、或震撼人心、或引入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情感投入, 使其不知不觉间融入新知学习活动。同样,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也要用好导入环节, 围绕不同历史学习内容, 同时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历史漫画、历史故事、历史歌谣、影视作品等多变有趣的导入方法, 灵活呈现历史知识, 本课教材内容条理清晰, 内容丰富, 但是比较死板, 趣味性不强。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诱导同学们情绪愉悦的融入学习过程, 充分发挥上课伊始的“激趣”引导作用。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六必修二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 借助 (幽默讽刺的“小孩与妈妈地对话”剧情表演, 引人思考。旁白: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30年代, 倾听一段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的一段对话:
小孩:妈妈, 天这么冷, 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妈妈: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父亲现在失业了, 没有钱买煤啊!
小孩:父亲为什么会失业呢?
妈妈:因为生产的煤太多了。
旁白:这是多么奇特而又罪恶的情景啊!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 就要大量开采煤。一方面, 煤矿工人家里因为没有钱买煤而挨冻;另一方面, 又是从地下挖出来的煤“太多了”而卖不出去。这种“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
师:现在随着这引人深思的剧情进入那奇特却又罪恶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一起透过这场经济危机来看看那时候的“自由放任”真的完美无缺吗。
二、自学指导, 梳理思路, 增强学习效率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 最佳的途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 经过亲身感知与体验,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感悟才会更深刻, 也能更好的把握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但这并不是代表完全“放羊”式学习, 教师还应该进行自学指导, 调整学生思维。因为即便是高中生, 知识与能力还是不够完善的, 面对各种自学活动, 也会遭遇困惑, 陷入“迷宫”。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对学生予以帮助与疏导, 适时提醒, 巧妙提示, 灵活引导, 使其转变思维角度, 弥补漏洞, 高效学习。
如学生相互讨论时, 历史教师融入其中, 启发点拨, 引领正确思维。比如教学必修三专题一中的“百家争鸣”与“儒学的兴起”这两课后, 设置自学思考题, 让学生自学与讨论。学生讨论时, 历史教师要有选择性、有目的的参与, 点拨学生迷惑之处, 打开学生思维, 调控“跑题”情况, 调节讨论进程。而后结合知识重点, 展示四个高考历史题。学生做题后, 教师提问点拨, 分步解疑, 梳理与点拨解题思路与方法, 突破难点。另外, 还要指导学生科学学习方法与策略, 使其多层次、多方位思考, 完善知识建构。如指导学生论从史出, 试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点线面、纵横方向来整合历史知识, 并注意其他学科内容、乡土历史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 拓展思路, 比较归纳, 建立知识网络, 提高学习效率。
三、点评引导, 激励鼓舞, 提高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引导还体现在课堂评价中, 通过有效点评, 可让学生获得启示, 悟出道理, 还可帮助学生发现闪光点, 提高学习信心与学习热情。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巧用课堂点评, 具有多元化、激励性、“引之得当”的评价语言, 发掘学生思维闪光点, 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答问, 也帮助学生拓展延伸, 深入质疑与思考, 有所建构, 有所发展, 打造活跃高效的历史课堂。
如教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第二课《辛亥革命》时, 要求学生自读课本, 分析辛亥革命兴起原因。然后再相互交流, 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此时, 有同学发言说道:在二十世纪的初期, 中国清朝政府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自此,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这时候中国也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加深。对于这位学生的主动发言, 教师合理点评:你从由时间方面入手, 还能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展开练习, 值得表扬。但还要留意此时中国清政府的一些政策也有所变化。通过这一点拨, 学生想到了清政府实施了新政, 实行了预备立宪。教师予以肯定, 继续诱导:由革命党人的视角来分析呢?其他同学补充道:革命党人建立了不少革命团体, 有了同盟会;发起多次武装起义, 均以失败而告终, 但给武昌起义留下宝贵经验。点评引导:不错, 由军事与组织角度进行了归纳, 那湖北当地又给武昌起义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问后, 再提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补充的, 并在学生答问基础上归纳总结。这样, 通过评价点拨, 激励鼓舞, 开启思路, 逐步引领他们由当时的社会现状、湖北当地状况以及革命党人所做的一些努力等入手, 深入思考与探索, 探寻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以及大致概况, 生成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抓住学生特点与教材特点, 灵活选用多样手段与方法, 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巧用自学指导、课堂点评等, 点拨学生思维, 发掘学生亮点, 激励鼓舞学生, 进一步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引导作用, 抓住学生特点与教材特点, 灵活选用多样手段与方法, 引发学生学习热情, 巧用自学指导、课堂点评等, 点拨学生思维, 发掘学生亮点, 激励鼓舞学生, 进一步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引导,思考
参考文献
[1]杨远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8
[2]朱琳.新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对策的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11
[3]许泷杰.实现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4]赵鹏.论新课标下高中历史的备课[D].华中师范大学2011
8.师友互助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篇八
“师友互助”课堂模式,每节课设“五步十环节”,其中“五步”是固定的,而“十环节”则可随需求而变化。所谓“五步”是大框架,“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新授课的环节是: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提高。一节课被划分为“五步十环节”,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越容易做,就如同要在短短四十分钟里翻越一座又一座小山,使学生们始终保持亢奋状态。
在“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模式中,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时候“小师傅”再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再由“小师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量的变化。
“师友互助”教学策略特别关注了“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为师者的风采提供契机。没有学习动机,就不会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生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
传统课堂是一人讲,众人听,师生互动少,学生参与少。“师友互助”教学策略采用师友一对一的跟进式讲解,整个课堂上,“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几乎完全颠覆了原有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兵教兵”、“兵练兵”,“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全班学生无一例外,真正实现了“有教无类”,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得到大大提高,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效率。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师友互助”课堂上的师友互助学习,充分彰显了合作精神的巨大魅力。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及共同发展。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异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先生的“讲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
通过学习,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假如我们在课堂上也学习着用这种模式,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并学会合作与交流,把课堂放心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评价”等,那每一堂课都会其乐融融。最主要的,在学习中要组建好师友,选出各方面都很优异、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来当师傅。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学习力和战斗力。再定期对师傅和学友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师友捆绑式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团结合作、学习竞争的热情,提升整组的学习力和水平。
任何东西都不能照抄照搬,要不断地学习他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我们今后的教学方向,只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完善,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
9.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九
新密市实验小学 冯雪霞
假期中看书不多,但继续看了《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重温王老师的那段自序,颇有感受。“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想起了学校行政阳光轮训里李飏校长讲过的一个关于苏轼与佛印的故事。评课也如此,如果心中无智慧就不要指望对课堂中闪现的灵光能做出会心的响应。如果心无诗意,就很难发现课堂上流溢的美。所以评课时观照自己灵魂的一面镜子。在评课中,你在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你在评课时反观出来的是自己所拥有的教育智慧,你在评价课的生成效果时,最终检验的其实就是自己的质量内涵。一句话,评课就是评价自己。在教研岗位上每学期听过的课不下八十节。每每听完课后就想着要如何跟老师进行交流。从前的我只是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滚了数次。要对各学科各个年级的课进行点评,还真得虚心学习请教。正如王老师在自序中提到的不仅要让执教者有收获,也要让自己有进步,要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得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进行换位思考、移情体验。推己及人,由人返己,这便是评课这的大智慧、大境界。这也正是我们平常在评课中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如果是我来设计这个细节,我将如何处理。
回到语文的课堂,一堂好的语文课王老师认为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课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守住语文本题的一亩三分地,应解决“怎么写的”。语文味表现为“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拼句、咬文嚼字”的的品味。在王老师点评的《凡卡》和《猴王出世》两堂课中都体现了这样的语文味。他提到,语文学习必须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主食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眼龙”,睁大了注视内容的烟,死闭着本该聚焦语言形式的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结合具体文本、具体语言、具体情境、在语言表达出、在文本秘妙处、在遣词造句出、在谋篇布局处实施唤醒、常常提示,方使学生双目炯炯、切实受用。还记得叶晶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一课,在刘建琼教授提出的这个意见之后又在班级中加入了语文味,在后来与我的交流中叶老师非常欣喜地告诉我学生的收获和表现是多么令人惊讶。
第二味是“人情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有“人情味”。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科班的语文课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感情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王老师点评的叶小平老师的《假如》一课中便是极好的体现。在复活文字感性生命的同时也点燃了每个学生的诗意生命。在邱劲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父爱亲情如此演绎着,苏凌云老师的《四季》和《影子》也是这样引领着。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出庭时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课堂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活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在王自文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和邹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两课中我嚼出语文的书卷味。一个难以驾驭的古诗,一个是一线穿珠的教学设计。都让语言和精神在课堂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协同发展。
从书上别具匠心的文字里,我能感应到王崧舟老师魂灵里所内蕴的文化气质,正是这种气质,才让他的生命世界充满诗意与宁静,灵气与灵光凝聚成指向语文人生的无言大美。毫无疑问,做这样的教师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因为他能够在潜心修炼中端正自我,将魂灵放逐于“我心即佛”之境。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为这本书所作的自序题目: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书中所评之课多为年轻名师执教,他们的课堂当然有着或多或少的瑕疵,但王老师总以从容的目光,或赞赏,或称奇,或意会,或质疑,坦坦荡荡,以朋友的心态对待,他说:“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心中有佛,看人如佛;心中有魔,看人如魔。
“评课不是为他人作嫁衣,而为自省”道出了他高人一筹的评课境界。原来,评课不仅仅是评课堂的得失,还要多反思,多总结,这样才能通过评课这面镜子来关照自己的教学策略。王崧舟老师让我知道了,评课原来也是一门大学问。
10.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3月25日“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追踪活动”走进我校,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受益非浅,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四、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11.浅谈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与教学心得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教学心得
1.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应用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使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既要求教师具备高水平的学科知识,更要求教师能灵活充分的发挥其主导作用。作用之一,是能充分调动课堂中每一个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挥其生理、心理的潜能,开动其灵活多变的思维,在迅速顺利掌握当堂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探究新问题,从而全面发展其数学能力。作用之二,深人挖掘教材、大纲这些蓝本的内涵和外延,精心设计能启迪学生多元思维的问题,巧妙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实现课堂同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2.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2.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我结合《数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我多次召开数学学习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2.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理數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3)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的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2.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侯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2)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2.4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级里,我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3.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1)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个段的小孩比较天真、表现欲望也很强。
(2)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大于理性认识。
(3)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但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往往滥竽充数,不爱动脑思考,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多给学生写解题过程的机会。学生大都挺聪明,但惰性也较强,在解题时往往只重结果,忽略过程,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会的题不稀做,不会的题还做不出来。
(5)多给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的机会。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主要差别就是阅历浅、反应慢,而且大多数城镇学生对七年级数学知识在假期里已经补过了,两者在学习中往往形成很大的反差。
(6)多给学生复习归纳的机会。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是对小学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适当的引领学生对小学学生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归纳。
(7)多给学生练习计算的机会。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例如,教《利息》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在课上进行利息的计算,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到银行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利息方面的知识,课上进行交流汇报,这开放了教材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生活之中,真切感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生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到期利息的计算比较简单,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对延后支取和提前支取这两种复杂的情况,则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辩论、探索,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难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形成了一种数学思想,在利率的计算方面能够灵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形成了一种数学思想,在利率的计算方面能够灵活应对。
4.结论
综合来看,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想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总之,七年级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误区新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
12.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二
有效实施教学案教学, 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是教师要找准角色位置, 注意角色位置的转换, 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一、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 有效组织分组学习
合作学习有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最深受教师的青睐。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组织引导调控好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 选择分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 适时调控教学策略, 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 教育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交流, 学会协作, 学会分享。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认真设计, 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每次合作都要有一定的内涵, 要明确对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有帮助, 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及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的特点分组, 以此来保证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干, 而且都干“正事”, 如组长、副组长、书写员、组织员、表达员、检查记录员、补充发言人等, 防止有的学生心不在焉与词不达意, 还要防止有的学生一言不发, 有的滔滔不绝, 说个不停,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互不相干, 或者两个人一起随便谈谈, 说的内容与讨论的问题并无关联。要做到这些, 不能完全依赖学生, 教师的首席作用必须要有体现。
二、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文本, 思考问题, 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是华而不实的。通过独立思考, 学生会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再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到新的境界。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 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课堂上, 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沉下来阅读, 沉下心来思考;让学生静思默想, 默默读书、默默品味, 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 加深体验和理解, 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 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时上公开课, 为了眩目、热闹, 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 收集相关的资料, 运用光、电、声、色等高科技手段, 让学生说、学、板、画, 耳目一新, 平时则涛声依旧。这种教学流程是“规范”化的, 时间安排“规定”化的教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另外, 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讨论交流的时间, 不能刚刚进入到合作学习的情境就匆匆收场, 这样的合作学习也达不到合作的目的。
三、发挥教师首席作用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首席作用还体现在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引领者、参与者。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与学生的合作, 教师也是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者, 教师可以走下讲台, 走到学生当中, 俯下身子与学生一起探讨, 以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民主平等和相互融合的和谐关系, 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有时还可以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等, 在相互学习、平等对话中实现锁定的教学目标, 共同体验学习过程成功的快乐。
以上是我在教学案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上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不当之处愿与大家交流。
摘要:有效实施教学案教学, 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是教师要找准角色位置, 注意角色位置的转换, 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3.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三
掌握多彩的教学技能,目的是让教师成为“魔术师”,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的学生这样抱怨:“某某老师的课,我一听就想睡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作为教师就有必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缺少什么?又丢失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呢?
我想一个仅仅具备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的教师,不一定是个好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有较高的教学技能,能够驾驭知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然而,教学技能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锤炼和提升。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没有熟练撑握各种教学技能的教师是难以有效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我们作为教师只有运用各种教学技能,不断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多彩多姿,生动有趣,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教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只要我们的教师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方法得当,就能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成绩,使每个学生既成人又成才。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有了多彩的教学技能,能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如何运用多彩的教学技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是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影响,感染学生呢?这也是我最期望得到答复的问题。在这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教师不岐视每一个差生,让后进生本已自卑的心灵得到安慰。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了学习自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那一切的成功就不在话下了。
14.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四
—《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学习心得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深知课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是锻炼学生生存本领的阵地。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谢利民教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思想感染,谢教授让我深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和学生紧密合作,充分利用教学环境中一切条件,遵循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我学习后的心得和我在一线的实战经验结合起来,谈谈在我的心中怎样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者?
一、导入新课的艺术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先导。各项工作如此,教学也不例外。做好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上课,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具有导课艺术的教师,往往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迅速集中,活跃课堂的气氛,收到优异的效果。所以,善于导入新课,是讲好课的重要一环,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1.设疑提问,导入新课2.直观演示,导入新课3.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二、课堂讲授的艺术
在各种教学中,讲授是向学生高效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学
生的智能。优秀的教师上课,总是认真讲授准确无误,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每堂课,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很多,但是,究竟开头怎样讲、中间怎样讲、结尾怎样讲,哪些应精讲,哪些应提问,哪些应练习,哪些应自学,所有这些,都应全面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切忌盲目、无计划,照本宣科,平铺直叙,轻重不分。在各教学环节都安排恰当的前提下,课堂讲授的成败,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即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说,教师语言的艺术,要体现出下面三个特点1.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2.教师语言的节奏感3.教师语言的幽默感
三、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手段,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组织教学不但在上课一开始时进行,而且应贯穿在一堂课的全过程。教师能否把准备好的教材内容,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组织好课堂秩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组织教学工作,应注意以下三点: 1.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善于利用反馈信息,组织教学进程。
15.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五
行动学习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瑞文斯 (Revans) 教授提出的。瑞文斯认为, 传授结构化知识是现代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形式, 但是在快速变革的社会中, 仅仅依靠这种学习方式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创见性的提问。他同时指出只有以团队的形式将传授结构化知识和询问结合起来才是完整和有效的学习[1]。行动学习中, 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反思他们的经验, 相互学习和提高[2]。行动学习融合了传统的“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从教学的主体而言, 突出“以学员为中心”;在学习形式方面, 重视团队学习, 强调通过学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方面, 倡导在团队支持下基于行动、反思的循环学习。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行动学习强调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 在全球正在受到关注, 并逐步成为国际管理教育培训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培训模式转向行动学习模式, 把行动学习作为更有效、更有力的工具来发展和培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3]。国外高等教育中有一些课程把行动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尤其是在管理发展领域[4]。在我国, 行动学习已被应用到学校教育和领导人才的教育培训中[5]。
MBA教学中, 学员学习理论知识, 改变管理理念, 并不一定能将这些知识和理念转变为现实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的管理行为。只有把理论应用于具体的管理实践, 使学员亲身经历和参与管理问题的解决, 进而获得实际的体验和感悟, 才能实现知识和理念向管理能力和行为的转变。行动学习正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途径[6]。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行动学习强调以学员为中心[7]。行动学习中的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主宰者的教师角色, 而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 对小组的行动学习进行催化和引导[8]。本文对MBA行动学习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分析。
二、行动学习的核心理念
行动学习是一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当下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行动学习在关注问题解决的同时, 更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发展及整个组织的进步。问题导向是行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行动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手段, 强调学用结合的重要理念。
行动学习是团队学习。行动学习要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在民主、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 分享思想, 贡献经验, 相互启发。为保障小组学习有效进行, 行动学习规定了一系列集体研究的程序与方法。从本质上看, 行动学习是一种合作式的集体学习, 充分集中集体智慧是其重要出发点。各种有效的团队学习方法是行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丰富繁多的程序与方法背后, 所蕴含的深层理念是平等地认可每一个成员的价值, 充分尊重每一个成员所做出的贡献。
行动学习的过程强调质疑反思。通过质疑当前的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式, 引发对已有经验、理论及内心假设的反思。通过反思重新解释经验, 建构理论, 修正假设, 从而引发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小组成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疑和反思来确定问题的本质, 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案。质疑反思有助于促进小组内部对话, 提高小组凝聚力, 形成创造性和系统化思考, 增强学习效果。同时小组成员通过反思自身心智模式, 打破思维定式, 可实现自我的真正改变与成长。
行动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切实地就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行动。行动是探寻, 是试错, 是检验。行动也是学习过程。行动学习是实践性的持续推进过程, 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 在实践中检验成效, 对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度研讨形成新思路, 再继续学习、改进。如此反复学习和推进, 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直至问题最终解决。
行动学习需要催化师的引导。催化师是行动学习过程的设计者, 氛围的营造者。催化师要帮助小组成员聚焦于要解决的问题, 选用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小组研讨过程。在行动学习过程中, 催化师既要帮助团队成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思考怎样学到知识。
行动学习的目标是要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一方面行动学习使个人丰富了知识和经验, 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行动学习在组织中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促进了组织发展。
三、行动学习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应有的行为模式。教师角色不仅影响到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在促进学员发展中地位的认识, 还影响到对教师应该更多依赖于内部还是外部的认识。行动学习法强调“做中学”, 要求教师不断总结经验, 反思教学行为, 将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具体来说, 行动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如下三点。
1. 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员发展的促进者。
行动学习强调以学员为中心, 行动学习中的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 应从关注学员知识的学习, 转变为关注学员心智模式和行为。在行动学习中, 通过引导学员不断地质疑反思, 及时给予学员以反馈, 使学员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 将知识转化为心智模式的提升和管理行为的改善, 从而促进学员发展。
2. 从内容专家转变为过程专家。
在行动学习中,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提供者和标准答案的发布者, 而是组织学员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需要转变观念, 从内容专家转化为过程专家, 成为行动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催化师, 帮助小组成员精心设计行动学习过程, 通过引导、催化使学员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并通过流程控制和团队动力来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及学员与知识的良性互动。
3. 从知识权威转变为寻求发展的学习者。
行动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构建。因此, 在行动学习教学中, 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树立师生互教互学的理念, 强调与学生教学相长, 成为行动学习中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权威, 通过营造氛围、激励学员、有效质疑等, 在帮助学员学习成长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行动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职责
行动学习能否达成教学目标, 使学员通过行动学习得到能力的提升, 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行动学习中的教师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小组成员明确行动学习问题。
行动学习起始于企业当下存在的实际管理问题, 好的问题既能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 也能引起企业高层的重视, 获取更多的支持。为了明确行动学习问题, 教师要带领小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组织小组成员研讨, 明确界定行动学习问题。在引导小组成员明确行动学习问题时, 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该问题是企业高层关注的问题;二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要恰当, 问题太简单不能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 问题太复杂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解决时, 会挫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三是要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 并确保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理解达成一致。
2. 行动学习过程设计和过程引导。
在问题明确后, 教师要协助小组成员根据行动学习问题选取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对行动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设计, 对行动学习过程中企业调研的目的及时间安排、研讨会的主题和时间安排都要进行精心设计。在行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全程参与企业调研和小组研讨。在企业调研中, 要协助小组成员对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详细安排, 以确保通过企业调研收集到行动学习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在小组研讨中, 要根据研讨主题, 恰当选取结构化研讨方法, 一方面要有效质疑引发小组成员反思, 确保假设浮出水面, 避免小组讨论离题;另一方面要根据研讨内容, 帮助小组成员恰当应用各种行动学习工具如鱼骨刺图、因果分析网络图、重要性/紧急性矩阵、实施难度/收益大小矩阵等, 以确保小组研讨取得预期的成果。
3. 相关理论知识的导入。
行动学习不是从实践到实践, 行动学习的问题解决需要理论的指导。在行动学习项目推进过程中, 教师需要适时地给小组成员导入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导入, 一方面可使小组成员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这些理论被小组成员及时地应用到问题解决中, 能帮助他们更系统地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小组成员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对理论进行反思, 可使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营造氛围, 鼓励质疑, 及时反馈。
行动学习强调群智、群策、群力, 发挥团队的作用。行动学习强调质疑反思。因此教师要注重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鼓励小组成员质疑。在小组研讨的引导中, 要营造开放、热烈的研讨氛围, 鼓励小组成员发言, 对提出质疑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 以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 尽可能收集更多创意, 使小组制订的问题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切实、有效、可行。教师在引导小组研讨的过程中, 还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 在发现小组成员有不良的行为表现如爱出风头、总是打断别人发言、爱否定其他成员的观点等时, 要及时给予反馈, 在反馈时注意要用正向的积极的语言来表达, 以提高成员对反馈意见的接受度。通过及时反馈使小组成员能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 达到心智模式的改变, 促进成员成长。
5. 与企业积极互动, 使企业深度参与, 确保行动计划实施。
行动学习要求小组成员能够将行动学习成果转变为组织决策并付诸行动, 在行动中体验、反思。行动学习强调行动。如果企业对行动学习项目的参与度不够, 则行动计划很难在企业落地实施。因此教师要帮助小组成员采用多种方式积极与企业互动。一般来说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一是与企业高层定期沟通, 向企业高层汇报行动学习项目的进展和阶段性成果, 获得高层支持;二是邀请与行动学习问题相关的核心员工加入行动学习小组, 参与行动学习的小组研讨;三是在行动学习取得阶段性成果时, 组织企业内与问题相关的核心人员对这些成果进行评价, 给出建议。通过与企业的积极互动, 可提高企业的参与度, 使行动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五、结语
行动学习的核心在于以学员为主体, 将学员组成团队, 通过解决企业当下存在的问题达到学员的学习和发展。在行动学习中, 教师要发挥好过程专家、学员发展促进师的作用, 要参与行动学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和学员一起走进企业, 参与调研, 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在行动学习中与学员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Revans R.The origin and growth of action learning[M].Chartwell Bratt, 1982.
[2]伊恩.麦吉尔 (Ian Mc Gill) 和利兹.贝蒂 (Liz Beaty) .行动学习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3]DOTLICH DAVID, NOEL JAMES.Action Learning:How the world's Top Company are RE-creating their leaders and themselve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8.
[4]SAVIN-BADEN M.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Untold stories[M].SRHE/OU press, 2000.
[5]张素玲.行动学习及其在我国领导人才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2) .
[6]王成全.论行动学习在MBA教学中的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1) .
[7]迈克尔·马奎特.行动学习实务操作——设计、实施与评估[M].郝君帅, 唐长军, 曹慧青,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16.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六
每个学生在自己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习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渐渐的每个人都会偏爱某种学习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差异,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重视。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学习风格就是每个人所偏爱的学习方式。
对学习风格认识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因为根据教育的第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是学生重要的个性特征之一),更因为这一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影响巨大。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与多种因素相关,很难一一界定。有教育学家根据学习时所涉及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将学习的风格分为四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运动型。即知识信息主要是从视觉中、听觉中、触觉中和运动中获得。这些学习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对身体某些部位的固有的依赖或者是固有的偏爱。这样的依赖和偏爱其实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的,只是真实地表现出学生学习方式本能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多样化。
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成效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原因不是因为哪一种学习风格不好,哪一种好些,而是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就难以适应学生多种学习风格,就会造成在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相适应的学生如鱼得水,不相适应的学生则举步维艰。
例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视觉型的学生爱听爱看,爱做作业,最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听觉型的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积极,接受能力强,但通常不喜欢课后的阅读复习,所以学习成绩总不如老师期待的那样好;而触觉型的学生喜欢动手实验、自己探索,但上课听讲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成效一般不会太理想;运动型的学生喜欢运动,喜欢游戏,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所以学习成绩较差,最容易在考试中失败。
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如何相互适应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相互适应,让更多的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呢?解决问题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方式,主动去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二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主动去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学生改变学习风格。学生改变学习风格的办法是可行的,因为学习风格不可能完全不变,它确实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习方式的偏爱会受到文化环境、学识以及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采用改变学习风格的战略战术。
单纯从提高学习成绩来讲,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效有负面影响,但让心智尚处在发育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本能作斗争,实在是有违人文精神。而且,将学生全部改造为具有统一的学习风格,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总会有学生固守自己的风格。其二,就算学生能战胜自己的本能,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去适应某老师的教学风格,可是,一名学生不可能一生只师从一名教师,况且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总是各有不同的,如果学生一一去适应的话,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和卓有成效的学习风格。其三,就算学生能一一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各科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这样改变,学生必定同时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风格,而原有的风格常常正是突出个性、让其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基础。倘若这样的改造真正得以实现的话,学校就变成了生产没有个性的产品的工厂,而这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后果。
2.教师改变教学风格。让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多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于已经形成某种风格的教师来说同样是困难的。但是,这种改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丰富自己的教法,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中,让所有类型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是教师理应追求的目标。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是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充实与提高,改变的只是教法的单一性,而不是对自己已经熟练的教法的放弃。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风格的事实,尽量在课堂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不仅适应喜欢阅读、记忆好的学生,同时,也适应那些喜欢动手探索,喜欢做游戏的学生。
如何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区别对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在同一班级的课堂上,教师应在教法上有区别的对待不同学习风格与自己原有教学风格不相适应的那部分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信任和鼓励。
对视觉型的学生,要尽量提供更多地阅读机会(包括上网),以增加其知识面;对听觉型的学生应让他们多讨论,巩固其领悟能力强、反应快的优势;对触觉型的学生,应在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对于运动型的学生,根据他们喜欢互动式学习的特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设计出一些教学游戏、教学表演,让他们在其中担任角色,他们一样会学得兴致勃勃,取得好成绩。
2.整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其实,在一个课堂上,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其中各具魅力。如何让这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的运作起来,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个能让各种风格的学生各显其能、相得益彰的课堂情景。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扮演好四种角色。他应该是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互动的课堂上,让全体学生在其引导下,各以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愉快地交谈。他应该是电视连续剧的导演。不但要全盘考虑充实剧本,节节出彩,更要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合适的角色,吸引着每个学生,让他们期待下一次学习。他也应当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能注意到每个学生参与的每个细节,及时鼓励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纠正其中小小的失误,让每一个班级像一支乐队一样合奏出美妙的交响乐。他更应该是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微笑着欣赏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尽情地表演,不时有会心的笑容和热情的掌声。如果这样,课堂上每个角落的受众、每个拥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会愉快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又何愁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成效?
17.学习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心得体会 篇十七
昌邑区第一实验小学毕红芳
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教学新常规从六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备课:备课中分为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个人备课对个人教学前趋、学生学情、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有明确的要求。二是上课:上课有两大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对教师课堂的整个过程的要求,要做好课前准备、强化课堂秩序管理;其次是授课的要求和听课的要求。三是作业布置与批改。四是课外辅导方面的要求。五是考试与评价方面的要求。六是课后反思。总之,这六个方面的要求就是集中为: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师教学常规提出了符合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对学生学习常规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每一方面的内容都十分详尽。
新的常规的学习,使我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方向,不仅告诉我作为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教”,更使我懂
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学,扮好课堂组织者的角色。通过学习我对常规内容有了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从备课、上课、作业的确定、学生的辅导、评价、反思等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才能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我觉得学习真是及时啊,深刻体会到常规不仅是一种制度,更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学常规不是多余的,而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学好常规,才能自觉地遵循常规,指导自己的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把教师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习惯,做好教学札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
18.教师教学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八
一、研修的目标: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
2、广泛阅读教育论著,及时了解教育发展动态和最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3、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和方法。
4、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大胆进行教改实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教学,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经验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管理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三、研修内容
1、深入学习师德师风方面的理论知识。
2、基本功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理论学习、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3、抓住时机到先进学校参观、听课,学习管理方面的经验及听课指导等方面的知识。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4、研修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校本教研理论,创新管理理论,创建独到的学校管理理论。
5、充分利用县内教育专家的资源,珍惜专家讲座的学习机会,主动与专家沟通学习进程,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
四、学习形式:
1、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
在此过程中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深入了解学习和培训内容,以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及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培训教材,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享教研成果。
五、具体措施
1、分阶段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
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育管理实践,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管理行为方式。
2、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
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半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参加培训班内博客交流。利用网络写教学日志,不断在反思中进步。
3、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育管理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研促管。
4、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认真参与研讨活动,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积极向专家请教,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利用好每次的学习机会。
19.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 篇十九
2011年10月底, 笔者有幸在所从教高校贵阳学院领导的安排下前往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这两个月的学习对笔者的专业知识是一次极大的更新, 对笔者的业务能力是一次不小的提高。非常感谢学院给了笔者这次充电学习的机会, 使笔者开阔了眼界, 以下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收获:
1 开放的环境为上海人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市, 商业的繁荣、文化的互通使得英语这个交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学。无论是公交车报站、地铁的标牌、机场的设施、各种单位和建筑的名称均使用中英文对照, 使得英语浸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人们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大量的英语, 这些英语常见、实用, 掌握了它们能迅速提升一个人学习英语的自信。英语在上海人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在上海繁华的商业街区能碰见很多的国外游客, 在文化氛围厚重的高校能遇到很多外国留学生, 与他们的交谈也是学习英语的好机会, 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城隍庙游玩, 发现绝大多数卖小商品的小贩都能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顾客介绍各种商品并和他们讨价还价, 随处都可以见到上海市民用流利的英语为问路的外国人指路, 地铁上, 那些拎着公文包的外企中国员工也用流利的英语和他们的外国同事讨论工作和生活。在上海人的生活中英语已经普及, 这使他们有一种紧迫感要学好英语, 他们也有一个开放的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耳濡目染、道听途说, 笔者真羡慕他们有这样好的接受英语熏陶的环境, 而在贵阳, 在生活中学英语的途径不多, 也没有方便的练习机会, 所以学和用往往是脱节的, 教英语的教师和学英语的学生都能深深地感觉到环境的闭塞所带来的文化上的狭隘。
2 听大外部的公共英语课程, 有其特殊的好处
听大外部的课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都是同样的课程, 却有很多不同的老师同时在上, 对于同一节课, 听不同的几个老师对于同一个环节的处理方法, 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 哪种方法更好、更直观, 从而择优选取, 哪种方法处理得不好, 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教学中总结经验, 学会应该避免的东西, 而不是闭门造车, 设计自己的教学时毫无参照物。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 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集中对比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后, 有一种“博览群课、厚积薄发, 不会上课也会上”的感觉。正如我们写论文时, 要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一样, 我们在设计自己的教学时, 如果以博览过的群课为底蕴, 以自己对别人的处理方法的评判为取舍标准, 再加以自己的创造性, 力求不落俗套、推陈出新的话, 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有所突破。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很庆幸自己拥有了听课的欣赏和评判能力, 而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和接收
贵阳学院2009年迎来本科教学质量第一次评估, 在筹备迎评的过程中, 大外部的英语教学改革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大硬指标的推行使得全体教师不得不紧急提升自己、直面挑战、顺应时代需求, 即课堂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课堂教学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中必须设计大量口语互动活动, 这三大指标改变了以往一本书一只粉笔、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课堂的转型给教师带来了阵痛和压力, 但也迫使我们的教学形式能与华师大这样一流的重点学府接轨, 我们已经在教学中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指使用全英文教学语言、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能组织和评论英语口语活动) 再来听别人的课, 更能体会到别人对各个环节的处理技巧, 和自己使用的进行对比使自己的逐步完善, 这比起自己是一张白纸, 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专门过来学习别人的新模式新教法感觉更好, 頗有点“外行听热闹, 内行却能听门道”的意味。
4 英语教学语言的规范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英语教学语言本身就是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作用之大, 必须引起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我这里讲的英语教学语言的规范包括教学用语的语音语义标准、教学语调的优美, 再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就是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华师大外国语学院的专业课程中有一门叫“教师口语”, 是于每学期前十周周一晚上课, 这门课应该对规范教学语言帮助甚大, 可惜笔者去的时候正好错过, 实为遗憾, 建议贵阳学院也开设这样一门课程, 这不仅能使英语专业师范类的学生受益, 也能使像我一样非师范科班出身却又因扩招等历史原因而成为英语老师的同行弥补自己的缺失。以下是我对比几个老师教学语言的课堂感受实录, 从中我们对其重要性可见一斑:A老师的课堂语言很精辟, 直接决定了学生有兴趣听他的课;B老师教学语调太强势、太生硬, 虽然口语很流利, 但还是缺乏吸引力, 总给人一种“铁蹄女人”的感觉;C老师虽然表情丰富、惟妙惟肖, 但语调平铺直叙, 无抑扬顿挫, 从头到尾太“温柔”也不好, 总让人感觉她表情的丰富性和语言的生动性是脱节的;D老师发音标准、口语极流利, 但由于未重视学生的吸收和跟进速度, 听起来有点像新闻播报而不太像教学, E老师对教学的语气把握得很好, 很亲切且信息量大, 表述准确、发音标准、表达丰富, 给人一种很享受的感觉;像F老师这样天生拥有优秀音色, 后天辅以优美语调的老师, 况且那样的知性和优雅, 课堂紧凑、信息量大, 实在是不可多得;G老师的问题是在速度上, 教学语言太快的话, 纯属老师自己在作秀, 像开机关枪似的老师自己说了一大通, 自己满足了, 却不顾学生的感受, 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教学语言太快会给人仓促和不清晰的感觉, 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听众去理解、回味, 使课堂形式只停留于浅表, 而不是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听久了注意力极易涣散。课堂不应该成为老师自己练口语的场地, 而是老师和学生沟通传递信息的场地, 沟通和互动很重要, “沟通”是传递信息的手段, 而“理解”则是信息得以传递的基础。在每一个点上和学生的沟通很重要, 自顾自的陈述, 不如慢慢地和学生嚼懂一段文字, 提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 让他们自己猜懂一些词, 通过循循善诱的手段比急赶着跑完教学内容效果要好得多。
5 华师大学生自觉性高, 教师课堂互动可操作性强
华师大的学生自觉性很高, 课前基本都回去预览过课文, 并提前查阅语言点对有疑惑的部分向老师提问, 对教师的引导能够心领神会, 课堂互动不用老师操心, 被老师要求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不会说“sorry, I can’t.”而致使课堂互动没有回应, 让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而在贵阳学院基础稍差一些的班级, 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课上一问三不知的局面是常见的, 在有一些班级, 口语活动根本进行不下去, 这也是老师教学中的尴尬和要预先防备的问题, 在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平行班级之间要保持教学进度上的一致就非常的难了, 所以贵阳学院的英语教师得花很多心思在权衡平行班的教学进度上。此外, 华师大学生和老师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 (生活环境中处处有中英文对照标牌、在小学和中学的英语课堂上均接受纯英语教育) 使得他们对英语的敏感度和反应程度很高, 这一点尤为在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课程中体现出来, 教师和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自由度之高、表达之丰富和深刻, 令人惊诧, 而不像西部的学生, 对老师用英文描述或提问感到很木讷, 西部的英语老师自身在词汇量积累、教学用语的规范和灵活度、表述事物和表达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流畅度上都存在问题, 亟待提高, 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去模仿发达地区的老师, 把他们的好的表达和教学方法“拿”过来化为己用, 因此笔者的这一次学习机会是难得的和宝贵的。
6结语
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和手段枯竭了、黔驴技穷了, 感谢学校给笔者这样一个机会能够深入课堂, 舒畅地吸收知识并且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 收获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教学语言得到规范;其次是教学方法得到提高;再次是丰富了教学中的英语表达方法 (比如我们学到老师是如何用各种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最后是让笔者清楚地了解了学校之间的差距, 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教学。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 我们融合所有老师的优点来进行教学, 教学一定是非常精彩的。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1) .
[2]束定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我们教什么, 怎么教?——写在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闭幕之际[J].外语界, 2010 (6) .
[3]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0.论学习策略教学中的教师素质结构 篇二十
[关键词]学习策略教学 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王新民(1951- ),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与教师教育研究。(河南 新乡 453007)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57-02
一、教师具备学习策略教学素质的必要性
当前,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①,而掌握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标志②,因而,学习策略教学的任务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个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前。
要承担这个任务,需要教师具备特殊的学习策略教学的素质,但现实中,广大教师一般还不具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学习策略教学具有特殊性。近年来,我国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对学习策略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课题涉及学习策略教学的一般目标、内容、模式、原则、策略以及多种通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不同学科特殊学习策略的教学。由此可知,学习策略教学具有特殊性,否则,没有必要分门别类地开展研究。那么,学习策略教学究竟有什么特殊性呢?皮连生等人的概括可视为一个典范③。各家看法虽有同有异,但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性于此可见一斑。若进一步拓展范围,则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性还受学习策略本身及其学习的特殊性的制约④。总之,学习策略教学具有诸多特殊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所能教会的”⑤。
第二,教师缺乏对学习策略教学的训练。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智育方面重视的是“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的智育目标及内容和方法等,存在种种缺陷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学习策略的地位。因为所谓“基础知识”,实质上指的是陈述性知识,而“基本技能”则与程序性知识(这里指广义知识三分法的程序性知识而非两分法的程序性知识,故其外延不包括学习策略——笔者注)的传授有关⑦。当然,这是历史造成的。学习策略研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其中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比基础研究还要晚一些,我国开展学习策略教学研究更是只有十来年的时间,加之从科学研究到进入课堂又需延后一段时间,因而,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我国的教师教育都缺乏对学习策略教学的训练。
上述两个方面构成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是弥补教学素质缺陷,以适应学习策略教学的特殊需要。不过,首先要弄清学习策略教学的素质结构。
二、学习策略教学素质的成分
从学习策略教学的需要来看,它包括多种成分。
1.学习策略的知识。顾名思义,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就是学习策略⑧。既然教的是学习策略,那么教师就必须先行掌握学习策略。这类知识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策略的一般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的性质、特点、作用、分类、与广义知识中其他类别知识的关系等。这些知识不一定教给学生尤其是低幼年龄的学生,但它有助于教师把握学习策略的体系,理解具体策略及其在整体中的位置等。二是各种具体学习策略的知识,包括各种通用学习策略,如在我国得到较多认同的迈克卡等据涵盖成分所划分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⑨,也包括只适用于某门学科的特殊学习策略,如语文中的识字策略和阅读策略,数学中的概念学习策略和解题策略等。对每个教师来说,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学习策略固然有助于策略迁移,但主要还应当掌握所任学科的学习策略,同时也要掌握通用学习策略。
2.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知识。学习策略的教学必须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生学习策略的学习与发展有别于广义知识中陈述性知识和智慧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因而教师必须掌握这种特殊性。这类知识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的知识,包括学习策略学习的一般知识,如策略学习的一般意义、过程、阶段、条件和特点等,也包括策略学习的特殊知识,如不同年级、性别、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业成绩的学生在策略学习上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二是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知识。包括发展的阶段、规律、年龄特征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也包括各年龄阶段内部在地域、性别、学校类型、智力水平、学生成绩、归因、自我效能感等维度上的差异和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
3.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这类知识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策略教学的宗旨和意义的知识。此条看似务虚,实则昭示着学习策略教学的目的和结果,体现着价值追求,支配着与学习策略教学有关的全部行为。二是关于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知识,包括候选策略的搜寻、所教策略的筛选和确定,所教策略的要素剖析等。策略不像知识和技能那样已经在教材中安排好了,而是要靠教师对知识、技能进行分析,从自身的策略知识库中尽可能多地和反复地搜寻需要的内容,然后从中筛选并确定适合学生的主观需要、接受能力、策略发展水平等的策略。接下来,才轮到对要教的策略进行剖析。根据刘电芝的说法,这包括给策略命名,说明怎样做,解释为什么这样做,讲清什么条件下这样做等四个要素⑩。三是关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广义)的知识,包括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原则的遵循、阶段步骤的安排、具体方法技术的采用,以及评价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
4.广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的知识。“传统的教师只是教书匠,而现在的教师则同时要成为教学和学习的研究者” 。但教师成为学习策略研究者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具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是学习策略教学研究、学习策略学习研究、学习策略发展研究)状况的知识,即了解有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学习和研究,把握其成败得失及原因和对策。这本身已经是在进行研究,至少可视为研究性学习,同时又是教师进行学习策略教学具体研究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其次,要具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即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能够运用观察、问卷、访谈、实验、作品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教学进行具体研究。再次,具有对自身学习策略教学进行反思研究的知识,即能够运用元认知的原理和方法,计划和监视学习策略教学的全过程,并能从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和教学效果等角度综合评价自身的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所运用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
5.广义的学习策略教学态度。这里所说的态度,泛指对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有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从对象上看,除包括对学习策略教学的态度外,还包括教师对自身学习策略学习和运用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与发展进行了解及其运用的态度,对与学习策略教学有关的研究的态度等。从蕴含态度的心理因素上看,包括教师对与学习策略教学有关的事物的认识、情感、意志、需要、兴趣、信念以及作为它们共同表现形式的动机等,总之,凡能体现态度的心理因素都会参与进来。这一态度的产生,有人可能源于教师的某种职业心理特征,如职业责任感、职业兴趣、对学生的爱、成就动机等,有人可能基于对学习策略及其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有人则可能来自榜样示范或自身体验与外部强化,抑或是上述若干方面兼而有之。虽然教师之间在这一态度的性质、程度、表现形式和发展变化的源泉等方面都会存在个别差异,但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态度一经产生,便会影响与学习策略教学有关的一切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成为引发、维持、加强或减弱、抑制相关活动的动力和控制器。已经形成的态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学习策略教学所需要的是一种真正达到内化水平的正确与积极的态度。
三、学习策略教学素质成分间的关系
1.学习策略教学素质成分的分类及类间关系。从作用上看,学习策略教学素质的成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力素质,包括前述五种成分中的四种知识;一类是非能力素质,即前述五种成分中第五种所讲的态度。态度中虽含有认知的因素,但那主要是指作为认知结果的观点或看法,更能体现态度的是其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所以,态度是一种非能力素质。而称为“知识”的四种成分之所以被概括为能力素质,是因为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看来,各种知识也就是不同的能力,后天习得的能力,其内涵和外延与广义知识相等 。不过,对学习策略教学的能力素质而言,在“能力”一词前边再加上“认知”二字,即进一步限制为“后天习得的认知能力”将更加准确。因为这四种知识不仅都是认知学习的结果,都在活动中发挥认知功能,而且均不包含动作技能,而广义知识抛开动作技能正与后天习得的认知能力对等 。认知能力和态度这两类成分的作用是不同的,认知能力直接作用于学习策略教学及其有关活动,是贯穿活动过程的认知操作,而态度则作用于能力。如果只有学习策略教学的能力而没有所需的态度,这种教学任务还能够完成,但如果仅具良好的态度而缺乏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能力,则不会有学习策略的实际教学,更谈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学习策略教学的能力是学习策略教学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性条件,而学习策略教学的态度是学习策略教学的辅助条件和支持性条件。二者作用虽然不同,但正是这种分工实现了彼此间的合作与互补,全面满足了学习策略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态度和能力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认知能力是态度形成的基础,也是态度强化或弱化的源泉;态度是能力发展的向导和动力,也是能力作用发挥程度的调节器,二者共同构成学习策略教学素质的整体。
2.学习策略教学认知能力素质成分间的关系。在这里,有必要先建立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或学习策略教学认知能力的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所谓广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就是学习策略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的总和,包括前述学习策略教学素质成分中的全部四种知识,它与广义的学习策略教学认知能力等同;所谓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就是学习策略教学本身的知识,或教师教学策略的过程的知识,它与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认知能力等同。
建立广义与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使四种知识有了一个共同的上位概念,揭示了上下位概念之间的隶属关系以及四种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从而可以避免或消除概念的混淆,也使表达更为简明。第二,有利于把握广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各成分之间关系的主要矛盾方面。由于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既类属于广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与其他三种知识为伍,又将自己与其他三种知识界划开来。因此,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与其他三种知识的关系是广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诸成分之间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抓住了它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与其他三种知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联系与区别。首先,它们都是与学习策略有关的知识或认知能力,但所属具体领域不同,它们各自的名称便是各自所属领域的证据。其次,它们都是学习策略教学所需要的知识或认知能力,但各自作用不同。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三条,即解决“为何教策略,教什么策略,怎样教策略”三个问题,三条作用都指向教师的教,后两条更是覆盖了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全部认知操作。其他三种知识则主要是向狭义的学习策略教学知识提供支持,奠定学习策略教学认知操作不同方面的基础,自身并无教学的功能。再次,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但彼此地位不同。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不能独立包办学习策略教学,它需要其他三种知识的配合。反过来,对其他三种知识进行研究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服务学习策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果没有学习策略教学,这种研究的生命将会枯萎。但由于所属具体领域和作用的不同,决定了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在广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中居于本位的、核心的、主体的地位,而其他三种知识则处于非本位的、外围的、基础的地位。
出于同样的理由,笔者认为,模糊的学习策略教学研究的知识和学习策略教学的态度也均有必要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其划分模式与学习策略教学知识相同,且狭义和非狭义概念在广义概念中的地位也与狭义和非狭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在广义学习策略教学知识中的地位一致。
[注释]
①黄文锋,徐富明,安连义.天津市中学生元认知和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46-49.
②唐林,陈是健.实现策略教学与学科知识教学整合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4):30-33.
③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4-136.
④黄旭.再论学习策略的教学问题[J].教育评论,1993(5):29-32.
⑤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5.
⑥皮连升.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2-27.
⑦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43.
⑧邓志伟.策略教学:一种新型个别化教学[J].比较教育研究,1995(6):38-41.
⑨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3.
⑩刘电芝,张荣华.学习策略教学的类型、阶段与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3):17-21.
[1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1.
[12]皮连升.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1.
【经典教师教学方法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有感 田悦10-31
教师培训教学学习心得09-26
关于实习教师评语经典06-16
教师必读的经典书籍08-25
小学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学习心得体会07-12
幼儿园教师经典寄语09-24
教师节经典祝福句子12-01
“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心得06-13
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