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差措施(精选5篇)
1.学困生转差措施 篇一
一、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 “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
1、内因, 即学生的个人因素
从小学升入初中, 这是学生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有些小学并没开设英语课, 升入初中后同学们都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学习这门新课程, 但教材里的大量词汇, 学生一时难以全部记下来, 新课程起点较高, 内容较多, 难度较大, 一些学生便产生了畏惧心理, 再加上小学他们还没有实施英语新课程改革, 进入初中后, 他们一时还难以适应, 这就造成了严重的知识脱节现象。同时,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些学生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在英语教学内容中有很多Pair work和Group work, 这两种合作学习方式。由于他们缺乏自信, 而仅流于一种形式, 这就与那些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距离愈来愈大。加上“学困生”对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 意志薄弱, 有畏难心理, 上课时不积极思考, 怕读不准, 说不清, 羞于开口, 久而久之, 就形成消极的、悲观的心理。
2、外因
形成“学困生”的外部因素较多, 家庭方面, 学校方面, 社会方面等。有些“学困生”的父母素质偏低, 对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只是一味的责怪, 甚至打骂;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不良风气使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如网络、电游、书报等当中不健康的内容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现行的教材, 起点高, 内容多, 任务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 从而导致了他们学习无动机, 厌学情绪严重, 意志力差, 易受到消极因素干扰。并且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 加之班额过大, 教师的目光更是集中在优等生上, 对学困生冷眼相待, 甚至歧视他们……这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困生”丧失自信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进而在行为上就会出现失控, 产生逆反心理及厌学现象。
二、提高、发展“学困生”的相应策略
1、加强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坚定“学困生”的信心
事实上, 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对于“学困生”, 他们所缺乏的并非是智力因素, 而是动力与信心。故而, 教师必须用真情去打动学生, 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其实, “学困生”渴求的并不多, 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句不经意的鼓励, 在他们的心里, 都是如沐春风, 如感冬日暖阳。我一向对“学困生”都是和蔼有加, 课后常与他们一起做活动, 聊聊天, 说说笑笑, 拉近师生的距离。古人不是说, 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吗?只有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待, 让鼓励和欣赏的目光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只要持之以恒, 不断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 他们也会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内心升腾起的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 就在不知不觉中转化为努力学习的行动, 实现我们对他们的企盼。
2、全方位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的自主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 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学困生”成绩差,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 厌恶学习。因此, 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一, 了解“学困生”的爱好和习惯, 并把这些爱好和习惯运用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去, 给他们创造有趣的语言环境。
第二, 给“学困生”布置任务, 肯定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不少“学困生”都喜欢上网, 因此, 我通常会在课前指定几个上网查询有关的语言背景知识、风俗人情、文化差异等, 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一方面, 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语言综合素质;另一方面, 对“学困生”有莫大的推动作用, 使他们正确利用电脑这门先进的技术进行学习, 并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 有学习的欲望。
第三, 巧设问题情境, 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 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因此, 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让人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且难易适度, 符合“学困生”认知水平的问题串, 可以有效地激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第四, 创设幽默情境, 愉快教学。在教学中,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 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 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最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改善其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听课的效果。要知道, 一堂死气沉沉的课, 犹如一盆冷水, 极易浇弱学生求知的热情火焰。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 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首先必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习惯, 课堂效率提高了, 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但由于“学困生”学习基础差, 自我控制力不强, 接受慢, 容易造成上课走神, 因此, 必须有好的学生在他们身边时刻提醒着, 并且为他们树立起学习的榜样。课后还可以在优秀生的帮助和督促下,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作业。因此, 在班里形成“帮学小组”是很有必要的。优生同时还可以在帮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与请家长配合, 督促“学困生”在家养成朗读英语、分层听写的习惯。我认为, 只要学生肯去做, 那么一切就好办多了。我总是把自由朗读和分层听写作为每日必布置的一个作业, 并要求学生家长签名, 强制学生养成并坚持这个学习习惯。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 假以时日, “学困生”的帽子就能慢慢摘掉了。
当然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 更是必不可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困生”多数是过不了词汇关而对英语学科缴械投降。因此, 要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各种有效方法, 如字母组合联想, 词缀联想, 同音词联想, 同义词联想, 反义词联想, 中心词联想等。在教学单词时, 要渗透音标教学, 教给“学困生”字母或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逐步提高“学困生”的读词, 听写能力。并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词造句说话等。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 提出不同学习要求, 做到因人而异, 获取最佳效果。
4、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成功能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成功的体验能带来学生情感的愉悦, 还可以促使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迪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 我们的“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 利用不同的场合和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某一方面的成功, 特别是学困生, 应该先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去回答, 让他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教师也要抓住契机, 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有的“学困生”在绘画、歌唱、舞蹈、模仿等方面有特长, 教师可把教学活动和学生的特长表演联系起来, 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让他们在大家的称赞声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找到学习的乐趣, 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从而在我们的期待和鼓励中, 不断走向新的成功。
“学困生”身上不乏优点, 缺少的是人们的发现和关注。让我们做个有心人, 真诚地赞美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
2.浅谈“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措施 篇二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素质,成因,转化措施
一、“学困生”的形成及表现
所谓“学困生”, 就是在班里学习成绩跟不上其他孩子, 而智力却正常, 他们在课堂上会自由散漫, 课下会生龙活虎, 却从不会按时上交作业。这些孩子需要老师花更多的精力用更多的教育。那么, “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来说, 这是孩子本身、家庭与教师三者导致的结果。
(一) 学生的错误的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学困生”, 他往往会认为自己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不如班里别的孩子, 过分的放大了自己的缺点, 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学困生”经常会对班级事务产生一定阻碍, 别的孩子也往往会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他们, 害怕他们, 不肯与其交朋友, 不会给其太多的言语、行动帮助, 就算他们有信心改正之前的错误, 也不会给予太多鼓励与信任, 结果往往使“学困生”产生了心理对抗。
(二) 家庭的不良教育。
1. 父母平时工作的压力, 对孩子照顾欠佳。现今社会, 很多父母都花精力赚钱养家, 而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看管。可老人对孩子存在的溺爱往往很多, 他们并不能对孩子严格管理, 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也听之任之。这样一来, 孩子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没有得到家长的正确管教而越发增长了。
2. 父母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 从孩子呱呱落地, 父母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行会直接的影响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本身素质就比较低, 不能很好的为孩子做好教育引导, 却又对孩子望子成龙, 期望值过高, 让孩子必须达到自己所要求的, 这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及其不利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 而对自己的行为却不加约束, 如赌博、喝酒, 这看在孩子眼里, 都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三) “学困生”的表现。
1. 心理感到自卑、矛盾。
不管哪一个孩子, 从入学开始就想成为老师眼中的“红人”。当然, “学困生”也不例外。他们想让老师多关注些, 多给一些鼓励, 多一些爱。因此, 往往会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可是对于他们出格的事情, 教师往往感到心力交瘁, 而成绩的一次次退步, 也让老师愈加烦扰, 于是, 不管是老师, 还是班级同学, 总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反感, 而他们自己也越来越的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们的内心其实很简单, 想博得老师同学的好感, 所以会想法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另一方面又不想让他们看不起自己, 怕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心理的矛盾成了“学困生”最大的特点之一。
2. 思想品德不高。
“学困生”的表面看起来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他们对生活, 对学习, 没有长期的目标, 真是过一天算一天, 赖了今天的作业, 少了明天的作业。有的孩子还缺乏该有的爱心, 班级事务好像与他毫无关系, 少了该有的责任感。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一) 多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 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 是一个神圣的职业, 每一个孩子把老师看作是他们的守护神, 老师的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也能触动到他。因此, 对待这些特殊的“学困生”, 教师更应该给予像朋友般的态度, 从内心发出真正的爱, 用爱去感化他们, 让他们感到学校生活的美好, 老师的温暖。转化“学困生”, 教师是一剂强心针,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多发现他们的亮点。
在转化过程中, 发现“学困生”身上存在的亮点, 对于转化工作有着很大的好处。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做教师的要引导学生努力展示自己的优点。“学困生”自己会经常认为他无可救药, 任何好的事情都与自己无关, 其实不然, 他们往往也有着其他孩子的心理——爱表扬, 希望被接受。哪个孩子不想被老师所喜爱呢?他的亮点是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发现, 精心呵护的呀!
(三) 多帮助他们排除自卑。
“学困生”都大同小异, 他们经常会受到家长、老师、学生的排斥, 认为他们什么都做不好, 久而久之, 他们自己也认为失败是平常事了。自卑感越来越重。想要转化, 就得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让自卑远离, 让他们看清自己和任何一个人是相同的, 自己也能得到肯定与信任。
“学困生”的转化,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教师要做好长期的努力准备, 多给他们爱, 多给他们机会。那么, “孤雁”就会即将回家!
参考文献
[1]张军霞.我是这样转化“学困生”的[J].小学教学参考.2008.
3.学困生转差措施 篇三
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习惯较差, 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课程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 越来越没信心, 甚至会放弃学习英语。不断增加的英语学困生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 这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如何遏制和减少英语学困生。帮助现有的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难的阴影, 这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来谈谈一些补救措施。
一、用爱铺路, 建立信心, 激发动力
“爱”是教育的桥梁, 是教育的推动力, 是学困生转变的催化剂。有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 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而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他们在班内受到同学的歧视, 找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 教师无私的爱是转化的前提。
1. 用“爱心”滋润后进生, 使其重拾自信
一般来说, 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 他们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 老师应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关怀他们, 理解他们的心情, 用实际行动感召他们, 支持他们,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的, 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 用“细心”捕捉闪光点, 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
赏识学生是成功教育的基础, 赏识的本质是信任和看得起学生, 无论他的表现令人满意, 还是不尽人意都要给他们以信任, 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以此为契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师的一些赞赏的话语, 一些信任的目光, 一些和蔼可亲的微笑, 这都是洒向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 能使学困生从内心感到温暖和愉悦, 从而使他们找到了“我能行, 我还很不错”的感觉, 相信自己只要努力,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 也是微弱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 一经发现, 就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二、指导学法, 减轻压力, 引领入门
古人语:“授之以鱼, 只供一餐之需, 授之以渔, 则可解决一生之求”, 学习亦如此。作为教师不应只注重教给学生知识, 应根据英语学科的规律和特点,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 学习音标, 准确发音, 了解拼读规则
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 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想讲讲不出, 想听听不懂, 死记硬背单词, 背完就忘了的情形。从而产生挫折感, 逐渐对英语丧失信心, 放弃努力, 导致学习成绩降低, 在英语课堂上感到乏味, 厌烦。所以老师要首先教会他们音标的准确发音, 让他们了解拼读的规律, 根据发音记单词。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能大胆准确地读单词会给他们带来强大的自信心。反之, 就是挫折感。
第一步, 教会读音标, 分清元音, 双元音及辅音。第二步, 教他们发现元音字母a、e、i、o、u的发音规律。先识别认读两组单词made plane hate tape rate bake/mad plan hat tap rat back bag bad bat cat让学生发现规律开音节与闭音节的不同。接着尝试分别听写下列两组单词:hat, mad, pat, dad, can, has, fat, gap, nap, sad, happy, lap, tap, bank, back, camp, fact, man, map, sat, stand, pal, match, act, fax, pack, black, rat/age, name, take, make, lake, game, gate, cake, page, hate, base, taste, waste, case, date, tape, late, rate, made, lace, place, fame, shake, rate, skate, same, face。在听写过程中学生会体验到没教过的单词他们都会写的喜悦。从而能提高对拼读单词的信心及乐趣。以此为例学会a、e、i、o、u的发音规律。第三步, 教多音节单词的拼读和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困生通过分类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比较法、构词法等技巧背单词。
2. 课前预习“笨鸟行飞”
课前预习是良好学习习惯之一, 而大多数学困生都没有这个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困生如何预习新课, 通过预习, 可以提高他们的课堂效率, 同时让学困生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以《新目标英语》 (Go For It)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给学生画出本单元大致的思维导图框架, 布置预习。
有了具体的目标, 会有一定的效果。慢慢地和他们一起画一些思维导图。从中也体会到一些进步与成就感。
3. 优秀生学困生结对“师徒”并肩前进
为学困生找一个生活在他们中间的能以身作则的榜样, 远远胜于教师乏味的说教, 教师可以让优秀生给学困生讲自己从前学习英语的体会和方法, 帮助他们理清思路, 解难答疑。并长期当他的“小老师”负责学困生的作业检查, 课文朗读等。在优等生的帮助下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巩固了优等生的知识,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长期下去, 学困生由于得到及时的帮助, 其英语水平就会逐步提高。
三、优化课堂, 融入集体, 体验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说:“学生的差异就和指纹一样各不相同。”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掌握同一知识, 具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统一的要求、内容、进度、教法、练习等, 根本无法满足各类学生的学习需要, 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产生了很多学习上的“学困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的各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 实行分层教学, 使学困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所收获, 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 消除自卑心理。施以偏心多找机会鼓励和表扬学困生, 对自信心脆弱的学困生, 教师不能简单粗暴, 对其一票否决。对于正确的问答要及时给予言语上的肯定, 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赞许和鼓励, 要让学困生尽量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上教师要多设计些问题给学困生, 小组讨论时让学困生分担容易完成的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让他们“跳一跳, 摘到果子”, 达到心理上“最近发展区”。以一个小组合作游戏为例。这个游戏可以用来复习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及一些句法练习等。如S1 (Bob) , S2 (Peter) , S3 (Ann) 。S1:Bob likes bananas.S2:Bob likes bananas.Peter likes peaches.S3:Bob likes bananas.Peter likes peaches.Ann likes apples.S4, S5…
让他们排成一排站到讲台桌前表达。这是个分层游戏, 组内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位子。练习形容词如:S1:brave BobS2:brave Bob, popular PeterS3:brave Bob, popular Peter, active Ann S4, S5…这个游戏可以延伸到很多的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 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使他们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 我也能行, 使他们的积极性, 得以调动, 知识和方法得以积累。
四、定期评价, 促进发展, 形成习惯
教师习惯对所有学生按统一尺度要求, 这样会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进步情况对评价尺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让学困生的进步得到肯定。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1. 评价方法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自己评价、小老师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
学习行为评价、作业评价、知识点掌握评价、师徒协作效果评价。
3. 评价时间
每单元一评价。一学期一总评。必须按时评价, 总结分析, 形成规律。
4. 评价过程
平时在评分表内及时记录点滴, 以作打分参考。每项评价内容占25分。评价学困生的同时, 也要对小老师作出评价, 有对比才有进步。每次评价后进行适当的奖励。促进师徒携手共同进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塑造者。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 教师在通过与学困生的接触沟通, 确定了解学困生之后, 若能因材施教, 不断改进教法, 细心耐心地指导学困生的英语学习, 成绩就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就能帮助学困生从失望, 自卑, 孤独中走向自信与成功。
摘要: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 英语基础不一。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 有些学生没有及时跟进, 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 成绩下滑, 成为英语学困生。这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如何帮助现有的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困难的阴影, 在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几点措施:用爱心重建他们的信心,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教会拼读规则减少学习压力, 指导学习方法引领他们入门;优化课堂教学使他们体验成功积极学习;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肯定他们的进步, 促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农村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教学实施指南[S].上海: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3
[2]朱士鸣.《学生心理引导技巧》, 上海辞书出版社
[3]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龚亚夫.《英语教学评估》, 人民教育出版社
[5]王汉澜.《教育评价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
4.学困生转差措施 篇四
“学困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差生”“后进生”, 在国外通常称为“慢生” (slow learner) 、“学习困难者” (difficult student) 、“学业不良者” (Learning Difficulties) , 在国内基本指学习成绩和能力差的学生。
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 对所谓的相对学习成绩和能力欠佳的学生进行了多次的谈话, 其中包括了对新课标小学科学内容的理解等方面, 总结了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 并探析了几点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有关研究认为, 学习困难是由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非认知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问题, 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等;注意力缺乏的儿童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导致其学习成绩低下。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 学习困难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习得的无能为力情况, 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 不能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我控制能力差, 缺乏自信心、意志力, 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等。笔者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以及和学生谈话, 认为其产生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小学科学学科本身的原因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与以前的常识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内容浅显易懂, 教材编排得生动有趣, 知识面相当广泛, 更多地强调从实践的角度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 但书本知识描述比较简洁, 小学生年龄较小, 自觉性普遍较差, 很难找出知识点并理解记忆, 课后自学“加餐”又力不从心, 导致知而不会、会而不精、精而不能融会贯通。
2. 教师和教学方式原因
新课标实行过程中, 由于教师受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不能很好地执行实践和探索的教学方式。另外, 大多小学科学教师是从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转岗而来, 其知识准备、思维水平和心理状态也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方式上, 由于教学进度等原因, 让学生由实践为主的课堂教学一下子过渡到以知识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 造成学生兴趣丧失, 也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和巩固, 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 学生性格与环境原因
小学生在知识的获得上更多以感性为主, 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切身亲验中获得, 而性格孤僻、静而少动的学生最缺少的就是对生活的投入和好奇心。另一方面, 家庭环境也是造成学困的原因之一。父母陪同小孩一起打球、游戏、出游、实验都是让他们获取知识的很好的途径。通过谈访发现, 学困生往往都是家长平时很忙, 给予孩子关心的时间是最少的。
二、小学科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小学科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 而是兴趣和实践。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 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 以至于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成功的先导。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有效转化:
1. 教师精研教材, 用真实生活例子丰富教材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应更加主动、系统、深入地学习与科学相关的知识, 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班、进高校深造等途径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然后完整到位地剖析教材内容,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生活例子梳理出完整、易懂的知识脉络, 教学时做到举一反三, 知识点深入浅出, 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理解起来明明白白。
2. 教师联系实际, 用实践探究教学激发兴趣
对于学困生来说, 科学知识往往是抽象和高深的, 使他们敬而远之。若将科学内容回归到与学生贴近的日常生活中去, 让他们有可以依托的具体情境, 就容易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 同时通过实践观察、实验验证更能激发兴趣。如学习《种子》时, 可以联系平时吃的豆芽, 并指导学生在家亲手制作, 就可能使种子发芽的神奇过程转化为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例。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运用具体的模型, 从而使抽象的思维形象化。学生经过操作活动,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不仅会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 还可以拉近他们与科学的距离。
3. 学生优帮互助, 用情感感染活动促进参与
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 很大程度上与他对任课老师的态度有关。科学教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在教授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思想的同时, 还要将自己对科学学科的深入探索和执著追求的精神、热忱和感受随着教学内容去影响学生, 从而拨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忱和兴趣。同时, 科学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组织的小组实验和实践中, 引导学生具备集体探究的意识, 同学之间多关心互助, 有意识地和其他学生一起表扬学困生的进步和成绩, 使学困生在集体中赢得尊重。当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 就会喜欢上科学, 从而积极地参与到科学课堂中来, 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每个人都想得到肯定。对于学困生来说, 最缺乏的就是肯定, 当他们在学习时取得了一点成绩,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 都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同学的肯定。当学困生感受到同学真挚的帮助和肯定, 就能激发他们积极思维, 增强自信心, 最终促进科学的学习。
4. 家校沟通反馈, 用科学教育方法共托希望
小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一半是学校, 一半是家长。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无可厚非, 但有些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方法往往是不够的, 学困生的家庭更是如此。学校与家长要建立一个很好的“沟通绿色通道”, 一方面引导家长学会教育, 重视陪同小孩多实践、共观察, 如观察日全食现象, 学生边看家长可以边讲解有关宇宙天文知识;另一方面, 教师要通过“绿色通道”把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反馈给家长, 并提出合理的配合转化建议, 做到教育在共性的基础上也能因人施教。如对于性格孤僻的学困生, 就要建议家长通过怎样的活动和方法改变现状。
5.学困生转差措施 篇五
矿用电机车按照牵引供电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架线电机车、蓄电池电瓶电机车;按照牵引力大小可分为:5 t,8 t,12 t,20 t,24 t等系列电机车;按照调速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流牵引电机串电阻调速,直流牵引电机斩波调速,交流牵引电机变频调速。交流牵引电机车与直流牵引电机车相比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维护量小,无滑环和换相器,易于安全防爆等优点,同时交流变频调速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耗能和发热量都明显减少。
电机车负载变化频繁,供电电源波动大,工作环境恶劣,启动力矩大,同时要能在50%的坡上停车,根据电机车的特点和应用的实际要求,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方案,对矿用电机车的直流传动系统进行改造。兼顾技术先进性和工程实用性,采用SVPWM控制算法,研究具有重载转矩补偿的改进型转差频率控制的速度、电流的双闭环系统,有很好的实用意义。
2 改进型转差频率控制研究
矿用电机车速度、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蓄电池或架空线提供直流电压,通过三相逆变器单元输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电机车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可分为主电路、控制系统、检测电路3个组成部分。其中主电路主要由蓄电池(也可以是架空线直流电压源)、充电回路、滤波支撑电容、三相逆变桥、三相交流异步牵引电机组成。控制系统主要由DSPIC6010A[1,2]单片机控制电路、光纤板及电源模块电路、驱动电路、液晶显示及给定操作模块组成。检测电路主要由电压传感器及检测模块、电流传感器及检测模块、温度传感器及检测模块、电机转速传感器及检测模块组成。
图2为改进型转差频率控制原理结构框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系统实现了转速、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系统,转速调节和电流调节均采用了PI调节器,实现了电流的快速调节和转速的无静差控制。对转差的控制直接实现了对电机力矩的控制,改进型的转差增量实现了对电机力矩的进一步补偿调节控制,从而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动态调节性能,弥补了传统的转差频率控制的缺点。
2.1 转差频率控制原理[3]
若系统的转差频率fs在很小的范围内,只要能够保持气隙磁通不变,电机的转矩就近似与fs成正比,通过控制fs即可间接控制电机的转矩。
2.2 控制系统、框图原理及特点
图2中,牵引电机速度由司机速度手柄给定,可调节电机车牵引电机M的转速,电动机速度外环采用PI调节器进行调节,司机速度手柄给定电动机的速度与电动机实际速度的差值作为速度PI调节器的输入,速度PI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动机的转差给定值f*s1,即对应牵引力矩T的控制量,则电动机定子频率f11为
式中:fn为电机转子速度n折算后的转子频率,fn=pn/60。
按照事先依据牵引电机的特性所确定的V/f曲线,由f11可计算出电动机相电压幅值u110,作为逆变器输出电压的依据。
2.3 低频电压补偿
为了在低频时仍保持电机气隙磁通恒定,须对电机进行动态的电压补偿,而这是通过对电机电流的闭环控制来实现的。由电流PI调节器来控制电机定子电流,达到电流的需求值。
电机定子电流的给定值I1*与电机励磁电流I0和电机参数的关系为[4]
式中:fs为电机的转差频率;R2′为转子相电阻折算值;Lm为励磁电感;Ll′2为转子相漏感折算值。
当电机定子的实际电流达到给定的电流值I1*时,即I1与fs的关系符合式(2)时,就能保持电机气隙磁通Φm恒定。
根据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机任意两相(由于三相平衡,可只检测任意两相)的电流瞬时值,通过如下计算可得到实际电机电流有效值I1为
式中:Ia1,Ib1分别为电机电流两相瞬时值。
电流PI调节器的输出值作为电压动态补偿值ΔU11,所以补偿后定子电压的表达式为
2.4 PWM单元
控制的PWM[5]单元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控制算法。SVPWM能明显减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谐波成份及电机的谐波损耗,降低脉动转矩,同时具有控制简单,数字化实现方便等优点。SVPWM单元根据输入直流侧电压Vdc,电机的定子频率f11,电机定子电压u11,调制出电机所需的电压和频率。SVPWM的算法实现如图3所示。
2.5 软件实现
控制系统采用微芯单片机DSPIC30F6010A,它集DSP的信号高速处理能力和适用于电机控制的优化外围电路于一体,是专门为电机的数字化控制而设计的,系统的性价比高。利用单片机内部丰富的集成器件,可减少DSP外围所用元器件;它丰富的、功能强大的中断服务系统以及常用的I/O接口,使上述算法编程方便,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图4为实现控制策略的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图。
控制系统主要由4部分组成:1)由DSPIC6010A、外部数字量输入和速度采集等组成的DSP数字系统,它能完成各种数字计算,外部端子控制,电机车的启停、正反转、点动、多段速给定等功能;2)模拟接口电路,主要由电压和电流调理电路、温度调理电路、给定电机速度电路等组成。电压和电流采集主要是把强电转换为弱电信号,供DSP进行采样;3)IGBT驱动电路,它把DSP系统发出的SPWM信号转化为可以驱动IGBT的脉冲信号,同时当IGBT发生短路或过流故障时,向DSP系统反馈故障信号;4)液晶操作键盘,可以通过键盘设定各种参数,设定电机车控制系统的各种状态,查询历史故障记录等。
3 实验结果及结论
对上述改进型转差频率控制系统,在蓄电池矿用电机车上进行了成功的实现。系统主要参数为:蓄电池输出电压DC 180 V,牵引电机额定功率22 k W×2,额定电压AC 130 V,额定电流127A,电机极数4极。图5a为电机车电机空载启动时定子电流的波形,40 A/格,电机车4~5 s完成启动,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可以看出,启动电流波形平稳。图5b为电机车带载运行时,定子电流和电压波形图,电流为127 A(测量所用电流探头变比为20∶1),电压幅值为180 V,电机车稳定运行。
针对矿用牵引电机车,研究实现了改进型转差频率控制策略,成功开发了基于微芯单片机DSPIC30F6010A的矿用电机车转速、电流双闭环PI调节器控制系统。设计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简洁,模块化强,参数设置灵活,动态性能好,可以推广应用于不同种类(牵引力、供电电压等级的不同)的矿用电机车上,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礼高.dsPIC30F电机与电源系列数字信号控制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和平.dspic通用数字信号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陈伯时.交流调速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Munoz-garcia A,Alipo T.A New Induction Motor V/f ControlMethod Capable of High-performance Regulation at LowSpeeds[J].IEEE Trans.on Industry Applications,1998,34(4):813-821.
【学困生转差措施】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困生措施12-12
提高学困生成绩的措施01-01
二年级学困生转化措施01-15
学困生转化的几点措施10-16
学困生帮扶总结06-10
初中数学学困生06-30
如何关爱学困生09-06
学困生的帮助10-14
学困生辅导计划执行06-09
学困生成因的调查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