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精选11篇)
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一
陈潭秋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陈潭秋中学的政治老师、政教副主任秦和平。我具体负责我校的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校针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与各位交流一下心得,谈不上经验介绍,不到之处敬请批准指正。
我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比例较大。今年春季,全校473人,留守儿童250多人,双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有170多人,比例较大。由于各位都知道的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些留守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好的表现,对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头等难事,可以这样说,留守儿童工作搞好了,学校各项工作都好开展多了。
大话、套话、格式性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一下这几年我们针对留守儿童做了哪些事情,结果怎样,效果如何。
一、加强寝室管理,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期间进网吧。
前几年,我校各年级均开设了晚自习课,由于没有学生宿舍,学生都分散租住在各农户家中,那时候,可以说是镇上网吧生意最红火的日子。很多很多的留守学生由于爷爷奶奶监护力不从心或过分溺爱,零花钱大把大把的花,网吧通宵通宵的泡,学校虽想尽办法进行治理,与租住农户签订监护协议,但都收效甚微。2013年秋季开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男女学生公寓建成,住宿学生全部入住学生公寓。14年春季开始,由我负责学生寝室管理。我自己晚上9:30熄灯后逐室查寝,未归寝的做好记录,及时拨打家长电话,让其监护人设法到网吧查找。不记得有多少次深夜12点多,我陪着这些孩子的爷爷奶奶、叔伯、阿姨们深夜上街寻找孩子,我也因此不知听了网吧老板们多少风凉话。终于,在我们的不懈坚持努力下,镇上的三家网吧垮了两家。现在通宵泡网吧的学生,特别是住宿学生基本没有了。
二、积极寻找机会,整合多种资源,吸引留守学生参加有益的课余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生活,努力实现留守学生留守不寂寞,不无聊。1、2014年寒假,我们充分利用区妇联、区教育局关工委的项目支持资金,聘请优秀的在读艺术大学生来校开展“留守家园”冬令营活动。由于有资金保障,参加的留守学生伙食费高标准全免,外出参观、游览的车费、门票全免,学生的参与激情很高,参与面很大。那一年寒假,我们的关爱工作有声有色,我记忆犹新,还记得那一天,我与龙中杰校长一行四人带领近200留守学生游览遗爱湖,期间碰到了我校其他学生家长。他们看到孩子们高兴地玩耍,不停地向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好好好,你们这老师当的真好,不愧是好园丁。真的是学生们玩的开心,家长们放心,我们也很自豪。去年寒假,又有同学问还有没有这样的活动,真的很遗憾,由于无资金保障,我对孩子们的问题真的不知怎样回答。
2、每年暑假,我们依托我校华中学范大学马克主义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这一平台,组织该校优秀大学生来我校开展留守学生夏令营活动。2014年开展的还比较有声有色,学生参与面较大,总共有90多名留守学生参加了假期作业辅导、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兴趣班培训。到2015年,由于夏令营活动场地受限,活动单一,再加上由于没有经费,学生生活费自理等等各方面原因,这一年的夏令营参加的学生人数较少,到最后欢送那些大学生的时候,只来了四个学生,确实比较尴尬。2016年暑假,我们准备调整思路、丰富活动形式,以扩大留守学生参与面,让留守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可去年暑期正值抗洪抢险的关键时期,夏令营活动被迫取消。3、2016年春季,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镇有一个以“三关”为主题的社会工作服务团队——“阳光社工服务站”,其成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我立即找到他们,了解到他们创建了一个“四点半课堂”,在王福湾村和汪家学村建立了两个阳光服务站。每天下午放学后,他们召集小学生们开展作业辅导、兴趣培训等活动,深受广大村民和学生的喜爱。我跟他们的负责人交谈,希望他们也能关注初中的留守学生,并提出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跟我们一起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他们的带队老师非常的热情,大学生们也激情很高。很快,每周二、四、五下午放学后,一些身穿社工制服的大学生们都会准时来到学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游戏及调研活动。一个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教授万江红老师的指导下,服务站的同学们为我们设计好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课题申报材料,并特聘万教授为顾问。然而,由于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对申报程序及渠道不明了,这一计划到2016年11月基本上停止了。
4、利用我校“湖北静远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科研基地平台,培训心理咨询老师,组建了我校“心语”
心理咨询室。此项工作在2014年开展的非常好。当时我校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老师有丰学能校长、戴斯琪老师等,依托心理咨询室,我们还创建了留守学生互助QQ群、彩虹视频聊天室,学生不仅可以找心理老师求疑解惑,还可以预约到心理咨询室与在外打工的家长进行视频聊天,留守学生之间有困难,有困惑,还可以通过互助群互相沟通,相互支持。总之,2014年我们的工作开展的确实还有些生机,然而,由于丰校长、戴斯琪调离到中心学校以后,心理咨询室工作也基本停摆,加上信息技术不断进步,视频聊天室、互助QQ群也逐渐淡出了同学们的视线。就这样,我们自认为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几个亮点都黯然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去年秋季开始,我率先创建了班级师生家校QQ群和微信群,学校各项工作及学生的在校表现都可通过微信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第一时间掌握了孩子在校的动态。刚开始时,不少老师对我这种尝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做太过透明,有可能会碰到一些“结跟”的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一些教育教学提出一些不中听的意见。但我认为,只要我们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不违背纪律,不违反政策,作为老师,我们有什么怕家长说的呢?家长说某某老师批改作业不及时,孩子的作业没批改,我们及时认真批改,让他们无话可说不就得了。事实上,一学期下来,我班的QQ群、微信群活动频繁,老师家长沟通十分和谐,而且,今春,我还成功的通过微信群聊,把在外打工十多年的一位母亲动员回家发展,既享受了国家农民工返乡发展的优惠政策,又解决了他们家孩子近8年的留守问题。在我的带动下,到今年春季开学,我校9个班级中,已有6个班级建起了自己的微信群或QQ群,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搭建了又一个可行的实用平台。
5、借精准扶贫东风,发动老师对口帮扶留守学生。去年以来,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牵头人,以科任老师为成员,分村组、分批次走访慰问贫困留守学生家庭90多户,精准发放国家义务教育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11.25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留守家庭的后顾之忧。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上就是我校过去几年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与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一要坚持,只要我们保有一颗爱心,不抛弃,不放弃,不懈怠,留守儿童工作总会有所收获;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我们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成效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2.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二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和泽被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2006年以来,垫江县坚持从建设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积极探索教育民生导向之路, 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切实培养和照顾好留守儿童,着力解除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使广大留守儿童同沐温暖阳光、同享幸福蓝天,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一、健全“五大机制”,构筑关爱保障
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着力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努力为留守儿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县上成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等配套文件6个,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考核制度等13个;完善托管家园建设、管理和评估体系,严格“准入制”,实施“年检制”,将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纳入行政审批范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积极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七位一体”关爱体系,着力实现工作的互动和联动。二是创新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性投入达全县GDP的4.3%。仅2010年,全县留守儿童专项资金投入就达700万元;通过搭建募捐平台、推行冠名活动等,35家单位出资35.5万元,与25个关爱平台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开展“牵手结对”活动筹集“爱心基金”78万元。三是创新安全保障机制。将“五位一体”的校园安全新型警务体制向托管家园延伸,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安装警校联动的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建立留守儿童人身伤害保险,合理分担留守儿童意外风险。四是创新激励奖扶机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建立专项奖励资金105万元,充分调动爱心学校、爱心单位、爱心人士“办园建站”的积极性,共撬动社会资金1500万注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五是创新督导考核机制。出台《留守儿童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并举等方式,实行“捆绑式”考核,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督导和校长督导考评内容,定期通报考评结果。
二、实施“五大工程”,夯实关爱基础
坚持以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统筹教育资源,着力夯实关爱基础,确保留守儿童健康幸福成长。一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投资2672万元建设9所寄宿制学校;筹资625万元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厕所改造和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80万元实施14所中小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投资4300万元建设23片塑胶运动场;投资700万元添置托管家园设施设备,建设100个专用食堂和48个专用浴室,基本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难”问题。二是实施“营养促进工程”。拨付专项资金190万元,让留守儿童吃上“爱心鸡蛋”,并逐步推行“爱心午餐”“营养午餐”;对11个乡镇35所农村学校进行水管网络改造,修建高位蓄水池,有效解决近1.3万名留守儿童在园饮水难题。三是实施“五个校园”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爱心在行动中成长——向全国道德模范徐茂学习”活动,举办“唱读讲传”活动247场次,学校绿地率达30.3%,市级“园林式单位”、森林学校达7所;建成“班班通”571间,“农远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四是实施“校校通水泥路”工程。协调交通等部门,实施“校校通水泥路”行动,对47所农村学校107公里连校道路进行硬化,2.3万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出行条件得到改善。五是实施“蓝天助学工程”。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机制, 发放资助金3000余万元,惠及留守儿童6880余名,使留守儿童接受教育“一个都不少”。
三、创新“五种模式”,拓展关爱平台
坚持“先行先试”“探路示范”,突出工作重点,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关爱模式,大力拓展关爱平台。一是托管家园享亲情。树立“校园、家园、乐园”理念,按照“重点指导、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原则,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托管家园,科学确定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建立规章制度,强化家园管理。现有家庭式、温馨式、亲情式托管家园33家,托管儿童近11000名,切实缓解“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员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现状。二是家长学校助成长。建立家长学校88所,覆盖率达100%;配备专兼职教师635人,编撰专题讲义13个;采取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知识传授与典型引路、家庭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了家长学校“十统一”、“六结合”教学模式,每年培训留守儿童监护人15700人左右,提升了家长监护效能。三是“代理家长”送温情。选定政治思想好、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留守儿童工作的同志担任“代理家长”,签订代理协议,明确代理职责。全县近1000名“代理家长”,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等形式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四是村社服务建乐园。依托村级活动室设立“留守儿童服务站”,拓展村社干部职能,解决留守儿童周末无人关爱、自由活动危险、安全无保障的问题。目前,共有分散式、灵活式的“留守儿童村级服务站”103个,近6000名留守儿童沐浴着村级党组织送来的温暖。五是助学帮扶解忧难。组织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学生等,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结对”活动。以城带乡的援助式、奉献式助学帮扶活动解决了近6000名贫困留守儿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筹集资金近5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圆了上学梦。
四、抓实“五项工作”,打造关爱品牌
着眼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档升级”,抓实抓好“规范促发展、创新解难题、关爱广覆盖、建设提速度、模式出精品”等五项工作,全力打造关爱品牌。一是规范促发展。设定准入门槛,出台《垫江县托管中心建设指导标准和评审指标体系》,规定“硬件”准入条件,并对各项“软件”进行细化量化,严格规范托管中心办园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成立由教委、公安、国土房管、卫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检查组,强化监督检查,不达标者限期整改,两次整改仍不达标者,当即取消办园资格。二是创新解难题。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难、配套师资补充难、“园站”安保问题突出、特殊留守儿童托管难等问题,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留守儿童配套师资建设力度,加强托管家园安保体系建设,建立特殊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强化新闻舆论引导,全方位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瓶颈制约。三是关爱广覆盖。进一步巩固现有托管园站的建设,加强教育管理指导,让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进站率大幅度提升,力争达到4万名以上的留守儿童进入托管园站,接受党政关怀、各界关爱。四是建设提速度。进一步细化《垫江县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指导标准》,鼓励乡镇学校、社会力量、村 (社区) 按要求建立规范的托管园站。鼓励建立以“居家”为依托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庭”。五是模式出精品。依托我县独立承担的首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对“一校一园一站”模式、“四导”教育管理机制及策略、“两形成四提高”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形成具有集示范带动、考察学习、宣传亮点等优势的精品和典范,为国家层面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供典型经验。
五、凝聚“五条共识”,着力创造关爱经验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既是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特别是推进统筹城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和公平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和勇于创新。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生动实践中,我们致力于为全市乃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先后形成和凝聚了5条共识。一是必须坚持战略思想统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一项艰辛而重大的民生工程,既无现成经验可遵循,也无固有模式可搬。为切实培养和照顾好农村留守儿童,我们立足“经济欠发达、教育仍后发”的实际,科学谋划和启动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教育民生导向之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关爱机制、搭建关爱平台、拓展关爱体系、筑牢关爱保障、打造关爱品牌,以托管家园建设的实际成效推动留守儿童工作的纵深推进,激活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二是必须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举一部门一单位之力即可有序组织和有效推进。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完善长效机制、建立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等,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实现了工作的互动和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必须着眼促进留守儿童幸福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留守儿童“食”有所欲、“寝”有所安、“动”有所趣、“学”有所进是基础,而心理健康、快乐成长才是核心。我们把解决留守儿童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让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四是必须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难题,尤其是面临教育教学资源瓶颈制约。牢固树立“家校合一”理念,有效利用闲置校产,开办托管家园;依托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育实效;聘请退休教师,发挥教师余热;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开展关爱活动,等等。事实证明,有效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是农村地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必然选择。五是必须坚持科研引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个大课题,创新模式、提高实效是关键。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以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资助课题为载体和突破口,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拓展关爱模式,优化管理路径,走出了一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之路。
3.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三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关爱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067-01
近年来,各地关于留守儿童被性侵、校园暴力等问题令人触目惊心,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现象。目前,我国有6100万的农村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关爱留守儿童,最基本的就是要了解他们存在哪些问题。就我所在的乡镇中心小学为例,学生全部来自农村,留守儿童占到30%左右,通过近年来我的走访调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成绩较差。80%的留守儿童存在学习成绩差的问题,一部分原因是生活压力导致学习主动意识差,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跟不上。二是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重养不重教”现象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也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心理问题。三是意外伤害比例高。据资料数据显示,有45%的留守儿童遭遇过走失、打架、溺水等意外伤害。四是容易出现行为失范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缺乏监管,容易发生行为失范现象。最典型的就是校园暴力,就笔者所在的小学调查显示,5%的留守儿童有吸烟、喝酒、打架、早恋等不良行为。
二、建立四位一体关爱体系
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现象,各方也高度重视,但在加强社会引导,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举措还远不到位。以笔者的调查研究来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建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方面,要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要着力转变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各类渠道的宣传、学生家长会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实施再教育再学习,使其领会和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彻底根除长期以来“重养轻教”的传统教育观念。其次,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亲子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做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比如逛公园、动物园等等,增加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再次,建立留守儿童与家长的多元化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视频等交流工具,让家长经常与孩子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和化解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不断满足留守儿童的亲情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功能。
学校方面,要充分发挥主体功能作用。一是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到学校常规工作中,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便于掌握学生的情况;创新留守儿童教育载体,根据条件设立亲情网络聊天室、心理咨询室等,打造留守儿童的“精神家园”。二是建立家校协作共同关怀的管理机制,通过设立家访委员会等形式,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强化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三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建立帮扶工作日志。
政府方面,要加强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增办寄宿制学校,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全覆盖。二是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如基层的农家书屋、乡镇文化活动站,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由当地的退休老师、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看护和帮助留守儿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三是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当地的民生工程,列入财政预算,并列为有关部门的考核指标。
社会组织方面,要构建关爱服务长效机制。由于留守儿童多数都在农村,所以要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便利服务功能。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工作。关键是从顶层设计,明确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同时,还需要建立农村人才培养、金融扶持、政府购买服务等一系列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组织服务能力。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内容和需求特点,需要对服务留守儿童的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业务能力强、奉献意识高的农村社会组织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贾波.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状况调查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35(11).
[2]赵江燕,秦秀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关爱服务体系研究综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2).
作者简介:
4.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结 篇四
南新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支部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情况,摸清情况
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班主任先摸清学生情况及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做好班主任工作记载。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黄群忠书记亲自挂帅,总辅导员管江风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党员教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支部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支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党员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党员党员教师,帮扶党员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党员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党员老师挤时间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支部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九月份,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置了“亲情电话”,利用学校设置的“亲情电话” 安排孩子和家长定期交流、沟通。征集了留守儿童微心愿,党员教师结对认领,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活动; 十月份,结合国庆节,开展“我与祖国共成长”绘画展示,观看了爱国影片,组织写了《我和我的祖国》书信,举行了留守子女成长论坛和党员教师大走访活动。十一月份,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举行了一次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活动,将3月份举行的一次“跳蚤市场乐翻天”义卖活动中的义卖款,资助贫困留守儿童。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五
一、现状:
我校共有留守儿童21人,其中女童14人,占全校留守儿童的66.7%,孤儿2人。
我校一直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控辍保学”的重点工作来抓,2013年以来成立了“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小组,探索总结了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四导”工作经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一是定位不准,没有按“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家庭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上无人抚养、残障”等类别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统计建账,存在“一视同仁”问题;二是“四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不实,多数教师只管学习、生活,不管或少管“心理和行为“;三是效果不好,学校缺乏心理咨询机构和专门教师,家校联系不到位,“检查时抓一下,不查时不抓,管理不长效”现象突出。
在其他方面:一是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办学经费紧张,未建立寄宿制,无专门亲情聊天室,未开通亲情电话;二是师资结构缺失,大部份教师学历较低,素质较差,年龄较高,教学能力和心得疏导能力不能胜任新条件下留守儿童管理需要;三是校外管理缺位,留守儿童校外“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无人监护”问题突出,亲情关爱严重失调,“代理家长”制流于形式,学生互助和邻里关注不到位;四是校社沟通不畅,辍学生监控、报告、劝返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学生辍学得不到有效监管。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实施机制关爱。建立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明确学校、教师、家长的职责和任务,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经常性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从上到下形成共识、合力。
2、实施管理关爱。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明确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辅导员,成长的呵护人,心理疏导员。强化学校“三管、五必访”(即:管生活、管学习、管身心;身体不佳必访,情绪不好必访,学习成绩下降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迟到早退必访)工作机制,不让一个留守儿童脱离学校管理的范围和视线,真正使留守儿童心理上有疏导、生活上有指导、学习上有辅导、行为上有引导。
3、实施环境关爱。认真对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努力把学校打造为吸引每一个学生的学园、家园、乐园。
4、实施心理关爱。把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进行研究、落实,制定规划,抓好培训,扎实抓好学生心理咨询和矫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5、实施安全关爱。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管理,认真开展“开学第一课”和“期末安全课”教育活动,加强学生防水灾、防火灾、防食灾、防人灾、防电灾教育和演练,提高学生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社会管理工程,学校责任重大,我们一定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努力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河间市束城镇谭中良小学
6.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篇六
我校共有教学班6个,190多名在校学生。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率达20%以上。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保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铁溪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6、“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孤僻,怪异的性格;无缺乏温暖和关爱的个体。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 长:路志海 副组长:王芳妮
成 员: 徐怀香 先小丽 郑钰 第红妮 苏瑞娟 王贵芳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 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 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由王芳妮同志负责管理,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围绕,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健康成长。要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 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督促“留守儿童”每期写两封信,详细汇报个人成长实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 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校每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班主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开好“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培训尤其是对假期管教,提出扎实可行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
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7.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篇七
我校地处***县东,距**县城49千米的****,共有教学班28个,2000多名在校学生。我校实施制度化管理、根据教育局的办学方针办学、全方位育人。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都积极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有些儿童的家长为了操持家庭,培养孩子,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和管理,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我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成长为首要任务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业绩,受到上级领导,周边乡镇和社会人士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为进一步贯彻省、市、县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东风中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 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总书记的十个更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
4、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5、留守儿童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95%。
6、“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无孤僻,怪异的性格;无缺乏温暖和关爱的个体。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办公室、后勤处、教导处、团委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 长:管彦宣 校长
副组长:祖章群 校长助理
饶志云 办公室主任 沈 辉 思政处主任
成 员:各班班主任、全体教职工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 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 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28)83986033,由袁大彬同志负责管理,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就在孩子的身边围绕,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健康成长。要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 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督促“留守儿童”每期写两封信,详细汇报个人成长实况。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校每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班主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开好“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培训尤其是对假期管教,提出扎实可行的要求,确保孩子的平安,健康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 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针对“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分类别召开了男生会、女生会,讲清青春期生活、心理相关知识,使孩子学生正确处理和应对“青春”的烦恼。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8.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八
通过对全校少年儿童摸底,我校因父母双亲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少年儿童约570人。为切实改善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我校教育教学和谐发展步伐,特制订永兴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学校分、分类别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
3、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
5、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完善其档案。
6、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三、主要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 组长:马国(校长
副组长:徐北平齐明飞徐子卿李永卿 成员:全体班主任
办公室设在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日常事务。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统一档案和联系卡。有专人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的亲情电话。
3、多渠道沟通,真情关爱
(1开展谈心和家访工作。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建立班主任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制度,任课教师也要结合学习情况经常开展谈心活动,用心呵护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感到老师胜似父母,学校胜似家庭。各校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行有针对性的家访。
(2增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联系,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节假日期间,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视频,使孩子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4、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1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配合公安、工商、文化部门关闭中小学校园200米以内的网吧及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
(2加强“五老”队伍建设。聘请离退休干部和教师为校外辅导员,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5、建立留守儿童爱心驿站
(1思想道德正面引导教育活动。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级组织为骨干,紧扣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主旋律,围绕
“关爱、责任、诚实、诚信”等基础道德规范,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心理健康诊断疏导活动。在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配备必要的专门设施,并选配好懂得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诊断,及时排解学生心理障碍,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难问题和各种困惑。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做到精心观察,随时掌握学生细微心理变化,及时疏导校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
(3、学习方法特殊指导活动。确定固定教师指导、督促留守学生的学习、温情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各科学习作业,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遇到的难题,指导他们
校正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生活上的加倍关照活动。配备专职生活指导教师,专门负责管理住宿生生活,确保他们的住宿安全管理,合理安排他们晚上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师生间、学生间的人文关怀、集体温暖。要加强对非寄宿留守学生的管理,及时向监护人通报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督促监护人充分履行对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安全、生活监护职责,使留守学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要尽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开展校内校外“献爱心”行动,为生活特困留守学生提供生活扶持。
(5、“帮扶结对”真情互动活动。采取“帮扶结对”(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对重点留守学生进行真情互动活动。一是要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动员社会具有爱心及责任能力的人士参与“爱心妈妈”“帮扶结对”活动。联络“爱心妈妈”与学生互知互认,指导“爱心妈妈”开展与学生间的真情互动,让“爱心妈妈”对留守学生进行对症下药的辅助思想学习教育管理和生活扶持,使留守学生产生真心感动的情感共鸣和向上动力;二是开展“师生帮扶结对”。要发动教师与重点留守学生进行“帮扶结对”,以正面引导和真情感化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帮扶;三是开展“生生帮扶结对”。要动
员、组织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与重点留守学生开展“姐妹结对”或“兄弟结对”,促进学生之间的心灵相互沟通、学习上的相互帮助、生活上的相互关照、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共勉。通过品学兼优学生的真情实意带动,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友谊,激发留守学生生活学习和进取信心。
6、建立留守儿童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邀请“五老”当好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做好关爱和服务工作,使每一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享有“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2团委及学生会针对青春期女生的生理特征,注意对留守儿童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的健康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中的设施,体育场、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课外活动的场所。
(4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9.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九
近年来,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留守在家的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因缺乏亲情和管教,自控能力差,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组建机构,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工作方案》,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推动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二是师生结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为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实际问题,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问题,让每位教师做到在学习中是留守儿童的老师,在生活中是留守儿童的“父母”。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的帮扶制度。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期帮扶一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在经济和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10.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十
2013年下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二、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袁宝森
副组长:叶军文杨新强
成员: 程如国程普学王小林张涛全莎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叶军文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
2、建立留守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各班要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
3、真情关爱,确保“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对留守儿童配对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爱心家长”。凡寄宿在校外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各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各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多措并举,构建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为构建全社会帮扶留守儿童的关爱体系,积极与镇、村、组联系,使他们也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之中。并能积极开展和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的帮扶活动,时时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并定期和结对的留守儿童进行交流谈心、心理疏导,让他们健康成长。
4、开展帮扶活动
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帮扶老师来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
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6、注重心理辅导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帮扶老师和志愿者要与学生多谈心,着重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1、9月份,启动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教育,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接通网络连接,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引导留守儿童每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2、10月份,各班教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3、11月份,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4、12月份,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起参加一期活动,并优先让留守儿童参加书法、体育、文艺节目表演、手抄报等一系列比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
5、教师在班上要大力开展赠一张新年贺卡、写一篇新年感言、送一句新年祝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学生过一个快乐的元旦。
6、利用寒假务工人员返家之际,对在外务工的人员进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相关知识。
四、活动要求
1、全校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要从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扎实抓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2、各年级各班要结合本方案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广大教职工要积极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活动收到实效,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让我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大力宣传,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学生。
1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 篇十一
中共祥符区委
祥符区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实施意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管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保障全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总引领,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以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政府扶持、动员社会支持为着力点,大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
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保障和良好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尽责、基层管理、社会参与、家庭首责体制机制,在全区逐步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网络,逐步形成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力实现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生活有助、监护有人、安全有保、心灵有依、活动有地。
(二)具体目标:加强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对双亲均外出务工、残疾、特困的重点留守儿童,“爱心家长”等志愿者结对帮扶比例2015年底达到70%,2016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爱心家园建设,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爱心家园”建设规划,2015年底完成建设规划的60%,满足60%留守儿童的需求,2016年底实现全覆盖;推动“爱心家园”建成示范点,2015年底每个乡镇建立1个“爱心家园”示范点,2016年底把50%的“爱心家园”建成示范点。
三、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各乡镇要深入细致的开展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在8月底前完成留守儿童数量、比例、构成、分布、特点及家庭状况等基本情况的核查。要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定期更新,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重点,强化管理。要在全面关怀帮助留守儿童的基础上,重点帮扶双亲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残疾留守儿童和特困留守儿童。一要重点关注。村(社区)、学校要特别关注重点留守儿童,熟悉掌握基本情况,明确具体人员,制定具体措施,定期开展家访,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沟通,督促其承担监护责任,提高监护能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二要及时救助。民政、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做好特困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保证其应享尽享社会救助。三要结对帮扶。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以邻里互助的形式照料留守儿童,积极发动党员干部、教师、各类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担任“爱心家长”,对重点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
(三)搭建平台,建设阵地。各乡镇要在摸清留守儿童底数的基础上,根据留守儿童数量、分布情况,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制定“爱心家园”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推进“爱心家园”建设。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村(社区)、学校“爱心家园”建设。各级机关单位要积极参与“爱心家园”援建工作,鼓励各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采用“谁出资、谁冠名”的方式捐建“爱心家园”。要进一步推进“爱心家园”标准化建设,坚持“八有”标准,即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施、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
(四)构建网络,落实责任。构建以父母及其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督促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生活及安全
-3-的监护;构建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社区)为主体的村、社区管护网络,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走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构建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加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沟通联系,组织学生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构建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爱心网络,抓好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壮大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关爱活动;构建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五)培育典型,示范带动。要树立一批典型,在“八有”标准的基础上,高质量打造一批“爱心家园”示范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关爱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实际,从关爱理念、关爱内容、建设目标、设施配备、资金管理等方面入手,集中力量打造亮点,年内重点推出一个“爱心家园”示范点。要把“爱心家园”示范点建设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杜绝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突出“亲情关爱,家庭温暖”特色,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教育缺失和心理失衡等问题,推出切实有效的关爱举措,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切实发挥“爱心家园”的作用。
(六)帮助就业,扶持创业。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合作,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载体,结合上门宣传等形式,推荐就业岗位,使外出务工人员及
时了解掌握就近用工信息,吸引他们回乡就业。把引导鼓励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与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民创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简化办事程序,切实做好服务,为返乡人员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推动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七)注重结合,务实求效。要结合“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服务基层群众、搞好便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正在开展的“三查三保”工作,把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查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摸清底数、落实措施、做出成效。要结合全区“一学两争三优”活动,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为“干净干事”的具体体现,以“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加快推动“爱心家园”援建工作,切实为留守儿童多办事、办实事。
(八)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开辟专栏专题,制作留守儿童公益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力宣传关爱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宣传留守儿童的自强精神和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
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推动机制,解决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正县长级干部为副组长,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教育体育局、区妇联、区科技局、区民宗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计生委、区财政局、区委新城办、区关工委、区发展改革委、团区委、区农业发展中心、区文广新局、区卫生局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各乡镇都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二)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区妇联作为牵头单位,要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全面掌握情况,注重沟通协调,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工作落实。各相关责任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作用,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技能培训、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等领域,扎实有效推进,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动员,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来,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
(三)政府支持,强化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人员、经费的支持力度,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配备工作人员,把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各乡镇要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站,设管理员,也要相应安排专项资金,完善设施,确保关爱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投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多方联动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体系】推荐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心得感悟09-13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个人经验总结09-03
黄梅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09-23
涟城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10-05
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方案07-10
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11-12
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工作汇报07-27
留守儿童关爱措施07-19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11-25
留守儿童关爱计划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