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2024-11-12

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精选8篇)

1.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一

试论新时期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务人员的思想变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增强,既有观念更新、奋发向上的一面,也有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浮躁不安的一面,觉悟滑坡。前者的发展是积极的,占有主导地位,有利于医院的改革,深化改革的全面发展;后者的责任感和道德水准下降,一些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渐淡化,利用职业之便,“搭车开药”、“私收红包”、“暗示病人送钱、送物”等,严重损坏了医院的形象。无论是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找原因,还是从医院监督机制的环节找原因,这些症结所在就是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足。

首先,职业道德是医院形象的直接体现。所谓医院形象,就是社会公认和医院职工对医院的评价和整体印象,这种评价虽然是无形的,不是某种实物,但是却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是医院的重要财富。职业道德所依据的是道德观念和理想,“爱岗敬业、满腔热情、精益求精、文明行医、奉献社会”

是对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每位医务人员都应严格遵守。如果说一个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其社会形象的重要尺度,那么职业道德则是另一个重要尺度。因此,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关系着病人的健康,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再好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会使医院的整体形象受损。反之,一流的医疗质量和一流的职业道德就会有一流的服务,使医院真正成为人民的医院。

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甚至服装仪表都可能成为职业道德优劣的表现,工作中是否以病人为中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具体的环节上,如对病人使用安慰性、保护性、规范性语言等,无不潜移默化地塑造医院的整体形象。与此同时,医务人员高技术、高效率地为患者服务,对医院来说,“救死扶伤”更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漫不经心、不负责任等置职业道德而不顾的行为,不仅有可能造成病人失去抢救机会而死亡,而且还失掉医院声誉而最终失掉患者。医院要想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获得双丰收,就要在创造高水平的医院质量的同时,提高广大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强职业教育,增强道德观念

应当承认,当前的市场经济给人们的观念带来了负面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新的变化,由此丽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白衣天使的形象,因此应从二方面抓好教育:

1.职业理想教育在这个教育中,要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结合起来。把树立崇高理想与医院发展结合起来,引导职工自觉选择和树立符合历史潮流的价值趋向。可定期组织职业道德知识学习,弘扬正气,鼓励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敬业精神,抓好典型,为提供正确的人生坐标增加辨别荣辱、美丑以及是非的能力,从而在自己的职业括动中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保证。要使医务人员养诚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就必须加强职业纪律教育,让其了解什么是职业纪律,应该遵循哪些职业纪律。对照有关医务人员的道德规范,对违反者严厉处罚,以教育更多的人,同时医务人员也要遵纪守法,在岗前培训班上增加法制教育内容,以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观念。

二、加强管理.建立考核、奖励制度

制度规范是医院工作的法则和依据,是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主要环节。在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目前的状况,制定出与职业道德规范相一致的条例、公约、守则等,要严格管理、奖惩、严明,要明确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协作等,这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二是要明确医院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具体规则,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岗位职业道德对“是”、“非”、“善”、“恶”、“荣”、“辱”,都要通过规范加以规定,从而成为职工从事行业工作的标准,使职工用“规范”自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明确职业道德规范后,还应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要做到考核结果同个人业绩、奖金、职称评定,以及相应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使之切实成为一种有效的鞭策手段。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医务人员给予奖励,对那些职业道德并的,违反院规,缺乏社会公德,社会反响严重的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奖惩分明,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而且对医院确立良好的形象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卫生改革中的职业道德建设

卫生改革过程中的职业道德建设与卫生改革本身,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卫生改革中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

要认识到,卫生改革中加强卫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既是对卫生改革的重要保证,也是卫生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检验卫生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要认识到,卫生职业道德建设要靠行政手段,要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具体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医院的职业道德建设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认识到,卫生改革的全过程就是卫生职韭道德的全过程,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对每一项卫生改革,都要用卫生职业道德是否受到影响去衡量,从而把握改革的方向,超前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在社会与本单位,卫生职工与患者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患者利益,为社会稳定的大局服务,就是使卫生职业道德再升华、再前进。

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洞的说教,要结合卫生改革的实践进行。特别要发挥党支部、科室负责人、党员的作用,使思想政治工作与具体业务工作贴在一起,而不是两张皮。

要认识到,卫生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其职业道德建设如何,重要的是社会服务对象(即患者群)的评价、认定。因此,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形象,在医疗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

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时期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新途径、新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保证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2.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二

一、以德治国、依法治国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 而德治则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尽管二者为不同的范畴, 但在治国方面, 其地位和功能却同样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当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法治的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会计行为, 而以德治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互结合, 通过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体系, 紧密结合实际, 将现代化的世界文明成果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融为一体,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二、加强财会人员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人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基础, 是个人成长的政治保证。保证有一定专业特长和科技知识的人为社会主义服务, 保证个体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规范, 努力把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一种持久永恒的精神追求, 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 加强理论修养, 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会计人的必然要求。

三、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职业道德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应当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领纲要》为指针, 广泛开展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一)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这是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有的道德要求, 而作为财会人员更应该做到安心本职工作, 把自己从事的工作视为生命存在的表现方式, 坚守工作岗位, 忠实履行职守。敬业是爱岗意识的升华, 是爱岗情感的表达, 敬业通过乐业、勤业、精业表现出来。只有乐业才能乐观积极地从事本职工作, 而只有敬业, 才能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 不断超越现有成就而与时俱进。

(二) 诚实守信

我国近代会计大家, 著名会计师潘序伦先生, 192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学校”, 就是从实践中深深体悟到开展会计业务, 必定要取信于社会, 故吸收《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精义, 创造性地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好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 树我国会计行业诚信之风范。而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 不仅是编织华尔街金融神话的“精英”们的愚蠢行为, 更是对金融市场一种最基本理念——诚信丧失的惩罚。金融危机的根源是泡沫, 是虚假, 当然可以统归是制度的缺失、监管的游离, 而泡沫, 虚假的根本则是诚信的缺失——会计信息的失真, 引起全流通时代资本市场的信用缺失, 投资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 因此,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人责无旁贷。

(三) 廉洁自律, 强化服务

“公生民, 廉生威”。会计人员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要公私分明, 不贪不占, 清正廉洁。“舟必漏而后八水, 土必湿而后生苔。”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 一定要保持思想上的高度警惕, 把个人兴趣爱好严格控制在道德范围之内, 自觉做到一身正气, 一尘不染。要忠实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做到常思贪欲之害, 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 才能始终保持高风亮节, 清正廉洁。

(四) 客观公正, 坚持准则

任何一项职业要履行其社会职能, 发挥其社会作用, 既需要遵守该职业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内部规范协调, 也要处理好因该职业而引起的与各方面的职业关系。因此, 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 依法办事, 实事求是, 不偏不倚, 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 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始终坚持按法律, 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实施会计监督。会计鼻祖孔子彻悟:“会计, 当而已矣!”精辟的指出, 会计工作的要害系于“当”字, 即应当、适当、恰当、正当。所谓真实性, 准确性, 中立性, 都被这个“当”字一语道破。新《会计法》的实施, 更为会计人员的中介性、公正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而其“记账报账和核算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职能也愈盖凸现, 有效防止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进一步确保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完整性。而2005年的中国证券死刑第一案更应使财务人员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法律对财务人员依法制止汇报, 检举, 揭发犯罪行为给予了充分保护, 财务人员在放弃权利的同时更是放弃了职责, 这不仅使国家、集体资产遭受损失, 还将使自身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 提高技能, 参与管理

财会人员应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提高专业技能, 努力钻研相关业务, 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协助领导决策, 积极参与管理。即财务人员在做好传统意义上的薄记、统计、结算、报表、工商、税务、银行等日常财务工作的同时, 更应做好成本控制, 预算管理, 财务分析等管理会计范畴的工作, 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 使其参与决策环节尽早, 参与业务价值链程度愈深, 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而提升自己财务工作价值。强化财务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做好内部财务预算, 是财务监管的基础和科学依据, 理顺财务报销审批程序是财务监管的关键;参与企业大额支出的事前, 事中, 事后的全过程是财务监管的具体措施。这样, 不仅可以保证资金有效使用, 而且对业务流程心中有数, 并可以从经济管理的角度, 监管投资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如达不到预期效果, 财务人员可根据各种数据帮助业务部门透过数据看业务, 进而分析原因, 及时调整方案。

四、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 发展会计学

会计的本质是“受托责任”, 会计的目标在于认定和解除这种“受托责任”, 依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传统, 它既要维护委托人 (所有权, 债权等) 的合法权益, 又要明确受托人享有的权力 (经营权等) , 会计学正是在这种产权利益“折中”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成熟的。纵观会计史, “每一次经济金融危机史, 都是一部会计反思史、再造史和创新史”, 现代会计准则模式发生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现值会计计量方法诞生于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从哲学角度分析, 会计行业总是伴随着经济金融危机的发展而思变、求新、融通。面对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 当人们将其归因于“公允价值”计量时, 会计人作为委托人和受托人的中立者, 肩负着为经济全球化进程驱散阴暗面和带来光明面的重要使命。既没有理由教条至上, 亦不应该停滞不前, 应在危机中求得新一轮的会计创新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以维护国际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 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统领下坚定不移地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财务报告准则体系, 切实履行新时期会计人职业使命, 强化职业道德, 增强受托责任,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加强风险防范观念,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 充分发挥会计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中信.和谐社会与会计使命〔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09 (6) .

〔2〕侯佳奇.以提升财务工作价值为核心进行流程再造〔J〕.财务与会计 (理财版) , 2009 (6) .

〔3〕贾纬璇.关于我国会计管制制度〔J〕.财会研究, 2009 (10) .

〔4〕孙蕊, 崔洁.加强区域会计合作, 共同应对危机挑战〔J〕.财务与会计 (综合版) , 2009 (6) .

〔5〕张璟.全流通时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 2009 (14) .

3.论新时期的教师职业形象 篇三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着,而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研究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树立起新的职业形象。

关键词:教师新形象;反思;差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5843(2009)06-0031-03

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建设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并成为关注的中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塑造新时期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教师职业形象的历史溯源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论述教师职业形象的思想。如“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谈到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师者,人之楷模也”,谈到了教师职业形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者一直为人们所尊重,树立了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对教师职业及其教师风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理想的教师要有为理想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奋斗精神;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要有优良的教师风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日:‘一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后来的教育大师们也对教师形象做了论述,如孟子提出“乐教之师”;董仲舒提出“圣化之师”;朱熹提出“指引之师”;陶行知提出“创造之师”等,这些论述都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典范。

二、教师职业形象的时代内涵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概括地说,教师的职业形象不仅包括一般专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而且还要有作为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特有的的形象。

(一)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形象

随着19世纪普及教育运动的兴起,教师职业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将教师职业与医生、律师和神甫职业并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

所谓专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作为专业,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经过长期的培训与训练;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专业是与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专业是一门专门的职业,但职业不等于都是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一分子,同其他专业工作者一样要做到遵纪守法;要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教师,更要体现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终身教育风靡全球的今天,更应该倡导教师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广泛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忠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坚守职业道德。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二)作为教师职业特有的形象。

1以教育、培养他人为神圣职责,时刻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这是由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群有思想、有主见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凸显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取向。教书只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没有尽到育人的本职,那他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形象。“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指引,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如果说学生产生了美好的生命情感,这与教师对他早期的育人工作是分不开的。

2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和生活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见,有其独立的生活价值。“尊重个体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尊重个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谈得上个体生命情感的化育”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受教育权,他们都是未来的希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新时期要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教师应具备一种开放的人生姿态,教师作为曾是受教育者的人的形象,并非完成时,应该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有待教育的心态,这不仅仅是指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更是指教师应保持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开放的学习心态,真诚地接纳学生,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引者、建议者,而不是单方面的控制者、督导者、支配者。

3密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包括与学生家庭的合作,与社会一起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需要交往合作,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教师不仅要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要与社会关注教育人士沟通联系,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关注教育事业,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4丰富提高自己的修养,确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楷模。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塑造教师形象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用以观察自己和设计自己的一面镜子。要培养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用进取精神、务实作风、诚实品质润化学生。

5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形象,如声音清晰、普通话标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娴熟等。有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才高八斗”的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

6教师外在的形象,如得体的仪容仪表、丰富的语言感染力、准确的姿态语言等。教师的仪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由于职业的要求,教师的着装应庄重大方又不失

亲和感,总的原则是整洁、端庄、大方、得体,在整洁中透着美观,在大方中孕育着典雅,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尊重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语言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遵守语言的规范性,做到语言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富有节奏。

在推进教师形象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也给予了很大关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都是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较之以前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更是一种义务”,老师“少些权利的思想,多一些义务的思想;少施一些权威,多加一些热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是师德的灵魂与依据所在,也是当前师德建设的关键;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让学生在有形或无形的感染和熏陶中受到教育;锐意进取,当今教师不再满足于“老黄牛”的形象,教师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更要锐意进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前沿教育信息,努力钻研,勇于创新。

三、对于教师形象流行说法的反思

步入新时代,我们有必要对教师这一职业形象历来的种种说法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为新世纪教师崭新形象的出现打好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说法肯定了教师的辛勤工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但人们理解这句话时,往往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把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称为“螺丝钉”或“零件”,把社会活动称为“工程”,把教师称为“工程师”,如果每个教师像工程师对待零件那样机械地对待学生,那就没有爱可言,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相反还会抹杀掉受教育者萌芽中的创新热情。因此,“绝不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应该说是人类灵魂的导师”。

“教师就是蜡烛,照亮别人,牺牲自己”,“教师要甘当人梯”这些生动的比喻歌颂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付出无怨无悔、甘心情愿和无私奉献,这是当今仍值得提倡的教育精神,但作为教育思想,是不值得称道的。撇开教师作为个体的人的需求和尊严不说,教师主要不是通过燃烧自己来给别人光辉,而是要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对知识进行不断探索的热情和希望,不必要作出燃烧这样的牺牲,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科学的激情,那么老师作出的终是无谓的牺牲;教师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知识的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也不必非得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梯子这样悲剧性的角色。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桶杯”说放在新世纪来讨论教师作用已不合时宜,当今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并不是把多少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宽阔的胸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灌与输的关系,不完全在于知识储备的量多量少。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准水源”,还要会运用思维创新“取到优质水源”,利用“取到的水”进一步开拓创新。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桶装水”,而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容忽视,可以这样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当成为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注释:

①《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一孔子教育语义集解》[M]高时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见《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③《春秋繁露·玉杯》

④《朱子语类辑略》

⑤陶行知提出教师应当成为有“创造”和“开辟”精神的一流教育家。见《陶行知教育文选》,第7,279,267,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⑥《中国教育报》,2002-1-3-10,

⑦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

⑧《古希腊教育论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2

⑨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刘铁芳[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⑩走在教育的边,刘铁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⑾杂草集—顾明远教育随笔,顾明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

⑿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0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顾明远,杂革集—顾明远教育随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

[3]张传隧、周卓莹,论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C],教育学,2007,9

[4]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M],中国高教研究,2004,(7)

4.试论新时期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篇四

[摘 要] : 成本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球化发展日益加剧的今天,成本会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促使产业结构的变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导致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成本会计也开始经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并提出了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变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成本会计 发展 全球化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总会产生“收”与“支”的关系,因此产生了相应的经济管理活动。成本作为经济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了诸多学科子系统。全球化的发展,使成本会计逐渐为我们所熟识,但是,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背景不同而变化的,因此,研究和关注成本会计,对于有效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指导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意义具体主要表现在将会计学的成本计算科学化、系统化,对于经济发展的盈余亏损做指标分析,从而指导投资与生产,全面促进经济活动的科学运行。

一、成本会计溯源

(一)成本会计的概念

对于成本会计的概念,本文倾向于这一定义: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从业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和控制公司经营,并制定策略性和长期性的决策,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与改良品质。总的来说,成本会计是一个估算,跟踪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流程。

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成本计算和复式记账相结合而产生的。成本会计是社会经济和管理理论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

(二)成本会计溯源

成本会计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1750年在美国一个制鞋工厂里开始技定单分批计算成本,出现了简单的成本计算分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18世纪以后,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规模化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产 业规模逐渐扩大,产生了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企业之间出现了竞争,成本高低就成为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生产成本受到了企业普遍的重视。成本会计应运而生,在资本运转中不断发挥效用,并演绎出一些规律,逐渐成为一门科学。

一般普遍认为,成本会计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早期成本会计阶段,近代成本会计阶段,现代成本会计阶段和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至1920年)。在这一阶段,随着英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至1945年)。在这一阶段,标准成本制度产生,预算控制进一步完善,成本会计形成了独立学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从工业企业扩大到各行业,深入应用到企业内部的各个主要部门,特别是应用到企业经营销售方面。(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年至1980年)。1950年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成本会计中广泛应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果,成本会计发展侧重点已经由先前的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而转变为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新的符合发展需求的现代成本会计应运而生。(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的发展进步,生产方式得到了巨大改变,不断加剧的全球化的竞争,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成本会计发展趋势浅析

(一)成本会计的变化

本文认为,进入全球化的今天,成本会计正经历着两大变化。

1.随着资本扩张的加剧,各行各业也逐渐认识到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工业,更加应用于公共交通、医院、社会非盈利机构等许多公益性组织,甚至连政府机构也逐渐渗入成本会计理论,事实证明,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

2.由于科技手段的不断革新,会计电算化正在逐步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络的情况下,实时报告亦成为了可能。传统的以人工工时、机器小时、人工工资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已不能正确反映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耗,已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

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电子 商务日益形成主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传统方式将被彻底打破,并发生根本改变。另外,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成了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它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力与资本两大生产要素,因此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不是看现有的资本资源,主要依靠的是知识资源是否强大。与此同时,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如果用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较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分配不合理,进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再则,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产品中如果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而产品的生产周期很短,企业根本没有时间调整成本计算,这就需要企业高度对待企业成本计算。最后,经济全球化势必导致更多跨国企业的进入,并反过来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而使国内的众多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因此管理者更为迫切希望在竞争中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

(二)成本会计发展趋势浅析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认为,成本会计发展将遵循这样一个趋势,即成本会计电算化。近十年来,人类社会已进入电脑网络时代,这对成本会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计算机系统几乎已经代替了人工账簿,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普及。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利用计算机代替了人类的某些工作,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而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企业,人工成本已下降到不足生产成本的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

成本会计基于以上的形势变化,在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革新运用于产业活动,导致生产和管理的巨大变化,从而对会计信息提出新的要求,对成本会计形成新的冲击。因此,本文认为,虽然成本会计导致生产和管理的巨大变化,但我们只要充分把握了管理规律,掌握了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成本会计的发展将不会停滞,而是会更快地向前发展,更好地服务市场化的冲击。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本文认为,要适应这一趋势的发展,我们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完善我国成本会计体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讲究实效,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本理论研究对成本实践的指导作用。

其次,要实行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成本会计方法。长期实践中,国内企业 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从班组核算、车间核算及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职工管理的积极性,强调以人为本,职工参预控制成本,本人到过某个铸造厂,该厂实行经济核算制,从原材料购入的分类—进入化铁炉熔化—铁水浇铸—毛坯打磨—精加工—成品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从原材料进入企业开始,提高铁水利用率,降低废品率及各种消耗。这种从根本上把关以经济责任制为目标,由于它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职工必将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这就需要成本会计对各核算环节提供服务,使成本会计由简单的算账功能转向分析预测功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各种详细经济资料,成为企业基层与决策层的桥梁。这种方法延续至今,使众多企业受益匪浅,为发展成本管理、丰富成本会计内容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认真总结,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到理论,并进一步完善。

再次,要努力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有高、低之分,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具综合性、全面性,反之亦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组合、分类后,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预测和管理控制。很多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在产品市场的开发中具有前瞻性,他们需要最先进、最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比较突出的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能进行事后反映,仅仅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供应、销售、人事、财会等子系统相互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只是财务会计信息,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型向管理型转变,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新时期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变化的对策分析

新的时期,为应对成本会计发展变化,除了上述三方面的工作外,我们还应与时俱进,研究和把握成本会计的最新走势其规律,寻找应对其发展变化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具体有:

(一)积极研究掌握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规律 任何实践成果的向前推进,都离不开对实践活动规律的研究与把握。因此,要积极研究掌握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规律,不断在实践中研究,不断通过实践对成本会计理论进行检验。把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所谓成本会计的基本目标,即成本会计的长期性、根本性、终极性目标,公认的观点是经济效益。成本会计正是从费用成本的计量、记录、计算及监督等方面着手,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成本会计的产生、发展,正是基于对费用成本的反映与监督,基于对经济效益的关注和追求,与经济效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积极普及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极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使成本管理向纵深发展。

(三)全面培养全员成本会计管理思路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架构,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的规章制度,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四)完善和推高效的成本会计模式

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高等数学化。只要是适应我国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因此对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我们要认真总结,取其精华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加以完善。

四、结论

5.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五

论文关键词:教学秘书 积极性 规范管理

论文摘要: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随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学秘书作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环节中的基层岗位,担负着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秩序、落实教学管理措施等重任。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因此,在新时期下,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是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秘书能力结构分析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系(院)可设教学秘书和教务员,在教学系主任(院长)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工作并从事教学状态、质量信息的经常性调查了解工作”。它明确界定了教学秘书的行政关系和岗位职责范围,高校教学秘书不是决策者,而是决策者的参谋、助手和执行者[1]。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需要将学校政策、领导意图、教学信息等准确而及时的传达到各环节。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将管理政策层层落实到各环节,并督促执行。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在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作好各类具体事务的协调沟通工作。管理角色的多面性,决定了教学秘书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工作能力。

(一)公文处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信息传达者。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需要传达和协助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传递教学信息等。这就要求教学秘书熟悉公文写作知识、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层层落实管理政策。

(二)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协助主管领导制定教学计划、管理规定;定期安排教学检查、进行教学总结;落实授课计划;组织期末考试安排;协助主管领导处理各类突发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应当熟知当前时期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知识,弥补专业不足的劣势,更好地掌握教育管理的`运行规律。

(三)协调沟通能力。教学秘书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加强和学校多个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必要的时候给主管领导提供合适的建议,快速、准确、有效的协调解决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从而起到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作用。比如:教学秘书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解课程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情况,教师课程教学的习惯等,在主管领导审核分配资源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建议。在排课时,做到最大化满足教师需求。在学生每次选课期间,会出现各种特殊的问题,欠费、模块学分修读不足、教学班人数上限不足、课程性质学分变动等。面对这些情况,就需要教学秘书熟悉每个版本教学指导书的变化,熟悉学校的相关制度,向教务处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协调解决办法,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调动教学秘书工作积极性

教学秘书在基层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其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秩序运行是否通畅。因此如何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充分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信任。教学秘书工作繁杂琐碎,不易产生明显的成果,长久从事重复性的事务劳动,容易滋生消极怠工情绪。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给予教学秘书充分的关心和信任,在必要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教学秘书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候,通常要花费大量精力,无法专心于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甚至难于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要激发教学秘书工作的积极性,促使教学秘书改变事务型的工作观念,应当适时开展业务再教育的研讨交流活动,启发思维、取长补短。同时,应当在职称评定给予教学秘书支持和肯定;在工资待遇上,应当等同于其他同等学历、资力的教职员工;关心广大教学秘书的切身利益,消除后顾之忧。

三、规范教学秘书队伍管理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招生人数成倍数的扩张,二级院系的规模急剧膨胀,教务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建议一支规范的教学秘书队伍,是保障教学管理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

(一)规范教学秘书任用选拔制度。长期以来,教学秘书在任用选拔上存在随意性。大部分教学秘书,专业不对口,上岗前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培训;大部分从业人员处于兼职状态,在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兼职教学秘书事务。在教学秘书的选拔任用上,学校和学院领导应充分重视教学秘书的重要性和工作的复杂性,严格把好教学秘书“入口”关,选择专业相关、能力、素质、学历层次等较高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2]。

(二)合理设置教学秘书岗位。针对目前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张,新专业增加的情况,高校应当就院系规模变化的情况相应地增减教学秘书岗位的人员配备。根据面向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师生人数多少、专业多寡,配置1-3名教学秘书处理教学事务。其次,应当配置专职教学秘书。许多学校由于行政岗位编制的限制,教学秘书往往采取兼职的方式设置。教学秘书往往还兼职科研秘书、行政秘书等多种职务。诸多繁杂混合的工作,不利于教学秘书专注于教学管理工作,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发展的今天,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期下,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教学秘书队伍,建立快速、高效、专业的管理体系,才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中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舒.高校教学秘书岗位职责及其积极性发挥[j].丽水学院学报,(6):107-108.

6.试论新时期如何抓好学校德育工作 篇六

摘要: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多样化,加之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新的形式下,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既有积极的变化,又有消极的变化。这对学生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改革学校德育工作方法: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结合;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保证经费投入、改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要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二要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三要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四要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

关键词:新时期 学校 德育工作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新形势下学生在品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走向21世纪,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也多样化,加之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元的道德观念并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给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的形成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1.在政治思想方面,学生的主流意识越来越淡漠,他们缺乏远大的理想,认为现实比未来更重要、缺乏信仰。

2.在品德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缺乏起码的文明礼貌,集体主义精神淡漠,为个人想得多,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不知道体贴父母。

3.在劳动方面,学生缺乏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有的学生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4.在性格和气质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不少学生任性、骄横跋扈、自以为是、娇气的“小太阳”没有关心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对人对事缺少宽容之心,承受挫折力差,稍有不如意或失败,便意志消沉或轻生。

学生发生的种种变化,对学校德育工作无疑提出了挑战、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方法,根据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学校抓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良倾向

1.认识不到位,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学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参与者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应试教育思想,不能站在培养新世纪“现代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实抓德育。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只把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消防”手段,一度形成“应急-加强-放松”,“再应急-再加强-再放松”的恶性循环,有的囿于陈旧的德育观念,只把德育理解为道德教育;有的缺乏整体观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没有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没有把德育看成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系统工程,没有把德育体系看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学校德育未树立效益意识。效益意识是现代社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单纯从任务要求的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意识和质量问题,上级布置的任务不讲求效益,质量好坏,只要完成任务,便万事告终。

3.学校德育工作未树立正确的超前观,学校德育工作者,很少从发展、整体、改进、竞争的角度看待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不能树立变化发展的观点;与此同时,不能树立正确的超前意识和突破思想,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创造性。学校德育工作墨守陈规,不能创新搞活。

4.德育的横向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整体育人格局,甚至出现“学校小气候”顶不住“社会大气候”的情况,抵消了德育效果。

5.政治、业务“两张皮”没有把德育渗透到其它诸育和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综合育人体系。

6.德育的宏观管理缺乏整体性,没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教育途径尚未形成教育合力。

二、新时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多种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并存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需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地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发挥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三、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主要措施

(一)什么是德育

德育的核心在于“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在日常生活中、在点滴小事中感受道德规范,是谆谆教诲,循循善诱,靠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而兴师动众的检查评比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领悟、体会、反思、践行。那种带有强制性的、以检查评比为主要方式的教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学校德育不应该成为冷冰冰的道德律令的堆积,而应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内化、自我约束的 自律。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身心和个性发展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的主旋律,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也是最基础的两项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学生的行为规范则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具体内容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作出安排,激励学生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抓好了这两项基础工作,德育也就找到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好学校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训练

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该花大力气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教育与训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者应长期在全方位抓好各项德育任务落实的同时,始终把抓好学生的基本道德认知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列入德育工作的重点任务,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在抓学校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上,探索出一条有效可行之路,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2.抓住契机,多种渠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当前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可抓住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宇宙飞船航天飞行的成功、抗洪救灾伟大胜利、共和国六十华诞庆典等重大事件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做到所有的活动,联系实际,注重教育的内涵,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教育契机,求得教育实效。

3.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指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在德育工作中,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中开展邓小平理论教育,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是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大推动力。

4.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要把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人民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新道德典范结合起来,并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提出有中华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编写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材、读物、拍制影视片,广泛宣传,反复教育,长期熏陶。

(三)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径

1.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守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的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一个通过教育逐步形成的过程。各种教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要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育和管理方法,学生思想品德表现的评定标准及方式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各级党委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队伍素质。要创造条件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员和德育工作者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国情,研究改革开改前沿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强德育队伍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并使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要完善德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为他们解决好专业职务、待遇等方面的问题。要制定政策、保证德育工作骨干能够不断地得到进修提高。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

3.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为依托,贯穿小、中、大学各教育阶段,由浅入深地稳定教育序列。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国旗、重要集会唱国歌等制度,积极组织缅怀英烈、学习杰出历史人物、参观文化古迹、革命遗址、祖国山川以及新中国建设成就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气氛。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上存在的各种消极现象,培养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要引导他们接触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群众,组织他们参与校内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要对学生进行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而,什么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始终是他们关心和思考的深层次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深入进行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逐步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4.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由于中小学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教育中比较忽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中小学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与父母的冲突、同学间人际关系的障碍、青春期出现的情感困扰、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混乱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的发展和变化,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帮助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

5.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

6.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要依靠关心下一代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校外德育辅导员等各种社会性的青少年教育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四)德育工作的主要措施

如果把德育工作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德育工作的创新则是为它开掘新的活力和源泉。未来的世界充满着挑战和竞争,而这一切挑战和竞争都集中在“一种主要的决定因素──人的身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应顺乎潮流,知难而上,携手共进,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极大发展找寻“水源”,贡献心智。

1.更新观念,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如果还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师还局限在校内、教室内讲道理、开班队会,特别是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如果还是沿袭传统思维方式,不敢跳出“框框”,呼吸新鲜空气,对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视而不见或一味采取拒之门外的做法是不明智的。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得不到创新。因此,我们要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更新观念,放眼社会,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除学校常规活动和传统项目活动之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学工、学农、军民共建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变“封闭式”的“圈圈德育”为“开放的”的“社会联姻。”

2.突出主体,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一切由教师作主、由教师包办,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这是传统教育的流弊。德育工作内容由教师主观臆定,过程由教师一人主宰,活动由教师全面指挥,也是历史因袭的固定模式。这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要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但要使学生置身于德育的特定环境,使之接触客观德育因素,而且要调动其主体精神,能动地参与德育实践。作为教师要提高能动意识和超前意识,着眼过去,立足现实,预测未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防”为“预防”。

3.情理交融,变“强压式”为“引导式”。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是贯穿于德育于作过程中的重要原则。那种不看对象,不顾后果,习惯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办法只能是带来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必须要实现创新,通过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心智潜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德育目标的定位在于“培养”与“引导”。因此,教师要变强压式为引导式,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设计,情理交融,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确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4.整合渗透,变“分块式”为“融合式”。

德育与智育、体育不同,它将有渗透源的作用,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蕴含在一切活动之中,可以说它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存的。传统的德育工作,往往超脱教育教学之外形成了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的分块结构。其中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系统的分化,学校管理的格局是:抓教学校长──抓教务主任──各科教研组──各科任教师;抓德育校长──抓政教主任──抓德育三支队伍(即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这种格局分工明确,各守一摊,形成学校德育与教学的“两张皮”现象。现代学校的德育模式,应力克这一弊端,校长要通过有效的协调,使多种途径(各科教学、各项工作、各种活动、各种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言传身教等)有机结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使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共同参与、融合渗透。

我是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精神,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德育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结合自己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一、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抓学校德育工作以来,我结合我校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班级日常管理考核细则》、《文明班评比方案》 等有关德育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成立了以“德育副校长(即:我)、政教处、班主任、学生;教学副校长、教研组长、教师、学生;校团总支、班级团书记、团员、学生”“三线四级”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进行分线管理,分级落实,齐抓共管,德育工作人员做到分工不分家,既团结协作,又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时,我狠抓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做到每天检查打分,每周小结,每月汇总排名,把结果纳入到学期末班级和班主任考评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水平

办好一所学校,使其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校风、学风、班风怎样,就要看学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如何,为此,我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十分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一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重新修订了《老虎岗一中教师考评细则》、《老虎岗一中德育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把教师的教学实绩、教学常规、工作纪律等纳入《教师工作考评细则》之中,通过制度规范教师的言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切实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二是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每周一下午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教师会议,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要求全体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

三、狠抓班级管理,强化学校德育工作

班主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挑选出了一批精明能干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开展了下面几项工作:

1、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文明班评比方案》等规章制度。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政教副校长(即:我)、政教主任、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考评和检查小组,每日做到“五查”,即查到校、查间操、查课间和午间、查自习课、查放学,所查结果做到每周小结公布,每月汇总排名,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班级管理考评之中。

3、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上好每周的班会课。要求班主任教师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班会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随时做好班会记录,及时上交政教处。

5、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周召开一次班干部会议,班干部把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

6、每学期至少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四、抓常规管理,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每年的9月份,是新生的入校的时间。随着新生的入校,学生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学校依然坚持不懈地狠抓常规管理工作。具体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养成教育

学校从《班级日常管理考评细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政教处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考评之中。(2)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3)利用开学典礼和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

(二)抓纪律安全教育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1)制定了《老虎岗一中安全管理制度》;(2)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我、政教主任、学校团书记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3)制定了“学校安全值班制度”,成立了“老虎岗一中安全值班”领导小组,所有当天值班人员24小时负责学校当天的安全工作及日常事务;值班人员每天放学必须在校门口负责学生的疏导工作,在加大学生护航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全体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安全责任感;(4)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几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5)学校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设立安全标志及醒目的警示牌,譬如在学生上学的路段、学校大门口、办公楼梯口等处都设有醒目的安全标志;(6)政教处在学生中不定期对管制刀具进行突击检查;校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和值周教师还不定期对办公室、班级等进行检查,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抓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成立了以我、政教主任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法制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今年9初,我校为学生做了一场题为“珍惜美好时光,远离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会,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外,我校还利用校板报、班壁报、班会和校园广播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从严从细从实的把学校的法制教育落在了实处。

(四)抓差生转化工作

(1)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在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认真做好差生转化记录,学期末向学校反馈后进生转化情况;(2)召开后进生转化专题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使班主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水平;(3)对极少数严重违纪的学生,政教处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抓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积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认真、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一系列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健康教育课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全面提高了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2)做好校园内外环境整治工作。卫生由专人管理,对室内外的环境卫生,每天做到三查,即早上到校检查、中午上课之前检查、进校后检查。把每天的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并纳入班级日常管理考核之中。(3)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学校充分利用班级广播、壁报和学校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对学生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了“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活动。

五、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学科渗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根据学科特点,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科渗透,把德育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发挥校团队活动室、升国旗仪式等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六、营造育人环境,增强工作实效性

校园文化是一本无声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在教室内的墙壁上都悬挂了名人画像、名人语录、警示语等宣传板,也悬挂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等规章制度;学校还把“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定为领导作风、把“勤奋、求实、进取、奉献”定为教师的教风、把“勤奋、诚实、文明、健美”定为学生的学风。自从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七、体验活动,强化育人实践

我校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等精神的号召,结合有意义的节日,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寓于丰富的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7.试论新时期小学体育的德育策略 篇七

一、善用体育活动, 培育学生合作力

合作是很多体育项目活动中不可获取的精神元素, 它能够凝聚团队力量, 提高协作能力, 实现默契配合、以点带面的运动效能, 如:各式各样的球类项目、体操等团队项目等。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利用一些合作性强的实践活动, 如以协作完成目标的体育教学游戏、接力跑、小组传球或运球、趣味足球赛、投篮接力等。在活动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渗透团队精神的德育教学, 强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二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 我由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出“青蛙跳”这个教学重点, 并创设故事情境“蟒蛇来了!小青蛙救妈妈”的故事情境。在这个活动中, 我将学生分为相等的四组, 以“蛙跳”来回运送“黄色纱巾”的方式, 为妈妈送信号, 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接力, 成功地把纱巾送到青蛙妈妈 (老师扮演) 手中。在活动中, 第一次活动, 我并不着急地为学生们点明合作的活动要点, 而是让各个小组自行完成任务。在比赛后, 我吹响了“休息哨”, 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 说一说怎样才能赢得比赛, 关键是什么。在自主讨论中, “合作”脱口而出, 学生在体验中, 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在第二次比赛中, 小组成员们吸取了教训, 合作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不仅玩得开心, 训练了学生“跳”的能力, 而且有效地渗透了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二、强调体育规范, 培养学生执行力

体育教学有着鲜明的活动性与实践性, “动”是我们体育教学独树一帜的特征, 正因如此, 在教学中, 我们如何做到示范规范、指令明确、令行禁止, 对于体育教学活动是否安全有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中低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自觉地纪律性, 我们更要通过规范有效的体育教学, 强化学生们的纪律意识, 提高学生们的团体概念, 促进学生执行能力的培养, 做到有指令、有行动。

教学小学一年级“持轻物投掷”这一课时, 我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后时间, 在父母的帮助下, 制作“纸球” (由报纸及塑料胶布制作而成, 轻便、安全、实惠)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学生们有了纸球这个活动道具, 情绪高涨, 就像脱缰的小野马, 要如何管好他们呢?这个时候, 我想到“故事情境的约束力”。在教学中, 我创设了“羊村大战灰太狼”的故事情境, 学生们扮演“小羊”, 灰太狼图像被贴于排球网上, 老师则扮演“村长”。在活动中, 我利用小羊们很听“村长”的话这一故事情境, 有效地管好了这群“小羊们”, 学生不仅学会了倾听指令, 而且在面对敌人“灰太狼”时, 表现出了英勇的执行力, 不仅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来投球, 而且认真地完善、规范自己的投球动作, 真是一群“卖力”的小羊呀。

三、运用体育日记, 引导正确价值观

体育小日记是我自己在体育德育教学中的小尝试。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 体育活动与精神对他们有着巨大的感染作用。那么, 我们要如何充分发挥这种体育精神的感染力, 促进德育教学的内化呢?我认为, 不妨让学生“动静结合”, 写一写体育小日记。

8.试论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新时期 体育教育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1;G633.96

学校教育的一切问题归结到一点,是人才培养问题。“十五”期间,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國普通高校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层次,努力体现体育教育的特色。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提高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和整体素质的要求,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适应教学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全方位人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跨入21世纪以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全面启动并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体育教育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院系应随着国家新的教育政策、方针的出台,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对该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研究已经显得十分迫切,以求进一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纵观我国前几十年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在教育思想上过分强调了实用性,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对口性,在教学方法上缺少灵活,这些年来,体育教育专业虽然也经历了一些改革,但并没有发生较大的根本性变化。目前,高校培养出的体育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如下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知识面及对体育本质的误解,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起点不高。由于多数学生受术科影响较大,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长期不能得到较大改观,学生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必须彻底转变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我国,虽然已有一些体育系逐渐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相当部分学校只是把人文课程教材删删减减压缩一下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科书,或只是在教材中开设一些比较浅显的“概论”、“介绍”性质的入门课。其实,这种教学设计值得质疑。它只能使学生知道一些有关名词术语,而不一定能了解这些学科的思想脉胳和治学方法的精髓;而且,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这些课程的关注不是表现在知识流派、工艺技巧的研讨上,他们更希望从中获得对生活、人生以及社会的启示。因而,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要做到“优质优构,文质并胜”。同时,把教学从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育;还要大力开展,艺术审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素质有一个深入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改革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并结合教学计划的修定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计划,不断充实体育领域中的新技术、新成果。同时,改变过分自我封闭的状况,坚决停掉那些专业面狭窄、内容陈旧的课程,杜绝因人设课的现象,摒弃理论中陈旧、脱离实际和重复的成份,增加现代的、素质教育的成份,使理论课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增加技术专业课。根据社会的需求,精选一些具有时代感的新兴运动项目,同时实行多课程、少课时,留给学生自我学习、深入学习的余地。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积极推进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并逐步将单一的教学计划转变为综合素质教育计划。

三、加强教学和实践的融合,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历来是由专业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简单拼凑起来,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要经历3-5年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本职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理论和术科理论缺乏对实践的直接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体育院系应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课程的安排上要重视时代性和实践性,既要体现科学素养,又要着重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巧的培养。要针对学生今后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课型,进行微观的分解剖析、示范和训练,提高其课程编制、调查实验、教学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强教学与实践的融合。比如,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在教授这些课程中,不能像以往那样只介绍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一般知识,要与具体实践多联系,使心理学、教育学与学生毕业后岗位工作能紧密相联,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笔者以为,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视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手段上,目前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进入大学课堂,但体育教育专业CAI发展却滞后,很多授课教师在教学中仍主要依靠板书和讲解、示范,极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现在虽然也增加了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学习课程,但这些都流于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中文打字训练,离真正的CAI尚有一段距离,根本跟不上大学现代教学整体前进的步伐。高校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把目光放得远些,要看到未来的发展,应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中得到更大的重视。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基础知识与学生的潜能和悟性相结合,内化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加强对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能力,还应鼓励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修课程,学习辅修专业和双专业的课程,攻读双学位,从而培养大批基础宽厚、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上一篇:新教育的管理法则下一篇:酒店客人投诉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