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精选10篇)
1.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一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并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关键词: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成长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认识中,教育一般被定位于“传承”社会文化。但自20世纪70年代后,这种认识发生了“觉醒”。人们开始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科技发展等等社会问题和青少年成长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把社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都寄希望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担起更多的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观念就是这一认识的真实写照。由于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所以,这些期望又“顺理成章”地转化为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现代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精湛的教学艺术等等。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随时充实新知识并鼓励自我成长,加快自身知识的新陈代谢,使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并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具有持续不断的竞争力,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就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二、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的改革都对教师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使中国教育及其对于教师需求的重点从量的扩展转向了质的提高。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对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当前,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这些都是对教师职业的特别要求。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对改进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综述
从整个世界范围看,教师教育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国的研究者们也十分关注国外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近几年来,对国外教师教育的研究有增长的趋势,就本文而言,共收集到文章29篇,所介绍引进的内容涉及到美、英、德等6个国家,其中国外作者撰写的有三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教育改革、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师共同体、教师文化等。
研究表明,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速度很快。一方面,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教师教育制度,如美国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英国的“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和PRP(Performance Related Pay)教师评价制度、新加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保障制度等。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在1998年建立了新教师的“入职档案”(Career Entry Profile,简称CEP)制度,2003年又对上述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推出了教师的“入职与发展档案”(Career Entry and Development Profile,简称CEDP)制度,这是关注新教师职业生涯初期的专业成长、突出教师专业生活的连续性和过渡性方面的重要举措,从而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4]以上这些充分地说明,许多国家对教师教育改革十分的关注,如美国自二战之后,教师教育体制逐步由半开放走向全面的开放,传统的专门师范院校也逐渐升格转型为综合性大学,由此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我国的教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王少非在《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来自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一文中,通过对美国医学教育的发展的分析,获得一些有关我国教师职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启示。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是从教师的职后培训开始,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而英国在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从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并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和“建立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探索教师教育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其中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建构与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较有特色的尝试,如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这种伙伴关系能够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未来教师的入职能力,使他们在毕业时就能顺利地以合格教师上岗。还有美国的专业发展学校,这一实践探索已经对我国的职前与职后一体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主要是由专门的师范院校或者大学教育学院来进行,都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理论熏陶,严重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培养。我国若是也能从职前与职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力图摆脱传统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相互脱节的局面,必将为职前教育的发展带来希望。
总之,国外教师教育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实施层面、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的发展都相当不错,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着力于研究国外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介绍国外好的经验,或照抄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真正能从国外,特别是美英等国的已有理论和实践出发,致力于如何促进我国的职前教育发展,以及职前与职后的统一、协调发展的研究,还并不多见。但是,从研究中不难发现,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的内容在逐步地深入,研究的角度在不断地更新,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本课题研究的是教师专业发展,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学校层面探索和总结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策略。其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基础,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理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本校教师专业素养现实基础。
(2)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专业发展的个体特征、群体特征。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因、专业发展需求调研,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分析。
(4)研究、制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方案,包括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实施方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方案的制定等。
(5)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原理。
(6)总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所以,研究和建立新课程背景下促进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具体目标是建立学校主动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问题的校本研修机制和校本管理机制,利用专业技术支持,解决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现有专业素质结构与新课程要求不适应的矛盾,培养一批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高专业素质的新型高中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群体,实现高中教师专业发展与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同步推进,促进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刚平主编,王建军著:《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2]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标准参考纲要》[J],《教师教育研究》
[J].2005,第7期。
[3] 苏智欣.《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思想争论》[M],《国际教育纵横—
—中国比较教育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4] 余源晶、洪明.《英国推进教师早期专业发展的新举措——“入职档案”
和“入职发展档案”制度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J].2004,第6期。
[5] 王少非.《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来自美国医学教育的启示》[J],《教
师教育研究》[J].2005,第3期。
[6] 杨小微、刘卫华.《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
4年版。
[7] 叶澜主编,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9]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J].2004,第12期。
[10]丁笑梅.学校重构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同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5月,第30卷(第5期)
[11]何善亮,许雪梅.《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2]刘艳霞.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03年,第2期
[13]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对反思发展教师专业功能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3年,第8期
2.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二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扰
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日益重视的一个问题。于是各种教研培训、网络学习、课题研究、专业技能竞赛、课堂模式变革等铺天盖地涌向教师群体, 教师们除教学外还面临着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分数和升学率的严格指标, 加上各种各样的考核机制和繁重的课业负担, 他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 职业倦怠情绪逐渐蔓延, 从而丧失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对于各种专业培训计划抱着应付式的态度走过场, 效果可想而知。
所谓职业倦怠是指劳动者个体在从业过程中, 感觉从工作中获得的价值感、成功感等心理需求与劳动付出相比不匹配, 从而对自身职业长期产生情绪倦怠、质疑、成就感下降等消极体验。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热情降低, 对学生失去责任感, 对自我失去效能感。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当前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对比较低, 教师付出得不到应有的报偿, 社会对学校的过高期望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职业压力。学生的不合作行为令教师在课堂上屡次产生挫败感, 教师的付出不仅没有回报, 反而常常感到自己的职业生涯前路渺茫, 了无生趣, 只好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如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就感、认同感和满足感, 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就会逐渐被消磨, 进而出现厌教、弃教现象。此外, 学校管理缺乏民主精神和文化内核, 也可能导致教师对学校发展缺乏认同感和向心力, 从而对工作产生冷漠和消极的态度, 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当今社会是个高度竞争的社会, 如果在高效率、高节奏的紧张工作中职业倦怠情绪始终困扰着自己, 长期缺乏幸福感, 又不能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或者获得外界的心理支持, 长期浸淫在恶性循环的消极情绪体验中, 最容易发展为与职业相关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对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以及对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作为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获得根本性改变的。作为教师个人而言, 可以从自身角度入手为缓解职业倦怠做出一些努力。
二、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
教师是自然人, 但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最基本的需求。除物质上的最基本的需求之外, 教师职业还需要自我的实现, 受到别人尊重的一些社会性的高级需求, 也就是教师个人职业成就感的实现。有些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做了界定。刘次林认为“对于信服教育的教师来说,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不是陌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王彤认为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我需要, 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能产生愉悦感的一种状态。曾抗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能够自由发挥潜能、满足自我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实现理想和自身价值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积极主观体验。
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问题大多是在教室里直接面对面的解决。师生间不断相互良性作用, 会让教师们受到其激励, 提高其对教学的胜任力, 有助于教师体验教学成功感, 保持愉悦的心情,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感受专业幸福。因此, 教师的职业幸福来自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只有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教育事业中, 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心理快乐和专业发展的教师才是幸福的。
三、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 多元化的集体备课
1.常规集体备课的落实。多元化的集体备课形式对教师学科素养专业化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应保障集体交流的时间, 让集体备课常规化、制度化。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必须要对备课的内容有充分的思考和酝酿, 备课组成员要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 可以适当进行教材整合, 对内容进行个性化思考, 相互交流。主讲教师搜集各种资料, 进行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提供初步的教学方案在备课组内讨论, 建立合作共同体, 发挥教师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师课程资源和校本教研开发能力的提高。个性化的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有助于促进教师提高学科素养积极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根据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个人优势, 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 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学科素养。备课组内能力互补, 如网络操作熟练的教师负责网络资源开发, 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审批集体备课最终方案和落实教学效果, 研究能力较强的负责引领研究课题的开发等, 激发教师的个人钻研精神和个体创新意识。
课例研究和同课异构是研究型教师集体备课, 是提高教师校本教研开发能力和群体积极性的有效补充形式。通过课堂效果的对比, 探索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凸显个人风格和特色, 并通过互相观摩得到启发, 给老师提供自我发展学科素养的平台。
(二) 名师的培养
1.制定教师学科素养发展规划。为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有必要实现师资队伍再优化。根据师资配备的结构和比例, 培养一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利用各种培养方式和教学科研力量配备一批骨干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如名师工程、区域学科骨干、校本教研骨干等, 营造教学科研氛围, 凸显这部分教师的学科带头引领作用和工作情感态度的辐射作用。
2.培养骨干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以研促教是中小学教师提高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 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切入点在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学校需要搭建研究平台, 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质疑和检查, 主动承担研究任务, 掌握科研知识和方法, 提高科研能力。要提高教师往研究型教师转变的专业素养渴求和积极性, 必须培育教师职业情感, 一要构建合理的平台, 及时合理激励以保证教师持久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骨干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学术声望, 让他们的科研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 从而使其社会价值得到承认。二要设法创造条件来鼓励支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以此激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促进其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进而发挥其在教师团队的辐射影响力。
(三) 倡导自主、合作的课堂改革
1.提高教学对象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品质和教师教学能力是相互作用的,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能促进教师提高学科专业素养的积极性。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创新,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我们试行“三案六步”的课堂改革模式, 三案指老师教案、教学反思和学生思案, 课堂教学六步是指某一知识体系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包括目标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评价—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在完成一个知识内容过程中, 必须包括上述六步的教学过程, 通过课堂六步和学生思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激励其课后对学习效果的思考, 践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过来提高教师教学探索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积极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习惯和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对教师教学体系构想提出新的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研究成为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整体性取向, 为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提供平台条件。此时, 学校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竞赛, 让老师展示课改成果, 从而激发教师谋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促进教师学科素养专业发展与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和谐局面。
(四) 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开发有学术价值的课题研究和教育科研, 优质的课题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 并根据研究成果对学科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达到以研促教, 教学相长的和谐统一。
教学科研价值的准确定位有助于教师建立科研的信心和积极性, 使科研成果真正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存在的疑惑, 提高科研的有效性;同时会给教师很大的科研成功感和体会到科研工作的价值, 反过来促进教师开发科研课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 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和行动上的大胆尝试, 不断探索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形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改革迫切需求。本文试图从学与教的不同角度探索促进教师提高学科专业素养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素养,专业发展,有效途径,教学研究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殷凤.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及实践推进[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4, (5) .
[2]赵晓川.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调查分析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 (6) .
[3]戴丽丽.城市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以北京、上海和西安高中教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篇三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33-01
1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1 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具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充分熟悉,二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更新知识速度也很快,相较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讲,信息技术教师需集中更多的精力对本学科的发展不断了解与研究。
1.2 信息技术教育能力
具体是指教学实践能力与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积累了大量经验,表现了教学的创造性。因此,从本质上分析教育能力就是实践能力。可是在信息技术教师中出现了重视技术,轻视教学的问题,他们非常重视钻研技术,而对学习教育知识、培养教学能力产生了忽略,影响了教学成绩。
1.3 信息技术教师职业道德
具体包含了职业精神、服务创新意识等。信息技术教师不但拥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还需要迅速提升教学修养,特别是严格遵守网络上的道德标准,在学生中间树立正面形象。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2.1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来源
目前信息技术教师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并不是专业计算机教育学校毕业的,这些教师通常年龄偏大,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热爱,基本上都是自学信息技术知识,极少数教师参与了进修培训。另一种是专业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大中专生,这便是正式的专业教师,就专业课程来讲,原来的是DOS、WPS等,已变成了VB、VC等,全部都是编程,学习计算机好像就是学习编程,忽略了社会实用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的专业知识还不充分。师范学校所教的课程与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并不强。
2.2 信息技术教师当前情况
(1)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重视,不能有效提升自我认识。(2)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各自为战,教师之间没有积极沟通协作,教师队伍缺乏组织性,改革新课程缺乏引导者。(3)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与其他科目教师的沟通协作。4仅仅能够完成教学工作以及教学辅助工作,教研与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3 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学科
由于学校领导缺乏重视,致使信息技术课程逐渐变为形式教育。在高中学习阶段信息技术仅仅是一门副科,它与高考升学并没有关联,因此它变成了一种不重要的形式教育,更不用说将其放在积极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也存在着极大的区别,要求学生具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比较多的时间上机操作,在建设信息技术软硬件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更新信息技术软件速度更快,这样凸显了对资金的需要,这些资金在每一个学校中都是一笔大数目。其次,目前在升学考试中并没有纳入信息技术科目,促使很多学校领导感到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投入资金并不值得。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3.1 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同侪教练
(1)帮助教师将教学技能转化为自觉意识。同侪教练在培训教学技能整个过程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互相进行观课、彼此评价、共同探讨与思考、研究教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的学习路径是行动、思考、研究,除了掌握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通过研究实践行动,对应用教学技能进行了解与体会,进一步形成自觉意识。(2)积极挖掘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特征是指很难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比较慢的交流转化速度;体现了一定的排他性;在实践过程中一般利用模仿与观察等方法进行表现。因此,在同侪教练中,利用交流、观察、实践等方法有利于获得教师具备的隐性知识,收获良好的培训效果。
3.2 信息技术教师的反思性教学
(1)反思有利于教师培养学习意识。信息技术属于一门非常年轻的科目,表现出与社会科技发展紧随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对学科的这个特点充分理解与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不断利用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加强素质培养,认清科技发展的方向,为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地位提供重要契机。(2)反思有利于教学。在反思中不断获得成长。教师积极发展自身专业的重要动力就是反思。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具有丰富的经验,还善于反思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教师利用反思对具体问题的实质进行把握,收获有关教育感悟,迅速形成实践创意,提升实践能力,不断对自身合理性教育行为进行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对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优化,还提高了教师专业能力。3反思有利于教研。根据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几乎全部信息技术教师都缺乏研究教学的意识,而良好的反思正是积极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教学研究具体是指总结经验并且上升至理性层面,教师研究只有将本职工作作为根本,才能体现出价值。
3.3 构建电子教学档案
(1)教师管理个体教育知识的重要工具就是电子教学档案。教师在线记录了个体的学习工作情况,同时能够清楚认识到个体学习状况,能够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具备了技术优势,能够实时个性化收集。建立档案时,通常教师把可以说明自己成绩与进步的信息、反思教学以及学习发展情况进行收集,并且将自己作为学习者设计目标。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档案体现出教学工作的困难或者是问题。电子教学档案有效增加了教师研究、展示以及反思教学的机会,并且也是教师思考工作教学的结合体,是教师管理教育知识的重要工具。(2)电子教学档案有利于学习团队在异步进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实时的校际培训能够把信息技术教师聚集在一块,由于时空上的约束,极有可能由于结束培训造成不顺畅的交流甚至是中断,通过电子教学方案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交流更加顺畅。(3)信息技术教师采用电子教学档案能够为其他科目教师做示范,积极体现了学校发展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功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师的示范,鼓励其他科目教师共同发展。
4 结语
自从计算机出现以后,人们经常对电脑是否可以替代教师产生疑问,可是现实情况是,我们会更加需要优秀的教师。我们更加需要有技术悟性与专业知识的优秀教师,需要具有更好的教师对社会中的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理解与介绍。不但不会减少对优秀教师的需求,并且还会增加需求的迫切性。因此,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重要使命。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利用各种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革新,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松爱,董玉琦.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对策[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高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书 篇四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教学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件比赛、论文比赛、优质课比赛的不同奖项,先后组织和参与三项课题研究,并已结题。曾两次受市委市政府嘉奖奖励,先后获得“威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 “文登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 “文登市师德标兵”、 “优秀教研组长”、 “文登名师培养人选” 、 “威海市名班主任培养人选”。
不足:自己在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上有许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认识和研究。以往从事教学研究,往往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
二、 发展目标:
(一)整体性目标:
力求由专业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语文综合素养、语文专业水平、语文教学研究能力,使自己逐渐成长为有一定理论修养、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的、有鲜明教学特色和风格定位的教师,成为语文教学和教研的带头人。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继续订阅相关的专业杂志,熟悉国内外最新教学研究成果,每学期精读两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对专著重要思想有系统深入的把握。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积极投入教育科研,探索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教师。每年有教育教学论文得到学校及其以上部门的肯定。
第二年,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发展,重构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而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通过这个过程来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重视课题研究,围绕“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总课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制定出完备的课题方案。通过教学案例研究,不断总结教学规律,促进自身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的提高。
第三年,在加深对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打造效率课堂,培养自己初步的教科研能力,能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在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个人学科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特色教师。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努力促使学生热爱语文学习。注重学法指导,努力使学生基本形成会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务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具体措施:
1.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杂志,并作好理论学习笔记。坚持记教育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2. 围绕“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总课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制定出完备的课题方案,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提高。能按方案正常进行研究,每学年有相关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3.制作个人专题档案。记录整理个人成长的足迹。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活动,每学年开一到两节公开课。
4. 建立个人网页,有自己的博客,坚持写教学博文。
5. 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作案例分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6.在课题方面,继续参加市级课题研究,完成研究报告,撰写研究论文,提供几个课例。在后两年争取再开展一项课题研究。
7、继续撰写教育论文,每学期争取发表一篇。
8、争取每年参加一次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提高教学水平。
9、拜老教师为师,从备课、教学、辅导等方面虚心求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年轻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疑难问题,在教学、备课等方面进行一些指导,共同提高。
10、做好备课组长工作,组织本备课组教师按时、按地点开始集体备课,轮流主讲,共同探讨教学难点,编写学案,确定练习题。互相听课,互相指导学习,共同提高。
11、当好班主任,做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径 篇五
摘要:由于我国英语在早期教育中并不重视发音,造成上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一辈教师发音不是十分标准,尽管他们能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将知识更好的理解消化,却不能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改变教育教学方法;而新一代刚刚步入教师行业的“新手”,尽管语音发音标准,有着对于教育改革的机动灵活性,却又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将知识很好的整合、消化、理解,教授的知识表面化的东西,不利高中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因此,如何让高中英语教师走上专业化之路,一直是值得我们教育界思考的问题。我在几年的教育教学中也进行了摸索和思考,从教育思想、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师 专业化
高中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在小学初中进行了铺垫式的基础学习之后,高中是知识整合与升级的一步,只有走好这一步,才能将英语真正学好学精,为以后英语大学专业的学生做好铺路石,非英语专业学生铺好垫脚砖。但是,如今高中英语教师存在的不够专业的诸多问题,始终使高中英语不能发挥其本来作用,因此我们要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进行探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想法,希望对此有所帮助。
一、教育思想
在教育思想方面,我觉得针对新老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年长教师,要对他们的教育思想进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而新一代教师则需要老一辈教师对于知识的严谨性、透彻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生的思想和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几十年前,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是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考虑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不需要太多的其他技巧。而今,学生生活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的 获取过于容易,那么作为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如果我们还按照以前的填鸭是方法进行教学,既得不到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也收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因此,作为老一辈有资格的英语教师,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针对新时代学生个性特点,对现有的教育思想进行调整,使之更好地适应教学。另外,我们要认识到,曾经单纯地教授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是知识的载体,是学生的好朋友,我们的任务就是带着学生一起探索知识而不是直接交给他们。例如,在学习turn这个单词时,我会问同学们,turn都有可以和哪几种借此搭配组成新的短语呢?同学们就会很踊跃地猜,up/in/on/of/off/out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把以前接触过的短语复习了一下,纠正了学生才想出来的不正确的猜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将所有正确的短语放到一起,达到了知识整合的目的。如果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可能直接把turn up 出现、turn down调低、关小 turn off 关掉turn out结果是 turn on打开 等短语
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知识性人才已经不是时代的唯一要求,综合性人才才是时代需求。尽管这样教学时间上没有以前节约,但是所收到的效果却是不可估量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知识自我整合的能力。从这一实例中,我也清晰的认识到,我们要做学习的引导着,带着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第一主体。
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教师,要改变其对于知识的表面化解读,要深挖课本每一个知识点而不是仅仅讲授表面知识,同时要对知识采取严谨的态度,叫准每一个知识点。这两点上,新一代教师要不断向老一辈学习、请教。
二、专业知识
1、语音语调。由于年代大背景的限制,有经验的老一辈教师在语音语调上始终是一大难题,作为始终优秀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纠正,将自己的语音语调调整到标准的水准,老师可以不断听听国际新闻,听一听广播,看一看电影,既掌握了时事,娱乐了自己,又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音语调,何乐而不为呢?其实高中老师的语音语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记得高中以前,我在读英语单词时,始终找不到重音,经过高中英语老师的不断纠正、训练,我的读音才得到改善并且渐渐爱上了英语。
2、知识整合。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整合,总结。例如在学习了dress/wear/in 三个单词之后,要及时对这三个单词进行辨析,说出这三个单词的不同之处,并举几个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学习过被动语态之后,要将被动语态与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等多种时态进行结合、举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网。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要在脑海中有一个更大的知识网,所以对于老师的知识整合能力也就要求更高,因此老师要时刻将现有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带着学生一起“织网”。
3、知识更新。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不断有新的知识出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要时刻吸取新的知识,比北方教授给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不会落伍,才更有竞争力。例如,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这句极具中国特色的外语,乍看之下总觉得与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好久不见已经“转正”,在中国人强大的力量下,这句long time no see已经成为英语正规军中的一员。因此,作为教师,要将不断更新的英语知识不断传达、反馈给学生,使学生与时俱进。
四、教育技能
1、课前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要细致、谨慎,把握好课堂时间和课堂氛围,让一节课的节奏紧张而不紧迫,知识量充实而有趣,课堂氛围要活跃而有序,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设计整个课堂。
2、课堂讲授。在这一环节,我觉得可以让新老教师结成“一帮一”的互助小组,年轻教师学习老一辈多年来总结出来的教学方面的经验之谈。而老一辈在这一过程中接触年轻人先进的思想与活泼的授课方式,两者互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学校的新招的老师 会先和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两个月,然后再正式上岗。我记得在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带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有经验的英语老师,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的英语顺口溜方便学生记忆,也有很多易于理解的关于语法方面的生动例子,这些东西有些是老师的自创,有些则是代代相传的经典。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上不仅有飞跃的进步,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以及学生心理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这种以“一帮一”的方式,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提高和进步,以尽快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6.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六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素质的教师必然是发展型、专家型的教师,并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专业化发展也是教师自身的需要,是树立教师专业形象、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开发教师自身潜能、实现教师人生价值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学校更加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倡导和激励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一流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我市教育部门有系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养活动,2009年我市制定了中小学高层次人才“333工程”建设规划,打造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梯队,每支梯队分别构建三个层次,如校长梯队有名校长、优秀校长、骨干校长三个层次,班主任梯队有模范班主任、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三个层次,学科教师梯队有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三个层次,三支梯队、三个层次共培养3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全市统一规划,制定预期发展目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考评、管理机制,着力培育和打造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三支高层次人才队伍,全力推进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体现在能否创设一个优质教学的课堂,能否发现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核心要素,能否在教学改革中学习所需要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为此,我们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契机,通过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改革教学模式,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自身满足于有合格的学历,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认为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缺乏自觉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另方面一些学校行政领导也满足于学校教师学历达标,忽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在教师的培训上不舍得经费投入。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势必会导致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的中心地位将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将逐步形成。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求,我们首先需要加强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确立新课程理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从
学科来讲主要有:(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2)强化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科学方法,如类比、假设、建模、推理、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和基本观点(绿色化学、化学应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的培养,即由“双基”发展到“四基”。(3)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4)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赋予课程以新的内涵与时代特征,等等。有计划地开展新课程、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基本理念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是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
教师转变观念,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内涵,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落实课堂教学,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把重老师的教转变为重学生的学,变“学生学会”为“学生会学”。
二、改革教学模式,要具备丰厚专业功底
丰厚的专业功底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首先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和教科书,大量的信息如何筛选、取舍和加工,需要教师引导,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人与环境、大气污染等前沿的、综合的、实践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到我们的课程里,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运用,与教学整合;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的同时,还必须掌握新课程下的教学技能与方法,才能实施教学改革。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试题编制技能、学习指导技能等。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参考书以及考试说明等。准确完整地了解课程标准内容,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明确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课必须熟练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整个教材的组织结构,分清重点章节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所在。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查阅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掌握、充实教材内容。(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
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3)考虑教法:所采用的教法,能体现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探究。(4)准备教具:选用的教学手段应与所讲的内容紧密配合,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应起重要作用,实验尽可能真实、不虚拟,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整合以达最佳效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但备好课不等于能上好课。备课中的主角是教师本身,而上好课的主角是师生双方。上好课除了课前的充分准备以外,还需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包括语言讲授技能、课堂组织讨论活动技能、板书板画技能、体态语技能、应对生成性问题技能、媒体等的综合运用技能等。要保证课堂教学流畅性,一是要理顺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顺序,即一堂课的主线要明确;二是要删除教学过程中的琐碎提问,问题指向明确(不至于发散太多,影响进程)、具有层次,有一定思考力度,而不是无意义的对、错,浪费时间。三是提炼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使之自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讲授语言要科学、艺术、个性化。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如何合理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使学生的思维向有利方向发展,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都需要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和积累。
三、改革教学模式,要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我们在新课程教师培训、教学视导和教学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认识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新课程理念滞后,对新课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缺乏实际的实施研究,二是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满堂灌、大量练已成习惯;三是担心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学科测试成绩,特别是影响中考、高考升学率等,急功近利思想偏重,很少考虑学生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开展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六环节指课堂教学中的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六个环节)。以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型课堂,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学习模式。
1.学案先学,使学生有备而来,增强自信心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每节课前我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份针对下节课内容的学案,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要求学生根据学案要求先学、先练,预先准备;老师课前检查,了解学情。学生课前有准备、有思考,课堂上老师结合学案情况,有针对性地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师生的共同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预先准备所带来的成功,以及体验到问题不断发现和相应问题不断解决的喜悦,从而产生自信,从中也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开放性,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学案先学解决了因时间、课程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无法在课堂上真正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难题。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做到有备而来,提高了学习的信心,也让教师了解了学生,课堂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借助“学案”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的一人备课为多人备课,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当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思考、探究,课堂教学才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为此,要求老师加强校本教研,集体研究、讨论、设计教学案,我们还利用视导、调研,及时发现优秀学案设计,并作为不同课型的样例推广到全市各个学校,09年我们组织全市骨干力量编写了各模块的同步导学,以学案和巩固案的形式为教学提供参考。
2.课堂展示,给学生表现空间,激发内驱力
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缺少任何一方都将是无效的。要实现课堂师生互动,必须让学生有备而来,“有备”后还要提供空间、舞台、机会给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在上述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激起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要使“交流展示”成为常态化,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敢说、敢想、敢于探究、创新,勇于展示自己,并且努力使自己有精彩的“表现”,不丢自己面子,也不给小组抹黑。学生为了课上的精彩表现,课下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课堂模式,解放了学生,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展示实现课堂交流、知识共享。考验了教师,提高了教师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正是这种常态化的“交流展示”环节,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不竭的动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精讲点拨,用激励性的评价,调动积极性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与总结,既不能将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学习,课堂放任学生自由,放手不管,课堂像似一盘散沙;也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控制学生的思路与思维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往积极思考的方向进行。精讲点拨要到位而不越位,要把握好度;要把握时机适时进行,不要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要有阶梯设计;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首要的是要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有台阶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至于学生因错误的回答受到批评之后丧失信心。在激励性评价的同时进行矫正性评价,这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机智。
“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学案、教案、巩固案的创新设计能力,又要具有丰厚的教学功底和广泛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高超的课堂驾驭和应对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模式。
四、改革教学模式,要强化反思、研究
教学反思、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为了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我们开展了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如“名师示范课”、“百节好课”、“骨干教师优质课”、“学科中心组活动”等,对各种课型进行观摩、交流、研讨,我市赣榆海头高级中学改进校本教研,采用微格教学等方法,进行细节回放、观摩评价,提高了教师课后反思的效果。我们还对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评比,实验操作、创新评比,“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系列活动,促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锻炼基本功。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将教学、研究、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实现专业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因此,教师要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符合学校、学生和教师实际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且在科学研究中提高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只要我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坚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教学行为,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
7.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篇七
一、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情境, 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课程评价及课程知识更新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高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这些挑战, 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是一个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当今时代是知识总量迅速增长的时代, 高中英语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 就应适应时代的发展, 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的发展, 调整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 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创新方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 实现自己的目标
Dornyei提出个人表现与目标有关。目标可以从4个方面影响着人类活动: (1) 目标引导与之目标相关活动注意和努力; (2) 目标调节努力的范围; (3) 目标能激励坚持; (4) 目标能促进探究相关活动的计划和任务策略。教师对自己工作成功的期待, 就会形成和提高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 就必须不断通过长期的专业发展。
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互作用的结果。Grundy&Robinson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推动力:一是来自系统的推动力, 包括学校和社会等因素;二是个体自身的推动力, 受到教师生涯发展阶段和社会经验的影响。
影响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理念落后
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推动教师的实践变革和教学创新, 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很多高中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英语知识及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完全能应付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 这种先前教学理念一旦形成, 不但强烈的影响着教师随后的教学实践和认知, 使教师本人看不到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而且这种先前的教学理论难以转变。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又极其重要。
2. 教学任务繁重
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基本上每人都教两个班级, 班级人数多, 新教材的备课量大, 过多的课时及大量的作业和试卷批阅, 占用了教师们大量的课余时间, 而且升学压力大, 造成了教师身心疲惫, 再无兴趣去发展自己的专业。再加上有的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 限制了教师对课程资源开发, 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
3. 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许多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存在着经费不足, 很多学校拿不出培训经费, 所以即使有培训机会不愿让教师参加。再加上现有的教师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目标不明确, 培训内容与教师的课程实施缺乏衔接, 影响了教师的培训兴趣, 没有发挥出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作用。
4. 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
当前对教师们的评价绝大多数仍然以学生的升学成绩为主要标准, 并且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晋升、职称评骋和加薪等利益挂钩, 使得许多高中教师为追求高考升学率, 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 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教学, 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我国学生在缺乏语言环境下学习英语, 这也决定了很多教师无法用英语授课, 任务型交际活动无法展开, 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1. 充分研究挖掘教材
教材是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表现形式上, 它既包括教课书为主体的教材, 又包括各种视听教材, 电子教材以及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 (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 2002) 。高中英语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教材, 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中所隐含的教学法理论, 对教材要充分加以研究和挖掘,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同时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2. 加强知识储备
教师的知识来源于教师的实践性,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著名学者李秉德教授 (1998) 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即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教学科学知识。我国学者 (王蔷、罗少茜、王蕾, 1999) 认为外语教师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理论; (2) 较高的科学素养; (3) 优秀的个性品格; (4) 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5) 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丰富的学科知识; (6) 轻强的学习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高中英语教师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 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作为语言教师还必须具备语言学、社会心理学和英语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做好这些知识储备, 并把平时积累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不断地加以改革偿试, 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促进专业的发展的提高。
3. 相互听课
听课、说课、评课是教师之间交流信息、互相学习和发展的良好机会, 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提升教育素质的举措” (王建军, 2004) 。相互听课是一种横向的同事相互指导的听课活动, 目的是促进教师围绕听课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交流, 以及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水平。高中英语教师要打破常规的听课活动, 在同事之间达成平等的相互听课协议, 在诚信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双方的听课活动后的交流, 更好地反思自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得与失,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相互学习中逐渐修正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观的过程, 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4. 加强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客观地批判地分析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对英语教与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教学效果评估的反思等方面。教学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确立关注的内容;观察和分析;重新概括以及实践验证 (Osterman&Kottkamp, 1993) 。反思的方式可以通过教后记、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课和行为研究等方式进行。
“教然后知困, 困然后能自强也” (傅任敢, 1962)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考, 是教师提高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中英语教师要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首先要屏弃以前的常规做法, 学会在实践中反思, 并且使教学反思成为经常性的行为, 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
5. 加强自主学习与研究培训
具有相关的英语知识、技能与运用能力及其转化为指导学生和英语习得教学实践能力, 是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这些能力地提高主要靠教师的长期的自主学习。目前高中英语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 增大了教材容量, 同时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不断地出现, 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不断地长期自主学习, 既要学习本学科的知识, 更要学习跨学科的知识。
教育和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学校和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高中英语教师要依靠学校和教研组, 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积极地投入教学研究, 针对学校、教研组的实践问题, 选定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同时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高中英语教师要以正确的心态积极参加培训, 尤其关注新课程理念、理论依据、内容结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重要课题的培训, 并进行充分理解, 积极实践,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信念。
6. 充分运用网络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也越来越频繁, 高中英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软件,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并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同时尽可能地在网上摄取知识, 利用网络技术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 使网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信息高速通道。
结束语:
8.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八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
国内学者金美福将教师自主发展界定为:是教师自觉主动地追求作为教师职业人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①。可以看出自觉、主动的实现自我价值是自我发展的关键。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不断改变原有的知识、观念,吸纳新的知识、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的过程,其内涵包括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及个体实践知识三个方面。
1.1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
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信念与自主发展观。本文笔者将教师的教育信念理解为敬业精神,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体育教师总结出来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就是两个爱、一个心:爱事业、爱学生、一心为学生服务。爱事业就是爱教育事业、爱体育事业,爱学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心全意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做到爱事业、爱学生,一心为学生服务,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②。在课程改革大背景的推动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观应从“要我发展”的被动发展观转变为“我要发展”的自主发展观。自主发展,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的要求,这种内部驱动力来自教师在事业的上追求和积极的人生目标。 “有为才有为” ——本人将这句话理解为“人一定要有目标,并努力地朝着你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才能有所作为,而当你有所作为以后就会拥有更多更大的舞台给你去施展才华实现更大的作为。”
1.2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
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这方面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自主能力包括教学自主、研究自主与反思能力。高中体育选项课程条件下,教学自主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主的安排教学进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等;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来源于教学研究,研究自主是指教师能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付诸行动研究。反思是自主的重要特征,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基本策略。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独立、自觉地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它具有主动性的特征。教师反思不仅指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形式、处理问题的方式,行动中成功的、有效的部分也是反思的重要对象。
1.3教师专业发展个体实践知识
相对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通常呈内隐状态,基于教师的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镶嵌在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和行动中。个体实践知识是教师专业自主的知识基础,教师专业自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个人实践知识。教师发展的本质是通过个体实践活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它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实践生成活动。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个体实践知识就是教师将教育理论和运动技能运用与实际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与反思。个体实践分为教学实践与管理实践,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实践策略,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教师的教育实践表现为理论形态和具有个人特色的实践形态。③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将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知识。
2、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策略
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容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具有个体性的。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根据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个人兴趣爱好及发展的关注点和侧重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自主发展策略。
2.1自我认识—自主意识是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前提条件
促进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实现自我角色的愿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关键在于教师应具有对专业化发展的自主意识。
1)自我专业地位正确认识
著名作家詹姆斯·米彻纳曾写道:“人,一辈子中所进行的最漫长的旅程就是不断地找到自我。如果在这一点上失败了,那么无论你找到了别的什么,都没什么意义了。”④体育教师是专业不是职业,我们不应当只是教书匠,而应当是学生身体完善,心灵完善的促进者,首先要当好一个教师,才能当好一个体育教师。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灵全面发展的育人教育。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自我,才不会因为体育课程不受重视,就轻视自我和体育教育。对自我专业地位的正确认识,有利于体育教师跳出思想困惑的漩涡,为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断地向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发出挑战,使自己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体育教师。
2)自身专业发展的合理定位
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它不是把现成的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理论学会之后照搬于教学实践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教师情感、言行等参与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身专业素质与教学环境的关系,认识到自身专业发展要应该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高中体育教师要将自身专业特点与教学环境及课程改革大环境联系在一起,合理定位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学者型教师、经验型教师和研究性教师等。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体育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实施者,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体育教师要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教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成为一名“研究者”已经是时代对高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2.2自我规划——人生规划是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根本动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方向和目标,就失去发展的动力。认真地设计自我,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潜能,挖掘自身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发展自己的最佳前景。
1) 明确目标
高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专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有正确与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设定目标,并且要注重目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由于教师个体基础和个性差异存在异同,所以在制定目标之前要敢于剖析自己,坦然呈现自己的真实的状态,发现自身的弱点,真正搞清自身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有待发展的地方,并最好按照时间的维度,同时订制适宜自己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以及远期目标,避免那些不切合个人实际的“高、空、大”的发展目标。
2) 注重专业发展阶段性的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的、终生的过程,有适应阶段、发展进步阶段,也有“徘徊”阶段,还有“成名”“成家”阶段。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明确各阶段专业发展的需要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付诸行动
爱迪生说:“在期待成功的同时,还必须付诸行动,这样的人才会获得成功。”⑤所以,当教师设计、规划好自身的发展方向后,就将其应落实于行动中,努力朝着目标勇往直前,在探索中寻找最佳策略,在行动中寻求不断发展。
2.3 自我提升——主动学习是高中体育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不竭之源
“学然后知不足”,主动学习是高中体育教师自主发展的不竭之源。通过学习获得体育教育教学知识的能源保障和体育教育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①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教学研同期互动的教职生涯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40-41.
② 季浏. 普通高中新课程培训.继续教育网,2009.12
③ 王燕红 基于自主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期刊网2006.12
④《教师要学会经营自己》网上文章
9.听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有感 篇九
通过十天培训使我认识到作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术的素质与能力。对于我来说一切将从“新”开始,重新认识教育,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设计教学。使我认识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以科学认真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对待数学教育事业。这就对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对数学本质的全面认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发挥数学教育价值
我通过十天培训对数学本质有全面认识,要用动态的、多元的观点认识数学,学会选择恰当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价值。通过对数学学科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加强对数学学科及其他辅助性知识的学习
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的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新一代学生,面对的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新一代学生,因此还必须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出现越来越多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如果一位数学教师仅有狭隘的数学这一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授课时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而且数学教师要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更新和强化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还必须具备广博的中学数学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和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充分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力求知识结构的相对合理,使知识结构处于动态平衡体系中,不断学习、不是更新,让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加强中学数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经各种研究调查报告和访谈了解到,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希望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一半以上的教师不具备此能力,有的虽然具备,但无此条件。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是师生教学与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校要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能够用计算机解决数学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自主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了解教育教学动态,辅导学生的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
10.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篇十
四川阆中中学校 李哲 邮编:637400 电话:***
[摘 要]: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这是目前教育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的改革。它承载着中国的教育理想和希望,承载着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期盼。本文从当前的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入手,从教师的新定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等方面,和同仁们共同探讨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师 专业成长
一、当前的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中学里,历史是一门较冷的学科,身为历史教师,我们常常为此而烦恼。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大多的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知识,而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感兴趣,他们喜欢听一些故事,喜欢听历史上的八卦,喜欢看历史影片,但不喜欢听讲教材上较正统、较理论的东西,不喜欢看纪录性强的影片,只知道如何满足他们的观感,而不知从中提炼出有效的历史信息。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很认真,但一心三用:一边听课、一边翻书、一边“认真”做作业。在课堂上,学生根本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和提问,课堂气氛或流于沉闷,或呈现无序的活跃,新课改的目标也很难达到。
处于新课改前线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见诸于当前的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很突出,教学成效也由此可窥见一斑。如:
1、教材内容繁多,教学设备简陋,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新课程倡导教学以课程标准为主,摒弃“教教材”,提倡“用教材教”,但不可否认,教材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是学科知识的主要载体。特别是在经济落后,教学设备简陋的农村地区,教材的主导地位尤其突出。而新教材的材料虽经专家精心编排的,具全面性、连续性和整合性,但注重过程方法的新课和理念决定了,还有很多知识上的空白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补充;加上初高中教材的衔接等,续补知识偏多而占用部分时间,使教学时间紧张。
新课程中增加了新的内容,教师也需要不断“充电”,需要研究教材,而实
际教师工作负荷量大,使很多教师疲于奔命,使教师专业素质难以有较大的提升。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也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教学实际中,只能成为观望者,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让学生失去兴趣,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的自信心不足,在教学中也就不敢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2、避重就轻,教学的重心游离于教材主体知识之外。
一位教师在新课程人教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中,用了近30分钟,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地理角度详细讲解秦国当时的强大,并且整个过程是以教师讲为主,课堂气氛沉闷,而教学内容当然根本就完成不了,导致课堂结构不完整。
3、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对教材的分析,讲解不够到位。
如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制作了过多的人物图片、历史遗址和视频录像材料等,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目光停留在屏幕上,缺乏应有的思考。老师必要的讲解时间也不够,致使对重大人物,事件轻描淡写,师生间的应有的心理、思维、情感等交流也产生了障碍,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等。
二、新课改下教师的新定位
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就此对所在的学校的学生作了一番调查,报告如下:
对于教学内容:有近55%的学生希望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28%的学生最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加以传授,便于学习其他的知识;有17%的学生最希望教师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列出来,或勾画重点,便于复习考试。
对于教学方法:有近52%的学生最希望“由老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听讲;有40%的学生希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有5%的学生希望“教师布置题目,学会自己阅读教科书”;3%的学生则希望“教师在书上划重点,学生直接背下来”。
从这份调查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在当前新课改环境教师进行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对此,我们教师应该重 2
新给自己进行准确的新的定位:
1、教师是学习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过去那种知识的单一的传授者,而要为学生创设质疑的环境,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不仅体现在学习的进步上,还要体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上。
2、教师是课程发展者
过去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尤其注重书本上知识的传授,即强调“双基”的掌握。然而现在我们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课程教学不仅是增进知识,还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都能得到发挥,而教师在其中充当发展者的角色。
3、教师是研究者
新课程,新要求,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一位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风格,研究当前重大的时政问题同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同时进行深刻的反思,把自己由一个“教书匠”转为一位“教育家”。
三、新课改下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
1、做学习型的历史教师
作为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坚实的专业发展知识,专业研究方法论;还应具备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1)完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学术视野,一方面加深历史专业学习,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使由单一的“专业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
(2)研读史学名著,史学论文,教学的报到杂志,特别关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做好笔记,并且在空闲的时间里经常翻阅,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3)关注时事,将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现实感。最近,温总理在考察中强调:“讲历史要联系现实,讲中国要联系世界”,即历史课与国情、现实结合起来,真正的发挥历史为现实服务的作用。
2、做观念转变型的历史教师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变教育方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摒弃传统的相对滞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让教师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方式上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关注体验式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3、做反思型的历史教师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以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地去研究自己的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因而,越能反思的教师,越是好教师。
4、做改革型的历史教师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因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新课程实施下,必须做一位课堂教学改革型的历史教师,来适合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为此,须做到:一要精心备课,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备课的同时还得备好学生,做到优化教学目标;二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三要正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四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五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让学生敢说、敢问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下的实施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它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惟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合作,在同伴互助中更好的成长,这才是我们的出路。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四川教育出版社
【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高中教师专业素养测试11-27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发展规划08-09
高中发展报告教师评语10-13
高中教师年终总结06-13
高中教师学期总结10-03
高中教师经验总结11-03
高中教师考察材料12-14
北京高中语文特级教师06-18
对高中班级教师总结07-01
高中新教师个人总结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