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

2024-10-13

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精选12篇)

1.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 篇一

善于发挥员工发挥特长,弥补其短板,团队成员这样不会做,那样做不好的状况自然会大大改善,久而久之的是他们这样能做,那样能做好,

总有许多管理者在抱怨自己的团队成员这样不会做,那样做不好。固然这其间有岗位胜任错位,招聘失察等方面原因,但只会抱怨的管理者一定是平庸而充满问题的。因为管理者们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把价值观、责任心、技能等各不相同的下属们揉合好、带好、用好,以及提升他们。

发挥特长

谁是啥都能干,干什么水平都很好的全能选手和万金油呢?你是管理者,可你是这样的人吗?从这方面来说,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充满了瑕疵的职业人。但是,作为管理者就要倡导瑕不掩瑜――去了解和善用下属们的优点与特长。

一、了解下属的特长。工作是最好的检验下属们特长与缺点的练兵场。要了解下属们的特长,就需要跟踪下属们的工作过程与结果。当然,仅仅是了解下属们的特长是并不够的,因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用好他们的特长。在这里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立起下属们的特长资料库,不时回过头扫描下,看看特长库里面的成员及其特长,是否能够对应自己主要工作事务所要求的能力;看看哪些特长是重叠和富余的,哪些特长在自己的团队里还存在结构性欠缺需要补足,以及明确我们是否需要重点引进具备这些特长的成员;看看哪些特长组合在一起,能够发生破坏力或创造性。这显然和分工协作有关系,这也正是我们下面要讲的第二个方面。

二、用其特长。组织一次招商会,显然既需要组织能力强的,又需要善于造势和营造招商氛围的,还需要谈判技巧高超的,显然,即便是一项看起来似乎单列的活动或事项,也存在需要多兵种作战的现实需求。

分工、协作――将某项事物安排给最适合他做的人,或者是根据该项事物所要求的能力组合,将具有互补性特长的下属们组团作战,或对主事的人安排合适的协作者。

但现实是残酷的。在我们即将开展某项计划时,难免因为发现适合做这事的人已经出差了,或在其他事上忙得不可开交――如果,在这方面会经常出现能力要求趋同的大类问题,我们需要添补在这方面具有特长的更多人手了。即便暂时没有办法添补人手到位,擅长该项事物的团队成员也可安排居侧协助。

三、建立帮助团队成员愿意发挥特长的机制。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身边同样难免蛰伏着一些能干的“隐士”――他们或因为为人处世低调,不争不抢;或因为主动性不够,不屑于、不不愿去表现自己;再或者是觉得“展现得越多,做的事就可能越多”等等原因,隐藏起了自己身上的“利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团队中激励大伙发挥特长及潜质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其中的重点是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激发竞争心――“佛争一口香,人争一口气”,让大家因为荣誉、成绩等相互竞争;二是利用逐利心――对那些有本事有能力有潜质的下属们,吝啬表扬和晋升、物质及金钱的激励,就是在把他们携带的金子埋进沙里。

四、别让团队成员的特长能力成为他们的负累。许多的管理者总爱将“能者多劳”挂在嘴边,但是,当他们讲这句话的时候,听者却在等着领导们的下文“多劳多得”,遗憾的是总不可得,

如果能干竟然成为了自己的负累,久而久之,下属们金子般的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就会变得越来越暗淡。

弥补短板

短板是无处不在的――对那些只会抱怨问题的管理者而言,什么都可能拿来作为卸责的借口和短板;对那些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的管理者而言,是不时的思考着如何弥补短板,让自己的团队能围合组成盛水量更大的木桶阵。

为技能短板分类

很少有只讲究单一技能的职位,那些只讲究单一技能的团队就更为缺乏。以销售部门为例,既可能有做传统分销和经销商打交道的,又可能有和大卖场打交道的,还可能有和星罗密布的土杂店、售货亭打交道的;既可能有负责招商的,又可能有负责帮助经销商拿订单的,还可能有协助经销商管理与运作市场的。总之,任何一个团队,都难免牵涉到对多种能力的要求。

我们既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同样需要弥补短板。但在弥补自身的短板之前,却需要首先找出自己的短板,并清晰的勾勒出:哪些是可改进的,哪些是不可至少是现在所无法补长的;哪些是自己具备的,哪些是自己不具备需要弥补的。

弥补短板的措施

“扬长胜过补短”在许多情况下都通用,但对我们的团队来讲,却不得不思考与解决如何补短的问题。这往往需要如下措施:

1.站在团队整体事务及职能的重点上思考补短的方向。如对营销部门来讲,市场及销售中各个业务或事务单元所要求的核心能力,自己长短如何,哪些需要补短,哪些需要优先补短,方向一定要清楚。

2.引进具备相应能力及长项的新成员、培训、一对一帮扶指导、带练,其中的大多数措施并不是三两天就能见成效的,需要我们做持续的努力和跟进。

3.人员分工上,把相应的事安排给更擅长的成员手上。即便就如前述一样捉襟见肘,我们仍然需要把工作安排给相对擅长的成员。

4.合作互补,团队协同“打群架”。许多企业都和咨询顾问公司有过愉快或不愉快的合作,不说后面的合作好坏,当初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其实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就是用“打群架”打赢你的――几个人或者几十个人,为你的营销或管理问题群策群力贡献自己的经验与见解。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群架”。

但其中的问题是,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意识其必要性和适时的调配资源;即便不是什么重大的计划或事项,当它“砸在”了某个并不太擅长的同事的手上的时候,我们与其“空”担心,不如考虑安排一个能手、老手为其提供职业指导,乃至一些协助。

5.建设与推行标准化体系弥补不足。重运营管理轻内部治理,重流程管理标准化轻执行技能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两个典型现状。实际上,执行技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行,对改善执行技能提升执行力是大有裨益的。

许多人都在讨论类似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成熟跨国企业当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螺丝钉,你接触的工作面或许非常有限,综合能力的修炼也可能不足,却可以学习和体悟到与行为、技能标准化有关的规范治理。这实际上是这些公司驰骋世界及中国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它们执着过程行为的管理,比如在销售方面,讲究分销网点达标、生动化陈列,甚至对一个销售人员拜访一个网点用多长时间、路上又耽搁多少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些标准化的措施,就是在弥补、固化、维护营销团队的执行技能及其成效,即使某些人在某些方面存在若干的不足,但只要按照标准动作做了有了好的过程,自然就有了好的结果。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审视自己的团队,看哪些执行行为及其技能是需要和可以做到标准化的。

中插:重运营管理轻内部治理,重流程管理标准化轻执行技能标准化,是绝大多数企业的两个典型现状。实际上,执行技能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行,对改善执行技能提升执行力是大有裨益的。

 

2.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 篇二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现状,对策

基层党支部是党的体系中的基本组织细胞, 是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 是充分发挥党员战斗先锋作用的关键平台, 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纽带。如何创新思路、改进工作, 解决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弱化的问题, 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是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1 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 在思想认识上, 性质定位有偏差。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任务、地位、作用呈下降趋势, 有些同志认为党群工作属于软任务, 从事党务工作是务虚、是形式, 而经济效益才是硬指标;有些党员认为公司是生产经营型单位, 在工作部署上, 产生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是“主业”, 而党建工作是从属地位的认识;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保证中心工作开展的价值和作用研究思考不够, 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认为党建工作“可有可无”。

(2) 在机构设置上, 弱化现象较突出。公司目前有5个一级党委, 45个基层支部, 党员1032名。控股公司、福泥公司和永安建福公司本部设置党群工作部, 炼石水泥厂设有政工保安部, 其余权属企业均无设党群工作专门部门;企业党的工作机构几乎在每一轮重组中都遭到撤并, 专职党务干部配置减少仍显趋势;党务干部一人兼任多项工作情况日益突出, 支部书记缺少培训、调整交流频繁, 使得支部工作一般化的状况很难改变;在党务干部配备上, 公司全系统专职党务干部有12~13名, 仅占企业正式职工总数 (2300人) 的0.5%, 与中宣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文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规定:原则上政工干部占企业职工总数不低于1%, 有较大偏差。

(3) 在党员结构上, 素质不尽人意。党员年龄结构偏大、生产一线偏少、文化素质偏低、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较为凸显, 加上部分党员、干部不注重理论学习, 其结果造成理论根基浅、党性修养差、党员意识淡化;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 有的基层组织还存在党员“入口”过宽和“出口”不畅的问题, 党员的标准被降低, 造成党员队伍素质下降;从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实际操作来看, 排资历、论关系现象较突出, 这使得干部队伍的素质难有保障;从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的实际贯彻情况来看, 在党内生活中, 有些同志只讲和气、不讲党性、充当老好人, 有些同志容不得半点批评意见, 既不讲集中, 也不讲民主。

(4) 在制度建设上, 落实力度不到位。当前, 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方面缺乏制度的执行意识、对基层党建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较多, 具体表现在:一是保障执行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缺乏对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有效管理的工作机制;二是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 有的基层组织干部认为党内制度不过是“墙上挂挂、会上讲讲”的虚东西;三是制度随意性大, 硬制度软执行, 执行力落实难到位。出现了党建工作被动应付的多、主动积极的少, 表面上讲的多、实际上做的少, 形式上重视、行动上忽视,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四是对制度的执行缺乏应有的检查监督和奖罚机制等等。

2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方法和途径

(1) 加强思想建设, 强化基层党组织执行的党性意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首先要强化党建工作结合意识、党建主业观意识和党员主体意识, 消除“虚实论”、“主副论”、“有无论”的认识误区。坚持围绕中心、结合实际, 强化党的意识、执政意识, 强化党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切实把党的主张、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同企业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思想保证、组织保证、作风保证、队伍保证和制度保证。其次要坚持形势政策教育不断线, 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 找准位置, 切入企业发展实际, 从员工思想点出发, 强化改革的超前教育、党史教育、先进性教育,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及时克服和制止不规范行为, 稳定员工队伍, 提高党群工作的有效性。第三, 要建立一套紧密联系实际, 以解决实际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为目的, 以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学习是否到位, 以能够保证和推动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有效机制, 为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作风上过硬的“战斗堡垒”提供具体制度的保障。

(2) 加强组织建设, 增强基层党组织执行的自觉性。首先, 从党员队伍建设来说, 要把严“入口”, 疏通“出口”, 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在发展党员的问题上, 一定要严格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对于不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内严重违纪的或者经过教育仍然不合格的党员, 要坚决清退出党。其次, 从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来说, 要改革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德能勤绩廉方面表现突出的人才选拔到干部岗位, 建立起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第三, 要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 把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建到班组, 实现哪里有党员, 哪里就有基层党组织或党小组。要将企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引入党建工作中, 有的放矢地进行党支部标准化创建活动。第四, 党建工作要融入公司生产经营, 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3)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的能力。加强执行力建设, 要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推动执行力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 紧紧围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的目标要求, 以素质提高为制高点, 树立正确的执行导向;以制度建设为立足点, 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以增强合力为基本点, 打造坚强的执行团队;以作风建设为着力点, 培育良好的执行文化。党员是基层职工的核心力量, 必须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方式, 狠抓素质建设, 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将专职党务干部队伍纳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整体方案, 实行职业化管理。通过党政干部轮岗锻炼、提拔有双向工作经历的基层领导干部等手段, 努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党务干部队伍。要坚持理论武装思想, 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由拥有学历向拥有能力转变、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 不要把学习口号化, 切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 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能学、能写、能讲的复合型人才。

(4)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的保障力。有效的督查、督办是提高组织执行力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有专人抓, 一把手要亲自抓;二是要全程督查督办, 及进反馈执行情况;三是坚决杜绝只看材料、只听汇报的督查督办现象;四是要将督查督办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五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六是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七是建立和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 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 真正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 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 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3.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 篇三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 困境 改善

为促进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财政部在2008年联合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确立了中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该框架将内部控制分为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目前,随着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规范体系,规模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制度,然而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困境及其主要原因

(一)现有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困境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美国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时间较长、相对较完善的国家,然而从近年来已有的一些会计舞弊案中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在实现其最基本的目标即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是力不从心的;我国一些企业包括上市公司虽然规模较大、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健全,但同样也存在着利用改制、改组、拍卖、租赁、担保等手段侵吞企业资产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和行为。尽管这些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为了完成必要的程序而流于形式,明显缺乏良好有效的内部控制工具,或者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实施,尽管有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督,但缺乏监督的法定参照物,所以在很多情况下监督效果不佳。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及要求背道而驰。

(二)主要原因

1、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

2、管理者素质不高,内控意识淡薄

从公司内部来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造成了管理层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其次是企业员工素质低下,单一的知识已经不能胜任关键岗位的工作了,比如,财会部门是内部控制的中心,财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财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懂企业的经营管理,还要通晓一般的生产技术,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3、组织机构设置混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一些重要部门和岗位缺乏严格的监督,以权谋私,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不进行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独断专行,导致决策失误的事项屡有发生。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三、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得到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中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切实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使其监督具有日常性与全过程控制性,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当然,企业也可考虑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监督评价,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对于管理者来说,要严以律己,为职工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要为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就要从领导阶层做起,抓好源头,在提高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领导和管理层的素质,真正做到标本兼治。

(三)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自发需要。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四)开展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实现内控基本目标,仅靠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必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营造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公司法人治理机构进行有效地对接及健全内控评审监督机制,才能保证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地实施,才能为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及时防范规避财务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目标,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否则,内控目标的实现无异于空中楼阁。在实践财务控制中,也要引入人才与管理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使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财务人员在财务控制上形成互动的局势,真正把企业财务控制变成大家的共同行动,促使企业的长远发展。

(六)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4.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篇四

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指基层党组织通过一套有效的组织系统或程序、操作方法等把本级或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等付诸实施并转化为预期结果的能力。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最终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执行才能实现,必须把培养和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作为重要工程抓紧抓好。

一、要抓好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认知和计划力

(一)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认知力。一要吃透上情。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文件和指示精神,准确理解上级决策的精神实质;要注重掌握上级党组织、首长对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的态度、要求和目的,深刻把握首长机关的实施意图;要尽可能对上级党组织下达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时的背景、时机,对友邻部队、协作单位的表态和相关状况等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在更大范围上和更高层次上掌握执行的客观环境。二要摸清下情。基层党组织是决策、指示、任务部署的直接贯彻执行者,如果对本单位或参与执行任务的人员、可用装备及其技战术情况了解不全,掌握不准,就无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就难以保证上级意图得到顺利贯彻和有效执行。三要注重结合。基层党组织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执行环境多方面的情况,而且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综合各方面情况,以科学的方式把上级意图转变为高效率预期执行结果。

(二)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计划力。计划力是一种基层党组织统筹全局的方案制定能力。科学合理的计划是正确、高效执行的前提

条件。在筹划计划方案时,基层党组织最主要任务是努力使参与执行官兵理解执行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计划使执行目标成为可能;完善、清晰的计划有利于参与执行的官兵按计划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提升计划能力的关键在于坚持并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基层党组织正确决策、形成统一执行意志的根本保证。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较好坚持民主集中制,但片面强调主官决策意志的决策方式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听取和吸纳班排以下官兵的意见建议较少,计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程序性不足,这容易挫伤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了不良计划方案的出台。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提高计划能力,以严格的决策程序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决策行为,确保决策的预见性、系统性、民主性,确保计划方案的正确合理性。

二、要抓好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控制和整合力

(一)要优化执行组织结构。从纵向上看,优化执行组织结构的核心在于减少执行层次,特别是授权级次,使执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从横上看,则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机关与基层的关系;二是基层政治主官与军事主官的关系;三是机关内部业务部门间的关系。既要防止机关“越俎代庖”,也要防止基层“等靠”不作为;既要防止机关相关业务部门间推诿塞责,也要防止基层军政主官之间相互“踢皮球”。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沟通,理顺关系,依据各自职能分头管理,减少执行环节“摩擦”,降低执行成本,确保有效执行。

(二)要增强抓落实的能力。一要锤炼一抓到底的作风。对经常性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地抓落实,必须有持续用力、层层推进的意识;对已经布置的工作,要有恒心、韧劲、毅力,一抓到底;对攻坚性工作要敢于勇挑重担,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二要提高善抓关键的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薄弱环节和各种优势,始终使执行官兵的关注点聚焦在所执行的核心事务上,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善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做到谋划中有新思维、工作中有新思路;要学会用辩证法来抓落实,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掌握科学统筹方法。要学会“弹钢琴”,区分轻重缓急,搞好结合渗透,使各项任务融入基层经常性工作中。要善于统筹,把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搞好内部挖潜,把抓中心与抓首位、抓重点与打基础、抓特色与抓全面统一起来,做到系统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落实。

(三)要健全科学的协调沟通机制。协调和沟通机制不畅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渠道出现问题。即上级党组织的决策信息因种种原因未传达或未全部传达到执行官兵手中,执行就无法有效进行。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出现了问题。即参与执行的官兵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者反映了,未引起本级或上级党组织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要求,确

保各方面信息要素传达到位;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执行进程,跟踪问效,对执行中的重难点问题、薄弱环节、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加强掌控;对下级反馈上来的信息,如执行资源缺乏等问题,本级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本级不能解决的逐级请示报告,确保信息流通,沟通顺畅。

三、要强化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考评和问责力

(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一要正确处理好授权与授责的关系。要针对执行目标任务,细化执行程序,把责、权分解到执行的每个阶段和每个层面,细化到参与执行的每个责任单位、责任人;使每个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权限有多大、责任在哪里,明白哪些可以临机处置,哪些必须迅速请示上级。二要在“客观公正”上做足文章。执行任务完毕之后,要综合运用水平测试、民主测评、成绩考核、实践考察等方式,采用组织鉴定、群众评议、自我评定等方法,进行考核,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要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把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对官兵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公正评价参与执行的各单位、机关各职能部门和执行官兵的执行水平。

(二)要强化绩效检查力度。一要强化检查执行力的意识。人的思维中总是有惰性成分,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严格的检查,再好的决策、计划、措施也难以得到落实。检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检查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执行方法更恰当、目标更明确、效率更理想,从而达到少走弯路、不走错路,高效执行的目的。二要严格检查标准。检查前要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严禁走马观花;负责检查的各职能部门要自觉坚持高标准,坚持解剖麻雀,深入一线检查。检查时不仅要注重对完成数量的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要强化对执行质量和执行效率的检查。三要关注执行细节。要加强官兵的细节教育,教育官兵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官兵确立“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的细节意识,提升执行的细节意识。

5.打造高效执行力组织 篇五

【课程背景】:

为什么中国企业经营战略与管理策略的实施成功率不足60%?

执行力在企业成功关键因素中究竟占多大分量?

当今国内企业管理最大的黑洞是什么,未来十年我们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又是什么? 战略靠执行,执行靠制度,制度靠流程,这句话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又在哪?

君合智联执行力体系构建框架,是如何通过”六化”将企业执行力落实到可运作层面? 如何在打造高效执行力组织基础上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突破? 如何提高执行力80%? 如何培养高绩效管理团队? 如何培养全员的执行能力? 如何构建执行力文化?

缺乏执行力是今天企业管理最大的黑洞,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企业执行力。目前国内很多人在讲执行力,大多停留在执行的理念层面,未能给企业带来实惠。针对企业执行力面临的严峻问题,本课程设计者集十余年的企业高管和五年的咨询顾问之经验,结合亲自服务客户的经典案例,提出了独特的“君合智联执行力体系构建框架”,本课程将告诉您如何通过构造企业高效执行力的组织,将众人口头禅“战略流程系统、运营流程系统和人员流程”三大系统落实到企业管理的运作实处,打造企业执行力组织,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学习对象】:企业决策者、中高层管理者、各部门经理、主管、班组长

【学习收获】:

1、正确认识执行力,走出执行力误区

2、掌握企业执行力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3、明确执行力文化的特点

4、把握构造高执行力的最佳时机

【培训纲要】:附<学习教材>

第一部分、组织执行力 ——组织才是执行力的保障

一、企业执行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1、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

2、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

3、中国独特的经济环境

4、中国独特的文化

5、骗子专家顾问的误导

6、中国市场经济起步晚企业管理教育落后

7、正确认识执行与执行力

二、执行力组织才是企业持续成功的保障

1、规范化管理与执行

2、办事程序与执行

3、管理制度与执行

4、监督机制与执行

5、奖惩管理与之行

6、管理工具与执行

7、信息系统与执行

三、高效执行系统的构建思路与方法

1、愿景明确化、目标具体化

-明确执行的方向

2、组织灵活化、问题简单化 -变革执行的组织

3、配置合理化、岗位责任化 -界定执行的责任

4、工作流程化、行为制度化 -优化执行的方法

5、考核绩效化、改进循环化 -检查执行的结果

6、分配公平化、奖惩公开化 -回报执行的成果

7、培训持续化,能力模型化 -提高执行的能力

第二部分、领导执行力 ——领导的思想转变是关键

一、带队执行:领导者的第一任务

1、领导执行力的三个基本条件

2、提升领导执行力的八个原则

3、领导人的七大重要行为

4、执行的“三讲四化”方法论

5、领导执行力创新与管理艺术

6、知人善任确保执行

7、避免执行的误区

二、改变文化:让公司活起来

1、企业文化的构成

2、执行文化以人为本

3、执行文化以战略为先导

4、执行文化以决心为前提

5、执行文化以承担责任为终极目的

6、建立执行文化的策略:上行下效

7、围绕核心竞争打造执行力

8、有效执行的七原则

9、构建执行力文化的八大纲领

三、加强执行力重在付诸行动

1、行为准则一:着眼于目标的管理

2、行为准则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3、行为准则三:整体思考整体行动

4、行为准则四:排除障碍积极参与

5、行为准则五:自助措施

6、行为准则六:着眼于过程的调控

7、行为准则七:精心挑选关键人员

8、行为准则八:保持活跃的交流

第三部分、员工个人高效执行力 ——高效执行任务圆满完成工作

一、职业化员工的素质模型

——强化素质提高执行力

二、培养技能成为技术专家

——新思考决定高效率

三、时间管理与工作执行力

——执行力戒律:随意做事是效率的死敌

四、沟通技巧与工作执行力

——沟通顺畅提高生产力

五、专注细节精益工作流程

——执行的公式:专注+热力=高效执行

【顾问简介】:

王兴茂

——国内知名实战派人力资源管理资深专家、国内执行力组织专家第一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美国北佛吉尼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职业经理人培训学院高级讲师,深圳市优秀培训师,深圳市君合智联顾问机构首席顾问.中国咨询传播网、中国总裁培训网首席讲师。资历经验:王教授四年高校执教经历、十余年大型制造、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市场总监的任职经验、十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资深专家,主持开发出君合智联独特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型,风险控制模型,以及多种咨询工具,现为多家企业管理顾问。擅长领域:企业战略与绩效、领导与决策、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价值分配与激励机制、人才开发及企业文化建设。

服务客户:联通、中国移动、招商迪辰、富安娜、东风汽车轮毂、鹏开科技、国华电力、华能集团、华烁化学、钻石集团、晨化科技等、华圣达拉链、中竹纸业、晋益纤维、深圳通、华士精成科技、联想空间艺术、沃尔奔达、领先科技、姗拉娜、永亨织带。

品牌课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责任制造结果》、《打造执行力组织》、《绩效管理与薪酬设计》、《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企业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企业高层卓越领导力修炼》。

6.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最终版] 篇六

摘要:本文作者通过在教学和工作中对部分基层干部的调查,分析了基层干部执行力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基层干部执行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基层干部 执行力 企业文化

《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主人公罗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执行力的概念。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否则企业管理大师比尔.盖茨也不会告诫他的微软团队:“微软在未来十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

执行力的提升并非针对企业的管理,对于个人和团队也都至关重要。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基层干部在单位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把各级领导的工作指示领会贯彻,然后再传达给下面的普通职工。所以,虽然基层干部是团队里最底层的领导者,可是他们的作用不容小觑,关系到领导者的工作指令是否能够切实的转化成工作成果和社会效益。

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可以将执行力细化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按照命令做事,这种基层干部做事比较死板,领导安排多少做多少;第二个层面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事,这种基层干部做事比较章法,能根据上级的安排自主的有计划的工作;第三个层面是规划行事,这个层面的基层干部是执行力最强的,他们能够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工作。每一个企业都想拥有第三个层面的基层干部,但是,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基层干部执行力低下的问题,这就是需要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原因

一、为什么要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提高企业高管的执行力,已经被大家重视很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提升基层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

可是,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中低层干部执行力普遍低下的问题,表现为:

1.做事拖拉,行动迟缓。

基层干部是企业领导环节的最后一环,客观上说,领导的工作指令到这个层面,有可能会因为人为的因素变得走样,执行性变差,导致执行力下降。但是主观原因还是因为基层干部个人性格慢或者工作态度不认真、缺乏时间概念等自身原因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效益下降。

2.做事死板,互相推诿。

在具体工作中,就好像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执行缺乏灵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去执行。一切工作都必须由上级领导安排。而且对于领导安排的工作,互相推与,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或者不擅长的,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跟上级领导讨价还价,导致最终整个执行程序中断或者拖后。

3.做事粗糙,缺失细节。

执行时考虑不周全,做事粗糙,缺乏精细。古人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强调伟大的事业不恩能忽视微小的细节。工作中好像、差不多、大约……成了很多人的口头语。但是在工作中,“差不多”有时候会“差很多”,“大约”也会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现实表明,基层干部执行力的确需要进行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呢?

二、怎样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1.认同文化,统一观念

企业的文化是一个企业历史沉淀下来的好的工作方法、做事原则、信仰

追求,概括来说就是认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有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在此特指精神财富。如果说一个员工都不认可自己企业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那么他就很难会心甘情愿的为这个企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一个团队如果没有统一的思想观念,就会变成一团没有凝聚力的散沙。因此,企业文化对于提升执行力至关重要,是一个前提和基础。而基层干部就是把这些理念灌输到员工头脑中的实施者,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让他们成为企业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2.明确目标,细化方案

所谓明确目标,就是明确我们的工作将向那个方向努力。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具有挑战性的、切合实际的和有时间限制的。明确的目标是执行的方向,同时也是执行力前进的牵引力。而作为最基层的干部,就是要让每个岗位的员工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并且告诉他们不这样做的后果。要清楚的让员工知道自己在什么岗位上,哪些工作是自己分内的,要让每个员工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

有了明确又可执行的目标,就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细化方案则是解决通过什么方法到达目标的问题。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到位,执行力就不是问题。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分期目标和最终目标,要随时调整每个时期的具体实施方案。只有细化方案,把每个分期目标做好,才能实现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3.强化执行,严格考核

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在一个团队里,有了统一的观念,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一个精细的方案,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员工没有任何借口的去执行。一个不找任何借口工作的员工,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员工。作为基层员工领头羊的基层干部,应该

以身作则,为基层员工做一个强执行,重执行的好榜样。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先假设执行者不会按你的要求去做。这就要求基层干部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并且严格考核。在执行过程中,考核标准应该统一,考核内容需要公开,考核结果应该公平。考核是一种监督机制,监督是执行力的灵魂。工作的监督如果得不到严肃的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就没有多大意义。很多问题就会因为缺乏监督而丧失了解决的机会,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总之,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关系到企业的战略方案能否落实到企业生产实际,变为企业的效益。基层干部,作为企业领导阶层的最后一个环节,他们把企业和员工真正的联系起来。这一群体的执行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企业效率和效益,起到一个桥梁作用。因此,真正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是现代企业在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余世维.《赢在执行》.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9

[2]邹元欣.《我的执行力》.出版社:鹭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5

7.浅析高校组织执行力的提升 篇七

1 提升高校组织执行力的隐性维度

1.1 打造高校组织执行思维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随着各个高校的蓬勃发展, 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凸显, 高校能否冷静思维决定了它的竞争力, 也最终决定其成功能否持久。机智、善于利用资源而又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高校是那些善于思考的高校。虽然竞争对手可以仿制其服务, 仿制其办学特色, 甚至仿制其校训等, 但缺不能轻易仿制模仿高校的思维能力。一个持久成功的高校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了解该校特征与教职员工, 带动每个员工共同负责, 传播执行思维, 让执行深入人心, 在当前的高校管理流程中, 从决策、管理到执行, 从行政、教学到后勤各个层面, 加强专业化培训, 并根据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打造组织执行思维转化组织执行思维。

1.2 培养高校组织执行文化

事实证明, 凡是杰出、卓越的高校都建立了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 尽管它们的形式、风格不同, 但都以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为核心。比如全国闻名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它们的执行力文化没有统一的模式, 但都围绕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去培养适合本校的各具特色的文化。

其执行力文化表现出以下共性:a.把人作为提升执行力的最核心要素, 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看成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b.以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培育组织的执行力, 在达成战略的各项工作和环节都注入执行文化的思想, 并围绕战略目标去塑造教职工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c.将文化作为提升执行力的主要动力, 加强对组织整体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管理, 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培养教职工的集体观念, 创造具有风险意识的团队精神;d.用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方式来提升组织的执行力。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统一起来, 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对话, 使教职工对学校产生归属感、责任感, 愿意与企业同发展, 共命运。

总之, 在一个组织中建立的执行力文化, 即经过培育的、弥漫于组织内部的关于“执行”的各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信念及行为规范, 能够以强大的影响力影响执行者的思想意识和执行行为, 并逐步成为执行者自觉的执行思维惯性和行动惯性, 最终形成良好的执行传统习惯。

2 提升高校组织执行力的显性维度

2.1 编制有效的高校发展目标与计划

编制高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计划, 并将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解, 细化成可执行性的任务, 并将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人员, 提高工作效率, 避免执行中的偏差。所以, 明晰有效的目标和计划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细分目标, 并将其任务化, 可以促使高校在制定目标和计划具有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避免“空”、“大”、“虚”, 不切实际, 最后形同虚设, 也无法得到教职员工的认同感, 更别说去执行。在目标与计划执行过程中, 高校还应将人员、战略和执行三个核心流程紧密结合, 达到信息协同, 为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战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平台, 有效提升高校组织的生命力和执行力。高等学校是落实高等教育政策和各项任务的具体执行者,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战略决定命运, 执行决定成败。学校的战略目标确定后,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 最根本的是要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保证。高校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高校的生存与发展。

2.2 构建合理的高校组织机构

组织结构是指对于工作任务如何进行分工和协调。在建立组织结构时, 必须考虑几个关键因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但无论怎样设计, 都必须考虑一点:任何组织都是需要沟通的, 所以任何组织的建立都要保证双向沟通的渠道畅通。只有信息的传递高效, 才能使组织的功能高效。对于高校来说, 任何一个大学都不能固守一种形式, 也不能照搬其他高校的组织形式, 关于组织结构的所有活动都要仅仅围绕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展开。当它们发生变化时, 管理层必须认真研究, 判断组织的有效性, 并及时实施组织改革。只有党高校构建起合理的组织结构时, 高校才能回运转顺畅, 目标实现才有保障, 执行力才能提升。所以要实现有效执行, 必须建议一个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 能适应高校发展战略的组织形式。

2.3 建立高校执行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的激励体系和约束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并使组织员工按照组织的意图进行运作。如果高校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管理者和普通教职员工就缺乏主动承担责任的积极性, 同时这也是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可以设想, 每个人都对领导层的提议和决策表示同意, 但如果没有人愿意承担执行的任务, 决策就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效果。这样, 高校就会由于没有建立健全对各层领导层和教职员工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而浪费良机。因此, 高校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中层管理者和教职员工的地位和作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通过调查研究和沟通交流, 了解其自身需求、个性特点、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 共同设定具有较高期望值的激励目标, 将教职员工的个人利益、职业远景与高校目标结合起来, 使他们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持续的执行动力。同时, 对教职员工的监督制约也是保证执行力的重要环节。

2.4 培养出执行力的人本管理

要使更多的教职员工从心理到思想上对工作进行投入, 提高执行力度, 员工的敬业度是非常关键的。在高校的教职员工中, 一部分是敬业的, 一部分是从业的, 一部分是怠工的。如何培养出具有执行力的管理人才, 如何加强从业人员和怠工人员的执行力, 如何使教职员工人在心也在。关键在于为正确的人找到正确的位置。包括识人、用人、培养人和激励人等几项基本活动。识人是指选择正确的人员完成适当的工作, 特别是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个人的能力与组织的执行力十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个人的品性是组织执行力的基石。一般来说, 执行力强的人应当是有工作主动性的人, 他们为人诚信、负责, 能够比较好地领悟命令和把握目标, 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坚韧地完成任务, 注意工作细节, 乐于学习。不是每个人都天生具有这些品质, 但是在关键的岗位上一定要安排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因为他们不仅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保障, 还因为他们的品质在影响着整个组织的风气。所以培养出执行力的人本管理是提高高校组织执行力的核心。

约翰凯曾说过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 就必须要有执行力。竞争的优势并不在于你知道如何做好事情, 而是你是否具备做好这些事情的执行力。同样,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 执行力水平高低决定学校任务的完成和目标;决定学校组织品质;并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提升组织执行力是高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摘要:执行力就是个人和组织将设想的东西变成现实的能力, 也就是落实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对于高校组织来说, 执行力是管理约束下的一种综合性的实现既定目标的行动力量。从隐性和显性两个维度, 从思维、文化、制度、人力资源不同角度阐述如何提升高校组织执行力。

关键词:高校组织,执行力,高校组织执行力

参考文献

[1]彦博.执行力决定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9) .[1]彦博.执行力决定竞争力[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9) .

[2]曹慧.如何提升执行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0) .[2]曹慧.如何提升执行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0) .

[3]杨蓓译, 尼基.海斯.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3]杨蓓译, 尼基.海斯.成功的团队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5) .

[4]高洪源.试论提升学校组织的执行力[J].管理与评价, 2007 (1) .[4]高洪源.试论提升学校组织的执行力[J].管理与评价, 2007 (1) .

[5]葛苏琼, 沈进.组织执行力的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3) .[5]葛苏琼, 沈进.组织执行力的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3) .

8.基层执行力建设基本路径 篇八

执行力的负面表现

表现一:任务不清,不知如何执行

案例:甲到上级开会,会议内容A,会议要求1、2、3。甲回单位对乙说,上级开会,要求工作A。乙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工作,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不合格。

简评:这个案例中,乙为具体执行者,但由于甲“贪污”会议精神,而乙也没有详细询问,致使乙任务不清,造成执行偏差。

表现二:责任不明,造成执行缺位

案例:上级要求,相关单位要尽快完成某项工作。相关单位有甲、乙、丙三个。甲想:去年就是乙干的,今年乙还得干;乙想:这本来就是丙的事,去年我就不该干,今年说啥也不干了;丙想:乙不干甲也得干,用不着我干。结果,谁也没干。

简评:这个案例中,上级要求不具体,业务划分和工作流程也存在问题,导致相关单位责任不明,同时相关单位工作主动性较差,推诿扯皮,造成执行缺位。

表现三:素质不高,形成执行缺失

案例:某厂推进某项工作截止日,个别单位不回馈,拖拉应付,说能力有限,还在进行中;还有个别单位完成质量不高,要求其返工,其说道:我们就这水平,实在无法提高。

简评:这个案例中,个别单位执行者因为能力问题,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再加上个别人态度问题,把责任当儿戏,动辄“撂挑子”,形成执行上的缺失。

表现四:督办不力,影响执行效率

案例:上级提出一项要求。有的单位马上行动起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无人过问,也就停了下来;有的单位干脆没有行动,因为这项工作从来没有考核;也有的单位本来抓得很好,后来看干好干坏没什么区别,积极性消减,逐渐也放松了。

简评:这个案例中,除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外,最大的问题在于督办、考核,由于管理上的真空或管理重叠,没能坚持“抓具体、具体抓”,致使有些工作无人过问,或管理方式不对,造成基层执行效率低下。

强化执行力需克服四种倾向

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对——认识上有缺失。态度决定效率。对待工作的态度基本上决定了工作的执行效率,只要思想认识跟上了,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反之,就如俗话所说: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所以说,认识上的缺失是执行不力的首要因素。

二是完成工作的本领不足——能力上有缺失。有的执行者,思想认识方面没什么问题,但抓工作的能力不够,组织、协调他人的能力也不够。结果是,积极努力地去抓工作,但就是见不到好效果,久而久之,工作信心和积极性都受到极大影响。

三是推进工作的流程不畅——管理上有缺失。这里面有管理制度的问题,制度出台时不严谨,让员工无所适从;有的制度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职责不明确,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这里面既有上层管理者的问题,还有管理机制的问题。

四是落实工作的氛围不好——作风上有缺失。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整体发展大局;有的干部落实工作流于形式,还有的人安于现状,也有的人不想得罪人,遇事避重就轻,甘当“好好先生”。以上种种,都是作风弱化的表现,也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推进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强意识,树立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工作理念。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

第二,提素质,练就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工作本领。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确保执行的正确性;要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成为工作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炼作风,养成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提升执行力,对事业要有一种热情,对工作要有一种激情,对目标要有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与劲头归根结底就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带头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要引领员工“种文化”打造品牌、“养文化”锤炼队伍,使爱业、敬业、兴业成为一种习惯,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抓队伍,打造众志成城、斗志昂扬的工作团队。要通过制度创新,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能力上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上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组织保证。抓队伍要抓“精气神”,致力于打造“心齐、气正、劲儿足”的员工队伍,这是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的根本途径。

第五,理流程,完善责权分明、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要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一要明责任;二要划界限;三要重追究。敢于排除各种干扰,杜绝“例外”和“打折”现象,提高执行力,从而推进基层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电泵公司)

(责任编辑:李万全)

9.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员工执行力 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国有企业要想克服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科学发展,就必须提升国有企业的执行力。本文重点从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并从四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国有企业执行力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提升;执行力;建设;执行力文化

企业执行力就是企业各级执行主体按照规定的标准,以一定的速度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应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是企业贯彻落实领导决策、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切有效战略的关键要素,如果没有执行力,战略就是一句空话。当前,很多国有企业竞争力还都较为低下,因此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执行力已经是一个广泛引起关注的问题。国有企业要想克服客观条件的局限,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发展,必须重视解决企业基层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及解决企业执行力文化意识淡薄的问题,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从建立良好的企业执行力文化着手,各个层次的企业员工都能够从自身的角度找到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切入点,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共同培育国有企业的执行力。

一、国有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国有企业员工的执行能力不足

对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影响的国有企业,原本没有市场的硬预算约束,个人形成了对企业的依赖惯性,这不可能激发起职工的竞争风险意识。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依靠外在的力量将市场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引入

国企之中。但是国有企业职工的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却没有完全与之相适

应或同步。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不完全相适应或同步,必然会对国有企

业竞争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真正运作产生某种约束或扭曲作用,并

最终影响到国有企业执行力、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市场经

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环境快速发展,企业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的变化,不一定能够完全适应新的需求。

2.国有企业缺乏相应的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就是把“执行力”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文化,进而论之,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塑造和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进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员工能否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追求,从而形成合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己经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企

业注重培养企业执行力文化。因此,国企改革不仅要注意正式制度层面的改

革和建设,还要注意职工观念、意识等文化层面的转变。只有使企业职工的这些观念意识差距消失,国有企业才有可能最终成为真正适应市场经济要

求的现代企业。

3.执行力差对整个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首先,执行力差使得公司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缓慢,管理制度推行困难,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沉淀,导致公司在拓展过程中缺乏相对成熟的管理经

验模式。本来是很好的管理模式,到了基层却执行不了,最终无法落实。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强调的就是落实,落实也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2002年3月13日15时30分,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局500kV永圣域变电站运

行人员在站内清理卫生时,未履行任何工作手续,未戴安全帽,擅自打开

35kV电抗器遮拦门捡取杂物,头部触电死亡。事故主要原因:未严格执行

“两票三制”,履行工作手续,未正确佩戴劳动保护用品,无人监护下独

自工作。很多起电网事故,归根到底都是安全责任、安全措施没有得到很

好的落实。开会的时侯再三强调,技术交底时的万般叮嘱,但是现场却难

以执行到位。

其次,执行力不足直接导致具体的工作任务难以按期、有效地完成。从

而对后续项目产生积聚性影响,造成成本上升,决策延误,资金回笼速度下

降等现象,阻碍公司发展进程,加大公司营运风险。基层工作效率低下,分

派好的任务,却完成不了,做事拖拉。对于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有:

(1)基层员工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古代作战时,如果一座城池久攻不下,攻城的将军一般会下一道命令:

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结果士气大振,一天城破。

这就是激励的作用,但是在制定激励政策时却往往犯一个错误,就是

把政策制定的太过复杂,使员工很难算出来下个月自己花多少精力达到什

么结果就能拿多少奖金。这样就使激励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当眼前的好

处看不到时自然就没有太大的兴致去做。

(2)基层员工知道干不好,执行不到位也没什么坏处

如果只有“城破后3天内士兵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承诺而没有“当

逃兵立斩”的规定,肯定会有一部分士兵找机会开溜,从而动摇军心。知

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评估;二是考核指标不合理;三是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

处罚不重或没有处罚也比较常见,大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的是亲

缘、血缘、地缘关系,能放一马就放一马;有的是自己的人,当然不能处

罚。当罚而不罚严重破坏了游戏规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危

害也是无穷的”。

企业执行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国有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将培育提升执行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二、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执行力策略

1.企业员工执行力文化的培养

执行的关键在人,一个执行力强大的组织不仅仅要求管理者有高执行

力,也对团队每一个成员的执行力提出了要求。基层员工是企业每一项战略

决策的具体落实者,他们的执行能力将直接影响战略的执行效果,企业员工

参与合理化建议的程度也将影响战略的执行状况。针对国有企业执行力现

状的分析,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各层次员工的执

行力。让员工改变观念,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行动起来,让每一位企业员工

都能够真正接受“执行”的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岗位特点,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共同培育企业的执行力。对基层员工来说,除了要进行积极沟

通和培训外,重要的是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即使是带一定强制性的,也必

须要按照要求做,也就是进行“文化体验”,在执行中吸收文化的内涵。

构筑优秀的国有企业执行力文化不仅仅是让每位员工具有较高的执行

力,更重要的是将整个企业塑造成一个执行力团队。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

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执行的效率,还能有效地减少企业内耗,执行力文化

也将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竞争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让企业具有“家庭

般的凝聚力、军队般的执行力”。

2.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构想,这些构想怎样才能从纸上

落到地上,关键取决于企业执行力的大小,它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理

念是否能实现,经营举措是否实施、管理理想能否实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是企业最强的执行力。因此要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做好绩效管

理工作,构建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从现在流行的企业管理模式看,绩效管

理是让企业发展战略从纸上落到地上的最佳途径。依靠绩效管理提升企业

执行力,进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突出抓好四个关键性环节:(1)

分解战略目标:确立绩效管理的计划体系;(2)动态即时沟通:加强绩效管理的流程控制;(3)收集管理信息:掌握绩效管理的评判依据;(4)考问执行能

力:落实绩效管理的奖惩措施。

建立国有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

立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通过对员

工工作业绩的考核,正确评价其工作努力程度;二是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

机制。根据业绩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使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得到奖励,业绩较差的受到惩罚;三是在配套的激励机制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约束机

制,否则员工只想得到好处,其行为就会偏离组织目标。建立国有企业执行力的科学流程

明晰的业务流程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建立执行力的科学流程,需要

重视以下几点:一是提炼关键业务流程,通过对关键业务的流程进行设计,来保障整体业务的流畅运作;二是确定流程核心内容,保证业务流程流动

顺畅;三是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流程运作部门,给各部门在业务流

程中的职能进行定位,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四是确定流程评估

标准,保障业务流程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只有

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对社会的应变能力,从而提高执行力。如果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每天花十分钟想想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改进工作流程,企业的战略自然能够很好的执行。而这些都与员工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根本途径,是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增进其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系统化的过程。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系统而科学的培训体系来维系员工的发展。只有卓有成效的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化训练,才能使员工有效地执行企业的经营策略。

执行力的提升,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既是企业员工综合素

质的体现,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管理的实际水平。面对拥有成熟管理模式、雄厚资金实力企业的强大竞争和冲击,国有企业要巩固市场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尽快打造和提升其自身的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余世维.《赢在执行第Ⅱ版》.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2009.11

10.改善基层组织执行力 篇十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城南乡党委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努力把城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乡镇,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一是建立机制,提升执行力。建立勤廉双优管理机制,提升制度贯彻执行力。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推动我乡执行能力和执行水平全面提升。建立领导干部包村机制,提升基层组织执行力。切实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指导村干部提高村级事务管理水平。建立重点工作包案机制,提升攻坚项目执行力。“以项目为抓手,以实绩论英雄”,把抓重点工作建设作为提升执行力工程的切入点,建立领导干部重点工作包案制,责任到人。建立乡村联合便民服务机制,提升服务群众执行力。实行乡村联动,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升高效应对执行力。完善预案,健全队伍,明确责任,按联系片和分管线区分任务和责任,加强信息收集和研判,加强应急预警和演练,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是创新载体,提升服务力。开展“服务力提升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建立健全各项业务

工作规范和流程,积极推行便民、为民服务措施,提高为民办事效率。深化星期三制度,周三要求各片长、驻村干部、村官、村主职干部全部到村受理和办理村级各项事宜,开展便民服务,每周四要求乡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全部到岗,受理和办理村级各项事宜,每周五反馈办理结果,确保事事有人办,事事有结果。建设“一室一图一匾”,深化基层组织为民服务。分别在乡政府、新溪片、琅珂片和永丰片建立“代表委员工作室”,组织各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活动,建立轮流值班制度,问计于民,解难释疑。制作“党员联系帮扶工作图”,将每一名共产党员和他所帮扶的对象都标示在图上,在有共产党员的家庭门前张贴“党员家庭”牌匾,要求党员在重大节会、重大活动期间佩戴党徽,全方位亮出党员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群众认可度。

三是把好三关,深化党员“进出口”工作。结合本乡实际,进一步拓展党员亮分制管理,细化党员管理亮分制,探索建立党员“进口”积分制和党员“出口”转分制。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度、村级经济发展贡献度、公益事业热心度、为民服务成果度、群众基础公认度等方面对入党申请人和积极分子进行量化考察,把好准入关。对党员进行亮分制管理的同时,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在党员内部实施“暖心工程”,建立党员帮扶专项基金,加强对困难党员和老弱病残的关爱,建立义工互助机制,在急难事件中互帮互助,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

11.浅谈如何提高基层员工的执行力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员工;执行力;素质提升;创新机制

一、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

基层员工综合素质包括员工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方面的职业素养,是提升基层队伍执行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抓好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应该从员工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和业务技能三个方面入手。

1.做好员工的思想引导教育工作

定期对员工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干部经常深入班岗,跟班劳动,谈心交流,征求员工的意见,了解员工思想,采取“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方法;利用周一例会、谈心、座谈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教育,针对职工所关心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的做好答疑释惑,同时做好形势任务教育,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政治学习,统一思想,提升思想素质。

2.员工要有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员工工作的态度不端正,让其努力工作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如果一个人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当他在工作过程中,即使用尽种种办法催其奋进,也不会有什么效果。一方面通过学习交流、责任教育等党建活动促使员工思想转变,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干部员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提高认识,改变消极的思想观念,逐步达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要把单位的工作目标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主观需要进而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

3.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

如果一个员工不具备业务技能,一个团队整体业务素质低下,那么整个队伍的执行力水平就可想而知。基层单位要通过强化培训来提升员工个人技术素质和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师带徒”、“一帮一”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使每个人在岗位上都会熟练操作。以创建“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在岗位之间形成“比学、帮学、互学”的良好氛围,将培训工作抓实,提高整体队伍业务技能水平。

二、完善体制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制度是不行的,同样一个有缺陷的制度也会造成执行不给力。要提升执行力,在体制制度方面需要从不断创新完善制度,遵守落实制度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三个方面入手。

1.要创新完善制度,制度的设计要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的设计是为了在实践中更好的落实,应具有清晰的目标、具体执行的标准和考核监督措施。基层一些制度没有较好的落实,主要是制度的可操作行不强,所以基层队伍在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时,要理清上级的思路和目的,然后再结合基层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行强的制度和实施方案。

2.要严格遵守制度,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性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干部党员要带头遵守,制度就是一条的红线,谁也不可逾越,谁违反制度就要受处罚。一方面加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党风廉政教育,增强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干部要求员工遵守制度,自己首先做到。另一方面要强化员工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奖罚分明,考核公平,不讲私情,让员工逐步樹立制度的权威性。

3.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常抓不懈

做好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和各项要求的落实跟踪是提升执行力的保证。基层如果一味的去制定制度、安排布置任务,而不去检查监督,不去跟踪落实情况,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任务的完成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执行效果。

三、营造干事氛围是提升执行力的保障

一个团队必须具备执行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才是提升执行力的保障。基层要从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三个方面入手。

1.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让员工干有所获

牢固树立“老实人不吃亏,付出的人有收获”的理念,处理事情公开、公平、透明,用好激励制度,特别是发放奖金时,体现多劳多得,让踏实肯干的人不吃亏。同时坚持“把骨干培育为党员,把党员培育成骨干”双育原则,为员工成才搭建好平台。

2.积极选树典型,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

坚持每年总结评先工作,把工作表现好,业绩突出的员工树为先进典型,让员工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广泛宣传先进事迹精神,通过各种渠道使员工了解先进人物的对工作的思想、情感、行为,使员工心灵的深处受到触动,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

3.关心关爱员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真心关心帮助员工,不但要关心员工的工作,还要关心员工的思想、健康、家庭和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依赖感和安全感,经常组织团队小活动,提升职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12.浅谈路面基层改善技术 篇十二

1 基本要求

1.1 路面基层的改善, 应按就地取材的原则, 结合原有路面基层材料的利用, 合理地应用旧结构, 选择好材料, 进行组合设计。

1.2 路面基层的施工应符合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路面基层需加宽时, 除对原有路面作全面调查外, 对加宽部分按新建路面进行调查、设计, 其结构材料宜与原有路面基层相适应。

1.3 基层需补强时, 其结构的选择应根据路面等级、交通量大小、材料种类、路基干湿类型、现有路况以及施工机械、施工季节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补强设计应符合现行有关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基层的加宽与补强

2.1 基层加宽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2.1.1 基层厚度超过25cm时, 宣采用相错搭接法, 见图1, 并要求新基层铺筑时, 高出旧路面0.5cm。

2.1.2 整体型路面基层的接头, 宜采用平头接头法, 见图2。

2.1.3 嵌锁型、级配型路面基层的接头, 宜采用斜接法, 见图3。在料端上部应保留一定的垂直面, 以增加新旧接触面的牢固性。

2.1.4 在加宽部位以外, 应宽出15cm将原旧面层揭掉, 把旧基层上的松散浮土、浮石渣清扫干净。如果有的路段旧基层损坏, 要求将其材料重新翻修利用, 再根据试验资料适量掺配新材料与加宽混合料一齐拌和、铺装、碾压。

基层的加宽部分与调拱部分, 应按路面横坡的要求一次调拱, 形形压实。为了使调拱部分新旧基层结合良好, 应将面层先铲掉、把原基层拉毛后再结合或者使调拱的最小厚度大于8cm。不足时可挖原基层, 以利更好结合, 然后再做面层。

在加宽部分两侧无畅通条件时, 可以埋设路线石。其材料应就地取材, 如砖、耐火砖、印 (片) 石、块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

2.2 基层补强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 在原有沥青面上铺筑同样材料并补强层时, 宜将沥青油层铲掉或刮毛, 再铺补强层。

2.2.2 在原有基层上补强时, 应将松散浮土、浮石及细料剔除、清扫干净。

2.2.3 原有路面技术状况不良, 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2.2.3.1 平整度或路面横坡不符合规定要求时, 应加铺整平层, 或在加铺补强层时, 同时找平或调整路面横坡。在调整路面横坡时, 可将原基层翻松6~8cm, 重新整形后调整, 或者在基层上加铺三角垫层来校正路面横坡。

2.2.3.2 路肩过窄路段, 应先加宽路基到标准宽度。或采用护肩土的办法, 再加宽基层。

2.2.3.3 为使路面边缘坚实稳定, 基层应比面层宽出20~25cm或埋设路缘石。

2.2.3.4 基层补强应按就地取材原则, 选用强度与水稳性好的材料作为基层材料。

2.2.3.5 用砂石路面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 在干燥地带可适量控入粗骨料 (应按旧路面的细料含量而定) , 在中湿、潮湿地带宜将基层松6~8cm, 再掺入适量的石灰, 碾压密实, 并做好排水设施。

2.3 基层同时加宽、加厚的要求

2.3.1 对旧路面应进行全面的技术调查, 逐段分析其技术状况, 根据有关加宽与补强要求, 综合设计。

2.3.2 原路基宽度符合要求.路面宽度不够时, 宜在两侧加宽;路基窄, 加宽路面宽度不够时, 应先加宽路基, 再加铺加宽基层;原路面整体强度不足, 路面宽度也不够、加铺补强层和加宽基层应一并进行。

2.3.3 原路面结构材料, 因湿度增加, 水稳性不良, 应增设徘水设施;对加宽部分的基层应选择水稳性好的材料。

3 基层的翻修与重铺

3.1 基本要求

3.1.1 基层具有下列情况应进行翻修

3.1.1.1 原有路面整体强度不足。

3.1.1.2 根据路面使用质量的评定达到翻修的条件。

3.1.1.3 原有路面的材料已不能满足结构强度要求, 需彻底更换路面结构。

3.1.2 基层具有下列情况应进行重铺

3.1.2.1 原有路面基层材料没有利用价值, 翻修后经济上不合理。

3.1.2.2 铺当地盛产路面基层材料, 虽原基层材料可以利用, 但因机构施工因难, 技术上暂时难以解决。

3.1.2.3 如原有路面因路基于湿类型发生变化.需改善其水稳性。

3.2 维修的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3.2.1 每500 m控一个试验点.取样进行试验。凡在路基干湿类型有变化时, 则应试验。试验内容有:干密度、混合料的级配和小于0.5mm的细料含量, 并测定塑性指数, 以确定翻修后可利用的骨料含量, 以及新掺材料的用量。

3.2.2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的基层还应测定水泥、石灰剂量及其质量, 以确定捞入水泥、石灰的剂量。

3.2.3 当原基层材料有利用价值 (经济上省料、省运费, 在技术上可行) 时, 可进行翻修, 否则应采用置铺办法。

3.2.4 当补强厚度小于原路面结构种灰规定的最小厚度时, 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是否翻修。

3.2.5 翻松厚度一般不宜超过20cm。当设计厚度大于20 cm时, 可分两层铺筑, 下层翻修, 上层重铺。

3.2.6 原路面为中湿、潮湿地段, 石灰剂量宜控制在10%, 沥青路面应在翻松前先剥除沥青面层, 而后翻修。

参考文献

上一篇:银行理财经理工作手册下一篇:第三季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