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学计划(8篇)
1.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篇一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做个计划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1、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班风。
2、通过诵读《弟子规》,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诵读《弟子规》,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通过诵读《弟子规》,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弟子规》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弟子规》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应
应让学生诵读中直面经典,与课文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教师巧设台阶,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有效发挥诵读的功能。读法要多样:齐读、个别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对读……
2.情境化。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让学生在书声、音乐与表演中,入其境悟其理,享受诵读的快乐。
3.故事化。故事化的教学方法就是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弟子规》读本所选故事,是历代名人故事,基本吻合《弟子规》相应的内容。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的。
4.生活化。是指《弟子规》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处事,学会思考运用。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可以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在生活化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学习。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了解古训要求人们做什么,如果是不符合现代道德文化要求的内容,我们就引导学生去批判,培养他们不迷信书本,不拘泥古训条文,弘扬人文个性,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5.课程化。就是要求教师们重视《弟子规》的诵读教学,要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完成各年段的诵读目标。
三.具体措施:
1.遵循“五化”教学理念: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课程化。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好“五分钟读案”,让学生在愉悦的具有挑战性的氛围中诵读。
2.以“读”为主,将“诵读”作为教与学的第一手段。
3.以“讲”为辅,意思的疏通是必要的。
4.重视对学生进行阶段评价,开展班级评比活动,设计《弟子规》诵读攻关表等形式多样的评价表,促进学生跟上队伍,成功闯关,确保学生百分百过关。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2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班根据书法的自身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特设计以下教学计划:
一、激发爱国、爱校情感
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二、精选学习内容
目前小学书法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对上述几点泛泛而谈。如何使它真正落到实处?我觉得首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少儿的年龄特征,从较低层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培养他们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首先,阐明学书法道理、增强学习勇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书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其次,创造学书气氛、形成专注心境。要求学生临帖写字时要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三、教给正确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子,墨盘等工具的清洁。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卫生习惯,还可以培养雅度气质。
四、加强书法训练
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加强临帖教学,要求学生书写时学谁像谁,越像越好,这也是培养学生虚心、诚恳、一丝不苟的品德。同时要求学员每天完成钢笔临帖二十个字,毛笔临帖十个字。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本学期计划开展如现场写字、临帖竞赛、书法作品展览,建议班级开展写字园地,学校分周、月办好书法宣传窗;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类书法竞赛等。
六、活动时间
每周两次(星期一、星期四)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3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引读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读;分组读、个别读、接龙读……,想方法多听多读。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年级课外古诗文诵读
三字经(部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2、古诗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学期国学教学以《千字文》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学目标
1、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2、能将与“经典回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3、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五、教学进度
每周二学习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5经典渗透生活,书香伴随我成长。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社会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也觉得学生在阅读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指导,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
一是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朗读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协商和德育的发展。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中国传统经典阅读之路,营造了我校的文化氛围。
(2)建立中国经典阅读教材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探索教师导读方法,培养一批导读骨干。
(3)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好人们更满意的学校。
二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古典诗歌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寓意深刻,境界动人。是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道德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景的古诗,学生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祖国如画的风景,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国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崇高理想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2)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使学生具有更佳的学习、生活状态,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三是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之中去。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6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预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中华诵经典诵读教材
四、国学诵读实验年级:四年级
五、活动安排和措施
1、教学具体内容:古典诗词专题诵读,蒙学经典。侧重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国学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2,具体措施:
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每天利用语文课前预备铃后3分钟、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诵读课,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带领学生进行经典吟诵,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活动,不要求对内容进行理解,达到熟能成诵的效果即可。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3、学期内出一期国学诵读内容的手抄报,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本学期四年级每班举行一次诵读课展示。
5、四年级三个班本学期组织一次国学诵读展示活动,在学校艺术节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使全校学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7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因此,对于蒙稚阶段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关键的,不容错过。
二、情况分析
我园在去年开始开展国学课程,并且在上学期期末,每个年级以主题的形式进行了国学主题环境的创设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开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题,中班开展了《四大发明》的主题,大班开展了《民簇汇聚》的主题,使小朋友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也以主题故事的形式去开展国学教学,各年级统一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进行国学主题教学。例如:小班开展的是《爱妈妈》主题;中班开展了《国学百事通》主题;大班开展了《梅花三弄》主题。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组织国学课程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国学课程目标
1、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2、创设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通过学习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小班能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班能讲述一到二个简单的故事,大班能讲述两个简单的故事,大大班能讲述三个故事。
4、通过学习能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明礼仪贯穿于国学课程中。
四、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根据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集中体现该领域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不是指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为各种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即是它不直接培养某种技能,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学习国学而运用于日常生活,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具体措施:
1、申请课题立项。
2、每班每周对国学进行两个课程的学习。
3、定期开展国学教研活动。教研内容以平时教师遇到的难题,及通过观摩课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4、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快乐中国娃培训资源,联系快乐中国娃教研组,定期对教师做指导,对家长做宣传。
5、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国学,争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8本学期的《国学》课程,把《历代散文选》作为国学教材。这些优秀的散文具有经典型和可读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且与学生的写作实际紧密联系。本册教材的编选兼顾了朝代、作家、作品、作品内容等方面的平衡,灵动活泼、文采飞扬、平易自然、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思想积极向上、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名人逸事、灵山秀水、抒情感怀、道德文章等。基本上涵盖了写人、记事、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每单元有四篇文章,课文的先后顺序是按照作者生活的朝代来安排。每篇课文包括一篇原文、一篇译文、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溯源、古诗撷英等六部分内容,另外还会根据每篇教材的不同内容进行相应的练习,例如:连一连、查一查等。本册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广泛,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与《弟子规例行表》相互结合,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六册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学习内容
第二周第1课 介之推不言禄
第三周第2课 谢太傅盘桓东山
第四周第3课 春夜宴桃李园序
第五周第4课 记承天寺夜游
第六周第5课 三峡
第七周第6课 小石潭记
第八周第7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第九周第8课 白洋潮
第十周第9课 登楼赋
第十一周第10课 秋声赋
第十二周第11课 岳阳楼记
第十三周第12课 山中花树
第十四周第13课 诫子书
第十五周第14课 论文
第十六周第15课 五柳先生传
第十七周第16课 陋室铭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9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的选择。
在“经典驿站”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人物长廊”里,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声追踪”里,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唐诗、宋词、元曲,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组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小学三年级国学教学计划(二)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节选《论语》中的一些精典名句,让学生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的做人、学习、言行等基本活动内容,感受博学好礼、因材施教、乐以忘忧。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书中不仅有注音、注释、译文,还设有诗歌赏读、日积月累、活动园地等。让学生在“神奇汉字”中领会汉字的奥妙与神奇;在“诗歌赏读”中,进入文学的百花园,品赏艺术的奇花异草;在“日积月累”中,通过讲述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你积累文化知识;并通过读、想、说、写的深切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由国学经典构成的看似古老、实则鲜活的文化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温润与美好。
本册教材有五单元,包括16课:
第一个单元是以“礼”“乐”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礼”“乐”态度的典型篇章。这些篇章既涉及到了社会实践的讨论,也涵盖了个人体会的表达。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初步感受《论语》中的礼乐文化,为今后国学经典的深入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第二单元以“为政”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五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国家治理好,理想的为政之道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三篇课文分别是《为政以德》《为政之法》《圣人之治》。
第三单元以“为学”为主题来编排课文,三篇课文所选取的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如何学习,学习的态度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五篇课文分别是《论诗》《子以四教》《学而不厌》《学而是习之》《有教无类》。
第四单元以“理想”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两篇课文所选取的也都是《论语》中集中反映孔子如何将树立理想,理想又是什么的典型篇章。两篇课文分别是《立志》《侍坐》。
第五单元以“言行”为主题来编排课文的,四篇课文反映孔子如何做人,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的典型篇章。四篇课文分别是《子之言》《子之行》《高山仰止》《用舍行藏》。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喜爱诵读的兴趣。学习诵读方法,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国学素养,能将经典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如:第1课《礼》及古诗《元日早朝》、第2课《乐》及古诗《赠花卿》、第3课《以政以德》、第4课《为政之法》、第7课《子以四教》及古诗《赠别元十八协律》、第8课《学而不厌》、第9课《学而时习之》及古诗《观书有感》、第10课《有教无类》及古诗《四时读书乐。冬》、第13课《子之言》、第14课《子之行》。
3、能将相关内容进行主动的资料收集,并能进行分析,成为自己的另一份经历。
4、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日常行为规范,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四、教学措施
1、趣味化诵读,比如:视频领读,学生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有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及各个墙壁的宣传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4、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诵读活动。
5、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对学生进行如实地评价,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国学学习。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学习一课时,早上做完操后组织学生诵读或背诵,做到不间断。课间和周末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国学的相关作品进行资料的收集及阅读,并请家长做好“亲子阅读”的工作,便于学生更好的、及时的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0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国学教材顺承五年级上册,主要以“道”学为中心,取材于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周及其后学者的著作集《庄子》,反映道家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本册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逍遥游世”、“物我之际”、“生存困境”、“顺其自然”。每个单元都有四篇课文,每单元课文的选取均与单元主题密切联系,从各个方面阐释主题思想,反映出对自然的理解和向往自由的浪漫主义情调。
每一个主题单元都有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以较浅显的语言文字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了概要性的提示和铺奠。
每一篇课文都由古文、译文、注释组成。古文主要节取《庄子》里的某个篇章或章节,译文以白话文的形式对古文进行了翻译,注释主要解析文章的来源及较难理解的词句。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诵及更好地理解。
课文后面又编排了“汉字家族”、“日积月累”、“追根朔源”、“古诗词撷英”、“查一查,读一读”等栏目,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致和知识储备量。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4、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悟道家思想。
5、在相关联的活动中体会中国汉字的音、形、义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同时接触名家诗词和古代故事,提升文化熏陶效果。
6、背诵《红梅》《至德之世》《锦瑟》《天籁》《咏风》《贻笑大方》《马诗》《庄子将死》古文诗词及相关名言警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形成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感知道家思想内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的评价,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每天傍晚几分钟暮省,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
2、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记诵;
3、充分发挥班级宣传阵地的作用,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4、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教育”主题活动;
5、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读、背诵、书写、绘画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6、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五、教学进度
周次
学习内容
周次
学习内容
北冥有鱼
孔子适楚
姑射仙人
涸辙之鲋
至德之世
材与不材
濠梁观鱼
藏天下于天下
天籁
许由辞帝位
贻笑大方
马蹄
得心应手
庄子将死
运斤成风
神龟托梦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1一、制定计划的目的新的学期又来临了,全校迎来了更多的学生,国学教学也面临着挑战,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教学计划如下:
二、教材的选择。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本学期二年级学习《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千字文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三年级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分为上下卷,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对应,单字对、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十一字队,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从中可得语音、修辞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
三、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千字文和笠翁对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活动。
本学期将举行国学朗诵比赛,将以班为单位,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经过两年的国学教学,我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这还远远不够,我认为很多古文经典是永恒的真理,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六、教学进度。
略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2国学热已经风靡全国,原因是国学教育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国学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教是值得研究分析的。
国学包括了所有的优秀古诗文,只要是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有启迪作用的都可以用以教授。教学方法,则应当以“趣”为主,引导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可以不求甚解,但要大量诵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计划教学如下:
1、以“趣”导入
教学中,尽量找到文本中的趣味之处,激起学生的趣味,这也是上好一堂国学课的开端,可以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可以大家一起来吟诵学过的古诗词,总之,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为准。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趣”
教学中,要注重处处将学生的乐趣放在首位。因为古诗文相比现代文更难以理解,学生没了趣味就会很难进入意境,教师先带读,读通诗文之后,就由学生自己来读,是可以引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进行“夫子”版朗读,也可以进行“童子”版的点读,总之,在朗读过程中也要体现一个“趣”,学生读熟后,就让学生聊聊感受,教师也要加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的角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认识诗文,力争做到生动有趣,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下一个环节,则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含义的理解,小组演一演,可以是不同方式的读的展示,可以是声情并茂的小演出,但一定要彰显学生的趣味。
最后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让学生大显身手,尽情地涂鸦,仿写,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尽量做到学一带一
总之,在本学期的国学教学中,一定要以“趣”为主导,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获。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3金秋时节,丹桂飘香,我们开学了,新的学期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级学生,国学启蒙社团也将开始活动,为了使学生喜欢上国学,也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开展教学,特制定国学启蒙教学计划如下:
一、选择教材
《三字经》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具有传授知识和传播伦理道德观念的双重功能,三字经在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是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称作“蒙学之冠”,全文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字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一年级的新学生,通过学习他们可以认识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础知识,若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将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字经》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北宋被视为狮子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是简单的担子堆积,而是咏物咏事、条理分明、通顺可诵的韵文,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所选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识读。《三字经》虽短,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又颇具纹理,难能可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汲取知识营养,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2、通过诵读,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美化学生心灵,开发学生心智,在诵读中提升境界。
3、通过诵读,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倡导学生先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2、教学难点
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节课学习2句,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五节课中会有一节复习课。
六、教学措施
1、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2、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为了能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重焕生机,我还要进行不断的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将中华文化最好的经典教给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给民族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4一、指导思想
《国学启蒙》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和《艺术乐园》,共有十八课。当你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里,你会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在“艺术乐园”里,你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国学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进度
一年级每两周一课二年级每周一课时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15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复兴中华民族。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群体价值、协调社会秩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大声地朗读。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孩子们更系统的接受国学熏陶,强化素质,加强对孩子们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三、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
诵读《语文课程标准》中附录的小学阶段必须诵读的诗词。
四、课程开设的教学时间:
每周开设1节课;其他利用学校课前准备、早读等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巩固。
五、课程开设的教学原则:
1、不求甚解,只要熟读会背。
2、不要苛求,要多多鼓励。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半数以上的学生能背诵,就可以进行下一篇。
3、不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
4、不要死板,要注重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不拘泥形式,教无定法。人人可以是老师,处处可以为教室。
6、不孤立地教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六、经典诗文教学方法:
1、诵读法。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想方法多听多念。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2、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3、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弟子规》,配乐背诵,边诵经边做操等。
七、保障措施:
1、提高师生对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意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书籍、报刊、电视、网络、会议等途径、方式,学习有关知识,情感体验,激发对中华经典的认同感、亲近感。
2、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与热情。
3、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2.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篇二
首先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国的国学经典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 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阅读, 不仅可以让小学生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 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还可以使小学生从中获取历史、人文知识, 提高个人的修养, 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其次阅读国学经典可以使小学生从小修身养德, 立身做人。培养“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 而国学经典在教育层面上体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修身做人上。如孔子的仁爱思想、老子的敬畏自然、孟子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等圣贤的思想一直流传至今, 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 也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 我国的中小学掀起了一阵阵“国学热”, 诸多学校针对阅读国学经典开设了校本课程、创立国学经典阅读角等等。然而纵观“国学热”的背后, 我们却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国学经典阅读的数量增加了, 可是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本质上得到提高了吗?小学生在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文本的选择上都存在着一些局限, 学校应思考如何在本质上提高小学生的国学素养和语文素养。而作为教育者到底应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本研究认为应将国学经典同小学教学有机地融合, 从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这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
2015年3月, 本研究对小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小学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小学生不清楚何为国学经典, 在阅读书目的选择方式上有63%的小学生表示“根据封面选择”。近三分之一的家长表示只是根据网上的推荐来给孩子挑选阅读书目。在针对老师的问卷中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在开展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中有碰到何种困难”, 有很多老师提到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如何选择和筛选合适的阅读书目很令他们苦恼。因此要想使小学生充分地、深入地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必须从选择合适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篇目开始。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水平, 在繁多的国学经典中, 最精华最具有价值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小学生读的。因此在篇目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编订, 由浅及深、循序渐进。本研究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国学经典阅读篇目,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低段一二年级的学生以阅读经典蒙书为主, 例如《三字经》和《弟子规》等, 它们兼具朗朗上口, 易于诵读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配以富有童趣的解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段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千字文》和《孟子》。高年级段可选择《大学》《中庸》, 引导他们将经典同实际相结合, 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与道理。
二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 针对“学校是否有具体的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方法或方案”这个问题, 大部分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对于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理念、教学模式等, 大部分教师都表示不清楚。“我也不清楚如何系统地教授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自己在国学上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 所以课上也只是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对于国学课程的展开是迷茫的, 因此要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地发挥作用, 在解决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制定一套可行的、有效的实施方案, 而第一步就是明确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低段年级学习内容是蒙学经典, 低年级段学生的文字理解、阅读能力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应该以诵读和识字为主, 文化感悟、文义理解可作为其他教学目标。中段的小学生学习内容为《论语》《千字文》和《孟子》, 处于这个年级段的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和阅读能力, 在文义的理解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国学经典阅读的教学目标应在诵读、识字的基础上增设知识积累、理解文义和感悟文化。识字在这个阶段不再需要教师亲自教学, 而由学生自行完成。文义理解应该是教学重点, 但也不要求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 而是重在理解文章大意。感悟国学经典中的文化应由学生在诵读和理解文义的基础上自主进行, 而非教师刻意的行为。高年级段的学生通过积累在大脑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结构, 识字和诵读已经不需要再加强调。在此基础上国学经典的教学应该注重文义理解和文化感悟, 教学中注重两者的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文章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三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时方法都比较呆板和形式。“我认为他们阅读国学经典之后会背诵就算完成目标了, 至于其他的目标我认为无法去衡量。”是的, 国学经典的学习离不开背诵, 但是过于强调“背诵”反而会使阅读变得呆板、枯燥, 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经典的阅读要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以把《三字经》编成有旋律的儿歌, 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来讲授经典内容, 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演绎国学中的一些经典故事等。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 教师更不应该只强调学生的背诵,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应该在学生阅读的时候加以点拨和引导, 让学生透过文字捕捉到国学经典作品中的情感魅力。
四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
调查发现有许多学校在实施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时候, 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施办法。“学校没有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开设课程, 课业紧张的时候几乎不会想到要去监督小学生进行阅读, 主要还是看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性。”没有系统的实施办法会使得课程开展效率低下。首先课程必须定时, 苏悦在其研究中曾提到“逐日咀嚼法”, 学生最好能每天都阅读国学经典, 在潜移默化中对其背后的意义、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因此, 学校必须安排每周一节阅读课程, 结合语文课和晨读进行名句诵读赏析等活动。总之, 每天保证有大约半小时时间来学习国学经典。每周一节的固定课, 可以用来复习或者举行经典阅读活动。其次, 必须要规定每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本研究在小学实践的过程中, 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每日任务卡、每周任务清单以及学期反馈表 (由家长填写) 。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的个人素养是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实施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要想使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真正发挥其陶冶情操、提升文学修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作用, 首先教师本人必须具有较高的国学专业知识素养, 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同学生的相互交流, 了解学生在国学经典阅读中的需求及困难, 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对话。除此之外, 国学经典中本就包含许多道德要求以及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教师的为人师表能成为学生国学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必须定时举行针对教师的培训会, 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素养, 探讨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会上也可以请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开展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等。
五结束语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者、贤者、仁者、勇者留给炎黄子孙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面对只有我们民族才有的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精神资源, 我们必须怀着敬畏与谦卑的态度学习它、传承它, 发挥其恒久弥新的教育价值。 (2) 将国学经典阅读课程引入小学是必需的, 且是正确、合理的, 这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小学生更加愉快地阅读国学经典、理解国学经典、运用国学经典是学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虽在实践的基础上就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了选择国学经典中合适的阅读内容、制定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教学目标、改进国学经典阅读的阅读方式、明确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实施办法四点可行的建议, 但仍未提出系统的国学经典课程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这是本次研究的不足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圣贤的思想与智慧, 蕴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 我国的小学刮起了阵阵国学经典阅读的风潮。本研究在调查与实践的基础上, 对小学国学经典阅读课程的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语文,实证研究
注释
11 杜霞.国学经典的尺度与分寸[J].教育学报, 2012 (1)
3.浅谈如何运用国学经典教学 篇三
【关键词】国学经典;课程;开发;运用
苏轼曾说过“经典一部,胜杂书万本”,而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当神州大地掀起经典诵读的热潮时,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我深深地被那些文质兼美、博大精深的经典所陶醉。在对经典诗文的不断深入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经典诵读是人文教育的好载体,应该把它跟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让那阵阵浓郁的经典书香伴随孩子们的童年。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引领孩子们进行经典诗文诵读的。
一、按年代选择诵读的篇目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是长远的,也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有《诗经》、《论语》、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诗作;近现代代表坐:冰心诗歌、朱自清散文、毛泽东诗词等。
二、按儿童的不同年龄、认知特点提供诵读作品
(1)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他们的记忆特点是无意识记忆,效率依赖于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我们可以选择《弟子规》来诵读,《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些内容,短小、有趣,有生活的情境联想,还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中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习动机日益增强,记忆已经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三字经》。它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传播面是家喻户晓,而且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生动,言简意赅,这个年段的同学既能琅琅上口,又在诵读中积淀了各方面的素养。
(3)高年级的学生记忆的策略性更强,理解能力也非低年级孩子能比,所以我们推荐诵读《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共有20篇,包含为政、教育、学习、修养四方面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长久以来都是人类生活、做人的准则。所以,《论语》的诵读不但积累了名家语句,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两得。
至于唐诗,更是由于它的琅琅上口,韵律优美,浅显易懂而为孩子们喜爱,所以唐诗的诵读可以贯穿整个童年。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诗文诵读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让学生与经典为师,以圣贤为友,在与上下古今大师的对话中变得高雅而高尚,为学生的生命底色撑起一片诗意的天地。为当下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沃土;为语文教育的未来指引了路径。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运用经典方面做了如下探索:
以写助读,在日记中灵活运用——“多读胸中藏汇,勤写笔下生花”,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国培学习中管建刚老师说过,他的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日记本,及时随意记载下自己课外诵读的古诗文,并记下自己的感想、受到的启发。没有任何形式的约束,他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他的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闽江两省名列前茅。同时,学生也可将日记本美化,对古诗文的理解意境可以配上自己的图画,也可以改写成 现代诗文,配上 现代诗 画。如读了《三字经》中的“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通过讲述晋朝的车胤没有灯就去捉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和孙康没有灯借着大雪的反光来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画出诗句中的场景。并可以引用学过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来概括这些场景等。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然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启迪心智,在说话中灵活运用——教语文,目的是为了不教。同样,学生积累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语文 课程标准 》在实施中建议: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的积累,对精美词语句段的积累熟读成诵后,才能化为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能在语言中“信手拈来 ,旁征博引 ”,就要在语文教学训练中引导学生在说中运用。例如在上《别董大》这篇饱含深情的古诗时,我对学生以“朋友的分别 ”为主题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难分,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并且用上积累的成语、格言警句和精美句段。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引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引用了“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还有的引用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名句,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學以致用,在习作中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是最好播种经典之花的园地。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诵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积累学生的人文素养。读与写是相互结合的,在习作中只有恰当的明引、暗引或使用活化了的词句,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得更生动隽永。例如五年级上册在习作中要求写借物喻人的作文,有一个学生写的是《小草》,在文章中,他在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时,就引用白居易所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如在写《雪》这篇习作时,学生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写同学时,对常犯小毛病的同学以“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劝,“不患人之不已之,患不知人也。”等句子。写某个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时,用了“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磨成绣花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上了论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语句。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可见,学生已学会在习作中引经据典了,逐渐做到学以致用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流芳千古,让我们诵读经典,运用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与操作流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儿童国学经典导读》.中国传统文化出版社出版
4.国学经典教学反思 篇四
永兴中学:谭建华
近期全国各地的国学教学正在开展,国学已成为全国上下一致推崇的学习典范,各大学校也都开展国学诵读,从小培养和熏陶学生的国学知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和道德以及人格方面的全方位的有意发展,国学已经成为我们未来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诵读”早已成为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我想我们学校的学生也有必要学习一些有关国学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的经典文化已有初步了解,受到国粹教育。我们可以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每天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师生共同进步,让老师、学生在经典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下面总结一下国学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学的形式
1、趣味化的形式。学生学习“兴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经典诵读课教学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投入激情,以兴趣作为原动力。如:故事法:把经典诵读的内容改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学生探究经典、记诵经典,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画画法:有些诗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画下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帮助记忆,效果突出,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从而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让经典走进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在作文中时不时把经典名句用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经典”,感觉到诵读经典的重要性。2、内容“不求甚解”化。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在阅读教学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经典的学习意在提高文化底蕴,是远离功利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目标单一,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3、多样化诵读形式。重视朗读,强调背诵,形式灵活多样:可以读出节奏、音律,可以集体读、分组读,也可以个人读。多样的诵读延续了学生的诵读热情,使得他们深深地喜爱上了诵读诗词。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3、组织学生根据经典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活动和活动体会。
三、具体的教学方法:
1、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课前朗读古诗词积累成语。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
3、在教学中,针对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我充分激发他们的古诗文诵读积极性,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和学生一起诵读优美的古诗文,激发学生背诵古诗文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学生多读多想,并且要求学生在日记中写学完古诗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国学经典计划最新集锦 篇五
国学经典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 ”
三、活动时间:20__年4月25日——20__年5月15日
四、诵读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三字经》《中华诗文名句精华》《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文必背》《弟子规》《论语》《优秀诗文背诵》
五、活动内容安排:
1、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诵读的书籍与文章,各班制定诵读方案。
2、每位同学进行优美词句的摘录
(二)活动组织实施:(20__年4月25日—20__年5月15日)
(三)总结表彰阶段:根据表现,“国学经典诵读优秀个人”,进行奖励。
国学经典计划2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目标
1、抓好诵读活动的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课程化、校本化研究工作,全体师生都要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2、诵读的应用特别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行研究与探索,大胆地创新,并加强诵读的资料积累。
3、探索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的校本化研究。编写《国学经典习字本》,把国学经典与写字教学相结合,编写一套校本教材。
4、本学期将加强教师经典诗文的学习与探讨,教师与学生同背经典诗文,提升教师国学素养。在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读1-2本国学经典书籍,背诵古诗不低于30首(50岁以上不低于20首),并记录国学经典学习笔记。统一背诵内容为国学经典读本必背古诗,形式包含:经典诗文摘抄、经典阅读感悟等。
三、诵读时间
1、早晨课前20分钟诵读;
2、中午10分钟时间自由进行诵读;
3、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4、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四、诵读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读拼音,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诵读的六字真言。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
3、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分钟。
五、诵读内容
1、诵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中外美文等。
2、学校发的《弟子规》(循环使用,注意保持完好)。
六、具体要求
1、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诵背活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2、学期初各班语文教师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七、资料积累
在诵读过程中,要积累好实验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实验研究。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小学生学习国学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学启蒙经典诵读”行动是紧接着得较长的系统性工作,必须着眼长远,谨慎推行,主要摸清如下一些问题:
⑴所指定的篇目是否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知识层次;
⑵怎样安排诵读的时间并能收到最大效益;
⑶如何对诵读进行过程管理;
⑷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诵读策略与措施;
⑸如何呈现诵读的成效;
⑹诵读进度如何安排。
十月份:召开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的讨论会,课例展示于研讨。
十一月份:师生同背经典诗文主题诵读活动。
“不增加学生负担”是本次诵读行动的首要原则,在诵读过程中不搞过关,不搞考核,鼓励展示。重在平时激发兴趣,重在积少成多,按序先选若干句或一小句,读一读,诵一诵,讲一讲,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让学生在轻松与快乐中为知不觉地熟记诵读篇目。
十二月份:国学经典校园文化展示(书面展示)。
元月份:对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学习的情况进行汇总,并撰写阶段性的研究小结。
国学经典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预期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中华诵经典诵读教材
四、国学诵读实验年级:四年级
五、活动安排和措施
1、教学具体内容:古典诗词专题诵读,蒙学经典。侧重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升国学素养,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
2,具体措施:
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做到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国学经典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1、每日课前诵读形成常规,每天利用语文课前预备铃后3分钟、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诵读课,任课教师要根据要求带领学生进行经典吟诵,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等经典学习活动,不要求对内容进行理解,达到熟能成诵的效果即可。争取达到人人能背诵,班内一半以上的人吟诵如流。
3、学期内出一期国学诵读内容的手抄报,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4、本学期四年级每班举行一次诵读课展示。
5、四年级三个班本学期组织一次国学诵读展示活动,在学校艺术节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使全校学生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学经典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四、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国学经典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领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生命力。”《周易》里也有这样一句话“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这里的蒙是“蒙稚”的意思,指幼童的一种蒙稚的状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好像高山下有险阻,他遇到险阻后就止步了,这就是一种蒙稚的状态。蒙稚期是很关键的教育时机。因此,对于蒙稚阶段的教育时机是非常关键的,不容错过。
二、情况分析
我园在去年开始开展国学课程,并且在上学期期末,每个年级以主题的形式进行了国学主题环境的创设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中,小班开展了《十二生肖》的主题,中班开展了《四大发明》的主题,大班开展了《民簇汇聚》的主题,使小朋友们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本学期开学初,我们也以主题故事的形式去开展国学教学,各年级统一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来进行国学主题教学。例如:小班开展的是《爱妈妈》主题;中班开展了《国学百事通》主题;大班开展了《梅花三弄》主题。这样,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去组织国学课程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三、国学课程目标
1、建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国学素养。
2、创设体现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3、通过学习培养幼儿讲故事的能力,小班能复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班能讲述一到二个简单的故事,大班能讲述两个简单的故事,大大班能讲述三个故事。
4、通过学习能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并能将中国文明礼仪贯穿于国学课程中。
四、工作重点及具体措施
根据综上所述,我们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1、传统文化:以《弟子规》、《三字经》、《古诗》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部国学经典著作集中体现该领域的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2、文明礼仪:礼仪教育不是指单纯技能的培养,而是为各种技能提供依托和基础,又潜藏着发展的动力。即是它不直接培养某种技能,实际上是从更深厚和高远的层面做好幼儿平时生活中的文明礼仪,通过学习国学而运用于日常生活,让幼儿国学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具体措施:
1、申请课题立项。
2、每班每周对国学进行两个课程的学习。
3、定期开展国学教研活动。教研内容以平时教师遇到的难题,及通过观摩课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
4、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充分利用快乐中国娃培训资源,联系快乐中国娃教研组,定期对教师做指导,对家长做宣传。
5、课程的开展主要以文字及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国学,争取期末能有成果展。
6.国学经典诵读实施计划 篇六
一、制定国学诵读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教育口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三)、主要负责人:语文教师、班主任、音、体、美学科教师 (四)、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证诵读时间。每天晨读和午自习各保证不低于10分钟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各班每周要固定一节课用于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2、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并且各学科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给予学生不同形式的指导。 (1)语文教师: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教师适当作一些指导。 (2)音乐教师:利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经典诵唱,校园广播会配套跟上服务。 (3)体育教师: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利用体育课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边诵唱边活动的指导。 (4)美术教师: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艺术熏陶,把中国最有名的书画作品引入我们的校园,让孩子一饱眼福。 3、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布置诵读专业教室。 4、邀请专家来校为教师做两到三次“国学”讲座,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提升教师对古诗文的鉴赏水平,另一方面辅导教师如何去上好“国学经典诵读”课。 5、学校要把听、评诵读课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评出优秀国学诵读课。 6、开展国学诵读展示活动(与六·一庆祝活动相结合),展示前要选拔诵、唱、演、画经典人才和各班的优秀节目。诵读主要由语文教师负责,唱经典由各班音乐教师负责,演经典由班主任和各班体育教师负责,画经典由各班美术老师负责。 7、评价体系:对于诵、唱、演、画经典较好的学生,各班在学期末给予一次性评价,评价从大到小按照古代科举制度的等级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级。以班级为单位,状元一个,榜眼两个,探花三个,进士、举人、秀才若干个。 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也是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贵在坚持。 二、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既丰富了教师的国学知识,又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1、组织部分教师到授课现场听特级教师讲古诗 2、请国学专家来校讲国学 3、与学生同诵、同背 每天早上学生到校后,就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在“国学天天诵”的活动中,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读。要求学生会背的教师首先要会背。 4、开展校内的国学课研究活动 组织多次国学课的研究。在备课组里大家共同探讨不同学段的国学课应该怎么上,特色是什么,在要求上有什么区别。在共同备课的基础上,中、高年级组各推出一名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上了一节国学课。课后,进行了充分的研讨。通过这样的多次教研活动,我们教师达成共识:国学诵读要以诵读为主,达到熟读成诵是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尝试着学以致用。 5、明确备课要求 这学期,开学初要求每位国学课教师认真制定国学课教学计划,按要求备好国学课教案。 国学课各年级授课内容: 一年级:三字经 二年级:千字文 三年级:古代诗句选读古诗必读 四年级: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 五年级:声律启蒙大学中庸 六年级:论语孟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掀起一个个国学诵读热潮 1、精心布置国学专业教室,创设国学氛围,达到环境熏陶、育人之功效。 2、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3、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后,齐背《弟子规》 4、在“六·一”那天,隆重表彰评选出的国学诵读小状元、榜眼、探花。 5、在九月十日那天,我校召开了“万世师表吾爱吾师”庆祝教师节活动。 我们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本学期国学经典诵读启动仪式,让队员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通过经典诵读学会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诗意情愫的人。 “唯有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校开展一系列的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让经典伴随孩子们的学习时光,伴随他们成长。让师生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20国学经典诵读实施计划的内容
7.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篇七
建国后,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封建、落后的标志而遭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 中国学界出现了传统文化“寻根热”, 国学重新开始受到重视。90年代后, 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国学研究院, 此时国学主要停留在大学里。2000年以后, 综合国力的增强提升了国人的自信力, 国人感觉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中国传统文化根基正逐步消解。因此, 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的国学经典在中小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
一、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的内涵
1.国学经典
目前关于国学内涵的界定主要包括五种。一指一种教育机构, 这是清末以前关于国学的定义。二是指国家的立国之本, 民族精神之源。有学者认为:“夫国学者, 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 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 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 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 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2]三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学问。如胡适认为:“中国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都是我们的‘国故’, 研究这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问, 就是‘国故学’, 省称‘国学’”。[3]四是指治国之学问。有学者认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 因以成国焉, 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 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 而自治其一国者也。”[4]五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总称。季羡林先生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角度认为, “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 不是狭义的国学……中国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这56个民族所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的外来文化, 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5]基于已有的关于国学的定义, 结合当前国学教育的实际, 当前的中小学国学不是指教育机构, 也非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 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为国家建立基础、中华民族精神以及被融入当前治国理念的部分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指国学中的精华部分,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从广义上看, 国学经典泛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经典。包括传承至今的经、史、子、集、琴、棋、书、画、医、武术等方面的内容。狭义的国学经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儒家、道家等学派的经典著作, 如《诗经》、《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二是优秀古诗文, 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三是广泛流传的古代蒙学读本, 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6]
2.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并非把所有的上述所界定的国学经典作为中小学生学习的课程, 而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析出其中不适合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 对其中深奥难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编, 从而形成适合当前中小学生学习的国学课程体系。
二、现有的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1.诵读教学模式
诵读教学模式在我国已存在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绵延至今、经久不衰, 仍是当前国学经典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模式。诵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把国学经典的内容开口表达出来, 其优势在于其灵活方便, 且成本低。为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教师诵读的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的风格, 当前的诵读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在游戏中诵读、分角色诵读、多媒体辅助诵读、比赛诵读[7]、故事带读, 同伴领读, 表演诵读、按曲唱读、乐画配读、[8]欣赏式诵读、吟唱式诵读等类型[9]。
2.“诵读———运用”教学模式
“诵读———运用”教学模式是把诵读与运用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加深理解, 以悟出国学思想精髓的教学模式。“诵读———运用”教学模式是古人“知行结合”思想在国学教学中的反映。目前中小学国学经典的“诵读———运用”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把诵读、鉴赏、积累以及运用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10],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学生鉴赏并做好国学经典文化的积累, 最后通过实践运用强化学习效果。二是把阅读———感悟———仿写———创作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 通过阅读感悟其中的内涵, 在此基础上仿写, 最后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11]
3.“环境———熏陶”教学模式
环境熏陶的本质是文化熏陶, 其特点是创设与国学相关的文化环境, 学生置身其中, 以耳濡目染的形式接受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 养成自主喜好国学文化经典的习惯。例如, 成立校园国学经典读书会、开设国学经典专栏, 参观古籍, 亲子互动学国学等。[12]此外, 把传统节日与相关的国学经典篇章相结合也是主要的国学经典教学模式。
4.经典文本生活化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指把经典文本以其他方式呈现出来, 以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本呈现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一是把经典文本中的某些片段用故事讲述出来, 减少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的困难,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二是把国学经典编成歌曲, 既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能促进学生对经典的记忆。三是利用儿童喜欢画画的天性, 指导他们把国学经典中描述的内容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促使儿童对经典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5.联想———对应教学模式
联想指通过想象把经典所描述的场景在头脑里勾画出来, 对应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与国学经典所描述的场景相对应的场景, 从而实现古今对接、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与吸收。
三、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的理性建构
1.角色还原———评价教学模式
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H·特纳认为, “角色是一个互动框架, 人们在彼此互动的过程中,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13]角色扮演过程就是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过程。在社会学意义上, 教学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个体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通过角色互动而得以成长。中小学国学经典从其本质上而言, 并非高深的理论, 而是古人日常生活经验的凝练与总结, 具有极强的生活性。社会的变迁致使现实生活中难以再现经典所描述的情景, 这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据此, 从角色扮演的视角出发, 结合中小学生国学经典教学的现实特点构建“角色还原———评价”教学模式。角色还原———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两个环节, 即角色还原与角色还原活动的评价。角色还原指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以实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与史实的“还原”, 把学生拉回历史情境中, 在角色互动活动的体验与观察中领会传统教学中的文化精髓。然而, 角色活动中重现的部分内容因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而致使其难以理解。因此, 角色还原过程结束后, 教师需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对角色还原过程进行评价, 不仅对表演自身评价, 同时对表演中涉及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评价。学生在对角色扮演活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 逐步领会国学经典思想的内涵,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
2.诵读———感悟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包括学习者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以及对旧有经验的重组, 它把学习看作意义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对新信息的初步认识与在此基础上进行意义建构两个环节。其中的意义建构包括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以及对旧有经验的重构。以该理论为基础, 提出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感悟教学模式”。诵读是国学经典的重要学习方式, 正如曾国藩说, “‘《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14]诵读即学生对国学经典初步认识。古人读书强调学生的内省、自求、自觉、自悟[15]。反复的吟诵有助于学生悟出经典的的含义及其所蕴含的精神, 这个悟出含义的过程即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3.“诵读———解释———实践”循环教学模式
哲学诠释学认为, 对文本的理解受制于理解主体“前理解”的影响, 理解的过程是理解者与文本两者之间“视界融合”的过程, 通过视界融合生成新的意义, 新的意义生成又影响着理解者对文本的解读, 这便是解释学的循环过程。古人学习强调“知行合一”, 具体而言, 不仅强调知道是什么, 重要的是要把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学习便是在知与行的不断循环中实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和提升的。以此为基础, 构建中小学国学经典“诵读———解释———实践”循环教学模式。诵读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感知国学经典文本。由于中小学生自身对古文的理解存在着困难,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解释文本。教师的解释主要有两种功能, 即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文本的内涵与指导学生甄别文本内容自身对学生成长的价值, 此可理解为知的过程。国学经典学习的育人目的不仅在于提升人的人文素养, 更强调国学经典在现代语境中的意义与功能及其实用价值。因此, 学生必须把从国学经典中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此可理解为行的过程。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言, 行并非是理解的结束, 行为反而促进其对原初经典文本的理解, 同时通过知行合一形成的知识又变为一种“前理解”, 影响着对其他文本的解读, 从而形成一个循环教学模式。
4.文化熏陶教学模式
文化人类学认为, 人创造了文化, 反之人又被文化所创造。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是由古人所创, 同时它又塑造了一代一代的国人。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从文化与人的关系来看, 国学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国学文化熏陶的形式来实现。以此为基础, 构建形成文化熏陶教学模式。具体而言, 文化熏陶模式主要包括四种类型。一是营造校园国学学习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状态下受到国学经典文化的感染、熏陶。二是带领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古迹, 教师结合历史文物古迹展开相关国学经典教学。三是把国学经典教学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起来, 在节日的氛围中展开国学经典教学, 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吸收。第四, 依托当前民间举行的祭孔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大型活动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 指导学生参与到其中, 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
5.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教育传播学认为, 教学过程即信息传播的过程。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须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反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播所借助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 且科技化程度日益增高, 教学的科技性越来越突出。把现代科技与国学经典教学结合起来构建“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对国学教育功能的发挥有所裨益。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主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 把国学经典的内容以画面、声音、文字等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摘要:通过提炼与总结, 我国已有的中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诵读教学模式、“诵读——运用”教学模式、“环境——熏陶”教学模式、“联想——对应”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 结合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尝试性地提出了“角色还原——评价”教学模式、“诵读——感悟”教学模式、“诵读——解释——实践”循环教学模式、“文化熏陶”教学模式以及媒体辅助教学模式。
8.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国学经典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1
1 引言
中华文明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影响力,作为古代流传的国学经典,更是具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为了能够使孩子从幼儿阶段就能够形成较好的文化素养,国学经典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对此,就需要充分联系幼儿特点,以其能够接受的方式做好国学经典教学。
2 国学经典教学方式
2.1 课堂教学
2.1.1 体验教学
对于该种教学来说,即通过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对相关经验进行获得,在幼儿国学教学中,即由教师在对愉悦、轻松教学情境进行营造的基础上对认知进行获得,在同教师以及同伴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方法的掌握,并在游戏实践的参与中获得能力的提升:第一,情境体验。在幼儿国学教学中,具有诗意、且具有良好形象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学习情趣的激发,且能够在满足其学习情感的同时获得不同能力的发展。如在《古诗山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手边适当的工具材料为学生铺出一端“石径斜”,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段悠扬的音乐,在对幼儿进行引导的基础上使学生仿佛感觉自己就是诗人,在教师模拟的道路中一边走、一边吟诗。可以说,通过该种微妙情境的创设,则能够在对幼儿学习兴趣进行激发的同时使其更好的参与到幼儿国学学习当中;第二,角色体验。在幼儿教学中,角色体验可以说是一种经常应用的教学方式,即安排幼儿对一定的角色进行扮演,使其在扮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丰富体验,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实现角色责任的领悟。如在《三字经》课程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生活场景以及故事视频等多种引导方式的应用帮助幼儿对孝心的含义产生理解,并对听课教师同幼儿间的互动进行积极的鼓励,如说一句感恩的话、为老师敲敲背等,通过该种方式使幼儿了解到友爱谦让以及孝敬长辈的道理。
2.1.2 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即是指教师为课堂上为了对相关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所采取的特定方法或者方式。在对教学策略进行应用时,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境的不同以及教学要求的不同随时进行变化。根据国学经典特征以及幼儿年龄特点,则可以对以下教学策略进行应用:第一,趣味性教学。无论是《学习发展指南》还是《纲要》,都在其中明确提出了,在幼儿学习中游戏是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而根据幼儿的学习、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在实际幼儿国学教学中则需要将“趣味”作为主要内容,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以及娱乐等充满趣味性的互动中学习经典知识;第二,操作性教学。在教学要求中,其明确指出了在幼儿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将为幼儿准备数量较多的桌面操作材料,将图形符号、实物图能够同文字间实现良好的匹配,以此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国学相关知识的理解;第三,诵读教学。国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对此,教师则需要在联系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从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学习特点出发,对部分较为实用、且简单的游戏进行开发,以此将理解、游戏同诵读间能够实现良好的融合。主要方式有跟读法,即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对诵法,即教师念前边的一句,幼儿念后边的一句。接龙法,即将幼儿排成一排,使其每人对课文进行逐句的诵读,看谁念得准、接的牢。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幼儿在对诵读内容进行熟记的同时更好的对古文的韵味进行体会。
2.2 活动教学
在幼儿教学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对此,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国学教学:第一,渗透日常生活。生活是幼儿最为熟悉的环境,对此,教师则可以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在喝水、集体活动、餐后、午睡前进行经典的阅读等等,即将经典阅读同学生在园中的多个生活节点相联系,在对活动中空闲、等待时间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对幼儿的经典阅读进行引导。对于经典诵读来说,同指导方法以及组织形式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对此,教师在组织经典诵读时遵循“直面经典、不求甚解”的诵读原则以及“全体参与、快乐诵读”的组织原则,使幼儿能够在有趣、生动的环境中进行经典诵读,并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获得来自经典的熏陶;第二,户外游戏。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运动,对此,教师可以联系此点,在同民间游戏进行借助的同时将具有优美韵律、朗朗上口的国学内容融入游戏当中,使幼儿在多种形式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经典的学习,更好的对国学经典的意义进行发挥。
2.3 文化教学
文化是幼儿园需要重点建设的一项内容,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开展经典教学,如联系园内实际,将每年的某个月份设置为国学主题月,在该月中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能够学习国学经典知识,并将其中的积极理念应用到生活以及实践当中。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将国学经典应用到幼儿生活当中,則可以同家长联手,共同帮助幼儿实现经典的传递以及传承。方式方面,即将相关行为规范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评价体系,以此帮助幼儿在实际行为中能够有据可循。其中有一项是“月评价”,教科根据各年龄段诵读的经典内容,结合教育教学内容,在月初设计“幼儿能力发展教育教学一览表”,由教师根据评价内容对家长需要指点的要点进行提出,并由家长在家中进行适当的教育延伸,更好的实现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 结束语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智慧以及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教师能够把握经典、幼儿特征,以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国学经典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凤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学教学促进幼儿发展[J].新课程学习(中).2014(05):77-78.
[2]朱婕.浅论幼儿园国学教育的路径——以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社区幼儿园为例[J].时代教育.2013(06):166-167.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教学计划马明07-14
国学经典教学活动设计07-31
五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计划10-13
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08-17
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活动计划01-02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08-26
经典国学教育06-08
儿童经典国学12-30
国学经典课程案例06-25
国学经典名句大全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