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2025-01-11

心理健康服务方案(10篇)

1.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一

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符合我县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印发福建省贯彻〈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委办发〔20xx〕10号)、省卫健委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卫老龄〔20xx〕58号)、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xx〕68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引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老年健康事业,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建设健康罗源。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我县促进老年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建共享的局面基本形成。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数量显著增加,服务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服务队伍更加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老年医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到2025年,我县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公平可及、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树立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将家庭作为维护老年人健康的第一道关口。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及健康科普平台,向老年人及家庭成员广泛开展生命观教育,宣传推荐健康科普知识,促进老年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各级医疗机构要结合老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加强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宣传,推广健康教育处方,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危害;疾控机构要组织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增强老年人主动预防和慢性病自我管理、自我健康保护意识。以“敬老月”“老年健康宣传”等节日活动为契机,集中宣传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政策,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健康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委宣传部〕

2.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活动和老年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村(居)委会作用,统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动员各级老年社会组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多方面力量,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发展老年健康“云教育”,组织开发、遴选、引进一批养生保健、照护服务、生命尊严等方面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普及老年健康知识。到2022年,全县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9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6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有老年学习中心,将健康教育100%纳入老年大学及社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责任单位:县委老干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将老年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建设适合老年人就近健身的体育设施,打造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为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创造条件。普及老年人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推广适宜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引导老年人科学健身。发挥老年体育协会作用,到2022年实现100%的乡镇(街道)、80%的村(社区)建立老体协组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创编、推广、普及老年人喜爱的体育健身项目达到43项。〔责任单位:县文体旅游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加强预防保健,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

4.实施老年健康预防干预措施。树立和巩固“预防为主”理念。依托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开展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的三级预防机制。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开展老年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降低65周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实施失能预防项目,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探索推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5.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医养结合服务作为我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做细做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失能老年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拓展签约服务内涵,注重签约服务效果,不断提升签约服务满意度。到2022年,全县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超过72%。〔责任单位:县卫健局〕

(三)加强疾病诊治,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

6.完善老年医疗资源布局。建立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推进全县二级医院转型发展、提升建设,重点整合发展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养老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发展医养结合,促进资源整合、功能转型、差异化发展。推动全县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应符合《国家卫健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xx〕855号)建设标准,采用老年综合评估常规模式、共病处理模式和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对老年患者进行医疗救治。将老年医学科建设纳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绩效考核内容。到2022年,县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发挥中医药在老年病诊治中的作用,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康复科。鼓励支持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升级为社区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增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7.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和队伍建设。推动老年医学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关注疾病、功能、心理、营养、康复的“全人管理”模式转化,建立老年慢性病长期处方制度。推进老年医学、康复医学、老年照护等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加强对老年医学类科研的扶持力度。将老年医学科纳入县属专科建设计划,对于符合条件获评县属专科建设项目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建设经费补助。优化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工作的护士数量,鼓励退休护士从事失能老年人护理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完善医疗护理员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鼓励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等人员参加医疗护理员培训。开展老年健康相关的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20xx年起老年医学科在编在岗(需连续在岗专职1年以上)医护人员每人每月可享受1000元紧缺急需人员岗位补助,所需经费专项核增医院工资总额,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但不纳入基数,全额预算单位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承担,差额单位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和医院按1:1比例分担。〔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发改局(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卫健局、罗源医保局〕

8.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就医便捷通道,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使老年人享受就诊、转诊、预约专家、保障用药等优先服务。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5号),保留人工服务窗口及现金收费窗口,确保智能设备有人工值守或志愿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诊疗效率,让信息化与智能化“多跑路”,实现老年人就诊“少跑腿”。按照国家卫健局《关于开展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国卫老龄函〔20xx〕457号)要求,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活动,优化老年友善就医环境、倡导老年友善文化、健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管理、完善老年友善诊疗服务。到2022年全县80%以上的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财政局、罗源医保局〕

(四)加强康复护理,推广家庭病床服务

9.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加强护理、康复医疗机构建设,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鼓励中医医院与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等开展合作,开展中医特色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扩大护理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等服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到2022年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床位占比达到30%。〔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罗源医保局〕

10.加大家庭病床服务供给。根据《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州市医疗保障局印发关于规范和推进家庭病床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榕卫基层〔20xx〕45号)精神,支持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可以从家庭病床医疗业务净收入(医疗业务收入减除药品、耗材、检验试剂等业务成本支出)中提取不超过70%比例用于人员激励,结合责任医护人员工作量、质量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内部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配。力争到2022年,家庭病床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责任单位:县卫健局、罗源医保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五)探索长期照护服务,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

11.探索建立长期照护服务机制。探索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工程,做好与社会服务兜底工程的衔接,保障特殊困难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按规定开办医务室、护理站等,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和长期照护服务。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护服务,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重点支持发展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培育发展能够提供上门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罗源医保局〕

12.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有机衔接,鼓励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研发和提供丰富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提升个性化、定制化水平,为适宜人群对接优质医疗和护理服务。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榕政综〔20xx〕262号)精神,稳步推进我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20xx年底,启动实施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生活照料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试点期间先覆盖我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优先保障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可根据自身服务能力自愿向本级医疗保障经办机构提出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申请,提供基础护理、专业护理等服务项目。允许失能评估费用收入全部用于工作人员劳务支出,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医疗机构应将评估时效性、抽查合格率、举报投诉处理情况、服务标准化等纳入考核内容,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给相关人员,以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力争在2023年基本建立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责任单位:罗源医保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财政局〕

(六)探索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倡导临终关怀服务

13.探索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按照《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榕政办〔20xx〕99号)精神,开展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健康课程,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鼓励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科和安宁疗护病区,在肿瘤科、老年医学科等相关科室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机构开设安宁疗护床位。将安宁疗护工作经费列入县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探索建设安宁疗护中心,推动安宁疗护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县级安宁疗护培训基地,为全县安宁疗护服务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开展安宁疗护骨干技术培训。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效的机构与机构、居家与机构转诊机制。将安宁疗护服务与长期护理保险有效衔接。到2022年,我县建立一家安宁疗护机构。〔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罗源医保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七)深化医养结合,支持多模式发展

14.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进一步整合医养资源,鼓励不同等级、类型的医疗、养老机构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新推出的养老用地优先建设医养结合项目或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支持符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基本标准的较大规模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较小规模的养老机构按规范开设医务室、护理站等,或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协议合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对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的一次性补助8万元,设置护理站的一次性补助10万元,所需资金由县财政承担。鼓励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或增设养老机构。公立医疗机构经当地民政部门备案的养老床位,享受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

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在完成自身医疗工作任务前提下,有余力的,可按“平等自愿、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养老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公立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在基层养老机构巡诊或多点执业时间,按实际天数累计超过三个月的,可视同晋升高级职称前规定的基层服务时间。申报副主任医师时,须提交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协议、合作双方派出和接受服务详细情况记录表等有关证明材料。在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基础上,由养老机构另外支付医务人员有偿的上门服务劳务费,劳务费原则上按照卫技人员职称情况核定,每半天200—400元,具体收费由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内明确。允许上门服务劳务费收入全部用于工作人员劳务支出,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医疗机构应将工作质量、数量等纳入考核内容,经考核合格后发放给相关人员,以提高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和协议合作的医疗机构普遍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6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罗源医保局、县人社局〕

15.鼓励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在居家、社区和机构等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方面积极创新突破,探索适合我县县情的可借鉴、可复制的医养结合经验。积极开展市级医养结合综合试点单位培育工作,评估合格的市级医养结合综合试点单位可获得每家单位20万元的市级财政奖补。获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区的可获得200万元市级财政奖补。〔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四、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措施,整合优化各部门资源,发挥政策协同作用。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在土地供应、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对老年健康服务发展予以支持和倾斜。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积极探索“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整合养老、卫生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本方案有效期限5年。

2.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二

1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方法与效果

1.1 心理干预

杨竹洁等[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 根据评定结果, 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区医生和助残员组成干预小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主要采取了团体咨询、个别辅导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 为期12个月。结果表明在改善人际关系和家庭支持方面, 心理综合干预对残疾人的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黄凌谊等[3]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残疾人进行评估, 由国家注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心理健康服务。通过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进行心理干预, 也证明了心理干预对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1.2 社会支持干预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 需要社会给予特别的扶持和帮助, 从而实现参与社会生活。残疾人的社会支持是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 克服环境障碍, 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研究表明,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 除了自身调节之外, 社会支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有利于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曹海涛[4]通过加大客观支持、加大主观支持以及提高支持利用等三个方面实施社会支持干预, 提高了社区肢体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程度, 并有利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改善。张璇等[5]将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三大小组工作模式运用于残疾人的心理干预中, 通过团体之间的生活经验分享和感受聆听, 让残疾人感受到自己是被关注的个体;通过共同合作达成目标, 使其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团体对其的关注;通过小组过程使残疾人学习遵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为规范, 培养其社会责任心, 鼓励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担当起积极而有用的角色, 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残疾人的引导, 带领其走出心灵误区。

1.3 体育运动干预

体育运动对残疾人的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其可有效地改善残疾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 提高机体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补偿残疾带给他们的不便, 使他们融入社会, 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逐步走上身心健康发展的道路。残疾人运动员通过平时的训练不但改变了自身的身体素质, 竞技能力, 建立了良好的运动能力方面的自我概念;而且, 参与竞技比赛对他们社会、家庭、感情等方面会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促进积极的自我概念形成[6]。王文平等[7]对我国2010年残疾人射击锦标赛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评分析, 结果显示:残疾人射击运动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不参加任何运动训练的残疾人。傅振磊[8]对坐式排球运动员与普通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坐式排球运动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了一个契机, 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要, 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值得在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中进行推广。综上所述, 体育运动能激励残疾人勇于迎接挑战, 增进生理机能, 改善心理状态, 促进与社会的融合, 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9]。

1.4 残疾人心理互助

张凌晨[10]在四川汶川地震后参加心理援助的过程中, 探讨了残疾人心理互助组织的建立。这个组织里的成员均为残疾人, 与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心理救助相比, 残疾人心理互助具有下列优势:沟通更为有效;具有健全人没有的品质;残疾人能作为自理能力的引导师;残疾人心理互助对于救助者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残疾人之间的心理援助, 在很多时候比正常人更有效, 甚至比某些心理专家都更有效。因为他们都是残疾人, 彼此之间能自然沟通, 正因为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必将成为残疾人心理救援的突破口,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体系不完善

目前, 我国的残疾人公共服务理念不到位, 残疾人权利保护未得到足够重视, 残疾人公共服务不均等, 在心理服务体系中服务对象都不是残疾人[11], 社会心理咨询体系中, 缺乏针对残疾人的咨询机构, 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服务。

2.2 服务技术力量薄弱

残疾人心理疏导及其工作系统的建立, 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 需要诸多高素质的专家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合作。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残疾人组织开办了少量的残疾人心理康复机构, 培训了一批心理康复咨询工作者, 为当地的残疾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但是由于专业人员和数量的限制, 心理健康服务只注重有严重心理问题残疾人的心理康复, 对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心理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 学校和社会的心理服务机构中, 真正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不多, 大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 能力水平受到质疑, 特别是既能掌握残疾人心理特点, 又能与残疾人进行交流的服务人员更少[12]。

2.3 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尚处于发展时期, 普遍存在对残疾人服务重视不够的现象。长期以来, 社会中仍存在一些对于残疾人的不全面的认识, 残疾人公共服务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 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政府公共服务行为不规范, 残疾人公共事业发展缓慢等。在残疾儿童的医疗、入托和残疾青少年入学、残疾成人的就业及社会无障碍环境方面, 还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13]。由于人力和财力等原因, 残疾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康复还存在许多问题, 社区服务只注重残疾人的生理康复, 而忽视了残疾人的心理矫正[14];社区志愿者不足, 缺少经过培训的社区医护人员, 社区资源仍不足, 需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以共同完成社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工作。

3 建议与对策

3.1 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是基础

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 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考核标准, 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 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把残疾人的心理服务明确列入服务体系的范畴, 积极关注和关心残疾人事业, 关注残疾人的身心健康。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的扶持, 把残疾人心理服务机构的建设定位为公益事业, 加大投入, 成立面对残疾人心理服务的培训、咨询与康复、心理教育等服务机构, 构建残疾人心理服务体系[13]。

3.2 建立高素质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是关键

心理服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科学, 对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心理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调节过程, 需要有一批具有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以及心理治疗方法的心理医生作为残疾人心理康复的保障[14]。结合目前残疾人心理服务的现状, 应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 建设一支精干的残疾人心理服务队伍。经过专业化心理人才的培养、在职岗位培训等逐步实行资格认证, 实现残疾人心理服务的规范化。通过普及心理科学知识, 使非专业的心理服务志愿者者通过教育、管理、训练等形式接受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给残疾人提供基础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3.3 健全服务支持体系是保障

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作, 为了能够保证其顺利实施, 必须在政策、组织机构的建设、经费的筹措等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通过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 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 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 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需要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 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发挥残疾人组织作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常常是伴随其一生的过程, 残疾人生活在社区, 与社区的关系最紧密, 尤其是推动残疾人的社会参与, 促进社区的融合而改变社区社会环境。建立残疾人家庭、家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区的辅助工作做到位可给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3.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三

关键词:外军;遂行重大任务;心理服务工作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和借鉴外军在遂行重大任务中开展的官兵心理服务工作经验,对于我军开展好这项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外军重视心理服务工作,设立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

美军在执行重大任务的过程中,军一级设立战区级的专业心理服务机构——战斗应激职业医疗队,由47名成员组成,包括5名精神保健医生、1名临床心理学家、28名行为科学和精神病专业军士和10名护士和行政官员。师一级则设有心理卫生组,编制为5人。除此之外,随军牧师也是对遂行重大任务中的官兵实施心理服务工作的宗教主体。随军牧师被视为是美军官兵的“精神支柱”和“上帝意志的传播者”。随军牧师是官兵心理服务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负责向官兵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病等心理服务工作。

俄军在执行重大任务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将精神心理服务工作看作是和战术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一样重要的工作,设有心理疾病防治中心。目前,俄军的心理医生已经配属至旅、团一级。

英军在执行重大任务的过程中,主要依靠部队编配的战斗应激创伤的专业医疗组织,由专业的精神病医生、护士以及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来共同协作完成心理服务工作。

法军采用美国的心理测量全套方案选择飞行员,使飞行训练中的淘汰率由61%下降到36%。

以色列军队为了确保兵源质量,专门设计了有关责任感、自控能力、心理健康等内容的测试问卷,并在4个月的新兵训练中进行两次检测,凡提高不明显者一律淘汰。

二、外军注重战时心理干预系统的构架

外军越来越重视战时的心理干预与提高战斗力的关系,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在军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着手建立了自己的心理干预机构和心理干预网络系统。该系统曾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降低了心理战伤在军事减员中的比率。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理干预系统,包括早期精神病学筛选和战场应激控制两个部分,并且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在海湾战争中该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作战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战斗应激反应发生率。

海湾战争后,由于军队精神卫生需求持续增高和医疗资源逐渐缩减,该系统被纳入到名为TRI-CARE的卫生计划体系,由地方协作提供医疗服务。从中可以看出美军对战时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视。

三、外军心理服务工作存在不足,我军心理服务工作应引以为鉴

实践证明,外军的心理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失。而对于我军来说,不仅要吸取外军心理服务工作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同时,也要分析外军心理服务工作的不足,从而引以为鉴。

美国国防部心理健康专责小组的报告指出,美军的军事心理卫生系统欠佳,在伊拉克服役的海军陆战队员中,31%的官兵、38%的普通士兵以及国民卫队士兵中近50%的官兵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官兵有心理失常的现象。此结果被归因为精神卫生资源的普遍缺乏。对于这份报告,心理专家建议:每个现役军人每年都要做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工作者应深入基层部队;增加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师在部队中的比重等,该系统仍有待完善。

另外,军人平时心理服务工作研究资料相对缺乏,也提示无论我军还是外军,在和平时期对心理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平时就是战时,平时做好一切心理服务和干预工作,战时才能保证打赢,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军心理服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外军一直都非常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尤其是在执行重大任务中,更注重心理服务工作的跟进和开展。因此,在信息化战争的今天,在“信息战、法律战、心理战”打响的今天,我军也要有效借鉴外军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在官兵心理服务工作方面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1]华建玲.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现状述评[J].政工学刊,2010(7):74-75.

[2]张岩.外军心理服务工作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19.

[3]林汉,李逸鸿.心理危机干预在应对军事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5,19(5): 36-38.

[4]刘立,苗丹民,张利军,等.20世纪外军战场应激障碍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17(6): 404-405.

4.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设计方案 篇四

一、总体目标

健康企业建设是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行动,是推进健康XX、健康XX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在我区深入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年行动,促进健康“细胞”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职业健康意识,进一步推动企业压实职业健康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健康企业建设评估管理工作。统筹推进职业健康重点工作,进一步创建有利于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倡导健康工作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劳动者健康素养,降低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和常见病的发病率以及工伤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活动内容

通过健康企业建设年活动,选择一批职业健康基础工作扎实、管理规范、职业病防治成效明显、近年来没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企业参与创建,发挥规上企业、生产性企业创建示范效应,进一步完善健康企业建设标准,按照企业规模、经济类型兼顾的原则,推进健康企业培育建设。

三、实施步骤

本次健康企业建设年活动分为宣传发动、制定方案、评估考核等三个阶段:

(一)宣传动员(20xx年7月中旬前)

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年相关宣传活动,引导企业树立职业健康意识,提升企业职业健康素养水平。重点面向企业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一线劳动者,开展咨询解答、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开展职业健康宣传进企业活动,动员广大企业积极参与,营造争创健康企业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方案(20xx年7月底前)

各单位要制定符合实际的健康企业建设工作方案,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方案要求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序时进度,对照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健康企业建设。今年原则上共需完成5家以上健康企业建设任务。

(三)评估考核(20xx年9月中旬前)

1、企业自主申请

具备以下条件的各类企业均可向属地卫健委提出健康企业评估申请:

(1)近3年内未发生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的甲、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及群体性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卫生事故、未发生重大职业健康安全责任事故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出现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

(2)按照《关于印发XX市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20xx〕X号)要求开展了“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活动;

(3)对照《健康企业评估表》(附件3),自评分在800分以上。

申请材料包括:《建设健康企业承诺书》(附件1)、《健康企业评估申请表》(附件2)、《健康企业评估表》(附件3)及其他符合申报条件的有关证明材料。

2、初审上报

我区卫健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对申请企业进行现场评估,并在《健康企业评估表》(附件3)的县区评估栏中填写分数。对符合健康企业认定条件的,将《健康企业评估表》(附件3)和《健康企业评估意见表》(附件4,按评估分数从高到低排列)的电子版和纸质盖章版报送市卫健委相关科室。

3、市级考核评估

市卫健委将牵头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和职能部门主管人员进行现场复查评估,并在《健康企业评估表》(附件3)的市级评估栏填写分数。现场复查评估以县区为单位,按评分高低分层随机抽取50%的申报企业进行,按照现场复查评估通过率核减县区通过市级评估的家数,最终确定符合健康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名单,上报省卫生健康委。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健康企业建设年活动的领导,我区卫健委成立健康企业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健康企业建设坚持党委政府领导、部门统筹、企业负责、专业机构指导的方针,加强沟通协作,把健康企业建设纳入健康城市总体部署。

二是加强培育扶持。

区疾控机构作为健康企业创建专业技术指导机构,要组织专家对创建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在企业对标建设、工艺技术改造、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培训教育等环节,进行重点培育和帮扶。

三是加强宣传和示范引领。

5.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30% 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40%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50﹪

4、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6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镇各村及居委会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65岁老年人和0—36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

三、项目内容 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

每年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对孕产妇孕中产后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孕早期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孕妇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主要提供减轻或减少妊娠反应、中成药应用指导等方面的中医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产后一周到六周期间,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产妇产后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产后多虚多瘀、易寒易热的病理变化,运用产后三审原则,指导运用中医药方法帮助子宫复缩、排除恶露、益气养血、通络下乳,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4、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

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对合理应用中成药、生活起居、调摄情志、合理膳食、运动引导等进行指导,综合运用中医技术和方法指导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防治并发症,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四、实施管理措施

1、医院职责

(1)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组织村级卫生人员开展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技能培训,使其基本掌握国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内容、方法和工作流程,确保中医药保健服务质量。

(3)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宣传,使老年人和儿童家长、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能够及时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信息和服务内容,主动接受保健服务。

(4)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信息,告知其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并为其建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档案,定期对村医进行督导检查。

2、村卫生室

根据医院安排,负责项目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并承担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中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同时给予中医药保健指导。对于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同时将每次保健服务的信息及结果准确、完整的记录在相应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宣传、动员工作,按时参加儿童体检。每季度上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展情况。对孕产妇及其家人宣传中医药服务并为孕产妇进行检查,确定指导方案。对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指导中成药的运用以及各方面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各村卫生室要熟悉服务项目要求,掌握技术操作规范。负责收集、登记辖区内服务对象人口信息、告知服务内容、预约服务时间,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五、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6.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六

按照《甘肃省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依据《甘肃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方向,坚持“儿童优先、母亲安全”宗旨,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与管理水平,满足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

(二)总体工作目标。推动全市各级政府更加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妇幼健康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避孕节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及时性,打造优质服务新品牌,使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包括5个方面:

--领导重视好。全市各级政府把妇幼健康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和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规范管理好。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健全,机构建设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监督管理有力,制度执行到位。

--服务质量好。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环境温馨,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指标落实好。妇女儿童核心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指标显著提高,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人民满意好。群众口碑好,树立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品牌,服务对象满意度逐步提高。

(三)具体工作目标。通过典型示范、先进引导、经验推广等做法,积极争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和示范县(区),全市每年评选5个市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并按照省上安排推荐上报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

二、主要内容

(一)强化落实政府职责。全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健康工作,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避孕节育服务有效率、出生缺陷防治措施落实率等妇幼健康核心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制定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实施妇幼健康目标管理。落实妇幼健康服务各项工作经费,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为妇女儿童提供从出生到老年、内容涵盖生理和心理的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与健康管理,强化公共卫生责任,突出群体保健功能,有效落实区域妇幼健康服务指标。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机构标准化建设,保障基本业务用房,配置基本医疗设备,落实人员编制与经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助产士等紧缺人才培养。机构内部科室设置规范,按照省上制定的统一规范要求,逐步加强妇幼健康重点专科建设。

(四)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标准、操作流程等,健全监督、评价制度。各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产科、产房、新生儿科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其他提供妇幼健康服务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妇幼保健工作的相关要求,全市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五)强化日常监督管理。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把母婴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执法纳入综合监督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机构、人员和技术准入,规范服务行为。建立妇幼健康服务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制

度,查找管理漏洞,通报突出问题,加强内部管理。按照省上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与评价。加强妇幼健康人才培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制定辖区妇幼健康人员业务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适宜技术和新技术培训及推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以群众需要为目标,改善服务设施,改进服务流程,广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方便群众接受妇幼健康服务,不断适应群众对妇幼健康服务的需求。

(七)切实保证服务质量。建设辖区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健全急救转诊网络,确保绿色通道通畅。全市各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立服务质量、医疗安全评价体系,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和基础质量管理,加强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改进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规范病历书写,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积极倡导母乳喂养。

(八)全面实现任务目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率工作指标。规范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妇幼重大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落实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妇幼健康民生项目及精准扶贫,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目目标。

(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为重点,深入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加强行风建设,提升医德医风水平。加强对群众的健康教育,传播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全面推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院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置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和网上信箱等多种形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改进工作。

(十)树立行业良好形象。弘扬良好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为妇女儿童提供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树立先进典型,加大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特别是长期扎根基层、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展现广大妇幼健康工作者精神面貌,塑造好形象,传递正能量。

三、实施步骤

(一)专项部署阶段。7月,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指导辖区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妇幼健康优质示范工程工作,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妇幼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各县(区)卫生计生委于7月25日前将实施方案报送市卫生计生委。

(二)县级自评阶段。7月,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自评,8月5日前向市卫生计生委报送自评结果。

(三)市级评估阶段。8月,市卫计委对各县(区)示范工程开展情况逐一进行评估检查,并向省卫生计生委报送评估结果。

(四)省级评估阶段。9月,省卫生计生委汇总各市州示范工程检查结果后,将对10%以上的县(市、区)进行抽查。

四、具体要求

(一)制订评估办法。各县(区)要以《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评估指标(2015年版)》(以下简称《评估指标》,见附件)为依据,研究制订本县(区)示范工程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并统一实行千分制。《评估指标》中有明确目标值的各县(区)制订的标准不得低于该目标值,《评估指标》中未明确目标值的各县(区)可根据有关政策和本地区实际确定。

(二)严格审核把关。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拟推荐的市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单位要组织人员认真进行评估,严格审核把关。每县(区)限推荐1个示范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将组织对推荐的示范单位进行随机抽查,并根据示范单位抽查情况和整体健康服务工作完成情况确定拟推荐的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

(三)强化动态管理。按照省上统一要求,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分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国家级、省级妇幼健康

优质服务示范县(区、市)自公布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省卫生计生委将对已命名的国家级、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市)将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检查和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标准的,要求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将取消其国家级、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称号。

各县(区)要尽快安排部署2015年相关工作,指导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2015年妇幼健康服务示范工程工作步骤和要求推进工作,保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巩固成效,总结经验,推广建设成果,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示范效应。

7.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七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式

从分布于全国不同地区的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代表少数民族地区的西藏六个地区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中小学校, 原则上每所学校选取1名心理健康教师作为本调查的对象。具体调查方式有四种:一是对参与高校的校长培训班或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的学员进行调查, 如果学校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校长填写, 如果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则由校长带回由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填写;二是由研究者本人或实习本科生在实习过程中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三是通过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但回收率较低;四是把问卷发电邮给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网络调查。四种方式共发出问卷950份, 剔除填写不完整的、前后矛盾、有明显说谎嫌疑的问卷后, 得到有效问卷661份, 有效率为69.6%, 基本符合本次调查的预期要求。661名被试中, 重庆137名, 甘肃66名, 辽宁152名, 湖北154名, 福建103名, 西藏49名;中学319名, 小学342名;区、县级以上重点中小学186名, 普通中小学475名。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容问卷》, 目的是了解学校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的情况, 问卷一共由18个填空题和选择题组成。根据多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文献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论述编制项目, 具体分为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和心理咨询与治疗内容2个方面。所得结果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情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当体现“重全体、重预防、重教育”的思想, 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核心就是开设心理健康课, 即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 向中小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提供调适心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 了解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促进学生重视心理健康, 以科学态度对待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各个内容进行选择比率情况的统计, 并对中学生、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的选择比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结果见表1。

注:*P<0.05, **P<0.01。

从表1可知,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被心理健康教师们选择最多的内容依次是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抗挫折能力教育、人际关系指导、青春期心理、情感教育等;中学依次是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情感教育、抗挫折能力教育、人际关系指导。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 健全人格教育的选择率都是最低的。从中学和小学选择的差异来看, 中学对学习心理和青春期心理教学内容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小学, 而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内容的选择比例又极显著地高于中学。这说明中学生压力和青春期心理问题较为明显, 而小学生因挫折引起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

使用5点量表调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的情况, 0~4分别表示完全不重要、比较不重要、一般、比较重要和很重要, 并将各地区对这些教学内容选择的情况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 中小学最为重要的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依次是一般心理健康知识、情感教育、抗挫折能力教育、学习心理、健全人格教育、人际关系指导等。与前面调查结果中的中小学实际教学内容相比较, 情感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在这里被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但在教学体系中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除意义和价值观教育外, 其他教学内容的地位在各个地区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事后检验发现, 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对青春期心理、健全人格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低于辽宁、福建等东部地区 (p=0.00~0.05) , 甘肃和西藏对意义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选择要高于辽宁 (p<0.05) , 辽宁和湖北对学习心理的选择要高于重庆、福建和西藏 (p=0.00~0.05) 。

2.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内容的情况

中小学生来访者的问题类型分为学习适应问题、品行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多动综合征、抑郁症、人格障碍、精神分裂征和其他七类。将受访心理健康教师回答的中小学生来访问题类型所占的百分比求平均数和标准差, 并对不同地区来访问题类型所占的百分比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 从全国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 都是学习适应问题比例最高, 其次是神经症性障碍, 最后是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学习适应问题在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0) 。事后检验发现, 甘肃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P=0.00) , 福建和西藏最低, 显著低于重庆和甘肃 (P=0.00) ;品行障碍在各个地区之有显著差异 (P=0.00) , 福建和西藏显著低于辽宁 (P=0.00) ;神经症性障碍以西藏为最高, 并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P=0.00) ;来访的多动综合征的学生比例在各个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P=0.00) , 其中福建最高, 西藏最低, 两者之间呈显著差异 (P=0.00) ;抑郁症在各个地区之间呈显著差异 (P=0.00) , 其中湖北和重庆最高, 并显著高于甘肃和西藏自治区 (P=0.00) ;人格障碍在各个地区之间不呈显著差异 (P=0.31) , 在所有接受咨询服务的学生中所占比例也较低;来访的精神分裂症比例在各个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P=0.00) , 其中福建的比例最高, 显著高于除湖北之外的其他各个地区 (P=0.00) ;其他类型问题来访的学生比例地区之间差异显著 (P=0.00) , 其中湖北和重庆的比例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各个地区 (P=0.00) 。

三、讨论

除了个别文献中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有所涉及外, 国内几乎没有文献对心理健康服务内容进行专题报道, 也没有发现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进行专题报道的文献。本研究的调查有助于增进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方面情况的了解, 并且可对各省市地区之间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因此, 这一调查对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现状的探讨, 以及地区间差异的发现, 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情况的差异

开设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其本质是教育, 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研究发现, 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 一般心理健康知识和学习心理两项内容的选择比例都是最高的, 其值分别达到了47%~62%, 而对学生较为看重的情绪调控和与学生心理发展息息相关的健全人格教育两项内容的选择比例明显偏低, 这与8年前杨蕾等对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调查结果[2]有一致性。这反映学校心理健康课很重视心理学知识的学科教学, 重视与升学就业紧密相关的学习心理。但强调心理学知识的学科教学容易导致把心理健康课学科化的错误倾向, 过多地向学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原理或仅仅从概念与知识的角度完成教学任务, 而对学生体验、感受和调适的任务就往往被忽略了。心理教育课不应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 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 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从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地区差异看, 甘肃、西藏等西部地区对青春期心理、健全人格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低于辽宁、福建等东部地区, 甘肃和西藏对意义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选择要高于辽宁,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等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 通过观念影响不同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本研究发现, 辽宁和湖北对学习心理的选择要高于重庆、福建和西藏, 因为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就越重视文化教育, 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方式, 以提高学习效率。

2.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内容情况的差异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来访学生问题类型与龚耀先等[3]在1996年对全国的临床心理咨询问题类型的调查结果有变化, 也与程航等 (2000) [4]对上海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咨询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异。1996年的调查中, 来访者的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个人健康问题、一般人际关系问题和爱情问题, 都属于一般心理健康问题, 而且占了最高的比例;1999年上海心理健康热线咨询的内容, 居于首位的是精神病问题, 其次是情绪问题和恋爱问题。本研究发现, 学习适应问题占到了来访问题的37%~60%, 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如神经症、品行障碍、多动综合征等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学习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由学习带来的压力自然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多动征也是儿童时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 使得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的问题类型具有与了与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的问题类型不同的特点。

甘肃和重庆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比例最高, 这是因为在面临同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 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的西部地区将不得不承受和东部发达地区中小学生更大的学习压力。人格障碍在各个地区之间则比较平均, 没有明显差异, 占的比例也比较低。多动综合征、神经症障碍、人格障碍等问题方面西部的重庆、甘肃和西藏都要低于辽宁、福建和湖北地区, 这与发达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水平较高、诊断和分析较为准确有关系。西藏除神经症障碍问题外, 因其他类型问题来访的学生比例其他几乎所有地区, 这与其特定的文化和地域环境有关系, 同时也由于经济和教育条件的滞后, 难以从有限的来访学生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还应注意开展的工作

(1)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知识的宣传, 注意纠正心理健康课教学中重知识轻健全人格教育的误区。本调查发现一般心理健康知识的选择比例很高, 而健全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被选择的比例很低。其实心理健康课不应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而应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 以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满足学生生活实际需要为目的, 这必然要求将健全人格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以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幸福的进取者。

(2) 要注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殊性确定心理健康服务内容。本研究发现学习适应问题和多动综合征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占了最高的比例, 而这些与成人或其他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明显不同。这揭示确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应注意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不同年级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本身的特殊性, 而不是以成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或方式来开展中小学生的工作。

摘要:为考察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的具体情况并做出比较,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西藏的661名被试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最为重要的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是一般心理健康知识、情感教育等;中小学生来访问题以学习适应问题为最多;各个地区在心理健康课教学内容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内容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与治疗,地区比较,中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 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 2002, 27 (7) :70-73.

[2]杨蕾, 边保旗, 樊富珉.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 (11) :797-798.

[3]吴文菊.正确选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3, 3 (6) :52-53.

8.构建县域健康服务合力 篇八

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一项重点工作,健康服务业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县域中心医院如何契合医改精神促进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是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记者调研发现,一边是拘泥于医改的压力显得茫然失措,不求致远而裹足不前;另一边是契合医改精神争取主动,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由此带来医院的全面发展,不同的抉择考量体现出不同医院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采访时感受到,弯道超车快速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竞合协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县域健康服务整体合力,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服务模式转型,更好地维护和促进群众身心健康,这种“健康崇州”的使命担当,带来更多的是医院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新风尚。

探路托管兴院

新医改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如何快速提高县级医院的健康服务能力,既是当前政府的责任,更是群众的期盼。

崇州市委、市政府以“健康崇州”为己任,着力提高县级医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增强健康服务本领,打造“健康崇州”,当初采取县级中心医院由大型综合性省级人民医院托管模式在四川省还是首次。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帮扶托管下,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健康服务本领迅速提高,由“二甲”医院成功晋升“三乙”医院,在为期三年的首轮托管中,开展新技术项目193项, 2014年上半年月均门诊急诊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长43.68%、月均出院病人(人次)增长20.35%,疑难病转诊减少50%,其中重症胰腺炎转诊减少90%以上,域外就诊量明显减少。

与此同时,崇州市人民医院还建成四川省“数字化医院”及信息安全“三级等保”医院,先后获得各种奖励50余项,包括国家卫计委授予的“基层医院慢性病管理”全国十佳单位等荣誉。

在切实改善群众看病贵问题上,《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获悉,今年1 -4 月,该院药占比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8.76%;病人平均住院日下降0.3%,门诊病人费用下降6.1%,住院病人费用下降4.62%,抗生素使用下降也较为明显,与医疗费用下降对应的是,今年医院就诊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71%。

值得注意的是,首轮托管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二轮托管已经开始,省人民医院将大力促进崇州分院打造成省级区域医疗服务中心,该院将向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目标迈进。

竞合协同发展

如何深化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改革创新,提升区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形成区域健康服务整体合力的运行机制?崇州市人民医院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建立医联体推动分级诊疗上,该院与县域内25家基层医院签订帮扶及双向转诊协议,搭建了“智慧医疗”平台,全面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构建全市良好的就医秩序。

在推动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充分利用设在该院的17个市质控中心和市医学会平台深入实施基层帮扶,通过崇州市医学会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家”,形成帮扶的“桥梁和纽带”,并利用该平台,通过编辑出版刊物、组织开展医学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

今年以来,帮扶全市乡镇、社区卫生院系列活动全面展开,20余支帮扶医疗小队、小组奔赴各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帮扶行动,对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进修有序开展,各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记者采访感受到,这种协同提升区域健康服务能力的发展模式,犹如给全市医疗系统带来裂变效应,不断催生崇州分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不断带来区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的竞合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健康服务能力水平。

“医者”向“讲者”迈进

区域健康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让群众能够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更重要的是要让群众少生病、缓生病、不生病。

推动医务工作者从“医者”向“讲者”迈进,健康宣传阵地从慢病俱乐部向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挺进,健康宣传渠道从线下向线上拓展,是崇州市人民医院围绕区域健康目标采取的重要举措。

由崇州市政府主导,崇州市人民医院承办,市卫计局、市新闻中心等多部门配合开办了“健康崇州”栏目,该栏目每天在崇州电视台播出,每周更新,通过该栏目不断走进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医学健康知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普及了大众健康知识,提高了大众健康意识。

在进行大众健康知识传播的同时,崇州分院开展了对学校学生的专门健康知识普及,与成都工业学院开设了“医学与健康”选修课,派专家授课,将健康微平台覆盖到工业学院,与学院共同建立了一支由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组成的“医疗健康服务队”, 打造了多个健康教育基地,让更多青少年懂得基本医学常识,提前对疾病进行预防和干预。

在推动医院从医疗服务业向健康服务业转型上,崇州分院不仅有健康体检中心,还设立有康复中心,建立了百草枯中毒急救咨询热线,加强了中西医结合力度,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医院自身健康服务全产业链。

四川省副省长陈文华强调,健康服务业是以医疗卫生服务为核心的业态,当前全省推进健康服务业的主要任务和着重点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不可否认,崇州市委、市政府当初采取市人民医院由省医院托管的模式,靠胆识更需要谋略,四川省人民医院崇州分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由医疗服务业全面向健康服务业转型,加强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更是这种胆识和谋略的深化。

9.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九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版)》和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为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为全镇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保健服务,对高危孕产妇要加强管理、跟踪随访,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内:

(一)早孕建册率≥95%;

(二)产前健康管理率≥95%;

(三)产后访视率≥95%。

二、范围与对象

范围:全镇所有村。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孕产妇。

三、服务内容

(一)产前检查(5次)

第一次:(孕12周前)

①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健全《孕产妇保健手册》。②询问孕妇一般情况、月经史、生育史、既往史、家族史及本次妊娠史等。③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体重、血压、巩膜、甲状腺、乳房、乳头、心、肺、肝、脾、四肢、妇科或产科检查。④初产妇和有难产史的经产妇骨盆外测量。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或尿常规和血型。⑥高危筛查。⑦将询问情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初查记录上。⑧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引导孕妇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告知孕早期疾病、药物等对胚胎的不良影响。

第二次:(孕16-20周)

1、产科检查:

①询问孕妇健康状况;②查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等。

2、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血常规、尿常规。

3、重点进行出生缺陷的产科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4、将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孕期指导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复查记录上。

5、开展自我监护方法指导,分娩准备教育和母乳喂养指导。

6、发现有异常的高危孕妇,要按照转诊程序及时上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填写双向转诊反馈单,定期随访。

第三次:(孕21—24周)

1、产科检查:①询问孕妇健康状况;②查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

2、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复查血、尿常规。

3、指导孕期保健知识和膳食营养搭配进行高危筛查,开展自我监护及危险症状自我识别方法指导。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规定实行专人专案管理。

4、将产科检查、实验室、孕期指导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复查记录上。

第四次:(孕25—36周)

1、产科检查:①询问孕妇健康状况;②查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

2、实验室:建议复查血、尿常规。

3、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和自我监护的方法、母乳喂养宣教、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酌情增加产前保健次数(自费)。

4、将产科检查、实验室、孕期指导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复查记录上。

第五次:(孕37—40周)

1、检查内容:①询问孕妇健康状况;②查体重、血压、宫高、腹围、胎位、胎心、先露、浮肿。

2、实验室检查:复查血红蛋白、尿蛋白。

3、指导孕期卫生、营养和自我监护的方法,母乳喂养宣教、高危筛查。

4、根据孕妇情况预测分娩方式、引导孕妇到具有助产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5、将产科检查、实验室、孕期指导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复查记录上。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医生应根据情况建议其增加产前检查次数(费用自理)。对筛查出的高危因素给予相关干预、切实降低孕期合并症与并发症发生率。

(二)产后访视(2次)

第一次: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产妇出院后3—7天内。

②地点:产妇休养地

2、访视内容:

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的情况;测体温、血压;检查乳房、乳头、乳汁、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新生儿护理和母乳喂养。

3、将访视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母乳喂养与产后访视记录上。

第二次: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产后28—30天

②地点:产妇休养地

2、访视内容:

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的情况;测体温、血压;检查乳房、乳头、乳汁、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与避孕方法。

3、将访视结果填写在〈孕产妇保健手册〉的母乳喂养与产后访视记录上。

(三)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时间和地点:

①时间:产后42—56天

②地点:卫生院或原住院分娩机构

2、检查内容:

①询问产妇一般情况、观察乳房、乳汁情况

②测血压、称体重、妇科检查

③必要时实验室检查测蛋白尿、血红蛋白

④指导计划生育措施,母乳喂养。

四、服务要求

(一)掌握信息,早孕建册。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加强与村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告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信息,为妊娠12周前的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第一次孕早期随访,填写《第一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二)及时服务,全程管理。卫生院按国家孕产妇健

乡镇卫生院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提要:掌握信息,早孕建册。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加强与村委会、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孕产妇人口信息,告知孕产妇健康管理信息

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为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提供其余4次孕期健康管理、2次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并将每次随访服务的信息及检查结果准确、完整地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在完成产后保健服务后回收《孕产妇保健手册》,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管理。

五、组织实施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统筹安排,一并推进。结合孕产妇系统管理,高危管理等工作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做好孕产妇保健工作。做好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孕产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和高危孕产妇的初筛、转诊、随访服务,以及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

10.心理健康服务方案 篇十

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2011年兰州市定西南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工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导,坚持创新、务实、努力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开拓服务范围,针对管辖区内居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互助共济健康意识,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能力,教育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尽量降低发病机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特制定2011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了解社区疾病发生特点,确定健教特点

定西南路第二社区地处市城关区,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为1726户,常住人口7000人。居民主要以退休及在职工人为主,老龄人口比较多,工业污染比较重,空气质量比较差。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结合本社区特点,所以将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等作为本健康教育重点,并积极走访了解社区居民关心的健康问题,把居民关注的健康问题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首选内容。以通俗易的懂健教形式为主,务必让社区居民能了解到与自身关系密切的医学保健知识,从而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预防疾病能力。

二、普及健康知识、营造健康氛围

1、实施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利用黑板报定期刊出各种健康知识,要求宣传橱窗每三个月一期,全年不少于4期,黑板报每月一期,全年不少于12期。利用服务站“健康教育课堂“定期开设健康讲座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意识,解答社区居民关于健康的困惑,要求健康讲座每三个月一期,全年不少于四期。并不定期举办诸如电化教育,街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居民参与热情,营造一个和谐欢

乐的健康氛围。

2、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对一般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健康咨询等多中形式的健康教育。

3、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流通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

4、社区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在世界无烟日、防止高血压日、世界爱滋病日等重大纪念日活动期间,积极做好组织发动和上街咨询活动,以促进健康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并积极开展控烟、无偿献血、禁毒、卫生法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一年不少于四次。

三、深入辖区各机构开展健康教育

1、深入社区居民中普及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见传染病和重点防治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普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教育居民改变不良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要求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5%,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达到80%。

2、加强中小学生、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等特定人群的健康知识培训,并要定期深入相关单位我宣传相关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要求一年不少于两次,力求个人群知晓率达85%以上。

3、在社区道路、居民活动中心、居民楼群等地都要有一块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进行健康宣传,营造健康氛围。

定西南路第二社区卫生服务站

上一篇:关于成立大学生艺术团的相关建议下一篇:员工介绍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