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2024-07-19

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共10篇)

1.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一

20_年,在办事处党工委、区执法局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城管办、执法分队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规范城市秩序、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全年为全国文明指数测评检查、环保模范城市检查等迎检工作和重大节会活动提供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保障,得到了各级领导来宾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及明年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全面履行职能,做好城管工作

1、制止“两违”工作方面。按照城市管理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严格执行规划审批论证和“一书两证”制度,对辖区内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监察、监督,严格贯彻落实“两违”倒查制度,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制止,快速拆除”,有效地遏止了辖区内的“两违”现象;街道组成制违督查组,坚持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并设立24小时举报电话,进行有效督查;第三季度,街道制定并实施了《鲤中街道社区制止“两违”工作考评办法》,对辖区各社区制违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取得良好的效果。20_年,共组织拆违行动19场,拆除“两违”30处,面积达1090平方米;自行拆除11宗;立案调查2宗。

2、市容市貌管理方面。20_年,鲤中街道继续坚持日

常管理和集中整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节点区域专人守点守片责任制,执法人员“上班即上路”,实现点、线、面的网络覆盖,继续实行错时上班制度,同时,结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全国文明指数测评等迎检工作及区执法局各项整治行动的有关部署,对辖区内市容市貌开展了全方位、大规模的整治。6月份,在辖区内开展“门前三包”专项整治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主次干道两侧商家店面进行宣传教育,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900多份;中、高考临近期间,对辖区内在建施工工地进行劝导教育,坚决取缔施工噪音扰民等违法违规行为;街道针对迎接省文明指数测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等工作,在辖区内开展了一系列市容整治工作,进一步整合了执法力量,边检查边整治,边规范边提升,为迎检工作及“古韵鲤城风情游”、“关帝文化节”等大型活动提供了有力的市容保障;针对辖区内东街菜市场、龙宫菜市场等重要节点周边六乱四摊、“店外店”等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开展多次集中整治,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流动摊点等违法行为;对美食街、龙宫、钟楼等处夜间大排档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城市“牛皮癣”清洗治理,加大缺损窨井盖的巡查、处罚力度;街道还组织人员对辖区主次干道土方车“滴洒漏”现象进行整治,立案查处违规土方车2辆。截止到10月,共办结市容案件33件、环保案件1件,共下发“行政指导意见书”465份,下发整改通知书347份,共清理整治店外店经营1220处、乱摆卖摊点2134摊,拆除破损广告牌20块,发现窨井盖破损并上报29处。

二、加强规范教育,提升队伍形象

20_年,鲤中街道城管办、执法分队始终把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以加强学习为重点,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形象。一是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座谈讨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抓好队伍的理想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着重提高队伍的思想认识,增强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3月份,街道城管办协管员组长以上人员到泉州第四监狱参加了区执法局组织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并在街道城管队伍中组织反腐倡廉座谈会,教育引导队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法纪意识;街道定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开展文明劝导”学雷锋志愿活动,号召广大队员学习、发扬雷锋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严格遵守区执法局和街道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规范着装,做到办公场所规范整洁,正规有序。6月份共更新队员服装(夏秋)30套;三是狠抓队伍效能建设,自觉开展机关效能自查自纠工作,深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全力树立队伍勤政、廉洁、高效、求实的良好作风。街道制定并实施了《鲤中街道城市管理执法队伍考核办法(试行)》,狠抓队伍效能建设,严格考勤制度,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全力打造“遵纪守制、尽责务实、服务高效”的城管队伍。

三、存在的不足

(1)、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平时由于工作较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浅偿辄止,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没有深入挖掘理论内涵,把握精神实质,思想上缺乏紧迫感,其次不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工作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

(2)、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还不高。队员、协管员对于执法中可能遇到的部分群众的过激行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不能果断、稳妥处置,缺乏化解矛盾和处理突发性事件的方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工作中,街道执法分队、城管办将继续加强“两违”现象和市容市貌的监控管理,针对常反弹、易反复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整治,加强队伍教育管理,为深化和推进辖区城市管理工作作出贡献。

1、继续加强对“两违”的监控及拆违工作力度,对无理据不拆除违章建筑的,限期、限时集中人力集中拆除。

2、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辖区内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店外店现象。

3、整治乱堆放、乱倒污水、乱张贴、发放小广告、乱涂乱画、乱设广告牌等“六乱”现象。

4、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中心镇数字城管工作总结模板

2.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二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谋划好今年的工作,将为我镇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11年我镇的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地震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发展,始终把抓好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通过全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的各项工作目标。

一、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做好地震监视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2011年,我镇始终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新形势下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发展。

根据《云南省地震局震情跟踪工作责任制》、我镇制定了坝心防震减灾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地震监视工作;针对2011年度云南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成立了以重点人口稠密危险区为防范监视目标,急时上报监视情况,进一步细化工作、完善震情监视预报告,将监视工作的落实。

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深入开展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次防震减灾法的修订,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在总结历史工作经验,充分吸取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经验启示的基础上,对防震减灾法律制度进行的全面修改、完善。《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切实提高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镇积极组工作织人员和县两级联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实施宣传活动。我镇利用街天在农贸市场门前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到各中小学校、村委会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600套。

三、加强各村联络员队伍建设

为提高我镇防震减灾信息联络,充分发挥他们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让他们认识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监视预报工作培训,对全镇辖区内的坝塘水库,地质灾害点进行监视预报。

四、积极完成2011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根据《石屏县2011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2011年度,县下达给我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50户,安排坝心村委会、老街村委会、王家冲村委会、新合村村委会、底莫村委会、黑尼村委会、白浪村委会、新海资村委实施。在检查验收工作中,我镇积极配合县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做好工程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五、制订实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坝心镇地处断裂带,是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也是被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防震减灾工作十分重要。“十二五”时期是坝心镇全面推进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城镇的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规划客观分析了当前坝心镇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目标、重大项目安排,用以指导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制定本行政区域防震减灾事业

3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按照促进全镇各项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规划工作方案。

六、积极完成县委、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

根据县防震减灾办安排和部署,积极开展以“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为主题的学习生活会、平安建设工作、惩防体系建设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在全镇开展活动中,我镇成立了学习“防震减灾”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动员会,深入开展“学习防震减灾”活动。在学习阶段,镇学习活动检查指导组到各村委会、机关站所检查指导学习活动情况,对开展“防震减灾”活动作了充分肯定,并指出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突出了学习实践特色,尤其是紧紧抓住了制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学习“防震减灾”活动取得实效。

七、2012年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作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各级建设、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建房抗震管理,制定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农村建房审批管理之中,研究、开发和推广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农村民居住宅图集和施工技术指南,组织农村建筑工匠技术培训,建好农村防震抗震技术服务网络。县人民政府要完善扶持政策,在移民搬迁、扶贫等项目中实施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引导农民建

4设安全住房,以带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全面实施。

2、完善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地震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备案检查制度。各村委会制定应急预案、中、小学校等重点单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按照先易后难、先分后合的原则,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3、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利用城市规划的广场、绿地、村内公房为避难场地,并配置必要的救生设施,提高人民群众应急避险保障水平,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保障系统。

4、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我镇坝区人口稠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加强组织领导、重点监视、周密设防,制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究和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监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

5、搞好部门协调配合。镇水管、土地、规划、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在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加强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坝心镇人民政府

3.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三

工作情况汇报

中心镇及小城市作为诸暨“1-6-80”市域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发展、壮大将直接影响我市作为全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的大城市建设进程,也将对经济转型、城乡统筹和民生改善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诸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作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来抓,科学规划、强调集聚、深化改革、大力扶持,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带动了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规划引领,整体布局清晰。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中心镇建设规划放到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重要位臵,以此带动中心城镇和功能片区整体提升发展。1998年,我市城镇体系规划就确定了“一个中心(中心城区)、两条轴线、六大城镇组群(店口、枫桥、璜山、牌头、五泄、次坞)”的总体框架;2006年编制的《诸暨市市域总体规划》延续“一个中心、六大组群”的结构,形成“众星拱月”的发展形态。今年,我们承接现代化新兴中等城市发展起点,作出建设大城市的决定,致力构建“中心城市-新型城镇-新农村”三级体系,其中新型城镇建设的重点就是小城市和中心镇。店口镇以建设诸北新城和城市次中心为建设目标,大唐以加快融入中心城市为发展方向,枫桥、牌头、次坞、璜山作为市域东西南北四个支点,建成各具特色的中心集镇。

2、产业兴镇,发展实力强劲。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 1

强则城镇强。今年以来,我们把构筑以6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体的“6+2”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镇实力提升的重大举措来抓,尤其是中心镇作为“6+2”产业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我们实施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个政策等的“八个一”推进机制,进一步引导功能片区内企业集聚提升。2009年,全市中心镇共实现生产总值215.78亿元,财政收入20.0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759.25亿元,工业投入86.62亿元,自营出口12.23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40.9%、36.6%、40.8%、59.7%和38.1%,店口铭仕广场、万安万利来广场,枫桥天洋金枫桥广场,次坞宏城时代广场、璜山太子龙广场等一批投资超亿元商贸综合体持续带动人气、商气集聚。尤其是店口镇作为“诸北新城”,面积和人口仅占全市5%,但主要经济指标却占全市的15%至20%,全镇拥有产值超亿元企业27家,上市企业2家,诸暨仅有2家中国500强企业均在店口,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5880元,是全市平均的2倍。综合经济实力居绍兴首位,全省经济强镇内部测试第一,全国前二十位。

3、功能完善,中心地位提升。中心镇和小城市一头承接中心城市,一头连着广大农村,形成了片区中心的独特发展优势。我们配套出台《关于积极培育中心镇的若干指导意见》和对店口、枫桥等镇的“一镇一策”差异化培育政策,在财政支持、体制创新、要素分配、设施配套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极大地调动了中心镇加快功能完善、提升城镇品位的积极性。同时,市、镇两级财政加大对中心镇交通信息次枢纽、科教文卫次中心等的投入建设力度,2009年共投入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8亿元,增长47.4%。目前全市已形成“K”字形高速路网,实现6大中心镇半小时经济圈,省道加快延伸、城乡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农村联网公路迅速发展,市域一体的交通网更为紧密。同时,各中心镇根据区域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发展方向,加快配套“一校(高标准普高)、二院(人民医院和综合性敬老院)、三中心(文化、科普、体育中心)”和“一路(高标准进镇道路)、二厂(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长)、三网(自来水供应网、垃圾收集运转处理网、通村公交网)”等区域性公共配套服务设施。最近,店口、枫桥、牌头等镇又集中开工建设区域性污水处理厂,次坞、璜山等镇也抓紧规划配套。

4、机制创新,生机活力迸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指导意见》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此,我市首先在店口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将原镇政府内部机构设臵的“七办二中心”调整为“三局三办二中心”。将规划、建管、环保、安监、劳动保障、城建监察等市级部门驻镇站所纳入镇机关局、办和中心。并对工作职能、工作力量进行了重新整合,对市级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下放的管理权限和相关政策进行上下对接,坚决下放。2008年,我市在《关于加快培育枫桥等五个中心镇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进一步将“强镇扩权”中的市级部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所有绍兴市级中心镇。通过中心镇内设机构调整,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大,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镇政府与驻镇单位之间,驻镇单位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驻镇单位围绕乡镇转”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对上负责与对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服务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也进一步增强。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下阶段,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的决策部署和这次工作座谈会精神,牢牢扭住“集聚提升”这一工作重心不动摇,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加大投入、重抓项目,在大城市建设规划的统领下,持续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式,推动枫桥等中心镇加快向小城市演进,加大对店口诸北新城的培育力度,真正使店口成为诸暨城市次中心。

1、坚持拓思路、拓空间。思路决定出路、空间决定能量,推进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首先要解决发展方向和发展平台两大问题。为此,我们将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放眼长远,以拆旧建新造新城、产业城镇共提升、城乡统筹一体化、内挖外引铸精品为重点,加快培育、建设步伐。同时,充分利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促使有限的空间资源向中心镇和小城市集聚;充分利用诸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坡地经济。今年,我市在草塔、五泄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并计划年底前在6个中心镇逐步推开,通过加快镇中村改造,有效盘整发展空间。另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推进中心镇行政区划调整,对发展空间严重不足,而行政区划调整相对条件成熟的中心镇和周边乡镇,加快调整撤并步伐。

2、坚持强改革、强集聚。中心镇建设和小城市培育不能等同于一般集镇发展,其最大的生命力仍在不断改革创新,加快集聚提升。为此,我们将业已争取到的10多万亩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指标向中心镇集聚、向“6+2”产业集聚区集聚,以此促动产业加快集聚。我们将积极探索实施人口有效集聚政策,通过农村宅基地臵换中心镇住房、研究建设公租房、放宽外来人员落户条件、保障落户中心镇农民享受

原有部分权益等,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转移,中心镇辖区人口向建成区转移,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镇两级财政分成体制,确保更多的可用财力向中心镇倾斜,确保市财政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支出向中心镇倾斜,加快各类基础设施、文体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向中心镇集聚。我们也将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改革,做好事权下放的扩面与深化工作,确保中心镇扩权与人力、物力、财力相匹配,确保政府行政审批等更多公共服务职能向中心镇集聚。

3、坚持创特色、创精品。中心镇和小城市往往是从一些大镇、古镇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如我市的枫桥、牌头等镇,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镇。再加上其特殊的承上启下地位和承前启后使命,注定在建设和培育过程中,不能割断文脉、千镇一面,要坚持创特色、创精品。为此,我们一方面将强化科学规划引领,按照小城市发展定位,积极建设特色化产业集镇,如大唐打造国际袜都、山下湖建设国际淡水珍珠产加销中心、店口建成铜加工和机电装备产业中心、枫桥形成服装王国、牌头成为环保产业基地等,积极建设特色化文化集镇,如枫桥的三贤(陈洪绶、王冕、杨维桢)文化名镇、次坞的先烈(俞秀松)引领名镇、店口的三乡(诸暨、绍兴、萧山)风情名镇。另一方面,致力跳出“拆了建、建了拆,拆拆建建无止境”的怪圈,不以建筑的又高又大、又新又洋为追求标准,突出人居和谐、生态和谐。

三、存在困难及建议

1、土地制约明显。搞建设必然要用到土地,没有土地,再好的项目也难上马。几年来的中央宏观调控,各中心镇日益显现出可用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与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

2、建设资金短缺。中心镇的培育建设和发展需要更多更完善的公用配套设施来保证,而这些配套建设为政府纯公益性投入,所需费用庞大,因此,目前在镇级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资金困难问题。

3、行政资源的优化配臵问题。目前我市的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已较完备,规范化、科学化的运作体系已建立,形成了信息集中,管理高效的办事程序。由于镇乡信息系统不健全、人员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如过于强调强镇扩权的形成和速度,反而会弱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造成行政资源的分散、流失甚至是浪费。

4.中心镇选择与评价 篇四

——以郴州市嘉禾县为例

曹萍;吴越;张曦

摘要: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对象,在确立乡镇发展目标和影响要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中心镇发展潜力的评价体系,以德尔菲法确定权重,并将该模型运用于郴州市嘉禾县城乡统筹总体规划项目中,以期为该县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字:中心镇;选择;评价;嘉禾县。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Jiahe County in Chenzhou city as target.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ing developing objectives and impacting factors of small towns and rural communities ,it uses AHP to create a town center evaluation system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uses the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weight.At last applying the model to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project in Jiahe County, Chenzhou city for the benefit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this County and other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central town;Choice;Evaluation;Jiahe County.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十分突出。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比,小城镇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小城镇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是全国尤为突出的问题,它既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又不符合城镇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因而,选出一批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较好和城镇规模较大的小城镇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以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吸纳能力尤为重要。

在“中心城区一中心镇一一般镇一中心村—一般村”的五级城镇体系网络中,中心镇作为一个节点,向上连接城市,向下辐射一般镇和乡村,起着枢纽的作用,中心镇的发展联动着整个小城镇群的发展。中心镇不仅能聚集本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和资金,而且还能把周边小城镇的资源、资金和人才吸聚到自己区域内。通过对聚集的资源进行加工,形成深度加工产品,使资源增值,加速中心镇自身的发展,并在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向次级节点扩散技术、输送产品、投资等,促进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的城镇化。

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郴州市嘉禾县中心镇的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县乃至全国城镇化发展有所裨益。

二、郴州市嘉禾县城镇发展现状

嘉禾县地域总面积6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3万亩,总人口约40.21万人。全县人口密度约575人/平方公里,城镇密度18.6 个/千平方公里,远高于全省的平均城镇密度4.83 个/千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密度最高的县城之一。2012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嘉禾县下辖8镇5乡、242个行政村,其中8镇分别为珠泉镇、石桥镇、肖家镇、行廊镇、袁家镇、龙潭镇、车头镇和塘村镇;5乡分别为广发乡、盘江乡、坦坪乡、田心乡和普满乡。其中珠泉镇为县城中心城区。

嘉禾县域城镇体系从经济关系、城镇职能上看,并无明显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缺乏紧密的经济联系。城镇职能单一,集聚辐射能力有限,仅是作为行政区划的中心。周边乡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各县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经济关系很松散,经济相互独立,以内部自我循环为主,达不到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集聚阶段。

由于嘉禾县域城镇体系形成较晚,城镇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范围,中心镇作用不明显。

三、郴州市嘉禾县各乡镇发展潜力评价

1、技术路线

本研究通过对嘉禾县各乡镇现状的分析,以影响乡镇发展要素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乡镇发展潜力的评价框架。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通过矩阵一致性判断,得到个乡镇的中心镇发展潜力的排名,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最后确定中心镇。

2、评价因子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专家意见,综合考虑郴州市嘉禾县现状,选取区位条件、资源

条件、建设条件、现状情况和生态环境影响5大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要素中包括:①距县城距离。距县城越近,人流向县城集中,越不利于中心镇的集聚发展。②距郴州市等大城市距离。根据距离衰减原理,距城市中心越近的地方,吸引力越大,经济联系越紧密。同时考虑到更大范围的辐射周边小城镇发展,因此距郴州市等大城市距离越远的,发展条件较好的乡镇优先考虑。③高速公路互通口。距高速公路互通口越近,越利于货物的流通,对外交通更便利,越有利于中心镇的发展。④距国道、省道距离。国道、省道的横穿,加强了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扩大了中心镇的辐射范围。2)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要素包括:①耕地面积。②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为本地区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为铸锻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并带动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其它一系列产业的发展。③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为小城镇的发展创造财富,带动中心镇的发展。④景点综合评价。旅游资源是中心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3)建设条件

建设条件要素中包括:①路网条件。路网条件直接影响到小城镇的内外联系,是影响中心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②供水条件。供水条件是小城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③坡度。坡度越小,越利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④高程⑤基本农田 4)现状情况

现状情况要素中包括:①生产总值②公共基础设施。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的一个重要标志。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对反映城市面貌、人才培养、吸引投资、发挥中心镇辐射作用的影响较大。③镇区建设面积。反映了城镇的用地规模,其大小直接反映了小城镇中心作用的强弱。④镇域人口。人口规模是衡量一个城镇各方面职能活动等级的综合指标,通常人口规模越大的城镇,职能等级越高。⑤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反映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5)生态环境影响

绿色、文化与山水自然交融,自然环境优美和谐,这些对于中心镇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五大要素中,生态环境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生态环境影响要素中,本研究主要考虑了地质洪涝、森林覆盖率、采矿影响和生态敏感性四个影响因子。

3、权重的确定

1)通过对嘉禾县各乡镇现状的分析,以影响乡镇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建设条件、现状情况和生态环境影响五要素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按照决策目标-中间层要素-备选方案三个层次建立乡镇发展潜力的评价框架。具体模型如下:

2)确立思维判断定量化的标度。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构造判断矩阵。运用两两比较方法,对各相关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根据中间层的若干指标,可得到若干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4)计算权重

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mi的和; 将A的各行元素的和进行归一化; 该向量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各级指标权重

4、评价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值及指标权重,按上述模型进行计算,得各乡镇潜力评价结果(如下表)。

四、基于潜力分析的中心镇选择

1、中心镇确定的原则

1)区域平衡原则。中心镇的分布不宜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与县城中心城区和其他中心镇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每个中心镇有合适的经济发展腹地,从而通过县城和各中心镇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总量控制原则。根据上一级区划的要求,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中心镇的数量。

3)体现城镇特色原则。城镇特色包括产业特色、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其决定着中心镇在区域发展的地位和优势。

2、中心镇的确定

根据上述定量评价结果及定性原则,最终确定行廊镇、塘村镇和广发乡为

郴州市嘉禾县的中心镇。

其中行廊镇位于嘉禾县的东部,经济以农业、煤炭产业为主,农业生产朝着产业化方向迅速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成交显著。大力发展了煤炭业、建材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塘村镇位于嘉禾县的南部地区,经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农业为辅,是一个以锻造工业为主导产业,以商贸业为支柱产业等多种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从而带动南部周边乡镇的发展。广发乡位于嘉禾县西北部,境内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作为北部地区中心镇,从而带动北部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

五、结语

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目前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选定和培育中心镇正是实现这一指导思想的有效措施。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做出的小城镇综合实力排序与郴州市嘉禾县的实际发展情况大致相符,被直接作为郴州市嘉禾县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的理论依据,这充分说明了研究所选择的22项指标以及提取的5个主因子基本反映了郴州市嘉禾县城镇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都是具有可行性的。郴州市嘉禾县不仅拥有郴资桂的区位优势,还有丰富的自然文化以及劳动力资源,在资源利用和市场开发方面有巨大潜力,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也将随着郴州市嘉禾县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深入完善,选择出的中心镇综合实力排序也将随之有所变化,为今后中心镇综合实力的动态评价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庆国等.谈中心镇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M].规划师,2001,(5).[2] 王兴平、李志刚.略论县域规划的中心镇战略与选择[J].经济地理,2001年第一卷第1期·

5.中心镇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落实不够到位。自2007年省政府文件出台以后,2008年市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中心镇的若干意见》,我县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但很多好的政策和措施,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正在执行的政策、措施,随着时间的变迁又被部门调整了。

二是城镇功能不够完善。对于一个功能完备的中心镇来说,它是一定区域内农村的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财政金融、通讯信息、科技教育和政治文化的“中心”。但目前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土地要素制约明显,致使产业发展受限,产业空间平台建设明显滞后,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功能不完善,人口吸纳能力低,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人口、土地等生产要素还不能实现聚集、集中和集约使用,使用效率和规模效应都还很低,这些直接影响到中心镇对整个农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由于自身财政非常有限,而向上争取项目又因为基础不好很难争取的到,造成了政府有心搞建设而无力去做的尴尬局面。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地方投融资平台建设不够完善,造成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对中心镇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四是管理权限难以下放。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是中心镇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扩大权限提高中心镇的管理能力,解决“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难题。但目前大量的职能仅集中在县级部门,严重削弱了乡镇一级政府的管理能力。从大趋势上看加快强镇扩权的步伐各方尚能达成共识,但一到具体化就很难达成共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部门借助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规避实质性的权限下放,或者说只愿意下放责任不愿意下放权利。二是从已经下放的权限或正在对接的权限看,下放的基本上是责任而非权限,比如森林防火权、安全隐患排除权、违章建筑拆除权等等。

对策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中心镇的行政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赋予中心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等方面的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在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不增财政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逐步落实中心镇行政执法的应有事权。强化中心镇政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职能。理顺条块关系,垂直部门派驻中心镇机构及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纳入中心镇考核体系,主要领导干部任免须事先征求当地党委意见。

二是加强对中心镇扩权工作的领导。把中心镇培育工作列入市对县“两个社会”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扩权强镇工作。省、市要出台增强扩权强镇工作的相关细则,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明确将部门一些审批权限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下放给中心镇。参照温州、宁波等地做法,中心镇党委书记挂县委常委,镇长明确副处级,在中心镇工作五年以上的副职明确为正科实职,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明确为副科级,以增强中心镇的宏观调控能力和对领导干部的激励作用。

三是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按照财权、事权相一致原则,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管理体制,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各种创新举措,适当加大镇政府的超基数收入分成比例,并保证基数一定五年不变。对镇政府在辖区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等,地方留成部分要给予倾斜,增加返回基数。城市建设配套资金由乡镇直接收取,并加大对中心镇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四是加大土地资源扶持力度。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合理调整用地布局,为中心镇发展预留空间。支持和鼓励中心镇通过挖潜、旧城改造、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等,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地。同时,在年度项目正常性的用地指标安排上,适当向中心镇倾斜。集体建设用地方面,允许中心镇开展农民住宅产权登记试点,采取异地置换方式,鼓励山区农民迁移到中心镇落户就业,并给予中心镇适当的户籍登记管理权限。

6.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六

发布时间: 2006-3-14 14:10:33 被阅览数: 1264 次 来源: 东联乡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打造东北部中心镇

——对东联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小城镇建设,依托国电铜陵电厂项目,按照东北部中心镇的定位,加快东联乡建设的步伐”。东联乡根据县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学指办铜学指办[2O05]9号文件要求,针对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这一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乡域概况与发展条件分析

1、乡域概况

东联乡位于铜陵县东北部,地处东经117º

58、北纬31º00,为铜陵、无为、繁昌三县交界地。其东临黄浒河,南临钟鸣镇、顺安镇,西接西联乡,北临长江,乡域总国土面积54.4 6平方公里。东联乡下辖永丰、流潭两集镇,22个行政村,共262个村民组,农户6542户,总人口244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8人。东联乡经济以农业主,共有耕地2.5万亩,水面8000亩,林地100O余亩。粮、棉、渔、畜等农产品占有很大比重,产业结构单一。至2004年底,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905万元,工业总产值24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

2、发展条件分析

(1)区位优势

东联乡位于铜陵市区东北部,紧邻芜湖繁昌县荻港镇仅5公里,与无为县高沟镇隔江相望,为铜陵市东城经济区的最前沿阵地,是承载东部城区和周边产业传递重要乡镇。“十一五”期间,东联乡利用国电建设的有利时机,超常规发展,随着铜陵长江二桥规划建设和坝白路、钟古路至莸港段道路建成,这一地区交流将会更加紧密,将成为铜陵市跨江发展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相当明显。

(2)资源优势

一是沿长江、顺安河的岸线资源优势。长江流经东联乡的岸线长达十余公里,多为天然优良港口,从市域来看,该地段是铜陵市唯一未开发的深水港口,是长江上下不可多得的黄金岸线。二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全乡富余劳动力占两成以上,大多外出务工,务工人员达6000人,劳动力成本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全乡荒地、废弃地和不合理建设用地较多,经合理利用和加以整治,作为建设成本相对较低。三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东联乡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农田土地广袤肥沃,盛产粮、棉、油等农作物,水域面积较大,珍珠、河蚌、螃蟹等水产养殖面积较大。

(3)交通优势

东联乡水路交通前景发展巨大,利用沿江、沿河的优越港口条件建设顺安河、长江货运、轮渡码头,使之成为东北部城区乃至整个铜陵市重要水路交通集散地。陆路交通近期主要通过坝白路与钟古路和周边进行交通联系,随着长江二桥的建成,陆路交通将主要通过庐铜铁路和“滁-黄”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来完成,这将进一步完善安徽江南北公路、铁路网络,促进安徽中部过江运输能力的提高。

(4)项目优势

占地1.5平方公里、装机总容量达6400WM特大型电厂及铜陵长江二桥等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无疑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东联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多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二、我乡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缺乏集聚效应。据资料表明,城镇人口规模达到5万,才有较大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目前,我乡总人口仅2.44万,毛桥、永丰两集镇人口仅948人,两集镇占地面积237亩,人均居住面积87.1平方米,基础设施相对发展滞后,街道仅为4米宽的柏油路,公益性设施主要为行政、教育、医疗、商店等基本设施。由于人口少,地处偏僻,离市区仅有30公里路,很难形成巨大的人流人流、物流。目前,我乡小城镇的总体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

2、功能弱,缺少城镇化氛围。一是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城镇化水平较低。2004年底,全乡农民人均收入为2770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乡国内生产总值1.1亿元。2004年末,全乡城市化水平仅为

4.4%,远远低于城市化水平,按年递增3.O%计算,到2O1O年,东联乡城镇化水平达25%。二是集镇规划起点不高,规划实施不够严格。毛桥、永丰两集镇居民建筑为原移民建镇住房,一般为两层楼房结构。据发放l0O0份调查问卷统计:8O%的集镇居民对规划要求统一,规划要合理,长远;1O%认为无所谓,1O%安于现状。群众对集镇规划总体要求是好的。三是缺乏企业支撑。目前我乡企业主要是20O2年、2OO3年招商引资企业,有铜陵百通科贸公司,铜陵特种电缆公司,荣达阀门公司,桐乡建筑材料公司等,这些企业相当规模小,经济总量低,缺乏应有的承载劳动力的能力。

3、体制旧,制约城镇化发展。一是城镇规模的扩张与城镇户籍管理滞后存在矛盾。二是农民进城镇与原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存在矛盾。绝大多数进入城镇的农民都仍然保留着承包地,这样不仅阻碍了土地规模经营、科技推广运用及农村的分工分业,同时抑制了更多的农民向城镇彻底转移。三是农民城镇化意识淡薄。据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统计结果,98%农民对城镇居民概念模糊,大部分人认为城镇居民为教师、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财政拨款“吃皇粮"的人;9O%人对进入城镇人口期望很大,但是对成为居民,失去土地以后生活、就业保障有担忧。

4、发展慢,城镇化水平低。一是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小。现镇区以外的居民点沿公路、圩埂成“线状”连续分布,农村聚居点不明显。二是农村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且共享性较差。三是城镇化11项综合指标评估不达标。根据我乡城镇人口1l项指标综合评诂,至20O4年底,我乡的城镇化率仅为4.4%,尚处于农村城镇化准备阶段的前期。

三、我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以规划为先导,创新发展思路。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也是政府管理、调控和指导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同时,要通过规划对城镇的发展方向、功能分区、广场绿地、公共设施、重点建筑等进行准确定位。根据县委九届九次全会:“把东联乡建成东北部中心镇”这一要求,东联乡利用铜陵国电项目在东联乡建设这一契机;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积极实施乡总体规划。首先,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地抓好政府新址中心城区建设。将整个官庄圩全部纳入规划建设范围,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建设档次和水平,加快一级中心建制镇建设,形成以电厂为龙头,一级建制镇为主体,永丰、毛桥小集镇为两翼的城镇结构体系。其次,实施“两点一线”规划:即以大电厂和金桥工业园区为两点,坝白路沿成生态农业走廊为一线,将园区和城区的工业设施、商业设施、民用设施以及项目布局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最后,根据中心镇整体规划,建立三条经济带:着手于打造坝白路生态经济带,长江岸线10公里港口物流经济带,电厂周边商贸经济带,形成一带一品,一带一特色,一带一个设施规划,从而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建设,达到市、县对东联乡建设成东北部中心镇这一总体规划要求。

2、树立经营理念,加快城镇基础建设。资金短缺是影响小城镇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小城镇必须突破这个瓶颈。东联乡要利用铜陵国电项目建设优势,树立超前超快发展思想,加快城镇基础建设,把东联乡建成东北部的重要集镇。一要主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动作和争取政策性扶持,多渠道筹措政府新址基础建设资金。全力以赴地推进电厂南侧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3年内完成政府新址及园区的主次道路框架和必需的水、电、通信等设施基本建设,并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完成坝白路、永新路、东大堤浇油工程。二要做活土地经营。在电厂周边和政府新址储备部分土地,实行市场化运作,对经营性用地实行限量供应,工业用地成本价、商业用地招拍价,有序开发,长值增效。三要合理规划集镇建设。要立足标准、高起点,合理规划政府新址所在地永丰街道建设,按照小集镇发展的步骤和要求。合理分布集镇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商业区和业园区。走“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特色发展”的路子。四要建立城镇管理体制。按照村镇体系规模结构,中心镇人口规模为8000-l2000人。以永丰村、复兴村、西埂村为中心,成立城镇居民委员会,建立城镇居民户籍制度,把失地和没有土地农民和永丰小集镇职工、教师纳入城镇居民管理范畴,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居住。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社会保障和生活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解除进城镇落户农民及相关人员后顾之忧。并积极引导失地农民开发餐饮、娱乐、休闲、百货、信息、物流等第三产业,从而使城镇建设发挥其有效功能,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度集中、方便快捷、繁荣有序的商贸中心,促进城镇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五要加快交通道路建设步伐。铁路:近期建设国电铁路专用线,从钟鸣站接入,沿鲶鱼山西南侧经东联乡东北部接至国电厂。按照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马芜铜”区域性规划要求,在乡域北侧,大电厂南测预留过江通道位置,新建过江铁路公路双用桥,拟建庐江-钟鸣铁路。规划同时考虑沿庐铜铁路在东联乡境内设置区性编组站,随着国电64O千瓦电厂建成,年煤炭需求量达到20OO万吨,同时铜陵的石材,有色建材等向江北回运,过江运输能力将有可能达到3O00万吨/年左右。县乡公路:坝白路为乡域南北贯通的一条重要交通性干道,北至长江大堤,南接东部城区的湖马路;钟古路西接中心城区的永新公路,东至繁昌县的获港镇,并在新镇区处分叉南至钟鸣镇。这两条路均规划为县道。规划按一级公路标准的设计,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30米,车行路面宽度2O米。电厂南、北侧道路及丰支路、东干渠路、西干渠路、南干渠路规划为乡道,按二级公路标准没计,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25米,车行路面宽度为15米。其余道路为村道,均按三、四级道路标准规划,其线型主要是结合河堤、围埂、居民点位置及现状特点确定。水运: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贯彻长江开发开放战略,规划在长江、顺安河沿岸考虑设港口码头等设施。

3、以经济为主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证明,经济基础好的城镇发展就快,活力强,后劲足,小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要突出三个着力点:一是要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小城镇处在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联系城乡的纽带。这就决定东联乡小城镇的发展必须围绕服务农业、发展农村做文章,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把东联乡建成生态农业示范区。主要依托东联乡丰富的水面资源,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如:大力发展莲藕种植基地、珍珠养殖基地、螃蟹养殖基地。以新河农业示范园和莲湖休闲垂钓中心为基础,打捆项目招商,发展生态旅游休闲项目。结合大电厂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如:积极探索“村改居”,鼓励农民从事第三产业;成立与电厂相对接的劳务公司,实现富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强化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二是以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实践表明,发展园区经济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结合点。发展园区经济,可以聚集多方面的经济要素,形成扎堆效应。同时,通过发展园区经济还可以形成新城镇,扩张城镇规模,提高城镇档次。因此,东联乡准备通过谋求招商项目来推动园区建设,着方打造三大特色重镇:即充分发挥电厂区位、交通优势,瞄准电厂三级产品及其相

7.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七

按:为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浙江省今年启动了“中心镇培育工程”。现将该省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有关措施和具体进展陆续刊发,供各地参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

干意见

(浙政发(2007)J 13号,2007年4月3日)

中心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节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就近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的要求,现就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为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发展的原则,实施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努力把中心镇培育建设成为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二)目标。有重点地选择200个左右中心镇,分期分批地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经济发达、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富裕、体制机制活、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好、集聚集约水平高的现代化小城市。其中“十一五”时期地主要目标是:

——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区人口集聚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达到“十一五”末省内县级市城区水平。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三次产业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非农从业人员比重达到80%以上,年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翻一番。

——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基本满当地发展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列入“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县城要在上述基础上,发展成为集约水平更高、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产业特色更为鲜明、社会事业更为发达、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更为健全的中小城市。

二、主要任务

(三)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把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作为“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首要任务。按照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要求,突出中心镇在县、市域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加强中心镇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规划编制、修订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制度,逐步完善规划实施的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把促进特色产业培育集聚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核心要求。根据中心镇的实际,明确功能定位,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等。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建设产业功能区,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引导中心镇区域范围内和周边乡镇的企业向产业功能区集聚。符合条件的中心镇产业功能区优先纳入开发区(园区)扩容规划。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实现产

业功能区与城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创新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和管理体制。鼓励、支持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重点内容。加大对中心镇社会事业的投入,建设和完善“一校(高标准的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二院(综合性医院、敬老院)、三中心(文化中心、科普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有效解决农村社会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心镇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制度,发挥中心镇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基本保障。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要求,建设与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提倡和鼓励中心镇与周边乡镇共建共享。建设和完善“一路(高标准的进镇道路)、二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三网(自来水供水网、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通村公交网)”等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三、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

(七)建立和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按照分税制的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使之更加适应中心镇培育和壮大的需要。

(八)实施规费优惠政策。在中心镇范围内收取的规费和土地出让金,除规定上缴中央部分外,地方留成部分向中心镇倾斜。财政部门要强化监督、专款专用。

(九)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努力增强其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其服务“三农”功能。省级有关部门要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合力支持培育中心镇。中心镇符合条件的产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列入各级政府的重点工程,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拓宽服务领域,采取多种扶持措施,加大对中心镇的信贷扶持力度;在中心镇吸收的储蓄存款原则上按照规定的存贷比投放中心镇。

(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各地在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中心镇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支持中心镇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各地应从省政府下达的用地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专项用于中心镇发展,并下达给中心镇。支持和鼓励中心镇通过挖潜,改造旧城,开展拆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和废弃地,做到集中用地和集约用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省里优先核定土地周转指标给予支持。

(十一)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创建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强化中心镇政府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法律援助等公共服务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设置机构,在核定的人员总编制范围内配置工作人员。积极探索中心镇行政执法监管改革,界定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理顺中心镇条块关系,垂直部门派驻中心镇的机构及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要纳入中心镇考核体系,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须事先征求当地党委意见。

(十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中心镇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允许中心镇依法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类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中心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功能区的建设。积极推行市政、绿化养护和环卫作业等公开招投标,加快推进中心镇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积极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担保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农民创业的融资服务。

(十三)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凡在中心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义务;在转为城镇居民之日起5年内,可继续享受农村居民生育政策。

(十四)加快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保障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合理、规范流转。允许中心镇开展农民住宅产权登记试点。采取异地置换方式,积极鼓励山区农民迁移到中心镇落户就业。

(十五)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镇中村撤村建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和落实好征地留用地政策,规范撤村建居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产民主管理水平,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的股份制合作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十六)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中心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快中心镇人力资源有形市场和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中心镇非农产业转移。加快中心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完善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联动增长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

四、组织领导

(十七)加强组织协调。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中心镇培育工程”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及时研究解决中心镇培育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和培育目标的顺利实现。中心镇培育的主要指标列入市、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新农村建设考核内容。

8.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八

摘要:本文以大荆镇为例,分析了中心镇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科学推进中心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规划建设;中心镇;对策措施

一、大荆镇镇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大荆镇积极贯彻实施乐清市北部中心区战略,乐清市委“实力乐清、魅力乐清、和谐乐清”的战略部署,围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政府转型三大任务,深入实施中心镇建设战略,扎实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集工贸旅游于一体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小城市,以大荆主城、双峰居住区、久防区和水涨工业区的“一城三区”组合形态城市,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配套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2010年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省级中心镇城建基础设施“十二五”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大荆镇被确定为省级中心镇。为使中心镇建设顺利推进,我们对大荆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大荆已被列为省级中心镇,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城镇体系规划与中心镇的规模和职能不相称,需要组织调整修编。同时,组团乡镇总体规划完善程度与规划延续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编制详细规划离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是经济转型方面,引进大项目不多,特色优势产业层次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培育缓慢,服务业比重偏低,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是不少干部群众对“三分三改”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农房改造集聚进展偏慢;

(四)是城乡环境面貌离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推进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加强社会管理任重道远;五是一些同志的观念和作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面上工作的推进还不平衡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加以克服和改正。

(六)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应加大中心镇建设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投入。

三、几点建议

1、做大产业发展平台。立足乐清北部副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以设立四大产业功能区为起点,按照“因地制宜、资源集聚、功能导向、效能提升”的建设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空间拓展。

加快推进高新产业集聚功能区建设。切实解决横浦等工业园区的建设用地问题;切实解决我镇产业和企业低小散问题;着力推进水涨、湖雾片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努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集聚功能区建设。坚持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农业。着重推进双峰、镇安铁皮石斛加工基地和湖雾葡萄、智仁竹笋与早茶等园区建设,实现乐清市北部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种植规模和亩产效益双提升。

加快推进新型商贸集聚功能区建设。依托大荆老镇区和水涨、双峰集镇区,建设乐清北部商贸中心。其中大荆老城区和水涨片区以传统商业网点的调整、改造、提升为主,大力加强双峰片区的商贸流通功能,将其打造成乐清市北部特色农副产品的交易、集散基地。

加快推进休闲旅游集聚功能区建设。按照“大雁荡、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健身养老等产业。重点做好雁荡山国际网球度假村、雁荡山国际老年康复中心和雁荡山水上乐园

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推进“十大城市公园”和“六大城郊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投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乐清市北部区域旅游服务中心。

2、增强投资拉动力度。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主载体。只有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经济工作才会有实实在在的落脚点,实现大荆科学发展才会有强劲的动力。

确保重点投入。把重点工程、重大建设项目和城市类建设项目作为投资攻坚的主攻方向,全力以赴打好投资硬仗。确保全年重点工程投资达到1.7亿元;确保全年工业性项目投资达到1亿元;扎实推进城市类建设项目,确保全年城市类建设项目投资达到4.8亿元。着重引进高端高新大产业、大项目,调动在外大荆籍能人志士回乡投资创业热情,力争在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多渠道、多元化融资,鼓励民间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镇投融资公司的平台作用,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项目融资能力。

3、综合统筹城乡发展。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加快推进珠山农房、蔗湖农房改造集聚区建设。认真总结翁村等村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全力推行“三分三改”工作,力争全镇80%的村年底前基本完成股改、地改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流转试点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大荆实际、群众认可的旧村改造模式,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

4、全力抓好环境建设,切实优化转型发展环境

1、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小城市建设理念为引领,全力优化我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强化硬件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确保雁荡旅游环线完成政策处理,做好久防大桥、二环路延伸、双湖大道、湖江路改扩建、镇安大太线改建、智平至智黄公路连接工程、镇安中心车站、双峰铁皮石斛加工基地等工程前期工作。

2、深化环境整治。建立健全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有效解决镇容镇貌“脏、乱、差”问题。继续强化“治脏治乱、绿化美化”大行动和违章“六先拆、违必拆”行动,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拆违任务和道路主干道“两拆两绿”工作;着力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围绕“村道硬化、卫生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整治项目,扎实推进农村集中连片整治和分类整治;着力抓好铸造业整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省、市两级待整治合格村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3、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绿化工作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全民植绿护绿活动,确保完成绿化任务3649亩;优先做好绿化美化规划布局,真正实现森林围村、森林进城、森林围城,生态环境力争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

5、优先解决民生热点。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认真落实各项民生政策,加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优先解决群众热切关注的教育、住房、医疗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城乡统筹社会保险体系,扩

9.共青团坡心镇工作制度 篇九

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总结

根据武胜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的工作实际,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利用小手牵大手的形式让雷锋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一、组织领导

组长:刘东

副组长:戴家明 龙林

魏光明

苏普

胡家红

成员: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通知精神,利用校园之声通讯社、国旗下讲话这两个传播途径,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造足道德建设的舆论声势。

2、各团支部出版以“公民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版报,开展相应的全校性美术竞赛,营造浓厚氛围,使学生对“公民道德”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结合3月精神文明月活动,学校团委制订出“学习雷锋,从我做起”活动方案,各团支部在本方案精神的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活动。他们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1)、学雷锋,奉献爱心。队员们把自己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

钱拿出来,支援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们交学费,买学习用品,购买校服等。

(2)、学雷锋,美我校园。各团支部开展了“弯弯腰,争当环保卫士”活动,在植树节期间,全体队员行动起来,共同建设绿色校园。

(3)、学雷锋,尊老敬老。结合假日活动,分别成立“敬老行动队”,到村里孤寡老人家里,帮老人扫地,擦窗和老人们聊天,为老人们送去诚挚的关怀,为老人们送上了同学们捐赠的米、蛋、面、水果、蜂蜜等营养物质和钱。

(4)、学雷锋,爱我家园。走出校园,走上街头,捡纸屑、杂物,打扫垃圾,为美化孝儿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在活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雷锋标兵,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号召人们争当文明人,建设文明城镇。

10.坝心镇经济体制改革情况汇报 篇十

县发改局:

2011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紧紧围绕消除不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消除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在改革创新中积极构建更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为坝心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根据需要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进一步强化行政审批的监管,建立健全镇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的依据、程序、时限、行政执法制度、执法程序等内容。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机制。

(二)继续深化文教卫生等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继续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智 1

力”的总要求,构建我镇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方式,促进我镇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大胆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2011年3月镇中心校启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并在各校试行。2011年3月坝心镇中心小学举行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使全镇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2011年3月22日,学校特邀高级讲师尹晗专家为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做了一次“弘扬中华孝道,促进社会和谐,孝文化进校园”的专题演讲,这次活动,让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孝文化意识。2011年全镇青少年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100%,巩固率99.2%。并继续抓好坝心小学地震带排危学校建设工作。三是继续推进新医改工作。在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改善医疗条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切实加强,2011年全镇参合人员为28561人,参合率达96%。今年1至10月共减免补偿53495人次,总医疗费用666.3万元,减免费用250.6万元。2012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大病保参合率达50%。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组织农民工和待业人员开展培训。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人。

(四)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强化引进项目跟踪服务,定期协调解决问题,扩大招商知名度,开创招商工作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模式。

(五)突出长远抓生态,全力推进生态镇建设。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目标,继续抓好小集镇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加快坝心集镇供水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坝心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林果资源优势,把以杨梅、枇杷为主的林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撑产业来加快发展,实现特色生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继续做好异龙湖综合治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好异龙湖周边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围绕异龙湖发展旅游光观业,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我镇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六)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优化政府部门的内部结构,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后,政府设置工作部门10个。强化镇“农业服务中心”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统筹兼顾,突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推行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

(七)建立服务型政府。按照民主责任、法治信用、有限开放、协调精干、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目标,建立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意识和职能,促进政府职能首先向定规划、定标准、定规则、定政策和加强监管、搞好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等方面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政务活动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八)深入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紧紧围绕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涉及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重点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消除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加速体制机制创新,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整体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深化和综合配套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加快完善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一)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旅游综合协调职能,加强行业自律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产业,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及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化。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一部分专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转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

(四)创新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稳步推进文化市场的开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

(五)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等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集约水平。建设一批乡村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园区等,提高农民在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能力和工资性收入。打造以城镇为中心的一体化生活圈。促进城镇社会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依托农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扩大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生活要求。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人员等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公用设施投入,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加强城镇规划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建设。提供多种方式的住宿餐饮、娱乐服务。完善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推进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实现设施维护等公用事业的社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七)根据上级部门的部署,继续深化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有的部门的职能还未整合,对改革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到位;二是各部门抓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存在着协调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不足的问题;三是深入改革一线调查研究不够,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存在着指导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的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力争在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坝心科学发展提供积极有效的体制保障服务。

坝心镇人民政府

上一篇:个人档案文档封面下一篇:个人五年愿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