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的六大技巧(精选15篇)
1.小学生写作的六大技巧 篇一
一、培养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根本的前提。有了兴趣, 让学生“津津有味地写作”才是我们的目标。
1. 创设成功机会, 树立写作信心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 使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让学生相信“我能写”。
2. 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首先, 要从他们喜欢做的或看的、听的事入手, 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如秋游。临行前, 我这样安排:“今天大家要尽情地玩, 然后把最有意思的事记下来。”结果30多位学生的作文各具特色, 而且言辞恰当, 感情真挚, 就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头疼的小鬼也能写出一两个好段落。真是“游遍千山水, 下笔如有神”, 完全一改往日的“横眉冷对方格纸, 俯首干咬铅笔头”的局面。究其原因, 是他们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二、利用课本资源, 模仿例文, 提高写作水平
新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有生命力的、充满乐趣的语文天地。无论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还是选读课文, 每篇文章都是学生习作中的经典例文。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教师, 应该创造性地诠释每一篇课文, 让学生在感悟课文中学会写作文,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品读课文, 学习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 每学一篇课文, 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 总结出每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中心思想;分析作者为达到写作目的, 选取了哪些材料;为表述清楚、具体, 安排了怎样的文章结构;为吸引读者, 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等。例如, 在教四年级《白鹅》这篇课文中, 作者的目的是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高傲, 突出喜爱之情, 选取的材料是白鹅的姿态高傲, 接着写白鹅突出的叫声、步态、吃相, 为了吸引读者,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鹅与鸭比, 突出鹅的特点:高傲。如此归纳总结,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由此, 学生也将课文的结构储备下来。
2. 诵读经典, 背文章的精彩部分
一篇优秀的文章, 要经常诵读, 有时候还要把精彩的部分背下来, 记录在“精彩句段”本上, 这样,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3. 模仿例文习作, 提高写作水平
引导学生从写片段入手, 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写作知识完成自己的小练笔。例如, 学习了《桂林山水》一课, 我就以校园的景色为材料, 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排比句式来练笔。学生的习作中写道:“校园的花真多啊, 多的像天上的繁星, 数也数不清;校园的花真艳啊, 艳得像画家的调色板, 五彩缤纷……真让人感觉仿佛步如天使乐园一般”;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储备典型课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写作时根据习作材料对比选用。如, 学习《月光曲》一文,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开头写出事情的结果, 吸引读者, 再写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这种写作方法叫“倒叙法”。还有如“引用法”“提问法”“总起法”……学生储备了这些方法, 在习作时, 根据文体进行模仿、套用。久而久之, 学生习作自然就能做到结构完整。
三、扩大阅读, 积累材料, 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材料, 是无论如何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 作文教学, 必须注重材料的积累。我在教学中, 摸索总结出这样一些方法: (1) “三个一”工程, 即每天一句格言, 每周一首古诗。 (2) 每周200字的摘抄。 (3) 每天一条好新闻等等。
四、让学生常练笔
2.六大技巧助攻高考 篇二
高考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而临场发挥主要取决于考试的心态、考试的策略与技巧。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基础上的应试技巧是考生避免失误,厚积薄发,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高考在即,想借此谈谈高考理科生的应试技巧。
1. 熟悉考场。熟悉考场的环境,掌握好考场离自己住所的距离,找到自己的考场,还要知道厕所在什么地方,如果条件许可,找到自己的考试位置。住外面的考生,需要熟悉住所的环境,特别是熟悉从住所到考场的路线、所用的交通工具及所耗费的时间,做到考试当天心中有数。
2. 准备好必备的考试用具:① 准考证、身份证;② 两支以上0.5 mm黑色签字笔,一支2B铅笔(把2B铅笔尖削成方形),削铅笔的小刀一把,橡皮一块;③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等绘图用具;④手表;⑤透明文件袋一个,用来装以上物品,以免丢失。
3. 适时到考场。去早了遇到偶发事件的可能性增大,极易破坏良好的心态;过迟,来不及安心定神,进入考试角色的心理准备时间太短,有可能导致整场考试在慌乱中度过,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4. 考场外的等待。进入考场前,不要高谈阔论,以免情绪太兴奋而使进入考场后反而变得低沉,也不要与人交谈复习讨论题目,以免原来的“胸有成竹”的良好感觉一扫而光。在考场外安静的休息,不要吵闹,也不必看书,看到别人看书时也不必羡慕或紧张,相信自己已经无所不知了。
1. 树立信心,克服怯场
考生拿到试卷后应先填写好考生信息(如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不要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试题的难易不必介意。从整体来看:我难你也难,你易我也易。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多数题目并不比平时练习的题目难,也并不都是新题,有好多题目都是我们平时练习过的知识或熟题略加改造而成,如果平时训练的题目多数都会做,那么要坚信高考你也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建议给自己一些暗示: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2. 摒弃“杂”念,缓解情绪
同学们在考试之前应该摒弃“杂”念,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很多同学明知这个道理却无法做到,那么你不妨尝试与别人交谈,谈些与考试无关的话题,最好是一些既幽默又含蓄的笑话,尽量使心情放松,排除干扰。
3. 集中注意,迅入状态
注意力集中是考试成功的关键,一定的神经亢奋或紧张有利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活跃思维,所以为了能在考试中考出最佳效果,应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确保思维的灵活和敏捷。
4. 调整心态,沉着应考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考试时要按题目顺序先易后难,给自己一些信心,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1. 审题要慢,弄清题意
题目是解题的信息源,这信息源往往会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告诉考生。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弄清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条件与结论以及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有些考生只知道一味求快,往往题意未清,便匆忙动笔,结果误入歧途,即所谓欲速则不达,看错一个字可能会遗憾终生。
2. 审题要细,找出陷阱
认真阅读时,要看清、看懂每一句话、每一处提示,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浪费时间,用手中的笔,在试卷上将关键信息划线、画圈等,提醒自己不要掉入陷阱。读题时,单项、双项选择题的要求一般不会改变,得分标准说明也不会变,可以不看,但是,读图分析题一定要细看,分清是必做题还是选做题。
3. 审题要准,把握要点
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避免盲目答题。审题的内容包括:看清题型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还包括审准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审题时,无论是选择题、读图题,都必须逐字、逐词、逐句地看,读图、读表时,必须看图表的名称(中心主题)、图例符号、图表信息等,绝对不能遗漏。
4. 审题要思,明确考点
要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推理、综合,弄清试题的考查意图:①考什么?②在哪里?到记忆仓库中、货架上(知识网络)找;③怎样阐述的?回忆书中是如何阐述、描述的。④如何表述?知识迁移、无缝对接、按照要求、规范表述。
1. 先易后难,合理用时
答题的次序应尽量做到先易后难,这是因为一方面容易题做起来得心应手,正确率高,会使你获得好心情,并且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能够增强信心,使思维趋向高潮,对发挥水平极为有利。另一方面如果先做难题,可能会浪费好多时间,即使难关被攻克,却已没有时间去争取那些易得的分数。有些解答题第一问就很难,这时可以暂时先跳过第一问,而直接使用第一问的结论解决第二问、第三问,而有时后面的问题往往是第一问的提示。所以应先把时间用在那些较易题或分值较高的题目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2. 思维严密,讲究方法
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如关系式法、守恒法、信息转化法、平均值法、差量法、淘汰法、类推法、讨论法等,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有些题目,上手较难,可以以退为进,从特殊情况着手,将普遍问题特殊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参数问题常规化,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可能会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使看起来很难的问题得到简化;也有一些题目,往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最终解决还是离不开已学的理论知识,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若对其特征、特点、形式进行联想转化就不难发现,它们不过是我们熟悉问题的变形,于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运算要准,胆子要大
答卷时,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性成功,提高成功率。高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反复验算,更不容你再三地变换解题方法,往往是拿到一个题目,凭感觉选定一种方法就动手做,这时除了你的每一步运算务求正确外,还要求把你当时的解法坚持到底,也许你选择的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如回头重来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当然坚持到底并不意味着钻牛角尖,一旦发现自己走进死胡同,还是要立刻迷途知返。
4. 镇定自若,巧解难题
考试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自己熟悉的,经常会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类:一是记忆卡壳,平时会做的题,记得很清楚的知识,忽然忘记了;二是题目难度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遇到困难时首先是不要紧张,因为上述两种情况往往是太紧张、太兴奋造成的。正确的方法是:先放下这些题目,去做一下其他的考题,或者去检查一下前面已经做完的与之相关的或类似的题目,看能否从中找到提示,或者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做过的例题,或者回忆一下相关的知识,寻找突破口,以退为进,或者干脆把考试中其他的题目全部做完之后,再把这道题当作一般的练习题来做,没有了后顾之忧,就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在考试中,切忌不要赌一时之气,不顾时间和其他的题,无原则地蛮干。
3.小学生写作的六大技巧 篇三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开头,称之“凤头”,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开头的方法有很多,但究竟如何开头需要因文而定,因人而定。只要能够使阅卷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是成功的文章开头。
立意时一要善于“化大为小”,口子要小,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小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二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立意对文章写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应该在准确、深刻、新颖、独到上下工夫,最好能体现出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有见地、有胆识,善于避开人云亦云的观点,跳出陈陈相因的窠臼,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辩证分析,自己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4.出纳工作的六大技巧 篇四
一、在收付现金时要与当事人当面对清金额,最好与第三人核对后再进行收付进账。
二、对需要报销的发票,抬头与本单位不符、大小写金额不符、涂改发票、发票上无收款单位章或收款人章、发票与支票入账方不符者,均不接受发票,待补办手续后再报核。
三、报销单位需先签字、后付款;收款单据先交款、后盖章;付款单据要盖付讫章。
四、付款单据如由他人代领,应签代领人名字,而不得签被代领人名字;代领人不是本单位的职工,要注明与被带领人关系及其联系地址。
五、营业外收入,要以经办单位交款单位为依据,收款后开给财务收据。
5.高三历史复习应试的六大技巧 篇五
高考马上就要到了,这个火红的六月,你是否能顺利地跨过?这个激战的高考,你是否能谱写不败的传奇?在这里,笔者结合几年来的高考文综阅卷经验,给即将走上考场的高三学子谈谈高考中答题要注意些什么。
一、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
文科综合阅卷的第一天通常是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试阅,这样就有相当的一批答卷将作为试阅卷经受考验。
在试阅卷过程中,能够得分的答卷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考生答案与参考答案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意思大体相同。(2)考生答卷虽然与参考答案表述完全不一致,但逻辑严谨,论证周密,无知识性错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且能够自圆其说,与题意相吻合,符合“加分”条件。(3)考生答卷除完全与参考答案规定相符,还能在参考答案之外,作进一步深挖拓展且符合题意和社会实际。(4)考生答卷书写整洁,思路清晰,答卷规范,秩序号清楚,回答重点突出
不能够得分的试卷通常有以下情况:(1)考生答卷有某一点创新,但有明显的知识性错误,论证思路混乱,未按题意作进一步分析。(2)考生答卷有创新意识,也能够自圆其说,但不符合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甚至有 言论,阅卷领导小组规定:坚决不给分。(3)考生答卷凌乱,毫无整洁可言,虽然有少数正确的说法,但逻辑性差,叙述东拉西扯,考生答卷大多与参考答案南辕北辙、相距万里的,也绝不给分。(4)考生答卷书写模糊,涂改很多,虽然有一些叙述与参考答案略微相同或相似,但有多数难以辨认,也不能给分。
二、第一印象很关键
文科综合阅卷进入第二天,阅卷老师的阅卷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只批阅一道题或者一问,故试题答案已经烂熟于心。通常,阅卷老师在试卷阅卷框里签名的同时,就已经在浏览考生的答卷了。这时对考生而言,树立第一印象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略作调整。这样,阅卷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将大大提高。
对考生而言,树立良好印象的关键是自己的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好的开头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考生的论述直赴主题,不拖泥带水,不顾左右而言它。(2)考生的论述与参考答案的推理分析思路基本相符,无干扰阅卷老师阅卷情绪的跳跃性、非连续性的推理、归纳和概括。(3)考生答卷中的关键词与参考答案中的关键词相同或者多数相似,意思相同或相近。(4)考生答案在论证过程中,理由充分、分析透彻、措词到位,一看就觉得是“非等闭之辈”。
好的结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与开头和答题要求相一致,结论中肯,有创新性。(2)分析顺其自然、水到渠成,不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虚假陈辞。(3)无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对程度性的“副词”的使用和表述恰到好处,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重复论证也不随心所欲。(4)结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没有离奇的表述,也没有过度的喧染。
三、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
阅卷老师多数是极富有同情心的,在阅卷进入正式阶段后,对于可给可不给的分,一般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地给分。要使阅卷老师对考生的答卷产生同情心,从而获得他的同情分,是有章可循的。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3)字体的颜色一般是蓝色、蓝黑色为佳,字体以隽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最好不用笔迹粗、颜色深黑的碳素黑墨水;因为在炎热的夏季,黑色往往使人产生烦燥不安、视线不集中、不能专心如一。(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有的同学在高考中喜欢使用有刺激性的风油精、清凉油等,这些用品可能会使某些对气味敏感、爱好清洁的阅卷老师感到不适,应尽可能避免使用。(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除以上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是作记号的。为避免在复查时返工,阅卷老师是不会对这类型答卷给同情分的。
1卷面书写整洁,字体整齐,秩序号清楚,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答卷规范,回答重点突出
2、无明显的知识性错误,无论证思路混乱
3、答卷必须有好的开头和完满的结尾
4、论述直赴主题,不拖泥带水5结论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致;
6.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技巧浅析 篇六
一、重视阅读教学, 提炼内容、优化课堂结构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教会学生应用一定的语言形式, 对文章内容进行提炼, 以此加深理解, 从而得到语言运用的训练机会。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Unit 1 Friendship的第一篇Reading—Anne’s Best Frie nd这课时, 在了解文章篇章结构who—what—why—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挑出可以用于表达人的相关词组、句型;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已经学过的类似表达;然后对课文进行复述以促进对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随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让学生展开想象, 讲述自己的best friend, 以此深化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单元的Reading and writing所设定的任务, 对单纯的写人、写事进行延伸, 引入如何写建议信这个话题。例如:设定一个情景给学生, 再介绍一个人的事迹或某个人遇到某事的情况, 要求写一封建议信, 建议向他学习或如何解决问题等。
具体操作如下:
建议信是针对某事对某人提出忠告的一种文体, 要包括写信的目的、建议的内容及提出建议或忠告的理由。理由要合情合理, 语气要委婉。主体时态以现在时为主, 主体人称多用第二人称, 通常采取“三段式结构”。
首段:建议信开头通常要点明所针对的内容, 指明建议的前提和事情的原委, 对自己的立场做一些解释;给出合情合理的建议。这一部分用了阅读教学中如何写人的技巧。
中段:围绕此问题, 科学婉转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用了复述课文所需的技巧, 抓住主题、简明扼要,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尾段:简单表示希望。希望自己提出的建议对对方有所帮助, 同时表达你所提供的建议仅供对方参考。这部分是教会学生写建议信的格式。与此同时可以用ppt给学生提供几个作文格式供学生选择。
例如:如何给建议可用以下模板
Dear...
I am sorry you____in_____. However, the situation is easy to change if_______. Here are some tips to help you.
Firstly, why not_______? If you do this...
Secondly, you had better_______. (表建议的不同表达法)
Thirdly,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if... By doing this.
结尾常用:
1. I hope you’ll find these ideas useful.
2. I would be ready to discuss this matter with you in the further detail. (其他类似表达) 等, 总之给学生的帮助越具体越好。
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印象, 深化了课堂教学的中心,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时还可以在课上进行限时训练, 应用“练—评—练—赏析”的四步模式上课。
“练”, 就是学生先根据题目的要求快速构思写出初稿;“评”, 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写的文章进行精短评析和指导;“练”, 即学生在初稿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润色。“赏析”, 就是最后进行作文交流评比展示活动等。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赏析扩大了视野, 优化了课堂结构。
二、传授学生作文技巧, 增加亮点, 提高自信
读与写二者水乳交融、互动互促, 教材一般都是语言规范的佳作, 通过阅读教学, 可以使学生学到多方面的知识, 培养他们的能力, 进行多种多样的基本训练, 为作文打基础。对学生来说, 尤其要锤炼方法, 例如:怎样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变换句型、上下连贯、写好重点段落。行文务求信、达、雅。严复先生曾经提出过翻译“信、达、雅”三个原则, 虽然这是针对翻译, 但稍作修改放在高考书面表达备考上也是可行的。也就是在忠实于题干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遣词造句, 运用所学, 通顺明朗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完成写作任务。让人读了英文作文之后能感觉到是相对地道的英语, 而不是明显受汉语影响下写出的蹩脚文章。另外还要在遣词上下功夫。如果反复使用初中或高中低年级学到的一些词汇, 会给人留下“语言功底薄弱, 词汇积累浅薄”的印象。例如:要表达“死”, 不要只会用die / dead;其他短语, 例如:to pass away, to close (end) one’s day, to go to west都能表达, 简单机械性地重复会使人厌倦, 适当改变, 使用相对复杂的“高大上”词汇表达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收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黄鹏祥2015) 。
写作时还要力求句子多样化, 句内短语化, 句间流畅化。要做到语言表达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同样离不开平时的教学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一句多译、一词多译”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适当运用长短句结合可以让文章读起来比较有节奏感。例如:翻译这个句子———在信中, 你说你与别人交流时有困难。
可以这样说:
In your letter, you said you were not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 your letter, you said you had difficult i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 your letter, you said that it was difficult for you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坚持训练可以激活并运用储备在脑子里的资源, 让所表达的意思更加丰富、精彩, 从而巩固和扩大词汇量。此外, 文章要连贯, 必须做好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句际的衔接可以通过过渡性词语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诸如因果、转折、并列和递进的关系。
三、注重学生平时积累, 归类记忆方便取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写好作文,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文素材靠平时积累,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用素材的积累, 有利于提高作文质量。要鼓励学生做有心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遇到优美的词句可以用笔记录、反复诵读直至记忆。词句、习语、谚语都要靠平时有目的地进行积累, 一点一点地消化吸收, 只有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快速准确地应用。这样既提高了作文档次, 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收到教、学双赢的效果。但是学生这一习惯的养成, 确实需要教师的规范、约束与指导。在教学中, 笔者会督促、鼓励学生把积累的词语、精彩句子、谚语等用卡片的形式整理出来, 在班级进行展示, 树立一些榜样吸引更多人参加。长期坚持这样做, 卡片越集越多, 脑子里积累的素材量越来越大, 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并运用于作文练习中去, 增加亮点、提升作文质量。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 作文课要在有效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效果, 必须针对以上三点进行长期训练, 综合实践, 这样作文的高效课堂自然就水到渠成。
摘要: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 为学生英语写作扫除障碍, 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应适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应用练习,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关键词:日常积累,作文技巧,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7.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技巧 篇七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创作激情
这是提高写作效果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写作永恒的动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是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介绍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是巧设作文题目。在设置题目时,尽量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多选热门话题比如追星、苦恼等,让学生对选题产生兴趣。
三是丰富课堂活动,抓住契机,努力创造良好的表达氛围,激发学生写作情趣。比如成语接龙、故事会、表演短剧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好良好的基础。
四是利用学生的优秀习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批阅作文时,摘抄学生作文中漂亮的语句,适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体会做“名人”的滋味。
二、进行借鉴模仿,打下坚实写作基础
模仿好比登山的拐杖,这根“拐杖”——就是作家的“经验和技巧”。对学生而言,要游刃有余地完成模仿,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语言的仿写
优秀作品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的技巧,说话的语气,都是可以借鉴的。经常进行仿写训练,锻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1)仿写关联词。此种语言训练主要以课文的原句为蓝本,学生不会因陌生而无所适从。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但要提醒学生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要与原句所表达的关系一致。
(2)仿用修辞格。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这样可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推动构思,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素材的借鉴
素材具有多向性,同一素材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文章《你的眼神》这一素材,可谈“人要自立自强”,可谈“人要有感恩之心”,可谈“人要学会尊重”等。素材的借鉴,就是把这些表述好的素材巧妙地“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3、写法的借鉴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选择一些文章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一类文章的写法,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反复地揣摩、领悟、消化读过的文章,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4、结构的借鉴
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学习课文的巧妙构思,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布局的能力是极其有效的。如学习了《苏州园林》的构思文章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来对苏州园林进行描写。借鉴这一构思,就可以安排学生就学校校园建筑物进行仿写训练。
5、立意的借鉴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特别注意其立意。学习一些优秀作品的立意,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思想深度,拓宽学生的选材空间。如课文《斑羚飞渡》,展示的是斑羚的献身和团结的精神。学完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探究其他动物身上类似的高尚品质,以此立意,以动物为主角,展开想像,构思成文。
三、鼓励阅读,勤于积累,备足写作材料
1、多读书,读好书
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扩大阅读面。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极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2、坚持做好摘抄,做到取之于他文用之于已文
让学生把读到的优美的词句、片段、开头、结尾等一一摘录下来,并恰当运用到自己文章中,确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勤于练笔,勇于实践
坚持让学生多写,只有多写才能让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写日记是让学生勤于练笔,勇于实践,提高写作能力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放松对学生日记的限制,使学生的日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五、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如果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积累而不能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那么学生写出的作文就缺少了吸引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联想想象,日积月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
六、多听意见,深入思考,反复修改,成就佳作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要有个过程。只有深入思考,反复加工,才能正确、恰当地反映客观实际,表达好自己的思想感情。修改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文章质量、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总之,作文教学中,提高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使学生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写出佳作来。
8.写好景物作文的六大技巧 篇八
(一)要紧紧抓住景物的特点去写。
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从而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使景物的特点突出。
例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就紧紧抓住春天的美和生机勃勃的特点;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所写的景特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要尽量多地抓住能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
写景就要把所写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做到这一点,只抓住景物的特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只是给读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觉,必了使画面变得清晰、就要紧紧抓住能表现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所抓的表现特点的具体事物越多,特点就越明显,越突出。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为了突出春的美丽和充满活力的特点,抓住了能表现这些特点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及人们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春的美和活力,使春的特点具体而突出。
(三)安排好写景的顺序。
既然写了这么多能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那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就有一个顺序问题,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顺序很多,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总之,不管采用什么顺序,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有顺序,二是要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特点;三是由符合景物的自然规律,这样,写出的景物才能真实。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所以这样安排顺序,是完全按春的生长顺序安排的,所以先写春草,是因为它是春的使者,第一个报告春的到来;而随后随着景物的顺序,春色越来越浓,春意更加盎然,后我们看了文章就看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过程,觉得是如此的真实,可信。
(四)要对所写的表现景物特点的事物进行具体描写。
只把景物摆在那里,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对所写的事物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的眼前再现出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很好地表达是作者的感情,例如,朱自清先生在描写春草时,细致地描写了春草的情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春草的质地——“嫩嫩的”;春草的色泽——“绿绿的”;春草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样,就把春草的美和勃勃生机很好地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就很难达到这一目的.。在描写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有时,单纯地描写要写的事物给人的感觉还是不具体,对感情的表达还觉欠充分,此时还可以描写其它看似与所描写景物无关的其它事物,这就叫侧面描写,例如,在写春草时,作者还写了孩子们在草地的嬉戏。通过这些活蹦乱跳的孩子的活动,更表现出春草的活力和可爱,这就是侧面描写的作用。另外,在描写事物时,有的事物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下笔去做具体的描写,例如写春风,这春风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东西,如何下手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的感官。这样,也能把较为抽象的事物写具体,例如在写春风时,作者就抓住了触觉、听觉、和嗅觉这些感官,把无形的春风的轻柔、芳香、和悦的特点写具体了。
(五)要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在描写时,不要平铺直叙的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景物也给读者主体化之感。例如,我们可以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可以把近景描写和远景描写相结合,使景物更有深度;可以把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描写相结合,做到景中有人,人在美景中,使景物更有活力和生活气息。
(六)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情。
写景不只是为写景,写景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把感情注入于所写的景物之中,才使所写的景物做到情景交融,才能更好地感染读者,写景中,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借描写表达感情;借联想表达感情;借议论表达感情和直接表达感情的诸多方法,我们可以不断的学习,灵活的运用。
9.考研英语:写作六大常见的问题 篇九
从考查要求来看,写作部分既考查了考生对词汇、语法、搭配和句型的运用能力,又要求考生从审题、列提纲、句子创作到组段成篇都要具有很高的掌控能力。大多数考生在写作时常常遇到以下问题:
一、无话可说难以下笔
这主要是由于考生平时很少看文章,很少构思所导致。事实上,考研英语写作一般考的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性话题,既不出偏题怪题,也极少出现过于复杂的热门话题。要做到考试的时候写作不愁内容,一方面在于平时的积累,另一方面在于正确的构思。首先,考生不能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背几篇范文照抄,而是应该多看报纸杂志,扩大知识面,关注普遍性的社会话题。如果看的是中文的,主要应该从内容方面了解,如果看的是英文的,还可以同时积累一些常用表达。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还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构思方法。比如,考生可以用归纳法(induction)构思,然后以演绎法(deduction)写作。
二、有话可说但不对路
有的考生不愁没话说,甚至洋洋洒洒,但没有说到点子上,导致严重跑题。考研英语写作属于非开放性话题(controlledwriting),不是可以随意创作的。考生应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考生的作文应该是对于题目的合理回应(responsetothetaskrequirement)。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考生要注意仔细审题。审题可能涉及到题目、提纲、图画图表、及文字说明等几个方面。对于题目中的解释性文字和图画图表要仔细理解斟酌。在平时练习的时候,考生可以采取用历年真题来练笔。自己先写一遍,然后看看高分作文是怎么写的,分析琢磨好的作文,进行模仿和学习。考生要避免东拉西扯加上与题目无关的内容。
三、文章安排极不合理
考生文章条理方面的缺乏往往是因为没有紧扣题目要求(directions)所造成。现行考研英语作文一般采用三段论的布局。题目中一般有三条要求,考生完全可以相应地写三段话回应。文章不分段或者分段过多都是不合理的。题目中的.要点,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忽略题目中的提示,以免结构混乱失衡。段落要有主体句,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写作。
四、结构混乱缺乏关联
考生写作的时候,可能内容方面都面面俱到,而且也写了三段,但是每段话内部缺少有机联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采用正确的论证方法和文章衔接手段(cohesivedevices)运用不成功造成。一般说来,在提出论点(thesisstatement)的时候要明确清晰。在进行论证的时候要运用恰当的语篇模式(如exemplification举例说明,causeandeffect因果论证,comparisonandcontrast比较对比等)。层次要清晰,要有逻辑性。阐述要合乎情理,衔接要流畅。衔接手段主要有语法手段(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手段(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具体笼统、语义场)。
五、语言表达错误众多
考生在练习了一段时间的考研写作之后,往往发现内容和结构相对已经能够把握,但依然出现众多语言错误。事实上,12分以上的作文,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已经很少有什么差异,区别主要就在语言质量上。如果用词不当,句不成句,语法错误连篇累牍的话,拿12分以上是天方夜谭。考生应该在了解基本语法的基础上掌握语言的基本运用。其次需要明白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语言错误的种类。这可以通过反复写作反复修改以及学习琢磨范文加以提高。
六、用词贫乏句式单一
10.六大原则升级你的议论文写作 篇十
高考中的议论文写作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都是三段式的,分别为引子、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引子部分通常阐述一下问题的现状;正文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如从两方面分析说明事物或事件的利弊,有时也会单从一个方面论述;结论部分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或对某问题的前景进行预测。
那什么样的文章算是一篇好的议论文呢?从内容上来说就是要点全面,论证严密,观点明确;从语言上来说就是词汇、句型、语法多样化;从结构上讲就是连接词和过渡句使用得当,逻辑严密,全文段落清晰、结构紧凑。
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以依据以下几个原则,提升你的议论文的等级:
Tip 1:主题句原则
“国有其君,家有其主。”文章也要有其主题,所以一定要写一个主题句,放在文章的开头(保险型)或者结尾,让读者一目了然。如:
To begin with, you must work hard at your lessons and be fully prepared before the exam(主题句). Without efficient preparation, you can hardly expect to answer all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隐藏主题句可是要冒险的!
Tip 2:一、二、三原则
我们平常听别人作报告总会罗列第一部分,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第二部分,第一点……,条理非常清楚。阅卷老师看学生的应试作文也会通过这些关键性的“标签”来判定你的文章是否结构完整,条理清晰。
下面提供几组表示并列和递进关系的词汇,同学们可以灵活运用,使自己的文章脉络清晰,逻辑关系更顺畅明了。
1) first, second, third, last(初级)
2) firstly, secondly, thirdly, finally(初级)
3) the first, the second, the third, the last(初级)
4)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third place, lastly
5) to begin with, then, furthermore, finally(强烈推荐)
6) to start with, next, in addition, finally(强烈推荐)
7) first and foremost, besides, last but not least(强烈推荐)
8) most important of all, moreover, finally
9)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10)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适用于两点的情况)
Tip 3:长短句相结合的原则
文章总是写短句,显得很单调;总是长句,读者读起来又会觉得累。写一个长句吸引读者眼球之后再来个短小精辟的句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长短句结合,方显得抑扬顿挫。建议同学们可以在文章第一段(开头)用一长一短,且先长后短。如:
Nowadays, many people are enthusiastic about buying all kinds of lottery tickets which has raised great concern in society. (长句)
再比如:
Computers are now being widely used everywhere, whether in the government, in schools or in businesses. Soon, computers will be found in every home, too.(长短句结合)
Tip 4:短语优先原则
写作时,尤其是在考试时,使用短语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用短语会给文章增加亮点,同时向阅卷老师show一下你的词汇量;其二、关键时刻思维短路,只有凑字数,怎么办?用短语是一个办法!比如:I cannot stand it. 可以用短语表达:I cannot put up with it。I want it.可以用短语表达: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这样字数明显增加,表达也更准确生动。
Tip 5:少虚多实原则
这一原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写文章还是应该写一些实际的东西,不要空话连篇。这就要求一定要多用实词,少用虚词。我这里所说的虚词不是语法意义上的虚词,而是指那些空泛、无具体实义的词。比如我们说一个方法很好的时候,不应该只用nice,good这样空洞的词来形容,应该使用一些诸如beneficial,efficient, worthwhile,be of great use之类的具体点的词。
Tip 6:挑战极限原则
既然是挑战极限,必然是比较难的,但是并非不可攀!在学生的文章中,很少发现使用非谓语动词、独立主格或虚拟语气的句子,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看看就可以领会。比如:
The weather was fine an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可以用上独立主格结构:The weather being fine,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ent to climb the Western Hills.
当然,提高自己作文的档次也是有一些讨巧的办法的,这里提供几个模板供同学们在练习写作时借鉴。我们可以先记下这些写作模板,熟悉这种题材的写作套路后再进行个人发挥。
模板一:Nowadays/ Recently/ Curr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notice/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realize that ________, which has aroused hot discussion among both experts and common people/which has raised the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
模板二:When it comes to ________, a majority of people say ________. They hold their view for the reason that _________. What’s more/Moreover, _________.
模板三:However, this opinion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who argue that _________ is a better choice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reasons. Firstly, _________. Secondly /Besides, _________. Thirdly/Finally, _________.
模板四:From my point of view/As for me, I believe/I’m in favor of the opinion that __________. The reason is that _________.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some other reasons to explain my choice. For me, the former(前者)/ the latter(后者) is surely a wise choice.
11.浅谈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 篇十一
一、可以试着多分几个自然段
从教十几年来,总是看到学生的作文有开头、结尾,正文写了差不多一页,但只有一两个自然段,就这样整篇作文三四个自然段,粘粘糊糊一大篇,看起来篇幅虽长,但脉络不清晰,节奏感不强,缺乏文学味。而我们学习的课文,少则六七个自然段,多则几十个,如《落花生》一文,仅有300多字,可有15个自然段。文章多分几个自然段就显得节奏眀快,脉络清晰,读起来更能吸引读者,并有回味的空间。
二、外貌描写不用“有”
提到用外貌描写来突显人物的特征时,学生往往会在作文中出现这样的句子:“我的妹妹可漂亮了。她有一双黑珍珠似的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有一张樱桃小嘴,还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如果试着去掉外貌描写中的“有”,会发现作文不再是那么俗套,一下子流畅优美了许多,如:“我的妹妹可漂亮了。黑珍珠似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一头乌黑的秀发自然的披在肩上,可吸引人了!”另外,还得抓住人物的具体特征描写,不能千篇一律。在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时,要重点抓住人物的特征,不用“有”字,人物的形象更鲜活,读起来文学味更浓。
三、语言描写少用“说”
为了避免学生作文中语言描写干巴巴地写“某某说”这样生硬的语言描写,可以先来比较下面的三句话。(1)老汉说:“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2)老汉突然冲上前说:“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3)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第三句话从老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把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干部不徇私情的形象突显而出。显然,在语言描写时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描写时加上动作和神态,表达效果显而易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一旦掌握技巧,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
四、心理描写尽量不用“想”
心理活动的描写会让读者有一种旁视、窥视人物的感觉,走进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但若尽量不用“想”这样的提示语,而是把心理活动直接呈现,和盘托出,这样才有现场感和鲜活性。比较一下这两句话:(1)“想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就开始绣十字绣了。”(2)“怎样挑战一下自己的耐心和细心呢?对,绣十字绣!”你看,第一句是平铺直叙,感情平淡,第二句一个“对”字,就把孩子眼珠一转、灵机一动的表现跃然纸上。其实作文时不要以“想”打头,直接出现其他语气词,更能显现少年儿童的俏皮和童趣。
五、结尾不俗套
12.小升初复习六大技巧 篇十二
一、提高认识,调动复习的积极性
总复习不是“炒冷饭”,机械重复学过的知识。要重在开拓,赋予新意,复习的手段、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新的形式、新的认识、新的高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新的开拓,使学生上复习课觉得“学而不厌”,达到温故而知新,激励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二、抓纲务本,坚持复习的方向性
为培养四化建设急需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各级学校的升学命题大都体现了“新、活、全”,即命题思路新,题型新颖小巧灵活,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熟练程度、灵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升学试题年年翻新、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现行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大纲(高中还有考纲)的要求。大纲和教材是教学的、同时也是复习的重要依据。它们的要求和内容为升学命题也为复习指明了方向。因此,复习应以“两纲”为纲,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学扎实,学灵活,吃透抓牢。关键还要在“正确”二字上下功夫,以这“不变”应升学试题的“万变”。复习不能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或搞“题海战术”代替教材的全面重点复习,或无限拓宽,一味钻“高、难、边”(起点高、难度大、边缘状)的题。注重“两中”(中等生、中档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历届升学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要能深刻理解命题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模拟升学试题要做到“神似”而不是“形似”。
三、有的放矢,注重复习的计划性
总复习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缺陷弊端(可采用出一套“小、多、巧、全”的摸底测验或个别交谈或开座谈会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制订出整个复习阶段的教学计划,避免复习的盲目性、随意性。复习计划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还要确定复习的基本范围、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要科学地划分复习的步骤和时间。学生都掌握得较熟练的内容,就用少时间讲或略讲;对学生容易疏忽或不求甚解的地方,就花力气讲;个别学生不清楚的内容就个别辅导。复习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复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单元过关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按章节有序地、系统地重现知识,指导学生通读课本。教师精讲,以讲为主,以高年级教材为主。查漏补缺,沟通知识联系,并配合适当的基础练习题。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初步把握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了解。
2、综合训练阶段。按板块复习、重组教材,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重点内容加深理解。可适当拓宽知识面,并配合一些重点的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以练为主。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3、调适迎考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做好考前的精神准备,保持良
好的竞技状态,主要让学生自学,独立思考,教师加强辅导和答疑,对重点内容、重点方法高度概括、综合,使之有条理地贮存在学生的大脑中。在复习工作结束后可做些重点性测试(模拟测验),以增强学生对升学考试的适应性,查漏补缺,打有把握之仗。
为提高复习计划的有效性、可行性、师生配合共定计划。复习前教师可将计划初稿印发给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由于学生对复习的指导思想、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安排等胸中有数,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自己切实可行的计划,复习时就能主动积极,师生配合密切,并能运用反馈原理及时发现问题而迅速改进措施,以求实效,上好每节课。
四、读讲练评,采取复习的多样性
复习课不能又来一次“满堂灌”,简单重复。复习方法要多样性,可采用“读、讲、练、评”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主体和主导作用和谐发展。
1、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或针对学生容易疏忽误解的内容,有目的地设疑引读,激发思维,引起探索。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单元过关阶段),要给学生一定时间阅读理解教材,摘出知识要点,发现并提出新的深刻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听老师精讲,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2、讲。教师收集学生阅读后仍未解决的问题。根据反馈信息对症下药,排疑解惑,疏通学生思路,引导他们就题论理,组织讨论,辨疑释难,启发他们独立思考,让他们口说、心想、眼看、耳听、手
写。教师要能伺时机、看火候,在知识的“关节眼”、学生疑惑点给予点拨,使其开窍,引导他们在具体中抽象概括,揭示规律。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如试背法、联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图象表格记忆法、总结规律记法等,克服死记硬背,加强意义记忆。教师精讲,要讲重点、难点、关键,讲方法,讲清知识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3、练。复习要多练巧练,以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练习的手段要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以达到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新高度。练时可通过实验法、讨论法、对比法等方法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习题要精选适量的、有目的性、代表性、启发性、灵活性、趣味性的,即选题目的明确。每一题都能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至少解决一两个问题,要能举一反三,能触类旁通,既源于教材,又活于教材,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复习兴趣。练习要以少胜多,以精为当,少中求活。不同复习阶段的习题,要有阶梯性,从易到难,由简而繁,由浅入深,先全面后重点,先基础后综合,形成一定的梯度,循序淅进,逐步达到升学考试的要求。在同一坡度上还要有不同层次,深度适中,尽量适于上、中、差各类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各类学生练有所得。在整个复习阶段中,要注意习题的周期性,就是将练习的知识周期反复、交替再现,以减少遗忘。要求重点知识反复练,难点知识分散练,易混知识对比练,同类知识集中练。以练比同求异,找出规律,形成内化。为防止同迁移和思维定势的不良干扰,要注意运用变式,采取一
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以便沟通知识间的逻辑联系。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利用题组、多题一解,把有关知识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和加深,提高想象思维的能力。题型要新颖灵活,单元过关阶段注意多选用覆盖面大、评分客观的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选择填表)、判断题(包括是非判断题、选择改错题、改错题)和填充题(填空、填表、填图题)。综合训练阶段,要多用综合性强的问答题、复杂的计算题。多用课内定时练习,少留课外作业,要有一定量的测验,以提高答题速度。
4、评。要及时评讲,最好让学生自己“评”出错答的原因。要多表扬,多肯定成绩。要结合实际,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驾驶知识。着重帮助学生完成练习后仔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分析、改正,努力培养学生自我审查的能力减少过失性失分。对练习题中全班都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集体评讲,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就个别指导订正。
五、面上抓点,注意复习的普遍性
这个“面”,就是:
1、对基本知识的复习要全面;
2、对能力的培养要全面。这个“点”,就是应突出的重点。全面复习,就是要学生按大纲要求,按章按节通读全书,掌握教材的全部知识,不能有侥幸心理,“估计”什么内容“肯定”不考而略去。全面复习,但不是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而使学生抓不住要点,分散精力。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注意重点掌握某些章节或某些重点问题,深入了解问题的精神实质,比较全面地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重点章节或重点问题的复习,“面上抓点,有主有次,以此去适应升学试题“覆盖面加宽,重点知识反复考”的形势。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让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意训练学生识图、绘图等技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等。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如解题习惯、意志、信心)的培养。复习时要进一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做到答题准确、迅速、规范。
六、归类整理,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13.总结写作六大要点 篇十三
一、扣政策
我们写工作总结,往往要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全面、审慎的回顾,即对前一段工作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依法行政和实施领导的情况进行审视。所谓扣政策,具体地讲,一是有无违法、违背中央指示精神、违背客观规律、侵犯群众利益的行政行为被作为经验在总结;二是理论上的提法是否符合党报党刊中的舆论子向和跟新提法;三是引用的政策法规是否得当。如果政策使用不当,或有错误,那么,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不正确的;如果推广,则是有害无益的,甚至会造成恶劣影响。例如,××省疾病控制中心为原免疫规划所所长×××发文求情,这单位发文及一系列为贪官求情的工作,即使几经周折、劳神费力,也不宜写进工作总结之中。
二、抓特色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和风格。就一份总结而言,一是指内容⊥的独特风格。有的秘书写总结,喜欢套用老模式,平铺直叙,记“流水账”,连重点也不突出,就更谈不止有什么特色了。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结,要突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神”的工作成绩,写作的重心应当是反映当地工作中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东西。要写出自己“这一个”的特色,要唱好“地方戏”和“拿手戏”。而对于那些照抄照转一般化的工作情况,年年可套、家家可用的“常规性武器”,各级各地乃至全国都适用的“普通话”,就没有必要写人总结之中。那样的材料即使报上去也不会有多大用处。在当今“快餐化”的时代,生活、工作节奏已不断加快,阅文者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尽量多的文字,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只有突出文章的特色,尽量缩短文章的篇幅,才能达到阅文者的要求。二是指在形式上要突出特色。工作总结的标题要突出全面工作总的特色,文章各个部分要紧扣主旨突出各个方面的特色,每一段的开头也要概括本段要旨。目前流行一种将具体事实与数据用黑体标出作为小标题,让阅文者在一两分钟内就能读完一份经验材料主干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找典型
典型的作用巨大,效果明显,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对于广大群众是一种非常现实、直观的教育和引导,比一般的说教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一份总结是否有用,同其所反映的内容与事迹的典型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总结,东拼西凑找材料,方方面面有成绩,就是通篇难找一个有一定分量的典型,这样的总结对工作又有何益呢?领导的总结性讲话离不开一条条活生生的典型经验,办公室主任最感兴趣的是下级总结中的典型材料,而秘书则往往为得到一个典型事例.更是打烂了电话,甚至“踏破铁鞋”。那么,怎样才能寻找到典型呢?除了平时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典型外,还可以从效果、做法、认识等三个方面去发现典型。首先是从效果上找典型。某项工作产生了最佳效果,取得了显著成绩,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领导的重视。对于本地区本单位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能够解决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而又优于别处的最佳处置方案及工作经验,应当敏锐地抓住并及时地撰写。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都有科学的经验值得推广。其次是从做法上找典型。某方面工作能取得实效,自然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做法。但如果某项工作略见成效或效果暂时不明显,也可总结比以前有所改过、比别人先进,特别是有创意的典型做法。再次是从认识上找典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的深化、观点的亮化和主题的升华,写进总结中,仍然不乏深刻的典型意义。
四、清材料
材料是文章的基本要件,无论理论材料还是事实材料,都要做到真实、新颖、贴切、有力,所引政策法规、名人名言、领导讲话、群众评价等都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拼凑曲解,更不能“想当然”。总结中常见的一些所谓的“群众评价”,不像群众的口吻,倒像秘书的杜撰;所引政策法规条文有些已经过时或不够贴切。事实材料就更有讲究。要真实,就不能虚构杜撰,过去那些“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统计数字害人不浅。2006年4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为防止各地GDP指标层层分解、层层加码的问题,专门发出《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说明国家对预报数字准确度的重视。同时,材料一定要新,要选择最新的事实和统计数据,今年的材料可谓新,去年的材料还算新,前年的材料也许就是“陈芝麻”了。要贴切,就要用一根红线贯串所有的材料,即围绕中心来精心选择材料。在修改和审核时,对于那些虚假的、过时的、“外围”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坚决摈弃。
五、理思路
写得好的总结,思路往往是很清晰的,犹如一位出色的导游,预先设计好路线,将你有顺序地引到一个个游览景点一样,看完所有的景点而行程丝毫不乱。我们写工作总结,一般是按照“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成绩及经验——存在问题及教训——下一步打算”的思路来结构文章;还是采用“横式结构",分别按照各个方面的工作来写,边写做法、成绩、经验,边写存在的问题及教训和打算。具体总结某一方面的工作时,是先写做了什么工作,谈重要性,次写做法与效果,后用典型集体和个人的事例来予以说明,按照“做了什么——怎样做的(情况与做法)——做得怎样(成绩和经验)”来构思;还是只写“做了什么”与“做得怎样”,而略去“怎样做的”这一部分呢?即使在一段话中,上下旬之间也存在一个思路途接的问题。
六、删冗文
14.小学生写作的六大技巧 篇十四
一、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夯实写作基础
作文课上, 我让同学们确定身边的一个人作为观察对象, 对观察的要求是:
第一, 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 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 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 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 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 一丝微笑, 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 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 印象就越清晰, 理解就更深刻, 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第三, 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 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 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写作之前, 我再次强调, 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 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 对人物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以真实熟悉的素材凸现写作魅力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 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 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 当然,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 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 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 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 还是动作描写, 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 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 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 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 在幕后指挥, 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 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 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 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 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都十分清楚, 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 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
三、以片断写作的训练提高写作技能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 但费时较多。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 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 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 二者交叉进行,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第一,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因为是片断, 内容要集中, 不能漫无边际地写;第二, 要真实。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第三, 要具体。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第四,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四、以精益求精的自改完善写作内容
第一, 朗读。让学生明白只有读, 才能发现错别字和不合语法的病句。语感是最好的“老师”。所以, 学生写好作文后, 我让他们放声读两遍。有时, 还让他们录音, 然后放录音, 听听是否有词句的错误。听到有问题的地方, 用笔划出来。这种方法简单、易做, 学生乐于接受。
第二, 词句修改的具体方法:一是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 使语言简洁明快;二是增。增加一两个或几个字, 使语句明确、生动、流畅;三是调。调整语序, 使表达合乎逻辑;四是换。换个词或句子, 使表达更严密;五是改。作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错误, 应认真对待, 予以改正。在修改中, 我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修改符号, 予以改正。在学生自改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互改。两人或几人一组, 相互评论,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15.教育写作要有“六大意识” 篇十五
写作意味把别人邀进你的故事,参与你的生活,分享你的生命体验。他人固然会敬佩你的成功、成果与成就,但是读者会对你成功、成果、成就背后的努力、汗水、挣扎、坚持、快乐、感想等等凝成的故事与内心的“情节波澜”感兴趣,所以建议不要罗列你的丰功伟绩,不要过分地评价你的成就,坦率地呈现你的心路历程及故事与教育教学生活的细节,这些才是你的精神与内心丰富性的光芒,这才最能给人闪电般的袭击与启示,否则,什么奖项、什么荣誉、什么光环与所有的读者无关。写作是生命的见证,心灵的绽放。
二、要有反思意识
教育写作要培植深刻的反思意识与精神。苏格拉底提出,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同样未经省察的教育也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名成熟的教育者,姑且不论是否名师,要想一想剥掉世俗的花花绿绿的名号、职称、职位之后,你留下了什么,你给教育、给教师、给学生带来了什么?什么是你短暂而丰富的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东西?……教育书写要引导读者探寻心灵成长的秘密,要关注心灵及人生价值中最永恒的东西——人格气象、精神气度、思想气流、生命气息、学术气脉。比如卢梭、苏霍姆林斯基、阿莫纳什维利、于永正、李镇西等等在其著作中俯拾皆是的是一份忏悔般的自省自警。而我们的教育写作中尽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生涯的“赞美诗”与“名人传”,缺乏《启示录》与《忏悔录》的真诚。痛苦与缺憾往往是人生最丰厚的营养,懂得自己的伤与痛的人才懂得心灵的爱与美。
三、要有谦卑意识
写作意味着分享与交流,是心灵与精神的对话。任何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行文姿态对读者都是一种伤害。虚怀若谷,“江河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谦卑就是一种心灵随时的迎纳与生命完全的敞开,吸引着我们不由自主地进入并不知不觉地融入,化为文字中的每一个字词。谦卑是一种摄人心魂而又令人浑然忘却的力量。谦卑是一种温暖的恳挚的召唤,是一种人格的内涵不断地迎接每一个在文字边缘行走的人。如同人生的相遇,我们遇到咄咄逼人的人唯恐避之不及;遇到谦谦君子,则爱而亲之。老子在《道德经》(二十四章)中指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谦卑意识最为核心的就是要有敬畏意识。无知者无畏。孔夫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内心一团漆黑,表现在文字与文章上则是傲慢无礼、出言无状、毫不知耻。在教育写作上的敬畏意味着敬畏生命、敬畏知识、敬畏学生、敬畏未来、敬畏学术。
四、要有故事意识
在故事中,我们的情理智趣交织在一起,故事是思想的无声指令。《圣经》及《佛经》等宗教经典或思想经典就是由许许多多故事构成的,流传久远的先知思想著作及教育名家的著作,都有丰厚的故事内蕴。教育思想之所以源远流长取决于书写本身的故事性。故事有多精彩,思想就有多美妙;故事有多引人入胜,思想就有多发人深思……世界不是由原子构成的,而是由故事组成的。
在我们的教育写作中多的是老生常谈的说理,多的是对网络资讯的简单拼合,多的是人云亦云的华丽辞藻,少的是对教育生活的过程性追踪,是对教师心灵的内在叩问,是还原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本身。我们要回到教育生活本身,回到现实故事本身。不少老师觉得,真人真事不是故事,其实每个教育者的教育生涯都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的,没有故事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没有故事的教师其内心是贫乏的。真实生活有时往往比故事还故事,就在于你是否有提炼的能力。正如同白岩松认为,不要在“故事”和“虚构”之间画等号——真实的事情,也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传播。在我们对外、对内的宣传当中,有相当多的失败就是因为不会讲故事。花了很多钱出了很多力,却没有好的效果。其实,所谓的故事意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情节意识。情节意识就是有问题、有悬念、有波折、有期待、有解决、有转折、有发展……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及教育教学生活是平静无波的一条直线,而是曲折回环、峰回路转、波澜起伏的。而且,尤其重要的是要透视内心的情感波澜——这才是触动人心的所在,也是撼人心魄的所在。
柏拉图认为,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正如西方管理大师史蒂芬·丹宁所言:“故事天生有种亲和力,它能够马上带领受众进入‘意境。”又如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说:“故事是世界的共同语言。”努力用故事来理解、阐释及创造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那么,你将收获生命的绚丽与丰厚。
五、要有细节意识
我们看到听到读到太多的宏大叙事,太多的大而无当的空话、套话,大多的格式化、模式化的表达与表现,却少了一些鲜活生动、可触可摸的生活细节。自然而然,我们的阅读与思考无法深入到“人与事”的内在层次与核心结构中,因为,我们一直是在外围转圈……
细节是事件的核心,细节是精神的细胞。文化就蕴藏在细节中,心灵的秘密与光影也潜藏在细节之中。没有细节的写作注定是粗糙的,也就谈不上细致,谈不上细腻,其结果就难以拨动我们心灵的琴弦。教育是否能让人有心心相印之感,教育写作是否能让人有深得吾心之感,关键在于细节。细节来自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共情与同理心”,细节来自于葆有一颗“小心翼翼、关怀备至、无微不至”的“体谅与关爱心”……像黄喜彬老师写的:“比如,看到学生在考试时因听到‘噔噔的脚步声而不悦的表情,从此我不穿‘噔噔直响的高跟鞋进教室。”“比如改考试卷时多花点时间在正确处打钩而不是在错误处打叉,虽然统分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学生拿到卷子时看到到处打钩和哪怕是偶尔几处打叉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就是细节,它鲜活生动,是整个心灵映射出的星光,是灵魂深处分泌出来的挚爱。
六、要有情怀意识
对生命体验的缺失是文字干瘪、味同嚼蜡的重要病因。缺乏生命的情怀,教育写作就会变成一种例行公事的僵硬公文,或一种不知其可的文字游戏。富有情怀的表达是一种深刻思考,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思想在富有情怀的表达中增值,灵感在对话中生成,实践在交流中改进。名师应具备创造思想与表达思想的能力及影响力。缺乏情怀表达的教育教研是狭隘的、乏味的。因为富有情怀的叙说会让教育的生命丰富多彩;教育的理想流金溢彩;教育的世界多姿多彩……我们要学会用教育学来创造自己的精神生活,用教育学来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精神追求,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热爱。在教育书写中,我们展现出的是一种大爱心大情怀,而不是小技小巧,不是自得其乐,甚至洋洋自得的某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某次比赛获什么奖项……正如爱因斯坦强调:“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写作中字里行间应当流溢出对学科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教育的热爱,对心灵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由衷热爱!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责任编辑 刘伟林
【小学生写作的六大技巧】推荐阅读:
小学生写作方法技巧12-14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归纳01-03
小学英语写作技巧01-25
小学生期末考试语文作文写作技巧06-14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和步骤06-12
小学议论文写作技巧08-30
小学英语写作技巧指导10-14
小学生演讲稿写作技巧及常识07-21
小学语文写作技巧课件06-19
中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技巧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