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2024-10-30

信贷行业分析报告(精选8篇)

1.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

【关 键 词】商业银行信贷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市场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行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银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银行金融机构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的跟踪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本报告利用前瞻长期对银行信贷业务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银行信贷业务研究分析体系。本报告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研究范围;信贷业务宏观经济、金融环境、货币政策与趋势;信贷业务供给与需求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趋势;报告第4章重点分析了信贷投向的多个细分行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当前信贷状况;另外本报告对区域市场信贷业务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经营状况;最后报告部分为银行业信贷风险以及风险分散手段与技术分析,并对各个细分行业授信机会与策略提出分析建议。同时,本报告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总部经济形态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银行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其他授信单位准确了解银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业务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银行信贷投向细分行业以及重点银行信贷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银行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其他授信单位准确了解银行信贷业务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银行信贷业务市场的机会点,增长点以及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银行信贷业务市场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银行信贷业务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

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2.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零售行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

1 零售行业的发展历程

零售企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852年, 当时第一家百货商店在巴黎诞生标志着零售企业的开始, 自此, 零售企业共经历了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商店这八种模式。我国直到1900年才诞生了第一家百货商店, 并且在后来的90年内都没有发生过革命性的变迁。到20世纪后期, 一些大型的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进驻我国, 为我国的零售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机制和业态。但是虽然有这些外资企业的加入, 我国当时的零售企业仍然处在弱势地位, 无论是经营模式, 还是管理方式、资本等都无法和这些外资企业竞争, 所以这些外资企业的进驻迫使许多本土的零售企业倒闭, 或者发展壮大以抵抗外资企业的竞争。这时中国的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旧业态共同发展、经营迅速壮大, 零售业的现代化水平和市场集中度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零售行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基础就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又包括社会福利保障、通货膨胀、人口水平、经济增长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平稳快速增长的阶段, 使得消费者信心大增, 再加上近年来国家汽车、家电下乡、3G产业、新能源产业等刺激消费的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10年全年, 全国零售企业销售额相比同期增长18.1%。消费者需求的增长使我国的零售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居民的消费行为被电子商务、3G、以及外资企业所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 因此零售行业面对这场愈演愈烈的竞争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2 零售行业特征及其信贷风险分析

零售企业的日常现金流非常大, 一般资金流量包括银行贷款、门店资金往来、供货商贷款等等。如果某段时间存款或者贷款突然增加或者减少的时候, 这些都会反映到银行的账面上, 对企业的业绩都会是个直观的反应。零售企业连锁店数量的增多, 为了在银行账面上制造出财务流动性好、实力雄厚的现象, 因此必须考虑网银交易量、存款需求和发卡量等一些中间业务, 只有这些中间业务发展良好, 才能使银行对零售企业具有积极的信贷。银行对于零售企业的贷款谨慎性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对于银行而言, 零售企业贷款风险是非常大的, 零售企业一旦出现些许的资金危机, 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层层的威胁, 最终会使企业瞬间崩塌, 最后损失的还是银行。而且据一些统计数据表示, 零售行业在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低于其他行业, 因此在银行的眼中, 零售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究其原因, 主要可能是由于零售行业自身特征引起的。

2.1 零售行业一般采取连锁经营模式并且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

零售行业一般没有规模, 也就不具有货源优势、渠道优势、市场优势等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中的要素, 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是非常难的。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零售行业一般都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 这同时对零售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连锁经营一方面可以促使零售企业在服务、商品、品牌等方面具有一个标准的模式, 并最终对企业形成一个统一的扩张渗透、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企业以及统一的经营理念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可以使零售企业的连锁模式通过简单的复制达到快速扩张的要求, 进而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规范经营形成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 使企业能具有更多的规模效益。零售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连锁企业内部管理规模和管理控制的可输出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控制成本。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商品采购技术。并且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进行实践改善, 发展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2.2 零售企业具有类金融的财务特点

零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的特点, 一般对下游消费者采用直接现金交易的方式, 而对上游供应商多是采用压期付款, 这样就使零售企业一般账面上都会存在大量的现金。和银行等金融企业相比, 零售企业在信用基础、资金用途及来源方面存在很多的不同, 但是这种浮存现金多、进出资金量大、财务杠杆高、存在金融风险和金融机构还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可以说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也是一种“类金融”模式。

一般而言, 零售企业规模越大, 手里所用的资金数量就越多, 这另一方面也是零售企业扩张的动力。零售企业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开店, 开出新店后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 这种“循环经济”的模式给零售企业带来的好处使零售企业有迅速扩张的动力, 另一方面也使零售企业对资金的要求愈来愈强烈。零售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较高, 并且自身盈利水平不高, 仅仅依靠自身利润增长是无法维持规模的快速扩张, 这是我国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维持其规模扩张的重要原因。通过数据调查显示, 基本上所有的零售企业是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规模扩张, 并且开店资金的80%到90%都是来自于供应商的货款。零售企业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扩张一方面可以缓解资金的压力,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却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因为在这种模式下, 零售企业一般是用自身开店预期销售作为前提, 如果新开店销量下降, 无法支撑采购量的扩大以及销售返利, 因此偿还供应商的货款。这样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 或供应商逼讨货款, 否则将停止供货, 这将会使企业无法运营。

Circulation Economy流通经济

2.3 零售企业具有类商业地产的特点

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休闲、健身、娱乐、餐饮、批发、零售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 并且商业企业一般都需要开设在城市的中心地段, 因此零售企业网点购置时自然具有地产和投资的特性。近年来, 商业地产的增值空间越来越大, 商业地产开发商也随着零售行业的兴起逐渐加大了对零售企业地产的开发。同时, 零售企业地产的竞争性也越来愈大, 零售企业扩大物业也成为其扩张的必然手段。零售企业通过购买物业以及地产的增值来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目前一些外商零售企业正在实行一种基于商业地产运作基础上的零售经营模式, 通过品牌优势, 在地产行业赚取廉价租金, 自己拥有低毛利率商品却以高价转租给企业以外的经营单位, 实现企业低毛利、高销售。

零售企业的这种规模经济的特点使其呈现出长期资金占压短期负债的特征, 这种“短贷长用”的模式使得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后, 后续的资金跟不上, 再加上长期资金的缺乏, 必然很容易引起财务流动性风险。其次, 消费者购物习惯、业态发展、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都会对零售企业造成影响, 这种高市场风险行业, 必然会造成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同业竞争激烈、市场完全开放。第三, 零售行业也是一个高经营风险行业, 连锁行业必须达到信息流、物流协调高效运行才能取得规模效益, 这对于零售行业的连锁企业来说, 难度很大。

3 零售行业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分析

如果一家零售行业企业不扩张规模, 那么其本身经营肯定是不会出现资金缺口的。因此可以说, 零售企业的资金问题是由其扩张规模引起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 零售企业扩张规模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 规模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 零售企业如何把握好扩展的度, 不过度扩张又能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实力是零售企业必须应该考虑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指出银行信贷部门应如何选择客户把控信贷风险。

3.1 银行信贷部门应首先认清企业所处环境的商业竞争格局

零售行业淘汰率非常高, 因此零售行业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当地认可的主要业态、人民的消费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等主客观环境因素, 一般情况下, 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企业前途的基础, 如果在这个环境中, 企业的竞争者实力雄厚, 那么企业在这种竞争格局中发展壮大的机会就比较小。因此零售行业企业在进入一个市场之前, 一定要对这个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 企业所在区域和业态的竞争格局对研究判断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极为重要。

3.2 信贷部门要时刻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转变

对经济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纵观近年的经济形势, 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经济增速放缓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消费行为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力产生一定影响。例如, 如果一个行业景气度下降, 这个行业内的企业内生增长将变慢, 甚至出现逆增长, 而且新加入店的培育期也会加长。因此可以说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是消费预期的重要依据,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对未来市场判断的指向标。

3.3 信贷部门应充分了解行业内部运营情况

信贷部门应具体分析零售企业规模状况、盈利模式以及细分业态, 为充分了解它的营运能力, 战略定位, 市场份额, 经营管理模式和网点布局, 以比较其竞争优势。零售企业的增长优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首先是内生持续增长, 主要是单店规模经济效应和收入的增长, 即在规模基础上由供应链优化带来的盈利能力上升和管理集约的态势。另一个优势即外延门店扩张, 外延门店的扩张取决于公司的开店能力和市场容量的大小, 同时需要辅以领先的供应链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3.4 信贷部门应充分关注零售企业的财务指标

财务分析重点关注应付账款总量、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率、毛利率、周转率等指标。其中分析零售企业的主业创造现金能力是重点, 因为只有零售企业的收入规模与现金流规模匹配, 才能使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例如企业的账面上所反映的日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必须为正数, 如果为负数或者下降幅度很大, 反映出企业的主业经营出现问题, 这时候管理者必须引起重视, 不然容易引发资金危机。零售企业财务分析还需结合它所经营的业态, 不同业态的企业财务指标差异较大、自营比例不同、资金营运方式不同、盈利模式不同, 行业内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区分。

3.5 关注企业负债结构和规模

零售企业负债的主要来源就是银行融资和自发性融资。银行融资成本较高, 并且一般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自由度比较低。自发性融资成本低, 但稳定性差, 许多零售企业都因为过度欠供货商的资金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融资渠道。例如企业现金流流动性很好, 这时候可以考虑银行融资, 如果流动资金存在问题, 就应该避免考虑银行融资, 以免发生资金断流。零售企业应特别关注自身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 如果该周转天数持续延长将是一个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危险信号。

参考文献

[1]于璇璇.新形势下落后产能行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控——以水泥行业为例[J].时代金融, 2010 (12) .

[2]汪叶斌.贷款野兔跳楼——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约束机制问题的思考[J].浙江金融, 2003 (02) .

[3]汪军, 喜黄欣.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的预警与化解[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08) .

[4]蔡鸣龙, 陆林松, 李学镇.对屏南县信贷风险现状调查后的思考[J].福建金融, 2009 (04) .

3.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三

【关键词】 信贷结构 信贷管理 优化

1.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现实需要

2009年以来,由于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从根本摆脱了以次贷为代表的金融危机的干扰,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在较好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飞涨和物价上涨引发的通胀,以及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使经济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对银行业而言,急速扩张的信贷无疑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增加。这使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

信贷结构不合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改变这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各银行需不断根据区域经济的变化调整信贷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在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快自身信贷结构的优化,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条件下全行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从分析行业风险为信贷的主要风险入手,以行业分析和行业评级为手段,叙述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来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并以行业信贷管理为管理工具,论述推动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的思路。

2.银行信贷风险来源

信贷风险在个体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效防范个体性的风险,各家银行的方法相对较完备,但从近二十年来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看,对银行造成较大冲击的并非个体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各家银行均注意个体风险的分散控制,对个体风险能较好地把握,而行业的波动导致的大面积违约的对银行而言是致命的,往往较长时间无法恢复元气。

银行的风险偏好是指根据战略规划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所确立的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和水平,它会直接体现在信贷结构上。从我国的情况看,行业的每一次波动,客户的违约率会大幅度提升,在一段时期有普遍性。这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中国特殊的国情,二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三是政策体制。我国经济一直是强政府经济,而且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而我国的产业结构从信贷存量客户的角度分,可分为:非市场化板块;工业板块;其它板块。公司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工业板块。

3行业信贷管理体系框架

行业分析是行业评级的基础,行业评级又是信贷战略性优化的基础,因此行业分析必须站在宏观到中观的角度去研究、探索行业之间、行业与宏观之间的运行关联关系。

3.1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分析经济周期的宏观层次,二是分析行业、区域的中观层次,三是对客户个体分析的微观层次。

宏观层次主要是分析宏观经济周期,针对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合适的信贷策略,减弱系统性风险给公司贷款带来的风险冲击;行业层次主要是分析行业成长周期与波动周期,在行业层面上对公司贷款的进行组合管理,降低公司贷款组合风险。

3.2行业评级

行业评级是为了解决行业之间对比关系,用于信用风险管理的行业评级要充分考虑贷款的风险特性。考虑国内特有的行业结构以及银行业客户的实际分布情况。行业评级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行业内部竞争情况分析。行业的竞争情况是行业内企业保持相对稳定发展的外部条件,我国的国情是在相对垄断的行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导,行业的竞争情况政府主导因素较强,政府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多予以干预或出台相关行政法规或通过行政审批予以限制,因此垄断性的程度是行业评级首要考虑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垄断的风险性与贷款风险的容忍度较为匹配。

行业结构(外部环境)分析。行业外部生存环境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压力的大小,在一定时期内影响行业内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也就影响行业的结构,按行业结构分为:穩定强势型;稳定型;政策鼓励型;非稳定强势型;非稳定弱势型,在行业评级上,根据稳定强势型、稳定型与政策鼓励型三种类型对行业进行分类分析判定。

行业周期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发展周期和波动周期,其中波动周期首先考虑行业的波动周期的时间长短,然后根据财务相关数据,确定行业处于高涨、扩张、下行、筑底四个阶段及该阶段持续的预计时间,高波动性的行业降低相应评级结果。

行业的波动性与敏感性。即行业对经济周期的敏感性,敏感性弱的行业风险相对较小,适合长期债项,而敏感性较大的行业,会因宏观经济波动而波动;行业的波动性是在既定的期望和发展趋势下,行业波动程度越大,说明该行业中企业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性因素越敏感,受宏观经济影响的系统性风险越大,从信贷选择上,选择波动性较小的行业是降低风险的最好选择。

财务水平的判断。财务水平的判断依照财务的四类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评定,用于行业之间的对比,确定哪些行业基本面较好。

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是考察该行业运行所需支付的社会成本对价。主要包括:环保成本、安全卫生成本。

4.优化信贷结构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4.1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市场的优化升级,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重点,即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改造传统工业,进一步提升工业水平;改造和提升传统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创新,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4.2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有效增贷,促使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

一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兴行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努力形成规模效益和区域性的主导产业优势。二是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经济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三是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用“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形式,集中信贷资金重点支持主导优势行业,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结构的升级。

4.3注重信贷经营协调性,力求平衡发展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市级分行要增强资金的综合平衡能力,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的历史包袱,区别对待欠发达地区的资产负债比例;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凡符合条件的,对欠发达地区予以优先考虑。二是因地制宜,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支柱产业的形成与成长、培育,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要支持发达地区的经济渗透,鼓励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效应,实现联动发展。四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信贷支农力度。

结束语

全面行业信贷管理能较好的促进行业信贷结构调整与优化,随着内部评级法成果的日益成熟,使用新的计量成果进行行业信贷管理成为可能。预计将来在既定的资本约束和统一的风险偏好下,将在四个方面有所转变:由单纯的行业结构调整向行业信贷组合管理转变,对行业信贷资源实行动态地优化配置;由单一的额度控制向经济资本约束控制转变,即额度控制转化为经济资本控制;由单纯的客户分类分析,向风险收益匹配的方式转变。即客户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将被风险与收益匹配指标取代,主要原因是随着客户的议价能力的提升,绝对的竞争力不再是客户优化的标准;由单一的行业评级向组合的行业评级转变。行业评级不再是单一的行业指标的定性打分,而是上下游和系统性影响下的组合评级。

参考文献:

[1]刘金叶,谷宇. 我国商业银行结构特征对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11) .

[2]徐青.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控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 .

[3]刘梅生. 我国银行信贷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南方金融, 2009,(07) .

[4]刘依杭, 郭兴方. 地方政府职能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评河南信贷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优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02).

4.信贷行业销售激励方案 篇四

一、营销渠道建设原则及总体思路

(一)营销渠道建设原则

以“广开源头,渠道先行,明确职责,常抓不懈”为原则,切实转变“信贷业务无营销”的认识,扎实开展渠道建设,多渠道并举,深入做好区域营销、行业营销、平台营销,不断提升营销手段和能力,保持目标客户资源储备的不断增长。

(二)营销渠道建设的意义

1、扎实做好营销渠建设工作,有利于拓宽源头,畅通渠道,准确定位目标客户,让客户了解邮储银行,切实改变“找米下锅”,客户质量不高的现状。

2、扎实做好营销渠建设工作,找准营销切入点,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精确营销,切实改变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的现状。

3、扎实做好营销渠建设工作,建立和稳定邮储银行根据地,充足客源储备,改变简单的计划分解模式,真正做到“不唯计划唯市场”,坚定做大业务的信心。

(三)总体思路

1、小额贷款业务:突出做好“信用示范村(镇)”和“信用示范市场”、“信用农(商)户”建设活动,回归网点下沉,

打造特色支行、专业小组和专业信贷员,创建小额贷款营销新模式,赢得农村和城区两个市场;

2、个人商务和小企业贷款业务:积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管理组织等渠道开展平台营销,建立营销数据库,实现信贷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

3、房屋按揭类贷款:充分利用中介机构,提升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占有率,探索直客式房贷营销方式,积极开展二手房、一手房贷款营销和产品创新;

4、大力开展“贷贷相传”客户推介活动以及“与客户共成长”回馈优质客户等活动,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

5、批发性贷款业务:以“坚持高端,以我为主,积极主动、有章有序,直接营销、正视风险,重视研究,提升能力”为原则。以中央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及地方性龙头企业作为营销重点,实现批发类贷款业务零突破。

二、营销渠道建设内容

(一)营销渠道种类

营销渠道可分为自有渠道和社会渠道两部分。其中,自有渠道有: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团队,管户信贷员,客户经理,一、二类支行,内部员工等;社会营销渠道有:信用示范村、信用示范市场、政府平台、行业协会、评估/中介公司、工业园、产业集群、信贷/公司存量客户、老客户推荐等。

(二)实施方案

1、加快推进信用示范村建设,实现农村小额贷款稳健发展

各行要加强农村市场营销目标的筛选,开展“送贷款下乡”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主动与县、镇(乡)、村及相关政府部门沟通,积极宣传我行建设信用示范村的意义与作用,争取得到政府各层面的支持。

一是前期,各行可有重点的选择产业集中或商贸市场发达的特色乡镇,建设“信用镇”,以乡、镇政府为平台,根据其推荐筛选建立信用示范村,以点带面,逐步形成遍地开花的格局。

二是各行可与当地人行积极沟通获得其他金融机构创建的信用村名单,充分利用其他行已取得的成果建设我行“信用村”。

三是“信用示范村”的营销开发应以种养业、加工业集中的特色村为主。各行要对辖内各乡、镇、村等开展排查摸底,对于特色行业要逐一开展市场调研,经过详细调查形成行业分析报告,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开发方案。

四是“信用示范村”以入村现场宣传方式为主,要充分利用村委广播、墙体广告、入户发放宣传材料等手段进行业务宣传,严格按照业务规定开展业务受理等各项工作,并及时将村镇信息在系统中详细录入,确保一次录入上报信息真实、完整,以便于做好信用示范村的`统计分析工作。

五是对于按时还款、诚信度较高的老客户,可以定期组织“信用户”授牌仪式,授予其“信用农户”或者“信用商户”荣誉称号,并尽可能的扩大活动影响面,使其深入人心。

市行近期将制定下发“信用示范村”、“信用示范市场”、“信用农(商)户”评定办法。底前全市力争成功建设信用示范村130个。各行要加强团队开发营销,积极深入探索信用示范村评定、贷款资格证管理、信用示范村客户激励措施、信用示范村日常管理等管理新方式,进一步完善信用示范村建设内容,实现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2、以信用示范市场营销为抓手,破解城市信贷发展难题。

城市客户不同于农村客户,无论在财产规模、信用意识还是获取贷款资金的渠道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各行要仔细研究、充分掌握这两个不同市场的客户特征,以为城市信用示范市场客户提供授信服务为抓手,以提高授信规模为目标,采取专业化的营销调查手段,打开城市信贷的后续发展空间。

一是各行行领导、管理人员要率先下基层、走进市场、走近客户,与各层面人员展开深入交流,掌握全面的市场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针对当地每一个专业市场和专业基地,制定相应的营销开发方案,提高营销的

精确性。要求各行用2个月的时间提交2-3份专业市场营销方案。

二是在宣传上,要提前加强与市场管委会、市场内的行业组织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采取召开推介会或见面会的方式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辅以投递宣传材料、夹报广告、大型户外广告宣传、车体、车载广告宣传、电视报道、优质客户专访等宣传方式提升营销活动在当地的影响力。

三是对于按时还款,诚信度较高的老客户,可以定期组织“信用商户”授牌仪式,达到进一步提高客户还款自觉性,培养对邮储银行忠诚度,宣传我行业务,扩大美誉度的作用。

20底前全行力争成功建设信用示范市场10个。各行要坚持“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推进一个”的思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城市信贷营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积累经验,为产品要素调整及产品创新奠定基础,尽快摸索出一条适合城市信贷业务发展新模式。

3、积极依托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工业园等渠道,实现个人商务和小企业贷款产业集群式营销

5.银行业对文化领域的信贷状况 篇五

刚刚过去的2010年,银行业对文化领域的信贷在探索中逐渐打开局面。2010年3月,为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是迄今为止我国针对文化产业出台的最全面的金融扶持政策,标志着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的号角吹响!

此外,文化部于2010年5月14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牡丹厅举行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暨文化产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开通仪式。“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结合文化产业特点和金融资源,旨在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的网络平台。目前,平台已开通“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文化部合作银行介绍”、“文化产权交易”、“文化企业上市”、“业界新闻”、“政策法规”、“行业知识”等栏目内容。其中,“文化企业信贷申报评审系统”为文化企业提供在线申请银行贷款服务。文化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在线提交贷款申请,由各地文化部门初审,再由文化部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项目可行性进行专业评估分析,最后由文化部根据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引导方向和评估机构的意见,将优质项目推荐给银行机构。2009年全年,文化部向银行机构推荐了申请贷 1 款文化产业项目57个,已放款或拟批贷的项目20余个,涉及资金60亿元左右,并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

在2010年8月13日至14日举行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马德伦透露,截至2010年6月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类各项贷款余额达916亿元,同比增长23.58%,比同期金融机构全部贷款增长高4.38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10月末,北京市银行文化创意产业贷款总额215亿元,同比增长34.3%,累计发放贷款170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文化领域信贷的集中爆发可见一斑。

在整个国家银行体系的信贷中,我们不时能看到地方政府的推手作用。2009年9月,上海市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推进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往后5年,国家开发银行对上海市文化产业支持的融资规模可达300亿元。2010年2月,广东3家银行——建行广东分行、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民生银行广州分行将分别提供100亿、80亿、30亿元人民币,拿出21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广东的文化产业,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广东省省文化厅与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于2010年5月14日签订了《支持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文化产业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按照“广东省文化厅组织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独立审贷,全力支持广东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 作框架协议》,自2010年起,工商银行每年提供60亿元以上的意向性融资支持额度。2010年8月,河北省文化厅与省工商银行建立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机制。2010年10月,天津市委宣传部与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北京银行天津分行、浙商银行天津分行分别签署《支持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各银行支持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额度总额达160亿元。同月,山西省文化厅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五年内将为山西文化产业提供100亿元的意向融资服务。重庆市国有文化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与工商银行近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工商银行将投入100亿元信贷资金助推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这100亿元信贷资金将主要投向重庆文化产业基地建设。2010年12月7日,浙江省文化厅与中国银行签署《支持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中信银行长春分行与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成功签署《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信银行长春分行将提供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及结算、风险管理、金融咨询等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月,湖南省文化厅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将向湖南提供总额人民币20亿元的意向性信用额度。

同时,我们看到各家银行都拿出一些新的信贷产品,以适应文化领域的信贷需求。其中,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服务机构于2010年6月,牵头发起了杭州市文化创意 产业“银政投集合信贷——满陇桂雨”首期5000万元发行,“满陇桂雨”集合政府财政、银行、信托、担保以及风险投资等各方资金力量,面向整个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产品总额度为一亿元,其中,市文创产业专项资金委托市财开投资集团公司出资20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出资7400万元,创投机构出资600万元,分两期发行,每期5000万元,采用北京银行杭州分行委托贷款方式,为杭州市中小文创企业提供信贷扶持,贷款期限12个月,融资成本8.98%,以缓解了当地24家优秀文创企业的钱荒。银行业在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同时,在近年积极推进放贷工作。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于2010年3月与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签约,将向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投放60亿元文化产业资金。2010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与新闻出版总署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今后国家开发银行每年将向新闻出版产业提供至少500亿元的信贷支持。

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09年3月9日与文化部签署了《关于扶持培育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合作协议》。通过采取“文化部组织推荐、中国进出口银行独立审贷”的合作方式,在为期5年的合作期内,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汇信贷支持。此外,向厦门建发集团提供了5.5亿元人民币国际会展服务设施——厦门建发集团海峡交流中心建设贷款。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对平遥古城进行保护、开发,平遥古城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向其贷款6.6 亿。中国进出口银行还支持上海世博会上驻场演出《CHA》(《茶》秀)剧目在世博会上的演出,向上海市城市舞蹈有限公司提供了800万元人民币文化产品和服务(含动漫)出口信贷。另外,向杭州宋城景区扩建项目2.8亿元;广东珠江钢琴股份有限公司境外投资项目3.35亿元;大唐西市遗址恢复改造项目8.8亿元;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项目7亿元;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3.6亿元。

这种将政府支持兴办银行的贷款资金、政府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的劣后资金进行结构化整合,推出的全新信贷模式在降低小企业总融资成本的前提下,利用“银政投”资金替代银行理财募集,既未改变先前的理念优势,又规避了发行银行理财产品的困难,并且进一步降低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大商业银行方面:工行北京分行推出的文化创意产业专项金融产品——“融慧贷”,担保方式为电影版权质押担保+个人连带保证担保。该行还设立了专门的公司业务部室负责行业的整体调研、营销和拓展工作。2009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向保利博纳获得提供的5500万元项目贷款,用于3部影片《十月围城》、《大兵小将》、《一路有你》的制作发行费用。4月9日,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近期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放项目贷款1.2亿元,该资金将主要用于华谊兄弟传媒2009年至2010年4部电影的摄制与发行。此次华谊兄弟受到工行信贷支持的4部电影包括香港演员吴镇宇自导自演的《追影》、陈国富与高群 书联合执导的谍战片《风声》、徐克的武侠片《狄仁杰》和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1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促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100亿元的授信额度,培育在京的文化企业做强做大。2010年3月25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传媒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央广传媒)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签署了意向性信贷协议,总金额达50亿元人民币。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还与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工商银行在香港的全牌照投资银行工银国际将为南方影视传媒集团提供上市融资、债券市场融资等全流程服务。

2010年10月28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易映森签订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的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北京市分行每年将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200亿元的融资额度。

2010年7月,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专门针对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的融资信贷产品“影视通宝”。作为我国首个针对文化产业的信贷产品,该产品可采取房地产抵押、保证、应收账款质押、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进行贷款。首家接受授信融资的浙江东阳唐德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电视剧制作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但由于销售回款较慢、制片预付较多,企业资金紧张,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该公司多次申请银行 贷款,但由于自身固定资产较少、难以落实有效担保而未果。“影视通宝”面市后,公司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6部电视剧作品的应收账款和《金大班》等5部热映电视剧作品的版权为质押,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获得了3900多万元的授信融资。

2010年5月,建行深圳市分行代表金融业在文博会签约仪式上发表讲话,与深圳市文化产权交易所正式签订总额为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显示了该行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战略意图。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它是向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发放、以自主著作权作为主要担保方式的,用于满足其融资项目的创作、后期制作、生产销售、衍生品开发、商业推广等整个经营过程中正常资金需要的一定金额的贷款。目前,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对杭州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建设指挥部等文化产业客户授信超过13亿元,贷款余额超过4亿元。该产品特点是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除可利用固定资产设定抵押,或以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设定质押申请贷款外,还可以其自有版权作为担保物申请贷款,或以多种担保方式组合申请贷款,借款企业因而有更多选择; 通过贷后管理,对借款企业融资项目的制作计划执行情况、市场策划与运作、财务预算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理,保证企业按时完成融资项目,获得预期市场收益。除信贷服务外,文化企业还可以得到与之配套的其他金融服务,如财务顾问服务,(其中包括融资咨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债务重组服务和上市顾问服务)、个人金融服务和结算服务等。“展信通”金融服务,通常企业每次可获得的最高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最高年限为3年。根据项目的制作周期,时间一般控制在1年到18个月,其中主要为版权担保贷款。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很难对其进行量化,评估难、缺乏实物抵押使得文化创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授信,担保是文化创意产业信贷融资面临的首要问题。从目前市面上看,针对文化创意行业所发放的贷款大多为联合担保机构的组合方式,单纯依靠版权价值质押获取贷款的几乎没有。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实物抵押,例如《花木兰》就是房产抵押。

中小商业银行中,2010年5月,招商银行宣布将向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提供1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从五个方面进行合作,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成长的“文化+金融”的新路子。招商银行又宣布向青岛文化创意产业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

2009年12月,民生银行宣布为国内23名电视剧导演提供1亿元的授信额度,这23名导演每人获得的授信额度基本为500万元,用于导演本人或其公司投资制作电视剧。民生银行向23位导演提供的批量授信,为无抵押信用贷款,但银行引入专业投资公司进行封闭资金管理,从而保证专款专用,控制了风险。

对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最大的北京银行在积极创新该行的信贷产品以适应文化企业特点这方面,真正成为行业标兵和创新先锋。“创意贷”这一北京银行的特色产品具有三大特点:创新担 保方式,接受版权质押等多种组合担保方式;政府贴息支持,减轻企业融资负担;种类多样,满足企业不同融资需求。根据支持对象不同将产品细分为影视制作贷款、设计创意贷款、出版发行贷款、广告会展贷款、文艺演出贷款、动漫网游贷款、艺术品交易贷款、文化旅游贷款、文化体育休闲贷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贷款10种产品。

“创意贷”硕果累累:2007年11月6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5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授信额度,成为首批参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工作的金融机构。2008年5月14日,北京银行与华谊兄弟签署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其提供1亿元电视剧打包贷款。2008年12月23日,北京银行与国内最大的电影企业-中国电影集团举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为其提供意向性授信6亿元。2009年6月10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光线传媒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协议签字仪式,为光线传媒提供意向性授信2亿元的电影打包贷款,用于支持光线传媒未来3年近40部的电影制作和发行。2009年6月25日,北京银行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以“集聚创意 贷动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集聚区产品推介会,会上,北京银行与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了推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与3家文化创意集聚区代表签署了合作协议,为7家文化创 意企业发放总计3.1亿元的文化创意贷款。2009年8月19日,北京银行与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为演艺集团提供意向性授信10亿元,全力支持演艺集团及其控股参股9家文化单位拓展演出制作、宣传运营、剧场建设、票务发行等业务。2010年1月8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希尔顿逸林酒店举行,落户北京银行宣武门支行,这也是全国首家文化创意特色支行。会上,北京银行与宣武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意向》,为宣武区政府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意向性50亿元人民币的专项授信额度。2010年1月14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文化局举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北京银行为首都文化创意企业提供1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现场北京银行还与北京动漫游戏产业联盟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并为3家文创企业意向性提供总计7000万贷款。2010年4月9日,北京银行与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签署了支持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产业发展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京银行将为首都广播影视企业提供10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现场北京银行还为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发放1500万元贷款,以支持著名导演张纪中大型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和制作。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7月末,仅两年半时间,北京银行已累计审批通过“创意贷”944笔、147亿元。

近日,北京银行10亿元授信支持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此次贷 款授信是在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服务下,北京银行以版权、合同受益权质押为核心的担保方式向文化中国传媒集团旗下的影视制作企业贷款授信的,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其旗下精品影视制作、传统平媒运营、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运营、手机网络游戏及无线增值服务、影院建设等5大重点业务板块的发展。2010年9月13日,北京银行与中国动漫集团在北京银行大厦签署了《支持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北京银行将为中国动漫集团提供意向性授信30亿元。目前北京银行占据北京文化创意企业贷款的八成份额。

文化领域的信贷领域不可能永远高奏凯歌,也存在诸多问题。“融资难一直是我们公司的老大难问题。”因“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漫而风靡全国的广东原创动力公司总经理刘蔓仪的话透出了文化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很多文化企业都是由纯粹的文化人创办的,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是行家,但是对金融一窍不通,有些文化企业负责人甚至从未想过自己会和银行打交道,更不用说对于国家和地方新出台的这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优惠政策有什么了解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比较成熟的,尤其是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文化企业来说,寻求银行信贷已成为他们筹集资金的基本途径之一,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相对复杂得多。“国内的文化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从固定资产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文化企业都达不到贷款所需的资质标准。并且银行对于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这一块儿仍处于探索中,因此即使是 我们这种已经比较成功的企业也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创意产业测评中心公布的《2009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报告》显示,67%的文化创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还有24.71%的企业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共同发展,采取其他融资方式的企业则非常少。

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审核以及风险控制却是相当严格。据了解,此前光线传媒正是将未来3年40部电影的其中一部分权益打包质押,才获得北京银行2亿元的授信贷款。公司需要按照具体的项目向银行申请提款,还需要递交项目分析报告,银行根据每个项目进行调研和可行性分析之后,才能向光线提供资金。同上述企业相比,银行对演艺集团和文资公司有点过于“放心”。“贷款给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项目,如果出了问题可以找他们的上级部门协调解决,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如果出了坏账,银行就没办法了。”业内人士解释。

民营文化企业贷款难是银行业和企业界共同遇到的问题。这其中既有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盈利模式模糊、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也有银行经营理念保守、缺乏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信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还有市场环境问题,如针对文化企业的社会公开征信系统尚未建立,政策扶持、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市场交易、第三方评估和监理机制等外部支撑环境不完善等。归根到底还是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融资制度不够完善。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造成了当前企业的融资难困境。中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杜现朝说,在财政部和国家版权局的指导下,他们联合专家课题组共同探讨建立版权价值评估体系的模型。“文化产业融资难最关键的是无形资产的评估难。”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一点,看看国外文化产业强国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的文化产业融资方式。美国机制是以市场化的民间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来源的,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为中小企业提供保证。好莱坞的融资过程中,保证人(一般为完片保证公司)充当了提供保险服务的角色:它的任务是确保影片按照商定时间、预算与质量完成交付。这就要求保证人非常熟悉形式生产流程,并且能够对剧本质量、资金筹集、相关制作人员的素质、制作公司的还款能力,影片完成后的收益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影片的制作过程进行监控,汇报制片开支情况。一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完片保证公司将代为银行承担损失,实际上是保险公司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发放影视贷款时专门要求有保险的保证,而这样的服务可以加强资金使用者的信贷能力,增强银行的融资信心,提高影视制作机构向银行贷款融资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事关完片保证公司的切身利益,作为影片制作监督的保证公司会对制作过程严格要求,从而客观上确保了影片如期高质量完成,并且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完工保证制度给文化产业企业与金融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完工保证合约在形式上类似保险合约但并不是保险,它对一部影片所提供的保 证是该部影片将会按照指定要求条件,按时、按预算大致不偏离剧本的被制作出来。若有超出预算部分,则由完工保证公司支付。如果制片公司未按照保证合约之规定制作,则完工保证公司有权接管。完工保证是要取得银行贷款之必要条件。可见完片保证公司的工作是增加文化产业企业的资信的重要砝码。

接着我们来看看日本。日本以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作抵押的日本银行相关融资业务正在快速发展。日本政策投资银行1995年即开展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业务,至2006年末其累计融资业务量达300件。累计融资业务额则将高达180亿日圆(约合11.52亿人民币)。除企业拥有的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外,知识产权抵押融资亦可以计算机程序和音乐作品等著作权作抵押。率先开展此业务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2006知识产权融资业务量较上年增长11%;融资业务额达15亿日圆(约合0.96亿元人民币),年增幅7%。日本的知识产权抵押融资的形式是非常灵活而多样的。

最后我们来看看韩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段,韩国经济陷于发达经济的制约和发展中经济的赶超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缺乏足够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处境十分艰难。在这种情况下,KOTEC设计了技术评估担保计划来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技术的分析占到担保筛选的90%。为估计申请人的未来成长性和未来价值,对申请人的技术和市场能力进行评估。对担保金额的确定主要是基于完成申 请人的技术项目所需的资金来估计,而不是根据过去的销售记录。技术评估担保计划的重点主要在于申请人的成长潜力和未来价值。这些因素是通过担保筛选中深度的技术评估来实现的。因此,即使是新成立的公司或者即将成立的公司都可以通过这个担保方案获得所需的资金,因为可以不考虑他们过去的经营业绩或销售业绩。当技术评估完成,技术评估中心将会颁发附有申请者的评级结果的技术评估证书。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KOTEC鼓励他们对证书持有人增加贷款或投资。为激励对证书的使用,如果这些金融机构基于证书增加了贷款或投资而遭受了损失,KOTEC将会对一定比例的损失给予补偿。

美、日、韩三国在文化产业融资中,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的模式,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有其自发的形成了融资、评估、完工保证、产权交易等职能构成的体系。而韩国则由政府主导建立扶植文化产业发展的机构,完成包括融资、资产评估、完工保证、技术评价和其他相关服务。日本的做法则介于美、韩两国之间,政府和民间金融机构共同介入到基本知识产权的文化产业融资中。这三个国家都通过适合本国国情的融资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之中尤以韩国的体制最为人称道,它评估的着眼点指向未来,而非过往,真正给了一个只拥有好的创意的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始空间。这三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好,得益于政府、金融、法律、保险、中介组织等等的互相配合,他们互相牵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 良性的金融和产业生态环境,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发展也需要在多个方面一起发力,才能突破局限,取得成功。

6.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六

——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

目前在银行界开展对公业务比较流行的两种模式是:物流供应链融资和行业供应链融资。这两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已在一些银行大规模实施,其服务理念及风险控制方法也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在国际上,最早的物流供应链融资方案是2005年JP摩根收购了美国一家物流公司,利用物流网络来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随后渣打银行也利用自己开发的模型设置供应链企业的信用值,不再使用传统担保。供应链融资是跨国银行尤其是外资跨国银行的创新业务,也是他们进入中国经营金融业务的法宝之一。

2006年末,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供应链融资展开合作,围绕这一业务需求和前景,双方研讨了买方和供应商的驱动和准入、装船前/后融资模式、IT平台开发和客户支持模式等各项内容。中国工商银行更是直接与国际零售业翘楚沃尔玛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其供应商的“融资解决方案”。目前,浦发、深发展、民生、招商等银行也已争相推出各自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上述情况主要是商业银行以物流企业为信息平台,突破传统的担保模式,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从而建立全新的融资平台。但在此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行业供应链融资,我们认为该种融资模式是物流供应链融资模式的新思路,它突破了银行必须与物流企业合作控制风险的限制,弥补了银行对授信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分析不足而带来的业务操作风险。

下面我们就以行业供应链为融资模式,探讨石油化工行业的金融服务方案,使读者对行业金融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先对石油产业链进行分析:其上游首先主要是石油设备供应商、石油工程承包商、钢管供应商。我国的石油装备供应、工程承包一般都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下属企业垄断,这两大集团从国内外采购。其次是原油开采企业、具有原油进口权的企业。再次是连接客户,主要是经营原油的中间商,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购进原油销售给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化工集团。

而该产业链中游则是炼化企业,知名客户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该产业的下游企业主要是成品油经销企业。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购得成品油后销售给终端用户,这类客户中很多为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量极大,对银行有着较好开发价值。通常在一些大型炼化企业所在地,这类客户众多。

而该产业链的最终客户是需油客户。主要是汽车、大型船运公司、汽车运输公司、航空公司、钢铁公司等。

把产业链各个环节弄清以后,我们就开始重点分析各个环节上的重点企业及对不同企业银行提供符合其特点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重点企业我们可以在相关行业网站及公开资料中查阅获得。

通过查阅我们得知,石油化工行业上游的知名客户主要有: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公司、宝鸡石油机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工程集团、宝山钢铁集团、鞍山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舞阳钢铁集团、贵州钢绳集团、中国石油勘探设计研究院;石油行业的物资采购知名企业主要有: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联合石化有限公司、珠海振戎集团、中国中化集团,以及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连接客户主要有四川荆燕石化有限公司;下游知名客户主要有:陕西东方石化有限公司、北京远东宏博石油产品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奥威尔国际贸易商社、中石化中化成品油销售有限公司、大连铭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最终端客户主要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外运集团、宁波外运集团、中国国航集团、中国南航集团、宝山钢铁、武钢等钢铁集团。

目标客户筛选完毕后就对其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产品。石油行业的物资采购一般都是银行承兑汇票,海外采购多是进口信用证;连接客户通常为特殊渠道类客户,对银行而言具备非常好的开发价值,是提供供应链融资和货押融资黄金客户,融资工具多是银行承兑汇票,有时需要捆绑销售代理贴现等工具;成品油经销企业是银行提供供应链融资和货押融资黄金客户,要高度重视,融资工具多是封闭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有时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捆绑销售代理贴现等工具;终端客户则主要提供预付账款融资等融资类型。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行业金融的操作流程,同时要重点说明的是,上述案例的营销方案可以复制到煤炭、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

7.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七

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会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行业亏损面扩大、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而且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信贷风险, 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 给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下调压力, 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何认识产能过剩, 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引发的信贷风险, 已成为中国银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 我国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 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相当一部分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和平板玻璃等行业的企业利润大幅下滑, 经营普遍困难。2013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 我国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都出现了产能过剩, 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双过剩的新局面。根据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披露, 目前风电行业1/3的设备处于闲置;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的57家光伏组件企业数据, 2014年上半年盈利企业占样本数的57% (32家) , 平均利润率为5.1%, 总产能为33.7GW, 总产量为13.1GW, 产能利用率约为77.7%。

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不同于我国2000 年和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周期性产能过剩”, 也不同于2003-2004年和2006年前后在经济过热下产生的“非周期性产能过剩”, 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既是长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 落后产能和一般水平产能占较大比重的问题 (“结构性过剩”) ;又有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投融资体制改革不彻底遗留下来的“体制性产能过剩”;还有因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导致的局部产能过剩问题[1]。

从形式来看, 新兴产业的“产能过剩”与传统产业无异, 都体现为市场供大于求。但从根本上而言, 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 新兴产业因其本身的“朝阳性”而具有较高投资价值或潜在投资价值, 会吸引众多风险和投机资本进入;更重要的是, 由于在发展初期, 相对于仍在“与时俱进”的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的市场应用规模相对狭小。所以新兴产业的“供过于求”是短期的, 一旦消除了“泡沫”, 整个产业便会很快重新进入上升通道。而传统产业的“供过于求”则是长期的, 即便消除了表面上的“产能过剩”, 重新实现了市场出清和均衡, 那也只是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定和成熟的发展周期之中。

近年来, 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3〕41号) ,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3〕67号) , 国务院要求金融机构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 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2014 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 防范化解产能过剩风险被列为2014 年国内银行业重点防范化解的七大风险之一, 紧随地方政府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后位列第三。

目前学术界从商业银行角度对产能过剩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控制信贷风险方面。张明哲[2]分析了新时期产能过剩的特征, 提出商业银行应该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提高行业风险识别能力、严格行业授信限额管理、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创新服务手段支持海外投资、加大兼并重组金融支持力度、协助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洪效俊[3]对产能过剩问题及因产能过剩而造成的银行信贷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应该利用现代市场经济手段, 对金融资源进行优化和配置, 通过宏观金融调控, 有效控制产能过剩问题, 可以采取主动退出的战略模式来应对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信贷风险。陆彦[4]则认为应从改革投融资体制、加强监管、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几个方面防范产能过剩带来的信贷风险。

2 风险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 适度的产能过剩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呈现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双双过剩的新局面, 过剩程度相当严重, 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其在当前, 产能过剩问题与有效需求不足叠加, 成为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矛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诸多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一方面加重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占据大量资金存量, 削弱了货币信贷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 反映在数字上, 就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的持续上升。从2011 年第四季度开始,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逐季度上升, 已经从2011年9 月末的4078 亿元, 连续上升至2013 年末的5921 亿元, 2014 年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5%, 比年初上升0.25 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506 亿元。从银行业看, 产能过剩之所以会引发巨大的信贷风险, 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见图1)

2.1战略定位存在偏差

目前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在过去处于行业上升阶段的时候, 也曾是银行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 很多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建设项目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银行片面地认为这些行业的产能有政府主管部门从宏观上把握, 能批准上项目就保证有市场, 使得大额信贷资金盲目流向投资热点行业。另外, 在当前存贷款利差较大, 主要依靠利息收入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规模扩张惯性, 缺乏及时控制贷款投放的内生动力。

2.2宏观行业分析不足

长期以来, 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分析和防范更侧重于对微观企业的分析, 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管理方面都建立了明确、系统的制度规范;但从宏观上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运行环境、产业政策、市场运营、上下游产业链情况的分析工作做得比较薄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行业研究刚刚起步, 缺乏专门的分析机构和人才, 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和分析系统, 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待提升。多数银行对行业过热与否、过剩与否的判断来自于国家发改委, 行业分析材料依赖外包的管理咨询公司难以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相关外部数据, 对行业的分析研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很难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 前瞻性地从潜在产能过剩行业中及时退出。

2.3信贷退出渠道狭窄

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信贷管理实践来看, 形成了重贷轻管、重进轻退的管理机制, 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缺乏规避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退出渠道狭窄、工具匮乏、方式不合理, 尚未形成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对于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缺乏有效的信贷资产交易市场, 只能借助于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直接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和接触实现退出;但由于大量资金已经沉淀其中,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出于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考虑, 难以及时有效地实施主动全面的信贷退出。

2.4信息不对称程度深

产能过剩行业大都带有垄断色彩, 多为大型企业集团所控制, 复杂的组织结构、多元化的经营范围、众多的关联企业和频繁的关联交易使得一家银行难以准确掌握一个集团客户的总体经营发展情况、把握集团同业授信及风险全貌和控制集团整体资金的流动。另外, 由于缺乏完善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和具体的支持名单, 商业银行难以准确判断优质客户, 缺乏克服信息不对称的机制。目前出现产能过剩的行业, 在过去处于行业上升阶段的时候, 也曾是银行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 很多产能过剩行业的大型建设项目获得了银行的项目贷款, 项目贷款金额大、期限长的特点又进一步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的负效应, 潜在风险难以估量。

3 信贷政策建议

当今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 对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不仅会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负面效应, 而且还会对整个经济的协调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不利于国家金融稳定。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在面对产能过剩问题时, 既要严格把控住产能过剩引发的融资风险, 加强信贷管理和行业风险监测预警, 又要避免因过于谨慎而失去市场机会, 同时要把握业务发展机遇, 为银行的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3.1加快经营转型, 加强前瞻研究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处于重大转折变革期, 传统业务优势的丧失、金融脱媒的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监管的趋严都对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盈利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倒逼着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的步伐。产能过剩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其对银行的信贷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对宏观行业的分析不足, 对行业的分析研判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很难前瞻性地从潜在产能过剩行业中及时退出。建议加强前瞻性研究, 提前进行布局谋篇。一是成立专业化、细分至产业和行业的研究团队, 全面收集相关产业运行环境、政策信息、市场运营和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改进行业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建立科学的分析系统和模型, 以全球化的视野, 对行业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和研究。二是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动态,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化解产能过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件和相关要求, 研判市场供需形势;三是高度关注同业在相关方面的做法, 结合地区实际和研究成果, 统筹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结构优化工作, 并内化、细化到信贷政策、制度、流程和标准之中。

3.2完善预警机制, 强化风险管理

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产能过剩行业缺乏规避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 尚未形成有效的信贷退出机制, 而信息不对称又进一步加大了商业银行识别和评估风险的难度, 建议要跟踪国家政策导向, 做好重点行业和区域潜在风险监测和排查, 进一步完善行业预警机制, 推进风险管理。一是全面收集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相关部门的预警信号, 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配置信贷资源;密切跟踪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发布的信息和风险提示, 加强与同业及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协调, 提高对行业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 建立预警信号快速反应机制, 及时调整产能过剩行业信贷政策, 强化信贷管理。二是针对具体行业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方案,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开展风险排查, 发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有效控制行业性、集群性风险的蔓延。三是加强对同行业担保企业的风险监控, 不少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由同行业或处于同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提供担保, 同行业的担保企业与借款企业暴露在同样的行业风险下, 应该对第二还款进行常态化的风险监测, 严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

3.3严格限额管理, 实施差别政策

对事实产能过剩和潜在产能过剩的行业,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贯彻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要求, 继续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趋严的信贷政策, 一方面, 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总量控制, 严格行业限额管理, 防范行业集中度风险, 另一方面, 坚持有保有压, 实施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一是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信贷行业分布特点, 科学设置行业融资限额, 对产能过剩行业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变化, 使银行的信贷政策与国家的产业规划政策保持一致。对产能过剩行业纯新增产能项目一律不提供信贷支持, 对于国家明确规定退出的行业和经营不善、信用等级低、规模偏小、技术落后、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不符合环保政策及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 持续加大退出力度, 规避信贷风险。二是坚持有保有压, 对产能过剩行业区分客户不同情况继续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 对产品有市场、有竞争力、有效益的优势骨干企业予以信贷支持, 即使暂时遇到经营困难或者资金紧张, 还是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

3.4优化信贷结构, 把握发展机会

改变传统上的“发放贷款并持有到期”的经营方式, 在行业限额内不断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 好中选优, 有计划、有步骤地主动退出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高风险企业, 及早退出风险相对大收益相对小的融资业务。一是提高客户准入标准, 择优扶持高信用等级客户,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 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其化解产能过剩,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防控风险能力。二是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严控新增产能项目贷款, 逐步降低固定资产贷款比例, 支持符合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并购项目, 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和项目, 创新金融服务手段, 在提供内保外贷、出口信贷、外汇贷款等多功能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 研究提供供应链贸易结算和融资服务。三是采取调整贷款期限、变更抵押担保方式、及时保全等手段, 优化存量信贷结构, 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对于大型集团客户和建设项目, 充分利用银团贷款合作机制, 降低信息不对称的负面效应, 有效防范集团和行业风险;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方式, 将产能过剩企业下游一些潜在的有效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

3.5加强贷后管理, 完善投向统计

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后管理力度, 及时进行风险排查和监测分析, 切实保障产能过剩及潜在过剩行业存量融资安全。一是加强现场检查、风险排查力度, 多渠道掌握客户实际经营状况,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客户, 并通过锁定还款来源和落实抵质押物等多种风险缓释措施保全资产;持续关注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清理进展, 对列入国家相关部门确定的违规企业、项目名单的客户和项目, 开展深入排查, 制定风险处置和化解方案。二是进一步完善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向统计。目前, 商业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统计都是按照借款企业的国标行业小类来统计的, 如把从事钢压延加工的企业也列入钢铁行业进行统计, 这种统计并没有真实反映出银行贷款的真实投向情况, 而且也不能区别给予综合经营企业贷款的实际行业投向。

参考文献

[1]王云平:《2013年产业发展回顾与2014年展望》,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第7期。

[2]张明哲:《新时期产能过剩的特征及银行应对策略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10期。

[3]洪效俊:《产能过剩背景下对控制银行信贷风险的思考》, 《现代商业》, 2013年第2期。

8.信贷行业分析报告 篇八

应运而生: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现实意义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货币信贷存量的要求,支持银行信贷资产规范、高效、有序流转,有必要搭建我国统一的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平台。2013年下半年,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业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顺应、契合了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需要:

一是盘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缺乏安全有效的存量资产流转机制,造成大量信贷资产沉淀在表内,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和资本约束下,难以形成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近年来,国务院多次强调要“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李克强总理2015年4月在银行机构考察时指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贷款流转等方式盘活存量资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使金融与实体经济共享发展红利。开展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盘活沉淀的信贷资源,一方面,通过分散转移银行信贷风险,刺激商业银行提高信贷投放力度,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的支持;另一方面,为新增贷款腾出空间,将盘活的信贷资金再次投入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二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求,为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首先,构建规范化、阳光化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客观上将促进和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层次和内容;其次,在间接融资比重仍高于直接融资比重的背景下,有序的信贷资产流转市场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其中,有助于实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沟通,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最后,信贷资产流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贷资源的再配置,对推动金融创新、深化金融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适应宏观审慎监管要求,深化银行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搭建与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是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关于金融监管改革的共识,除了用好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需要引入创新手段、改进原有金融监管政策和工具,将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开展前瞻性拨备管理等微观手段放在宏观管理的框架中。而这些举措都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银行业自身转变经营理念,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提升资产质量。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则为银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条件和手段。一方面,能够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更好地加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加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逐步转变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促进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支持银行业的改革发展。

四是规范信贷资产流转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信贷资产流转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银行创新业务,近年来市场上对信贷资产流转的需求越来越多。但银行之间单独谈判,信息封闭,风险难以充分暴露。通过统一规范的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服务支持,有助于改变长时间以来信贷资产流转市场“有需求无平台、有交易无标准、有市场无规范”的局面,有助于推动我国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阳光化、标准化。通过促进信贷资产的直接流转,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的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和借款人集中度,有助于推动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有序转移,对于建立金融风险与收益共担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高银行风险防控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积极探索: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不懈努力

自平台设立以来,在制度建设、系统保障、市场培育、市场监测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致力于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一)强化规则制度,致力于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运作

自平台设立起,就将信贷资产登记流转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信贷资产流转试点的基本交易制度,组织签订了信贷资产流转的“主协议”,统一了相关合同标准格式,确保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2015年7月和2016年4月,中国银监会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的通知》和《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明确了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应承担信贷资产流转集中登记职能,并具体组织开展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相应地制定了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实施方案和业务细则,明确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具体流程与相关要求。目前,银行业信贷资产及其受(收)益权转让所需的各项业务规则已涵盖登记、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测与报告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规范化。

(二)实行集中登记,致力于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标准化

标准化是金融市场规范交易的前提和保障,这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自身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一,通过对信贷资产要素的标准化、格式化记载,分配唯一可识别的资产代码,防止出现重复交易、风险隐蔽等问题,确保交易资产的唯一性,从而使非标准化的信贷资产变为具有一定标准化属性的金融产品和交易标的;第二,集中登记有助于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可促进信贷资产流转的阳光化、透明化,有利于资产的再次流转,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第三,通过集中统一的登记流转平台,实现资产交易全过程的持续记载,保证信贷资产在任何时点不“悬空”,从而保证交易结算的公允性;第四,集中统一的登记机制,将所有的信贷资产流转都置于监管视野之中,为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抓手,助力于监管的全局性和精准性,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nlc202309090815

(三)完善平台功能,致力于提高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系统保障

为了给信贷资产流转市场提供安全便捷的基础设施平台,银登中心依靠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研发经验,对平台业务系统功能持续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了集中登记系统、资产流转平台、统计监测系统,能够为信贷资产及其对应受(收)益权产品的登记流转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与技术保障。其中,集中登记系统已实现远程登记功能,市场机构通过客户端即可提交登记材料;资产流转平台提供协议转让和挂牌转让等流转方式,可帮助市场成员寻找交易对手与优质资产;统计监测系统可定期推送业务数据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差别化统计监测服务。

(四)重视市场培育,致力于扩大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覆盖面

为尽快拓展市场,提高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影响力,先后组织了多期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业务培训班,并通过座谈调研,向市场宣传监管政策,了解市场各方诉求,与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好的业务互动。银登中心通过官方网站(www.yindeng.com.cn)、微信公众号(“银登中心”)、微信群、客服热线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及时发布市场动态信息,加强机构间信息交流,促进交易意向达成,信息披露机制日趋完善。截至2016年3月末,在平台开立的信贷资产登记账户已逾300户,开户机构包括了各类银行机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包括了银行理财计划、信托计划、基金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等非法人产品。目前,已开展的信贷资产流转通过债权直接转让、债权收益权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和资管计划收益权转让模式,实现了信贷资产的有效流转。在市场机构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信贷资产流转市场正初具规模并稳步发展。

创新驱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历史使命

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的设立具有重要的宏观战略意义,有利于丰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中相关子市场的功能。未来平台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创新交易系统、创新金融产品,更好地为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服务。

(一)推动服务创新,引领信贷资产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一是推出更丰富多样的交易模式。交易模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市场成员各取所需,进而提高市场的活跃程度。在已有的交易模式外,将根据市场成员需求,逐步推出竞价拍卖等交易模式。

二是推出更贴近市场的结构产品。随着参与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的投资者日趋多元化,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收益偏好也不尽相同,这就需平台推出结构化产品,使具有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通过投资不同层级的产品,承担风险并获得对应的收益。

三是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根据市场成员的需求,引入评级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增进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由市场成员在创设产品或交易时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和组合,增强市场规范化和灵活度。随着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的不断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出信息产品与估值服务,通过市场中形成的信贷资产连续报价,形成市场公允价值,既可以作为市场成员交易的参考,又能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二)推动系统创新,构建互联互通的多层次金融市场

为满足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的旺盛流转需求,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纷纷推出信贷资产流转或类信贷资产的产品与服务。然而,多平台格局下的市场割裂减少了市场透明度,降低了交易效率,不利于监管机构对全市场情况的及时全面掌握。基于此,平台将在多方面进行创新,推动互联互通的多层次市场形成。

一是构建对接多交易平台的资产登记账户体系。平台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集中登记机构,通过与各地方交易平台的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贷资产等债权类资产的集中登记与账户统一管理,逐步实现通过单一资产账户在不同地方交易平台开展流转交易,同时满足投资者对各类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与查询的需求;地方交易平台则可将其平台上的交易者范围扩展至全市场所有参与者,从而极大地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二是设计形成统一的系统数据接口标准。金融市场中的基础设施机构是市场所有参与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有能力也有义务推动市场标准的建立。为提高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标准化程度,提高交易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平台将利用集中登记的市场地位,组织市场参与者共同研究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业务标准与数据标准,并通过系统数据对接的方式,引导地方交易平台及机构投资者逐步采纳此标准,共同推动信贷资产流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推动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规范化与阳光化。近年来,不以债券形式存在的债权资产市场发展极为迅速,监管部门将这些资产定义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信贷资产也属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目前,非标准化债权市场规模越做越大,有的还脱离了监管视野;有的为了规避监管,通过引入各种通道,使金融交易的链条延长,融资成本增加,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客观原因在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需要更灵活的融资方式,金融机构也需要更灵活地配置资产,因此这类债权资产有着天然的市场需求,潜在发展空间巨大。而从产品特性和要素上看,这类债权资产其实与信贷资产基本一致,平台将致力于这类非标资产的发行、交易过程的规范化,并且能够使这类金融资产重新回到监管视野,成为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融资需求的金融工具。

二是推动银行业不良资产流转方式的创新。随着经济下行,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诉求,已有商业银行私下以多种方式进行了不良资产市场化流转处置的探索。顺应市场的迫切需要,银登中心将积极调研汇集市场需求,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式,为商业银行探索一条方便高效、依法合规的不良资产处置新渠道。

特约编辑:李婧

责任编辑:印颖 罗邦敏

上一篇:三班第二学期班队工作计划下一篇:以来反腐倡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