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2024-10-21

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10篇)

1.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一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1.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使用信号灯告诉医护职员,给夺必要的从事办法。

2.共同大夫对患者进行查抄,依照伤情采取必要的抢救办法,并实时上报护士长。

3.增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外缜密观察病情变迁,发现病情变迁,实时向大夫报告叨教。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进行评估,在床头卡上挂防跌倒、坠床标志。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留陪护监管,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患者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时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体位不宜突然改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14、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1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16、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7、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18、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9、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20、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压疮的防范措施

一、评估: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和易患部位。

1、新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评估。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需一周评估一次;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需一周评估两次;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需1天评估一次;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需每班评估一次;当病人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2、经评估确定危险程度: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评分≤18分应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3、根据危险程度制定预防计划并组织实施:得分在15-18分的病人采取制定定时翻身计划,帮助病人进行最大程度的身体移动、保护病人的足跟部、为卧床或坐轮椅病人提供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或轮椅垫,同时注意处理病人潮湿、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压疮中度危险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注意侧卧位时使用海绵垫或软枕使病人倾斜30°;高度危险者还应增加翻身次数;极度危险者除采取以上全部措施外,对于有难处理的疼痛和有翻身引起严重疼痛的病人应使用特殊的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

4、对于难免性压疮及时申报:经评估后由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填写高危人群压疮评估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会诊核实后,确定为难免性压疮并登记在册。对批准的病例经会诊后制定预防措施,科室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会诊小组定期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二、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经常变换体位,间歇性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并根据力学原理合理摆放体位。对受压部位的皮肤,适当给予按摩。建立翻身记录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变化及皮肤情况。长期坐轮椅的患者至少每小时更换姿势一次,或至少每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以缓解坐骨结节处压力。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可采用软枕或支撑性产品(泡沫垫、凝胶垫、水垫等)垫于身体空隙处,保护骨隆突处皮肤。

3、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衬垫应平整、柔软;夹板应松紧适度,随时观察颜色、温度及血运情况。

4、应用减压辅料:根据情况选择减压敷料(如泡沫类敷料或水胶体类敷料)敷于压疮好发部位以局部减压。

5、应用减压床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减压床垫的适用范围,及时恰当的使用气垫床、水床等全身减压设备以分散压力,预防压疮发生。

6、避免和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半卧位时,如无特殊禁忌,床头抬高≤30°.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尽量坐直并紧靠椅背,必要时垫软枕,双膝关节屈曲90°,适当约束防止下滑。使用便器时,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房子擦伤皮肤。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平整、无渣屑。

7、保护患者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加强基础护理,用清水或中性溶液清洁皮肤。擦洗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应及时擦洗汗液。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擦洗皮肤和更换床单、衣物,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

8、促进皮肤血液循环:长期卧床患者,每日做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变体位后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9、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压疮高位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0、鼓励患者活动: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训练,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压疮发生。

11、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参与和独立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管路滑脱防范制度及措施

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2、置管后,在体外用胶布做一标记,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翻身时注意勿牵拉。

4、患者躁动时,设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5、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

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

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0、护士应按分级护理及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导管接口处是否固定良好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11、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管,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

12、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保证安全。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二、将各种导管按照风险等级分类评分,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分,将导管风险等级分及患者意识状态评分分值相加,评估患者累积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护理、监控对象,责任护士填写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报告护士长,在患者床头挂“防导管滑脱”标识牌,实施护理措施。

三、管路滑脱风险动态评估:评估累积分值≥5分建立评估表,并每周至少评估一次,有管路数和管路风险相关因素变化做好动态评估。

四、如发现管道脱落,或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五、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六、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七、护士要熟练掌握管路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八、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意外登记表,24小时内报护理部。

九、护士长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十、发生管路滑脱的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十一、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用药差错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测过程中。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原因有操作者个人因素,也存在管理体系的漏洞。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

[1]用这三个主要环节有关。现就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介绍如下。

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操作,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医、药、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用药过程的参与者有医师、药师、患者及其监护人、护士与相关的医务人员。

[2]1.医师开方差错

1.1书写差错,如将药名、剂量、剂型、用量、给药途径及次数写错或出现笔误。

1.2对所用药品不熟,如同一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造成重复用药。

1.3对药物剂型不熟悉造成用法错误,如肠溶片、缓释片掰开服。1.4不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等。1.5医师对用药政策不了解如医疗保险患者超范围用药等。

[3]2.药师调配差错

2.1责任心不强,不按照操作规程、核对制度配方,纪律松散,劳动态度不严肃造成的,疲劳上班、注意力不集中,受周围环境影响等都可能配错药。

2.1.1调配虽有核对,核对药师流于形式而造成发药错误,甚至配发过期变质的药品。

2.1.2核对与交代不清 如每次5mg易使患者及家属误为每次5片等;又如地高辛每天服1次,每次半片,药师在药袋上误写成每天3次,每次1片,易出现用药错误。

2.1.3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知识薄弱求学阶段没有认真学习,对各种药品的名称、药性、作用甚至外包装等了解不多,掌握不全面,以致在给患者药物时发生错误。

2.2药品名称混乱:药品的名称、包装、颜色、字迹相近,同药异名、异药同名、一药多名或多剂型等,极易造成视觉差而出现发错药。

2.3组织管理不力,分工不明确,药品摆放位置混乱调剂者粗心未核对而忙中出现差错。2.4药品质量 药品出现过期变质在配发时并未查对发现,引起患者投诉。

3.护士给药差错

[4]发错药、打错针、漏发药、漏注射居护理差错的首位。主要表现:

3.1各种护理工作制度和措施如“三查七对” 执行不到位,患者用药张冠李戴或看错药名、剂量等。

3.2交接班不清,特殊药物治疗没仔细的交班,接班后没及时检查是否还有其他的治疗。特别是夜班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如漏发药、漏注射的时间多发生在14时、2O时、24时。

3.3处理医嘱错误居护理差错的第二位,常见有药名相混、时间剂量错误,早停或晚停,漏抄错抄医嘱。主要是执行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所致。

3.4配药不规范,粉针溶解不完全,抽吸残余药量较多,多次穿刺输液瓶塞增加微粒污染。

3.5多数护士只注意本组药物间的配伍而忽略相邻两组药物的配伍禁忌。

4.患者用药错误

患者依从性差,不遵医嘱,不按时按规定服药致用药差错。发到患者手中的药品,患者是否能正确使用,是医药工作者值得关注[5]的问题。

4.1误解为“用前摇晕”。结果每次服药前皆先把自己摇晃至头晕目眩才服药。

4.2出内容物服用;将高锰酸钾粉误为内服药口服;把含漱液咽下等。

4.31g,有的患者误为1次用1包。

4.4干燥剂的事情仍时有发生。

4.5药品用法上标注mg、g等,令不少患者不知所措,只好不辞劳苦返回讨教换算问题。

4.6慢性病用药问题,尤其老年人长期服药,因记忆力差常出现漏服、错服、多服药品现象。

防范措施 防止用药差错首先要有医师开出正确规范的处方或医嘱,防止药师和护士误解。药师除必须正确调配外还具有责无旁贷的防止患者用错药的职责,护士承担着临床用药和药效监控的责任。

1.医师开方差错防范

医师应全面收集应该资料,注意厂商和医药杂志广告宣传的真实性,防止误导错误用药。

1.1应全面掌握药物治疗新动态,多与药师沟通;用药要考虑患者生理、病理情况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1.2处方、医嘱书写应规范、完整,字迹应清晰易辨,以避免辨认不清出现调配差错。

1.3处方医师多与患者交流,说明服药应注意的事项及需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测方法。

2.药师调配差错防范

2.1药品的正确调配 要求药师应熟悉调配规程、用药程序和安全配发,认真执行“四查十对”制度。

2.1.2药品摆放有序,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等应分开摆放,是减少取药差错的重要防范措施。

2.1.2配齐一张处方的药品后再取下一张处方,遇字迹潦草的处方应与医师联系确认后再配发防差错。

2.1.3严格执行审方制度,发药前应重复检查原始取药凭证,确保药名、标签、包装、数量、剂量无误。

2.1.4采取柜台式发药,面对患者叫名发药,对照处方逐一向交代用法并交药到手,杜绝发错药。

2.1.5开设咨询窗口,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用药注意事项、最佳用药时间与方法、储存等,防止用错药。

2.2药师应为临床提供新的药物治疗学信息;定期开展合理用药

[6]评估工作,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用药。

2.4贯彻预防为主、持续性改正的质量管理方针,加强事前教育,事中督查与事后点评,做到赏罚分明。

3.护士给药差错防范

护士是住院患者用药的直接操作者,又是用药的最后把关人。

[7,8]护士在减少用药差错中起重要作用。

3.1认真核查用药医嘱和配伍变化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加强与医师或药师的沟通,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3.2药品使用前要认真核对该医嘱剂量等是否正确,并核实患者的身分是否属实。3.3加强交流、耐心听取和解答患者的问题,告知注意事项,了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病情变化等。

3.4护士不能满足于“执行医嘱”,要熟悉药品名称、作用、用法、配伍、不良反应的防范等等。

3.5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责任教育,定期进行“三基三严”考核。

4.患者用药错误防范

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为患者把好关。医、护、药应重视与保证患者正确用药问题,教会患者正确用药。

4.1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发药详细交代用法等,尤其老年及农民患者。

4.2药师注意搜集研究患者用药错误问题,做好提前预防即发药交代,把工作落到实处。

4.3规范药品说明书用词,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干燥剂可印上简单易懂的图案,使人看后一目了然。

2.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二

1 护理风险

1.1 感染

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 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 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 各种医疗器械, 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 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1]。

1.2 损伤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 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肠、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 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 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 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2]。

1.3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 但是大部分患儿 (特别是早产儿) 可无临床呕吐症状, 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甚至猝死, 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

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

交接内容不全, 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 在晨起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 入院时写错手条, 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 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 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 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 床单布类天天更换, 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 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 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 每周更换暖箱1次, 使用后终末消毒。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 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 必须无传染、感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备足够的手消毒设施, 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3]。

2.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1) 静脉外渗:输液时加强巡视, 静脉注射部位尽量选择在四肢, 尽量选择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 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 要求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若外渗应停止输液, 拔掉留置针, 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 (2) 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 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 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 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 应暴露出臀部, 保持干燥, 局部可涂红臀软膏。在照蓝光前套好小手套, 以防婴儿指甲抓破皮肤, 眼睛用黑眼罩遮挡, 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 完全遮住眼睛, 又不会堵住鼻孔。睾丸受损尽可能选用小号一次性尿裤遮盖会阴部防止睾丸受损, 但也要注意充分暴露皮肤, 以免影响光疗效果[4]。

2.3 勤巡视, 勤观察

胃食管反流出现以喂奶后1 h居多, 也可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 (1) 体位疗法:可用30°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50°仰卧。 (2) 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 及早发现呼吸暂停, 必要时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 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囊。一旦发生呼吸暂停, 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 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 同时予持续氧饱和度监测, 吸引后无好转则予复苏囊加压呼吸, 必要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或行气管插管。吸引时动作要轻快, 以免刺激迷走神经再次诱发恶心呕吐。 (3) 胃食管反流早期暂时禁食外, 根据病情及早采取合适的喂养方法, 进行耐心细致的喂养。不适宜奶瓶喂养的早产儿和重症患儿可采用经口胃管或经口十二指肠管喂养。

2.4 护理记录要真实及时完整

护理书写应实事求是地反映新生儿情况, 防止忙于各种常规治疗, 使关键内容漏记。还有为了病历记录完整, 将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做了记录, 记录的不完整、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部分记录缺失, 尤其是关键的护理行为未做记录, 很可能被认为护理过失。记录要有连续性。护理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患儿病情、护理措施和效果, 但是护理记录中常发生有病情变化的记录而没有处理措施的记录。护士必须遵守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 与医疗记录同步性为原则, 遵照医嘱、护理常规认真及时、客观正确地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各项记录, 禁止错记、漏记、涂改及主观臆造、随意更改等[5]。

2.5交接班程序标准化规范化

明确各班的责任, 避免工作中的遗漏, 可有效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新生儿没有表达能力, 护士既是患儿的监护人, 又是其治疗护理的实施者,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导致护理缺陷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新生儿床旁交接尤为重要, 每天晨晚交接班时逐步对每个新生儿开包进行全身检查, 手条有无脱落, 信息是否准确, 交班的内容全面, 包括病情、治疗、特殊检查及特殊药物的治疗等及仪器的使用情况。

2.6 其他

给新生儿护理、洗澡、换衣服时严格查对手表带、以防抱错新生儿。患儿入院时检查手条并与家属认真核对姓名与性别, 办理入院手续后, 主班护士根据电脑制作手条及脚条, 系手条时与患儿再核对。住院期间保证新生儿手条完整。外出检查前后核对床头卡及手条是否一致, 浴前检查手条有无丢失, 沐浴应有秩序进行, 沐浴后认真核对手条, 确认无误后方可放回床位。沐浴结束后, 由第二人再次核对手条及床头卡。出院由2名护士一起检查全身并再次核对后交家属检查。严格探视制度, 严禁外人人内, 防止新生儿丢失。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连续系统地识别归类, 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和过程。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及认真的工作态度、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专科技能, 将护理职业的责任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 护理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可以防范的。

参考文献

[1]杨婷璇.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2 (8) :102.

[2]李亚洁.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2) :918-920.

[3]张燕群.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5) :84-85.

[4]薛惠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J].全科护理, 2008, 6 (11B) :2990-2991.

3.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篇三

【关键词】 产房;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204-01

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而产房又是产科的高危区,属于医院的特殊区域之一,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

1 影响产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助产士缺乏法律知识的教育,只重视产妇的母子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 例如:发现胎心音异常只忙于处理,而没有把情况告知产妇和家属,一旦新生儿出生时发生不良结局,容易导致产妇和家属不理解,不接受。

1.2 服务态度 因为产房急诊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在繁忙的工作中常见助产士态度冷淡、语言生硬、治疗护理操作解释欠耐心,或与孕产妇沟通不良,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易引发护理纠纷。

1.3 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如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按操作流程做。

1.4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医护记录时间不统一,由于工作繁忙,急诊分娩或抢救新生儿,未能及时记录各类时间,常常回顾性地记录,易与医疗记录不一致。记录过于简单、缺乏连续性,不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护士对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台下巡回护士常代替助产护士签名,使病案缺乏举证作用。

1.5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 人力资源不足早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大难题。护理人员的缺少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质量的下降,隐患的不断出现,纠纷难以避免。工作的风险性、技术性和快节奏,常导致助产士压力增加,护理安全受到影响。

1.6 质量管理体系因素 主要指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排班不合理、管理者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等是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另外管理约束力不强,对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够,对产妇存在的安全隐患预见性差,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重视在助产士的法律教育,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应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对新上岗的助产士把法律知识和常规制度的学习列为岗前培训的内容,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技术与管理规范》,《母婴保健法》以及产科的各项职责、制度。

2.2 重视助产士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提高工作责任心 树立“以人为本、质量就是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难度沟通能力。规范服务语言,改善服务态度,促进护患间的交流沟通: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医疗纠纷,是因工作人员的态度不好造成的。将每一项操作的规范用语编制成册,在护理中使用文明的语言,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回答病人提出的疑问。

2.3提高助产士的整体素质,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拓宽助产士的知识图,深入学习各种护理技术,定期进行专科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强化经验助产士的培训 对经验助产士除要求每年参加专科业务学习,每年还要进行理论考核,不定其抽考操作技术,提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加强新毕业助产士的培训, 拟定专科的理论和技术培训内容,指定有经验的助产士作为指导老师,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

2.4 规范操作流程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2.5 护理文件书写 医病案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文字见证,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提高助产士对护理记录书写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要使助产士认识到在产科工作中,医护文件记录与两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真正理解护理记录的举证作用和维护护患双方合法权益的意义。实施“双把关”,不仅强调记录时的客观、及时、准确、无误、完整,加强医护交流,避免出现记录不符的情况 发现不一致时,应及时找医生核实。还要求在送回病房时做到严格核查。

2.7 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产房的性质决定了助产人员要求配备充足,专业技术优化,应该新老搭配,分层使用助产士;要求实行弹性排班制;从病人的现今需求和护理安全的管理要求,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2.8 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产房护理,科室设立质控小组,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有针对性检查分析,加强监控力度。

3 讨论

产房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很强,其护理安全应该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积兰,产房护理风险与防范《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2,2004,19(2)

[2] 曹乐维、梁娟,加强风险管理,防范护理缺陷的探讨.淮海医学,2006,24(6)

4.《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及防范措施》 篇四

一、压疮、压疮高危病人管理制度及流程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的躯体痛苦,而且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为加强我院对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管理,特制定以下制度:

1、根据《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对入院病人进行评分。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者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2、Braden评分≤18分者、发现(以压疮住院治疗的除外)或发生压疮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份留科室。Braden评分≤12分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一式两份,一份(纸质版需家属签字)留科室,一份(电子版无需家属签字)24内QQ上传护理部,重大压疮或特殊情况需立即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收到《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时进行审核,护理部应及时下病房查看,指导病区护士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在评估表上填写指导意见签全名。

3、凡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者,科室应建立《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Braden评分≤14分、外院带入、院内发生的压疮或压疮高危病人,要求周一、周四进行Braden评分,若评分15-18分,周一进行评分,特殊情况随时评估,评估结果、日期记录于《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评估者签名。

4、当转科时,转出的科室在《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的预后及评价栏里填写预后及评价,电子版上传护理部,将《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由接受科室护士评估病人皮肤情况,若发现有压疮者,双方护士共同确认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病人皮肤情况,双方签名,并在《压疮高危人群跟踪表》重新评估。

5、发生压疮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皮肤伤害的加深或扩大,减轻病人痛苦。对于护理难度较大的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及时请会诊,并记录会诊意见,对压疮处理给予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护理措施。

6、发现或发生压疮如隐瞒不报,一经发现与科室责任人及护士长的质量考核挂钩。

7、压疮高危因素解除、病人出院或死亡时,科室及时到护理部填写病人压疮反馈表。

8、积极预防压疮发生:正确评估病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按程序处理病人:

压疮护理流程:

评估

做好各种记录,认真交接班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完善预防措施

避免潮湿等不良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营养状况

防止继续受压、保持干燥

淤血红润期

完善护理措施

正确处理水疱、防止感染

炎性浸润期

溃疡期

⑴+⑵+⑶⑵⑴+⑵

彻底清创

⑴+⑵+⑶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必要时手术修刮、植皮

二、预防跌倒管理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均按《Stratify跌倒危险评估表》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记录到首次护理记录单。

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次评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评分≥3分者建立《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报告表》。

(二)评分≥3分者,为跌倒高危人群:

1、床头插防跌倒提示卡,并告诉患者和陪护者跌倒的风险及防范措施,遵医嘱落实24小时陪护,做好记录。

2、保持卫生间和病区地面干燥,防止滑倒;告知患者穿防滑鞋(禁穿一次性拖鞋)、正确使用助行器等。

3、每班密切观察有无跌倒隐患并认真交接。每周一、周四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一次,病情、用药变化及时评估,评分记录在跌倒跟踪记录单上。

4、填写的《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报告表》,由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字,并告知跌倒防范措施。

5、护士长核实后,24h小时内QQ上报护理部,便于跟踪管理。

(三)评分为1-2分者:床头插防跌倒提示卡,并告知患者或陪护者目的、注意事项,每班加强监控。

(四)患者转科时,将《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报告表》纸质版、电子版随病历一起交接,同时将转往科室QQ报护理部;

转入科室再次评估,按跌倒管理制度执行。

(五)患者出院当天,将《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报告表》填写完整,QQ上报护理部,原件科室存档。

(六)若患者发生跌倒,立即按跌倒应急预案处理。

三、预防患者坠床管理制度

1、住院患者有坠床危险因素者,均应依《住院患者坠床风险评估报告表》进行评分。评分在12~11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0~9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8分者提示重度危险。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及时评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

2、评分在10~9分者,要求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评分结果,并采取防范措施。如,床头卡插防坠床标识卡、告知患者及家属坠床的风险,要求有专人陪护、指导上下床方法及床上活动注意事项等防范措施。

3、评分在8分及以下,除按评分10~9分者落实告知及防范措施外,要求填写《住院患者坠床风险评估报告表》,于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同时填写的《住院患者坠床风险评估报告表》,由患者或家属确认签字,再由护士长核实后签名,护理部审核后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动态观察及评估,每周一、四进行评分,并在护理记录单中记录。当患者出院时,及时将转归填写在《住院患者坠床风险评估报告表》中,QQ报送护理部,原件保存在科室内。当患者转科时,应将《住院患者坠床风险评估报告表》纸质版、电子版随病历一同转到转入科室并交接,同时将转往科室报护理部。

4、一旦患者发生坠床,立即按坠床应急预案处理。

四、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防范措施

1、病房设施及环境要安全,杜绝不安全隐患。病区内使用防滑地面,保持地面干燥;走廊、卫生间应有防滑、防跌倒设施;病床固定稳妥,高度适宜;床边椅摆放整齐,床摇手及时收回等。

2、病房通道要畅通,禁止堆放各种物品、仪器设备、推车等,保证患者通行安全。

3、患者入院时及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及时评估跌倒/坠床高危性。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防范跌倒/坠床的措施及发生导致的不良后果。

4、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当使用防护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带,并有家属陪伴。

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让护士给予协助。

6、对小儿、术后意识未恢复前的患者,专人守护或家属陪伴,并使用防护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

7、对年老、走路不稳的患者,行动时有人照顾或搀扶,防止跌倒。

8、对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者,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避免突然变换体位,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意外。疾病需要卧床休息的患者,将呼叫器放在患者易取处,并指导不要随意下床,以免摔伤。

9、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心脑血管患者及使用扩管药物、镇静药、安眠药患者,加强巡视,协助起床和入厕。

10、使用推车和轮椅接送患者时,要有防护栏和防护带,并有人陪护。

11、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在卫生间、病室、走廊等易发生跌倒部位有“温馨提示卡”,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安全意识。

附1:跌倒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

2、曾有跌倒病史者

3、贫血或血压不稳定者

4、意识障碍失去定向感者

5、肢体功能障碍

6、营养不良、虚弱、头晕者

7、步态不稳者

8、视力、听力较差、缺乏照顾的患者

9、使用利尿剂、泻药、镇静安眠药、降压药的患者

10、其他

附2:预防跌倒十知道

1、行动不便、虚弱无法自我照顾、视力下降及病情危重的患者,请活动时有人陪伴。

2、下床时请缓慢起身,特别是您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时,如降压药、安眠药等。

3、当您需要协助时,请按呼叫铃,护士会来到您身边。

4、保存地面干燥,如地面弄湿,及时请护士处理。

5、请将您的物品收纳于柜中,保持走道通畅。

6、卧床时请拉起床栏,特别是患者躁动不安、意识不清时,请勿翻越床栏。

7、请穿合适尺码的衣裤,以免绊倒。

8、将您的生活用品放在您容易取到的地方。

9、病房保持灯光明亮,使您行动更方便。

10、入厕时请缓慢蹲下,缓慢站起,有紧急情况请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END

5.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五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有效避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目的。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手术室护理风险相关因素,根据各因素制订相应的管理与防范措施,并对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通过施予有效的防范措施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最常见的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足、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护理环境因素等,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防范与整改后,2013年1月~12月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与2012相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较多,针对此类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防范,能够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医院的手术室是非常重要的部门,作为承担各类救死扶伤手术的主要场所,该部门具有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也具有高风险的特点[1]。手术室具备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工作团队以及特殊的协作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极大的治疗失误。手术室护理要求严谨、科学的精神与技术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项医疗法规的逐渐完善,人们对于手术室风险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本文就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订与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改善护理不良事件提供科学根据,具体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018例,其中男性患者1180例,女性患者838例,年龄为10~80岁,平均年龄为(55.0±10.0)岁。另选取本院2013年1月~12月手术室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实施手术2298例,男性患者1010例,女性患者1288例,年龄为12~92岁,平均年龄为(56.0±12.0)岁。

1.2 方法 对本院2012所有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以了解护理风险因素。

1.3防范措施

1.3.1预防手术对象与部位错误 制订相关的规定,严令禁止手术对象错误、手术部位错误的发生,主要措施如下:①在接患者入手术室前,首先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与核对,确认患者的姓名、年龄、病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②进入手术室前,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再次查对;③进入手术室后,与麻醉师进行查对,确保麻醉药物与麻醉方式一致;④进行麻醉之后,与主刀医生进行核对,再次确认术式及部位。在进行切肤前,首先由主刀医生、手术护士对手术部位进行核对,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进行手术。

1.3.2预防输血、输液、用药错误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护士应对用药情况进行详细的核对,并严格遵守医嘱使用药物,在术前应要求患者接受过敏测试,避免用药过程中的出现过敏现象。用药前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物是否正确;在输血前,首先与血库工作人员进行严格核对,确保无误后才能签名取血。回到手术室后,护理人员还需和麻醉师、主刀医生进行再次核对,确保血型与血液指标无误后进行输血。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将输血量、血型等详细记录在患者的病历资料中,以便于日后进行核对。

1.3.3预防手术室物品遗失与缺损 在对患者进行体腔关闭前、关闭后、皮肤缝合前、缝合后,护理人员应对所有手术器具进行清点与查阅,严格禁止出现任何手术器械或相关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发生。特别针对医用纱布、纱垫、缝针等物品,应反复检查,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对器具的清点结果进行随意更改。

1.4评价方法 比较2012与2013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了解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后,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改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本文所有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中,以便于日后再次利用。结果

2.1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 对2012年1月~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可得,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65例,其中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共29例(44.6%),由于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造成共22例(33.8%),由于护理环境因素造成共14例(21.6%)。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的主要情况为:①患者手术部位错误;②患者的体位安妥不当;③手术过程中发现物品准备不充分;④手术后器械遗留在患者体内。管理条例不完善的主要情况为:①护理人员年轻化,护理经验不足,护理技能掌握不完全;②管理力度不大;③护理培训不到位;④手术物品未定期检测。环境因素的主要情况为:①手术室自身特殊性;②手术操作时设备存在一定损害;③工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意外损伤。

2.2护理不良事件比较 比较2012与2013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可得,2012年发生65例,发生率为3.25%,2013年发生16例,发生率为0.86%,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手术室作为执行患者救治、护理的重要场所,原则上不允许有任何疏漏,但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难免发生护理差错或者护理风险[3-4]。在对手术室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与护理时,应注意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行护理操作,并对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进行培养与提高。在安排人力资源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化弹性排班,避免超负荷工作的出现,以降低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怨气,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责任心与耐心[5]。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以及医院管理条例不完善等,而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进行针对性防范管理后,2013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2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应该采取针对性防范管理,使护理人员更有责任感,并对护理环境进行改善,做好三查八对,保证患者能够接受到最为安全的治疗。

参考文献:

6.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六

【摘 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潜在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5-02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通常病程长,心血管疾病复杂,而且常年患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通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这通产会导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出现抑郁、烦躁、焦虑以及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预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1]。现在通过分析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潜在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的问题

心内科的老年患者大多是长期患病,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不适症状。医院的一些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地报告医师处理,造成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这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有些年轻的护士对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是很熟练,这也会延误抢救最佳时机,从而造成医疗事故[2]。

1.2用药原因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并发症,所以用药较复杂,若不注意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不按时服用利尿、激素、降压等药物,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服用,则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老年患者在静脉输降压药或者长期服用口服降压药物时,若护理人员没有注意到患者的血压变化,没有及时地调整输液的速度或者按照正常发药,则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血压降低过快,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1.3仪器原因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复杂,情况危及,病情变化快,若是医院的设备性能不佳或者医护人员对新设备不熟练,则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抢救以及治疗,从而造成医疗纠纷[3]。

1.4健康告知

医护人员未能尽到健康告知的义务,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发护理隐患。比如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若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则不能下床活动,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若医护人员没有事先告知,则有可能发生危险。

2对策

2.1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护理的能力

针对心内科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科室实情的工作规章制度。例如在交接班血液透析病人以及腹膜透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规范等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组织人员不定期地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即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2加强对陪护的管理

重视陪护的管理,对陪护进行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病人病情的反应,指出他们在护理病人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且加以指正。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积极地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配合,提高其在护理上的能力。

2.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除了口头告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比如患者心病并且伴有水肿时需要限水限盐,但是患者一旦脱水严重,又需要适当地增加水盐的摄入,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的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实行心血管内科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内科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讨论

心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且并发症多,往往采用手术或者保守等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所以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跌倒和烫伤,并且存在着一些专科治疗的特定风险。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护士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心血管内科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7.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风险防范 篇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用整群抽样法社区护理中长期在居家护理中的照护者120名为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居家护理中的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1.2方法

通过编制关于居家护理风险方面的问卷,调查居家护理风险防范认知水平和风险的发生。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到老年患者居家护理的压疮、烫伤、坠床、直系等风险事件。答案分别设置3个级别,包括完全知道、知道一点、不知道。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调查者人群基本特征

照护者平均年龄(6 0.7±4.5)岁,照护年限(3.8±1.2)年;患者平均年龄(75.2±3.2)岁,卧床时间(5.4±1.2)年(表1)。

2.2 护理风险防范认知与风险发生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过去一年发生的护理风险,压疮最高35.83%,烫伤最低13.33%。风险的发生与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得分率高则风险发生率低,说明照护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高低,对护理水平与质量具有一定影响(P<0.05)(表2)。而不同性别、年龄、卧床年限、照护年限等与风险的发生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居家护理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其中主要是不仅仅在照护病人,也是包含家中与个案相关的所有成员、事件、所需用物等[4,5]。因此,除了评估个案的照护问题外,主要照顾者,居家环境、社会资源的运用、乃至于心理层次的需求都应加以评估[6]。居家照护的本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健康服务工作,其团队成员需要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康复师、社区工作人员、营养师等专业人员,同时需要个案家人与主要照顾者间共同协助与配合才能达成,而居家护理人员在病人、家属与各专业人员间扮演了信息传递、沟通、协调等重要的角色[7,8]。

所谓的居家护理需要对个人和家庭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转变传统的医院环境,在居家环境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持续护理,从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居家护理直接对象指各年龄层次的患者,间接对象包括家属、主要照顾者;内容不局限于技术性的护理措施,还包括疾病的一级、二级三级预防保健[9]。研究表明,患者居家护理对于风险认识能力较低,无法正确预估风险的发生。因此社区护理应该针对这种现状,开展集中培训,让患者明白居家护理的风险,同时传授患者正确的风险应对和处理办法,给予每个家庭针对性的指导,确实提高患者居家护理能力,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达到居家护理的目标[10]。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定期进入家庭当中,了解患者病情进展以及居家护理开展情况,评判居家护理效果。家庭成员在面对家人生病时,应该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特定的一些因应策略,以减轻疾病对家庭的影响。进而协助病人早日康复或是改善病情。由疾病病程可预测的程度、体能衰退的程度、烙印程度、监控程度以及疗效等层面的认识,帮助家庭成员评估疾病的影响,并据以发展出合适的因应策略。居家护理带领临床护理走出医院,是护理服务的新挑战。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在这一年中,烫伤作为风险事故质疑发生率最低,而压疮护理最高。由此说明患者对于烫伤这种常见风险认知能力较高,但是对于压舱这种医学上常见并发生认知能力较低,导致起发生率较高。因此风险认知和护理水平与风险事件发生有着直接的联系。

本组资料显示,开展社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减少居家护理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和探讨风险管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的重要性和防范措施,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用整群抽样法社区护理中长期照护者120名为调查对象,自编问卷,调查居家护理风险防范认知水平和风险的发生。结果 调查显示,照护者风险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压疮发生率最高,烫伤最低,可见风险的发生于认知和护理水平相关。而不同性别、年龄、卧床年限、照护年限等与风险的发生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社区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工作中居家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减少居家护理患者的投诉率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居家护理,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许腊梅.改良伤口负压吸引技术在老年慢性伤口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6,22(09):1138-1140.

[2]张焱,姜丽萍.卧床时间与分级对居家长期照护老年人压力性溃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09):2256-2258.

[3]汤先萍,孟宪梅,周兰姝,等.国外居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6,12(04):479-482.

[4]王淑敏,刘卓,郭慧玲.新型护理模式对造口患者院外居家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11(01):28-29.

[5]张新生,王剑锋.发达国家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导刊,2015,15(09):79-81.

[6]张林,林晓明,刘堃,等.社区慢性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居家护理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22(14):2561-2563.

[7]胡婷,刘秀萍.38例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患儿的规范化居家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21(03):284-285.

[8]秦素萍,高雅琨,高静,等.脑卒中患者出院准备计划与居家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17(11):1337-1342.

[9]张燕,韩琤琤,路琦,等.癌症晚期患者居家临终关怀服务模式研究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21(01):3773-3776.

8.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八

【关键词】: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3-01

作为外科的护士,如何防范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实际上说要保证外科护理的安全性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把潜在的危险扼杀在摇篮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外科医疗环境。护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护理,隔离药物、环境、细菌对患者的身体的伤害。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详细的记录,尽量减少医疗的纠纷,保障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1、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

1.1术前准备不充分

因为护理人员在外科护理上的疏忽,没有按照外科护理的规章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并没有对患者的病例进行仔细的确认核对,也没有与有关的部门进行沟通,产生了接错病人或者开错手术部位的危险,对病人造成了很大伤害,延误患者的治疗;在手术前没有对手术中需要用到的药品进行详细的准备,导致了手术没有办法顺利的进行;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没有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介绍手术的成功率等等,造成了患者心理紧张,影响了整个手术的进行[1]。

1.2用药、输血等差错事故

外科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病理状况和不良反应没有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就对病人进行用药,导致了用错药或者药量掌握不好,加重了患者的病情;没有及时的为患者调整输液的速度,可能导致输入过快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引起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时没有进行双人核对,导致违规输血,可能出现输错血的情况,严重更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1.3护理记录不完整、对所用物品核对不仔细

外科护理人员对手术过程中的及时、完善病例记录的主动性不高,记录意识不强导致后期手术护理的不严谨,比如对患者深部组织中的填入物品没有及时的去除;在手术前没有对伤口的绷带进行及时的处理。手术关闭体腔前,没有核对医疗用具的数目,造成了部分用具可能在患者的体内。

1.4 缺乏有效地沟通

虽然对外科护理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外科护理中,很多护理人员对护理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这些护理人员在比较繁忙的时候,没有时间精力去安抚病人和家属,容易让病人和家人产生误解,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一方面手术前,对患者和家属的风险告知并不明确,使患者和家属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不顺畅,导致了患者的消极心理暗示[2]。

1.5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些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够,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手术中对病人的状况观察不仔细,对处于危险中的病人不能及时的汇报病情。在换班的情况下,不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对手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及时的观察和记录。手术中没有认真收集标本,造成了医疗资料的混乱和丢失;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任务也不向有经验人讨教,严重延误了患者的病情。

1.6 忽视管理工作

管理者没有把握工作中的重点及薄弱环节,对护理风险程度把握不足,监控措施不得力。比如护士长每日工作重点不明确,忙于做治疗而忽视管理工作;对院内感染防范监管不力,如空气消毒、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医疗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导致病人院内交叉感染增加,这些对护理安全都有直接影响[3]。

2、外科护理潜在护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2.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保证护理的安全性

严格按照各项护理制度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杜绝血型输错、用药错误、手术开口位置出错、手术物品遗留患者腹腔、手术标本丢失等失误的发生。规范化护理全程,对手术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2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外科护理的发展。外科护士必须全面掌握业务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药物的用药剂量、浓度、时间、配制方法等,熟悉各类手术的全过程,更好地配合医生高质量地完成手术。

2.3加强法律及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

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对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存在风险及提出整改措施,以杜绝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强化护患共担护理风险的意识,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必须履行护理告知义务,详细讲解其目的、配合的注意事项、作用及副反应等,严格履行病人或家属签字认可制[4]。此外,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高护理技能和理念,对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

2.4注重对护士长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

护士长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协调护患关系,要懂得调动护士积极性、发挥护理骨干带头作用的重要性;要熟悉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掌握处理问题的尺度与技巧;要熟知病区内的高危人群、环节、区域。不过,基层医院的临床护士长接受省、市级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护士长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以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外科护理潜在风险的介绍,提出了加强外科护理管理的对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外科护理的管理有了很大改革。外科管理的主体是外科护理的人员。所以提高外科护理人员的整理素质才是提高外科护理水平的关键。在对外科护理中,必须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保证护理的安全性;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加强法律及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注重对护士长培训学习,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这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治療环境,给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提高我国整体的理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晓范.外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风险研究[J].求医问药,2011,9(12):351-352.

[2] 何霖芳.脑外科护理的潜在风险与防范措施[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98-99

[3]陈翠屏. 外科三级护理查房的实行与管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09)258-259

9.新生儿护理风险防范 篇九

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三篇

公安局廉政风险点与防范措施范文 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 1 在廉政风险点建设工作开展的第二阶段,通过个人自查、同事互查、领导帮查,确定了个人思想道德和工作职责风险点共 10 条,分别为思想道德风险点和岗位职责风险点各 5条。针对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一、思想道德风险点

1.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的风险(一级)。措施: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2.不认真学习,政治素质低的风险(一级)。措施: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3.不服从工作安排,我行我素的风险(二级)。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服从、服务于部门工作安排。

4.责任心不强,有畏难情绪,履职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够的风险(二级)。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兢兢业业开展好各项工作。

5.不注意调整心态,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风险(三级)。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进取,认真扎实开展好每一项工作。

二、岗位职责风险点

1.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违反财经纪律的风险(一

级)。措施:加强学习各类财经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2.对各种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全面,财务工作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一级)。措施:加强学习各类财经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3.责任心不强,监督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二级)。措施: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兢兢业业开展好各项工作。

4.不坚持原则,不按规定办事的风险(二级)。措施:进一步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坚持原则,按规定办事。

5.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不适应的风险(三级)。措施: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公安局廉政风险点与防范措施范文 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 2 一、***(市局党委书记、局长)

主要分管工作:负责全局全面工作。

廉政风险点:

1、干部选拔任用。

2、评优评先。

3、全局党委班子建设。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1、按上级制度规定选拔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

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规定条件、程序要求、指数分配等实施。市局范围制定的相关文件要经局党委成员形成共识,并报市委政法委和市委组织部审批或把关后方可实施。

2、评优评先坚持程序。按照评优评先基层推荐,组织部门审核、市局党委集体研究和广大民警公认的原则,公正把关、合理提出建议。

二、***(局党委副书记、政委)

主要分管工作:协助局长抓全面工作,负责全局民警的政治思想工作,主管全局财务工作,分管政治处、办公室。

廉政风险点:

1、5000 元以下财务审批。

2、公务接待。

3、评优评先。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1、坚持开支预算和大额采购班子集体研究制度。5000元以上大额开支,必须经局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认真审核。对需要履行政府采购或招标的预算,必须先履行手续,后开支。

2、完善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公务接待落实接待标准,履行招待费开支审批手续。

3、完善推荐程序。各类荣誉称号的确定和推荐按照基层推荐,有关科、室审查,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公正把关,合理提出建议。

三、***(市局副局长)

主要分管工作:分管治安大队、户政科、松林店分局、保安公司及各派出所

廉政风险点:

1、治安案件立案审批。

2、派出所工作的审核、检查、监督。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防范措施:

1、严格审批程序。立案、结案均履行审批手续,对办案单位上报的案卷严格审核后,批准是否立案、结案以及对案件线索的终止调查等手续由法制科严格把关。

2、严格按照保定市公安局《警务工作规范》标准,履行职责。

四、***(市局副局长)

主要分管工作:分管刑警大队、经侦大队、看守所、拘留所、城管派出所及各刑警中队,协调武警看守中队。

廉政风险点:

1、刑事案件立案审批。

2、刑侦工作的审核、检查、监督。

3、监管场所的监督、检查。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防范措施:

1、严格审批程序。立案、结案均履行审批手续,对办案单位上报的案卷严格审核后,批准是否立案、结案以及对案件线索的终止调查等手续由法制科严格把关。

2、严格按照保定市公安局《警务工作规范》标准,履行职责。

3、严格按照《监管场所工作条例》、《看守所重大责任追究》、《看守所严管牢头狱霸规定》等履行职责。

五、***(市局副局长)

主要分管工作:分管交警大队、巡警特警大队、治安检查站

廉政风险点:

1、道路交通执法。

2、证照办理、年检。

3、交通事故处理。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x 道路交通安全法》,督导、规范执法行

为。

2、严格执行公安部 91 号令、102 号令办理车管业务。

3、严格执行《河北省公安厅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处理交通事故。

六、***(市局纪委书记)

主要分管工作:负责全局纪检工作,分管法制科、控申科、纪检监察室、警务督察大队、公安消防大队。

廉政风险点:

1、公安民警违法违纪案件查处。

2、消防工作的审核、检查、监督。

3、行政复议案件监督、检查。

4、监督检查法律文书审批手续。

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点防范措施:

1、强化违纪违规线索管理。对上级批转、本级受理民警违纪违规投诉和举报经监察部门登记后,要及时掌握,重大线索向市局主要领导汇报。对所属工作人员加强保密教育和纪律观念,防止放纵和泄密问题发生。对失职渎职人员督导落实责任追究。

2、严格按照《x 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二条督导落实安全措施。

3、严格复议和应诉管理。对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督

导法制部门拿出意见。参加复议和应诉的工作人员与复议、诉讼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督导其回避。

公安局廉政风险点与防范措施范文 廉政风险点防范措施 3 一、思想道德风险

1.主要表现: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政治素质低;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因循守旧、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独断专行等。

2.防控措施:

(1)建立廉政谈话机制。按照风险岗位的三个等级进行:三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谈话,局机关由科室负责人进行,学校由校务成员负责;二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机关由局分管领导谈话,学校(单位)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纪检人员可参加;一级风险岗位的工作人员由局主要负责人谈,分管领导和纪检负责人可参加。下属单位人员较多的,可以集体谈话形式进行。廉政谈话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要及时进行谈话。谈话情况要进行书面登记以备查。

(2)建立警示教育机制。可采取单位领导作廉政报告、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参加相关职务犯罪案件庭审旁听、前往法纪教育基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上廉政课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廉政教育,使干部教师思想上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跟弦,形式可以多样,重

在实效。

(3)加强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女职委)的作用,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干部教

师,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4)加强日常工作生活的监督,通过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教师的依法行政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制度机制风险

1.主要表现:未能根据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形势需要,及时完善和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

2.防控措施:

(1)定期梳理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实现各项工作有制度依据,形成按制度办事的行为规范。

(2)监督各项工作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建立综合监督机制。

三、岗位职责风险

1.主要表现: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违反

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收受礼金、礼券、礼品等受贿行为;违反民-主集中制,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作为或滥用职权等。

2.防控措施:

(1)建立制度防范机制。对涉及班子成员的重点廉政风险岗位关键是要在建立健全民-主决策、集体决策、阳光决策等方面下功夫,严格

执行重要事项议事规则、政务(校务)公开等制度;对涉及中层干部的重点廉政风险岗位,关键是要在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内部管理、相互制约上下功夫。

(2)严格落实招生、教育收费、财务审批、物质采购、工程建设管理等政策规定。

(3)全程监督干部选拔任用、教师招聘、调动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性。

(4)加强对重点岗位工作流程管理、日常监督。

(5)公示风险岗位及防控措施。各学校(单位)要对确定的岗位廉政风险点进行汇总,认真填写《学校(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登记表》,并通过上墙、局域网等方式公开。

(6)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廉政风险防范工作重在制度的落实执行,局党委一年至少一次对本系统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制度的行为要批评指出,因不执行制度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对有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理。每年年

10.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条主线,按照预防腐败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推进的要求,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技手段,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推动全区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基本含义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等措施,按照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的循环管理方式,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对预防腐败工作实施系统化管理的过程。其核心是将党员干部在执行公务和日常生活中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作为一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着眼于防范和关口前移,为预防党员干部腐败建立防火墙,为推进和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供机制和抓手。

(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风险种类

廉政风险防范主要是围绕廉政风险来开展防范和管理工作的。廉政风险主要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等“五类风险”:

思想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和作风两个方面。主要表现为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阳奉阴违、独断专行、弄虚作假;贪图享受、铺张浪费、骄奢淫逸等。

制度机制风险:主要体现在没有将已有的制度机制内化为单位内部的规范工作流程,没有找出权力运行各环节上制度机制不落实的症结。主要表现为不能

适应改革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形势需要,未及时完善和认真执行各项制度,造成部分制度可操作性不强、贯彻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制缺乏有效的工作措施。

岗位职责风险:主要体现在明确涉及人、财、物审批权力的各个岗位的权力行使规则,以及对岗位权力的有效监督上。主要表现为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违反民主集中制,滥用职权;不履行“一岗双责”,失职渎职,不作为等。

业务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业务流程设计存在缺陷、执行不力,评估衡量体系缺失、不能及时优化,导致效果与目标的偏离等。

外部环境风险: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对象和业务往来中可能对相关行政人员和主管人员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行政人员和主管人员行为失范,构成失职渎职或权钱交易等严重后果的廉政风险。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不演变成违纪违法行为,其防范和控制主要分计划、执行、考核和修正四个环节来进行。

1、计划环节

(1)查找风险点。界定“五类风险”是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基础,找准“风险点”是前期预防的关键。各试点单位根据腐败行为的变化特点,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发动广大党员干部从单位工作职能、具体岗位职责、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查找廉政风险的表现,通过界定“五类风险”,重点查找工作实践中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不足。(2)制定具体方案。各试点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将前期预防措施明确为具体工作任务,以监控和处臵为手段,制定实施中期监控和后期处臵的具体办法,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机制健全,最终形成工作方案。

2、执行环节

分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臵三个方面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管理。

(1)前期预防措施。主要是在前期界定风险的基础上,针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综合运用廉政教育、谈心活动、人文关怀、听证质询、办事公开、权力制衡、公开承诺、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各种前期预防工作措施,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性,预防腐败行为发生。

(2)中期监控机制。主要是发挥好各类监督渠道的作用,通过利用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舆论监督、信访举报、政风行风热线、行政投诉等方式为主的信息监测,各试点单位的定期自查,有针对性的明查暗访、专项检查等,对党员干部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对廉政风险的有效监控。

(3)后期处臵办法。主要是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视情节严重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措施,对存在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告诫,对前期预防不到位的单位进行督导,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避免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3、考核环节

主要任务是对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质量考核。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作为评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每年对全地区各单位的督查和考核之中,全面系统地考核评估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4、修正环节

主要是根据考核结果,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防范措施,完善体系,启动下一个工作周期。通过考核阶段的综合评估,责令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跟踪督导,对拒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单位、部门,依据相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每个周期结束,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三、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试点单位

经地委研究,地区财政局、民政局、地税局为地直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单位,托里县财政局、民政局、地税局联动进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地、县(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同时启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托里县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由托里县委负责。

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月至3月上旬)

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召开试点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组织对试点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广泛宣传活动。各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做好准备工作。

(二)查找风险点阶段(3月中旬至4月中旬)

查找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必须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和本人的实际,突出重点,围绕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五个方面,分三个层次,有选择有重点地查找廉政风险点。

1、查找领导班子风险。结合本单位特点,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在贯彻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以及具有高风险业务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2、查找科室风险。针对人、财、物、事和执法执纪等重要岗位,科室负责人组织科室(部门)全体人员对照职责,查找本科室在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3、查找岗位风险。各单位、各科室负责人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制度要求,全面查找个人在岗位职责、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查找风险点采取自己找、群众帮、领导提、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进行。查找出来的岗位、科室和领导班子风险点要经过领导班子审核把关,由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进行登记汇总和建立台账,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其中领导班子和科级以上干部风险点于4月10日前报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三)制定防范措施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下旬至8月下旬)

各试点单位紧紧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认真落实执行环节要求的前期预防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个人岗位风险由在岗人提出具体防范措施,以统一表格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并报本单位党组织审核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科室风险防范措施由本科室集体研究制定,由主管领导把关,报本单位廉政风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防范措施分别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制定,由党政主要领导把关。其中领导班子、科室及科级以上党员干部防范措施于5月10日前报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各单位党组织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执行环节中廉政风险中期监控机制和后期处臵办法,组织对审核后的防范措施进行实施和监控。要建立监督监控的信息平台和台账,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等手段,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各单位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考核评估阶段(9月上旬)

1、考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基础工作落实情况,包括机构是否健全、宣传教育是否到位、风险点查找是否准确、防范措施是否得力、制度建设是否完善等。二是效果是否明显,包括群众信访、群众投诉和违纪案件以及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三是本单位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评价情况,包括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是否提高,是否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等。

2、考核评估方式。在各单位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过信息监测、定期检查、重点抽查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五)修正完善阶段(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各试点单位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修正风险内容,完善工作措施,进入下一个工作周期。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实施范围。

五、总体要求

(一)深入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各试点单位要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布臵好、落实好。积极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确保工作质量。其他未列入试点的单位也要积极思考、认真研究、大胆探索,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工作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开拓廉政风险防范的新途径,推动我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

(二)建立体系,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地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指导、检查、考核等项工作。地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地区纪委。各试点单位

也应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负总责,纪委(纪检组)负责组织实施。

(三)强化监督,确保工作落实

各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工作开展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工作环节,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增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四)总结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上一篇:一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上册下一篇:悼念玛丽居里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