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精选12篇)
1.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一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打造美丽家园——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今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要求我们“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打造美丽天津,着力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打造美丽天津”的重要要求为天津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召开了市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津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天津的决定》和《美丽天津建设纲要》,强调用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件关系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的大事紧紧抓在手上,为天津人民在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中共享发展成果作出不懈努力。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习近平同志系统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觉和生态自觉,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正像恩格斯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环境危机、生态恶化正使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些论断,蕴涵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体现着对人类发展意义的深刻思考,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明自觉和生态自觉。
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实现永续发展的战略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过去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较多,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新老环境问题日益叠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别无选择,只有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根本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天津考察时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目标,生活富裕但环境退化也不是我们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民主、社会的和谐、精神的文明,更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由奔小康到要健康,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才能让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
习近平同志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系统论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工作着力点和制度保障等,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全社会树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解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就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方式。这是先导,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始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习近平同志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这是治本之策,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统筹谋划,搞好国土空间开发顶层设计,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就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绝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行为的底线,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知之非艰,行之唯难”。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必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清醒的认识。习近平同志强调,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再也不能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论英雄了。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究。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从本质上说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体制机制问题。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我们衡量生态文化是否在全社会扎根,就是要看是否把生态理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在产业发展中,是否认真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是否全面考虑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产品生产中,是否严格执行绿色环保和质量安全标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自觉注意环境卫生、善待生命;等等。实际上,生态环境也是实现什么样发展的一面镜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打造美丽天津的行动纲领
我们在美丽天津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指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以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保护生态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三抓三促四项保障措施”的工作思路,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产业结构调整,促经济转型升级。把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有利时机早调早转,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宁可速度低一点也要结构调整得快一点,坚决摒弃黑色生产总值、有毒生产总值,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宁缺毋滥,以质取胜。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构筑高端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都市型农业;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水处理产业、电动汽车产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努力打造天津经济的升级版。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红线,抓规划建设管理,促城市品质提升。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门槛作用,把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新城开发与老城改造、资源利用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形成科学优化的发展格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牢牢守住生态红线,加快形成优化发展、重点开发、生态涵养发展、禁止开发四大类功能区域,实施有差别的开发举措,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外围新城、示范镇、一般镇、中心村的城市布局,统筹城乡规划,统筹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精致化水平,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保建,完善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全时段、全空间管理网络,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以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抓污染综合治理,促生态环境改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挥中新天津生态城示范引领作用,以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滚动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增加资金投入,修复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清水工程、净化工程、绿化工程、重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搞好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积极开展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PM2.5治理合作,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大绿工程,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保证城市拥有足够的“肺活量”。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构筑我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开展市容综合整治工作,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加强海洋、湿地、森林及沿海滩涂、入海河口等保护修复,搞好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法制政策和体制机制保障。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美丽天津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境税费改革,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制定完善资源环境经济政策,逐步提高生态环保财政投入比例,推动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修订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配套制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审批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以科技为支撑,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世界科技变革的新趋势,优先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经济增长点的科技领域,重点突破制约美丽天津建设的瓶颈问题,加强对环境技术、稀有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清洁生产、低碳节能、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一批能源环保类科技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
以思想文化为引领,用“心灵美”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美丽天津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塑造人的心灵之美助推美丽天津建设。坚持以德育人、以教启智、以文化人,深化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天津精神,深入推进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群众增强生态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倡导合理适度消费、绿色低碳消费,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营造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以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用“行为美”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社会保障。深入开展“共建美丽天津、共享美好生活”活动,开展美丽区县、美丽街镇、美丽社区、美丽乡村、美丽校园、美丽工厂、美丽军营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目标,扎实推进民心工程,多办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不断提升天津的“美丽指数”。
(作者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孙春兰)
2.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二
“五位一体”标志着现代化转型步入新阶段
从十六大的“三位一体”, 到十七大的“四位一体”, 再到十八大的“五位一体”, 这种变化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是落实科学发展本质要求, 是使我国现代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升华之举, 标志着现代化转型正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代表、宁夏中卫市委书记马廷礼认为, “‘五位一体’为发展的内涵增添了新元素, 为发展的品质赋予了新标准, 为发展的方式确立了新坐标。”
十八大报告指出,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各项建设的过程中, 都要内在地包含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坚持可持续发展;政治建设要蕴含生态环境保护, 作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文化建设要倡导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和精神;社会建设要兼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认为, 未来的社会发展, 一定要将生态文明根植于新型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推进生产高效循环、生活幸福低碳, 生态绿色和谐, 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美丽中国”梦想
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轨迹是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轨迹, 也是生态系统承载量不断增多与面临更大的生态需求压力的轨迹。在投资和涩出北口公寓拉动型的经济模式下, 我国在生产端产生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 随着收入分配改革深化和经济向内需转型, 消费端面临的生态压力将会逐步增大;同时, 我国未来还将处于城镇扩散能力和辐射能力强化的阶段, 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高人口密度、高物质消耗与高废弃物排放, 也会成为诱发高生态压力的主因。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 我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 总体尚未遏制, 形势依然严峻, 压力继续增大”。
面对这样的形势, 只有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才能如十八大报告所言——“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 具体而言, 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 就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就曾强调,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如今, 生态文明的战略定位明确, 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更为明晰。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将会推动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使经济发展沿着可持续的道路保质保量地前行。
除了引领经济转型的功能之外, 生态文明建设还关乎社会民生, 针对群众对于良好生态环境越来越高的呼声, 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确立为建设既富强又美丽的中国, 意即一方面增加GDP, 一方面提高生存生活环境的质量, 让人民拥有健康。
绿色评价体系壮大生态文明建设优势
尽管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在这一领域还是拥有诸多优势。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规划的十二个约束性指标中包含六个环保指标, 这些涵盖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污染物排放、森林覆盖率等内容的指标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严格标尺。
目前, 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已由偏重速度转向以质量为重。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 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 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在经济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 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都将有所降低, 生态压力有望在释放缓解过程中逐步消解。与此同时, 我国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 正在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未来十年, 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十年, 也是经济发展方式、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向绿色转型的机遇, 各个层面应该更多关注自然资本投资、保证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在这其中, 政府宏观层面的推动将是首要的举措。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 将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 从根本上优化GDP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李琳介绍, 世界自然基金会已经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一起开发了衡量绿色经济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资源环境可持续指标、绿色转型驱动指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的张焕波介绍说, 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不仅考量人的发展, 同时考量公平因素;资源环境可持续指标考量自然财富与生态服务的供给能力、经济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绿色转型驱动指标考量政府在环境政策制定、绿色产业投入领域的引导作用, 以及各个地方未来经济向绿色转型的走向。
有了政府顶层设计的指引, 市场行为的方向将会更为明确, 生产、消费将会逐渐形成这样的科学方式:在生态系统供给端, 生产、消费活动要保护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在需求端, 倡导资源高效利用的生产和鼓励可持续的消费。
3.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三
在第36个世界环境日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将首个“自然保护杰出领导奖”授予贾治邦,以表彰中国政府及国家林业局为中国的生态建设与保护付出的卓越努力和贡献,感谢国家林业局在中国的森林和湿地可持续管理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上所作的工作。
硕果——中国林业对全球生态建设和保护事业贡献重大
中国林业是全球生态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中国林业发展对全球生态保护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保护,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林业建设,不仅为改善中国生态状况、保护中国自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生态建设和保护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我国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组织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极大地推进了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贾治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些年来,全国造林绿化步伐明显加快,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近几年年均造林660万公顷,累计退耕还林866.6万公顷,封山育林1333多万公顷,有20%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使9533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管护,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4.3亿立方米。目前全国森林面积已扩大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25.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
“同时,还不断强化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把资源管理工作纳入了科学化法治化的轨道。” 贾治邦说,多年来,我国把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之一,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已达2349处,其中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1706处,面积达1.2亿公顷,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2.6%。林业部门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使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5%的自然湿地、85%的野生动物种群、65%的高等植物群落、20%的天然优质森林得到了有效保护。
思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一直关心并大力支持中国林业事业,积极来华实施各种规模的自然保护项目,为中国的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贡献力量。”贾治邦说,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林业对外经济合作、科学技术合作、专项合作,以及履行国际公约,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国家林业局已同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工作联系和合作关系,同34个国家签订了部门间林业合作协议,代表中国政府同8个国家签署了10个政府间协定,与24个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秘书处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在林业发展战略和林业建设的优先领域,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科技合作。同时,中国政府积极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相关国际进程,推进了世界林业的发展。
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实施了一大批富有成效的自然保护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0年以来,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向中国提供了约2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援助,并以其他形式支持中国的自然保护事业。近些年,双方的合作更加密切和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项目已由最初的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与水资源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等诸多领域。这些合作项目对中国林业建设,特别是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和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前景——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中国林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限制,林业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难题,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依然薄弱,木材及林产品供需矛盾还在加剧。特别是在生态产品供给方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贾治邦表示,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通过全体务林人的共同努力,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好、建设好,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4.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文明家园 篇四
扮靓文明家园
中共平利县委书记 郑小东
总书记指出,建设美好乡村,落脚点在乡村,重点在农民。平利县把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导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民风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取得了县域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着力打造农村“三美”。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平利县地处秦巴山区,属省定贫困县,做好农村工作,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顶层布局。一是用好山水资源,打造自然风貌之美。结合县域山水资源,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继承遗迹尚存的“花屋”建筑传统,遵循人们亲近自然的审美心理,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选择“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对传统民居进行创新和改造。十年来,全县共改造徽派民居2.4万户,新建1.6万户。二是激活绿色产业,获取生活殷实之美。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体系,坚持“茶饮产业一业率先突破”,加快
理活动,建立日常保洁清运机制,实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整治目标任务,按照既定的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实行“一对一”包抓,相继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镇村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了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16.5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生态县”为契机,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完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长效动态管护机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等工程,着力推进绿化“下山入川进城镇”等活动。截止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绿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自然生态美景。
坚持文化惠民,德育优先,全力培育乡风文明。总书记指出,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平利是女娲故里,人文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荟萃,挖掘和发扬乡村文化,不仅能唤起人们的乡愁,还能引导农民见贤思齐。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尊重群众对女娲文化的认同作为广泛共识,挖掘女娲补天和抟土造人传说的民俗留存和文物佐证,建成女娲文化广场、女娲祭祀大殿,成立了女娲文化民俗协会,创作女娲民歌130余首,用女娲文化激励人们热爱生命、崇德向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龙头村“二月二龙抬头”、八仙镇“话说八仙”、先进典型,提供人力、资金、技术支持,指导农户建设特色民居、发展主导产业。二是整合资源,抓点示范。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陕南移民搬迁、生态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城乡同抓共建的强大力量。县委县政府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项目资金向示范镇和村倾斜,用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围绕主体,细化考核。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以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引领新风尚为主题的农民培训,形成群众自愿参与、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对镇和部门的综合考核,按照工作任务,实行月汇报、季检查、综合考评制度,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最终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强大活力。
5.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绿色家园 篇五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教育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春天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草地上逐渐有了点点绿色,莉花、杏花悄悄打开了它的花苞,三月桃花也把它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来!让人看了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把这美景来维护。我们呼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生态文明演讲稿:同一个梦想
大家好,我是来自xx的李xx,我演讲的题目是“同一个xx,同一个梦想”。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 xx人,就会有多少对于xx的独特的记忆。xx——我们的家乡——这个小学时必写的作文题目,一样成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主题,它见证和承载着我们每一步的成长。我记得一些零碎的记忆——对这个被称之为我的家乡的地方:记得童年的嬉戏打闹,小学时候的很多藏秘密的地方,然后是三年的初中,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我也一度凝望,山的那边,会是什么模样„„十多年的时间,对家乡的理解与认同用一句诗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汽车离开xx在罗霄山脉上蜿蜒前行,我第一次来到郴州,在这个离家说远不远的地方,一待5年——在异地,开始了对xx的关注和怀念。
当仰望天空,看到的是灰蒙蒙一片,当遥望远山,再也没有记忆中的绿色连绵,我时常记起xx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我不由慨叹:我居然没有发现,这一切原来是这样的美!
经常会有同学问:xx是个什么地方啊?在很多人看来,这里是一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谁不说我家乡美?我于是回答:这里的人民勤劳而勇敢,这里的山水荆蛮多灵气,总出人才;这里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历史,这里有个小城,全城都是香桂花。我有些自豪:我们xx别的不说,就空气好,负氧离子含量全国第一,白云白蓝天蓝,候鸟从这过,八面山顶有云海,海拔高,离天近,森林多,污染少,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三个字,生态棒!然而话到后面,还是要实事求是,略带苦涩的加上:这里比较贫穷,这里交通不便„„在这种自豪与苦涩的交织中,我感受到家乡的温度,在获得归属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一股对于我们xx年轻一代人所必需肩负起来的使命与承担,我们的家——可爱的xx——它的发展与壮大顺理成章的成为我们这些xx儿女的共同的梦。
梦中最美是自然生态,人类先天有一种对于善美的依恋和追求,对于造物者的崇服。人们也乐于让美丽的东西更加美丽,让美丽与人分享,从而成就其价值。就xx来说,我们的优势就是这片滋养我们的山水,我们要发展,我们很想发展,我们恨不得一下子就就腾飞了,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守护,我们的绿色,我们的生态,我们的风情,我们的
发展就是要建立在绿色的健康的生态的美丽之上,把我们的优势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以生态立县、开放活县、和谐稳县为根本,探索一条具有xx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青山绿水依旧,人民富有,人人都说这是美丽的xx,我们欣喜,这是我们所有xx儿女的梦。
勤劳勇敢的xx人民,正在各方面做着尝试与努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步步推进;政府抢抓机遇,紧密规划,一条条新路,一个个通知,一系列文件,一个乡镇一个特色,每一个消息的传来,我们都要激动一下。老家有一个大伯,他见证了共和国的成立,也见证了xx这几十年来的发展,他豪迈地说:别说我老,我可要再活几十年!是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已经来临,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就在未来的几年,xx将发生多少变化,这是xx发展的时代——这需要xx人民同心协力共创美好的未来。
让每一个都知道,xx需要你,你很重要!你的一个小小的行为,就可以为xx添彩。
你做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在笑容里呈现;你的每一份伤痛,都将覆盖幸福的阳光。我——一个实习教师——一个在教育岗位工作的平凡人,我也将做好的我的工作,我将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的美丽就是xx的美丽,xx的美丽会让你们更加美丽,从小事做起,环保、低碳、文明卫生,还有亲近大自然„„
不一样的xx人,虽然不一样的记忆,却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喝过同一源头的水,说着同一种语言。我们的面容相近,我们的血脉相连,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我们同甘苦共患难,我们在同一块土地上,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一切的一切,很清楚,只为这——同一个xx,我们这——同一个梦。
主题:生态文明、美丽xx、齐心创建、人人共享
咸宁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方案
为加快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全面有序做好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立市兴市为目标,积极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方针、政策,以及成功的经验、做法、成效,强化全市干部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全市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领导
拟成立咸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王汉桥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雷宏斌、宣传部副部长李城外、市发改委主任宋文虎、市环保局长王用新、咸宁日报社社长陈宽瑜、市广电局长白柏呈同志担任,成员由宣传部门、新闻部门和生态办等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市生态办,宣传部宣传科长孙方成兼任办公室主任,生态办宣传组的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宣传报道组主要负责宣传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指导与协调,以及组稿等工作。
三、宣传重点
围绕市委、市政府“生态资源立市、生态环境兴市、生态农业稳市、生态工业强市、生态旅游活市、生态家园美市”的奋斗目标,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绿色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弘扬生态文明,加强节能减排,搞好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宣传报道。
四、主题活动
(一)“环保百千万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个社区、千家企业、万名市民参加的唤起民众千百万环保行动,倡导低碳时尚环保生活。
百个社区节能行动。发倡议书,市妇联、市文明办、市发改委、市科协、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在百个社区、千个家庭广泛实施“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粮、节纸等节能活动。通过社区带动社会,珍惜能源资源,崇尚物尽其用;
千家企业减排行动。发倡议书,崇尚污染可耻、环保为荣新风尚,在企业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力求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创建环境友好企业; 万名市民环保出行。“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届时在统一时间,分别在温泉及六个县市区城区开展“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万名市民骑自行车城区环游行动”,倡导健康出行,提倡步行,多乘公交,节能减排,从我做起。
(二)“生态文明,光耀咸宁”广场文艺晚会。“六•五”期间组织市直农林水等环委会成员单位及六个县市区环保局,全市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突出各自特色,排演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和践行生态文明的环保主题节目,提倡和鼓励创作节目,歌舞、曲艺、戏剧、器乐等艺术形式不限。择优在人民广场举办全市“生态文明,光耀咸宁”集锦广场文艺晚会。
(三)“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览。组织市直农林水等环委会成员单位,以及全市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绿色社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设计制作环保专题展览。市直有关单位及各县市区各自制作,“六•五”期间届时在统一时间,各自在温泉城区和各县市区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机关“五进”巡回展出活动。
(四)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在全市中小学(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党校、党委中心组广泛开展生态环境知识教育,传播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弘扬生态文明,纳入相关单位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五)与生态文明同行新闻宣传活动。在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开辟“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专刊专版专栏,及时报道上述主题活动,报道全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新举措、新成效,以正面报道为主,反面报道为辅。
(六)户外广告宣传。市直及各县市区应在主城区设制争创环保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固定的大幅图文宣传广告和标语,市直在人民广场和主要街道两旁的咸宁日报电子阅读栏滚动播放环保主题的宣传图文。
(七)印发“节能减排,行动起来”邮政幸运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宣传,发放“节能减排,行动起来”邮政幸运卡。
(八)地球一小时活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晚8:30——9:30,在全市城区统一开展“行动起来,关灯一小时,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倡导全民低碳生活周节电节水节油节纸等节能
五、经费筹集
主题活动经费可采取财政专款、企业赞助或环委会成员单位分担相结合等方式筹集。
咸宁市环委办、创模办、生态办
宣传活动筹备组
二0一0年四月
环保局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法治政府八项制度为契机,狠抓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按照市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环保专项行动、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污染减排等和以普者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落实,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切实改善景区农村环境质量。曰者镇青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取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资金38万元,又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共计106万元,用于该村村内道路建设、村落房屋墙体改造、环保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村内垃圾收集处理、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人工湿地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道路已经拉通、旧房改造、房屋外观修建已完成,污水处理系统也建设完工,正在进行管道工程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安装,各项工程建设有序稳步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景区村寨的环境整治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2013年,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和法治政府八项制度为契机,狠抓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按照市目标责任书的各项要求,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环保专项行动、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工作、污染减排等和以普者保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各项措施认真落实,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3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景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切实改善景区农村环境质量。曰者镇青松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项目,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争取国家环保部、财政部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建设资金38万元,又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共计106万元,用于该村村内道路建设、村落房屋墙体改造、环保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村内垃圾收集处理、村落生活污水收集人工湿地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村内道路已经拉通、旧房改造、房屋外观修建已完成,污水处理系统也建设完工,正在进行管道工程和饮用水工程建设安装,各项工程建设有序稳步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对景区村寨的环境整治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四)依法加大普者上游鱼塘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
为切实加强普者景区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防治景区水污染和遏制生态环境破坏,保护和合理利用普者生态资源,促进普者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巩固好2013年普者景区上游养鱼污染治理成果,坚决治理鱼塘养殖污染反弹行为,于2013年4月11日,我市组织环保、景区管理局、公安、农业、司法和曰者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工作组对普者景区上游××辖区内鱼塘养殖污染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拆除了2户擅自在已取缔破埂还湖的鱼塘内恢复养鱼污染的鱼塘埂,据测算,此举每年可削减cod145吨,总氮9.7吨,总磷0.64吨,大大缓减了普者景区上游入湖污染负荷,对普者的水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景区上游鱼塘污染治理工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出现污染反弹,千方百计缓减普者湖水环境压力,促进普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景区村寨污染治理,认真实施普者湖滨带二期工程
为保护普者水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普者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通过积极争取,发改委以文发改投资[2013]243号文件下达了100万元的投资计划,我市委托省南省环科院编制了《××市普者湖湖滨带建设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在普者湖前进闸附近保护与恢复湖滨带90亩。湖滨带二期工程项目选址位于普者景区黄金旅游线路, 主要种植广玉兰、紫玉兰、五角枫、木枫香、杜娟、馨香木兰等30余种水陆生物种。现完成工程施工设计,并通过发改委审批,通过招投标,省南高夫生态园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标为施工单位,工程于2013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的建设既能处理该片区经营烧烤等产生的污水、削减污染物入湖量、净化普者湖水质,又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能提升普者自然风光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环境管理,确保完成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为全面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完成下达的任务。2013年,我市切实采取措施,加大现场督促检查力度和继续巩固历年来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督促市水泥厂搬迁选址和取缔硅厂2、3号炉(2×2500kva矿热炉)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6吨。同时对新建工业项目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规范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利用,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严格环境管理,确保完成下达的减排目标任务。为确保实现下达的2013年我市cod减排10吨和so2减排10吨的目标任务,我市切实加强环境管理,采取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的措施,切实抓好落实。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年初关停硅厂1号、2号炉(2×2500kva矿热炉)削减二氧化硫36吨;二是开工建设××市日处理1500头牛、5000头猪粪尿,1000m3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大型沼气示范项目,可削减二氧化硫95.24吨,化学需氧量280吨;三是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削减化学需氧量306吨。以上三项措施能够超额完成上下达的减排任务。
(七)围绕七彩省南保护行动和节能减排,环保宣传教育取得新进展 201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局紧紧国家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和省南省确定的主题:“呵护七彩省南、全民参与减排”开展宣传活动。一是政府领导电视讲话。6月5日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分管环保副市长白光福纪念世界环境日专题讲话;在××电视台连续插播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标语,广泛动员全社会开展节能、减排、环保工作;二是下乡宣传。联合妇联、文化、司法、卫生等部门开展下乡宣传活动,在双龙营马者龙村民委、树皮倮子地村等8个村开展环保宣传,发放宣传材料500份,使农民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促使他们从意识上重视环保,从行为上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参与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三是发放环保购物袋。加大国务院“限塑令”的宣传,在市城共发放3000个环保购物袋,倡导广大市民重拎布袋子、菜篮子,控制白色污染,大家都参与节能环保绿色消费;四是在市城中心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建设、科技等部门开展世界环境日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和便民服务活动,悬挂宣传标语3幅,展出节能、减排、环保图片展板4块32张图片,发放环保宣传册600余份,环保法律法规和宣传画XX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八)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加大日常环境监察力度
一是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上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和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件25起110余人次,处理率达100%;二是切实加强市城老污染源市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的现场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其改进污染防治设施和保证除尘设施正常运转,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三是按照省的要求,认真开展了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环境安全大检查、执法后督查专项行动、尾矿库安全检查、“ 五一”“十一”环保大检查等,确保了我市的环境安全;四是认真开展了全国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五是稳步推进绿色生态创建工作,认真开展了曰者镇和市民族中学省级绿色乡镇和省级绿色学校的申报工作;六是组织开展了中高考噪声监控工作,为广大考生营造了一个安静祥和的考试环境;七是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到目前为止已征收排污费20.8万元;八是严格实行排污申报、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检查验收制度,规范环境准入门槛。对双龙营汽车客运站、××市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市汽车修理厂、××市时尚会所等82个建设项目按程序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登记表;九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九)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6.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作文 篇六
地球是人类及一切生命体赖以共同生存的唯一家园,保护好地球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的家园。而现实生活中的地球,已经被人类的贪欲与自私破坏殆尽:人类的战争,一时间整个世界全笼罩在一片血腥和昏暗中,变成为了地球生命体的共同劫难;人类的工业革命,一时间整个天空到处充满了滚滚的黑烟,成片成片的森林变成了人类“文明”的牺牲品,就是大海也难逃被大量污染的灾难;人类的富足,带给地球的是,动物们被大量赶尽杀绝,物种在急剧减少。
植被消耗殆尽,生态环境变得极为恶劣,自然灾害大量吞噬着地球上的生命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噪杂声音,将大批的“精明人”、“有钱人”追到了乡下,追到农村,追进了“森林”。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难道能说不是人类自身的悲哀吗?难道真的要像广告说的那样: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吗? 建设美好的家园要从人类自身做起,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
7.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七
关键词:十八大,生态文明,五位一体
党的十八大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并首次把“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这一举措对于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顺应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整体布局的科学完善, 是党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的重大创新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的结果,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改革开放初期, 邓小平首先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 在此基础上,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布局, 从十三大到十六大我们都延续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之后, 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继十七大之后,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并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总布局, 增添了发展内涵新元素, 确立了发展方式新坐标, 赋予了发展品质新标准, 彰显着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阶段, 实现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美化、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已经成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伴随着GDP的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更希望拥有蓝天白云、姹紫嫣红, 拥有清澈的水源、绿色的森林。如果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 人类就不能诗意地栖居, 人类的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就失去了前提和保障。十八大报告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新视角新高度出发, 提出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 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 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建设生态文明、国富民强的美丽中国,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是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 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 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人均资源不足, 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 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 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指出, 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好转, 总体尚未遏制, 形势依然严峻, 压力继续增大”。在我国, 能源利用率不高,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仍然严重, 天然森林减少,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加重, 生态系统日益脆弱。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和生态为代价的, 环境受破坏的程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有效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努力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四、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
部署, 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十八大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
1.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恩格斯说, 人类在从“敬畏自然”向“征服自然”的转变中, 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应吸取传统工业文明负效应的沉痛教训、深刻反思非理性的发展观和生产、生活方式,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控制开发强度, 调整空间结构, 珍惜利用国土资源。
2.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节约利用资源, 节水、节地、节能,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加快水利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正确处理“绿”与“富”、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既要金山银山, 又要绿水青山, 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4.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薛建明, 《生态文明与低碳经济社会》[M],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8.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 篇八
关键词:朴素的生态观;生态文明化;生态环境
一、对中国古代朴素生态观的认识
中国古代早期的朴素的生态观是以自然崇拜为中心,是指对动物的图腾崇拜和对自然现象的图腾崇拜,促进了生态思想的早期萌芽阶段形成。进入农耕时代,人类已逐渐认识到人们的生活、劳作必须依赖于自然条件,掌握自然规律,并从自然崇拜逐渐发展到到人与自然的平等互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状态。
《老子》文本中常提到“道”、“知常”,那么“知常”也就是是遵循自然規律。理解、明白和谐与平衡的真理这就被称为“常”,懂得如何处常不失去被称为“明”。老子特别注重“知常”。他认为掌握常道才会心明眼亮,不懂常道,必将招来凶祸。还特别强调人类应该遵循“道”、按照客观需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这样才是养生,超出了客观需求的范围则会发展为受意志、欲望支配,这就是为所的欲为,也叫做逞强。
道家所提倡的“道”,就是自然世界本身发展的规律。《老子》中也提及,人既然是天和地的产物,就应该去遵循天道地道而行事,反之,则不仅难以正常从事各类活动,甚至还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和与发展;人既然是天地的产物,就应效法天地,顺应和适应天地,使三者能够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而儒家则“从人道出发.以人道体天道”知道人类按照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总之,天人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就是倡导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传统生态观的基本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核心。
苟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这里的“分”不是孤立、分离的意思,而是功能、职分之意这里讲的“天人之分”的“天”是客观现实,是自然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不受外界神秘力量支配的,不受主观意志的影响;而“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摆脱了纯自然状态的能动的活动的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苟子“天人合一”的基本观点,人们应该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在认识到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天,我们倡导生态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客观认识天与人的职分,对天人关系进行客观分析,并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价值,这一之举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明”这一词与“城市化”和“公民”的含义相近,与。荒蛮”相反,后来扩展到了表示社会文化发展的先进状态。总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种进步表现,也是人类不断地改造世界、创造社会的一种表现。对于“生态文明”这一词语,它是由“生态”和“文明”两个词语组成的,在人类社会不断进入文明状态的时候,我们的生存所依靠的自然环境也在受到影响,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不能让生态环境付出承重的代价,说不产生影响这是不可能的,人类需要发展,就需要消耗,需要各种各样的消耗。如何能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尽量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这是我们当下每一个人需要思考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可做温水里的青蛙。
二、中国古代朴素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在整个第二十世纪,人们只注重人的价值,忽视了自然接的价值,从而在自然界就没有树立起哲学观与科学观,在人类发展的指导下,在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否定、忽视了自然价值,导致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现象,以及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状况。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然价值与生态价值的问题。“生态价值”的概念被定义为生活在生态环境中的人类对满足他们的需求和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判断,在处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主体和客体的道德判断,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独立与人类存在的系统功能的判断。中国古代生态哲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中.自然世界一直被视为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而这一自然条件也一直被认为是众生所共享的。
周朝的的法制制度《周礼》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和保护山泽资源记录外,在不同的时间伐不同的木种。苟子、孟子、管子等思想家在这方面也有不少著作。苟子认为那些还是小树苗或正处于快速生长时期的树木,就不应该去砍伐,等长到一定时期稳定下来,再去砍伐。在鱼类养殖中,就不应该撒一些药物、不应该捕捉小鱼苗之类的,这样鱼和海龟才能更好的生长,渔产之类才能用之不竭。
在《管子》这部著作中多处谈到山泽资源要合理利用,山林虽然离人们很近,花草树木很美丽、很名贵,但人们不能无节制地去索取它,人们不仅要节约资源,也要遵循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告诫人们不要砍伐过大的树木,不要破坏大山大河,要不然国家就会面临危害。还提到不要砍伐森林的树木,不要放火烧草,不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这也是对你刀耕火种的一种约束。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研究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的目标,生态文明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然而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生态思想在中国古代百家争鸣,通过长期的融合升华,提炼出了大量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晶和精华。同时,由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致力于新兴学科工作的西方生态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研究来产生了兴趣,诸学者指出,“在各种传统生态哲学思想中,道家提供出的生态哲学思想最深刻、最完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nlc202309090947
人类进入第二十一个世纪,从未如此关注过生态环境。为了不使自己的家园在人类的过度破坏性开发中毁坏,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的出路,我们必须唤醒对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颂扬,创建生态文明。在这里,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的中国向世界留下了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这是里就以老庄哲学为代表,其中包容了许多学派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类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它的复兴。
18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的制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之严重趋势,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态文明的自然观念,把建设生态文明放到突出的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提出的主要途径:重点发展生态技术和工艺,促进绿色、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合理规划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归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但超越粗放型的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增强、提升了全社会的文明观念和素质,使人类的活动范围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区域之内,走一条发展繁荣、生活富裕、环境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而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污染防治,,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保护和构建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包括先进的生态伦理、生态经济、发展完善的生态系统、可靠的生态安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的,以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生态文明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先进的思想和战略任务,要发展创新,注重建设,持之以恒。
(二)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反思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是文明的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期,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认识理论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自然资源持久利用规律、生态环境保护规律、执政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碧水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党积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积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它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环境保護、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合理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对可持续理论的把握、发展与升华。
9.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九
大家好!我××中学高二(三)班的学生黄××。今天能到这里参加演讲我感到万分荣幸!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美好家园!
税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夏的贡、商的助、周的彻,春秋时的初税亩……一直到经济腾飞、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税收对每一个国家乃至每一个公民是越来越重要了。纵观世界,美国的克林顿、布什总统刚一上台就开始了税制改革;英国、法国、日本税制改革的浪潮席卷世界;“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人民生活富裕,经济发达,靠的就是税收。
国家依法征税,集中财力。又通过财政支出把钱用于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以及国防等事业,用于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和广大农村建设,用于扶助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用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所以说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国财政收入有90%以上来源于税收,它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它不仅与国家发展的各项事业密切相关,而且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联系。今天,可以说税收不仅是共和国的血脉,它更是一种文化,如同酒文化、茶文化那样已经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难道不是吗?请你想想,当你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购买一身漂亮衣服、一件高档电器、一套称心家具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缴纳了一部分税金;当你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领到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时,你的单位也已把你所得的一部分以税金形式上缴给了国家。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在我们衣食住行的每时每刻,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同税收打交道,同时,也都在情愿不情愿地接受着税文化的熏陶。
然而,已苏醒的商品意识与沉睡的纳税意识产生的极大反差也给国家的税收工作增加了一些难度。有很多人还认为把靠自己的本钱和力气赚到的钱往外掏冤枉;也有人奉行“要想富,吃税务”的信条,变着法子赚税钱、发税财、享税福;还有些人天天喊着爱祖国,却对母亲一毛不拔;更有甚者,采用暴力或非暴力手段肆无忌惮地抗税,侮辱、残害、腐蚀、拉拢税务人员.....我们的国库也因此出现了巨大的黑洞。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50的企业和80的个体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偷逃税行为;XX年中国7万亿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但其所交的个人所得税仅占总量的不到10。而国外呢?在希腊,一些城市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听到这样的口号:“你爱国吗?请纳税!”今天在这里我也想向所有的纳税人问一句:“您,爱国吗?” 有多少辛劳,就有多少欢笑,在平凡的日子里演绎着真情,征税与纳税,在这一支一接中,不正流露着对祖国的深情厚意吗?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不知他怎么可以处身立世?推而广之,做为一个企业如果不讲诚信又怎么可能正常经营?我们中华民族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诚信不只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更是个人、企业必不可少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的.灵魂。而纳税就是一把标尺,一座天平,它能公平地测量出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诚信?纳税是法定的、义务的同时又是无偿的,所以纳税需要一定的胸襟和气度。诚信纳税就成为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诚实、守信的标准。作为构筑社会公共事业的税收而言,纳税人的诚信将为社会的发展铺就广阔的道路。放眼中国,从经济的腾飞,到税收收入的逐年增长,国家实力的增强;从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提高,到“十六”大奔小康计划的出台;从一幢幢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到梦寐以求的载人航天梦实现;从XX年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争得,到电脑信息技术的运用发展……这一切,那一项成绩的取得没有纳税人和税务工作者的血汗?也正是因为有纳税人勤勤恳恳地拼搏创业和无私奉献,有税务人默默无闻地应收尽收,才有了祖国的天更蓝、水更绿,才有了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欣欣向荣、人民的安居乐业!
朋友们,如果您愿意共创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爱国,那么您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愿诚信精神风行天下!愿诚信纳税深入人心!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依法诚信纳税,共建美好家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更多热门文章:
1.保护美丽河湖建设美好家园书信
10.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篇十
建设美好家园 一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中长效措施
缶泽镇钱镜村村民委员会
二O—五年八月十二日
钱镜村在创建扬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中,按照论建要求和考评标准,成立了创建组织,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宣传了法律法规,辅导了生态生态农业知识,普及了生态农业技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用了环保清洁能源,改造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考核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有待在今后为工作中加以整改完善。
1、继续加强领导。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纳入党支部和委会重点工作,不断地抓建设、抓完善、抓提高。
2、继续宣传发动。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标语,宣传环境爱护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3、继续推广生态技术。重点巩固抛秧、机插秧、稻田养殖等稻作技术,秸杆全量还田,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继续使用洁净能源。全面推广太阳能、沼气、石油液化气等节能洁净型燃料。
5、继续改善人居环境。实行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塘、改善村民生产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6、继续加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引导有经济头脑、有经济能力的养殖户加入到此行列中来。
7、继续大搞植树造林,利用养殖塘改造圩堤农田林网:零星隙地、家前屋后植树造林。
钱镜村创建“扬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总结
钱镜村位于高邮市原周巷镇中部,东临三阳河,河堤绿树成荫。安大公路、周八路穿境而过,北临宇通大道,交通便捷。全村共有1 1个村民小组,5 6 4 5亩耕地,8 0 5户,3 2 6 4人。2 0 1 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近15 76.1万元。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照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标准,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以宣传教育、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先导,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整治与。
管理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现将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创建领导小组。结合我村的工作实际,村两委会成立了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各小组组长为成员的仓建工作导小组,并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和镇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面领导和监督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
二是宣传发动,及时安排部署。为确保创建工作抓出成效,我村召开了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党员代表会等多种形式的会议,进行面宣传发动,层层统一思想。通过宣传学习,使群众明白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是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要;是改善农村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环境的需要;是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我村专门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确定目标任务,排定整治项目,‘明确了措施和要求,确保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深入推进。.
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我村把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纳入了目标管理,村与各小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工资与职责履行情况挂钩制,通过强化领导,深化目标管理,为搞好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我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
在创建工作中,我村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为着力,点,以“六清六建”为重点,动员组织干部、职工、群众,开展以“人人动手、清洁环境、美化家园”为主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行动,通过多渠道组织、拓展财源,采取村集体投入一·点、有识之士赞助一点、农户一事一议筹一点,先后投入环境综合整治资金达2 0 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整治工作,我村的材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卵,、生活研、境复力
一是河道整治工程。按照“全面清、重点疏、逐步推、长效‘
管”原则,先后投入9万元对村内7条主要河道进行清淤,工
长5.7公里,土方量3 2 8 7 6方,拆除明坝暗堵4处,新建防洪简易闸5座。目前所清河道基本达到了河底无积淤,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杂物,河水清澈见底。
二是道路工程整治。采取“村集体投入一点、受益户集资一点、上级争取一点”方式,投资近1 0 8万元,将总里程达7.9公里的通组、农户集中居住区的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面。新建硬质化渠道达2.1公里。沿道路两侧全部栽植香樟、大叶女贞、紫薇、紫叶等花木,四季常青,季季飘香。
三是村庄整治工程。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建立村容村貌管理制度,坚决整治乱搭乱建,对村庄内所猪圈、禽舍及其他附属用房、草堆等乱搭乱建乱放进行拆除、拆让。村庄内垃圾实行了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清运处理的村垃圾处理机制,实行了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日产日清的运行模式,努力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农民舒心满意的新农村环境。
三、强化环保。改善生态环境
一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化整治工业污染。随着我村刘西七组新农民住宅区二、三期工程的建设,镇政府各相关污水收集管网,因地制宜,采用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开发的“厌氧悬浮填料床一波式潜位人工湿地”联合工艺,这一既低成本又易管理、既美化环境又环保的成果,在新农民住宅区北侧征用闲置农户宅基地近9 0 0平方米,投资3 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达1 6 0吨/天,可以一并处理本村新住宅区2 1 5户以及镇区2 0 0多户,总计4 0 0多户居民的生活污水。该污水处理系统早已于0 8年3月1 0日正式投入运行。人工湿地及周边配套了绿化,同时形成‘了一
公共绿地,化了环境。我村共有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7家,主要生产农业机构配件、水泥预制构件、家具等,污染较轻,今年所有企业再一次对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完善,对厂内外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健全环保管理制度。经环保部门检测,所有企业废物排放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近几年来从未发生污染事故。
二是狠抓农村改水改厕。我村是扬州市改厕项目村,截止2 0 1 1年1 2月,我村共新建、改建农户卫生厕所713座,全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一%,并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通过几年的改水工作,截止去年底,我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100%。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五业”。积极探索新型种植棋式,全村共推广机插秧2 8 0 0亩,作物秸杆还田率达94%,实现了生态农业链的循环。积极推行农村废
弃物资源化利用,全村畜禽养殖粪便全部用于水产养殖和农作
物的有机肥料,与此同时,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村积极实施启动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探索简易可行的作物秸杆和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圩、堤、路、田、荒地、老庄基、空壳地等发展林业生产,全村森林覆盖率4%。
四、完善规章制度,强化长效管理
为促使创建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我村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落实管护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责任,加强环卫保洁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完善了村规民约,确保道路、河道清扫、保洁、维护等工作的经常性,基本形成了长效的卫生保洁机制,保证了日常整治和维护工作有序开展。同时经常性举行培训、学习活动,不断培养、提高全体村民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公德意识。积极鼓动群众参与公众监督,定期组织村民参加集中整治行动和督察亏核活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一
道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普
11.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十一
摘要: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中最新的一个。借助十八大的春风,定西作为西部一个贫困地区,应该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采取有效途径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步伐,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资源 现状 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最新的一个。生态文明如何发展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何,都将是一个新的课题。借助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定西市作为西部一个贫困地区,如何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近年在生态方面取得了多少成绩,但面临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推进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统一纳入到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由此可见,当前的生态文明对我国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资源约束: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
从资源来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习惯认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确实如此,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世界第一,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世界第三,都没问题。但是,地大了,物博是不是名副其实?通过这些年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发现,中国的物产一点也不博,尤其是现代工业所需的一些资源,如水、土地、矿产,中国都是极度欠缺的。尤其是人均耕地面积,我国是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我国是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我国是世界的十分之一;人均天然气,我国是世界的二十分之一;人均铜储量,我国是世界的五分之一;人均铝储量,我国是世界的十三分之一。由此可见,这些资源在全世界的水平都非常低,我国是一个资源贫国。尤其是,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对我国资源的浪费非常巨大,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说,在我国,资源高消耗之路是不可行的。
(二)生态约束:生态代价惨重之路不可持续
当前,我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大超出了环境容量;环境质量整体在恶化,情景令人忧虑;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具有高发特征。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污染事件就已经达到了13起。除了污染严重,生态恶化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7%;90%的草原程度不同的退化;90%的江河湖泊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40%的城市处于中度甚至重度污染。这些问题都深刻的向我们揭示着,我国的发展,再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生态毁灭为代价。不同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资源承载力来发展。对于生态脆弱,但又亟待发展的定西市来说,这个问题显得更为迫切重要。
二、定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的交汇地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内年均气温5.7-7.7℃,海拔1420-3941米,年均降雨量350-6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而蒸发量高达1400毫米以上。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的82.3%。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酷劣、农业基础脆弱,成为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联合国组织的有关专家认为,定西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然而,就是在这片“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定西人民通过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为了改善生态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定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1.梯田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上下通过整村、整乡、整山系、整流域的大规模推进,涌现出了通渭长川、陇西盘龙山、安定太白山、临洮上营等万亩精品示范点。坡改梯工程实施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的立地条件和土壤水分的微循环状况,土地生产能力和旱作农业水平大大提高,保证了粮食安全,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截止2011年底,累计兴修梯田524万亩,农村人均1.9亩。据测算,在梯田种植一亩小麦的产量相当于坡耕地产量的2—3倍。即使在大旱之年,梯田地种植马铃薯的亩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比坡地种粮收入净增5倍以上,人均年收益达1600多元,占人均GDP的50%以上。
2.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突出成效。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成为定西市乃至全省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曾得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安定区实施了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关川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开创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与国际间合作交流的先例。建成了官兴岔、花岔等一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以官兴岔流域为典型的治理模式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截止2011年底,全市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6940.65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41.5%,有360条小流域先后列入重点治理,有203条小流域治理达标并通过验收,其中官兴岔、安家沟、高泉沟、石家岔、花岔、张山等11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十、百、千”水土保持示范小流域,安定区先后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3.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定西市完成营造林82.2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5.16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2.45万亩,封山育林4.9万亩;义务植树4200万株。特别是定西城区面山绿化造林2.09万亩,2010至2012年,连续三年,经过各单位坚持不懈的努力,城区面山造林绿化基本完成了改造提升任务。另外,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开展,为发展全市畜草产业提供了充足优良的饲草料资源,全面提升了全市畜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收入。
(二)定西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1.农业基础依然非常脆弱。全市梯田累积面积仅占坡耕地面积的56.8%,农村人均仅1.9亩,且人均占有量很不平衡,还有适宜修梯田的坡耕地304万亩,依然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急需治理改造。
2.造林绿化难度加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市造林绿化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逐步深入,造林现场不断向远山、深山推进,造林条件越来越差,难度越来越大,造林的成本越来越高,成果巩固越来越难。
3.治理资金依然非常短缺。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生态建设项目中的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导致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短缺,影响生态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三、推进定西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一)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
要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全省新一轮梯田建设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步伐。要在通渭、陇西两县要分别打造一个10万亩的高标准梯田建设精品示范带,安定、临洮各打造一个5万亩的梯田建设精品示范带,带动全市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展梯田建设。
根据定西市人民政府的规划报告,计划至2015年,全市新修梯田要达到120万亩,至2017年,全市要新修梯田60万亩,至2020年,全市要新修梯田90万亩,通过这些坡耕地梯田的改造和兴修,为提高旱作农业水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进一步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这就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以“大水保、大生态、大战略”的思想,对全市历年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果,进行整合完善,改造提升并整体推进。据定西市人民政府的规划报告,计划到2015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612平方公里,至2017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00平方公里,至2020年,全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50平方公里,届时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将达到一万多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1.6%,为今后大规模开展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总结经验,提供示范。
(三)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重大生态工程,是全市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中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工程。这就要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但因各县区气候、土壤、植被差异较大以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在林种、树种选择上必须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各有侧重,以便充分发挥各县区优势,做到地尽其用。全市按地域划分,全市分为:
(1)北部梁峁沟壑半干旱水土保持林区。该区位于渭河以北,包括安定区、通渭县全部和临洮、渭源、陇西三县东北部。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差,气候干燥,宜林性差,发展方向应为乔灌结合,主要营造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在树种选择上,灌木以沙棘、柠条、山毛桃等为主,乔木以云杉、刺槐、榆树、山杏、文冠果等为主。
(2)中部浅山河谷半湿润水保经济林区。该区位于临洮、渭源、陇西、漳县的洮河、渭河、漳河、龙川河流经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比较优越,交通方便,发展方向以乔、灌为主,乔、灌、草结合,林种结构以生态林为主,局部地域适当发展经济林。在树种选择上,乔木以落叶松、云杉、侧柏、刺槐、榆树、文冠果、花椒、仁用杏等为主;灌木以沙棘、柠条、山毛桃等为主
(3)南部湿润水源涵养林区。该区位于渭河以南,包括渭源、漳县两县的南部和岷县的全部。这一地区气候高寒湿润,宜林条件和现有植被较好,是全市发展水源涵养林的最佳地域。发展方向以乔、灌为主,乔、灌结合。在树种选择上以云杉、落叶松、沙棘为主。该区宜适度整地,避免大开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2.“三北”防护林工程。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结合省上实施的“3341”项目工程中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以国家生态屏障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战略平台”作为我市生态建设的强大“引擎”。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把治理重点放在生态区位重要、治理效果明显,对经济影响显著的地区。
3.面山绿化工程。要坚持不懈开展面山绿化工作,在抓好新造的同时,把工作重点向提升改造转移,多树种、多色彩混交栽植,提高工程整体效益。
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的生存,尤其是在资源匮乏、经济落后的定西更是任重而道远。但是,不管面对多少挫折与困难,定西人民都有信心再造秀美山川,也一定能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定西生态梦,建设好美丽的定西。
参考文献:
[1]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2]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252(11).
[3]贾文雄,田玉军.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1).
[4]定西市统计局.定西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07).
12.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 篇十二
一、大连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的经验
近几年来, 大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规划引领:生态建设让城市充满绿色活力
从2008年到现在的五年间, 大连市城建局共实施了200项重点城建项目, 总投资172亿。科学规划了以“七纵七横”为骨架的快速交通系统, 实施了围绕核心区新组团的绿色城区建设, 滨海路木栈道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作为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授予“环境全球500佳”的城市, 大连城市生态建设一直保持着领跑者的角色。
绿地类型齐全、绿化覆盖率逐年有新提升。大连市绿地系统是由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和海滨风景区八大系列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园林绿化体系。
合理配置公园景区, 花园城市建设取得新成就。按照公园服务半径的要求, 合理规划建设了各类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 保证居民出行500米有公园绿地。并充分利用近郊风景林地和自然资源, 建设了郊野公园、森林公园、乡村公园。
景观建设推陈出新, 不断彰显城市新活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 规划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雕塑、民俗等各类景观和主题公园, 实现园林绿化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为填补一站式婚庆服务的空白, 大连完成了燕窝岭婚庆公园建设。并建成了以传播忠孝文化为宗旨的育德文化园,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创作风格上无一不显示着浓厚的忠孝文化底蕴, 被大连市授予“人口文化传播基地”的称号。
2008年5月至2009年8月, 沿滨海路修建了人行木栈道。木栈道全部用俄罗斯樟子松和南美巨桉木地板铺装,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美观的造型在陡峭处设置扶栏、观景平台, 形成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大连滨海路木栈道全长20.99千米, 是目前世界建造线路最长、景观最丰富多彩的滨海观光木栈道。2009年11月17日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
(二) 决策控制:生态文明带给城市永续发展的生命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市人口也越来越稠密, 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创新发展理念、实行决策控制才能实现生态建设观念的新变化。
不断完善生活功能建设。为减少生活垃圾在储运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大连市城建局设计了新型的垃圾储运体系, 安装了13300个地埋式垃圾桶, 完成了垃圾区间集运, 14套移动压缩设备投入运行, 垃圾压缩清运率达到60%以上。国内已投产运行垃圾焚烧厂中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东北地区唯一一座现代化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连中心城区垃圾焚烧发电厂。为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环卫作业新增了对各类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用设施清洗内容, 实现了环卫扫保的立体化作业。机械化清扫率达60%以上, 道路洗扫率由“0”一次性达到50%, 主城区一级道路每天清洗一次, 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节能优先、环保优先, 重点抓好源头控制、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中, 我们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 全面启动中心城市生态圈工程、河流治理工程、大气污染防控等生态建设十大工程, 先后对城区自由河、春柳河实施了生态修复, 对19条明沟、7条暗渠进行了清淤, 对98处老化、堵塞的排水管线进行了修理, 城区沟河的水体质量及沿岸环境明显改善。
在城市改造和生态建设中, 我们都从城市发展和便民惠民的理念出发, 创造出了一批彰显城市特色、市民喜爱的新决策, 这些新决策在观念创新上都达到了新的突破, 为城市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三) 转型支点:生态文明惠及到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提高环境承载力, 考验着政府的执政和创新能力, 政府对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水平。
对绿色的青睐和向往, 凝聚成绿色大连名片。今年, 全市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 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建设, 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村镇绿化、绿色通道、水系绿化、荒山荒滩绿化、生态林场规范化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为打造精品绿化环境, 仅2012年, 大连市城建局组织相关力量栽植大树、彩叶树16万余株, 建设公园33处、市民游园广场23处、登山路径及绿道6条, 对15条主干道两侧绿化进行了升级改造, 对城区各主次道路两侧缺株、少株的行道树进行了大面积补植、换植, 中心城区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公共绿地130万平方米。全市新建、升级30余条道路沿线绿地和38个公园。城市新增公共绿地面积701万平方米, 人均公共绿地由11.1平方米增加到13.2平方米。实施中水回收利用, 中水回用率由4.8%提高到42%、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7%提高到95%。全市实现了由景观绿化向生态绿化、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春季绿化向四季绿化的转变, 生动地勾画出大连的城市底色。
修复生态、增加绿量, 从城市到乡村, 生态建设不留死角。以库区、湿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沿海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为重点, 加大生态建设支持力度,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100%的乡镇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以“四化”创建和迎十二运市容环境整治为契机, 对以体育中心周边和81条道路、21个广场、68家宾馆酒店周边的市容环境进行整治工作;对中心城区20条无路灯街道实施道路照明建设工程, 保证市区亮灯率达到98%以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远大目标。大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不仅是从“建设”到“建成”的动力机制, 而且是个把生态文明做成发展增量的生态战略, 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惠及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转型发展的坚实支点。
二、当前城市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
从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理解和在城市绿化工作的实践中, 我认为当前城市生态建设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 按照建设“滨海森林城市, 生态绿色大连”的总体要求, 城市绿地面积总量要进一步扩大。
由于大连市城市绿化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加之又是一个丘陵地区, 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 从科学的角度看, 各项指标的提升已十分有限, 而维持现有的水平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近几年来每年增加的城市人口都在5万人以上这一实际情况和大连市人口的总体规划, 每年需要增加近200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来满足现有指标。因此, 未来几年, 绿化覆盖率每年增加0.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年增加0.1㎡。到“十二五”末, 争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5㎡。
(二) 从城市发展潮流看, 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城市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遭遇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以环保、生态、人居为内涵的生态城市建设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种潮流。
(三) 从大连未来发展看, 加强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目前, 大连市正在向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根据大连市“十二五”规划,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5%, 城区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3.5平方米。同时, 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 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开发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山体利用, 这势必减少现有的山林绿地资源。在个别区域内存在景观结构不合理, 景观破碎度较高, 景观类型分布不平衡, 斑块连通度较低等问题。按照面向未来, 着眼长远的要求, 大连仍然需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公共绿地, 加强城市生态建设。
(四) 从市民现实需要看, 构建生态宜居家园十分迫切。
随着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态意识越来越强, 对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蓝天、白云、碧水、绿树、青草是每一个现代城市中的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深切期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政府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有责任和义务为市民构建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态人居环境, 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今后城市绿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建议
(一) 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将城市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城市生态建设不应局限于视觉的欣赏, 而应成为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核心, 要把发展生态建设作为解决日趋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城市绿化建设作为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平衡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在城市环境中, 由于人口的增加, 氧气消耗大, 二氧化碳浓度高, 这种平衡更需要绿色植物来维持;二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城市绿地对城市工业和交通所排放的大量污染气体有阻挡、吸收、滞留和过滤的作用;三是减弱噪声。植物的叶与枝条轻而柔软, 能吸收声波, 宽阔高大且浓密的树丛可以减弱噪音5d B~10d B;四是美化城市环境。城市园林绿化一般以乔灌草相结合, 配置花、草、树木, 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作用, 而且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 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 解决好保护与利用、改造与恢复的关系。
(二) 坚持整体优化为重原则, 形成“园区——绿化带——景观”相结合的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的点缀, 而且被历史性地赋予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功能。在城市规划中不应再“见缝插绿”, 而应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整个城市发展规划协调起来, 因地制宜, 以普遍绿化为基础, 努力扩大绿地面积。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把自然景观资源作为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基础。大连市自2003年开始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以来, 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区和周边大环境绿化, 初步构筑了乔、灌、花搭配、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建设凸显“大园林、花园式、开放型、生态化”的特色, 到2012年,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大气质量稳定在国家一级标准, 近海水质保持国家一类标准。“十二五”期间在城市中心区规划建设3~5个市级综合公园, 在规划的碧海山庄公园、泉水公园、东港公园、湿地公园等范围内, 筛选具备条件的实施。在人口稠密的核心区新建或改建2~3处公园绿地用作城市避险公园, 完善防灾设施。结合新居住区的规划, 建设50~80个社区公园;全面引进绿色道路概念。重点对全市20条主要道路:东北路、东联路、迎客路、疏港路、中山路、人民路等进行全面补植更新、调整整合, 形成绿色通廊的整体形象。对全市的主、次干道, 根据现状选择80条进行提高改造, 通过加密大乔木、充实花灌木、补充模纹等方式形成园林景观路的网络骨架;对新建道路配套建设主城区宽度不少于8米、新城区宽度不小于15米的道路绿地, 形成宏观大气的景观带。
(三) 坚持大园林格局原则, 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进行植物生态造景
城市园林绿化要以绿化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为指导原则, 将城市与周围作为一个整体, 在市区各绿地之间以及它们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建立“绿色廊道”, 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开放空间体系, 实现城市向自然过渡。城市园林是以人工造园为基础, 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城市的地形地貌是丰富景观的要素, 保留自然的起伏或适当挖低补高, 积水成池, 堆土成山, 以便形成异质性的绿色空间景观;防止毁坏原有林地、湿地、水系, 注意把城市中人工绿地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林地、湿地结合, 体现“天人合一”的新型自然景观。
要进一步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 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 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慎重引进国外特色物种。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比例, 按照多种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与影响, 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 各种植物之间的平面距离、立体结构 (乔木、灌木、草本与地被) 及其轮廓线变化等, 通过合理种植设计, 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 促使植物形和神的结合, 体现绿色文化。
(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提供保障
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基本出发点, 城市园林规划也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自然界不可能无限度地承受侵害, 人类再也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结合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 建设稳定的人工自然生态群落, 不断提高城市绿地定额指标, 更好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最大限度地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美丽家园】推荐阅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乡11-11
共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12-15
倡导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即墨12-15
推进生态文明_建设美丽中国12-09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会议11-16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12-12
2015无锡继续教育《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问答题答案10-11
美丽中国生态建设09-11
生态文明生态城市建设11-13
在全市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会上讲话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