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命运的情感美文(2篇)
1.悲惨命运的情感美文 篇一
~-6-16 字数:1177闲暇,总爱看看书。也许是现今社会有了太多的修饰,使得自己越发爱看老舍平实的文章,欣赏他的语言艺术。他的文学作品始终运用着风味独具的北京大白话,字里行间流露出质朴,简洁,幽默和风趣。读他写的故事,有时会觉得很好笑,但有时却因为其的沉重丽无法笑出来。我读《骆驼祥子》时就是这样。祥子,一生好似一只海上颠簸的小舟——三起三落。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他的身上有着劳动人民许多优良品质: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勤奋要强。他是那么充满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成为上等车夫。……然而一系列的变故,使他连续三次地买车卖车。失车的痛苦,劫款的无奈,婚姻的不幸使他精神崩溃,走向了坠落,他再也鼓不起勇气生活,最后成为了一具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看看祥子买车时的心理活动:“祥子的手哆嗦得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看着这段描写,我们看到了此刻充满了希望和幸福的祥子,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祥子爱车的心情。可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如此勤劳纯朴的人怎么会最终沦落为—天为混两个饱的潦倒汉子?没有了精神寄托和奋斗目标,“就跟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的须子吃”。是天意弄人?可上帝为什么要把那么多苦难降落到一个如此老实厚道的穷人身生?这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我反复咀嚼着祥子的故事,最终只好忧伤地承认:这就是社会,是社会决定了一个无辜者如此悲惨的结局。作品中有一句话可谓“一剑封喉”:“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祥子生活的那个社会是不公道的,他的命运、他周围的人如虎妞、小福子、老马祖孙和刘四爷等人的命运都不外是那个不公道的社会演绎出的“合理”答案。也许我们愿意这样设想,如果祥子在经历了最后的那段痛苦与不幸后,仍然顽强地振作起来,也许就能摆脱悲惨的命运。可是依照祥子的性格和包围着他的社会环境,他不可能有另外的结局。“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交成什么样的人,就像在沙漠中是养不出牡丹的一样。祥子这样一个善良、纯朴的个人奋斗者,在那样一个没有公道的黑暗社会里是可以说是没有成功可能的。最终祥子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在看到小马死在祖父老马怀抱里后叹道:“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之所以和骆驼联系在了一起,不仅仅是因为他曾经在混战中拉了三匹骆驼,更因为他本有着骆驼般积极,坚韧的品格。正如骆驼毕竟无法适应占地球陆地3,4的平地,离开沙漠便是它的悲剧开始上演一样,祥子在他生活的那个社会里也注定要扮演一个悲惨的角色。不能不叹服老舍能用他那如椽之笔通过一个普通车夫的生涯为我们读者真实再现
2.女性悲惨命运成因的探析 篇二
关键词:女性悲剧;悲惨命运;曹七巧;艾米丽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该作品发表后,傅雷称赞道:“《金锁记》是张爱玲目前为止最完美的作品,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韵味。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南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约克纳帕塔法系列”小说中第一篇以杰弗逊镇为背景的短篇。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围绕着一个他虚构的南方小城镇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题是在北方工业文明的浪潮的推进下,新旧南方发生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第一篇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气氛阴森,充满悬念,是一篇典型的哥特式小说。在读完这两部小说,表面上,这两部小说并没有事实依据上的联系,但是在深层意义上,这两部小说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女性悲剧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即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社会道德和男权压迫下,最终异化成疯女人,并以疯狂的报复对这种压制进行了反抗。本文通过对两部小说的平行共识研究,从社会原因、他人原因、以及个人原因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女性悲剧的成因。
一、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社会原因探究
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首要原因来自于大的社会。生活背景都是变革丛生的年代,新旧价值观在纷争之中,新的价值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在那种年代,社会习俗对女性的压制和束缚是很大的。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只能是附属品,没有价值地位。
曹七巧生活在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社会,新旧思想交叉。一方面,人们的启蒙思想觉醒,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已经传播。另一方面,旧的势力和思想仍在束缚着人们前进的脚步。通过比较曹七巧嫁人前后的区别来探析当时的社会状况是多么恶劣,是如何摧毁人的意志。七巧在嫁人前是他们镇麻油小商铺的麻油西施,镇上很多单身小伙都青睐于她,如果七巧嫁给他们其中任何一个,过得肯定是幸福的小日子。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要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七巧只能听从于长兄如父的哥哥曹大年的安排,将她嫁与“骨痨”的姜家二少爷做妾。在他嫁进姜家后,走进了一个封建没落贵族家庭,在这里“三从四德”和“恪守妇道”是所要遵从的标准。在姜家,他完全没有尊严而言。作为父权社会的附属品,曹七巧处于社会的底层,受到欺凌和压迫。
关于艾米丽,她生活于南北战争结束不久的美国南方。艾米丽是显赫的没落贵族子弟之中的一个,是战争后旧南方的象征。她代表着“一个传统和责任”。艾米丽深受南方旧传统和清教主义妇道观的禁锢。南方的旧传统禁锢着女性的自由,剥夺了女性的权利。南方社会推崇男性是理性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男性有权主宰女性的生命和幸福以至于女性丧失了自我意识。旧南方贵族崇尚骑士精神和淑女品德,把女性的妇德和贞操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不容许女性毁坏他们心中笃信的淑女形象。而历史是残酷的,南北战争摧毁了南方旧的经济基础,从而导致建立在此经济基础上的旧价值和旧传统受到新生的价值理念的强烈冲击。这些骑士和淑女们面对残酷的现实感到万分痛苦。而要放弃过去来接受新兴事物更是需要一个长期挣扎的过程。在南方社会里,白人妇女的冰清玉洁是他们南方男人所保护的,这正是父权社会的束缚和压制下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杰弗镇的人用各种手段阻止艾米丽的恋情。而最早对艾米丽性格造成影响的是他的父亲,父亲为了所谓的尊贵身份,剥夺了女儿享受爱的权利,将女儿幽闭咋老宅中。
整个社会的环境造就了七巧和艾米丽的悲惨命运,但是真正分析得出,扼杀他们的真正凶手其实是他们的至亲。正是他们为首的男权势力对女性的压抑造成了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原因。
二、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他人原因探究
在《金锁记》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他人作为社会的帮凶是导致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类存在的三大感情基础。而七巧和艾米丽受着扭曲的复杂感情,她们得不到应有的安慰和认可,导致了她们的悲剧。
曹七巧,一开始亲历的第一笔买卖就是金钱对亲情的侮辱和伤害,而当她踏进姜家后哥嫂向她频频要钱,不顾她的生活境况,更是让她对亲情心寒。再加之她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姜家是封建没落贵族家庭,姜家的人因为她的出身卑微,都瞧不起她,以及自己的丈夫满足不了她的性欲,给不了她应有的尊严和地位。七巧深爱姜季泽,但是在传统观念束缚下,她只能按捺自己的情感。最后,姜季泽也是因为想着七巧的金钱,使七巧彻底绝望,永无翻身之日。
艾米丽,洁白的化身。书中这样一句让人印象深刻:“身段苗条,身着白色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他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艾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两的身影。”艾米丽,她没有母亲,也没有兄弟姐妹的亲情。从小在父亲的严管下,父亲赶走了向她求爱的所有年轻男子。父亲和大宅子就是他生活的中心,但父亲的专制扼杀了父女间温暖的亲情。成天在大宅子里的艾米丽也没有朋友。在艾米丽从丧父之痛中走出来时,他准备开始自己新的生活的时候,他爱上了北方佬荷默。这对于恪守南方道德的她来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艾米丽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情感,将荷默视为自己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然而荷默并没有娶她的意愿,还说自己只喜欢男人。在艾米丽向荷默付出所有的真感情后,荷默拒绝了她,此举将艾米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七巧和艾米丽的生活生活就是地狱般的。如果说社会是导致她们悲剧的源头,那么他人对七巧和艾米丽的影响则是把她们推向地狱“冥舍”的基石。
三、曹七巧和艾米丽悲惨命运的个人原因探究
在造成七巧和艾米丽悲剧命运的原因中,除了社会境况和他人原因之外,自身的因素也是不可推卸掉的。反过来说,并不是受如此待遇的女主人公,都会有如此的悲惨命运。这也就正印证了自身原因对于她们悲惨命运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从女主人公自主选择和行动上,分析形成她们悲剧心理和性格的原因。造成自身如此的悲剧,不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旁人。
七巧在自己后半生中用金钱来满足自己在其他方面的缺失。她把自己放在金钱的狭小盒子里,已然用枷锁困住。她用金钱控制儿子、毁掉了女儿的婚姻幸福,也毁掉了她的后半生。她自己也知道所有人都恨她。因此,她受社会、他人影响的同时。也是自己亲手葬送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晚年享乐生活。
艾米丽则更加疯狂,她毒杀了自己的情人,在她杀死荷默同时,自己俨然已经死了。她拒绝一切外界活动,将时间自己定格凝固,在维护着自己心目中所谓的淑女自尊。她与死人一起同床共枕了后半生,这种极端的方式是自己造成的。
七巧和艾米丽悲剧原因都是人的肉体和自身的精神灵魂没有真正的合为一体。她们的欲望没有真正的实现,就找到了极端的方式逃避、伤害自己。这正是他们自身悲剧的原因。
四、总结
曹七巧是“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艾米丽是“老宅里被风干的玫瑰”。她们的悲剧命运何其相似,这种相似不是偶然的,是社会、他人、自己原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社会原因是旧思想的束缚,他人原因是男权社会的压制,个人原因是走不出自己心里的阴影。综上,七巧和艾米丽在悲剧命运上演的同时,做过抵死的反抗,只不过这反抗是一种彻底的惨败。但是七巧和艾米丽的悲剧,将作为一种指路灯,让读者更深入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原因究竟为何。
参考文献:
[1]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朵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1.
【悲惨命运的情感美文】推荐阅读:
读《悲惨的世界》有感08-18
悲惨的哭泣_小学作文01-08
初二的悲惨世界读书笔记08-17
高二以悲惨世界为题的读后感01-11
电影影评悲惨世界01-07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初三08-30
《悲惨世界》阅读心得体会07-12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及启迪07-15
悲惨世界人物角色分析09-28
悲惨世界读后感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