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024-10-25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9篇)

1.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一

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和wTo等国际背景下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尚不高的情形下,尽早实现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不仅是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实质性发展的科学选择,也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朝着健康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和基本内容。因此,本研究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战略。

产业化现状与问题 20余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己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一体化服务为手段,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有着直接的联系。

常规农业产业化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但生态农业产业化与通常所讲的农业产业化又有很大不同。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虽然一定程度地晚于常规农业产业化,但在从中借鉴到许多宝贵经营之道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更加凸显农产品生产中的环境安全与产品安全。我国近年的绿色食品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世纪末有机食品商场也如火如茶,国家以及国内出台了A级和AA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逐渐对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模式也不断向着提高产业化水平的方向发展,在我国主要农业区域己经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如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的“专业市场+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专业协会、合作组织+ 农户”和“农工商一体化”等,西北地区的草地生态农牧业产业化模式,西南山地的山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东北、华北平原的平原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进步。然而,就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看,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整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前面的章节己经讨论了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问题,表明生态农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种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共同支撑,单一学科研究己经远远不能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多种要素之间的祸合规律、生态农业结构优化、生态农业标准化、生态农业评价等领域,相关研究还相当薄弱。

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由于农业污染不仅导致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污染,同时导致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等大范围环境问题,对农业自身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不利的影响。生态农业科技支撑还较为薄弱,还未形成体系,特别是产业化工程化配套体系远未形成,这极大地制约着产业化的进程。

生态农业产业化政策薄弱,经营与管理水平落后,土地流转机制不畅,推广体系很不健全,农业信息与市场体系薄弱等,不利于中国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小农户大市场的局面己经持续了2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小农户生产模式曾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其弱点逐渐暴露出来了,农户既不能很好的应对市场的变化,又常常无法顾及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大潮中往往招致较大的损失,同时造成较大的环境负担。

2.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二

产业发展规划

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相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编制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2008-2010)产业发展规划。

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模

一是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十五”期间,相城区立足区位、资源优势,探索农业发展新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大小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11个,规划建设面积2万余亩,2006年接待游客88万人次,经营收入10128万元,解决当地就业327人。

二是产业特色日趋明显。近年来,相城区不断壮大特种水产、花卉苗木、蔬菜瓜果、畜禽生态养殖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优势,彰显农业特色,形成了以阳澄湖大闸蟹、渭塘珍珠、望亭蔬菜、生态园休闲观光等为代表的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体,融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生态餐饮、休闲垂钓、科技科普、休闲购物、乡土民俗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载体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万亩生态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盛泽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苏州中心城区生态走廊和沿湖休闲观光旅游带。推进项目建设,渭塘酒家生态园店、阿庆嫂生态美食园、观赏鱼养殖基地、水相城垂钓俱乐部、苏州花卉植物园、北桥乡情苑、白荡生态园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形成了相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特色。

四是品牌建设得到加强。依托苏州市“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品牌优势,做足水文章,打好生态牌。通过成功举办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游、阳澄湖农家乐等农业节庆活动,扩大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阳澄湖镇、中国淡水珍珠之乡—渭塘镇及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影响力,打响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五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切实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新建改建相城大道、苏虞张公路、绕城高速、太阳路、澄阳路、凤阳路等主干道59条,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两联的大交通格局。相继开通了811路、89路、86路、3路、55路等公交线路,方便了市民出游。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十五”期间,先后投资14.4亿元,新增绿地8.4万亩,建成绿色长廊173条、各类公园62个,城区绿化覆盖

率达40.4%,森林覆盖率达19.3%,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3.9,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2、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模式

一是观光农园:通过开放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园摘果、摘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区内的望听信埂虞和蔬菜示范园、渭塘渭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元和朱泾怡城花卉基地、苏州花木城等都属于这种类型,不仅可以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乐趣,更能达到休闲的效果。

二是休闲垂钓园:

三是现代农业示范园:

四是休闲度假村:

五是农业节庆:

相城区是一个新建区,基础差、底子薄,且有水无山,缺乏资源优势。“十五”期间,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从无到有,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后劲,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一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起步较晚,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还未完全到位,规模效益还未完全显现。二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重量级品牌不多,农业节庆项目不多,市场吸引力不够,尚未形成凝聚人气的休闲观光农业体系。三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相对松散,尚未“串珠成链”。四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档次、产业规模、人才队伍、消费水平等同周边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资源

1、自然资源优势:

2、农业资源优势:

3、文化资源优势:

4、区位资源优势:

三、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规划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核心,以农民为主体,加快发展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实施农业服务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相城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立足现代、特色鲜明、以人为本的特色生态区,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基本原则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最大生命力在于体验。为此,相城区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基本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度”、围绕一个主题,即提高农业关联度、农民参与度、市民满意度,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坚持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突出生产、生态、文化、科教、旅游、载体等多方面功能,建成具有相

城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一要突出生产功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物质消费需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要以农业生产为本,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加速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种养加工一体化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基本装备等与休闲观光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积极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的特色蔬菜品种、花卉和观赏植物,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为市场生产和提供更多的名特优新农副产品。二要突出生态功能,规划和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将农业生产基地、产品消费市场、休闲观光场所结合在一起,突出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让人感受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乐趣,达到体验生活、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效果。以沿湖水系、湿地公园等为生长点,以“花城”建设和创建生态市建设为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和谐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的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三要突出文化功能,开发和完善农业休闲观光区。利用农村特色地域文化和民俗民风,建立乡村休闲特色农庄,体验农家乐趣,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民俗风情,挖掘乡土风情的文化积淀,串点连线,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假日农庄、特色农业节和乡村游。

四要突出科教功能,完善和发展农业科技主题园区。以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突出农业科技科普,展示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拓展产品市场,延伸产业链,形成集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等于一体的现代精品农业观光示范园。

五要突出旅游功能,加快建设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场所。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农业特别是乡村游等农业旅游项目。通过先进现代技术的宣传、示范、推广,向人们展示现代农业的风采,让游客体验农耕和丰收的喜悦及淳厚的农家风情,采摘和垂钓的乐趣,品尝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快乐及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在参观游览体验中领略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得到回归自然的放松,使游客达到休闲放松的目的。

六要突出载体功能,扩大和提升特色产业影响力。重点办好中国珍珠宝石节、阳澄湖大闸蟹美食节等重大特色农业节庆活动。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做大做强农业节庆、节会推动经济发展大文章。

3、发展目标

相城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以建设“水城、花城、商城、最佳生态休闲人居城”为目标,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生产活动、乡风民俗为内容,以回归自然、体验农味、休闲观光为特色,建成各景点相互协调、错落有致,集观光、休闲、科普、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旅游总人数突破2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0亿元。

四、区域布局、发展重点及重点产业项目

1、区域布局

根据相城区的区位特点、农业资源分布、现实发展状态和长远发展目标,以主要水系及三角咀为依托,重点建设“两区一带”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格局。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按照“绿色、生态、现代”的建设理念,以“绿色花园、湖光水色”为特点,高水平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建成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区。

二是沿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依托阳澄湖、盛泽湖、春申湖、漕湖、珍珠湖等区内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开发环湖地区生态旅游,并同生态农业示范区建成“五湖一区”为主体的生态休闲游、水上特色游格局,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发展湖区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水上运动、湿地保护、农家乐,建成具有吴文化、水文化和田园风光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区。

三是三角咀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带。将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黄桥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与苏州三角咀城市湿地公园“串珠成链”,打造集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苏州中心城区生态走廊。

2、重点发展项目

一是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按照“四城”建设和为城市添翠、为相城添景、为市民添乐的新要求,在基本建成5000亩的基础上,进一步园区完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环境档次,推进项目建设进程,规划建设好苏州花卉植物园二期工程,做大做强农业部定点市场即生态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发节日黄金度假休闲旅游,逐步建成市民休闲、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二是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在基本完成首期150公顷基础设施建设和荷花种植的基础上,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搞好二期规划,加快建成集荷花展示风情园、江南农舍休闲园、水生生态科普园、水上运动园以及美食购物园等五大功能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建成国内最大的的荷花种源保护基地、中国最大的荷花观光基地和世界荷花博物馆。

三是环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盛泽湖、漕湖休闲旅游度假区。分别以盛泽湖、漕湖为中心点,沿湖四周辐射性开发利用,建设沿湖景观、湿地保护、旅游商服、休闲度假、水上活动基地等功能区域和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实行一次性总体规划,项目分期滚动建设。

四是休闲旅游购物项目。重点建设中国珍珠宝石城服务产业集聚区,通过举办中国珍珠宝石节、江南采珠游等品牌活动,做大做强珍珠宝石休闲旅游购物这篇大文章。以中国珍珠宝石城、江苏珍珠生产加工工业园区和珍珠湖特色旅游为三大主线,集养殖、加工、销售、科研、旅游等一系列服务业项目于一体,在一期工程中国珍珠宝石城珍珠交易大楼、苏州国际珍珠展览交易中心、珍珠湖公园、珍珠长廊、育珠亭等建成开业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珍珠(养殖)采珠湖、垂钓区、信息服务中心、苏州珍珠宝石首饰国际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及三期工程珠

宝加工工业园区、苏州国际珠宝培训设计中心、珍珠湖旅游综合项目、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等项目规划,进一步完善集聚区的功能,着力打造亚洲珠宝之都。五是阳澄湖农家乐开发项目。利用阳澄湖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特色水产品,特别是闻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还有60多种鱼类和几十种水生可食用植物,以及圣堂寺、沈周墓、文昌阁等众多人文资源,通过举办阳城湖大闸蟹美食节,开发阳澄湖农家乐和休闲度假游,做大做强阳澄湖特色产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使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切实加强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强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促进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要与农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城镇发展规划以及新农村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农业发展实际和区域特点,依托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和发展基础,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合理产业布局,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3、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新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是旅游业拓展的新领域。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把发展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放在首位,坚持“以农为本、强农兴旅”的发展思路,重视耕地的保护,鼓励通过科学合理开发低洼地、沉降地和废弃鱼塘,通过美化沿湖环境和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民风等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4、注重特色,开拓创新。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要牢固树立“民俗文化就是资源、特色品牌就是客源”的理念,项目开发要结合农业生产,引导农民参与,体现农村特色,挖掘民俗民风,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科学的定位、创新的理念、求新的思维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创立自己的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5、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把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点,制定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通过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开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创新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3.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三

“千层饼”模式研究法 本文采用了麦克哈格教授的“千层饼”模式进行研究,将研究对象纵向分为水体、地形、道路、建筑、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层面来进行研究;虽然这种分析方法遭到过一定程度上的质疑,但其仍然是一种较好的景观结合生态的分析方法,目前仍广泛运用于园林景观理论研究。

实例研究法 本文因笔者参与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缘起,萌发以此为论文主题,所以将研究理论应用到实践时,便也以无锡市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为例,由此来阐述本文的研究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共分为六章,第一、二、三章为背景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第四章是文章重点,着重阐

述了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设计原则、方法等。第五章为实例论证,将前一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第六章为结语。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述环境危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观光农业园的快速发展,在这些背景下,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

提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和研究目标。第二章:介绍本文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景观、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等。对国内外观光农业园发展状况进行阐述,介绍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生态观光农业园建设的有益经验;分析我国目前观光农业园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对于本文主要应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生态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理论的一些研究内容、成果进行阐述,并从中提取可借鉴之处。第四章:根据对第三章中三个理论的提取和抽象,将其整合运用到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可持续设计中。将生态观光农业园分为水、地形、道路、建筑(村落)、非生产性植物、农业生产系统等几个层面,具体论述各个层面的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

结合无锡环太湖生态观光农业园的实际,运用到具体的设计中去,论证本文结论的可推广性。第六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过程、成果以及局限性,展望未来我国可持续景观技术的发展。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还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农村是我们重建生态环境的根据地,倘若它的生态环境也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遭到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4.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境探究论文 篇四

基于休闲观光农业所凸显的地域性特征,各地政府应当牢牢把握本地的自然特色,制定出科学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案。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以及具体方案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广大农民的发展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实现当地自然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有机统一。就发展思路来看,应当全面落实“与时俱进”“统筹兼顾”的具体要求,有效融合如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业体验、商业建设等多个经济发展要素,为各项事务的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培育新型主体

农业经济发展凸显出弱质性的特征,所以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加大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以及资金支持力度,为该类型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政府应当牢牢把握市场发展的动向,从决策、组织、管理、经营等层面入手,加大对专业化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力度[3]。一方面,可以鼓励当地农民依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的参与项目建设,为项目推进提供充足的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工程,加大对相关从业人员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培训力度,使其可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更好地助力区域农业经济的长效发展。

2.3丰富产业资源

精品观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当地农业资源的全面发掘、合理整合以及科学应用。所以要求相关主体一方面要落实“以农为本”的具体要求,根据本地的农业区位优势,加大对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力度,从而在原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融合一些现代化、生态化的发展要素;另一方面,可以以“一村一品”为模板,打造小范围内的特色产业[4]。无论是以景点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还是通过服务业来提升本地的经济效益,都必须完善并创新产业模式,从而建立起更具吸引力的农业经济品牌,提升本地区农业发展所蕴含的潜力。

3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休闲观光农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深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发展问题,相关主体应当从加大规划力度、培育新型主体以及丰富产业资源等层面入手,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活力,助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效推进。

参考文献

[1]施益军,翟国方,周姝天,刘宏波.慢城理念下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国际慢城为例[J].世界农业,(08):74-82,250.

[2]曾莉莎,吕顺,王芳,周建坤,陈石,刘文清,杜彩娴,刘建平.东莞水乡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思路[J].广东农业科学,,41(05):4-9.

[3]王忠林.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J].商业时代,(13):113-114.

5.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建设条件研究 篇五

【摘要】本文以帅府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区为例,通过对园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剖析现阶段城北乡创业园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从产业定位、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角度对帅府园区发展对策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帅府 休闲 观光

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因此,发展观光农业对全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区概况

金安区地处江淮丘陵,地势南高北低。全区辖11个镇,6个乡,5个街道,299个行政村,32个居委会。土地面积1657平方公里。2008年底,人口84.68,其中非农业人口18.44万人,乡村人口66.24万人。全区生产总值61.28亿元,比上年增站14.8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8亿元,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总额15.5亿元,财政收入3.5287医院,农民人均收入3527元。耕地面积71.34万亩其中水田61.60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9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105万亩,帅府休闲观光农业园生产基地位于六安市木厂区,涉及两个行政区,基地内水稻人均单产400公斤,油料人均单产60公斤,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3892元。基地内有木南项目区配套有砼路,电力充足,通讯良好.金安区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现形成全国优质粮食、油料、生猪、白鹅、肉鸡、草席、果蔬和林木八大产业。特色产业霍山黑猪、皖西白鸡文明遐迩,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金安区还是国务院颁布中国红色旅游基地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红色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金安区交通便利,沪陕高速和312国道、宁西铁路穿境而过,正兴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内,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

(1)政策优势:2006年1月1日,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标志着国家对农业实现了由“取”向“予”的重大转折。五年来中央在“多予”“少取”的基础上对畜牧业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有力的保证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帅府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是木南项目开发区中心项目,可享受木南项目的各项优惠政策,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地理优势:项目区距六安市仅10分钟的路程,距沪陕高速公路六安出入口仅一公里,紧邻六寿路,是出入六安的北部咽喉。木南项目区配套的木南大道穿过项目区,木南支渠是淠史航水利工程的主要支渠,贯穿项目区,水利条件十分优越。自然村落,水洗围绕,改造后就可以打造别具特色的水系围绕,自然生态,六安一流的餐饮服务中心。

(3)技术优势:六安帅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常年聘请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方面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同时与安农大和皖西学院科研单位建业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并与六安果蔬研究所和几家三级以上的园林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4)其他优势:木厂土菜享誉六安,经过挖掘整理,纯正的土菜风味已成为餐饮服务特色之一,皖西白鹅更是享誉全球,羽绒供不应求。

三、项目市场分析

(1)世界畜牧产品生产总量发展较快,正发生结构性变化,是收入弹性较高的农产品。经济增长对畜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起着显著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肉类的消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猪、羊肉占肉类消费的比重基本稳定,牛肉所占的比重的则成下降趋势,禽类的比重明显上升,目前约占30%。我国是禽类消费大国,走安全、高效、优质饲禽发展道路,应用科技使养禽业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是必由之路。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土鸡土鸭的需求供不应求。利用林地资源闲养土鸡,自然堰塘放养麻鸭,食天然虫草,蚂蚱、蚯蚓等,又补以稻草等杂粮,使之运动充沛、肌肉饱满健壮,脂肪淤积适当,蛋白质含量高,口感细腻,土鸡蛋,土鸭蛋更是价高货缺。满足人们追求无公害、土味、野味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

(2)我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迈入世界三甲,城镇化进程也随之加快,为了实现环保目标,植树造林、城市绿化也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绿化苗木的市场需求巨大,实施发展绿化苗木生产效益可观。

(3)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节假日居家旅游是很多家庭的选择。发展休闲垂钓和果园观光必将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还可作为青少年科普基地。

(4)农家乐是一种新型旅游休闲形式,向居民提供脱离宣泄、回归自然从而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方式。让顾客亲手种植、亲自采摘,品尝纯天然食物、享受星级服务。并对品牌宣传和经济效益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5)蔬菜种植是以资深餐饮消耗为主,采取传统种植的种植模式,杜绝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真正的无污染的蔬菜,让顾客品尝纯正的农家口味。辅以塑料大棚,选择高端技术生产新特产品,满足部分顾客的好奇心。同时向项目区附近居民传授栽培技术引导他们拜托小农经济向高端品发展,增加收入。

参考文献:

6.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六

发布时间:2011-8-21信息来源:福建省乡村休闲发展协会

作者:游向阳 谢传龙

(福州绿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0)

摘 要 本文在分别阐述台湾与大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新模式。接着,文章分析了琅岐岛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设想。

关键词 琅岐岛 观光休闲农业 发展设想

“海峡西岸”正式写进中央文件,给福建经济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也给琅岐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琅岐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七万余人。2000年单独成立琅岐经济区以来,经济得以较快发展,2003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1.5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120元,比福州市农民人均收入多718元。但是,琅岐作为全省生态示范岛,是个传统农业区,没有发展工业,经济总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琅岐如何发挥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是琅岐经济腾飞的现实和战略选择。

1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1.1观光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是近二十年来世界上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它以田园园林景观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庭院经济、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游客休闲,增进游客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经营特色的区域。观光休闲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这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还带动了农业的新一轮创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改体。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迎合了新时期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1.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背景和现状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台湾农业开始快速萎缩,整个产业结构逐渐由农业转型为制造业服务业,至九十年代中期,农业从业人口跌破10%,仍继续探底,使得台湾农业面临生存危机,加

上加入WTO的冲击,逼迫农业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寻求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后来,迅速发展的台湾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以岛内各地的自然、文史资源,以独特的乡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了观光、休闲的好去处。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台湾休闲农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郑健雄(2005)年初步统计,全台休闲农场1102家、民宿1466家,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00家、观光果园385场、教育农园141场、市民农园66处、国家森林游乐区17处,仅休闲农场部分吸引820万人次游客,全年营业收入超过新台币45亿元。

1.3中国大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八十年代后期开放较早的城市深圳首先开办了荔枝节,这就是中国大陆最早的观光休闲农业的雏形。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部分省市积极从世界和台湾等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引进新技术和经验,到了2004年底,大陆的休闲农业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以观光农业园、民俗文化旅游、农村休闲度假村、农家乐旅游等四种主要模式的观光休闲农业。据统计1998年全国观光农业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次,保守估计到2005年底全国观光农业旅游人数将突破五亿人次。

1.4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首先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较其他产业而言,效益较低,导致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观光休闲农业可以打破产业界限,使第一、二、三产业融洽发展。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可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其次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我国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观光休闲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还能够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间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观光休闲农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就可能产生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从某种角度来讲,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这种产业转移。同时,由于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诸如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工程,这些投资建设逐渐规模化、规范化、合理化,有利于促进农村向城镇化方向转变,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而带动当地的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当地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2琅岐发展休闲农业的有利条件

2.1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琅岐岛位于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4’,为闽江口冲积平原。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7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土地平坦肥沃,有效养分含量丰富,十分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岛内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具备发展绿色食品的生态条件。地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360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00mm。琅岐岛属大陆岛,土壤质地好,淡水充足,岛上有小型水库4座,蓄水量达8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琅岐还有远近闻名的文蛤、缢蛏、花跳鱼、鲟等四大特产,是发展养渔业的宝贵资源。

2.2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

琅岐岛三面环江,东临大海,南面有琅岐大桥与长乐市相连,距长乐国际机场26公里,距福厦高速公路25 公里,距松下港口35公里,距福州中心48公里;西面有三艘80吨的轮渡对开,紧临104国道,距福州经济开发区及马尾港20公里,距福州市中心40公里,隔海距马祖岛18海里,距基隆港146海里,交通十分便捷,对发展海西经济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3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

琅岐岛具有融山、海、滩、礁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如龙鼓山度假村、古刹天竺寺、白云寺、天安寺、南山寺等气势宏伟,肃穆壮观,令人流连忘返,闽江口“双龟把口”、“五虎守门”、“金鸡振晓”、“白猴镇江”等大自然造化风景,与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相映成趣,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极具潜力。龙鼓度假村位于琅岐岛东部。这里依山靠海,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沙滩平坦。总规划面积9000 亩,现已开发900亩。内有福建夏威夷四季度假中心(三星级度假酒店),国元大酒店、海威大酒店、各类培训中心,度假中心及私家休闲度假别墅,总建设面积达76000平方米,客房1000多间,床位2000多个。这里还有200多年历史的、面积达200亩的朴树林奇观。有白云山绝顶荚蓉峰、八仙岩、仙脚印景观、白云现日台、海滨岩礁奇观、龙鼓石、金鸡礁、白猴屿、海堤观潮、砚池湖等自然景观。琅岐各姓氏宗祠也是琅岐的旅游特色景点之一。全岛大小宗祠10余座,各具特色,有最早始建于南宋时期的金砂陈氏宗祠,最晚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庐江何氏宗祠,有全岛规模最大,装饰最美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约1522 年)的琅岐董氏宗祠。

2.4琅岐观光休闲农业有良好的开发基础

199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琅岐确定为现代化蔬菜副食品基地和具有田园风光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区,1997年7月,国家外经贸部、农业部和国家台办正式批准设立福州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并选定琅岐作为实验区的蔬菜副食品生产示范区。经几年来的建设,己建成蔬菜基地1万亩、水产基地l万亩、蔬菜科研场lOO亩、良种鱼苗场lOO亩、年出栏40万只肉鸭场、年出栏100万只种鸭良种场、年出栏1万头商品猪场、年出栏5万只瘦肉型种猪场、凤翔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场各一个、存栏5万只蛋鸭综合场两个,引资建设了绿丰农业综合开发观光休闲园、万叶生态园、金泰盛果园和龙鼓休闲渔业基地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别是绿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是琅岐最早落户的、也是面积最大的农业生态园区,从1996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兼顾公司员工和农民利益的方针,走“种养结合、农科教”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战略,大力投资农业基本建设,以增强农业生产后劲、生产量多质优农副产品服务城乡市场为己任。公司成立伊始,就响应省市党委和政府的号召,加入到琅岐岛开发建设的热潮中。公司在琅岐建立了一千多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园,致力农业综合开发活动,至今已投资3000多万元。公司根据经营土地土壤、气候资源、社会市场和人力资源特点,拟定四个开发项目,沿主干道由东向西布局设置,其中园艺花卉区15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区350亩、四季水果生产区350亩、水产养殖区250亩,余下75亩土地作为美化绿化的林路、排灌沟渠用地,使经营土地资源利用朝着田园式观光旅游农业方向发展。

2.5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巨大市场潜力

当今世界,为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回归自然”亦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迫切愿望。亲近自然、走入自然、溶入农家生活已经成为时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兴产业和日益增长的消费趋势之一。改革开放已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福州市城市人均收入大幅度的提高,私家汽车数量剧增,外出旅游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有助于发展郊外旅游度假,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据福州2004年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到2003年底福州市区居民212万人。有高校和中专136所,学生22.8万人;中学143所,学生19.2万人;小学311所,学生15.9万人;人均GPD38494元。另一方面我国从1995年开始实施双休制和每年的三个长假制度,使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上班族的公休时间接近全年的时间的三分之一。有大量的人口资源作保障,有一定支付能力的群体作支撑,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这些人都是琅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潜在客源。为琅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保障。

3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战略意义和设想

3.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琅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始终要把握的重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但是,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不能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发展高污染的工业,而破坏福州市唯一没有污染的风水宝地。发展现代园林和休闲农业,改造传统农业,建设富有观光休闲价值的精细农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增长。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3.2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2004年6月福州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目前正在努力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由于福州城市的东扩南进,鼓山镇和建新镇万亩的绿化花木生产土地上盖了工厂、高楼,福州市建设大园林所需的绿地苗木和花卉生产基地必须向外转移。琅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现代园林苗木生产正是适应了这个产业转移的需要。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极端模式化: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狭小空间进里,天天面对大同小异的人造景观,逐渐失去了与自然和谐相依;蓝天、绿地正在被高大的建筑、各色各样的垃圾,肮脏的污水所吞噬,人口集聚、交通拥挤,住宅匮乏的“城市综合症”让人头痛和无奈,紧张、烦躁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在环境安全、山川秀丽的琅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为220万福州市区居民提供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农村田野宁静、清新的空气和纯朴的民风场所是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

3.3两岸农业合作新平台

琅岐作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可以作为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平台,大力加强两岸的合作。台湾的休闲农业起步早,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培养了一批经营人才,但市场容量有限。而大陆休闲农业发展较晚,管理经验和经营人才匮乏,但资源丰富市场巨大。双方在这方面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在合作中把台湾优势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琅岐的传统农业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形成稳定的区域竞争力。应用嫁接、扦插、克隆、转基因、组织培养、杂交育种等高科技和大棚栽种、无水栽培、立体种植、工厂化养殖等新种养方式,改造琅岐传统的蔬菜、果树、花木、畜禽、水产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的观光休闲农业,将成为琅岐传统农业向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转移的手段之一。发展休闲农业除了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外还可以带动传统旅游业、现代园林业、交通业、建筑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科普教育、餐饮业、金融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琅岐岛是一个传统旅游区,具有融山、海、滩、礁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和自然奇观。岛边有大片湿地,生物群落多样,鸟类资源丰富是青少年认识和体验大自然的一块难得宝地。附近又有“郑和下西洋纪念馆”和“马江海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缺乏品牌的带动和资源的有效整合,琅岐传统旅游业并不景气,除夏季外,游客人数很少,饭店入住率低,以至有的饭店改办学校。以休闲农业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把观赏自然景观、观赏精细农作物(花、果、水产等),品尝绿色食品、体验田园生活、购买土特产、疗养、休闲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体验不同游览经历,度过轻松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活动。这不仅是振兴琅岐旅游业一条重要出路,也适应全球旅游者从热闹拥挤的旅游胜地疏散引导涌向农村的趋势。琅岐岛滩涂水域的水质特好,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种类繁多,水产资源丰富,尤以“红鲟”、芦虾等久负盛名。岛上栽种的葡萄、枇杷、芒果、西瓜等,纯正味甜。琅岐建有万亩的蔬菜副食品基地和商品鱼基地,可为开发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创造条件。同时还必然会有力带动交通、园林、建筑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3.4琅岐发展休闲农业的初步设想

首先要着手规划和建设一个都市农业型的农业观光园,把农业的生产功能、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科技示范功能结合在一起,既为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又为城市居民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旅游、观赏、休闲场所。其次,进一步整合全岛旅游资源,开辟农业文化旅游、农业保健旅游和农业度假旅游。除开辟传统观光旅游市场外,还要开辟城市白领度假旅游市场、体验田园生活的学生市场和怀旧的老人市场。在游客休闲住宿上,除酒店客房外,还要开辟农户民居、农村小木屋、野外帐篷等,以满足不同生活水平游客的需要。第三,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休闲农业度假区引入分时度假机制。分时出售度假区房间的使用权,可分5年、10年期,旅游者每年有若干天免费入住权利,其余时间由度假区管理公司经营。这不仅符合休闲农业度假距离短、重游率高,客源市场稳定的产品特征,也减少了消费者购买风险和使用风险。第四,在农业度假区内兴建退休新居。目前福州市区65岁以上老人有15万之多,城里的离退休人员想在乡下找一个世外桃源,幸福地度过自己的晚年。而现在福州的老年公寓难于满足这个需要。可以在度假区内建一些不同标准的退休新居,购买退休新居的人,平时父母住在这里,假日、周末带孩子住到这里团聚,享受清新空气,使身心得到放松。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单有经营者的积极性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政府的辅导和扶持。根据起步较早的台湾经验,政府要制定发展休闲农业的规划、辅导意见和相关的政策规定,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并协调解决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发展初期还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从琅岐的实际出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还要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力度,建设相应的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确保秀丽的琅岐岛不受污染,使琅岐永远保持环境安全、山川秀美,经济发展,人民安康。

7.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七

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

示范工程项目

一、石总场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与特色

农八师石总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第二大内陆河――玛纳斯河西岸,军垦新城――石河子市北郊:区域面积475.76平方公里(其中,北泉镇为195.2平方公里),耕地27.3万余亩,人口7.9万人(其中,总场人口54969人);辖区内于2001年批准成立了一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3年批准成立了一个自治区级北泉乡镇企业园区。石总场是集农林牧渔综合经营、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集党政军企一体的经济社会组织,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型农业团场之一。石总场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社会资源条件、生产规模大、又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可持续发展中国项目试点单位,而著称于兵团内外,是石河子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重要窗口之一。

总场党委按照兵团党委确定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工作目标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先、以富民为本,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经济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职工群众得到较多的实惠。按照新的统计口径,2008年总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其中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皮棉总产2.6万吨;粮食总产1.91万吨;水果7300吨;各类牲畜存栏10.1万头(只),出栏11.2万头(只),产肉8077吨,产奶1.44万吨;水产总产1900吨。1

食用油4188吨;塑料制品1911吨。

石总场具有独特的水土资源优势。地处泉水溢出带,拦截玛纳斯河和多条泉水、灌溉整个石河子垦区数百万亩耕地的三座大中型水库座落在场腹心地带,使这里既有雄浑壮阔的塞外景色,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南国风光;极其丰富的光热条件和千百年来优质泉水的滋润及繁茂植被所造就的这方良田沃土,具有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广阔前景。

――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方面,石河子总场已累计投入资金7557万元,节水灌溉面积从过去1.7万亩发展到20余万亩,2008年通过与石河子水利局合作,投入300万元,建立起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万亩自动化节水灌溉示范基地。

――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方面,总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800多台,私人拥有采棉机14台,累计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达到1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5937马力,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方面,通过科技进步和强技强管,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截止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已入驻北泉乡镇企业园区的企业有新疆奎业、上海信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泰昆集团、惠远棉花研究及种子加工、中基番茄酱厂、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全年创工业总产值2.23亿,充分显示了总场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要素集中化的优势。

――在葡萄产业方面,总场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8万亩,其中酿酒葡萄1万亩,鲜食葡萄种植面积8000亩;滴灌葡萄面积达60%;挂果面积达到4500亩,平均亩产约800公斤,总量3000吨,商品果率达到90%

以上,并建成1000吨鲜食葡萄保鲜库一座。

――在高效果蔬种植方面,总场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0亩,其中新型蔬菜种植基地1250亩,首期250亩73座大棚已见成生效。蔬菜业在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结束了冬季不生产蔬菜的历史,破解了秋季不愿生产的难题,菜农户均纯收入将突破2万元,最高的达到5.4万元。并且已获得无公害番茄、无公害生猪等8项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认证,使场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在特色养殖方面,总场利用独特而优质的水土资源优势,已建成石河子地区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引进白斑狗鱼、黄腊丁、五道黑、南美白对虾等各种鱼苗1500万尾,并自繁观赏鱼200万尾。

――在花卉产业发展方面,总场通过招商引资,在总场所属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内已建成年产20万盆花卉生产基地,通过科技投入与创新,部分花卉种球种苗已自主培育,结束了新疆花卉种球种苗依靠疆外购入的历史,从源头上降低了新疆花卉的生产成本,扩大了新疆花卉生产的规模和效益,提高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休闲观光农业方面,西部风情园、克隆堡庄园等特色餐饮业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总场北泉花园占地36亩,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由天业集团援建的占地20余亩1.8公里长的葡萄长廊经过总场投资改扩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城镇居民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示范项目有关情况

1、项目名称: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

2、示范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⑴示范项目的必要性

在国务院2001-2010年《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7年国务院第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部大开发——新疆开发规划》等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与意见中,都阐述了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必要性。按照中央关于兵团农业建成国家“三大基地”的要求,即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兵团提出了发展六大精准农业技术。农八师提出建设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的建立,是农八师石总场引领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功能与国家、兵团及农八师农业发展政策的充分结合,不仅顺应了国家、兵团及农八师建立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基地的精神,而且能够充分展示前沿农业最新科技成果并得到转化和示范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当地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需要

农八师石总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第二大内陆河――玛纳斯河西岸,军垦新城石河子市北郊,经过几年的发展,西部风情园、克隆堡庄园等特色餐饮业已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享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因此,通过该项目的建立,不仅可实现资源优势的最大化,还能进一步拓展石河子旅游产品,引领和推动石河子农家乐旅游健康快速发展

2、是促进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的需要

石总场具有独特的水土资源优势。地处泉水溢出带,拦截玛纳斯河和多条泉水、灌溉整个石河子垦区数百万亩耕地的三座大中型水库座落在场腹心地带,使这里既有雄浑壮阔的塞外景色,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南国风光;极其丰富的光热条件和千百年来优质泉水的滋润

及繁茂植被所造就的这方良田沃土,具有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广阔前景。目前石总场有鱼塘4000多亩,各类“农家乐”休闲垂钓渔村发展迅速,已有30多家,年创造产值1000余万元,解决就业600余人,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团场效益,还能增加职工收入。

3、是适应市场对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的需求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正在兴起的有着广阔发展空间的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返朴归真追求乡情成为时尚,人们向往沐浴在绿色的海洋中,呼吸着新鲜芬芳的空气,忘去一切烦恼和疲倦。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以现代化农业生产为基础,配以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的展示,结合兵团军垦文化特色,建设融知识、艺术、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城郊农业观光区,让城市的人们能享受到田园风光,可为农八师和石总场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示范项目的可行性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条件:农八师石总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疆第二大内陆河――玛纳斯河西岸,军垦新城――石河子市北郊,地处泉水溢出带,拥有鱼塘4000多亩,这里既有雄浑壮阔的塞外景色,又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南国风光;极其丰富的光热条件和千百年来优质泉水的滋润及繁茂植被所造就的这方良田沃土,具有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广阔前景。

②先进的现代农业基础:在节水灌溉示范基地方面,石总场已累计投入资金7557万元,节水灌溉面积从过去1.7万亩发展到20余万亩,2008年通过与石河子水利局合作,投入384万元,建成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万 5

亩自动化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在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方面,石总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800多台,私人拥有采棉机14台,累计推广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达到15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5937马力,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方面,通过科技进步和强技强管,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截止2008年,通过招商引资,已入驻北泉乡镇企业园区的企业有新疆奎业、上海信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泰昆集团、惠远棉花研究及种子加工、中基番茄酱厂、新疆隆平高科红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28家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全年创工业总产值2.23亿,充分显示了总场企业规模化、产业集约化、要素集中化的优势。

③强大的政策支持:石总场全面贯彻兵团第六次党代会各项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工作目标,立足城郊,服务城市,经营场镇,围绕北工业区的建设,积极发展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商业网点和农贸市场等服务业,发挥城乡结合部的区位、路缘优势,逐步使场镇成为北疆重要的物流集散地;以周总理纪念碑红色旅游业为主要优势产业,鼓励职工利用各自水土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发展休闲、垂钓、农家乐等特色旅游服务业。并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3、示范地点

石总场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首批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兵团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如今园区已形成了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农业科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平台,因此该项目建设地址选在石总场农业科技园区

4、示范内容

通过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的实施,建立25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集成示范膜下滴灌技术,滴灌远程自动控制技术,加工番茄、小麦、玉米、水稻、葡萄、甜菜、大豆滴灌技术,纳米改性材料滴灌带,滴灌系统优化设计等技术;通过对项目区内原有5000m2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建立第五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示范区,集成示范现代温室栽培技术、有机栽培、无土栽培、无公害果蔬生产等先进技术,以特色农产品和优质作物种苗为突破口,创知名品牌农产品2-5项;通过对项目区内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泉水花园的改建和部分设施的翻新,建立占地36亩的生态旅游“农家乐”示范区;通过对项目区内花卉基地温室大棚的修缮改造,建立10000m2集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现代花卉产业基地一个,年产各类花卉100万盆,满足新疆花卉市场当今和发展及边贸出口的需求;通过对项目区内葡萄长廊的翻新扩建,建立占地20亩1.8公里长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观光葡萄长廊一座;在项目区内建立集餐饮、娱乐、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展厅一个。

本项目的实施对推动石总场及石河子周边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示范目标和辐射带动的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

项目的实施,可辐射和带动农八师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产业的发展,对进一步拓展石河子旅游产品,引领和推动石河子农家乐旅游健康快速发展,弘扬兵团文化,增加团场收入致富职工群众具有显著作用。

三、建设内容

具体建设内容:

1、在现有农业设施基础上,建立2500亩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1个;

2、通过对项目区内原有5000m2日光温室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建立5000m2第五代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示范区;

3、通过对项目区内国家AA级旅游景区泉水花园的改建和部分设施的翻新,建立占地36亩的生态旅游“农家乐”示范区;

4、通过对项目区内花卉基地温室大棚的修缮改造,建立集生产、销售、观光于一体的10000m2现代花卉产业基地一个,5、通过对项目区内葡萄长廊的翻新扩建,建立占地20亩1.8公里长的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观光葡萄长廊一座;

6、在项目区内建立集餐饮、娱乐、展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展厅一个;

7、对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包括围栏、周边环境的绿化美化等);

8、相关的宣传费用

据测算,建设项目总投资需20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700万元,团场自筹300万元。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1年。

三、进度安排

本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项目可研论证、工程设计、配套资金筹集;组建项目团队,落实责任分工,签订实施责任合同;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11月:。

(1)相关改造翻新材料的选购及系基础设施的配套,包括围栏、道路改造、绿化等相关基础设施;(2)多功能厅建设;(3)项目区内泉水花园施工。(4)项目区内葡萄长廊进行改扩建工程(5)对项目区内8个现

有温室大棚进行第五代温室升级改造(6)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整体宣传推介

第三阶段:2010年12月

(1)拟召开农八师石总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示范工程项目现场交流会;

8.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篇八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现代化的城市为核心市场基础,依托城市中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 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生态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自然意趣、体验休闲时光、感受文化氛围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特性

1、农业特性。休闲观光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其旅游功能的,其引人入胜的主要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局部地改变原来的农业生产结构,但农业生产仍是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方面,所以要防止休闲观光农业的过度开发,避免破坏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2、生态特性。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目标之一是调整人和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休闲观光农业的兴旺也要得益于宁静优美的生态环境、天然的自然景观以及纯朴的乡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尽可能不破坏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人工作用,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娱乐特性。休闲观光农业除了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外,还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娱乐性,否则也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娱乐性主要体现在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等富有农村农业和自然风光特色的游乐活动中,而人工游乐设施则适可而止。

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规划带动原则。规划作为先导,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这一新兴产业,应有的放矢不能盲目发展,要统筹规划立足高起点、着眼高目标,走科学设计的发展模式,科学地制定休闲观光农业

— 1 — 发展建设规划,结合其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及消费需求,分门别类地多元化发展当地的休闲观光农业。

2、以农为本原则。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和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其本质仍属农业的范畴。如脱离农业这一基本属性,休闲观光农业也就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因地制宜原则。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的载体,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应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切忌“求大、求洋、求高”,它的生命力来自其本身的特色,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其娱乐性和观赏性。

4、规范管理原则。休闲观光农业的建立是要以不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永续利用农业,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生存条件的共享农业。

河南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六种形式和类型

1、农庄经济型。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宜人的清新气候、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在原有农业生产园区、高效农业特色基地的基础上,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供游客特别是城市居民度假、休憩、游乐、餐饮、观光等设施,以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的田园生活的需求。如郑州市惠济区的丰乐农庄等。

2、农业园区型。依托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通过展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设施、生物技术、立体栽培等,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与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融为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如郑东新区的省农业高新科技园等。

3、特色产业型。依托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产业带和乡村特色资源,为游客提供一些观光、游览、采摘、增智等休闲项目,使游人从中领略到生态农业的自然情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 2 —

处和中原文化底蕴丰厚的主题风格。如新郑奥星的好想你红枣博览园等。

4、人文景观型。依托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坚持以休闲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为游客提供多种观光活动,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带动景区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如鄢陵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等。

5、农家乐型。依托具有一定特点的农户,以家庭元素为基本接待单位,把“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使游客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农家饭菜,体验到淳厚的农家风情,营造出自然、清新、质朴、野趣的田园环境。如内黄县的“枣乡文化行”等。

6、农业经贸型。依托各类特色的农业节庆和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市场、商务会展活动及农产品加工园区等,加强产销衔接,把休闲观光内容与农业经贸等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游人提供一个观光休闲、名优产品采购等综合性的服务活动。如驻马店的农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等。

国内部分城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做法

郑州市惠济区:

该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丰乐农庄、四季同达生态园、黄河富景生态游乐世界等11家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龙头,140余家农(渔)家乐为点缀的现代休闲观光产业集群,其中丰乐农庄倾力打造的4A级“黄河谷·马拉湾”已成为全省知名旅游景点,2009年接待大型会议1300余场,接待游客44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

(一)搞好发展规划,挖掘休闲观光农业潜力。一是聘请华南理工大学专家编制郑州市北部组团概念性整体规划,聘请北京

— 3 — 大学、同济大学、河南省规划设计院等知名专家编制经济发展、城市建管、园林绿化、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发展规划,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按照郑州市“一带三区”(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观光农业发展规划,依托黄河滩区生态资源优势,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转型。三是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古汉文化和民间特色文化,整合辖区内金沙泥雕、砖雕、烙画、蛋雕、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四是高水平编制《惠济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一城(古荥阳城)、一带(郑北环城生态景观文化产业带)、一集群(艺术文化村落集群)”。

(二)广泛宣传推介,提高休闲观光农业影响力。通过举办丰乐农庄风筝节、富景生态游乐世界葡萄采摘节、民间文艺大赛、正月十五舞龙舞狮大会、炎黄二帝祭祖等活动,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惠济赶超发展成果,亲身体会城市近郊游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愉悦。深入开展以“畅游绿色惠济,感受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惠济游”活动,向市民及游客发放“生态惠济游”优惠券,总价值2000万元。从2010年开始,将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惠济旅游日。积极展示和组织申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宣传推介地方特色农产品,拓宽旅游市场内涵和外延,通过农业观光、农业体验、果实采摘、土地认领、旅游超市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认识农业、感知农业、享受农业的理想去处,“休闲度假哪里去,城市近郊游惠济”已叫响郑州。

(三)创建文明城区,提升休闲观光农业魅力。该区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活动,投入3亿多元,建设了16平方公里的邙岭生态园、10万亩的黄河生态园、7500亩的黄河大观生态园三大生态精品工程和黄河防护防浪林、索须河、贾鲁河三大林带,森林覆盖率达到42%以上。投资4.1亿元,实施了以防洪除涝、美化环境为目标的“三河一渠”(贾鲁河、索须河、枯河,东风渠)综合整 — 4 —

治工程,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效果。2010年3月,被省文明委命名为首届“河南省文明城区”。

(四)强化扶持力度,增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动力。一是出台政策扶持。制定《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积极鼓励海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建设,形成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二是抓好土地规模经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了区、镇(街道)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采取转让、租赁、招标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三是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将人才培养纳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投资4000余万元建立了农民培训中心,每年设立300万元“全民创业扶持基金”扶持农民创业;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家门口就业计划、“就业直通车”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休闲观光农业管理与服务、行业服务规范等业务技能培训。

曲靖市麒麟区:

一是开展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提升活动。连续5年举办“农家乐”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专门邀请省、市、区有关专家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代服务意识、礼貌礼仪及规范服务技能等内容进行了生动讲解。二是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活动。制定了《曲靖市麒麟区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以“农家乐”所处环境、建筑、装饰、设施设备及管理、服务水平、旅游文化内涵为依据,在各“农家乐”业主自愿申请的基础上,每年定期开展星级评定和复查,达不到标准的予以重新评定星级。三是加强旅游执法监管。在把安全工作纳入乡村旅游每年星级复核的同时,围绕春节、“五一”、“十一”黄金周及清明、端午小长假开展联合执法大检查,加强旅游投诉的受理和立案调查等。

绍兴市越城区:

越城区结合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确定了以“一区二圈一带”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一区”即利用鉴湖、东湖和皋埠镇南部山林资源为主的南部生态区,重点发展花卉基地,建设开放式主题公园,配套建设休闲林业、休闲渔业,建成绍兴生态大城市的后花园、天然氧库、市民休闲区;“二圈”即以环城河、二环河的两个城市景观河湖生态圈,通过清水河道和绿色林带建设,开发水上游乐项目,环河生态公益林建设,形成“林在城中,城中有林”,和“碧水环城、古城影水”的生态圈。“一带”即连接会稽山、东湖、吼山风景区和宋六陵古址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片、点、带结合,乔、灌、草相间,建立农业示范带,营建绿色长廊,发展集教育、科普、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

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越城区坚持“先发展、后规范、促提高”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业主投资创办休闲农业园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规划指导、食品安全、从业素质、卫生环保等方面的管理加以规范和提升。

台州市仙居县:

1、该县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启动实施了“杨梅梯度开发”、“百里杨梅长廊”等工程。2008年,又制定了《仙居县农业景观(油菜花)规划设计方案》、《仙居县向日葵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明确作物景观种植的总体布局和重点区块,划定以“三线一区”(即高速公路沿线、省道沿线、景区交通主干线和景区周围)为重点,强调连片规模化种植。同时落实奖励政策,除将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户外,县财政划出200万元专项资金购买油菜种子和关键肥料,免费发放给种植户,对乡镇的工作经费和种植户进行补贴。2010年,该县杨梅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油菜种植面积达7 — 6 —

万多亩,向日葵种植面积1000余亩,建成了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亩向日葵花基地。

2、每年专门拨出一定经费作为旅游促销费用,在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主要客源市场的20多家主流报上投放通栏广告,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介绍仙居农业观光旅游;在仙居旅游网开辟农业观光旅游专栏,设计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和宣传折页;在新华网、上海热线旅游频道、上海旅游网、宁波旅游网、台州旅游网做门户广告实现链接;在台州各高速公路出口派送仙居油菜花、向日葵、杨梅果园专项定位折页;在上海、杭州、金华等地推出特色旅游专线。在油菜花节期间举办长三角新闻摄影大赛、“以花为媒,情定仙居”大型交友活动、长三角城市油菜花首发团、论坛美文美图大赛等活动;杨梅节期间与省电台交通之声联合举办“采仙梅游仙居”自驾游活动;每年9月份举办“热恋向日葵,仙居欢迎你”的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参与。

3、制定出台《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办法》、《关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编制《仙居县“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引导“农家乐”规范发展。县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对被认定为县级、市级、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20万元的奖励,对被命名为市级、省级以上的农家乐特色点和村,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9.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篇九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更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相对匮乏,这就为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鹤浚大道的改建升级,钜桥镇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更加显著,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钜桥镇休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钜桥镇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刘寨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生态高效农业;观赏苗木花卉基地等优势产业。芦笋、礼品西瓜等独具特色,催生了“益乾园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富贵养鸡合作社”、“喜洋洋合作社”、“饮马泉薯业合作社”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目前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明确发展方向

结合钜桥实际,我们聘请了河南农大设计院,高标准规划了涉及21个行政村,面积3.5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划分为珍稀植物园、设施农业园、娱乐餐饮区、观光采摘园、花卉种苗生产园、园林苗木园共六个产业功能区。计划建成集生产、科研、示范、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具备成果展示、科技孵化、辐射带动等功能的现代高产高效农业示范区。努力把钜桥打造成为名、优、特、稀农产品集聚地、鹤壁都市花园、河南省乃至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立足实际、提升品位,拓宽发展空间

一是以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为龙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目前,该项目已落户市职教园区内,预计总投资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超过30亿元的产业规模,安排高端就业人员5000人,社会效益超过200亿元,能够为我市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支撑。

二是在刘寨一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组建专业农机合作社,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搞好小麦、玉米等基本农作物的生产供应,继续保持粮食单产全国领先地位。目前已组建三个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农机具52台套,流转土地1.1万亩,2013年万亩粮食高产示范区小麦平均亩产697.6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873.4公斤。

三是以喜洋洋生态农业园为中心,发展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发展以温室大棚蔬菜为主、兼顾休闲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生态观光农业园区。截至目前,一期流转土地640亩,投资3000万元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33栋,果蔬拱棚4栋,日产蔬菜5吨,吸纳就业人数70人。二期计划流转土地1400亩,投资

1.2亿元,建设标准大棚60栋,蔬菜瓜果大棚30座,工厂化育苗室20栋,建设蔬菜物流园、观光植物园和生态餐厅各1个,建成后将解决1600人的就业问题。

四是依托岗坡饮马泉绿色生态园,发展精品农业,建设小杂粮生态基地,重点发展彩色脱毒红薯、芡粉、小米、绿豆等绿色有机小杂粮产品。打造特色农家乐体验区,力争创出品牌。目前拥有固定职工60人,种植面积430亩,固定资产320万元。

五是依托连洼绿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在沿岗连洼、枣林一带种植薄皮核桃、优质葡萄、柿树等优质水果,发展优质林果示范区、采摘基地。让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体验收获的快乐。目前农民入股8家,发展社员120余户,流转土地526亩,合作社建设已初具规模。

3.招商引资、重点突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

占地1800亩,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鹤岛香轩园生态农业项目准备建设。内容有占地1000亩的农业生态观光中心、占地200亩的儿童天地中心、占地100亩的青少年拓展教育中心、占地50亩的文化健身中心、占地300亩,含1000张床位的养老康复中心和占地150亩的接待中心。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有机农业绿色园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三、存在问题:

钜桥镇休闲生态观光农业还是起步初期,能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都市型农业还不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

题,主要有:

一是发展休闲生态观光农业投入大、见效慢,钜桥镇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形式单一,仅限与反季节大棚为主要生产方式,缺乏科技含量,生态绿色特征不明显,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手段不完善,与科技含量高、高产出、工厂化生产、抗灾能力强等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二是休闲观光农业虽然属农业范畴,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品味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钜桥镇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保护还不够,导致一些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浪费,人文景观被破坏。

三是精品农业缺乏经营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通过高科技手段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品,生产方式简单,产业链短,同时商品产出后,缺乏相关认证,没有包装,主要以散装的方式进行销售,这样就无法进入各大超市,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措施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设施农业标准,使我镇农业设施在模式上,档次上,标准上有进一步提高。要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内部调整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积极发展瓜果、菜类等品种,适应城市需求,转变生产方式,提高标准化水平,是设施农业向工厂化迈进。

二是注意对当地文化的整合和风土人情的梳理,加强农业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突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因此,必须充分挖掘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自然景观、深厚的民俗文化,加强乡村自然资源和原始人文景观的保护,提高其文化品味。同时,要注重项目的策划和创意,不断提高观光休闲农

业项目的知名度,不断挖掘和激发游客的消费潜力和兴趣,提升企业效益。

上一篇:金色花教学实录s下一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