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2024-11-17

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选11篇)

1.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一

学校教学管理浅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新时期如何把学校教学管理好,经营好,是每位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学校教学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经营水准。纵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我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把握一下两点。

1、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全 面的发展。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为目标。在教学管理过程,时时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过于的强调时间和成绩,用死的方法去管理教学,终究得不到好的成绩,更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在有些专家提出创新教育,不给学生留作业,不考试,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获得全面的发展。学校的教学管理,若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甚至厌烦学习,这样的管理是失败的。在教学管理中,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活动要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不能使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更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这样培养出的人缺乏创新精神,不会有多大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管理是失败的。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要紧紧围绕学生,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祖国也会更有希望。

2、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这点,在教学管理中,可能考虑太少,大多考虑是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的发展、崛起,依赖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的保证,是品牌的效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教学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是在学校的培训中学来的。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要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有利于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校将是一团死水。教学管理不能使教师每天疲于奔命,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制约教师的发展,这样最终把学校带入深渊中。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能力的培养出发。这样的管理才是成功的,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学管理要从“实”字入手。作为管理者要有务实的作风,教师岗位练兵要真抓实干,课效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2.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二

一.密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

以安全管理为例, 副校长负责安全和德育工作。在安全教育中, 副校长负责整体协调, 将安全管理意识下传到政教处, 政教处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 然后以行政会形式进行讨论, 因地制宜地进行修改, 再试行修改。如, 在教学管理中, 分管副校长对教导处进行管理, 教导处对教研组进行管理, 教研组对学科教师进行管理。如此, 形成从上到下的管理联系层, 增加管理的密度才能较好地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其次, 要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无论是从行政管理层面还是从教师和学生管理层面而言, 管理的对象都是人。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是要做到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在学校管理中, 一些事没人管, 一些事没人做, 那么, 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没有相应的人才呢?其实不然, 很多教师并不是不愿意去参与管理, 而是自身的优点没有被发现。因此, 在学校管理中, 要尽量看到教师的优点, 让其优点在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

在学校管理中, 从行政到教研组长很多时候属于传统的空降式聘任, 这种模式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而如果能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 让教师来争取管理职位, 效果会更好。以教研组长的选拔为例, 学校可指定出一定的选拔方式, 然后给教师一段时间准备, 最后进行选拔, 选拔后采用按年论选方式来进行选拔。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教师在准备过程中不断比拼, 在轮换过程中提高教研组长的忧患意识, 这样才能让教研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从而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精度是学校管理的关键

精度包括精到和精致, 所谓精到是在密度管理层次上将管理细化、深入, 而精致则是在精到的基础上更进一层。在小学学校管理中, 当学校职能部门明确后, 就需追求精度管理, 精到地推动各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要注重调节个人和团队的关系管理。学校行政对学校实施的管理更多的是对职能部门而进行, 而对职能部门的管理是通过对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而实施管理而实现的。从一定角度上说, 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是个人, 而整个职能部门是整体, 同时, 职能部门中的每一个成员也是个体, 管理中正是通过对负责人管理而实现团队管理, 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能部门成员进行管理而完成管理实务。以教研组管理为例, 学校对教研组长实施管理而实现对教研组的管理, 教研组长对教研组的管理实现教学管理。

在管理过程中, 只有让个体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才能有效地激活团队的活力。同时, 学校并不是单纯对教研组长的管理而落实教研组的管理, 还需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学生管理等和教研管理整合起来, 才能实现管理目的。其次, 要注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学校管理中不难发现, 一些教师做事认真、积极, 而一些教师则表现出懒散思想。其实, 并不是每个人都不想把事情做好, 这一方面是主观上的愿意与不愿意的因素影响, 而另一方面则是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满足感是否能得到实现问题。因此, 在对教师管理中, 一方面学校要从教师的自身特点来实施人员的安排和聘用, 另一方面则要注重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利空间。目前很多小学中延续了按部就班的管理体制, 上令下行, 管理较为被动。其实, 在学校管理中, 通过如体育运动、教学比赛、业余活动等多种活动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是大有益的。最后, 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学校管理从宏观上说是对学校组织的管理, 从微观上说, 是对整个学校中每一个人的管理。

三.深度是学校管理的境界

管理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 只注重形式, 容易让管理流于表面, 没有实际效果, 而只注重内容则会让管理无法顺利进行。在小学学校管理中, 只有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 在形式的基础上追求内容的不断完善, 学校管理才会步上新的台阶。首先, 要注重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形式是内容的依托, 而内容是形式的核心,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让管理走向实效。以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卫生管理为例, 在形式上, 是采用班级比分制度, 还是采用班主任扣分制, 或者是多种制度相结合, 这就是形式, 而内容则更多地体现的是班级的卫生状况。采用哪种形式不重要, 重要的要看这种形式是否有利于管理内容的改进。其次, 要注重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地革新和实践。

总之,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在管理实践中落实管理的密度、精度和深度,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地对学校进行管理,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要做好学校管理, 需要增加管理的密度, 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调节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注重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注重将管理形式和管理内容整合起来;注重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地革新和实践。

3.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篇三

【关键词】小学德育 教育管理 系统工程 实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

3.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4.浅谈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篇四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每所学校追求的目的,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体现,所以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质量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家长和社会才能满意,学校的发展才会有重要保障,视质量为办学的生命,是每位校长应该树立的理念,在工作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发现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

作为校长,首先要认识到:教师永远是第一位的,学校发展最根本的是教师发展,唯有教师发展了,成长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在我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人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抓住了人的发展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人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校要发展,首先作为校长,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你的教师,关心你的教师,在学校这个群体中,要引导教师互相赞美,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合作竞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当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两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的话,道出了教育艺术的真理,作为校长,首先,要教育和引导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质,校长做的是伯乐的工作,肩负

着伯乐的使命,发现教师的潜能,把每位教师培养成“千里马”,让他们飞奔在人生的万里疆场。

作为校长,要相信教师,相信每位教师都是优秀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张相同的面孔,要让教师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把教师内在人性力量唤醒、激发、放大。让每一个人都走在向学向上的大道上。在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发现教师,尊重是前提,解放是关键,束缚教师思想的绳索太多,这个不许,那个不准。就会阻止教师的发展,学校要做减法思维,给教师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把教师从无效或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工作。鼓励教师在备课和批改作业上因人而异,百花齐放,可以在教案上二次三次备课,骨干教师可以在教科书上写简案,可以删掉练习册上不必要的练习题,作文批改可以变精批细改为重评轻改,互批互改。期待教师每一天都怀有“婴儿的眼光”,每一天都带有黎明的感觉。走进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不断创新教师内在幸福不竭的源泉。只有这样,提升教学质量才有基础。

二、更新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理念,特别是作为校长更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术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相对差异、教师的潜能是无限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理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校长素质决定学校前途,教师素质决定学校发展、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发展为本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思维传递给全校师生,并转化为全校师生的思想和理念,成为学校管理的信念基础,并提出简明扼要,富有本校特色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三、目标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

作为校长,应该成为学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设计师,奠基人。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所在,要有学校的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一个优秀的校长是不会看不到教学目标,不具备教育远见的,正所谓“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同时,还要“以办名校,铸名师,育名人”为学校总的发展方向。首要的目标是教学成绩必须要处于本区域领先的地位,对教学的质量可以提目标,对教师的要求可以提目标,对学生的发展可以提目标,作为学校管理者,要让每位教师,每位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前进目标,按照前方看得到的“果实”奋进。要有相应的奖励机制,要重精神奖励,这时,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四、师资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的关键

学校教学的高质量,体现在学生,产生在老师,提高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校长是关键,一个好校长能够使他学校的教师“业务水平高,干得出成绩;教育科研行,说得出道理;理论水平高,写得出论文”。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培养教师的场所,为此校长应从培训、教研、竞赛等方面入手,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的最大福利,以此来满足教师发展自我的需求,要广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交流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工作。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为本校教师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严格“五定制度”(时间、地点、主题、主讲、主评),积极开展班主任集体培训工作,针对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集体研究,新老班主任充分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应对,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比武活动,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实现从职业型教师到事业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到科研型教师的转化。实现三年成为合格教师,六年成为骨干教师,九年成为区域内名师的3、6、9跃升。

五、严格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强调一个“严”字,即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校,校长要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要建立人人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到作业布置批改,错题订正,单元小测,考后判分等一系列的教学常规检查监督机制,做的“日事日毕,月清月高”。要严格教育常规管理,建立班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等日常工作检查监督机制,严考风,才能正教风,正教风才能正学风,正学风才能提质量。

校长的管理不仅要有柔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一是要有“硬肩膀”要敢于承担责任,满足下属的安全需要,二是要有“硬耳根”,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为他人意见所左右,三要有“硬手段”在处理全局性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态度坚决,不能手软,严师出高徒,严校出名师。

六、家校配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5.浅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篇五

【摘要】农村学校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管理和实践就丽水市莲都区农村教育行政管理上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主要受到资金、生源、师资、决策、教学资源等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创办农村的优质教育体系,以办学校联盟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手段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管理,问题,对策

丽水市是一个欠发达地区,莲都区是丽水市的经济和行政中心,如何提高莲都区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作为行政领导机关对现阶段九年义务教育的管理,特别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管理就是一个必须加强的工作。通过自90年代开始的“撤村校,一乡办好一所中心校”工作,教育也从由乡镇管理统一纳入县区管理,实现了人权、财权和事权“以县区为主”,同时也明确了县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直接领导和管理责任,乡镇负有指导监督责任。丽水市莲都区通过这些年的整合,大部分乡镇做到一乡一校,除像老竹、太平、碧湖等较大的乡镇保留1到2所设施较好的村校,做到集中优化教育资源。可是农村教育为什么不能跟上城区教育呢?我个人认为重点在于解决教育管理的权责结合、人财事相对统一和提高教育资源的统筹等配置效率上。

一、现阶段农村教育行政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校长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现在,我们市以全面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工作,在农村校长的管理理念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决定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的成败,如果缺少一支素质教高并且热爱农村教育工作的校长和教师队伍,那么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了。

现阶段我区农村教师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年龄偏大的中师和高中毕业生、民办转正人员,这批人基本上是本乡镇的人员,教龄一般在20到30年之间,已经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模式,教育教学理念陈旧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教师的角色转变很难实现,并且不想调动和进城等,所以基本是在过着一种等退休的日子,这类教师在一定限度上遏制这农村教育的发展;第二类就是教龄在4到7年之间的教师,这批人基本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学习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理念较快,是农村教育发展的中坚力

量,可是我市城乡条件差距大,在农村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差福利基本没有,这,就促使这批优秀教师在为自己的调动和进城在努力,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从农村流失,这批教师是最容易在农村流失的骨干教师,他们的流失使得农村的教育发展基本成为一句口号;第三类教师就是刚才学校毕业分配的年轻的大专生,他们的教龄在1到3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方法,他们在学校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大部分已不符合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有的一切其实都要全部从头学起,而在农村他们很难找到好的指导老师,要求他们独立去摸索,这也限制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校长队伍建设在莲都区近三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批年轻有较好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校长上任,但是城乡的差距让我们的农村校长福利等还不如城区或城郊的一名普通教师,难怪农村校长感叹道,在乡下当校长还不如进城做教师。这点也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2、学校决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做为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校领导体系,校长负责制实际上就是一长制,其特点是责任制和内行领导,采去个人决策的方法进行学校管理决策,这样的决策迅速且效率高。我区采取的是校长负责制,这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学校以前在管理中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在学校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长的个人决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校长的独断独行,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的校长决策的正确性,并最终影响学校发发展。现在我区中小学校长相对于学校管理的要求来说,各个校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学校的管理要求来说,校长队伍整体水平和校长的个人综合素质都有待于提高,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管理决策也会越来越复杂。我区有着一批优秀的校长队伍,但是他们都在城区工作,在我们的农村学校的校长队伍,有一些校长的综合素质不高,由此影响学校的决策的正确性,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发展。

3、农村学校的生源流失问题

随在优秀的校长和教师的流失,我们农村的优秀学生也随之流失,农村学校的生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在我们丽水市,每一年都有一批在农村工作的优秀教师进城,农村学校因此每年损失一批培养多年的优秀教师,而我们农村学校也每年都有一批孩子从农村进入城市就读,2005学年莲都区乡下适龄入学儿童有37%流入城区或外县市就学,有的进入公办学校,但是大部分进入民办学校,我们的家长还是急切地将孩子带进城里,希望孩子在城里接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这在一定程度限制着农村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生源的不能保障就很难谈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障农村学校的生源,这是一个函待解决是问题。

4、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们市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城区学校有着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并且有着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每一个城区学校都有好几个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为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我们的农村学校,硬件软件相对落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队伍存在着青黄不接的现象,年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还有待加强,现在,我市的城乡教育的差距正在一步步拉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同发展,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是农村学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

5、农村学校的经费问题

农村学校的经费主要靠收取学生的杂费,其他途径,比如从财政渠道获得的经费微乎其微,所以农村中小学运转非常艰难,那些规模较大,生源稳定的学校还好点,像莲都区的碧湖、大港头、老竹、太平、雅溪等乡镇;但是规模小,学生少的学校每年的杂费收入就几千元,可谓度日如年,如莲都区的郑地、峰源、严鸟、泄川等乡镇。学校缺乏经费,就很难让学校有更好的发展了,缺乏经费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学校的发展就是口号而已,学校就很难进一步发展。

二、常见问题解决的对策

1、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

(1)教师的培养。农村学校要求发展和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很重要,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我们农村学校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呢?只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鼓励教师参加函授和自学考试,积极主动提高教师个人的文化素养,进行学历进修;第二,进行城乡结对开展教研活动,这样农村的教师能在许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很好的作用,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组织好校内的教学研讨活动,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组织较近的学校进行校际专题的研讨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水平,不断得汲取外面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第三,鼓励年轻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和举办的论文、优质课、案例、教学故事、教坛新蕾、教坛新星、教坛新秀等竞赛活动,在不断磨练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做好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工作,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教学论文,以此次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第四,开展好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研组培训工作,校本培训在于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而教研组的培训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和好的引领作用,学校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经验,给予年轻教师充分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第五,突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要求,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农村教师新录用的学历要求和心理素质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实行“凡进必考”制度,做到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确保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第六,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健全教师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小学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体弱多病、长期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办理离岗退养手续,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对代课教师等各类临时人员要坚决清退。通过吐故纳新等方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育人水平,增强教师岗位的竞争性,提高教师整体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2)校长的培养。第一,在校长的选拔和任用上要打破校域、乡域的限制,要立足县域或更大的时空范围选拔和配备,每年通过后备干部选拔活动,选拔部分年轻教师准备进入校长队伍,并且对新上任的校长实行培训制度和结对学习制度,让我们的年轻校长能在经验丰富,管理方法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优秀校长指导下对学校进行管理;第二,明确校长的权利和责任,让我们的校长在明确自己的权力并使用时,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我们的校长才能更好的管理好我们的学校;第三,校长考核制度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对我们校长的考核工作,通过“德、勤、绩、能”等几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我们校长一学年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学校的考核和教师评议等多种手段对校长进行综合全面且客观的评价,对不胜任校长工作的人员实行调离岗位,切实对校长队伍进行管理。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1)资金的投入和收费。要实现本市内的教育公平性,主要的途径就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合理,让我们乡下的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感受教育的公平。作为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对于我们莲都区这样一个落后县市的重要作用,教育搞好了,全民素质提高了,外面的投资也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教育资金的合理支配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教师发工资发放从原来的有乡镇转移支付到现在由县统一安排支付,对教师的工资做到全额、及时发放,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第二、是从2005年开始全省

实行的“四项工程”,从破旧校舍改造、困难生的补助、教师的素质提升、学生营养餐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统一部署,并且由省里统一安排资金开展本项工作,从实质是将本次的落到实处;第三、从2004年秋季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一费制”,通过2年的时间,我区“一费制”收费符合了中央强调“多予、少取、放活”的精神。

(2)教育资源的配置。要达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的配置的合理就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教育的公平呢?第一、是农村学校硬件的建设上,做为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资金上的倾斜,加强学校发硬件建设。现在莲都区各个乡镇基本做到一乡一校,那么,做为政府如何办好我们这所学校,就是县市政府和乡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为了让我们农村的孩子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一所乡镇中心学校要做好以下的硬件建设,一房一场五室“电脑房、图书阅览室、实验教室、音乐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多媒体教室、学生运动场”的建设,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创建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第二、是农村学校的软件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要积极开展好相关的建设活动,充分发掘存在的潜能和资源,一所优质的学校不仅仅是硬件好就可以的,软件的建设工作更加重要,它包括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等等诸多方面,只要农村学校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工作落实到位了,实现优质教育和公平教育是目标就实现了。

3、教育集团化和区域化建设

(1)建立教育集团。教育集团并不陌生,那么农村怎么建立教育集团呢?莲都区乡镇学校中急需加强的学校有郑地小学、峰源小学、泄川小学、严鸟小学、西溪小学等10余所学校,这些学校一是办学条件差硬件不足,二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基本只有新分配教师和老教师,缺乏起教学研究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办学好的学校集中在城区,包括中山小学、刘英小学、莲都小学、大洋路学校、城北小学等几所,他们都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设施,并拥有一批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那么我行政部门就应该很好的发挥这些学校的作用让这些学校和我们的乡镇学校组成教育集团,实行资源共享,相信在两三年内,我们的农村学校的教师的业务水平不会比城里的教师差,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进步。城乡教育差距也会逐渐缩短,实现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

(2)区域化建设。主要提倡的是教师的流动,优秀教师集中在城区,对我们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副作用,那就是忽略了农村。那么,可以学习教

育发展迅速的日本、韩国等的做法,实行教师流动制度,让我们的教师足迹踏遍区内每一所学校,教师2年或3年进行一次流动,没有城乡之分,每个学校的教师按批进行流动,每次教师流动的人员占全体教师人数的20%左右,那样即能保证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稳步发展,又能为其他学校提供所需求的人才,实行全员流动,可以避免乡下教师为了进程而只顾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而忽略教育教学质量的不良现象,也可以让我们的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区域化流动,我们的教师水平得当稳步发展,农村学校的发展也必将迅速有力,还能消除应教师进城等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的情况发生,教育的区域化建设可以弥补城乡的教育差距,提高乡镇学校的质量,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平教育。

6.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篇六

---------学校管理策略浅谈

徐良平姜山大本学校

管理好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从管理的实际看:虽然健全了制度,把学校的各项工作量化、分工到人,层层负责,但是这种枯燥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校园人文气息淡薄,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情感。

一、用先进的办学思想作指导

先进的办学思想是治校之本。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掘起,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此,应确立科学的学校教育观、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作为管理者,应该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是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引路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催生者;是带领学校改革发展的首席专家。为此,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水平。“怎样使学校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和领导班子成员一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理思路、找出路,与广大教职工形成共识,确立了“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突出了“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学校的教育教学应有“量”的普及进入“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静下心来搞教学,潜下心来抓管理”,做好管理者应该做的事,实实在在地引领学校发

1展,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意识组织和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带领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二、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规章制度是学校文化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程。在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抓好制度建设,在了解学情、勾通师情、掌握校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建制过程中,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使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统一性;在涉及内容上,具有合法性和全面性;在发展思路上,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在实施中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学校的建章立制切不可说在口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难以落实在行动上。让制度管人、管事、管物,才能体现公平、公正、客观。问题是作为一名管理者,是把本人置于制度的管理之外,还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认为制度是“我”管理者制订的,是为“我”服务的,与教职工格格不入,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如果管理者把学校的制度当作是教职工共同财富,是育人文化,谁违反就按制度办事,自始至终,这样事情办得就会很顺,管理就会走向民主。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就是纪律,是实施教育教学、办学思想、办学目标的保证。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了《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教职工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关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强化了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明课堂纪律。建章立制,身体力行。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一定率先做到。严于律己,一视同仁,努力创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工作氛围,倡导管理工作“人性化”,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切实可行的制度,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用情感作有效呼唤

现在我们国家把思想道德建设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学校管理中,实施依法治校的同时,实施以德治校。大家知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实施以德立校的核心是用情感治校,这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设和谐”。做到“心中有标,目中有人”,具有“从大局出发、以事业为重,对未来负责、为师生着想”的思想境界。尽力为教师做一些特别的事情,让教师有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下属要时刻充满着爱,充满着情。为此,管理者应有爱师之心、用师之道、荐师之德。一方面,要给予教师政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促进、学习上的帮助、工作上的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做到多服务、少得到、无亲疏。时时事事注意发现一线教师和领导班子成员的闪光点,把闪光的镜头留给下属。管理者管理学校不同于医生看病,医生治病首先寻找的是病人身上的毛病,管理者管理教师首先寻找的是教师身上的长处。另一方面,要富有人情味,想之教师所想,如教职工本人身体不好,家中的父母住院了,孩子生病了,学校应该把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安排好教学工作,主动让教师去看医生、照顾父母和孩子,放松思想,减少压力,这就意味着管理不是为了约束,而是为了解放。同时要力所能及解决好教职工的生活困难和福利待遇,全方位体现领导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这种真情意切,溢于言表,真心爱护是最具情感力的激励,从而涌现出许多忘我工作、带病坚持工作,孩子住院而不离开课堂的感人事迹)。教师对工作的热枕和对学校的忠诚,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在这种氛围中,没有居高临下的命令,唯有推心置腹的交流和共勉。广大教师心情愉悦,工作执着,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人文环境;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充满激情的工作状态;让教师在平淡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

四、用人格魅力去影响

7.浅谈学校机房日常管理 篇七

1 机房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1) 学校的机房是为学校提供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场所, 所以计算机数量必定庞大;同时, 机房的运行频率也相对较高, 除了周六、日, 几乎每天运行6h~8h, 所以计算机的老化及故障现象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多。

2) 相对数量庞大的计算机, 机房管理人员就显得比较匮乏。机房的日常管理牵涉面广, 事务又多, 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技术难度;机房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 工作比较烦琐。

3) 学校机房所使用的对象是学生, 有些学生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破坏能力, 这些学生在上机过程中, 往往喜欢随意更改计算机的桌面配置, 增删系统文件, 修改注册表;或者浏览恶意网站, 造成机器感染病毒等等, 往往给学校机房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少麻烦。

4)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许多学校对计算机房的管理尚处于摸索状态, 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 管理意识也较为薄弱, 不能及时发现、排除学校机房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

2 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房管理制度, 保障机房日常运行

机房管理历来是让许多信息技术老师和房管理人员头疼的事。所谓“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为了规范机房管理, 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保障学校机房的正常运转, 机房在正式开放之前, 应该制订周密详细的制度, 并且由上课教师加以严格执行, 使得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 做到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机。

3 努力提高计算机授课教师、机房管理人员专业技能, 改进学校机房管理

1) 在机房使用过程中, 由于许多学校机房的使用率较高, 有些学生在上机过程中或操作不当或恶意破坏, 极易造成系统崩溃甚至设备损坏, 这些都是对我们机房管理人员的一个考验。只有我们不断地学习,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虚心吸取他人宝贵经验;勤于钻研, 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才能在繁杂的机房管理事务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2) 在学校的机房管理过程中, 计算机都安装了硬盘还原卡, 可以很程度上降低机房管理的工作量,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比如, 有时候在安装软件的过程中, 这台机器感染了病毒, 这时在用这台计算机传机房其它机器时, 就可能会导致机房内所有机器都感染病毒, 甚至机房瘫痪, 因此, 在安装软件这台机器时, 老师的专业技能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另外, 在机房上网的过程中, 有些病毒可以穿破还原卡, 这时, 我们老师也要能够及时发现, 在最快时间内处理好这些中毒的机器, 防止整个机房病毒的蔓延。

3) 计算机都有一定的寿命, 随着机房使用时间的增加, 有些机器慢慢地出现一些硬件故障, 导致有些机房机器一定数量的机器不能使用, 影响了学生上课, 这时, 机房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拼凑的方法, 比如一个机器的硬盘坏了, 另一个机器的主板坏了, 这时可以把其中一台的硬盘或者主板换到另一台上, 保证其中一台可以正常使用, 这样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内提高机器使用数量。

4 强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培养其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计算机网络机房面对的是广大的学生, 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良好的习惯是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杜绝对电脑进行肆意破坏的行为发生, 对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要进行严厉的批评与教育;对刻意进行破坏造成硬件损坏的, 照价赔偿并给予适当的处罚。

要维持良好的机房秩序, 给学生上好电脑课, 光靠严格的管理显然是不够的, 最主要的还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公民道德观念教育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道德观, 在上机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适当地分配一些任务给那些动手能力强、调皮捣蛋的学生, 努力引导其成为我们管理机房的好帮手,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负担;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其实际动手能力的条件。

5 利用机房管理软件

除了计算机还原卡的硬件保护外, 我们可以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诸如还原精灵的系统还原软件来对系统进行保护, 防止计算机系统的人为破坏和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安装诸如多媒体网络教室、一点通、凌波多媒体教室等软件来进行教学和机房的管理与维护。通过上述软件可以大大降低机房管理的成本和管理者的工作量和难度。

6 机房安全管理

6.1 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机房管理中, 首先应当建立一些安全应急机制, 在学生上第一堂计算机课时, 强调机房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用安全教育实例演示对学生们进行警示;然后在各班指定机房安全责任人员3~5名, 专门讲授应急事故处理办法, 并在适当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演练。

6.2 网络和设备运行环境的安全

在数字化校园日益推进的今天, 很多学校决策层及各部门之间都是通过网上办公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确保网络的平稳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 可以机房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防黑客、防木马软件, 并及时对其病毒库进行更新, 并定期对网络中的计算机进行杀毒, 对操作系统进行升级, 防止病毒、木马对机房计算机和校园网的攻击。

信息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除了在行业内飞速发展, 在一些和计算机结合的一些边缘学科, 也都引入了计算机。今后, 在更多学科的教育中, 将会有更多的机房投入使用, 所以, 科学的机房管理方法, 会帮助机房管理人员事半功倍地管理好机房, 同时, 也对各位机房管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不断地学习, 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地完善机房管理各项机制。

参考文献

[1]河南省财经学校机房管理规定.

[2]吴桂斌.计算机机房管理探索.

8.浅谈现代教育教学管理 篇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一、更新管理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动。学校管理要创新,首先管理者必须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现代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关注学校的自我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彻底打破对“管理就是强制,就是发号施令”等的错误理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通过集体实现仅凭个人无法实现的既定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严治活教,制订了一系列适应新课程的新制度,新方法。

二、创新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理念的具体展示。根据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我校建立了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

1.教师评价的创新。教师绩评制度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这仍是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本学期始,我校改变了以往以教学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实行教师工作量化打分制度,从出勤、计划总结、备课、改作(作业批改)、教育科研、教学效果等方面量化考核,把平时常规教学检查与期末考核结合起来,这样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隐性劳动和显性劳动兼顾,对教师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管理的创新。从这学期开始,我校试行班级竞赛活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是:从出勤、上课、课间、卫生、纪律等各方面制订出加、减分标准,不定时检查,计入班级总分,每周评比一次,分数最高的班级获得流动红旗,并执行下周的升降国旗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学生评价的创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改变了以分论教的传统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把评价由期末转向平时,由分数变为过程,由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查过渡,坚持搞好语文和英语两科的口语测试,认真组织科学实验操作考核。在计分方式上采取等级制,不排队,不当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充分体现了我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生评价方面出谋划策,利用校本研训时间进行研讨,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目前,我校英语教师王秋月的小红花评比制度,已经得到全校老师的认可,普遍认为是适应新课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使用。

9.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 篇九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及社会青年,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也差别各异。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管理一直成为困扰中职教育教学的难点。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

育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现状

(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建国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当干部型技术人才,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培养的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部门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有统一的课程安排,每一门课程都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大纲。只要认真贯彻这部“大纲”,就等同于走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不会有任何风险和偏差。在那个年代,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可以搞教学,都可以当教育处长。很多中职学校只能沿袭“大纲”照搬照抄过去老一套做法。直到现在,有很多学校仍然走不出那种教学管理模式的阴霾,缺乏对现代职业教育趋势的了解和驾驶现代职业教学管理的能力。在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观念陈腐,全凭主观意志,教学管理没有明确目标,就像在黑夜中走路一样,走到哪里算到哪里,使中职教育的管理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些中职学校虽然向面向市场改变,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教学目标也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教师能力不强,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就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状况看,由于长期没有补充年轻教师,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严重断层已是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老教师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学管理思想的束缚,教学方式方法多是沿用过去旧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善于探索和总结,造成很多老师从事一辈子的教育教学,到头来没有总结和发表属于自己独到见解和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和教学论文。教师“关门教书”,学校“封闭管理”,不仅使中职教学管理缺乏推助器和时代气息,而且成为严重制约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的瓶颈。

(三)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大。自从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部门对各类中职学校的管理和要求也采取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扩大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自主权。随之而来由于缺少过去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加上中等职校招生政策放开,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致使教育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加鞭长莫及。

(四)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教学管理顾此失彼。中职学校 扩招,不仅带来繁重的学生管理和繁杂的教学压力。而且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生比普遍超过1:30的比例,严重的学校达到1:50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1:16的师生比例标准。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编制的限制,学校进不了教师,也留不住教师;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编制,骋请的编外人员全靠学校本身的办学收入支付他们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为了减轻学校经费支付压力,学校在用人上,能减就减,能不请就尽量不请。因此出现了很多学校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一个教师每周课时数都在28节以上的情况。同时,由于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只能东拉西扯,东拼西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几乎是放空档运转和兼职上岗,谈不上配备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从事教学研究,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等日常的教学管理活动,所有这些,都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不到位,不规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的主要原因。

二、原因分析

(一)制度不建全,是教学管理失衡的主要原因。由于中职大规模扩招,大家往往注重的多是强调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能上多少就上多少,只要能招到生源,就是最大的效益。因此,忽视了教学管理和质量效益的权重。不论从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职学校本身,基本上都是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要么应付,要么以打插边球的态度从事教学管理和从事教学活动。即使上级有要求,但只要不检查到自己,学校能蒙就蒙。久而久之,不仅降低了对学校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而且严重损害了中职学校本身和中职教育的形象。这也是之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质疑职业教育,拼老命也要把小孩送到普通高中就读的主要原因。

(二)教师责任心不强,是教学管理难以产生效益的关键。毛泽东同志说过“战争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话今天仍有他的实际指导意义。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素质的好坏是事关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现在的中职教师中,不可否认,大多数教师责任心强,但有一部分不求进取,缺乏冲劲。尤其是对过去一批有才干,而且获得了副高职称的这部分老师而言,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自己的事业已达到了顶峰,再努力也就是到头了。因此这部分教师“封顶”的思想存在,就像一列火车的火车头,很难再拉动这列车往前冲了。由于教师本身的

种种原因,学校教学缺乏生气,教学管理难度大,致使很多 教学改革乃属纸上谈兵。

(三)学生素质不高,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成效不明显的主要障碍。现在的中职学生,很多是为了不读书而来,一部分是父母逼着而来。这些学生多数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厌学,适应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因此,很多来到中职学校后不愿学习,不肯学习,调皮捣蛋,甚至有过违法违纪前科的学生。他们进到中职学校,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按时起床,不进教室上课睡大觉,玩手机,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无心向学,忽视学校管理,追求物质享受,沉溺网吧,打架斗殴,争当老大,欺弱打小,横行霸道,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受到严重冲击。

(四)管理不规范,是中职教学无章可循的诱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明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教学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学问,有其自身的规律,一项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在严谨而科学的状态下所取得。而造成今天中职教学管理的一些失衡和混乱的原因,正说明了我们一些中职学校忽视了保持过去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在强调教学改革多元化的今天,有些已重韬了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的覆辙。加上国家没有新的统一教学大纲的情况下,不按规范办学,不实行规范管理,使管理缺乏有章可循,已对中职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三、对改革中职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

(一)进一步加深对中职教学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顾名思义,教学管理指的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因此,决定了中职的教学管理不等同于其他教育,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不仅能规范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的管理,更能反映一个学校管理质量的高低。

因此,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一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教学管理作为整个教育的重点工作,树立中职学校的竞争就是“教学质量竞争”的意识。能够更多地关注教学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更多地关注中职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塑造,更多地关注教学观念的转变,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管理要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确定有的放矢的教学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发展,革命就取得胜利。在新旧教育体制的转型时期,中职教育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和磨合期,中职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发展,就业形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确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和教学管理方式方法,紧密围绕“先教做人,后教做事”的培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作为教学管理的出发点,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把培养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努力营造一个相互渗透、齐抓共管的育人体系和教学氛围。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特长爱好,制定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与学会做事作为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教学管理内在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因和潜在动力。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感情,是我们教学管理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解决好学习为了什么,为谁而学习的根本问题,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父母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内在驱动力。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案例贯穿教学管理和学生教育的内容。把增强与学生沟通入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作为实施教学管理的切入点。我们知道,害怕学习、害怕上课、害怕考试是这些学生最大的致命弱点。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习的中职学生,如果缺少沟通和交流,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教师一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就面对黑板直奔教材内容,不仅让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自己在学什么,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教学教材内容的陌生和对学习的恐惧。很多学生之所以厌学、怕学,都是从一开始就认为学不懂而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开始,最后产生畏难情绪,厌学、退学。因此,我们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才能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

(四)教学管理要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技能型的实用人才,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培养理论性技术型人才有本质区别。而从学生素质看,过去的中职学生几乎都是初中毕业生中的姣姣者,而现在的中职学生与过去截然不同,文化基础差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和缺陷。然而文化基础差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笨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大多又是好动,勤动手的学生。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和挖掘他们的特长和潜能。我们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不爱讲话,讲不出,但他会做,甚至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对此,在制定教学原则和实施教学管理中,要开拓思路,避免僵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模式,在充分调查和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潜能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选择的空间。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兴趣,由学生根据个人自愿选学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谋生本领和技能,为他们铺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成才平台,使他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成为某一个行业,某一个岗位的能手打下坚实基础。

(五)大力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为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目标选择突破口。在大学,推行学分制教学已取得实质性效果,而在中职学校,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仍在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中。到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而且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学分制标准,很多中职学校即使在推行和实践中,既不完善,也不到位。因此,必须加大中职学校学分制改革力度,结合制定适合现代中职学生特点所制定的教学大纲,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实际的“学分制”体系,在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主持下,由专家组根据宜粗不宜细、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对每一个专业既有规定统一的必修课及学分,也有让学生根据自己特点选择的选修课程及学分,形成统一标准,供各中职学校实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努力完成基本的必修课学分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相应的学分。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不足的压力,也可解决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而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和实现他的理想和目标。因此,加紧制定和完善“学分制”教学改革,已成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紧迫任务。

10.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篇十

摘要: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植根于规范管理,实现有效管理,扩充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质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较真每一件小事,重视每一个环节,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生源素质等等,这些差距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有些已经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工作出现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呢?依我之见,学校管理上的粗放型和精细化才是造成区别的关键要素。那种“忙忙碌碌开会议,热热闹闹搞接待,糊里糊涂搞管理”的工作模式,确实不能和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相吻合。下面,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想法。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才能使自己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一)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坚决克服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拒绝唱高调、喊口号、凑热闹的虚假表现,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入手,真抓实干。《尚书》提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说一个人不坚持细节的操守,最

终会伤害自己根本的品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人的细节也是重要的。李斯在《谏逐客疏》中说“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当然也是在谈细节。管理者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科研管理,务求精细,务求实效。还要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二)要确保每一个管理的步骤上都做到精心。学校是靠学校精神来维系与支撑的,要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意志转化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这种无形的理念引申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保证,有灵魂。

(三)要促使教师养成注重细节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教师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了职,才能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可喜局面。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因此,我们只要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先进观念,教师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就具备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二、制订精细化管理方案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现代管理中,实行目标管理已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因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制订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必须事先制订好精细的管理方案,必须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管理方案做实、做精、做细,让学校管理照章行事,规范有序。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

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在教学理念的最初学习和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第二,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化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组织,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细化制度,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注重问题,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细节,使管理做到“精、细、实、严”。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到哪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并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第三,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办公室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

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四,要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五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具体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

第五,要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不同于足球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明天更好地发展。

第六,要紧盯末端工作不放松。管理的关键在落实。校办直接对校长负责,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权,发挥对过程管理的监控作用,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可以将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年级组则由校级干部任组长,其他干部任副组长,全面承包本年级的管理,明确责、权、利,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奖惩每月兑现,期末总评表彰。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大家心里高兴了。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与可行性有机结合是关键。

学校管理有它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有它的复杂性。虽然管理的精细化规范了学校的办学,操作的程序化引导了教师的行为,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大、日常工作的烦琐和管理的机械。所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的可承受度,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更具有可行性。

首先,学校管理要充分考虑校长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必须与教师奖惩相配套,必须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相依托。但和企业管理者相比,校长的职权毕竟有限,管理上的大刀阔斧和奖惩上的畏畏缩缩,必将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所以,学校管理有时候不宜太细,要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

其次,学校管理还要充分考虑中层干部的可承受度。学校管理的中枢是中层干部,校长重在决策,教师注重执行。精细化管理给中层干部带来的管理量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管理聘任的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是职业的管理者,对他们来说,管理就是他们的一切。而学校中层干部不但担负管理的职责,还要担负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他们的付出超过常人,能减压的要减压。

第三,学校管理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除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外,它大量的记录、总结和类似的重复、机械,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精细化管理给教师设置了一条条警戒线和达标线,也在不断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学校管理要张弛有度,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承受的底线。

11.浅谈学前教育教学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培养;实践

G615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以往在幼兒园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一些教学用具,很少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材料的空间来帮助幼儿学习,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无法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结果很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现如今的幼儿园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好机会,又能让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设计的玩具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从中更加爱护和珍惜玩具材料,也让幼儿从中得到鼓励,在活动区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物,与教学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来准备下一节课,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变成设计者和参与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让幼儿有目的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幼儿园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针对教师培养可有如下做法:

(1)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2)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同时到各地的幼儿园等取经交流,积极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四、重视教育环境管理

《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相适应呢?我们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幼儿园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幼儿,其中既有保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活动开展的物质环境,又有使幼儿心理、情感得到良好发展的精神环境。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的爱、言、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我们努力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模式到教育方法、内容都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寓教育于良好的环境之中,使幼儿的各方面技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这已成为我们实现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这一办园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如何有创见地利用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技能,勇敢创造,大胆实践。

四、创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协调和处理好教学管理活动方案、教学管理活动实施效果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首先,评价机制经常化。其次,评价以提升幼儿能力为方向。既要知道和掌握幼儿当前的能力,并为幼儿下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第三,评价要以融入以及看重为前提,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有它的想法和个性,幼儿之间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他们特点的擅长范围、发展的出发点、发展的前景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各有及其明显的不同。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不同,尽量不要做横向分析对比,应该更多的发现他们在基础能力上的优势。最后,要结合儿童实际评价幼儿们的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括,大胆的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的管理方面抓起,让我们培养出新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邢利娅、张燕.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丽娟.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观摩玉溪市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心得体会下一篇:用户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