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

2024-12-01

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共6篇)(共6篇)

1.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 篇一

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文/李亚芳

孩子的成长是绝大部分家长心里最为关注的事情了,因为孩子对于家长来说,意味着一个希望的诞生梦想的成长。

但是在当今社会中,孩子的成长往往又让家长们绞尽脑汁。然而到孩子越大越让父母亲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煞费苦心培养的孩子不但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很叛逆?

我接触过好几个青少年问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亲通常都会这么跟我说:“请你帮帮我的孩子吧,他再这么继续下去他这一辈子都完了”。原来他们的孩子成长到青少年的时候,出现了网瘾、逃学甚至是打架斗殴等等不良行为,这引起了家长们更大的担忧。

估计很多家长到这个时候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叛逆了,我也问起过这些来寻求帮助的家长们:“你们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们教育上出了问题”?基本上家长们都会抱有这样的观念:“是孩子变了,长大了翅膀硬了,我们管不到他了”,他们很难承认自己的教育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都会帮他们反思一下孩子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在孩子3到7岁时候的这个年龄阶段,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孩子三岁左右的时候,是非常需要爸爸妈妈陪伴的,同时这也是父母亲培养孩子品性最为关键的时期。

有很多父母亲都会说:“我们是在陪伴孩子啊,给他买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我们也只是要他听话就好,他那个时候还算听话,为什么现在就听不进我们半句话了呢”。“你们给他买了他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那你们陪他玩吗”?我继续问到,这个时候家长们就有点无言以对了,他们会认为孩子都三岁多了,可以自己到一边去玩,而且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抽不出时间。如果家长们有这样的观点,我会告诉他们:“是的,可能你们是很忙没时间,那你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去担忧孩子的将来呢”?

我想说的是在孩子3到7岁这个年龄阶段,如果你没意识到孩子的品性培养。以为用几个孩子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就能换回来他一生的优秀,这未免也太不切实际了吧,而往往换回来更多的是对父母亲的怀疑或怨恨了。

因为,即便是孩子想要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堆满了整间屋子,绝对填补不了内心的空缺。这个空缺就是爸爸妈妈陪伴的空缺,如若不然在孩子的心里很可能会认为“家,就是吃饭睡觉的地方,爸爸妈妈就是给我买东西的人”。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想法,那他长大以后,他的叛逆就不是偶然交到几个坏的朋友才变坏的,而是他对父母亲的怀疑和怨恨到这个时候发泄出来了。

所以,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潜在的问题:问题确实是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却是在父母亲的教育上。他们错误的以为用孩子喜欢的物品去激励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确,是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物品换回来孩子一时的“听话”,但孩子长大以后呢?只要孩子喜欢的东西都能满足孩子吗?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就开始反对我所说的了。他们会说:“我的孩子在3到7岁这个阶段,我并没有给他买过什么他想要的,而且从小我们就教育他,我们也相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他长大了还是这么不争气呢”。抱有这种观念的家长们,或许他们的确注重了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他们注重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吗?

这些家长们把教育孩子模式化了,也就是说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反而限制了孩子心灵上的成长,因为孩子在这个时间段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也不是什么从小就接触奥数、舞蹈或者钢琴等等技能。如果孩子从小就被这些技能占据了他的童年,那么长大之后他对父母亲甚至是自己都会有怨恨的。

相信很多人也看到过这样的新闻,有位女孩出国留学并且拿到了博士学位的那天,她自杀了,她在遗书上触目惊心地写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从小就教我学习,现在我的任务为你完成了,我不再需要这个世界了”。

这说明什么?孩子在3到7岁这个年龄阶段,只是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尽量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玩你们认为非常无聊的游戏吧,孩子并不是需要什么玩具、零食或者衣服,也不需要什么奥数、舞蹈甚至钢琴。不要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要知道人生不是中长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只要不让孩子跑错方向就很好了。

如果说在孩子3到7岁是奠定品性最基础的时间段,那么青少年时期就是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就像我接触过这些被认为有问题的青少年,不论什么问题,归根结底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童年的回忆是比较空白的,因为陪伴他们走过来的童年,只有一些现在一点都不喜欢的玩具、零食或者衣服,要么就是非常枯燥的奥数、舞蹈或者钢琴等等,他们最想依赖的父母呢?居然在他们的回忆里是模糊的。

陪伴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和人品的教育,不论孩子是在童年期还是青少年时期,孩子不能得到父母亲的陪伴,他们的问题就会逐渐凸显出来。越是叛逆的孩子,父母亲陪伴他们的时间就越少,也就是和父母亲之间的亲子关系越疏远。

你的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叛逆,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还是都抽出时间陪同孩子尽情的玩耍吧,这不仅仅是拉进亲子关系最好的方式,也是培养孩子人品和道德最有效的途径了。

2.育儿论文——用心陪伴你成长 篇二

(一)班

用心陪伴你成长

儿童是国家民族的未来,父母都希望把家中的宝贝精心培育好,使他有强壮的体魄、最佳的智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是一名医生,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经常加班或值班,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但是,只要我和孩子在一起,我就会全心陪伴他,仔细观察他,从而在孩子的教育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现整理如下。

一、日积月累,养成好习惯。

1、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书可以拓展视野,开阔眼界。我也希望孩子能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在刚上幼儿园时,晚上睡前我都会为孩子讲故事,讲一千零一夜、变形金刚、民间寓言故事等,在孩子心中,妈妈有讲不完的故事。等到幼儿园中班,他会自己看幼儿画报、三字经、成语故事。随着认识的字增多,能看的书也多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开始,我们按照孩子的兴趣买书,上小学后,我们给他在网上买了一套《查理九世》21本,是科幻故事,孩子一下子就迷上了,每天看书时间远远超过老师要求的半个小时。他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就常常要求我们带他逛新华书店,他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慢慢的,我们给他提要求,只有考试达到一定的成绩(基本都能达到),才能给他买书作为奖励,分数越高,买的书越多。为了得到他喜爱的书,他学习动力提高了,这样既能让他主动搞好学习,又能看书增长知识,我们家长也很高兴。现在孩子养成每天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好习惯,已经读书约150本,内容包括童话、科幻、科学、侦探、美文、优秀作文等,对他的语文阅读和写作帮助不少。

2、培养高效学习能力。

孩子的爸爸常常教导他:“你把课堂40分钟听懂学好,比课后花80分钟都强。”孩子理解成上课学好,放学才有玩耍的时间,这是对的。现在老师的教育方法比我们上学时要先进得多,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配合老师完成督导工作。在学习方面,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放学回家,在规定的时间自己完成作业,提前做好预习,字典是最好的老师,有不懂的字词鼓励他先查字典。在写作文时,适当辅导,引导他先做构思,再动笔写作。大多时候,我们家长只是检查和签字,这样,家长“懒”了,孩子变勤快了。三年级刚刚接触英语,兴趣很重要,我们先是教他家中一些电器、物品的读音,有时会情景模拟跟孩子对话,假装错一两处让他纠正,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很喜欢。

二、有心引导,培养兴趣爱好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如果没有一两门特长,孩子不能融入社会生活圈,生活会很单调。在一年级时,我们让孩子学画画,但他对画画没有兴趣,学了一年后放弃了。在一年级下学期,他开始学习吉他,在度过了前半年枯燥的基础指法学习期后,他慢慢对吉他感兴趣了,我们就鼓励他,当他学会一曲完整的曲子时,会把他弹唱的录下来;在单位组织的小型活动中,和他一起参加比赛。每当他的表现得到认可时,他就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值得去做。而且,音乐可以抒发感情,表达快乐,学好音乐又多了一门交流的语言。

三、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1、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他迟早是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的。如果什么都不会做,孩子就会显得低能,也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因此,事事包办,绝对是在害孩子。意识到这一点,我就心安理得做个懒妈妈,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尽量让他自己来。自己动手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当他能自己学会做一件事时,显得很自豪。上幼儿园时会自己刷牙、洗脸、解衣扣,脱去外衣、套头毛衣、穿脱裤子、自己大小便等。自上二年级,我们锻炼他自己走路上学放学,现在还能帮大人做一些擦桌子、扫地、倒土、洗碗、洗鞋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解放了大人,锻炼了孩子。长此以往,他就算没多大成就,也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2、培养孩子“输得起”

适当的竞争意识对孩子有好处,但现在的孩子普遍“只能赢”、“输不起”,其实,竞争中输和赢都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坦然接受“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培养孩子心胸宽广,乐观豁达,微笑着挺起胸膛,看到积极的一面,内心强大,充满希望,这样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比不过别人就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生命会在苦恼中度过。我们的孩子好胜心特别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我告诉他,比赛输了并不可怕,下次你赢就行了,大家都有赢的机会,比赛才是快乐的。慢慢的他下棋输了会要求再来一盘,而不是像小时候把棋子扔掉走人。

3.与孩子一起读书成长心得体会定稿 篇三

都匀市第二幼儿园 大四班 马家军的家长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宝宝已经5岁3个月了。一路走来“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有,今天细细想来喂养孩子与培养孩子相比,培养孩子带给父母的挑战要比喂养孩子大得多,我们如何才能了解孩子、培养孩子呢?我有一点点的心得体会与老师和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勉。

一、要了解孩子

培养孩子不同于喂养小孩,小孩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 主见,他们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给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知道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时时处处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什么时候去玩、喜欢吃什么样的饭菜和零食等等”。只要我们做父母的引导得当、方法灵活,引起小朋友阅读的兴趣,将孩子的个性弊端转变为一种成功的优势,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二、加强家长自身素质

一是家长要树立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孩子的读书兴趣,往往是在小时候培养出来的。然而,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很正常,到了一定年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阅读

了。”其实,这些家长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他们进入了两个思维误区:一是忽视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过于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忽视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伴随学习。有句俗语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出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孩子的眼界才能开阔。

例如小孩走到“中国梦”的广告牌旁边问这是什么字,做为家长不但要告诉小孩这是什么字,还要把字的含义和“中国”相关的词汇以及“中国”简要的说一下,从而引起小孩对阅读文字的兴趣和对国家的概念。

二是如何让孩子体会到书的神奇。孩子往往看到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时,家长不妨及时向这些表现出求知欲的孩子推荐一些书,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书真的有这么神奇”时,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

例如:小孩子走在街上,看到“红旗“轿车他会问这是什么牌子的车?我们做家长的就要告诉他这是“红旗”轿车,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汽车,工厂在吉林省长春市。当看到公交车就会问这是什么牌子的汽车呢?这是“宇通”牌客车,也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工厂在河南省郑州市。当你回答完小孩的所有问题后可以带他去书店看一下有关汽车商标类的儿童书籍,让孩子体会到书的神奇。

三是如何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当你陪孩子读完一本书后,不管它有多简单,做父母的首先应该表扬他:“孩子,你

南老家让孩子看一下大城市的魅力和乡村的柔情,让孩子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我们的家园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到郑州后让小孩见一下什么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农村什么是乡间小路和小桥流水……。和农村的小朋友们一起玩,到田间地头看一下农作物的种植、成长、施肥、灌溉。让孩子知道我们吃的蔬菜和面粉是从超市买来了,也是从地里种出来了,让孩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和农作物种植的不易,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尊敬的教师,各位家长朋友们:这是我们与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过程中的一点小感受,与老师和各位家长们共同分享、沟通、探讨。

马家军的家长

4.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 篇四

各位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非常高兴杨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和大家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体会和做法。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从我的职业角度和我多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我深感家庭教育责任的重大。因为从我接触的学生的来看,我发现很多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家长的教育疏忽或教育不当导致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将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首先,家庭教育一定要从小抓起。我教的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正处于人们所说的叛逆期。叛逆期表现的特别突出的往往是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爱面子,自尊心强,从小积累起来的坏习惯,比如懒惰、拖拉等,很难让他们适应初中比较紧张繁重的功课,他们就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挫败感,他们的这种挫败感很容易通过比较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打架、吸烟、上网、逃学等等。当你突然发现孩子已经开始不听你的话的时候,你再想去培养他的习惯,你会发现想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难。有的家长喜欢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听老师的话。其实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也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不听家长话的孩子也很难听老师的话,即使有的孩子对老师的话表现出来一种顺从,也只是很短暂的行为,很难长期坚持。比如有的孩子不写作业,家长说不管用,老师说一说,可能今天管用,明天不说,他就又不写作业了。这种状况到了初中以后就很比较明显了。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越早效果越好。

其次,家庭教育一定要关注细节。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们学校有一个阳光大课间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利用十点到十点半的半个小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跑步活动。我要求凡是请假的孩子需要写假条并有家长的签字。一个学期下来,我就发现那些频繁请假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比如学习、纪律等一般都不如那些从不轻易请假的孩子。这就说明,当你在某一个你认为不太重要的.方面纵容孩子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会对其孩子的他方面造成影响。集体跑操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孩子与他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等等。那些频繁请假的孩子很少是因为身体确实有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懒惰的思想在作怪,而家长的默许无疑会让他们越来越懒散,缺乏纪律观念。我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小班到现在已经有将近六年的时间了,从来没有迟到过一次,因为生病请假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记得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雪,有些家长因为嫌麻烦就选择让孩子呆在家里,而我们仍然推着自行车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让他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对待,不能随随便便。

再次,家庭教育一定要坚持不懈。在这里我想举我在这方面的一个小例子。每天吃完晚饭,刷好锅碗,我会要求孩子去倒家里一天的生活垃圾。他一开始的表现是不情愿,他经常会在我要求他去倒垃圾的时候问“为什么让我去倒呀?”我给他的解释是:“你不是说你最爱妈妈吗?你为什么不愿意帮助妈妈干一点儿活儿呢?”或者我干脆就说:“不要问为什么,你吃好东西的时候为什么不问为什么让我吃好东西呢?”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不再问为什么了,有的时候甚至主动地问:“有没有垃圾需要我去倒?”在这个事情中,如果孩子一提出质疑家长就觉得跟他解释这个问题太麻烦了,还不如自己直接去倒了得了或者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去做,都不太利于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分担责任的意识。任何一个习惯或观念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家长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

最后,家庭教育一定要做好自己。大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真的非常有道理。你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比如,你想让孩子爱看书,你必须自己先做一个爱看书的人。因为工作的需要,也因为个人的爱好,我经常喜欢买书看书,无形当中就会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我很少坐在电视机前看几十集的连续剧,一是平时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二是为了给孩子做榜样。我规定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帮助他挑选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偶尔也会给他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我不仅我自己这样做,我也要求孩子的爸爸、奶奶也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我觉得父母能带孩子的尽量不要让家里的老人带,不是说老人带大的孩子都不好,主要是这样的孩子如果出现了问题,父母想要再纠正会比较困难。孩子的作业基本上都是我和孩子的爸爸负责,很少让孩子的奶奶来做。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的状态,知道他们学习的进度,随时帮助他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借这个机会培养父母和孩子的良好关系等等。

其实接到杨老师想让我在家长会上发言的短信时,我是有一些忐忑的,因为,我的孩子现在还只是二年级的孩子,他未来的道路还有很长,我绝对不敢妄言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成功的。也许只是因为职业的原因,我接触到的孩子多一些,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所做所为仿佛都能让我看到自己孩子在未来的样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将来的人生中多一分自信和从容,也为了让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少一些懊悔和遗憾,所以我一直在比较努力地去做。

如果我今天的发言能够给您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我将感到无比欣慰和荣幸!

5.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 篇五

对于孩子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话题和想法,孩子的成长我们注入了太多的心血和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时光和难忘的回忆。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从学语言、学走路,到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和快乐。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做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课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

一、孩子小学新变化

孩子入小学以后,与我们幼儿园比,生活的习惯、学习的环境、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孩子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读一年级以后才发现,原有的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每天为接送孩子次数的增加而忙碌,为孩子的一日三餐的安排而苦恼,为如何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还得大伤脑筋,同时,家长还得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琐事,可以说苦不堪言。然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能以此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俗话说:“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我们既不能套用父母教育我们的老套路,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要求和方法。要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眼光和要求,重视对自己教育方法的总结和改进,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和和睦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健康而快乐成长,最离不开温暖祥和的家庭环境。首先是和谐安宁的家庭氛围给他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与幸福感。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和谐家庭非常重要。建立温馨、和睦的家庭,才能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学习。在家中,不但要给孩子和谐愉快的学习空间条件,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有自理能力,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爱心。再次,要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学习、游戏、谈心。文化知识仍然重要,但游戏对孩子来说必不可少,父母要让孩子在学习和玩耍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使孩子在学习和玩耍中充分找到快乐。让孩子感觉得到生活在家庭中的幸福感、满足感,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和时间。

三、大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作为家长,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也要做好正确地引导。儿子很喜欢画画,我就把他送到美术兴趣班,她喜欢玩电脑游戏,我就适度的让她玩益智健康游戏,同时还教他装扮自己的QQ空间、上传各类照片、种种游戏农场、写写日志、说说等等,让他玩变得有新意。儿子更喜欢学习语文,为了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我给他买了一套有趣的数学学习软件,让他循序渐进的跟着平板电脑边学边玩。但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我从不盲目跟风,也不强加给孩子没有乐趣的学习,我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快乐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四、维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记得叶斯力在上学期期中考试得了数学和语文得了满分,孩子回来异常的兴奋,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没发挥好,孩子心里非常难过,都不敢告诉我成绩,怕我责骂他。面对儿子那不安的表情,我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鼓励和关爱是最为重要的,我和爱人没有批评他,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带他逛街、出去旅游,几天后和他好好的分析了考试的得失,鼓励她好好地学习,争取下次考好。看到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我由衷的感到欣慰:在人生前进的漫长路上,谁都会有挫折的时候,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又何必让孩子早早的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呢?做父母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现象,努力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关注孩子的成绩,又不能以偏盖全,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蹲下身子”,和孩子做贴心朋友,遇到不快乐的事,家长要冷静、耐心、毅力等品质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

五、努力做孩子真心的好朋友。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其实更是孩子“终身陪伴的老师”,我们要做好孩子的精神后盾,更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父母总不能整天在孩子面前以长辈脸孔出现,要像朋友一样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不管有多忙,都要抽些时间来与孩子沟通,互相交流,做好孩子的忠实听众。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最喜欢听孩子说学校里发生的趣闻趣事,比如“王老师今天表扬我了”、“今天叶德力同学迟到了”等那些似乎毫不起眼的琐事,通过不断的交流,感觉他的情绪的变化。在聊天时,拉拉孩子的小手,抱一抱,亲一亲,会心地笑一笑,或者点点头等,用一些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认真与重视他的程度。等孩子说完了,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用平和、积极的态度,合理地答复孩子话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说我不知道,问妈妈,明天再回答等等。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无论如何都不过多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比,孩子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夸奖,并且用赞赏的眼光、用鼓励的语气表扬他,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很多优点的。孩子做错了事受了批评或者被老师、同学、朋友误解,家长应该切忌与孩子“同仇敌忾”或妄加指责,要合理引导孩子,既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要带孩子走出阴影,健康成长。父母赞许的眼神是孩子进步的助推器,父母真诚的夸奖是增添孩子自信的砖石,父母如朋友般的坦诚帮助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南针。

六、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进行自我眺控,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向成功的彼岸。

七、让孩子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不要做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孩子的书桌上也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在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

八、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强迫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我的想法是让孩子能够干她喜欢的事就够了。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对社会有用的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之旅,曾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但我明白,在我的职业生涯里,任何工作都可以变动,而父母这个“职业”,却是我不可以也不能变动的,因为这是责任,这是义务,也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最不容忽视的“职业”。希望与更多的家长一样,把这个职业进行到底,而且力争做得更好。

6.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指南》心得体会) 篇六

在浑然不觉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父母之旅。“呀呀”学语的婴儿,没有自己的思想,唯父母之命是从。那时候,父母就是一切,是孩子的天和地,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一心向着父母。这时的父母,是幸福的,有一种上帝般的成就感。

不幸的是孩子会慢慢长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她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选择……而父母却没有成长,仍然像以前一样发号施令。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加上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此时有的父母与子女简直水火不容。

所以,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首先,父母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孩子的世界日新月异,稍不留神,父母的识见就会落后。儿时,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随着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增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神圣地位便开始慢慢瓦解。如果父母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最终会被孩子淘汰。柳柳从学校回来,总是时不时地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麦田圈”,大S小S等,我只能大眼瞪小眼。此时,柳柳都会嘲笑一句:“你奥特了!”回想不久前,孩子总是用仰慕的眼光看着我们,期待着我们说出一个答案的情景,是不是特别悲观?当然,术业有专攻,父母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答孩子的所有问题,尤其是课本知识。但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父母,可以尽可能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比如与孩子同看一本书,共听一首歌,陪看一本杂志,一起看一部电影……对孩子好奇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心,孩子就会打心眼里亲近父母,崇拜父母。

其次,父母要诚实守信,心地善良。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画着一位母亲手背在身后,拿着一根大棍子,对孩子说:“过来,妈妈不打你了!”第二幅画着母亲边打孩子边斥责:“我让你撒谎!”这样的母亲教出的孩子,能好到哪里去?孩子会信服母亲吗?自小我们就要求金柳诚实,答应别人的事尽量去完成,即使有特殊情况,比如她答应了朋友的生日邀请,我们却反对她去参加,也要打电话向人家告知,表示歉意。

同情弱小是孩子的天性,富有同情心的父母,会赢得孩子的极大尊敬。每次散步的时候,只要遇到乞讨的人,我都会掏出一元钱,让柳柳恭恭敬敬地捐给他。久而久之,善良的种子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对陌生人都能关爱的人,会不关心父母吗?昨天,我们在路边遇到一位女生,背着书包,蹲在路边,埋着头,面前写着:“给我一元钱,买包子吃!”柳柳毫不犹豫地拿出我的钱包,边掏钱边问:“给一元,还是两元?”我说你看吧。她给了两元。路上,我在与柳柳讨论她为什么乞讨时,还乘机进行了一番生活教育,让她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再次,父母应适时地读一些专业杂志。时代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教育子女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想我们小时候,物质相对贫乏,所以大多人的心思都集中在生存的层面,很少出现什么逆反期呀,青春期呀什么的。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大丰富,精神世界便出现许多危机——早恋,抽烟,沉迷网络游戏等等。这也正应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话。同时,孩子这代人,最显著的特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很多坏毛病,比如家中姊妹多的时候,任何一种东西不可能独享,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分享的习惯。而独生子女,往往是六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惯着,她从一出生起就根深蒂固地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一个人的,于是自私、霸道、任性等毛病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家中子女较多的时候,孩子在与兄弟姐妹打闹玩耍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与人交往。即使遇到什么委屈与挫折,也可以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从而得到宣泄与排解。而独生子女很难有一个伙伴,于是他们极易得封闭症,产生与人交往的障碍。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依着,到学校老师依着,出社会了呢?残酷的现实不会依着她。这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旦有人不宠她,反应就异常激烈。最近,金柳与她的同桌矛盾重重,就是这个缘故。几乎一放学回家,柳柳就会花很长时间,在我们面前对同桌进行声讨。我耐心地倾听之后,都会教育她,如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呀,学会宽容呀,学会道歉认错呀……但这些纸上的兵法,会起多大作用呢?金柳往往脱口而出:“凭啥要我认错?”“我会向全世界所有人认错,但绝对不会向他认错!”“我知道错了,改了就行了,认什么错?”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情,这也是一种成长。我们除了正面引导之外,不会出面干预,让她在这些纠葛中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长此以往,部分孩子的心理便开始出现问题,前几年的马加爵、药家鑫都是这样。如果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也许会提前了解,防患未然。我曾经做过一次家访,是个女孩。我走进孩子的卧室,发现孩子的床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布娃娃。这是孩子孤独的表现。后来,我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情况,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带小孩子去找朋友,出外旅行的时候有意与有小孩子的家庭结伴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孩子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得到家长的重视。后来,这个女孩顺利成长,出国读大学。

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用各样书籍在座位上垒起一个堡垒,整天埋在“堡垒”里。这是自闭的表现。当我跟家长谈话的时候,家长根本不以为然,只是片面地以为孩子不想认真听课,逃避老师的监督。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来严重,发展到了自言自语(心理学上叫幻说),不与人交往的时候,家长才开始重视。

很多父母抱着僵化的思想,一成不变,口头禅总是“我们那时候……”殊不知,景随时迁,时殊事异,如果老抱着一本经,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难免捉襟见肘,问题不断。如果父母读一些教育专业方面的杂志,面对孩子的新问题,就会找到新的对策,从而避免积重难返,有时还能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我读过的书籍有《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孩子,好妈妈》《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好习惯》《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包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也是可以与孩子一起共读的。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做父母更是如此。跟着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把为人父母的幸福保持到底!

上一篇:城镇建设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电教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