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导游广西(12篇)
1.地方导游广西 篇一
《广西导游》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作为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员有关广西旅游的知识,了解整个广西的概况,尤其是涉及旅游中的行、住、食、游、购、娱六大环节的知识,为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做好准备,为将来从事导游或其他旅游服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安排:
自我介绍——课程介绍——课程学习与考核——推荐学习资源——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介绍——课堂纪律要求——观看《美在广西》——按章节授课(既要结合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又要结合导游工作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如天赐广西、历史广西、今日广西、吟咏广西等关于广西的地理、历史、行政、宗教、交通等相关旅游知识的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作为广西地陪导游所需的基本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学光盘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广西旅游风景名胜及带团过
程中的各种事例、实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形象的掌握在广西从事地陪导游工作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讲练结合法:主要用民族广西、风物广西、醉美广西等章节内容的教学,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布置课外作业,课堂上让学生上台做讲演练习,通过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点评和总结,提高学生掌握、熟记各旅游风景名胜和民俗风情知识的能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主要用于民族广西、醉美广西等章节内容的教学,带学
生到伊岭岩、青秀山、民族博物馆、文物苑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广西主要少数民族民俗的体验,让学生现场扮演地陪导游或定点讲解员,练习导游讲解。这对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5、情景教学法:通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编写、缩写导游资格考
试的十三篇导游词,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练习地陪导游和定点讲解员的导游讲解,使工作环境课堂化。
2.地方导游广西 篇二
一、研究思路之新
作者摒弃一般艺术著作使用的“世界、艺术家、艺术品”三足鼎立的思维模式, 而是采用“一体两面”的新模式, 即抓住一个主体——艺术品, 切取两个截面——横、纵截面, 对戏曲进行动态、立体的研究。横向上, 我们暂把广西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看作一条长河, 它的横截面可分成三段:源头、上游和下游。而这三段可分别对应“碑刻论”“生态论”和“承传论”。在第一章 (“碑刻论”) , 作者欲从历史实物窥见广西戏曲古时的生存状态, 包括戏曲活动场所的建造、群众的参与形式, 进而分析一些戏曲现象, 论证一些观点, 纠正一些错误。其视域锁定在广西地方戏曲的“源头”。第二章是“生态论”。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移植到戏曲艺术上, 戏曲的生态应指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借助于多种传媒工具的传播, 戏曲的生态样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除了传统的歌谣、剧本和歌剧形式, 还有现代化的电视剧、电影等形态。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戏曲样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论”这一章的视线焦点停驻在广西地方戏曲的生存现状 (姑且称之为“上游”) 。与前两章相呼应的第四章 (“承传论”) , 主要论述广西地方传统戏曲的承传 (即“下游”) 。戏曲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 决定了我们应该光大祖业, 以便后世之人汲取营养。纵向上, 广西地方传统戏曲种类除了影响较大的四大剧种, 即桂戏、彩调、壮剧和邕剧外, 还有广西文场、傩戏、侗戏和粤剧等戏种。而就各个戏种自身而言, 内部的艺术特质也是丰富多层的。综上, 著者从横、纵两个视角勾勒出诸多广西地方传统戏曲的立体面貌, “横”向外, “纵”向内, “横”“纵”相谐, 内外统一。全书共四章, 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论”是核心, “碑刻论”“生态论”“承传论”是核心的脉络, 脉络围绕核心发展。这种研究思路突出了戏曲作品的第一性和立体性, 避免了重点模糊、平面化弊病的出现。任何一个事物在较长的时间序列上可以分为三段: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以, 看待、处理问题时, 我们应该持有动态的、发展的眼光, 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与操作方法。例如傩戏表演逐渐淡化原有的宗教色彩, 凸出现实生活的内容指向, 融入许多现代性元素, 所以更能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傩戏也因“进化”而“生存”下来。
二、研究方法之新
著者不仅仅停留在对静态文献材料的研究上, 还结合了鲜活生动的戏曲生态加以论述。静态文献包含石刻。在第一章第四节中, 作者通过对桂林八街《公议禁约》这一碑刻史料的解读, 得出了“彩调在清晚期遭到禁唱”这一结论, 修正了许多研究者关于民国禁调的说法, 还原了彩调历史的真实情况。与传统静态材料相对应的是鲜活生动的戏剧生态, 除了戏曲的电影形态外, 还有戏曲内部的一些要素, 诸如音乐、灯光等。在第四章第三节 (“电影艺术对广西彩调的承传作用”) 中, 作者以《刘三姐》为例, 通过对其电影形态的探究, 总结出电影在彩调艺术的记录和传播、艺术内涵的丰富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不同时期的电影形态展现出的不同风貌对戏曲的个别时期研究及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音乐是戏曲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者在第二章第一节, 以音乐为切入点, 分析了广西彩调与民俗文化的密切关系。例如, 彩调音乐融汇了多种民俗活动音乐与民间俗曲;彩调音乐的程式化、衬腔的运用、单纯完整的音乐形象都体现了民俗文化传承的规律与特征;轻松愉快的风格承载着民间民俗生活的诉求;桂北方言的演唱形式显现出强烈鲜明的地方特色。彩调音乐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 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彩调表现出来, 二者联系紧密。戏曲艺术具有一定的写意特征, 而灯光在这一特征的表现上具有独特的效果。作者在谈及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双“圆”的舞美设计中一“圆”的作用时, 便是从灯光效果的角度进行阐述的。高悬之“圆”的独特反光效果使得舞台灯光表现力十足。而且, 灯光在表现人物感情、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难以言说的功效, 不同颜色灯光对不同情境的烘托更是恰到好处。例如, 柔美的粉紫色灯光对曹植甄宓洛水惜别之景的烘托, 庄严的金黄色灯光对曹丕登基之境的渲染。
三、研究框架设计之新
作者在时间轴上采用三段式的形式, 简单地描绘了广西戏曲的历时发展轨迹。从空间上看, 此著对广西戏曲的多数剧种一一做了概述。如此全方位地统摄, 也是一般著作难以企及。第一、二、四章, 作者从“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三个观望台上审视广西戏曲的“前世今生”。而在第三章, 著者又将单个的广西戏曲剧种作为分析对象, 剖析其艺术本质。如此看来, 全书的架构便表现出纵横交错的形态, 这让读者对广西地方传统戏曲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与理解。这种纵横观不只体现在整体上, 也渗透在一些细节之处。比如, 在第二章第二节, 在梳理响马戏的编创时, 作者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邕剧和粤剧的横向对比以及邕剧三本响马戏承袭的纵向观察, 从而寻得两种戏种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四、碑刻等新材料的发掘与利用
碑刻泛指刻石文字或图案, 这些石刻恰似一面镜子, 可以将戏曲局部的历史原貌反映出来。例如, 桂北留存下来的会馆碑刻可以说明戏台在会馆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戏曲演出活动的频繁程度;平乐粤东会馆碑刻的内容反映了民众对会馆重建的重视, 进而我们可以想见演戏活动的受欢迎程度;桂林石刻所见的清代演戏活动也显现出群众演戏的方式、目的、地点等因素。有些石刻的意义可能更为重要, 例如桂林八街《公议禁约》不仅证实了早期彩调表现爱情主题的内容特征, 反映了在清代光绪年间彩调已风靡全城的事实, 而且改写了历史公认的禁调时间记录, 这一史料的发现就显得意义非凡。
3.广西地方政府融资研究 篇三
摘要:投资是建立和维护生产力的投资,它既是经济增长的前提保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经,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经济则难以启动和发展。广西总体上还属于欠发达地区,必须依靠投资来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目前广西地方政府融资相关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广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广西;地方政府;融资
一、广西地政府融资现状
截止2007年,广西共计有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6个县,17个民族自治县,34个市辖区,424个乡(含58个民族乡)。在这样的一个行政区划下,广西地方政府有自己的特定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承担着本辖区内的经济、社会、政治职能,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履行上述职能,必然要求广西政府具有很强的筹集资金能力。但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广西地方各级政府的融资现状和存在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规模逐年扩大,逐渐缩小差距
广西全社会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合计从2004年的1310.2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388.2977亿元,增长了158.6%,年均增长率将近40%。从资金来源来看,在2008年期间,扣除了国家预算内投资后,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占到该年度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94.25%;其中,这部分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广西各级政府从其所属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融资得来的。此外在2008年,廣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总额达到3388.2977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58.6%,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占全部资金的93.4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广西地方政府融资规模在逐年扩大。
2008年广西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总额除了和中西部一些省市有差距以外,和国内发达的东部地区差距更大、更明显。由此我们得出,地方政府融资活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当地各级政府扩大融资规模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
2.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水平低
广西属于后发展地区,地方财力有限,加上近几年来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建立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政府在无奈之下更多只能选择依赖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缺乏直接融资手段,一直以来,广西地方政府融资中,银行信贷融资占据较大比重。如目前广西区级的投融资平台所需资金95%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但是随着授信额度限制以及质押因素,继续依赖银行贷款难度进一步增大,加之广西的投融资企业综合实力不强,负债率高,从而造成融资和再融资难。
由于广西金融生态环境不够完善,金融市场不够活跃,保险、证券、信托等非银行金融业务规模较小,未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体系。许多省市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已开展的低成本、高额度、灵活多样的企业债券、收费权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投融资方式广西则涉及较少,因而无法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建设所需的巨大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3.政府投融资平台主体实力不强
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可用财力有限,政府在组建投融资平台时财力投入不足,注册资本普遍较少,影响了企业起步发展。如重庆市目前组建的12个投融资平台净资产就达到了1390亿元,可以说实力雄厚的投融资平台为该市政府进行全方位的建设融资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而广西的自治区级国有投资企业,其资本金主要依靠广西政府直接投资,缺乏土地资产的注入或特许经营的支持,整体实力不强,融资能力方面也非常弱,广西主要投融资企业中只有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发行过10亿元的债券。
广西由于投组建晚、规模小、投融资能力弱、资金实力不足等因素成为制约制约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广西投融资平台需在未来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
4.政府收入较多依赖土地经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有偿转让,土地收益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国大部分地方政府包括广西在内土地批租收益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些地区这部分收入甚至超过了地方预算内收入。如广西南宁市2007年土地成交额占同期财政收入也达到了的30%左右,说明土地批租收益也正成为南宁市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我们必须看到,土地出让收入虽可以使政府暂时缓解了资金紧缺的局面,但这种依靠稀缺资源的土地批租方式数十年后的公共财政收入提前收了,一旦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后,可供开发的土地将会日益减少,会给政府的公共财政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发展广西地方政府融资的对策
在目前财政金融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广西要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化机制发展社会事业,地方政府要创新观念,引入“经营财政”的思想,坚决退出政府不应该涉及的竞争性领域,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实现政府融资的规范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针对广西财力不足的现状,进一步开放投资、融资领域,鼓励市场的资本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取全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事业,走一条“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全社会联动”,以投资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组建多样化、规范化的融资平台
截至2008年12月,广西已成功组建了广西交通投资集团、广西金融投资集团、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等十大投资集团。这些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投融资作用,为广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西现已成立的十大投资集团,除广西投资集团的实力较强外,其余九家的实力尚很薄弱,笔者认为广西投融资体制应逐渐由计划向市场化体制转变,组建广西政府多样化、规范化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应通过明确各投融资平台的定位与职责、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组建单个项目投资公司实现做强做大政府融资平台。
2.进一步拓宽银行信贷融资
目前信贷资金依然是各级政府加快基础设施等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拓宽银行信贷融资渠道:
首先,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加大负债经营才能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而获取更多的信贷资金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除尽量多争取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贷款和分利用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外,还应根据商业银行对贷款主体的资信状况、贷款用途等要求来整合政府的资源分配格局,将分散在各部门的资源归并国有投资公司,充实投资公司的实力,将做大做强的投融资企业作为政府融资的责任主体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广西应在目前与银企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基础上,提升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由政府牵头协调和提供服务工作,及时主动向金融机构介绍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广西经济社会中发展的重点项目以便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帮助金融机构做好项目的储备开发和筛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开展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是我国地方政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
市基础设施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施政理念,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创新一个探索。所谓城市经营,是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综合运用土地资源、地域空間和其他经济要素,城市的无形资产及其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和广告权等相关效益虽不能直接计算出来,但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无形资产,变成一种强大的生产力,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的无形资源价值是无量的。加之每个城市所拥有的无形资源各具特色,如杭州的西湖美食、大连的绿地足球。一个城市要突出自身特质,必须以独特的品牌特征才能向公众传达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广西各地政府对无形资源的挖掘仍不够,广西完全可借着东盟博览会可以打造出自己的新名片.广西可以借鉴国内大连的环境经营模式,学习大连的“城市革命理论”来带动整个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4.大力发展项目融资
广西地方政府融资时应注意掌握运用各种融资策略和融资技巧。除了继续运用银行信贷这一传统融资方式外,还应广泛运用BOT融资、TOT融资、ABS融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在融资中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
广西可在现金流比较稳定的公路、铁路、桥梁、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和公用领域应尽可能开展BOT融资模式;也可在一些符合要求的项目可利用TOT融资模式,吸引外商参与区内项目的投资;利用区位优势可以尝试在国际市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市场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将有抵押的信用资产重组,以抵押资产的预期收益作为担保,发行高档债券来筹集建设资金;目前广西不仅在食品、汽车、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机械、电力、中药等已具备竟争优势行业,而且广西的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皮革、木材加工、医药制造等已初步形成产业化。针对这些广西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良好的产业,笔者认为可结合广西的优势.开展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积极向国家申请组建相应的产业投资公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塔建新的融资平台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5.广西争取率先发行地方债券
4.广西导游词 篇四
Nous voudrions ensuite de LiJiang, est très importante et LiJiang est guilin, si l’on veut aller doit aller LiJiang guilin. Bon, maintenant, nos travaux ici LiJiang trois caractéristiques de l’eau, et un repos, un LiJiang vert, l’eau est qu’un repos ne donne à la mobilité, vu les JiangDe d’agrégats vert, comme c’était déjà un des martin-pêcheur, chers amis, si elles ont été vus dans la mer, par exemple pour apprécier le niveau a cette occasion, mais qui ne peuvent pas être LiJiang et par ah!
Regarder de l’eau pour la consolidation de la paix, nous devons regarder montagne. Les trois guilin, show, chihuahua, risque, pourquoi? Sous一座座, des personnes agées, comme énorme, comme, à dos de chameau. Pourquoi beau? Comme la verdure comme nouvelles pousses de bambou. Pourquoi risque? Crête WuLi guatémaltèque, GuaiShi, YiBuXiaoXin mont-liban. Pourrait tomber de tout son long
5.广西英文导游词 篇五
La mer du nord au sud de la Chine est un beau rivage, le jardin de la ville se situe, quartiers résidentiels arborés de rectitude, mers, de l’?le, les c?tes particulières et le beau soleil du nom de l’eau, des plages nette, XiGe HuaYang parois latérales, prévoyant la construction dans des zones urbaines, des zones résidentielles gracieux, un style vertes, la nature des dons généreux à accrocher un beau dessin. Population urbaine naturel, culturel, KeGu culturels des communes, des ?ufs culturelles contrastent fortement avec la culture locale.
La mer du nord, la lumière du soleil se subtropicales, précipitations, la végétation luxuriant. YeLu tout au long de l’année, quatre saisons GuaGuo consacré beaucoup compliqué. Le milieu naturel sont bien protégés dans de nombreux pays du continent et les ?les c?tières naturels, bonne température des plages, Vincent paronnaud nette à flot souple, comme la capacité nette de tapis. La qualité de l’eau au niveau national. L’air est la plus fra?che national dans différentes villes du pays, dans le niveau excellent. La Chine villes vivables est un ?trois? (c’est -à-dire en mer du nord, zhuhai, weihai, xiamen). Un YangBa prévale est gratuit.
6.广西景点导游词 篇六
温泉从地下1200米的深处岩层涌出,水温在45℃~58℃之间,其流量达180吨/小时,可供50人同时洗浴。因为水中富含锂、锶、铁、锌、铜等十余种微量元素,对心血管病、神经痛、关节炎、糖尿病、痛风、皮肤病、妇科病等均有治疗及保健作用,经常饮用温泉水不仅可以防止动脉硬化,还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被国家地矿部、轻工部、卫生部鉴定为天然饮用矿泉水。现在,地处幽谷之中的度假区已是人们旅游、疗养、保健、休闲、避署的胜地,被人们誉为“山林桃源”。
著名的龙胜温泉是人类童年时代留下的一片净土,可谓天下一座绝版的温泉。它坐落在龙胜县城东北方向 33 公里的龙胜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内,像一朵美丽奇葩的花蕊一样,它是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和灵魂。
龙胜温泉之所以无以伦比,在于它十分优美的环境和十分优良的水质。这是一条林荫蔽日、万木合围的山冲,密密的杜鹃树和繁茂的阔叶林如同睫毛护佑眼睛一样,忠实地护佑着这一潭潭从容吐纳轻轻流淌的圣水。飘飘渺渺的雾气,把这里狭长的绿色空间幻化成云蒸霞蔚的仙山圣境。游客一来到这里,都禁不住一边高喊着“神泉!”“瑶池!”一边急不可待地奔向它。
7.地方导游广西 篇七
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 开辟了以市场经济方式减轻贫困的新渠道, 在解决中小企业、农村融资难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引入小额信贷模式但发展缓慢。商业性小额信贷活动出现 (2005年至今) , 在中国银监会颁布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门槛新政后, 除中国银监会批准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外, 中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小额信贷。2008年, 银监会扩大试点, 我国的小额信贷市场进入崭新的阶段。随着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 专家学者逐渐深入探讨适合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杜晓山[1] (2009) 认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城市和农村的小额贷款需求者无法得到满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小额信贷。李莉莉[2] (2005) 认为,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 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商业化可持续方面更具比较优势, 商业化操作更利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
相较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行业类别多样、公司管理结构规范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等特点, 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扶持力度有限, 而地区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 应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制定符合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发展对策。本文系统总结了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究广西地方性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广西小额信贷供给现状分析
2012年上半年, 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91亿元, 新增329亿元, 完成年初承诺小额贷款[6]新增570亿元的57.72%。其中,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总额占全区小额贷款的1/2;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和桂林银行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总额已达到215.39亿元, 占广西小额贷款的1/10。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贷款余额增长迅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 加大信贷投入;与迅速崛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不断创新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 近年来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发展方面, 积极改进和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逐渐成为广西辖区内服务中小企业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截至2012年年末[7], 北部湾银行小额信贷余额61.90亿元, 增幅142.84%, 业务量位居全国城商行前三名。柳州银行和桂林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本行全部贷款比重的排名位居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前茅。北部湾银行先后向中小企业推出“红木贷款”“阳光茉莉”贷款等多项小额信贷业务。2011年年底, 北部湾银行的“北部湾微贷”的贷款余额达25亿元, 居全国第3位。桂林银行推出“快捷贷”“微小贷”等业务, 柳州银行推出“微贷通”“创业通”等针对青年创业群体的贷款方式, 小额贷款业务成为地方性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设置中小企业金融部, 并在广西各地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窗口, 积极创新和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小额信贷新产品和新服务, 完善信贷制度, 加大信贷投入,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重点资源倾斜等措施, 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 并制定“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式, 逐渐成为广西辖内服务中小企业名副其实的主力军[8]。各行均以专业化的信贷团队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确保客户在3~5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贷款机会, 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做出巨大支持。
3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先后成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信贷部、中小企业金融部, 并在广西各地分行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窗口, 但由于定位不够明确、经验不足、覆盖面不广和专业性不强等原因, 各行在小额信贷业务上还未能成熟发展, 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并未明显突出, 三大行的小额信贷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小额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无法满足全区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从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调查分析, 75.64%的企业表示有融资需求, 但资金满足率仅为68.3%, 同比往年同期下降10.47个百分点。在贷款利率受限的情况下, 小额信贷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偏低。
3.2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都不算太长, 相对于国有控股银行而言,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基础比较薄弱, 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控制体系都尚待完善。虽然近年来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 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 例如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如何使资本充足率跟上贷款业务发展等都是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3.3 小额信贷产品种类少, 运作模式较单一
目前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均存在产品单一、贷款期限不够灵活的问题, 对助力当地中小企业的定位并不够明确, 未能较好地抓住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风险特征, 信贷种类少, 涉及面较窄, 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对称, 融资渠道少, 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未能为广西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
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贷款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没有切实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机构和贷款模式, 目前的一些金融产品、组织制度安排并不适合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提供小额信贷的门槛普遍偏高, 脱离中小企业特点。据统计, 2011年1—5月, 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比例为78.94%, 同比提高25.38个百分点。再加上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和抵押登记费等, 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超过10%。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减少风险,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门槛”仍较高, 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环节多, 加大贷款成本, 这些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从而不能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解决问题。
3.4 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管理体制
专业人才稀缺是限制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业务经办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贷款质量。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小企业贷款风险, 就需要一批专业能力强, 素质高, 经验丰富的信贷人员。由于历史等原因, 广西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是缺乏一些有经验的小企业信贷专业人才, 造成商业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能实现完全沟通, 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具体信息不了解就会使得贷款进程减缓, 贷款发放效率降低, 贷款风险增大。与大企业相比, 小企业金额小、时间短、频率高的资金需求特征, 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加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由于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主要面向大企业, 若沿用以前的管理体制就无法适应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4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4.1 政府和监管部门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提供有效外部环境
首先, 地方政府可对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小额信贷的运营成本, 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其次, 建立地方政府担保基金, 借助地方政府力量为贷款对象担保, 有效地防范和分散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风险。广西相关监管部门对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予以适当的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 增加其可用借贷资金, 从而保证其信贷业务的顺利进行。最后, 对于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地方政府可以运用与农村信用社一致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即以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作为的指导利率, 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借款人情况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或下调, 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贷款利率, 有效地防控贷款风险。
4.2 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战略
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与全国各省区市及东盟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提供契机, 广西将成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 届时将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中小企业进驻广西发展, 尤其是东盟地区的跨国小企业或合资小企业。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 利用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众多商业银行中取得竞争主动权。作为广西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针对东盟经济贸易区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贷款服务, 同时通过提供广西本土的市场信息吸引更多中小企业选择向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申请小额贷款。除此之外,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应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招商招展会宣传小额信贷产品, 吸引其他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了解自身小额信贷产品, 从而扩大客户来源。
4.3 设立独立经营、核算的小额信贷部门, 实现专业化经营
2006年, 银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独立核算”被表述为“设立小企业贷款的专业部门, 组建一支专业队伍, 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专业服务。要制定专项考核指标, 准确统计分析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数据信息, 对小企业贷款实行独立核算和专项考核”。包头商业银行作为小额信贷的领军银行, 率先建立独立核算、封闭管理的小额贷款部门, 真实反映小额贷款业务的运行情况, 小额信贷部门内部建立起独立队伍, 由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动和管理;且对每个信贷员进行单独的绩效考核, 绩效工资与贷款笔数挂钩、贷款组合质和贷款管理水平, 按月考核和兑现, 通过正向的激励, 有效地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设立对立经营的小额信贷部门对小额信贷资金进行独立核算, 快速反应小额信贷盈亏情况。独立的小额信贷部门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为小额信贷金额小、时间短、灵活, 调查方法和审批手续方面和其他信贷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需要建立独立运行, 独立核算和封闭管理的小额信贷部门, 从而更好地进行小额信贷管理和发放。因此广西各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建立独立的小额信贷部门, 完善小额信贷服务, 实现专业化经营。
4.4 加强监督和自律, 建立全面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 完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性小额信贷业务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特点是客户对象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 其融资需求期限短、额度小、笔数多、需求急, 且普遍缺少抵押物和规范的财务报表, 传统的审贷方法和业务流程已不再适用。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优势, 加强与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 并建立健全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 及时满足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民的信贷需求, 真正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微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此外, 由于小额信贷客户缺少一般贷款评估所需的完整财务报表, 所以在贷前利用传统的信用等级对小额贷款客户进行评价, 无法准确反映出这些客户的实际信用状况。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小额信贷的特点, 制定一套能够反映这些贷款人的相对优势、发展潜力状况的评估方法。贷前减少贷款的发放失误, 降低贷款风险;贷后可借鉴包头商业银行的经验, 通过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以及定期回访制度, 增加银行自身对小额贷款实时监控能力。地方性商业银行服务于小额贷款客户的同时, 也控制银行自身的风险, 既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又有利于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有助于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对资产进行全面监控、统筹和管理, 从而对小额信贷资金进行监控, 防范风险。
对于广西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首先,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使用情况、担保能力等进行评价, 充分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与收益性, 使信用评级等级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偿债能力。其次, 建立客户信息平台, 健全征信体系。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为申请贷款的企业与个人建立客户建立信用档案, 将客户的信用记录整理归档。同时信贷员平时应经常与客户接触、交流与沟通, 逐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 及时更新资料。这要求信贷员必须做到在贷前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与个人进行严格的调查, 收集整理贷款要求的所有资料, 从经营主体、生产情况、现金流、抵押物、借款用途等方面对申请人进行调查, 发放贷款后要时刻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 在贷款后期阶段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 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最后,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多种技术手段, 在风险监控与识别、风险信息处理、组织流程、数据和IT系统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以便形成强有力的风险管理能力。
4.5 加快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信贷产品创新需要通过对市场的全面研究,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样性的信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方面, 应根据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不同用途, 将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下移, 与商家、担保公司等联手, 推出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贷款套餐。例如与各大高校联合推出教育助学贷款, 与担保公司联合推出汽车、住房消费贷款等。中小企业微贷方面, 根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量体裁衣, 提供最合适的信贷产品。农贷方面, 根据农业生产项目的生产周期、特点及季节性等来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 适时提供所需资金。小额贷款不同于普通贷款,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依据地方实际, 客户成长阶段、信用特征和抵押物的状况设计多种适合小微企业, 个体户和农民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以解决小额贷款人缺少抵押物, 担保单一现状。各地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都依据本地区的市场实际情况和需求创新出不同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小额信贷产品, 满足当地融资需要。如台州银行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 对本地区, 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发放“绿色能源贷款”在发放贷款的伊始就有不少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意向书。可见, 通过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 可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贷款市场上争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额信贷服务创新应通过制定动态激励机制, 将还款记录良好的借款者列入长期合作客户, 为其后续贷款服务提供更便捷服务。动态激励机制能提高借款者的还款积极性, 同时提高客户保持率。此外, 广西各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应为贷款对象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 例如为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对其经营管理有帮助的市场信息、广西各地政策信息等。
4.6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政策环境只为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信贷人员的素质不容忽视。小额信贷业务的人才短缺是制约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最大瓶颈。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 在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同时招募一批有经验、善于管理、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人才进入队伍中, 建立熟悉本地市场、善于管理沟通的信贷小组。在小额信贷业务中, 专业的信贷人员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 加上主观的判断分析能力, 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小额信贷业务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提高小额贷款业务的审批速率和发放速度。通过经验学习, 加强对小额信贷人员的培训, 从各大高校引进专业人才等方法, 不断引进和充实小额信贷人才, 才能更好地拓展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此外,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努力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度, 由专门顾问和管理人员组成评估小组, 对信贷人员实施考核与评估, 对业绩突出的信贷员给予奖励, 对业绩落后的信贷员实行激励谈话,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5 结论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迅速, 利用自身的地区优势和“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迅速抢占地区市场, 但在经济策略和风险管理上都无法与国有大型控股银行相比。在国有大型控股银行的改革推进和外资银行的冲击下, 地方性商业银行难以向其吸引资金雄厚的大企业, 因此,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有别于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策略, 将主要精力逐步从抢夺市场转移到开拓市场上, 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心, 在业务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客户群体和发展特色, 从而稳定地确立自身在区域银行业的地位。
参考文献
8.地方导游广西 篇八
广西财经学院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法、理、工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教学型的经济管理类本科院校。现有教职工1037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300多人,还有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和广西优秀教师。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成人教育在册生近12000人。建校四年来,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和谐建校”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积极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构建人才培养特色
努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 学校积极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路,凝练学科方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地方和区位优势,以特色促发展,强调为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服务。在努力保持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发展经济管理类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厚、水平高、师资强、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科专业,并带动其他学科专业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开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26个本科专业,同时设有金融保险、资产评估与管理、国际商务等23个高职高专专业。基本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龙头,以国际贸易、财政、金融、保险、会计、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广告学、法学等本科专业群为主体的学科门类和专业结构。初步形成经、管、文、法、理、工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着力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广西财经学院是目前广西高校中唯一的一所经济管理类本科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广西,毕业生就业也主要在广西,这决定了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广西培养人才的特点。过去20年,学校的专科教育一直是经济管理类的单科教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在广西经济战线发挥着骨干作用,给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根据这一历史和优势,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鲜明的广西地方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主要满足广西工商、金融等第三产业的需要,据学院招生就业办统计,2005年以来,该校毕业生50%以上到商业企业就业,27%的学生到工业企业就业,约6%到金融企业就业。总之,培养的人才具有地区性、行业性特点。
着力培养“东盟通”人才广西濒临北部湾、毗邻“东盟”,是连接我国各省市(区)与“东盟”各国的枢纽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它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东盟间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和国际交易中心。党中央和国务院希望广西利用自己的这一区位优势,发挥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枢纽和大通道的作用,把广西建设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基地、信息交流中心。广西经济发展的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广西高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今后,广西必将需要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中国和东盟两个市场,通晓东盟各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和经济贸易政策,了解东盟各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需要大批“东盟通”,包括“东盟政治通”、“东盟经济通”、“东盟贸易通”、“东盟金融通”、“东盟法律通”等等。为此,学校围绕培养人才的目标任务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各专业的课程增加与本专业有关的东盟国家的内容;编写出版和使用有关东盟财经的教材;大胆改革外语教学,加强东盟各国语言的教学,在继续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东盟各国小语种的教学;大胆创新实习方式,把国内实习与到国外实习结合起来,把每届学生都安排到东盟国家进行半年以上的实习。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了就业基础,深受学生和社会好评。
注重素质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积极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四种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学风建设月、大学生文明修身、“学习制度、规范行为”、“知荣明耻,做文明大学生”、“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等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全国、全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质量要求,积极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四年来,获省部级以上教改工程立项25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五项,其中,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项目”,成功举办全国财经政法类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及兄弟院校的认可和赞誉,并得到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成为自治区高职高专优质专业;财政学、会计学、管理学、国家税收、电子商务、物流学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出版专著教材59部,其中,9种教材获得自治区级优秀教材奖。在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32项、自治区级奖励184项;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7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立项56项。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
坚持开放办学 加强教育国际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方针,积极拓展和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英国伦敦会计学院、法国梅斯高等商学院和法国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泰国东亚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和KSA城市学院等东盟各国的高校也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项目学生和留学生达600多人,中法项目28名学生成功赴法留学,相关专业学生赴越南、泰国交流学习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学院将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教育交流,发展前景广阔。
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就业形势喜人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责,厚德为先,尚能为重,创新为魂,优质为上”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每年均有1000多家用人单位进校选聘毕业生。2004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04年、2006年和2007年三年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9.秀丽广西导游词 篇九
月牙楼 在月牙山的玉衡峰北麓。3层, 下为餐馆、小卖部, 中为素食馆, 上为宴会厅、观景楼。主楼长31米, 深13米, 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楼后有架空的走廊与后山凉亭相通。整个建筑由楼、亭、廊组成, 高低错落, 起伏有致, 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这里的素食有100多年的历史, 独具一格。登楼品尝地方风味的同时, 还可以观览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桥、展览馆以及远山近景。郭沫若1963年题诗赞美: “月牙楼是画廊楼, 八面奇峰豁远眸。毋怪楼中无一画, 画图难及白然优。”
伴月亭 在月牙山山道上, 靠近月牙岩, 名取随伴月牙岩之意。始建于清代, 1958、1978年两次重建。为4柱、单檐、攒尖顶方亭, 长、宽各2.9米, 面积8.4平方米, 有半月形观景台挑出小东江之上, 是俯瞰江水, 遥看“花桥虹影”的最佳点。
月牙岩 在月牙山西北山腰, 高2~3米, 宽1.5~3米, 深10.5米, 面积25平方米。在花挢遥望, 岩如新月。岩内, 清建有月牙山寺, 两层, 上为观音殿, 下为大雄宝殿, 毁于抗战烽火。1963年在旧址新建“小广寒”楼阁, 另建襟江阁, 以飞虹桥相连。在这里观景, 正如清人张宝描绘的: “螺峰远近堆千点, 雉堞回环锁万家。玉笋瑶簪山似画, 丹枫紫桕叶如花。”
小广邃 在月牙山月牙岩。1964年在月牙山寺旧址, 依傍岩穴形势筑成3开间2层仿古楼阁, 硬脊、坡顶、翘角, 上有飞虹桥与襟江阁相连, 建筑面积230平方米, 设旅游商品点, 是观景、购物的理想场所。
襟江阁 在月牙山月牙岩旁, 原建于清, 名文昌阁, 抗战期间破毁。后建成眺远楼, 1958年更名襟江阁; 195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14米, 长宽各7.8米, 总面积120余平方米。
1964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理论与历史研究室设计, 与小广寒统一构筑, 二者均为2层, 而襟江阁标高较高。小广寒横向构图, 6角耸立, 形成一隐一显, 一低一高, 一后一前, 一横一竖的强烈对比。襟江阁坐落在月牙山通往龙隐洞的风景道上, 北有花桥, 西北有老人、叠彩诸山, 下临小东江, 是游人必经之道, 又是观赏花桥一带美景荟萃的胜地。
骖鸾亭 在龙隐岩东侧的石台上, 名取韩愈“飞鸾不暇骖”诗意。《广西通志》载, 为宋范成大建, 后废。明复建, 更名怡云亭。明包裕《重修怡云亭记》详记其始未, 摩崖依稀可辨。骖鸾亭前临小东江, 后陀山西北麓, 寿佛洞南侧, 与飞来石相邻。高7.5米, 呈不等边多角形。苍翠如玉屏, 清佟钧刻“翠屏寒雨”于石上。
揽月亭 在月牙山瑶光峰顶, 原名嘘云亭。襟江阁旁有登山道可达。本世纪70年代新建, 为4柱混凝土结构仿古亭, 高6.5米, 长5.4米, 宽5.8米, 面积31.3平方米。宋光诩题额, 周游书联。漓江自北而南缓缓流过, 东岸民族风情园的侗族鼓楼高高耸立, 西岸虞山、叠彩、伏波、独秀、老人诸峰历历在目, 是眺望桂林胜又一佳处。
丹桂岩 在市区月牙山襟江阁西50米处。亦称凌空洞。洞江向西, 深6米, 宽5米。在厚约2米的文化堆积中, 含黄褐胶结土和螺壳堆积层, 学中虽发现磨制骨针和鹿、猪、羊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瓣鳃类水生动物骨骼。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洞的遗址。由于人为破坏, 大部分文化堆积已无存, 仅洞穴后壁尚有少量残迹。
翠屏石 桂林名石之一, 在普名泉。洞内乳石垂悬, 幽暗逼仄, 游人多驻足探奇, 留有摩崖石刻百余件。宋熙宁间(1068-1077)在龙隐岩建有释迦寺, 为桂州四大名寺之一。1963年建藏碑阁。1988年建碑廊, 廊阁相连, 称桂海碑林。其后, 又于岩侧筑陈列馆, 3层, 高阁、曲廊、飞檐, 总面积达100平方米, 宽敝明亮, 是藏展与观景俱宜的好设施。
龙隐洞 在月牙山西北麓, 高8~12米, 宽8~20米, 长64米, 面积645平方米。有一条硕大、蜿蜒、矫劲石槽通贯洞顶, 传为老龙隐此留下痕迹。小东江流注洞中, “金鳞倒影水浮空”, 似为游人再现当年破壁而飞的景趣。1963年建观景台于洞西北, 是观“神龙”的佳境。古往今来, 游人不绝。洞中唐宋石刻近百, 后人有“壁无完石”之叹。
龙隐岩 在月牙山西麓, 与龙隐洞相邻。岩高3~5米, 宽20米, 深10米, 面积200平方米。洞口西向, 呈穹隆状, 像个口袋, 俗称布袋岩。传老龙曾隐岩内, 后从龙隐洞“破壁而飞”, 故有龙隐之名。此岩开发较早, 宋人谭 评介说, “天下洞穴, 类多幽阴, 或远水, 清韵不足; 龙隐岩高而明, 虚而有容, 大概似碧落洞, 而登览之富则过之”。岩的南隅, 高处有一悬岩, 名悬洞; 岩的北面有一洞, 像海螺, 名海螺洞, 洞前有平台, 叫禅台, 洞中有滴玉泉, 传为烹茗依月牙山麓, “ 飞翼鼓, 周匝有栏, 陟降有路”, 成为一代名胜之地。古亭不复存。现在原址新建, 混凝土结构, 高6.5米, 长宽各3.5米, 面积12.25平方米, 复“骖鸾”之名。
辅星山 在普陀山南、月牙山东面, 海拔221米, 相对高度约71米, 面积2.75公顷。《广西通志》载: “七星山者, 七峰位置如北斗, 又一小峰在旁, 日辅星。”山有小道可翻越, 通月牙山, 给七星公园平添一趣。
剑柄石 在月牙山玉衡峰北, 像一把宝剑插入山中露出的剑柄。石高14.4米, 孤立耸峙, 上刻“列翠之屏”4个篆字, 是桂林五大名石之一。
骆驼山 在七星公园内, 为桂林市名山之一, 原名酒壶山。因其状态酷似骆驼, 遂名之。每当晨昏, 霞光映耀山石, 色泽斑斓, 颇为壮观。明清以来, 山下遍植桃树, 若逢春至, 桃花烂漫, 江霞紫务, 分外妖娆。因此, “壶山赤霞”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现山周围辟有动物园、盆景艺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楼阁。桃花依旧, 桂树成林, 花果满园, “壶山赤霞”更加绚丽多姿。
盆景园 在七星公园东南、骆驼山南侧, 1985年建成, 面积4355多平方米, 分水石、桩景、乳石3个景区、水石景区, 从入口到山水廊, 设置各种吸水石、水边石制成的盆景, 从山水廊到水榭, 陈列各种树桩盆景和室外树桩, 占地2465平方米; 乳石景区, 从水榭到出口, 陈设各种钟乳石盆景, 占地830平方米, 这是全苑的精华, 它完全不同于梦幻般的洞府。而是暴露在明媚的阳光下, 还其玉洁冰清的本来面目, 有的灿若朝霞, 有的翠如黛玉, 有的简直是喷薄着的飞泉。全部近盆的各类盆景俱属珍品, 各具神韵, 意趣天成, 并采取了窗洞、景窗、景门、挑板、地景、博古架等多种陈列式样。景区内建设, 布置殊异, 或池鱼、叠石、雁墙、篱笆, 或平桥、曲廊、水榭、亭台, 或树丛、竹林、草坪、藤架, 以建筑小品、庭院、植物连接或分隔成若干空间, 曲折清幽, 如入仙境, 令人心荡神移, 目不暇接。
灵剑溪 又名灵剑江、灵剑河, 在城东, 源于尧山西南大河乡上阳家之北、尧山公路之南一池塘, 池中有泉, 终年不涸。由池向北, 至尧山西麓茅坪庵附近, 有一沟壑, 丰水季节, 也有水注入灵剑溪。七星山古名弹丸山, 灵剑溪绕其下, 有弹丸溪之名。灵剑发自尧山, 经省春岩, 留春岩、弹子岩、同志桥、张曙墓、七星山, 会小东江, 绕月牙、龙隐, 至穿山人漓江, 全长约9公里。它流经众多著名胜迹, 其本身也最为游人所钟爱。
灵剑石 桂林名石, 在灵剑溪畔, 弹子岩前。高出水面15米, 宽12米, 长9米, 面积约110平方米, 呈笔架形, 主峰突如剑戟, 上刻“灵剑石”3个大字。
10.广西旅游导游词 篇十
水上游览桂林兴于唐代、盛于宋代,当时桂林城中,湖塘密布,水系发达,乘一叶小舟可尽览城中风景名胜。如今,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重现昔日兴盛,形成了一条能与威尼斯水城相媲美的环城水系,堪称中国一绝。乘船游览(夜游)两江四湖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新桂林城的首选方式。
作为桂林城市中心唯一的经典环游线路,游客乘船可观赏漓江两岸的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山、尧山、虞山、老人山、骝马山、宝积山、铁封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桃花江河畔的舍利塔、虹桥坝、朱紫牌坊、独脚亭等名胜古迹;还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中国古典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欣赏景区的世界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
11.地方导游广西 篇十一
[关键词]新常态工程管理;创新;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6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市场已进入完全竞争状态。建筑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13年末,我国建筑业企业共有79528家,建筑业从业人数为4499.31万人。建筑业的企业规模呈“金字塔”状,即存在极少量大型企业、少量大中型企业和众多小微型企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新常态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新”,即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常”,即相对稳定,不是短期状态,而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长期阶段。[1]可见,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格外重要。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这亟待地方工程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基于广西区域建设对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和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我国约有200家大学开办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2] [3]广西工程管理专业起步较晚,2002年才在桂林理工大学(原桂林工学院)率先开办,2004年、2005年在广西工学院、广西财经学院相继开办。
(一)广西工程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1.就业区域分析。根据我校对2010年-2014年工程管理毕业生区内、区外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广西毕业生在广西就业的居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5.6%,且呈上升趋势。
2.就业单位情况分析。根据广西2010年-2014年建设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广西全区建设工程毕业生就业情况均集中在建筑施工企业、勘查公司和相关设计单位,其中区内就业占比66.35%,区外就业占比32.97%。可见,根据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培养适应建设项目技术与管理岗位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地方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
(二)培养目标定位
新常态下建设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具有独立组织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能在工程实践中创业、创新,为大中型建设企业输送工程一线“强工程技术、主项目管理”的土木工程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确定“打造多学科渗透交叉、通多精一、知识与能力并重、应用和创新并举、技术和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基础平台的构建
(一)人才培养模式
应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养基层和生产一线需要的工程管理建设行业人才,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创特色、主应用、重创新”多学科交叉和一体化的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人才培养模式构架如图1所示。
(二)人才培养途径
在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同时注重“主应用、多学科、创特色、重创新”的工程管理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主应用”,即为重视实践技能培养、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以“应用型”为主导的复合型人才;“多学科”指为学生搭建宽厚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平台,注重土木工程、管理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让学生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向多个专业方向拓展的能力,毕业时具有较宽的就业面;“创特色”是指打造我校“强工程技术、主项目管理”的专业特色,凸显我院有较强土木工程特别是其中的岩土工程学科的优势;“重创新”主要是指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具有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创新的能力。
据目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状况,总体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设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路径(见图2)。在这个总体模式的指导之下,结合“基于项目的学习能力训练”模式,“多元化课堂为一体”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具体培养方案和过程来强化培养应用型人才导向。
在复合型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路径下,我校结合实施的学业指导教师制度,在入学之后学业导师给予不定期的指导,特别是在专业选修课阶段给予明确的指导。学业导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讲解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毕业后的就业状况、发展方向等。经过指导,可以增强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了解,扩大其知识面,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培养其专业方向的兴趣。
(三)开展以“行业标准+执业资格+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
为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强调与课堂教学的密切结合,突出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课程—课程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这一过程(见图3),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在实践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开展适应开放式教学的实验中心建设、校企合作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实体及创新教育基地建设。通过建设工程管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联动实践教学系统,形成课程设置、案例教学、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实践、科研项目五方面教学内容的互动和有机结合,实现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总结
工程管理≠技术+管理。要实现真正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适应新常态下的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不仅要全方位实行上述改革,而且还要注重综合实践环节。“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在新常态下,广西地方高校必将找到新的战略思路,把稳方向、沉稳换挡、平稳爬坡,适应新常态,推动人才培养发展行稳致远。
[ 参 考 文 献 ]
[1] 关于新常态下广西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N].广西日报,2014-11-06.
[2] 黄鲁成,苗红,罗亚非.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育,2007(3):46-49.
[3] 祝连波,任宏.2l世纪我国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4):59-62.
12.地方导游广西 篇十二
一、政务导游的产生及其引发的问题
从各省市政务导游的产生过程看, 主要是通过公开的竞争性选拔产生本地或本城市的政务导游。选拔的过程一般都经过了初试、复选培训、笔试、面试等环节。选拔的标准细、条件高、要求严, 对竞选者的身高、外表、年龄、学历、语言表达和导游实践经验等方面的考察比较严格和全面。重视政务导游的综合业务素养、精神面貌、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亲和力。经过层层选拔的省市级政务导游总人数一般控制在50人左右, 一次选拔人数大致为10-20人, 体现出少而精的特点。
作为地方旅游业发展中经严格选拔和培训而产生的一类高层次特殊人才, 政务导游正成为地方导游队伍中的精英, 被誉为导游队伍中的“特种兵”。并且从其产生一开始就与所在城市地方政府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通过政务导游的产生过程得到了体现, 也反映在地方政府对于政务导游角色功能的定位上。
从各城市对政务导游的功能定位及实际使用情况来看, 政务导游不仅要能为来访的城市贵宾提供高品质的导游讲解服务, 同时还要能够宣传和推介本地城市, 展示地方发展成就和城市形象。导游角色被视为是展示城市旅游形象的一扇“窗口”, “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和发展成果的展示者”。这说明一种在导游与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新的体制性联系正通过政务导游得以形成。如果把角色定位视为一种制度化过程而获得稳定和明确的规范性地位的话, 作为一个例示, 政务导游不仅展示了我国导游角色地位的制度演变过程, 而且这种体制性联系同时也深刻地折射了面对区域旅游竞争压力地方政府为突出地方旅游特色、塑造地方旅游形象而施加的体制性影响, 引发出对于“导游自由职业化, 导游服务市场化”的导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与方式等相关问题的思考。
二、体制内到体制外, 导游角色地位的制度演变
政务导游可以说是我国导游长时期形成的体制内生存惯性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问题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它具体而形象地反映出导游同政府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之间的特殊关系, 折射了在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下我国导游身份角色的发展演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 大致体现了由体制内身份向体制外身份的转变, 具体而言,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一) 导游属于国家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的相当长一段时期里, 旅游事务的各个方面均体现出外事定义的强烈色彩, 是高度政治性的, 并不存在一个独立开放的旅游市场。导游来自国家外事部门的外事翻译人员, 属于国家外事干部。翻译导游都经过严格政审和业务考核、具有很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 政治、社会和经济地位较高。
(二) 导游转变为企业员工
1978年3月, 中共中央批转了外交部党组《关于发展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 开始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政企分开。1984年国家旅游局批准国旅总社为企业单位, 国旅总社及其各地分、支社改为事业单位, 实行企业化管理。导游成为旅行社职工, 但仍保留体制内国家干部身份。
促成导游完全转变为旅游企业普通员工身份的是1987年11月14日《导游人员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该条例关于导游入职条件、职业资格、业务培训等内容的规定, 开始了我国导游职业化、社会化的历程。
(三) 导游成为自由职业者
受旅游政策调整的影响, 19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 旅行社数量和导游数量急剧增加, 但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1995年《劳动法》颁布实施, 旅行社为了降低企业市场竞争成本、规避劳动用工成本和劳资关系风险, 开始视导游为企业外聘人员, 不少导游被排斥在旅行社正式员工之外, 成为社会导游。与此同时, 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导游服务质量, 以建立导游自由职业者制度为目标的“导游自由职业化、导游服务市场化”的导游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试图以此为契机理顺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导游行业组织和导游之间的关系, 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三、重回体制, 政务导游的体制内角色展示
政务导游的产生及地方政府对其的使用, 揭示了一种新的体制性联系正通过政务导游的角色定位过程在导游与地方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之间重新得到建立。
(一) 这种体制性联系通过政府对政务导游的使用得以体现
1. 地方政府参预政务导游的选拔过程;
2. 政务导游接受政府聘用和工作指派;
3. 参加由政府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组织负责的业务培训;
4. 地方政府着手建立完善城市政务导游的职业保障和薪酬制度改革。
如深圳市“拟将导游纳入我市职业资格管理, 给导游招调工提供正常渠道。同时, 加强对导游劳动合同、薪酬构成和社会保险的规范管理, 实行劳动合同全覆盖。”山东省烟台市也通过落实导游薪酬制度、与劳动人事部门协商导游职称制度等。
(二) 同时体现为政务导游新的角色定位
1.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接待和解说服务。
政务导游作为由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导游, 不仅要求能够熟练讲解各个景点, 而且还要求熟悉本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情况, 对城市的社会历史文化、城市规划等“提供高品质导游讲解”, 满足旅游者对于当地经济、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深层次内容了解的需要。
2. 宣传推介地方旅游资源特色。
充分利用政务导游沟通旅游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宣传推介地方旅游资源特色, 加深旅游者的旅游印象, 提高当地的旅游品牌知名度。
3. 传播地方历史文化。
旅游产业既属于绿色经济, 也是地方开展文化交流和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而政务旅游则成为此中促进不同文化间交流与传播的使者。
4. 展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果。
政务导游专门为“各级机关单位重要宾客、旅行社商务 (会展) 团队、贵宾级团队”, 以及政府“重要会议的接待工作储备人员”的特殊定位, 使得政务导游肩负展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新发展、新成就和更好地宣传、推介地方的双重使命。
5. 参与构建城市旅游形象品牌。
旅游素被视为一种眼球经济、体验经济, 导游服务被认为“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受和评价, 是旅游服务质量提高的关键。”政务导游作为导游精英, 所利用的正是其城市旅游形象的窗口功能、形象塑造以及品牌宣传功能。
政务导游的出现及其功能角色的拓展和丰富, 现实地反映了一种新的面向地方性要求的导游制度化过程, 加速了我国导游职业的角色分化, 也折射了我国导游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
四、回应地方性压力
地方性是旅游目的地自身独特的地方特性, 包括一个地方体现在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民族民俗风情等方面具有个性化、差异化和总体性的内涵特征。在旅游规划当中, 地方性形塑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作为一种特色性旅游资源, 地方性同时也是区域旅游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的体现。随着区域旅游的发展和旅游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地方性问题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意义重大。并且这一问题随着当今社会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中日益重要的地位而显得更加凸出。2011年11月16日, 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意见》, 旅游业的文化责任首次以政府专文的形式得到明确, 揭示出对于旅游的社会功能的认识由政治重要性到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进一步深化到文化作用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对发展旅游业及地方性在其中的重要性的新认识必然会提出对于导游角色作用的新要求。政务导游在这方面的作用, 不仅可以充当联结旅游者与旅目的地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这可以为地方旅游业争取客源并赢得重要的市场竞争性地位, 也可以通过其创造性的旅游讲解和服务, 成为地方性旅游文化资源的提供者、整理者、诠释者和传播者, 通过为旅游者讲解地方旅游特色、风土人情和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改革发展当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就, 在游客心目中塑造起美好和清晰的本地旅游形象。正如前面所述各地方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政务导游的角色理解与定位, 政务导游既是地方文化交流传播的使者, 也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和塑造者。对于试图通过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本地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地方当政者来说, 经由政务导游展示地方发展成就这有利于为地方主政者带来政绩和口碑。总之, 通过组织各种旅游节事活动、研讨会、利用媒体宣传地方旅游和发布相关公文等形式并体现导游在其中参与塑造地方旅游形象方面的地位与作用, 地方政府正在形成一套提炼和塑造地方性的工作程序与组织惯例和针对政务导游的制度设计与实践, 经由旅游的地方性问题地方政府无意中推进了导游的制度化过程, 而政务导游的产生及其角色定位无疑正是这一制度化过程的体现。
五、结语
通过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方式建立导游自由职业者制度以促进导游职业的健康发展, 是推进我国导游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当前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当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本文中, 政务导游这一新的导游角色的分化与形成, 深刻反映出在我国由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方式背景下, 面对大众旅游时代和区域旅游竞争过程中对于突出地方性的压力, 地方政府正试图重新认识作为自由职业者的导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体制联系的重建过程, 政务导游不仅展现了其作为体制内的自由职业者的灵活的角色身份, 而且也揭示了我国导游职业制度化的特殊方式与过程。对旅游地方性问题的关注使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导游制度化的重要力量。
政务导游的实践表明, 导游作为自由职业者但却不是游离于政府旅游管理体制之外的自由放任或不管不问, 而是需要在新的体制联结当中建立起与政府之间的规范性交往关系, 确保彼此的利益关切。通过必要的制度构建, 真正发挥导游的职业价值, 这正是政务导游的产生带给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
摘要:文章通过对一种新的导游类型——政务导游的产生及其与地方政府之间重建体制联系问题的讨论, 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 着重论述了政务导游所揭示的当前导游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导游角色地位由体制内到体制外的制度演变, 面对地方性压力, 以及通过重建与政府之间的体制联系所推动的政务导游的角色定位及其制度化问题。文章认为, 政务导游特殊的“体制内的自由职业者”身份实践的产生, 是对片面强调导游作为自由职业者的一种制度性纠偏, 导游的制度化及其健康发展, 需要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来自政府的体制性因素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政务导游,体制,地方性,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赵萌.旅游商品工作文件选编[C].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8.
[2].刘建平.导游学研究[M].湖南地图出版社, 2000.
[3].张俐俐.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J].社会科学家, 2003 (2) .
[4].李平.新时期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04 (9) .
[5].刘辛田.我国导游职业定位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 2005 (6) .
[6].陈天啸.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5 (2) .
[7]. (以) Erik Cohen.旅游社会学纵论[M].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8]. (英) 戴伦·J.蒂莫西, (英) 斯蒂芬·W.博伊德.遗产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9]. (美) W·理查德.斯科特.制度与组织——思想观念与物质利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10].乔尔·M·卡伦等.社会学的意蕴 (第8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1].张建融, 詹兆宗.我国导游从业及薪酬、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