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楼道卫生标准(精选13篇)
1.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欧盟资助的“在中国和越南农村地区建立公平和可持续健康保障制度”项目2006年和2008年的家庭入户调查的数据。入户调查问卷中家庭收人包括农业、副业及其他收入。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生活性支出、医疗费用支出及其他支出。还包括调查前4周患病情况、前一年慢性病和住院等情况。
1.2 抽样方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抽取山东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样本地区。每个地区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好、中、差抽取3个县,每个县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随机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6个行政村,共有108个样本村。2006年的样本量为3288户,13058人,2008年的样本量为6137户,22636人。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调查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每天调查结束后,调查员互相检查调查表,发现问题或遗漏及时返回被调查家庭补漏,确认无误后由核对人员签名。问卷录入过程采用2次录入。
1.4 数据处理
采用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研究中心开发的access二次录入软件对资料进行2次录入,核对校正逻辑错误,采用SPSSl1.5进行数据分析。
1.5 慢病定义及家庭经济状况分组
本文中的慢病指的是过去一年患病或自感症状持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无论是否经过医生诊断,也无论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包括腰腿疼、骨刺、高血压、心脏病、残障、慢性传染病等。
本文根据人均毛收入把家庭分为五组,具体方法是:先按人均毛收入对家庭排序,然后把家庭按人均毛收入由低到高分为五组,分别为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
2 结果与分析
2.1 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
2008年住院人数为691人,住院率为5.3%,比2006住院率为提高了0.6%(=5.816,P<0.05),低于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统计的农村年住院率6.8%[2],表1、表2分析了住院服务利用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分布,表3、表4分析了住院服务利用在不同经济学特征人群和不同地区、不同健康状况和是否参合人群的分布。
结果表明,女性、≥66 岁居民、农业工作者、(半)文盲、宁夏居民、有慢病居民和2006年参合居民住院服务利用高于其他人群,不同收入组间人群住院率没有统计学差别。由于2008年参合率高,非参合人口样本量较低,可能是造成2008年参合人口和非参合人口的住院率没有统计学差别的原因。
对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因素做多元logistic回归,自变量为住院率,因变量为单因素分析涉及的变量,并且把06年和08年的差异也作为其中一个因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文化、职业、地区(山东、宁夏)和时间(2006年、2008年)是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显著性因素(P<0.05)。
* 年龄为15岁以上人者
2.2 住院机构及选择
2006年山东的住院人次为581人,宁夏的住院人次数为607人。2008年山东的住院人次数为286人,宁夏的住院人次数为448人。表5分析了两地区农村居民住院机构的选择情况。县级医院是农村居民住院的主要机构,占到了50%以上。
宁夏农村居民住院机构的选择两年间没有统计学差别(χ2=3.205,P=0.201),山东农村居民住院机构中,2008年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比2006年减少了7.1%(χ2=8.103,P<0.05)。
2.3 出院原因分析
表6分析了两地农村居民的出院原因,2008年自己要求出院占出院原因的比例为30.2%,比2006年下降了7.5%(χ2=122.071,P<0.001)。其中,经济困难是自己要求出院的主要原因,2008年经济困难所占比例为55.5%,比2006年提高了2.0%(χ2=4.789,Ρ<0.05)。
2.4 住院费用分析
表7分析了不同收入组的两次调查前一年的住院费用和报销费用。其中,直接经济负担指的是住院医疗费用加上住院期间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路费、营养伙食费和陪护费等),自付费用指的是住院期间的总花费减去新农合报销的费用。非食品支出即总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与食品性支出之差,此指标在国际上往往用于衡量农村经济状况。
随着新农合报销比例的逐渐提高,2008年次均报销费用比2006年有了很大提高,新农合报销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各收入组新农合报销的比例都不到20%。除高收入组外,次均自付费用占家庭非食品支出的比例都比2006年有所提高,最低收入组此比例达到42.59%。
3主要结论及讨论
3.1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影响因素
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在平衡了其他因素后,2008年住院率是2006年住院率的1.126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的逐年提高,增加了农村居民对住院服务利用的可及性,使2008年的住院率高于2006年。
另外,年龄、文化、职业、地区(山东、宁夏)也是影响住院服务利用的显著性因素,年龄越大的居民住院率越高,文化水平越低的农村居民住院率越高,农业工作者的住院率高于其他人群,宁夏的住院率高于山东。说明老年人、低文化农村居民和农业工作者的住院负担较重,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3.2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
对住院机构的分析表明,县级医院仍然是农村居民住院的主要机构,占到了50%以上。山东乡镇卫生院占住院机构的比例在下降,宁夏乡镇卫生院占住院机构的比例仅为10.7%。分析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随着部分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住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基层卫生机构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不够,在医院设施、技术方面还有待改进。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另外应该拉开不同水平医疗机构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以引导农村居民更多的利用基层卫生机构,减轻农民住院的经济负担。
3.3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切实关注低收入人群的住院经济负担
在出院原因中,自己要求出院的比例占到了30.2%,而自己要求出院的患者中55.5%是因为经济困难,说明在农村地区,经济困难仍然是阻碍农村居民住院治疗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分析住院相关费用,我们可以发现,新农合报销费用和报销比例有所提高,但由于有些医疗项目费用并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实际报销的比例不到20%。低收入组次均住院自付费用占到家庭非食品支出的42.59%,说明低收入人群一次住院的自付费用就占到了家庭接近半年的非食品支出,即使在高收入组,此比例也占到了16.39%。分析原因,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是造成此比例增高的主要原因,由分析可以看出,因为住院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新农合报销比例的提高并没有起到减轻农民住院经济负担的作用。
根据上述分析,在以后的新农合改革中,一方面应该继续增加新农合的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以减轻农民的住院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应该更加关注低收入人群,逐步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农合的衔接制度,此外,新农合政策也应该对低收入人群有所倾斜,切实减轻脆弱人群的疾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Z].2002-10-19
2.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二
近日,辉南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对朝阳镇城区环境卫生、综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视察。视察组首先听取了县政府及相关单位汇报,并深入到主街主路、巷路、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地实地走访查看。
近年来,辉南县政府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县城改造和建设,不断完善机制,增强管理意识,成立了由26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辉南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划分了12个环境综合整治小组,建立了城市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协作、联动机制。多形式开展宣传,通过广场大屏幕、电视、网络等载体对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曝光,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四进”等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改善市容市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视察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建议辉南县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投入,强化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提高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增加保洁人员数量,更新清扫保洁作业模式,提高保洁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主次干路、巷路的硬化、亮化、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在人口稠密区、繁华区加快公厕建设步伐,新建小区必须考虑公厕问题,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靓丽、洁净的生活环境。
3.爱护楼道宿舍卫生标语 篇三
2. 保持楼道清洁,隔绝病毒滋生。
3. 革除不良习惯,保持楼道洁净。
4. 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共同营造健康楼道环境。
5.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6. 楼道卫生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生活环境家家受益。
7. 让我们大家都来争做绿色家庭。
8. 果皮垃圾,自觉入箱。
9. 清洁楼道,健康家园。
10. 保持楼道清洁卫生,杜绝细菌滋生传播。
11. 楼道清洁人人参与,健康舒适家家受益。
12. 人人关爱楼道环境,家家参与清洁打扫。
13. 楼道环境大家爱,健康家园人人享。
14. 楼道清洁,人人有责。
15. 垃圾不落地,文明更美丽。
4.楼道卫生温馨幽默提示语 篇四
2. 人人多一份自觉,楼道多一份清洁。
3. 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4.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营造清洁生活环境。
5. 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
6. 保持楼道清洁,利人利己利家。
7. 楼道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8. 垃圾不落地,文明更美丽。
9. 人人遵规守纪,楼道洁净无比。
10. 人人讲卫生,家家树新风。
11. 楼道是我家,洁净靠大家。
12. 关爱社区家园,倡导品位人生。
13. 公共楼道大家管,管好楼道为大家。
14. 是否乱吐痰,体现您的修养。
5.小区楼道卫生提示语怎么写 篇五
2. 洁净楼道美如画,齐抓共管靠大家。
3. 建优美环境,创和-谐社区。
4. 爱护我的容颜,舒展你的胸襟。
5. 带走垃圾,留下文明。
6. 战胜不良习惯,养成文明行为。
7. 扔下的是文明,拾起的是美德。
8. 保持清洁卫生,关爱你我健康。
9. 清洁楼道,从我做起。
10. 楼道更洁净,生活更健康。
11. 爱护楼道讲卫生,环境给你好心情。
12. 保持楼道清洁,隔绝病毒滋生。
13. 革除不良习惯,保持楼道洁净。
14. 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共同营造健康楼道环境。
15.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16. 楼道清洁,人人有责。
17. 垃圾不落地,文明更美丽。
18. 人人遵规守纪,楼道洁净无比。
19. 小小一口痰,胜过原子弹。
6.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项目《广西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的一部分研究内容。 按经济状况的好、 中、 差作为标识, 在广西容县随机抽取3 个乡镇作为样本乡镇; 每个样本乡镇按人口多少作为标识, 随机抽取3 个行政村作为样本村; 每个样本村中随机抽取调查住户, 户内的全部家庭成员均为调查对象。 共抽取510 户2 550人, 实际完成445 户2 283 人, 调查完成率为89.5%。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家庭的一般情况 (人口学和社会学因素) 、 两周患病与就诊情况及住院情况。 采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方法。 根据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由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生和本科生作为调查员, 入户询问填写调查表。 正式调查前, 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并做预调查。 调查以户为基本单位, 对象为家庭的所有成员。 同时规定调查项目原则上由本人回答, 15 岁以下儿童由家长代替回答。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双人录入方法录入资料。 在录入程序中设定相应的逻辑控制和核查程序, 对数据进行认真清理和逻辑检查。 应用SPSS 13.0 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调查人口中, 男性为1 197 人, 占52.4% , 女性为1 086 人, 占47.6%。 年龄分布以15~24 岁和25~34 岁年龄组人群比例较高。 被调查人口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9.2%。 调查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
2.2 调查对象的卫生服务需要
2.2.1 两周患病情况: 被调查人口中, 有498 人自报在两周内患有各类疾病, 共计511 人次, 两周患病率为223.8‰, 其中男性两周患病率为192.1‰ , 女性两周患病率为258.7‰。 年龄别两周患病率均呈 “ 两边高, 中间低” 的分布, 15~24 岁年龄组两周患病率最低, 65 岁及以上年龄组的两周患病率最高, 见表2。 按照疾病系统分析两周患病率, 容县排在前5 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 (127.4‰) 、 肌肉骨骼系统 (36.7‰) 、 循环系统 (16.3‰) 、 消化系统 (15.4‰) 和泌尿生殖系统 (5.8‰) 。
2.2.2 慢性病患病情况: 调查人口中, 有305 人自报在半年内患有各类慢性疾病, 共计366 人次, 慢性病患病率为16.0%, 其中, 男性慢性病患病率为14.6%, 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17.6%。 慢性病患病率均随年龄的上升呈增高趋势, 其中在低年龄组上升的幅度较小, 但35 岁开始快速上升, 见表3。 慢性病患病率由高到低的前5 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 (68.6%) 、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30.7%) 、 消化系统疾病 (23.2% ) 、 呼吸系统疾病 (15.1% ) 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9.5%) 。
2.3 调查对象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
2.3.1门诊服务利用:在调查人口中, 498名两周患病者中两周就诊人次数为751人次, 两周就诊率为32.9%;调查人口两周患病人次数为511人次, 两周患病未就诊人次数为112人次, 未就诊比例为21.9%。在未就诊者中, 57.1%的患者采取自我医疗的方式, 48.9%的患者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 自感病轻而未治疗的比例为58.3%, 因经济困难而未治疗的比例为22.9%。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就诊首选医疗机构分析, 82.5%的患者选择村卫生室, 10.4%的患者选择乡镇卫生院, 5.2%的患者选择县级医疗机构, 0.3%的患者选择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见表4。
2.3.2住院服务利用:在调查人口中调查前一年住院情况, 住院人数为138人, 住院人次数为168人次, 住院率为7.4%;应住院人次数为197人次, 未住院人次数为29人次, 应住院未住院比例为14.7%。未住院原因分析, 71.4%未住院者是缘于经济困难。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以县级医院为最多, 占57.7%, 地级及以上医院较少, 只占5.8%, 见表5。
%
*数据来自广西2008年家庭卫生服务调查。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 容县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23.8‰和16.0%, 高于2008 年广西农村平均水平 (144.5‰和9.3%) [1], 提示容县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也显示其卫生服务需求有提高的空间。 调查地区的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两周患病率较高; 两周患病率排列前5 位的系统疾病分别为呼吸系统、 肌肉骨骼系统、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 调查结果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3,4,5]。 容县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35 岁以上年龄组上升速度加快, 尤其是65 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高达60.5%; 慢性病患病率排列前5 位系统疾病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容县农村地区有向城市疾病谱转化的倾向, 与国内一些农村地区情况相似[5,6,7]。 这与容县农村地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密切相关。
本次调查发现, 容县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32.9%, 高于广西2008 年农村 (19.9%) [1]和全国2008 年农村 (15.2%) [2]的平均水平; 未就诊比例为21.9%, 低于广西农村 (31.0%) [2]和全国农村 (37.8%) [2]的平均水平; 住院率为7.4%, 高于全国农村 (6.8%) [2]的平均水平; 未住院比例为14.7%, 低于广西农村 (24.7%) [2]和全国农村 (24.7%) [2]的平均水平。调查地区的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较高, 一方面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较高有关, 另一方面与该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水平较高有关。 调查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7%, 高于2008 年广西农村平均水平 (93.3%) [1]。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住院率较高, 未住院比例只是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的59.5%, 可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显提高了农村居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 这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主要关注保障大病和住院医疗服务有关。
本次调查发现, 调查地区门诊服务利用主要发生在基层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 就近、 低廉与方便成为农村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首要选择。 这显示出广覆盖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近年实施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够引导农村居民对就诊医疗机构的合理选择, 有效地分流了病人, 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也提示,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质量, 对提高农村居民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还发现, 50.0%以上农村居民患者住院服务选择在县级医院, 因此, 提高县级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救治能力,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可提高农村居民住院服务的利用率和可及性。 但本次调查还发现, 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 因此, 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 尤其是住院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提高农村卫生服务利用的关键是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 因此, 必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提高农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摘要:目的 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 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 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的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 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 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利用,调查
参考文献
[1]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摘要/2008中国西部地区卫生服务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0:81-101.
[2]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22-69.
[3]张巍, 田向阳, 魏南方, 等.中国农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10, 26 (8) :571-573.
[4]郑文, 陈家应, 陈险峰.高邮等地农村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07, 20 (2) :4-6.
[5]卢安, 王新立, 高贵军, 等.河北省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抽样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5, 21 (11) :1384-1385.
[6]杨丽, 周燕荣, 钟晓妮.重庆市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11 (10) :1115-1119.
7.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七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政府无法实现科学决策等问题,是新医改亟需破解的难题。目前,福建省厦门市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了表率。如今的厦门市居民拥有了可以实时更新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居民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预约专家,缩短了就诊时间,减少了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降低了就诊费用,就医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更加方便快捷。这既得益于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也得益于市卫生局主持研发的“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建设成果。
明确管理和服务需求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患者对医疗机构的选择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而且患者针对自己特定的病情也会对医疗机构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患者不可能只在同一个医疗机构进行就诊。由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中各个医疗卫生机构未做到信息互联互通,使得患者就诊时存在大量的问题,如:患者须携带以前就诊的各种记录;就诊过程“三长一短”;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医生不能很好掌握患者病史;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低;政府无法对医疗行为进行实时监控;第三方服务机构无法及时获取医疗信息,大量积累在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无法实现增值等。
最为严重的问题是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无法长期完整保存和适时利用。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乱”,也成为政府进行行政管理和服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设信息系统,实现各医疗机构内部信息共享
面对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孤岛的局面,厦门市卫生局决定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入手,为全市居民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从2005年起,分期建设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
为了保证市民健康系统能够顺利运行,卫生系统内部定期召开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领导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会议,就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事实与应用进行专题讨论,一方面提高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的观念与意识;另一方面使系统的实施与推广奠定了可靠基础,便于该项目覆盖到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最后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该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06年底,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被纳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牵头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军民协同共建医疗服务示范工程。
2007年和2009年,厦门市委、市政府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施战略上,高度重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把开发和推广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两次列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2010年按照卫生部最新标准和规范指南对系统进行再次全面升级。
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推广和优化解决了以下问题: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通过双向转诊和代理检查检验解决社区、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达到在社区、乡镇卫生院及卫生所使患者就能享受到综合性医院的服务;同时通过远程健康信息调阅和远程会诊,获取国内或国际知名专家的援助。
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通过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实现患者就诊信息的充分共享(如检查检验报告、影像图片的共享调阅),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达到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预约专家,以及缴费预付制,方便患者排队挂号、减少患者来回缴费环节,以及通过实现社区的转诊、代理检验检查,达到向社区分流就诊人员,进而实现就诊流程优化,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全市就诊一卡通系统(社会保障卡或健康卡),在病人对医生授权的前提下,医生就可以在线及跨机构调阅该病人以前的就诊情况,便于医生掌握病人病史和诊疗的整体情况,减少了误诊或误治的概率。
规范医疗行为。由于信息实现了共享,在一定程度可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同时医生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医疗机构对该病人的诊疗情况,辅助医生借鉴其他同仁的经验,帮助提高诊疗水平。
方便了居民管理自己的健康档案。由于系统为居民建立了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自我保健的功能。长期保存居民健康档案,方便了居民参与自己的健康管理,为疾病预防和居民积极主动进行自我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通过系统利用患者就诊信息自动建立标准的国家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使社区医生快速为居民建立标准居民健康档案,免除了费时耗力而效果又差的上门入户调查。同时通过信息共享调阅,缩短向患者问询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
在促进了政府职能履行能力的提高方面,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政府的健康服务水平。通过为辖区内患者建立统一的可管理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为居民提供了一个长期管理、可随时更新个人健康档案的管理平台,有助于居民更好的关心、管理自己电子健康档案;同时通过信息的互联互通,有效节约了患者的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
提高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政府对卫生医疗机构进行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整理分析,也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多更好服务于市民的行政决策。同时,对就诊人群疾病发生频率变化分析,可有效预警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保障市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具有极大的意义。该项目创新的医疗数据网络集成共享技术,消除了医疗卫生信息的“数据孤岛”,促进了医疗卫生资源最大限度开发与利用,增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确保信息来源,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应用
在部门之间,由主管信息的领导积极主动协调社保、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获得厦门市民健康档案的基础数据使用权限,同时提供其他部门所需数据(如公安户籍信息系统所需的出生证信息),通过厦门市民基础信息库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按照卫生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厦门市卫生局围绕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和医疗保健业务的协同,进一步确立了信息来源的方向,加强信息整合应用力度。参与的行政部门有公安局、劳动局、国土资源管理局和各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了居民户籍信息、居民的参保信息、地理基础信息和相关就诊信息。
公安局提供户籍信息。户籍信息为居民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了基础信息来源,方便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快速建立,为一线医务工作人员节省了大量的不必要的基础录入工作,方便了患者快速就诊。
劳动局提供居民参保信息。居民的参保信息为解决区域就诊一卡通提供了科学的实现途径,患者通过持有社会保障卡,通过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口、统一的读卡器,快速实现了区域就诊一卡通(非参保或外来人员参照社会保障卡标准发放市民健康卡)。
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地理基础信息。地理基础信息可为疾病分布提供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
同时,在医疗卫生单位间,通过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门诊、住院、体检、输血、社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客观信息的共享,并为辖区内居民建立了统一的可管理的终身电子健康档案。
明确了信息来源的同时,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通过厦门市民信息系统作为中心共享平台,实现了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信息共享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有:卫生行政部门确立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区域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为主线,在厦门市辖区内收集所有与居民健康活动有关的记录,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确立自己所需的业务共享信息,跨卫生行政部门的通过厦门市信息产业局牵头建设的厦门市民信息系统平台,经厦门市信息产业局审批后统一协调所需的跨行业信息的共享;卫生行政部门以内的共享数据,由卫生行政部门主导,统一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机制和策略。最后,各共享信息通过厦门市民信息系统共享规则实现跨部门共享;医疗卫生单位间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数据元标准,建立标准数据库,采用XML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并要求符合HL7 CDA格式,利用WebServices作为健康档案采集与共享的标准接口,解决异构平台数据调用。
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诊疗信息共享的实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能力:
通过出生证信息与公安部门户籍信息的交互,方便了户籍管理人员的登记录入工作,同时为医疗卫生单位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获取唯一身份索引(身份证号码)奠定了基础;
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单位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间信息的共享。通过出生证与国家计划免疫信息的共享,节省了计划免疫时大量的录入工作,提供了服务效率,节省了接种时间;
通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诊疗信息的区域共享,为居民、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居民。免费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方便居民管理自己的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降低了就诊费用。通过系统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如网上、手机预约、短信提醒、社区的代理检查检验等),方便了就医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2)医疗机构。①通过信息共享与调阅,方便医生快速掌握患者既往病史和诊疗的整体情况,减少了误诊或误治的概率,提高诊疗效率,为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创造了条件;②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查等使得对疑难病症实现异地专家会诊提供了方便,又及时解决了医疗难题;③通过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可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④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赖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来社区就医的人也多了。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因此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有重大实际意义。
(3)卫生行政部门。第一,提升政府形象,系统免费为广大市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为市民办实事。第二,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系统实施后,对全市各医疗机构就诊情况有了非常详细即时的了解,遇到某一疾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加时,卫生管理机构能及时应对;第三,加大了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控力度,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临床诊疗活动是否遵循诊疗规范,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对类似情况进行核查与管理,规范了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第四,提高诊疗和医疗费用支出管理水平,堵塞漏洞,如超额大处方等情况。
(4)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代理检查检验,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创造了商业机会;同时通过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可为科研、药品厂商、保险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
应用实效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目前,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已覆盖占厦门市95%以上医疗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该系统已为厦门市60%以上的常住人口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每月共享调阅万余次。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市民健康信息的区域共享2008年至今仅诊疗结果共享一项,就为市民节约重复检查、拍片、冲洗、打印等费用约5000多万元。同时与保险公司合作能节约病历复印、交通等各种费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市政府能够通过该系统对全市卫生工作实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②医疗成本明显减少。医疗资源共享,明显节约了公共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大大降低了公众医疗费用。
③公众就医极大方便。患者可以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等多种方式挂号,并从网上、手机及时获得检查检验结果。全市所有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一卡通”,各个医疗机构均可调阅电子医疗档案,确实方便了患者。
④健康服务日臻完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使市民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第一次真正列入政府的管理职能,率先落实了党的十七大关于“建立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和国务院新医改方案中关于“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的重大民生举措。
⑤医疗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协同医疗平台,各医疗保健机构之间实时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双向转诊,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了差错事故;远程会诊、远程心电检查等可及时解决医疗难题,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有重大实际意义。
⑥医疗秩序日趋好转。由于社区与医院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交流,市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赖性增强了,感情拉近了。有助于逐步改变大医院拥挤不堪,小医院和社区无人问津的状况。
结束语: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项目启用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等国家领导人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领导专程开展专题调研,全国不少兄弟城市纷纷参观考察。
8.济南居民医保缴费标准 篇八
从市社保局获悉,我市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已于本月开始,缴费日期截至12月31日。据悉,20我市成年居民二档个人缴费标准调整到140元,其他人群缴费标准不变,仍为成年居民一档300元,学生儿童、驻济高校大学生80元。
据了解,居民医保按年度缴费,一般是当年缴费期缴纳下一医疗年度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出生的新生儿,一般在户籍登记后一次性缴纳出生当年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也就是说,虽然今年已经缴纳了一次居民医保,但新生儿家长仍需在12月底前缴纳20的居民医保费。
参保人在缴费期内一次性足额缴纳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可在下一年度按医疗年度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待遇享受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3个月内参保缴费的,自出生之日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超过3个月以上参保缴费的,自缴费次月起享受居民医保待遇。
根据往年经验,缴费的最后1个月,很多居民会扎堆缴费。参保居民可合理安排缴费时间和选择缴费银行,避开缴费集中期,减少排队时间。今年共有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济南润丰农村合作银行等四家银行代收居民医保参保费用,参保居民需咨询所属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就近选择一家合作银行进行缴费。
本报提醒
9.城市卫生居民看法调查问卷2 篇九
——义乌中学8201室综合实践小组
义乌自2004年批下全国卫生城市,又授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然而仍有大部分民众认为城市卫生依然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即使走在国家前列,我们仍应该继续改进,继续保持高水准,促进城市发展。
1,、在义乌居住时间
A 一年以内B 10年以内C10年以上
2、是否认为义乌城市卫生保持很好
A很不错B一般般C还要努力
3、您对自己所在的住宿区卫生是否满意
A很满意B还行C还需改善
4、您认为最无法保证卫生的地方是
A菜市场B小区公共区C街道D 其他
5、那认为相关部门该如何改进这些地方的卫生
A 加大环卫工人的密度B多加宣传,让民众自己保持C其他方法______
6、您认为最无法容忍的卫生问题是
A污水臭水B生活垃圾C建筑 工业垃圾随意堆放D其他
7、您认为最有可能出现并影响到义乌卫生的是
A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及时的清理
B 各种商场对卫生环境的忽视
C生产不环保导致河道、空气污染
8、您觉得本市垃圾的垃圾处理是否规范到位
A很到位B还行C不是很合理D不了解
9、您觉得义乌一系列的卫生荣誉称号是否实至名归
A实至名归B一般般C不符合10、作为居民,为配合城市卫生保持改进工作,我们仍应该
10.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十
2015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自2014年7月1日起,将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
2015年3月6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印发《关于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的通知》,对提标工作的标准、时间和范围以及资金来源、组织实施、工作要求都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
这次统一提标,是广西继2013年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5元后的第二次提标,将使广西超过530万城乡老年居民直接受益,惠及千万城乡家庭,受益面最广,受益方式最直接,对更好地保障和改善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城乡老年居民基本生活、提高中青年群体的参保积极性形成理性预期,拉动城乡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广西有38个县(市、区)在自治区规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上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此次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后,南宁市青秀区、崇左市凭祥市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全区最高,达每人每月135元。
11.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十一
一、居民饮水水源及卫生状况
自来水建成之前, 福州城区 (主要指鼓楼、仓山、台江三区) 居民用水主要是江、河水和井水。福州市有闽江穿城而过, 城内河网密布, 主要河道与闽江相通, 各内河多在居民集居处设有挑水码头, 沿河居民乘每天涨潮中期水质干净时, 挑水储存。一些菜馆、饭店另外建有蓄水池, 雇专职挑水工, 日夜挑水储备食用。不在水边居住的居民多凿井取水。井在福州很普遍, 院落多有水井, 街巷路口凿有大井, 有的可供数百户居民使用。取水时通常以吊桶打水, 民国时期, 一些机关单位、官商住宅另外备有机泵抽水设备, 以方便取水。
井水与河水, 这两种水源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 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不合卫生标准, 具体来说, 无论河水或井水, 其水质都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河水。王调馨的《水质之考察》一文中有闽江水浑浊度与微菌数的曲线图, 其中在四五六等多雨月份中, 闽江水浑浊度平均达到90以上, 微菌数也很高, 平均每立方米有3000左右, 而其余月份平均在2000以下 , 可见降雨对闽江水质的影响。当时人们对饮用水的标准是“适合于人们饮用的水, 每立方生的水, 最多仅可在一百以下的微菌数。尤不能有大肠菌等寄生虫。”而闽江全年微菌数差不多都在1000以上, 可见直接饮用江河水是极不卫生的, 而多雨的天气使饮水不洁问题更加严重。
此外洪水也会影响居民饮水。防洪堤建成前, 洪水一直是福州人民心头一大害, 洪水爆发可致市区一半面积被淹, 特大洪水受淹面积更大。据历史记载, “5月26日大水入城高二丈许;1948年6月1日的洪水使市区90%地区受淹。”洪水期间水质混浊, 污染严重, 饮水极端不净, 常常引发疫病。
其次, 从居民生活方面来说, 长期以来, 沿河居民习惯把垃圾、粪便、废物倒入河中, 在河内洗涤污物、马桶, 船民日常在水上生活, 随河大、小便, 致使河水不断污染。城内居民则通过沟渠把污水秽物排入河流, 由于年久失修, 这些沟渠又多系明沟, 暗沟很少, 居民随便往里倾倒污物, 民国时期很多沟渠就淤塞不通, 污水充斥, 不光臭气熏天, 且污染水井。
建国前, 福州城区粪便未作统一管理, 农村田地需要粪肥, 于是近郊农民进城挨家挨户为市民倒马桶, 再把粪便挑运回农村。一些人沿街收购贩卖粪便, 在街角, 路口随处埋设粪缸, 上不加盖, 且缸壁时常渗出粪水, 极易污染水源。远离市区的农民、粪商进城买粪后还要挑到码头装船外运到闽侯、长乐、远郊等地。一开始无固定停泊地点, 后在王庄、水部、河下、粪倒楼、台江第四码头、宁波道等处设立有专门的垃圾坞道。江河上每天粪船密集, 来来往往。但由于堆放不当, 管理不善, 对附近水源污染严重, 多次引起民众公愤。民国时期档案记载:“城、台两区垃圾无处倾倒, 江河旁均有垃圾堆积, 长此恶习相沿, 有害饮水卫生……民众纷纷不平”;民国三十六年, “水部、下道、瀛洲等处粪船云集, 水源不洁有碍民饮, 市参议会特建议市府速筹地点令饬移泊。”粪便是大肠菌的主要来源, 管理不善, 极易污染水源, 传播病菌。
第三, 从设施方面来说, 各处水井井壁大部分用砖或石砌成, 多缝隙, 少数水井内部虽用水泥砂浆粉饰, 但久不修缮, 表面出现裂痕, 这些缝隙、裂痕致使污水渗入水井, 污染水质。另外水井的井栏、井台、井盖以及排水沟等, 各处多无这些设施, 特别是井盖和排水沟, 几无一地有之, 下雨时污物随雨水流入, 井畔污水也容易积存, 慢慢渗入。厕所内壁与水井井壁情况大致相同, 很多漏水, 污水不断渗出。
此外厕所、水井、沟渠等, 在建造时规划不够合理, 不究地址, 随地乱设。大部分水井与厕所、沟渠及禽畜棚等相邻, 大量污水渗入水井, 污染严重。民国27年 (1938) 福州市区有厕所270处, 粪缸2030口, 其中厕所离河水、井水水源30米以内的占半数以上。很多厕所没有有严密的防蝇设备, 可以想象这些厕所对附近居民饮用水的卫生存在多大隐患。
二、饮水与疾病
1、水与疾病的关系
水之与病, 息息相关。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一个媒介, 空气、血液、动物等等包括水, 水源在受到污染后, 含有大量病菌, 是传播疾病的一个危险媒介。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各种传染病, 很多是通过水来传播的, 最通常的就是伤寒, 霍乱, 痢疾及其他胃肠病等。
针对这类由水传播的疾病, 要降低发病率, 必然要加强对饮水的管理, 改善饮水卫生状况, 关于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美国比斯堡看到改善饮水卫生在疾病控制上的作用:1907年十一月该城装设漂沙滤之前, 全城小肠炎症死亡率均在100以上 (以每10万人口计) , 1908年有60% 人饮用漂滤过的水, 死亡率直降到40%, 1909年全城75% 人饮用, 死亡率降为20%, 随着清洁水覆盖率的增长, 小肠炎症死亡率迅速降低。可见饮用水的洁净与否直接关系疾病状况, 关乎人群健康, 改善饮水卫生是预防与控制疫病的有效途径。
2、福州疾病状况
福州因饮水不洁, 常年疫病不断。民国36年10月, 福州地区发生伤寒117例, 死亡5例。民国37年伤寒流行, 当年发病1336例, 年发病率为304.91/10万, 城区病死率为10.33% (59/571) 。
光绪十年 (1884年) , 福州地区发现古典型霍乱。民国22年, 福州城区发生57例, 死亡16例。民国26年, 城区发生220例, 发病率为61.21/10万, 死亡185例, 病死率为84.09%。民国27 ~ 29年, 发病411例。民国32 ~ 34年, 566例, 死亡71例。民国35年6月16日至11月4日, 发病739例, 发病率为238.39/10万, 死亡144例, 病死率为19.49%。
细菌性痢疾:民国26年至38年, 福州地区发病828例, 死亡96例。
与其他地区相比, 福州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频发, 一方面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 易于病菌繁殖有关, 另一方面与当地居民的饮水有很大关系。以伤寒病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小桥区百分之七十五, 台江区约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人民饮用河水;鼓楼区百分之百, 大根区约占百分之九上以上人民饮用井水;仓山区人民饮用河水和井水的约占半数。而1950-1952年各区伤寒发病率如下图所示:
1950年福州市区伤寒发病率最高的是小桥区, 1951年和1952年发病率最高的都是仓山区, 两个地区均属河水饮用率偏高的地区。以三年平均来算, 仓山区平均发病率为30.9%, 台江区平均22.6%, 小桥区平均22.4%, 大根区平均14%, 鼓楼区平均10%。结合各区河水饮用率, 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河水饮用与伤寒发病率的关系图:
可以看到, 河水饮用率偏高的地区, 伤寒发病率都比较高, 但二者并非呈正比例关系, 伤寒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并不是河水饮用率最高的, 这是因为除河水外, 井水也是传播伤寒病菌的重要途径, 它虽比河水清洁, 但也或多或少受到污染, 不适合直接饮用。
包括伤寒病在内, 由水传播的疾病每年致死人数不计其数。民国三十年省政府秘书处一份福州人口死亡原因统计表显示, 死亡人数中, 伤寒病占1.5%, 赤痢占0.7%, 霍乱占3.9%, 腹泻及肠炎占1.8%, 以上四项共8%, 若除去心肾、老衰等非传染性疾病, 由传染性疾病致死的人数共4568人, 而其中五分之一由水之传染病致死 (见下表) 。严峻的疫情引起了人们对饮水卫生的重视, 当时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刊登有清洁饮水的重要性, 各种水源的水质, 以及饮水的清洁法等。改善饮水卫生状况迫在眉睫。
三、改善饮水卫生的努力
1、调查与治理
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 二月, “福建全省卫生处”成立, 直隶省政府, 统办全省卫生事业, 各县也相继设立卫生院, 加强对各地区卫生事务的管理。当年即组织卫生稽查员对饮水、垃圾、粪便等项进行调查。其中对饮水的调查, 从江水、溪水的水色、水流、有无污水流入到水井的位置、深度、设施等, 算是比较全面, 饮水调查是改善饮水卫生的重要部分。建国后也有类似的调查, 如1949年市立医院进行了环境卫生的调查, 如公井、水沟、垃圾、洼地、土堆等, 在几天时间内“调查过八十个公井, 八十七个土堆”, 并从伤寒病患者最多的小桥区提取各公井井水, 送往卫生实验所检验。只有经过全面的调查, 才能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对水井及水井周围的厕所、粪缸进行了一些改造。限于财政关系, 民国时期对水井、厕所的改造主要以整修, 改良为主, 在水井、厕所内部添加水泥砂浆粉饰, 使不渗漏;修理井台、井栏, 添加井盖;拆除临近水井的厕所、粪缸等等。另外对厕所进行消毒, 在夏秋疫病多发季节, “不论私立厕所, 或地方公厕, 每周两次放入生石灰, 如是, 粪便内之细菌寄生虫及蝇之幼虫, 可因热化作用而死灭。”
除改造之外, 对于已经污染的饮用水, 主要是通过消毒来改善水质。市卫生机构在沿江河的适当地点设河水消毒站, 对前来挑水的群众桶里投放漂白粉进行消毒。并对水井放置消毒剂, 浮于水面慢慢溶解。消毒虽是比较有效的饮水清洁法,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饮水卫生状况, 但却不能根本解决福州市饮水卫生问题, 在梅雨季节, 水特别浑浊, 消毒法根本不能澄清, 另外这种办法花费巨大且作用有限, 当时政府对此也深有感触“本市面积广阔, 河流纵横, 取水地点不同, 水井数量众多, 欲求经常做到彻底普遍, 实属困难, 逐年虽花费较多经费并消耗很大人力, 仍有部分群众传染肠胃病及其他因饮水不洁所发生的困题, 建设自来水实属目前市政当务之急。”
2、卫生运动
改善饮水卫生,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 还不得不提及群众运动, 因为市区大量堆积的垃圾、污水淤积的沟渠、临近水井的厕所……这些污染水源的始作俑者, 靠政府的力量来清洁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无论民国时期还是建国后, 政府都会发动群众举行卫生运动。这些运动通常包括:清洁垃圾, 疏通沟渠, 清除污水, 打扫厕所、清除粪便, 灭蚊蝇, 饮水消毒等等。
民国时期, 政府鉴于夏令时节, 疫病极易发生, 因而主要发动夏令卫生运动, 自二十九年开始每年均会举行, 以义务劳动为主, “采取竞赛方式, 各单位成绩优劣由工作考核队报告, 分别予以奖惩”。建国初, 全省卫生基本设施仍相当差, 环境卫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发动群众,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来改善的。这些运动一般在重要节日和病菌孳生高峰季节前。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 动员失业工人参加, 或者发动群众开展义务劳动。
这些群众卫生运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区的环境卫生, 减轻了对饮用水源的污染, 但这种突击治理形式其效果也必然是短暂的, 例如当时就有人反映“马尾镇在今年七八月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时, 整个镇的街道都经常打扫得很干净, 一般店铺也搞得很清洁, 并开展了街与街, 户与户的卫生竞赛, 但入冬以来, 该镇却搞得很脏, 如该镇镇公所室内、室外都撒满了烂纸、果皮, 很少打扫。”体现了群众卫生运动其本身的缺陷性。依靠这种突击运动方式无法根本改善饮水卫生状况。
12.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十二
编码:□□□
亲爱的朋友,您好!我是东高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服务需求调查小组人员,为了掌握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的变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调控各种供求关系,制定卫生政策,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调查,有您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本次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答案无所谓对与错,请您如实回答以下的问题。真诚的感谢您的参与!祝您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问卷中的选择题如没有特别说明均为单项选择,请在你认为合理的答案序号上划“√”,“□”作登记用,您不需
填写!
第一部分社会人口文化特征
1.您的年龄_周岁□
2.您的性别1)男2)女□
3.您的民族□
1)汉族2)回族3)满族4)维吾尔族5)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4.你的婚姻况□
1)再婚2)离异3)丧偶4)分居5)未婚99)不详
5.你的文化度□
1)文盲半文盲2)小学3)初中4)高中或中专5)大专或本科
6)研究生或以上99)不详
6.你的职业□
1)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2)企业职工3)商业服务人员4)医疗卫生人员
5)教育工作者6)交通运输人员7)离退休人员8)个体私营者
9)学生10)无正式工作人员及无业人员11)其他,具体为_.你的家庭年人均收入□
1)<1万2)1—2万3)2—3万4)3-4万5)4万以上99)不详
第二部分健康状况
1.您的家庭成员中是否有因病伤活动能力受限及丧失劳动力的情况□
1)是2)否99)不详
2.您是否有患慢性病□
1)患病2)未患病(若选2),则跳到第4题)99)不知道
3.目前你患的慢性病为(可多选)〇
1)风湿性关节炎2)高血压3)慢性支气管炎4)冠心病
5)糖尿病6)高血脂7)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4.近半年内您是否有感到身体不适(包括生病或受伤)□
1)是2)否(若选2),则跳到第三部分)99)记不清
5.不适后您是否到医疗机构就诊□
1)是2)否(若选2),则跳到第13题)99)记不清
6.你就诊的医疗机构为□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市二级医院3)市三级医院4)省级医院及以上99)不详
7.是否有因不适而住院的情况□
1)住院2)未住院(若选2),则跳到第12题)99)不详
8.您住院的天数□
1)<30天2)1-3个月3)3-6个月4)6-9个月
5)9个月以上99)不详
9.您住院的费用(以人民币计算)□
1)<1000元2)1000-2000元3)2000-3000元4)3000-4000元
5)4000及以上99)记不清
10.你住院的医疗机构□
1)市二级医院2)市三级医院3)省级医院及以上99)不详
11.你选择医疗机构的标准是(可多选)〇
1)医疗机构离家近2)价格便宜3)医疗技术好5)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好
6)设备条件好7)医院是否有熟人8)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12.未住院的原因□
1)病情轻,不需住院2)经济困难,负担不起3)没有时间
4)没有床位5)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13.您感到不适而未就医的原因□
1)自觉病情轻2)经济困难,负担不起3)没有时间4)交通不便5)其他
第三部分健康保险及卫生服务
1.你现在所参加的医保形式是□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商业保险3)劳保5)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2.你最近一次由医生做健康体检距现在又多久□
1)<1年2)1年~3)2年~4)>5年5)从未体检过99)记不清
3.你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途径□
1)电视2)报刊书籍3)医护人员4)同事朋友
5)社区宣传栏6)其他,具体为_99)不详
4.你希望今后获得哪些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可多选)〇
1)定期体检2)健康教育讲座3)社区定期为老年人组织义务活动4)简化医保报销手续
5)社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6)没有需求
第四部分经济
1.你过去半年的就医费用_(以人民币计算)□
2.你对当前卫生服务的价格□
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4)不满意5)非常不满意
3.当支出医疗费用时是否会对您的家庭或个人的经济造成负担□
1)不会2)造成一定经济负担3)承受不起医疗费用支出,经济负担太重
4.当卫生服务的价格让你不能接受时,你会选择其他的相关产品吗□
1)会2)不会99)不知道
5.起付线对您的个人卫生服务需求有影响吗□
1)有2)没有99)不清楚
6.封顶线对你的个人卫生服务需求有影响吗□
1)有2)没有99)不清楚
7.您对当前提供的卫生服务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8.你认为医院目前在医疗设备,医疗收费,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哪些方便需要改进
再次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调查日期:调查人员:
13.居民楼道卫生标准 篇十三
1 研究背景
1.1 历史背景
197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后,30多年来各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可喜成就。在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等问题,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即: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将实现公平可及的卫生服务作为主要内容和重点指标向全球提出。2007年10月29日,第11届全球卫生研究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公平的可及性:发展中国家卫生研究的挑战”。为履行国际承诺,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实施了《中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健康中国:2020》以及“江苏省农民健康工程”、“苏州市农村卫生基本现代化”等系列活动,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然而,鉴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动态性特点,旧的问题解决后,新的问题又出现,目前,社会反响最强烈、全国“两会”连续7年、2010年苏州两会列前五大议题之一的“看病难、看病贵”再显,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亟待解决。
1.2 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加深认识,提升其地位与作用,同时在分析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为居民提供一个公平、可及和可得的服务环境和平台。意义有:(1)市民层面:获得公平、可及和可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健康权益,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2)社会层面:激励各界支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会资源向基层和基本方向配置;(3)政府层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重视民生,彰显亲民形象,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氛围。(4)国际层面:履行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2 现状分析
2.1 基本概况
苏州位于长三角地区,辖5市7区,60个镇、33个街道,1 097个行政村、832个居委会,面积8 488 km2,陆地面积占53.80%,呈等腰三角形,两底角附少数离岛于太湖和长江中。市区位于底边中部,县城除常熟市、昆山市居中外,太仓市、吴江市和张家港市分偏于南、北、西。全市交通发达,实现市→区(市)60分钟,区(市)→街道(镇)30分钟,街道(镇)→社区(村)15分钟的通达目标。常住人口1 046.60万人,中心城区、规划区和边缘区分别占33.60%、40.00%和26.40%。60岁以上老年人占20.65%,有贫困及边缘人群77 112人,平均期望寿命81.10岁。2010年GDP为9 228.91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0.55亿元,卫生投入33.7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09%,较1990年下降0.77个百分点。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29 219.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4 657.00元,较1990年分别增长13.60倍和8.80倍。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消费918.60元和518.60元,占消费支出的5.14%和4.99%。恩格尔系数为38.80和33.90。各类卫生机构2 675个,其中:公卫机构33个、医院143个;床位39 204张,平均每万人37.44张,较1990年增加4.54张;卫技人员46 507人(另有乡村医生2 937人),占总人数的81.06%,平均每万人有卫技人员44.42人,较1990年增加4.68人;年门急诊5 977.72万人次,其中医院占49.06%,年人均门诊3.84次,较1990年增加1.07次;住院人次1 051 336人,医院占82.35%,年均每万人住院9 598人次,较1990年增加264人次;医院及社区床位使用率分别为94.61%和50.13%。医院次均门诊、住院床日和出院病人平均费用分别为187.94元、796.85元和8 765.30元,分别较1990年增长10.90倍、23.44倍和14.16倍。全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方案健全,市区实现15分钟应答急救标准,国家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执行较好,建立政府购买机制,人均购买经费达50.00元。社会医疗保险参保391.19万人,新农合参保269.87万人,覆盖率达99.87%,人均基金466.00元,补偿比60.00%;医疗救助率100%。最大补救案例是周庄一位白血病患者,医药费99万元,补偿17万元,救助39万元,合计56万元[3]。
2.2 主要特点
2.2.1 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苏南卫生发展模式。
改革初期,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借乡村集体经济力量快速发展农村基层卫生;中期随着政府税收增加,财力增长,政府投入成主体;近期在政府主导下,遵循市场规律,引导社会参与。目前除政府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外,外资、企事业和个人等各类民营机构迅速发展,使苏南卫生模式再创新特色。
2.2.2 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与策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如:依据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移民化和老龄化发展,在规划设计上,突出资源整合、城乡一体、卫生现代化和市场导向原则;在疾控策略上,从抓传染病为主,转向以预防慢性病和突发卫生事件为主,兼顾部分新老传染病监控;在公共卫生方面,抓全覆盖、均等化、政府购买和弱势救助;在集约化方面,推行资源整合与共享,集团化、城乡区域一体化,派设分支机构,成立医疗集团、分院等;在医保方面,注重全覆盖、保基本,重救助、倾基层、建机制、市统筹和可持续。根据“五化”的发展,实施动态中求平衡,变化中谋发展的举措。
2.2.3 坚持重点突出,不断强化基层卫生发展。
重视基层卫生机构对居民健康的守护神作用,加大投入和要素衔接,避免“短腿”制约。多年来,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下,规划科学合理,市场作用显现,医保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完善,装备不断改进,通过多途径、多举措,基层卫技人员数量、技能和管理明显改善,“六位一体”功能逐步到位。
2.2.4 坚持质量第一,提供现代化的卫生服务。
随着“三区三城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推进,卫生现代化已被提上议事日程,在规划布局、资源投入、人才培养、诚信服务、便民举措、卫生支农、专家下乡、数字卫生、网络医院和虚拟照护等方面发展快、起点高,既改变了传统服务模式和理念,也满足了居民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更体现了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方式和品质。
2.2.5 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效能。
由于服务人口成倍增长、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实际服务需求翻番,表现在门急诊、住院、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控制等卫生服务量大幅提升,而服务体系和保障能力相对滞后,2010年财政对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1990年不增反降0.77个百分点,机构、人员和床位也呈相对缓增态势。多年来卫生系统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挖潜增效和提高效率来化解超负荷运作的矛盾。
2.3 问题分析
2.3.1 改革目标与居民期望值之间有差距。
医改指导思想和目标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目前情况并非如此,一是就诊流向未改变,大医院仍门庭若市;二是医疗费用不降反升;三是医院在“看病难”、“看病贵”基础上,再增“看病繁”;四是“基本药物”阻挡病人于社区之外,变“方便”为“不便”;五是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六是政府药品采购、招标价高于市场价。原因:第一,改革不配套、不到位;第二,政府补偿不足。对医院补偿少,市场功能发挥过度,基层机构因政府“托底”,萌生惰性,致病人“向心型”倒流。第三,部分基层机构为规避基本药物制度限制,忙于“改嫁”,政府也借创“二级医院”甩包袱;第四,分配机制不顺。边远贫困地区基层机构和年轻卫技人员收入低;第五,宣传不力。调查发现本地32.11%、外来40.86%的人员不知新医改政策;第六,形成“三医联盟”利益共同体。少数医生将医保“自费药”和“非基本用药”转向“院边店”、“社区店”,让处方利润在“体外循环”,形成医药企业、医药代表和医生结成的“三医联盟”利益共同体。医院统计“费用下降”,医保结报“费用上升”,病人仍感觉“看病难、看病贵”。
2.3.2 资源配置与现实需求之间有差距。
一是优质资源继续向城市医院倾斜。边远、山区和岛屿居民难以享受优质便捷服务,距城乡一体化、优质资源共享和卫生公平性有差距;二是机构内分配向医院集中。大医院一投入就是几个亿或十几个亿,而基层机构争取几万、十几万都困难;三是规划调整不及时。受区划调整,开发建设影响,村镇已不是传统概念中的村镇,如虞山镇、盛泽镇等,常住人口达35~60万人,不少行政村人口也多达几万人,原户籍居民仅占10.00%左右,按上级“户籍居民”、“一乡一院”、“一村一室”要求,不符合“一体化”、“城市化”实际,需纠正“有机构没居民”、“有居民没机构”和“大社区小机构”的“办公室规划”;四是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差距。要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补充作用,让企事业、外资、民间资本和军队系统等协同作用。原因:发展变化快,调查研究少,规划调整不及时,缺乏创新发展思路,业务指导不到位。
2.3.3 目标规划与实际执行之间有差距。
受多种因素影响,目标管理与实际执行差距较大。主要原因是:行政体制约束,如:社保、民政、企业、军队和各县等各不相同,部门、地区、条线和单位有差距;上级业务部门职能界定模糊,如:社保与新农合、农村卫生与社区卫生、养老照料与康复护理等;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和受上级业务指导的影响。
2.3.4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有差距。
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护工是当前基层急需的人才。基层求贤若渴,可望而不可及。按目前培养速度,短期内难以到位,基层缺人才也是居民舍近求远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一是历史遗留教育断层;二是转岗培训速度缓慢;三是市场引进人才力度不够;四是留用人才政策不到位;五是基层人才需求大与变化快。
2.3.5 均等服务与落实措施之间的差距。
受资源配置、户籍限制、家庭收入及保障水平影响,边远及山区岛屿、弱势群体、外来人员和低收入者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上有背离均等化倾向,如:政府对医保补助、计划外公卫服务、优质资源共享和弱势群体救助等,需要从认识、理念、政策和监督方面进行梳理与反思。
2.3.6 费用控制与实际成效之间有差距。
调查发现,外来人员73.10%、苏州居民73.80%认为“看病贵”。资料提示,1990年、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 664元增加到12 969元,20年增长了7.79倍,同期医院门诊人次、住院床日和出院人次费用分别增长10.90倍、23.40倍和14.20倍,而在补偿方面,农民比职工低30个百分点。数据说明近年来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这也是卫生服务量增加不明显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源,除需求增长、物价上升和收费提高等因素,医院市场化和医保失控是主因。
2.3.7 医院管理与“三长一短”之间的差距。
医院挂号、缴费、取药和看病时间“三长一短”现象反映管理存在缺陷,是“看病难”、“看病繁”的直接表现。病人形象地说,到医院看病要有“3个6”准备,即:“6点钟起床、6小时等候、6分钟看病”。剖析:院外因素,一是政府补偿不到位,过度市场化;二是基层功能不到位,病人倒流;三是医疗资源不足,医院数量、规模跟不上城市扩容;四是城市交通拥堵,病人途中滞留时间长;五是体制机制不顺,“医保”、“基药”政策鼓励病人到医院就诊。院内因素:一是医院趋利因素,让有支付能力的“优质病人”在院内循环;二是模式陈旧,为防费用逃逸,挂号、检查、取药和付费等程序分解重复;三是医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四是缺少医疗市场竞争氛围。
3 发展战略
3.1 思路定位
3.1.1 战略定位:
鉴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长期性、广泛性及动态性特点,同时,又具保障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幸福指数功能,建议将其定位于幸福民生和公共产品范畴,纳入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老年化、移民化和国际化来同步考虑,把可及性、可得性列入幸福民生、健康城市和卫生现代化总体规划和目标管理。3.1.2发展思路:采取“四个借助”和“五个依靠”。行政上:借助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和WHO“202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借助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新医改目标;借助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试点规划;借助市委、市政府“三区三城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基本现代化战略”;借助各地经验。在业务上:依靠市“十二五和中长期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实施;依靠各地子规划与配套措施;依靠卫生各条线、行业强有力的指导;依靠全市卫生工作者的努力;依靠全体居民参与和支持。
3.2 发展目标
3.2.1 总体目标:
201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可得性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再经5年的努力,到2020年年底,全市建立比较科学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可得性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较高水平。
3.2.2 具体目标:
见表1。
3.3 重点内容
3.3.1 强化医疗卫生改革综合配套。
一是政府职能调整;二是大小机构配套改革;三是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公开透明,避免招标高于零售反市场价格的出现;五是确保国家公卫项目与政府购买力相配套;六是改革城市公立医院;七是政府足额补偿或购买,确保卫技人员合理收入;八是切断“三医联动”、“体外循环”利益链。
3.3.2 强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做到一突出、二重视、三关心、四加强和五取缔。即:突出政府主导和公益性;重视社会老年化;关心企事业卫生机构建设;加强社会办医管理;取缔非法行医。做好医院与基层的对接,方便就近就医。
3.3.3 强化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
按照国务院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要求,力争2015年全市城乡每个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室)有1~2名全科执业(执业助理)医师,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名以上全科医生;2020年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7名全科医生,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
3.3.4 强化基本医疗保障的全覆盖。
重点突出一体化、全覆盖、高标准、低自负、可接续、一卡通和透明化。建立外来人员医保信息库,根据意愿允许自由切换;逐步统一居民医保标准,目标定位于居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4.0%~4.5%,医药费实际补偿比达60.00%,自费率控制在15.00%以下,改变结算方法,逐步过渡并使用国家医保卡,方便居民就医,对弱势群体实施医疗救助。
3.3.5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基本医疗也是公共卫生服务。当前首先要完成国家10大类41项,适度考虑补充项目,特别是基础信息、外来人口及慢病管理、非计划内免疫、公共场所卫生、康复护理、卫生应急和食品安全等,是优先考虑项目。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解读政策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建立合理消费、提供基本服务、实施科学保障、树立亲民理念的社会环境。转变病人“过高需求”、医院“过度服务”、保险“过度控制”、监控“过于形式”的想法与行为,让各方形成合力,回归社会基本价值面。
4.2 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苏州市空间狭小,人口密度大,资源呈偏态分布,二元化结构正在消失[4],地毯式布局须抛弃,研究城市“集约化”、社区“岛屿式”规划是当务之急,以镇(街道)为中心,实际服务人口为标准,强化城乡卫生统筹,兼顾“过渡期”及地形地貌、山区岛屿特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和测好变量,利用地级差和商业化增值,加快存量盘活,将增量资源向政府举办的基层公立卫生机构、山区边远岛屿、基本公共卫生和弱势群体倾斜,确保他们获得公平、优质和便捷的卫生服务;同时,发挥市场调剂、拾遗补缺的功能,满足特定人群需求。
4.3 加快培养,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加快基层卫技人员队伍培养,包括全科医生、社区护士、护工、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系列人才,是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限于教育时间、技能掌握和经验积累需较长的过程,短期难以到位。目前需采取“招、派、聘、训”多头并举。即:市场招聘、医院下派、退休返聘和短期充电等;另外要研究人才政策,营造用人留人体制机制。
4.4 控制费用,确保基本卫生服务
“看病难”、“看病贵”,主要是因贵而难,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费用居高不下,特别是自付部分约占1/3多;二是实际补偿少,医保“政策补偿比(即:可报比)”是文字游戏,回避监管职责,政策补偿占医药费总数约65%,按此基数新农合再补偿50%~65%左右,加上误工、生活和陪护等支出,农民患病自付比例实际高达60%以上。费用过快上涨主因是“过度无约束医疗”,核心是监管不到位。改革结算方式,实施“按病种结算”[5]或“总量控制”是根本措施,对少数医生诱导病人消费,可考虑与医院分担制,把监控重点和方向由病人转向医院和医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
4.5 突出公共卫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专家对卫生影响GDP经济测试,其系数是2.5,远高于教育对GDP的影响系数[6]。它是实现卫生服务效益最大化的体现。公共卫生无国界,特别是对重大传染病、环境卫生等要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限于政府财力,当前所有公卫问题政府还不能全包,但对“10大类41项”国定项目及本市少数增加项目,政府要足额购买。当前问题是:第一,确保工作到位,重视困难、残疾和流动人员;第二,根据财力增长,逐步增补一些项目;第三,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人群和标准的统一。避免和减少进口疫苗、器材,体现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广量大,建议适当增加人员编制。
4.6 加强领导,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要结合国情、省情和市情,特别是人口多、人均财富少,社会未富先老、工作面广量大、基础薄弱和需求居高不下等特点,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部门积极配合,将新医改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纳入政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考核目标。此外,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参与,形成合力,营造一个“公益、公平、透明、普惠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促进稳步、有序、快速和健康发展,确保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目标的实现。
摘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党的十七大首先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体现。制度的核心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评价的标准首先是可及性、可得性,尤其是可及性。为此,苏州市卫生局组织力量,结合新医改推进和当地实际,从背景研究、现状分析、战略定位、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抓住当地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老年化的契机,提出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前瞻性理念、思路、目标、策略与措施等,很值得大家互鉴共勉,以促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关键词: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安宁,王象斌,郑文贵,等.潍坊市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验研究的理论成果[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
[2]王梅,高倩倩,马安宁.潍坊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建设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1):14.
[3]苏州市统计局.2011年苏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9-548.
[4]张月林,卜秋,于可人.城市边际型农村卫生研究与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10):10-12.
[5]张月林,卜秋,于可人.苏州市调整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按病种结算调查报告[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2):39-43.
【居民楼道卫生标准】推荐阅读:
物业楼道清洁操作标准10-21
楼道卫生的爱心提示语11-28
楼道安全与卫生安全管理规定09-24
楼道文化内容06-30
社区特色楼道文化10-13
学校楼道安全提示语10-15
楼道不打闹的提示语08-05
物业公司开展集中清理楼道09-11
小学楼道安全宣传警示语09-26
烟台居民医保大病保险报销标准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