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共20篇)
1.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一
蝗虫种类及养殖技术要点及推广
摘要介绍了蝗虫的种类,分析了其市场需求,并总结了蝗虫养殖技巧,力图为农民致富找出一条新门路。
关键词蝗虫;种类;市场需求;养殖技巧
蝗虫(Grasshopper)是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昆虫,蝗科(Acrididae)与螽斯(Tettigoniidae)昆虫的总称。节肢动物门,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栖息在各种场合,热带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其为害庄稼,是农民的大敌。蝗虫的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蝗虫的生命周期为75d,雌蝗产完卵后会正常逝世亡,雄蝗也会在交配后正常逝世亡。
1蝗虫种类
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常见的养殖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棉蝗、稻蝗、中华蚱蜢等[1]。能入药供食用的重要是东亚飞蝗和稻蝗。这2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一是稻蝗。附属直翅目(Orthontera)、蝗科(Acrldidae-Locustidae)、稻蝗属(Oxya)。散布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尤其南方十分常见。多栖息在各种植物的茎叶上,主食禾本科植物,为害水稻、玉米、高粱、小米、甘蔗、茭白等。二是东亚飞蝗。直翅目、蝗总科。是蝗虫中较精良的品种之一。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北方为2代,第1代称为夏蝗,第2代为秋蝗,南方可常年饲养,至少3代。成虫善跳,善飞,身材粗壮,采食领域广,适应性强。此外,常见的还有红后负蝗、台湾大蝗、拟稻蝗、中华蚱蜢、大垫尖翅蝗、笨蝗、黄胫小东蝗、短额负蝗、短星翅蝗、日本黄脊蝗、花胫绿纹蝗、棉蝗、大赤翅蝗等。
2市场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蝗虫的市场需求约在100t以上,人工养殖蝗虫产量不足10t,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国际市场上,蝗虫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有逾1 000t速冻蝗虫出口于日、美等国。蝗虫含有丰富的被誉为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的甲壳素,甲壳素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经专家分析测定,东亚飞蝗其蛋白质含量高达74.88%,脂肪含量5.25%,碳水化合物含量4.77%,并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和磷、钙、铁、锌、锰等元素,是理想的高营养保健食品[2],还可以作为鱼粉、骨粉的替代品,是优质昆虫饲料,可鲜用或干用。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蝗虫单用或配合应用能止咳帄喘、解毒、透疹,可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菌痢、肠炎、破伤风、发热、气管炎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外用可治疗中耳炎。用活蝗虫泡酒可以定惊、祛风除湿、活络通筋、活血散瘀。雌虫有很多卵,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对增进人的记忆力大有裨益。食用方面在民间被喻为“旱虾”、“飞虾”。
蝗虫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也低,生产全程不用化学药物、添加剂等,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绿色食品[3]。在我国,食用蝗虫历史长久,在我国南方非常风行昆虫大餐,其中就有蝗虫。现在在某些处所已经代替鸡鸭成为婚宴上的新宠,常见的菜食系有飞蝗腾达、陆地飞虾、天鸡虾排、沪上醉蚂蚱、香辣蚂蚱、稣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蚂蚱咸菜、烙饼卷蚂蚱、烧烤蝗虫、蚂蚱烧汤、蚂蚱酱、蚂蚱面包等。对蝗虫还可深加工,制成罐头食品、脱水干制品、冷冻食品、腌渍食品、饼干、雪糕等各种风味食品。油炸蝗虫吃在嘴里,又香又脆又酥,一盘炸蝗虫在大城市要60~70元。野生蝗虫在市场上可卖到80元/kg,养殖的20元/kg。非常合适在土地贫瘠的山区农村养殖,为农民开辟一条致富新路。
3养殖技巧 3.1引种和大棚
初养户的种源可从养殖场或养殖户购置,引进蝗虫或卵均可。养殖场地可在房前屋后、农田等。养殖棚一般以长方形为佳。可养成虫450只/m2左右。作棚罩用的纱网质料要硬朗,不能有缝隙,纱网目数要合适,孔眼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低龄若虫的逃逸。在北方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因为蝗卵一般在5月即可以孵化。棚址选通风、阳光充分的处所,这样利于蝗虫的生长发育。建棚前必须先用捕捉、诱杀、开水烫等方法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等所有蝗虫的天敌消灭干净,这是养殖蝗虫成功的基础。以上几种昆虫是蝗虫的天敌,蝼蛄可用灯照联合大程度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汲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为便于雨季排水,棚内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cm。土质最好采用砂壤土。引种前要在棚内地面上种上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备蝗蝻食用。棚内最好保存或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作为蝗虫的栖息地,以利其蜕皮、羽化等。同时,还能作为隔离物,避免蝗虫的自相残杀 3.2若虫期管理
按2∶1的比例筹备无毒土壤、锯末,含水量在10%~15%,铺在2~3cm的器皿中,将蝗卵均匀布于土上,卵上在盖约1cm厚的土,器皿上再罩上1层薄膜。每半天检查1次,创造帅蝗后,用软毛刷将帅蝗拨到鲜嫩的麦苗上,帅蝗喜食麦苗、玉米苗、杂草等单子叶植物。投喂前把饲草用清水冲洗1~3遍。蝗虫采食时间在为9~17时,每天为2~3次。蝗蝻取食量很小,且爱好取食鲜嫩植物,此期蝗虫非常纤弱,应注意防雨,以防淹逝世。温度最好把持在25~30℃,光照在12h以上,湿度保持 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生动,喜食,有利于生长。3龄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时要保证棚内有充分的食物,否则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涌现自相残杀的现象。3龄以上的蝗虫可加喂麦麸,其措施是:用50g白糖加250g水融化后,再放入麦麸500g拌匀,放在棚内的塑料布上、木板上或浅帄式器皿中[4]。保持棚内干净,1~2d清棚1次,以防病虫害的产生。蝗虫经过5次脱皮后,即成长为成虫,这个时间约为6月15日。飞蝗一般羽化后10~15d进入性成熟期,开端交尾。此时的飞蝗很肥壮,除留下部分产卵的蝗虫外,其他的蝗虫可到市场销售,时间以7月初为宜。
3.3飞蝗产卵前后的管理
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浮现出鲜黄色。此时要将棚内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现在的蝗虫产卵器粗短而弯曲,为2对坚硬的凿状产卵瓣,以次穿土成穴产卵。在产卵的同时分泌胶状液,凝固后在卵外形成耐水性的掩护层,将卵围成1个卵块,对卵的越冬起掩护作用。在气温降至0℃以下时,把种源用麦糠、杂草、树叶等笼罩10cm厚左右即可,这样才干保证种卵正常发育,安全越冬。东亚飞蝗的卵块为褐色,呈圆筒形,中间略弯,一般长40~70mm不等。每块蝗卵有卵粒60~120粒。
蝗卵产于棚内土中,用于孵化第2代秋蝗的卵,在棚中可以不动,在温度、湿度、光照等达到孵化条件时,第2代秋蝗的帅蝗就会自然出土,时间在7月20~25日。筹备出售或暂不用于繁殖的第2代蝗卵,要及时取出,用湿度为10%~25%的土,一层土一层卵、最后一层是土的装法,装于大罐头瓶中,将瓶口密封,放于5℃的冰箱内保存。第2代秋蝗的养殖孵化期在7月20~25日,其饲养过程与夏蝗雷同,各龄的时间可类推,产卵是9月中下旬。这个过程中要做到“三勤”,即勤喂、勤视察、勤清算(变质蚂蚱及时扫除)。饲养1~5万只蝗虫,每人每天用2h即可完成饲养与管理全过程。蝗虫的生命力极强,未涌现得病的现象。
3.4采收与加工
大批收获蝗虫后,加工时只要轻轻拔除头部,同时将肠道慢慢带出即可。可用1/50的活性炭脱色、除臭,再经过洗涤、研磨,压抑成各种形状,经调味后制成各种罐头食品。对于偏小、伤残、腐烂的个体以及放弃物经过干燥后可以作为饲料添加剂。为了便于长途运输,降低成本,可以建冷库,卖冰体蝗虫。
4参考文献
[1] 郭郛,陈永林,卢宝廉.中国飞蝗生物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巧出版社,1991.[2] 王文亮,徐娜,张奇志.我国蝗虫蛋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8):23-24.[3] 刘玉升.蝗虫养殖效益分析[J].农业知识:科学养殖,2007(7):30-31.[4] 曹成全,陈申芝,张知锦.不同含水量的人工饲料对东亚飞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
2.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二
1.1 盲目引种
许多养殖户在引种时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对名犬品种缺乏认识,又没有请内行帮助把关,买回来的则是杂种犬甚至土种犬。
1.2 规模上的困惑
养殖的规模决定着养殖的效益,但规模越大,养殖难度越大,因此把农户平常养一两只狗与规模养殖相提并论显然是错误的。养成百上千只狗,需要有配套设施齐全的狗场、一整套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制技术。有的养殖户犬舍尚未盖好,就仓促上马,盲目上项,结果上得快,失败亦快。
1.3 不懂科学饲养技术
农户往往因地制宜取其自然,对怎样饲养才能使犬长得快却不甚了解。尤其是在饲喂方式和饲料营养成分上,更是五花八门,因为目前市场上狗的全价饲料很少,有的农户用猪饲料或饭店取回来的泔水象喂猪那样喂狗,还有的农户用加工粮食剩下的糠麸喂狗,其中几乎没有动物性蛋白成分,他们更不懂得肉犬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能量、蛋白等营养成分是不同的。
1.4 不懂得防疫灭病
许多养殖户不知道防疫灭病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不愿给所养的犬打防疫针,抱侥幸心理,认为其所养的犬不会得传染病,也有的认为只要把狂犬病加以预防就可以了。由此造成近年来犬瘟热,犬细小病毒性肠炎发病率较高,有的呈地方流行趋势。还有许多养殖户对寄生虫病掉以轻心,尤其是幼犬,在分离后不久的幼犬中死于蛔虫病的屡见不鲜,有的导致全窝覆没;至于中毒病、代谢病,也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户对犬病缺乏认识,他们对免疫的重要性和免疫程序往往是遭受惨重损失后才逐渐认识的。
1.5 品种退化不可忽视
目前农村中肉犬品种杂和品种退化的现象十分严重,许多炒种者采取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手法牟取暴利,甚至出现通过焗油染色的方法,将土种白毛犬“易容”成花丹犬出售。
2 技术要点
2.1 把好引种关
引种前应作好充分的调研与准备。应以能适应当地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的品种为宜;正式购种时,应请当地有经验的人和兽医人员协助前往挑选犬苗和进行必要的疫病检查,切莫上中间商的当,更莫要把病犬购回场。
2.2 把好养殖规模关
根据近年来众多肉犬养殖户的经验教训,100只饲养量是规模养殖的起步关,过不了百只关的狗场,不仅无法扩大规模,甚至无法生存。在百只养殖过程中,狗场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卫生消毒,日粮配制、产品销售等均需按科学技术去设计和实施。
2.3 把好饲养管理关
规模饲养不同于农户的散养,狗类有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在此基础上的科学管理。如根据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在饲料配制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饲养阶段在疫病防治,饲喂方法,环境卫生和个体卫生以及定期消毒、温湿度和光照、分圈分群、季节管理等都需要依据科学管理、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方可获得养殖的效益。
2.4 把好疫病防治关
3.林下养殖肉鸡技术要点及体会 篇三
一、主要技术
1. 鸡场环境质量要求。①基地选址要求交通便利,水电方便,地势干燥,水源清洁。②鸡场周边1000米内无工厂、医院、垃圾场等“三废”污染源,无养鸭、养鹅、养猪场等。③鸡场林荫适宜,绿化优美;养殖场地无污染、无积水;雨后要求半个小时能排除所有积水。④饮水水质符合NY5027—2001标准的要求,或采用清洁的山泉水。⑤鸡舍布局合理,鸡舍间隔50米以上。地势平坦的场地鸡舍应建在地势高处,地势不平坦或山岭地鸡舍不能建在上下垂直对应位置。⑥场地有相应的排污、排水沟及污、粪水集中处理设施(如用于果林、菜园灌溉或化粪池净化)。
2. 鸡舍建筑要求。①鸡舍应为砖瓦结构的平房或结构牢固的棚舍。远离村庄,最好坐北向南,便于排水、通风。②鸡舍设计须符合以下技术标准:宽4米以上,长度不限,屋檐高2米左右,出檐40厘米,屋项高3米左右,南北墙有足够窗户及地窗。③鸡舍为水泥地面,舍内地面应高出舍外围地面20厘米以上,以利于排水排污,避免潮湿。④育雏舍为可封闭的半开放式鸡舍,有通风换气的窗户及火道保温设施。鸡舍墙壁及砖柱表面平整,要刷石灰,便于清洁消毒。⑤中鸡及大鸡舍应有栖架,要有运动场地,栏舍与运动场面积比例≥1∶5。地面无积水,排水排污良好。⑥鸡舍采光充足,通风和排水良好。
3. 鸡场设备及防疫要求。①鸡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鸡场所有入口处应加锁并设有“谢绝参观”标志,有条件的应设置消毒池,以利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消毒,消毒剂可选用2%~5%漂白粉溶液或2%~4%烧碱溶液或其他消毒药。对进场车辆应用表面活性剂消毒液喷雾消毒。②在每栋鸡舍的入口处设脚踩消毒池及洗手盆,放置专用鞋,进入鸡舍前要换鞋、消毒洗手、踩过消毒池。③每栋鸡舍的用具要专用,每日清洗饲喂用具,并定期消毒(疫苗接种期除外)。④定期进行周围环境及带鸡消毒,免疫前3天、后2天不能带鸡消毒,其他时间每隔5天带鸡消毒1次。⑤鸡舍内要保持干爽清洁,每3~5天清理鸡粪、垫料1次,每7天清理1次蜘蛛网及尘埃。⑥运动场要求不能积水,每15天撒放生石灰消毒1次。肉鸡出栏后要对运动场进行消毒,用3%烧碱溶液或20%生石灰溶液喷洒,7天后才能进鸡。⑦疫苗瓶、药品包装等养殖废弃物不能乱丢,要定点放置、集中销毁。⑧严禁无关人员进入鸡舍。
二、体会
1. 林下养鸡主要在广大农村进行大面积推广,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和空闲自留山、果园等。肉鸡养殖产生的鸡粪还可为林地提供有机肥料,有效地解决了滥施化肥造成的污染问题,实现综合利用。
2. 林下养鸡的生态养殖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养鸡模式,在疏(幼)林地、经济林地和灌木林地采用放牧散养,肉鸡可采食生态无污染的虫、草,减少精饲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林下养鸡成本一般每市斤比圈养鸡减少1元钱左右,鸡肉肌苷酸含量比圈养鸡高10倍以上,脂肪含量比圈养鸡低20倍以下。林下养殖的肉鸡市场售价比圈养鸡每千克高14~16元,畅销港、澳、珠三角、长三角、上海、北京等地。
4.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四
人为因素是引起动物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人工饲养会在不经意间对动物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对动物所食用的水和饲料,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细菌,从而诱发一些动物疾病。此外,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消毒工作中,为了图省时,不愿意花费过多的精力去管理和清理动物所生存的环境等,以上原因都是会引起动物疾病。
3.2环境因素
动物的生存是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而环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生长,因此如果动物生产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和污染,这包括动物生存环境中的绿化程度、通风的情况及空气质量情况等,这些都是动物产生疾病的原因。
3.3动物自身的因素
5.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五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崛起,以及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和目前市场大量需求,养殖产业和以前相比获得较大程度的前进。和以往分散的养殖方式相比,目前市场上兴起的规模化养殖既保证人民群众对肉类物品的需要,同时也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较多负面影响。现如今社会的发展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模式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所以我们要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这两面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希望一方面发展畜牧业,另一方面也能保护环境不受破坏。因此在进行规模化养殖的同时,进行生态变化的管制至关重要。
1主要原因
1.1发展和养殖模式的实质性变化
以往的传统模式通常使用散养的模式来发展畜牧业。这种方式采用家庭式喂养,规模较小,因此牲口所排放的排泄物和其他物品能够得到方便的处理,而且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其对肉类产品的需求数量也慢慢变大。传统模式现已远远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的供需平衡下,养殖产业实现了大规模产业链的生产模式。产业规模化的同时又加上了高科技的元素,使得一些人力行为被较多机械化操作所替代。所饲养动物排放的粪便从之前的的垫圈或者半固体形式变为液态,较多的粪便排放导致附近水源被污染,进而腐蚀了周边土壤,通过生态循环系统形成公害[1]。
1.2化学肥料对生态破坏
现如今人们通常喜欢较为新鲜的食品,对于肉类、乳类和蛋类等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为了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方便,我们要改变物流的配送模式,以最短时间送到市场。同时,一些养殖基地逐渐向大城市周边靠拢,导致城市附近的树木和植被被破坏。另外,现在的养殖业一般都会在动物的饲料中加入化学药品,以此来缩短动物的成长周期。对于土壤,使用一些化学原料更能节省成本,所以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选择化学肥料而不是有机肥。
1.3家禽对自然的破坏
家禽是一种非常容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一般通过空气来传播疾病。它在现在的畜牧产业养殖链条下占有极大的比例。规模化养殖使得家禽数量明显变多,同时增加了更多的排泄物。如果这些排泄物不能快速得到处理或者使用方法错误,都会对环境和土质造成污染。另外,被污染的环境会反过来伤害家禽的生存状况,体内的病原体会不断的繁殖和衍生出更具抗体的病毒传播物。
1.4规模化养殖对土壤、空气以及水资源的压力
大量的食物垃圾以及粪便给自然生态产生了很大的危害,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是用清水冲刷污染物,所以就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另外也使水质被污染。家禽类动物排放的一些气体和环境中的空气相结合,既影响了环境,也给本地住户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所以规模化养殖给土壤、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防治对策
2.1强化养殖者的环境意识
如果想要彻底地解决畜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第一,要提升养殖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二,采用科学化的先进养殖技术;第三,做好场里的监督工作,把污染程度用定量方法来统计,促使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第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要督促相关的养殖者学习一些法律制度,提高养殖者的思想意识[2]。
2.2科学管理规模化的养殖场
首先,科学合理的选择养殖场的位置,主要是让养殖场的位置要远离群众生活区域,降低规模化污染物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其次,科学处理动物等饲养物的排泄物,每一个环节遵循相应的管理规定;最后,在养殖场里建造污水处理系统,让养殖场绿色合理的运行。
2.3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
总的看来,因为一些治理部门管理上的懈怠,导致环境污染程度愈演愈烈。考虑到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有关部门要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比如,环境监管部门要对养殖场所产生的污染程度进行定期估算,如果不达标,就理应责令限时整顿。
3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把环境保护当做工作的要点。不仅要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且也要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规模化养殖的同时,把它做的更大,更好。
作者:毕成文 单位:新疆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6.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六
4.1、透底:产生原因是涂层薄,因此刷乳胶漆时除应注意不漏刷外,还应保持乳胶漆的绸度,不可随意加水过多,有时磨砂纸使磨穿腻子也会出现透底,
4.2、接槎明显:涂刷时要上下顺刷,后一排笔紧接前一排笔,若间隔时间稍长,就容易看出接头,因此大面积涂刷时,应配足人员,互相衔接。
4.3、刷纹明显:乳胶漆稠度要适中,排笔蘸漆量要适当,多理多顺防止刷纹过大。
7.肉驴的养殖措施及疫病防治 篇七
1 肉驴的营养价值
1.1 肉用价值
驴肉细嫩味美, 营养丰富, 具有瘦肉多、脂肪少的特点, 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可以减轻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素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美称, 颇受消费者青睐。
1.2 药用价值
驴皮用途很广, 是中药、轻工业的好原料, 肉用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称阿胶, 又称驴皮胶, 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肉皮、骨、毛、蹄、阴茎、脂肪和乳可以入药。
阿胶味甘、酸、性干, 有补血、益气功效。主治劳损、风眩和心烦等症。
驴乳味甘、性寒。主治消渴、黄疸、小儿惊痫和风热赤眼。
驴蹄烧灰敷痈疽、散脓水。
驴阴茎又称驴鞭, 味咸性温。有益肾强筋之功效。主治阳痿、筋骨酸软、骨结核、骨髓炎、气血虚亏和妇女乳汁不足等症, 驴头煮食, 可治中风头眩、消渴、黄疸。
2 肉驴的一般饲养原则
(1) 分槽定位, 应按驴的性别、年龄老幼、个体大小、采食快慢以及性情和性能不同, 分槽定位, 以防争食。
(2) 定时定量, 细心喂养, 按季节不同, 确定喂饲次数, 农闲时按每日喂草4次, 喂料两次, 饮水3次;农忙时每日喂草5次, 喂料3次, 饮水4次。
(3) 少喂勤添, 草短干净, 喂驴的草要铡短, 喂前要筛去尘土, 挑出杂物, 料粒不宜过长。
(4) 先粗后料, 先干后湿, 每次喂饲应掌握先喂草, 后喂料;先喂干草, 后拌湿草的原则。拌草用水不宜过多, 使草粘住料即可。
(5) 适时饮水, 慢饮而充足, 饮水因时因地制宜, 应本着让驴自由饮水, 尽量做到渴了就饮, 群众认为喝水越多, 精神越好, 即所谓“草膘、料力、水精神”。
(6) 饲养管理程序和草料种类不能骤变, 要逐渐改变, 以防止因短期内不习惯使消化机能紊乱。如骤然投以大量青草或豆科饲料, 驴则可能发生拉稀或便秘, 重则发生胃扩张或腹痛。
3 驹的饲养
初生驴驹除要按正常饲养管理外, 一般在15日龄开始训练吃精料。可用玉米、大麦、小米、燕麦等磨成面, 熬成稀粥后加少许食糖, 诱其采食。开食每月10~20g, 数日后喂80~100g, 一个月后日喂100~200g, 两个月后补喂500~1000g, 以后逐日渐增。9个月喂精料3.5kg, 全育肥期共用精料500kg左右。
3.1 驴的育肥方法
(1) 黄豆和大米 (或小米) 各500g, 加水磨烂, 放入米糠250g, 用适量食盐拌匀, 驴驹吃草后再喂给, 连喂7~10d。
(2) 白糖100g或红糖150g, 溶于温水中, 给每头驴每天自饮, 自饮10~20d即可复膘。
(3) 猪大油250g、鲜韭菜1kg, 食盐10g, 炒熟后喂驴, 每日一次, 连喂7~10d即可。
(4) 将棉籽炒黄熟或放在锅内煮熟, 膨胀裂开, 可除去90%的棉酚素, 且香味可口, 每头驴每天1kg, 连喂15d。
3.2 成年驴催肥法
新购成年驴, 可先喂一些易消化的青草、麸皮等, 饲喂时也需少量勤添、喂七成饱即可。经几天观察正常后, 可进入引喂期, 这时的混合饲料粗料主要以玉米秸粉, 混合精料主要以棉籽仁饼50%、玉米面30%、麸皮20%。新从外地购进的驴一般不爱吃或根本不吃棉籽皮或棉仁饼, 可采取先驯食的办法, 一周后可自动食之, 1d喂2次 (夜间仅供粗饲料) , 约2个月后驴可喂八成饱, 也可因地制宜, 用豆饼、花生饼、豆腐渣, 以及谷草、玉米秸粉、豆荚皮等代替上述精粗饲料, 要就地取材, 讲究饲养成本, 同时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限制运动, 擦拭皮肤, 保持环境卫生, 以利育肥。
4 驴病综合防治
4.1 非药物防治
科学饲养管理: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增强驴群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是预防驴病的重要措施。
4.1.1 饮水卫生
水是驴生长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一要供给充足的饮水, 满足机体需要;二是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
4.1.2 饲料卫生
要在保证驴不同生长阶段各种营养需求外, 要保证饲料的清洁卫生, 防止饲料和饲养用具被病原体污染。严禁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防止中毒。
4.1.3 严格隔离饲养
隔离饲养是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严禁饲养禽、犬、猫等动物, 更不准该类动物进入饲养场地;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场, 必须进场者应经场长批准, 并经消毒, 更换场区工作服后进入, 如外来人在10d内接触过病驴, 则坚决不允许进场。
4.1.4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 应实行场区或栋舍“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 以利消除连续感染、交叉感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4.2 良好的环境卫生
4.2.1 驴场建筑卫生
驴场应选地势高、平坦、背水、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及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
4.2.2 气候环境
4.2.2. 1 适宜的温度
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驴的生长发育, 饲料转化率、抵抗力和免疫力, 对驴只健康不利, 诱发各种疾病。
4.2.2. 2 适当的湿度
以65~75%为宜。湿度过高, 有利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的繁殖, 驴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 同时高湿易使饲料发霉, 驴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湿度过低, 驴皮肤和呼吸粘膜表面蒸发量加大, 使皮肤和粘膜干裂, 对病原微生物防卫能力减弱, 易患皮肤病和呼吸道病。
4.2.2. 3 适宜光照
适宜的太阳光照, 对驴舍的杂菌消毒、提高免疫力、抵抗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特别是可促进Ca的吸收, 保证正常的Ca、P代谢, 促进骨骼生长, 预防佝偻病。
4.2.2. 4 通风换气
场地要通风良好, 保持空气新鲜。驴舍要经常通风换气, 驴舍内空气有害气体最大允许值为:CO2为0.15%、H2S为0.001%、NH3为0.002%。
4.2.3 适宜饲养密度
8.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八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疗时间,即使杀死寄生虫,但因鳃组织被破坏,难以恢复,不久便死亡。
该病由原生动物感染鳜鱼所致。斜管虫和车轮虫常常是同时寄生。主要寄生于鳃丝上,鳍条、体表也寄生。鳜鱼全年都可感染这两种虫,春夏季阴雨天发病更多。对鳜鱼苗种危害最大,以10厘米以下鱼种最为流行。
2.防治方法:①预防应彻底清塘,管好水源,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②鳜鱼池每天用2%食盐水或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泼洒一次;③患病较重时,可用10毫克/升甲醛或20毫克/升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鱼体10分钟,或用3%~5%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④用20毫克/升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比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效果更好。
八、孢子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和鳃部肉眼可见白色小点孢囊,镜检有大量黏孢子虫孢子。鱼体皮肤、鳃组织被破坏,影响呼吸,肛门拖拉未消化的粪便,鱼体负担过重,失去平衡,在水面上打滚,影响正常摄食。
该病由黏孢子虫寄生鳜鱼引起,危害较大,尤其危害幼龄鱼。
2.防治方法:①此病主要采取预防方法,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②鳜鱼种放养时用50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③鳜鱼池发病,用1.5毫克/升灭孢灵全池泼洒,可有效治疗此病。或用0.3~0.4毫克/升鱼虫杀星全池泼洒治疗。
九、小瓜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表现为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黏液。病情严重时,病鱼皮肤、鳍、鳃等处都布满脓泡,一个个脓泡表现为小白点,并伴有大量黏液。镜检时多数只看见球形的成虫,病鱼消瘦,游动异常,最后呼吸困难而死。
此病病原是由小瓜虫寄生鳜鱼引起。小瓜虫病借助孢囊及幼虫传播,鳜鱼从鱼苗到成鱼均可被寄生发病;主要危害苗种,一般在5~6月,水温15~25℃时易发此病。
2.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②全池泼洒15~25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③降低水位,提高水温,在水温28℃以上时,小瓜虫停止增殖,自行脱落。
十、指环虫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表现为发病的鳜鱼浮头慢游,体色变黑,并会引起腮丝肿胀、贫血、烂腮、腮部黏液增多,呼吸困难。鳜鱼浮于水面,鱼体离水时腮盖张开,身体消瘦,眼球凹陷,用放大镜即可看到白色虫体。因为鳃部常受大量虫体的刺激,致使鳃丝出血、坏死发生烂鳃等症状,严重时并发细菌性烂鳃病,其死亡率甚高。
该病由指环虫寄生鳜鱼引起,在鳜鱼各生长阶段均有发生,夏秋季流行较严重,尤以鱼种阶段危害性最大。
2.防治方法:①用强力杀虫精0.15毫克/升全池泼洒,隔日再施一次,然后加注新水20厘米,再用0.7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因虫体损伤引起的烂鳃病,效果较好。②对饵料鱼进行严格检查和消毒,因为大部分指环虫由饵料鱼带入,应对饵料鱼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5分钟。
十一、锚头鳋病与中华鳋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锚头鳋寄生于鳜鱼体表,胸鳍基部、腹鳍基部、背鳍基部两侧,使鱼体消瘦,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致组织红肿、坏死,伴有水霉发生。中华鳋寄生于鳃部,破坏鳃组织,影响呼吸能力及易感染烂鳃病。
该病是由锚头鳋寄生在鳜鱼体表或中华鳋寄生在鳜鱼鳃部引起。在鳜鱼各养殖阶段均有发生,尤其在鱼种阶段为甚。
2.防治方法:①饵料鱼池鱼体上寄生有锚头鳋,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分钟,然后投喂。鳜鱼池,用强力杀虫精0.15毫克/升全池泼洒杀灭锚头鳋,并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②鳜鱼寄生有中华鳋,可使用三药合剂,即硫酸铜、硫酸亚铁和鱼虫净(菊酯类乳状液体,pH值4.5~5.5)杀灭。各自浓度分别为硫酸铜0.45毫克/公斤、硫酸亚铁0.2毫克/公斤、鱼虫净0.012毫克/公斤。通常我们对混养鳜鱼的鱼池采用0.010~0.015毫克/升浓度进行全池遍洒(严禁在碱性水体中使用或与碱性物混合使用);或采用最新产品鱼虫星1号,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速效型鱼虫克星对中华鳋病有特效,使用量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十二、鲺病
1.发病症状及流行:鲺体呈椭圆形、透明,寄生于鳜鱼体表,肉眼可见虫体,常以其倒刺刺伤所寄生的鱼体,吸食血液,造成多伤口及其他病原体侵入,引起其他疾病。同时在刺伤鱼体时,将分泌的毒素带入鱼体,引起伤口内部组织溃烂,造成病鱼极度不安,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终死亡。
此病的病因是鲺寄生于鳜鱼体表引起的。每年6~8月是该病流行盛期。幼鱼被几只鲺叮上便会死亡。对鳜鱼鱼种危害较大。
9.玉树的养殖要点 篇九
1、玉树多用于扦插繁殖。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来种植玉树。
2、小苗装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质或者陶粒来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3、喜欢较干燥的空气环境,阴雨天持续的时间过长,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叶片干燥。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返回目录
10.黄粉虫的养殖要点 篇十
一、趋性。幼虫和成虫都喜黑暗。成虫潜伏在阴暗角落或树叶、杂草及其他杂物下面;幼虫则多潜伏在粮食、面粉的表层下1-3厘米处。成虫和幼虫都有食卵和食蛹现象,如将成虫、幼虫、蛹和卵放在一个饲养箱中,当繁殖到一定的密度后,会产生食卵和食蛹的现象,须加以注意。
二、饲料。米糠、麦麸、土杂粮、各种廉价青菜、果皮、果核等可作为黄粉虫的饲料。一般混合饲料配方为:麦麸80%、黄玉米粉10%、花生米饼粉10%。
三、温湿度。26-32℃是适温范围。35℃生长发育最快,但长期处在这个温度下容易发病。以上温度是指群体内部温度,4龄以上幼虫,当气温在26℃以上,饲料湿度达到15%左右时,群体的温度会高出周围环境10℃以上。应采取降温措施。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5%,空气湿度为70%。
四、设施。在成虫体色变成黑褐色以前,将其搬至成虫产卵箱。产卵箱为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3厘米的木箱。木箱底部钉铁丝网,网孔2-3毫米。箱内侧四边镶白铁皮或玻璃,防止虫逃跑。放虫前,先在箱底下垫木板,板上铺一张纸,撒约1厘米厚的混合饲料,再放一层干鲜桑叶或豆叶。
五、繁育。虫卵孵化期是7-10天,所以在适温下7天后应筛选一次卵。筛卵时将箱中的饲料及其他碎屑筛下,然后将卵纸一起搬到孵化箱中进行孵化。孵化箱与成虫产卵箱规格相同,但箱底是木板。一个孵化箱可孵化2-3个卵箱筛的卵子,分层堆放,层间用木条隔开。干燥季节,卵上要盖一层菜叶。10天后将卵纸等全部抽出。3龄以前一般不添加饲料,但要经常放菜叶。
六、防病
1、螨害。7-9月份易发。防治:饲料要密封贮存,米糠、麦麸、土杂粮、粗玉米等消毒后再投喂;及时清除虫粪、残食,保持饲养箱内的清洁和干燥。
2、干枯病。气温偏高、空气干燥、饲料中青饲太少时易发。应将饲料箱放至较凉爽通风的场所,及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青饲料,并在地上洒上水降温。
11.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十一
关键词:淡水鱼;发病原因;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54-1
近年来我国的淡水养殖发展迅猛,淡水养殖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比重连年上升。但是随着养殖户的增多,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鱼类发病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养殖户的养殖技术落后、缺乏合理的养殖方法造成的。本文主要研究淡水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淡水鱼疾病的策略。
1 淡水鱼养殖中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发病状况
淡水养殖主要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等内陆水,进行鱼类的养殖。淡水鱼养殖是内陆水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淡水鱼的生产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最早的生产方式如池塘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等,结合生态理念和科学技术又发展了稻田养鱼、工厂化养鱼、网箱养鱼等生产方式。影响淡水鱼类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病原体以及微生物的感染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鱼类会经常受到病原体以及微生物的感染,例如: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这些病原体在感染鱼类之后会使淡水鱼的身体表面出现充血等症状,发病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鱼的口、体侧、背鳍部位,这些病菌大多会破坏鱼类的消化系统导致鱼类的食欲下降,鱼类在发病后期往往出现鱼体表面大面积的出血现象,而且腹部会有肿胀现象出现,最后导致鱼类死亡,这种病的传染率极高,一旦出现这种病原体感染鱼类之后,会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2 没有科学的营养喂养方法
养殖户在饲养淡水鱼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科学的喂养方法。例如:养殖户经常使用单一的鱼类饲料,单一品种的养殖饲料常常会不利于鱼类的正常生长,这样不但不能节约经济成本还会造成鱼类发病的情况出现。
除了使用单一种类的饲料之外,养殖户还经常投喂各种小杂鱼,每天不按规律的强化喂养生怕鱼吃不饱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通常会引发鱼类的消化不良,诱发鱼类肝脏脂肪的积累情况,鱼类的肝功能一旦受到损害,那么就不能健康的生长,最终适得其反。
1.3 其他外在因素
虽然我国淡水鱼的养殖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很多养殖户由于缺乏养殖知识,也是造成淡水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农户在换水时的注水不当,也会让淡水鱼得上白嘴病等疾病。同时随着我国整体水质的恶化,淡水鱼养殖的水质也变得越来越差,有些地方的工厂不经过污水处理就将废水排到江河湖海中,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污染元素等重金属元素,这都不利于淡水鱼的生长,鱼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水质中就会造成鱼肝组织坏死,造成鱼类生病死亡。
2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防治策略
2.1 鱼类水生环境的调控
水质是淡水鱼生长的基本,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淡水鱼就不会健康的成长。所以农户要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水环境。让淡水鱼发病的细菌以及病原体主要藏匿在水底的淤泥内,这种病原体可以在安逸的环境中存活长达一年之久,因此要想根治淡水鱼的发病,就要对水底的污泥进行定时的清除,例如:在鱼苗投放之前一定要检查好养殖区域的养殖环境,对养殖区域先进行消毒、除淤泥等工作以保证水体的整体环境良好;在发病流行季节养殖区域的水体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的同时还要使用中草药类型的杀毒剂对水体进行杀毒,避免使用过多的化学杀毒剂,以免造成水体污染。
2.2 科学的喂养方式
农户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案,应该注意鱼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合理单配,同时还要注意鱼类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例如: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给水体中注入适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用量应控制在28%~34%,同时还要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投放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同时还要合理的注入碳水化合物,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不足就会影响到鱼类对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2.3 淡水鱼水质的调控
要对淡水鱼的种类进行合理安排,注意放养密度和科学的喂养技巧。农户除了要对养殖环境、水质、饲料的质量进行管理之外,还要对淡水鱼的养殖方式进行管理,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混养、密养的养殖密度。基本要求是在施行多品种混养的基础上,提高池塘鱼类放养的密度,这样能充分提高水体的生产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淡水鱼养殖是我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整体水质的不断恶化,淡水鱼的发病问题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要想突破现在淡水养殖的瓶颈,就要提高淡水养殖的技术,并针对鱼种类不同研究多套治理鱼类发病的策略,从根本上降低鱼类发病率。要针对不同的鱼类发病的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我国淡水养殖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继芳.基于WEB淡水养鱼饲料投喂专家系统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贾敬德.21世纪中国淡水渔业展望[J].淡水渔业,2000.
[3] 冷永智.系统分析在饲料配方研究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12.规模化养殖业的污染及防治 篇十二
1 畜禽污物对环境的污染
1 头家畜就是1个污染源, 1个养殖场就是1个环境污染物的生产场。据有关资料显示, 1个饲养10万羽鸡的工厂化养鸡场, 每天排放的鸡粪及污物约达10t, 1年可达3 600t;若处理不当, 就是一个相当大的环境污染源;1头猪日排泄粪尿6kg左右, 年产粪尿达2.16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 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20kg。1个万头猪场日排泄粪尿就达200t, 年排粪尿7.2万吨。
(1) 污染空气。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 在有氧条件下分解为CO2、水和无机盐类, 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条件下, 可分解释放出带刺激性的特殊臭味, 粪便的恶臭是污染空气的最大问题, 养殖场恶臭主要来源于粪尿在堆放过程中有机物的腐败分解。同时畜禽场废弃物中可以携带100余种细菌、病毒, 这些病原体可随灰尘进入空气, 污染环境。
(2) 污染水体。畜禽饲养场的污水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养殖场每天排污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流缓慢的水体 (如水库、稻田等水域) , 水中的水生生物 (如藻类) 得到丰富的营养后立即大量繁殖, 使水中的溶氧大幅度降低, 水中生物因缺氧而难于生存;在稻田使稻谷晚熟或不熟, 水变浅, 溶解氧耗尽, 生物死亡导致其死亡、腐败等, 污染水体;在水底产生H2S、NH3等恶臭物质, 使水体呈黑色, 富营养化。
(3) 传播疾病。至今已知有人畜共患传染病90种以上, 加上寄生虫病等已达几百种之多。这些人畜共患疾病的主要载体之一就是畜禽排泄物。为此, 畜禽粪尿的污染将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 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4) 土壤污染。畜禽饲料中的一些促生长剂, 如抗球虫药物、抗生素及高铜、高锰、高铅等微量元素, 饲料原料中 (如茶籽饼中) 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均可随粪便排出体外, 渗入土壤, 当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时, 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改变, 破坏土壤原来的基本功能。锌、铜、锰等元素在动物体内尚未充分吸收, 如成年单胃动物对锌的吸收能力仅为7%~15%, 铜的吸收能力仅为5%~10%, 未被吸收部分都从粪中排出体外而渗入土壤, 污染环境。
(5) 其他影响。洁净的环境, 清新的空气, 是发展旅游业最基本的条件, 如对养殖业的发展不作科学规划, 对畜禽粪尿不作相应治理, 将严重影响旅游业发展。
2 养殖不良行为对畜禽的污染
(1) 产地环境污染。饲养场舍离城镇、工业区、生活区很近, 生活垃圾或工业三废污染水源、空气、土壤, 从而污染畜禽。
(2) 不卫生饲料对畜禽的污染。饲料中某些原料本身所含的有害成分以及饲料在通过产地、用药、运输、贮存过程中被污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产地高剂量铜、砷等元素在饲料原料中的累积, 农药污染, 饲料霉变等均可通过食物链污染畜禽。
(3) 不合理用药。畜禽养殖过程中, 如用药不遵守使用的种类、剂量、配伍、期限及休药期的规定, 或使用违禁药物, 均可造成对畜禽的污染。
(4) 消毒剂、杀虫剂污染。在动物饲养过程中, 消毒剂的使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有可能超过抗生素的使用及污染程度。如不按规定使用酚类、醛类消毒剂和使用有毒农药灭虫、灭鼠等, 均可造成环境污染。
3 污染处理的应对措施
(1) 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应将养殖业的生态工作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加强畜禽及产品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制定配套政策, 加强养殖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新建畜禽养殖场审批等内容的管理, 对养殖场要严格审核防疫条件, 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
(2) 合理规划饲养区域。在规划饲养区域时, 应考虑交通便利、用水条件良好, 尽可能将牧场规划在远离城镇、人口密集的地方。可有规划、有步骤地建立牧业生态示范小区, 便于粪尿及污水的集中处理, 解决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3) 开发绿色环保饲料。根据畜禽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饲料, 也可开发应用生物饲料。生物饲料是采用有益的微生物与饲料混合, 经发酵、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含活性益生菌的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优质饲料, 是营养丰富、有利环境治理的畜禽绿色饲料。
(4)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规范饲养行为, 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有毒有害物进场;二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禁用药物的滥用, 确保畜禽粪尿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生物净化畜粪污水。主要利用厌氧发酵原理, 将污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生物净化畜禽粪尿、污水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较强且比较经济的方法。对已建的规模饲养场, 原来没有建立粪尿污水处理设施的, 应考虑从多方面改进弥补, 在确保畜禽粪尿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的基础上, 将畜禽便制作成单一的有机肥;其次是建设沼气设施, 将畜禽粪尿及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全部引入沼气池, 以净化环境, 减少污染。
(6) 加强对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尸体容易滋生蚊蝇、繁殖细菌、传染疾病, 从而造成生物源的污染。因此, 大型养殖场一般不要采用土埋的方法处理病死畜禽, 更不要到处乱扔, 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7) 对粪便进行干燥、除臭处理。采用高温快速干燥或堆积发酵的方法, 把畜禽粪便制成粮食作物、果树、花卉、蔬菜、牧草的专用肥, 变废为宝。或在饲料或畜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 如天然沸石、硫酸亚铁、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等, 减少粪便中的水分和臭气。
摘要:详细阐述了畜禽污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养殖不良行为对畜禽的污染, 提出了污染处理的应对措施, 以期为规模化养殖提供借鉴。
13.剑兰的养殖方法和栽培要点 篇十三
2、球茎选择与处理:在确定栽培品种后,要注意选择球茎,选择时注意品种不可混杂,选无病虫、芽点没有损伤的种球。在种植前要将分级球茎先浸水15分钟,再用0.l%的升汞或福尔马林80倍液浸泡半小时消毒,取出后冲洗干净再下种。
3、种植时期:自然条件下一般在4~5月、地温在10C左右时种植,若要周年生产,则应根据不同供花期来确定。在温度、光照有保证的条件下,要求元旦前上市的应在9月初下种,春节期间上市的可在9月末下种,早春供应切花的可于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下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的,可于2月初催芽,4月初露地种植,国庆开花的可在6月初至7月中下种。
4、打破休眼:球茎在低温条件下连续休眠约3个月,如果需要提前种植,可先用35℃高温处理 15~20天,然后再用 2C~3 C的低温处理 20天即可打破休眠。但在此期间应保持球茎干燥,湿度过大易造成球茎腐烂。
14.巴西鲷的成鱼养殖技术要点 篇十四
一般的池塘均可进行巴西鲷养殖,其中以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池塘为佳,面积600—3000平方米,最大不超过6500平方米,水深1.2—1.8米为宜。鱼种放养前进行常规的清塘肥水处理,并配备1台增氧机。
(1)鱼种放养
巴西鲷鱼种放养时要求水温稳定在15℃以上,一般为4月末或5月初。放养体长约15厘米,体重40—45克的1冬龄鱼种1000—1200尾/亩,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饵料生物,还可配养200尾左右的花、白鲢鱼种;如放养巴西鲷的夏花鱼种,密度可为1200—1400尾/亩,同时放养花、白鲢鱼种约100尾。所有鱼种在下塘前均用每升10毫克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左右消毒。
鱼种放养后即开始投喂饵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为25%—30%,以投喂鲫、鳊鱼的全价颗粒饲料为佳。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鱼体规格的大小、水温、摄食强度等因素确定。一般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每日投饲两次,即上午8:00—9:00和下午5:00—6:00,其中下午的投喂量较大,占全天的2/3。由于巴西鲷抢食不如鲤鱼、罗非鱼活跃,投喂时间应持续长些,约40—60分钟。一般每隔20天检测一次池鱼体长、体重,以便及时调整投饲量。
(2)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及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般清晨主要观察鱼的活动和有无浮头;午间则检查鱼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傍晚则检查有无残饲、有无浮头预兆。盛夏高温季节,天气常突变,鱼类易发生浮头,半夜还应巡塘。
由于巴西鲷生长最快的阶段在6—9月,正值高温季节,随着投食量增大,排泄物增多,池水易转肥而恶化。如池水过浓,变黄、发黑,应及时加换新水和开启增氧机,以调节水质,也可通过合理投饵和使用生石灰等措施来调节池水肥度,使水质保持肥、活、嫩、爽;如池水呈油绿色、褐色,不浑浊,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则不必换水。另外,不定期投喂绿萍,还可改善水质,增加植物性饵料。
(3)鱼病防治
15.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 篇十五
1 动物疾病产生的原因
1.1 外部环境因素
动物生长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比如, 在生长环境中, 存在对动物机体造成危害的因素, 就会使动物的新陈代谢无法正常进行, 进而影响生理调节, 使动物体内的环境生态失衡, 从而导致了动物产生疾病。
1.2 畜牧养殖中引发动物疾病的人为原因
在动物的饲养过程中忽视人为因素, 就会给动物疾病的产生提供机会。如某养殖场养殖的小鸡, 因为瘟疫使很多小鸡感染了病毒, 由于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地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造成了大量的小鸡都被传染, 给养殖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一个好的养殖环境对动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养殖户在对养殖场进行选址的过程中, 由于专业性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所以忽视了对通风、排污等问题的考虑, 在养殖场建成运行后, 通风效果十分不好, 并且排污难度比较大, 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严重的危害到动物的健康, 使动物产生疾病。
2 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
在畜牧业养殖中, 动物疾病发生将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所以必须加大对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力度。
2.1 对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工作要到位
做好动物饲养管理工作对于动物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做好饲料的质量检验以及消毒工作, 从而保证动物的身体健康。此外, 要加强对动物粪便的合理处置, 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
2.2 安全检疫工作要加强
高效的安全检疫工作是动物疾病防治的要点内容。养殖户要切实做到定期检疫, 对于刚痊愈的动物进行隔离, 避免病毒传播。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 避免从外界带来病菌, 保证养殖环境的优良。
2.3 营造健康安全的养殖环境
要想提高动物养殖的质量, 好的饲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良好的动物养殖环境, 最基本的是要保障空气的流通。很多的动物疾病都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 如果切断了这个传播的途径, 那么一定程度上就达到了对其他动物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玉才.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2]刘惠平.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16.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十六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防治措施
一、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原因分析
1、畜牧养殖逐渐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蔓延。畜牧养殖户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畜禽产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很多养殖户将自己的养殖场由广大的农村地区转移到城镇的郊区开展养殖。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间运输的时间,降低了运输的费用,但是畜牧场由农村转移到城镇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养殖户将养殖场转移到城镇的郊区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回占有更多的土地,导致相应的农业用田减少。同时,养殖场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泄物、废水、废物不能够在农田使用,只能就地排放到养殖场的周围,最后导致对城市郊区农田的污染,同时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给城镇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2、畜牧养殖产生的排泄物和污水、肥料难以处理。动物排泄的粪便难以处理,而且产生的各种废物和污水急剧的增加是当前畜牧养殖面对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养殖户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将生产产生的排泄物、废水、废物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土地上,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以及土壤,同时生产废水随意乱排放对地下水的质量造成的严重的影响,最终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周围的环境质量以及工作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是威胁,这种行为不但可能会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对子孙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1、土壤污染。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粪污进入土壤时,微生物会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其中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利用,一部分用于改良或净化土壤。一旦进入的粪污超过土壤自身的净化范围,就会造成有机物的不完全降解或厌氧发酵,从而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的恶臭物质,最终导致土壤成分发生变化,改变性状,使土壤失去原有的功能。此外,随粪污进入土壤的微生物、铜、铁等大量物质,会引起土壤相应物质比例失调,造成土壤自身结构的改变或破坏,同时对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和动物的健康也是不利的。
2、水污染。在畜禽排出的粪尿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重金属、氮、磷等,一般情况下,养殖人员不会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经过雨水和人工冲刷作用,畜禽粪尿会流入周围河流、池塘、湖泊等水域以及渗入到地下水中。其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让水体失去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促进水生生物快速生长蔓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当溶氧被耗尽时,水中生物大量死亡,水会发臭发黑,同时病原微生物以水为传播媒介,导致疾病大肆扩散,严重影响了人畜饮水和健康。
3、大气污染。一方面是养殖场排出的粉尘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会经空气传播扩散到周围环境中,使污染范围扩大,危害性增强,进而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另一方面是畜禽不能完全消化饲料时,尤其是蛋白质类饲料,剩余的养分会经粪便排出体外,经国一系列发酵作用,产生氨、硫化氢、甲胺等带有恶臭味的有毒气体,致使大量蚊蝇滋生,污染了空气环境和人类居住环境,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质量。
三、防治畜牧养殖破坏生态环境的措施
1、科学、合理的选择养殖地址。在选择养殖基地时,应在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下,合理布局,选择利于生产、管理的地点。如养殖场周围要有大量的田地、苗圃、果园等,以充分利用畜禽粪尿,减少环境污染,在水源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情况下,地址应远离城镇、风景区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2、建立生态畜牧业。利用现代技术,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为原理,结合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整个过程中没有污染和废物的产生,这就是生态养殖,即畜禽排出的粪尿通过生物发酵作用后生成沼气,将过程中产生的沼液和沼渣施入田地,或用于池塘养鱼,实现了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3、加强对畜禽的排泄物、废物废料的管理。规模化的养殖场相对来说工作比较繁琐,且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应该建设完善的、规范的废物管理设施,与此同时,要控制废物、废料和污水的排放,尽量做好废物循环回收利用。与当地的肥料制造厂签订合作协议,养殖场产生的各种排泄废物供应各肥料厂进行生产,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废物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增加额外一条产业链,提高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4、科学生产、使用饲料,提高其利用率。饲料生产厂家应经济、环保两手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使用添加剂,生产合格的饲料。畜禽养殖户要以科学的方法配制饲料,在保证畜禽基本营养需要的基础上,尽量降低蛋白质的使用量,同时添加适量的矿物质、酶制剂等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5、加大执法和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动物排泄的处理问题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畜牧养殖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向畜禽养殖者普及《畜牧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牧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畜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严重危害,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依法办事。
17.肉鸽养殖的8个要点与注意事项 篇十七
2.掌握换窝时间种鸽产下第一个蛋后,及时换窝,否则窝内的鸽粪会污染鸽蛋。窝内有蛋后,种鸽一般不再将粪便排在窝内。
3.适时增减垫料鸽窝仅垫麻袋片不行,要根据季节和气温变化增减垫料。冬季、春季要多垫些干草;夏季、秋季少垫些,保证鸽腹不受凉。
4.掌握并蛋时间鸽子一年下蛋最多不超过10窝,而且每窝有两个蛋。适时并蛋可以让鸽群多出雏。并蛋时要求在鸽子下第一个蛋后立即取走,合并到另一窝中。为防止丢了蛋的鸽子不断找蛋影响下第二个蛋,可以在窝中放一个假鸽蛋,让鸽子安心产下第二个蛋。第二个蛋产下后,将真蛋假蛋一起取走,过9—10天鸽子会再次下蛋。
5.掌握照蛋时间种鸽产下第二个蛋4天后,用灯泡或手电筒照蛋,剔除无精蛋,合并有精蛋。
6.配制好保健砂在常规配方的基础上把盐溶到水里。保健砂里没有盐,就不会反潮。另外,在保健砂配方中加上一半的石米(采石场粉碎的石屑)和少量碎煤渣,可以大大增加保健砂中的营养成分。
7.严格防病治病集约化养鸽,鸽病危害很严重,单靠注射疫苗并不保险。除3天打扫一次鸽舍,加强管理外,还要每隔10天给鸽子饮3次消毒水,可有效预防鸽病。
18.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十八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常见病害的防治
沥青砼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低、施工期短等优点,因此在高等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合叙述了沥青路面工程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工序应注意的事项,以便掌握和控制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以达到规范要求,为确保沥青砼路面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作 者:刘剑刚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年,卷(期):2010“”(19)分类号:关键词: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施工控制 病害防治
19.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十九
1 畜禽养殖业排泄物对环境污染的现状
畜禽养殖业粪尿现已成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 以每只鸡每天排出粪尿100g计算, 一个饲养l万只鸡的大型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尿可达1t, 年排出粪尿约360t。l头猪日排粪尿量按6kg计, 年产粪尿约2.5t, 一个万头猪场日产粪尿60t, 年产粪尿达25000t。专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45亿t, 是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3.2倍。畜禽排泄物COD总量远远超过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废水COD的排放总量。如果处理不当, 这些污物不但对大气造成污染, 而且对土壤和水质也造成严重的污染。
2 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环境污染成因
2.1 结构和布局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畜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方式、区域布局和饲养规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过去畜禽养殖多为分散经营, 在农村仅作为辅助型产业, 养殖头数少、规模小, 废弃物能通过农田施肥而消化, 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 而且养殖基地大多集中在城市周边, 大部分场地周边没有配套耕地对其产生的粪便进行消纳, 且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没有综合利用和污水治理设施, 禽粪便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给城市的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2 行政与法规
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要目标, 各级农业部门都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行。由于环境保护不是农业部门的核心职能, 因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在其政策目标中没有得以充分体现。而环保部门的治理重心在城市和工业, 没有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于是畜禽养殖的环境管理出现了“真空地段”。
近年来,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相继出台, 各地有关部门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这种政策制订上的脱节不断被放大。在基层环境管理中, 农业部门促进农业发展 (包括畜禽在内) 的职能非常明确。但是, 环保部门对包括畜禽养殖业污染在内的农村环境管理问题却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同时, 由于大中型畜禽饲养基地的建设是各地作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障城市副食品供应意义重大, 不可简单地实施“关、停、并、转”, 环保部门对其监督管理相当困难。因此,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相当薄弱。
3 对策与建议
针对畜禽养殖业排泄物污染的现状及诸多原因, 为切实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 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 提高畜禽产品竞争力, 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合理布局、谨慎选址, 加强宣传与监管, 加大扶植, 共同建立生态化畜禽养殖体系。
3.1 合理布局、谨慎选址
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布局应考虑养殖模式的需要, 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既保证畜禽养殖生产的需要, 又要确保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严禁在饮用水源地、人口稠密地区及环境敏感区建设畜禽养殖场, 养殖场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不小于500m的隔离带。对于农村个体户养殖场, 采用政府引导, 变分散养殖为集中养殖。可以以村、镇为单元, 组建养殖小区, 并大力发展种植茶、果、桑等经济作物, 可通过推广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 将畜禽粪尿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发酵处理, 利用沼气回收能源, 沼渣和沼液还田, 从而实现畜牧业内部的良性循环, 达到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淡薄是当前养殖场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地区、各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畜牧业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提高全社会对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从而使广大养殖户从思想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从行动上改变传统的畜禽生产方式及排污方式, 自觉地做好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从源头上堵住污染源。
3.3 健全法规, 加强管理, 加大扶植和整治力度
20.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 篇二十
关键词:玉米;栽培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09
1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玉米品种是玉米增产内在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品种的选择依据是综合当地实际肥力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经国家和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同时应根据自身所在地区有效积温来选择玉米品种。中晚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800℃~3000℃,以中晚熟品种为主;中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600℃~2800℃,以中熟品种为主;中早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400℃~2600℃,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早熟区——生育期间有效积温2400℃以下,以早熟品种为主。
1.2 播种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所选的种子在晴朗天气下进行充分晾晒2天,以提高种子的吸水能力,为其早发芽和出苗齐打下坚实基础。播种前1天将种子用清水浸润,为其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也可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浸种,杀灭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及避免播种后土传病害的为害。
1.3合理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对于提高其产量和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合理种植密度,应根据所选的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综合确定。生产上一般是土壤的条件比较好的地块可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立地条件比较差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选择种植非紧凑型品种的地块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增加,紧凑型的玉米可以降低种植密度,目的是在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条件的前提下获得玉米的高产高质。
1.4 播种
当耕层5厘米处低温稳定超过6℃~8℃的时候即可播种,播种时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在20%左右,干旱年份可提前抢墒播种,多雨年份可适当推迟播种,以确保全苗。目前生产上的玉米播种多数是机械播种,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根据要求确定用种量,一般是35~40公斤/公顷。
1.5田间管理
1.5.1苗期管理 苗期是玉米根叶分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管理重点是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发育,为高质优产打下坚实基础。幼苗进入3~5片真叶期应及时进行定苗处理,方法是拔出多余幼苗确保每穴预留一株健壮幼苗,以后一段时间内及时做好查苗和补苗工作,一旦发现有缺苗现象应及时补栽。同时在苗期要做好中耕除草,5~6片真叶期时可以同时施入尿素。
1.5.2穗期管理 穗期管理是玉米高产高效的关键,一般在穗期对玉米进行中耕培土促进根系生长,及时补充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穗期最主要的是做好水分管理,避免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授粉和倒伏现象。
2病虫害防治
2.1播种前药剂拌种
播种前药剂拌种能有效杀灭种子自身携带病菌、虫卵和土壤中残存的病害和害虫,生产上建议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已经进行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这样的种子能够有效避免或降低地下害虫及苗期病虫害的为害,进一步提高玉米品种的抗病能力。也可在播种前选择吡虫啉或者呋喃丹等药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2.2及时除去田间杂草
草害是玉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杂草不仅和作物竞争水肥,还会传播病虫。播种前一定要对土壤进行封闭处理,杀灭残存的杂草种子,对减少蚜虫为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长期可以在玉米苗期选择玉米专用除草剂进行杂草防治,同时有大型杂草出现时也可人工拔除。
2.3 褐斑病的防治
玉米褐斑病是从玉米苗期到喇叭口期主要的病害,防治该种疾病应该采用预防为主,在玉米苗期和喇叭口期可以选择使用烯唑醇等药剂进行田间防治。
2.4 苗期虫害防治
玉米定苗之后到小喇叭口期这段时间被称为玉米苗期,这个时期由于玉米抵抗外界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个时期是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的发病高峰期,可以选择使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菊酯类药物、阿维菌素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对防治蚜虫、灰飞虱和大小斑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2.5 玉米螟的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在玉米螟第二代成虫和第三代虫卵高峰期,每亩玉米田中悬挂蜂卡8个左右,赤眼蜂的数量在1万只左右。如果虫害严重还可以进行二次放蜂。每代玉米螟释放赤眼蜂2次。采用要药剂防治可以在玉米心叶期,用超低量电动喷雾器,把药液喷施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杀死为害心叶的玉米螟幼虫。也可用氟氯氰菊酯,或速克毙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付春龙.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
[2]姜玉英,曾娟,陆明红,刘杰.2013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J].植物保护,2013,(02).
[3]艾宏伟,董立.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4]白雪冬,郑金波.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
【养殖要点及疾病防治】推荐阅读:
黄粉虫的养殖要点11-19
动物养殖场疾病防控01-06
肉牛养殖及屠宰追溯系统方案简介08-29
畜牧养殖技术及推广方式论文12-11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07-19
生态猪养殖技术及未来发展论文10-16
四季海棠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08-18
蟹爪兰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12-16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林业职称论文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