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4-08-2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共18篇)

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一

n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小学高段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培养小学生责任感”小学高段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引言

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小学儿童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从我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爱国主义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实际看,责任感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与我校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具体目标相一致,与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相互补。

在品德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工作实践中,我在小学高段试行了“认识--情感--行为”的实践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情 认 识 行 为 感

二、思路。

1、提高认识--培养责任感的目标意识。

道德认识指个人对社会行为规范及行动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个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观点、观念和相应的判断能力,它既是人们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道德行为的先导。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小学生责任感的意识,强化其对责任感的认识。

2、诱发情感--解决责任感的内化问题。

道德情感是作为品德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儿童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诸行动,还存在着一个他们愿不愿意认同并付诸行动的.问题。只有认识与积极的情感相结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使道德认识得以内化。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内化在问题,以诱发情感作为媒介,如认识和行为架设一座桥梁。

3、指导行为--形成责任感的关键问题。

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与外在监督而能自动实现的行为方式,它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俗 话说:“习与

[1][2][3][4]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二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意义

大学生的这种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为导向, 是科学世界观的表现。从而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对于树立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石, 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决定着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基本内容, 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生不息, 正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全人类、各个国家、每个民族奋斗的历史, 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 国家和民族就好象失去了灵魂, 没有了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 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 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民族振兴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价值

1.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一般来说, 责任感、专业技能、纪律观念是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其中, 社会责任感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影响到专业技能的发挥与创新, 以及是否能够服从大局安排, 遵守制度等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他们今后融入社会, 进入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责任感强的大学生和一个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 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发挥是大不一样的。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学生能够具有大局观念, 可以自觉遵守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规定, 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业技能, 并在责任感的作用下, 不断学习, 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反之, 一个责任感淡薄的大学生, 往往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是否实现, 无视制度和规定的存在, 对本职工作可能出现懈怠、消极怠工等现象, 严重损害了劳动生产率。因此, 高校培养和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对于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2. 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是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思想基础。承担社会责任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的。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 没有生产力的提高, 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 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 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这样说, 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容如何, 个人利益的内容也就如何; 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到何种程度, 个人价值也就实现到何种程度。这就意味着, 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 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流”。个人价值要实现, 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 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也就是说,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 我们的人生价值是否得以实现, 要看我们是否做到为人民服务, 是否尊重人民群众, 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和精神财富, 在多大程度上满意了人民群众的需要, 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多少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付出越多的劳动, 我们的人生价值就越大, 对社会来说贡献就越大, 就越自由。因此,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够为其实现人生最大的理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也能够让我们自觉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为国家、社会、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 在当今的和谐背景下, 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责任感的培养增强既需要我们大学生本身的努力, 也需要社会外界条件的帮助来共同完成, 而大学正是社会的灵魂, 是一个社会能够做出明智选择的主要力量源头, 能够以社会良知反省、批判和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允侠, 吴健.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0, (02) :120-123.

[2]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 2008, (01) :184-186.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三

社会责任感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社会责任感往往通过人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会责任的态度以及人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具体体现为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在职业中表现为人们的职业道德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程度等;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公民意识和履行公民责任的状况;在法律领域则表现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以及守法状况等;在家庭生活中则表现为尊老爱幼维护家庭的团结稳定等。大学生处于身心成长的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波动走向稳定的复杂过程,是社会责任感逐步确立和巩固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因而也是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很有必要的。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意义

大学生的这种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为导向,是科学世界观的表现。从而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树立他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石,在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决定着我国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华民族能够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正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全人类、各个国家、每个民族奋斗的历史,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国家和民族就好象失去了灵魂,没有了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十八大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民族振兴就是我们的共同理想,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实践价值

1.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现代劳动者。一般来说,责任感、专业技能、纪律观念是现代劳动者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其中,社会责任感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影响到专业技能的发挥与创新,以及是否能够服从大局安排,遵守制度等影响。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他们今后融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责任感强的大学生和一个社会责任感淡薄的大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发挥是大不一样的。社会责任感强的大学生能够具有大局观念,可以自觉遵守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业技能,并在责任感的作用下,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提升自我。反之,一个责任感淡薄的大学生,往往只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是否实现,无视制度和规定的存在,对本职工作可能出现懈怠、消极怠工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劳动生产率。因此,高校培养和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2.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思想基础。承担社会责任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的。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生产力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可以这样说,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容如何,个人利益的内容也就如何;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到何种程度,个人价值也就实现到何种程度。这就意味着,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流”。个人价值要实现,唯一的途径在于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在于每个人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人生价值是否得以实现,要看我们是否做到为人民服务,是否尊重人民群众,也就是说我们用自己的劳动为这个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多大程度上满意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又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多少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付出越多的劳动,我们的人生价值就越大,对社会来说贡献就越大,就越自由。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其实现人生最大的理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也能够让我们自觉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国家、社会、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在当今的和谐背景下,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责任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责任感的培养增强既需要我们大学生本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外界条件的帮助来共同完成,而大学正是社会的灵魂,是一个社会能够做出明智选择的主要力量源头,能够以社会良知反省、批判和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允侠,吴健.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責任感及其培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2):120-123.

[2]彭文英.论和谐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月刊,2008,(01):184-186.

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四

2010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姓名:xxxx学院:xxxx班级:xxxx学号:xxxx填表日期:xxxxx

xxxx

二○一二年八月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xx学院 建环xxx班 xxx 200911423206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要求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人性的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所需要的生活观念和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将自己成材、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受社会欢迎、对社会有利的合格的大学生。

关键词:责任,关注,爱心,奉献

正文:

调查背景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他人,对社会所应承担的相应职责,履行各种义务和使命担当的一种强烈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在当代,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为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所以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研究一直不断;调查发现,现有资料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这种论断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但2008年以来,在中国先后遭受的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灾难面前,我们发现,在祖国利益受到侵犯,在我国同胞遭受苦难时,大学生们都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并凭借自身的力量表现出了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因此,为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本社会实践小组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分层研究的方式,以其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作出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目的:

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调查,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深入探讨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调研的基础上,一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二是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向广大青年学生宣传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学子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达到进一步

完善自我的目的。

调查方法:

1.观察法

此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我们调研组采用了观察法的调查方法。即通过我们组员对身边的人或事的观察,用照片等方式直接反映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充分利用我们组员来自大学生的特点,能够更加直观和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2.问卷法

本次抽样调查的问卷,由调研组成员根据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了解自行设计,根据不同的调查人群和所要了解的不同维度,我们总共分发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请他们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这一问题做出评价。

调查问卷全部由单选题组成。本次问卷发放的对象是在读大学生,为了提高收卷率和有效问卷率,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个别分送方式。即调查员将问卷印制好以后,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由专人负责收取已填好的问卷。因此回收有效问卷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调查数据有效,并将通过科学的方法加以统计,可以用于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的研究。

调查过程

调研组成员及分工情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研小组成员全部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建环1092班,分别是高通、.....调查报告撰写人:高通

调查内容:

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是:整体状况是不错的,是可喜的,有不少的亮点存在。主要包括思想觉悟比较高,爱国热情高涨,积极追求上进,在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是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而且也是十分努力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人有文明的言行,并且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以上是大学生中的主流。另外,现在的社会舆论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无,越来越成为评价大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成为了衡量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从大学生角度来说,社会各界对于其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因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当代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而我们也必须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责任不完全在于学生本身,父母、家庭、学校和社会是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同时我们看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被社会舆论无意或有意地放大,并且传播了一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造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也促使社会各界人士在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这一问题时,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当然,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效果还有待观察。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状况是:整体比较乐观,有亮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在肯定大部分大学

生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有少数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

既然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大学生存在,尽管不是多数,不是主流。但是我们也需要分析这一现象突出表现为什么,造成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这样我们的调研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根据我们对所收集的材料和数据分析之后,我们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勇气不足”的“三不”现象。

第一,“兴趣不浓”。即部分大学生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上课不感兴趣;实验不感兴趣;实践不感兴趣;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甚至是娱乐放松都不感兴趣。整天待在寝室,漫无目的地生活学习。对外表现得很冷漠,做事无精打采。更加不会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合理的规划,自然不会考虑如何去履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第二,“热情不高”。即对于什么事情都不去关注,有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看似宠辱不惊,实际是对表扬、批评都无所谓。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思想。过去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处世态度已经在这一部分大学生身上难觅踪影了。对于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不关注。他们在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往往采用一推了之或一味逃避的态度。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正是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这一问题批评最多的方面。由此可见,这种热情不高的现象是多么的突出和明显。

第三,“勇气不足”。即有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社会责任时,不能勇敢面对和承担这一份社会责任。在做了一些体现社会责任的事之后,由于被人嘲笑,不敢勇于面对人们的议论,而觉得这样的行为没有意义,从此不再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

以上三点是我们调研组在分析了收集的数据和材料之后,总结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最为突出的地方。

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突出表现之后,还要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绝不是由于单一原因和单一群体。而是由一个多元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存在。接下来将分别阐述我们的观点。

第一,从社会方面看。由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许多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在社会上慢慢流传开来。例如世风日下,假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社会问题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日益凸显。而社会的舆论导向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从客观上传播了这种不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更加谈不上要大学生自觉履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社会转型期的激烈动荡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出现。

第二,从家庭、学校方面看。首先应该肯定现在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有不到位,没效果的问题。例如,家长和师长在一些细节方面表现出的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处于思想定型期的大学生产生影响,最终导致其责任意识不足。我们的家庭需要更加注重与学校合作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我们的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纲要,用制度的方式规范其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方面的工作。

第三,从大学生自身看。现在的大学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平时就缺乏素质培养的平台和机会。在他们进入大学学习之后,由于心理上的调整过慢,常常会出现对日后生活的茫然。由于他们对于自己今后的路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考,那就更加难以履行社会责任了。正是由于心理上没有完全调整,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的缘故,造成了社会

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出现。

我们在清楚了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的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和建议,为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直接的参考依据。

我们调研组认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现在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理想信念没有树立起来。理想是指引大学生奋斗的明灯。有了理想,大学生就不会在学习生活上误入歧途;有了理想,大学生就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高度统一起来,才能够使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第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思想道德建设,使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与个人的行为思想结合统一起来,使社会标准转化为个人要求。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我们的调查中了解到,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种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帮困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更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因此,我们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手段。因而,我们希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第四,规范学校和社会的引导行为。我们清楚地看到,社会舆论和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引导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而且,有一些社会舆论和某些学校有意或无意地在客观上传播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和事件,极大程度地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政府各职能部门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出台相关的行政命令。最终达到规范学校和社会引导行为的目的。真正准确地宣传国情、民意;正确报道社会现象、社会本质和社会主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和升华。

以上所述,即是我们调研组对于本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状况调查的结论。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做得更好;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能够在帮助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建议:多难兴邦,面对中国至今的种种**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常言道: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情;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刻,所迸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此次的调查结果正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当代大学生们的主流精神风貌是崇尚自我却并不极端唯我,张扬个性也同时尊重规则,追求时尚也并不否定传统;只不过沉重的学业、就业压力让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现实主义倾向远大于理想主义色彩,但青春的热血依旧。当然,当下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最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赵兴奎 大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发展特点李洁芳 青年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5.大学生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 篇五

1、指导社会实践团(队)员按计划高质量、高要求完成实践任务。

2、加强队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纪律,严防水、火、毒和危险物品对广大老师、同学的伤害。

3、要妥善安排实践团(队)员在实践期间的生活(包括住宿),保证团(队)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4、实践团(队)员在实践期间要遵纪守法,不得触犯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校纪校规,不能有损学校声誉。

5、要求团(队)员注意个人卫生。

6、合理使用实践团(队)的费用,帐目要清晰、规范。

7、建议各团(队)参加实践活动的师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带队老师签字: 团(队)名称:

实践期间联系人: 联系方式(手机):

院系(盖章)

共青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委员会

6.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六

一、全方位的课程设置

在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 我院实施职业社会能力的培养采取专题性教学方式, 即开设职业社会能力的课程, 通过必修、选修、专家讲座等方式, 集中培训, 系统点拨和启发, 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职业的竞争性。

(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 构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

学院一直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养成、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把思想疏导与养成教育紧密结合, 并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全过程,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结合校园文化 (一年四个节: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和体育节) 的建设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校园平台, 建立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体系。

(二) 职业社会能力培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

我院在大二学年开设职业社会能力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等能力) 必修课, 突出社会场景、职业环境模拟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 坚持学生为主角, 教师启发、引导、主持的原则, 通过项目、案例、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职业社会能力。

我院在大一学年将“数字应用能力”插入到数学课中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来教学, 将“信息处理能力”插入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作为一个教学模块来教学。大二学年开设《职业竞争力》、《人际关系学》、《社会公共关系》《职场三十六计》等选修课, 重点培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社会能力。

二、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

行动导向的教学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其教学的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遵循“目标、任务、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评估结果”的“独立动手”实践中, 掌握相应的知识, 锻炼能力、技能, 提高素质素养, 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体系。

例如:

项目:讲述故事。

1.目标。培养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内容。 (1) 以小组为单位, 用上“勇往直前”“何尝”“严重”三个词, 编写一个关于合作的故事 (最好是亲身经历) , 注意故事脉络清晰, 人物关系清楚, 立意健康, 积极向上。杜绝抄袭影视 (文学) 作品。 (2) 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讲述。 (3) 其他组的同学参与点评。

3.教师指导。 (1) 清晰地描述问题、理解问题, 分析与问题相关的各种条件, 掌握解决问题的目标,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选择利用较好的方案, 反复评估、修正确立最佳方案。 (2) 始终把握主题, 围绕重点深入讨论, 总结讨论结果。 (3) 明确合作的目标, 掌握完成目标的要点, 明确组员的角色定位, 达成分工协作。 (4) 使用规范的语言、恰当语调和身态语的得体表达。

4.实施过程: (1) 10~12人为一组 (组长已选出) , 分组讨论。 (2) 确定故事方案, 确定公开演讲人员, 练习演讲。 (3) 上台演讲, 其他各组打分。

5.评估结果:

无疑,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 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 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 因而在具体的情景中, 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 迅速有效地转换为实用的行动。

这里强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 勤于提供咨询、帮助, 而不是一个运动场上的裁判、掌控者。这就是所谓“在课堂上流汗的不应该是教师, 而应该是学生”。

三、构建仿真学习情境

职业社会能力培养课堂教学, 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识传授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强调真实存在的学习情境。是对真实的职业情境、生活情境、生产情境的“真实再现”。

1.学习环境的设置是否贴近实践、易于实现。在教学过程中, 选取的案例多是和我院学生层次相当的人物的故事作为分析的对象。在训练项目的选取上多设定职业、生活、生产的场景, 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如:模拟建设“和谐校园方案”征集会议;模拟“与领导 (老师) 在电梯中偶遇”。

2.学习情境的设置是否对学生有益、易理解、符合经验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例如:“分组, 演讲确定组长;确定组歌、演练、汇报”, 既生动又有趣。

3.学习情境的设置能否对类似的问题和情境有范例作用。例如:模拟“你间接获得上级临时安排你写个工作方案, 可你确实没有时间, 你抱怨发牢骚”;模拟“你给客户报产品价格, 客户很压价, 并拿你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 你怒火中烧”;模拟“你的下属工作中犯了很低级的错误, 你指责他”。

四、适合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有很多方法, 其中最适合职业社会能力培养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分析法。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生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法实施下, 教学目标是行为活动或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 使学生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 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角, 参与是关键, 教师只是活动的主持人, 其责任是通过项目、案例和课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材施教, 合理引导, 控制教学的进度和方向, 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发扬创新革新的精神, 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综合能力, 达到培训职业社会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6) .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 2007.

7.探索中国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途径 篇七

中国企业需要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CSR体系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大企业才有必要进行CSR,其实不然,众多的中小企业,它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它们更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贯穿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朝着良性的方向健康发展。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商业发展需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但却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模式。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CSR体系,去帮助它们理解并贯彻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着从资本原始积累到正规企业运作的转型之中,这些企业对CSR体系的需求,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

教练技术:探索CSR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型选择

CSR最本质的定义是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应负的责任。利益相关者是指所有可以影响、或会被企业的决策和行动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团体、母公司或附属公司、合作伙伴、投资者和股东等。企业教练技术,不同于一般培训,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将教练技术引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创立了人本教练模式的汇才Tophuman,就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中发现了一条解决CSR的简明途径。在人本教练模式中,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层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心态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过程。也就是说,在CSR体系中,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人的信念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又影響人的结果。当管理层真正意识到企业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社会时,企业社会责任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行与中小企业的CSR体系

“众多的中小企业还不够成熟完善,教练技术往往能够给他们寻找突破瓶颈的更多方法,在中小企业中贯彻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如此。” 汇才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黄荣华女士表示。在与中小型企业的深度沟通中,汇才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中国传统的“五行”哲学理念的精华相结合,开发了一套CSR评价体系,从而找到了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建立CSR体系的捷径。

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它是按照“金、水、木、火、土”的顺序,顺时针排列而成,并逐一相生,隔一相克。在汇才创立的五行CSR评价体系的框架中,抽取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中最重要的五个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会,与五行中的元素相对应。根据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和企业实践,股东投资组建的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就业机会,员工的工作使得企业对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客户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满意程度反映出企业的社会认知程度,社会对企业的认知程度会影响企业合作伙伴对企业的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对企业的支持必将影响企业的绩效,最终影响股东的收益。同时,企业的社会声誉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拓展,也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投资热情;合作伙伴的支持程度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过分强调股东的利益,会损害顾客或客户的利益;员工是否能够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满意、是否有归属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社会认知;客户的利益往往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相冲突。由此,CSR框架中五个组成部分也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

8.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八

我社会实践团队所有成员自愿参加2009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保证本团队所有成员身体和心理状况适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对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性质、实践地的情况以及可能的风险有清楚的了解,详细阅读并全部理解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生效)(见附页7)。在我团队社会实践期间,所有成员保证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规定。如出现下列情况,依据本责任书和有关规定处理:

1、本团队成员财物的遗失、被盗、毁坏等经济损失由本团队成员承担;

2、由于本团队成员过错、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导致的自身人身伤害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十二条处理;

3、本团队成员实施的违法行为或违反实践当地各项规定以及民族习惯等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和引起的法律责任由本团队成员承担;

4、由于本团队成员的过错造成的第三方的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由本团队成员承担。

本社会实践团队所有成员已经详细阅读并认可本责任书,对整体内容和各项规定均无异议,并由本社会实践团队领队签署本协议。

院系:

项目名称:

领队签字:

共青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2009年6月

附件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

本人自愿参加华2009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保证本人身体和心理状况适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对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性质、实践地的情况以及可能的风险有清楚的了解,详细阅读并全部理解教育部令第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1日生效)(见附页7)。在本人社会实践期间,本人保证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严格执行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各项规定。如出现下列情况,依据本责任书和有关规定处理:

1.本人财物的遗失、被盗、毁坏等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2.由于本人过错、不可抗力、意外事件导致的自身人身伤害依据《学生伤

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2号)第十二条处理;

3.本人实施的违法行为或违反实践当地各项规定以及民族习惯等行为所造

成的损失和引起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4.由于本人的过错造成的第三方的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由本人承担。

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并认可本责任书,对整体内容和各项规定均无异议。

院系:

年级:(本、硕、博)项目名称:

本人签字:

共青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委员会

9.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篇九

贵州省思南县思唐镇大同小学毛万杰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 1

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

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 4/5,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导疑。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

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 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

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地上路,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问难必须勤学善思,有创见;认真观察,善比较。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10.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 篇十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

社会责任感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的情况所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精神。大学生关心自己前途、自身发展状况和现实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要对自身、家庭、对现实负责,而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对自己作为大学生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据对本院学生调查,在回答“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时”,有62.2%认为“在实现社会理想中实现个人理想”,有28.4%的选择“先实现个人理想然后再谈社会理想”,有4.7%的选择“社会理想与我无关”,另外有2%的选择“只要实现个人理想就行”。

2注重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出以“我”为中心。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他们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更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对弱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我们可以从学生择业中的价值取向窥见一斑。据对本院学生调查,“你的择业标准是什么?”有41.3%的学生选择“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有39.8%的学生选择“工资、待遇”,有12.1%选择“专业对口”,有5.3%选择“工作轻松、体面”,只有0.5%选择“到基层地区、西部”。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1客观因素

(一)从社会的角度看,受市场经济价值功利化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先和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了人们评价一切的标准,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在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部分人见利忘义、惟利是图、急功近利、尔虞我诈,他们不顾道德和良知的約束,不择手段的谋取不正当利益,他们把金钱和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

(二)从家庭角度看,责任教育缺位。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的摇篮,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子女负有不容推卸的教育责任。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希望将来考取好学校,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行,而忽略或根本不对子女进行责任教育,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差。

2主观方面

(一)大学生对社会现实认识出现偏差。大学生是从校园走向校园,与社会实际接触不多,缺乏社会经验与社会实践。再加上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情绪易激动,遇事比较急躁,看问题较片面,不能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各种社会问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常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事业激情,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成天得过且过,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大学生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认识。由于大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想法。对于这些生活目标还未完全确立的大学生,他们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空虚感,行为方向不明确。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这就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历史使命,无法产生崇高而伟大的社会理想,缺乏履行社会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三、解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应有举措

1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就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

11.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一

学院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两个校区,共设八个系、两个分院、一个部和多个研究所。学院各专业紧贴首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学院一直秉承“致力人才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积极探索“人文素养、一技之长、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严谨求实的办学作风,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同,已经成为具有良好社会声誉和办学优势的北京市属高等职业院校。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就业情况

学院各专业紧贴首都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部分专业实现了“订单培养”。学院教学管理规范严谨,学生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高,就业渠道宽广,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学院所开设专业按照北京市教委、高招办的相关政策,每年按规定比例推荐应届毕业生参加“专升本”考试,录取率居北京市同类院校前列。此外,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还与天津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学生读专科的同时可修读本科课程,达到相应要求可取得本科学历。

咨询电话:010-64724789,84778264,84778254

电子信箱:zszx@bjypc.edu.cn

微信:北青学工

学院官网:http://www.bjypc.edu.cn

学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街9号

邮编:100102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系及专业设置

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专业、心理咨询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管理系:证券与期货专业、会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文秘与法律系:文秘专业(涉外秘书)、文秘专业(行政专员)、法律事务专业(法检助理)、法律事务专业(公司企业法务)

传播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编辑)、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影视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媒体资产管理)

英语系:旅游英语专业(出入境服务与管理)

计算机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泰尔弗商务分院:国际商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数字动画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资助政策简介

一、资助体系介绍

我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在上级政策指导下,建立了“奖、助、勤、贷、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以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

目前,学院已建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学院一、二、三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边远地区就业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入我院,首先可通过学院开设的“绿色通道”按时报到。入学后,学院对其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进行核实,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

二、2014-2015学年资助情况

2014-2015学年我院受资助学生人数达6200多人次;资助总金额500余万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校企合作

1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二

嘉定区江桥小学 金小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课外读物,学会运用恰当有效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陶冶高尚情操,为自身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学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教学建议中也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千百年的延传,不就向我们证实了“多读”的神效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新审视和研究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付诸实践,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的“课外阅读”是指课堂教学时间以外的一切阅读。从时间上而言,可以是课间、午间、放学后、休息日的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网上。从内容上而言,不仅限于语文材料,只要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有益的、健康的书籍。另有一种意义指教材以外的阅读。而“课外阅读能力”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运用合适的阅读方法,从中获取有益信息、丰富自身知识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素养。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培养阅读兴趣为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主动了解它,在了解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会有持久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

1.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扑塑迷离的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各种有形无形的干扰,学生更是无暇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首先,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张贴字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列出图文并茂的“新书推荐”内容,拿出自己所买的书籍和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趁热打铁,在教室中设立了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种报刊书籍,让学生阅读之心蠢蠢欲动。

2. 有目地的提供读物,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从学生的借书卡中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年级以上以图书儿歌为主,二年级以故事为主,三、四年级以成语故事、寓言、神话为主,五年级除故事外,还爱看传奇的惊险小说等。男女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区别,女学生一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大于男孩,而男孩的兴趣更广泛些,对科幻类、体育方面的兴趣也大一些,我们根据广泛的爱好,为学生提供读物,学生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是最好动的,也是最有活力的。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保持阅读的持久性。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推荐根据作品改编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学生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会随着电影的情节而道出情节发展内容,时而情绪悲愤;时而神采飞扬;时而嫉恶如仇;时而拍手称快。那瞬息万变的神情真使人忍俊不禁。同时,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班中举办读书漂流和交流活动,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声情并茂地推荐给对方,同时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兴致盎然地沉醉于书的海洋。

二.以指导阅读方法为手段。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增加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往往是一字一句地,既费时又费神,而且有碍于阅读量的提高。

因此,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就县得尤为重要。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有扫读、跳读、猜读等等。扫读是速度的基础,要求学生一边用眼扫视文字,一边迅速接受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文章讲了些什么内容。训练时,要求学生用垫板辅助,看一行,移一行,这样避免了因速度过快而出现漏行现象。速读光有速度不够,关键是质量,我还设计了是非题来检测学生的速读质量,同时还安排了一个反馈方式——说,并为他们提供了说话提纲(如:1.介绍阅读篇目 2.介绍主要内容3.介绍“我”的感想),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最后请其他学生依据说话提纲来评一评,亮一亮分。

2.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质。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可以积累知识,开阔眼界,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的。(1)设置积累本,指导学生记什么。如记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好的开头结尾等;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记名人的事、语录、英雄人物的事迹等等;(2)设置写话本(即写读后感)指导学生怎样写。我重点作了以下指导:A 读懂原文 B 叙述原文要精练 C 要有感而发,联系实际 D 要善于联想,丰富读后感的内容。

三.以提供充裕时间为保证。

学生每天要上课,课后还要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时间所剩无几,尤其是贪玩的学生,课外阅读更是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阅读的时间,我除了一节阅读课外,还把晨间和晚托的时间充实进去,这样使学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进行阅读。

四.以拓展阅读区域为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1.根据教材内容和作者,为学生提供拓展读物。例如:依据五年级教材中的《一棵小豌豆》,我们提供《安徒生童话作品集》作为学生的拓展读物;根据《天上偷来的火种》推荐《希腊神话故事》,根据《林海》推荐老舍《猫》、《四

世同堂》、《骆驼祥子》等的作品。

2.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使阅读范围更广泛。在教师为学生选择读物的同时,还要逐步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室学会选择读物。开始时亲自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向他们介绍图书室有什么书,是怎样分类的,建议他们可选择哪些书,同时指导选择方法:如怎样查阅目录,怎样了解书的内容——“阅读内容提要”,怎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和章节„„然后每周安排一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学校图书馆自由借阅。班级图书角也是学生自由选择读物的好去处。图书角的书源来自每个学生,品种繁多,班级图书管理员,经常在学习园地上推荐好书,出墙报介绍个人阅读体会。班级图书角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

五.以加强阅读评估为保障。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落实在日常教学中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考查和评估,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读书记载卡检查学生阅读的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量是基础,通过建立相应的“读书记载卡”抓检查落实,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目标。“读书记载卡”内容为:时间、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老师或家长签名。

2.批阅“积累和写话本”评价学生阅读的质。能否根据要求,做好摘抄和积累,写下读后感想是衡量学生是否看懂读物的重要标志。因此每次检查后,我都适当评分并写一些“你真是个小才子(小才女)!”“你真会读书!”等语言对学生鼓励。如果发现学生积累的语言过于简单,对提高自身语言素养的价值不大,我会客气地附上一句:“老师发现,你的语言水平已经超过了你今天积累的语言!让你的语言的积累成为你语言发展的目标!”,激励性的批语,让我每次批阅都会产生来自于学生进步的惊喜!

3.开展活动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定期通过创设活动平台,开展经典朗诵赛,成语典故荟萃,名著导读,积累本、写话本展览,创编童话、寓言故事,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一分钟信息交流等活动,并进行“阅读之星”、“故事大王”等评选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展现阅读的能力,提升阅读的品位,形成阅读的持久性和良性阅读循环

方式。

1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三

课题研究活动措施

一、日常要求

1、感恩父母:

(a)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用心观察父母为我所做的事情;

(b)每天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或做一次真诚的交流;

(c)每天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d)每天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e)每周为家长洗一次脚(头)。

2、感恩老师:

(a)每天送老师一句温馨的祝福;

(b)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向老师问好;

(c)在校期间,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要主动让道;

(d)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感恩他人(同学、亲友):

(a)见面后要主动问候;

(b)得到帮助后要真诚地说声“谢谢”,做错事后要主动说声 “对不起”;(c)定期为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

(d)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者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

(e)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者亲朋,通过一封信、电话等通讯工具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4、感恩社会:

(a)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捐资助学活动;

(b)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祖国的感情。

5、建立感恩记录本:

及时记录自己的言行和体会以及家长的评价,班主任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指导工作。

二、具体活动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07年3月—5月

1、健全组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各中队召开此次活动的动员会,讲清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

3、倡导学生去搜集以“感恩”、“亲子教育”为主题的书籍、文章、图片、影片、事迹等。观察父母一天的作息工作生活安排。

4、做一份简单的家庭问卷调查:我们也来做一次账房先生(由学生和父母共同完成):

(1)家庭父母月收入约为_____元。

(2)每月家中生活费约为_____元,占月收入的___%。

(3)孩子的教育经费每年约为____元,每月约为___元,占总收入的___%。

(4)你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在一般情况下总的教育经费约为__元。

(5)假设你参加工作后每月以自己工资收入的50%回报给父母,还清所有的教育经费,约需___年。

5、国旗下讲话围绕“感恩”主题,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6、举行感恩教育启动仪式,向学生发出“知恩、报恩、施恩”倡议。

7、以“感恩”为主题布置宣传橱窗,悬挂感恩主题条幅,各班张贴《感恩教育活动倡议书》,创设校园感恩氛围。

8、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制作“感恩记录本”、“感恩心语录”、“感恩卡”,人手一册,记录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的所思所感所作所为,以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记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8年4月

(一)实践体验(2007年5月-6月)

1、每个同学写一份决心书。一式两份,一份给父母,一份自己保留。

2、中队内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寄至父母单位。

3、周末给父母洗一次脚、洗袜子、剪指甲等,再写心得日记。

(二)回报父母和他人的爱(2007年7月-11月)

1、亲自动手给母亲制作一件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礼物。

2、为父母唱一首相关感恩的歌。

3、坚持做到每天认真学习,对父母有礼貌,周末回到家主动帮父母做家务。

4、中队内开展讲故事,诉感悟

5、校内开展“文明伴我成长”之感恩教育诗歌朗诵会。

6、集体宣誓:

宣言1: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

宣言2:多做一些令父母高兴的事,让自己感受到亲情的宝贵

宣言3: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让父母对自己放心

宣言4: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为父母减轻负担

宣言5:爱父母,多和父母分享成长的点滴

(三)回报对社会的爱(2007年12月-2008年4月)

1、各中队内召开主题会议,讨论:怎样做才能回报对社会的爱。

2、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同学间互相监督,互相影响。

3、各中队作此次活动的中队总结。

4、大队部作此次活动的大队活动总结。

(四)其他感恩报恩教育活动

1、在3月“学雷锋月”中,由大队部组织开展3·5“回报社会,清除城市牛皮癣行动”、3·8“感恩母亲、回报母爱”、3·12“感恩自然、栽种树苗”等感恩教育活动,并把参加活动体会或活动照片记录在“感恩记录本”上。

2、清明节之际,开展 “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

3、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开展“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4、家校共庆“六一”之际,开展“感受关爱、勤奋学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5、6·5世界环境日之际,开展“感恩自然、爱我家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6、9·10教师节,组织开展“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7、国庆节之际,学校组织开展“感祖国之恩,感时代之恩”为主题的合唱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展示阶段:2008年5月-7月

1、少先队推出“感恩化雨、情润心田”感恩教育活动精彩回放节目。

2、举行 “感恩的心”活动会,邀请领导及部分家长参加。

3、“感恩记录本”或“感恩心语录”评比展示活动,各班推荐十本参评。

4、班主任例会,交流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5、学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总结表彰会。

14.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篇十四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说:“如果说中国人的耐心是举世无双的话, 那他们则更是出了名地冷漠。”此话信然。《羊城晚报》2011年10月14日报道:“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 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 漠然而去……”

近年来, 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一次次拷问着人们的良心, 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小悦悦的不幸, 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截至2011年10月17日晚, 金羊网关于小悦悦的新闻及评论点击近二十万, 金羊社区、微博及跟帖讨论一千多条。在众网友的评论当中, 网友们愤怒于肇事司机的残忍, 几近于“故意杀人”, 但更激起网友愤怒和反思的还是路人的冷漠。与其说是冷漠倒不如说是当今人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那么什么是社会责任感?所谓社会责任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 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 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那么如何树立社会责任感呢?我们应该从学生时代抓起, 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

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

学生时代, 不仅要学习知识, 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当前, 我们的教师、家长太关注孩子的学习了, 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地中考、高考, 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好高中、好大学, 可以不惜一切地逼着孩子死读书、读死书。我们不禁要感叹, 从小学到中学, 是教育的一种倒退。现在的小学都在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了, 唯有中学还是应试教育为大。于是我们不经意间, 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不合格的人才, 身体素质不合格, 道德修养不合格, 没有团队精神, 没有利人精神, 没有诚信, 没有进取精神, 缺乏社会责任感。初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期, 求知欲高, 可塑性很大, 所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培养、从中学抓起, 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 《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古今中外曾出现过很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优秀品质, 中学生可以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同时也给教师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许多生动的素材。例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江苏邳州●刘慷慨

责任感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 这些事例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且非常感人, 能带给学生情感上的震撼和冲击, 从而给中学生做了“榜样”的示范作用, 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让中学生知道如何去萌生社会责任感。

陆游曾说:“位卑未敢忘忧国。”陶行知也说:“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们在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不应该忽略学生爱国情操的培养, 可以说爱国是社会责任感的最高境界。历史教师可以以历史课堂为依托, 来培养中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 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蒸汽的力量》及《罗斯福新政》时, 放映了纪录片《大国崛起》, 许多同学询问《大国崛起》中怎么没有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口全世界第一、GDP第二、疆域第三, 难道不是大国吗?当他们主动地询问《大国崛起》中怎么没有中国的时候, 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思考, 希望我们的祖国是大国更是强国。有位同学的观后感中有这样一段话:泱泱中华,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多少的沧桑岁月, 才得来今朝幸福的生活。为了中华的复兴大业, 为了大家心中共同的中华梦, 也为了每个人心中的梦, 同学们, 我们大家共勉之。为了明天, 觉醒、努力吧!作为中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语, 那么历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学校、家庭通力协作, 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的事, 学校、家庭应该通力协作, 共同努力, 为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家庭而言,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着孩子责任意识的形成。父母本身也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在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仅要求孩子学会做事, 还要学会做人, 学会承担各种责任。学校与家庭应通力协作, 加强感恩教育, 强化中学生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对于中学生来说, 感恩之情不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更重要的是回报社会。

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 绝对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行了。一个好的学生, 一定是全面发展的。我们的学生, 应该除去应试的负担, 去更多地关注民生, 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 努力去做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事情。只有他们有了社会责任感, 学习才能有动力, 生活才会充满乐趣, 才会真正成为祖国的花朵。

摘要:所谓社会责任感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 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 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初高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成长期, 求知欲高, 可塑性很大, 所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要从小培养、从中学抓起, 让每个学生都有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钟启泉, 崔允淳, 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5.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五

关键词:实践认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要求

意大利思想家马志尼认为,责任分为四大部分,即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人类的责任。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应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负责就是对整个社会负责,作为大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应包括以下三点:确定合理的奋斗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保护自己的安全,珍惜自己的生命;做好学生的本职工作,扎实学好专业知识。二是对家庭的责任。家庭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不仅承载着自己对未来的理想,也承载着父母和长辈的殷切希望。因此,孝敬父母、关心父母、维护家庭团结、减轻家里的负担、为父母排忧解难、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三是对国家的责任。每个“社会人”都不可能脱离“国家”这一共同体而单独存在①,尤其是大学生,应树立起对国家的责任感,深切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力量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报效祖国。四是对社会的责任。大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直接表现为大学生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②,大学生要把个性的发展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把职业的选择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成才目标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利国利民的前提下,实现个人事业的最大价值。

二、实践认知如何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通过对自我的认知。自我认知对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重要意义。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从自己的选择开始慢慢上升为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美好愿望的一种本能,它是在确立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中不断强化的,而这个强化过程的前提又是每一个个人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在接受教育、与人交往、服务社会等社会实践中,人会对自我不断解刨加以认识,认识到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是利己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观取得相对平衡。

(二)通过对社会的认知。人们对社会的认知不是一马平川的,正如人们的实践也会有进步和倒退一样。实践认知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会使人对社会的认知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人们实践认知越频繁,对社会的认知越迅速;人们的实践认知越广泛,对社会的认知越全面;人们的实践认知越深入,对社会的认知越深刻。对社会的正确认知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动力。

(三) 通过对自然的认知。人类对自然的认知是随着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起初,人类的实践主要是为了改造自然以适应自然,求得生存。但随着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人类开始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环境和生态平衡。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中国是我们生态建设坚定不移的目标。

三、在不同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在人文教育型实践中提升。所谓人文教育型实践即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育人活动。这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师把实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育成果的重要环节,用课堂内实践着、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一代;学校党团委组织重大会议的学习与研讨活动,举办“英雄模范人物”报告会、主题讲座,搜寻、评选校园自强之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红色文化”之旅活动等;以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等重要节点结合起来,抓住契机加深了大学生对党情、国情的了解和认识,启发了许多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

(二)在专业知识型实践中提升。学生应以学习为本,努力钻研各种专业知识,因此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各高校根据自身性质和实际情况都制定并践行着形式多样的专业知识型实践活动,大学生实践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发展计划,为科技创新投入资金,鼓励支持开展科技竞赛、展览;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在校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程度,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各专业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如:新闻专业学生主办校报,担任校报记者、编辑,主持校园广播;法学专业学生创办法律咨询中心,帮助同学们分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医学类专业可以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义务为同学、农民体检;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帮助同学们确认识自己,把握精彩人生。这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开展的专业知识型实践活动,能够让大学生在参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潜能、提升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本领,培养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自信心和社会使命感。

(三)在志愿服务型实践中提升。近些年来,在完善的志愿体系带动下,在党和国家积极鼓励下,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投入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中。目前,比较有特色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有:“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活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大型经济、体育、文化活动及社会公共活动场所志愿者服务、海外志愿服务③。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80、90后的大学生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强的毅力支撑,不畏艰险地保护祖国和人民,表现出这代人对祖国的高度热爱和坚定社会责任感;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赛场内外,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热情、真诚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所展示的精神风貌令世界赞叹,被国际社会称为“鸟巢一代”;上海世博会上,一群群可爱的“小白菜”、“蓝精灵”们用真诚的微笑、礼貌的手势、热情的帮助将志愿活动演绎得既可敬又可爱、既强大又平常。通过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锻炼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意识,将自己的成才报国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更充分地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

注释:

①王何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養(D).山东师范大学.2012

②王何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2

③张耀灿.关于弘扬志愿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5):2.

参考文献:

[1]王何汉.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张耀灿.关于弘扬志愿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

16.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六

李 娟

(红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云南蒙自 661100)联系电话、邮箱:*** haor6677@163.com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已转向幼儿园,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既有扎实、系统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能力的学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急需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艺术技能、“五领域”的教学能力、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能力锻炼等三个方面探索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能够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高师 学前教育 本科学生 实践能力 培养

国家对高校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录用幼儿教师时, 普遍喜欢那些既有技能又懂理论的教师。而高校往往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传授, 但对学生实践训练方面做的不够。所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让学生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本文结合工作中的思考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

高师学生由于没有艺术教育的背景,进大学前也没有参加艺术专业考试,所以其艺术技能是很弱的,而目前大学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更多的是走向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在幼儿园工作没有较强的艺术技能工作将难于展开。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能够具有扎实的音乐、舞蹈、美术基本技能,并能够综合运用于教育活动中,达到优化教育活动的效果,所以加强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对于艺术技能的培养首先在课时安排上, 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对于舞蹈、声乐、键盘、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应贯穿于一年级到四年级共四学年八个学期之中,在一至三年级教师侧重结合幼儿艺术教育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完成一定的量的练习,大四的两个学期则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定艺术训练的方向,或声乐、或舞蹈、或美术,同时指定教师进行指导。第二,在师资培养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聘请艺术类学院的教师担任,大都缺乏幼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知识。要让他们明确他们所培养的技能是适应幼儿艺术教育需要, 而不是训练艺术专长。为此, 要组织他们多深入幼儿园参观、考察, 与幼儿教师展开座谈, 及时了解幼儿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还应让他们参与学前教育系的教研活动,使他们了解幼儿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艺术教育。同时也可以考虑学前教育系有自己的艺术类教师,这可以使这些教师更能够从幼儿教育的角度去进行教学。第三,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各技能课的特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安排。例如对键盘课的教学内容可做出如下安排: 第一学年先是让学生练就扎实的指法基本功;第二学年是练习弹奏曲子;第三学年是即兴伴奏, 把那些教材中经典的儿歌、目前幼儿园较为流行的童谣等引入学生课堂, 目的是让他们到幼儿园很快适应岗位需要。第四学年利用学生在校的短暂时间专门进行幼儿园音乐教材的使用训练,以便让学生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为学生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以上各年级的艺术技能训练均要达到一定的量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艺术技能的质与量。第四,应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考核制度,即在学生毕业前,要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等考核内容,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第五,重视学生艺术实践训练。每门艺术类课程结束时相应地组织汇报演出、作品展等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并且把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也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一方面。

二、加强“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幼儿教育的内容分为五个领域即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含数学教育)、艺术教育(含美术、音乐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与之对应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牢固掌握幼儿园“五领域”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环节。这对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起奠基作用。在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时,一定要改变高校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要多让学生去实践、从做中学习。具体来说进行各领域的教学时,对于理论部分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讲授、讨论、案例

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而对于实践部分,教师可充分利用微格教室、幼儿园模拟教室等场地,运用邱作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理论,让学生主动探索在前,教师指导在后。教师可先给定学生模拟教学训练的目标,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目标自主进行各种教学法操作层面的学习,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确定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程序,完成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随时给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组织其进行模拟教学,实施教学方案,然后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再给予评价,最后学生根据教师、同学给出的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同时,若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在学校及幼儿园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在真实的幼儿园班级中实施他们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最后的考核应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有学生教学设计、模拟教学等实践方面的评价。

三、加强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能力的锻炼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到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是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可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重要的见习、实习及就业场所,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

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其次,在时间与空间上要拓展教育实践环节。时间上,可从一年级开始,安排学生每周半天到幼儿园见习,一直持续到毕业。这可帮助学生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另外,可从学生开始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时,让学生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围绕所学各领域的指导方法,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间,锻炼学生综合教育的能力。空间上,改变只是到固定的几个实践基地进行集中见习与实习的做法,拓宽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多项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此外,还可鼓励学生有效利用学校实训室、琴房、微格教室等场所锻炼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第二课堂的作用;重视寒暑假社会实践等。

第三,对学生的幼儿园教育见习、实习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做必要的情况记录,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实习报告,学校指导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成绩评定,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

总之,由于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较大,同时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既要能够组织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也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幼儿园实践能力的学生,为我国幼儿教育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7.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篇十七

本人自愿参加2018年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保证本人身体和心理状况适合参加本次社会实践,对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性质、实践地的情况以及可能的风险有清楚的了解。

为贯彻落实国家、学校有关安全工作管理规定,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安全工作的规范要求,增强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自防、自卫、自治、自救能力,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完成,特签订此安全责任书。

1、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2、尊重各地民族、民俗习惯。

3、实践过程要注意防窃、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伤害;登山时不要单人单独行动,不得到险要地带游玩;严禁到水库塘坝等地游泳;注意饮食卫生。

4、要加强组织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实践团队的组织纪律,不擅自行动。

5、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要互爱互助,团结协作。

6、遵守实践团队的有关规章纪律,不擅自行动,服从团队及指导老师的要求和安排。

7、实践期间,出现意外事件应及时与有关救援部门联系,并第一时间向指导老师汇报。

本人已经详细阅读并认可本责任书,并保证在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凡因违反上述规定产生的一切后果由我本人负责。

二、此责任书一式二份,学院和学生本人各执一份。

责任人(学生)签字:

18.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探讨 篇十八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 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 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而形成。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素质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统一。

对策之一: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应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导向, 做到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 实现知行统一。学校德育工作中,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 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 维护尊严, 修身养心, 发展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 乐于助人, 善意批评, 真诚合作, 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养老抚幼, 孝敬父母, 维护家庭和睦, 承担家务劳动———这是对家庭的责任。履行义务, 奉献集体与社会, 遵纪守法, 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 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 保持民族气节, 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 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对策之二: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应注重良好习惯培养。责行是责任感的外化, 是责任感的最终归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重视个人的实践活动和良好习惯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把“责知、责情、责意”变为客观现实的“责行”, 不至于沦为“口头上的将军, 行动上的矮子”。学校可建立家务劳动制度, 根据学生不同情况, 要求学生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 家长给予具体安排落实, 学校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并在校园里定期开展家务劳动竞赛和表演活动,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逐步具有集体、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品质。

对策之三: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应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员育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培养责任感的重要园地。与其他两个环境相比,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 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与活动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 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加速作用。但是, 实践证明, 单靠学校一方努力, 是很难将教育的效能延续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个人的性格、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家庭氛围、家长的为人处事态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校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 这种沟通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如: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书信交流、电子邮件等。这种沟通的内容应是教育方法的探讨, 不应仅仅是成绩单的报告。

对策之四: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应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渗透性, 建立良好校园环境的激励。将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思想政治课所要承担的任务, 就是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关社会科学的知识内化为观点, 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理论导向、价值导向以及道德导向等问题, 在实施德育方面较之其它德育途径具有更大的优势, 在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方面, 也是其他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因此, 思想政治课应是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素质教育的重任。教师应充分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 突出责任感教育。

对策之五: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 需要提高中学生人格魅力培养。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外部因素, 个人主观努力才是培养责任感的内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 如果不与学生的自省内化相结合, 则言与行不一、思与为不一。因此,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以人为本, 贯穿人本主义思想, 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立足于学生思维特征、认识能力, 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时反馈, 让学生明白, 任何说教是否有效,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达到。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坚定目标, 塑造美好品性及人格魅力培养。

上一篇:医用化学实验总结下一篇:四川省广安市中国共产党广安市委员会宣传部办公软件竞争性磋商成交公告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