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共8篇)
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一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B、C、D、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A、B、C、D、形而上学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B、C、D、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B、C、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乘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认识-实践-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B、C、D、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B、C、D、渔猎社会 农业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社会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的阶级是()
A、B、C、D、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1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A、B、C、D、周恩来 朱德 毛泽东 瞿秋白
15、在毛泽东建军思想中,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A、B、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D、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当,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状态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B、C、D、思想建设 政治建设 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
17、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B、C、D、稳定 发展 创新 开放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B、C、D、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邓小平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B、C、D、改革 阶级斗争 物质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B、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修补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1、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B、C、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建立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2、在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A、B、C、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A、B、C、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B、C、D、依法治国 科技兴国 人才强国 教育兴国
25、邓小平指出,教育要()
A、B、C、D、面向现代化,面向现实,面向社会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面向政治 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B、C、D、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B、C、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公义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8、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之本是()
A、B、C、D、教育 就业 医疗 住房
29、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B、C、D、战争与革命 和平与发展 合作与共赢 稳定与和谐
30、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
A、B、C、D、由国际政治格局决定的 由我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由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的
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B、香港问题 澳门问题 C、D、台湾问题 港澳台问题
3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A、B、C、D、国际社会 两岸交流 台湾当局 台湾人民
33、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
A、B、C、D、参政党 在野党 反对党 执政党
3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在大陆范围内,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在()
A、B、C、D、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政治基础上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基础上 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35、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
A、B、C、D、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健全民主集中制36、2011年7月19日,社会各界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A、B、C、40周年 50周年 60周年 D、70周年37、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将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的一项信息是()
A、B、C、D、指纹信息 住址信息 收入信息 家庭信息
38、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
A、B、C、D、5% 7% 9.2% 12%
39、2012年6月16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上太空。执行此次任务的载人飞船是()
A、B、C、D、嫦娥号 蛟龙号 天宫号 神舟九号40、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某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主权信用评级,这个国家是()
A、B、C、D、美国 英国 日本 俄罗斯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4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4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5、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46题,20分
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5:CDBCA 6-10:BDCCD 11-15:CBDCC 16-20:ABDAB 21-25:ADAAB 26-30:DDBBD 31-35:CDABC 36-40:CACDA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答案要点: 错误。2分(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分
(2)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分 42.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分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分(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2分(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2分(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分 44.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4)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 45.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4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3分
四、论述题:20分
46.答案要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2分。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连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4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二者不能相互代替。3分。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4分(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2分。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4分。
2.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二
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大学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分值 25 10 10 10 35 10 50 150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的试题答案应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1.“三曹”中诗风悲凉慷慨、气韵沉雄的是 A.曹丕 B.曹操 C.曹植 D.曹睿
2.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 A.杜甫 B.孟浩然 C.谢眺 D.汪伦 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A.王安石 B.司马光 C.陶渊明 D.刘义庆 4.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王安石 5.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 A.艾青 B.徐志摩 C.郭沫若 D.田间
6.《氓》中运用“赋”这一表现手法的诗句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7.元代从事杂剧及散曲创作、有“曲状元”誉称的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张养浩
8.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9.成语“狡兔三窟”出自于 A.《秋水》 B.《郑伯克段于鄢》 C.《冯谖客孟尝君》 D.《李将军列传》
10.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11.在《我愿是一条急流》的五组对应意象中,与“急流”相对应的意象是 A.小鱼 B.小鸟 C.烈火 D.太阳 12.沈从文的中篇小说代表作是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13.小说《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征是
A.含泪的微笑 B.辛辣的讽刺 C.痛苦的叙述 D.冷峻的幽默
14.侯方域在《马伶传》一文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这里“昆山”所 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 B.借代 C.象征 D.拟人
1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出王朝兴衰的主要因素是 A.伶官 B.天命 C.人事 D.佞人
16.《李将军列传》一文中,李广将兵的特点是 A.谨守法度 B.行军无部伍行陈 C.正部曲行伍营陈 D.士吏治军簿至明 17.下列属于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作品是 A.《聊斋志异》 B.《孽海花》 C.《儒林外史》 D.《金瓶梅》
18.先秦时强烈抨击“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黑暗现实的人是 A.庄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
19.在中国诗歌史上,格律诗定形于唐朝,发端于 A.汉代 B.南北朝 C.五代 D.隋朝 20.鲁迅小说《**》的线索是 A.辫子事件 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C.九斤老太的唠叨 D.张勋复辟
21.王昌龄诗“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梁启超倡导的“三界革命”的是 A.诗界革命 B.小说界革命 C.文界革命 D.艺术界革命
2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不是象征着历史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是 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B.破旧的老水车 C.干瘪的稻穗 D.淤滩上的驳船
24.1951 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赵树理 25.下列作品不属于契诃夫的是 A.《第六病室》 B.《苦恼》
C.《小公务员之死》 D.《警察与赞美诗》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10 分)26.此中有真意。27.无边落木萧萧下。28.青海长云暗雪山。29.,直挂云帆济沧海。30.,雪上空留马行处。31.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3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王维诗作 中的名句。33.荷马史诗包括 和《奥德赛》。34.《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著作。
35.《论学问》的作者是英国16 世纪哲学家、散文家。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每小题 1 分,共10 分)36.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38.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9.信.誓旦旦,不思其反。40.抑.本其成败之迹。41.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42.中军置酒饮.归客。43.告广曰:“胡虏易与.耳!” 44.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45.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四、翻译(每小题 2 分,共10 分)将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6.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47.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9.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50.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五、理解与分析(第51、53 题各6 分,第52 题7 分,第54、55 题各8 分,共35 分)5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 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 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聊斋志异·婴宁》)请回答:
(1)这段文字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3 分)(2)描绘这些景象有何作用?(3 分)5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诸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 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 颓俗。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请回答: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1 分)(2)这段文字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 分)(3)简要分析这段文字的论证。(3 分)5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 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郑伯克段于鄢》)请回答:(1)这段文字中的“书”指的是什么?(1 分)(2)郑伯克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体现这一原因的是语段中哪一个词?(3 分)(3)“段不弟,故不言弟”的含义是什么?(2 分)5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看来,我总觉得 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 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 —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 的。(《我的世界观》)请回答:
(1)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分)(2)这段文字中“猪栏的理想”比喻什么?(2 分)(3)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客观世界是“永远达不到的对象”?(3 分)5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当几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个 道士,何不在这里搞上几个天师、灵官菩萨?他吩咐帮手去借几个铁锤,让原先几座 塑雕委屈一下。事情干得不赖,才几下,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 巴。听说邻村有几个泥匠,请了来,拌点泥,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道士塔》)请回答:
(1)道士将“几面洞壁全都刷白”的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2 分)(2)王道士眼中“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说明什 么问题?(3 分)(3)文中“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喻示什么?(3 分)
六、诗词赏析(10 分)
56.阅读下面一首词,写一篇不少于200 字的赏析短文。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七、作文(50 分)
57.阅读下列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三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的作者是()
A.毕加索
B.马蒂斯
C.莫奈
D.凡·高
参考答案:A
2.在西方,首次较有系统地阐述艺术起源于模仿的理论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康德
参考答案:B
3.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A.胡适
B.周作人
C.李大钊
D.蔡元培
参考答案:D
4.唱、念、做、打这四种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广泛应用于()
A.话剧
B.戏曲
C.电影
D.歌舞剧
参考答案:B
5.意大利影片《偷自行车的人》属于()
A.表现主义电影
B.新现实主义电影
C.新浪漫电影
D.左岸派电影
参考答案:B
6.戏曲作品《桃花扇》产生于()
A.元代
B.明代
C.清代
D.民国初年
参考答案:C
7.艺术家应具备的审美创造能力是()
A.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入的理论研究能力
B.高超的鉴赏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批评能力
C.敏锐的感知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D.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艺术技巧
参考答案:D 8.下列戏剧作品中,创作于古希腊时期的是()A.《钦差大臣》
B.《罗密欧与朱丽叶》
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等待戈多》
参考答案:C 9.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代表作是()A.《红高粱》
B.《芙蓉镇》
C.《夜宴》
D.《霸王别姬》
参考答案:D 10.大型歌舞《云南映像》的编导及主演是当代著名舞蹈家()A.杨丽萍
B.刀美兰
C.赵青
D.陈爱莲
参考答案:A 11.艺术家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是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
A.艺术构思
B.艺术意蕴
C.艺术风格
D.艺术体验
参考答案:C 12.《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作曲者是()A.德沃夏克
B.贝多芬
C.格什温
D.柴可夫斯基
参考答案:A 13.突出强调鉴赏者在鉴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艺术批评形态是()A.心理学批评
B.接受批评
C.文本批评
D.社会历史批评
参考答案:B 14.中国古代书法家中有“书圣”称号的是()A.王羲之
B.怀素
C.张旭
D.颜真卿
参考答案:A 15.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位于()A.柬埔寨
B.缅甸
C.越南
D.印度
参考答案:D 16.著名民乐作品《十面埋伏》属于()A.弹拨乐
B.打击乐
C.管乐
D.弦乐
参考答案:A 17.在中国戏剧史上塑造了繁漪这一重要形象的剧目是()A.《日出》
B.《上海屋檐下》
C.《雷雨》
D.《茶馆》
参考答案:C 18.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作者是()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
参考答案:B
19.雕刻《晨》、《暮》、《昼》、《夜》的作者是()
A.米隆
B.多那太罗
C.米开朗琪罗
D.罗丹
参考答案:C
20.电视剧《京华烟云》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原作作者是()
A.老舍
B.周作人
C.沈从文
D.林语堂
参考答案:D
二、简答题:21~2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22.从艺术学的角度看,电视和电视艺术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既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也有艺术的功能和娱乐的功能。电视艺术主要是指运用电视手段创作和传播的各种文艺作品,其中主要包括电视剧、电视文艺专题节目、音乐
电视、电视综艺节目等。电视艺术是电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3.简述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这一特征。
参考答案: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是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三、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3小题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要求陈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国别(或地区)、时代,结合个人所学理论和审美体验阐述作品的基本内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和风格。
24.音乐作品:民乐《二泉映月》
参考答案:《二泉映月》为二胡独奏曲,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盲艺人华彦钧(人称“阿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该曲用激昂悲愤的曲调,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诅咒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平。该曲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句带有倾诉性,令人深思;下旬富于起伏变化。乐曲演奏手法采用我国民乐中最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将主题变奏五次,刚柔轻重,变化万端。
25.绘画作品:《向日葵》(下图)
参考答案:《向日葵》是19世纪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画面上向日葵的色彩浓烈刺目,展现出画家热爱生命的激越情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整幅画的平面处理明确,形象均用单线勾勒,光线明快响亮,极富装饰趣味。画面上浮雕似的笔触非常明显,厚涂的颜色丰富了视觉效果。
26.戏剧作品:《哈姆雷特》
参考答案:《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而且被公认为最为杰出的一部。该剧讲述王子哈姆雷特发现叔父杀父、娶母、篡位的罪行,立誓为父报仇;他在复仇过程中失去了恋人、朋友及母亲,最终与奸贼同归于尽。这一悲剧表现了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塑造了哈姆雷特这一徘徊于崇高与虚妄之间、耽于思索、忧郁而又孤单的典型人物形象。该剧运用复仇剧传统,创造新的冲突与典型人物,着力刻画悲剧主人公在特殊情境下的性格矛盾和内心冲突。语言多富于哲理和诗意,间以插科打诨和幽默的双关语,融合了通俗剧和宫廷剧的趣味。
四、论述题:27~28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7.审美想象是艺术创作诸心理要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请阐述审美想象的涵义、特性及其与联想的关系。
参考答案:(1)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过程。审美想象是艺术家获得丰厚审美经验以及从事创造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
(2)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3)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联系,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象。想象与联想可以相互交叉与融合。
28.审美效应是艺术鉴赏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请结合自身经验,阐述审美效应的三种表现。
参考答案:(1)审美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①共鸣,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作共鸣。
②净化,指接受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③领悟,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由此引发的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4.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四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担任过20年农村中学校长,代表性著作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
【应试指导】苏霍姆林斯基结合自己多年担任农村中学校长的实践,悉心研究教育理论,不倦地写作,发表了《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等40余部教育专著。
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美国鲍尔斯、金蒂斯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派别。
【应试指导】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主要有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等。其中,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等。
3.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和文化传统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应试指导】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属于什么性质,其教育也就属于什么性质。
4.“莲出于污泥而不染”这个比喻说明了人具有()。
A.差异性
B.社会适应性
C.自然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应试指导】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其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莲出于污泥而不染”正是说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5.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的理论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民族本位论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应试指导】社会本位论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教育根本目的,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6.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建立学制的依据。
【应试指导】学制的建立,必须依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建立学制时,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7.“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教师期望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它说明的是下列哪种师生关系的作用?()。
A.工作关系
B.组织关系
C.心理关系
D.伦理关系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师生关系。
【应试指导】在师生关系中,心理关系以情感、认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在本质上是学生的情感和认识受到了教师期望的影响,即心理关系的作用。
8.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隐性课程
D.活动课程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应试指导】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主要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所体现的课程类型正是活动课程。
9.长期的实践证明,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
A.以教学为主
B.教学与研究并重
C.教学与实践并重
D.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的地位。
【应试指导】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才的机构,它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在多种途径中。教学涉及学科领域最广,占用时间最大,对人的影响也最全面。因此,基础教育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0.《学记》中比较准确地体现教学启发性原则的是()。
A.“开而弗达”
B.“学不躐等”
C.“及时而教”
D.“禁于未发”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学原则。
【应试指导】《学记》中提到“开而弗达”,意思是要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结果。阐明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激励学生,体现的是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教学方法是()。
A.自主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小组学习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探究学习。
【应试指导】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课题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得出原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生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12.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C.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
D.指导班委会的工作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应试指导】班级德育工作的好坏,对班级整个工作的质量、对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
二、辨析题:13~14小题。
每小题0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答案】错误或不全面。(2分)
钻研教材、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部分内容,不是全部内容。此外,还要求教师要钻研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了解学生以及写出教学进度计划等。(4分)
14.“专家未必名师。”
【答案】正确。(2分)
专家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这只是作为名师的条件之一。作为一个名师,还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技巧。(4分)
三、简答题:15~17小题。
每小题8分,共24分。15.教育功能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1)从作用对象角度,可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3分)
(2)从作用方向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分)
(3)从作用呈现形式角度,可分为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2分)
16.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案】(1)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评分说明】上述答案(1)必答,2分;其余四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6分。
17.我国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1)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3分)
(2)有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3分)
(3)有助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落实。(2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四、论述题:18小题。
15分。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最近几天,任课老师们总是向我这个班主任反映王晓晓的问题: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老师的批评不以为然,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较差。
如何引导规劝他呢?我发现,他玩“悠悠球”很有两下子,技术不错,玩时非常专注投入,样子可爱极了。思忖良久,我有了主意:请他当老师们的教练!并安排周二和周四的课外活动上课,每次15分钟。
刚开始,面对自己的老师,他很不习惯,也放不开。渐渐地随着大家“教练、教练”的叫着,他开始有点自信了,像模像样地教起来……我们则尽量减少教师的角色身份,像学生一样有模有样地学。每当他做演示或是讲解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说话,安静、认真地听着;当我们有问题的时候,总是先举手示意,然后称呼“教练”,再说出不明白的地方;中途某老师有事,总是礼貌地向这位“教练”请假……那么,这时候的他呢?总是很有礼貌地回答说:
“好,没关系,老师您去吧!”
实事求是地讲,每次我都很感动,感动于王晓晓在这种变相的激励和重重熏染中取得的进步,更感动于我的同事对教育的理解和付出。
自从这个计划实施以后,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不守纪律,总打扰别人的王晓晓了。在课堂上,他表现得很认真很有礼貌,学习积极主动,各科老师普遍反映王晓晓变了……
[问题]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采用了什么德育方法?请加以具体分析。
【答案】(1)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的原则)。(4分)
案例中的班主任发现王晓晓擅长玩“悠悠球”,于是,抓住这个积极因素加以发挥,让他教老师们玩悠悠球,在这个过程中王晓晓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克服了原来上课不守纪律,总是打扰别人,对学习缺乏兴趣等消极因素,提高了王晓晓的自制力。(4分)
(2)案例中的班主任主要采用了榜样示范等方法。(4分)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做“学生”时,认真的学习态度,对“教练”虚心求教的精神,给王晓晓同学树立了榜样。加之进行适时的引导,促使了王晓晓的转变。(3分)
【评分说明】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如案例中的班主任贯彻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也可酌情给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1879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建立,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建立这个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詹姆斯
B.华生
C.铁钦纳
D.冯特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应试指导】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0.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应试指导】实验法指在控制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即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1.无意识情况下个体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记忆,称为()。
A.内隐记忆
B.工作记忆
C.语义记忆
D.参考记忆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记忆的分类。
【应试指导】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指的是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22.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心率、血液、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对不能直接观察的患者体内病变作出正确诊断,这是思维的()。
A.灵活性
B.间接性
C.独特性
D.概括性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
【应试指导】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题干中所体现的正是思维的间接性。
23.“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
【应试指导】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
24.某人生病后,想早日痊愈但又害怕吃药打针。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双重趋避冲突
D.趋避冲突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动机斗争。
【应试指导】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生病后既想早日痊愈又害怕吃药打针的心理属于典型的趋避冲突。
25.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
A.原型内化
B.原型应用
C.原型启发
D.原型反馈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应试指导】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2)原型操作,即把学生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3)原型内化,即将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26.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称为()。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性格的概念。
【应试指导】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27.“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
B.功能性
C.独特性
D.整体性
【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人格的特点。
【应试指导】人格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的正是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28.对一个人的某个方面形成印象后,往往会根据这个印象对此人的其他特征作出推理。这种现象属于()。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倾向
【答案】C
【考情点拔】本题考查印象形成效应。
【应试指导】晕轮效应指的是人们从一种已知特征推知其他特征,如知道某人是聪慧的,则许多人就把这个人想象成富有魅力、灵活、有活力、认真、可信赖的人。题干中所述现象即属于晕轮效应。
29.通过对引起恐怖或焦虑的刺激由弱到强地暴露给来访者,使其逐渐适应,增加耐受力,直到消除恐惧或焦虑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方法称为()。
A.支持疗法
B.厌恶疗法
C.领悟疗法
D.系统脱敏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系统脱敏法。
【应试指导】系统脱敏法的基本方法是,在患者出现焦虑或恐怖反应时,同时引起一个与之对抗的肌肉松弛反应,以使患者原来的不良反应强度减弱,直到最终消失。题干中所述矫正方法即为系统脱敏。
30.在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的是()。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遗传
【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应试指导】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因而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
六、辨析题:31~32小题。
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随意注意就是随随便便的注意。
【答案】错误。(2分)
随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所以它不是随随便便的注意。(4分)
3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回事。
【答案】错误。(2分)
虽然两者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表现为:工作对象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患者;遵循的模式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遵循发展与教育模式,心理治疗遵循医学模式;工作任务的侧重面不同,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生活,心理治疗针对个体的疾病。(4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案】(1)知觉的选择性;(2分)
(2)知觉的理解性;(2分)
(3)知觉的整体性;(2分)
(4)知觉的恒常性。(2分)
34.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答案】(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分)
(2)学习的程度;(2分)
(3)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2分)
(4)识记者的态度。(2分)
35.简述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答案】卡特尔将智力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1)流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3分)
(2)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智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3分)
(3)流体智力的发展一般人在20岁以后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2分)
八、论述题:36小题。
15分。3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分)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3分)
(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2分)
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五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A、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 B、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
C、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两方面内容。A、B、C是关于辩证法的问题,因此选D,见学校讲义p45.2、“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说法都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志、感觉、情感等主观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神秘的客观精神当做世界本原,如“绝对精神”、“绝对理念”、“天理”等,见北京学校讲义第23页。因此选B
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
A、改造客观世界 B、创造自然规律 C、改变历史规律 D、创造宇宙万物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改变,因此B、C、D错误,只能选A
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强调
A、辩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永恒发展的观点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或者说是总特征。因此选D,此知识点不容错过,见北京学校模拟试题二单选题5。
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指矛盾的普遍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矛盾的特殊性,因此选B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量变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度的范围必然引起质变,因此选A。C体现的是矛盾对立统一性,D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见北京学校讲义p76。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是认识的基础。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但知识的获得有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因此A、B、C错误,应选D
8、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它
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具有历史继承性
C、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D、对人们的活动有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此题考查意识对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都对人们的活动有重要影响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只有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即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A、B、D错误,应选C
9、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
A、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纯粹客观的 B、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规律的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
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和自然界一样都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社会发展有人的意识的参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B,见学校讲义p38
10、从根本上讲,上层建筑属于
A、社会思想关系 B、社会物质关系 C、社会伦理关系 D、社会法律关系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1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
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
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包括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指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因此选C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的是
A、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B、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C、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D、毫不利已,专门利人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此题简单。根据常识就能选对。
13、对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是
A、学习毛泽东著作 B、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C、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D、铭记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此题简单。
14、毛泽东在《反对资本主义》中所反对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教条主义 B、经验主义 C、冒险主义 D、宗派主义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生搬硬套书本理论,不重实际应用。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批判了这种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此知识点在北京学校名校保过班中老师重点提过。
15、在孙中山的思想中,“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属于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此题考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6、工人阶级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所处的地位是
A、领导者 B、先锋队 C、主力军 D、参与者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既是基本动力也是领导力量,这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见北京学校讲义p66。
17、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此题根据常识即可判断。
18、“兵民是胜利之本”所体现的军事思想是
A、正规军、地方军与民兵三结合 B、人民战争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积极防御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人民战争思想主要体现为“兵民是胜利之本,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此知识点在北京学校普通保过班中老师作为重点在课堂上提到。
19、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属于
A、左翼势力 B、右翼势力 C、中间势力 D、顽固势力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统一战线中的左派指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派指民族资产阶级;右派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0、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开始就是按照
A、第一国际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B、第二国际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C、毛泽东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D、列宁的建党原则进行的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其中集中体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优良作风是
A、批评与自我批评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艰苦奋斗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实事求是的要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在北京学校名师试卷中,与原题一样。
2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的经济形式是
A、民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国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包括低级和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是一种高级国家资本主义。23、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
A、毛泽东 B、宋庆龄 C、周恩来 D、朱德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根据常识即可判断。毛泽东之后的国家主席是刘少奇。
24、毛泽东指出,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是
A、去粗取精 B、去伪存真 C、中体西用 D、洋为中用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此题考查“二为”方针,对待传统文化是古为今用,对待外国文化是洋为中用,此题简单,见北京学校讲义。
2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此知识点在北京学校在名校保过班中提到。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C、国情和党情的变化 D、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此题简单。
27、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稳定的国内环境 B、自己的发展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和平的国际环境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
28、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的党的会议是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此题简单。十三大还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29、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基本路线的关键是坚持
A、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对外开放 D、改革创新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此题简单。30、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全面发展 B、经济的全面发展
C、文化的全面发展 D、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全面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即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见北京学校模拟试题第三题和本题极为类似。
31、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在各地区各行业占优势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公有制经济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32、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B、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C、社会化大生产 D、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按劳分配是指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形式,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形式,本知识点只要是在北京学校上课的考生应该不会错,此知识点老师作为重点曾反复讲过。
33、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著名论断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的著名论断
34、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民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局部战争
B、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
C、发展中国家的贫穷落后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35、我国的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
A、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司法制度
C、社会经济制度 D、社会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特区之特在于经济体制和管理方式,而不是政治制度,此知识点对于北京学校上辅导班的学员应该不算太难,见模拟试题三第12题。36、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是
A、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B、防止通货膨胀
C、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D、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正确答案:D 37、2009年12月7日至1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丹麦召开,会议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A、《京都议定书》 B、《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C、《哥本哈根协议》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正确答案:C 38、2010年2月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
A、服务性 B、福利性 C、公益性 D、市场性
正确答案:C 39、2010年4月30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正式开幕。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
A、科技创造未来 B、和谐社会、绿色家园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正确答案:D 4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流动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可实现
A、跨县市接续转移 B、跨省接续转移
C、无限期接续转移 D、一定时间内接续转移
正确答案B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4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正确答案: 错误。(2分)
(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4分)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后胜利。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态。(4分)
名师解析:人类社会的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态,见北京学校讲义p63。
4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答案:正确(2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必经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两层含义
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
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即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名师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但仍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简答题:43-45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
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1分)
(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分)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2分)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3分)
名师点评: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两方面的理论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从三个层面回答,一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二这个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的。三解决方式,通过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得到解决,见北京学校讲义。
4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正确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2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4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4分)
名师解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见北京学校模拟试题三简答题。
45、简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要;(2分)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丧失政权给予的历史警示;(1分)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2分)(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党自身发展现状具体展开可酌情给分。)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5分)
名师解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于政党知识的考查这两年比较突出。希望明年考试的同学注意。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试用直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阐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正确答案:(1)任何真理都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2分)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4分)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在广度上都是地整个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的正确反映;在深度上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4分)
(2)马克思主义正确反映了世界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长期实践证实了的科学真理,它具有绝对性,因此必须坚持把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3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对一切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仍然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因此必须在新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和发展。(3分)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既坚持又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2分)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僵化的教条主义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错误倾向。(2分)
名师解析:本题让用哲学原理去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种类型的题注意两点。
一、要准确、完整地阐述哲学原理。
6.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六
1.在哲学史上,凡是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观点都属于’()
A.怀疑论
B.二元论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2.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客观唯心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5.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才能做好工作。这里强调的是
A.确定事物的质
B.认识事物的量
C.熟悉事物的各个方面
D.把握好事物的度
6.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7.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中的经验论
D.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到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1.社会形态是指
A.各种生产要素的统一
B.人与物的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12.“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3.毛泽东思想形成于()
A.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
B.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
C.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
1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 自己的路
15.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1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实事求是
17.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A.革命原因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
20.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
A.独立国家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
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A.无产阶级
B.农民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2.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政策分别是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群众路线
C.与时俱进
D.实事求是
24.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
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5.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C.完整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理论创新
2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统筹兼顾
C.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8.中国共产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讲话中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C.党的十二大报告中
D.当的十三大报告中
2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抓大放小”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D.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30.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社会主义现代化
B.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1.社会保障是()
A.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产物
B.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C.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
D.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32.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A.党风建设
B.文化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3.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的各种形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
A.对外贸易
B.对外技术交流
C.对外资金交流
D.承包国外工程
34.1995年******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 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
A.两套方案
B.四项原则
C.六点建议
D.八项主张
35.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作风建设
B.组织建设
C.反对**** ’
D.思想建设
(36~40题为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反帝反封,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2.共同富裕就意味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44.简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4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如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参考答案:
一、1.C 2.B 3.A 4.A 5.D
6.D 7.A 8.D 9.D 10.A
11.C 12·B 13·B14.D 15.D
16.B 17.B 18.D 19.C 20.D
21.B 22.B 23.D 24·C 25·D
26·C27.C 28.D 29.B 30.C
31.D 32.C 33.A 34.D 35.D
二、41.错误。
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第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42.错误。
它违背了共同富裕与部分先富的辩证关系原则。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原则,而共同富裕绝不等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时富裕和同等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这主要是由于:①它是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②它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③它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必然结果;④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部分先富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一部分先富,它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帮助作用,帮助人们走向共同富裕。
因此,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是途径与目的的关系。而题目中的说法只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它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三、43.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首先,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两方面的属性,它们的对立表现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其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又是辩证的统一。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包含绝对运动;运动和静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也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这就使一切具体物质形态以及它们的具体运动都变成不可捉摸的、无法辨认的东西。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则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4.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淡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的主要内容是:
(1)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四、46.(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7.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答案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不动摇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改革开放不动摇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协调比例关系为中心
D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心
5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
A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
C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D人类自身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
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7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A所在社会的性质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股东的成分
D管理者的身份
8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10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在这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关键是「」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12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1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14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廊阶段
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18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C实行规模经营
D发展科技和教育
2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公司制
B实行股份制
C抓大放小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3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A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B国家制定价格为主
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供方自由定价
24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化生产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25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5万元,他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技术这一要素进行分配
26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方针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略
D指导思想
2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
D避免战争放在首位
28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
D多极化
2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B社会主义性质的C人民民主性质的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讲学习、讲党性、讲纪律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讲学习、讲纪律、讲团结
D讲政治、讲纪律、讲党性
答案: B 2 A 3 C 4 A 5 C 6 C 7 B 8 B 9 B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D 17 B 18 D 19 D 20 D 21 D 22 C 23 A 24 C 25 B 26 C 27 B 28 D 29 B 30 B
二、多项选择题
31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B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括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D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归纳
E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3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基本观点有「」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C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E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33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化国
B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应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E离开中国实际谈社会主义也没有意义
34中国现代化国情最重要的特点和最深层次的矛盾是「」
A人口多
B底子薄
C资源相对贫乏
D耕地少
E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无限扩大
35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
D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E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3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前者以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私有制主体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前者以计划经济为特征,后者以市场经济为特征
E前者搞宏观调控,后者没有宏观调控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C经济、政治制度尚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
D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
E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存的社会主义
3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目的 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E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40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三步走”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稳定发展战略
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答案:
AB 32 BCDE 33 ACDE 34 ABCD
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篇八
Directions: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groups of words, there are four underlined letter combinations marked A, B, C and D.Compare the underlined parts and identify the one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in pronunciation.Mark your answer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1.A.mark B.warm C.ward D.war
2.A.three B.those C.thank D.theatre
3.A.wind B.kind C.find D.mind
4.A.plant B.craft C.grasp D.at
5.A.now B.knowledge C.bow D.allow
6.A.says B.plays C.stays D.days
7.A.leave B.scream C.head D.lead
8.A.resemble B.resist C.resolve D.respect
9.A.fault B.daughter C.cause D.laugh
10.A.crew B.new C.few D.dew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4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4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section.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11.Which is ______ country, the United States or Canada?
A.a larger B.larger C.the larger D.the largest
12.The silk feels ________.A.soft B.softly C.softness D.softy
13.Two nuclear power stations _______ in the past ten years.A.are built B.have been built C.would be built D.are building
14.They kept on ______ till they got to the foot of the hill.A.to run B.running C.runing D.run
15.There is much work to do, _______?
A.isn’t it B.is there C.isn’t there D.is it
16._______ as he is, he can’t understand the English film.A.A student of English B.Though a student of English
C.Student of English D.Being a student of English
17.The old in the country _______ taken good care of.A.have B.has C.is D.are
18.Not a single mistake _______ in the test.A.he made B.did he make C.he has made D.made he
19.______ my surprise, I got a high grade in this test.A.For B.To C.To be D.On
20.She never agree _______ you, did she?
A.to B.with C.in D.at 21.Would you mind _______ a photo of you?
A.me take B.to take C.my taking D.me to take
22.The lady treats the boy well as if he ______ her own son.A.is B.was C.were D.would be
23._______ round the city, we were impressed by the city’s new look.A.Taken B.Taking C.To be taken D.Being taken
24.He had a pain _______ his back.A.on B.with C.in D.onto
25.The city _______ I was born is on the new railway line.A.which B.that C.on which D.where
26.I had _______ that I would always remember it.A.so a good experience B.such a good experience
C.so good an experience D.such good an experience
27.______ give us help is welcome.A.Who ever B.Whoever C.No matter who D.Those who
28.After running for nearly half an hour, I was ________.A.out of place B.out of control C.out of breath D.out of practice
29.The mother told the little boy to do all the things _______.A.on himself B.on his own C.to himself D.by own
30.You had better _______ a jacket, because it is cold outside.A.take on B.to take on C.put on D.to put on
31.If you will do that, please take me into ________.A.think B.thinking C.thought D.account
32.My pen has _______ ink.A.run out of B.a few C.run away D.no little
33.There are, of course, bad teachers as well as ________.A.good one B.some good C.good ones D.those good
34.“______ haste, the less speed” is good advice he often gives us.A.More B.The more C.The morer D.Morer
35.You do look _______.You are not at all like a person who has been ill in bed for years.A.good B.well C.sad D.disappointed
36.Some people like to eat apples.But some prefer bananas _______ apples.A.to B.for C.with D.against
37.I _______ here two years ago.A.moved to B.have moved C.have moved to D.moved
38.He is _______ strong a man ________ he can lift ten stones like this one.A.such…so B.so…that C.such a …that D.so a …for
39.It _______ they who lent me the television.A.was B.is C.were D.are
40.A famous Canadian doctor expressed the value of hobbies by saying, “______ man is really happy without a hobby.”
A.Not B.Without C.No D.None 41.Television broadcasts are ________ to an area that is within sight of the sending station of its relay.A.prohibited B.bounded C.limited D.restricted
42.Many things ________ impossible in the past are common today.A.to consider B.being considered C.considering D.considered
43.My parents wanted _______ me.A.make a scientist B.to make a scientist
C.make a scientist of D.to make a scientist of
44.He has a bad habit of ________ others when they are speaking.A.involving B.investigating C.interfering D.interrupting
45.I like that new watch very much, but I can’t ________it.A.cost B.offer C.pay D.spend
46.Tom arrived at the office and discovered that he had _______ his door key.A.lent B.borrowed C.lost D.no
47.The beautiful scene left a deep _______ on the foreign visitors.A.thought B.idea C.thinking D.impression
48.The room is a little small;_______ it is so hot.A.in addition B.in addition to C.additional D.adding
49.I wish I ______ her address yesterday.A.know B.had known C.would known D.knew
50.It ______ yesterday.The ground is still wet now.A.must have rained B.was raining C.rained D.had rained
Ⅲ.Cloze(20 points)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given below and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the one that is most suitable and mark your answer by blackening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Insure means to protect _51_ a loss of money.Most people can budget their money so that their income will cover expected expenses _52_ 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public services.But, there is no way to know _53_ who will suffer a crisis(危机)such as a serious illness, fire, flood, or a car accident.Such crises usually _54_ great expense.Even if people could predict crises, it would be hard to save enough money to _55_ the expenses.Insurance is a system _56_ a company collects money from many individuals and then pays certain expenses whenever one of those insured individuals is faced with a certain crisis.An insurance policy _57_ how much the insurance costs and how much the company will pay when a policy holder is faced with a certain crisis.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insurance, _58_ hospital, motor-car and fire.Insurance can be rather expensive but most people buy insurance of some kind.Insurance is something _59_ people buy and hope they will _60_ need.51.A.for B.from C.against D.with
52.A.such as B.for example C.that D.the same as
53.A.predict B.ahead C.in advance D.earlier
54.A.result from B.make C.take D.result in
55.A.cover B.pay back C.fill D.make full
56.A.that B.by which C.what D.where
57.A.said B.agree C.make sure D.states
58.A.include B.including C.as well as D.also
59.A.which B.that C.as D.like
60.A.never B.ever C.sometimes D.often Ⅳ.Reading Comprehension(60 points)
Directions:
There are four reading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five questions.For each question there are four suggested answers marked A, B, C and D.Choose one best answer and blacken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Passage On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REM(rapid eye movement)sleep is important to human beings.This type of sleep generally occurs four or five times during one night of sleep lasting five minutes to forty minutes for each occurrence.The deeper a person’s sleep becomes, the longer the periods of rapid eye movement.There are physical charges in the body to show that a person has changed from 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to REM sleep.Breathing becomes faster, the heart rate increases, and, as the name implies, the eyes begin to move quickly.Accompanying these physical changes in the body is a ver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REM sleep.It is during REM sleep that a person dreams.6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often does REM sleep occur in one night?
A.Once B.Twice C.Four of five times D.Forty times
62.The word “deeper”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heavier.B.louder.C.stronger.D.happier.63.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at a person is NOT dreaming in his sleep?
A.His eyes begin to move.B.His breathing becomes faster.C.His heart rate increases.D.His eyes stop moving.64.The subject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A.why people sleep B.the human need for REM sleep
C.the characteristic of REM sleep D.physical changes in the human body
65.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article?
A.REM Sleep B.Two Types of Sleep C.Sleepers D.What Happens to Sleepers
Passage Two
The Mother Goose Stories, so well known to children all over the word, are commonly said to have been written by a little old woman for her grandchildren.According to some people, she lived in Boston, and her real name was Elizabeth Vergoose.Her son-in-law, a printer named Thomas Fleet, was supposed to have published the famous stories and poems for small children in 1719.However, no copy of this book has ever been found, and most scholars doubt the truth of this story—and doubt, moreover, that Mother Goose was ever a real person.They point out that the name is a direct translation of the French “Mere I’ Oye.” In 1697 the Frenchman Charles Perrault published the first book in which this name was used.The collection contains eight tales, including “Sleeping Beauty,” “Cinderella,” and “Puss in Boots.” But Perrault did not originate these stories;they were already quite popular in his day, and he only collected them.66.What is suppssed to have happened in 1719?
Elizabeth Vergoose wrote the first Mother Goose Stories.Thomas Fleet published the Mother Goose Stories.The Mother Goose Stories were translated into French.Charles Perrault published the first Mother Goose Stories.67.Most scholars consider Mother Goose to be _________.A.a real person B.a book written by a little old woman
C.a collection by Elizabeth Vergoose D.a translation from French
68.When Perrault published the first book in 1679, _______.no story of the book had been known to people
some stories of the book were already well known
few people were interested in the stories of the book
stories like “Sleeping Beauty” and “Cinderella” became popular
69.The name used in the first book published in 1679 is supposed to have been _______.A.Mother Goose B.Mere I’ Oye C.Elizabeth Vergoose D.Charles Perrault
70.On the basis of this passage, what may be concluded about the real origin of stories “Sleeping Beauty” and “Cinderella”?
They were invented by Elizabeth Vergoose.They were invented by Thomas Fleet.They were invented by Charles Perrault.Their writers are unknown.Passage Three
Banks are not ordinarily prepared to pay out all accounts;they rely on depositors(储户)not to demand payment all at the same time.If depositors should come to fear that a bank is not safe, that it cannot pay off all its depositors, then that fear might cause all the depositors to appear on the same day.If they did, the bank could not pay all accounts.However, if they did not all appear at once, then there would always be enough money to pay those who wanted their money when they wanted it.Mrs.Elsie Vaught has told us of a terrifying bank run that she experienced.One day in December of 1925 several banks failed to open in a city where Mrs.Vaught lived.The other banks expected a run the next day, and so the officers of the bank in which Mrs Vaught worked as a teller had enough money on hand to pay off their depositors.The officers simply told the tellers to pay on demand.The next morning a crowd gathered in the bank and on the sidewalk outside.The length of the line made many think that the bank could not possibly pay off everyone.People began to push and then to fight for places near the tellers’ windows, The power of the panic atmosphere was such that two tellers, though they knew that the bank was quite all right and could pay all depositors, drew their own money from the bank.Mrs Vaught says that she had difficulty keeping herself from doing the same.71.A bank run happens when _______.a bank is closed for one or more days
too many depositors try to draw out their money at one time
there is not enough money to pay all its depositors at one time
tellers of a bank take their own money from the bank
72.The tellers in Mrs.Vaught’s bank were told to ________.explain why they could not pay out all accounts
pay out accounts as requested
make the depositors believe that the bank was stand
pay out money as slowly as possible
73.The main cause of a bank run is _______.A.loss of confidence B.lack of money
C.crowds of people D.inexperienced tellers
74.Which of the following did Mrs.Vaught say?
She know that the bank was not sound.She feared that too many depositors drawing their money would close the bank.She was not able to draw out her money.She was tempted to draw out her money.75.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actions of the depositors of Mrs.Vaught’s bank were affected mainly by the _______.ease with which they could get their money
confidence that Mrs.Vaught showed
failure of several other banks to open
confidence shown by other depositors of the bank
Passage Four
One of the greatest problems for those settlers in Nebraska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previous century was fuel.Little of the state was forested when the first settlers arrived and it is probable that by 1880, only about one-third of the originally forested area remained, down to a mere 1 percent of the state’s 77,000 square miles.With wood and coal out of the question, and with fuel needed year-round for cooking, and during the harsh winter months for heating, some solution had to be found.Somewhat improbably, the buffalo provided the answer.Buffalo chips(干粪块)were found to burn evenly, hotly, and cleanly, with little smoke and interestingly, no odor, Soon, collecting them became a way of life for the settlers’ children who would pick them up on their way to and from school, or take part in competitions designed to counteract their natural reluctance.Even a young man, seeking to impress the girl he wanted to marry, would arrive with a large bag of chips rather than with a box of candy or a bunch of flowers.76.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is passage?
The solution to the Nebraska settlers’ fuel problem.Life in Nebraska in the late ninteenth century.The imporance of the American buffalo.Deforestation in Nebraska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7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Nebraska was not a densely-forested state even before the settlers arrived.The children enjoyed collecting the buffalo chips.The children spent a lot of time collecting the chips.Buffalo chips were satisfactory as a fuel.78.The passage implies that buffalo chips were needed _______.A.in greater amounts in summer B.in greater amounts in winter
C.only in summer D.only in winter
79.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es the author not express surprise at?
The children needed competitions to them.The buffalo chips gave off no smell.Buffalo chips were the answer to the settlers’ fuel problem.Young men took bags of buffalo chips to their girl friends.80.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Early Settlers B.One Use of the Buffalo Chips
C.Nebraska’s Problems D.How Young Men Express Their Love for Girls
Ⅴ.Writing(20 points)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20 minutes to write a letter of about 8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ituation.你叫李平,是英语系学生会主席。写一封信给王教授,请他做一个有关中国历史的报告。注意信中要包括目的、时间、日期和地点。
参考答案
Ⅰ.Phonetics
1.A 2.B 3.A 4.D 5.B 6.A 7.C
8.D 9.D 10.A
Ⅱ.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1.C 12.A 13.B 14.B 15.C 16.C 17.D
18.B 19.B 20.B 21.C 22.C 23.A 24.C
25.D 26.B 27.B 28.C 29.B 30.C 31.D
32.A 33.C 34.B 35.B 36.A 37.D 38.B
39.A 40.C 41.C 42.D 43.D 44.D 45.B
46.C 47.D 48.A 49.B 50.A
Ⅲ.Cloze
51.C 52.A 53.D 54.C 55.A 56.B 57.D
58.B 59.B 60.D
Ⅳ.Reading Comprehension
61.C 62.A 63.C 64.D 65.A 66.B 67.D
68.B 69.B 70.D 71.B 72.B 73.B 74.D
75.C 76.A 77.B 78.B 79.A 80.B
Ⅴ.Writing
May 19,2002
Dear Professor Wang: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推荐阅读: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08-11
历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汇总09-27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07-17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12-24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部分简答题08-30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和答案详解09-30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试题11-14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07-30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