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共8篇)
1.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 篇一
《赠汪伦》课堂教学实录
师: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唐诗。先来猜一猜作者的名字。请听好:他是唐朝人,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故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的主人公…
【点评:激趣引入】
生:(齐答)李白。(笑)
师:李白果真是鼎鼎大名,(板书:李白)老师刚说小朋友就知道了,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李白的哪首诗呢?
生:齐背《静夜思》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写的另外一首诗。请大家轻轻打开书的第97页,把书按平放好。小手跟我写课题:赠汪伦(师一边板书一边指导识字方法)“赠”,遮掉“贝”就是“曾”,我们班姓曾的小朋友可多呢。“汪”,三点水加“王”,“水汪汪”就是这个“汪”字,它还是一个姓氏,这里的汪伦就是一个人的名字。齐读课题。
【点评:联系生活的新颖的识字法】
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读好一首古诗有什么要求吗?
生:不加字,不少字,不错字。
生:还要读流利。
生:要读得有感情。
师:要求还真高!(笑)看来是训练有素。不过,面对一首没有预习过的古诗,老师还是有些担心这些要求能不能做到,自己先试着读一读好吗?自我感觉读准确、读流利了就举手。
(板书全诗)
【点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生读。
指名读。
师:真勇敢!你是第一个接受挑战的人!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声音很大,但有时候停下来,有点结巴。
师:哪一句?你试试!
生:(大声)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指第一个读的学生)你再试试。
生读此句。
师:进步真大!平时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可多读给同桌听听,让他们提提意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有谁能来试试?
指名读。(读后掌声)
师:你们读得这么投入,我也忍不住想一显身手啦!我读之前有个小小的要求:小朋友仔细听、认真看,老师读得怎么样,和刚才的小朋友读的有什么区别。(用情朗读,读后掌声)
师:怎么样?给点意见嘛!
生:我没有意见,就想表扬您读得好。(笑)您读得很有感情,好像比我们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试着读一读好吗?
生很有感情地读。
师:听了你用情地朗读,下面的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啦,大家一起来尽情地读吧!
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朗读时是那样的专注、用心,很让我感动!如果把朗读的练习当成是爬山的话,老师要在山顶为你们插上一面红旗,恭喜大家登上了朗读之峰啦!(板书: )
生:兴高采烈,欢呼雀跃。
师:可别高兴得太早!后面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你们呢!一首诗读熟了还不够,还要读懂它。也就是要理解它的意思。(板书: )有信心登上理解之峰吗?
生(齐答):能!
【点评:形象的比喻与板书加上老师的煽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
【点评:生动鲜活自然的师生交流,凸显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了师生互相欣赏的最高境界】
师: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俗话说:读诗先读题。“赠汪伦”,“赠”,谁来组个词?
生甲:赠品
生乙:赠送
师:对。“赠”就是送。“赠汪伦”就是说这首诗是送给汪伦的。谁送这首诗给汪伦?
【点评:释题明白易懂】
生:李白。
师:李白为什么要送这首诗给汪伦呢?又是什么时候送的呢?(板书:为什么?何时?)听了我讲的故事,你可能就会明白了。听故事不光要用耳,还要用心,你才能在故事中找到答案。
【点评:抓住学生心理,巧妙地传授学习方法】
师讲述故事:(以下是故事大意,老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生平最爱两件事:饮酒、游山玩水。有个叫汪伦的人,会酿美酒,也酷爱吟诗作画。他仰慕李白的才学,一心想与李白结为好友,于是修书一封,信上写:我家附近有万家酒店,有十里桃花,希望您大驾光临。李白见到此信,乐不可支,应邀前往。李白到汪伦的家乡后方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 万家酒店不过是村头的一个名为“万家”的小酒店,十里桃花不过是一条长十里的小溪——桃花溪。但李白由此明白了汪伦的良苦用心。两人言语投机,相见恨晚。汪伦盛情款待李白,李白乐不思蜀。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过了几天,李白要回家了,汪伦踏歌相送。(贴图画:汪伦踏歌送李白)此情此景,令李白深为感动,遂写下这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送给汪伦。请读!
生(齐咏):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点评:有趣的故事由老师娓娓道来,师生的情感都进入高潮,声情并茂的朗读令人动容】
师:听完故事,看着贴图,我觉得你们这一次读得更投入,感情更深切了。那老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应该能顺利解决了。李白是什么时候送这首诗给汪伦的?
生:李白要离开汪伦家的时候。
【点评:水到渠成的解决了前面提出的问题且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理解】
师:是呀,“多情自古伤别离”,离别是最能触动情感的瞬间,很多著名的诗都和离别有关系,以后我们会慢慢学到。在这首诗中,哪句点到李白要走了?
生:李白乘舟将欲行。
师:用你的理解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李白坐着船儿走了。
师:已经走了吗?(指图)
生:还没有,就要走了。
师:说得好。哪个字是代表“走”的意思?
生:“行”。
师:哪个地方表示“就要走”?
生:“将欲行”。(师板书:就要)
【点评:关键词的解析何等的简洁明了】
师:面对好友李白的离去,汪伦舍得吗?
生:舍不得。
师:那他舍不得的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离别之时做了些什么?(指图)
生:他跳起了舞。
师:以看图来帮助理解古诗,很好,但汪伦在这儿是踏地作节拍。(师演示)
生:他唱起了歌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一句告诉我了。
师:你真会思考。其实踏地而歌就是这个地方古时候的一种习俗。人们一边用脚踏地打节拍,一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汪伦踏地而歌送李白,李白事先知道吗?
生沉默。师吟诵:忽闻岸上踏歌声……
生:我知道了,李白之前不知道,因为是他忽然听到的歌声,说明他之前不知道汪伦会来。
师:好一个“忽然听到”,“闻”,听的意思。以前有一句古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是同样的用法。(板书:听) 【点评:把学生引入了古诗的情境之中,犹如交给了学生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点评:抓住关键的字词,采用晓畅的白话辅之以图片和表演进行讲析,深入浅出、直观形象。摒弃了传统教学机械的释词析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真正读懂了古诗】
(面露疑难之色)这就怪了。好朋友要走了,怎么去送人家不事先约好呢?汪伦也真是的!
【点评:自然巧妙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急切):他想给李白一个惊喜!(众笑)
师:有道理,他想用这种方式带给李白一个难忘的`回忆。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生:是不是李白怕他难过,就想一个人悄悄地走。后来汪伦发现了,就赶紧跑过来了。
师:有可能。离别总是叫人伤感的,既然伤心,干脆选择悄悄地去,李白很为朋友着想呢。你的想象可真丰富,老师自愧不如你们!大家再想一想,李白站在船头,即将离去;汪伦站在岸上,踏歌相送,这是一幅多么令人感动的送别图!此时此刻,李白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如果你是李白,你会说(随机抽点)
生甲:汪伦,我真舍不得你!(师点头)
生乙:汪伦,你对我真好!(师作感动状)
生丙:汪伦,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和你一起游山玩水,一起作诗!
师(演汪伦):我一定盛情款待!好山、好水、好歌、好酒,任君挑来任君选!
【点评:不露痕迹的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
生丁:我送一首诗给你: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众生跟读,笑声、掌声)
师(乐):现买现卖了!老师之前提的问题:李白为什么要送这首诗给汪伦被你一句话给解决了。是呀,面对着对自己情深义重的汪伦,李白泪水涟涟,他低头正好看见清幽的桃花潭水,心想:潭水深,可再怎么深,也比不上汪伦——
生(齐答):对我的情意呀!
师:于是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诵情谊的名句送给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齐答):不及汪伦送我情(板书:比不上)
【点评:好一个开放的课堂!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感悟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
师:听着你们的精彩讲述与深情朗诵,老师被深深地打动了!理解之峰的红旗非你们莫属!(画红旗)祝贺你们!
【点评:适时恰当的表扬给学生一种成功的满足感】
师:今天,我们的学习充满着激情,李白和汪伦这两个名字,这段深深的友情,已嵌入了我们的脑海。我想采访一下大家,今天的学习让你懂得了什么?请思考片刻。
生甲: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
生乙:我想,李白与汪伦才认识几天就成了好朋友,有这么深的感情,我们天天在一起,还要争吵,真是不应该。
师(笑):想起昨天与楠鑫吵架的事了?现在后悔了吗?(生不好意思点头)
生丙:我想全班同学都要向汪伦学习,学习他热情地招待朋友,朋友离开的时候,还跑很远来送别,还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我们要和睦相处……
……
【点评: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大语文观,思想教育渗透在学习中】
师(动情地):一首小小的古诗,让你们收获了这么多的感悟,老师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很幸福!(板书 )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情感,读诗使人聪慧,孩子们,有空要多读读诗。它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里有一本书:《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有空去书店好好看看!
古诗短小精炼,可内涵都博大精深。很多人将古诗改写成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和表演的剧本。周三下午是语综课活动时间,到时候我们也来尝试一下故事表演的滋味,好吗?讲故事、表演的内容就是李白与汪伦别离的时刻,要大胆展开想象,设计合理、生动的情节。今天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今天的课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创造性的大舞台】
教学点评:教师语言风趣幽默,教态亲切而富有吸引力,能准确把握教材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古诗。教学环节清晰,过渡自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融合且得以凸显。是一堂鲜活、真实、有效的语文课。
2.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二
着眼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体味古诗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尝试写诗。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古诗都有其鲜明的节奏和很美的意境,今天学习古诗要懂得作者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跟着教师抄写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意书写时的正确、美观,写后同桌互评)
三、理解诗题,作者简介
《赠汪伦》一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是送给的意思。汪伦,是李白的好朋友,今安徽省泾县人,诗中提到的桃花潭是安徽泾县西南的一处名胜,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别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这首诗留别。
四、轻声读二至三遍,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五、边读边想象,要在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
六、学生个别读,自由读
七、教师范读,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八、释词译句
让学生边读边将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读通)
对感悟诗句有困难的,教师予以点拔、交流。
(李白我坐船刚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齐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九、解读诗意
1、诗主要写送别,汪伦送李白方式有何独特性?
2、课文第3、4句,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十、朗诵想象
要求学生边吟诵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十一、同学试背,请二位同学上来默写
十二、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小黑板出示)
一读:理解题目,了解字词;
二读:连词译句,连句译全诗;
三读:入景入情,熟读成诵。
十三、创造性写一个和同学或亲人送别的篇段,能写成诗歌形式的,就写成诗歌形式,不能写的。仿照译句写一个片断。教师朗读上一学年一学生模仿《赠汪伦》写的一首诗:
赠外婆
吴岑岑
岑岑乘车将欲行,忽闻窗边叮咛声。
秋时朝阳暖如火,恰似外婆送我情。
3.古诗《赠汪伦》 篇三
古诗《赠汪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10-10 9:53:24 文章来源: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小 作者:张剑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教学《赠汪伦》理解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背诵,默写这两首诗,古诗《赠汪伦》。
教学过程:
1、揭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解了不少诗人,谁能说说你知道的著名诗人(陆游,李白等)
师: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唐代)板书:
我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指名和集体背诵,师略加叙述诗表现的意境。
师: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又一首诗《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一每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师:看课题,谁赠什么给谁?(李白赠诗给汪伦)
师:什么叫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旧诗体裁,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首诗——生齐读《赠汪伦》
二、解诗。
教师范读,指名学生试读,齐读。
逐词逐句解释
生:乘舟——坐船;“欲”——打算,这句诗的意思是:李白我乘坐上船刚刚要走。
生:忽——忽然;闻——听到;踏歌——用脚步打节拍,边走边唱。
师:什么叫“踏歌”,歌唱时从脚踏地作为节拍,边走边唱,就叫做“踏歌”,至于汪伦当时踏歌是怎样的节拍与声调,等会作讨论,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赠汪伦》》
生:这句诗的意思—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合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是汪伦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生:不及——比不上;情——情谊,感情。
连词解句意 整句诗的意思: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自己说说诗的意思,指名说。
三、了解诗的意思。
师:汪伦对李白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1米=3尺,千尺相当于333.3米。如果一层楼高4米,比83层楼还高。
师:用“千尺深”的潭水,也比不上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可见他们之间的情谊有多深了。师: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听到汪伦带领男女老少踏歌前来送别时,心情何等激动,因而当即赋诗赠送,那么汪伦“踏歌”时是什么样的节拍?又是什么样的歌声?我们来讨论一下。
生:汪伦可能用一种较缓慢的脚步,较凄凉的声音。因为和好朋友李白就要分别了,生:„„急促„„高亢„„,因为约定的时间快到了。
生:„„较快„„宏亮„„,虽是送别,还会有相逢机会。
师:我倾向于用较快的节拍,宏亮的声音。这种推想,因为李白的赠诗中没有伤感的情绪,而且插图上李白的表情也没有伤感的表现,可以证明这种推想是正确的,本诗虽写的是与友人分别,却感情奔放,形成了本诗特有的风格。
齐读本诗。
师: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两句诗连在一起,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解释?
生:用上“哪怕„„也”解释,意思: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用上“如果„„就„„”,解释:如果„„就„„。
---------------------------
生:用上“即使„„也”解释:即使„„也„„
生:用上“就算„„也”解释:就算„„也„„
生:用上“纵使„„也”解释: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用写信邀请李白来家乡做客,接着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村民踏歌相送,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想想,用感叹句,反问句来解释这两句,能不能表现李白此时激动的心情呢?
生:感叹句解释: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用反问句„„ 那里比得上„„呢?
„„ 怎么比得上„„呢?
生:还可用设问句„„桃花潭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四、了解本诗的写作方法。
师:桃花水有千尺深吗?(没有)
师: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整句又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这里用“夸张、比喻”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深,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我们怎样读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4.写赠汪伦古诗编故事 篇四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这句话虽然说的没错,但我也有没有灵感的时候。这不,好久没有和好友一起品酒吟诗了,一点灵感也没有,于是来到了安徽,想一览黄山之美,谁知见到了汪伦兄,他请我喝珍藏的美酒,带我游览了黄山,一转眼十天过去了,本想多住几天,可不料这时,皇帝却急召回宫。
这天晚上,我们举杯邀明月,一起喝到了很晚很晚,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来到江边,船夫已等候多时,我刚要上船,忽然听见一阵悦耳的歌声:“请君更尽一杯酒,离别之后无故人。”我一看原来是汪伦兄,他提者两坛酒来为我送行,我心喜若狂,立刻诗意大发,写下了“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
船夫在催我是上船,我和汪伦挥手告别。
“客官,请坐好,这水深不见底!”
我含泪说:“就算这水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义!”
5.赠汪伦教学反思 篇五
姚红梅
本学期在上教研组组内的研究课时,我选择了第六单元的25课《古诗两首》,在这两首诗中我比较喜欢《赠汪伦》这首诗所以我就准备上25课第二课时作为研究课的内容。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在备课时我身上深深的为这千古友情多感动,可是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一是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二是由于古诗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差甚远,多数古诗教学仅仅满足于诗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至于诗的文化底蕴则往往无暇顾及。
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让孩子们在读这首诗时,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呢?我尝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课一开始,就通过听“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故事,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品词品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人文本,走进文本。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设计了“交流收集到的离别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人感到很疲惫,我在课上很努力的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但为什么没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没能调动起他们的情感呢?我感到学生还没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这是这节课最大的遗憾。
6.《赠汪伦》教学反思 篇六
〈赠汪伦〉这节课我觉得总的教学效果还行。有好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开头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对这首古诗有进一步的了解。古诗分析得比较细,特别是古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汪伦的友情比桃花的潭水还要深。本节课主要以古诗的朗读指导为重点教学,使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友情表达。我先让学生自已读,为古诗分节奏,然后再集体验证他们这样划节奏的正确与否。再让学生找出重读的字词,根据几个问题感受读这首古诗的语气,最后通过配乐来朗诵,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通过几种形式的朗读,比如:同桌之间互相读,扮演角色读,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感情,更快的背诵古诗。说一说这环节我觉得是本节课的点缀。通过课前找描写友情的古诗,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更能体会本首古诗的感情做了铺垫作用。最后的表演,是寓教于乐的体现,让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再一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完美。一,对于作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说,因为以前已经学过李白的很多诗,学生对于李白已是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自已来介绍,一是可以体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二是能让学生更加熟悉作者。二,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男女分组比赛所用时间太长,可以缩短点,为后面节约时间。三,让学生课前找关于描写友情的诗,教师也该出示一首,让学生不仅只学〈赠汪伦〉这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在学生汇报课前找的古诗,这里给的时间太短,应该再多给一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得还行,我会完善不足之处,以后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7.《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七
《赠汪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附板书:
《赠汪伦》教学设计2
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潭水小舟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名读)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6个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课前搜集送别诗
课文内容分析:
古诗《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李白游安徽泾县桃花潭时,结识了汪伦并成为朋友。李白临走时,汪伦前来送行,不但没有伤感的情绪,反而是欢欢喜喜唱歌相送。只有最了解李白豪放性格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李白把汪伦看作的朋友,写下了此诗,以表达两人之间的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4、学生交流资料。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6、谈对题目的理解。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四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6、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同学们也找了许多。交流送别诗。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齐诵《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3、随文识字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你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吗?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你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真挚,更加深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友情有关的古诗,大家齐读课题—————赠汪伦。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前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李白吗?
2、解释题目:大家看,题目中的“赠”就是送给的意思。例如某同学转学,宋老师赠给他一本书做纪念。这首诗就是李白作为一份礼物赠给汪伦的、写给汪伦的一首诗。大家再读课题。出示词语:汪洋大海。师解释
3、范读古诗:李白究竟为汪伦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呢?现在就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古诗,边听边想,看看你的头脑中都浮现了哪些画面?指名回答。(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李白与汪伦离别的场景,描写离别场景的诗叫———板书:送别诗)
4、生自由读古诗: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5、指名读古诗: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6、指导朗读: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板书|,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7、多种形式展示读: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细度古诗、理解感悟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2、“闻”的本意是指用鼻子闻一闻,在这里“闻”是听到的意思,出示词语“百闻不如一见”板贴,大家读词语,师解释意思。踏歌声: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节拍。)
3、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词语的意思。大家再读前两句,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哪个词不懂,大胆的说出来?“将欲行”师解释:(将:即将、将要。行:离开。将欲行的意思就是即将要离开,但是还没有离开。)
4、当李白坐船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汪伦一边用脚打节怕一边唱歌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为李白送行,这能说明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
5、重点理解词语“忽”:忽是什么意思?忽然突然的意思。孩子们,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即将分别,当你坐在火车上,随着汽笛的鸣叫,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就在这时,你的好朋友忽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
6、指导朗读前两句:当李白忽然听到汪伦的歌声时,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大家再读前两句,用心去体会一下李白当时惊喜的心情。
7、解释前两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
四、知识拓展
1、送别诗拓展:《赠汪伦》是一首送别诗,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是送别诗呢?
2、师朗诵(友情):孩子们,珍贵的友情是我们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心朋友,那么对待朋友,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阳光;只要心中有情,就会有宽广的胸膛。老师写了一首诗歌题目是<友情,师诵读诗歌。
《赠汪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
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
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
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敢不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深情厚谊
---深---送---(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6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已经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复习,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成果的欢快心情中去学下一首古诗)
二、交流资料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交流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取长补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记号。
2、指名朗读
3、同桌互读
4、在小组内朗读,选一名组员参赛读,评选第一名(通过选第一名,激发朗读兴趣)
5、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6、提出问题: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作者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古诗)
7、指导背诵,采取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比赛背诵等多种方法来背诵,以达到背诵良好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因为真情才使得这些送别的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送别诗,建议下次班会时,搞一个诗歌朗诵会。
五、板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叙事
整体体现水深、情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8
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四、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七、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华
山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酒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 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 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
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
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三、作业: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10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
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四、布置作业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四、总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五、作业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学习《回乡偶书》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四、作业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4、能够根据古诗,练习编写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和教具、学具】
1、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基本会唱。
2、录像机或vcd机、录音机、投影仪。
3、《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歌曲《朋友》(周华健)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磁带。
4、古诗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创设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评析: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激趣,上课导入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三、自读,初学古诗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⑴ 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⑵ 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⑶ 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
⑴ 注意生字“伦”(lún)的音、形。
⑵ 理解“赠”及诗题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四、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
⑴ 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李白、汪伦)
⑵ 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告别)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请理解的同学解答释疑,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问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学。)
评析: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
⑴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
⑵ 谁忽然听到谁的踏歌声?(李白听到汪伦的“踏歌声”)
⑶ 汪伦为什么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你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说说你见过的送别场景。—→“忽然”说明什么?(注意引导: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 体会诗句中“忽”字该怎样读?—→指名试读诗句;—→指导读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评析: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板书:桃花潭 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
⑵ 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找出来读读,背背。
⑶ 投影出示:危楼高百尺 飞流直下三千尺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带点部分的词是什么意思?这些诗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读这些诗句时要注意什么?
⑷ 指名读好数字诗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采用了什么手法?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评析: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析: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⑵ 周华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学生跟唱)
评析: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评析: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评析: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⑴ 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⑵ 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评析: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赠汪伦》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3、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7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
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先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2、一起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3、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4、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5、展示评价。
《赠汪伦》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9、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10、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11、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深情诵读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五、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
六、教师总结
板书:
赠汪伦
李白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潭水深情更深
《赠汪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认“赠”等6个生字,会写“舟、乘、汪”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珍惜友情。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板书课题,教师范写“汪”字,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汪”字作为本课要写的生字,它又在题目中出现,在板书课题时就让学生掌握写法。
(课件显示《赠刘景文》)齐读,找出两首古诗题目的共同点。理解“赠”是“送”的意思,理解课题《赠汪伦》即李白写一首诗送给汪伦。
『设计意图』:从复习古诗入手,不仅加深对古诗的记忆,还理解“赠”就是“送”的意思,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学生就明白了题目的意思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想知道吗?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充分感知是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基础,切忌走过场,应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
主阅读,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三、学习要认的字(课件显示生字)
1、指名读。(评读)
2、小老师带读。
3、开火车读。
4、齐读。
5、去拼音读。
『设计意图』: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要认的字,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
能力垫定了基础。
四、品读古诗,体会古诗的真情实感
1、讲故事。
古诗的背景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美酒和美景给了他无穷的灵感,写出了很多千古名句。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给学生讲一个简短的古诗背景故事,能让学生更易地理解诗意。为下面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讲完故事师顺势范读。
齐读古诗。
2、品读第一行。
(1)指导看书本上的插图,问:船上的是谁?岸上的是谁?你是从哪行诗看出来的?指名答。(课件显示:李白乘舟将欲行)
『设计意图』:一幅图就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就是一篇文章,指导学生看图,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2)指名读。齐读。
(3)指导写字。(乘、舟、汪)
A、了解词语“乘舟”,并给“乘、舟”另外口头组词。
B、师让学生观察了解“乘”是“禾”与“北”的巧妙组合,再范写“乘”字;学生说“舟”字的笔顺。
C、学生在书本上描红、写字。
D、评价。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每节课都让学生写一写,但不要写得太多,根据本节课设计
的内容,故写三个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乘”,感受汉字的妙处,激发学生喜欢汉字,主动识字的愿望。由于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故在指导书写中,师范写最难的“乘”字,生说“舟”字的笔顺,“汪”字放手让学生观察去写,这体现了一个从难到易的教学过程。
(4)学习“欲”字,说一说记住“欲”字的方法。说说李白乘舟将要干什么?
(5)李白将要走了,他与汪伦相见恨晚,刚结下深厚的友谊就要面临分离,你说他的心情会怎样?用上这样的心情读读这一行。(指名读,小组读。)
(6)这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把李白的不舍之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李白将要离开的那种不舍之情。通过不同方式反复朗读,在听和读中让学生理解、鉴赏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个人情感。
3、品读第二行。
(1)汪伦是用什么方式为李白送别?指名答。
(2)(课件出示:忽闻岸上踏歌声)指名读,齐读。
(3)学习“踏”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踏”字,什么是踏歌?
(踏歌是古代的一种舞蹈,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边歌边舞的一种歌舞形式。)
(4)练习。理解“闻”的意思。从这行诗看,应该选哪个?
(课件显示)闻:( )A用鼻子闻 B有名望的 C听见
(5)汪伦用这种隆重的方式为李白送行,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汪伦对好友李白的感情怎样?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男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4、品读三、四行。
(1)重友情的汪伦让李白有什么感慨??指名读三、四行。(课件出示)
(2)学习“潭”字,说一说记“潭”字的方法。桃花潭有多深?试着把桃花潭的深度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练习。
即使桃花潭有千尺深,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4)指名读;齐读。
(5)分别是伤感的。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同桌练习说一说。
(6)再读、引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如果你是李白)当你登上小船准备离开,回想起汪伦每天热情款待,一起饮酒作诗,望着眼前深深的潭水,一定会感。齐读三、四行。
即将分别,李白正想到以后天各一方,不知何时再见。此时,忽然听见汪伦在岸上踏歌为自己隆重地送行,低头看着清澈的潭水,诵道。齐读三、四句。
『设计意图』: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通过美读、熟读,升华朗读情感,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内化,达到真正意义的积累。
五、背诵
1、自由背3分钟。
2、指名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3、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并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解决背诵的学习任务。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拓展小结
1、《赠汪伦》这首诗让我们感受了好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你有好朋友吗?你是怎么对待朋友的?
2、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读一首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别董大》。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结合,引起学生的思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每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在离别和相聚中,友谊一次次的变得更深厚。
八、作业
找一些离别诗读一读,背一背。
《赠汪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 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 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 ②白发三千丈 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 (缘愁似个长) 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 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 (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 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 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 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 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 检查自学情况:
①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③ 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 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 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 配乐背诵 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 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8.赠汪伦教学设计 篇八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赠汪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赠汪伦教学设计1一、介绍诗人,复习导入
师: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四川,他一生喜欢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下了无数风格浪漫的诗歌,享有诗仙的美称。他写的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谁能背一背?
生1:有感情地背诵《床前明月光》
师:背得不错,这首诗表达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生2:表达了李白流浪他乡,孤独、思念家乡的情感。
师:讲得真好,谁还会背?
生3:激情背诵《望庐山瀑布》。
师:好极了,我仿佛看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还有很多学生举手)看来同学们还挺喜欢李白的,那就让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看看他又会给我们出什么新诗呢?
二、自主合作,交流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
3、汇报学习情况。
师:刚才大家都学得非常认真,我还听到有同学朗诵得有声
有色,谁愿意到台上读给大家听,并划出节奏。
生A:大方地走上讲台边读边画节奏。(刚读完大家就拍起了手掌)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B:我觉得还可以这样来画节奏。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出来,你真有个性,能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根据自己画的节奏,大声朗读,尤其读出“送/我/情”与“送我情”的不同之处。)
师:棒极了,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
生B:我这样读是强调汪伦送我的情意很深,非同一般。
师:有道理,对诗歌理解还不错。还有人愿意读给大家听吗?(争先恐后,都想读)看来同学们都想读,那就一起来读吧。
(两种不同节奏都读出来,通过朗读体会到两种读法都是可以的。)
师:你们读得真好,可我不知道意思,谁愿意帮助我?(显出着急的神情。很多孩子已高高举起手,并大声说:“老师,我帮你。”)那好,你来当我的老师到台上去讲吧!
生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是李白乘船即将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在边用脚踏拍子边唱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意。
师:非常感谢你,我基本上理解诗歌的意思了,可还有一个疑问:你刚才说汪伦送给李白的情意,可题目却又是李白送汪伦,这到底是怎么会事?
生张:一时答不上来,回到座位上。(台下已经有不少同学举手了。)
师:今天,我可走运了,有这么多同学想帮我。(指名回答。)
生李:因为汪伦与李白的情意很深,为了表示感谢,李白作了这首诗送给汪伦。
师: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刚才两位同学讲的你们听懂了吗?
全班:懂了。
师:诗歌中哪些诗句表达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感情,谁找出来读一读?
生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肖:我认为感情表达不够,体现不出深千尺。
师:深千尺是什么意思?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能教大家读一读吗?
生肖:深千尺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汪伦的感情很深很深。应该用赞美友情的语气来读,而且“深千尺”、“不及”和“送我情”要重读,请大家给我一起读。(教大家读一遍)
师:谁再来读读。
生黄:拉长语调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已经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意。李白和汪伦之间还有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汪伦十分敬仰李白,想邀请他来做客,于是写信告诉李白:“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本来就喜欢游山玩水和喝酒,一听说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就急忙赶去。一看才知道,“十里桃花”指的是方圆十里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的是一户姓万的人家开的酒店。李白难免有些失望,但是汪伦的盛情款待使他深为感动,尤其是临走时,汪伦赶来为他送行,还边赶路边唱歌,李白万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赠汪伦》,以此诗歌来表达汪伦与他结下的深情厚谊。
赠汪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根据注释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根据喜好选择一首送别诗,自学并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出色,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不敢高声语)②白发三千丈③(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故乡
④(朝辞白帝彩云间)⑤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复习背诵过的古诗,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激发学习新诗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我们刚才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再学习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你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学生交流有关资料)
老师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在这本《中国名胜大辞典》中,我知道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内容简介]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并能借助工具书和自己的积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
问: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踏歌一词,体会送别方式的特别,从而感受李白和汪伦二人情谊的深厚,并通过反复吟诵,加深理解。
问: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在理解诗意之后,通过诗文的声调和节奏,进一步体味作品的意境,达到熟读成诵。
4.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情境美和情感美。
5.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四、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请你选择其中几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如:《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2.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赠汪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7个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板书课题。(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3、学生读课题。认读“赠”,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读,交流。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出示7个生字,学生指名认读。
3、指名读古诗,同学评价字音。齐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把自己不明白的字词画出来。
2、同组的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
前两行:
a、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b、踏歌声: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c、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d、你们见过这种送别方式吗?平时家里来了课文,你是怎么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e、指名读前两行。
后两行:
a、深千尺:有一千尺那么深。真有那么深吗?(夸张,说明桃花水很深。)
b、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从中你感觉到些什么?
c、自由读后两句,读出两人深深的情意。指名读,男女生
赛读,齐读。
4、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5、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四、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先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2、一起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3、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4、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5、展示评价。
赠汪伦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初读课文
引导思考
读中体会感情
1、板书“佳节”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背影)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每逢佳节倍思亲”)熟悉吗?哪儿见过?(课件古诗)
二、初读古诗。
1、想读吗?那就大声地读吧!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还想怎么读?(按学生设想读)
5、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这首诗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明白了什么吗?
6、生交流。(茱萸介绍)
7、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读文悟情。
1、生读文,师巡视。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感受了?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3、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给了你这样的感受,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这些句子,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2)、(谈不出)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
(谈得出)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家乡,西边是长安)它的家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长安在华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两年了。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亲人相见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1、这样的情景,你有过类似的印象吗?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2、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3、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1、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会是怎样的呢?(学生想象)
2、课文中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场面?(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扶老携幼、兴高采烈,能和你身边的同学配合着演演吗?
4、我看到你们兴高采烈的模样了,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
5、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诗人看到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课件句子)带着你的这种感受,来读这句话。
(如果不动情)结合生活实际调动情感再读。
5、此时的王维真是触景生情啊!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从这段中,你感受到的什么?
2、课件出示句子还有同学想读这段话吗?
3、(读得不好)读这段时你想到了什么?
(读得好)(课件欢快音乐)是啊!重阳佳节,王维和兄弟们登高远眺,是多么开心啊!看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交流)
4、从你们的言语和神态中我已经感受到了这份喜悦!来,咱们再来读读这段。(生齐读)
5、(切换音乐思念)欢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指板书)而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在山的那头;身在山的这一边,而心却早已飞到山的那一边了,(课件出示句子)王维的这种思乡之情,你能体会到吗?想读这句话吗?(指名读)
6、你是这样读的:……天各一方……;省略号停了一下;……一定也在……你想表达什么呢?
7、他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有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这样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名读)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1)、以前王维和兄弟们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呢?
2)、(用自己的话说)你说的正是这样的一种情景(课件出示句子)你愿意读读吗?
(用书上句子)回到上段
六、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思念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诵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当作了王维,借这首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也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同学一样,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师从其中选取了隋代诗人薛道衡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文给大家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思乡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由练读《入日思归》、《泊船瓜洲》。
3、指名读。
八、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饱含浓浓思乡情的乐曲声中,我们也即将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板书:
佳节倍思亲
华
山
(西)长安家乡(东)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理解课题
理解古诗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拓展课外知识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深情厚谊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歌声
酒
语言
以目光送别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巩固旧知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交给学生方法
巩固
1、指名背诵古诗;
2、男女比一比,看看谁背得好。
3、齐背
1、出示生字,读一读
dúyìjiāqīnwāngchéng
独异佳亲汪乘
féngdēngchālúnyùtàtán
逢登插伦欲踏潭
(1)拼读
(2)开火车读
(3)记第二排二类字
2、归类学一类生字生字
左右结构:独、佳、汪
上下结构:异、亲
独体结构:乘
3、你早就认识哪个字?你会写吗?请你教小朋友写。
(重点)笔顺:
乘——
佳——
4、理解字意:组词
独:独自、单独、孤独、独一无二
佳:佳节、佳人、最佳、汪:水汪汪、汪洋、泪汪汪、一汪水
异:奇异、异地、异味、惊异
亲:亲人、亲手、亲笔信、亲密
乘:乘法、乘除、乘数、乘车、5、书写:
(1)你有要提醒小朋友的地方吗?
乘字一共有10画
异字上面要封口
(2)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字的规律:上紧下松、左紧右松
(4)学生描红
1、把今天所学的字听写一遍。
2、书98页
赠汪伦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4、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5、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6、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7、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8、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9、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10、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11、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
板书:
赠汪伦
李白汪伦
将欲行踏歌声
潭水深情更深
赠汪伦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及重点
1.感悟古诗的意境、感受友情的真挚
2.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讲故事解题
1.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填颜色的游戏,世界上的颜色有许许多多,你看填哪一种最妙?
课件出示
世界是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色彩而美丽,人生因为有了知心的朋友而精彩。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朋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而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他生活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是一位有才华的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喜欢喝酒,经常在喝得酩酊大醉时即兴吟诗,流传至今的有990多篇。他是谁?他和朋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讲述李白与汪伦的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安徽泾县有个叫汪伦的人,他是个酿酒师,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尤其是当时鼎鼎大名的诗人李白。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
3、板书课题《赠汪伦》,指名读,齐读。
4、学习生字“赠”和“伦”
(1)强调读音。
(2)区分字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悟
1、生自由读古诗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借助书中的拼音,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一定要做到读准字音,熟记字形。
2、指名读古诗
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
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指导朗读
孩子们,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诵读古诗时一定要讲究停顿,大家读到划线处要稍微停顿一下,大家再练一练。
4、多种形式展示读
谁想试一试?小组展示读(板书重点词做标记“将、忽、深、及”)男生读、女生读
三、品读诗文,激发想象。
(一)前两句疑难解析
1.孩子们现在请你默读古诗的前两句,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的意思?
解读第一句。
师:谁来读第一句?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舟”是什么意思?“欲”呢?“行”呢?
师:齐读一遍。这句要怎样读?
师:是啊,要读得缓慢一些,因为李白不忍离开自己的好朋友汪伦,他是怀着依依惜别之情离开的,所以要读得徐缓些,要体现出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我们一起读,来吧,开始!
3、解读第二句。
师:李白乘着船将要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谁来接着读?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踏歌”什么意思?试过踏歌吗?咱们来试一试。(试试用脚打节拍,再配上简单台词“李白李白,欢迎再来”。)
读这句诗,你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能够发现问题的同学有双慧眼,火眼金睛。
(为什么要在李白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别呢?)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
(我们的想象当中,不是汪伦一个人踏歌相送的,他是把整个村子的人都组织来踏歌相送。)
请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方式。
师:拥抱和招手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送别方式,可汪伦却与众不同,他对李白是踏歌相送。送别一般都是很悲伤的,李白是性情豪放的诗人,会喜欢这种悲悲切切的送别形式场面吗?是啊,只有真正了解李白的人才会用这种如此独特的方式送别,真是知李白者,汪伦也。
踏歌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汪伦踏歌相送,李白事先知道吗?你是从个词看出来的?(忽)
这里李白有两个没想到,你认为是哪两个没想到?(李白带着惆怅的心情离开汪伦,没想到汪伦来送他,从“忽闻”可以看出;另一个没想到送别的方式很特别,洋溢着热情。从“踏歌”可以看出。)
李白此时心情怎样?
(A惊讶的,读——B激动的,读——C喜出望外的,读——)
4、总结一二句。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叙事
解读三四两句
耳边回荡着汪伦发自肺腑的歌声,眼前流动着碧绿的桃花潭水。李白百感交集,千言万语会成一句话。引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这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虽然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但是却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师:“不及”什么意思?
师:“深千尺”什么意思?“千尺”相对于83层楼还高。桃花潭有这么深吗?作者为什么要写桃花潭的水深呢?(用桃花潭水的深和汪伦的情谊做比,突出汪伦对李白的情谊十分深厚。)这是什么手法?(夸张)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飘逸洒脱,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来读读李白的这些诗句。
课件出示李白诗句,齐读。
李白就是用这极度的夸张表达他的强烈感情,让我们一起读出李白的真情,李白的豪迈。
师:是啊,即使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船渐渐地离岸了,此时,我们就是李白,此刻,我们就站在船头,(全体起立)让我们对着岸上的汪伦深情地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越行越远,看不清汪伦的脸了,听不清汪伦的歌声了,让我们大声地对汪伦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船儿啊,请你慢点开,再慢点,已经看不见汪伦的身影了,但他的深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假如此时你就是汪伦,你的好友即将离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而此刻,你又化身成李白,面对为你送行的朋友,你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总结,这就是“抒情”。板书:抒情。
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深厚的友情)那我们就读出你的感受吧!
(1)指名读。(3-4名)师评:一个重情的李白。(指名读。)一个被友谊深深感动的李白。老师已经感到了你的依依不舍。老师感到你此刻是多么的痛苦。我都看到你快掉泪了。
(2)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女生先来(师评:柔情的相送)来,男生也一起来。(师评:真是是一种豪壮的送别)
站起来一起送。背诵全诗(真是一种深情厚谊的相送啊!)
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此时我们已经来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朝,来到安徽泾县的桃花潭边,我们看到了什么?
播放视频
四、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想不想再读一些送别友人的诗句?请听!(播放课件)
师:是啊,朋友是什么?朋友就是那一杯杯浓浓的茶,让人喝了回味无穷,精神百倍;朋友就是那一坛坛的陈年老酒,让人饮了唇齿留香;朋友就是那春天里绵绵的细雨“润物细如无声”沁入了我们的心脾,五、作业设计,延伸课堂
师:以前的作业都是谁给布置?
师:想不想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师:敢不敢?
师:那么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想想怎么设计?师引导:可以把它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续写一篇文章,老师帮你开个头:岁月轮回,时光穿梭,转眼间已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一天,李白乘坐着一辆轿车到桃花潭去游玩。正看得起劲时,忽然后面有人喊了声:“李白!”李白回过头来一看,原来---------。你能接着写下去吗?发挥你的想象试一试。
六、结束语
师:时间匆匆,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我们通过交流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啦!我会记住你们,你们会记住我吗?谢谢大家!我想会的,因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还在我们心间流淌,让我们齐诵《赠汪伦》,把友谊记在心中。
板书设计:
23古诗两首
Zènglún
赠汪伦
唐李白
---行---闻---(叙事)
深情厚谊
---深---送---(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2、知道学生背诵这首古诗,会默写这首古诗。
3、启发学生按故事内容编故事,表演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辅导学生读懂古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赠汪伦》古诗课件;《送别》磁带;送别诗6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2、古诗是我国2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出李白的古诗?
3、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4、以故事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
二汇报预习成果
1、你们想听一听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古诗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通过预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不懂问题。
三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2)根据注释、研究问题;
(3)理解诗句、感情朗读。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古诗;
(2)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赠:送。这首诗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表示李白对汪伦的尊重。
②忽闻:出乎李白的意料。闻见其声,非常惊喜。
③踏歌: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唱歌。
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怎样送?可李白走了,汪伦用这种特殊方式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请学生谈感受,读诗句并进行表演。
过度:到这样热情的送别方式,情不自禁地抒发这样的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深千尺:夸张,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千尺有多深?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夸张)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古诗也用到了夸张的手法?(学生来背以前学过的有关古诗)
⑤在这里还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喻。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比作桃花潭水的深度,先突出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深,来表现情意的深厚。)指导朗读后两句。
⑥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却变成“我”,这是为什么呢?(“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自称“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诗的前两句是叙述这个故事,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第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⑦指导朗读全诗。
(3)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四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看图,想象李白与汪伦道别的场面,此时此刻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表演。总结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情厚谊。
3、配乐朗读,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赠汪伦》这首古诗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的赞美和感激。“不及”二字巧妙地将无形的情谊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很自然地把水深情深联系起来,表达了他们两人真挚纯洁的深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8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艺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已经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吗?(通过这样的导入,既是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复习,又能让学生在感受学习成果的欢快心情中去学下一首古诗)
二、交流资料
师: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交流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取长补短)
三、学习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记号。
2、指名朗读
3、同桌互读
4、在小组内朗读,选一名组员参赛读,评选第一名(通过选第一名,激发朗读兴趣)
5、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意思,然后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6、提出问题: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作者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首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古诗)
7、指导背诵,采取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诵、比赛背诵等多种方法来背诵,以达到背诵良好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人间最美的是真情,因为真情才使得这些送别的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下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送别诗,建议下次班会时,搞一个诗歌朗诵会。
五、板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叙事
整体体现水深、情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抒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烟花三月下扬州。北风吹雁雪纷纷。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惟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附板书:
赠汪伦教学设计10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次教学的主旨是领会诗歌的意境。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赠汪伦》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这一古诗被安排在第9板块。这一板块主要学习的主题是朋友,意在使学生在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的方法的基础上,联系实际,体会到友情的可贵。
2、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对古诗的理解比较有难度,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角是要努力创设情景,将学生吸引到古诗的意境中来。本班学生的识字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所以课堂含量应该比较丰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7个字(赠、伦、乘、将、忽、踏、送),会写“汪”“李”“情”“舟”“闻”“及”6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友情的真挚,有交朋友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古诗朗读时注意停顿、重音,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1、flash课件,2、视频文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静夜思》、《独坐敬庭山》这几首古诗的作者都是谁呢?(李白)
介绍诗人:唐朝诗人,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给后世人留下900多首诗,人们都称他为“诗仙”。
学习“李”字
“李”是一个姓。咱们班姓李的孩子举举手,多自豪和那么有才的大诗人一个姓,快来介绍一下这个字,怎样使大家都记住。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齐读课题
学习“赠”字
“赠”就是送给的意思。拼读认识“赠”。
3、出示“汪伦”(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
学习“汪”字
(二)借助故事理解诗意
李白为什么要送给汪伦这首诗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小故事呢!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仰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后来,汪伦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李白与汪伦一见如故,他便留下来住了好几天,汪伦对李白盛情款待,两人相见恨晚。二人分别时,汪伦踏歌相送,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千古送别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两遍诗,想一想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三)随文识字
1、学习“舟”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了,诗句中提到小船了吗?(播放字理图)古代人们就是把船称做“舟”。
拼读音节读字。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
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指导写字。
2、学习“闻”字
李白乘坐小船要走时发生什么事了?在诗中哪里看出他听到歌声?(闻)
拼读音节读字。
分析字型、讲一讲记字的好办法。
诗中前两行记叙了两人分别的场景,你们通过读再来体会体会吧,男女生分读、全班齐读前两行诗。
李白回想起几天来和汪伦相处的点点滴滴,他们在诗文的共同爱好,切磋的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情谊深厚,志同道合。人生难得一知己啊!临别时,汪论带者一群村民脚塌节拍,手挽手前来送行,李白感慨万分,面对此情此景,面对桃花潭水,李白立刻写下了这首,作为感谢!
请同学们读读下两句。
3、学习“及”字
后两行诗中哪一个词是“不如”的意思?(及)
拼读音节读字。
“不及”是不如的意思,“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组词。
课件演示笔顺,书空笔顺,开火车写笔顺。
4、学习“情”字
回忆以前学习过哪些青字大家族中的字。
拼读音节读“情”字。
“青”字为了让我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送给我们一个目字旁儿;为了让我们拥有晴朗的天气,送给我们一个日字旁儿,今天它为什么送给我们竖心旁儿呢?
(四)指导读诗
1、一首峙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通过朗读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教师激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诗。
3、指名背诵并说一说自己背诗的方法。会背诵的一起背,不会的也没关系,可以照着书读。
(五)拓展,练习表达
1、李白和汪伦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生一世的朋友,老师想知道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做好朋友呢?
2、表示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诗还有很多,像《黄鹤楼》、《别董大》、《晓出净慈寺》古诗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
(七)游戏巩固生字。
小白兔过河(读词语)。
(八)板书设计略
赠汪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的意境,感悟李白汪伦之间浓浓的朋友情、离别情。
2、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会默写《赠汪伦》。
4、能够根据古诗,练习编写歌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和教具、学具】
1、课前一周,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曲,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基本会唱。
2、录像机或vcd机、录音机、投影仪。
3、《烟花三月》mtv碟片;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歌曲《朋友》(周华健)等有关朋友的歌曲录音,配乐的古诗朗读磁带。
4、古诗投影片。
【教学过程】
利用vcd,播放吴涤清演唱的歌曲mtv《烟花三月》(提醒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评析:在课前播放根据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改编创作的歌曲mtv《烟花三月》,可以渲染气氛,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再现古诗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谈话:刚才,上课前,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2、由歌曲联系到古诗:谁知道这首歌和哪首诗有关?谁会背?诗的作者是谁?
3、简介作者──李白。
4、复习背诵李白的其他诗歌: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能背吗?
5、揭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学习李白很有名的一首送别诗──《赠汪沦》。(板书课题)
1、出示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轻读古诗,要求:
⑴自学诗中生字,读通古诗。
⑵对照课后“注释”试着弄懂诗的大意。
⑶提出自己什么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
2、指名朗读古诗:
⑴注意生字“伦”(lún)的音、形。
⑵理解“赠”及诗题的意思。
3、学生齐读古诗。
1、看课文插图:
⑴图上谁是李白,谁是汪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李白、汪伦)
⑵从图上可以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告别)
2、指名读通古诗。
3、引导学生质疑:说说诗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质疑,请理解的同学解答释疑,教师及时鼓励,表扬问得好的,答得妙的同学。)
评析:学生乐于提问题,更乐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个环节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4、教师着重指导理解“忽”:
⑴ “忽”是什么意思?(忽然)
⑵谁忽然听到谁的踏歌声?(李白听到汪伦的“踏歌声”)
⑶汪伦为什么在岸上踏歌?(为李白送行)—→你见过送别的场面吗?说说你见过的送别场景。—→“忽然”说明什么?(注意引导:汪伦踏歌为李白送行出乎李白的意料。)
⑷体会诗句中“忽”字该怎样读?—→指名试读诗句;—→指导读好“忽”(短、急促);—→再指名读好“忽闻岸上踏歌声”。
评析:通过指导对“忽”字的理解和朗读,读出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感悟古诗用词的精当,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语感。
5、理解“不及”和“千尺”,着重指导理解“千尺”。(板书:桃花潭千尺)
⑴ “千尺”是什么意思?
⑵像“桃花潭水深千尺”这种带有“千”、“百”、“万”的数字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让学生找出来读读,背背。
⑶投影出示: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句中带点部分的词是什么意思?这些诗句都采用了什么手法?读这些诗句时要注意什么?
⑷指名读好数字诗句。
⑸ “桃花潭水深千尺”采用了什么手法?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名读)
评析: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积累,掌握学习方法。
6、齐读古诗。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析: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⑵周华健演唱的《朋友》。(提醒学生跟唱)
评析: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评析: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配乐)
评析: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⑴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⑵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评析: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赠汪伦教学设计12【教学内容】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材解读】
《赠汪伦》这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以估量。诗中展现的是令人荡气回肠的纯真友谊。诗中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声色并茂,情景俱佳的写意画。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轻舟欲行,踏歌声起,主客两依依。这是多么让人刻骨铭心的判别场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谊将两位诗人一线牵。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李白一路同行……孩子们在读诗时,也许,会被这份千古绝唱的友谊所感动。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但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对于李白汪伦友谊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让这时空交错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谊”这个主题上,找准一个情感释放的切入点是本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能力: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学会想象诗境,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学会背诵古诗的多种方法。
3、情感态度: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聚散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诗导入,激发兴趣:
1、对诗。(《静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2、介绍李白
(二)、自主备学,理解内容。
备学建议:
1、自主朗读,查找工具书,尝试了解诗意。
2、圈画批注,梳理问题。
(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写下来。
将自己读不懂的内容画出来。)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获,汇报问题
指名读古诗。
你读懂了什么?告诉大家。
在备学过程中,你提出了哪些么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整理并板书。
(四)、师生分享,二次备学:自主合作释疑,品悟诗意
(1)这些问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呢?有什么好方法?(查资料)
(2)学生查资料,师巡视、帮助,分发教师准备的资料。
(3)找到相关资料来解决黑板上的问题了吗?
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已经能够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见,寻找共识。
(4)咱们先来看这几个问题。(圈画几个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问题。)
如:桃花潭在什么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踏歌”指什么?汪伦是个怎样的人?李白和汪伦是怎样结识的?
(5)刚才大家借助资料的阅读很快解决了一些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只是帮助我们理解了这首诗,还远远不够,要想真正读透这首诗,还要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让我们在已经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来看余下的几个问题,能解决吗?
如:汪伦来送李白,为什么让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吗?李白为什么赠诗给汪伦? ……
(6)读好整首诗。
(六)、资源分享,深化体悟:诗歌配画,体悟诗境
(1)欣赏诗配画
(2)你喜欢哪幅?能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吗?
(七)、课堂实践,创意分享:内化体验,想象表演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已经仿佛看到了汪伦和李白告别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离开桃花潭,忽然听到岸上踏歌的声音。李白抬头一看,啊,是汪伦送行来了!李白和汪伦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伦,先相互说说。(同桌相互练习对话)
请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总结升华,浓郁诗韵:
(1)汪伦十里踏歌相送(板书: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诗相赠(板书:赠),这一“赠”一“送”(板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板书:情]
(2)让我们一起再来深情地读好这首诗
(九)自主作业,迁移拓展。
(1)自学其他的离别诗。
(2)如果有兴趣,建议同学们开展一次“离别”组诗欣赏会。朗诵这些古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的见解或比较不同诗人写的离别诗风格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展开想象根据古诗的意境画上诗配画。
[板书设计]
赠 汪 伦
赠 送
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13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三首古诗,结合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意思。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人怎样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吗?哪位同学能够起来为大家背一首他的诗呢?(第六册《独坐敬亭山》,第七册《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赠汪伦”(板书题目)。要求我们能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学习《赠汪伦》
1.讲述诗歌写作背景。
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来,于是想出一个妙计。他修书一封,送给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已早听说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却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这首别具一格的七言绝句,2.教师范读。
3.指名学生试读,教师指导。
4.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l)根据课文注释、查字典自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是如何理解这首诗的。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①指名试讲:你是怎样理解诗的前两句的?
(先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然后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重点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并体会感情。
师:谁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师:汪伦对李白的情谊仅仅表现在“送别”上吗?前面听了老师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介绍,你们知道汪伦对李白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生:表现在汪伦写信热情地邀请李白来桃花潭作客。
生:表现在汪伦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师: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可用上什么关联词来翻译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还可用“就算…也…”“纵使…也…”)
师: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作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村民踏歌相送。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深受感动呢?大家请再想想,如果采用不同的语气来翻译这两句,比如可用感叹句或反问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达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吗?不,远远比不上。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谁来说一说,这里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来比喻“汪伦对我的情谊深”。
师:这里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为的是表现什么?
生:表现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情谊深。
生:表现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师:谁能把这种感情谈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指导朗读、背诵。
①指导停顿,读中表达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②配乐朗读
③背诵这首诗。
默写《赠汪伦》。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赠汪伦》。
2.集体背诵。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白写的又一首表现朋友相送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有“天下绝景”之称,历代诗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篇。
孟浩然,是唐朝一位很有名的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可指名背诵孟浩然的诗,如《春晓》。
之:往,去。
广陵:地名,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汉朝时称“广陵”,隋唐时称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
(提示:是谁送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学古诗,记下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
“西辞”,如图,由图可见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由西向东,依长江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向西拱手。
第一句点明送别地点。
②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在草长花开的季节,空气湿度增大,远望去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烟雾笼罩着花草树木,烟花指的就是这种景色。
第二句点明送别的时间。
在黄鹤楼这样的千年胜地,又正值繁花似锦的春天,朋友们正应愉快地聚会,可“故人”却要辞别远去了。这两句在叙事之中流露出惜别之情。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在碧波荡漾的江面上,一只帆船逐渐向前移动,直到水天相接的地方帆船不见了,老朋友不见了,只有江水层层涌向天边,李白仍呆立江边。
④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6.练习背诵。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里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1.课外阅读李白、孟浩然写的其他诗。
2.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完成一幅古诗配画。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赠汪伦》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解题:理解“偶”和“书”的意思。
2.简介作者及背景。
贺知章,证圣元年进士,时年三十六岁,直到天宝三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当时已是八十四岁的人了。久别归来,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喷涌而出,随手写下了这不朽之作。
3.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首诗讲的是什么事?
4.学生读熟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查字典自学诗句。
5.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6.当“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可以对“小老师”发问,“小老师”答不上或答不对的,可由台下同学回答或补充、更正。无人答对的由教师引导、帮助。
7.教师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大了才得以重返故里,虽乡音未改,但两鬓早已如霜,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8.指导感情朗读并练习背诵。
熟读三首古诗并背诵。
教案点评:
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查工具书理解诗句。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扮演小老师上台讲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台下同学对小老师发问。教师通过介绍背景、赏析语言、观看画面、反复吟诵等方法,引导学生读懂古诗,进入意境,体会感情。
探究活动
课后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自己编故事、演故事。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
赠汪伦教学设计14一、古诗导入
孩子们,这两首诗,你还记得吗?《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好听、熟悉的诗歌,都出自同一个人之口,那就是李白。
二、简单介绍李白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被人誉为“诗仙”,写下了许许多多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又一著名诗篇。
三、点题
1、齐读课题。
2、出示“赠”,谁能读准这个生字?
3、赠是什么意思,给它组个词。李白把这一首诗赠送给汪伦。
4、读词语“汪伦”。
5、汪伦非常崇拜李白,为了认识他,就给李白写了一封信:“先生,你喜欢游玩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信后马上就赶到汪伦家里。当他询问起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的时候,汪伦笑着说: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离我家十里外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位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李白听罢哈哈大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汪伦盛情款待,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四、初读
1、自由读读,读准每个字音。
2、学习词语:踏歌潭水小舟欲
(1)踏歌:用脚打着拍子唱着歌就叫踏歌,踏歌要用脚,所以它是——足字旁。
(2)潭水:潭为什么是“三点水”呢?
(3)小舟:古人说的小舟就是现在说的船。
(4)欲:将欲行就是快要出发的意思,那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意思呢?
3、指导书写:乘
4、再读诗句,读出节奏。
五、品读诗句:
(一)品读一句
1、看到汪伦来送行,李白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指导朗读。
3、拓展诗句: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指导朗读。
5、伴随着这一路的歌声,大诗人李白似乎又回到了那几天与汪伦朝夕相处的欢快时刻,还记得当时,我们在一起游山玩水,在一起——(学生想象)
(三)品读第二句
1、是呀,短短几天的时间,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开心,那么高兴!李白在离别之时,情不自禁地吟出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领会写法
桃花潭的水真有千尺,83层楼那么深吗?这就是李白,当平常的语言无法表达他当时激情时,就会运用大胆地、夸张地想象,因为如此,才会有我们前面吟诵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名读)正因为那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正因为丰富夸张的想象,才会有今天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不及,比不上。即使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即便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就算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
4、是呀!简简单单的一个“不及”,却道出朋友间那比潭水更深的情谊。
5、指导朗读。
(四)设境朗读全诗
(1)此时,你就是那一代文豪李白,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
(2)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
(3)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这流传千古的诗句吧!
(五)拓展朗读
1、望着踏歌相送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那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地吟唱着我们已经熟悉的诗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2、我们还仿佛看到了那以酒相送的一幕……《送元二使之安西》
(六)背诵
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着的却是同样美好的情。让我们闭上眼睛,(音乐)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背诵)
赠汪伦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乘”“舟”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的背诵诗句。
3、体会诗人和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懂得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了解作者
1、揭示诗题。小朋友,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谁能站起来自信地给大家背一首。自信的首先是响亮的。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而且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看李老师写诗题赠汪伦
2、读正确诗题。谁能正确、响亮地读一读诗题?“赠”是平舌音后鼻音,谁来读一读。谁能给“赠”组组词。“赠”就是什么意思?
3、简介汪伦。汪伦是人名谁来叫一叫。知道汪伦吗?汪伦是唐朝荆州,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泾县人,他是个酿酒师,也是个有名的歌手,他非常喜欢诗歌,非常地仰慕诗人。
4、简介李白。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你对李白了解多少?(李白诗写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被皇帝传到宫里面去写诗给皇帝看,用现在的话说,李白是唐朝最大最大的大腕了。)
5、理解诗题。现在知道诗题的意思了吗?齐读诗题。
二、创设情境,初读古诗
李白为什么要写诗送给汪伦呢?这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想听吗?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览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你喜欢游览吗?我这里有十里桃花;你喜欢喝酒吗?我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连忙解释说:“十里桃花指十里外的桃花潭,万家酒店指一个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会不会生气,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和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一样。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做诗,短短几天里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当李白将要出发时,汪伦带了全村人用踏歌声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做了一首诗——《赠汪伦》。
1、想读读李白写的这首诗吗?请小朋友轻轻地把书本翻到116页,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2、学生自读诗句,3、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熟读成诵。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三、赏析词句,感悟诗情。
小朋友,读着读着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1、学习“踏歌”读一读这个词语,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个“踏”它跟脚有关,难怪它是足字旁。在这里“踏歌“就是一边用脚打着拍子,一边唱歌的意思。边舞边唱的意思你要离开这儿了,你的好朋友带着全村人用这么独特而又隆重的方式为你送行,你有什么感受呢?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诗句。
2、多元理解“忽闻””忽闻”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在李白离开汪伦的家,上路之后,来到桃花潭坐到船上,要走的时候,汪伦才来送呢?他为什么早不送,迟不送,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来送呢?送客你会这样送吗?你们这时候就做做汪伦,猜想猜想,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有哪几种可能呢?
李白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第一句。(惊喜)
3、学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心情除了惊喜还有什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对这句诗包含了李白对汪伦的浓浓情意,李老师把它端端正正地写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把117页认认真真地补充完整。
为什么说“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是呀!千尺深的桃花水怎么能比得上汪伦前来送行的情意呢?李白听到踏歌声,对着边舞边唱的好友,心中不禁涌起两句——生朗诵——“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面对着好友,李白想起了昨日种种,想起了汪伦的盛情款待,想起了两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于是,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脱口而出这样的两句——生深情朗诵——“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时的李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千言万语凝聚成这样的两句——生再次用心吟诵——“桃花塘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同学们,我感受到你们是用心读的,看来,最美的朗读就是带着自己真情实感的朗读。人间最美是真情,人间最深是感情哪!轻轻地起立,让我们和李白一起把这首诗送给汪伦。师生一起朗诵整首古诗。
听着你们的朗读,李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读一读,师范读。指名读
背诵诗句。
四、拓展学习,深化诗情。
汪伦用什么形式来送李白的?
汪伦是以踏歌相送的形式。这是汪伦以歌,踏歌的方式来送李白的。
古代呀,送别诗特别多,古代诗人送别的方式也很多,除了用歌声来送别,还有什么送别的方式呢?我们来看看李白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朋友的?(屏幕泛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读。(师声情地朗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
也是唐朝的诗人,比李白大11岁。当时的名气比李白还要大,但是和李白的感情非常好,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谁?
他是用什么方式来送别他的?你说。
用眼神、眼光、目光相送的。(板书:目)就在那里看啊,古人就是不唱歌就这么看着也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呢。齐读古诗。
五、写字指导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乘舟”这两个字,“乘”原来是一个人站在树丫上向上登的意思。先看“乘”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古诗《赠汪伦》的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25古诗两首赠汪伦07-16
改写《赠汪伦》古诗改写作文300字11-26
古诗(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回乡偶书)教案08-19
李白的《赠汪伦》创作背景11-02
李白的赠汪伦诗诗意07-29
小学赠汪伦11-13
李白《赠汪伦》审美赏析09-26
《赠汪伦》背景故事10-13
赠汪伦改写成记叙文08-10
名师古诗教学实录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