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2024-06-28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17篇)

1.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一

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探析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更加繁多,地理教师应该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导地位中去,并能充分利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本文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主体作用 交流

在新课改背景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方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初中地理学科而言,它在学生形成素质教育和国情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那么,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教育中所揭示的大量本国地理事实材料诸如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都可以在教学实际中概括成为以国情为主线的地理事实材料,这就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地理学科中的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一、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课程有着知识点复杂,内容抽象的特点。学生缺少学习地理的时间,对该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材也变得愈加丰富。初中地理课本的设计在根本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新课标的颁布也对初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现如今的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本着以遵从学生个性的原则为出发点进行实际教学。另外,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主观能动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但是,对于地理这个学科而然,地理图像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图像作用,利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不是盲目的背图。例如,对于在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的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利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让学生找出火山分布点和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多为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处,这样通过对比对照,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知识点,比教师直接说过结果有效得多了。对于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应充分挖掘出来进行设计教学,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教材中所给出的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并辅导学生完成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的锻炼,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不仅能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双方交流沟通。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地学习,使其能够在知识的认同性以及情感的交流上达到共识,这样也使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感官意识,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从而上升为对学科的认同感。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实现新课改中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去教,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师生双方其实都处于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师生在通过教学中的对话,能够进行一个明确的交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新的思维能力的散发。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能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这样一个教与被教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课堂的一个整体有效地把握,也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能够与学生形成一个交流的模式,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上给学生带来新奇,而且思想的分享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成就感,能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3.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计划,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了。那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缩减教师的讲解时间,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学会进行疑问,然后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就能更具目的性。对于一些知识需要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关键。其次,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如果需要有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那么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三、结束语

地理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无限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并保持求知欲成为广大地理教师所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 徐炜栋.初中地理教学应合理使用启发式教学法[J].中学教学参考.

2.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二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从新课标的要求不难看出,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始终是主体, 而教师是主导, 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 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识的构建, 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为此,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高中地理是在延续初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但在知识结构、模板设计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尤其是设计的概念、定义等内容又上了一个层次, 故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觉较为抽象。借助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 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新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中, 以常见自然灾害或天气预报视频导入, 在学生观察基础上提出问题:各种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冷锋、暖锋?什么是气旋、反气旋?什么是寒潮?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觉到较为陌生, 而又想解决, 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复习原有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 也可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绘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而引出课题。如在“锋面系统”教学中, 教师动态演示教材中的插图,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冷锋和暖锋的锋面都倾斜于冷气团一边的原因。

此外, 教师还可借助故事、数据、地图册、实验、假设、辩论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 但无论哪一种方式, 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故而在情境创设中, 提出问题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问题引导, 促进知识构建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借助教学大纲和教材而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计划的实施而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并不是被动地、完全地接受来自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从而去构建知识。在师生互动过程中, 问题探讨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层次性的问题, 借助问题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 然后小组展示, 教师再总结,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构建。

如在“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教学中, 教师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 引导学生读图, 让学生了解氧、硅、铝、铁等主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矿物?矿物就是矿产吗?学生探究回答后,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 然后提问:矿物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矿物以什么形式存在?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 提问: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然后幻灯片呈现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图片, 引导学生辨析, 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从这里不难看出, 在课堂教学中, 问题的提出是紧随课堂的发展而进行的, 教师要注重在学生解决前一问题的基础上而引入新的问题, 而不能只是提出问题而忽视了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异, 这就决定了教学中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待学生, 而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 从目标、过程和练习上进行分层教学, 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首先, 让学生在目标引导下学习。合作学习是基于自主学习而进行的,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用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教学中, 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 自主学习目标定位为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基本属性;而基础稍好的学生则要求其了解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 了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 在课堂引导和评价过程中, 无论是问题引导还是精讲释疑, 教师都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提出相应的问题。最后在课后练习中, 要注重分层次进行, 对基础一般的学生通过练习让其掌握知识目标即可, 而基础稍好的则可拓展到基本应用, 而基础较好的则可拓展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层教学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 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来构建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党桦.新课改热闹背后的“冷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 2010 (15) .

[2]陈昌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 (教师) , 2010 (10) .

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三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高中地理学科特点,阐述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提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在新课改下,地理教学出现了新的特点,开始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这种动态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教授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探究地理规律,转变思维方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地理教学是教师在课堂环境下对知识进行传授。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之前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梳理教材知识,采用契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另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三、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

(一)运用地理教学软件

1.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设计地理教学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例如,在讲授“德国鲁尔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明白鲁尔区繁荣的原因、衰败的原因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而且还要运用教学软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德国鲁尔区的印象,引导学生分析该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展示生动、立体的地理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地理教学软件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合理运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生动的图像上,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运用地理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二)渗透环境教育

1.教学理念的渗透。

人文环境这个概念是新课改提出的新观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联系,人文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生活永远脱离不了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都会使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想持续生存下去,就要对环境进行保护。

2.教学资料的渗透。

教师要在教学资料中渗透环境教育,教给学生应对环境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理念,阐述环境污染的危害,提出关于人类发展的新见解。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认识现代社会中的环境问题,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加深对人类处境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从而促使学生切实保护环境。

4.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四

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杨胜敏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是一种图文并茂的资料。高中地理教材自身图表直观、生动、有趣,更加贴近高中学生课堂活动,进而创设了一种有时代气息的地理教育教学情境。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顺利得到实施,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当今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必须加深对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理念进行理解,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适应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将自身聪明才智发挥出来,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讲究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以一种积极心态来投入到高中地理

教学课堂的改革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素质,在改革中发展高中地理教育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过去传统的教育教学出发点主要为了让高中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成绩,将应试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而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对高中学生实施全面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所具有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更加体现出当今新时代中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新的风貌。作为一种坚持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前线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具体的执行人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转变,对当前新课程改革是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起到了决定作用,对新时期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新道路进行探索,同样是摆在我

国高中地理教师面前全新的课题。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转变教学理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进行充分落实,要求教师必须要将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思路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过去

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这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改变,能够运用一种启发式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方式,贯彻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以求能够达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二者有机和科学结合,在最大限度上对高中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在高中地理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充分发挥,不能够理解对学生学习活动下结论,要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尝试、多探索、多看以及多听,将培养高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对高中学生叙述进行专心的倾听,对高中学生在课堂上面的反应进行接纳,和高中学生一起讨论,实施共同的评价。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营造学习氛围

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

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将过去传统的将教师作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参与式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能够通过一种幽默以及风趣的语言,一种欣赏以及和蔼的目光,一种亲切以及慈爱的神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以及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高中地理课堂能够成为一个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使高中学生处于一种愉快以及轻松的心理状态之中,进而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积极想象。相关实践证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鼓励高中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面大胆发言,直言见解,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所想和所知进行及时的洞察,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高中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思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逆行那个解决,更加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积极配合,同时锻炼和培养了高中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钻研精神。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节课程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一些难点知识或者枯燥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那些并不容易被理解的知识转变成为学生生活过程中鲜明的例子。高中地理教材上面的知识往往都是具有很强理论性和专业性的知识,想要让高中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些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但是,如果高中教师能够将这些地理知识成功转变成为高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例子,再对其加以讲解,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地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具有很强对比性,而且十分容易进行混淆的知识时,要求地理教师采用一种表格对比的方式来进行比较,因为高中地理课本上面太多知识都是采用文字的方式来进行表述和表达,而那些十分容易混淆的内容就十分不容易被学生掌握,如果地理教师能够采用表格的方式来将这些知

识进行归类,进而实施一种深入的区别以及比较,就能够加深高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高中地理教师讲授重点章节以及重点内容的时候,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实施一定的讲解,如果教师仅仅进行知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去背知识和记知识,那么,学生并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些知识所具有的重要性,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原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将这些知识放在题目里面,鼓励学生去实践,进而再为学生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贾东南。高中地理教材中问题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探索——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J].新教师教学,2012,(09)

[2]彭升。塑造知识模块体系形成小组合作交流——浅谈“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04)

[3]崔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谈高中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J].现代阅读,2012,(13)

5.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五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个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角色定位、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如何根据学生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如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维得到最有效的培养和发展,是值得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

一、在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材处理的方式上应注意如下几点:

1、创设课堂探究情境,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统一过程。“教”引导“学”,又服务于“学”,“学”源于“教”,又受制于“教”。假如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所经历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受到刺激→积极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因此,为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的过程应该是:创设情境→激励学习→引导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刺激条件,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教师即成为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褒奖学生的成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有实用价值。在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时可采用如下方法:(1)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指导学生阅读图表、欣赏图片,激发学生求知欲;(3)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例如,在学习“地理Ⅰ”第二章热力环流时,可对教材进行如下处

理,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基本上都有风,你想知道风是从何处来,又到哪里去吗?通过切身体会,合作探讨,了解其中的奥妙;

(2)提出问题,指导自学:①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如何运动?②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气压是怎样形成的?③热力环流是由于什么而形成的空气环流?④什么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⑤什么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⑥高空大气中的风、近地面的风是怎样流动的?(3)指导学生绘热力环流图;

(4)分组讨论:海陆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5)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城市热岛环流有何意义?指导学生写作小论文等。

二、强调基础的重要性,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地理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非意味着削弱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以存量知识为依托、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割裂,更不能对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关注教给学生怎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生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地理Ⅰ”选取了一些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

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基本过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基本观念包括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显著特征;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对人类活动产生危害或损失就成为自然灾害等。上述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观念,以及它们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并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迁移程度高,适应范围广,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其次,课堂教学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应当追求“知识的创新应用”,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地理Ⅰ”高度重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地图(或图表、资料)的能力,分为用(绘)图说明和读图分析(归纳)两大类。第二,举例(或结合实例)说明的能力。第三,分析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这些学习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应高度关注、重点培养。

三、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目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多,而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少,轻视甚至抑制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二是提出“知识训练”型的问题多,而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少,课堂提问的权利控制在老师手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层层“诱惑”下沿老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而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创新的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得不到应有的塑造和升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态度具有重大意义。

1.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建构知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地理Ⅰ”第一章的读图思考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从以下二个方面提问来点拨学生的思维:①《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太阳大;第二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因为早晨时冷,而中午的时候热。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我们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回答上面的问题,请思考讨论。②引申问题:为什么在远日点北半球却是夏至日,而在近日点北半球是冬至日,从这样来设计地理问题来展开思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性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对立又统一。教师提出的地理问题应蕴涵地理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在提问中抓住了这一关系,就能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这个规律,就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地理知识。

2.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新型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和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喜欢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或超过老师认识水平的学生持鼓励、赏识态度;也要看到学生思想单纯、认识能力不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这样那样的错误;更要能宽容、理性对待学生“突发奇想”“异想天开”的问题,往往就在这些“奇谈怪论”中孕育着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第二,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教师应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只有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问题情境中,才能促使新旧知识发生冲突,产生困惑、疑问,有了疑问就能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勤思好问。

第三,注重思维过程与方法,教学生会问。教师要重视思维的推导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清晰地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和习得。

第四,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要确立“大教育”思想,树立“开放性”课堂教学观念,建立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学习基地,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真实的探究、学习空间。允许并激励学生将课堂中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四、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新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尤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还远远不够。其次,地理教育改革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时常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地理教育理论对地理教育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缺乏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地理教育理论与基础地理教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缺乏联系与合作。另外由于地理I的教学课时(每周2课时)限制,课堂教学存在留给学生的思考活动时间、空间较少,课后学生有八科的学习任务,存在着教学时间紧迫的矛盾。

6.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六

1.三维目标难以掌握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 三维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容易掌控。虽然新教材在课改后其存在的知识点数量已经大幅度地减少许多, 但是在三维目标中, 相对于知识与技能这两项来讲, 仍然很容易被冲淡。因此, 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难度。对于一些老教师而言, 其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新教师对于新课标还没有进一步的理解透彻, 导致无法将教学内容很好地呈现在课堂上。

2.探究合作过于形式

在很多课堂上, 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思考价值, 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而合作学习又过于形式化, 小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盲目的性质。

3.多媒体教学存在误区

有一些教师对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太过于依赖, 甚至完全使用多媒体代替自己教学, 这样的行为通常都会适得其反, 让原来应该充满讨论问题的课堂, 沦为只有计算机在不断播放教学画面的“影院”, 因此, 在采用多媒体使用频率的基础上, 要把握好使用的度。

4.课堂评价机制缺乏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当学生在进行问题的回答时, 有些教师会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回答, 对于学生的想法直接否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出现错误的时候, 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纠正, 没有将评价机制很好地融入学生群体之中, 评价机制形式化。

5.教辅资料的使用价值低

新教材与辅助教材资料之间配套不是非常齐全, 在辅助资料里, 都存在着超标的内容以及传统问题的现象, 知识结构相对混乱, 因此使用价值较低。

二、地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1.转标教学观念

在课改后, 教师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之下, 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革新, 积极参与教改科研活动, 在教学方式上也要做出适当调整, 让学生在课堂中能自主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其中。

2.正确选择辅助教学方式

继课改后, 教学内容经过革新其内容增加, 面对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将板书的时间缩短, 能够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吸收知识, 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运用其进行教学的时候, 不能过多地依赖使用, 而忽略学生的体验, 否则就会得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讲解的时候, 要将传统的教学以及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譬如, 在对《地球自转》这一环节讲解的时候, 就可采用多媒体形式和地球仪的形式进行演示分析, 将多媒体应用于描述地球是如何自转, 以及如何围绕太阳转的, 经过这样仔细分析就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而在分析地球自转速度以及自转角度以及分布规律的时候, 则可以采取地球仪的形式进行演示, 通过地球仪的演示就能够更加形象地将内容展现出来, 这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物理知识。

3.合理使用教材中的图表元素

为了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教材中添加了大量的图标元素在里面, 为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里面的各种实物照片, 分布图等等多种示意图, 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充分地理解, 并通过分析提升掌握图标的识图能力。

但是使用教材时也要正确对待, 不能过于依赖教材。比如在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这一课程时, 文中的春分、秋分日以及不同的纬度的示意图, 还有处于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的高度这些事物的变化, 相对学生而言, 要理解其中内容比较困难, 读图时容易出现错误, 造成知识点的混乱。为此, 在教学时, 对这两幅示意图的讲解不要将时间过多地停留在图上, 而应利用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的三线图, 让学生根据太阳的不同纬度及不同季节的规律分别进行理解分析, 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就容易掌握了。

4.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7.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研究 篇七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 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c)-0146-01

新课标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往日死板的记忆和背诵方法,除去题海战的机械训练方式,改观被迫接受学习的现象,提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整体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使学生收获信息,锻炼和全面提高其各种能力,并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更大的进步。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为了管理、强化评价、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然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已经成为进行新课标改革的主要解决问题。

1 基本的有效教学措施

教师想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要全方面提升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和发挥更好的业务水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方式,自觉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增强课堂的有效收获。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1 提高素质,增强个人魅力

俗话说:“为人师表很重要[2]。”教师要从素质、性格品质等方面提升自己,要在善于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绪的同时赋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热情,坚决不能一脸冷漠无情地对待学生;要敢于想象,丰富教学语言和方法,刺激学生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反对一成不变、乏味的教学;要有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动员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避免学生形成草率和散漫习惯。

1.2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

教师要时常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情绪和需求,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与配合,优良的教学效果关键还是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探知他们的所需和所想,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的细节与方法。

1.3 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对课堂的控制力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千奇百怪的问题,教师不能因为没有事先准备就慌乱回答不上学生的问题,这样就会大大地降低了教师的威严,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不可靠的想法。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在所拥有的知识上发挥更广泛的更丰富的想象,有时候甚至需要以幽默的方式来带过一些不修边幅的提问,这样就能够掌握课堂的控制力,避免课堂处在失控的慌乱状态。

2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方法

2.1 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新课标改革后,所有的教师都必须认真阅读、领悟和研究新教材的总体内容,了解其整体框架和改革的目的,并能够有效地选择教学的内容。课堂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并不能说就是教学所需要的内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性的教材备课,还要灵活运用课外相符的案例、习题等知识,科学合理地选择有效的内容教学,对不足的地方进行课外知识补充。从而使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能够运用更好、更有效教学内容,避免了误学,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2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加强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要提醒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善于总结知识的习惯,并指导学生在解答题目时要多想、多问、多研究,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题目、答案以及观点等产生质疑和思考并进行调查与探究,在自主探索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然而,高中生独自学习和研究地理知识,往往会存在发现问题不透彻,解决问题不全面等情况,这也就形成学生分组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3],也更好、更全面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利于产生多种观点、纠正错误的想法、提出异议后进行有效性地讨论,从而得到完整、满意的答案。这样相互合作、相互提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心,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2.3 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观融洽的课堂气氛

有效的教学还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要有良好的知识交流与情感沟通。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虽然实施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但是仍需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相同的位置上,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了解并解答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产生的疑问,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并给予鼓励,课堂上要言语得当、语气亲切,给学生启发和鼓励要多于批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融洽,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好、更有效的学习氛围。

2.4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1)案例分析,引入新的問题。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不同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农业和工业等类型,紧接着阐述影响农业和工业的主要原因。案例分析,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更贴切,理解更容易,还激起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并能及时进入学习的状态。

(2)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以致用是学习能够达到的最好的效果[4],把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拿到实际生活中来运用,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教师利用课堂引用的案例提出相关问题,同时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分析和思考问题并进行实地调查。课堂上讲评时,要求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调查结果。经分析表明,让学生自主调查并做出合理的、有效的建议,这样不仅可以给有关部门提出较好的、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还使学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地理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和要求,是实施高效率、高质量课堂的根本条件和主要保障,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敢于创新的能力,推动了新课改下教学任务的实现[5]。所以,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效地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谢上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2]杭章平.谈高中地理有效性教学[J].科技信息,2010(8).

[3]胡文军.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08(6).

[4]栾春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1(8).

8.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篇八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探析

作者/ 霍淑蓉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认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教学和考试考核方式都有了变化,不再只注重学生的书本知识,更偏向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而在这一前提下,高中化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创新型教学方式转变。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在更加传统的高中化学教育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和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就越来越注重教学策略,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效课堂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让学生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乐于思考,使学生真正地融于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最终理想与目标。

一、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含义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旁观变成参与,最大化地使学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学的知识,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就是秉承这一原则,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更加活跃和融洽。这种高效课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这种高效课堂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二、新课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学校是否能够按照新课改的指示认真地履行实施这一方针政策是关键。因为高考的模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校方对于突然改变教学策略存在着疑虑,教师也未能立刻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新课改成了“纸上谈兵”,未能落到实处。再者,学生常年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实践跟不上理论,使得学生想问题都过于理想化,动手能力不足,这也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的支持,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这也是在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灵活实施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灵活指导,这就考查了教师的备课能力。教师不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应该积极创新,相同的知识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多方面理解问题,不能再像以往“一言堂”的方式教育学生,要激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一味地提出问题和给出答案只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从而使学生思维僵化,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因此,改变教学风格是一件势在必行的事情。而高效课堂的灵活实施也有许多方法,目前最常用形式是小组学习制。在时间分配上是把每节课多数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教师只讲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最后还用少量的时间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馈。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互帮互助,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互问互答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使高效课堂更加容易

实现。

四、高效课堂实施的方法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怎样实现,怎样使理想变成实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真正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

1.理论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教育也应遵循这种特异性。千篇 一律的教育模式只会使学生中的“贫富差距”加大,让理解能力好、学习方法佳的学生更加优秀,而理解能力差、学习方法劣的学生更加不明白教师讲的什么,使得这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更加重要。

(2)从基础演变

化学课堂教育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当碰到新的难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从浅入深地教导学生,把难的知识变成学生学过的较浅的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个方法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在其中加以引导,让学生主动对比其难易相似的两种知识,还可以从中找出区别与联系,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3)增强动手能力

化学教育本身就注重实验,而在新课改这一号召下,实践看起来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对于新时代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反应直观的感受比听教师叙述更能让学生记牢,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实现化学教育的高效课堂,增加动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应该加强的部分。

2.具体的实施方面

(1)选好组长,培训组长

化学教师应通过观察选出热爱化学、热心化学服务工作的学生担任每一小组的组长,在每一节课之前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使他在课堂上能引领小组学生讨论,只有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每个人才会有进步。

(2)建立每个学生的化学档案

把小组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情况都登记在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指导,从中也让学生去感受自己的进步。

(3)学会小结

可由组长组织,教师监督。引导学生从作业、从月考试卷进行分析总结。要尽量关注中差生,让他们喜欢你、敬佩你,他们才会乐学,让他们在一次次总结中找到和优生的差距,从而缩小差距,逐步变成优生。

参考文献:

[1]刘永东。谈普通高中实现化学高效课堂策略:高效备课[J]。新课程,2011(11)。

[2]赵美东。试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教育学文摘,2011(15):63-64.

[3]王国民。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小学教育,(2):9-11.

[4]徐凤鸣。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打造。化学教育学,2011(8):45-47.

9.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篇九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地理教学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学理念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方法的变化。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教材改革,也使地理教学多元化、创新化融入现代教育教学当中。那么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投影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的理性认识的过程,在传统教法中,解决地理概念很多是靠语言讲,即使挂图、板图也无法跳出静的框框。若在教学中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投影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就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直观的图象演示,深化地理概念,并形成空间观念。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沉积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可以帮助我们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世界各国的和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景观亮点、美丽动感的画面等都可以通过投影、电视录像、课件制作等生动有趣地展现给同学们,让他们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Flash”简化它的难度,让学生深入浅出。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对于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学生由平时的生活容易理解;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学生由于立体感差,很难建立多维的空间,教学难点难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学,通过立体的旋转画面学生观看以后经过思考很快就明白了。

二、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虽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但传统教学仍不容忽视,因为学生是情感的个体,他佩服的是老师广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胸襟以及驾御和使用教材的那种游刃有余的技巧。上课讲地理知识能迅速、漂亮地构画出对应的地图和物图,学生会由衷地赞叹和佩服老师。再说,老师描好轮廓图后学生通过听讲、填图更易形成长久记忆,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参与的意思。比如讲中国地形时,黑板上描绘出中国版图再边介绍边填注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通过山脉的位置和地形区的海拔特征很自然地导入我国地势的特征和理解三级阶梯的界限及西高东低地势对我国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传说、听故事是初中学生大都喜闻乐道的。这是因为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由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上课伊始,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则美丽的传说,会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就可以把握住这有利时机,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转换到有意注意上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但是必须要使故事传说的内容能自然 地和讲课内容联系起来。如讲《保护环境》一节时,一上课,老师第一句话“今天先讲个故事”。全班鸦雀无声。“有个地方种植水稻,大米的质量很好,就是产量不高。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长越好,产量也有 所增加,当地的人都很高兴。但是,从1955年开始,这个地方突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关节疼,不久就全身疼痛,连呼吸、吃饭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可怕的是,有的人越长越矮,这是什么病呢? 仅1963--19777年就死了不少人。后来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祸首(学生急切想知道)。原来,在这个地方一条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炼锌厂,工厂废水中含镉。工厂的废水流进河流,用这种水浇灌稻田,大米就含 镉,人们长期食用镉米,就出现了上面的悲剧。”近乎离奇的故事,使学生惊讶不已,巨大的疑问,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课堂教学的“黄金时刻”来到了。“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呀!”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故事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学生们在说笑议论中受到了教育。

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传统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学生记忆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位置,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利学生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读、议、展、点、练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感由抑制状态升华到激动和亢奋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活跃学习气氛,增添教学生机,又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一)读,即预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教材,自我质疑、思疑、解疑。

(二)议,即讨论。对“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议论、讨论,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博采众长。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讨论中,学生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边巡视边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差生可以特别照顾。如遇困难,教师应启发并正确引导,让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理解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寓能力培养于无形之中。

(三)展,即展示。同学们根据“读”、“议”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点,即点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给予归纳和补充。学生的知识面比较浅,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他们挖掘不出来,这时候教师的点评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抓住时机导其所需,就能很快打开学生被关闭的思想闸门,使其从“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升华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练,即练习。在学生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并能应用。

五、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乡情教育、法制教育及人地关系教育。拿国情教育来说吧,国情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并将忧患转化为学生的危机感和改变现实的紧迫感。以日渐发达和强盛的新中国作为背景去正确评价出现的诸多问题,即从消极的事实中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彻底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决心。

例如我在讲“中国的人口”一节时,教育学生,使他们知道我国人口12亿,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 唯一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讲的都是身边的事,无半点娇柔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并且回家后能积极向亲戚朋友作进一步的宣传

六、开展第二课堂

地理学习的知识内容极其广泛,许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农村的田间地头、工厂的机房生产,大自然的流水植被等都是他们涉猎的内容,这样使地理贴近了社会、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把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从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

总之,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将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本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

10.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篇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教学创新

新的高中教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根本目的,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为社会的发展输送综合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高中的各个学科都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改革。本文结合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方法等进行总结。

一、高中地理教学载体的突破性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是一门既包括了人文学科内容又包括了科学知识的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包含着一定的物理、数学、历史知识,在进行地理问题的解答时,需要综合应用这些学科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全球气压风带的形成时,需要应用物理当中的天体运动来解释风的形成,根据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来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等。在地理学科这一特殊的性质下,要让学生充分掌握学科的教学内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新课改对于高中地理课本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其中包含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些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还包含了更多的图文演示,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参考,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知识。

二、教师的发展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及时进行教学观念的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教师首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教师应提前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自主规划学习时间,从而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学生塑造成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知识,在生活中总结知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巩固、完善,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强化对学生地理思维的训练,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敏感性,能在生活中及时发现应用地理知识的实例,应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的创造性

首先,在教学内容导入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导入的趣味性。这样,教师就能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积累一定的生活技能。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校外进行参观访问,或是组织一定的课外地理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地理知识,并巩固学习过的内容。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工具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在信息容量、数据处理速度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通过动画、图像、声音等多样化的展示手段,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尽管新课程改革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它对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成效。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应南.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体会[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7):77-79.

[2]韩金发.浅析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材[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9):99-100.

11.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十一

一、有效指导,加强前置性学习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自主预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对于课堂学习中对文本的解读、掌握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课中,在讲到人口问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自己的家族中人口变化的状况和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为学习人口问题做准备。每次上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的题目,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学习,提出问题。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认真阅读教材,将学生们应该背诵的内容自己背一遍,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同事讨论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兴趣。

二、置换角色,加强高效性学习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教师的思想要更新,而且在课堂上的角色也要有所改变。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指导、引领作用。

如学习“大气的受热的过程”中,设计以下问题: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夏季午后大雨来临之前。通常闷热难耐,这是什么道理?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化,还要依据学生的变化去帮助学生。学生在不断地成长,教师与其共同成长。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做到师生平等,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用一些客气的词语,比如:“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等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关注,引导过程性学习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怎样读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利用教材,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学会读书。教材中不但包括正文还包括一些地图、照片和课外的阅读材料,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例如,“中国区域地理与国土整治”中有读图评价我国地理位置有哪些优越性,这不仅仅是本节的重难点还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教材中哪些正文、地图、活动是重难点,如何在每一节课堂上使用教材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教材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记忆的方法。第一是利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初次接触地名的时候,可以在地图上找出各个地名所在的位置,注意它在地图上形状的特点,并通过绘图对这些内容进行记忆。第二是分类记忆的方法。没有条理的进行记忆是最差的方法。把需要记忆的事物做一些分类,把相同类型的或比较容易记混的地名归纳在一起,这样也就比较容易记忆了。第四是把比较散乱的知识点梳理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把知识的重点突出出来,这个方法在对章节内容进行复习的时候效果是比较好的。

四、点拨反思,组织研讨性学习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还要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处理的情况、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情况进行反思。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然而,有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一部分学生还在讨论的过程中趁机打闹,从表面上看这节课是很热闹,好像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了,但实际上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教材知识,这也就是说讨论活动没有太大的意义,达不到讨论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这些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形式,而是要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实践和互相的讨论和探索能够总结出心得,这才是对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活动的设计和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谨慎仔细,对活动中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学生该如何进行,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实践操作。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高效这个词不只是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而地理课中能否达到高效,则需要看地理老师是否能够控制好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点,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地理成绩是否能够提高。

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学好地理,作为教师,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以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有效指导、角色置换等几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实现地理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有效指导,置换角色,加强关注,点拨反思

参考文献

[1]杨桂英.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创新[J].中国科技纵横,2010(21).

12.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转变之我见 篇十二

明光中学 张继煌

应试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今的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主要偏重于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在创新意识和个性健康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在能力运用和生产实践方面关注不足。这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时代要求我们以新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教育效益,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但素质教育在中国倡导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原因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对高中地理必修

(一)的认知

湘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与以往的教科书比较,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文字篇幅明显减少,图幅数量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的展现方面,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新教材加强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条件。强调开展多种地理活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第一章“活动”中,专门设计了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内容。1 动手:引导学生演示昼夜更替,解释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画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计算两地的时差等。动口:引导学生说明生命出现应具备的条件。动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总结九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分析归纳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的规律;分析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用科学的术语解释四季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这些都为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材还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阅读、观察、实践和探究活动。教材包含的大量地理信息,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以利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近半个学期以来教学工作上的困惑

近半个学期的教学,我尽力把新课程改革的种种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有收获,同样也有困惑,这些困惑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如何有效的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近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们感觉到课时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又难于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2、对学生的困惑,由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现严重脱节,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一下难于适应,给我们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许多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这样对于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如果教师再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进行讲解,这就面临课时紧张,教学任务难于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但部分基础较差,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还是难于接受。也正是因为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让许多学生感到难学,导致兴趣渐无。如何更好的转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困惑着许多教师。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我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对新课程改革了解不够,传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一下子也很难适应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尤其是我们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转变难度更大。还有,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不重视和认识不足始终是影响地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的不配套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行的高一地理课标有四个版本(地图版、湘教版、人教版、山东版),四大版本教材知识结构等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为教师不可能不考虑这些。例如作为走在高中新课改革最前沿的广东省,为了对付2006年的第一次高考,地理教师不得不把以往最早的16开的旧地理课本搬到了课堂,因为就目前而言,高考如何以这四套教材配套还是个迷,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对如何把握好教材与课标有许多的困惑。另外教材与教辅资料明显不配套,新的教材还没有相应的教辅,现有的教辅资料还都是以旧教材为蓝本,许多新教材中已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删减,但在练习中出现,如新教材中的地转偏向力的内容已作了删除,但在教辅中都出现了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单元大气的运动”中又出现了这一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该不该讲,应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学校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工作上与现行的高一地理新课程的要求明显置后。高一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结论性的东西减少了,但学生的活动增加了,动手、动脑、动眼观察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明显增多,但学校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教师手中没有挂图,上课只好用手画图,这一方面影响课堂效果,同时也浪费时间,影响老师教学进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软件相对缺乏,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以此产生的时差和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难以理解,这些也都对新课改教学带来困惑。

4.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的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 3 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另外教师在对待案例的教学,教案和教师用书都没有任何的解释和说明,而且对于学生来讲也是难度很大,对于这些内容,究竟要处理到何种程度才算适宜,我们大多数教师心中也没有底。

三、在教学中的一些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现象,我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我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争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做到转变自己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又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具体做法有:①课堂提问、讨论发言要求有记录,一段时期内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机会;②组织各类活动时,要求所有学生共同参与。此外,还根据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平实验班有学生共同参与,无论结果如何……此外,4 备课组还根据普通班实际情况的差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实验班增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在作业布置、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等各方面都使用较高的标准,从而满足实验班学生学习的需要。

4、发挥多媒体计算机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时,把教科书中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移动图》制作成《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移动》多媒体课件,让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以连续相向的方向移动,使大洋板块向下府冲,大陆边缘褶皱隆起,引发火山地震的现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

5.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信息收集,多与外校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探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取长补短,通过这样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3.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十三

渭源二中 董伟军

在地理教学中,要想上好每一节地理课,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样落实新课标,使地理课堂教学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1、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题。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备课组要求每位成员能够准确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对教材进行深刻理解和拓展,同时,从学生实际出发,掌握学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每周的备课会议中,我们会制定本周的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好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测验题目和作业,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甚至还要考虑到每节课的教学语言和课堂上如何随机提问学生以及学生有可能会针对哪些问题提出疑问等。

通过每周的备课组会议,教师间相互讨论、交流,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具有深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常会废寝忘食地去学习、去钻研。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通常会联系历史、谚语、古诗文等来增加学生地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认识到学习地理对我们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们在讲授“生物循环”时可以借用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概括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1)地理计算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如时间、太阳高度、海拔、气温、气压、人口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而地理计算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那么掌握地理原理则是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的关键。

(2)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特点,对于学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察则是地理学习的重点。如光照图、等值线图、模式图、数据统计图 和区域地图等往往出现在地理试题中。在教学中则要求学生会读图,并能从中提取出地理信息,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注重图文转换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3)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那么,我们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对地理规律、原理加深理解,还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避免方言。

4、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要得法”。地理教学中恰当地选择并运用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地理教学方法很多,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适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要适合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全方位考虑并加以确定。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发挥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课本中的地图转变成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可以将书中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来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吸引力。

5、理论联系实际

将地理知识同周围的所见所闻的事物相联系,同当地和祖国的生产、生活相联系,同国内、国际时事的热点、焦点相联系。通过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让他们感受到地理课是多么贴近生活,学习地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树立学习地理的信心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讲授“热力环流”时可提出问题“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房屋的底部,而制冷空调安装在房屋的上部”来启迪学生思维,在讲授“商业区位选择的‘市场最优’原则” 时可用一句俗语“买卖不离市口”来说明。

6、做好课后作业辅导

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地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地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

现在的高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同时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那么在和后进生交谈时,了解他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7、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

在听课、评课的活动过程中,虚心向同行们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自身地理教学水平。

8、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我们要珍惜反思,也重视反思,力图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也要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言行、感情、判断力和想象力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等全方位的信息。多一点教学反思就多一些教学研究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则会让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以上是自己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新课程背景下真正上好一节地理课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长期地实践,更重要的是将每一点具体落到实处,不断总结经验,研究地理教学实施策略,促进自己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4.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探析 篇十四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数学不同于文字性的学科, 可以死记硬背, 只要背得好, 考试就可以拿高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光靠背诵是没办法学好数学的, 学好数学不仅要掌握到方法, 更重要的就是还应该具有应用意识。而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没有被充分地、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很难形成。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新课改下, 教师面对的是新环境新教材, 所以教师应该要注重对数学应用的教学,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了, 才能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指导实际生活。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自己教学理念的更新, 使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得到增强, 同时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联系实际, 从实际出发。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 将学生的体会与经验与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将数学的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倡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 它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引学习的方向, 而错误的学习方法则会与所想要达到的学习目的背道而驰。但学习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 而是因人而异的, 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对于抽象的函数、几何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其用图形简单直观地呈现出来, 降低解题的难度, 达到双倍的效果。对于同一道题目, 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如果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方式, 会扼杀学生的想法, 要让学生敢想、敢做,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在高中数学中, 数学思维也是很重要的, 高中数学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充分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解题能力。比如,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对渗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深刻而充分的认识, 只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解析几何的过程中, 才能充分挖掘, 才能觉察出蕴藏在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问题中的教学方法, 才能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教师只有充分挖掘隐藏的教学方法, 进行认真备课, 并且有意识地将自己所发现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与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知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 数学的教学显得单一而枯燥,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多媒体教学已普遍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在新课改下, 高中数学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 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以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将数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与定义生动且直观地呈现出来, 也能够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更好地展现, 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积极思考与探索, 增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起到优化课堂,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例如,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这一堂课时, 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椭圆的特征进行呈现, 把它和圆作比较, 让学生动脑, 寻求出这两个方程式之间的差异, 也能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方程式的记忆。总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增加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生动性, 使沉闷的课堂气氛得到活跃, 学生积极思考, 创设了一个和谐, 预约的学习氛围。

综上, 提高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要坚持新课标的要求, 不断完善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想象力为主, 进行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中数学在高中教学中是难度最大的一门学科, 在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地位也很重要, 在新课改的大趋势下, 高中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实行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加深, 给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都带来了很大改善, 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探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新课改,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青松.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J].考试周刊.2009 (28) .

15.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篇十五

一、兴趣培养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课堂参与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其次,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活,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與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以及2013-2014亚洲与世界上出现得越来越严重得环境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到复习之中。

四、用图熟练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和复习时,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时,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要求学生会读图、析图、说图、填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地理学习不能够离开地图。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同时它对于我们牢固掌握地形单元的位置有很大的帮助。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脑图”:是指把观察和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用图的形式存在记忆中,然后再用适当的形式把脑中的图显现出来,帮助学生解题。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以落实空间位置,发展地图形象思维,提高无图解图的能力。

16.浅析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 篇十六

【摘要】新课改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努力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与运用能力。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新课改的提出及其要求,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能渗透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2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国内大多数高中存在的现状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班级规模大、学生程度差别较悬殊,因此,教师对课堂提问把握的难度就无形中加大了。教师会担心提问多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往往较难驾驭,而提问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自然也就减少了,教师从而难以了解学生对所教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问过难,程度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会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提问过易,达不到教学的目标。面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对高中英语课程及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改的提出及要求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及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首先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一些高成绩低能力学生的出现,导致一些学生终日苦读,成绩却平平,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一些学生厌恶学习,生活态度悲观消极。俗话说“学以致用”,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强,可是实际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却较差。所以,新课改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应运而生的。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及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由此可见,新课改对老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对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并不断的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建高效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目标和教学宗旨都发生的本质的转变,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发掘有效的学习策略。从某种程度上,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对教学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高中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

面对新课改提出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如何才能适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注重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师是新课改的基础,因此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丰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理念,也要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若教师恪守原有的知识体系,不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必定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要正确理解并把握新课改要求,熟悉教材,合理拓展与取舍教材,处理好师生关系及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不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与语言技能,还要在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把新的教学理念引入教学,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际,而非教师教学生学。英语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实践性强、交际性强,所以英语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的创造活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进行实际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在此情境中操练语言运用能力,教师举一反三,学生最后可以画龙点睛,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应该以新课改为契机,将高中英语教材作为桥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话题或主题为载体,创设有效的贴近真实语境的情景,对学生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进行分别操练与综合训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

3.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加大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的关注,高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教材中涵盖了音乐、艺术。文化习俗、天文地理、人际交往等众多方面的主题,这体现了对“以人为本”理念在教材编写中的渗透,反映了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书,更多的是为了育人。

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习俗的镜子,所以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而存在,英语教学自然也不能只教授语言,不传授文化。文化与语言的学习应该是同步进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让它们脱节。如果学生不了解讲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历史、生活习惯等,那么他准确恰当使用英语的可能性则很小。因此,只有加强学生文化意识的学习及培养,才能使得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能够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避免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所引起的语用错误。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也越发的凸显。新课改是高中英语教学探析的一个起点,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的同时,英语教师们授课也要紧跟时代的脚步,让课堂英语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鼓励学生把英语学习融入到各自的日常生活,反复地操练,有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军,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J].内蒙古教育,2007,(10)。

17.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析 篇十七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把更新观念、转变认识等新的教育理念引入教育教学中,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 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具体说来, 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改善教学方式。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 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英语, 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的过程中, 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英语知识。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 培养学生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 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课堂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开始从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民主氛围。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民主氛围, 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新课程理念下, 为发挥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 高中英语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 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 有的放矢地发挥新课改理念的作用, 开展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 其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理念, 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与此同时, 英语课堂教学上还应营造民主氛围, 有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自觉地、积极地营造平等、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更好发挥。

2.创设语言情境, 模拟情境教学。创设语言情境, 模拟情境教学, 是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 结合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 适时创设语言情境, 模拟情境教学,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英语知识,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英语的印象和理解。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创设语言情境, 模拟情境教学, 把握好三个关键点。首先, 创设真实语境。课前可充分利用教学的几分钟, 和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其次, 模拟语境。用动作、语言、表情等各种体态语言讲解英语, 模拟设计真实的场面或动作讲解英语, 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 利用实物和电化教具创设语境, 化抽象为具体, 在视听感官上给学生以深刻的刺激与感受。

3.强化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对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英语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 要从听、说、读、学四个方面正确地评价学生, 以发展的观点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真诚地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通过教学内容的创新,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教学方式上, 可以通过设疑、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创新。

4.优化教学评价, 开展全面评价。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还应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 优化教学评价, 开展全面评价。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而言, 新课改下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即把形成外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我们评价的对象。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比较灵活, 没有较为固定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而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评价, 则可采取客观考试的方法, 通过测评了解现阶段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除此之外, 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 将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文件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 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 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为将新课改理念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结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 更新教学理念, 营造民主氛围;创设语言情境, 模拟情境教学;强化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教学评价, 开展全面评价, 不断探索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水平, 促进英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应用新课改理念指导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因此, 研究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课改理念为切入点, 在阐述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旨在说明新课改理念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以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小卫.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有效教师”[J].魅力中国, 2010 (08) .

[2]汪祖名.试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0 (05) .

上一篇: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参考资料下一篇:《教育新理念》教育专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