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思想教育论文(精选11篇)
1.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一
会计专业思想教育讲稿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2008级会计专业新生在此聚会,我代表全体会计专业教师欢迎你们报考我院会计专业,并预祝你们在校期间心情愉快、学习进步、学有所成,将来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岗位。同时感谢同学选择了我们会计专业,感谢你们对我们会计教师队伍的信任与支持,我们一定会认真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努力为大家服务,使大家在这学到真东西,练出真本事,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大家初来乍到,对所选择的专业的行业背景不清楚,对这个专业要学什么内容,怎么学,专业教育条件和培养能力如何,将来的就业前景怎样等问题不甚了解。所以,今天我受院领导委托,就这些方面的问题,给同学们讲一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与地位
1.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也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本身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本质属性。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即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性的统一。
2.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可以从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的高校区别体现。众所周知,一项高科技的产品的问世,无不经过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工程与工艺设计方案的组织与实施和实现四个环节、四个层次的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它并非是哪一类人才可以独揽包办的。前三种人才属于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型人才,后一种人才是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要求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工作。作为普通高校,它的培养目标是对科学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以高级的应用型、工艺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二、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质量及专业发展趋势
(一)会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质量
财会类的从业人员主要任职于下面的四个领域:即会计师事务所、公司会计与理财、政府机构会计、内部审计。从会计人员所从事领域的职责来讲,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从事出纳和会计核算;二是企业理财;三是审计工作。结合用人单位对当前会计人才的反馈要求来看,主要有:
⑴多数财会类职位要求申请人具备会计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教育证书。
⑵通过职业认证,即具备会计资格证和上岗时取得由税务部门颁发的税务登记证
书,能独立完成本职工作。
⑶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吃苦。
⑷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参与企业经营预测与决策。
⑸需要财务人员掌握尽可能多的IT知识,以满足他们的技术应用,评估他们对公司发展的价值。
⑹具备良好的数学和较强的分析思考能力。
(二)发展趋势
从总的数量上看,目前会计专业人员的绝对数量相对过剩,但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紧缺的,特别2006年财政部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上,新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首先在所有上市公司实施,2008年逐渐推广到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就使得现有在岗的会计人员如果不进行知识更新,已有的专业能力已无法适应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业务核算的要求,必将遭到社会的淘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且国家税务总局近年来也不断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进行修订,使得会计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而我们正赶上新旧制度过度时期,既是机会也面临挑战,关键是大家把握机会的能力如何,这也正是考验我们能否学好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重要一点。
三、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以各类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为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基本知识、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操作规范、严谨细致的会计职业素养,在校期间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毕业后能够利用计算机从事中小企业的出纳业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工作。
此培养目标,是在深入行业、企业第一线,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而确定的。
(二)会计岗位任职要求
熟练掌握出纳业务技术,具备规范处理银行结算业务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技术和财务管理方法,学会运用通用会计软件和Excel软件从事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1.专业能力要求
掌握出纳业务操作技能,掌握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基本技能,懂得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从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遵循会计职业的规范性,养成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具有专业悟性,具有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具有会计职业敏感意识。
2.方法能力要求
学会学习,具有能够根据会计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实现职业发展的能力;学会工作,具有处理中小企业会计业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正确确认、计量和记录经济业务,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要求
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依法办事、不做假账;热爱专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客观公正,做人正派,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职业资格证书
毕业时应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少数优秀的学生可以同时取得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职称证书。
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见2008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五、我院会计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1.会计专业的历史:我系有50多年的办会计专业历史;培养会计毕业生1万余人;培训各类会计人员数万人;毕业学生遍布襄樊市各部门的要职;其他省市,包括西藏也都有我们的会计人才分布。
2.现状
⑴ 师资队伍
本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为38岁,涵盖老、中、青三个层次,以中年层次(34-45)为主,三十以下的新生梯队正在形成;专兼职任教师4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学位的23人,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等双师资格的32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23人。
⑵ 教学设施条件
图书资料:现有经济类专业图书资料10余万册;
机房及其他实验场所: 9个标准机房和16个多媒体教室,并购置了《会计核算基本技术》教学软件,实现网络教学和网上资源共享;一个60座的语音室。
六、本专业的培养计划
1.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我院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围绕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三大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以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得以体现)
(1)理论教学体系
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适当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使其占专业总学时45%左右。主要开设的课程有两大类:一是基础理论课,如英语、计算机、经济应用写作、经济法、会计核算基本技术等;二是专业理论课,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等。通过以上理论教学体系实施,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育重要特征之一。实践教学体系从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出发,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其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重的45%,与理论教学体系课时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左右。
(3)素质教学体系
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体现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五种精神,即: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实行选修课,适当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第二课程等活动,获得课外学分,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学体系学时占总学时10%左右。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课(如两课等)、文化素质课(中国语文、高等数学等)、身心素质课(大学体育、心理健康讲座等)、选修课(限选、任选课)以及《职业生涯设计》等课程和活动。
2.培养计划的特色
会计专业培养计划的特色可归纳为:注重一条主线,完善三者关系;加大一个比例;体现两个导向。
(1)注重一条主线,完善三者关系
就是以会计职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培养计划。本着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高职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原则,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会计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突出会计职业应用能力培养,体现会计职业专业应用能力的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保证充足。其学时数占专业总学时45%左右。通过珠算、点钞、出纳业务、财务会计等技能训练和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
(2)加大一个比例
加大一个比例就是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也是制定高职教育培养计划的主线。这就决定了由专业技能课和职业(岗位)实训课等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要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在45%左右,符合高职教育特征和本专业培养目标。
(3)体现两个导向
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充分体现两个“导向”,即“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培养计划的制订,是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的,即根据社会上的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对本专业行业、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广泛调查,搜集校内外专家的有关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论证,最后确定专业培养计划。“以就业为导向”就是在培养计划中实现“双证”,即要求学生毕业时除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获得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便利条件。
六、资格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
2.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课目共有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等五门。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单科成绩合格者,其合格成绩在取得单科合格成绩后的连续四次考试中有效。
3.初级会计职称资格考试。
七、我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情况介绍
(一)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我院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以 “二个证书、四项基本能力”为目标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省级重点专业乃至国家级重点专业。
1.“二证”是指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同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四项基本能力”是指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五项能力,即能写一手好数码字,能做一套好账,能写一篇好财经应用文,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坚持与企业、行业结合,实行“双证书”制度。将会计教学与行业需求、职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期间,除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必须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成人、成才打基础。将“职
业生涯规划”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就业和学生德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3.创新教学制度。即根据学生家庭条件和就业的需要,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便于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提高办学效益。
4.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上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5.根据会计专业特点、行业需求和教学对象实际,实行分方向教学。将会计专业分为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电算化方向。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研究室
2008年9月
2.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教育,高职教育
0 引言
当前社会正在向后工业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而知识经济发展最根本的资源是人才,动力是创新。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具备创新能力、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1 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教育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并认为该教育应与学术性性教育、职业性教育同等地位,成为青年应拥有的第三本“教育护照”。1991年,该组织在东京专门召开了创业教育国际会议,认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培养的是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也非常重要,因为用人机构都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社交、技术和管理技能。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宣言提出了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1999年,在韩国汉城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1]面向21世纪的挑战,培养创业能力应成为改革教育与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能力无论对工资就业者还是自主就业者都很重要,应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来培养。通过上述几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会可以看出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关于“创业教育”的概念解说目前在学术界和业界有很多说法,还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同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内进行行为创新,开辟或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机遇的探索性行为的教育活动[2]。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与开创个性得到培养和强化,现代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的教育[3]。有的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不是消极地等待单位招聘就业,而是在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勇于自己创业[4]。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以创新教育为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创业人格及创业技能的教育。
总的来说,创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广泛性,不同阶段的对象应有不同的定位。对于高职阶段的创业教育其核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目的是实现毕业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培养其形成更强的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以及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入。
2 我国高职创业教育现状
201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意见》),根据《意见》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意见》颁布后,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各种形式的创业培训班,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层出不穷,部分高职院校还建立了创业实践基地、开设了创业课程。
对照《意见》要求,目前我国高职在创业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
2.1 对于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只是单纯的开设一些讲座或以“企业主速成”为目的的短期创业培训,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2.2 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深度不够
许多院校将创业教育仅仅看成是就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创业教育目的就是扩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只是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中,作为一个补充项目,教育内容也只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还未引起重视。
2.3 实施创业教育广度不够
目前,绝大多是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还达不到“全覆盖,分层次”。有少部分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停留在以共青团组织以及学生管理部门为主体开设的创业讲座、创业计划大赛和社团等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参与的人数少,受众面低。
2.4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
创业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大多的创新创业是在一定的专业领域内开展的,需要专业的支撑,因此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又能起到强化、促进专业教育的作用。所以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目前,许多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过程中,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创业实践活动主要由共青团及学生管理开展,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有思想政治教师或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创业教育未能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严重。
总的来说,我国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内涵、目标、创业教育的模式和体系构建,取得了一些成效。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进一步推进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 创业教育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由于各高职院校定位不同,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并服务于本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需要,因此,创业教育不存在通用大纲,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要针对具体专业具体情况来运作。笔者根据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及近几年指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经验认为,要达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较好地融合,应从以下几个途径开展。
3.1 教育理念融合
计算机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其迅猛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在这个行业中需要大量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综合素质高的计算机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计算机专业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革新传统的、单层次的专业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树立将计算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2 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创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在某一专业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技能专门性人才。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将创业教育的目标融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引导在专业教育中开展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可以在现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加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相关描述,体现出创业教育的目标。
3.3 课程体系融合
要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能力,就必须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到专业教育计划中,把创业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保证教学时间,给予一定的学分。笔者借鉴国内外高校创业课程设置方法和围绕创业教育培养目标,认为计算机专业在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两种类型,一般性课程和专业技术领域内课程。
一般性创业课程可以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创业人士系列讲座》等课程,主要讲授创业基本知识,创业营销、创业组织与管理、商业计划书撰写、风险预测、团队组织与管理、介绍税收法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成功人士创业经历等。借鉴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越早越好”的经验[5],这类课程可设在第一、二学期。由于高职学制较短,课程内容务必精炼务实,学时不易太多,课程中的案例以计算机行业案例为主,达到了解创业基本常识、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专业技术领域内课程主要是结合计算机专业知识,开设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如《网络创业与实训》、《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站策划与运营》等。这类课程主要通过模拟演练的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使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得到提升。这类课程最好安排在主干专业课程后,也可与主干专业课同期开设,一般设在第三、四、五学期。
目前与计算机专业结合紧密的课程凤毛麟角,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创业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开发创业课程,使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
3.4 教学内容融合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融合。一方面,创业教育课程尽量以专业为背景,大量的案例、项目要来源于计算机领域。另一方面,专业课程教学中直接植入创业的某些元素,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创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配置》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电脑城的小老板和顾客,顾客提出购机需求,老板为顾客推荐电脑产品。为了完成这一角色扮演,学生事先需要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各电脑零部件的报价和性能,相关税收法规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然后才能给出合理报价,并说服对方购买产品。学生在这体验中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
再例如,笔者在第一学期教授专业基础课时,每次课等都会利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介绍有关计算机界有影响的人物(学生事先准备)。腾讯的马化腾、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马云、乔布斯、比尔盖茨等成功的创业人士和企业家都被学生介绍的热点。一学期下来,学生在无形中对计算机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众多创业人士的创业史,意识到创新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同时他们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在专业课程中渗入创业教育内容无论是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3.5 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给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我系成立的学生创业服务部,服务部配有两名指导教师,下设电脑维护维修部、网站开发部、多媒体制作部以及网络工程部、文印部。面向全校师生和周围社区提供计算机硬件软件安装与维护、网站设计与开发、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平面设计、小型局域网搭建、文档排版打印与PPT制作等服务。学生通过自行组建团队竞聘进入创业服务部。通过创业服务部的实践,学生不仅能将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在服务的宣传与推广、团队的管理、成本控制、与客户交流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针对在专业上有特长的学生,我系成立的特长生工作室,制定了相应的特长生工作室入室标准、管理制度、奖励措施以及考核标准,为特长生提供软硬件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学生进行产品开发,项目开发以及各项创新活动。进入特长生工作室的06级学生张斌杰开发了电子相册、智能钥匙等产品,在无线电杂志上先后发表了3篇文章,07级学生龚骏获的创新项目上海市第六届“上汽杯”科技创新活动二等奖,10级学生高吉才的Android创新项目Google资助。事实证明特长生工作室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创新项目的有效途径。
3.6 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创业教育的开展归根到底需要教师来实施。目前,各高职院校特别是非经管类院校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非常匮乏。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已经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在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应从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两方面着手,以校内师资为主,校外师资为辅,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校内选拔有创业意识强或有创业经历的经管类、思政类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教育培训,如专业教师主要培养创新能力,可将专业教师送到创新性企业锻炼,参加创新领域的培训,经管类教师和思政类教师要为他们创造创业实践的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校外师资则可以聘请IT行业创业成功人士和本校毕业的优秀的创业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指导学生模拟演练。只有打造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收益。
4 结束语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树立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挥专业优势才,使创业教育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来泉.把创业教育切实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3]曹威麟等.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3).
[4]顾明远.高等学校要向学生进行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3.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三
【关键词】航服专业 专业教育 人文教育 必要性 融合路径
基金项目: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我校航服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
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状况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职业教育的趋势,但现实是,我国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教育,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这一倾向在西航职院航服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
1.融合教育的办学理念未曾落实。本课题组老师曾对本校航服专业相关的10位教师进行调研,所有参与调研的专业任课教师都认为用人单位很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认为专业教师需要把人文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但实际的状况是:一方面,融合教育的理念还只体现在认识层面;另一方面,作为航服专业教学指挥棒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未为人文教育留有足够的教学空间。
2.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被搁置。所有被调研的教师都认为正在教授的学生需要加强人文教育,并且表示会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人文知识的输入。80%的教师表示会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在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可以看出,这些专业课教师所认为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还应属于专业素养的范畴。
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航服专业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首先,航服专业需要学生掌握的业务知识,不仅包括行业中的专业技能,也包括人文性非常强的专业知识。其次,航空业是一个服务型行业,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的重要窗口之一,也是展示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从一种程度上来说,服务人员的形象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形象。最后,航服是一个需要与人沟通的行业,行业要求学生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而气质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有赖于丰富的人文知识的积淀。
2.改变学生薄弱的人文素质状况的需要。航服行业本身是一个形象行业,要求从业者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内涵和气质。但高职航服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却比较欠缺,西航职院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学校更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上存在某些先天不足,以致常常花很大气力也难以营造应有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又降低了学生自我体验的文化蕴涵。[2]
实现航服专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1.调整航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人文教育课程
要消除学院人文教育弱化的教育弊端,教师就要对人文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切实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懂得“人文教育根本的目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强调教育为人的未来精神生活作准备。”[5]这种教育是通过学生对人类积淀的精神成果的学习和吸纳,来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意志、正确的价值取向。
2.渗透人文精神与航服专业课教学中,做到二者的真正融合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中,专业课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航空服务作为服务型行业,一方面,其需要培养的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职业岗位能力(见西航职院2014级《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和人文素质密切的专业课程来实现;另一方面,《民航企业文化讲座》、《素质拓展》等航空服务专业课本身就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如果能将其中的人文知识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航服专业实践、实习中拓展人文知识
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沟通能力的强弱,实习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给予学生人际沟通方面的指导,也要给学生开出书目,引导学生进行人文阅读。在实践的过程中,是特别容易把“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转化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在帮助学生践行所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督促他们不断拓展知识面。
4.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教育环境
中南理工大学教授刘献君在《人类之治》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泡菜理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汁的味道。以彼喻此,也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低,取决于校园的氛围与环境的优劣。[6]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三年的关键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不同级别的单位应各尽其力,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肖莉:《论高职教育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技信息》2008年第20期,第135-136页。
[2]赵辉、谢东坡、陈亚红:《浅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8期,第194-195页。
[3]吴秋懿、王华志、郝俊:《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相容性研究》,《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2期,第192-194页。
[4]张海军:《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探索》,《职业》2010年第23期,第105-107页。
[5]陈风华:《当代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上海交通大学》2005年第2期。
[6]刘晓华:《职业教育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第83-83页。
4.专业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篇四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的看法,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系统。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发展的先导。
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也已被教学改革的实践部分所充分证明。如果教育观念不改变、不更新,一切将难以取得好的突破。
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观念转变的紧迫性首先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其次,教育观念转变紧迫性也是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所决定的。
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随着对教师素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把教育观念放在教师素质结构的首位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意识。
教师要改变心智模式必须立足于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事物的复杂程度有时让人感觉到无能为力,而系统思考可以克服这种无力感,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分辨出高杠杆解与低杠杆解的差异所在,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教师要不断观察事件发生的环状因素和互动关系以及学校发展变化的过程,而非片面的个别事件,避免为立即解决问题而忽略问题的整体性。同时,必须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不但是建立在每个人的个人愿景基础上的,而且是在鼓励成员不断发展个人愿景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汇聚多数教师的意愿、凝聚集体意志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共同愿景的激励下,每个人尽管做的事情不同,但都是为了共同的愿景,这样,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实际意义。
5.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书目 篇五
(一些选集类的,可以选择经典篇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篇章如 共产党宣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毛泽东选集》(如实践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邓小平文选》(如 南巡讲话)《西方哲学史》(英国)罗素著 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 《论语》《韩非子》《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著《国富论》亚当.斯密华夏出版社 2005年版《社会契约论》让·雅克·卢梭,商务印书馆《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专业知识论坛四月二十五号
6.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方案 篇六
2014学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安排
一、见习目的:
1、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幼儿教育工作的辛苦与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并立志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思想。
2、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学前教师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并自觉加强专业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学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等各方面的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通过教育见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得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5、通过教育见习,培养学生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班级管理,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幼儿保育及与家长沟通交流等工作。
二、参加见习活动的班级:
13级学前教育班
三、见习时间:
2014年4月21日、4月23日(两天)
四、见习内容:
1、见习学生要听取实训基地或见习点领导介绍见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听取见习指导教师介绍班级详细情况。
2、观摩班级日常管理听取见习教学点的教学示范课或其他课程,认真做好听课笔记。
3、实习生要协助班级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幼儿的日常生活及卫生保健工作。
4、协助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
5、实习生在见习结束后,要认真做好个人总结,详细总结见习的亲身感受,并主动请教指导教师提出意见。
6、各带队教师填好学生见习成绩,写出评语,报请见习领导小组批准。
五、见习要求:
1、实习生在实训基地或见习点见习期间,要严格执行见习的有关规定与要求,不得无故缺席或不参加见习,有类似事情发生,将视情节轻重降低见习成绩档次,直至成绩为零。
2、实习生在见习期间,要严格遵守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爱护见习点的设施及物品,对损坏物品者,要按价赔偿。
3、见习期间,要关爱孩子,保护孩子,绝对禁止体罚儿童或语言侮辱儿童现象。如有此行为,立即取消其见习资格,并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
4、不得在见习点工作期间做与见习内容无关或不相符的事情,不得在班级内吃零食,不得将其他人带入实训基地或见习点。
5、见习时间在以见习点职工上下班为准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确定。
6、见习单位如有其他纪律要求,实习生必须认真执行。
7、学校派带队教师全程进行监督指导。(带队教师:李欢欢/焦开梅)
8、做好安全教育,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尤其是带队教师要全程监督学生,确保见习期间师生安全。
六、时间安排
1、见习筹备会:2010-4-5
2、联系见习:2010-4-103、见习最终确认:2010-4-14
4、见习动员会:2010-4-20日晚7:30
七、见习总结
1、见习期间认真写好听课记录及相关资料。
2、见习结束后写好见习总结。
3、见习总结会(2010-4-25晚7:30)
八、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杨显安 副组长:闫开友
成员:蒋春燕、李欢欢、焦开梅。
黔西南州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办·教务处2014-4-8
7.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七
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逐年上升, 学前专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 潜心培养学前专业的学生, 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师范院校的首要任务, 而钢琴演奏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如何有效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的质量, 让学生尽快入门打好基础并循序渐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亟须钢琴教师深入思考, 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现状描述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引入美国数码钢琴集体教学法, 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也都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 由于多数学校并未建立数码钢琴教室, 而仍沿用传统钢琴来教集体课, 虽然暂缓了教师缺乏的突出问题, 但学生钢琴学习的质量始终不能提高。在美国, 钢琴集体教学应用现代数码技术很早就付诸实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雷蒙德·巴罗斯教授在20世纪上半叶就曾创立过一套完备的课堂钢琴教学方案, 将理论概念、音阶与和弦、视奏、变位、读谱以及即兴演奏等联系起来,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和理论概念的理解力, 并在美国诸多学校广泛用于课堂实践。许多学校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创新, 使集体课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里有低幼儿童的家庭都会鼓励孩子学习一门乐器, 且不少家庭都有钢琴, 并有一对一的教师, 有的5、6岁就过了钢琴考级的初级和中级。所以, 认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钢琴弹奏要求就应该比较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否则幼儿园的小朋友弹得都比他们老师好, 就会出现很尴尬的局面,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有紧迫感。
二问题分析
就目前传统钢琴教学集体课形式看, 虽然已经分解成小班教学, 但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其中原因如下:
第一, 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和乐感参差不齐, 且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几乎为零。
第二, 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缺少刻苦学习的动力。
第三, 课时设置明显不足。一个课时要教10人左右的小班, 在只有一台钢琴的情况下, 课堂上刚刚接触的知识, 课后未经过自身消化很快就会忘记, 手型、指法更无从谈起。
第四, 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授课认识不足, 对学生要求不严。
我曾教过幼师2、3年级的学生。在接手教之前, 这批学生在学校里也学了两年左右的钢琴, 但在测评他们时发现, 大部分学生不论是从弹琴姿态还是手型、指法均不正确, 钢琴踏板也不会使用, 甚至连基本的4分音符、8分音符和16分音符的节奏也分辨不清, 令我非常诧异。因为学校除了钢琴课, 还有声乐、乐理、视唱练耳等相关课程, 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说明教与学都存在诸多问题。
三解决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让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有一个质的飞跃呢?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的录取工作
第一, 教师的任职资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在教师。美国著名钢琴教育专家巴斯蒂安指出:钢琴教学是一门需要专门学习、天资、实践和专业技能的艺术。集体课的钢琴教师必须是一位完全能胜任工作的钢琴家, 具有较好的独奏和合奏表演技巧和功能性键盘技巧。钢琴教师必须向此目标努力。
第二, 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幼儿教师培养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 高校教师对所授专业要深入研究,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与人们不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教师的职责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和养成终身受用的正确方法和良好习惯, 获得未来发展的潜在动力。
第三, 学生录取工作的改善。学生录取的考核方法必须要有所改变, 不能只顾文化成绩, 而忽略对品德、志向和音乐素质的考查。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使得品行显得尤为重要;在专业考察方面, 即便钢琴是零基础, 但也要有音乐的敏感和接受能力, 否则音乐专业的学习会很困难。
2. 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学习计划
第一, 重视新学期开始的师生见面。这个见面的要义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才可能有的放矢, 亦作为教学分层次设立小班的参考数据。
第二, 制定整体计划和阶段目标。教师要制定整体计划以及每学年、每学期需达到的目标。教师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把学科要求、目标和学生讲清楚, 只有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才能按部就班地循序渐进。
第三, 教材的调整。在调研的基础上, 对所学教材做一次性调整, 以适合学前专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3. 对学生钢琴基本功严格要求
第一, 坐姿和手型。要求学生弹琴前要减短指甲、调整琴凳、坐姿, 放好手型, 等两秒钟后再开始弹奏, 先可以采用简单的5指练习, 弹的过程中必须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音质是否饱满和均匀, 并从慢速练习开始。
第二, 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1) 坐姿与手型; (2) 落臂、大肌肉群的运动; (3) 连奏; (4) 断奏; (5) 旋律与伴奏间的平衡; (6) 分句时的手腕动作; (7) 三度音程的连奏。
4.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一, 责任。教师不仅要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指导, 也要教给他们下课后具体而有效的练习方法。
第二, 耐心和友善。在讲授新乐曲和技巧难点时, 教师可以示范得慢一些, 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观摩的时候有不明白的地方, 随时可以提问。
第三, 示范演奏。教师完整的示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示范的时候可以弹两遍, 慢速方便学生学习模仿。演奏速度是曲目的最终效果。
5. 集体教学的重要硬件和形式
第一, 建立电子钢琴教室。它增强了教师指导的灵活性, 增加了教与学的交流形式, 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齐奏、轮奏等等。教师方便对音乐术语、乐曲的写作背景、疑难节奏类型等进行集体讲解, 充分利用了有效时间。
第二, 采用电子钢琴教室教授钢琴集体课是较理想的方法。集体课上, 同学间的竞争使学生们产生动力, 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当然, 必须与单独课相结合才可能有成效。
6. 单独指导不可替代
第一, 钢琴教学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钢琴发展几百年, 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延续至今, 这是由器乐的特性决定的。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古训说明单独课的重要作用。
第二, 采用钢琴集体教学要科学化。一是建立起设备齐全的电子钢琴教室, 二是与单独课相结合, 这样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扭转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尴尬局面。
四结束语
杜玉波先生指出:教育部将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有力抓手, 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体系, 跟踪指导各地各高校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基地建设, 加大本科教学投入, 切实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借着改革的东风加快提升,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改善学生的录取工作, 二是建立设备齐全的电子钢琴教室, 三是集体课和单独课相结合以及教师团队的相互配合。办出教学特色只有走专业化道路才可能实现, 只有充分给予教师发挥特长的空间, 努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打造学前教育的升级版才有希望, 这既利于学生, 也有益于学校本身, 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W·巴斯蒂安.钢琴教学成功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2
[2]杜玉波.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 2013.11.25
[3]邬明、刘宇红.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建设的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
8.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154-02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校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2013年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我国工程教育迈向国际化时代,对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近年来专业认证在我国高校中迅速推广,关注程度日益高涨。专业认证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工程人才的培养。个性化教育作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1],与专业认证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高校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必然要以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要求为依据,本文提出将个性化教育与专业认证相接轨,相互契合与支撑,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1 深入剖析认证标准,明确个性化教育方向
我国在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和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立足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国际实质等效性,制定了专业认证标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各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化工制药类专业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的7项指标共35个观测点和补充标准的3项指标共19个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涵盖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体现工程教育的国际等效要求,是专业工程教育教学的指导性要求。近年来学院不断探索具有专业认证特色的化工制药类专业个性化教育新途径方法,将个性化教育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以认证标准为依据,设置多个具有工程实践特色的化工制药类个性化教育模块,开展满足认证标准的个性化教育教学。目前,学院设置了9个个性化教育模块包括14个个性化教育小组,其中7个模块均与专业认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内容符合认证标准,学生根据学习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自主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指导教师负责个性化教育实施与考核。
2 专业认证理念的个性化教育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2.1 加强课程建设,强化工程基础知识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设置个性化教育工程基础教育模块,不仅开设化工原理工程设计强化、化工过程控制、学科导论、反应工程等特色课程,还计划开设工程创新、工程导论等工程课程,部分课程聘请企业专家讲授,加强学生单元操作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实验过程设计的工程基础能力的培养。
2.2 开展实习实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校内实训:学院建有工程实践教学中心,配备各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如流体输送设备(泵、风机)、多种型号换热器、分离设备、反应釜、干燥设备、管道阀门等,并将设备剖解,使学生直观了解化工常用设备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理。在化工实训基地,学生根据现在有装置绘制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安装设备管道,并且进行打压、试漏等常规操作,完成贴近实战的工程训练。通过实训,不仅培养学生的工程识图、制图、工程设计能力,而且系统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技能,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学院仿照药品生产环境,模拟药品生产过程,建有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设备种类齐全,有各种生产和检测设备100余台件,可完成片剂、颗粒剂、针剂、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多种剂型中试规模的制备、包装以及质检工作。学生可进行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现代制剂等不同的操作单元的学习实训,达到专业认证的工程实践要求。
顶岗实习:依托学院合作企业实践教育基地,学生进入工厂参与实际生产,由厂方安排学习岗位,采取“一带一”模式(一名职工带一名学生),在2-4个不同的生产工段实习。学生先后完成安全教育、生产培训,生产工艺流程学习等环节,掌握实际生产操作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可研报告实训:学生在学习化工技术经济课程的基础上,指导老师给定某化工建设项目及其参数,指导学生开展市场需求预测、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厂址选择、工程实施计划、组织管理及机构定员、财务分析、经济评价等工作。然后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全面、系统的对拟建项目进行论证,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安全评价实训:针对化工企业安全评价讲授安全基础知识、安全评价涉及标准和安全评价实际工程设计文件,指导学生撰写安全评价报告,学生能够得到安全评价的基本培训,实现毕业生与企业零接轨。
2.3 开展创新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院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工制药实验中心,搭建自主创新实验平台。学生依托教师科研题目,在自主实验室独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院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学生独立进行资料查阅、设计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装置、动手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创新型实验拓展了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以实际工厂为背景,完成合成氨厂造气工段的工艺设计,学生利用CAD软件,绘制物料流程图、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设备布置图和管道布置图;然后学生进行合成氨造气工段的工艺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主要设备工艺计,最后绘制合成氨造气工段的管道及仪表流程图。通过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3 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个性化教育实践成效显著
学院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个性化教育模式与专业认证标准接轨,突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特色。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竞赛中获奖46项。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工程训练等措施,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基础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就业,个性化教育调查显示学院个性化教育模式受到90%以上学生和企业的认可和支持,符合专业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模块,满足了个性需求,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非常高,促进学院化工制药专业排名,提升学院知名度。
4 结语
作为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认证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已經深入到学院教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学院初步建立了符合专业认证标准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以专业认证为理念的个性化教育得到教师的认同。但是,个性化教育实践教学仅仅是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还包括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转型、工程实践教学的深化、工程设计教学的提高、工程教育制度的标准化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继续完善和优化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探索有利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认证模式,不断提升工程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本科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9.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篇九
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题报告
西华师范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篇三:思想政治教育开题报告徐满1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2007级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研究课题报告书
研究课题名称:我国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研究生姓名:徐满
指导教师:王平达
研究起止日期:2009年5月——2010年6月 2009年4月20日 1 2 3 4 篇四:思想政治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学生姓名:
系 别: 政治与法律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研究动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各国学者开始对这个古老的研究领域给予新的重视,寻求各种解决方法,以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有二个方向,一是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多数学者选择的希望通过发展社会养老即建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来解决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一是希望健全现有的家庭养老体系,辅助以社会养老体系,中国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这,主要希望发扬中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思想来促进家庭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方面较为突出的论文有有萧振禹主编的《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等,张怀承主编的《中国的家庭与伦理》等。他们提倡目前中国应继续以家庭养老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来达到家庭养老的健康发展。
选题的依据
孝道思想是儒家及儒家思想核心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种孝道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才形成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据有关资料统计,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已达1.3亿,占总人口的11%,根据科学预测,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显然,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发达国家不同,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下进入的,时间短,速度快,指望在短期内用社会保障和敬老院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不太现实。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我国养老的主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儒家的孝道思想尤其是其中的敬老原则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选题的意义 a 从理论上看,丰富和深化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康的养老体系 b 从实践上看,对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家庭文明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儒家“孝道”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 1儒家“孝道”的基本内容
2儒家“孝道”原则的糟粕和精华 现代中国的家庭养老 4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承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儒家“孝道”的转承
2、难点: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儒家“孝道”的糟粕和精华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步骤:
1、收集资料
2、归纳整理资料
3、编写写作提纲
4、写作论文
5、修改文章
6、完善定稿
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历史分析法;
3、演绎归纳法;
4、分析综合法。
措施:
1、充分收集资料
2、对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综合
3、制定写作计划表
4、主动多与指导老师交流
进度安排:
1、xx年12月20日前确定选题
2、xx年1月16日前提交开题报告
4、xx年5月20日前交定稿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 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3] 刘翔:《中国传统价值观诠释学》,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4] 刘再复、林岗:《传统与中国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5] 辜鸿铭著,黄兴涛、宋小庆译:《中国人的精神》,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 [6] 杜汉生:《中国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 萧振禹主编:《养老,你指望谁——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困惑》,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8] 武寅、石竣主编:《家庭伦理与人格教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版 [9] 吕平主编:《孝经》,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年版 [10]《中国人口报》,1999年2月5日1版 [11] 张怀承主编:《中国的家庭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12] 高成鸢主编:《中国的尊老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 杂志:《中国哲学史》、《哲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有关中国哲学、儒学网站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10.高职学前教育 专业教育实习思考 篇十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实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3-0028-03
【作者简介】庞建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教育实习与师范教育同步产生,伴随着师范教育的发展,教育实习经历了一个由产生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逐渐成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质量,关系到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对于学生踏上教师岗位、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至关重要。我们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宗旨,通过实习目标分解、注重获得体验、多种途径评价来保障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教育实习效益的最优化。
一、教育实习之确定目标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学校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有它不可或缺的地位。时间上,少则几周、几个月,多则一学期;形式上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然而,从
实际效果来看,还是存在颇多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被冠之以“管理”的问题。但是,近几年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如果没有架构起目标的实施体系,教育实习难以落在实处,产生实效。为此,我们积极探索将教育实习目标置于整体教学计划中运作,以切实保证教育实习目标的达成。
(一)全课程渗透
从课程逻辑出发,将教育实习置于整个课程系统中进行综合考虑与实施。也就是说,教育实习不只是单列在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部分,其目标在所有的课程中都有所体现,做到循序渐进、全课程渗透。
为此,在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中,我们将了解幼儿身体的、心理的和教育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针对幼儿特点实施教育的课程如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学与教育实习目标综合起来考虑,通过下园观察、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走近幼儿,了解真实具体的幼儿,为教育实习打下基础。同时,在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和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中,与幼儿园的活动密切结合,通过观摩讲评、课堂讨论、作业反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全活动体现
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在学生专业养成的过程中,我们把准教师的要求分解到不同年级的各项活动中,并对每个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实际的探索,初步形成的活动及其目标如下:
我们将专家名师讲坛、自主下园活动、专业技能展示等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有要求、有交流、有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这逐步解决了专业入门或者说职业入门的问题。如学生对专家名师讲坛的反响极为热烈,通过与专家教师的互动交流,燃起学生的专业热情,并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与经验。其次,这消除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以为然的想法,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对幼儿园的活动既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他们也就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最后,这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人人参与的技能技巧汇演和展示活动,大部分学生感受到了我可以、我能行。我们将教育实习目标渗透于校内的各种活动中,摆脱了以往校外实习和校内活动分离的情况,从而做好了教育实习的先期准备,使得学生更有准备地应对实习。
(三)全计划培养
我们的学制为三年,其中在校学习两年半,到幼儿园实习半年。我们始终坚持在校学习与教育实习“平行” 成长的原则,教育实习虽然是在幼儿园进行的演练,但其基础则在校园中。为此,我们对学生成长的所有方面、所有活动都给予关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独立和自主,培养专业认知,积累专业必备的素养,提高专业能力,尽快成为能够胜任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园教师。
二、教育实习之获得体验
教育实习作为一种“准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重要途径,获得体验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它有别于课堂教学形式而更为丰富多样,前者往往是作业——考试——成绩较为单一的形式,后者则是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再认同——操练再操练——反思再提高的全方位体验。
(一)专业再认同
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或是被动的或是无奈的。而来到幼儿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的这段实习经历,是一个实际大课堂的学习,更是一次专业认同感的提升,从激动到感动到感悟,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成长: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妈妈”,快乐地生活;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大姐姐”,快乐地运动;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伙伴”,快乐地游戏;我是孩子们眼中的“小教师”,快乐地学习。这是学生们总结的,更是作为准教师对教师角色的诠释,我们从中读到了学生们爱孩子、懂专业、有情感的真切与执著,亦是超越课堂学习带来的收获。
(二)操练再操练
不同于课堂学习的书写式作业,教师布置后只要完成则矣。而幼儿园实习过程的全部内容,尤其是对于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指导,在整个实习期间,学生是必须反复操练的。指导教师也正是通过手把手指导的过程,使得学生从刚上手时的不知所措,到实习汇报时的掌控自如。他们感慨这样的操练是:
一份教案没通过,斟酌修改后再递交;一个环节没掌控好,下个环节再重试;一个活动效果不理想,换个内容再尝试。整个实习的过程,学生正是在如此循环往复之中,逐渐感受到了实习这种学习形式的魅力,也对怎样做教师建构起了自己的框架。
(三)反思再提高
实习过程,学生感触颇多的是在整理实习文档时,欣喜地看到了自己走过的脚印,即留给自己的思考——反思。学生体会到了“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这一命题的真正含义,或者说明确了使自己成为专业化水准较高的教师的努力方向。实习总结、教学案例、活动前的计划、活动后的反思、指导教师的反馈等不拘形式的分析与思考的痕迹,反映了学生在做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着,而对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正是当今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三、教育实习之实施评价
“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如主动发展理论、多元互动理论,为我们探讨教育实习的评价拓展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一)评价指标的构成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实习生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学校要他们完成的“一项任务”,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所以实习不过是到班上带几个活动、上几节课而已。为了毕业和就业,他们更关注形式上的成绩,而没有认真去研究自己实习中所遇到问题,因而在实习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这样最终使得教育实习的效果和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为此,我们论证了实习评价指标的构成,将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高校的要求,包括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专业的技能和能力、实习活动的实效及个人素养等方面;二是学生本身对自己达到要求的评价,包括制定教育活动计划、组织活动、环境创设、保育工作、家长工作及参与幼儿园活动等方面;三是幼儿园指导教师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方面。
明确了实习的评价指标以后,由学校、学生及幼儿园共同参与的评价产生了较好的效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往只重单一成绩的做法,使得教育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评价操作的实施
在教育实习的评价过程中,如果将评价仅仅看作是一种结果,则会在实习的结束阶段草草操作了之,如果将评价视作为一个过程,评价则会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发挥着杠杆的作用。我们的评价操作比较侧重于后面的做法。在实习进程中,按照计划和要求,分阶段、分活动的反思执行情况,学生时常接受来自学校指导教师和幼儿园指导教师以及幼儿园管理层方面的反馈,可谓评价持续进行时,学生感觉到这样的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有的幼儿园为了能够更全面的了解、指导以及评价学生,制定了接受实习生工作的计划、实习生跟班活动观察计划;有的幼儿园提出了实习教师上岗操作的指南;还有的幼儿园专门为实习生安排如何做好教师工作的讲座。这样,学生参与其中,投入的活动越多,被评价的机会越多,成长的步伐也就迈得越扎实。
(三)对评价者的要求
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进行,我们对参与评价的人员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一是带队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既能给予学生反馈,还要在学校、学生和幼儿园之间进行沟通,促进三方在评价方面的交流;二是幼儿园指导教师是影响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业务水准,能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三是对实习基地幼儿园的要求,幼儿园在学生实习的要求上要能和学校一致,让评价有共同的基础,这样大家才能通力合作,促进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叶好琴.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06):100-104.
[2]李艳.困境与出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8):173-174.
[3]郑兆芳,张丽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前准备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67-168.
[4]胡福贞.当代英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9,(09):46-53.
11.专业思想教育论文 篇十一
一、做好助产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在现行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目录分类中助产专业从属于护理专业
学生在校教学包括两大类:护理和助产内容, 不仅要具有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 (宽基础) , 还要具备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 (活模块) 。校内学习与护理专业学生相比内容多, 任务重, 学生较辛苦。
(二) 国内助产专业没有自已独立的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
国外发达国家均有助产士协会等组织, 并且加入国际助产联盟, 有相应的从业标准及继续教育要求, 助产士有归属感。而国内助产士被边缘化, 从业人员中有护士也有妇幼医生, 没有统一的从业标准, 很多临床助产士因对专业没有认同感而改行。
(三) 专业继续教育问题及临床晋升问题
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目录中尚未设立助产专业, 没有高级别的深造空间, 如想继续学习, 只能读护理本科, 与学生当初的选择有矛盾, 学生有顾虑。还有职称问题, 临床助产士的职称没有自己独立的系列职称, 晋升护士职称, 工资待遇同护士, 但承担的风险较大, 就业后社会地位与付出不成正比。
(四) 社会认识的偏差
没有充分认识到助产士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 在护理行业中几乎听不到助产士的声音。
我校2008年开设高职大专助产专业,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受以上多种因素的影响, 产生一些不利于建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的看法, 在实际教学中, 认为要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二、新生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新生刚入学, 他们思想尚未稳定, 甚至部分学生填专业是服从家长的意愿, 进校后存在思想波动, 左右摆动不定, 想换专业, 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助产士就是产科医生 (因为我国目前现状在基层卫生系统中有部分助产士仍在承担医生的职责) 。部分学生的片面想法可能会波及其他同学, 这时的新生专业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必须请对本专业熟悉的教师做好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从学校办学力量、专业在社会医疗卫生中的地位、专业培养目标、行业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毕业分配情况等方面展开。可使学生获得对所学专业比较全面的认识, 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使其了解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认识从业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确立远大职业理想。做好入学专业思想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专业教师在专业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一) 强化专业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意识, 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渗透作用
专业教师必须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 他们对助产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都了解比较透彻, 对专业各方面都熟悉, 站得高, 看得远, 学生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各种信息, 能够全面地解除学生心中的困惑。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后应对助产班级学生有所了解, 授课过程中把握学生专业思想动态,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内目前助产的现状及前景, 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常规教学任务中去。
(二) 重视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专业教师是学生接触助产专业的第一人, 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影响巨大, “其身正, 不教而行;其身不正, 虽教不从”。首先, 教师必须精通助产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握教学大纲, 并要热爱助产专业, 上课有激情, 课后多与学生交流, 共同探讨本专业的一些目前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 以及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 引导学生会分析现状, 两面看问题,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渴望。
良好的师表形象, 认真教学态度, 关心爱护学生, 平和的心态, 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为学生树立乐观、正直、积极上进的好榜样。
(三) 教学中培养教育学生本专业具备的综合能力
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 才能稳固专业思想, 不会发生因知识欠缺, 职业素质差而不能适应临床工作发生改行的现象, 所以在授课的实践中要加强训练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关爱母婴、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的意识。
四、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共同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人们对专业价值的认识, 它同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正确的人生观会使学生产生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专业信念, 因此, 人生观教育是专业观教育之本, 通过人生观、价值观对专业观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来调节学生的专业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专业观。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与学生接触多, 联系密切, 为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作到熟悉助产专业和行业背景以及目前就业现状, 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 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利用班会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解答学生对本专业的一些疑惑, 向学生讲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 完善自己, 营造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与专业负责人及专业教师保持联系, 共同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特别是进校的第二年专业课开设之前学生思想易波动, 这时期辅导员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学校系部领导也要参与到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中, 提供各种帮助和资源, 营造和谐的氛围, 使同学感觉到被关注和重视。
五、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做好专业思想教育
充分利用社会行业的资源, 开展校企合作, 邀请省内妇保健专家、助产专家来校开展讲座, 阐述助产士的重要作用, 讲解临床实用的母婴保健护理的知识及其进展, 与同学互动, 使同学了解新信息并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每年安排见习活动, 去妇幼保健机构参观, 到实际工作岗位去学习, 助产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这样可使使学生有较多机会接触临床、接触病人, 不但有利于其专业思想的稳定和专业课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亲耳倾听临床一线教师的讲解, 感受助产工作环境及文化, 理解校内理论教学重要性。
此外, 也可利用每年5月5日“国际助产士节”开展庆祝活动, 师生聚积一起共同庆祝节日, 开展歌颂助产士的诗歌朗诵, 开展练兵比武的技能操作竞赛等, 使学生热爱助产专业, 增强从业的自豪感, 进而愿意终身为之奋斗。
总之, 专业思想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贯彻于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只有重视专业思想教育, 把专业思想深入到每名学生心中,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基础知识水平和专长的高素质临床一线需要助产人才。
摘要:做好高职大专助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实现教学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影响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及做好助产专业思想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办法;助产专业思想教育必须从新生入学开始, 注重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 并要利用外界资源、实践活动等途径来全面开展。
关键词:高职大专,助产专业,专业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程瑞峰, 孙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 (4) :5.
[2]康国虹, 徐红.120名高级助产护生专业观的调查[J].天津护理, 2008, 16 (2) :108.
【专业思想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09-12
思想教育专业学生自荐信10-19
金融专业大学生思想汇报06-19
专业技术人员思想工作总结范文10-24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10-04
儿童思想教育论文07-21
高校教育思想08-30
思想理论论文11-03
中国教育思想11-07
音乐审美教育思想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