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2024-09-25

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精选17篇)

1.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篇一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是一种人生极高尚的智慧。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的欲望像一张无形的网,让人玩物丧志,贪欲败身。生活中贪财,贪权,贪色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没有不以失败告终的。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话说万事万物有时运,有天运,有定运。势是一种可怕的东西,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运”是天时,地利;人和是人的受用。“势”是势的所在,势越大,能量越大,犹如瀑布,自高而上的冲击。天时地利人和统称为命。命好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优势。知道自己的命,知道别人的命,从而知道天命。

“人有千算天则只有一算”,听命于天,则每个人心中的小算盘自然拨不响。算计别人的人,终究会算计到自己头上,而天的算,是在于每个人的因果报应,每个人的德行。虽说是人善人欺,但是天的眼睛是睁着的,人间的正道才是沧桑。计算着别人收益的人,也许自己也常常被他人所算计了,天地是无私的,多积累一点德行,就多积累一点财富了。恶人,往往会迎来恶贯满盈的恶果,天道循环因果不爽,真是很有道理。

人情世态不需要也不适合所有人。撕掉温情脉脉的面纱,我们每个人都是动物。世俗的人根据事态的变迁,查看人情冷暖,孤独的人寻找着自己的终身伴侣。真诚待人是根本,真面目可以让你与人为善,处处左右逢源,是否真诚,力量是正反都有的双面剑。所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个人的才华是绝对的好事,不过世间小人众多,见不得容不得比自己优秀的人的人更多。所以应当长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者人必非之。”人不要四处张扬,不要脾气暴躁,温和谦逊,才是守身立命的根本。

2.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篇二

《狼图腾》所述源自作者姜戎知青时在蒙古草原的亲身经历。故事主人公陈阵作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下乡的知青, 被分派到了内蒙古额仑草原, 这里有同行的另外三个知青, 其中一个叫杨克的与陈阵关系不错。初到时知青的蒙古包还未发下来, 陈阵被安排在毕利格老人家里居住。这位沧桑却充满智慧的蒙古老人, 成了陈阵了解大草原, 尤其是后期学习与研究草原狼生活习性的优秀老师, 同时, 毕利格老人在文中很趋近于慈祥老父的形象, 关心照顾着陈阵。

这部记录人与狼之间动人故事的长篇小说, 一出版就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不仅在中国连续6年蝉联文学图书畅销榜的前十名, 更被翻译为30种语言, 在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书中颠覆了人们尤其是中国人心中对狼的阴暗印象,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 狼是狡诈、凶残与冷血的代表, 嗜血而恐怖。正如小说中人物所论;“……汉族人是多么的恨狼, 说他们是狼心狗肺, 把欺负女人的人叫做打色狼, 说最贪心的人是狼子野心, 狼是天下最坏最凶恶最残忍的东西”。但是在姜戎的书中, 在蒙古人的心中, 虽然也会憎恨埋怨狼群对他们造成的伤害与侵扰, 但是蒙古人的祖先却奉狼为神灵, 认为狼是智慧的。“蒙古是最虔诚信奉狼图腾的游牧民族, 蒙古人对狼的崇拜首先体现在他们把狼作为自己的图腾、兽祖、战神、宗师、楷模、以及草原民族的保护神。在蒙古人眼中, 狼有着坚韧的毅力和冲天的斗志, 狼是力量和胜利的象征, 是威猛、勇敢、和团结的代名词, 最后便选择狼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 同时也孕育和催生出了蒙古族奇特而神秘的狼图腾文化。”并将其作为图腾一直绵延传承至今。作者经过整理自己的十几年亲身经历, 细致入微的刻画了狼的凌厉智慧、团结协作、指挥作战以及那种特有的高傲, 狼有狼的尊严, 有他们自己的情感, 草原夜色下于风中释放桀骜。在这本书中, 我们读到的不只是不同民族的浓于水的亲情, 也不限于对狼的印象改观, 还有诸多丰富内涵, 诸如蒙、汉文化与世界观的隔阂;迫于发展需求的来自上级压力的无奈;竞争生存空间与资源的明暗斗争……当然, 主要的还是因为陈阵对狼的好奇, 每天观察小狼, 时间长后对小狼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最后小狼因不驯服而死去, 让陈阵一生都在忏悔。数十年后, 当作者再次回到当初那个草原, 在过多人为因素影响下, 额仑草原已经沙化严重, 吹起的漫天风沙甚至影响到了北京以及日本等地。

现在仍清晰记得, 在读《狼图腾》时, 越是深入, 越是无法自拔。我就像是主人公的一根头发, 如亲眼所见般目睹着他的经历, 第一次骑着大青马遭遇狼群的胆颤, 第二次与毕利格阿爸在雪窝中观望狼群聪慧而默契的围攻黄羊, 这个时候的陈阵, 依然在心底充斥着那种天生的对于狼的恐惧。再之后, 知青们赶上大型的掏狼崽活动, 这篇悲壮的的故事也算彻底的拉开序幕。陈阵与杨克留下了掏回来的小狼崽, 此事被毕利格阿爸他们知道后, 毕利格老人极力劝阻二人不应该饲养狼崽, 他根本不属于这里, 甚至养狼崽的行为是对腾格里的不敬, 但是二人对草原狼充满着好奇, 坚持养了起来。狼的天性就是本能, 并不会随着暂时的生存环境改变而被磨灭什么。在狼群的世界里, 他们是大草原真正的主宰, 就算苍老、孱弱、伤残, 狼也不会向任何一个物种低头乞讨, 这是属于狼的无价的骄傲。所以他们养的小狼即使脖子满是血痕快被勒死也不肯像狗一样妥协, 即使陈阵每天充满爱意的喂养它, 它依然也会在饥饿时冷漠的想要撕咬陈阵, 小狼宁可被勒死也不愿被搬家的牛车牵着走, 最后因为被脖子上的项圈雷勒破了喉咙, 又拒绝陈阵的靠近给它上药, 伤口逐渐恶化而死。真的有些宁死不屈气概, 即使是死也保持着极强的自由与尊严。小狼之死是如此凄美而悲壮:“在蒙古草原, 几乎每一条蒙古狼都是毛茸茸地来, 赤条条地去。此刻的小狼, 虽已脱去战袍, 但也卸下了锁链, 它终于像自己的狼家族成员和所有战死的草原狼一样,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面对坦荡旷达的草原, 小狼从此将正式回归狼群, 重归草原战士的行列。腾格里是一定不会拒绝小狼的灵魂的。”到如今也是马戏团里有老虎、狮子、大象等猛兽, 依然没有人能驯服的了狼。

但是, 狼却也并不如传言故事中所写的冷血残忍, 动物都有它们的生存方式, 由此才可以维持整个生态的平衡, 其实狼也有感情, 每次面临战斗时总是老弱残的狼最先冲上去, 为他们年轻力壮的狼留出生路。在书中描写的人狼大战那段中, 狼群被人和猎狗牢牢包围住似乎是要全军覆没, 为了能够保存狼族, 冲出包围, 一些有重伤、老弱的狼故意露出自己的要害让猎狗咬, 其他的狼趁机攻击咬住猎狗的致命的肚子和喉咙, 使得年轻的狼冲出包围, 而其他的老狼却甘愿牺牲自己。还有更惨不忍睹的“它们采用了自杀剖腹战, 疯狂地纵身跃起, 一口咬透马身侧肋后面最薄的肚皮, 然后以全身的重量作拽力、以不惜牺牲自己下半个身体作代价, 重重地悬挂在马的侧腹上, 就像挂在死亡架上一样, 马跑起来, 狼的下半身全被甩到马的后腿侧下方, 受惊的马为了甩掉狼, 会发疯地用后蹄蹬踢狼的下半身, 一它们采用了自杀剖腹战, 疯狂地纵身跃起, 一口咬透马身侧肋后面最薄的肚皮, 然后以全身的重量作拽力、以不惜牺牲自己下半个身体作代价, 重重地悬挂在马的侧腹上, 就像挂在死亡架上一样, 马跑起来, 狼的下半身全被甩到马的后腿侧下方, 受惊的马为了甩掉狼, 会发疯地用后蹄蹬踢狼的下半身, 一旦踢中, 狼必然骨断皮开, 肚破肠流。”

而同样的年轻的狼群捕获到食物时, 也会想着跟不上队的老弱残狼、小狼、病狼。而且书中也描写过失去了自己狼崽的母狼会用自己的奶去哺乳其他的小狼。再遇到被人类开着吉普车追赶时, 公狼选择了一条平坦的大路引诱追敌, 让母狼和小狼跑进全是柳条棵子的小路。它们的情感相较于人类来说, 显得那么纯粹实在。

《狼图腾》中的主角虽然是狼, 但是作者成功的把我们引向了广袤大草原的淳朴与英勇。过着游牧生活的蒙古人学习着狼群的骁勇善战与智慧, 也有狼一样的骄傲和自由, 哪怕是草原的黄羊、牧民的壮马, 都那么和谐的生存在草原这样一个圈子。“优胜劣汰”, 拥有学习的能力和生存的智慧, 这个物种才不会消失。这也启示我们, 不仅要学习狼族的坚韧与锐利, 还要有一种认知, 就是要学会融于现在所处的环境, 否则, 被淘汰的就是格格不入的自己。

主人公陈阵在大草原十一年, 感受到过原始草原的神秘、宁静与自然, 也目睹了人类介入。为了人心之贪婪, 而大肆掠夺破坏草原, 猎杀狼群, 成倍的加大畜牧量, 使这个残留的边陲原始草原仅在几年间就严重沙漠化, 生态平衡破坏严重。血泪的历史事实无时无刻不再提醒, 甚至是警告如今的我们, 人类的过分侵害自然, 自然迟早会报复人类, 如果现在的人类仍然不知收敛, 那么几十年以后,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 会赤裸裸的毁灭在我们眼前。“《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先生几乎是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以人与狼, 狼与食草动物, 动物与草原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蒙古草原生物链怎样被人的贪婪和欲望, 人的愚昧和武断, 一届一届的破坏掉, 最后形成草原沙化, 沙尘暴遮天蔽日地肆虐北京城。在《狼图腾》中最重要的一环——狼, 不仅不是人类的敌人, 还是人类的朋友。”

漠北风啸, 月色寂寥, 青草岌岌, 远山飘渺, 风雪狂袭, 孤狼引嗥, 春秋千年, 桀骜不消。北风月色下, 他们真的就如那遥不可及的神灵, 俯瞰天下, 仿佛生死悲苦都与他们无关, 然而他们是天生的捕猎者, 犀利的眼神, 如钢锥似的牙齿, 灵敏的嗅觉, 天衣无缝的围猎行动, 无一不彰显着狼族的利落与王者之风。狼群是非常团结的, 每一匹狼都有极强的团队意识, 它们就像古代英勇作战的士兵, 由狼王统一部署, 每个狼各尽其责, 相互配合, 齐心协力作战, 为了集体胜利, 每个狼都勇往直前, 不惜牺牲自己。即使平时狼都是各自为伍, 但是面临特殊状况是, 只要狼王的召集, 狼群都会聚集起来听从狼王的指挥。曾经草原上也有老虎, 但是即使老虎比狼威猛的多, 却也抵不过狼群的团结, 最终被赶出了草原, 狼群才是草原真正的王者。

风动草低, 含翠如波, 群羊片移, 似云聚散, 骏马奔腾, 天地无涯。当初的内蒙古大草原, 自由祥和, 居无定所也是一种安乐。即使狼会偷吃羊, 蒙古人需要每天每夜轮班不能睡觉提防着狼, 但是他们心中还是爱狼, 把狼视为图腾, 因为他们知道狼是维持生态的一部分, 狼能控制草原人口和生物与草原承载量相适应。除了羊, 草原上的鼠、兔它们不但挖沙掏洞会破坏草原而且繁衍速度又极快, 如果不是狼捕杀控制这些动物, 草场就会被破坏。他们感激狼对草原的保护, 狼也是他们生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草原碰到了灾年的时候呀, 狼群会很快的把成群的死亡的牲畜处理掉, 正是如此草原才没有发生过大的瘟疫。因此蒙古人死后不会像汉族人一样把把死者埋葬在地下, 而是把他放在马车上, 骑马的人飞快的驰骋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 死者随着颠簸掉到哪就是哪, 如果狼群把尸体吃掉了, 他的亲朋好友就会很欣慰, 觉得狼已经把他的灵魂带到了长生天。

而今的草原, 是没了草的沙漠,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沙地黄土狂”, 短短的三十年本来青上绿水的额仑草原就变得万里黄沙, 原有的平衡一旦打破, 就需要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修复。当不懂得蒙古草原生存法则规律的农民和满是贪欲的以包顺贵为代表的建设兵团对狼大肆杀害后, 生态问题接踵而至:老鼠、兔子泛滥成灾, 大肆开垦土地、草原被破坏了, 牛、马、羊没有草吃, 马因为没有了狼群的追赶也不再那么健硕。他们把疯狂的捕杀狼, 把狼皮献给长官或者卖钱, 失去了草原的守护者, 草场逐渐的沙化了。我们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那蓝天白云下的绿毯了。也正因为这样, 大草原上的乳白色蒙古包越来越少, 更多的变成了钉在土地中的钢筋混凝土构架, 豪爽壮健的蒙古人, 可能也没几个人记得当年那天堂一样的美。在黑洞洞的枪口下, 草原的英雄们只是在可悲的维持他们仅有的尊严。

从什么时候开始, 狼群竟然也需要人类的怜悯与所谓的长远考虑来保护生态实则害怕越来越多的物种消逝而赖以生存?在几十亿的人类中, 有谁会想为了狼而高呼而哭泣?又有谁能想到一种方法, 哪怕就那么一种, 来唤醒所有世人, 让这个生命体系去安然的生存?

摘要:姜戎的长篇小说《狼图腾》对当代中国文坛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狼图腾》以作者亲身经历为依据, 以凶狠、聪明、坚毅顽强的草原狼为叙述主体深刻的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文章中所蕴含的蒙古大草原上的生存智慧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狼图腾》,生存,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74.

[2]杨卫红.狼图腾汇中狼的形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7;117-119.

[3]姜戎.狼图腾[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94.

3.生存的智慧 篇三

车前草,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天蓝地阔中,它那脉纹清晰的卵形绿叶,显得既普通又坚强。田野上、垄沟旁、土路上、房前屋后,车前草碧绿的身影,见证着春的绚烂、夏的高远与秋的繁华,生生不息。

相对于“芣苢(fú yǐ)”——这个在《诗经》中诗意般美好的名字,我更喜欢叫它“车前草”,既可以表达其生存意境,又能够表现其传播方式,简单朴素,一如车前草本身。

小小的车前草种子,天生不具备蒲公英的“降落伞”,也没有椴树的“滑翔器”,缺乏苍耳的钩刺,不会像凤仙花那样自力弹射,也无法依靠飞鸟、水流或风力传播。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车前草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海角天涯?

拿一枚车前子仔细看,如果视力不好,就借助于放大镜吧!你会发现,车前子的表面有一层黏性种皮膜。这层种皮膜有吸湿性,可因湿气而变成粘胶状。

聪明的车前草妈妈,正是借助于这个装备,独辟蹊径,让子女们粘在动物的蹄缝里、人类的鞋底上以及来来往往的车轱辘中,浪迹天涯。

在车前草的眼里,马蹄、车轮和鞋子,大约没什么区别,都是传播繁衍的工具。不管你愿不愿意,当你踩上了车前草种子,它们就沾在或镶嵌在你鞋底的花纹里,你走多远,它们跟多远。当你一跺脚,车前子和泥土便一起掉落在新的土地上,完成了车前草的迁徙。

难怪《本草经集注》里会说,车前草“人家路边甚多”。

想当初,车前草就是跟随哥伦布和他的队员,从欧洲横渡大西洋,顺利到达了美洲。其他植物借助风力、飞鸟、水流都达不到的旅程,车前草靠一层薄薄的黏质做到了。

就这样,车前草凭借自己的生存智慧,跻身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的旺族,车辙、蹄窝、鞋印里,都有它自豪的笑脸。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车前草真茂盛,把它采下来。车前子遍地是,把它装起来。)

唱着《诗经》中的“采采芣苢”,我多么希望,自己就是一株智慧的车前草。

野燕麦适者生存

农村长大的孩子,不会不认识野燕麦的。

麦子生长的季节,野燕麦一直以恶草的形象挤在麦苗中,不请自来,农人看见它总要连根拔起。但在与麦子的空间抢夺战中,野燕麦从来没有输过,哪怕麦子有除草剂和人类这两大帮手,野燕麦也依然能够挺立在北方的麦田里,以一种“侵略者”的姿态。

野燕麦旺盛的生存能力来源于智慧,这智慧体现在其小小的种子上,它们会“爬”。

野燕麦种子的外壳上,長着一根长2~3厘米的长芒,芒的中间有像膝盖一样可以弯曲的“关节”,“关节”将长芒分为上部的芒针和下部的芒柱两个部分。

较粗的芒柱平常是扭曲着的,它对空气的干湿程度非常敏感。傍晚,空气湿润时,芒柱不断吸水膨胀,随即产生旋转。芒针在旋转的芒柱的带动下,也朝着同一方向旋转,这时膝状弯曲部分会逐渐伸直,种子便向前爬行了一点点。

而当太阳升起,空气变得干燥时,芒柱由于不断地失水而干缩,随之产生了反向的旋转运动,长芒中间部分又形成膝状弯曲。如此一屈一展,长芒的伸屈运动,成为种子向前爬行的动力。

种壳上密生的细硬短毛,是齐刷刷朝同一个方向生长的,因而,种子只能前进,不会退后。

没有“学过”物理的野燕麦,竟然能够如此巧妙地利用物理学的原理,一点点向前爬行,直至找到自己中意的萌发地。当然,这种爬行的速度很缓慢——一昼夜大概只能前行1厘米。但无论如何,它毕竟从母亲脚下,依靠自己的努力,爬到了另一个地点。这在植物中,是相当了不起的!

只因麦子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我们就站在小麦一方,助战两个物种间的生存争斗。尽管如此,坚韧的野燕麦还是存活了下来,演绎了不公平条件下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抛开人的好恶,站在生命的角度上,执着顽强的野燕麦,在生存技能和生存态度方面,是值得人类尊敬与学习的。

4.智慧地生存作文 篇四

如果将地球几亿年的历史浓缩为一部24小时的戏剧,那么人类将在它谢幕前的几秒钟才匆匆登场。但这几秒钟的表演注定是最精彩的,这毫无疑问——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他们具有人性与智慧。

人类不是动物,具有着人文情怀

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但又超越动物,成为世界的主宰。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人类形成了社会文明,并培育了人文情怀。因此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团体,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在持续不断的交往和摩擦中,产生了亲情、爱情、友情等一系列情感。最简单的,打个比方,穿梭的人群中坐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过路的人们当然不会视而不见,总有些热心肠的驻足在他们跟前,留下一串串叮叮当当的声音。这里的“热心肠”便是人性的重要表现——同情弱者。《大道之行也》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则是对人文情怀的升华。

人类需要从智慧而来,也与智慧相伴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会使用工具。智慧是人的标志,推动着文明的进步,还衍生出了一个新名词——科技。词典里把它归类为一类学说,我认为并不十分准确。有智慧就有科技。古时候的钻木取火是低等科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们掌握了中等科技;新科技革命中,以计算机作为典型代表的高端科技,将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智慧人类将会以何种方式生存?我们也许三三两两地坐在杂草地上,“听”老师比划着上课。科技就不会进步如此快速,我们也许还徘徊在愚昧和聪慧之间,人性也得不到较快的提升。太平洋中央的复活节岛上生活着一群原始人,至今仍在原始愚昧的社会阶段停滞不前,以互相杀戮的残忍手段争夺食物和地盘。智慧的丧失使人文情怀沦陷,使种族走向灭亡。

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人类需要人文情怀,也需要生存智慧

21世纪的.人们面临着巨大压力,全球变暖、金融危机、国际局势动荡、贫困……问题接踵而至。无论是抵御来自自然还是人类内部的挑战,人们都必须依靠智慧。人类的智慧是由千万年来先人的经验铸成的宝剑,能斩断一切阻碍发展的荆棘,帮助人们探索着走向文明的巅峰。不过人性的盾牌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走得越远,受到的伤害越多。不管人类经历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以爱才怜弱为核心的人文情怀是天性的永恒。上世纪美国曾在日本投下了2枚原子弹,结束了二战。从军事战略上看,这是智慧的方法,不浪费一兵一卒就轻松取得胜利。而从道义上看,却遭到了全世界的谴责——因为这违背了人文精神。由此可见,人性与智慧并存,才能加快社会进步,促使人类文明创新和发展。

5.学会生存初三优秀作文 篇五

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灾害随时都有可能来到,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生存。有一天,我们正在教室里的上课,突然,警报声响了起来。一瞬间,全班同学都躲到了桌子底下。全班安静极了,只听到刺耳的警报声。警报声停后,全校人都有序的迅速离开了教室。到操场上后,大家纷纷议论着。王老师站在主席台上说:“大家不要吵了,安静些。这只是演习,不是真的。地震随时都有可能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措手不及。这次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快就离开了教学楼。以后这种演习我们会经常做的,请大家随时做好准备。好,解散!”大家纷纷回到了教室,都在议论着。

而我却从本次演习中获得了许多预防地震的知识点:1。如果逃不出去的话立即选择到床前、桌下,蹲身抱头,以躲避房盖墙砖等物体的打击。2。护住头、口、鼻。如果自己被压在了废墟下,要头脑冷静,先用手保护好头部、鼻子、嘴,以免受灰土窒息呼吸道。若四肢被压不能动弹,则要保存体力,养精蓄锐。3。若在郊外,则找空旷的地点,远离崖边、水边、车子。迅速躲到支柱旁,远离玻璃、加油站、建筑工地和天桥,保护头部。4。被困在里面,要千方百计找水。没有水要找容器保存自己的尿液饮用;没有尿要找湿土允吸。找一切尽可能吃的东西充饥。

只要牢记着几点,就算地震来临我们也不惧怕。

6.宽容的智慧初三优秀作文 篇六

何谓“宽容”?顾名思义:“以宽大的胸怀容纳他人。”这是我的理解。

“泰山不择土壤,故能成其大;海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广。”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宽容的内涵。

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正因为大地母亲拥有博大的胸襟——赋予万物生存的自由,才有了这无奇不有、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讲,每个人正因为接受了大地的宽容,才会拥有生存的权利。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又有何种理由不去宽容他人呢?

生活本是平淡的,但是由于诸多繁杂而琐碎的事情的参与,使生活变得起伏跌宕,甚至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戏剧性场面。假设我们对于每件事都斤斤计较、牵肠挂肚,那结果不用去证明,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他的生活是不幸的。”相反,假设我们对于每件事都以微笑迎之,宽容处之,就会廓然无累,那么,“他的生活是幸运的。”如此看来,幸与不幸全在主观的心,在于是否以宽容为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把自己看高一等,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有个朋友告诉我一个故事:烈日炎炎下,有一对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走,极渴难耐的二人心生烦躁,因为一件小事吵了架,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被打的那个人在沙上写了一句话:“今天,我的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后来,两个人到山地中旅行,被打的那个人掉进了河里,他的朋友不顾自身安危,奋力一跃跳进河里,把被打的那个人救上了岸。那个曾被打又被救的人用小刀在石头上刻了一句话:“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以后不解地问:“以前,你在沙地上写字,现在你为什么在石头上写字呢?”那个人笑着说:“把我们的矛盾写在沙地上,风会帮我们把它抹去;把我的感激刻在石头上,它就会深深地刻在心里,永不磨灭!”

是啊,如果我们也让风吹走不愉快,那剩下的不就是快乐和满足吗?以宽容之心待人,把快乐之心留给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的受益者不只是被宽容者,也包括宽容者本人。宽容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赢得快乐、赢得友谊、加强修养、增长才干。

7.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篇七

智慧图书馆正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广义的定义是智慧地球.城市.校园的一个节点, 是物联网与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结合, 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而其狭义定义即为高校智慧图书馆, 指在专业馆员和高素质读者协同驱动下, 通过互联 (物联) 和智能技术, 基于感知的智能信息环境和平台, 嵌入智能数字分析机制, 编制知识化的资源网络, 为智慧校园的教、学、研、管提供无处不在、形式多样、主动灵活而且高效的服务。

1 特点及变化

它具有三大特点: (1) 广泛的互联互通。 (2) 全方位感知和度量。 (3) 智慧化管理和服务。在当今信息时代, 智慧图书馆具有二大变化: (1) 它已经逐步由数据库转化为数据海。 (2) 它已经由数字时代转化为智慧时代。

2 基本模式

智慧图书馆由五大要素组成:资源、技术、服务、馆员、读者五大要素。

2.1 资源:具有优质.多元.高效三特点

它是由传统资源建设转化为智慧资源建设, 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来形成读者与图书馆的共同体。对读者需求的智能分析, 自动感知读者的需求, 智能评估目标资源, 对当前的馆藏状态、学科价值、需求程度、价格因素、引文发文等诸多因素的分析, 来实现用有用的经费获取最佳的资源。

通过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净化”与“进化”, 通过资源的智能化处理, 结合开展深化分析, 来获取最优质、高效的数据。

通过学科服务平台, 聚合与分享, 海量学科、信息资源、智慧筛选、大浪淘沙, 对读者需求与行为进行分析。并利用物联网、智能书架等技术获取数据, 分析读者行为与需求, 了解阅读喜好, “投其所好”。

2.2 技术:具有精准.便捷.智能三特点

它包括RFID技术应用、知识挖掘、云计算、云存储、泛在图书馆等。

RFID技术是感知的基础, 可实现自助借还、智慧书架、跟踪导航等智能服务。知识挖掘是知识组织、关联数据、读者行为分析、研究路线图。云计算、云存储是指全球视角、高效协同、机构库、开放存取、大数据处理。泛在图书馆是随时随地对任何馆藏及服务的利用、移动阅读、电子教参、读者驱动等。这些技术都是高精准, 高智能化的。

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是便捷的工具, 能够支撑丰富多彩的内容, 包括:移动阅读、虚拟藏考咨询、社交网络、智能检索、个性化信息订阅、智能信息推送、集成化工具条、三维景地图、机器人服务、实时互动交流等。

2.3 服务: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具有泛在.灵动.感知三特点。

它的服务不断融入智慧的进化过程, 由传统的封闭坐等, 到数字服务 (网络+推进) 直至智慧服务 (读者驱动) 。

服务泛在、高效、一站式、全球信息发现和获取, 专项精确推送。智慧服务:感知需求, 泛在智能、立体覆盖、信息丰准、应急响应、快捷方面、范围极广。包括:服务到桌面、网络设备信息接入、RFID技术、物理场所、个人电脑、知识库、全球资源, Google技术、IM实时咨询、个人信息、工具箱、Alerts追踪等。

智能服务具有智能聪慧, 以人为本, 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无所不在, 形式多样;提供主动式服务, 感知读者的服务需求;理念引导, 体系保障, 以科学服务为主线, 设计崭新的功能组合与服务体系。

2.3 馆员:必须有敬业、专业、创新的特点

馆员新角色: (1) 专业性 (2) 复合型 (3) 时代感。

图书馆员是从服务到支持, 从信息引导到提供增值服务, 是信息市场营销师, 是信息管理师。他必须是信息权威、培训师、知识管理、内部分析、内容管理、谈判专家、电子专家、合作伙伴、市场营销与传播者。

2.4 读者:具有乐用.协同.敏锐的特点

乐用指喜欢图书馆, 具备高素质, 乐于尝试新技术。协同指融入图书馆, 出谋划策, 协同图书馆建设。敏锐指探索图书馆, 有敏锐洞察力, 及时感知和反馈。

读者同时应当是图书馆的构建者, 是图书馆的主体。

3 物联网下的智慧图书馆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 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 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按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慧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是全方位开放式的图书馆, 综合的学术资源信息服务中心, 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 高效便捷和节能的智慧中心。

3.1 它具备以下3个主要特征:

3.1.1 沟通智慧化

利用物联网多种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手段, 以及先进的物联网通讯设备, 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通讯智慧系统。在智慧图书馆, 不仅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开展文献信息服务,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3.1.2 建筑智慧化

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机器设备进行智慧化程序控制及综合管理, 构成了一个建筑物智慧系统, 同时智慧系统使图书馆各种机器设备的运行.保养.维护更趋智慧化, 从而优化人力和物资资源的配置, 达到降低成本, 节能减排的目的。

3.1.3 服务智慧化

在智慧图书馆中, 通过物联网把各项独立的事物处理, 通过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联系起来, 构建一个具有事物处理, 管理和决策机能的服务智慧系统, 工作人员通过利用它, 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分析比较, 提炼的能力, 从而实现服务智能化。

3.2 智慧图书馆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要求:

3.2.1 更透彻的感知

3.2.2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

3.2.3 更深化的智能化

3.3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发展阶段

3.3.1 摸索阶段

目前, 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应用, 主要是以RFTD为关键技术的简单应用, 如:2006年7月开放的深圳图书馆, 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 从文献的采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TD标签和阅读器, 完全取代了原有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图书馆应用这项技术后, 消化了借还书的操作程序, 提高了清点馆藏书刊的速度, 以及书刊整架归位和流通的效率, 并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自助服务, 实现了图书馆的高效运转, 然而, 这只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而初步探索,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还尚远

3.3.2 初级阶段———信息汇聚

将分布于图书馆多领域, 不同类型, 传感网络所采集的信息进行汇聚至某一集中平台, 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共享, 提供较为简便的应用服务, 实现图书馆各物体.各信息载体的互联互通。

3.3.3 发展阶段—————协同感知

以事件.任务和目标为驱动, 进行感知、网络和应用各层面的协同工作, 环境、目标等进行智慧获取和处理, 提供更为智慧, 更为精确, 多元化感知的信息服务, 使图书馆进入半智慧化的状态。

3.3.4 目标阶段—————泛在聚合

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与图书馆各个领域, 实现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 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 并引发全新的业务和服务模式, 实现互联网在图书馆应用的最高目标—————智慧图书馆。

4 智慧图书馆的未来憧憬

4.1 智慧图书馆的不同方面

作为场所的图书馆, 它具有功能丰富多元, 环境、存储、圣殿三大方面。作为服务的图书馆, 它以学科化服务为主流, 强调精、细、深、泛在的知识服务唱主流, 影响深远。它的资源建设有特色而形式多样, 包括e+p.e-first.e-only, 强化特色, 避免同质。它的联盟与合作实质, 推进形成系统的共建共享网络。基于云服务的第三代图书馆成为现实, 综合各种平台, 整合多种资源, 先进技术支撑互动、便捷、有效服务。

4.2 随时随地的图书馆

教师上课时可以通过设在教室的触摸屏随时进入图书馆, 选择对应教参等。学生可以在教室完成书目查询, 在线试听娱乐等。

4.3 有声有色的图书馆

桌面自带平板电脑, 有声阅读技术支持, 灵活租借, 实时评论, 在线研讨。

4.4 泛在的触手可及的图书馆

触手可及的图书馆, 包括:手机、pad、随时查询、投影放大、阅读或展示, 智能眼镜、智能接入、快速查阅、浏览内容等, 定位读者、自动推荐、读者所在位置的相关资源, 三维展示, 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4.5 灵活感知的图书馆

灵活、互动、贴近, 融入世界, 提供多语言的引导、咨询服务, 成为面向世界的智慧图书馆, 衔接出版社, 提供图书试读, 根据读者阅读情况, 智能的进行图书资料采购, 资料更贴近读者, 提高使用效率。

4.6 有形无形的图书馆

借助服务过程中的而各种有形要素, 使无形服务及图书馆形象具体化, 便于读者感知和印象深刻。无形性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特征。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更应该是随时随地的无所不在的。

5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未来只有适应变化, 不断创新的图书馆, 才会光鲜存在, 而智慧图书馆正是这样的图书馆

它不仅仅是书的海洋, 更是信息和数据的海洋。孕育中的智慧图书馆, 必将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探索中的智慧图书馆, 必将精彩纷呈, 新悦无限!

摘要:通过对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特点的叙述, 对智慧图书馆五大要素的分析, 及物联网下的智慧图书馆的阐述, 来展望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联网,智慧共同体,泛在图书馆,感知

参考文献

[1]陈进.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若干关键问题思考[Z].

8.涵养生存的智慧 篇八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生物与环境》 知识与智慧

调寄《青玉案》:

大千世界智慧悟,好环境,学生物。生存还需合作路。蜜找洞,蜜獾掘土,花鲜蝶传舞。

地衣腐岩成为土,蜣螂擎着粪球鼓。和谐利它约束数。适应变化,竹节虫处,树枝体形护。

这首词是教学苏教版生物七上《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思考,说的是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互相合作与适应的智慧。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千姿百态的生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这里不仅有科学的知识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究,更有哲理的生存智慧等待我们感悟。广大的生物教师是知识奥秘的起航人,生命智慧的引领者,怎样让教学上升到知识与智慧互相融合的高度呢?以《生物与环境》这一章为例。

一、高屋建瓴,统筹教材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一章的知识要点:环境的概念;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其次要弄清楚这些要点是对第一章生物学概念的具体化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实践运用,以及和下一章知识点的联系,从教材整体布局高度审视本章的重难点在哪里,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课例进行探究研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和校园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通过对照实验探究水分、光照等对生物的影响,让学生熟练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会建立知识信息库;通过调研现代温室大棚环境对生物的具体影响,培养学生的实地考察能力;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养成收集数据的良好习惯等。最后进行归纳和质疑巩固。

如果仅仅满足于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生物课还不够完美。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可以再巩固,能力可以再培养,如果没有更高层次的智慧涵养,这些学习最终都等于零。所以,我们要把教材提升到一个高度,让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哲理,把知识转化到人生智慧的美学范畴。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观察、实践的科研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涵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提炼析取生存智慧,如本课的竞争合作、适者生存、和谐共荣等,而不能让教学就事论事,零零碎碎,只见枝叶,不见森林;只见死知识,不见活智慧。

二、由此及彼,活用教材

在具体教学这一章时,我让学生从生物的生存方式上探究一下对自己的人生启迪:说说你都喜欢哪些生物,从它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还有着怎样不同的生存智慧……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课上课下谈资浓厚,余味无穷。比如屎壳郎出国、蜥蜴变色功、壁虎断尾技、仙人掌叶刺针、北极熊冰雪毛、竹节虫树枝形等生物的生存智慧,强调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苦肉计、迷惑计等,结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帮助学生明确: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残酷性,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与和谐性。这样自然从课内到课外拓展活用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相机把这些内容编成上面那首词,送给学生。有学生惊讶地感叹:“原来这些生物甚至比我们人还聪明呢!”还有的学生说:“原来生物教材里还藏着很多作文素材和立意。以后写作文,我得好好利用生物课本!”

从这个层面看,学科之间本来就是互相交融的。只不过各科教师时常限于自己的学识水平,很难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不信你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语文学科里有没有生物历史哲学数学化学……数学里有没有逻辑语文历史等。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学科的高处,由此及彼,从不同层面解读教材,活用教材,传授的就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人生无穷的智慧。

三、知古察今,生动教材

两千年前的《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可见我们的祖先对生物科学的关注。而燕子从中认识到了人生智慧:环境对人的影响何尝不是如此呢?面对楚国的侮辱,他只用一个类喻就机智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编撰的《齐民要术》里有很多关于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又如古老的《易经》中“天人合一”思想其实融合着生物与环境的智慧哲学。如果教学时我们旁征博引,定有意外的收获。

所以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的兴趣,挖掘古代经典是一条途径。但教师自己面对经典可能就比较尴尬: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这是古代的蒙学读物《三字经》中的一句,很多生物老师还看不懂:“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当然,并不是说你看不懂就不能教生物,我只是想强调一下:古典文化教师必须熟悉,因为古典的语言大多凝练有韵,能很好地涵养语言表达,同时古典的内容往往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经历岁月的洗礼和验证,值得我们熟读深思,所谓知古察今也。比如《易经》、《孟子》、《国语》等典籍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和智慧,你都知多少呢?

9.动物的生存智慧 篇九

人类常称自己为“万物之王”,视自己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殊不知,有许多比人类低一等的动物也显得极为智慧。它们觅食、生存的种种表现,都可以让自视清高的人们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黄鼠狼爱偷鸡那是天下有名的。不了解它的人都认为它只是用力量来抓鸡罢了。其实不然,黄鼠狼是利用鸡有“夜盲症”的特点,钻了空子。在夜晚,黄鼠狼算好时机,跳到鸡背上,一把咬住鸡的脖子,使鸡发不出声,黄鼠狼立马再用尾巴使劲地拍打着鸡屁股,把六神无主、惊得发抖的鸡赶到没有猎狗的地方,把大自己二倍的鸡一口咬死。

海癸和寄居蟹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友好的生活在一起,天敌群群,自己又弱小的寄居蟹在有毒的海癸的保护下,再也没有生物敢吃它了。而海癸在寄居蟹的移动中,也能更好吸食到更多的食物。它们双赢了。

在农村生活的朋友们也许看见过老鼠偷鸡蛋。别看老鼠那一脸坏笑,就认为它本领大,很聪明,实际上它的能力很小。小小的四肢,小小的爪和张不大的牙齿根本无法把圆溜溜的美味取回家。但老鼠也有它的狩猎智慧。老鼠家庭中的其中一只老鼠用力地把蛋给夹住,其余的老鼠就使劲地拉抱着蛋的老鼠的尾巴,连“人”带蛋一起把它们拖进洞里,这样它们就可以在自己安全的洞中享受美味了。

使用工具和人海战术也是许多生物生存觅食的惯用手段。比如虎鲸就用鲸群包围金枪鱼和沙丁鱼;虎皮鹦鹉白天围居在一起,迷乱天敌的眼睛,从而降低自身的伤亡;水獭很喜欢用锋利的石头把海胆“开肠破肚”,吸取它的汁液。

人类无时不刻因为动物们的智慧而惊叹,而形成这种智慧的原因是它们不断的学习和适应环境产生的进化,这奇妙的一点还需要人们不断的研究,才能

10.狐獴的生存智慧美文 篇十

原来,为了躲避大型猫科动物的捕杀,每个狐獴家族都会在荒漠上四处挖洞穴,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几乎遍及该狐獴家族所能到达的区域,这些洞穴俨然一座地下迷宫,有的独立成洞,有的纵横交错,有的很深,有的很浅。如果把荒漠上所有狐獴家族挖出的洞加在一起就能遍及整个荒漠,因此,狐獴无论在何时何地,不管是不是在自己的活动区域内受到攻击,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藏进离自己最近的洞穴里去,让企图捕杀它们的大型猫科动物无计可施,望洞兴叹!而不必像其他小动物那样,被追得无处可逃,最后一命呜呼。这是最快捷,也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方式。

11.缟獴的生存智慧 篇十一

凶悍的狮豹、贪婪的野狗、凌厉的禽鸟,全都将它列入菜单。

缟獴筑巢群居。首先。年轻的雄獴钻出来侦察,如果没有敌人埋伏,它就发出一种奇特的叫声,通知首领和全体成员登场。伊拉是这个族群的“女王”。,它的丈夫欧度,是最杰出的斗士。另一只成年缟獴塔库,是捕猎专家。它们共有19名成员。

一天,天空一片漆黑,滂沱的暴雨从天而降。缟獴的巢穴岌岌可危。欧度和塔库,冒着风雨加固洞穴的墙壁,以确保安全。因为,一周后,这里就是“育婴房”。包括伊拉在内的雌缟糠们,将在同一天当上妈妈。

3周后,新出生的小缟獴爬出洞穴玩耍。健康的小缟獴活泼伶俐。很快就能够跟上族群的行动。然而,一只叫凯瑟的“小男孩”。不仅异常瘦小赢弱,而且是个瞎子。幼崽出洞,首先举行一个确认气味的仪式。成年缟獴舔舔闻闻、蹭蹭摩摩,辨认并记住小缟獴的气味。这对缟猿族群十分重要,所有的成员都必须参加。

可有一个小家伙却迟到了。它就是又瘦又小,紧闭双眼的凯瑟。虽然,它很有可能成为族群的累赘,但伊拉带头舔了它,于是大家纷纷效仿,接纳了它。小缟獴并不一定由自己的亲生父母照料。除了群体的照顾外,幼崽可以亲近、依赖任何一个成年缟糠。塔库,成了小凯瑟的“监护人”。

为了安全,缟獴每隔几天就要搬一次家。因为如果不常搬家,它们的味道就会积累,引来捕食者。在搬家前,成年缟獴会再次确认幼崽的气味。以防途中走失。伊拉叼着一只幼崽走在最前面。它知道走哪条路,才能最快、最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族群前進的速度很快。凯瑟很难跟上。

在一片开阔地带,缟獴们都忙着抓屎壳郎、蝎子补充营养,而凯瑟却只能闭着眼睛拼命大叫。叫声引来一只饥饿的地犀鸟,说时迟,那时快,正在放哨的塔库像离弦的箭一般,冲过去把鸟吓跑了。虽然眼睛看不见。凯瑟开始努力学习觅食和辨别气味,并在塔库的“指导”下。学会了辨别同伴的叫声,及时采取行动。同时,自己也不断发出叫声。和大家保持联系。旅程中,它竭力跟随同伴的气味前进,争取不拖大家的后腿。

初夏。草原上到处都是丰茂的青草,食物充足,动物们可以尽情地享用。尽管凯瑟已经3个半月大了,但它的个子还是很小,眼睛还是没有睁开,觅食还是十分困难。它能够活下来,完全是因为它的顽强。还有族群的接纳以及塔库的照顾。塔库总能带回双份的食物,和饥肠辘辘凯瑟分享。

狮子。通常喜欢猎杀大个的、肉多的动物。但时运不济。饥不择食时,也会把目光转向缟獴。“曲、曲”——有情况!得到报警,雌性缟獴赶紧带着幼崽,到安全的地方躲藏。而地位较低的雄性缟獴。则负责引开狮子的注意力。碰到狮子,缟獴们不能钻到洞穴里藏身,因为地面潮湿松软,狮子很容易把它们挖出来、吃掉。

缟獴们施展浑身解数,四散溃逃。在一片慌乱中。凯瑟不幸落在了后面。它意识到了危险。拼命地叫喊求救。塔库用叫声回应着。并折返到凯瑟旁边来回跑动。用叫声告诉凯瑟逃生的方向。“曲、曲”又一阵惊恐的叫声,大家才发现,还有一只幼崽也身陷险境。它的旁边,有一只流着口水的猎豹。狮子也循声而去。危急关头,欧度铤而走险,试图营救。但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它们各自成了狮、豹协同合作的战利品。

12.《员工九大生存智慧》 篇十二

主讲嘉宾—杨光先生

2010年10月19日

人不可能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来,所以我们需要改变。

人,做人做事的底线,即禁忌。

学习的意义不在于你知道了什么,而在于在这个场当中,你找到感觉,然后在你内心生发出了什么。

员工三大禁忌:

1、忌 在没感觉、没兴奋度的公司上班。

人总是在心情愉悦甚至处于兴奋状态的时候,大脑最活跃,办事效率最高。

2、忌 不听有结果的人的话。

他在某一个点上有结果,跟着他走,跟他学习,那么至少在这个点上,你会比其他人优秀。听有结果的人的话,是通往成功最大的捷径。

3、忌 不自我操练(成长)。

员工三大风险:

1、选错平台;

2、找错伴侣;

3、学错东西。

通过学员们组队,选出队长、队名和队呼。得出结论:谁先动,谁就是领导者!

生存智慧一:遇到问题向内求,不抱怨。

1、抱怨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更可怕是因此造成自己没有提升;

如果你抱怨公司或者老板、工作不好,那么,辞职之前必须考虑两个问题: a、你到其他岗位,你的收入能不能得到明显的增加?

b、你到其它岗位,你的职位能不能得到明显的提升?

如果答案是不能,那么留下,拿这个平台练!直到你的答案是肯定的。当然,这时候,这个平台已经回报你相应的收入和地位了。

2、抱怨是幼稚的表现;

3、抱怨是失败的开始,承担责任是成功的基石; “这是我的责任!”-------把它变成口头禅。

向上

1、人最高的品质就是向上(一个向下的能量至少需要10个向上的能量来抵消和带动)

2、人最大的能力就是沟通能力。

生存智慧二:不讲公司、老板、产品不好。

1、私下讲别人坏话,白天又在一起,是出卖自己肉体和灵魂的表现。

2、私下讲人坏话传递的是负能量。

生存智慧三:能享受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样必须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与委屈。① 只想享受好处不想承担责任的人还没有进化成人类,最多算是人类的朋友。②凡是比较容易比较舒服的事情价值都不会太高。

② 当一个人时刻保持自己所受的委屈和责任大于给他带来的好处时,这个人必定前途无量。

生存智慧四:抢问题就是抢钱

(1、掉队者、2、跟跑者、3、领航者)

1、我们是赚当下钱还是赚未来钱?

2、拼命解决问题,你赚取的是未来获得更大利益的能力;

3、一个员工在公司三年不提建议就会变得麻木不仁(你不提,别人会提,对公司没有影响,但是你没有得到成长)。

有两种人成功不了:

第一种人:只做别人交代的事第二种人:连别人交代的事都做不好

1、人不是因为知道而改变,是进入一个场受到触动而改变。

2、人生是你经历的总和,你经历过什么你就拥有什么。

(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过雪冷乎冻乎不在乎)------这就是老板思维

生存智慧五:给(自己)干!

顾客→老板

↘↙

我①人都是为自己负责,都是先爱自己。

过去(自己当老板):现在(作为员工): 自己投资不用自己投资

很苦但是能够坚持老板承担辛苦

有问题自己解决;有问题老板解决

赔钱自己赔。赔钱老板赔

那么,为什么不拿老板提供的平台练自己呢?

②给自己干像过去一样能找到感觉,同时不再辛苦。

生存智慧六:练习。(无他,唯手熟尔!)

⑴缺什么练什么;

⑵练什么得什么。

生存智慧七:交给

a、你把自己交给谁你就会拥有谁;

交给的表现形式:

1、就是成为你上级的心腹知己。

一个人此生只有两个机会:一是有本事让别人成为你的心腹知己,另一种是有本事成为别人的心腹知己。

(一个不会做下属的人永远不会成为好的领导者!)

2、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一伙人经营另外一伙人。

交给的落地法门:拜

拜的内容:

①我需要的您帮助;

②只有您才能帮到我;

③这件事就靠您了!

b、你把自己交给什么你就会拥有什么。

交给事的表现形式: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就是和过去断绝关系)

具体操作如下:

⑴和提高收入及成长自己无关的话不说;

⑵和提高收入及成长自己无关的事不做;

⑶和提高收入及成长自己无关的人不接触,特别是消极的人。

生存智慧八:建立自我问题一:我要什么?

问题二:我有什么?

生存智慧九:打造品牌。

当你在一个岗位上做得比所有人都好,所有人一提及岗位第一个想到你,你就是公司无可替代的一个人,那么这就是你的品牌!

知道了没用,理解了也没用,用了才有用,用到出神入化才能超越竞争对手。

附:执行四大心态:

1、遇到问题就说是别人的原因,你立刻原地踏步,简称自杀!

2、白天上班,私下讲公司不好,就是在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3、公司找你来就是解决问题,若公司没有问题,你立刻失业!

13.职场生存智慧:向上管理 篇十三

向上管理的雷区

雷区一:将私下矛盾公开化

当上司与下属之间因工作方式或工作思维出现冲突时,下属最忌将本来属于小范围、小问题的事件公开化,使得事件广受瞩目,这种做法不仅使得事件影响扩大,而且可能使得上司在公众舆论中备受指责,这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

雷区二:直线思维否定上司

在企业的权力序列中,上司有向下属下达命令或者提出批评的权力。当受到上司批评时,无论这种批评是否合理,下属回应的方式最好是迂回回应,而不是直线顶撞。因为从上司的立场看,下属直接驳回自己的批评等于否定自己的领导权威,不仅使自己难以下台,而且也必然激起他采取更严厉措施去压制下属反抗的想法。比如,“邮件门”事件中陆纯初在受到贝瑞卡强硬反驳之后,毫不犹豫地将她开除掉。所以,直线思维与上司进行PK的做法,将容易导致双方之间的对话迅速走向终止,并使得关系恶化。雷区三:潜规则VS男权主义

从一般管理职能角度看,陆纯初之所以会对贝瑞卡的顶撞大动肝火,是因为其作为领导者的权威受到挑战。但从管理的潜规则来看,贝瑞卡作为一名女性如此强硬地顶撞其男性的上司,必然深深触动了陆纯初内心深处的男性主义。因性别因素导致的激烈对抗在许多中国企业中经常发生,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却往往被忽略——对于许多有强烈男权意识的男性领导者来说,他们或许可以默许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权威被男性下属挑战,但绝不能容忍被女性下属挑战。

向上管理:将上司的偏差思维拉回正轨

黄旭是一家民营软件公司广州分公司的经理。由于行业技术的快速变化、竞争形势的不断严峻,黄旭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在一次大客户招标会上,竞争对手将订单横刀夺去,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黄旭心中滋生。在这种焦躁感的逼迫之下,黄旭开始对公司员工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不断加班加点;无休无止地开会讨论公司的发展机会,不断对公司的发展方案进行改动,希望能够看到短期成效;对所有员工提出更严格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不允许任何人有犯错的机会。

令黄旭不解的是,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取得如期成果。在他吹毛求疵的要求下,员工们不求有功只求无过。另外,黄旭的焦躁情绪为整个公司的氛围蒙上一种人为的紧张:在他面前,员工们如惊弓之鸟生怕由于一点点失误而受到斥责。在汇报工作时,公司高管尽量选择用美化的词语去报告工作,而不直言工作过程真实存在的缺陷与危机。更糟糕的是,公司几名核心骨干由于受不了黄旭的“高压”政策而辞职,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为了挽救公司不断下滑的颓势,黄旭做出一个大胆的冒险决策——准备投入300万元去收购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公司高层都知道此举无疑等同于自杀,但没有谁敢提出意见。

市场总监陈乐虽然屡谏受阻,但他实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上司受到焦躁症的困扰而不断做出错误的决策,最后导致整个公司崩溃。

于是决定采取向上管理的方式,将上司出现偏差的管理思维拉回正轨。他知道黄旭虽然是个很自我的人,但也还不是一个完全一意孤行之人——黄旭之所以在决策上一错再错,主要是被公司暂时性的业绩不佳所困惑而忽略了从更高层面上看待整个市场发展的形势,无法制订出更加理性的决策。陈乐要做的向上管理第一步,就是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及理性分析报告让黄旭明白自己的错误。

陈乐悄悄与某权威市场咨询机构合作,就公司及行业的情况做出了一份详尽的分析报道。同时,在将此报告呈交黄旭之前,陈乐先与公司几个高层进行仔细的讨论,每个人做好分工准备,决定在高层闭门会议上,在分析报道的基础上,每个人发表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像以往一样纯粹地对总经理黄旭的决策提出反对意见。在会议上,专家权威的观点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使黄旭受到很大的震动,而陈乐准备非常详尽的关于公司几年发展情况的对比图,更使黄旭印象深刻——从图表上,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出这几年来公司在各个方面都不断走下坡路,公司所采取的措施却根本没有起到“止血”的效果。在这次会议上,没有一个人对公司发展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但黄旭却从中清楚地看到自己一系列决策错误对公司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其他高层有针对性的建议,更使他意识到公司目前虽然处于低谷,但是仍然充满再次崛起的机会。

这次向上管理的成功不仅使总经理黄旭幡然醒悟自己的失误,也使得陈乐的才能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一年后,陈乐升任公司的副总经理。

提高向上管理的智慧指数

向上管理的能力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智慧,它不仅决定了下属与上司相处的和谐程度以及下属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某些时候还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晋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向上管理重点在于与领导的沟通协调,也即是下属如何在组织沟通以及个人沟通上取得有效的综合平衡。从下面四道问题中,可以大致测试出你向上管理的智慧指数:

1、我已经向老板提出建议,但是他却没有给我任何的响应,我应该:

a、问老板:“你是否需要再花一点时间思考?”

b、问老板:“你是否有什么疑问或是建议?”

c、重复刚刚报告内容的重点。

2、当老板提出相反的观点时,我应该:

a、仔细和老板讨论,化解疑虑;

b、要求老板说明反对的原因;

c、试图转移老板的注意力,不做任何评论。

3、我已经完成报告,老板也说:“你的报告非常好,不过有些重要的部分没有提到。”这时我应该:a、保持沉默,等待老板的指示;

b、再补充说明其他相关的数据或是资料;

c、问老板:“可否让我知道是哪些内容?”

4、因为意见相左,老板对我提出严厉批评,而批评的内容是错误的,我应该:

a、不出声,用恶毒仇恨的目光盯着上司;

b、坚持自己立场,强硬回应;

c、耐心听完他的批评,然后另找机会与他沟通。

向上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真正了解上司的想法与立场。所以第一问题的最佳的处理方式为(b)选项——你得先了解老板对你的建议到底有什么看法,才能开始进行下一步。

从组织沟通的角度看,当上司的意见与自己意见相左时,下属最主要做的事就是清楚知道上司立场,也就是在说服上司之前,必须先清楚知道他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关键点何在,所以第二道题最佳处理方式是(b)选项——下属必须了解上司为了什么样的原因反对你的建议。

下属与上司之间的沟通,虽然很多时候是上司决定着沟通的路径与主题,但下属也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比如虚心请教以引起上司对话题继续深入的积极性,所以第三道题的最佳处理方式为(c)——下属对上司的意见不要急着提出辩驳,询问上司到底自己缺少了哪些重要的内容。

没有人喜欢被批评,但真正使人受伤的往往不是批评本身,而是自己对待批评的反应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第四道题的最佳处理方式为(C)——无理由地将委屈闷在心里会导致自己工作情绪受阻,而当场与上司激烈对抗则往往两败俱伤,迂回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适当语境下去说服上司才是向上管理精髓所在。

14.职场中的生存智慧 篇十四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们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也大不一样。在办公室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不要人云亦云。老板赏识那些有自己头脑和主见的职员。如果你经常只是别人说什么你也说什么的话,那么你在办公室里就很容易被忽视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也不会很高了。有自己的头脑,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如何,你都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应该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话好好说。在办公室里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和气,要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即使是有了一定的级别,也不能用命令的口吻与别人说话。说话时,更不能用手指着对方,这样会让人觉得没有礼貌,让人有受到侮辱的感觉。虽然有时候,大家的意见不能够统一,但是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并不很强的问题,有没有必要争得你死我活呢?的确,有些人的口才很好,如果你要发挥自己的辩才的话,可以用在与客户的谈判上。如果一味好辩逞强,会让同事们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你不知不觉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不要当众炫耀。如果自己的专业技术很过硬,如果你是办公室里的红人,如果老板非常赏识你,这些就能够成为你炫耀的资本了吗?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再有能耐,在职场生涯中也应该小心谨慎,强中自有强中手,倘若哪天来了个更加能干的员工,那你一定马上成为别人的笑料。倘若哪天老板额外给了你一笔奖金,你就更不能在办公室里炫耀了,别人在一边恭喜你的同时,一边也在嫉恨你呢!

不是互诉心事。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特别爱侃,性子又特别的直,喜欢和别人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后发现,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上不顺利,对老板、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更不应该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胸襟。过分的直率和十三点差不多,任何一个成熟的白领都不会这样“直率”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有了问题,应该尽量避免在工作的场所里议论,不妨找几个知心朋友下班以后再找个地方好好聊。

说话要分场合、要看人,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不卑不亢的说话态度,优雅的肢体语言,活泼俏皮的幽默语言……这些都属于语言的艺术,当然,拥有一份自信更为重要,懂得语言的艺术,恰恰能够帮助你更加自信。娴熟地使用这些语言艺术,你的职场生涯会更成功!

低调才是真正的智慧

低调是一种意无狂、行无躁,吐纳恒常的生活态度。

故意做出来的,不是低调,是低姿态;矫情装出来的,是假低首下心。真正的低调,是内在心性的真实呈现,无论身处闾巷还是庙堂,绝不改变。

低调的底色是谦逊,而谦逊源于对生活的通透。在低调的人看来,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辈子仗恃,唯有平和、平淡、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至美之境。于是,他们放低自己,与世界恬淡地交流。

张扬、张狂,或是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登高必跌重的惨淡。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的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高声叫嚷的,是内心虚弱的人;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他们急切地想掩饰什么,急迫地想夸耀什么,急躁地想篡取什么,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咋咋呼呼,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这些虚荣狂傲之辈,浅陋无知之徒,像风中止不住的幡,像水里摁不下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低调,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争,不浮,是低到尘埃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怎样能多几分从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聪明的人,并不在于他能解决多少问题,而是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多几分从容。

对过去不后悔。事情做错了,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发誓不再做傻事,但是没必要后悔。后悔不仅是在责备自己,也同时在责备影响你做这件事的人,影响他人情绪。不后悔,才会有大将风范、担当精神。

对未来不忧虑。未来的事情,少数可以预测,大部分都是不确定的。明天要考试了、领导要找自己谈话了、马上要评奖金了……如果每一件都要操心,哪能顾得过来?因此,可以有所期待,也可以放松地迎接未来,但不要焦虑紧张。

对现实不烦恼。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规律,因此,不要怪火太烫、冰太冷。烦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迁怒他人、相互指责,使困难变得更困难。集中精力做好手边的事情,才能从中或受到教益启发、或得到快乐享受。

对他人不怨恨。“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解脱”,怨恨实际上是在勒自己的脖子。面对怨恨,可以试着把它转移到一个虚拟的地方,比如对着蓝天喊一喊。

对自己不厌烦。自己和别人一样,有缺点也有优点。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认为自己没有瑕疵。只有热爱自己,才能热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因此,尊重、喜欢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才能自信不自负、自尊不自傲。

对赞扬不苛求。得到赞美,能得到愉悦的感受,让人既高兴、又感激。但是,赞扬不是通过个人的主观愿望就能得到的。有则加倍珍惜,无则坦然面对。希求赞美和表扬,就像幻想得到一件奢侈品,只会给心灵徒添负担。

忙碌中找到快乐

如今,“忙着呢、呆会儿再说”、“最近没工夫”……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

忙碌,似乎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常态。多想找个世外桃源,美美地睡一觉,舒服地休闲一回啊!

可细细想来,忙碌真的让人那么痛苦不堪、忍无可忍吗?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赶走忧虑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忙起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甚至发现,让自己忙一点、找点事情做,有助于保持快乐。哪怕你做的事情没有太大意义,也能帮你赶跑消极情绪。足可见,忙也有忙的好处。

换一种思路,也许就能发现,忙碌也是一种快乐。试想一下,忙碌起来,可以让自己找不到偷懒的借口,从而使自己不断地有事可做,不至于产生光阴虚度的遗憾。哪怕是一件细小的琐事,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去做了,也能在付出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

其次,忙碌起来,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有目标。如果缺乏目标,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让自己忙起来,你才会发现,哪怕是最平凡的工作,都潜藏着值得尽心尽力的巨大机会。

再者,忙碌起来,可以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奔波劳碌之后,家人的嘘寒问暖不仅能让疲惫一扫而空,更能让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多重要,自己的忙碌是多么有价值。

说到底,只要是心怀热诚地忙碌,就能领略到工作的丰富多彩,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乐趣。忙碌工作,照样能找到快乐。

什么让我们老是纠结

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还是稳定的工作?一个家里有权有势,一个虽然不富却很爱你,要选哪个?女性到了职场关键期,是要升职还是生孩子?下属工作完成得不太好,是严厉批评,还是保护积极性?纠结。现如今,“纠结”这个词已经成为继“郁闷”、“烦”之后,又一个被人挂在嘴边的词汇。

纠结原本指相互缠绕,现来,好像是特意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左右为难、无法抉择的矛盾心情。

这种“缺少勇气或意志,从复杂多面的事情中寻找真理”的纠结行为,并称之为“选择恐惧症”。原来说到底,纠结就是害怕做出决定。

为什么我们会越来越纠结呢?首先,想求全、怕失去。现代社会诱惑太多,比如同一时间,如果去海南,就会错过哈尔滨的冰雪灿烂。大家往往鱼和熊掌都想兼得,难以取舍。其次,个人定位不明确。可选择的机会多了,很多人却茫然了,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最终苦苦纠结。另外,过于追求完美。有些人渴求尽善尽美,不允许自己犯一点错。结果,迟迟不敢决定。最后,可能还有一部分人依赖性过强,习惯了跟着他人的步伐,自己遇到事情后,很难做出决断。

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如果每次都伴随纠结、挣扎,甚至痛苦,那么人的情绪很容易被郁闷和摇摆的心情占满,变得苦闷不堪。

哲人说,“智慧和聪明的区别,就在于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选择”,摆脱纠结,能让我们心胸更豁达,生活更洒脱。纠结时,告诉自己“有得必有失”,选择西瓜,就勇敢地丢掉芝麻吧。此外,两相比较,找出自己最有益的选择。实在下不了决心,也可以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

15.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篇十五

人类是智慧的存在物,认识与评价都是人类的智慧生存方式.在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对人类的智慧有着不同理解和把握,但或存在着认识论主义倾向,或带有非理性主义的片面性.现当代哲学的多样性和人本性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了条件,应全面认识并反思人类智慧生存方式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化对人类精神能力的.探索.

作 者:张西林 陈占友 作者单位:张西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山东,济南,250021)

陈占友(海军工程大学,政治教研室,湖北,武汉,430033)

16.生存的智慧初三作文 篇十六

得自天籁的智慧生存--从传统文化的比较中看佛禅的生存智慧

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不管是儒、道还是佛教,在理论上都是自成体系的,在实际中都有其独立的生存能力;它们酿成了中国文化特色的乐生精神,显现出了中国哲学共同具有的`人文关怀特质,而中国佛教哲学的圆融智慧及对人类关怀的终极性尤其突出.

作 者:韩凤鸣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江苏,南京,210092 刊 名: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AL COLLEGE 年,卷(期): 19(1) 分类号:B920 关键词:佛教   智慧   乐生精神  

17.适者生存的进化智慧 篇十七

蚂蚁与恐龙曾经同处于一个时期,强大的恐龙没有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早已灭绝,而小如沙粒的蚂蚁则顺应了地球亿万年来的巨变,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蚂蚁能够这样旺盛地生存发展主要是因为其能根据生存环境进行适应性进化。

相对的个体要在客观环境下生存发展的两种选择是:改变环境和改变自己。蚂蚁自知身单力薄,无法改变环境,于是,顺应环境改变自己,同时科学的进化组织,以组织的协同力量来对抗环境。因此,蚂蚁不但没有被亿万年来环境的无数次突变所打倒,反倒越发的兴盛,它们是一群懂得自我进化与促进组织进化的智者。

进化型组织与非进化型组织

生物界同人类社会一样,存在组织与个人的协调分工、节约消耗、优化利用等特点,而人类社会和企业组织也同生物体一样,有着进化的需要与必要。拒绝根据环境改变进行进化,将会同恐龙一样,虽然强大,却会被自然淘汰,反之,则会如蚂蚁的组织一样,繁荣昌盛。

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中的企业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别:进化型企业组织与非进化型企业组织。进化型组织的特点是善于打破固有认知,尊重客观事实,经常审视自己,摒弃偏见,乐于接受可以使组织更完善的事物,良性的组织变革与进化,在制度与文化的力量下成为常态。反之,非进化型组织的特点则是从思维到行为都相对封闭、保守,多按照惯例与意识习惯行事,没有意愿,或根本没有意识改进组织。这样的组织结构多为权力集中、等级森严、制度机械化,同时伴有严格遵循制度与控制的企业文化及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

非进化型组织曾经在工业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优势,这种组织形态可以保证生产商品的质量,提高生产力,增加组织稳定性,继而降低市场风险。在那个特定时期内,这样的组织具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多元化、变化飞速的市场中,工业时代环境已经作为客观环境中的一个阶段一去不返,如果企业依然留恋与迷信曾经的成功经验,将会被市场法则所淘汰。而进化型组织在市场中勇于创新,不断随环境的变化而变革,与市场形成了一种长效的良性互动,他们不仅不会被市场甩下,甚至能通过自我进化来引导客观环境的改变。

希腊的非进化城邦与进化城邦

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与斯巴达争霸角力时,惨败给斯巴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威震欧洲的斯巴达早已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沉寂,而今天的雅典却依然充满活力与光彩,成为希腊的经济与政治中心。

拒绝进化的斯巴达

公元前7世纪,勇猛尚武的阿卡亚人建立了斯巴达城邦,将民众分为三个层级:第一等级是斯巴达公民,全部是阿卡亚人,享有参政、福利等最高国民权利;第二等级是边民,都是其他民族及臣服城邦的居民,虽然是自由民,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最后一个等级是被斯巴达人征服并奴役的希洛人,也称黑劳士,这些人的身份最卑贱,世世代代要终身作为斯巴达人的奴隶。

斯巴达城邦属贵族共和政体,由两位世袭制国王分别负责军事与治国。国家设有长老议会,主持刑事审判与处理国家行政事务。公民大会则由年满30岁的全体斯巴达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可以在大会上参加议案的表决和官员的选举,但不能提出议案。斯巴达城邦设有政权监督机制,并设立3~5名监察官。遗憾的是,在斯巴达中后期,这些民主机制不但没有随时代而进步,反倒走向财富与权利集中的独裁寡头政治。

斯巴达的军事方面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民皆兵。每个刚刚降生的斯巴达婴儿都必须经过长老的检验,确定身体足够强健,才允许其父母养育,反之则弃于荒野。即使是国王的儿子,到了7岁也必须离开家庭,编入童子军,12岁参加正规军事训练,即使成年结婚后也要住在军营,服役到60岁。

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商贸等其他行业。此外,斯巴达人轻视教育,大多数人都目不识丁,文化与艺术更无从谈起。

在一段时期内,斯巴达依靠这样的组织成为希腊联邦统帅国,战胜过波斯,打败了雅典。但是,强盛的斯巴达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逐渐衰败,其组建的同盟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国内更是混乱不堪,国民贫富差距悬殊,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不久,斯巴达被罗马帝国征服,多年后,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从此斯巴达彻底在历史的舞台上消失。

从斯巴达的兴衰可以看出,其组织结构符合了发展初期需要完全依靠武力获得领地与权力的特定环境要求,于是在特定时期内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环境的改变,文化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斯巴达依然穷兵黩武,依靠镇压与剥削来维持国力,显然无法持久。

首先是人才的逐步匮乏。斯巴达的领土多是殖民地,本族土地和国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从斯巴达国民的等级划分可以看出他们非常不信任,甚至排斥其他民族与殖民地的民众,因此,丧失了大量有能力却不是阿卡亚人的人才。其次是斯巴达不重视文化与经济也是违背社会进步规律的。没有了经济贸易的融通,斯巴达变成了一个孤立的国家,虽然是希腊的霸主,但是,除武力的联系外,和其他城邦再无关连,而军事上的联系又是负面的,这导致了斯巴达的消亡对各城邦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城邦即使消亡,只要灵魂还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根基。但斯巴达除了尚武外,没有任何文化可言,一旦国破,面临的将是彻底的消亡。

阻碍组织进化的三个障碍

为什么斯巴达几个世纪都没有打算进行一些变革,而任由国家滑向深渊呢?他们首先遇到了阻碍组织进化的第一个障碍,即过往成功的经验。曾经依靠武力建立了斯巴达城,力挫波斯帝国,战胜雅典等希腊各城邦,组成了以斯巴达为首的同盟……这些成绩让斯巴达人觉得,曾经的方法与经验可以为他们带来永久的、更大的成功,而忽视客观环境的改变。

第二个障碍是利益相关者的阻挠。斯巴达的利益群体主要集中在元老院与军官等社会上层机构中,利益集团自然不愿意改变现有的对自己有利的组织结构。曾经有雅典人到斯巴达推行雅典的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结果被以奸细罪割掉舌头驱逐出国。虽然斯巴达有看似公平的公民大会,但平民没有提案权,只有审议权,即使大众希望国家进步变革,也无能为力。

第三个障碍是进化中的假象。假象之一就是组织改革进化的初期是看似错误的,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组织变得混乱等。斯巴达曾有两位开明的君主试图改变现有组织,进行了两次改革。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因为改进初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来就反对改革的元老院借机挑起事端,使国王最终放弃了组织变革。斯巴达另一次改革是克里昂米尼三世登基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算拯救滑向深渊的斯巴达,遗憾的是落入了组织进化的另一个假象——错误估

计变革后的组织能力。往往组织成功变革进化后,我们很难短时期内准确的计算出组织与客观环境的对比关系及位置,做出过于保守或激进的行为,导致决策错误。克里昂米尼三世在斯巴达改革取得初步成功时没有继续推进与巩固成果,而是错误地估计了自身的实力,觉得斯巴达已经重振雄风,开始东征西讨,结果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马其顿等城邦组成的联军,使斯巴达刚刚获得的活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断进化的雅典

雅典是一个典型的进化型组织,它被称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不断随环境改变而变革,是雅典最明显的特点。不断的良性进化使雅典成为了一个智能的,可根据环境自我进化的组织,虽然中世纪后受到欧洲巨变的冲击,几经沉浮,但是依然屹立不倒。

组织进化的六种力量

从古至今,从政治到经济,主动变革的组织并不多,首先是缺乏组织进化的意识,更多的是缺乏驾驭组织进化的能力,因为,这种关乎组织存亡的行为需要有效的战略与战术来配合。有六种力量可以帮助组织进行成功变革,分别是:愿景、制度、文化、领导、榜样、反推。

1.愿景

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就开始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组织改革,第一任执政官梭伦在雅典与邻邦墨加拉争夺萨拉米斯岛战败后进行了一系列强国改革。但是,在那个蒙昧的年代,想要在一朝一夕间改变千百年来一直沿袭的制度与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制度虽然是改革最有力的工具,但是风险也较大。在梭伦之前,雅典也有过一些人推行过立法、文化、宗教的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在颁布硬性立法之前,梭伦先进行演说,为民众描绘了一幅改变后的雅典的美景,告知大家改革后可以得到的利益。这样一来很多人充满期待,一些反对的人也在梭伦充满煽动性的演说下开始动摇,改革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建立共同的愿景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改革如果没有大多数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支持,很难取得成功。只有建立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景,以利益为纽带,改革才容易顺利推进。

2.制度

梭伦清楚,顽疾需猛药,对于雅典几百年来的旧有思想单靠一些规范与劝诫是不够的,必须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扭转雅典人的思维与行为。为了突出立法的严肃与权威,梭伦把每次发布的新政都刻在木板上,在万人广场上以仪式的形式进行公布。梭伦首先废除了农民债务,使奴隶得以解脱,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为雅典创造价值,而不是只为奴隶主服务,也为雅典的民主政治迈出了第一步;废除旧有的残酷法律,法庭设立公民陪审制度,以道德、文化、经济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废除按照出身、权势来划分公民级别的方法,改为按财产的拥有量划分等级,大大地促进了雅典的经济发展。为了能使民主体制成为常态,梭伦恢复了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在贵族会议之外设立百姓组成的400人会议来协管国家。

有效的措施通过制度得以有效的实施,是雅典改革成功的关键,很快雅典就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工商业城市。其他城邦都不愿意和雅典为敌,因为那样将失去一个重要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伙伴,甚至很多城邦维持生计都要靠雅典的贸易与工业,因此,雅典不需要战争就拥有很多属邦与伙伴,“不战而屈人之兵”。

3.文化

梭伦用立法奠定了雅典改革进化的基础,但是,如何使这种良性的发展能够持久并深入每个雅典人的思维习惯中呢?这就需要依靠文化的力量。到了伯利克里执政时,他一面完善立法,一面推行文化。他认为,文化是一股柔韧的强大力量。伯利克里想把雅典变成“全希腊的学校”,培养并吸引希腊甚至世界各地的人才来为雅典效力,而有效的引导又可以使文化为政治服务,为政治主张提供支持。由于伯里克利的积极倡导,雅典成为全希腊文化最繁荣的城邦。伯里克利的文化政策是与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修建公共工程还是举办节日演出,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强化他的政治主张,他甚至采用当时雅典非常流行,几乎所有民众都喜欢看的戏剧来宣讲政治主张,增加大家对其推出立法的认同。

组织改革首先用制度来建造基础,基础形成后则由文化来引导大家从律法的底线走向更高的文化与道德标准,有文化支持的制度会变的即坚又韧,两者又可以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组织进化时的文化导入主要是将变革制度以文化的形态进行传达,为改革提炼方法、培养习惯并找到文化层面的依托。

4.领导

之所以很多组织不愿意进行组织变革,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件关乎组织生死的大事,这就对企业的领导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力重要,决心和胆识更重要。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的措施多是从组织中的一个部门,或从最底层开始做起,这样做的确可以规避风险,但是成功率却非常低,尤其是企业变革这样攸关生死的大事。组织变革的根本与源头在领导层,甚至是领军者本身,只有由上至下的变革才是根本性的,才容易推行并落实。雅典的组织变革之所以能够得以彻底实行,主要原因就是变革是由上而下的。

第一任执政官梭伦颁布的法令绝大多数对贵族、掌权者不利,自然,也和身为贵族、执政官的自己产生利益冲突,但是他毫不犹豫地从自身做起。比如,颁布废除农民债务,禁止债务奴役法令后,自己首先烧毁了其他人欠他及其家人的所有欠款凭证,释放了自家的奴隶,首席执政官都这样做,其他贵族也无话可说,改革因此顺利开局。接下来的执政官庇西特拉图、埃菲阿尔特斯、伯利克里等也都和梭伦一样,以身作则,政令不偏向某一方,身体力行,推行起来自然就容易。

5.榜样

从古至今,榜样的力量都是强大的。2500年前的雅典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是别人学习效仿的对象,这样的组织继续发展是相对困难的,因为没有学习的对象,又无法预知前行的正确性。雅典在摸索创新的同时依然没有放弃借鉴与学习,他们向波斯、巴比伦学习艺术、文化与贸易,向斯巴达学习军事。雅典的学习方法是“走出去”与“引进来”;政府派遣雅典各行业公民去其他城邦学习经验,带回来文化与技术,拓展商贸,同时,吸引人才在雅典安家落户,为这些人才提供优越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环境。因此,雅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投奔,这些人才也都在雅典这个开放民主的舞台上尽情挥洒才智,为雅典的不断进化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

6.反推

在一个相对保守的组织中,做出一个决策往往瞻前顾后,考虑决策的各个环节是否违背固有原则,一旦触及,即回避或否定决策,这样必然导致有效的决策胎死腹中,这样的思考路径也永远不会发现或反省组织的错误,而这又恰恰是非进化型组织的通病。雅典在改革初期,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提出一项改革方案,在执行时会受到各方的阻挠,而梭伦对大家说:“你们欢迎这项改革所能带来的好处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由我来决定!”就这样,梭伦以结果为导向,从结果反推达到目的的手段,化解了改革中的干扰。

今天市场中的企业也是如此,如果做一个决策前先考虑组织的制度规定、惯例、潜规则与违反的代价等,决策的思路将受到严重的局限,甚至决策无法进行。反之,如果以结果为导向,尊重客观事实,不受主观影响,以寻找问题解决方案的方式,反推能够达到目的的手段,则无论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外部营销活动中,都会大大增加成功与创新的概率。

上一篇:督导评估备查资料下一篇:经典七夕祝福话语4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