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共18篇)
1.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一
关于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的探索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专门技能采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就业.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对各种模式进行分析,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郭丽颖 许红 耿万云 李淑华 赵欣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实践探索
2.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二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笔者对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 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 与现实生活具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部分学校并没有认清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其实际交流和应用能力。例如,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讲解一些理论性的东西, 而忽视了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第二, 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相关资料显示, 我国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师人数较少, 储备不足。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 无法胜任当前的教学工作。另外, 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 部分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较高, 但实务方面的知识储备较低, 实践经验较少。这使得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全面结合起来。第三, 实践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高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的体系都不完善, 缺乏合理、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并不能体会真正的专业实践过程或是不能接触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 使他们难以胜任未来的工作岗位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我国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与教学模式不同,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师及其他人员为了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实践模式。所谓“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就是指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的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 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在工作实践过程中, 学生会获得一些感悟或者见解, 这些感悟或者见解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这种培养模式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密切学校教育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联系,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使学生提前预热, 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3.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充分发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笔者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学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3.1优化专业结构, 完善课程体系。要想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充分运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优化高职英语的专业结构, 改革教学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市场经济下的岗位需求, 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 将专业知识置于课程教学的核心位置, 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在基本素质方面, 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 如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而言,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必须坚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起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建立“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首先, 在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外, 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 使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职业素质。其次, 加强校内的模拟实训。高职院校必须完善自己的英语语音室等, 更新多媒体设备, 同时聘用一些高素质的专家, 做好对学生的集中培训工作。第三, 通过与企业建立良好联系, 让学生进行校外的顶岗实习。学校应该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 最好签订相关的协议, 让企业在每一年的某一时期给学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机会, 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3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以工学结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第二, 通过校企合作,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 高职学校必须明确,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岗位需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等, 实行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课堂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促进”的目标。总之, 高职英语教学要实现“做、学、教”的全面融合, 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次, 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相关人员应该充分考察社会发展中的人才需求, 与各个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这样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获得更多的工作体验, 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过程中, 全面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总结
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 是当前我国各个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全建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 各个高职院校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转变认识, 重视此模式的建立, 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不断加以完善。只有这样, 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才会大大提高, 有利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摘要:在本论文中, 笔者首先分析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而后介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最后对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崔春萍.高职英语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 2012 (5) .
[2]汪云芳, 王丽娟, 龙玉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06) .
[3]叶丽萍.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4) .
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三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陈维彬(1958- ),男,浙江东阳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浙江温州32503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097-03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① 作为模式,应具有标准性、规范性、普遍性等特征。研究模式问题,旨在提供可资学习、借鉴和使用推广的事物标准样式。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特征
当今高职教育界各种模式称谓层出不穷,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也是见仁见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原则、程序和方式。” ②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达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观念”。③ 尽管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定义不一,但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蕴涵以下基本特征:
1.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是专业,落脚点也是专业。其内涵的核心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学生设定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的途径、方式等。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处于专业龙头地位,将带动学校深化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2.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决定其多样性。一所学校的不同专业可以是具体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一专业在不同培养学校或不同培养时期也可以有具体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专业的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3.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涵盖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涉及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与标准、培养方案与培养条件、培养途径与机制等。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及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之间的综合性联动改革。
总之,如果说办学模式是一个学院层面、解决办学体制办学投入办学道路、院校长们应该更多探索与实践的比较宏观的课题,而教学模式是一个课堂层面、解决教学地点场所流程方式、广大教师们应该更多探索与实践的相对微观的课题,那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专业层面,着力解决各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比较中观的课题,是各教学系领导特别是各专业带头人、专业主任们首先应该探索与实践的综合而重大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1.我国教育中的知行学说。我国教育知行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育言论。《论语·里仁》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宪问》强调:“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荀子在《儒效篇》中也说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他认为,“学至于行而止矣”,把行看做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蔡元培先生提出实利主义教育,也提倡“边工边学”。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也提出了“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的职业教育思想。知行学说的实质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为工学结合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西方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哲学。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见于18世纪初的欧洲,其原始形式是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莫尔、佩蒂、贝勒斯、洛克和卢梭等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影响,一方面也是对贫民子女的慈善之举。
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在美国诞生并得到快速发展,这与20世纪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实用主义集大成者约翰·杜威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人类通过经验进行学习,因此,他提出“学校即社会”,主张“从做中学”。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的主体教育内容由“教义”转为“学科”,教学方法由“权威”转向“民主”和“实践”。杜威及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为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以及对生产特点的分析,阐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大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他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④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⑤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
1.英国三明治教育。英国实施职业教育主要是技术学院。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Sandwich Education)。这种模式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要到企业去参加实际工作,形式上像两块面包中间夹一块肉的“三明治”而命名。
“三明治”教育的实质是工读交替制,即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其特点有:一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二是工作训练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时间为三年制学生不少于12个月,保证学习和工作的一致性,学生在学期内的工作授予学分。三是学生进行的是有酬薪的工作。四是学校在给学生安排工作时主动适应企业的需要,使企业接受学员工作成为其训练和选择新职工的一部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使英国的工读交替制誉满全球。
2.美国合作教育。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与英国基本相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并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当时,赫尔曼·施奈德教授获准开始一项把工作与教育正式联系起来的、学生自愿参加的合作教育计划,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学校学习,另一组到工厂去工作,一周后两组相互交换。这种学工交替模式被普遍认为是合作教育的经典模式,开创了美国合作教育事业的先河。
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综合中学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实施。综合中学经常采用合作教育的方式,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与工作交替进行。交替的周期比较短,学生半天学习,半天工作,多数学校安排学生上午学习,下午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社区学院实行的合作教育计划,其特点是:学生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到与所学专业密切结合的企业等机构工作;学生往往利用假期参加实习工作,并不延长学习年限;参加实习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企业也从实习生中物色雇员人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直接录用。
3.德国双元制教育。所谓“双元制”(Dualsystem),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的主要特点是:受训者具备学校学生和企业学徒双重身份,企业和学校双重培训机构,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双重培训教师,培训大纲和教学大纲双重教学内容。
德国的高职教育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学制3年,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学院引用双元制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实施教学任务。在形式上采取工读交替,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主要在企业形成。一般而言,第一年以理论教育为主,每周学校学习4天,企业培训1天;第二年、第三年以企业培训为主,每周企业培训4天,学校学习1天。双元制独具特色,备受推崇,被称为德国战后经济迅速腾飞的“秘密武器”。
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工学结合是一种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学生身份及教育资源的双重性、工作与学习的交替性、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的市场性等显著特征。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条件、培养途径及机制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1.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向企业工作岗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坚持科学发展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切实解决高职学生“学会做人”的问题。高技能人才只有通过工学结合特别是工作实践来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训导,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职业生涯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全面改革学科体系下的课程体系以及传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按工作体系重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是研制和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标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开发课程,以工作过程为线索,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学并重与交替、生产性实习占绝大比重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硬化“双证书”毕业标准。二是研制和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规范课程教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强化改善人才培养条件,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建设校内外“双重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重点是按产品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真实工作实践环境。如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车间,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人员,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和实训或承接社会产品,以学校为主组织加工和实训,做到“校企合一”“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一个新课题和难题,可尝试设立工作实践处,引导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工作实习制度,找准利益共同点,探索工学结合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交互机制,实现深度结合、合作共赢。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制定专业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引进和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实践和访问工程师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提高教师个体的“双师素质”。同时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担任的机制,做到专兼并重。
4.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是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重点是通过校企合作增强培养途径与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紧紧抓住和精心组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与载体,重视校内学习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课堂学习与实践地点的一体性、校内学业考核与企业工作考核的结合性,尽可能将课堂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
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订单培养,强化工作实践,促使订单培养向工作化、经常化、行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与实践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是工学结合的最常见模式,按工学交替间隔可采取学年交替制、学期交替制、月份交替制、星期交替制、全天交替制、半天交替制等半工半读模式;按工学交替孰先可采取“2.5+(0.5)”和“2+(1)”等后期工作制、“(0.5)+2.5”和“(1)+2”等前期工作制、“(0.5)+2+(0.5)”等前后期工作制等模式,特别是“1+(1)+1”和“1.5+(0.5)+1”等中期工作制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将工作实践任务化、项目化,是工作实践的高级形式。任务驱动将知识和技能隐含在工作任务中,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讨论和完成解决问题。项目导向通过项目设计,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工作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应用知识和培养能力。顶岗实习作为工作实践的最高形式,具有岗位性、独立性、有偿性和稳定性等特征。从改革最后学期的毕业实习入手,与建设高水平校外实习基地紧密结合,遵循企业工作规律,完善创新运行机制,提高顶岗实习比例。顶岗实习若签订了就业协议也是预就业模式。
[注释]
①中科院语言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94.
②教育部高教司.银领工程系列——育才通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③望冠,彭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5):29.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戌国.四书校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5]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黄炎培职教思想评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四
本文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出发,对学校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共同培养体现高职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了有益的探索.
作 者:任华敏 作者单位: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62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34) 分类号:G71 关键词:酒店管理 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
5.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五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阐述了新形势下的技能训练模式、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模式,通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创新地提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 “五环六步”技能训练模式,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评价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技能训练模式 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 教学质量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例,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
从国家层面看,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集中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习内容即为岗位工作内容;在实习实训中实现育人目标。
在国家领导的重视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类职业院校围绕校企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建设、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基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培养师资队伍。笔者所在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 “校企合一、双元共育、综合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性地构建了五个技能训练环节,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贯穿于五个技能训练环节。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进行了“五环六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训练模式
产教融合是指产教一体、校企互动,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基于产教融合的内涵,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业访谈会,从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学校教学工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滚动式”生产性综合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五个技能训练环节,见表1。通过五个环节的训练,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从生手、新手、熟手、能手、高手五个阶段的循序渐进,满足企业对员工的岗位技能要求。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完成从生手到新手的转变,完成汽车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认知汽车维修工作环境,学习机械基础、电子电工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是专业技能训练。学生完成由新手到熟手的转变,完成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以及汽车电气设备三大汽车组成的学习。熟悉三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三大系统的维修。
三是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完成熟手的成长,完成汽车电控系统、汽车诊断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学习,有汽车故障判断能力,能够正确检测与维修车辆。
四是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合格的学生,参加滚动式生产性综合技能训练。学生接受企业派工,完成机电一体维修工、汽车销售、汽车钣金与喷漆、汽车零配件营销、汽车美容等岗位的学习。
五是顶岗实习。学生采用班级轮流、学生岗位滚动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训练,实习学生的专业能力由熟手向能手、高手的转变,如图1所示。
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实现工学结合,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老师、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在每个技能训练的过程当中。2009年技工院校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方法,六步法教学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专业技能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见表2。
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工作任务,完成一个训练环节。在六步法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流程,共同制订计划,最终完成整个项目,并开展个人和小组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最终结果。整个过程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合作性小组的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了集思广益、互相协作的空间,即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完成,体验到了创新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分析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广泛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能力的形成。
三、“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的评价模式
构建“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评价模式,将整个评价体系渗透到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滚动式”生产综合训练和顶岗实习“五个环节”,如图2所示。通过学校、企业、政府(鉴定)“三方”共同对五个环节的实施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的“两性”评价,如图3所示。当学生毕业后,学校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考核内容,以适用企业岗位能力变化,实现“五环六步”教学实践的全过程评价。
四、“五环六步”教育教学成效
实施“五环六步”的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六个步骤贯穿于五个技能训练环节中,笔者学校选取一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试点班,经过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双方互惠互利
在深度校企合作的大前提下,学生进入“厂中校”学习,参加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在校外教学点的学习中,学生很好地完成了企业岗位任务,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试点班的就业情况中,全部学生顺利就业。其中,有50%的学生最后留在了实习企业中,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深度的校企合作,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提升了专业品牌;企业也从中培养了忠诚度高的实用型员工。校企双方实现了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推进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实现就业多样化
滚动式生产性综合训练是学生专业技能向高手、能手转变的过程,是实现教学过程到生产过程、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学生到员工的无缝对接的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学生具备了胜任多个岗位的能力,并且发掘了自己的岗位潜能。因此,在学生就业情况中,改变了以往毕业生单一的进入维修企业从事汽车维修岗位的情况。从毕业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能够从事汽车维修、整车销售、配件销售、汽车保险、汽车美容、汽车钣金等多种岗位,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面。
3.创新评价体系,育人结硕果
“五环三方两性一反馈”的创新评价模式实现了教学与教育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全方与局部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保证了“五环六步”教学实践的教学质量。试点班获得多项荣誉,被评为学校“模范班级”,在2013年被惠州市共青团评为“惠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班级江文龙同学被评为第二届校园“十大文明”学生,获得学校学生的最高荣誉;郑文新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代表企业参加了第三届惠州市维修企业技能电视大赛,勇夺冠军,成为惠州市汽车维修技术能手。创新的评价模式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6.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六
(一) 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实用性
公共英语课程目前是高职高专院校必考的公共基础必修课, 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估指标。一直以来, 作为高职公共必修课, 公共英语教学以其知识的基础性、内容的通识性、教学管理的统一性、考核的应试性等为特点, 游离于高职教学改革大潮边缘。虽然, 近几年在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中增加了一些应用性内容, 但其内容过分的概括和通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高职公共英语的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考试只以考核语言规律为主, 学生就业求职时用不上, 到了工作岗位也用不上, 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应试教育”。
(二)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公共英语常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段落解释+翻译”, 或者“翻译+词汇”。课堂上教师仍然是“满堂灌”。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课程的实践性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难以实现。
(三) 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
由于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 而有些学院硬件设施建设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 导致很多学校采取大班授课。由于学生不是同一个专业, 甚至不是一个系别, 加之英语基础各不相同, 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添加相关的专业英语内容, 也不利于师生互动, 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大困难。
(四) 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公共英语师资力量薄弱, 结构单一。高职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 所学专业多为英语教育, 所学内容很少涉及到各类专业英语, 没有行业实践背景, 他们对学生未来的目标岗位知之甚少, 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也不知什么对学生有用。
二、改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
(一) 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班教学
我国高校中的班级一般是在新生入学报到时, 事先由学校或院、系根据学生档案中的有关信息确定的。班级的编排基本上遵循以专业为主的原则, 即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班级。但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 常会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 有些学生跟不上的情况。鉴于此种情况, 除遵循以专业为主编班的原则外, 还应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编班。我们可对新生的英语进行测试, 按学生的基础分为不同的级别,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有助于各个层次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进而解决目前一个班级内有些学生听不懂, 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二)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转变
公正的评估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但是以往对学生的评估基本上是建立在期末考试之上的, 这样的评估方式过于单一, 也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课程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再加之考试前老师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复习范围, 学生只要在考前抽出一些时间背一背, 看一看, 就能及格。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学不学一个样, 学多学少一个样”的印象,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状况, 我们要实行“过程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的方式, 侧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估并逐渐减少期末考试卷面分值,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 也可弥补终结性评估的弱点。过程性评估是指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 每次课上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 如个人展示、小组表演、小组汇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打分, 作为期末考试总成绩的一部分。这样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又能带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三) 建立“双证”课程
“双证”课程一方面是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 (内涵) 的课程;另一方面还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重要途径。“双证”课程比一般职业教育课程更具有标准的规范性, 接受“双证”课程教育的学生, 更容易满足企业需要, 能很快从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因此, 在高职的英语教育中, 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如“托业桥”考试, “涉外文秘资格认定考试”等一些职业资格认定考试。这样既满足学历教育的要求, 又满足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 实习 (训) 基地的建设
开拓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 (训) 基地保证了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传统的教学仅限于教室这一地点, 而实训室和实习 (训) 基地的建设, 使仿真场景更真实, 效果更理想。从而使具有实践特色的教学模式深入、持久地进行, 更加有利于每学期都开展模块实训活动 (例如“商务英语实训”、“酒店英语实训”、“英语翻译实训”、“文秘英语”、“报关英语”等) ;同时, 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 了解生产和工作过程, 也应成为工学结合课的一大特色内容, 使学生真正体验真实场景, 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和提高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 给学生创造尝试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的外部环境, 逐渐积累“工学结合”的经验。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 使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践, 在实践中获得学习, 进一步提高他们英语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质, 使学生能够体验真正的工作并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心理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基础。
(五)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 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和素质的教师。对于公共英语教师而言, 不仅要具备过硬的语言能力, 还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 加强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除了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或邀请企业骨干到校内汇报指导之外, 还要通过进修培训、企业见习等方式促进本校教师的自我提升, 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 并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 (如BEC考试、报关员考试、秘书资格考试、翻译资格考试等) , 以此改变英语专业教师中纯语言教师的普遍现象, 从而达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 加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和发展, 使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
(六) 加强公共英语教师所教各专业专业知识的培养
这里的专业知识不指英语专业知识, 而是指能教好各专业专业英语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所教专业有机械、电子商务、连锁经营、证券、广告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想给学生增加一些专业英语知识, 但由于缺乏对各专业的了解, 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用到哪些专业英语词汇, 所以讲起课来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学校应该针对这一情况对公共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如让教机械系的英语教师深入到机械系参加集体备课, 教会计系的英语教师深入到会计系参加集体备课, 这样可以使教师初步了解所教专业的专业知识, 帮助英语教师有的放矢地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增加专业英语的教学, 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给我国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希望, 也带了新的挑战。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探讨上, 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 充分考虑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市场需求。这样,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各种职业能力, 而且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 也便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共建学习社会, 创造出与工学结合全面接轨的崭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 (英汉对照)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七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业设计;实践教学;问题;模式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而高等教育事业更是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高职院校。与其他的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系别,工业设计专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工业设计能力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只有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就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步骤。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对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当前高职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将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一,没有深入认识“工学结合”的含义。这是限制当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认为“工学结合”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特定时间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习活动,并没有重视校企合作的过程及意义等。同时,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不关心。因此,大部分学校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第二,实践资源相对缺乏,实践过程也过于简单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模式过于简单,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进行良性且紧密的互动,因此实践过程过于简单化。同时,在实践资源方面,企业大搞形式化工作,企业并没有为实习生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学生仍然只是进行校内实习工作,实践资源过于单一。
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
二、优化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涵义是提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必要前提,是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针”。优化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完善专业教师的培养机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联系。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让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某些企业的技工型人才担任学习的实践教师,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各种工业设计的竞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实践能力为标准,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其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对于那些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及指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认真的姿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再次,要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企业实际高度契合的校内实践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训环境。例如,实训基地的生产设备等要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一致,同时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等。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三、总结
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与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度一致。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密切与企业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同时,高校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模式,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推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王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苏学会.工学结合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9).
8.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八
高怀世 徐有华 陈传胜 甘宏礼 徐 明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赣州 34100
提要: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按照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在学院立达科技开发总公司建立了“内源型”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对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运行方式、建设内容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了一条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
关键词:内源型 实训基地 建设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with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nd “self-supported type” features
Gao Huaishi Xu Youhua Chen Chuansheng Gan Hongli Xu Ming
Jiangxi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Ganzhou Jiangxi Province
Postcode: 341000
9.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九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不良行为矫治
“十一五”时期,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但现实中,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普遍遇到的最大困惑是在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方面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本文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在校的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深感在校期间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并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探索了具体方法和措施.力求达到学生行为习惯和企业要求的基本一致.
作 者:万鸣 梁玉芹 作者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26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不良行为 习惯 矫治10.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将“教、学、做”融合为一体,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有机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让单一的操作在理论指导下相整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原则
(一)情境真实性原则(situation-authentic)
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掌握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所以必须遵循真实性,每一个模拟情境必须来源于现实,又能够回到现实中去,这样学生感受到的语言材料就越形象、越真实,从而确保语言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二)任务连贯性原则(task-coherent)
“工学结合”注重学生的应用技能,教师应当要把握好课程的每一个模块和课堂的组织形式,精心设计每一个模拟情境任务,并同时兼顾各个情境任务间的关联性和课程内容的完整性:从知识结构上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点到面、层层深入,从能力结构上应该是由单一到综合、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逐步循环,从语言结构上应该是由输入到输出,先听读后说写,形成阶梯式递进。
(三)教学互动性原则(teaching-interactive)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内容以具体任务为载体,完成了教学主体间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话语和课堂活动的互动,以及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互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以互动为中心的主动性、理解性的学习,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都能获得更真实的课堂体验,并且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一)听力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听力教学的设计可以围绕影视剧本展开,把影视剧作品当中的某段经典对话让学生进行听力填空和听写的练习,通过此项练习,学生对于对话更加熟悉,接下来可以要求其对对话进行反复朗读与背诵,完成背诵之后,便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对电影剧本进行分角色扮演,并模仿影视作品当中人物的肢体动作及语音语调,通过此项目练习,学生充分掌握了对话当中的单词、短语、俚语及地道英文表达方式,并且锻炼和提高了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实现了对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练习,在听力提高的同时,口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口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口语教学设计可以围绕辩论赛或脱口秀的形式展开,学生分组对教师给定的辩题或议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分类、准备,小组之间通过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并有组织、有安排的进行分工协作,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扮演辩手、主持人或嘉宾的角色,通过辩论、访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在沟通能力,通过此项目的训练克服学生的舞台恐惧感,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三)阅读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项目时,应该努力找寻能够吸引学生兴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阅读材料,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苹果英文官方网站上对于iPhone,iPad,iTouch等的介绍,条件允许的话,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配备这些产品,让学生根据阅读到的资料现场进行操作演示,呈现效果。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便可判断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当然在阅读之前,教师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应给予讲解,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操作,每个学生都可以各尽其能,参与其中,完成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会取得一定的成就感,对阅读到的英文材料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四)写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写作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首先对学生完成语块、句式、段落结构的训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写、互评,经过小组的共同修改与推选,把整个小组中最好的文章制作成PowerPoint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再由教师和全班同学共同进行评价,互相学习,掌握好的写作句式、写作表达及写作技巧,课后根据老师及大家提出的意见再次对文章进行修改,最后班级可以对这些好的文章进行收集整理,并制作成册,学生们自己的文章便成为了优秀范文,对大家的写作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五)翻译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翻译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也同样依赖于网络平台,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翻译任务,并且规定交稿时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做好的翻译任务上传至BBS平台,每个小组之间从语言形式、意义、篇章组织、翻译策略等方面给出自评和互评,然后由教师做出综合性评价。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当中,通过与小组内成员、小组外成员的合作沟通,其语言能力、双语转换能力、策略能力、交流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以任务驱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各环节的实施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基金项目: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SGH13556),“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邓媛,王湘玲.项目驱动培养EFL学生自主能力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
[2]刘晓麒.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对策[J].电子测试, 2013(14).
[3]王湘玲,贺晓兰.项目驱动的协作式翻译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教学,2008(9).
[4]吴勇毅.从交际语言教学到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1.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一
1. 政府、企业和学校进一步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充分认识到这种模式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 这种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2. 要切实建立政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
教育的特殊性质和职能, 决定了国家应成为办学主体, 尤其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实行校企合作, 而校企合作又必须要由政府来牵引、搭台、促进和监督。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 不愿意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 严重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国职业教育要大发展, 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运用财政税收等行政手段, 强力推进校企合作, 搭建起校企合作的平台, 构建起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 形成校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各施其职、形成合力, 真正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格局;这样才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进一步推动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3. 改革现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方式, 纠正其偏差, 丰富完善其内涵, 创新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
(1) 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高校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 致使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思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动手创新能力不强。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得到纠正, 完善工学结合的内容, 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真正落实合作育人的要求, 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全面开展、健康进行。 (2) 建立和完善“双元”的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一是构建“双元”的合作育人内容。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将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因此在此过程中, 我们不能只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偏废思想政治教育, 二者必须并重, 形成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共融的育人机制。企业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要侧重于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中, 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精湛、思想政治素质优良、人格健全、体魄强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构建“双元”的合作育人主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体制, 决定了学校和企业都是育人主体, 学校的教师和企业的师傅都必须是培养学生成才的教育者, 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 师傅也不能只传艺不传道。学校在此项育人工作中的教师队伍应该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务工作者等, 企业里育人者也不仅仅只是专业师傅, 还应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其他员工。而且根据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实际需要, 在学校和企业里应分别或者共同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 成立专门的学生教育管理机构, 统筹学生的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技能培养、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 做到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专职的管理人员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师和师傅要形成育人团队, 根据各自的优势、社会阅历、人生感悟和职业生涯, 进行合理的分工, 实现优势互补, 形成育人的合力, 教师和师傅从多个角度、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构建最佳的育人机制, 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三是构建“双元”的合作育人途径和方式。在传统单一的学校办学模式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侧重于以教师为主体地位, 较大程度体现为教育和管理上的主导性、规范性、强硬性和灌输性, 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 基本上都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 采用的也基本上都是教师一言堂、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由于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变化, 除了确保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还要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建立和完善构建“双元”的合作育人评价标准。目前多数高职学校和企业在对实习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 一般只有对专业技能和业务考核的评价要求, 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后也只向学校上交一份实习报告或者实习总结, 缺乏或者淡化了思想政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和考核要求。
12.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二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残疾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殊教育学校要提高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残疾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需求,实现“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潜能开发”的目标,提高特殊儿童的康复教育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医”是手段,“教”是目的。要统整课程,康复教育与学科教学合理布局;因材施教,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多位一体化。
特殊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需要,挖掘儿童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在教学课程、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诸方面都要尝试进行改革,将医疗康复和教育开发有机结合,对残疾儿童进行缺陷补偿教育,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医治和康复。
一、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意义
特殊教育的对象往往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家长们从发现孩子异常到接受现实,在这个反复而又漫长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寻求医生的帮助。对特殊儿童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医学上的鉴定与治疗,因此康复治疗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进行的,医生会利用医学知识对患儿进行治疗、对家长进行指导。而学校要想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毕竟教师不是医生,针对特殊儿童生理方面的问题无法像医生那样提供专业的解决办法。美国的《残疾个体教育法案》中提出,应大力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并使之成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既希望能在医学方面得到很好的治疗、在康复训练方面得到专业指导,又希望能在学校教育中学有所得。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学习服务。
二、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遇到的现实困难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培智学校已经尝试通过改编教材、创新康复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功能学科实用性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相对落后的边境地区,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模式还面临许多困难。
1.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在边境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很多教师都毕业于普通师范院校,他们虽然具备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但是与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为了弥补这一欠缺,教师需要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目前,“医教结合”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对医学康复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要经过医学验证适合特殊儿童。无论是对于普师还是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来说,这些都是在自身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的.新问题。很多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感到迷茫。
2.如何利用好教学设施和设备
由于特殊教育有其特殊性,在学校建设方面自然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特殊教育学校除设有普通教室外,还设有专用教室,如音乐(律动)室、书法绘画室、仪器室、家政室、体育健康训练室等,同时还配备了保证特殊教育、教学和学生康复需要的设施、设备、模型和康复器材等。而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如何利用好这些设施和设备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虽然引进新设备后,通常都有厂家的技术指导给教师进行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们往往不能完全消化理解,在教学中也不能把这些设备充分利用,因此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如何实现“医教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教师围绕这一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残疾程度不同,往往要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甚至是一个学生一个目标。“医教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康复目标,把握好“医”与“教”的方式,使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帮助特殊儿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没有更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如何实现“医教结合”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4.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多位一体化
学校拥有的专业教师和专业设备能够保证学生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但学生在校的时间有限,这就制约了学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是比学校教育还要重要,因为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家长的认识必须要提高上来,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康复与学习。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使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多位一体化,这也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重要问题。
三、对“医教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特教学校是学校,也是康复机构,要坚持“挖掘潜能,增长技能,完善人格,适应社会”的培养目标,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1.统整课程,康复教育与学科教学合理布局
可借鉴其他学校课程改革的做法,尝试采用“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目标的设置要注重技能的功能性、生态性和生活性,以技能目标的导向性开展主题生活技能训练,并围绕主题技能训练模拟真实情景、按季节的更替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康复教育训练。课程设置可分为主题技能课程和康复课程,其中主题技能课程以生活适应技能训练为核心,康复课程以身体机能康复训练为主,以“技能目标――主题训练――康复教育”的模式将两类课程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低年级(一、二年级)为康复初期,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康复课程为主,以教育技能课程为辅。中年级(三、四年级)在经过低年级的医学康复训练后,再学习教育技能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康复教育课程可以各占一半。高年级则以教育技能课程为主,康复教育课程为辅。
每周教师都要进行集体教研,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下一周的技能目标,并梳理“主题训练实施方案”。各康复教师要根据技能目标主题制定康复辅助方案,以学科教学为载体,融入康复手段,辅助实现康复目标,达到课堂教学与康复训练的有机整合。
2.因材施教,个别训练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
注重集体教学与个别训练相结合,坚持以挖掘学生的生理能力为目标,把康复目标和学科目标有机整合。既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基本社会生活能力的提升,达到标本兼治的育人目的。
在开设康复辅助课程的同时,还要开设个别康复实验课程,挑选学生,配备康复目标辅导教师。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康复以及情绪与行为干预等,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2课时,每节课时间为30分钟左右。其他的集体康复课程每天安排2课时,每节课时间为35分钟左右。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康复多位一体化
康复手段的介入要符合科学性,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医教结合”倡导现代医疗手段和方法整合,通过改善学生在运动、感知、言语和语言等方面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特殊教育学校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网络体系,不断拓宽康复教育渠道,帮助特殊儿童实现康复目标。还要定期进行家长培训,建立家校联系簿,开通班级博客,组织教师家访。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信心,转变观念,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来,与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从中了解一些教育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改变学生因受智商和能力的限制而形成的孤独性格。在班级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课,教学生玩下棋、拼图等多种游戏,为特殊学生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搭建平台。
1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三
(一)加强《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1:1,或者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更大一些。通过开展项目化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且逐步地把实际项目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中,加强模具设计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加强模具设计相关工作过程的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工作的实际过程,对职业技能的教学进行精心的指导,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冲压工艺的编制、冲压模具设计、模具的装配和维护以及冲压件质量检测与分析等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查找资料和文献的方法能力。
(二)完善《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
通过和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进行沟通和交流,总结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有关的教学内容。
1.主要包括冲压生产和冲压模具,前者可以通过生产情景录像来进行教学;后者可以通过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录像来进行教学。
2.主要包括冲裁件质量问题分析、弯曲件质量问题分析、拉深件质量问题分析和成形件质量问题分析,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生产中的次品件进行演示教学。
3.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订、冲裁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和冲裁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冲载件(托板)进行教学。
4.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生产方案的制定、弯曲模总体结构设计、工艺计算、弯曲模零部件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弯曲件(支架)进行教学。
5.主要包括工艺性分析及拉深次数的确定、罩壳的生产方案的制、拉深模总体结构设计、罩壳的工艺计算、拉深模零部件结构设计。主要通过拉深件(罩壳)来进行教学。
6.主要包括气瓶的成形工艺分析和气瓶的缩口模设计。主要通过成形件(气瓶)来进行教学。
(三)开发出适合“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材。通过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及一线员工开展研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教材内容的制订以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规程的制定、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将典型零件的冲压加工方法归类为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具设计,新教材结构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择恰当,教材难度适中,选取的工作任务真实,具有代表性且实践性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精神,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项目导向是指依托来源于企业真实的冲压件模具设计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是指以分配任务的形式,使学生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成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相应的引导文件;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与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规则。学生主体是指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群体化协作学习能力。学生群体化协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通过一些相关的实例(如实验实训、综合实训、学科技能竞赛、体育比赛和辩论赛等)来引导学生群体化协作学习和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树立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群体化合作能力。利用BBS、微博和QQ群等网络的形式,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并且形成一致意见,从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
(五)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将以前片面对理论知识的考核改革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可以利用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情况、实践操作情况、以及工学结合模式下下厂实习等都在考核的范围内,从而能够提高评价的全面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达到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结论
经过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构建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精心选择并组织以真实冲压件模具设计和制造为载体的教学内容,采取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冲压生产及其规律有生动、直观、全面的认知。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设计,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而且还节省了企业的二次培训,因此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唐永泽,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1).
[2]徐其航,等.模具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讨[J]. 广西轻工业,2010, 139(6).
14.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四
一、思政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内涵
课内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课堂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是在课堂中运用丰富的“实践资料”或真实的图像资料、案例、情境等实施教学, 从而使学生达到接触社会、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 过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
由于属传统观念的影响, 思政理论课注重对教材内容的解读, 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课堂抬头率低。即便是课堂内有实践环节, 也仅仅是流于形式, 缺乏深度, 无形中缩小了学生的创新空间。
(二) 对课内实践教学重视度不足
长期以来, 片面地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解为超越课堂以外的社会实践, 以至于高职普遍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教学实践活动。然而, 社会实践活动更需要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也受到安全因素、师资力量的影响, 组织更有挑战性, 覆盖面有限, 以至于可操作性不强, 效果无法得以保证。
(三) 课内实践教学规范程度不高
目前课内实践教学更多采用灵活方式开展。教师习惯采用个人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尚未能实现资源的共享, 造成资料的重复收集。在课内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 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时常达不到如期的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实施方案
(一) 明确课内实践教学目标, 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首先, 在综合考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制定出体现实践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在计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以及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 并能实现动态调整。同时, 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围绕某一个实际项目实施课内实践教学, 结合学生专业特点, 为个人专业学习和发展提供素质养成途径。
其次, 根据教学计划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组织参与该课程教学的主干教师参与编写, 大纲内容尽量翔实, 并定期讨论, 适时更新。同时要处理好实践环节与课程理论内容的衔接, 在实施过程中, 要切实落实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不能因为客观原因而忽略了实践项目的细微环节。
(二) 形成灵活多变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思政理论课目前共有三门课程, 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以下将分别探讨这三门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内实践教学可以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生活感悟、专题研讨、模拟法庭辩论、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目前已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活动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课堂中采用此法可以有效弥补就业时由于学生心理准备不足而带来的求职挫败感。例如可以在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两个章节中重点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内实践可以采用专题探讨、知识竞赛、历史影片赏析, 学生试讲, 小组合作学习, 成果展览等方式,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历史是非问题的认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采用。例如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对党的认识可以采用党史知识竞赛的方式开展课内时间教学;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革开放”可以采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览”的方式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形势与政策的课内实践可以采用新闻发布会、时事评论、调研报告分享等方式。每种方式都需要提早精心准备, 做好任务分工, 明确流程和注意事项, 同时在开展的过程中做好现场的录制工作, 为课后发现问题, 完善课内实践内容提供资料来源。
(三) 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
教学辅助资料的收集是教师完成课内实践教学的必需环节。分散收集又将会造成教师间重复劳动, 消耗不必要的时间, 甚至部分资料不能实现共享。因此可以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的设置情况, 分工整理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工具书、参考书、影像资料、教学软件、光盘、时事新闻、录音资料等实物资料和数据资料, 实现教学资源在校园内共享, 逐渐完备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 为课内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四) 编写特色实践教材
根据课内实践教学的大纲要求编写特色鲜明实践性的教材。在编写内容安排和习题设置上, 要强调学生技能水平训练,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传统的以理论发展为序的常规设置, 尽量增加实用性案例的编排。教材使用过程中, 要根据社会的变化, 适时更新内容, 在实现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 实现特色教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旭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性教学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3) .
[2]郭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
[3]张晓荒.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政课程新体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0) .
15.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计算机实践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实践教学总体指导思想就是实现“三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提高“三种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优秀的学生不可能单单在“象牙塔”中培养出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实践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对于职场来说,未经过实践的大学生是一个缺乏竞争力的大学生。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仍普遍存在所学知识滞后和与实践有较大程度脱节的问题。随着高职学制的缩短,一些学校又盲目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减时不减课,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参加工作后进入工作状态周期较长,不能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与优势。在加拿大,“合作教育课程”是其高等院校普遍实行的一种企业和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课程”模式一方面将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学以致用,相互促进:另一方面也为能力出众的学生打造了就业的“直通车”。有统计表明,参加“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的毕业生要高。
(1)高职毕业生就业将不再是“订单式”办学模式下的“被动就业”方式,学生需要具备“主动就业”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才能辨别对于一个工作是虚拟的幻想还是真实的喜欢,有助于帮助其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也可以在实践体验之后选择相对比较喜欢的职业岗位。
(2)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认为,社会并非一个机械的结构或装置,所有工作实际上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如果不懂人、不了解社会,怎么发展?只有实践才能模拟体会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其他人对于你做人做事的要求,才能培养基础的人情世故,才能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行为矫正。
(3)学生在实践中完成一个个具体的课题,通过讨论、查资料、做实验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完成任务来感悟和理解相关知识及应用,达到融会贯通一门专业课知识的目的,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实践才能知道知识的用处与知识的缺乏,也才能对学校所学课程有新的理解,学习的目的性才更加明确。
(4)对计算机类企业来说,除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有待加深、加强外,另一方面合作精神和一定的人际交往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一些软件公司非常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有实践才能了解校园以外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对帮助学生懂得社会知识、接触社会机会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5)为了能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由学生变成工作者的转型期,只有实践才能对老师、同学提供的知识和其他书面知识有辨别的能力,才有质疑的底气。由此才会形成自己新的主见,进而帮助你比其他不实践的同学更快成熟。
二、拓展“工学结合”实践的方式
1.改革现有实践机制,建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
目前,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是以班级和专业为单位的一项教学活动,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个体的心理状态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实践方式及学习实践兴趣都存在一定差异,统一的教学内容与强制的教学方法,不能较全面地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动画制作,但他可能对程序设计异常讨厌,而计算机实践“大锅饭”逼着他必须要从事程序设计,影响了实践的效果。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全力以赴轻松地进行实践活动: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采用“选修课”的方式,列出几个实践项目,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选择。
2.市委、市政府为广大学生提供到市直机关和国资企业实践的平台
首先,在企业和机关的实践经历,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并了解各部门努力为社会工作、加班加点的情形;第二,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文化有知识,可以为企业和机关部门贡献知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也算是为社会做贡献:第三,对大学生们来说,这样的经历可以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多了解社会:第四,政府机关和企业将为大学生们提供相应的补贴,对大学生们来说,相当于一次勤工俭学的机会,可获得一定的生活费:第五,为毕业后报考公务员考试的毕业生提前练兵。
3.学校、企业及相关经济团体共同支持建立一家有关实践的中介网站
在该网站上,各企业提供有关实践职位的详细介绍,大学生们可以从中作出选择。鉴于该网站提供的信息既实用又有针对性,学校可将它链接到学校的网站,方便学生获取。同时,企业也可在该网站上浏览到多所学校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提供的相关学生信息。这样企业也能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人选,并提供相应的实践岗位。为大学、企业和学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让双方都能足不出户就各得其所。这样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机会也多。学生能学到很多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接触到社会不同层面的客户,加深了对相应行业的理解,对未来择业起到了引导作用。
4.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培训计划,定向培养和输出,资助优秀学生赴海外实践,为企业引进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双赢
赴海外实践是西方青年人在青年时代丰富阅历、增长知识、学习外国语言文化和专业技能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中国青年而言,实践还是一个模糊概念。赴海外实践的学生,可利用暑假时间参与某个海外实践项目,帮他们打开一扇门,使他们有机会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精彩。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实践经验,还让他们了解了异国文化。他们的外语口语水平将有极大的提高,通过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学生的交流,了解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开阔了眼界,建立了友谊。这为他们今后毕业找工作,也提供了很强硬的筹码。而企业也可以诸多方式从接纳海外实践生的项目中获得益处。
5.建立、健全真实可靠的大学生实践档案,完善实践生制度
力求每次专业训练的实践都取得良好收效,形成良、新循环。老师的严谨培养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的重视调动企业的关注:企业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采取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评议考核的办法,成绩真实、准确。根据学生实践成绩建立、健全真实可靠的大学生实践档案信息数据库,详实记录学生实践的每个环节及每次实践实训的时间、单位、岗位。既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又为学生就业、择业提供了依据和帮助。彻底解决学生无法获得工作经验的难题,做得好的实践生毕业时可以得到企业和学校好的推荐信,有了推荐信和工作经验,可以更容易找到真正的好工作。
16.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六
如上所述,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到企业实习期间,只能简单地打杂,无法做到真正的“顶岗实习”。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存在角色转变慢,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缺乏责任心,组织纪律性较差;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足等。有些企业还反映,一些学生的价值取向不正确,要求工作条件好一点,待遇高一点,轻松一点;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不肯脚踏实地,逐步提高,只想一步登天。有些货代企业反映,许多学生实习时不愿意当业务员,到企业去揽货找业务,吃了几次闭门羹就认为太难了,一般连两个月也坚持不下来。
2.2 实习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实习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实习学生在遵守校纪校规的同时,更应遵守所在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所在单位有责任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管理。然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实习学生虽然暂时是企业的“员工”,但又与真正的企业员工不同,企业对他们缺乏约束力,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最终导致实习学生纪律散漫,学校不知道学生是不是真正在实习,而企业地学校的学生管理存在较大怨言,甚至很多企业提出部分实习学生影响了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与企业工作安排相冲突等。因此,实习学生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2.3 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7.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七
摘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学校学习同企业工作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和挑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不断开展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进而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的加快推进,不管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领域,都对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满足高职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工学结合”这一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主要突出“工”与“学”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间无缝对接,由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体系设计,指导学生通过提早熟悉实际工作技能,掌握工作所需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平,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工学结合”模式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大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随着“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推广,推进实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高职教育中,采取由教师、课程为主的模式一直以来都占据了主导地位。出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我国大力倡导实施专业职业教育,通过“工学相结合”这一模式,对以往的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为此,教育部以“工学结合”为导向,制定了有关具体标准,开启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新篇章。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同时,高职院校学生也逐步走出学校,通过校企对接,走进企业,充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企业,既达到了校企资源的有机衔接,又能让学生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对企业需求的适应能力。
2.符合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要求。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偏重单方向、传授式,教学方法单调,加之思政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通常会觉得课程枯燥,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国家把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要求高校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突出实践环节。习近平主席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高职院校在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中,必须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多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拓宽实践教学的广度及深度,指导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将课堂与企业结合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性不够。思政课实践教学由于涉及面广,内容烦琐复杂,需要高校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由于这方面工作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很多高校对待思政课都持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各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极大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比如,在经费上保障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都有专项经费,但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很少;在制度保障上欠缺,当前学生就业率是高校最关注的考核指标,高校很多精力均放于此,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并没有纳入到具体考核中;在激励机制上还不健全,专职思政课教师通常需要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而又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他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精力去重视“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问题,致使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思政课教学课程设计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同本科教育不一样,前者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而现在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内容单
一、针对性不强。很多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围绕学生就业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安排教学?热荩?而能够与企业实际岗位衔接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由于实践教学重复性较高,通常是社会调研以及参观考察等,这些教学内容相对被动,学生往往只是得到浅显的感性认识,没办法真正深入参与其中。并且,很多实践教学只注重活动自身,对于内容设计以及效果反馈往往没有考虑,致使实践活动同职业能力的培养分割开来。
3.实践教学创新性不够。因为保障不到位,许多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法非常老套、陈旧。虽然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也在努力探索新方法,但往往零散于教师的个人教学之中,没有统筹配合,更做不到融会贯通,难以发挥整合效应,收不到综合教育功能。并且,大部分实践活动以参观为主,致使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机会。
4.思政课教师实践能力难以满足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偏弱,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力量单薄,还有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是兼职教师,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别的教学任务上;思政课教师的在职培训机会很少,对他们的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以及实践教学能力,很多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实施实践教学的能力极其薄弱。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进措施
1.强化保障机制。要确保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能正常开展,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上保障、制度上保障、经费上保障。要求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予以更加重视,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此外,还要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完善经费保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实施。
2.注重课程设置。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高职学生能否顺利从学校走向社会。高职院校需要更有针对性地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设置,突出实效性。特别是,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企业不仅看重他们的知识技能,更注重其职业道德水准,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当前国家正在积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落实到思政课上,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增强学生就业技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做到贴近学生实际、贴近企业需求。
3.创新教学方式。“工学结合”模式要求高职院校注重创新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时事新闻、身边故事,组织课堂讨论,进行思想碰撞,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参与度。在课外利用模拟创业、技能大赛等形式,使学生真实感受社会,进而深入了解社会。在网络时代,高职教育要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切实发挥网络优势,实现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依托网络加强学校同企业的互动,将最鲜活、第一线的企业信息传递给学生。同时,可以充分依托网络平台打造思想交流空间,增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4.加强师资建设。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任课教师应不断更新个人的教学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建立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努力成为“多面手”。要全方位、多领域地掌握社会需求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进而不断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授课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8.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篇十八
一、教学内容对接实际生产任务
2009年9月《电能计量》课程申报了院级精品课程, 并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供电企业现场专家为主的课程建设团队。通过现场调研, 确定了岗位核心能力;通过现场实际生产工作任务分析, 提炼出了典型工作任务, 即装表接电系列工作任务。并把《电能计量》课程改名为《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检查》课程, 使之更体现实用性。围绕装表接电系列工作任务, 确定了教学内容, 并将内容按项目驱动的理实一体化形式编排, 见表1。
二、教学方式逐步转向“教、学、做”一体化
受实训场地限制, 2011年对供电10级学生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检查》50%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随着场地建设的完善, 2012年对供电11级学生的《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与检查》课程基本上完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 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原理的理解,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提升了学生职业关键技能的培养。
三、实训场地按实际工作现场要求建设
我院既是高职院校, 又是湖南省电力培训中心。所以电能计量实训室的建设能得益于省电力公司财力及技术方面的大力支持, 目前电能计量实训室已具有以下功能:1) 学生实训和电力职工培训功能;2) 技能鉴定功能;3) 技能比武功能。实训场地完全按实际工作现场要求建设, 可开展三相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接线、手动及全自动校验电能表、电压互感器及电流互感器的室内校验、互感器的现场校验、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测试、TV二次压降测试、现场校验电能表、检定装置故障的查找与处理等项目的实训。
随着时代科技日新月异, 电能计量技术也在不停的发展, 实训场地建设每年都在不断完善, 以保持与实际工作现场的同步。
四、教学团队按“双师标准”建设
乘着高职院校按工学结合模式改革的东风, 本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工作, 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借助湖南省电力培训中心这个得天独厚的平台, 本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积极承担现场人员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技能比武裁判工作, 不断提升自己的现场专业水平。现今团队老师既是教师又是培训师。
电能计量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设十分注重与整个供用电技术专业系统的工学结合教学相互补充、相互照应, 以真正发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威力, 力求培养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训场地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我院近年电能计量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钢琴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推荐阅读:
谈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的教材建设11-25
工学结合实习总结10-27
工学结合班主任工作计划08-11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01-02
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07-02
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探索11-29
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素养与高考的结合论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