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2024-09-10

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11篇)

1.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一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谢家智(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重庆400716)

农业保险被称作为现代保险中最尖端的课题,它也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研究和发展农业保险,对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矛盾分析,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农业保险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保险是商品经济(特别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外农经专家认为:农业科技、农业投入、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现代农业承受着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的威胁,这些风险的存在和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现实的“弱质”状况,加之超小规模的农户分散经营,造成了农业风险机制的脆弱性,我国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经济处在一种极度的不确定性状态,客观需要创建一种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现代农业保险具有这一功能。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保障农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一)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农业生产和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形成对农业保险的巨大需求,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或现实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有:(1)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狭小的经营规模使农民产生较低的预期收益,因而也不愿付出现实的保险成本。(2)保险价格即保险费率因素,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还主要是由人保公司以商业形式经营,国家支持和补贴较少,相对农民收益而言,保险费率较高,抑制了农民对保险的需求。(3)受传统农业的影响,农民的保险意识还较差。

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农业保险范围过窄,规模狭小,很难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理论,农业保险经营者风险集中,赔付率较高(自1982年以来,中保农险的平均赔付率达103%),商业性保险公司无法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这就很难刺激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在萎缩的`供给和低迷的需求状态下,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

(二)现行我国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的需要自1982年我国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各方都在结合自身的情况,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组织形式,概括起来大致有:(1)保险公司独自经营;(2)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办;(3)保险合作社经办;(4)农民互助保险组织经营等形式。这些探索无疑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这些分散的、缺少风险基金的组织无法满足农业保险的需要,其矛盾性表现在:(1)现行的保险组织体系无法充分调动政府、保险人、被保险人三者的积极性,作为农业保险的主体,其主体作用尚未充分体现。(2)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的关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产品的公共福利性以及当前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决定了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5期农业保险应具有政策性,这就必然要求在组织的设计上应建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但是现有的保险体系缺乏这一农业保险的核心组织。(3)承保面的选择与责任控制问题。保险经营以大数法则为其理论基础,保险基金是“取之于面,用之于点”,只有如此,才能保障其经营的稳定性,这就要求扩大承保面;另一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农业内部各业之间以及不同地域之间,农业系统风险各异,况且

[1][2][3]

2.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二

一、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再保险市场分保需求尚不充沛

一般而言, 保险公司的分出率与所承保风险成正比, 与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成反比。我国原保险人对再保险的有效需求还很低, 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 对分散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投机心理。国内保险业仍处于规模扩张、抢占市场的热潮中, 财务稳定性和长期利润最大化还未成为公司领导层的经营理念, 保险公司“惜分”的意识强烈, 尤其是费率高、利润大的业务更不愿分出。实力强大的全国性保险公司自以为其业务风险已在全国范围内分散, 且各公司的业务种类大同小异, 所以分保的意义不大。而事实上, 各公司由于其保险责任在区域集中度、时间集中度和险种集中度的不同, 仍存在分保的必要性。2008年的雪灾、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 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 使整个金融领域潜在的风险加大, 给保险业的经营必然带来了较大压力。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 灾害和危机从另一面说是对保险业安全经营最好的警示, 也有利于净化保险市场。

(二) 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主体发展缓慢

自1996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从中分离并诞生了我国第一家专业性的再保险公司 (中国再保险公司) 起, 截止到2009年2月末, 我国中资的再保险公司只有中国财产再保险、中国人寿再保险和中国再保险国际3家专业性再保险公司和6家外资再保险公司, 其中, 中国再保险国际2009年1月1日起才开始在大陆范围内承保业务, 在此期间虽然批准了较多原保险公司可以从事相关业务的分入业务, 但他们的分入份额还很小。2007年全国共有13家新的保险公司开业, 其中只有一家再保险公司———劳合社再保险 (中国) 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究其原因发现:首先, 根据《保险法》第73条规定:“设立保险公司, 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2亿元人民币。”再保险公司的客户是数量较少的保险公司, 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各种保险产品进行宣传和必要的售后服务, 更不需要雇佣大量的展业人员进行保险产品的推销。其次, 我国《保险法》虽允许一些有资本实力的原保险公司经营相关的再保险分入业务, 但几乎没有哪一家把再保险作为一条业务来源渠道。因为原保险公司通常把再保险作为一种单纯的风险控制手段, 安排法定分出业务和高风险业务的商业分出。另外, 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公司, 其承保能力受资本金的限制的同时, 承接的保费已超过了保监会的相关规定, 而一些保费收入未达到偿付能力上限的小公司, 又很难或者说不敢去开展再保险分入业务。综上所述, 中国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缓慢的现状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会持续。

(三) 我国再保险业务大量外流

2006年法定分保取消后, 大量的再保险业务尤其是财产再保险业务流向海外。原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分保费大量外流。根据《保险法》规定, 再保险中, 原保险人就其分保业务负有告知义务, 同时, 在相关业务洽谈中分出人要向接受人解释自身业务的整体情况及相关的经验技术。因此, 在缺少专业再保险公司的情况下, 很多国内保险公司愿意和与自己无利害冲突的外国公司做分保业务, 以防对手知悉自己的经营信息和业务技术。我国原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尤其是一些刚成立的小型公司, 往往通过降低费率及提高手续费和佣金展业, 佣金甚至达到首期保费收入的30%, 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而国内分保佣金仅为20%左右。这就使得分出公司在国内分保业务中处于亏损状态。而国际再保险市场上分保佣金平均在32%以上, 国内外分保利益差距如此之大, 因此, 向国外分保也可以理解。

二、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加强原保险公司兼营分保业务的意识

我国原保险市场已形成了完全竞争的局面, 注册资本从2亿元的小公司到几百亿的大公司有一百多家,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很多公司承保能力并未饱和, 但大多数公司本身都具备兼营再保险业务的权利。通常看来, 大多数公司的再保业务多为分出业务, 分入的很少。若大中型保险公司之间或中小型保险公司之间能够本着诚信共赢的原则, 通过互保、互惠交换方式, 加强合作, 则对各家公司的发展是利大于弊。有利之处包括, 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净保费收入;避免了总保险业务量的减少;分散了业务风险, 稳定了公司的经营成果;降低了公司的费用成本。总之, 加强原保险公司兼营再保险业务的意识, 并引导各家公司采取互惠交换等互利共赢的方式来经营再保险业务, 这样, 既在空间上分散了风险, 又能维持甚至扩大业务量;既相互扶持、共享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成果, 又是对我国再保险市场主体供给不足的一种补充, 无形中促进了我国再保险市场更好的发展。

(二) 鼓励多种组织方式增加再保险供给主体

面对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现状, 监管机构应出台政策鼓励多种资本以多种组织形式成立再保险机构, 来增加我国再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一个完善的再保险市场既要有实力雄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再保险集团或控股公司, 也要有专业性强、经营灵活的专业化中小型再保险公司。民营资本进入再保险市场, 可以采取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制, 这样产权明晰, 容易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正是由于民营资本产权界定比较清晰, 可以理顺公司内部各种权、责、利的关系, 能够较大程度地调动公司各方面的积极性, 有助于产生较高的创造性, 增强公司的盈利性, 使民营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又能自我约束, 不会过于滥用权利引起资产的损失。这种制度上的优势可以使其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 由弱变强, 由小变大。资本金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 因此, 引入外资再保险补充增加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主体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因为通过引入外资再保险在我国设立分公司或者建立合资再保险公司, 可以增加我国再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 此外, 学习国外先进承保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交流再保险市场信息和了解国际惯例,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减少了开发成本, 缩短了企业初期发展的时间。另外, 利用这些再保险公司的国际声誉, 可使我国的再保险公司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分保业务, 不断吸收境外市场的分保业务, 增强吸引力。总之, 鼓励多种方式增加再保险市场的供给主体, 不仅有利于中资再保险公司的发展壮大, 同时, 有利于形成我国再保险经纪人市场, 还有利于形成在国际市场有影响力至少是亚洲市场有影响力的中国再保险市场中心。

(三) 加强国内保险公司间的合作

面对日益增长的再保险需求, 我国再保险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供给不足。通过有选择地继续引进实力雄厚的再保险公司, 建立合资再保险公司, 不仅可以直接扩大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 而且也可以学习先进承保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同时, 又可以利用这些再保险公司的声誉, 使中国的再保险市场成为吸引境外分保业务的市场。此外, 我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再保险资源, 允许保险公司与国内非保险机构合资成立再保险子公司, 鼓励其他的金融机构或非金融机构投资组建再保险公司, 鼓励国内现存的各家保险集团出资组建专业再保险子公司, 鼓励一些长期从事再保险业务的保险集团公司下设独立的专业的再保险公司。同时, 政府应当对全局利益予以考虑, 实施一定的优惠政策, 比如税收优惠, 适当减轻保险营业税以及在人才流动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参考文献

[1]毛泽春, 王乃静.对偶效用下的保费原理与保险公司再保险需求[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 (4) .

[2]郭艳, 胡波.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国际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 2008, (6) .

[3]党喆.我国再保险市场发展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9) .

[4]项宇, 谢志刚.中国再保险市场供求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 2000, (4) .

3.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银行保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29-03

一、银行保险概述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银行保险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初始意义具有明显的“银行”与“保险”融合特征,其内涵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因此,在银行保险业的理论界和实业界对银行保险的涵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下面从销售渠道说、产品服务说、经营策略说三种不同角度对银行保险的定义进行归纳。

(一)销售渠道说是对银行保险最为直观的理解,也是银行保险发展早期的主要定义方式

从银行保险的最初形式来看,所谓的银行保险就是利用银行等渠道来销售保险产品。DolisaK.Flu在世界著名的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的《亚洲的银行保险》报告中也认为,从最为简单的形式上看,银行保险就是经由银行销售保单,也就是银行代销保险。

(二)产品服务说是将银行保险界定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学者AlanLeach在其出版物《欧洲银行保险中的问题及2000年发展前景》一书中提及:“银行保险是包括传统银行、储蓄银行和建房协会在内的,对保险产品进行制造、营销和分销的服务。”英国保险业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的一种经营行为,即银行销售通常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我国学者郑伟、孙祁祥也从产品提供的角度来理解银行保险,认为“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的一种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安排,其中,保险公司负责产品的制造,银行负责产品的销售。”经营策略说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与其主业经营相关的商业策略。

(三)经营策略说强调银行与保险公司两个不同的金融部门联手进行产品开发、营销和分销

我国学者栾培强对此定义为“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银行既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人代理销售保险产品,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张洪涛则将银行保险视为“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人们对银行保险的涵义理解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银行保险应该属于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基于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在归纳汇总并比较了国内外研究对银行保险的几种定义后,我们可以归纳出银行保险的定义:银行保险是指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相互渗透融合的战略,是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

二、当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银行保险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发育程度低、居民金融保险理财知识贫乏、银行和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等原因,我国银行保险在短时期内的爆炸式增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单一,产品内嵌价值低,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很小。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大多数是夏交分红型保险,这种产品期限短,现金价值高,保险公司可计提费用很低。在很低的计提费用中保险公司还要支付高额银行手续费、销售人员费用和内部管理费用,实际费用盈余非常微薄。由于期限短,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金运用的收益也比较低。如我国近几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国外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一般可以达到10%以上),客户对这类产品的回报期望值又很高,希望达到或高于同期国债收益水平,保险公司面临着极大的分红压力。因而这种产品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益很小,有些精算师甚至认为这种产品给保险公司带来的价值为负数。

(二)银保双方合作比较松散,发展极不稳定

银保双方通过协议合作,合作关系比较松散,银行保险的发展极易受银行方面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发展很不稳定。在银保合作中,大多数银行尚没有将这项业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保险公司的推动是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业务操作中,基层代理银行政策忽左忽右,保险公司经常疲于应付,业务发展很不稳定。双方除进行销售环节的代理合作外,在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利益分享方面基本没有合作,合作层次很浅,双方的合作处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费用竞争异常激烈,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

随着进入银行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成为保险公司争夺的稀缺资源。由于各家保险公司产品高度同质化,费用竞争成为可运用的最佳武器。于是各保险公司大打费用战,银行手续费、业务推动费等费用越来越高,经营成本剧增。而且在竞争中,部分保险公司人员暗中采用高额费用贿赂银行关键人员和柜面人员,扰乱了银行保险的正常经营秩序。由于银行保险产品可提费用低,利润贡献少,道德风险高,部分保险公司不堪重负,主动退出市场。

(四)银行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欧洲国家都是在保险市场发展数百年后才出现银行保险的,而我国是在保险市场未得到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银行保险,居民保险知识贫乏,这给银行柜面人员不正常地向客户说明产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银行保险销售中存在一定的误导现象。银行柜台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经常将保险与储蓄相比,有时甚至干脆说成是“高利率的储蓄产品”,套用储蓄产品的本金、利息等概念说明保险产品。由于在银行购买,很多客户误以为是银行产品。如果客户在满期给付时发现不是银行产品,并且收益比银行存款低时,就会产生受骗上当的感觉。由于银行保险的保险费几年累计已有几千亿元,客户数目庞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银行、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正常经营秩序,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加强我国银行保险管理的对策

在我国当前银保业务火热的情况下,应该时刻警惕银保业务的以上潜在风险,并作出积极防范。各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表明,若使银行保险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必须实现“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同时减低经营成本;而银行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增加了利润来源。针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为了实现“三赢” 的目标,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是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保险公司要维持生存,就必须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和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该根据我国消费者拥有的基本保障不足,急需养老、健康等产品的实际情况,开发多种产品。适当提高保障型产品和期缴产品比例,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市场上存在产品单一、保障性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公司将部分产品销售职能转移给商业银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保险产品的销售效率;但由于其产品均由银行进行销售,使保险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保险双方必须加强合作,建立银行保险联合开发产品的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又可以开发出既适合银行销售又符合客户需求的银行保险产品,降低市场风险。

(二)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加强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银行保险带来了一定的客户转移、客户认知度和忠诚度下降、保险公司不能对客户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客户资源方面的风险。保险公司必须深层次考虑客户的忠诚度和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处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提高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客户服务,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并通过带动效应,拓展新客户,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顾客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对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人员的资格应作出限定,例如要求他们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并必须取得保险代理人资格等。

另外,还要建立银行保险的客户治理系统。首先,由于现有保险公司的系统不能支持多家银行的保费自动转账功能,客户无法通过电话、ATM机或各个网点的银行系统,实现保单自动查询、保单自动更改、保单贷款等操作。因此,加快银行保险的电子化建设,实现保险公司数据系统与银行业务处理及结算系统的联网是当务之急。其次,人工操作易带来操作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必须尽快建立起客户治理系统,对客户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控制,减少操作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第三,银行保险业务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需要与相应的客户治理系统匹配。保险公司应利用银行已有的客户信息,建立起自身的客户信息档案,通过这些信息,提高续保率,以获得客户的长期忠诚度,并利用现有产品充分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提高保单的附加值。

(三)适当提高银行与保险的融合程度,建立银保长期合作机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润共享与互惠互利的关系。根据世界银行保险的情况,银行保险根据融合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建立合资企业、金融集团四种融合模式。这些模式中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产品等因素采用不同模式。我国以分销协议模式最为主要,这种“多对多”松散的短期合作,经营不稳定,风险较大。融合程度较高的模式(如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可以使双方协调一致、减少冲突。产权上的融合和制度安排可以使双方利益和目标一致,减少委托代理问题,提高银保业务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和银行签订的多是一年期的代理协议。这种短期的随意性很强的协议,无法保证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根据目前现状,保险公司应该主动与银行建立更高程度的融合模式,如战略联盟协议、建立合资公司或金融集团等,改变被动的局面。这些模式或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或通过产权上的安排有效解决目前对银行的利益驱动不够、代理手续费过高、销售误导等许多问题。在目前我国银保双方尚不能进行资本参与或就某类特定产品的分销建立合资企业的时候,为维系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应签订长期协议,并明确界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责、权、利关系。银行专注于销售,保险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人员培训。银行除收取手续费外,还应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定位清楚、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从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风险防范出发,应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银行柜台人员代理保险的积极性。应考虑银行柜台人员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偏差,既要照顾企业的利益,更要照顾银行柜台人员的利益,做到按照经营状况和绩效,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使其行为目标接近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

(四)分销方式多样化,重点完善客户经理制

我国目前银行保险营销方式单一,主要通过柜员销售,这使得银保业务的稳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这种方式只适合销售简单的产品,不适应我国银行保险的长期发展。在世界银行保险市场上营销方式除了银行柜员还有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直销(电话、邮寄、网络等手段)、个人代理人等。而在美国,使用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最为普遍。在欧洲简单的产品是通过银行柜员直接销售的,但是对于一些富裕阶层销售的较为复杂的产品则由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来销售。欧美银行保险市场营销的重点就在于开发运用多种销售模式,综合利用不同的销售模式。多元化的销售方式有助于细分市场,实现产品、营销能力和顾客的匹配,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根据对不同营销方式的比较,客户经理制是一种高效的分销方式。客户经理强调主动挖掘银行客户资源并积极营销和服务。客户经理与客户建立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我国目前的银行保险客户经理制还很不完善。在某些保险公司又称专管员,职能主要是负责渠道的维护和管理,而缺少主动的理财服务和营销,更谈不上主动挖掘客户资源。因此,完善我国客户经理制是加强对银保渠道的控制、降低银保业务风险的当务之急。保险公司可以在取得银行同意的情况下主动选派自己的客户经理到银行网点提供保险销售和理财服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客户资源并加强对银行网点和客户的管控。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郑伟.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 范云飞.论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及监管指引[J].上海保险,2010,(10).

[3] 陈文辉、李扬、魏华林.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4] 孟昭亿.银行保险的经营与监管[J].银行家, 2007,(04) .

[5] 解晓非.强化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的协调与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93) .

[6] 闻岳春.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7,(6).

[7] 胡浩.银行保险——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8] 卫新江.银行保险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国际金融研究,2005,(04).

[9] 宋雪枫.欧洲银行保险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5,(10)。

4.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四

摘要:诸多保险专家和学者对我国保险营销的研究关注的大多是国内外坏境和国内地区差异。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保险营销研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保险营销发展的需求。本论文借鉴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立足于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在充分分析国内保险业环境的基础上,以保险营销的特点为依据,探究我国保险企业营销策略新思路,总结出新形势下我国保险营销发展策略,同时为完善保险营销的研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 客户需求 保险营销策略

引言:根据《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关于保险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优化布局,构建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鼓励保险业机构创新发展:着力优化保险业组织体系,形成市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格局。”2013年2月28日,保监会在官网披露,正式同意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它突破国内现有保险营销模式,不设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众安在线获批筹建,是作为中国保监会鼓励保险业改革的一项举措,这是我国保险业在保险营销创新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就保险产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的产品创新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本论文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现状进行研究,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对“市场营销”的理解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且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美国西北大学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考特勒的观点,他指出:“市场营销是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市场营销意味着和市场打交道,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和欲望,去实现潜在交换。”这个定义把市场营销定义为企业的活动,它的基本作用就是“识别目前尚未满足的需要与欲望,估量与确定需要量的大小,选取本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且决定适当的产品、服务和计划,以便服务于市场。由此,保险营销就是与保险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即保险人为了充分满足保险市场上存在的风险保障需求和欲望,而展开的总体性的活动。下面我将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业面对的新形势,对中国保险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探索出解决中国保险营销现存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我国保险营销的现状

(一)、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

2013年4月,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在访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未来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认为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将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在未来十年内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以及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目前中国的保险渗透率很低,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人们的保障意识会不断增强,中国市场对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需求。有统计数据预计,到2015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数量在城市总人口的占比将从目前的25%提高到40%;而且随着中国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人们的预期寿命也将上升至75岁,中国的养老体系将面临调整。安联集团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及养老险等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保险市场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在十年内有望赶超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保险市场。安联集团还预计,未来十年内中国保险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12.1%,到2023年,中国市场的保费收入将占亚洲市场的37.6%,占全球市场的13.1%,安联集团也将借机加快布局中国市场。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但我国保险市场还处于较高的垄断地位的垄断,有其历史根源。1988年以前,中国大陆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保险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状态。即使到目前为止,全国性的保险公司也不过6家左右。如果我国算上区域性保险公司和真正开始营业的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130家上下。而美国有约5000家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也有220余家。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国内保险市场被4家左右的保险公司垄断,其市场占有率达65%左右,虽然短期回避了社会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但就长期发展极其不利。我国保险监督当局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制和增资扩股”落到实处,争取早日实现规范保险市场和提高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力的目标。

(二)、保险产品开发较多,但仍难适应保险市场需求。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保障需求不断增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仍是保险公司推出什么产品,客户就买什么产品。正如保监会指出的:“当前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即保险供给不适应保险需求。近年来,虽然新险种开发较多,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保险产品的创新思路狭窄,跟风严重,形式单一。比如,抵消通货膨胀因素的保单设计不合理,难以适应保险市场的需求。与险种单一的状况相吻合,保险产品的同构现象也十分严重,造成行业经营成本偏高。特别是2008年热卖的银保5年期产品掀起的“野蛮生长”的银保业务。如今大部分特别是盲目跟风的保险企业正饱尝这一后遗症的苦果。由此可见,目前保险营销过程中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保险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坚持效益优良的原则,促进行业实现全面转型。

(三)、保险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业由于其行业特点,对行销人员需要较大,部分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取短期利益,降低人员准入门槛,缩减后期培训投入,这就造成了保险营销人员总体水平偏低。据业内人士统计,较其他金融行业,保险业从业人员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总人数的比重偏低而且许多公司在招收没有任何风险及其保险知识营销人员后,经过2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就上岗推销保险。据调查,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销售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极大地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其中销售误导依然突出。2012年,涉及人身险公司的保险消费者有效投诉事项共有9768个,其中,违法违规类投诉同比增长106.81%,而销售误导依然是违法违规类投诉最突出的问题。2012年人身险公司销售误导投诉共计2979个,占违法违规投诉总量的85.28%,同比增长128.10%。同时,保险公司正遭遇个人营销渠道增员困难、人员流动性大、营销员体制改革尚处探索阶段,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据资料显示,保险从业人员从2011年251万已缩减到2012年的235万人其中,由于营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流动性占到半数以上,特别是新进人员。十多年来保险业一直采用的营销员管理体制,曾经在提高保险服务效率、推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体制的弊端也逐步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出在营销人员身上,根源却在保险公司的机制和内部管理上。

二、我国保险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公司的营销观念不正确,缺乏真正的创新。

受保险市场的垄断竞争特征,公司管理制度和过去保险展业经验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多保险公司采用以险种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的保险产品推销观念。这种以险种的改进和开发为中心,以提高现有险种的服务和功能为重点的以产定销观念只在保险业发展初期是有效的。许多保险公司却盲目跟随市场热点开发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险种,耗费了大量的企业资源而未取得相应的市场利润,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我国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均是采用这种推销观念,注重的仍然是险种和利润,不注重保户的利益和社会效益。在这种观念引导下,保险营销人员难免会不敌领导威逼和业绩利诱,实行强行推销,这样势必会引起保户的反感,从而影响营销效果。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以保费论英雄”、“以市场份额论英雄”,一些保险公司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导致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财产险业务主要靠车险,人身险业务主要靠同质化理财产品的局面已经持续多年,保险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严重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保险需求。2013年,我国财产险中非车险占比不到30%,责任险、家财险、货运险等业务发展不充分,寿险中分红险占比近80%,传统保障型业务发展缓慢,正是以产定销观念造成了这种畸形发展。要改变当前行业现状必须开拓创新,转变观念,改进发展方式。

(二)、保险营销渠道单一且渠道的可操作性差。

据保监会公布的经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为1.43万亿元,较2010年同比下降1.3%,而寿险由于银保新政、银行揽储、增员难等因素同比下降8.57%,首次出现负增长局面。再保险产品保险价格促销手段等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保险营销渠道的完善与创新成行业突围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保费收入为1.113万亿,代理渠道保费占比82.26%。其中银行代理40.05%,个人代理37.06%,经中介代理5.15%。可见,目前目前我国保险营销渠道主要以个代、银代、中介代理为主,电话、媒体、网络等新型销售渠道为辅。但由于各渠道相对独立,且对新型营销渠道重视不够,尚未形成体系而且操作存在不规范。据保监会统计:电话销售扰民投诉增加较多,屡禁不止。2012年,消费者投诉电话销售扰民问题617个,占投诉总量的3.5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01个。目前销售模式面临困境,寿险公司对于银行、邮政代理渠道依赖过强,个人营销渠道增员困难、人员流动性大,发展受到制约。由此可见,拓宽、引导、规范销售渠道,构建新的可行的营销体系迫在眉睫。

(三)、保险公司服务意识不强。

面对有效需求趋于饱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现实, 各保险公司为赢得客户, 挤占市场, 均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 意图通过产品创新扩展市场份额, 但却忽视了保险作为一种产品的本质——服务。与在研发上的前端投入相比, 各家公司在深究客户心理、了解客户真正的服务需求等后续工作方面所下的功夫相形见绌。人们司空见惯的是, 在投保前业务员拼命地跑客户、拉关系, 一旦签订保单、收取保费后, 很少能够提供延伸服务, 甚至连业务员都杳无踪影, 给客户造成一种被骗的强烈心理反差, 也导致了保险业社会声誉的不佳。这一点在寿险个人营销业务中屡见不鲜。其实, 保险公司也并不是为客户提供不了服务, 但在操作中在两个方向上误入了迷途:一是重视投保前的服务, 轻视延伸或后续服务;二是欠缺保险相关服务, 却过度延伸到了对客户的生活服务。据保险业内人士讲, 为了争取客户, 他们需要帮助客户的子女升学、就业, 更有甚者, 连重要客户的儿女婚嫁、父母殡丧他们也不得不提供必要的服务。

(四)、保险行业的社会形象差。

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这些大多又是在保险营销中产生,形象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认同”。一是消费者不认同。理赔难、销售误导、推销扰民等损害保险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反映强烈,且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导致消费者对行业不信任。二是从业人员不认同。保险业基层员工特别是营销人员压力大,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感觉被人瞧不起,对自身发展没有信心。三是社会不认同。行业总体上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低层次竞争水平,为了揽到业务不惜弄虚作假、违法违规,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解决我国保险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创新顾客关系管理,维护与客户的长期合作。由帕累托二八法则可知,企业的大部分利润来源于少数客户。因此,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是实现保险营销效果1+1>2的重要途径。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准确评估客户终生价值。客户终生价值是指在整个交易关系维持生命周期里减除吸引客户、销售以及服务成本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能从其客户获得的收益总和。按照客户终生价值,将保险企业的客户群体划分为五个层次:核心客户、重要客户、忠诚客户、游离客户和潜在客户。针对每个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实行等级管理,制定不同的营销组合策略。对核心客户和重要客户,保险企业要将营销资源投放在与经常购买者的客户关系的维系上,并开发针对性强的保险产品,迎合其保险需求;对忠诚客户,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通过提升“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水平,使其转化为核心客户;对有价值的游离客户,提供多种高附加值的保险服务,培养其品牌忠诚度,强化重复购买行为;通过保险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准确把握顾客的需求点,鼓励潜在客户产生投保行为。

明智的企业能抓住顾客的心理,了解顾客的需求,按照客户终生价值将保险企业的客户群体划分层次后再“为顾客寻找产品”。相反,闭门造车,以领导者的主观意图,或者以产品企划者的主观推断为制造产品的依据,都是不科学的。顾客的需求应该是营销的中心和所有营销活动的导向,只有深化这一观念,才能在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拓宽、规范销售渠道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已成为各行业重要的销售阵地。在这社会商品化、销售网络化的时代,网络销售呈现白热化状态,加强保险网销建设,推进保险网销进程,打造保险网销平台将成为当前保险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拓宽保险销售渠道、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必由出路。

打造保险网销平台 提升行业销售竞争力。与其他渠道相比,保险网销的成本优势毫无异议,且庞大的网民群体为网络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潜在消费群基础。目前可能通过网络购买保险的客户以年轻人群为主,业务规模占比并不大,但这一客户群体也是市场现在和未来的目标群体、主要消费力量群体。保险市场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从制度建设、平台完善、模式创新等方面将保险网销的蛋糕进一步做大做实,为保险业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新的支持。保险网络销售必须实现保险信息查询、计划书设计、投保、缴费、保单信息查询以及基本保全变更等功能,具体操作流程须包含以下几步:客户浏览相关网站,选择中意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填写并提交投保意向书,通过网银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保费自动转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核保后向客户回访确认,派发正式保单文本,合同正式生效。

据测算,网销作为一个新兴渠道,目前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仅1%,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网销保险尚有数千亿元的保费潜力等待释放,保险网销有望成为保险公司未来10年重要的经营渠道和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保监会“转方式、促发展”的监管要求下,保险市场必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和谐发展的新纪元,与此同时,保险业也将迎来一场销售渠道的革命。

(三)、提高保险营销服务质量

保险营销服务从流程上看主要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提高保险营销服务质量应从这三方面做起:

1.售前服务。指从开始接触顾客前的准备, 至保险业务促成历经的服务过程。售前服务的核心任务, 是树立保险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通过有形展示, 建立保险企业良好专业形象。有形展示的基本要素有:实体环境、信息沟通、价格。(2)关心准顾客个人及家庭健康状况。(3)协助准顾客的事业。(4)设计、制作针对准顾客需求的险种、计划书。(5)准确的销售说明。(6)每个营业部开设24小时热线联系电话等。

2.售中服务。指从保险业务促成至递交保单所历经的服务过程。售中服务的根本目的, 是促成交易, 其主要服务内容如下:(1)建立客户咨询电话。(2)将保费交给公司办理。(3)亲自送客户体检或财务检查。(4)为客户尽量减少投保手续、流程, 建立 绿色通道。(5)亲自递交保单。(6)寄一份感激客户投保的信等。

3.售后服务。指递交完保单后的一切服务过程。售后服务的目的在于: 提高客户信心, 避免保单失效以及发展顾客源, 改善保险企业形象。良好的售后服务, 有利于刺激保户再加保, 增加保源, 提高续保率。通常售后服务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对客户家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给予关心和关注(2)定期访问(3)不定期联系(4)履约守信(5)随时为客户提供答疑咨询(6)向客户传递反馈各种信息。(7)妥善处理客户的投诉, 让客户满意。(8)加强防损防灾服务。

(四)、应注重培养行业认同。

保险公司的行业认同应从公司管理机制和公司文化着手,这也是由保险营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和导向的特点决定的。留好保险营销员,对提高公司名誉,改变行业形象有重要意义。

加强人才管理和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保险营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调研人员、保险精算人员要满足市场营销的需要,做好配套工作,提高营销效果。在保险市场群雄并起,保险产品差异不大的时候,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决定了一家保险公司是否能在市场份额竞争中胜出。因此,在招聘营销人员时,保险公司首先应把好进人关:选择一些诚实、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加入营销队伍;其次,要加强对营销队伍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各种专业技能,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最后,要对营销队伍进行公司文化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保险公司应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对于业绩出色的给予奖励,对于违法、违规、违背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给予惩罚,甚至开除。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营销员的积极性,维护营销队伍的稳定。

建立企业文化管理营销人员。对于保险营销人员,保险企业应建立企业文化来管理。人是有多方面、多层次需求的。当现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很高的生活标准,充分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和安全需要后人们在追求自尊、交际、自我成就等更高层次需要时报酬、允诺、刺激、威胁和其他强制手段就不会太起作用。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把人的精神属性和价值追求提到首位的管理方法,正好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就保险而言,它通过仪式、典礼、文化沙龙等一系列形式,把保险企业价值观念变成所在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通过共有价值观念进行内在控制,使本企业成员以这种共有价值观念为准则来自觉监督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借以增强保险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齐心协力实现保险企业的目标。

5.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五

一、历史与现状:

我国农业保险业发展经历了近30年的曲折历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恢复与波动发展阶段(1982年-2003年)。

第二阶段:破冰与升温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提出,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中共中央于2003年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之后,又连续八年出台了八个涉及“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逐渐加大对政策性农险的支持力度。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2004年中国保监会一方面在上海、吉林黑龙江先后批设了安信、安华和阳光3家不同经营模式的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另一方面依靠地方政府支持,在江苏、四川、辽宁、新疆等省份开展了保险公司与政府联办为政府代办以及保险公司自营等多种形式的农险试点,实行国家、地方财政补贴、农户投入的形式。2007年,中央财政首次对其进行补贴。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60.5亿元健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试点工作由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截止2009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主要的粮油棉产区和畜禽主产省,试点险种新增加了育肥猪保险和森林保险,中央政策性险种扩大到了9个。据统计,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从2006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5.68亿元。五年来,保险业共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险保障11279亿元。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对解决“三农”问题,显示出了巨大优势。

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在加大农业保险推行力度,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狭窄,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参与度低,农业保险政策效果仍不理想。我国农业保险商业性运营已经进入了“供给不足,需求乏力”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八个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 第一,农业保险的外部性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的矛盾;第二,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之间的矛盾;第三,农业保险的高成本与农户家庭的低收人之间的矛盾;第四,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与法律制度缺失之间的矛盾;第五,农业保障和保险公司盈利之间的矛盾;第六,强制投保与自愿投保之间的矛盾;第七,政府主导性与发挥保险公司积极性之间的矛盾;第八,农业巨灾风险存在与风险转移分散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

二、政策建议:

在借鉴、遵循国外先进经验和共性规律的基础上,着眼我国国情和农业、保险业发展的客观实际,立足现有金融资源,以政府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导向,以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为主线,以业务商业化运作为特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整体效能,加快建立保障有力、运营高效的农业保险体系,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手段;推进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健全我国的农业保险相关法规,把我国的农业保险纳入法制化轨道;发挥政府主导性与保险公司积极性相协调,按照市场机制建立自然灾害保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

业风险转移分散机制;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统筹发展城乡自然灾害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科学的借鉴和吸取发达国家自然灾害保险的经验教训。

三、发展前景:

我国作为雨雪霜冻、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保险对于提高农民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障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很多地区推行尚不理想,待提升空间很大。在传统体制下,我们对突发的农业自然灾害,主要采取的是临时性的政府救济和良种补贴,而相比政府救济和良种补贴,农业保险则是一项兼具公平与效率的三农政策。推广农业保险,除了活跃农村金融市场外,同时还拉动了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保险的开展还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灾后银行收贷难问题,可以形成保险、银行、农户的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另外在广大农村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可吸纳部分农户成为专兼职保险人员,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实践证明,农业保险的补偿功能解除了农民对农业高风险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敢于投入、实行规模化经营,从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同时,农业保险的开展还促进了农村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挥了农业保险惠民、安民、富民的作用。从这里我们

6.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六

时间:2009-08-05 22:51来源:未知 作者:hhtui 点击:466次

近年来,网络营销方案的运作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

一、我国中小企业网

近年来,网络营销方案的运作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

一、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概况

1、网络营销的内涵

所谓网络营销(E-marketing)是指企业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借助国际互联网、计算机通讯和电子交换等数字化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企业营销目标的现代营销方式,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目标营销、直复营销、顾客导向营销、双向互动营销、远程或全球营销、虚拟营销、无纸化营销、顾客参与式营销的综合,它是利用Internet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赢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质是利用Internet对产品的售前、售中及售后各环节进行跟踪服务,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2、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艾瑞市场咨询有关研究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使用搜索引擎的企业持续增长。2006年上半年对北京地区1 000多家中小企业主进行的有关网络营销应用状况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并通过网络营销获得显著的回报。其中,67%的中小企业主认为自己的网站产生的直接销售或者对线下销售的影响显著;94%的中小企业接入互联网;70%的中小企业主认为网络营销对他们的业务促进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在首届中国企业网络营销之道圆桌论坛上,来自25个城市的网络营销中小企业代表与网络营销专家就网络营销现状、网络营销价值、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还是从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的网络营销正进入快速、规范、健康发展的时期。同时,社会各界对网络营销也表现出非凡的热情,积极参与网络营销活动。在2006年艾瑞市场咨询发布了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版报告,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大关,比2005年增长了44%,中国网络营销市场依然保持高速发展。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规模预测,到2008年中国互联网营销规模将达到131.31亿元人民币。

二、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网络营销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仍存在一系列的发展瓶颈与障碍,阻碍了网络营销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与拓展。

1、企业观念及经营管理模式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当今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之间的竞争还集中在传统的实体市场。大多数企业和服务提供商都只是把网站和网络营销看成一个孤立的市场推广手段,并没有真正地将网络营销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结合起来。

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发展等一系列变化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应用网络营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偏低,所以中小企业要想应用网络营销来改变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资金和网络营销人才方面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性质的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面临着资金缺乏的困境。

人才是网络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的过程中缺乏懂得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营销人才,绝大多数企业还不了解网络营销的处理方式,不懂得如何应用电子手段来改进企业经营。除此之外,我国的中小企业家族式管理和行政式管理占主导地位,企业不愿意招聘高水平的管理者,使得企业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低下,管理方法落后。

3、安全、金融支付方面

网络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开展网络营销的一大阻碍。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交易面临着种种风险。网上交易安全性是中小企业与消费者共同担心的问题。商家为了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过多地获取了用户的个人资料,使互联网上个人隐私遭侵犯、信用卡被盗用,电话骚扰不断,电子信箱地址被他人利用,造成垃圾邮件堆积如山,影响了用户正常的通信。这些都造成了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安全的不信任,进而影响到网络营销发展策略在中小企业施行的切实可行性。

由于网上支付不统一,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营销。对于通过网络经营手段谈完交易的双方来说,只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结算介入后才能最终完成。这就需要有银行的信用卡、电子货币等各种电子支付方式的支持和保证。

4、物流业方面

滞后发展的物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营销的发展。由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电子商务所要求的柔性化特征,加之互联网的无边界性特点导致了网络营销客户区域的分散与不确定性,少量的供给和过于分散的配送网络,使得物流企业无法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进而更难以降低服务价格。顾客支付的除商品价格外,还需支付运费,这有可能使网上企业失去由于成本降低而带来的价格优势,使得一些中小企业不愿意在网络营销上进行更大的尝试。

三、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的相关对策

与国内大企业相比较,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总体上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基础设施、技术手段、运作环境等方面与大企业的先进水平都存在着明显差距,目前在流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下面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1、深化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认识

中小企业在切实提高企业自身对网络营销概念的理解的同时,应大力促进企业上网,建立自己的域名和网站,构建其自身的网络营销团队,同时协调营销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以保证企业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2、加大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中小企业应当大力培养网络营销方面的人才,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手段,培养和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组建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也应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使得网络营销策略真正落到实处。

3、网络安全、网络支付方面

从根本上来说,网络安全问题是人的问题。所以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一定要有人本身的参与,目前我国需要大批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在高水平的教育中才能迅速成长,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科研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同时在网络支付方面,要加强立法力度,通过法律程序来保证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应,以降低客户在网上进行金融交易的麻烦和风险。同时还要加大开发更加安全便捷的网上付款工具的力度,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资金支付安全。

4、物流业方面

针对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也就是基础物流平台系统和与电子商务配套的配送服务系统的建设。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完善物流的增值功能。另外,要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从而更好地指导现代化物流的实践。

7.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保险,再保险,再保险市场

一、再保险在全球减灾减损中的巨大作用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是整个保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原保险人对之前承保的风险无力承担时,就有必要通过再保险市场,将风险进一步分散转移。再保险在保障保险市场的安全,为直接保险公司分散赔付风险、扩大承保能力和提供巨灾保障,辅助保险市场调控,以及强化行业风险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可保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灾害、人为损失、经营风险等可计量风险。其中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造成全球灾害损失的主要内容。因为直接保险公司业务开展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所在国某个区域,那么一旦风险事故在所辖区域集中爆发,保险公司面对巨额的损失补偿金无力负担,所以往往会选择通过再保险的方式,将承保风险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摊。从全球灾害发生状况来看,风险事故造成的保险赔款已经完全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的保险市场进行分摊。例如,2013年无锡海力士半导体厂火灾总估损金额约9亿美元,再保险人承担了97.2%(约8.75亿美元)的赔款金额。通过再保险这样一种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制度安排,原保险人在世界范围内减灾减损,保障了我国保险市场的相对稳定。

二、我国再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速发展再保险业,对于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转移和化解金融风险、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无疑有重要作用。但我国再保险行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充分,又经历了长期法定分保状态,使得再保险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体现,当前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发展存在三点突出问题。

1. 我国再保险市场呈现寡头垄断特征

从中国再保险市场的情况看,在人保集团、人保财险等两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的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太平再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改建为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获批前,只有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再集团”)一家中资专业再保险公司,另外还有七家以分公司形式存在的外资再保险,包括香港的太平再保险,以及纯粹的外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科隆再保险、劳合社、法国再保险和汉诺威再保险。此外,境外约有二百多家离岸再保险人接受中国保险业务。中国再保险市场上中资再保险独立法人数量少,中再集团所占的份额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份额多由外资再保险公司占据。

2. 再保险业务主要依赖国际市场

巨灾风险是风险管理领域的一个难题,巨灾风险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通过传统的保险进行风险分散,这就凸显了再保险的重要性,再保险对于整个保险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回顾过去的5.12汶川大地震,我国保险业的赔付额较之巨大的损失来说犹如沧海一粟,这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巨灾保险的缺失。目前占市场份额在三分之一左右的中再集团,受资产规模限制,承接分保能力有限,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差。根据中再集团披露的数据,2013年底中国财产再保险和中国人寿再保险的注册资本分别为95.32亿和67.2亿人民币,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291.36亿,中国人寿再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183.94亿,如果考虑中再集团的转分保业务,中国再保险市场保费接近70%的保费最终分保到国际市场,这明显同承担的风险水平不匹配。

3. 再保险公司累积大量经营风险

再保险人与原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无直接关系,只对原保险人负责,获取再保险业务相关信息大都自于原保险人提供的内容。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直接保险公司在进行分保时,必然会趋利避害,即自留高质量、低风险损失的业务而分出低质量、高风险损失的业务。但每一个保险人承保的业务总量要受到资本额的限制,而且资本额不能低于业务量的10%(清理界限),为了留住高质量、低风险损失的业务,还不打破“清理界限”的限制,部分直接保险公司就将原本应分出的单一危险单位拆分成若干个危险单位,从而达到保费自留的目的。为了分散转移质量差的业务,就会将若干个危险单位合并成一个危险的单位,以通过再保险合同获得损失补偿。此举掺杂了原保险人的投机心理,致使原保险市场对再保险有效需求不足,掣肘再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引致再保险公司承保面窄且风险高度集中,使得再保险人今后在进行承保决策时碍于信息的不完备和非对称性,出现逆向选择的几率大大增加,进而严重危及再保险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

三、完善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的保险经营已逐步市场化,对整体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加深,为更好地发挥保险的职能,完善我国再保险市场依然成为当前保险行业极其迫切的现实需求。

1. 培育和发展再保险市场主体

再保险业同其他行业一样,只有保持合理的市场结构,达到较充分的竞争状态,才能使原保险和再保险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健康发展。监管当局应正视我国再保险市场供给、需求失衡的现状,大力推进再保险市场主体的引进,鼓励社会投资者以多种组织形式成立再保险机构,以壮大我国再保险市场主体队伍。由于目前国际再保险市场已经超越国界范围,因此未来中国再保险主体将会频繁的与国际再保险市场打交道,从这个角度出发,未来应积极引导国内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再保险公司,结合上海自贸区、天津滨海等优惠政策,鼓励再保险创新,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吸引更多的国际再保险公司来华设立再保险公司,引导现有的外资再保险公司加大对在华分公司的投入,以及建立离岸再保险市场。这样各再保险主体合和共生、守正出新,提供各种再保险保障服务,从而保障我国原保险市场的稳定发展。

2. 加快发展再保险共保体

原瑞士再保险公司中国总裁陆勤说:“评价一家再保险公司的能力可从四个维度:产品的多样化、关系强弱、客户管理及分析能力,不同的再保险公司在这四方面各有长短。”这四方面的能力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如何短时间提高中资再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笔者认为加快发展再保险共同体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目前,我国航天保险联合体和核共保共同体的模式是使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联合起来,共同承保高风险高保额项目,为民族保险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中国再保险业走合作之路做了典范。因此,发展再保险共同体有利于团结国内保险、再保险市场的所有技术力量,加大再保险产品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再保险对农业、水利、交通、地铁、化工、能源、航空航天、核电及其他国家重点项目的大型风险、特殊风险的保险保障力度,增强再保险分散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也有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3.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再保险服务水平

由于再保险业务本身的特性,无论规模大小任何一家再保险公司要想保持经营的连续性,都必须对风险具有较强的感知和发现能力。因为再保险只在保险人之间进行,它承保的是原保险人的责任与风险,所以再保险人在承保决策时,更需对分入业务所涉及的险种的性质、标的风险状况等内容做详细分析,预见危害,权衡利弊,最终作出科学的决策,获取与承保风险相适应的费率水平。除此之外,国内现有再保险还应化被动为主动,加强与直接保险公司的沟通联系,了解其市场需求,积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再保险产品,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技术服务水平。同时,再保险公司还应积极拓宽自己的筹融资渠道,开发新的融资工具,为风险储备保障资金。此外,在承保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时,还需要积极引入第三方———再保险经纪人,以获得其提供技术帮助。

参考文献

[1]杜鹃,陈玲.再保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何柳.再保险及再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和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2(09).

8.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参政;调查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59-01

一、大学生网络参政的途径及特点

(一)大学生网络参政的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所在,理应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身处网络时代,而且大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电脑技能,所以,今天的大学生们更喜欢也更习惯于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当前,大学生网络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

从博客诞生时起,一切都变得不同了,话语权的冰山出现了一条明显裂缝——发表权被前所未有的扩大化——任何人只有有一台电脑和网络相连接,就能实现新闻的制作与发表,即所谓“人人都是记者”。这意味着,沉默的大多数在虚拟世界中至少有了发声的技术可能。具体到在校大学生,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微博这种自媒体居于他们网络参与途径的首位,后文将提供详细数据。

2.论坛、社区、贴吧、群组等公共平台。

网络论坛曾经是一代人表达自我观点的最重要的途径,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其用户有所减少,但其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而且每一个自媒体能影响到的人数有限,往往仅限于本人及亲友,但一个公共平台的参与人数却往往以数千甚至数万数十万计。而具体到在校大学生,每个学生也基本上都有一到两个自己喜欢并且经常登录的公共平台。

(二)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特点。

1.及时性、自由性、直接性。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极具时效性,往往社会热点一经出现就迅速传播开来,而当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装有微博、微信客户端的智能手机,这些软件的新闻推送功能使大学生就可以对社会热点新闻及时做出反应,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国家大事自由发表见解,自由进行信息交流、观点交锋,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大学生而言,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及时、自由、直接的平台进行了利益表达,对政府而言,则可以通过对各个舆论平台的观测来了解民意。

2.自发性、随意性。

“网络共同体”的形成不同于政党、公司等社会团体,虽然其形成也是基于某些共同的利益诉求与主张,但是却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共同的活动原则、纪律章程。可以说,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完全是出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是自发参与的,并且由于网络环境受到的约束较少,大学生网络参政议政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二、引导大学生有序网络参政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强化制度引导。

目前,针对互联网,我国的立法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具备网络安全法律调控体系。但是网络立法工作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来看,网络立法只有极少的行政法规,更多的是行政规章以及大量的规范性文件,层级较低、针对的领域较窄,调整力度相当有限。根据调查问卷所显示的数据,将近20%的大学生对目前的网络环境并不满意,对网络环境表示很满意的不足20%。因此,加强网络立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民意基础。在未来,我国必须加快网络立法的步伐,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网络法规制度。在宪法规定的表达自由的框架内,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前提下,加大调整力度,形成系统的、具体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以促使大学生网络参政制度化、理性化。

(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正面引导,改善引导方式。

学校应当在学生的思想领域起到真正的引领的作用,为学生思想提供导航灯,指引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历史上看,我党从建党之初就相当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引领,在革命年代,学生运动也的确对我党的革命事业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学生政治工作仍然未能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仍然采用古老的一味的宣传教育的模式,殊不知此种方式早已因其落后的形式和枯燥的内容失去人心,沦为了面子工程。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各高校团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要打破传统的、僵化的工作模式,认清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提高自身网络工作的水平,真真切切了解大学生对何种政治问题感兴趣、对何种参政渠道感兴趣,只有在全面了解大学生参政欲望和行为取向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用合法、合理的手段进行网络参政。

三、结论

综上所述,依据针对湖北大学学生网络参政的随机调查问卷所提供的数据,可以说,当前时代是网络大发展的时代,网络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互联网的普及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大提高了我国公民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热情。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其网络参政的态度和方式,都将深深影响一个国家的民主进程和政治走向。但是,由于大学生年龄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得大学生网络参政如同蹒跚学步的孩子,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跌倒甚至受伤。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们必须合理分析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利弊,既不能放任其自由发展,也不能简单粗暴的禁止,只有国家、高校和大学生群体通力配合,加强大学生网络参政的平台建设、法律建设、监督建设,并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才能使大学生网络参政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国家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富.国外学者对网络政治的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2)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河南社会科学,2007,(6)

[4]宋志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5]王四新.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九

【关键词】:网络成瘾;现状;原因;对策

【作者简介】:谭毅将,男,毛南族,广西环江人,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06级文六班,广西师范大学预科生

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日常带来了翻天覆的变化。人们利用网络资源来填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足。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人们享受网络便利资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网络——,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害到社会的秩序。大学生网络成瘾就是伴随网络而来的突出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会带来三种后果。从微观方面讲,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前程,以及大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说,大学生网络成瘾会使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受到阻碍或破坏,影响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对大学生网瘾问题,我们全社会必须予以关注。

一.网络成瘾的概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VTION,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简称IAD,目前对网络成瘾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的学者对其命名也不同。诸如网络狂、上网狂、计算机依赖、因特网成瘾障碍、病态因特网使用、因特网成瘾或因特网依赖。都是对过度使用因特网的描述⑴。网络成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精神病医生Goldbery在1994年提出的。当今学术界对网络成瘾的内涵认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网络成瘾是一种网络技术下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是一种因为习惯而导致的行为成瘾。

二.大学生网瘾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有上网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网上收集信息等。由于处理不当,对上网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其主要表现为网络聊天与交际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等多种形式。据《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网民人数为8700万,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6.8%,18——24岁的网民占36.8%(这正是大学所处的阶段,大学生中约84%在上网。网络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生网络成瘾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外一项研究表明,13%的大学生网络使用过度有负面影响。

(一.网络聊天成瘾

网络聊天成瘾指的是个体着迷于网络聊天,且为了消除下网后的烦躁不安而不断延长上网时间,由此获得满足感,致使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甚至就业机会受到影响(1。网上聊天交友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一些大学生对网络聊天乐此不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国一些省市对上网大学生目的的调查显示,网络聊天占上网大学生比例的40%以上。一份来自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报告显示,网友个数为5--10个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6%,使用QQ聊天工具的有74%,使用聊天室的占40%,使用BBS的有40%,使用其它聊天工具的为8% ,在聊天者中,有63%的是在交流思想感情,53%的是交流相关信息。

(二网络娱乐成瘾

它包括了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歌曲成瘾,网络电影成瘾等,在这几种形式中,网络游戏成瘾特别突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6年1月17日分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名”显示:到200512月31日为止,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其中大专和本科文化程度的网民占50.7% ,有33.2%的网民是“网络游戏”用户。大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表明,玩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首选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40%以上的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情有独钟”。

(三网络信息收集成瘾

网络信息收集成瘾指的是强迫性地浏览网页以查找和收集信息。因惧怕所拥有的信息不够而不停地上网漫游或搜寻信息。网络信息成瘾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总是不能自抑的在网上搜索或下载过多与现实生活没有多大用处的资料等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的兴趣多于他们对所学的课程的兴趣。网络信息成瘾的特征主要有三:⑴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⑵上网后难以脱离网络;⑶有网络使用时,精神较为亢奋[1](四网络色情成瘾

网络色情成瘾也叫网络性成瘾。指的是沉迷与成人话题的聊天室和网络色情文学。由于互联网的易介入性和直观性,使得网上色情的内容随处可见。无论是有关聊天的网站,还是成人电影的收费网站都可以看到有关色情的话题和图片。有关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个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网络色情成瘾的嫌疑[1]/。一项数据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40%以上浏览过色情网站,可以看出,色情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小。在一项有关机关公布的调查显示,上网的大学生中有80%以上访问过色情网站,经常光顾的占12%。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一色情信息源。大学生一旦沉溺其中,便难以自拔。

(五其它现状

在上网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热衷与电脑程序的制作,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不可抑制的参与网上讨论,在BBS上发表文章等,有的大学生还想通过网络使自己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二.问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对大学生自身的危害 1.对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成瘾削弱了学习的动机,容易遭受学业上的挫折。网络成瘾使大学生整日与电脑为伴,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走进课堂。一天想着那个色彩缤纷的

网络世界,以致与旷课,逃课去上网,结果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学业荒废而遭受到学校的强行退学。金伯利·杨的调查表明,学业问题是网络成瘾给大学生带来的首要问题,网络成瘾者中有58%的人提到学业上的失败。上海某校退学或转学的250名大学生中,有1/3的学生是因为网络成瘾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没有通过考试。一些高校的老师感叹: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网上,没有精力和时间来读书,导致的学业荒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自然。学习需要靠的是学生的自主性,特别是在高校里的学习。高校里的学习是开放性与自主性的结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自主性,那么学业的荒废就毋庸置疑了。但是为什么学生会缺乏学习的自主呢?究其原因,网络成瘾是扼杀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罪魁祸首之一,当一个学生网络成瘾后,学习的自主性就逐渐的变为网络的自主性。网络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每天总是不由自主的到网络世界中去,不明确自己到学校的根本目的,一天天地把自己迷失在网络世界中。

2.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身体产生危害,它导致大学生正常的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长时间面对电脑,会导致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头昏眼花,视力下降,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等症状。情况更严重的会使血压升高,植物性神经紊乱,免疫功能降低,甚至猝死。近几年来,由于网络成瘾,过度浸泡网吧而导致的猝死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3.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道德意志健康、自我情感健康、人格健康等。由网瘾导致的心理疾病是医学上所谓的”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美国心理学家Kimberkys young认为IAD与沉溺赌博、酗酒、吸毒等上瘾者无异。网络成瘾者对上网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研

究显示,长时间上网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升高,这种化学物质会使患者短时间高度兴奋,但之后的颓废感和沮丧感却十分严重。

首先,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道德意志的弱化。由于网民之间没有传统社会的人际,法律,道德等的约束,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日常生活中被约束的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环境中得到宣泄,释放。况且,在网络的世界里,交流缺乏监督,交流的方式都以文本的形式,比较自由任性。大学生长期置身其中,很容易抛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意识2和社会责任感,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消解传统道德的基础以及淡漠责任感念。其次,自我情感因网瘾而迷失。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操作活动有着组织或瓦解的效能。情感的自我迷失将使人心烦意乱,导致心理失衡,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到生活的质量。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为广大情感交流空间。同时也给他们造就了一个宣泄,放纵冲动的场所。由于网络成瘾,有的大学生放纵情感。忘却现实,在冷漠无情的电脑面前,没有把握正确的价值评价,忘却了自己所应有的责任感。甚至不顾一切的追求感官刺激带来的短暂享受。再次,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人格异化。人格异化指的是人格模式的不稳定状态。主要表现为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网络成瘾就是因为迷恋好奇,刺激,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虚拟环境。不能实现现实与虚拟间的角色转换,从而造成认识扭曲,情绪紊乱,能力下降等急性戒断综合症。再加上网络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严重腐蚀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加深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隔阂

由于网络成瘾,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里,网络成为他们灵魂的归宿。网吧成为他们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家。网瘾大学生成天呆在他们的“家”里,足不出户。在网络世界里尽情的玩乐。他们的眼睛根本不向周围的现实生活斜视一眼,他们的耳朵里只有网络游戏的声音。由于网络成瘾,大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与邻居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泊,对现实社会中的一切漠不关心。也不参与日常的社会活动,这就逐渐使他们与现实社会产生隔阂。长期下去,这个隔阂将会加深,甚至有的大学生会脱离现实生活。

(二对家庭的影响

1.网瘾导致大学生与父母矛盾的产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位父母对自己子女前程的美好期待。他们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希望子女们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有所出息。然而一些大学生,并不完全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以为父母送自己上学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来到学校不是专心的学习,而是成天泡在网吧里,对网络世界里的一切如痴如醉,他们忘掉了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也忘却父母的期待。久而久之,自己的身心深陷与网络虚拟世界之中不能自拔。每天都不由自主的去上网,无心学习。致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子女并不如自己所期待的那样,能为自己增光添彩。而是在学校里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时候。他们会感到失望。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网络世界,能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父母们不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大量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限制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甚至到孩子所在的学校陪读等。然而已经网络成瘾不能自拔的大学生,不管父母这样劝导都已无济于事。父母的所做,不但不使得孩子清醒,反而让他们觉得,父母对他们的不信任,不理解。同样,对孩子多次劝导无效,父母已痛心疾首。认为这些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于是对孩子再不闻不问。就这样,在网络的驱使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对矛盾会越来越加深。

2.网络成瘾易导致家庭悲剧的产生

大学生大部分还是消费群体,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是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而言,日常生活消费是有限的,必须合理使用。然而,对网络成瘾大学生来说,除了日常固定的生活费之外,他们还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网费。调查显示,正常上网学生每星期的网费在10元左右,而网络成瘾学生每星期的网费在50左右。为了

筹集这些上网费用,有的大学生可以不择手段,他们便卖佳丽的东西,偷用父母的钱财,严重的甚至杀害自己的亲人。2002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大三学生张力伟在北京的家中用电线将其奶奶勒死,又用铛头将其父亲敲死。张力伟本来是学校的“尖子生”父母对他疼爱有加。后来因网络成瘾,在现实生活中遭受一些挫折,不堪负重,结

果发生了这场家庭悲剧。诸如此类的案例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他时刻在提醒我们大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

(三对社会的影响

1.大学生网络成瘾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据统计,在网上流行的非教育信息中,70%涉及到暴力。网络上有各不相同的情景,暴力,赌博,凶残好斗等。大学生由于长期在网络中与这些达交道,极易让这些情景与现实发生重叠,从而易把这些东西融如入现实生活。导致社会上出现打架斗殴、赌博现象。这些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尤其是把网络里的暴力情景带到现实生活中来,极易引发社会犯罪。上文中的张力伟就是最好的一例。

同时,由于网络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垃圾文化信息,据调查,网络成瘾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以中文为主的黄色有5万多个,每天浏览过黄色网站的人数占上网人数的3.8%。另一项调查显示,接触过黄色信息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犯罪的行为或冲动。近些年来,由于接触网络上不良信息后引发的性犯罪频繁出现。一大学生因痴迷网恋,在与网友相见时提出无理要求遭拒绝后,将其强奸杀害。这种行为在现实中严重的影响社会秩序。在思想上是人格低劣和道德的沦丧。由于在网络上经常接触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人生取向向消极的一面发生偏颇。走上迷途而不知返。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网瘾而堕落的大学生,很容易成为社会中流氓的一部分。大学生沦为流氓时,我们的社会安定将有可能得不到全面的保障。

2.大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社会人才的培养

大学生本应该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大学生能否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大学生终日迷恋网络,不务正业,不思进取。我们的哪里还有人才的存在。我国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又何得以实现。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是缺乏人才,一切的建设将举步维艰。

三.网瘾成因(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逃避大学紧张的生活` 现在大学学习压力很大,有学业的压力,有经济上的压力,有毕业就业的压力等。从理想上说,网络能够帮助大学生快速完成必须的课程作业。但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转向他们的网友,以此来掩盖他们难以排遣的恐惧,焦虑和沮丧的感觉。用上网来麻木他们的神经,逃避现实生活。

2.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是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的情感大部分比较淡漠,各字都在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在大学生生之间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各人自扫门前雪,少管他人瓦上霜。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大部分是有关学业,事业的交流,而却缺乏情感的交流。加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学费压力大,择业困难,转轨时期价值观念的不稳定等。使大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为大学生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与不快,摆脱精神的紧张状态,从而在迷茫中陷于网络世界。

3.大学生高考后的补偿心态

刚从紧张的高考走出来的大学生特别容易产生松懈的心理,认为应该把玩耍的时间补回来。从而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上网。

4.大学生的性格因素

通常说来,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不喜欢与别的同学交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行为上独来独往。他们更容易陷入网络世界不能自拔。

5.大学生身心疲惫导致网络成瘾

大学生每当对现实世界感到疲惫和无法面对的时候,选择网游,寻求那精神上的安慰和刺激。虚拟的满足,会让人留恋,即使残酷的现实就在眼前,自己也知道逃避的

后果,却是欲罢不能。越是逃避,精神对虚拟刺激的依赖就越大,就离现实越遥远,也就越加不愿意面对现实,于是,网络成瘾。

6.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

网络上光怪陆离的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等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大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与其中,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7.脆弱的性心理。

青少年在上网人数上是强势群体,但从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个角度来看,他又是弱势群体。这个矛盾,导致了青少年最易成为网上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据我们调查,有35.2%的青少年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网站,5%的人承认经常去看。若再将那些上过色情网站却羞于承认的人算在其中,所得到的数字会更加令人揪心。我觉得,将色情网站称为“电子海洛因”一点也不对夸张。在我国性教育明显滞后的情况下,色情网站对青少身心健康所造成的损害要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二家庭因素

目前在对治疗上网成瘾的孩子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孩子上网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造成的。

其一,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生长在单亲家庭当中,他们在家庭生活中缺少父母的关爱,因此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其二,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就一味地指责孩子,也常常会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其三,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而在玩网络游戏时,孩子往往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威震八方的英雄人物,因而使得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些都是导致他们“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其四,一些在家中被父母极度溺爱的孩子,由于任性和心理年龄幼稚,并且在家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根本不受家长管制,因此一旦玩上网络游戏,家长也无法控制住他们上网的行为。

(三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与大学生网瘾

伴随网络而来的网络文化具有娱乐性和通俗性等特征。调查发现,成瘾与非成瘾者上网目的的差别主要在于网络的娱乐性与网络信息的感观刺激。成瘾者进入游戏网站和成人网站多于非成瘾者。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里,传统文化一不能适应大学生的强烈渴求,西方国家一些低俗文化的浸入,致使大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世界。

2.社会对网络的管理不到位

社会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上网的时间没有作出相应的规定。对网络游戏的内容也没有加以限制。致使一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的网络游戏时刻在吸引着大学生的注意力。加之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大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丧失了时间观念。

(四高校方面的因素 1.高校教育与大学生网瘾

高校的教学环节管理不到位,高校的大班教学让学生在纪律上松散,感觉学习枯燥无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转而把心思放在更加刺激的活动中去。如网

络游戏。2.高校对校园网络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一般的大学对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时间都没有限制,有的大学生因为沉溺网络游戏而在 夜里通宵上网。

(五)其它因素 1.网络自身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华丽的画面,精彩的情节等等,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网络里的一些东西既满 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又对大学生有强化激励作用。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乐此不疲。2.网络营业者只顾对利益的追求,间接诱导大学生上网。有的网络营业者为了追求利润而为大学生在网吧里提供食宿,使其得以在网吧里通宵达 旦的玩网络游戏,忘乎所以。四.对策

(一)社会方面 1.加强网络管理,加大网络立法力度。不健康的网络游戏和网

站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一大诱因。所以加强网络管理和立法,打 击网络犯罪,是遏制不健康网站对大学生侵害的有效办法。相对于网络犯罪日益严重的情况,我国的网络管理和立法工作显得较为滞后,使得大学生相应地缺少法律的保护,他们的个人 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为网络犯罪侵害的对象。如果能从立法上管理好网络,相 信也将有助于大学生上网成瘾现象的减少。2.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管 严格规范各网络营业机构,对高校附近的网吧要做数量的规定。禁止高校附近网吧泛滥,而且要坚决取缔那些违反规定在学校附近开设的网吧。3.加强对网络健康教育的宣传 社会各界应一起努力做好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4.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严厉打击网络世界中的垃圾文化,清扫存在网络世界里的网络黄毒。我们社会各界有责 任、有义务、有能力构筑一个技术先进、管理高效、安全可靠、建立在自主开发基础上的信 息安全体系,构建安全、绿色、和谐的网络环境。

(二)家庭方面 1.家庭要加强和学校的沟通 家庭要时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后,一切的则任都是由 学校负责。要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分不开的。对于网瘾大学生,家庭应和学校进行经 常性的沟通,建立起有效的监控系统,共同帮助孩子走出网瘾。2.父母要加强与孩子心灵的沟通 现代的父母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对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足够的了解。彼此之间的代沟很 深。父母应该注重孩子内心的感受,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一起分辨网 络上信息的好和坏,让孩子对网络有一个准确的认识。3.父母要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认识 父母对网络文化认识的高低是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一个关键所在,父母应不断的提高自 己对网络文化的认识,积极引导孩子学习健康的网络文化,崇尚真理与科学,远离网络世界 肮脏的东西。

(三)高校应该做的 1.加强高校网络环境建设与管理,筑建高校网络文化阵地 当前,高校的网络建设环境还不尽如人意。校园网络存在一些问题,如往速过慢、校内

上网终端供不应求等。这些都成为大学生到校外上网的主要原因,校外上网,学生没有了约 束和管理,“恋网”就成了自然。所以搞好到校网络环境与管理是关键。2.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心理方面出发,分析大学生的上网心态,通过心理咨询室 或心理信箱的方式给大学生一真诚的帮助和引导,解决大学生在网络面前的困惑。3.培养高校网络教育

管理队伍 高校应该培养一批网络教育能力很强的管理队伍。以其来管理整个校园的网络建设。来 规范校园的网络秩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端正大学生上网的动机。

10.网络保险的发展现状、前景、问题及对策 篇十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初期形成期阶段,以及21世纪初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处在成长期并快速走向成熟期的阶段。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呈现快速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不仅形成日渐完善的产业链和相对成熟的产业发展环境,而且本土原创网络游戏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跨越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网络游戏在游戏品种、数量、题材类型、市场规模和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都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由单一大型多人在线到网页游戏、社区游戏、手机网游等新品种不断的涌现,由以魔幻类游戏题材为主到益智、军事等游戏投放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包括互联网游戏和移动网游戏市场)为468.5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长速度止跌回升。其中,互联网游戏为429.8亿元,移动网游戏为38.7亿元。2011年互联网游戏用户总数突破1.6亿人,同比增长33%。2012年第2季度中国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114.2亿元,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30%。当前,电子游戏的网络化是全球性的大趋势。无论是PC游戏还是电视机游戏,不管是在欧美、北美,还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网络游戏都是一个重要的潮流。未来几年,中国网游企业将借机扩大海外领地,但目前来看,最大掘金点仍在亚洲地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计2013-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仍将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共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网络游戏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网络游戏产业的现状,并具体介绍了四川、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网游产业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网络游戏市场做了运营与盈利分析、用户特征分析、竞争营销分析、投资潜力及前景趋势分析。最后,报告详细列明并解析了与网络游戏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

11.浅析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电视;现状;前景

网络电视属于数字电视的范畴,是互联网发展至今的一个成功衍生品,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已逐步成为电视产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在国外,网络电视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由最初的企业推动到运营商参与,如今IT巨头们也在进军网络电视。在我国,网络电视的发展势头也很高,但整体还处在一个不断探索与推进的过程中。

网络电视,也就是IPTV(Internet Protocol TV),是通过宽带互联网(如电信、网通的ADSL网络),以家用电视机(需配备机顶盒)或电脑为显示终端,来传输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广播等在内的众多媒体内容。网络电视还可以为用户提供视频点播、直播、录播、游戏等服务。网络电视是互联网发展时代下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未来电视媒体发展的方向。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电视的收看模式,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互联网免费提供内容的模式,给用户带来了新的电视节目收看方式和更丰富的媒体内容资源。

一、我国网络电视的现状

(1)网络电视受众分析

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飞速,网络电视用户从2000年的1万用户左右增长到2015年的5000万户以上量级。2015年中国电信网络电视用户量达到4000万左右,联通网络电视用户达到1124万。中国移动虽然目前没有网络电视传输牌照,但获得资质也只是时间问题,并且移动本身拥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也有利于未来网络电视业务的捆绑与推广。除了这些网络运营商,一些IT巨头、媒体集团、电视台等也纷纷进军网络电视。未来网络电视的用户规模以亿级为单位不在话下。

如此大量的用户内,用户群体趋向于年轻态,18岁至35岁的人数占据80%左右。年轻受众对于网络电视的接受程度和兴趣要远远高于年长的受众。这与网络用户群体的分布势态是十分接近的。

(2)网络电视内容构成

从节目内容形式上看,主要分为电影、电视剧、综艺、新闻、教育、生活、网络直播、网友自拍DV、广播等。从开办频道上看,主要分为直播和点播。从节目来源上看,主要有三大类:转播电视台或电台内容、网站自办频道和网络视频平台。

大多数网络电视的频道设置数量均在20-80个左右,节目登录口有的甚至高达1000多个频道分类和栏目设置从目标人群的角度进行合理设计,重点突出娱影视和娱乐板块。

(3)网络电视发展特点

我国早期网络电视主要面向的是电脑客户端,如早期起步的PPS、PPTV这两家运营商。到2010年,央视国际、上海文广和杭州华数传媒三家国字号传媒巨头获得首批互联网电视牌照后,以电视为终端和以电脑为终端的网络电视迎来了更加突飞猛进的新发展。

传媒集团与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展网络电视业务,网络运营商的拥有广大用户群,传媒集团提供丰富的媒体自愿,双方明确分工、通过共享优质资源来实现优势互补,使网络电视用户群由高中端用户逐渐走向低端用户,网络电视向更大的范围发展。

各类电视台也大力推出网络电视台,如“中央网络电视”,依托电视台海量的节目资源和诸多品牌栏目,逐走走出传统有限电视的限制圈。随着央视级、国家级网络电视台的布局完成,有实力的地方广电集团、各级电视台也开始加入涉水行列,各级广电所属的网络电视台队伍逐步壮大。

此外,大量民营视频网站经过几年的拼杀,优胜劣汰,成功发展起来的视频网站逐步上市挂牌,做大做广,将自身的网络电视行业越办越红火,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新颖。如优酷、土豆已逐渐发展到类似与视频门户,在业务、应用、品牌影响力、流量上颇具实力。另有,如乐视网,主要通过与牌照商CNTV合作的方式,将通过牌照商监管的内容置入自有品牌终端产品来实现,以较低的终端产品价格,来赢取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4)网络电视发展困境

现阶段,我国网络电视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版权问题。网络电视为了吸引大量的受众,提供了大量没有版权限制的电影或电视剧,或者分享了很多盗版电影和电视剧。然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风波,版权问题变得越来月重要。这也就出现了,不少网络电视平台因视频源版权问题导致突然停止运营的情况。

再有,就是我国网络电视在内容上是缺乏创新的,缺少原创内容,尤其是各地光电旗下的网络电视台,基本上是以播放电视频道内容为主。目前很多网络电视平台存储的节目资源都比较少,很难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收视需求。

此外,网络电视发展起步晚,相关新媒体政策、法规不完善,容易导致行业监管出现一刀切现象。受我国传统电视产业环境的特殊影响,用户无付费基础,尤其是很多中老年用户,他们对网络电视消费本身有排斥与不理解心理。这都是制约网络电视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二、我国网络电视发展前景探究

我国网络电视仍算是起步初期,但是它发展快速,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下一步发展趋势已经日渐清晰,所有网络电视参与者都应该各尽其能,克服一切困难,将我国网络电视产业推进一个新时期。

网络电视的发展要在内容、运营方式、服务质量、多元业务等方面做改进和提升。

借鉴国外网络电视的成功推行经验,网络电视内容丰富和多样性是取得成功的前提。首先,要能够盘活各个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资源,择优播放。其次,要针对网络电视的特性,推出一些互动环节,增加用户的参与度。第三,可以适时的转播电视台的优质节目,与传统电视媒体进行合理的衔接。

在运营方面争取做到多方面合作,丰富频道种类,加强与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及优势互补,以此来占领市场和提升品牌。开展多元化的节目业务,如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项目,改变电视节目只能被动接受的定义,增强其点播、回看、反馈信息、互动体验等能动性的操作,实现网络电视业务多元化相互融合渗透。

加速网络建设,增加高清、超清等视频源的传输,做好流媒体业务的及时流畅、无间断,提高视频服务质量。

三、结语

上一篇:退休干部发言材料下一篇:南方农村杂志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