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2024-06-10

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8篇)

1.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一

初中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

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

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

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

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

14、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

15、两股战战

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

16、几欲先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

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

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

19、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

20、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

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

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

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

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

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

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群响毕绝(绝:极,副词)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寓(于)逆旅(3)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虚词

1、“而”,连词,作用:A表示并列,B表示承接,C表示转折,D表示修饰

(1)而伯乐不常有。表示转折,但是,可是。(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5)启窗而观。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而竖起左膝。(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9)城市依稀而已。(10)既而风定天晴。(11)而楼上人往来屑屑。(12)足肤郓裂而不知。(1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14)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15)假诸人而后见也。

(一、)字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胆怯(qiâ)蜿蜒(wǎn)

B呻吟(shēng)困乏(fá)

C

婆娑(sā)

号叫(háo)

D丰腴(yú)

绽放(zhàn)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zhù)

沉淀(dìng)

B迸溅(bâng)

虬龙(qiú)

C咫尺(chǐ)

皓齿(hào)

D楠木(nán)

蠢(chǔn)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翡翠(fěi)争妍(yán)B花瓣(bàn)盎然(àng)

C玛瑙(nǎo)

花苞(bāo)

D牛蒡(bāng)

鸟喙(huì)

4、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枯jí

②xī

③束fù

④倦dài

5.修改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坦荡如底

(2)纵横绝荡

(3)争颜斗艳

(4)不折不饶

(二、)默写: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7、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8.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9.故园渺何处。

10.,晒翅常疑白雪消。11.,相伴过年华。

12.,寻常百姓家。13.,乱群鸡里有风标。

14翅湿沾微雨。

15、淮南秋雨夜。

(三)文学常识

16、《海燕》作者是,(国别),本文体裁是

。《马说》作者是

,(朝代)。

(四)文言文译句:

17.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单元

一.选择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1.A纯粹(cuì)B狭隘(yì)C派遣(qiǎn)D殉职(xùn)E热忱(chãn)()2.鄙薄(bó)B旁骛(wù)C解剖(pō)

D拣择(jiǎn)

E佝偻(gōu)()3.承蜩(tiáo)B亵渎(xiâC咽气(yàn)

D胸襟(jīn)

E摒弃(píng)()4.迥异(jiǒng)B芥蒂(tì)

C嫉妒(jí)

D显赫(hâ)

E沐浴(mù)()二.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5.沾轻怕重()

模不关心()

麻木不人()

精溢求精()6.见意思迁()

断章取义()

不二发门()

强恬不舍()7.轻心降火()

默默无蚊()

结衣缩食()

赫赫战攻()三.默写

8.,草色入帘青。9

,往来无白丁。

10.现在大家纪念他。11.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3.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四.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4.《纪念白求恩》采用了夹叙夹议,以叙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1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该文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

16.《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语言优美,音调铿锵,运用了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怀。()五.选出解释加点字词错误的一项。

17A有仙则名(名气)

B有龙则灵(灵验)

C斯是陋室(此,这)

18A往来无白丁(贫穷的人)B阅金经(佛经)C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

19A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B何陋之有(的)

C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17()

18()

19()六.问答: 20文章起笔写出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三单元

一、字词: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翌日

宽宥

海市蜃楼 迥然

泄气

金蝉脱壳

2、修改错别字:

光怪陆离

湖水碧兰

优柔寡断 一语双关

精神震奋

红色花阪 错误

正确

二、文学常识:

3、《活板》作者

-------------------

4、《核舟记》选自

-------------朝--------------编辑----------------本文作者-----------

二、解释加点文言字词:

5、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6、用讫再火令药熔。

7、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8、旋刻之

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文言翻译:

11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2不以木为之者,纹理有疏密。

13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4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

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

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

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以后。

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

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

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

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

二、古今异义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

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样子”

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

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

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

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

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

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

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猜测”

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

三、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长到,蔓上)

4、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5、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6、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7、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

8、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9、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

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默写资料

1.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2.“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名人多有咏怀的佳句,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诗句。

3、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_____________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

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

4、它没有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虬枝,也许你要

------但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5、难

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也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

其象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一个

一个

,一个。

7..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⑤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8.《陋室铭》一文描写陋室生活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社会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

相似的句子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子是

10.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7.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 “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11.(1)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嫌鹦鹉语声娇。

(6)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身处石洞、石阶,绿草、青苔直如眼怜的幽雅佳境,同学们不禁吟出《

中的名句:

。1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14.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句。、、15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中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人,一个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的人。16.《宣

叔云

中“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17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18.用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诗文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

19、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或作者:

。(《

》)

20.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碧水蓝天、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式,写出连续的两句:,21.(1).默写含有“山”字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

,柳暗花明又一村。

(2)诗词中有很多实写“花”“草”的句子,请各写出一句。花:

,草:

(3)写出初中语文课本上三个含有写“云”的唐诗。

(4).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句:,(5).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6).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7).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8).在你所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9).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像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①,②。

(10).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句:

。(11).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

(12).古诗词中,有不少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请写出一句:

(13).请你写出一例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警句:。

(14).你学过的文言作品中有许多劝学的名言,请写出一例:。

(15).古诗词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例:。

(16).“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月”字的上、下句: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 倦怠()

翡()翠

恹恹()

楠()木

奇崛()

枯瘠()

骨()朵

丰腴()

盎()然

虬()枝

秀颀()

伫()立

陌()头

贪婪()凡几()

飞沫()

锤()炼

婆娑()

鄙()视

皓()齿

犀()利

伶()仃

锈()彩

凝()望

蜡烛()

真挚()

罕()见

狭隘()

热忱()

翌()日

笃()信

宽宥()

窒()息

灼()热

殉()职

旁骛()

胸襟()

摒()弃

嫉()妒

缅()怀

揣()摩

萎()缩

骈()进

咽()气

鄙()薄

骈()进

显赫()

和睦()

迥()异

鸿儒()

戳()穿

臆()断

惊愕()

门枢()

嗣()后

笃()信

臆度()

充沛()

分泌()

并蒂()

花卉()

灼()伤

褪()色

飞甍()

彗()星

器皿()

连亘()

毋()宁

阐()释

泄()气

阔绰()

荐()头

蘸()水

蒲()包

门槛()

碟()子

孱()水

打折()

相()公

行()事

长()亲

作揖()

腆()着

带挈()

避讳()

绾()发

商酌()

心窍()

桑梓()

星宿()

少顷()

后襟()

轩()敞

攥()紧

靴()子

犬吠()

呓()语

齁()声

摇曳()

逮()住

旗帜()

惹()怒

魁()梧

胚()子

轻蔑()

啐()

板栗()

乞丐()

惦()记

崽()子

俯瞰()

一泓()

灯盏()

竭()力

胡诌()

提辖()

聒()噪

酒肆()臊()子

渊薮()

憬()悟

驾驭()

硕()果

贻()误

熬()过

侥()幸

嫩()芽

斑斓()

枯萎()

分歧()

嗜()学

逾()约

叩()问

俟()

皲()裂

媵()人

衾()

容臭()

烨()然

裘()葛

冻馁()

谒()见

撰()写

贽()

赋()予

香醇()

屹()立

黝()黑

铸()就

摔()垮

柯()

湖畔()

殷()勤

花蕾()

反诘()

茸()毛

纤()细

哨()兵

青冢()

积攒()

哕哕()

悼()念

钦()佩

抑郁()

妥()协

跻()身

醒豁()

胡髭()

卷帙()

浩()繁

坦率()

强悍()

同僚()

熟悉()

咖()啡

跺()脚

畅泳()

丧()失

舔舐()

岚()

届()时

磅()礴()

人溺()己溺

有朝()一日

啁()啾()

亵()渎()

芥()蒂()

强聒()不舍

箬()篷()睥()睨()

馄()饨()踌()躇()

契()诃()夫

颟()顸()滞()涩()

叱()咄()负箧()曳()屣()緼()袍敝衣

廪()稍()

矢()志不移

迸()溅()

二、识记下列词语:

盘虬卧龙

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争妍斗艳

忍俊不禁

无足轻重

全神贯注

纵横决荡

旁逸斜出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不折不挠

破口大笑

仙露琼浆

察颜观色

优柔寡断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拈轻怕重

微不足道

麻木不仁

冷冷清清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强聒不舍

不二法门

光怪陆离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单枪匹马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汪洋万顷

饶有兴味

夸夸其谈

迥然不同

随心所欲

兴致勃勃

聊以自娱

一语双关

人烟市肆

历历在目

万紫千红

人迹罕至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果不其然

千恩万谢

奋袖出臂

群响毕绝

无精打采

无缘无故

异想天开

不得而知

纹丝不动

大惊小怪

气喘吁吁

恰到好处

津津有味

扣人心弦

栩栩如生

面面相觑

死心塌地

万贯家私

万无一失

一念之差

失之交臂

力挽狂澜

痛失良机

洗耳恭听

下车伊始

炉火纯青

叹为观止

离经叛道

若无其事

黯然失色

各得其所

公正不阿

血气方刚

片言只语

哄堂大笑

打抱不平

趁热打铁

如饥似渴

开怀畅饮

无懈可击

交头接耳

掌柜

唠叨

描红

附和

间或

服辩

分辨

恐吓

径自

坎肩

宪兵

盘缠

雄辩

存活

博爱

情愫

惆怅

错过

过错

跳槽

追悔

导致

信服

酷冬

坦怀

取决

隧道

平顺

时日

坦荡

拥护

不毛

授予

永恒

融合渴盼

不巧

纯粹

派遣

鄙薄

脉络

熏风

领略

吐翠

盈余

踪影

归宿

要谛

进程

律己

严酷

衷心

谦恭

斗胆

讥嘲

堕落

厌腻

包袱

寥寥

景慕

成见

诺言

不禁

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2.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二

1. be full of... 充满了……;装满了……

3. the back of the book书背

5.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另一个人的足迹

7. signs left behind留在身后的迹象

9. science fiction科幻小说

11. 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做某事   13. a number of people许多人

15. the number of people人的数量

17. belong to... 属于……

19. the home of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的

发源地

21. become famous变得著名

2. not long after that 不久之后

4. find out找到,发现

6. introduce sb. to sb. 把某人介绍给

某人

8. grow up成长,长大

10. trust one another 互相信任

12. at the end of... 在……的末尾

14. at the beginning of... 在……的开始

16. have been to someplace 去过某地

18. hurry up赶快

20. be due to do sth. 按期做某事

22. one another相互

【重难点句子】

1.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因此,我不会放弃,我将等待另外的船。

2. I go out with my gun almost every day to kill animals and birds for food.

我几乎每天都带着枪去猎杀动物和鸟儿当食物。

3. Not long after that, I saw some cannibals trying to kill two men from a broken ship.

那不久之后,我看到有些食人族奋力追杀两个来自于一艘破船的人。

4. She came to realize how much she actually missed all of them.

她逐渐意识到,她其实是多么地思念他们所有的人。

5. However, country music brings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when people were kind to each other and trusted on another.

然而,乡村音乐把我们带回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人们彼此友爱,彼此信任。

6.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countryside.

它让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是免费的——笑声、朋友、家庭还有自然和乡村美景。

7. Sarah hasn’t been to Nashville yet, but it is her dream to go there one day.

3.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三

《桃花源记》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3.“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爱莲说》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长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7.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9.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0.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4)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1.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陋室铭》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

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什么情操?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核舟记》

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着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词类活用

(1).箬篷: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例句: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2).石青:名词用作状语,用石青。例句:石青糁之

(3).糁: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例句:石青糁之

(4).卧:使动用法,使……卧,平放。例句:卧右膝(5).诎:使动用法,使……屈,弯曲。例句:诎右臂支船

(6).竖: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竖,竖起。例句:而竖其左膝(7).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例句:居右者椎髻仰面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比较多义词的用法

为宫室: 刻

中轩敞者为舱: 是 为人五: 雕刻

能以径寸之木: 木头

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如“草木皆兵”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特别 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

东坡右手执卷端: 边

其人视端容寂: 正,如“端正”

说明顺序:空间方位(船舱——船头——船尾——船背,先正面后背面)为顺序

第一部分:

1.找出本部分中能总括全文,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特点的词语。奇巧。

2.本部分分别从哪些方面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能以……各具情态”分别从原材料的微小,表现题材的广泛,艺术构思的巧妙和高超的手艺说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

3.“盖大苏泛赤壁云”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

1.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众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

2.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什么?

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表现他们豁达、豪放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3.从作者对佛印的神态、动作的刻画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放浪形骸的和尚形象。

4.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是苏东坡。因为刻画得仔细,所以作者当然也写得细腻;同时还因为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这样说明与主题吻合。

5.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

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

6.第五段文字中哪些说明可以表现雕刻技艺高超这一中心?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7.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这是为了突出“核舟”的主题,同时也表现作者主次分明的技巧。

第三部分:

作者为什么要对船上的事物进行不厌其烦地点数和说明?

强调了尽管核舟的体积之小,让人对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丰富叹为观止。此时,作者最后发出的感叹“技艺灵怪矣哉”,也正是读者由衷地感受。

第六段哪句话能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 嘻,技艺灵怪矣哉!

大道之行也 【常识】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成语】

1、天下为公:

2、老有所终:

3、矜(鳏)寡孤独:

【理解】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三峡》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良多]很多。良,很。[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

上。[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或]有时。[宣]传达。[虽]即使。[御]驾,乘。[疾]快。[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旦]早晨。[肃]寂静。[哀]悲哀。[转(zhuǎn)]婉转。[沾]沾湿。[三]表示概数。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3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5“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7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8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记承天寺夜游》

*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答谢中书书》

理解探究

*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1一词多义:

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

《观潮》

2重点虚词:

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以此夸能。介词,凭借。

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海涌银为郭。成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修饰。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表承接。

3词类活用:

①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形容词做动词,穷尽。)②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做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文”通“纹”,③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名词用做动词,树立,举)

6.古今异义:

①方其远出海门(方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

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际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③吞天沃日(沃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奔腾古义: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

⑤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标枪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⑥人物略不相睹(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⑦皆披发文身(文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作者是宋朝周密,字公谨。

四、重点句子识记

第一段写江潮之盛,其中:

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第二段写水军演习

5、写参演舰之多(教阅场面宏伟)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6、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7、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9、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五、理解性识记

1、第一段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是: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最后一段中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精彩的句子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3、本文重点在描写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另外还描写了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分明。

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湖心亭看雪》

一词多义

一: ①上下一白: 全

②长堤一痕: 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 ①是日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②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是: ①是日更定: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理解性填空

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课文内容理解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

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②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③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副词、数量词的使用,于微观中显出宏观,把铺天盖地的雪景烘托而出,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5、“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7、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4.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四

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本文都写了谁的乐 禽鸟乐滁人乐众宾乐太守乐 负者歌于途 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 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欧阳修 我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简介作者 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辨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写作背景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

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唐宋八

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环环绕围绕 语气词表判断是

山谷 表并列 格外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山之

僧智仙也 山上 名词沿山路 名词作状语从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 状语说出 命名 不能名其一端也 从 到 在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太

守与客来饮于此 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意有所及 每有会意 心思 意旨 情趣 语气词于 莫得遁隐 忘怀得失 能够

得到的 领会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表顺承 云归而岩穴暝 回去 聚拢 目似瞑 闭

眼 昏暗 暮而归 野芳发而幽香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征发 开放 佳木秀而繁

阴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发荣滋长 风霜高洁 而年又最高 大 高爽 水落而石出

泻出于两峰之间 出来 显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 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表过渡 黄发垂髫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停

止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

也 表顺承 表并列 酿造 前者呼 前面 在前面 名作状摆放 宴客 宴酣之乐非

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宴席名 借代 苍然暮色 深青色 苍老 已而夕

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介词 挂在动 树林阴

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离开 表转折 以为乐 太守自谓也 称 为是环绕滁州城的四面都

是山它西南边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

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间飞泻下来的是酿泉山势

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很少就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

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而寄托在酒

罢了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

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风高霜洁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

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

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

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在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

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

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在快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

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

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

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

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下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

是什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也乐趣乐趣乐趣以为乐快乐 1亭周边 环境 琅玡山 醉翁亭 酿泉 环滁

皆山 1亭名 由来 作亭者 名之者 命名之意 2写景 朝暮之景 四时之景 乐无

穷 作结 3游宴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4归去 太守归而宾客从 游人

去禽鸟乐 4点题 太守之乐其乐 乐-醉 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山水之乐得之

心而寓之酒 醉翁之意在于山水 乐于心而寓之酒也 品味以下四句话表达效果有

何不同本文以乐为线索作者

是怎样步步深入表现与民同乐的 主旨的 山水之乐 四

5.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五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什么是公民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3、人民和公民的区别?①含义不同: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6、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7、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法定义务的内容及特点:(内容)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特点)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权利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重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

4、道德义务的含义及作用:(含义)所谓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作用)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的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5、如何履行公民义务?答: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人身自由是公民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

2、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愿意。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3、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1

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相关保护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

4、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答: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

5、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

6、怎么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3、我国维护名誉权的有关法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4、肖像权的内容:法律确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意。

5、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犯,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例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作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否则构成侵权。除此之外,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也属于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6、如何维护肖像权: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

7、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8、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既不要干涉他人决定姓名、使用自己的姓名,也不要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字。否则,就侵害了公民的姓名权

9、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况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2、隐私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3、隐私权的内容:①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②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③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4、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①树立隐私意识;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5、侵犯隐私权的后果: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6、侵犯隐私权的表现: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7、怎么保护自己隐私权?

①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作用: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唤醒潜力、发展才智,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个人)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对于国家)

2、受教育权的含义: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宪法规定,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义务教育含义: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5、义务教育的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即不收学费、杂费;它具有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

6、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当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诉讼或非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7、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其

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

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

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2、保护财产所有权的途径:①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②另外,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③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④当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的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3、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继承权的实现方式有两种: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5、所谓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6、遗嘱继承:它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7、依法维护继承权: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犯时,不要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8、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9、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1、消费者的九项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

2、安全权: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

3、知情权: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4、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任何一项服务。

5、公平交易权:消费者 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6、消费者怎样才能炼就一双“慧眼”?(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①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获取消费知识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选择;②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

7、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有效途径: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1、公平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是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2、公平含义: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的,分担自己该做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怎样理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①公平能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有利于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③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④总之,只有公平,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总会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

5、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①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③崇尚公平,主待公道,积极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怎样树立公平合作意识?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②为了更好地合作,我们需要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③公平的合作,必须是互惠的合作。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1、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义的行为和非正义的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3、公正的对待,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的利益制定的,而是为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每个人既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又要受到制度和规则的约束。

4、社会发展需要正义:①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②没有正义的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③正义通过制度的调节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以利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每一个社会成员。④正义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5、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6.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六

1. be full of... 充满了……;装满了……

3. the back of the book书背

5.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另一个人的足迹

7. signs left behind留在身后的迹象

9. science fiction科幻小说

11. 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及待做某事 13. a number of people许多人

15. the number of people人的数量

17. belong to... 属于……

19. the home of country music 乡村音乐的

发源地

21. become famous变得著名

2. not long after that 不久之后

4. find out找到,发现

6. introduce sb. to sb. 把某人介绍给

某人

8. grow up成长,长大

10. trust one another 互相信任

12. at the end of... 在……的末尾

14. at the beginning of... 在……的开始

16. have been to someplace 去过某地

18. hurry up赶快

20. be due to do sth. 按期做某事

22. one another相互

【重难点句子】

1.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因此,我不会放弃,我将等待另一艘船。

2. I go out with my gun almost every day to kill animals and birds for food.

我几乎每天都带着枪去猎杀动物和鸟儿当食物。

3. Not long after that, I saw some cannibals trying to kill two men from a broken ship.

那不久之后,我看到有些食人族奋力追杀两个来自于一艘破船的人。

4. She came to realize how much she actually missed all of them.

她逐渐意识到,她其实是多么地思念他们所有人。

5. However, country music brings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when people were kind to each other and trusted one another.

然而,乡村音乐把我们带回了“过去的美好时光”,那时,人们彼此友爱,彼此信任。

6.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countryside.

它让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是免费的——笑声、朋友、家庭还有自然和乡村美景。

7. Sarah hasnt been to Nashville yet, but it is her dream to go there one day.

7.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七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的朗读录音带。

2.将本课知识点制作成课堂使用的幻灯片。

3.学生准备汉语词典、文言文词典等工具书。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指导学生以二人小组和全班讨论的形式,疏通全文大意。这是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对于基本理解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拟化繁为简,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学生对此有所体会或了解,便能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读起来上口。因此,将朗读、背诵确定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背诵一定量的名篇,对学生是终生有益的,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内容和写法上,有很多值得研究或教读的东西,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读、背为本课教学的第一重点。同时,并不忽视引导学生对全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只不过处理上采用了较为简洁的思路而已——抓住一个“乐”字,体会作者所乐的内涵。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全文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读课文 1.听读。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汉语拼音。2.正音。

(幻灯出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滁()壑()琊()潺()酿()僧()辄()霏()暝()洌()蔌()弈()翳()射()觥()偻()朝()而往 3.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4.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5.指定一位学生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学习。

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集体解难。

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幻灯展示。)难点提示:(1)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皆,都是。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名之者谁: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太守自谓也: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饮少辄醉:辄,就。

故自号日醉翁也: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山水之乐: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之心,领会在心里。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2)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i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I近乎“要说那一…·”“像那……”的意思。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岩穴,山谷。瞑,昏暗。晦明变化者-: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而幽香:野芳,野花。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佳木,好的树木。秀,枝叶繁茂。繁,浓密的。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3)第3自然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伛偻提携: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肴,荤菜。野蔌,野菜。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杂。陈,摆放。

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丝、竹,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射者中: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弈者胜:弈,下棋。

觥筹交错: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4)第4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树林阴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鸣声上下:上下,树上树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谓谁:谓,为,是。3.词语小结。(幻灯展示。)(1)而

表并列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杂然而前陈者

表转折而不知人之乐(2)也

表陈述环滁皆山也

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

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再读课文

集体朗读全文。要求: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画出来。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集体朗读课文

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

二、主旨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明确:乐。

:2.文中写出了谁“乐”7 明确:太守乐,众宾乐,滁人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明确: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

明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jj-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彩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6.小结。

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三、写法探究

1.提问: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1)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2.提问: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写景与抒情相结合。

(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 基调。

(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

(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本文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四、小结全文

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作者的“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在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明白地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人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2.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内涵。

五、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人手,尽量不死背。第一自然段,共ll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最后两句放在 一起背。其他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2.逐段背诵。每段限定背诵时间,以培养强记能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资料链接

8.八年级语文下《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篇八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略)

2、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1)成立标志——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

权的巩固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措施: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

1、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1)目的:抗美援朝,保

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1)制度依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四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两大失误)

1、“大跃进”运动(1)原因: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2)表现:农业中的浮夸风和工业中的全民大办钢铁

(3)影响:积极:在“大跃进”运动期间,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建成了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消极:

(1)“铁人”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井;

(2)“两弹元勋”邓稼先——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炸成功

(3)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为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献出生命,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4)雷锋——助人为乐的楷模;毛泽东曾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上述人物的共同点:都处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都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第六课十年“文化大革命

”的内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家卫国;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注意,不是国务院)毛泽东——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朱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两半”社会),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的发展方向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5月(2)谈判的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

(3)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开始:1950年10月,(2)时间:1953——1957司令员:彭德怀。(3)结束:1953、7,在板

(3)重要任务:以苏联帮

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助中国建设的156年项目为(4)意义:A、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B、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C、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中心,以694年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取得的成就: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②

(5)主要英雄人物及事迹:重工业从无到有;③我国初邱少云——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黄继光——用胸口堵机枪

(6)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到1952年冬)(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内容:废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新解放

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66——1976)(1)原因:毛泽东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错误判断(2)冤案:刘少奇含冤去世(1969年),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冤案。(3)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集团和“四人帮”。(林彪集团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 “四人帮”: 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

(4)“四五”运动:1976、4、5,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2)内容: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3)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

(4)意义:从根本上区别于中国过去反动阶级制定的宪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3、三

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2、人民公社化运动(性质:万群众悼念周恩来,拥护邓政社合一)

影响:它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五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小平,声讨“四人帮”的运动。“四五”运动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5)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粉碎“四人帮”(1976.10)

(6)文化大革命的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4)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区的三亿多农民获得了土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逼视来了光明的前途。

地,从而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镇压反革命运动(略)

第三课社会主义制度的(1953——1956)(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7)影响或后果:A、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浊发展水平的差距。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它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整个现代化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第八课农村和城市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3)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还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政策。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极大的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大多数企业摆脱了困境,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第九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3个边境城市,至此,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的影响:A、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B、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持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C、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十一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1)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直接选举范围:县和县以下)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各级政协)

明确提出了判断是非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4、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5、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把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6、中共十六大(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十三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少数民族分布: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8)教训:反对个人崇拜;的改革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2、真理问题标准的讨论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革的主要内容

(1)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四川实行 “包产到组”

(2)主要内容:包产到户,(1)建立背景:十一届三包干到户(3)特点:包产

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提出:1979年4月,(4)意义:家庭联产承包

邓小平

(1)时间:1978年12月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2)地点:北京(3)会议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B、作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

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建立的过程:1980年,(2)基层民主:居委会和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建立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时间最晚、位置最南的经济特区。)

(4)经济特区的意义(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

村委会

2、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十二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中共十二大(1982、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和法制建设;拨乱反正。(5)深化:调整农村产业(4)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了入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议现代化建设

结构(大力发展林、牧、副、大的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渔、工、商、建筑、运输、服务等多种经营);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改革所有制结构:国家重新明确以公有制经济

展,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大潮。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20世纪80年代,建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经济开放区 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1992年起,开放5个沿江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

主义的目标的提出:邓小平我国西部地区。

2、中共十三大(1987、10)(2)解放: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

内容:A、强调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C、在少数民族在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

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着重理解此次会议的转折意义)

4、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部事务。

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

第十五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国防建设)

1、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

(1)四个军种: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2)人民海军:建立——1949年建立了华东军区海军;发展:先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3)人民空军(共和国的“空中保护神”): 1949年空军司令部成立。

2、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3、永葆人民军队的本色(1)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职责:保卫祖国、经济建设、抗灾抢险等 第十六课朋友遍天下(我国的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万隆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结反帝,反殖民主义(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的十项原则。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1)我国能恢复席位的原因:

第一,我国的国际地拉提高(根本原因),第二,联合国要求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

第三,第三世界国家和其他主持正义的国家的有力支持

(2)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定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治上和经济上两个方面。(参加APEC;加入WTO)

第十七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1、“两弹”的成功研制(1)原则: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2)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

(3)氢弹: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4)导弹: 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2、航天技术

(1)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世界第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国策。(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必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要本利益。

2、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建立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措施: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全面进行改革,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第十四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的构想(1)提出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3)提出的依据: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妇,尊重历史和现实。(4)内容(含义):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5)意义:“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提出,为完成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1)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回归时间: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3)管理:成立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首任行政长官:分别是董建华和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第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第二: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第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1)原因:中国共产党史为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结束海峡两岸多年来紧张的3、中美、中日建交(1979;五个国家 1972)

(2)我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3)2003年5月,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行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飞行员杨利伟)

3、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袁隆平,培育杂灿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疗技术:我国的针刺麻醉、断肢再植,大面积烧伤治疗,切除大肿瘤等领先世界

(1)提出,1953年12月,(1)中美建交: 1972年尼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代表时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起正式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也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2)中日建交: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交

4、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军事对峙和人力隔绝局面。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背景:20世纪90年代(2)意义: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感情,加深了台湾人民对日新月异的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1955年)

(1)召开:1955、4,29年亚非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

(2)会议内容(性质):团

以来,世界两极格局瓦解,我国奉行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主要表现在政

4、“863”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863”计划(发展高

2、体育

(1)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用大变样;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下降)。

2、民族精神风貌发生深刻变化:党和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全国普遍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后,又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手拉手”“心连心”和文化、科

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鼓励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关系实现正常化;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科技的计划):1986年3月,(2)成就:A、1959年,25王大珩等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发展高科技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压得男子单冠军,为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B、1981年,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七战

职业。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国;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国力的不断提高。

5、建国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请结合所学知识,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生活方式各举一例加以说明。⑴科技: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等。⑵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等。⑶文学艺术: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出现.影视艺术的发展等⑷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等。⑸生活方式:衣食住行的变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863”计划,把生物工程,七捷夺得世界冠军C、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海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重点。(2)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

第十八课 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教育:

(1)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

1984年,23届奥运会,夺得32枚牌,突破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为零的纪录。许海峰夺得我国奥运会第一枚金牌。D、2004年,28届奥运会上,夺得32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二名。E、2001年我国申办奥运会成功,2008年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第十九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

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3、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代表人物:当代焦裕禄孔繁森,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活雷锋徐虎等 出现一些文明城市如唐山,大连,和文明村镇如江苏华西村

第二十一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就业制度的改革成就: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在就业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最引人注目的与大多数城镇居民密切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也迈出了步伐。

4、结合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者简述建国以来新中国在外交工作

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并指出其主要原因。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建国的第一年,就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1、文艺方针:“百花齐放,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扩百家争鸣”

大,就业的服务体系形成,就业的观念发生改变。

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低保。

第21课人们社会方式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逐步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优秀影片:《开国大典》(2)教育改革的重点: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3)教育的法律保障:《义务教育法》、《教育法》(4)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全社会开展了实施“希望工程”活动。

(5)提高教师地位:从1985年起,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第二十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

1、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变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上一篇:警察的心理压力与缓解下一篇: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