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讲坛

2024-11-05

读书讲坛(精选15篇)

1.读书讲坛 篇一

读书讲坛”是我们班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那么怎么写一份主持词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单位读书讲坛主持词

同志们:

“XXXX市专家讲坛”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深入基层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专家讲坛举办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今年,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将继续举办“XXXX市专家讲坛”。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的邀请到了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上海明德进修学院院长张声雄教授为我们作专题报告。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张院长的到来表示欢迎!

张院长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院荣誉院士、香港国际皇家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推进学习化社区工作委员会顾问、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创建学习型城区专家组专家、新加坡远见管理顾问公司顾问团顾问,是我国较早研究并向全国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现代管理理论的著名学者之一,在国内学习型组织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高的知名度和十分广泛的影响力。十年来,在国内28个省市和党政机关、著名院校讲学2100余次,参与对宝钢、大众汽车等百多家大型企业的培训、咨询工作。1999年7月他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国际管理学者协会联盟(IFSAM)’99世界管理大会,并发表论文《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荣获(金质)贡献奖。曾应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给高级主管MBA班就“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讲学。主编的《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一书被上海市确定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一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张院长此次XXXX之行,必将对我市“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创建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今天,前来聆听张院长专题报告的人员有:市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市政协委员、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直工委、市政协机关全体同志、驻村工作队员和大学生村干部等,共计400余人。

下面,报告会正式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院长为我们作报告!

同志们,刚才张院长围绕“学习型党组织与创新”为我们作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报告。张院长重点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性质、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学习型组织与创新、究竟什么是“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共享与速度这五个方面,阐释了“学习型组织与创新”这个主题。张院长的报告,高屋建瓴、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张院长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今年2月28日,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各级领导班子都应该成为学习型团队,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成为学习的表率”。今天上午,我们又听了张院长的报告,希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结合张院长的报告,进一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为把XXXX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对于这次专题报告会,我们进行了全程录像,将在电视台安排专题节目播放,希望大家回去以后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收听收看。

今天的报告会到此结束,散会!

2.读书讲坛 篇二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宗旨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文化,这正与“三尺讲台”的神圣使命不谋而合。而“百家讲坛”主要内容是围绕文学经典和历史知识展开,这也与语文教学有契合之处。另外,“百家讲坛”形式上是由一位主讲人在“讲坛”上将知识、思想、情感传达给听众和观众,语文教学也是要立足课堂,学生的眼睛也聚焦在“三尺讲台”上。更值得一提的是,“百家讲坛”开播初期收视率一段时间曾跌至0.02%,几乎为零。在央视末位淘汰的严酷机制下,它岌岌可危,面临生存危机。然而,绝处逢生之后,便一路红红火火,成为年度央视十大优秀栏目之一,仅次于“新闻联播”排名第二。近日,在一家权威机构推出的中国电视节目榜中,“百家讲坛”被评为年度电视节目和最佳人文科教节目。是怎样的改革使节目改头换面,收视率飚升,让受众从对节目兴趣不大到充满期待的呢?这尤其值得我们深思。既然具有可比性,我们不妨一一分析“百家讲坛”的变革举措,并从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

一、从“受众定位于普通观众”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新的“百家讲坛”之所以大获成功,首先是对栏目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新的制片人万卫上任后,突破思维定式,给制作人员和主讲人转变思维,作出了“受众不再定位于社会精英,而是普通的电视观众”的全新定位。栏目内容学术性降低,对于内容的选择,完全依照大众口味,而非正统的学术观点。“百家讲坛”改版之后,收视率直线攀升,使这个曾经徘徊在淘汰边缘的栏目一度登上科教频道收视率的冠军宝座。

这个成功的举措启示我们,课堂讲授内容要尽量贴合当代学生的欣赏趣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现实需要。新《课标》的核心是教育必须立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教学内容始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成长需要。因此,教师要让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和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联系起来,用美文浸润青春的心灵,用经典陶冶他们的情操。

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编排周全,不仅具有科学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备课中要潜心寻找范文和学生之间的契合点,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要像“百家讲坛”那样,秉承兴趣原则和亲近原则,首先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充满兴趣。

当然,“满足学生”这一概念需要有多方面的内涵,有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重需要等基本需要,也有成功的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教学内容如能从学生需要的高度去生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就会大幅提升,就会主动地探索,积极地去接受。

二、从“主讲人完成同一主题系列”到“语文专题教学”

同一主题的节目由同一个主讲人完成,所讲内容侧重于同一题材的纵向延伸,培养受众对于节目和主讲人的忠诚度,“百家讲坛”的这一尝试大胆新颖。事实证明,这样的“系列专辑”能牵引观众的目光,抓牢观众的心,观众陪伴主讲人也陪伴某一主题深入其中。收视率证明,观众反而更能接受小信息量的演讲方式,信息量小、信息内容扎实的演讲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由此我们联系到语文教学。课堂讲授量如果较大,在特定的课堂时间里内容就不容易讲述得深透,有如浮光掠影,吸引不了学生。其实,课堂讲授应该本着信息量小一点、知识点疏一点的原则,知识点要少而精,对于某一个知识点要讲深讲透。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深究的专题,值得教师带领学生在某一点上向纵深延伸,譬如:月亮、亲情、秋天等。我们也可以界定其为专题性学习,学生能在合作探究中对知识点进行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从“故事化讲述”到“现代教学手段运用”

在讲述方式上,“百家讲坛”打破了原有模式,用“故事化”重新解构栏目,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制作每期节目。用悬念隔断、牵引,使讲述方式不再平铺直叙;有了故事,偌大的讲堂不再沉闷,内容不再乏味。表现方式上,吸收评书和电视剧技巧,巧设悬念,多讲故事,多讲细节,吸引观众。后期制作更配上扣人心弦的音乐,穿插有趣生动的画面或Flash动画,使节目更加生动可感,趣味盎然。

反观语文课堂,教师也应该抛弃老生常谈、平铺直叙的做法,采取设悬念、讲故事的方法。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似乎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题解、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写作特点、布置练习。凡此种种,单独看来均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用之于许多课文教学也不无收效。但是,篇篇这样,堂堂如此,课堂模式凝固化、公式化,则违背了教学规律,遏止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灵活多变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学生的五官就都被调动起来,学习更轻松,更主动了。多媒体的介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恰当而又适宜地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当然,提倡多媒体的使用决不是鼓吹泛滥使用,无效使用。若多媒体的使用违背了辅助教学的初衷,篡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地位,只是堆砌炫耀,就喧宾夺主,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四、从“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主讲人”到“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百家讲坛”有今天的辉煌,一批“学术明星”功不可没。用制片人万卫的话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主讲人”。刚开始节目组邀请的是李政道、周汝昌等世界级大师,但是播出效果不尽人意,观众反响平淡,兴趣不高。改革后,通过遴选,阎崇年、于丹、易中天等讲师受到广大观众喜爱和追捧。是什么原因使这些普通学者的风头反而盖过了那些享誉世界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呢?

其实,“百家讲坛”改革的关键就是提炼了一套选择主讲人的特有模式——三维空间选择法:学术根基(y轴)+适合大众的表述能力(x轴)+人格魅力(Z轴)。“名嘴”易中天也在其博客中说,一个主讲人受到观众欢迎靠的是三条:学问、见解、个性。

无独有偶,语文教师薛瑞萍也说:“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就是语文。”的确,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语文课要让学生充满兴趣,最终还要看语文教师自己。作为“语文代言人”的教师,将语文的美充分展现给学生的确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不妨也从“百家讲坛”的三维空间模式中总结出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

1. 不断读书积累,不断提升修养

站在“百家讲坛”上,面对亿万观众传播文化,传播思想,没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恐怕是站不住或站不稳的。说到底,是主讲人厚重的学识使观众产生了信任。所以,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面对一批批莘莘学子,语文教师不管目前教学任务、日常事务多么纷繁复杂,在日常教学之外一定要努力汲取古今中外典籍的精华,大量读书,积淀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造诣,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有背后的广度,使自己丰盈饱满,这样才能厚积薄发,稳稳地站在讲台之上。

2. 锤炼课堂用语,熟练表情达意

课堂用语是否得当,是否精彩,教师能否准确、熟练和生动地表情达意关系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尤其应该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讲文学,只有严谨之美还不够,还要有趣说妙解,给人以愉悦和深刻之美。现在的学生都很挑剔,而且兴趣多元化。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清华大学葛兆光教授也曾感慨:“在急功近利、讲究实用的年代,文史课很难引起学生的听讲兴趣,所以只好搞点包装,添加点佐料。”真是深谙了其中的奥秘。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若能严谨、亲和、富有生趣、幽默风趣,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锤炼课堂用语,追求高效低耗的表达方式,养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要素养。

3. 追求教学风格,彰显个性魅力

“风格即人。”“百家讲坛”主讲人风格迥异,各具魅力。阎崇年持重,易中天机智,于丹聪慧,王立群厚道,纪连海另类……,他们独特的个性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追求并发掘自我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的风采。或是对语言的独特感觉,或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或是语文方面的特长。这样,学生就能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与教师真诚对话,深刻交流,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领略语文的美好风光。

3.教育呼唤“百家讲坛” 篇三

一、“百家讲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无庸置疑,任何一种知识的普及、商品的畅销必然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从表面上看,“百家讲坛”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文化名嘴”切入点选得好。无论是《三国》还是《论语》,无论是庄子还是老子,无论是清史还是红楼,人们都有一些似是而非、不太深刻的印象,这些“名嘴”唤醒了人们脑海里沉睡的记忆,帮助人们把一颗颗散乱的珍珠串连成美丽的项链,因而得到人们的喜爱。

笔者认为产生“百家讲坛”现象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文化的渴求,都有对心情宁静的向往。喧嚣的尘世、纷繁的生活、疲惫的身心,使人们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那种对知识与文化的渴求,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世事所压抑和冲淡,宁静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浮躁。“百家讲坛”的出现,如甘露滋润人们枯竭的文化心田,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百家讲坛”的名嘴们在呈现形式上,都善于把时代久远的文化拉回到现实,无论是战火纷飞的三国鼎立,还是几千年前孔子的游学,都融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聆听名嘴的精彩讲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知道自己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应该坚持什么、舍弃什么,从茫茫人海中重新找回一个本我,摆脱尘世的干扰,寻找心情的宁静。

“百家讲坛”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小处看,将一大批人拉回书斋,拾起积满灰尘的书籍,充实自己的生活,掀起一轮又一轮读书的热潮。从大处看,“名嘴”们独特的视角、对生活深刻的见解,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确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智慧筑起心情宁静的港湾,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悲与欢,有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二、“百家讲坛”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应,促使我们呼唤教育上的“百家讲坛”

4.读书讲坛 篇四

歧口中学张海港

9月25日至26日,我代表南排河镇班主任参加了在沧州颐和中学举行的“一线教育家讲坛·中小学班主任讲坛”。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位好的班主任必须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开坛仪式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刘正荣所长说,以前提倡关注学生,现在提倡关注教师。这一点,我深表赞同。班主任的理念与决策,会直接影响着一群孩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急功近利只能害了学生,只有真心为学生考虑才是真正的“师”者。会上,北京清华附中的陈纪英老师与我们一起分享了《班主任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听后我有三点感受:

一、成长的重要性与不确定性。生命是一个奇迹,成长正是这个奇迹中最不可思议的一部分。成长是一种冒险,一个试验„„生命在某处会不经意地拐了个弯。我们教师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产生综合作用的人。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动作、眼神、话语等,都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后果。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负责任地对待孩子的成长。

二、以人为本更要以心为本。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提高成绩,而且在于呵护和哺育学生的心灵。我们教师一定要多多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在教育工作中,要走近学生。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因为它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如在班里开辟“学生生日栏”,就是一种关爱,就是走近学生;班里每次考试后,坚决不排名次,就是呵护学生,尊重孩子的体现;尤其在评价学生时,我们尽量不用成人的观念去评价孩子。他们毕竟只是孩子,我们应该多鼓励、多关心;在教态上,需要注意的是:“你听明白了吗?你听懂了吗?”这些需要改进、调整。应是:“我说清楚了吗?”等等的细节,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理解、体会、反思、总结。

三、做班主任:用心、动情。在班级管理与教学中,要以德育人、以心护人。尤其是班里的学困生、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对待他们,更应该讲究方法,更应该付诸情感与爱心。比如:学困生,应该“往死里夸”;问题学生,应多谈心,多沟通,多帮助。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应讲究策略,注意细节,因为他们的情感会很脆弱。下一步工作:进一步走近孩子,多关心、多理解;加强行为习惯教育,如:握笔姿势;巧设挫折与责任教育,如:怎样面对失败,怎样为班级争光等。总之,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心为本;用心、动情地工作和对待学生,使孩子们健康成长,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来自北京小学大兴分校的张景浩校长为我们做了《扬起自信的风帆》的讲座,他以北方人特有的热情与豪爽,向我们讲述着班主任教育理念与策略的专题报告,丰实、风趣、富有启迪的精彩讲座为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们提供了许多优秀的素材和灵感。讲座从“自设障碍”

谈起,引出了保护个体的“自尊”。“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认可和尊重,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维度。每个人都渴望伟大,所以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尊是非常重要的。张教授强调当个体多次失败后就会失去再站的能力,就会成为“饿死的梭鱼”并为我们讲了几个令学生成为“饿死的梭鱼”的例子,让我们引以为戒。正如张教授所言,教育是为了改变。当然我们希望给学生的改变是向好的光明的方向转变而不是向坏的黑暗的方向转变。在这里张教授又给我们讲了“神奇的魔卡”。一些潜移默化的关怀会为学生带来很大的改变,比如:“握住老师的手,老师给你力量”。一个细节改变了一个学生。这让更多的班主任意识到了我们不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最后,张教授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作总结,告诉我们所有的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回想以前自己对学生的态度,再听一下张景浩老师对学生的态度,领略一下张景浩老师给学生自信的方法,以及学生的转变,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不足。首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尊重别人是为人的起码要求,学生虽小,但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尊重,特别是教自己的老师,这时他才不会感到自己低下,才能以平常心学习,以平常心做事,以平常心生活。在学校里,老师一定要绝对信任自己的学生。当你时刻以信任学生的心态对待他们时,学生学习才会动力十足,当学生老师以高昂的激情为动力时做什么也不会困难。在学校生活中,老师要关爱学生,时刻惦记学生,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使学生时刻都能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其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很多,所以我们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要抱着爱心、耐心、细心的态度掌握时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爱心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一般自卑心较强,往往远离群体,孤雁独飞。作为教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这些学生,主动亲近他,主动接触,热情关怀,热情帮助。还要教育广大学生尊重和关心这些学生,留意他们的困难,予以即时的帮助。当师生的这种爱流入心田时,他们就会把大家的爱转化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集体的爱,从而逐步参加

来自北京的迟希新教授所做的是《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讲座,主要是关于主题班会的组织和设计,听完后我们了解了更多关于主题班会的知识。原来提高主题班会实效意义重大,主题班会应该有灵活性、即时性、针对性,不仅为了提升人的品性,也是一种心理教育。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开展主题鲜明、意义重大的主题班会,比如我们可以选择“理想与奋斗”、“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我心中的祖国”、“尊师就是学生的一种美德”等做主题。还可以针对同学中出现的奇装异服,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让同学们明白“外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并且为了吸引学生,让他们乐意上主题班会课,形式一定要多样化。但是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课也不是稍微

想一下就能设计出来的,这需要我们在平时注意积累素材,例如平时在杂志上看到的好的文章,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这样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很快找到相应的材料。成功的主题班会会是学生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要想办好主题班会,班主任必须精心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知识层次,从而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进来,他们的情感才有可能得到共鸣。此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明白了一句话:“让爱心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让耐心的甘泉滋润每一处干渴的心田,让信心的大旗飘扬在每一个心灵的上空。”它让我明白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班主任应怀揣“爱与责任”,责任越大,爱就越深;然而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教师要掌握高超的沟通和表达技巧,精通一点爱的艺术。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疏导学生的心理,让他们自信的抬起头来走路。这次培训,满足了我这样的班主任的需求,确实帮助找到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实施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对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好书、育好人的能力和水平都将得到提高和进步。做一个好老师,非常难,是的,但是就像教授讲的,我们的任务不能选择,但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和态度是可以选择的。我相信,经过这次精神和心理的洗礼,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会做出更适合自己风格和追求的正确选择。以期自己能在班主任工作中能取得更有成效的教育效果。

“一线教育家讲坛·中小学班主任讲坛”学习心得

5.百家讲坛 篇五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 正说三国人物

明亡清兴六十年

清十二帝疑案

康熙大帝

慈禧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

正说和珅

正说刘墉

正说纪晓岚

正说多尔衮

正说鳌拜

正说吴三桂

李连英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庄子心得

品读水浒传

传承的神韵

华夏春秋志

唐诗的故事

杜甫的文化意义

鲁迅

陆游

从悲到喜说西厢

西厢记中的爱情

方尔加讲孔子

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探索宇宙

昆虫

文明的驻足地

地域文化的形成 海洋生灵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

王国维系列

二战人物

马瑞芳说聊斋

老子与百姓生活

老舍的文学地图

吕不韦

苏轼

玄武门之变

引雅入俗张恨水

钱钟书系列

李斯

玄奘西游记

汉代国策风云

解读张爱玲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贞观之治

地球成长史

新解36计 杨子荣

范蠡

焦裕禄

传奇紫砂壶 明十七帝疑案

武则天

诗歌唐朝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李清照 唐高宗真相

梅兰芳

李煌

解读《三字经》

康熙陵寝

抗日名将杨靖宇

古代希腊

胡雪岩的启示

太平公主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探秘中国汉字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道光陵寝

程砚秋

范进中举

大变动中的中国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林冲

大年初一说经典

蜀地探秘系列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武松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嘉庆陵寝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李逵

正说包公

道光与鸦片战争

孟子的智慧

鲍鹏山新说水浒之鲁智深

战国说客双雄之张仪

战国说客双雄之苏秦

金戈铁马辛弃疾 回首开国大典

易经的奥秘

风雨张居正

班墨传奇

苦命皇帝咸丰 长恨歌

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水墨齐白石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名相管仲

鲍鹏山新说水浒宋江

永乐大帝

走近曹操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

高中生,特别是文科的,我建议看

红楼三国是高中生必读的看看这些对做附加题,写作文,有帮助

1《品三国》《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品三国人物》

2赵晓岚:《李煜》、《辛弃疾》

康 震:《诗圣杜甫》、《苏轼》、《诗仙李白》、《李清照》看看这些对考试做课外诗词鉴赏满有用的。

6.百家讲坛目录 篇六

(最新)百家讲坛20140917-20140924三国名将(方北辰)百家讲坛20140830-20140916国史通鉴之春秋战国篇(方志远)百家讲坛20140809-20140829王立群读宋史(王立群)百家讲坛20140728-20140808司马光第二部(赵冬梅)百家讲坛20140716-20140727姜鹏品读资治通鉴 百家讲坛20140704-20140715成败论乾隆下部 百家讲坛2014620-2014603风云唐太宗(韩昇)百家讲坛2014613-2014619名相晏婴(李任飞)百家讲坛2014601-2014612清十二帝后宫疑案(李寅)百家讲坛2014516-2014531刘备的谋略

百家讲坛2014511-2014515吴建民评点战国策(吴建民)百家讲坛20140417-2014510大唐英雄传(于赓哲)百家讲坛20140406-20140416崇祯那些年第二部(傅小凡)百家讲坛20140401-20140405诗经的不老爱情 百家讲坛20140317-20140329孙子兵法(马骏)百家讲坛20140217-20140302崇祯那些年(傅小凡)

百家讲坛20140124-20140216百家姓第二部(钱文钟)

百家讲坛20140119-20140123发现上官婉儿(于赓哲)

百家讲坛20140109-20140118大宋迷案(李强)

百家讲坛20140103-20140108国史通鉴 第一部(方志远)

百家讲坛20131226-201412话说聊斋(韩田鹿)

百家讲坛20131220-20131225雍正和他的甄嬛们(李寅)

百家讲坛20131212-20131219赵冬梅《司马光》 百家讲坛20131128-1212_唐玄宗与杨贵妃(蒙曼)

百家讲坛20131125-1126寻找曹操

百家讲坛20131105-1124大明脊梁张居正(郦波)

百家讲坛2013-1016王立群读《宋史》第二部-宋太宗

百家讲坛2013-1006清代皇陵谜案(李寅、赵英健)

百家讲坛2013-1003心怀天下范仲淹

百家碗讲坛20130901-0927_女皇武则天(蒙曼)

百家讲坛20130825-0831_末代皇族的新生(贾英华)

百家讲坛20130802-0824_隋唐考场风云(王士祥)

百家讲坛20130720-0801_三国名将_吴国篇(方北辰)

百家讲坛20130702-0719_千古一后(周思源)

百家讲坛20130616-0701_一个傀儡的力量——汉献帝(姜鹏

百家讲坛20130609-0615_端午时节话屈原(杨雨)

百家讲坛20130529-0608_成败论乾隆(上)(张宏杰)

百家讲坛20130504-0528_盛唐的背影(韩昇)

百家讲坛20130328-0503_明太祖朱元璋(商传)

百家讲坛20130307-0327_名医是这样成名的(罗大中)

百家讲坛20130220-0306_曹操的启示(赵玉平)

百家讲坛20130208-0212_长恨歌(蒙曼)(重播)

百家讲坛20130127-0219_百家姓_第一部(钱文忠)

百家讲坛20130103-0126_大故宫_第三部(阎崇年)

百家讲坛20121024-1115_唐宋八大家_三苏_康震

百家讲坛20121016-1018_吟诵李清照_康震

百家讲坛20121003-1023_大国医_罗大中(重播)

百家讲坛20120824-1002_王立群读宋史(第一部)宋太祖

百家讲坛20120731-0823_战国七雄_李山

百家讲坛20120711-0730_大故宫_第2部_阎崇年

百家讲坛20120612-0710_汉武帝的三张面孔_姜鹏

百家讲坛20120529-0611_清东陵密码_李寅

百家讲坛20120514-0528_拿破仑_马骏

百家讲坛20120506-0513_清明上河读宋朝_苏升乾

百家讲坛20120428-0505_纳兰心事有谁知_杨雨

百家讲坛20120330-0427_大隋风云(下部)_蒙曼

百家讲坛20120315-0329_从司马到司马——西晋的历程_孙立群

百家讲坛20120224-0314_大故宫_第1部_阎崇年

百家讲坛20120205-0223_千秋是非话寇准_赵冬梅

百家讲坛20120127-0204_千年一笔谈_钱斌

百家讲坛20120114-0126_大话西游_韩田鹿

百家讲坛20120101-011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_郦波

百家讲坛20111115-1231_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重放)_王立群

百家讲坛20111029-1114_囚徒天子光绪_喻大华

百家讲坛20111008-1028_万历兴亡录_方志远

百家讲坛20111001-1007_彭林说礼_彭林

百家讲坛20110909-0930_唐宋八大家_王安石_康震

百家讲坛20110811-0908_春秋五霸_李山

百家讲坛20110801-0810_麻辣说三国:跟司马懿学管理_赵玉平

百家讲坛20110725-0731_写实徐悲鸿_吕立新

百家讲坛20110708-0724_隋唐英雄志_梅毅

百家讲坛20110702-0707_信仰的力量_厉华

百家讲坛20110628-0704_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110619-0627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重播)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110614-0618_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110514-0612_大隋风云(上部)_蒙曼

百家讲坛20110504-0513_商贾传奇_李晓

百家讲坛20110420-0503_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

百家讲坛20110410-0419_英雄项羽_李清泉

百家讲坛20110224-0409_大风歌_王立群

百家讲坛20110201-0207_中华孝道_朱翔非

百家讲坛20110127-0131_名人酒故事_张大千

百家讲坛20110122-0223_大国医_罗大中

百家讲坛20110114-0121_向诸葛亮借智慧_赵玉平

百家讲坛20110104-0113_侠骨柔情陆放翁_杨雨

百家讲坛20101224-1231_三言二拍_韩田鹿

百家讲坛20101210-1223_传奇王阳明_董平

百家讲坛20101204-1209_鲜为人知的杨家将_梅毅

百家讲坛20101113-0203_末代皇帝溥仪_喻大华

百家讲坛20101023-1112_东汉开国_魏新

百家讲坛20101010-1022_竹林七贤_刘强

百家讲坛20101001-1009_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100830-0913_大明嘉靖往事_方志远

百家讲坛20100821-0828_“救时宰相”于谦_郦波

百家讲坛20100813-0820_清官海瑞_郦波

百家讲坛20100730-0812_抗倭英雄戚继光_郦波

百家讲坛20100708-0729_解读《弟子规》_钱文忠

百家讲坛20100628-0707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100619-0627_解码关公_梅铮铮

百家讲坛20100612-0618_走近曹操_于涛

百家讲坛20100610-0611_成语趣谈_吴桐祯

百家讲坛20100510-0609_永乐大帝_商传

百家讲坛20100416-0509_塞北三朝_第1部分_辽_袁腾飞

百家讲坛20100402-0415_鲍鹏山新说《水浒》04_宋江

百家讲坛20100328-0401_名相管仲_董平

百家讲坛20100311-0327_《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_刘心武

百家讲坛20100304-0310_水墨齐白石_吕立新

百家讲坛20100214-0303_孔子是怎样炼成的_鲍鹏山

百家讲坛20091207-0116_长恨歌_蒙曼

百家讲坛20091204-0206_伶界大王谭鑫培_翁思再

百家讲坛20091124-1203_苦命皇帝咸丰_喻大华

百家讲坛20091106-1108_班墨传奇_钱文忠

百家讲坛20091012-1105_风雨张居正_郦波

百家讲坛20091007-1123_易经的奥秘_曾仕强

百家讲坛20091001-1006_回首开国大典_江英

百家讲坛20090812-0819_金戈铁马辛弃疾_赵晓岚

百家讲坛20090713-0811_两宋风云_袁腾飞

百家讲坛20090622-0712_鲍鹏山新说《水浒》03_李逵、鲁智深

百家讲坛20090611-0621_战国说客双雄_姜安

百家讲坛20090602-0610_孟子的智慧_傅佩荣

百家讲坛20090511-0522_蜀地探秘

百家讲坛20090504-0508_正说包公_李炜光

百家讲坛20090325-0411_鲍鹏山新说《水浒》02_武松&特别节目

百家讲坛20090323-0324_嘉庆陵寝_赵英健

百家讲坛20090309-0320_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_喻大华

百家讲坛20090127-0601_解读《三字经》_钱文忠

百家讲坛20081229-0116_鲍鹏山新说《水浒》01_林冲

百家讲坛20081224-1225_大变动中的中国_甲午风云_王晓秋

百家讲坛20081210-1212_范进中举_高日晖

百家讲坛20081201-1209_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_毛佩琦

百家讲坛20081110-1128_四大爱情传奇_段怀清

百家讲坛20081105-1107_京剧大师程砚秋_胡金兆

百家讲坛20081103-1104_道光陵寝之谜_赵英健

百家讲坛20081013-1031_道光与鸦片战争_喻大华

百家讲坛20081011-0126_先秦诸子百家争鸣_易中天

百家讲坛20081001-1010_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_王树增

百家讲坛20080904-0927_太平公主_蒙曼

百家讲坛20080804-0822_胡雪岩的启示_曾仕强

百家讲坛20080718-0731_李煜_赵晓岚

百家讲坛20080630-0704_抗日名将杨靖宇_张望朝

百家讲坛20080623-0625_康熙陵寝_赵英健

百家讲坛20080608-0501_王立群读《史记》02_秦始皇_王立群

百家讲坛20080607-0125_《红楼梦》中的节日_周岭

百家讲坛20080602-0606_解读中医_王新陆

百家讲坛20080506-0528_千古中医故事

百家讲坛20080501-0505_梅兰芳_翁思再

百家讲坛20080414-0424_唐史系列03_唐高宗真相_孟宪实 百家讲坛20080331-0411_周岭解密曹雪芹_周岭

百家讲坛20080317-0321_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_周汝昌

百家讲坛20080302-0601_康熙大帝_阎崇年

百家讲坛20080204-0213_于丹《论语》感悟

百家讲坛20080121-0613_诗歌唐朝_莫砺锋

百家讲坛20080114-0116_历史人物的悲剧_邱紫华

百家讲坛20080101-0214_马未都说收藏_马未都

百家讲坛20071119-1231_武则天_蒙曼

百家讲坛20071107-1116_李清照_康震

百家讲坛20071026-1029_传奇紫砂壶

百家讲坛20071001-1003_焦裕禄_周文顺

百家讲坛20070828-0904_范蠡_孙立群

百家讲坛20070701-0705_杨子荣_张望朝

百家讲坛20070627-1223_新解三十六计_乔良

百家讲坛20070519-0608_我读经典

百家讲坛20070507-0517_唐史系列02_贞观之治_孟宪实

百家讲坛20070505-0506_我心目中的陈嘉庚_陈毅明,易中天

百家讲坛20070501-0504_红旗渠的故事_李蕾

百家讲坛20070319-0930_玄奘西游记_钱文忠

百家讲坛20070218-0227_于丹《庄子》心得_于丹

百家讲坛20070201-0202_慈禧陵寝_赵英健

百家讲坛20070115-0131_慈禧(下部)_隋丽娟

百家讲坛20070106-0730_王立群读《史记》01_汉武帝

百家讲坛20061211-1219_唐史系列01:玄武门之变_孟宪实

百家讲坛20061106-1116_唐宋八大家_苏轼_康震

百家讲坛20061030-070315_秦代政坛双星——吕不韦、李斯_孙立群

百家讲坛20061001-1007_于丹《论语》心得

百家讲坛20060917-0930_慈禧(上部)_隋丽娟

百家讲坛20060831-070217_明亡清兴六十年_阎崇年

百家讲坛20060629-0704_唐伯虎_孙丹林

百家讲坛20060612-0615_陆游_孙丹林

百家讲坛20060605-0610_鲁迅_孔庆东

百家讲坛20060601-0603_《西厢记》中的爱情_李昌集

百家讲坛20060418-0628_汉代风云人物13-32_王立群

百家讲坛20060327-0801_另类英雄李云龙_徐放鸣

百家讲坛20060320-0324_《红楼梦》里的配角07-11_周思源

百家讲坛20060212-070901_易中天品三国

百家讲坛20060125-0127_楹联的故事_孙丹林

百家讲坛20060109-0113_从悲到喜说西厢_李昌集

百家讲坛20060102-0411_唐诗的故事_康震

百家讲坛20050713-080301_正说清朝二十四臣_纪连海

百家讲坛20051226-1230_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百家讲坛20051220-1221_古代希腊_赵林

百家讲坛20051122-1125_地域文化的形成_葛剑雄

百家讲坛20051116-1118_经典中的爱情_刘扬体

百家讲坛20051108-1216_正说三国人物_周思源

百家讲坛20051101-1104_方尔加讲孔子_方尔加

百家讲坛20050913-0916_情商与智商_曾国平

百家讲坛20050709-0712_郑和下西洋600年祭_毛佩琦

百家讲坛20050531-0601_探秘中国汉字_赵世民

百家讲坛20050524-0527_汉代国策风云_方尔加

百家讲坛20050419-0902_汉代风云人物01-12_易中天

百家讲坛20050412-080118_明十七帝疑案_毛佩琦

百家讲坛20050402-080201_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百家讲坛20050329-061230_老子与百姓生活_姚淦铭

百家讲坛20050308-0311_爱的四重奏_周国平

百家讲坛20050301-0907_二战人物_马骏

百家讲坛20050202-1209_中国电影百年

百家讲坛20050120-0128_《红楼梦》里的配角01-06_周思源

百家讲坛20050111-070316_说聊斋_马瑞芳

百家讲坛20050104-1208_孔庆东看金庸的武侠小说

百家讲坛20040623-060331_金正昆谈礼仪及身边的礼仪

百家讲坛2005_未成系列

百家讲坛20041230-1231_吴建民盘点2004

百家讲坛20041221-1229_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百家讲坛20041130-1217_红楼六家谈

百家讲坛20041123-1125_教育系列

百家讲坛20041109-1112_传奇太后系列

百家讲坛20041102-1105_王国维系列

百家讲坛20041026-1029_解读张爱玲

百家讲坛20041020-1022_钱钟书系列

百家讲坛20041014-1019_昆虫系列

百家讲坛20040929-1013_张恨水系列

百家讲坛20040921-0928_钤记中华

百家讲坛20040916-0917_杜甫的文化意义

百家讲坛20040907-0914_心灵鸡汤

百家讲坛20040714-0716_海洋生灵

百家讲坛20040629-0702_文明的驻足地

百家讲坛20040608-0617_老舍的文学地图

百家讲坛20040527-0528_千年少林_马明达

百家讲坛2004_未成系列

百家讲坛2002-2004_女人说话

百家讲坛2001-2003_人的生与活

百家讲坛2001-2003_建筑不是房子

百家讲坛2001-2003_论争象牙塔

百家讲坛2001-2003_冷眼看热点

百家讲坛2001-2003_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百家讲坛2001-2003_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百家讲坛2001-2003_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百家讲坛2001-2003_文明的发动机——科学

百家讲坛2001-2003_与健康手拉手

百家讲坛2001-2003_生命的奥秘

百家讲坛2001-2003_地球成长史

百家讲坛2001-2003_撼天之旅

百家讲坛2001-2003_探寻宇宙

百家讲坛2001-2003_物理的挑战

百家讲坛2001-2003_相识数学

百家讲坛2001-2003_不停息的旋律

百家讲坛2001-2003_面对缪斯女神

百家讲坛2001-2003_智慧的痛苦

百家讲坛2001-2003_当茶遇到咖啡

百家讲坛2001-2003_传承的神韵

百家讲坛2001-2003_清十二帝疑案

百家讲坛2001-2003_华夏春秋志

百家讲坛2001-2003_文学的个性

百家讲坛2001-2003_语言的方程

百家讲坛2001-2003_风雅百代存

百家讲坛2001-2003_新解《红楼梦》

7.从《百家讲坛》看受众心理 篇七

从本质上说, 传播活动的终极目标是通过传播活动对受众产生影响以实现传者的传播意图, 那么, 如何更为清晰地了解受众的需求, 如何对受众作出更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受众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分析受众的心理, 只有对受众的心理需求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大众传媒才能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 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百家讲坛》以受众为王的做法为自己找到了良好的生存方式。《百家讲坛》的成功, 正是满足了受众需求信息的四种心理模式。

一、求真心理

信息的传播所要满足的第一大要素便是真实。只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 才能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打动受众。受众的心理系统又具有一种偏向性, 那就是易于、乐于接受那些能很快与自身知识结构相结合的信息。而接受文史知识相对于接受理工类的知识不需要较为深厚的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会比较容易进入受众的心理系统。《百家讲坛》通过各种视听手段, 巧妙地把枯燥的历史事实转化为受众喜爱的“娱乐”形式, 让大众对历史史实的理解走出误区, 在娱乐受众的同时, 澄清史实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二、求新心理

受众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新信息, 了解新事物, 增长新知识, 创造新生活, 因而受众欲知而未知的传播内容, 是最能引起受众兴趣的。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文史知识大多具有趣味性、新奇性, 所以受众乐于接受。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漫长, 王朝更迭、权力争斗、宫廷政变、血腥杀戮, 众多史实可以信手拈来。这些远比那些深奥难懂的自然科学知识更有吸引力, 人们对于它又充满天生的好奇, 但由于种种原因受众大多不了解历史的真相和细节, 所以阎崇年的《正说清十二帝疑案》才会一炮走红。

三、求短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 短而精的报道, 能给受众提供视觉、听觉和思维上的方便。广播电视瞬间即逝, 观众求短心理就更强烈了。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 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追求高效的时代, 年轻一代生活节奏大大加快, 工作压力不断增加, 没时间去拜读长篇大论的经典, 尤其是艰深晦涩的古文作品。这就使得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难以有市场。正是由于这种时代的特性, 观众渴望短而精的作品的出现。《百家讲坛》栏目的出现并走红, 正是适应了观众这种求短心理。例如一本10万字的《三国志》, 通过专家几期45分钟《百家讲坛》的精彩解读, 让受众把生涩的原著体味透彻, 给受众搭建起一个重新温习历史的桥梁。《百家讲坛》每期的时间虽短, 但专家凭借着多年的研究积累, 取其精华, 通过短短的几期节目的精彩论述, 将复杂的情节描述得生动形象, 入木三分。在一个事事讲求效率的氛围中, 这种短、平、快的方式, 无疑更容易被受众所欢迎。

四、求深心理

受众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不但想知其然, 而且更想知其所以然, 以便从中得到启迪, 要满足受众的这一要求, 就必须多播发有深层次内容和深刻思想的信息。中国的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汗牛充栋, 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但很多人因为没有时间或条件来品读, 所以心理上也总有一种期待。这也就解释了刘心武新解红楼梦、康震评说苏东坡和李清照等为何广受欢迎。于丹的《论语》心得, 许多受众认为, 孔子的《论语》深不可测, 必须仰视它。再加上文言文的深奥难懂, 使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 通过《百家讲坛》的重新解码, 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虽然对电视学术讲坛类节目, 反对者和支持者几乎势若冰炭。但是《百家讲坛》的热播毋庸置疑。总结归纳我们不难发现, 迎合受众心理是栏目成功的法宝。因为《百家讲坛》贴近生活, 所以它拉近了历史、媒体和观众的距离, 赢得了不同凡响的好评和令人瞠目的观众群。■

摘要:《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 栏目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2005年栏目改版之后, 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收视率日创新高, 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百家讲坛》已经成为科教频道的品牌栏目。节目从遭遇末位淘汰的尴尬到后来的收视率攀升,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将从受众的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百家讲坛,受众心理

参考文献

①张健著《李泽厚:他们是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桥梁》《南方周末》D28版批评文章2007年3月22日出版第1206期

②陈晓青《浅析〈百家讲坛〉对受众心理的把握》《海峡科学》2007年第09期

③刘珺《〈百家讲坛〉:受众的现实选择》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8.《百家讲坛》知向何方 篇八

“《百家讲坛》九、十月份收视率跌出央视科教频道前十名!”“《百家讲坛》已经日薄西山!”近日,网上关于《百家讲坛》“生死”之争炒得沸沸扬扬,只要键入“《百家讲坛》”几字搜索一下,几乎每天都有新的评论赫然在目。在众人的关注目光中,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名牌栏目再度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从2001年创办至今,《百家讲坛》已整整走过7个年头。开播之初,《百家讲坛》的收视效果并不好,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栏目。直到2004年5月,随着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系列专题的播出,才让《百家讲坛》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而随后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和于丹的《论语》心得,更使《百家讲坛》红火异常,短短的几天时间,就让以前默默无闻的大学教授一跃成为大众心中的“学术超男”和“超女”,他们的系列图书也全线飘红,不断再版重印。此时,《百家讲坛》不仅在以收视率作为硬性评价的杠杆中活了下来,而且辉煌无限。但从去年以来,《百家讲坛》就不断遭到质疑:“学术庸俗化”、“过于娱乐化”、“《百家讲坛》后继无人”,等等,使《百家讲坛》深陷各种垢病声中。2008年10月,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易中天再度出山开讲“先秦诸子百家”更被视为“救市”之举,一时《百家讲坛》已经日薄西山之说更是甚嚣尘上。当下,横在《百家讲坛》面前的,似乎是一条死胡同。生还是死?

9.讲坛策划书 篇九

活动背景: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以至于成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除了具备应有的职业技能,也需要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在随着明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对明星的过度痴迷而做出了一些令人惋惜的事请。

活动目的:

由学生担任主讲人,通过对一些成功人士和明星的人生回顾,从而明白在任何光鲜亮丽的背后,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与牺牲,同时也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从而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活动主题:

伍佰和他的乐队

活动内容:

本次主讲围绕中国著名歌手伍佰和他的乐队展开,伍佰是华语区最知名的摇滚歌手之

一、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是1992年成军并活跃至今的摇滚乐团China Blue的主唱及吉他手。

活动对象及要求:

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长清校区所有在校大学生

讲坛观众由学生会组织相关年级及班级参加

(讲坛现场)选手提前30分钟入场,注意着装。

活动时间及地点

12月6日19:00-20:30

教室1301

10.国税讲坛主持词 篇十

——国税讲坛主持词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季节,两节前夕,《云南国税讲坛》派给大家一份高科技含量的大礼,这份礼物是中央党校的李建华教授专程从首都北京送到云南边疆的,掌声欢迎和感谢李教授!※※李教授昨天下午还在北京讲课,午夜飞抵昆明,今天已然置身云南国税讲坛,还要感谢现代科技,提供了许多“红眼航班”。关于李教授,我们已经在内网上提前广而告之,今天,我还要在这里做个现场直播,尽管我的普通话不好。※※李建华老师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科技哲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略)。

※※我们部分机关的处长和州市局长曾在中央党校听过李教授的课,今天,更多的云南国税人有机会分享李教授带给我们的关于科技发展的知识盛宴和创新战略的文化大餐,让我们再次以掌声恭请李教授开讲!

结束语——

※※同志们,100多年的科技发展,浓缩成2个多小时的精彩专题,不听不知道,一听开了窍,世界真奇妙,掌声要不

要?!来吧,感谢李教授高度概括的演讲和生动诱人的引导,让我们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再来一阵掌声吧!

※※同志们,相对论和核能源、基因论和生物技术、信息论和信息技术、系统论和现代科学管理,这些听起来并不陌生的词汇,可我们对它的科学内涵却知之甚少,我们都是现代科技成果的受益者,可大多数人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来龙去脉却不甚了解。科技的发展不但改变了客观物质世界,而且也在不断重塑着人类主观的精神世界,包括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等,在这个意义上,尽管我们不是科学家,但作为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我们必须学习、了解、追踪现代科技的发展。

※※前天,我去看望本系统软件工程硕士班的学员,我对大家说了三句共勉的话:第一句是学制有期限,学习无止境,两年、三年的在读时间很快就结束,可学习是永恒的,尤其是在所谓“知识爆炸”的今天,知识在不断更新,要与时俱进,就要坚持不懈的学习。李教授今天的课,使我们更加确信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句是学习只是过程,应用才是目的,我勉励这些本系统的IT新秀,在毕业之后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大显身手,就像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一样,学到的知识只有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才能转化为真正的价值;第三句是需要培养骨干力量,更要提高团队素质,希望这些同志毕业后成为师资,在本系统传帮带,以提高我们整个团队的综

合素质,我们今天的课,就是让我们的团队共同学习受益。不知道大家感想如何,李教授的课,真的让我很感慨,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想知道的东西也太多了,怎么办?学习——思考——实践!我以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

※※还有几句题外的话,跟大家交流,也是向老师请教,就是对科技发展的另一种担忧,刚才李老师的课里也讲到了。有时我想,科技的发展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可以加速人类自身的消亡,那要看人类如何做出智慧的选择。原子弹的发明,造成了广岛悲剧,而一个局部的悲剧,却在世界更广的范围内,提前结束了更大的战争悲剧,是祸还是福?生物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可我昨天刚在网上看到一篇海外华人写得关于转基因危害的文章,讲到转基因的金龙鱼油是祸国殃民的,怎么个祸国殃民?他打了个比方,马和驴结合,生下了骡,可骡却不会生育繁殖了,转基因食品吃多了,就成了骡,他说这是美英等帝国主义者早已策划的灭绝中国人的险恶阴谋。不知道这是不是危言耸听,但若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总之,我们要警惕,要应对,要以高科技优化自我!

※※前天,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入列了,可人家日本鬼子美国佬不以为然,甚至学着当年毛主席的话,说我们是纸老虎。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我们心里有数,固然可喜可贺,仍需

再接再厉!今天,我们只是在说“钓鱼岛是我们的”,李教授的课告诉我们,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捍卫,需要高科技支撑下的足够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到了那一天,我们可以说:“走,哥们!这个中秋、国庆,我们去钓鱼岛钓鱼、喝酒、打扑克,然后对孩子们讲故事说,从前有个小流氓叫日本,来这里捣乱,已经被爷爷灭了”!

※※同志们,为了这个美好的愿景,我们要爱岗敬业,依法治税,为国聚财,给力科技发展!再次感谢李教授今天的课给予我们的知识普及和励志效应。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国庆长假接踵而至,恭祝大家科学吃喝、快乐游玩、吉祥安康、万事如意!

11.由《百家讲坛》想起的 篇十一

很多老师经常说,有些学生不讲学习,那确实聪明可爱,但只要一讲学习,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原因在哪里?我想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距离太大。

影视艺术是一门迷人的艺术,是当今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是我们的学生课余生活重要内容的一部分,。《百家讲坛》自开播以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中学生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易中天的讲史系列,他独特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讲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的讲解方式,把讲座做成电视连续剧的那种结构,每一集都有悬念在里边,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他幽默机智的语言,栩栩如生的表达方式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韩信是待业青年”“朝廷派人去查吴卫,也没有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嘛!”还有如他讲解古代谋士的概念时说:“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啊,什么点子公司啊”“我被你雇佣了,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拜拜,我换一个老板。”这些幽默风趣很有现代感的语言,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与历史的距离。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名著的价值:“一个人可能看错,一代人也可能看错,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是不可能看错的。”名著是世界文化作品的精华。我国的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都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古今中外的名著?《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子。无论是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还是马瑞芳的《讲聊斋》等,都是以平民立场,现代的语言阐述人物故事,幽默风趣,易于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学中我把《百家讲坛》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亲近名著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百家讲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自上学期在课堂上每周一次开展“观看《百家讲坛》”活动以来,语文课成了学生的最爱。例如,在讲授《隆中对》一文时,我领学生观看了易中天老师的《隆中对策》一讲,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极大的兴趣看了易老师的《三顾茅庐》、《能臣之路》、《江东基业》等《品三国》系列,于是,那段时间《三国演义》成为学生案头的必备,三国人物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谈资及学生写作的中心人物。

二、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语文学习外延是无限的,教师要勇于和善于挖掘。我每周从紧张的五节课中抽出一节观看《百家讲坛》的讲座,随着观看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阅读名著的兴趣与观俱增,他们已经摆脱了狭隘的教材束缚,把思维的视角伸展到广博而深厚的文学殿堂。《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成为濡养学生的精神食粮。

三、抛钻引玉,促进探究式学习

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好的教学素材,如果利用得好,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为教者,不能以自己的阅读所得代替学生的阅读感知。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林黛玉。”名著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汲取。观看《百家讲坛》,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解读名著的视角,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及吸取作品的思想精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12.从中小学讲坛走出的杰出人物 篇十二

一、鸿鹄远翔的起点:中小学教师生涯熔铸了博学志趣与人生智慧

宝贵的中小学从教经历为鸿鹄的高飞远翔积蓄了能量, 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熔铸了博学志趣与人生智慧, 成为了这些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日后多彩人生的重要起点。

只有深深扎根于基础教育这片沃土, 才能获得对教育本质的深入理解, 才能将教育理念从梦想变为现实。1909年6月, 鲁迅从日本回国之后, 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前后近20年, 其间多年倾心于中学教育。鲁迅于1910年应绍兴府中学堂之聘, 任教“天物之学”, 即生物学。据学生回忆, 当时清朝还没有灭亡, 鲁迅却留短发、穿洋服, 走起路来挺胸直腰, 同那些教经学修身的老师大不一样, 身上好像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他在学校里影响了很多人, 学生们喜欢模仿鲁迅走路说话的样子, 都把他评为教师中的“明星”。鲁迅主张从各方面培养学生, 教育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 注重体育锻炼, 有时还亲自给学生治病。这种以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对象的教育实践, 在当时死读书的传统教育中, 无疑是科学的、进步的, 也为鲁迅其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素材。“小小学堂, 千奇百怪, 全部的国民劣根性都暴露出来了”, 执教经历促使鲁迅进一步思考国民性问题, 最终以笔为匕首, 担负起了疗救国民心智的重任。

来自教育实践的困惑成为中小学教师学术追求的动力, 以研究带动教学是他们专业成长的自觉选择, 很多人纷纷走上了自学或继续深造的道路。被中国学术界尊称为“一代宗师”的钱穆, 曾做过10年的小学教师和8年的中学教师。1912年, 钱穆辍学后自学, 受聘无锡县三兼小学任语文教师, 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其后又在该县荡口、梅村、后宅等小学任教。厦门集美学校是钱穆任职中学教师之始, 后转任于无锡第三师范学校和苏州中学。钱穆为教好《论语》课, 深入研究原著, 完成了生平第一本著作《论语文解》。商务印书馆称书出版之后, 会寄来100本作为酬劳, 但钱穆并没想到以送书来宣传自己的名声, 而是希望能得100元的购书券。愿望实现后, 钱穆“遂于经史子集四部中, 择其所缺者陆续购买”, 自此学问又有所精进。还有一次, 钱穆将自己研究“汉字奇妙规律”的成果在一堂公开课上展示, 令听课的督学大加赞赏。督学亲自为他写了详细报道, 公布在无锡县月刊上, 钱穆因此成为当地著名的“课改教师”。高中没有毕业的钱穆以其勤奋与好学的执著, 从小学教师走上了大学的讲坛。1930年钱穆受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教授。钱穆曾这样怀念他的中小学教师经历, “我个人的经验倒觉得在教小学时最快乐, 教中学时又比教大学时快乐”。

二、教化启民智:以中小学为舞台实践教育理想与报国之志

国之命脉, 系之教育。救亡图存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运动的主题, 也是有志之士不可回避的现实课堂。许多年轻学者在学成归国或名校毕业后, 带着不渝的爱国热情与强国愿望投入到基础教育事业之中。他们深知教育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以办学、教学的形式履行青年人的时代责任, 通过执鞭杏坛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 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892年, 张伯苓入北洋水师学堂习驾驶, 毕业后不久就从海军离职, 回天津执教于家馆, 主要负责讲授英文、算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 张伯苓一反往日家塾教学的刻板与教条, 不再让学生们坐在座位上摇头晃脑地死记硬背, 而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和理解知识。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魄, 张伯苓专门开设了操身课, 亲自教学生练习体操、角力、哑铃等。他还为学生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 并放下为师尊者的架子, 与大家一起下围棋、踢足球。1904年, 张伯苓赴日考察教育, 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 定名敬业学堂。自此以后, 他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 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为国家培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才。这位拥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头衔的校长, 始终坚持在一线教学。据学生回忆, 每周三张校长都要亲自给学生上修身课。他曾带着一把筷子登上讲台, 向同学们演示“一根筷子一折就断, 一把筷子百折不断”, 说明“分则弱, 合则强”的道理, 从而强调团结可以拯救危难中的中华民族。

崇尚科教救国并积极开展教育实践的名家还有很多,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其中的一位。1917年学成归国后, 陶行知开始了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1923年, 陶行知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1927年, 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和第一个乡村幼稚园;1932年, 创建山海工学团, 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 并开展小先生运动。1939年7月, 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县筹办育才学校, 招收在抗战中流离失所的难童。陶行知提倡要把抗日与教育结合起来, 让学生们懂得国难当头, 要学抗战之能、知抗战之理、为抗战服务。学校按文化程度把学生编成不同年级, 学习语文、数理化、史地、英语等知识, 为普修课;同时又按各自专业学习特修课, 包括戏剧、音乐、文学、舞蹈等。有人说, 小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可以了, 抗战是大人的事。这一观点遭到了陶先生的坚决反对, “国将不保, 读书又有何用?如果读得一国皆是书呆子, 别说保国, 只怕保命都成问题”。“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要不得的, 教育一定要灵活运用, 培养真正的读书人。育才学校的实验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现实、鲜活的注脚, 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引领教育的变革。“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以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实践着自己的承诺, 将毕生奉献于教育事业。

三、平凡中的伟大:淡泊名利、执著坚守在基础教育

从中小学讲坛走向其他领域是一种选择, 而另外一种令人感动的选择叫做坚守。“心若兰兮终不移”, 那些有着教育梦想和实干智慧的人, 在中小学这块肥沃的土壤上, 一样耕耘出累累硕果。

有人说,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业能比塑造一个人更神圣, 而中小学教师恰恰承担了这一育人重担。使命感和责任感使霍懋征老师在中小学岗位上耕耘了一辈子。霍老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毕业后自愿留任师大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在那个年代, 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小学任教的实属罕见。60年来, 霍懋征老师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基础教育, 孜孜不倦地躬耕于小学教育园地。无论身处顺境逆境, 无论国家、学校、家庭了发生什么变化, 她都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 始终生活在学生中间, 痴心不改, 无怨无悔。无论是青年、中年时代, 还是到了耄耋之年, 她总是站在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 前瞻性地思考教育问题, 不断取得新经验、新成绩。霍老师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周恩来总理称她为“国宝”, 温家宝总理称她为“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霍老师曾无限深情地说:“我一生从教的体会, 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笃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霍老师, 一生都在坚守着做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承诺。

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 以为人师表、积极进取的敬业精神投入到了忘我的学习与工作中,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感染和教育了无数学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正是这些愿意静下心来教书的人, 在平凡的中小学教师生涯中铸就了辉煌与伟大。

综观从中小学讲坛走出的杰出人物, 可形成以下几点初步的认识。

第一, 坚信并践行教育担负国家兴亡、社会进步的重任。一位普通的中小学教师之所以能够成为杰出人物, 在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索, 并把教育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相信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并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所热爱的事业中, 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大动力。

第二, 中小学教育实践是名人成才的基础和摇篮。教然后知不足, 以激发继续求学、提升人生追求。正是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自身学识的不足, 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三, 教育家都有丰富的从教经历。在中小学从教的经历, 对他们了解教育的本质, 认识成人与儿童的关系, 思考教育的实际问题,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人生感悟。

第四, 教育家从教育实践中走来。具有中小学从教经历的名人都非常重视思想和观念对实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面对教育实际问题, 他们通过实践或实验, 不断修正和检验新的思想。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验是教育家形成的重要条件。

13.百家讲坛 必看 篇十三

百家讲坛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百家讲坛 清十二帝疑案 阎崇年

百家讲坛 明亡清兴六十年 阎崇年

百家讲坛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

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史记

百家讲坛 论语 于丹

百家讲坛 庄子 于丹

百家讲坛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纪连海

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百家讲坛 马瑞芳说聊斋

百家讲坛 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百家讲坛 孔庆东看金庸小说

百家讲坛 慈禧- 隋丽娟

百家讲坛 墨子- 隋丽娟

14.大师讲坛策划案 篇十四

大师讲坛活动作为“人人往社团”的几个重点项目之一,主要用来会员与一些有经验的人交流。当然这里的大师不一定指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我们更希望找一些优秀的在校学长学姐或者有才华的同学与我们的会员演讲。通过他们的讲话,会员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东西。得到以后学习工作的宝贵建议。

一. 活动目的及意义

此项活动主要是为了想我们的会员提供一些与有经验有才华的人士交流的机会,锻炼会员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为以后步入社会与人交流做好准备。在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会员们还可以锻炼口才,讲话的条理性,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胆量。为工作中的交流累积经验。

二. 活动开展

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些适合的“大师”,我们的对象主要是大三大四的有一些比赛、工作经验的学长姐。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有才能的大一大二的同学。接下来就是与那些大师商讨一下演讲的内容。然后就是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地点,通知会员,写好策划等等。

三. 经费预算

这项活动所需的经费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零碎的方面。一些活动所需的纸笔,矿泉水,以及请大师过程中的开销。保守估计一百到两百也就够了。

四. 活动注意事项

事先做好调查工作选择合适人选;

通知到位,确保每个会员收到讯息:

各部门紧密配合,做好充分准备。

五. 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15.读书讲坛 篇十五

关键词:《百家讲坛》,收视率,衰退,整改

一、《百家讲坛》收视机能衰退的原因

关于《百家讲坛》的“视微”, 媒体众说纷纭。笔者综合各家观点, 认为该栏目收视机能衰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 节目过度娱乐化、庸俗化, 公信力受质疑

《百家讲坛》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不仅仅在于登坛宣讲的主讲人大多是中国当代知名学者、专家, 还在在于它高举的中国国学大旗, 更重要的或许在于它通过央视这个强势媒体, 把深奥的学术问题以一种新的通俗的方式传递给观众, 寓教于乐, 给人启发。几年前, 《百家讲坛》主讲人向大众传播的思想、见解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广大观众的需要, 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和共鸣。从当时火热的收视情况来看, 这个学术节目还算成功。但后来, 节目越发地强调“市场”, 摒弃了思想, 对文化和学术进行庸俗化、娱乐化的解释。让一个领域的专家讲述另一个专业的内容, 这几乎成了主讲人火爆的铁律, 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等人莫不是如此,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阎崇年、易中天、纪连海、于丹等人随着《百家讲坛》的日渐火爆也被捧成学术明星, 一时变得炙手可热, 名声在前, 利随其后。

姑且不谈学术传播要将最新、最权威、最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传递出来, 但搞学术最起码不能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百家讲坛》的一些主讲人讲述的内容因存在硬伤而饱受争议, 如于丹对儒家经典中一再出现的“小人”, “创造性地”解释为“小孩”, 让人大跌眼镜。关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于丹更是不求甚解, 因循前人。王立群称“:我可以负责任地说, 汉朝的很多皇帝, 包括刘邦都是双性恋。”这种庸俗化的视角, 和学术显然没有关系……

在学术上固然可以见仁见智、百家争鸣, 但是在宣扬“授人以知识、给人以启迪”的《百家讲坛》上, 对学术观点的浅薄甚至歪曲解读是绝对要不得的, 这是对学术、媒体和观众的不负责任。《百家讲坛》从鼎盛走向衰微并不奇怪, 大众化、通俗化的学术节目在经过娱乐化、庸俗化的改版之后, 最终只有一条路, 就是衰微。

(二) 主讲人匮乏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曾说:“这样的栏目, 只要有真才实学的、能够给人以思想启迪的人都应该有资格开讲, 不一定需要有什么样的学术头衔。”

主讲人是《百家讲坛》的核心竞争力。近一段时间, 《百家讲坛》的一些老面孔纷纷重返讲坛, 这恐怕也是《百家讲坛》面临危机的一个信号。

为“扶大厦之将倾”, 《百家讲坛》再次起用自家打造出来的名人, 延续其辉煌。眼看《百家讲坛》就要“江河日下”, 这些因栏目获益的名人们, 是该他们用自己的人气为栏目做点什么了。2008年春节假期, 于丹重返《百家讲坛》, 这是她第三次被该栏目委以重任。第一次是2006年10月讲述《论语》心得, 第二次是2007年春节演绎《庄子》的哲学, 这一次, 于丹书接上回, 再续《论语》。在于丹之前, 重返《百家讲坛》的老面孔越来越多。刘心武也卷土重来, 依旧揭秘《红楼梦》。而已经两度登坛的易中天, 又上演了“梅开三度”, 开讲先秦“诸子百家”。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百家讲坛》已经很久没有推出新人了。2005年的《百家讲坛》推出了刘心武、纪连海, 2006年, 捧红了易中天和于丹, 到了2007年, 虽然该栏目强力推出王立群、蒙曼等主讲人, 但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跟前几位显然不可同日而语。而2008年, 《百家讲坛》在主讲人的推出上, 后继乏人是毋庸置疑了。

(三) 观众审美疲劳, 内容缺乏创新

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浩说:“大众的兴奋期已过, 不会再亢奋了, 更不会再如痴如醉了。《百家讲坛》已进入了衰退时期, 将成为一段历史。”

《百家讲坛》的案例可以给我们这么一个警示:任何一个栏目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个诞生、发展、成熟然后衰退的周期, 应该居安思危, 不断调整自己, 在变革中求发展, 以防被瞬息万变的观众口味所抛弃。前车之鉴有央视老牌栏目《电视你我他》《综艺大观》以及收视率每况愈下的《曲苑杂坛》和《正大综艺》。虽然《百家讲坛》一直在推新人、新选题、新思路, 但从传播学的原理来看, 观众早已产生了审美疲劳, 甚至对节目的推陈出新已经产生了“抗体”。

《百家讲坛》围绕“清史”“老子”“三国”折腾了一阵子后, 在内容上已经有所革新。2007年, 节目邀请河南林州市政府女官员大讲“红旗渠”的历史, 但观众仍不买账, 重遭质疑。一些《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也认为《百家讲坛》确实没有以前好看了, 有观众在网上论坛发表意见“:现在讲孟姜女、白蛇传, 还不如找经济学家解读一下经济危机产生、发展的过程呢!”也有观众认为易中天的先秦诸子没啥新鲜东西, 翻来覆去就是那些前人说的, 而且知识量太小“:易中天讲的40分钟内容, 我估计读一页书也就差不多了。”

无论是对于节目的形式还是内容, 创新都是势在必行的。其实, 更深层的还有央视节目独有的话语权的创新。不论是精英分子, 还是草根力量, 都希望在《百家讲坛》上实现平等对话。应该让持不同观点者立足于同样强势的平台, 进行争鸣。有人说《百家讲坛》一张桌子、一位主讲人, 连讲数期, 现场及电视观众如聆听高僧讲法一般。魏明伦就直斥《百家讲坛》垄断了话语霸权, 受众无法对答:“《百家讲坛》可否另设一席, 请海内外持不同学术观点的俊杰, 与易中天‘教父’、于丹‘圣母’对话《三国》, 答辩《论语》?”愤青掌掴阎崇年、网民韩江雪拍山寨版《百家讲坛》, 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由于缺乏与栏目对话的渠道, 草根力量奋起对抗《百家讲坛》的情况。如何进行创新和进行怎样的创新成为《百家讲坛》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四) 奇观文化, 必然昙花一现

《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谈节目收视的下降:“这是符合一个电视节目生命规律的, 从一个新生事物到大家司空见惯。这不是没落, 是回归正常, 当年的狂热现象只是一时的, 是不正常的。”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勇说:“奇观文化往往来去匆匆, 昙花一现。原因说来简单, 非理性的迷离恍惚虽然很适宜奇观文化生长, 但毕竟不是人的常态。人们一旦回归理性, 奇观文化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

《百家讲坛》应该明白历史与学术追求的不是趣味, 不是轰动效应, 而是真知, 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做历史, 应该致力于追求历史的真相, 使人们看到历史与文化的源流;做现实, 应该致力于使整个社会看到我们的现实处境和社会前景, 并意识到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与责任, 对自己生活的时代有一个基本认知, 达成价值共识。

有专家呼吁电视媒体应注重理性的回归。建议电视媒体不应沉沦功利, 更不能摒弃理性。也许电视媒体真正需要的, 是从娱乐狂飙的道路上华丽转身, 在锻造硬邦邦的、富有生命力的精品和挑起沉甸甸的使命上多花些力气。

二、何以“拯救”

前面, 我们分析了《百家讲坛》收视衰退的“病因”, 接下来在探究“拯救”的措施和方法时就需对症下药了。

(一) 栏目定位须改革

《百家讲坛》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它无意之中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第一股浪潮。但是, 其是用功利的方式去挖掘中国的历史文化, 而且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如果《百家讲坛》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讲坛”, 它近期的前景确实不太乐观, 需要等待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二次浪潮。

有学者建议《百家讲坛》将自己定位成“用通俗的方式向老百姓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讲坛”。这或许也是其浴火重生的办法, 因为老百姓这方面的需求实在太大了。《百家讲坛》只要以普通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 不再把自己束缚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上, 可讲的内容其实非常多。

(二) 治学态度要科学严谨

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说给作为栏目主讲人的专家、学者们听的。在《百家讲坛》这种带有学术性质的电视栏目上, 如果主讲人不能坚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是会误导很多受众的。在课堂上, 老师讲的每句话学生们都可能会记在心里, 如果你讲的是错的, 那么他们记住的也就是错的, 其后果当然是非常糟糕的。更何况该栏目是要面对无数对文化、智慧、思想等有着极大学习热情的电视观众, 一旦主讲人在学术上存有硬伤, 真可谓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真金不怕火炼, 主讲人所讲述的东西只要有根有据, 以理服人, 使人获益, 就不会招惹各种质疑, 也会取得包括学界精英在内的大多数受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主讲人须有个人魅力

《百家讲坛》可不必十分在乎主讲人在学术界的头衔、权威等, 毕竟“英雄不论出身”嘛。在选择主讲人时, 要尤为重视其个人魅力和观众缘, 权威与否反而次之。因为《百家讲坛》不是一个纯粹的象牙塔式的做学问的地方, 如果过分强调头衔、权威, 可能会与之相去甚远, 毕竟主讲人还需在《百家讲坛》上经历一个从“做学问的”变成“做电视的”转变过程。易中天表示, 主讲人的个人魅力的确很重要, “观众不但要听你‘说什么’, 更重要的是听你‘怎么说’。《百家讲坛》主讲人要有学问, 但不能只有学问, 还要有见解, 有个性”。

(四) 广泛寻求题材, 着力创新形式

《百家讲坛》说完历史说什么?众多学者认为, 目前不少类似的文化节目都面临发展瓶颈, 继续发展需要突破, 不仅内容要对观众有所引导, 形式也需要更新。有专家表示“:虽然帝王将相和历史名家的逸闻趣事是文化节目的首选, 但是节目就像足球比赛一样, 会培养出越来越专业的球迷, 所以当务之急要寻求更多的题材, 创新形式来满足观众的要求。其实, 文化节目弄点娱乐也没什么, 只是多开发点品种才能办得长久。”

在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上, 制片人万卫称, 《百家讲坛》将着重打造网络平台, 以便观众和读者与主讲人更好地交流。“这个渠道我们一直在做, 网络交流的优势大于电视, 环境相对宽松, 目的就是让广大网友和主讲人通过网络直接交流, 我们也想把这个平台打造成品牌。”这应该是栏目开始有实质性创新的一个积极信号。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久。总之, 《百家讲坛》若要重焕生机, 并维持较好的收视效果, 那么创新是其必行道路之一。

参考文献

[1]刘建鸣, 胡运芳.收视率透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25-31.

[2]张健.电视媒体不能只认“收视率”[N].人民日报, 2008-11-14 (16) .

[3]杨致远.清算百家讲坛[J].南都周刊, 2008 (269) :5-13.

[4]钱欢青.《百家讲坛》跌出收视前十学术太过娱乐惹的祸[N].济南时报, 2008-11-25 (12) .

[5]刘海明.谁踢了《百家讲坛》的场子[N].新京报, 2008-11-27 (14) .

[6]王慧.且慢给《百家讲坛》判死缓[N].齐鲁晚报, 2008-12-14 (16) .

上一篇:学校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总结下一篇:我喜欢跳绳小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