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外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4-09-29

引进优质外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篇)

1.引进优质外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篇一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及创新路径

摘要:创新型产业集群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集群,此外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较好的总结分析现如今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寻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途经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

引言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的创新是多种含义的,不仅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还包括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按照创新类型可以分为产品或技术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商业模式主导创新型产业集群;按照产业类型可以分为传统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所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以高新技术为主的集群,此外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即使是创新型大企业也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近年来,在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发挥着主要作用。一个国家欲获得国际竞争优势,不能只靠本国的全球性大企业,还要靠那些扎根于本土的中小企业集群。因此,较好的总结分析现如今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寻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途经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优势

制造业是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主要行业。虽然在部分大城市的著名创新型

产业集群中(如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区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其主要行业,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而在这些行业中更注重的是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品牌创新等。相对于单个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优势。

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规模化效应,降低成本。首先,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以使原材料采购、销售规模化,围绕着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通过专业化程度高的众多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生产,以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其次,地理空间上的接近便于生产要素的转移和优化组台,提高集群中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有关的成本费用,如运输成本、人才及信息的搜寻与交易成本、契约的谈判与履行成本等等。再者,处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享由政府提供的专业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

一定区域的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第一,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各种专门人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交流、传播、创新与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使企业既能够跟踪前沿领域的发展,又能够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机会,并降低创新成本,第二,产业集群集聚还营造了活跃的竞争环境,在这种竞争环境中存在的竞争压力、潜在压力和持续的比较也构成了集群中各个企业的创新动力。

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效应。首先,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本身在这一产业方面的声誉可以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其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能够把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联结成较紧密的团体,为了保持整个团体的发展前景,集群内企业相互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集群加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再次,区域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多方面的扶持和推动作用,通过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系列化服务,从而有利于加强区域的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的这种区域品牌整体竞争优势是单一企业所无法达到的。

产业集群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由于产业集群集聚带来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和区域竞争优势,集群内的企业与一个孤立地区的企业相比,更容易发展。因为,生长在集群内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企业也更容易认识到自己在提供的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集群中的进入壁垒是相当低的,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等通常处于可利用状态。可以被迅速地集中起来以建立新企业。此外,企业集群通常形成一个重要的本地市场,一个企业可以从已经建立的各种联系中获益。

虽然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具有以上这些发展优势,但我们同样不可忽略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如前所述,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崭露头角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制造业特别是轻纺制造业仍然是主要行业,它们对于企业技术、资金等要求都不高,集群的进入壁垒相对较低。由于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撑与依托,群内产业层次低、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已逐渐显露。其次,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方法落后,对现代营销策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认识不足,根据市场变动趋势和竞争对手运营情况适时调整自身成长战略的能力不足,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够。再有,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已初步形成,但产业链的前后联系不明显,纵向分工程度不高。产业集群缺少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最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外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对资源的需求也增加,因此容易造成土地、资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此外环境治理压力增强是任何产业集群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小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发展的路径探索

创新集群的形成实际上是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互动并结网,根植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环境之中,形成健全的创新网络和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在全球价值链上表现为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过程。

第一阶段,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区域里集中,并不意味着区域内的创新发生。只有在区域内企业间建立稳定的合作链条,并保证区域内形成繁荣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前提下,企业间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企业的集聚区也才能发展成为专业化区域。否则,区域的发展只能被看作是多样化企业集中的区域,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条关系而进行的合作较少,因而创新的机会大大降低,附加价值也就很低,区域经济效率与效益不高。如果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龙头作用的创新企业出现时,就会形成集群基核,吸引其它企业进入,形成以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协力生产体系,这也就进入到创新集群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区域内的专业化程度增加,企业不断衍生,大量企业涌入集群,专业化的区域中企业之间仅仅依靠市场交易或产业链上的经济联系,将会使区域内的创新活动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区域往往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地理邻近性与产业关联(行业邻近),而且更需要建立在区域相近的组织文化和制度的基础上(社会邻近)。换句话说,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仅仅靠生产分工、合作网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长期的协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区域内相近的组织文化、制度,可以为区域内各个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赋予更深的内涵。由于具有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历史基础,区域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增加,隐含经验类的知识、信息与技术等就可以在区域内快速扩散和流动。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业的中介机构等开始加入到集群创新体系里,创新文化开始形成,此时,创新集群进入了成长期。

第三阶段,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意味着集群的持续创新活动和竞争优势长期保持。一些成熟的产业集群,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在交互作用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即集群中的各行为主体通过网络的连接,进行协同创新,进而使各种网络联系(正式与非正式的)成为创新的源泉。这时的网络联结表现在生产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联系、价值联系与创新联系,集体学习机制的建立,使集群网络演化成创新网络,集群因此具有了动态的竞争优势。相反,如果集群网络没有形成知识联系、价值联系与创新联系,集群就不能进行协同创新。这样的集群只能是具有“静态优势的产业集群”,甚至有可能锁定,最终失去任何竞争优势,进而退化或空洞化。

第四阶段,集群各行为主体利用集体学习的能量进行创新,并不断优化集群创新网络与集群的创新环境,完善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加集群的附加价值,在全球价值链上表现为不断的升级跃迁,演化成创新集群,成为创新的洼地。此时,创新集群跨入了成熟期。

参考文献

[1]匡国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路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7):62-64.[2]周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耦合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29):118-119.[3]朱传宝.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协同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8):63-66.[4]洪琳.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现实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16):104-106.[5]赵海婷,李洪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6):15-18.[6]赵鑫,王淑梅,纪流河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建议——以辽宁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8):139-142,151.[7]庞加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融资的模式选择[J].价值工程,2012,31(1):145-146.[8]徐晓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循环经济[J].经济导刊,2010,(3):68-69.[9]骆文达,曾路.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当代财经,2003,(8):91-93.[10]贺剑颢,毛才盛,李飞鸿等.基于产业链联系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26):239-240.

2.引进优质外资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篇二

哈佛大学著名战略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最早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根据波特教授的定义,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 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 以及相关的机构 (如大学、产业协会、科研机构、智囊团等) 构成的产业空间组织。一个典型的产业集群, 通常包括成品商、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和规制管理等五大相互作用的基本机构。产业集群最大的特点就是地理位置集中, 它可以降低企业生产、运输和库存等成本,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深化分工和合作。一方面产业集群使企业内“知识外溢”, 企业可以共享知识与技术;另一方面它又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同时它具有外部规模效应, 即“1+1>2”的整体效应。

二、东南汽车的产业集群现状与优势

1. 东南汽车城的产业集群现状。

(1) 东南汽车城的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东南汽车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配套零部件企业加入到东南汽车城中, 其中不仅包括一级的供货商, 还包括二级的供货商, 甚至是群外的供应厂商, 磁场效应日益加强, 产业链不断扩展与完善。据统计, 东南汽车青口投资区截止到2007年7月在东南汽车的引领下, 落户闽侯青口汽车城的配套企业达150多家, 累计总投资达50多亿元。东南汽车城的配套厂家自觉紧密地围绕在“龙头”厂周围, 以东南汽车为“龙头”, 创造着产业集群巨大的优势。 (2) 东南汽车城和东南汽车公司的发展情况。东南汽车城是福建闽中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 而东南汽车公司则是东南汽车城的“龙头”企业。2007年东南汽车城实现工业总产值139.7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6亿元。经十几年的发展, 东南汽车城已落户191家, 建成投产企业150家, 产值达140亿元。东南汽车公司自投产以来生产汽车42.9万辆, 销售42.5万辆, 实现销售收入427.2亿元。据统计数据显示, 2007年, 东南汽车公司出口汽车9478辆, 同比增长8.7倍, 东南汽车已进入全国客车出口企业前三名, 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今年一季度, 福建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东南汽车公司再创佳绩, 公司车辆出口18批、1876辆, 货值2092.97万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200%、105.9%和101.84%。 (3) 东南汽车城产业集群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东南汽车公司有着强烈的磁场效应, 使配套零部件企业自觉地围绕在它的周围, 呈现出“众星拱月、航母编队”的发展态势。东南汽车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紧密, 组成了完整的产业供应链。东南汽车零部件的供应, 除了发动机之外, 十有七八都是来自东南汽车城内的配套零部件企业。东南汽车公司和城内配套零部件企业的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东南汽车公司必须加强管理, 对零部件企业严格要求。2002年, 福州东南汽车启动“东南汽车网络制造及供应链协作”项目, 30家配套厂家在东南汽车的协调下, 与神州数码“易飞”ERP签约, 到2007年7月, 30家配套厂家完成上线。得益于ERP项目的成功导入, 以及优越的地理区位, 配套厂的库存普遍在2~4小时之间, 每次到东南汽车交货的时间在5~20分钟之间, 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

2. 东南汽车城产业集群网络的优势。

(1) 顺应了海峡两岸持续发展的需要。1995年前, 台湾裕隆集团面临着岛内消费市场狭小的窘境, 而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则苦于技术水平较低、资金有限、人才缺乏等, 汽车工业实力还很薄弱, 只有两个整车厂和几个修配厂, 年产整车不足3000台, 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一开始, 很多人并不看好东南汽车有限公司, 但东南汽车却自建立后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汽车业的一匹“黑马”。在短短的几年里, 东南汽车年产量一路飘红, 尤其在2002年和2003年实现了高速的增长, 汽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东南汽车已进入全国客车出口企业前三名。东南汽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带动和促进着福建省乃至全国汽车产业整体实力的提高, 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创造了积极发展创新的氛围, 对我国汽车产业起着良好的带头和引导作用。同时东南汽车城的建立, 吸引着优秀配套厂来闽发展, 为台湾汽车产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 使台湾汽车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与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东南汽车城的建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需要, 实现了闽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2) 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汽车行业是集机械、电子、光能等于一体的产业, 在外部和内部规模上, 都有很大的扩张和延伸的空间, 还具有产业链条长、中间产品交易量大的特点, 产业集群内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优势。汽车行业的相关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科研机构等可以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 提高专业人才、专业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降低单个企业庞大的不变成本, 实现资源共享;产业集群使汽车行业改变了零散低效的单个企业生产的状况, 减少了企业间的不良竞争, 增强了整个行业的实力;当汽车产业中出现一个“龙头”企业时, 很容易产生“吸引力”, 相关企业会在利益的驱使下, 自动地在“龙头”企业周围聚集起来。根据科斯“看不见的手”的学说, 各个相关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活动, 却不自觉地放大了个体效益, 增加了社会资本, 推动整体效益的实现。东南汽车公司的建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建立东南汽车的同时, 台湾35家优秀的零部件厂家接踵而至, 东南汽车带动其他企业发展, 其他企业又为东南汽车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率等, 产业链建立了起来。 (3) 刺激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中不单有合作, 更多的是竞争。在共同学习中, 技术和知识会在产业集群中“外泄”。企业要想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就必须不断的改进技术,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随着东南汽车城进入的企业的不断增多, 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 也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产业集群氛围中, 刺激着企业不断创新, 创造比较优势。相互学习中, 企业可以学习借鉴同类企业或相关企业的经验教训, 在消化吸收他人的成果的基础上, 企业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是一种可持续的稳健的发展模式。 (4) 实现了“龙头厂商”和配套厂商的互利共赢。现在青口的东南汽车生产所需的零部件, 根本不需要走出青口工业区, 内部就有很完备先进的零部件供应, 使东南汽车得以实现零库存的成本优势, 大大提高了东南汽车的在汽车行业中的竞争力。这些尖端的零部件厂家大都来自台湾, 所以不需要很长的磨合期, 可以很快投入产业链的高效运作中。在汽车城里, 东南汽车配套厂家为了便于运输, 将零部件合理排列, 最近的运输距离只有几十米远。通过配套厂家之间的高效运作、交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来实现零库存, 极大地节省了企业成本, 而且还实现了对市场的更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东南汽车城产业集群网络对深化闽台合作的启示

1.“十一五”福建省产业集群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产业集群成效显著。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五”末, 福建省工业产业集群比较明显的约70个, 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 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产业集群所涉及的工业企业有3.6万家, 吸纳就业人员超过210万人。同时, 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集群的集聚空间进一步拓展;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外向度提高;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但福建省产业集群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大部分产业集群还只处于初级阶段, 只是相关企业为共同利益的简单集聚, 企业间联系与合作关系较松散, 技术层面涉及较少, 没能很好得发挥出产业集群的放大的经济效益。如海峡两岸产业合作虽初具规模, 但台湾还有一些科技水平高的产业未转移到大陆, 如电子、生物、工程等。另外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专业人员稀缺, 大部分处于模仿和来料加工的阶段, 不利于产业升级。东南汽车虽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但总的来说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足, 由于缺乏高新的自有技术, 东南汽车在2003年迅猛发展之后就减缓了发展的速度。为了维持东南汽车品牌的发展, 公司不断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并于2005年7月投资兴建技术研发中心, 该中心初期投资为7, 527万元, 2006年6月已投入使用, 逐渐从联合开发方式过渡到自主研发。目前东南汽车与三菱强强联合, 将进一步提高东南汽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有品牌的创立能力。

2. 深化闽台合作的启示。

上一篇:莫怀戚作品下一篇:电力电子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