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字(15篇)
1.教育随笔字 篇一
晨间谈话,顾名思义就是晨间活动时对孩子进行的群众或个人的谈话活动。我校幼儿教师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发挥它应有的功效,使孩子们的口语潜力将大幅度提高,教师也会从与孩子们的交谈中了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们经过一周的的晨间谈话训练,已逐渐盼望着与教师在晨间交流了。
晨间谈话能够渗透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如何穿衣服,给孩子讲解不乱扔纸屑的好处,让孩子们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鼓励孩子们在课堂上肯动脑筋,大胆讲话,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了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里都高兴极了!
2.教育随笔字 篇二
随笔, 顾名思义, 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 内容广泛, 形式灵活, 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 往往随兴所至, 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 凡杂记见闻, 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 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 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教育随笔, 顾名思义, 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即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义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随时笔录下来的一种教研文体, 它比一般传统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更为灵活, 更为新鲜, 也更富有文学的笔调和可读的意趣。教育随笔主要凭叙事来研究, 既表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 也不乏在自身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和情感升华。在当前教育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越来越脱节的大困境下, 这种“教育一得”或“教学一得”的教育随笔因其能够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旨趣, 别具一格地彰显求真务实的教育情怀, 所以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特别青睐, 也得到了教育专家的积极肯定。
教育随笔可以催人勤动笔, 积累教育财富。
广大一线教师未必有高深的理论水平, 但他们和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朝夕相处, 一直生活在鲜活的教育经历中, 这是一种局外人难得的人生际遇。勤于动笔, 坚持撰写教育随笔, 自由地记下自己教育教学经历中一副副真诚的面孔、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点点真切的感受, 就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将其凝固成一颗颗可感可触的珍珠, 从而使那些原本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教学活动, 由绵亘而来的岁月编织成为珍贵的项链, 永久闪现出具有创造元素的光芒, 自己往昔教育生涯的意义也就不会再因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而淡出这个美丽的世界。无论这些文字精美还是粗 糙, 成熟还是生涩, 都是自己多年汗水的结晶, 都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 写作者必将因此而感到一种恒久的充实和幸福。
教育随笔可以促人善用脑, 提升教育智慧。
教育随笔不光是靠笔来写, 它要与实践相随, 与阅读同行, 与思考结伴, 催化着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尤其是, 它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 而且这种加工比起一般的“想想”、“说说”所要求的加工都要更加清晰、有序, 更加鲜明、深刻。这就促使写作者充分激活、调动自己的大脑储备, 以强烈的“自省意识”, 深入、精细地检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 既要回味光彩处、得意处, 也要反省瑕疵点、失意点, 既能正确衡量现实, 也能科学预期未来, 久而久之, 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淬炼和增强。写作教育随笔要求能够对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现象做到管中窥豹、 发幽烛微, 开掘出内在的本质和规律。这有助于激发和培养教师的理论兴趣, 以期在理论光芒的照耀下凸显出那些存在于角落里的事物所以然的清晰图式, 进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使自己的教育智慧得到高度提升。
教育随笔可以让人多借镜, 助推教育事业。
教育教学是人类一种高级、复杂的精神活动, 需要大家不断实践、共同研究。教育随笔作为一种教研成果的载体, 其实已经直接或间接汲取了他人实践和研究的经验, 当然也包含着写作者自己的现实劳动, 而这种来自于一线教师的研究成果非常适合在一线教师中展示、传播。因为那虽然也是“别人在说话”, 但就是“在说一线教师读者自己的日常琐事”, 会使他们感觉到无比亲切、自然, 也就更宜于成为他们“也来一块研究”的基础和借镜, 即所谓实现了“资源共享”。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了对其成果的学习转换和操作运用, 就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整体改进, 有效助推发展教育事业。这时的教育随笔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私有家什”, 而是一种“公益设施”。
二、教育随笔的特点和样式
教育随笔自然具有“教育性”, 此外还当具有随笔的灵活性、理趣性、文学性。
教育随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随缘、随时、随手、随意。随缘, 就是不勉强人、不难为情, 只要不是好偷懒、图省劲, 不妨发现有意义的事就记, 发现想要论的理就论, 有感而发, 不吐不快, 即所谓“为情而作文, 不为文而造情”。随时, 就是一旦有了可写的东西, 就可以利用点滴时间记录下来, 既可以在床边、车上字斟句酌, 也可以在课前、课后一挥而就, 还可以在饭时、会间信笔涂鸦。随手, 就是为了及时记写, 既可用电脑, 也可用纸笔———自己有的笔记本、别人给的材料纸、宾馆里的小信笺, 钢笔、铅笔、圆珠笔, 多种文具皆可采用。随意, 就是随心所欲, 随性而为, 没有清规戒律, 不必循规蹈矩, 像多年故交话往事一样亲切, 如邻家大婶唠家常似的自然, 且又大多内容单纯, 篇幅短小, 不求“立论公允”, 不必“材料充实”, 不须“论证谨严”, 不幻想成为官方重大决策的依据, 不奢望跻身学界宝贵文献的楼台, 只求写出情意, 和别人达成交流。
教育随笔在寻常的教育活动中孕育和降生, 它不急不躁, 不温不火, 不寻觅海市蜃楼, 不追逐红尘物欲, 总把寻常人、寻常事、寻常情视为生活珍贵的奖励, 以自己敏锐的眼光、细腻的心灵发现和感受到其中的无限趣味, 它能在“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并且看得栩栩如生, 说得楚楚有致。这里富含甘之如饴、回味绵长的理趣, 充分承载了寻常教育生活中的诗意和美丽, 它平易而不庸俗, 亲切而不狎昵, 灵活而不松懈, 总在轻盈轻巧之中渗透着一种深邃和凝重, 它常有启人心智的哲理思考, 也有动人心弦的情感共鸣, 能使人心泉滋润, 心境灵动, 永葆一颗涵养丰沛的心灵。
教育随笔寻根问祖, 系散文随笔这个文学家族中的一支, 因而总还携带着文学的基因, 绽露着文学的表情。这和一般的教研文体为追求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价值, 因而常常排斥感性语言的运用显著不同:它们追求科学而疏离了艺术, 倚靠抽象思维而冷落了形象思维, 教育随笔则既追求科学又拥抱着艺术, 既靠抽象思维又重形象思维。教育随笔大多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 它常常让阅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形象感、生动感, 并受到作者浓郁个性化感情成分的感染。正因为如此, 读教育随笔往往让人觉得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教育随笔从不要求整齐划一的样式, 它皆由内容决定, 心性使然。它的篇幅多在千字上下, 或者三百五百, 也可百儿八十。叙事 (叙述) 、说理 (议论) 、绘景 (描写) 、言情 (抒情) 、状物 (说明) , 多种表达方式既可联袂而至, 也可独自道来, 其中叙议结合更是常见的姿态。
教育随笔有的全篇叙述。
叙述是对人物经历、事物存在、事件发展、情形转换等进行叙写、记述, 是写作实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就总体来看, 教育随笔所写的材料也主要得靠叙述来表达, 叙述是教育随笔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但是一般情况下, 除了叙述以外, 教育随笔也要或多或少结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全篇只用叙述的教育随笔非常稀少。
教育随笔有的全篇议论。
议论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 以阐明观点、表明态度的表达方式, 它的本质在于其抽象性, 是对客观世界所作的理性认识和概括反映, 它要揭示事物所具有的本质联系。教育随笔虽然不必成为学术论文, 但是也得以小见大, 发幽烛微, 明确揭示出教育教学活动中潜藏的本质和规律, 所以也就离不开鲜明、新颖、深刻的议论。不过, 教育随笔的议论常常是和叙述等表达方式结合使用的。全篇只用议论的教育随笔也比较少见。
教育随笔更多的是叙议结合。
教育随笔要反映相关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 就主要得用叙述; 要阐发相关的所感所思, 就肯定离不开议论。因为, 叙述不像描写那样过于细腻, 也不像说明那样更适合于对实体性或抽象性事物进行知识性的清楚解说, 议论也往往比抒情更能多一些理性, 这正是教育随笔这种主要凭叙事来研究的文体最需要的表达方式。就教育随笔各种可用的写作材料来看, 适用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叙述, 其次就是议论, 而且叙议结合是教育随笔最为常见的样式。因为事实总是研究的基础, 它是随笔的血肉;道理则体现研究的价值, 它是随笔的灵魂, 两者相互依存, 形神不离。少数随笔也允许只叙述或者只议论, 其实不过是在读者不怀疑其活生生存在的条件下, 不再耗费笔墨于其“形”或“神”。教育随笔叙议结合, 多为先叙后议, 也有的先议后叙, 还有相当多的是夹叙夹议。
3.“生本教育”随笔 篇三
生本教育是把我们的教转化为让学生自己去学和做,使他们成为整个教育的主人,我们教师只是“仆人”。是以生为本的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分数就是一切,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过去我们教学根本没有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天性,每天只是靠老师往学生脑子里灌输知识,告诉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哪些知识必须回家背熟记住,哪些作业必须完成。我们可曾想过,我们越是生往学生脑子里灌,学生就越不愿意学,越不愿意学上课就越会“捣蛋”。有一本书上曾说有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上课总搞小动作,来上课的老师都希望他上课时能安安静静的睡上一觉。这个学生说了:“所有的老师都让我上课睡觉,我哪来那么多的觉睡呀。”从这个例子就体现出,要想让学生认真学习,不光是老师要讲的精彩,而是需要让学生能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我们教学的弊端就是把大量的可以依靠本能获得的东西变为必教之物,什么知识都是由老师去教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导致让学生失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快乐,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本来聪明的学生也变得笨了。而要想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教转化为学,教也就是为了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本教育。
对于生本教育我们在教学改革中,曾经注意到了方方面面,所有我们能想到的,新的,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做法,都摆到我们改革的目标里。我们也曾想要在教学中实行探究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想要让学生走向生活世界,但很快就感到完不成教学任务,实现不了教学计划,于是不得不退回到原来的做法。甚至我们根本不信任学生,总认他们根本探究不到本节课该掌握的知识。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我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
去年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课业非常紧张,复习阶段每天都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然后上课我再对部分习题进行讲解,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效果并不好,很多知识都讲过了,但是再出现时学生还不会,甚至遇到曾经讲过的原题也一点思路都没有。这时我就思考,光靠我讲是不够的,学生们自己不去动脑,我讲再多他们也消化不了。于是,我想到了“生本教育”这个词,我便做了大胆的尝试。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上黑板讲题,下面的同学提出问题,我再补充不足之处。刚开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举手上黑板讲,即使有举手的也是成绩较好的那几个,而且在讲题时有些同学根本不参与课堂活动,甚至走神。回到办公室我进行了反思之后便改变了策略。为了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來,我每天都会提前布置讲题任务,按照班级学生层次安排不同的题目让他们准备,然后第二天再由他们进行讲解。结果我发现课下讨论问题的同学多了,而且到办公室问我题的同学也增多了,原因就是我给他们安排的题目他们怕讲不好上黑板上丢面子。在这种压力下班级的学习氛围浓了,而且全班同学都被调动起来。虽然课堂交给学生后,不如我讲题讲的多,但是他们却都接受了还能能够牢牢记住,并且我能在他们成功讲完一道题后看见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阶段考试班级还取得了好成绩,我非常高兴。因此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学生,他们自己能完成的我们就不要代替。这不仅使我变轻松,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把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就像是一群羊,虽然应该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新鲜的嫩草,但是也应该有牧羊人引领它们去长有嫩草的地方。今年我带的是初一学生,我也信心百倍的打算采用生本教育教学,可是我失败了。初一知识非常简单,与生活也联系紧密,每天上课时我都会从生活出发引出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我提出了很多问题由同学们讨论,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是学生迟迟没讨论出问题的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最后还没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后我反思了一下,不是学生笨不会讨论,而是我这个引路人没做好,没能给他们指引一个方向让他们去挖掘知识,也就是说我提出问题后,没能提出一些小问题做铺垫。因此,生本教育中学生为主是必须的,但是老师为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生本教育我尝试了一堂新授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拿了学校一等奖,虽然只是校级,但我也很开心,这是我感觉最成功的一堂课。课堂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个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拿两个硬币当圆、拿准备好的两个圆环(抽象为圆)上黑板上展示、用幻灯片展示等,两圆位置关系中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出来的结果。就连例题也是由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讲解,思路清晰,答案准确。这一节课我讲的还不到10分钟,但最后小结时同学们却没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这节课的成功不仅证实了生本教育的可行性,也证实了小组力量的伟大。从这之后我将我的班级分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每天组长负责讲解作业中组员做错的题目和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并定时检验组员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减少了我的负担,而且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光靠老师一人服务全班同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种“兵教兵”的方式效果却很好。
通过这些我的亲身体验我总结出:对教育教学进行适当的规划,让孩子们自主,热烈地学习,这会比外界一点一滴地教做得更好。而且这不仅激励了学生,也激励了老师,让老师不断的更新思想,变更教学手段,不断的给大脑充电。
现在有很多学校和老师把分数视作一切,对于差生都不屑一顾,认为他们给班级丢脸给学校丢脸,甚至放弃了他们。其实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往往在美术,体育,音乐等方面有自己的爱好或天赋。博罗县教育局局长发现不少乡镇学校的学生因为文化成绩不好而放弃学业,于是他就发展了美术类专业,结果路子越走越宽,2007年计划招收美术特长生800人,有3500人从广东各地甚至外省前来报名,博罗县的美术教育名声大振。
4.教育随笔小班短篇300字 篇四
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一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针对明明画画时的表现,我让本事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回答,并时常找机会让他在团体面前讲述。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提高。还有,午睡起床,让他自我穿衣,他每次都穿的满头大汉,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他,向他竖起大拇指,此刻,穿衣服对他来说,已经很拿手了。
5.教师教育随笔800字通用 篇五
我想,仅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師,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教师不仅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潜力是教学的关键。
一个拥有用心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态度吧。
自古以来,关于“坚持”的名言有许多许多,譬如比阿斯说:“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又譬如《论语》中那句“欲速则不达。”人们为什么要一向重复着坚持,可见它是多么的金贵。
从事教育工作三年来,我就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坚持到底。此刻的学生与我们存在着很大的观念差异,并且个性都比较强,不能对他们采取压制的手法,刚开始虽然取得一些成效可是效果却会适得其反,我们并不是阶级敌人,要真正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更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应对本学科的特点,要认真思考怎样让他们更好的理解。
教师首先要吃透学情,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状况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
6.教育随笔字 篇六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班级每次考试的整体排名都在前面。还记得我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大约三四十岁的年龄,特别的认真、负责,上课稍微有一点小动作,都逃不过她敏锐的眼睛;家庭作业如果不做完,她会在放学之后,耐着性子陪着你做好久,不会的题目她不厌其烦的给你讲无数遍。她在学校老师和众多家长中口碑极好,很多家长都是千方百计挤破头把孩子送到她所教的班级,我也是一样的情况,爸爸是托了熟人,才让我光荣的成为了她的学生。
可我,不喜欢做作业,这好像是犯了她的大忌,终于在她批评我N次遍后,忍无可忍的把我的妈妈叫到学校,当着她的面批评我,说到激动之处,老师咬牙切齿、歇斯底里的用手掌狠狠的拍打着桌子,桌子上那单薄的作业本,在巨大声波的振动下瑟瑟发抖,如同我内心的惊恐。回家之后妈妈没有骂我,只是眼圈红红的对我说:“老师那么凶巴巴的批评我的宝贝女儿,我心里真是难受”。看着妈妈伤心的样子,我暗暗发誓:我以后坚决不做教师,我讨厌老师生气时候的面目可憎。可我的誓言在三年之后被爸爸随意的篡改。
中学三年的刻苦与努力,只为考上梦寐以求的舞阳一高,可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爸爸和我的班主任老师私下见了面,沟通几次之后,认定资质平庸的我即使上了高中也无望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加上我又是家中的长女,爸爸就把我上学的目标定在了漯河师范,可是那年有了新规定,漯河师范打破了以往的分配制度,于是我的爸爸又苦口婆心的开导我,最终上了中专学校的幼师专业,就是我们当地的师范。
因为有着极好的学习功底与学习的劲头,师范三年的学习就显得异常轻松,上课的专心听讲足以让我的成绩在班级里面名列前茅,如果没有一种喜好,师范校园的业余生活就显得了无生趣。于是在那个肆意的青春岁月里,我开始废寝忘食的阅读每一个女孩子都喜欢读的言情小说,琼瑶、席绢、岑凯伦等作者的书,我都读了个遍,书中那些悲情而夸张的故事情节时常让我废寝忘食,那些优美而煽情的文字更是走进我的心里,让我感慨不已、含泪默念。对于言情小说,我从手不释卷、到夜不能寐、又到索然无味,因为读的多了,我发现所有的言情小说好像都有套路可寻,因而便没有最初的如饥似渴,之后,我开始阅读散文和其他小说。
到现在我依然感谢学校每周定期开放的图书馆,定期的图书借阅让我百般无聊的课外生活有了情感的寄托,也算是弥补了一点我不愿意上师范学校的创伤。可能是言情小说的写作套路已经植入我的内心深处,至今我写起情感类短篇小说,依旧顺风顺水,一气呵成,这就是阅读的伟大之处,也正像董卿曾经说过的:“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我极不情愿的做了老师,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都说,原生家庭对小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小学阶段的“原生教育”,对一个孩子而言,影响力也不能小觑。正是因为小学数学老师的那次批评,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产生了抵触情绪,以至于做了老师之后,依旧喜欢不起来。但是当我遇到班级里面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口头教育无用之时,也会恶狠狠的让学生通知家长来到学校联手教育。但每每看到家长脸上尴尬的笑容,我的记忆大门就会不自觉的打开,我会记起我在小学阶段迎接的那场暴风骤雨,会忆起我当时的恐惧和妈妈哭红的眼睛,和家长沟通的态度立刻会和蔼许多,也会更耐心与他们交流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7.教育随笔字 篇七
关键词: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
一.个体公民意识的丢失
荀子曾说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在这里是指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作为独立存在的公民,每个人成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等等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伪与装的结合却成了每位公民都具有的一种本性。一个“装”字里面,蕴含了太多的无奈和可悲。从“装睡的人”到“装装文明人”,从“实话实说”还是“是话就说”,我们的社会走进了一个个“伪装”的现实圈。不可否认,有时善意的伪装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是,当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戴上了“伪装”的高帽,我们也就进入了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时代。浸泡在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大环境里,想慢慢梳理、冒出头来寻求新活法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欲与时代争锋、与大环境抗战、与社会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代价便是消失于大时代。而尝试与社会和谐接轨的唯一方式便是隐藏心中的理想、抹除崇高的信仰,把真实的价值取向彻彻底底地掩饰住。在糟糕的大环境里求生、求稳,无视道德的呼唤,过着看似正常的生活。“关着门,闭着眼”,不看不听不说地去伪装生活,与现实言和,这便是所谓的做个“好人”、“良民”。
在《装装文明人》的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某日,我在牛津街头溜达,看见马路对面跌倒一个老太太,想也没想就跑过去扶她起来,让我大为惭愧的是,好事做到一半时脑海里竟然冒出一个念头:她会不会讹诈我呢?幸亏我反应得快:这是在番邦不是在天朝……”[1]这件事情让作者陷入了沉思,从古至今,助人为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不停地被传承和宣扬。然而,到了今天,帮助他人却成为了人人退而避之的事情。我们是否该开始反省自身,反观社会?可是,在今天的中国,这类事件仍然层出不穷,公交车上因为年轻人不让座位,老人大打出手;出境旅游的“埃及神庙刻字”,“卢浮宫洗脚池”事件等等,一系列的行为举动,让作者发出“在今天的中国,犬儒主义装孙子,民族主义愤青装大爷,而在我看来,与其肆无忌惮地发泄心底里的戾气,不如抑制住对伪善的厌恶先装一装文明人”[2]的宣言。这些宣言既是作者的肺腑之言,更是对人性进行抨击的铿锵之声。文明本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可是当很多人遭遇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时,他们总将责任归咎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策。当我们一次次把制度和政策的责任无限放大时,其实,不难发现,这就是个体在不断推脱社会改善中作为一名公民应该承担起的责任。可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制度、政策、社会下的一份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又如周濂所说:“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去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在常态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又以臆想中的暴民面目骂娘。在良民和暴民之间,我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公民。”[3]选择往往具有太大的变异性,可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一次文明的行为,一点观念的改变,都是这个社会开始改变的前提。改变是漫长而难以控制的过程,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考斯嘉曾说:“什么叫做客观的善?就是你做的这件事在此时此地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每个公民都不要妄图一劳永逸地改变制度,你甚至也不可能完全改变你自己,但是不管怎么样,你自己的哪怕一个很微小的言行,可以让此时此地的世界变好一点点,那你就做了一个客观的善行为,总有一天,这种“蝴蝶效应”会让我们更多公民发乎本心的与社会为善。
二.公民教育的作用性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授,教书育人是周濂的职责所在。因此,他非常关注公民教育,国家体制也许可以一朝改变之,但是人心的改变却需要日复一日的努力。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4]尽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公民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大众传媒、同辈团体、家庭、社会等多种途径进行,但树立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有效、最系统、最正式的途径就是我们从小到大接触最多的学校教育。当今中国,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翁,更应该是被关注和培养的对象。
在《大学生的“德性”》一文里,作为人民教师的作者,目睹了大学生因为工作实习耽搁上课考试的时间而向老师求情,因为出国需要的学绩分数而向老师讨要论文高分,为了不劳而获地得到理想分数而在考试中频频作弊。面对学生一次次缺乏公平精神的表现,作者意识到了这类事件的扩大与发展和学生的人品关系不大,而实在与大学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关系极深。大学生将会拥有什么样的德性,归根结底就要看大学以及社会的现实逻辑在鼓励什么样的德性。而我们每天所接触的社会,所接受的教育,正在不断地缺失关于平等,公平正义及反思精神的培养,有德性的人多是被造就出来的,没有德性的人多数是被纵容出来的。社会的纵容、教育的纵容、个人的纵容,会让大学生的“德性”越陷越深,最终,事情的对与错,政策公平与否等都将成为装睡人的沉默。正如周光礼教授所强调的“我们既应高度重视公民认知的影响,充分发挥大学在提高大学生公民认知上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认识民主参与行为对于促进大学生民主参与倾向、政治效能感、国家与民族认同感及公民现象认知度提高的影响,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有效促进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5]而在周濂的随笔中,他呼吁每所大学都应该给大学生补上一门“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要让每位大学生拥有重新审视自己、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和有意义的辩驳。这才是启发人们重视美好德性的第一步,重新审视颇具价值的人文品格,必要时要敢于捍卫这些尊严和价值。
三.国家制度的根本保障
当然,公民意识的提高与加强,不仅仅只依靠个人与教育,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媒介那就是国家。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6]国家给予每位公民庇护与权利的同时也赋予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而后者保证的前提就是国家的制度和法律等是否保障了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权利。在周濂的随笔集中处处可见他对于公民最基本的自由、平等和追求幸福权利的思考。
自由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主要的权利之一,不论是人身自由,还是政治自由,在受到束缚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受到幸福。正如一种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一种无从选择的生活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只是“被幸福”。而在今天,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是否保障了公民最基本的正义与公平?是否让人民感受到幸福?我相信在这个被“关系”包裹的中国市场、在“物欲横流”的金钱时代,漫天横飞的赤裸裸的现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那么,正如在《革命的窄门》里作者指出的,“如果各种犬儒主义和政治冷漠恰恰是这个制度所造就的结果,那么不改变制度,就不可能真正激发和培育人民的民主精神和公民德性。”[7]作为我们庇护所的国家,面对公民意识不断淡薄的事实,是否也应该思考民主的意义和改革的重要性。在民主不断发扬的时代,打造一个有别于现存制度的新秩序。这个新秩序就如温家宝总理在接受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专访时所提出的四点政治愿望———“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8]我想,在这样一个新秩序的国度里,每位公民都会自发行使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结语
作为最被看好的新生代学者之一周濂的作品之所以在当今社会能被人们所追捧,就是因为书中所展现的一股力量,一股坚持的力量。就像一株顽强的荨麻草,在风雨飘零中瑟缩着,却抬头仰望天空,展现着他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对人性改善的相信和呼吁。在他的书中,他把灵魂和情感扎根于现实这块广袤的大地,将人性和价值竖立在道德和制度的完善中,形成了诚挚自然、蕴涵深厚、富有启迪的个性化语言,显现出了当代学者的睿智和悲天悯人的人间情怀。不管是对人性善恶的深刻反思还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叹惋,无论是对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还是对国家制度的批判,都道出了周濂对国家民族的忧患,对社会公民的热忱。这个时代,需要这种文学的存在,需要让每位读者受到精神的洗礼,醒着或者睡着?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从概率的角度来考虑,每个人都有百分之五十的选择机率。而我殷切地期盼通过阅读周濂的随笔集《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每位读者选择“醒着”的概率能不断地增大,我想这就是周濂希望传递给我们的改变与觉醒的力量。
注释
1[1]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0.
2[2]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3.
3[3]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72.
4[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
5[5]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2011.8.
6[6]季羡林.讲真话人生箴言录[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7.
7[7]周濂.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97.
8.教育随笔记录生活真知 篇八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记下来平时一些值得回味的人和事,随时记录教育教学中有趣的东西。空闲时,翻开来看一看,我不禁从这些案例中领悟到不少道理。有时候,我感觉到与学生的关系有些紧张,可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可能教育的艺术还不够,也可能与学生沟通较少。我曾努力改变自己,也曾尝试一些方法接近学生,可是个别学生的违纪或班级的不良行为时常把我推到学生的对立面。我曾为此苦恼过、心灰意冷过,也曾为此吃不好睡不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学生包容心理的增强,我逐渐在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遗失的雨伞
上课前,我把雨伞放在教室里,开始正常教学。下课后,雨停了,我忘了拿雨伞,直接回到办公室。第二天上课前,我在教室找了一圈、问了一些学生,雨伞不知落到谁的手里。我心里有些郁闷,认为肯定有个学生故意拿了我雨伞,和我对着干。
那天刚好讲一篇阅读理解,故事大概意思是一个人丢失一把心爱的雨伞。他的一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当地报纸上登一个声明,“本人在公交车上遗失一把雨伞,如果不想上法庭,请您把雨伞送到***大街***路211号”。声明第二天,他没想到他家门口放了十多把雨伞,各色各样,可是就是没有他丢的那把雨伞。
讲完这个故事,我随后补充了一句,“昨天本人也遗失一把黑色雨伞,如果你不想找麻烦,请你于今天放学前悄悄放到我的办公室门前,过时不候。”说完,所有学生都笑了,我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学生笑得更开怀了。
放学后,我没有看到哪个学生把雨伞送来;这个结果我早已料到了,我也不再指望看到我的那把黑雨伞了。
又是一个下雨天,上课前,我还在考虑怎样跑到教室,课上我还会旧事重提,但我不会再怪怨学生拿了我的那把黑雨伞。正在这时,班里最调皮的那个男生跑到我的办公室,“刘老师,外面在下雨,您没有雨伞,同学们让我来接您。”我看着这个平时让我头疼的学生,心里充满了不少愧疚,连忙说了声谢谢,发自内心的话语。当我撑着雨伞和他走进教室的时候,大家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那天,我讲的课最投入,学生听得也最认真。
学生身上的人性光辉有的是显性的,但更多的是隐性的,这就需要老师去发现、去激发、去呵护,让美好的品性在学生身上尽量保存得久一些。苏霍姆林斯基曾对教师如何关心学生提出要求:如果您不了解儿童—— 自己的学生—— 如果您不与他们息息相通,如果您不能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他们,那您是不会有成就的。
很幸运,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断了解学生,不断完善自己。
老师又请假了
由于某种原因一周内我班有两个任课教师请假,学校不好安排课务,班主任协调或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开始,我感到很高兴,正好利用请假老师的空课让学生多做一点练习来巩固基础知识,何乐而不为?
第一天,我上了两节正课,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还有一节辅导课。我感到有些累,备课、批作业、阅卷、批默写等等工作,学生更累,一天多数时间花在英语上,乏味、无奈、昏昏欲睡。
第二天,老师继续请假。我又上了两节课,把其它空课分给了另外的任课教师。老师蛮辛苦,学生还是那么累,上课、做考卷、做练习等等。
第三天,老师还是没有来。我有些吃不消,害怕听到学生的抱怨声,害怕看到学生那不耐烦的表情。尽管两位任课教师没来,但是他们打电话给学生布置了相关作业和练习。
我走进教室,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沟通,“你们选择上自习呢,还是上其他课?”。学生看到我民主的姿态,一起回答上自习。我又接着说:“如果上自习,你们自己自觉学习呢,还是班主任坐在教室监督?”学生发现我给他们空间和自由,一起回答自觉学习,不吵闹。
我发了一份数学考卷,要求学生一节课时间独立完成。那节自习课,我偷偷地观察了几次,发现学生都在认真做考卷,没有说话声,没有抄袭现象。下课后,课代表很负责地收齐考卷,交到老师的办公室。
下午第一节课,语文老师打电话布置了阅读内容。同样,我以商量的口气征得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决心后,开始布置语文阅读内容。“请大家阅读课本P86哈利波特。”话音刚落,学生们哄堂大笑。我非常纳闷,准备生气。课代表说:“老师,应该看哈姆雷特,不是哈利波特。”学生们笑得更厉害了,我也笑了。一会儿,笑声停下来了,我抱歉地说:“对不起,我搞错了。语文老师要求上课看哈姆雷特,我要求你们下课看哈利波特。”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
上课了,学生很快安静下来,开始认真看书,包括几个平时爱睡觉的学生也认真阅读。
回过头来考虑这件事,我们总认为学生自主能力差,教师需要每时每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经常提醒,经常督促,引导他们走上正轨。孰不知,这样做却剥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无形中损伤了他们的自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放开手脚,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自己学习、自觉竞争。
在现实教育环境中,学生对学习任务、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有不同的希望和要求,但是他们基本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老师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满足学生的一些需要和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9.教育随笔字 篇九
她继续说下去:“我身边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原来,她的小妹在最初进入中学的时候,数学不知道为什么总也跟不上,奇差无比,甚至创造过30分的“创举”。我不知道中学数学平时的考试是100分还是150分满分,但是30分怎么也说不过去了。孩子根本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上课也听不懂,作业也不会做,考试当然一塌糊涂。这个可以理解,进入中学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小学阶段学过奥数,做题基本都是手到擒来,算是提前学了很多初中的内容,老师讲起课来自然照顾大部分孩子,那些没有怎么上过数学班没有怎么刷过题的孩子,当然跟不上。但是转机很快出现了,孩子有一个好妈妈。这个妈妈没有责骂孩子怎么那么笨,怎么就学不会,别人家孩子怎么就学得好。而是给孩子提出建设性意见:既然你听不懂,那我们就好好看看书,看看书上的概念,看看书上的题是怎么解的。这个没问题啊,孩子阅读能力很强,小学阶段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个数学书,看个数学概念,没有一点儿问题啊,轻轻松松,孩子很快就能根据课本上的解答思路,顺利完成题目了。每次课前,孩子都要用这种方式来预习要学习的内容。甚至会利用假期提前学习很多老师还没有涉及到内容。再到课上的时候,老师的讲解基本上都已经都能听懂了。最终,一个学期过去后,孩子的期末成绩已经达到了120多分。这就是自学,在具备学习能力的情况下,从不上任何数学补习班,一样能够考出骄人的成绩,这就是我这个同事讲述的主题。
其实,她的故事并不新鲜,很多不在体制内读书的孩子,平时主要诵读经典和英语,以学习语言与自由阅读为主,根本不学数学,思维水平并没有因为没有上所谓的“思维训练”数学课而落下,反而水平很高。他们通常会在六年级的时候用半年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补上所有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很快就掌握并熟练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维水平已经到了应有的程度。
这一点,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在孩子幼升小的那个暑假,懵懂的我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应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的孩子能做的,会做的,我的孩子也都不能落下。买了大量的口算和数学练习给他做。但是效果并不好,孩子反而更加畏难,觉得数学好难。尤其是在认识钟表这个环节上,我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出马,上下其手,云里雾里,用尽了各种自觉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方法,试图帮助孩子认识钟表,让孩子知道“现在几点了”。初步见到效果后,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相互一笑:“咱这孩子不算傻。”但是过会儿再问:“现在几点了?”时,结果让我们瞠目结舌,明明刚才都明白了,现在怎么又糊涂了?我们俩的孩子是不是傻啊?这个项目进行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按我现在的观念来看,我们进行了一周的无效劳动,关键还是对孩子长达一周的摧残,然后孩子对钟表对数学,彻底失去兴趣,并开始讨厌……额,那个时候还说孩子傻,自己是究竟有多傻。
半年后,孩子自己已经能够辨认钟表的时间。有时候我们会说九点半了,其实是大概的九点半。孩子就会纠正我们,不是九点半,是九点三十二分;不是九点半,是九点二十八分。这期间老师有没有教过钟表和时间,我们不得而知,即使教了也绝对不比我们俩二对一教的效果好啊。但是孩子已经掌握了。
后来,我领悟到,这就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到了。一切需要明明白白的东西,一切需要理解的科学,都需要孩子有一个基础:理解能力达到。在他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理解力的时候,非要去拔高,非要去揠苗,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讨厌这门学科。数学就是一个典型。上个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我的一个得意门生航(在四中读初二)的家长很苦恼地找到我,说:“王老师,孩子这次数学考得不好,很消沉。不愿意跟我们谈,他最听您的话,您找孩子谈谈吧。”我就在微信上跟孩子聊了一个晚上。他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自尊心很强,但是这次数学考试显然对他打击很大。他问我:“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这些公式sin cos等等有什么用?”我当然只能用这个是训练你的思维,磨练你的意志云云来解答。最终,孩子答应我一定好好学数学。但是事后,我很困惑,孩子已经因此而讨厌数学了,这是因为数学本身让人讨厌吗?还是因为我们的教材难度设置的有问题?
在国外,孩子们学数学学得轻松有趣,因为教材的程度浅啊,符合每个年龄的最低认知程度,让每个人都觉得数学学起来虽然不轻松,但是也不是太费力,至少对数学保持着一定的兴趣。而他们最重视的却是阅读,用阅读提升孩子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就像在头脑中建设一个高速公路。建好了路,再去跑车,跑任何车——数学车,物理车,化学车……当然不会那么勉为其难。不过西方的教育我们也不能说都是对的,但是至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没有被过早扼杀,对数学的恐惧没有形成的机会。
最后,回头再说我的观点:在小学阶段,我不会太在意孩子的数学分数,甚至不会太在意孩子的任何分数。我会异常注重孩子的语言习得,母语和英语,在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去抓该抓的事情。我相信,孩子在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等各种学习能力通过经典诵读和广泛阅读大大提升时,他的分数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附属物,想低都难。
10.爱的教育教育随笔 篇十
刚把要去实习当老师的事告诉我的朋友们,朋友们就异口同声的说,“你一定要厉害一点,一开始就镇住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了。”对此,我只是很淡然的笑笑,虽然,朋友们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教育,既是教书又是育人。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同样的,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十分严厉的人,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就会很害怕老师,甚至,在这个班级中有些学生都不愿意发表自己对班级或班级事物的看法了。这中班级里的小孩,往往会过分的听话。如果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个比较宽容的老师,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则会很活跃,甚至这活跃会发展到很难管理的地步。学生们往往”欺软怕硬“。所以,对待学生既不能过分严厉,也不能太过于宽容。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严慈相济,要用爱去教育学生,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教他们如何去做人。
来这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心里总是免不了有些小感慨。来这儿这么久,在生活上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因而更多的感慨是关于我的那些学生的,也是关于我应该如何去管理学生的。
我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即,这些学生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学习还会与老师对着干呢?说实话,想了这么久,我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我不知道根源在于他们的叛逆心理还是老师的一些做法让他们厌倦了学习。我不知道,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真的很困惑。
在实习之前,我信誓旦旦的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可是,实习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我都不再想成为一名老师了。我害怕我会把初一那么听话、那么活跃、那么积极的小孩儿带成初二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害怕把他们带的整天在课堂上胡闹,我也害怕初三的小孩儿学到的知识不够,害怕他们不能通过升学考试。或许,有的人会说,那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把该讲的讲了学不学是他们的事儿。是啊,我把该讲的讲了,可是,那怎么会和我没关系?我是他们的老师就应该对他们负责,尽管,我不能负责他们的一生,但是,至少在我还是他们老师的时候就一定要对他们负责。
11.教育随笔——班主任情绪的控制 篇十一
但是我们不可能每天都带着笑容进教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班主任的事多如牛毛,大事小事,如夏天的苍蝇、蚊子,随时随地“侵蚀”着班主任。尤其是“学生迟到”、“不搞卫生”、“寝室纪律”等等。屡教不改者,好像定时“炸弹”,容易“炸毁”我们的理智。“什么尊重、宽容、赏识”等等一系列平时叫得最响彻人心的口号,此时早己 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不顾一切的呵斥:“你们的书还想不想读了?”“你们这算是学生吗?”“再违反纪律,不要说我不尊重你,你尊重你自己吗?尊重老师吗?”等等只图一时心中之快,越讲越生气, 越生气声音越响,拍桌子敲板凳,也在所难免了。
但我感觉自己就是商店的售货员,我需要面带笑容去对待我的顾客,让自己的心情影响到我的顾客,进而去买我的东西。去年的时候我带的班很不好,我感觉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当考试总结会上我感觉自己很丢面子时,我就回去猛批学生,班上的气氛很是不好。我的眼泪是我自己的桥梁,所以今年我很注意这一点。
一天晚上,一个学生向我诉苦,说他整整一天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心绪很乱,原来,早上第一节课语文老师让学生背课文,可是全班没有一个同学能背上来,语文老师当即被气得要命,对全班同学发了脾气, 说:“你们这个班的学生不得了啦,看来老师教不了你们啦,你们干脆到校长那儿说一声,就说你们班不需要某某老师上课了,你们去呀,现在就去说,只要你们说了,老师立马走人!”全班同学被语文老师一顿数落弄得没精打采,都恨自己太粗心了,竟然把老师布置背书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后来,许多同学刚刚调整好状态准备投入学习,可是到第三节课全班同学又被英语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通。英语老师责任心很强,平时对学生要求较严,见几个同学读英语不太流畅,立即变了脸,说自己早就不想做这个班的老师,每一天都要被学生气死了,早解脱早好,英语老师也几乎没讲什么课。班级有不少同学在这一整天中都没有办法正常投入学习。
这个学生说:想一想,老师发脾气,对同学是出于好心呀,可是为什么被批评过反而学不进去了呢?我不好对学生直截了当地说是因为老师犯了情绪错误,是老师的消极情绪控制了他们,使他们增加了心理焦虑感。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学习压力本就很大,可是,老师还是唯恐学生对自己任教的学科学得不好,因而总是不断加压,让学生紧张学习的弦,拉得紧了还要更紧,这个班的两位老师没有想到,正是他们不断加压,导致学生紧张过度,使得学生反而在学习上无所适从。他们以如此消极恶劣的情绪面对学生,实质上已经成为扼杀学生精神的刽子手了。学生的反映让我痛苦,我只能安慰学生,与学生耐心交流意见,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努力做到快乐学习。
人非草木,有七情六欲,但一个人若不善于控制情绪,一定会经常因情绪冲动而受害。心境愉悦,看什么都顺眼,正所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心境凄凉,见什么都伤心不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明证。米开朗基罗说:“被约束的力才是美的。”一个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沉稳自信,行动才会始终积极有效, 始终指向自己预设的目标并向着目标迈进。反之,任情绪控制自己,就容易使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其实,这时,我们已经失去了理智,情绪失控,话语不假思索,容易伤害学生。当教师感觉到自己怒从心头起时, 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12.随笔200字高一随笔 篇十二
我的一丝丝渴望,都像烟花一样盛放在我的夜空,多少心意,就在那些璨然里不朽。你的厚此薄彼却一次又一次的伤透了我的黯然销魂。我触摸着雨后的温润,内心仿佛又见炊烟。可你却黯然离去从我身边。我总是想,有的人便就是如此,遇见的遇见,背离的背离。只是因为,他却从未属于在我的天边。从此我只奢望能随遇而安。
远方始终有惦记,做到随遇而安,何其难。
13.教育随笔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篇十三
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搜集,整理和使用。他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教育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
教育叙事要以“叙述”为主,但必须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应“夹叙夹议”。这里的叙述是指作者对环境、事件和人物所作的概括的或具体的交待和说明。叙述要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交待明白、有条有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教育随笔与教育叙事区别
教育随笔就是用叙事的方法和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思、所悟。
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师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教育故事叙说来描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指以叙事的方式为主而开展的教育研究。
14.家长教育中学生教育随笔 篇十四
转眼小孩已经初二了,回忆这十几年来对小孩的教育,有些心得和反思,与大家共同探讨。
小孩成长十几年来,说是教育,不如说是我们和小孩共同成长,随着小孩的成长,我们家长也学会了不少,成熟了不少。
在我们教育小孩过程中,可以说应该像大多数家长一样,算是“亦父亦友”。在需要承担的父亲职责时,具有传统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思想,也相应地体罚过小孩,算是一个比较“坏”的父亲,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形成家长的权威,让小孩成长中能够“吃”规矩。平时生活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算是小孩的朋友,陪他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一起讨论一些国内外的大事,学校、同学等生活趣事,努力形成一个无话不谈的家庭环境。这样做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小孩的思想动态和喜、怒、哀、乐等情感,对于小孩在成长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能够及时给予疏通和排解。
实际上小孩成长和家庭环境及父母爱好有很大的关系,记得我小时候,由于父亲上过老私塾,平时老给我们讲《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故事,灌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思想,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里,我家里出了三个大学生,兄妹六人全都具有爱国、孝敬父母、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兄妹之间的关系也很和睦。我家有个邻居,父母每天在家赌博,小孩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就会看麻将、打牌九,现在变成了职业赌徒。所以,营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比更多空洞说教更重要,更有效果,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传身教”。
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要同时注意很多东西,我们主要注重身体、品德、成绩等方面的教育。
我们首先要求小孩一定要有一个好身体。在毛主席1917年 《体育之研究》上言道:“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我认为是至理名言,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好身体,正所谓“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我们小孩小的时候,每天早上,我都坚持带着小孩跑步,打球等,从小到大,我家小孩很少生病,不仅给家长省下大量精力,也给小孩省下大量学习的时间。所以,只有让小孩有一个健壮的身体,才能为小孩的生活、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对小孩“德”的培养。所谓的“德”,可以理解为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关爱他人等方面。现在企业招聘员工时,首先是注重对员工道德品质的考核,其次才是水平。在小孩小时我一直就对他说,先做人后做事。现在小孩做事基本能够考虑到他人的感受,与同学的关系也很好。
再次,我们比较注重对小孩学习习惯、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包括关注小孩的学习成绩。在小孩小的时候,我们就每天坚持给小孩讲故事,教他认字,所以小孩比其他同龄人认字要早,在幼儿园中班时就可以流利地读完整篇文章。中班时参加**市青少年演讲比赛中,战胜众多年龄比他大许多的哥哥、姐姐而一举夺魁,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好良好基础,在初中演讲课上,表现精彩,获得老师同学一致赞扬。小孩在幼儿园时,我们及时给他报了书法培训班,通过几年锻炼,已经通过省书法十级考试,漂亮的书写功底,为他在小学、初中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人常说,初高中语文难学,尤其古文难学,在小孩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教他背古诗,到小学三年级,又开始教他背古文名篇,到小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把像诸如《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桃花源记》等名篇熟背,到了初中以后,学起古文,非常轻松。在英语学习中,由于我们家长都不懂英语,无法给他足够的辅导,我从钟道隆老师学习英语的历程中受到启发,让他每天听读英语,一直坚持,至今他已经坚持了5年。在数学学习方面,由于他妈妈数学比较好,一直给予辅导,总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却不是很稳定,我认为还是题目做的太少所致。在历史、地理上,由于他小时候就喜欢,已经把多种版本的历史、地理书籍看了好多遍,所以学起来非常轻松,连考了6次满分。总的说起来,我还是较为看重小孩的学习成绩的,因为现在学校学科比较齐全,成绩能够反映出小孩相应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其在素质方面的修养。
对于小孩的教育是一个“路漫漫其修远”的历程,而现在小孩已经进入青春期了,对小孩的教育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将会有更多的教育方法在等着我们去发掘,愿和各位老师、家长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让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15.教育随笔字 篇十五
第一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农夫。一样的春种秋收,一样的辛勤耕种;小苗破土而出,要有我们来不辞辛苦地灌溉滋润、悉心养护。秋天来到的时候,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它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如同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切的期望。
第二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厨师。厨师不能做一盘菜强迫谁来品尝,而是努力要把自己的拿手菜做得色、香、味俱全,于是就会有人慕名而来,争相品味,这就是老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把课讲得有声有色,有点有面,有张有驰;调动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传授对他们最有用的、讲解他们最感兴趣的,交给他们最想要的。
第三个等式:教师等于一个舵手。学海无涯,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获得最有用的知识,面对成长,老师也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于是在这条载着无数希望的航船上,我们甘心做一名舵手,带着莘莘学子的理想,指引他们不畏艰难风浪,坚定信仰,迎向收获的彼岸。
最后一个等式:教师等于工程师。这几乎已经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从我的老师的老师那时候就已经开始这样说起。作为工程师的我们在完成怎样的一个设计呢?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到的品位,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属于自己的鲜明特点。所以工程师的设计就不能千篇 一律,而是要不断创新、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紧跟时代不会过时、不能落伍,要使我们的作品经得起考验,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属于他们的优势。
可今天,我却要说,我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我没有轰轰烈烈业绩,在抓好学校工作的同时,时刻牢记教师这份使命,这份底气源自我接到这个具有六十多名的大班说起:
当时的情况三个班合在一起,学生人数六十多名,是我教学以来最多的班级,也是我教的第一个低年级班,说心里话,我也害怕,可是作为学校抓教学的,我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我清晰的记得我上的第一节课,我没有讲课,站到讲台上,一眼看不完,学生干啥的都有,我的脑子里闪出了俩字“习惯”,从那天起我首先要求学生的坐姿,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见到学校每个老师都要打招呼,我给学生李彤、王菲等学生的学习经历,就这样一天上一节课,其他时间都是整顿,一节课能讲二十分钟都是奇迹,我发现王少博、王尚武、刘高一习惯最差,我仅仅发现,不会听课、不会写作业是所有学生的共性问题,找到症结,我就要对症下药,和学生签订上课作业合同,记得当时秦舒展和她妈妈来学校找到我说:“李老师,我就不给他签,他只要保证能做到才签,秦舒展当着我和家长的面擦干眼泪说“我能做到!我和他的妈妈都笑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对孩子们的教育也像一场马拉松,似乎永远跑不到尽头!课堂上我时刻提醒,好的表扬,做的不好批评,尽量提问差生,课下分组管理,作业写不好,撕掉重写,陪伴着、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写作业?写规范、写漂亮,就这样坚持两学年,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一次值班,两个家长都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一个学年过去了,虽然我们是全乡第四名,我已经满足了,家长在微信群里都说:“孩子进步很快,也懂事多了,感谢两位老师,不管哪个节日,我和韩老师都能在群里收到每一位家长的祝福”,试想,作为一个教师,还有什么比家长的理解更让人感动?还有什么比家长的认可更值得骄傲呢?
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烦、很累,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丽的书。与他们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我不是没有想过三尺之外的世界,然而,当清晨走进美丽的校园,面对一张张天真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的问候;当跟孩子们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当夜深人静,忙着学校的工作之余,批改孩子们那一份份充满创新的作业;当闲暇时和家长们在微信群里聊聊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欣赏孩子们发送的一张张作业图片,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我依然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做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别无所求。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力有所发展,技能有所提高,然后能够投入到各行各业之中,成为有用的人。做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来去风雨间,即使一身的泥泞,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教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学有所用,为他们的未来搭桥铺路。
公众号:滑州杏坛
★ 教师教育随笔小学
★ 教师随笔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师随笔
★ 教育随笔小学语文博客
★ 小学英语教师教育随笔
★ 教师教育心得随笔小学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 被帮扶教师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字】推荐阅读:
幼儿园优秀教育随笔800字10-07
教育随笔写作:教育没有预演10-25
遇见甜甜教育随笔07-11
中班教育随笔笔记08-26
关爱的教育随笔09-05
教育随笔:老师妈妈09-26
午餐教育的随笔09-29
幼儿感冒教育随笔10-05
早教教育随笔范文10-19
教育随笔搭建区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