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起始课

2024-06-11

高一语文起始课(共9篇)(共9篇)

1.高一语文起始课 篇一

1、开场白:

同学们大家好!在秋高奇爽的九月见到精神倍儿爽的你们,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很荣幸将和大家一起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绍,鄙人姓宋,以后大家叫我宋老师就行了。相聚自是有缘,为着同样的奋斗目标,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相聚在一起组成我们高一(19)班。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相处的愉快。

今天开学第一堂课我们不讲课文就随便聊聊语文

2、关于语文

大家从接受启蒙教育之处就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近十年的求学道路上语文也和大家相伴始终,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呢?

找一两个同学来谈谈他自己对“语文”的理解。语文是什么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语文呢?------叶圣陶先生对此作料准确的回答:

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语文生活

语文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是一手秀丽的方块字;

语文是从笔端流出的锦绣文章; 语文是侃侃而谈的风度和气魄; 语文是举手投足间的“书卷气”; 语文是与对手辩论时智慧的应对; 语文是和他人聊天时得体的话语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 语文是中国人审美性格的精灵; 语文是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

语文,就是引领学生

说铿锵有力中国话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个个的词语,一串串的句子,一行行的诗意,一段段的真情。语文是从流飘荡的惬意,任意东西的逍遥。

语文是至真至纯的心灵,是精神归依的家园。

语文,像雾像雨又像风,是那样的朦胧,那样的令人滋润,那样的飘忽不定、捉摸不透。

这就是语文,生机无限,激情澎湃,灵感如潮,奇想频发,让人灵魂温暖。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看起来就很有气质,语文学好了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人有没有水平从他言谈就能看出来,就是他不说话从他的举止也能看出来。在春节的时候,很多门户上都贴“招财进宝“四个字,很一般,贴的是:门对青山摇钱树,户迎绿水聚宝盆。怎样,语文的档次就出来了。语文的理解是多样的,生活中的语就是说,文就是写,也就是口语和书面语。也就是说,要学好语文你首先得说,课下说课堂上说,能说能写。写的有文采说的有水平。人家说“文质彬彬”“彬彬有礼”就是语文要达到的效果。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人文,语文是工具。语文是生活。

写方方正正中国字 书洋洋洒洒中国文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语文是精彩的动画,让人乐在其中.语文是美妙的画卷,让人大饱眼福.语文是 动人心弦的歌曲,让人

如痴如醉;语文是 韵味无穷的景色,让人

心旷神怡;语文是 色彩艳丽的图画,让人

称赞不已;语文是 历史悠久的名胜,让人

留恋往返.语文是 久别重逢的故友,让人

难舍难分.语文是 美妙绝伦的音乐,让人

陶醉其中.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这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没有一朵浪花不是生命的欢歌。其实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又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语文的魅力

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语文学科,兴趣最重要。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语文很枯燥,没有兴趣。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举例3: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为戏谑有关他们的趣闻还真不少呢有一天,两个人共同乘船欣赏江上晚景,苏东坡抬头一看,忽见岸上有两条狗正在争抢一根骨头,触景生情,便对佛印说:“我说个对子给你对一下,好不好?”佛印说:“好啊!”苏东坡便吟哦道:“狗啃河上骨”佛印一听,便知晓东坡在作对暗骂自己正动脑筋准备回敬一下,一不小心,手中持着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掉到江水中,佛印灵机一动,对东坡说道:“水漂东坡诗”东坡一下子显得分外尴尬

还有一次,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路过寺门时,忽见一驴拴在山坡上吃草,心中一喜,欲作对戏弄一下佛印和尚见到佛印后,东坡有意戏谑道:“秃驴何在?”佛印一听,知道东坡又在出损招作对骂他,略加思考,手指窗外,道:“„„„„„„”你知道他回答的什么啊?”

答案是“东坡吃草” 这一次东坡又未能占到便宜,羞愧万分

举例4:

或者举:

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同太平军打仗,总是打一仗,败一仗,伤亡很大,特别是鄱阳湖一战,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皇帝知道了,就下了一道斥责他的圣旨,并且要他把历次的战况据实奏报曾国藩把历次战役的惨败情况据实写上,并在奏章最后用“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这样一句话奏章写好后,他请一位幕友看看那幕友看了奏章后说:“中堂大人,不能这样写,这样写皇上是要加罪的”曾国藩就向这位幕友请教该怎样写幕友沉吟了一会,提起笔来,把“屡战屡败”这个句子改了一下曾国藩一看,不禁暗暗叫绝

这一改果然奏效奏章送上去以后,皇帝觉得曾国藩虽然战败,但忠心可嘉,非但没有拿他问罪,反而赞扬了他

你知道是怎样改写的吗?

答案: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消极之至,多次打仗,从无胜利屡败屡战,积极之至,多次打仗,虽无胜利,继续战斗勇气可嘉,惨烈之至,惊天动地

(2)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

4、热爱语文如何学好语文

语文既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呢?,请大家就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归纳一下。

积累、运用-----------多听多读多写多练

从以下五个方面谈如何学好语文

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2、习惯,习惯是恒久的保证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看一些书,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

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3、明确自己所要掌握的高考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明确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明确相应的对策,平时注意积累,做个学习的有心人

高考语文把语文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析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知识要求包括五大方面:(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3)文言文阅读(4)现代文阅读(5)写作每项知识的具体内容要求更应认真了解至于试卷形式和结构在练习中就可了解,不必太费心思了解了这些就好比航船有了目标和航线,那么,如果再有一个好船长就不愁到达不了目的地了

4、书写

书写的要求是规范和工整举例向学生说明书写对语文成绩的影响

5、使用工具书

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5、教师要求

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永无止境,要对自己有十分高的要求。有两句诗可以佐证:“千斤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说的是纵然有司马相如那样优美的文笔,也有无法准确表达感情的时候。无独有偶,在画界也如此。“世上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下面就说一下我对大家的在本学期的要求:

1、上语文课时必须带上必备的(语文)工具书;

2、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

3、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必须讲普通话;

4、要求背诵的文章段落、名句名篇,能够及时熟练的背诵下来;

一直以来,对于语文背诵的误解源自于“ 只知道死记硬背,不知道灵活运用”,认为死记硬背没有用处而不愿积累。这是非常错误的,新课改加大了古文的内容和背诵名家名篇的力度,可见要提高语文素养不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无疑是痴人说梦。背诵的好处不仅仅能体现在一个人说话时的出口成章,还表现在写文章时的文思泉涌、文采飞扬。

5、布置的语文作业及时高质量地完成。这些作业包括:

① 每周至少一篇练笔周记,可以是学习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也可以是读后感之类;最好写成成篇的有文采的文章,对其中好的,我们将选择打印出来,给大家做范文,最好的也可以向某些报刊、文学社推荐。

② 之后积累5个成语,包括成语的音、形、意必须准确; ③ 每周至少一篇书法练笔作业;

④ 关于整理笔记(书,笔记本); ⑤ 每周要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先哲有言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让每一个同学考出好分数,更要注重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一个语文老师的目光只集中在考试分数上,忽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是对学生长期发展的不负责任,同样,假如一个语文老师只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管学生的分数如何,那也是对学生短期发展的不负责任!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倡导负责任的教育,我们应该戴着镣铐跳舞,努力地争取跳出最华彩的乐章!

6、小结

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的语文课堂当成是对美文的鉴赏。

美文要读,细细品读,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这样的读,就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一种感觉与感觉的相通。

读着这样的文本,沉浸语言的花香月色,陶醉如诗如画的意境,领略神姿仙态的桂林山水,摇弋康河柔波的梦幻情缘,感受阳光的温情,享受春风的轻柔,陶醉月色的朦胧,怀花的暗香,叹叶的飘零,伤雨的淅沥,慷慨屈原的壮怀激烈,忧患杜甫的沉郁顿错,飘逸秦观的婉约缠绵。任自己如潺潺流水在字里行间流淌。

读着读着,心就软了,味就浓了,情就化了。

读着读着,你就懂得了怜惜,懂得了疼爱,懂得了浪漫,懂得了坚贞,懂得了执著。

读着读着,花就悄悄开了,云就慢慢舒了,草就轻轻绿了,一支红杏也轻轻越墙而过了。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要和时代接轨和世界接轨就必须尊重语文,有意识的提高自己口头和书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学们,三年我们将共同走过,三年我们将一起成长,三年我们将用语文多彩的世界、丰富我们的心灵家园!

让我们用青春的激情激荡语文华彩的篇章;让我们用诗般的语言讴歌青春烂漫的岁月。

语文是至真至纯的心灵

在你为数理化的深奥、枯燥烦恼不已的时候,在你为生活感到快乐或失意的时候,来吧,语文是你精神归依的家园。

有识者曰:语文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心跳。不是吗?

2.高一语文起始课 篇二

正值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轰轰烈烈开始实施之际, 我担任高一理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学, 因此有机会和十五六岁的他们进行一次美丽的初相遇。那是从全市8000多名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80名尖子, 承担着在理化生的奥林匹克竞赛中拿金奖的使命。

二、问题的提出

因理科实验班办学思想的引导和学生兴趣特长的限制, 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普遍偏重理科, 淡漠文科, 尤其漠视人文知识, 缺乏学习语文相应的热情。即使个别学生对文学情有独钟, 但在大量高深度、高难度的理科作业的高压下, 也只能望文兴叹。

而新课程标准又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面对这样的班级, 面对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我很是慌恐:大多数同学一向轻文重理, 我该怎样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些同学对语言很敏感, 我该怎么呵护他们的语文热情?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 可是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一开始接受我, 从而接受语文?

三、问题的分析

首先, 只有引导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不只关乎高考成绩, 而且关乎生活情趣、生命质量, 更关乎人生使命、民族文化, 才能最大限度地唤醒其潜在兴趣, 为今后的语文教学创设一个学生自觉学习、自主阅读、自发创作的轻松环境。其次, 大多数同学见地独到, 善于思考, 敢于创新, 不会盲从迷信老师, 老师不用压制学生的表现力, 把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展开平等对话, 甚至各种见解互相碰撞, 激发演绎新的观点。再次, 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要高, 课堂语言要精心设计, 让学生对语言的质美、语隽、情深、理智有感性的认识, 在老师的诱引下, 主动走进语文学习。

四、问题的解决

(一) 教学设想

1.从学生的“名”入手, 引导学生思考语文 (名字) 与情感的关系, 感受语言的情感性和人文性, 由此也深切理解父母通过名字给予自己的厚望, 通过学生课后给自己取“字”, 强化这种意识。

2.讨论“什么是语文”明确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和归宿, 初步建立大语文观念。

3.讨论语文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异同, 看美国占领伊拉克电台轰炸电视台等新闻, 提升学习语文———母语的意义, 引导学生重视母语学习, 鼓励学生要承担起继承民族文化并发扬光大的责任。

(二) 教学过程

1.准备:

(1) 中午教师到教室转一圈, 以免上课时学生讶异。

(2) 研究学生名单, 重点研究几个典型名字的含义。

2.实施:

(1) 相互认识, 说说名字, 分析语文与情感的关系, 明确文字是肉做的, 语文是表达心声, 寄托情感的。

(1) 互相认识, 点名。教师按次序点学号, 学生要大声地报自己的名字。

(2) 语言练习 (激发学生兴趣, 感知多音字造成的意趣) 。

把“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板书) 读成上下意义关联并且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两句话, 并说说它的意义。

生:好 (hǎo) 读书时不好 (hào) 读书, 好 (hào) 时不好 (hǎo) 读书。处在读书的好年华却不喜欢读书, 等到喜欢读书了, 却又不再是读书的好年华了。教育我们要珍惜少年美好的时光啊。

(3) 教师:

对, 一音之差, 意义决然不同, 这就是多音字衍生的意趣。看到朝气蓬勃的你们正处于人生“好读书”的黄金时代, 我由衷地羡慕你们:你们的一切都未定型, 你们的未来由自己创造, 年轻———真好!在这里, 我想对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这个班级的你们说一些话:

“前两年, 你一定是原来班级的骄子, 老师的宠儿, 同学中一呼百应的领袖, 现在来到了梁丰实验班, 在高手如林的‘压迫’中, 你可能少了一份优越, 多了一种沉重, 你可能会对不期而遇的70、80分感到恐惧, 在远离亲人的日子里, 你可能会迷茫、会消沉、会怀疑自己。同学们, 不管乌云有多厚, 有多大, 有多黑, 太阳始终是存在的, 是金子终会发光, 但发光是需要摩擦, 需要棱角。钻石的光芒是从一个个伤口中发射出来的, 摩擦得越深, 棱角越多, 发出的光才更亮啊!人生的辉煌也是在一个个磨难中造就的!愿你承受得了生活对你的锻打!” (板书)

(4) 分析学生名字, 分析语言的内涵。

师:有人说名字有如中药房里那些瓶瓶罐罐上面的标签, 是为了方便别人识别你的一种标志。你们同意吗?

学生:愕然、思考、小组议论, 不久90%以上的学生举手同意。

师:绝大部分同意?有不同意见吗?

生1:我觉得没有这样简单吧?名字好像还有一定的意义……

生2:名字还代表了父母的愿望吧?……

师 (投影一组男生、一组女生的名字) :我们来看一组名字。请大家说说这些名字有哪些意义?

学生讨论, 七嘴八舌, 自由发言。

(5) 教师投影, 学生朗读:

文字是肉做的。这些名字因了感情的依托, 不再是一个个僵硬呆板的符号, 而是一个个情感的见证, 它是一个窗口, 推开它, 你可以感受到父母沉甸甸的希望、沉甸甸的感情。思想和感情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但语言就是它们的外壳, 借助语言, 人们才得以交流沟通, 才可以传情表意, 借助于文字, 我们才可以上下五千年, 五湖四海毫无阻隔地来去自由。

(2) 探讨“什么是语文”?———明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和归宿, 要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师:谈了这么多, 想问问大家“什么是语文”?大家学了10年的语文了, 可以算是汉语言专业的研究生了 (学生轻笑) , 能发表一下高见, 谈谈对语文的理解吗?到底什么是语文?

学生惊愕, 继而讨论, 踊跃举手发言:

生1:语文是听说读写的总和……

生2:语文是一种载体。……

生3:语文是传统文化, 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生4:我不明白大家为何要提倡英语而把自己的国语置之一旁, 语文很重要, 一定要学好。

……

师投影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片断。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以我的感觉, 语文犹如一汪洋大海, 浩瀚无边, 没有人摸到它的底, 没有人越过它的广, 你看:古今中外, 五湖四海, 上下五千年,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哲学等等它一网打尽, 上下五千年———它是时间, 四海之内———它是空间, 语文就是时间和空间交叉组合的一个平面, 它就是生活, 生活中有的, 语文中就有, 生活的外延有多广, 语文就有多大, 以人为媒介, 生活是活动了的大语文, 语文是静止固化的大生活。它折射着生活, 传递着智慧, 沉淀着文化。 (板书)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空中飞过一只小鸟, 我会想起泰戈尔的诗句“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 耳畔传来一首歌, 我会分析它的韵味和含义, 选择好的句子回味收藏;眼前一家卖裤子的商店叫“半生缘”, 一家理发店叫“一剪梅”我会先惊叹续而沉浸在店主如此雅致的情怀……

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世界是我们最大的课本 (板书) , 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和归宿。只要你善于去观察、去体悟、去品味, 朝看一轮旭日, 暮见一缕炊烟, 你就是一个拒绝平庸远离低俗, 内心丰盈富有情趣的人。

(3) 讨论语文和外语的关系问题———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 (不仅是继承, 更是责任) 。

师:对了, 刚才有一位同学提到了学外语与学语文的关系问题, 大家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两者有哪些相同?孰轻孰重?

学生七嘴八舌, 纷纷表示:两者要兼顾。

师:外语和语文, 本质都是语言, 不过对我们来说, 一个是时间的阻隔, 一个是空间的阻隔, 两者都注重积累和运用, 注重表达和交流。我们国家落后, 不强大, 在国际的竞争中, 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 很多时候, 是我们主动要去跟外国交流, 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不学好他们的语言, 怎么能发展自己、强大自己, 与世界接轨并且胜过别国?

(4) 教师总结:

看来, 语文不是字词的随意排列组合, 更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 它有意蕴、有内涵、有思想。它淡得雅致, 如清茶;它浓得热烈, 如醇酒。它厚实, 上下五千年, 尽入毂中;天文地理哲学, 一网打尽。文为心声, 它可以是内心的一种释放, 又可以是外界的一种纳入。它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怀、一种思绪、一种思想, 它更是一种武器, 是一种力量, 甚至是修身立国之本。

它直接面对众生, 是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时的自我调节、情趣格调、思想境界乃至生命质量联系在一起的, 是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那么年轻的我们还犹豫吝啬什么呢?让我们就这样跟着文学曼妙的脚步出发吧, (投影) “学好文化精髓, 用好语言文字, 砥砺健康的生命之根”。

(5) 作业布置 (任选一题) :

(1) 探讨古人拟字的用意和特点, 要求大家给自己起个字。

诸葛亮字孔明, 韩愈字退之, 岳飞字鹏举, 朱自清字佩弦, 钱钟书字默存……人们取字号大多是为了表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 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列举古人的字:

孟轲字子舆 颜回字渊 (渊, 水回也) 屈原字原名平 班固字孟坚 张衡字平 岳飞字鹏举 朱熹字元晦 钱钟书字默存韩愈字退之

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号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 推敲含义, 选定最能表现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 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课后完成, 做在日得本上, 专题为“我的名字———我的梦”)

(2) 以“这一堂语文课的感受”为话题写一篇日得。

五、教学效果

课堂的组织上, 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平等对话的方式, 在课堂上就“语言的人文性”“语文的内涵”“学习语文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会话和交流, 初步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文化精髓, 用好语言文字, 砥砺健康的生命之根”的语文学习目标, 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一致认可, 他们在日得中重拾对语文的喜爱:“从来没有想到, 语文课堂竟然是可以这样的过瘾” (张晓莹) 、“下课铃声响了, 这不是辉煌的谢幕, 而是走向辉煌的开始!” (邵帅)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现出来的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浓郁的兴致, 包括后来他们在学校评教评学活动中对我的高度评价, 让我很有成就感。

3.利用起始课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篇三

一、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彼得·克莱思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兴趣所形成的是成功者十分珍惜的情感。兴趣所形成的心理驱动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忍受困苦,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是因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不但会优先注意事物,而且还会从中体会到一种浓厚的愉悦的情感,有时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这种情感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驱使他乐于克服各种困难。法布尔为了观察蚂蚁,可以在地上从早趴到晚,达尔文竟然把甲壳虫放入口中咀嚼,徐霞客九死—生还勇往直前,诺贝尔被炸得血流满面却兴高采烈,牛顿、歌德终生未娶也不以为然,居里夫人冒死提纯镭,席勒舍命尝毒酸……数不胜数的名人轶事在我们前面展现出兴趣的巨大魅力。

中专学生学习知识大多是凭兴趣,他们虽然有远大的理想,但是难理智地强迫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师生初次见面的起始课,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他说:“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的幻想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我希望你去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它学科的教师来番竞赛。”“你应当有十个或者更多的自己的学生。”[2]这个争取更多“自己的学生”的工作就应该放在起始课上来做。

二、利用起始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重视利用起始课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提供了契机。

(一)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

好奇心是动机的先导,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语文起始课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二)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求知欲

如果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那么,寻求“为什么”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起始课中,笔者注意在情境中适时揭示矛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教学毛泽东同志的《长征》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时,笔者先用简笔画勾勒出“水拍云崖”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幅险景,继而提出,既然看到的是一幅险景,那么红军战士心中怎会涌出“暖”意来呢?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寻找答案的欲望。在教学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一句时,笔者让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讲述红军过雪山故事的课文及相关的画面,提出过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难的历程之一,那么为什么红军战士看到岷山的千里雪景会“更喜”呢?让学生讨论体会到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看到胜利在望时不可抑制的喜悦之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难点,提出疑点,揭示矛盾,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内在动机。

(三)在情境中展开冲突,激发挑战性

具有创造性的人都不会满足已有的认识和现成的结论,他们往往具有大胆的探索和挑战精神。在起始课时笔者常常在情境中想方设法挑起冲突,激发学生接受挑战的勇气。如笔者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一场比赛和第二场比赛后,让前后四位同学讨论,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搭配方法,这些方法能不能让田忌取胜,从而让学生明白虽然还有四种调换方法,但每种方法田忌都是两败一胜,而能转败为胜的,只有孙膑的那种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法,从而懂得孙膑是一个观察细致、考虑全面、善于思考的人。继而再让学生想一想,如果齐威王不轻敌,在第二场的第一轮比赛后,及时发现对方马的出场顺序改变了,推测对方的策略,在下面两场比赛中还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出具有探索性的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探求答案,并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步养成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利用起始课,展示语文学科的魅力

学生往往将语文理解为语文课本,对它不感兴趣。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天地阅览室,万物为书卷。”[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4]“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文熔古今中外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社会美于—炉。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篇篇课文语言文字工具千变万化的运用让我们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学生必会豁然开朗,对语文产生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伟大的文学史,将学生们在小学、初中阶段的知识拓展开来,让他们认识历史上的文学家,初步接触他们的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学生会产生—种强烈的欲望,希望能尽快地读到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语文不仅仅指文学,对于—些学生来说,他们对文学的魅力感受不深,往往会觉得它们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起始课上让他们看到语文丰富的实用价值。可以说,文学让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议论文的学习让我们善辩,说明文、应用文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随便举几个例子,也可以让学生举例子,这样,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语文的实用价值了。

语文的魅力还在于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起始课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以后的活动,让学生渴望上语文课,对未来的语文课充满期待。

四、利用起始课,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上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往往不喜欢整天对着板着脸的老师,那么,教师一开始就应该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平易近人。教师的博学多才,也会使学生对他钦佩不已。由于语文的广博,学生对语文教师的期望值非常高,如果教师在起始课上就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学生会因为拥有这样的语文老师而感到自满、自豪。有了这样的感情,学生自然会爱上语文。

教师还要通过自身的形象语言,诠释、证明祖国语言的美,表现出祖国语文准确、优美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展示祖国的语言魅力,用语言美来吸引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首先需要有语言的示范材料。语文课本上的材料是静止的、抽象的文字符号,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变成鲜活的、具体的、有生命的语言,学生才能接受。因此,教师的语言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教师上课的—言一语就形成了学生的榜样。起始课上,教师优美的语言尤其能唤起学生的欲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幽默、生动的语言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这使得学生在听课时感到吃力,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教师如果语言幽默生动不仅能激活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体味出语文的学科特点,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但是,语言的幽默不同于简单的说笑,而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使学生“乐学”。如《少年爱因斯坦》这一课中有很多描述爱因斯坦眼神的句子。上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交流内容,让大家来谈谈笔者的眼神。开始,大家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笔者,似乎有所顾忌,其中有位同学问:“老师,可不可以写他人?”笔者打趣地说:“难道老师不是个很好的模特吗?”大家都笑了,接着各抒己见。总结时笔者说:“老师的眼神如春风送给你温暖,如春雨滋润你的心田,如春花使你心花怒放,如春雷让你胆颤心寒。”相视的微笑中笔者明白大家理解了。

五、利用起始课,教给学生先进的学习方法

据调查资料表明,自认为还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诀窍的学生高达43%,这不能不说是学生不爱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今后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我国著名的学者郭沫若也说:“教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教师在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进行起始课教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讲授法、谈话法能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自学指导法、发挥法能教会学生快速有效地探究问题;阅读参考资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由对学习望而生畏到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一旦为他们扫清了学习道路上的障碍,他们就会信心十足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起始课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利用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中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拓宽了学习的空间,扩大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发掘教材中富于想象的语言材料,抓住作品中值得思索玩味的、符合学生“奇思异想”的心理特点的方面,鼓励他们以自己的视角去感悟,以自己的心灵去领会,激发他们去想象,如《最后一课》的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中破折号蕴含的内容抓含蓄处推测想象;《小橘灯》中一些寓意深刻的语句抓情节的续写处引申想象;《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赝品时的反应,抓假设处再造想象;《我的叔叔于勒》中假设菲利普夫妇在船上见到百万富翁于勒时的表情和语言。诸如此类的引导、鼓励,都能使学生在欣赏或表达的实践过程中实现自主构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利用起始课,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

为了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笔者利用起始课把“封闭的小课堂”转向“生活的大舞台”。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张孝纯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大大地激活了中专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要激活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始终热爱语文这门学科,我们作为中专教师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万事开头难”,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把握好起始课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道路一定会更加平坦,教学成绩一定会更突出。

参考文献:

[1]《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论语[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语文起始课 语文教学常规 篇四

第一课时:交流情感,明确任务

一、师生自我介绍,自由交流感情:

1.教师在自我介绍时从自己名字的每一个汉字入手,阐释自己名字的寓意,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介绍自己的名字。

二、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语文。

1.教师安排学生课前准备好一本语文课本,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在封面、封底设计上的区别,启发学生感性地感知语文的特点。

提示:学生会从画面的特点,字体的特点,背景的区别,背景颜色等方面总结出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含蓄的、美丽的等等。

2.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学六年学习语文的经历,谈谈自己对语文的认识。3.教师归纳,总结。屏幕出示袁卫星的一段话: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三、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

朗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积累——善于观察,广泛阅读,勤做笔记。感悟——了解背景,领会意图,体会情感。体验——回归生活,放飞想象,合作交流。写作——积累素材,借鉴方法,勤于动笔。

四、交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阅读:学习教材,能结合自身经验初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课本后面列出的课外阅读的书目,有条件的同学可把这些书买到,终身受用。也可以在班级组织图书角,同学们将这些书集在一起,互相传阅。

2.写作:能条理比较清楚的写人记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随笔,每周一篇,不命题,周一交。

作文(一般命题)一学期完成七次

注意:尊重版权,绝对原创。真情实感,书写清楚。不少于500字,力求突破600字。

3.活动:按照教材提示,根据综合性学习,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包括:成立文学社团,办文学小报。平常还可结合语文单元教学举行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口头作文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开展每天讲一个小故事、每天背一首小诗、每天三分钟的演讲等活动。

第二课时:培养习惯,受益终生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

1)读导语、课文、注释和思考与练习,大概了解新课内容,基本上能确定学习重点。

2)做预习作业、注音、解词以及查找有关新课的资料,有充分的准备才上新课。

2.准备上课

1)利用课前2分钟时间摆放好课本、笔记本、文具和工具书。

2)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等待老师进教室。

3.课堂学习

1)要树立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良好学风。

2)排除各种干扰、不影响教学进度,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3)自学时,小组成员要密切合作,自觉、迅速完成自学任务。(按班级人数合理分组,可4-6人一组)

4)要充分、积极、热烈地讨论问题,大胆阐明自己的认识,提出疑点,写出简明的发言提纲。

5)积极发言,要讲普通话,迅速回答,勇敢地讲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错误的认识也是有益的启发。

6)做好笔记,及时记下重要内容和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未记全的笔记课后再补记上。

7)课堂学习气氛要热烈,既能遵守纪律,又能动手、动口、动脑。

4.课后作业

1)先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仍未弄懂的疑点要及时解决。

2)作业要独立、自觉、按时完成,有错的要改错,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书写美观。

3)总结本课内容,摘抄好词、好句和优美段落,写读后收获、感想以及对课文不同的理解。

5.课外活动

1)在广阔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认识社会,开阔视野,丰富校园生活。

2)经常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阅读书报。根据教学计划一学期要阅读3—6本课外书,不少于40万字。同时,准备读书笔记本,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积累素材,锻炼写作能力。

二、提高听说的能力 1.听——关于读书笔记

古人早有论述。“泰山不弃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揭示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直接地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种积累的过程:语文积累是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语文创造力形成的前提。

所以课堂上与课下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

1)记录课堂上老师要求纪录的知识点,能力点等。记录课堂外自己读书中发现的美词好句及语文常识性的东西。

2)记录本上写好积累的日期及出自。3)要求书写工整规范。

4)及时交流,互相学习,并且及时掌握。2.说——关于课堂问题的回答和课前三分钟演讲

1)课堂问题的回答

课堂上回答问题待标一个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以及学习能力的高低,所以回答问题要有良好的风格和习惯。这里推荐几种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用语: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我认为可以这样„„我想说说我的看法或想法„„等等,而这些问题的回答,一般是老师所问问题的结束语。让学生养成回答问题全面完整的好习惯。不管是书面表达还是口头表达 都需要学生表达的完整性,都需要看题干的表达。

2)课前三分钟演讲

所谓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锻炼胆魄,充分体现新课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具体操作方法包括:①提前布置,严密组织。演讲顺序由语文课代表安排,或按座次,或按学号等;②要求脱稿,不走形式。脱稿演讲,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③承认差异,尊重个性。④鼓励为主,恰当点评。⑤控制时间,适当变通。一般说来,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影响其它的教学环节。

演讲内容及形式:①自我介绍;②谈广告语;③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④讲典故或成语故事;⑤精彩片断赏析;⑥新闻发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聚焦热点,课前由一二名学生发布新近的校内外或国内外新闻;⑦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如《皇帝的新装》、《最后一课》、《孙权劝学》等。

演讲要求:①普通话表达;②仪态大方;③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3、读——诵读国学经典、传统名篇佳作

1)时间安排:上课前和早自习由课代表带领学生齐声朗读直至成诵。

2)内容安排:教材上的诗词和文言文,现代名篇佳作,教材外的《唐诗》300首、《论语》、《三字经》、孟子的作品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选择)3)宽容评价:评价原则是:只鼓励、不批评。注重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采取激励措施,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竞赛、知识问答、表演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中发现乐趣、得到赞许、获得激励。

4、写——写好字、写好文 1)写好方块字 ①简单笔画指导:

如: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写成圆点。

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②时间安排:每天拿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具体时间自定)③内容选择:与阅读结合,可以写背诵的诗词、名篇佳作等。(也可据学生实际选择书写内容)

④评价:定等级,分期张贴展览。2)写好文章——小练笔、周记、大作文 ①小练笔结合教学内容随时进行。

5.高一语文师说说课稿 篇五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实词“师”“传”“从”“道”、虚词“之”“其”“而”“乎”“所以”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区别古今异义词语,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用多种语气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难点)

2、培养学生自读注释、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

1、诵读法

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2、圈点法

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

3、提问法

这是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

4、练习法

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

(三)教法

1、点拨法

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我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归纳法

从高一上学期开始,我一直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例如《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总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二)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及解题(2分钟)

学生齐读注释①;补充作者相关内容及文学常识(屏幕展示)

2、整体把握(共21分钟)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诵(4分钟)

2)难读、异读字读音点拨指正(屏幕展示)(1分钟)

3)教师诵读指导(2分钟)

4)学生自由朗读(4分钟)

5)个别学生示范朗读(4分钟)

6)齐读(4分钟)

7)理清全文思路(板书)(2分钟)

3、着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钟)

1)一学生示范朗读,其余学生看注释疏通文意(2分钟)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拔,师生互动(6分钟)

3)师生归纳重点词语、句式(3分钟)

4)学生试

背诵第一段(2分钟)

4、课内巩固练习(共4分钟)

出题(屏幕展示)

6.历史起始课 篇六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学科对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一门课程,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

在给初一学生上第一堂课时我会先让学生讲述一下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我来谈古论今:各抒己见论述你所知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小故事 情人眼里出“历史”——名人历史观

1、历史是最让人清醒的教科书。——毛泽东

2、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3、“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夏曾佑1907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4、“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台湾通史》自序

5、读史可以明智。

6、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弗兰西斯•培根——列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设计如下几个问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课历史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怎样学好历史? “历”,繁体作“歴”,其下部是“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一片森林,《说文解字》说“历,过也,传也”。“过”表示空间上的移动,“传”表示时间上的移动。商朝甲骨文中就有「史」字,其字形仿佛人手握笔记事。这个「史」,就是商朝专门掌管祭祀和记事的官员,即所谓史官。历史

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1、历史是桥梁——社会需要

历史是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例:新同学之间、中日之间、中美之间、巴以之间 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未来之间的桥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学史使人明智——个人需要 人生价值实现的需要

3、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现行考试模式——高考、会考

怎样学好历史?历史学习三步曲之一积累历史学习三步曲之二思辨历史学习三步曲之三感悟、历史学习三步曲:积累——思辨——感悟 积累的途径——看书、看电视、文物、教师讲解

思辨什么——真伪、美丑、善恶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与分析 什么是感悟——《三国演义》原来有这么多错误„„历史上的秦始皇原来是这样的„„ 此外还有一点学习历史的6字箴言,读、记、听、写、问、温,一般人可不告诉他呢。

读——要精读教材,包括导读框还有注解 记——用心用脑去记忆,思考

听——先预习之后课堂上有针对的听,学会抓住老师讲课重点强调的地方 写——做好课堂笔记,形成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知识梳理 问——上课敢提问,敢发言,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温——课后认真复习,能够拓展思维针对历史事件探出自己的看法

7.高中数学章起始课刍议 篇七

关键词:高中数学;章起始课;教学

所谓章起始课,是指每章内容开始时的教学,具有承前启后,开山引路之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并不重视章起始课,感觉章起始课意义不大,他们更关注比较“实惠”的内容,比如很多老师往往会选择让学生多做些题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老师章起始课的意识不强,或根本没有章起始课的意识。

事实上,章起始课有存在的必要意义和价值,它是一章内容教学的先行者,至少具有如下作用:

1.提供本章的学习框架和基本线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

章起始内容有提纲契领之作用,在一章之开头即让学生把握全章的知识框架和基本的知识线索,使后面的学习内容变得有头有序。有序的知识传授与学习总比无序而盲目的摸索前进好。

2.通过提供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包容范围广但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引导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章起始课发挥得好,能让学生感觉到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从而一开始就保持着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具有激情和兴趣的学习,一定会有更佳的效果。

3.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

章起始课能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本章知识框架,其中哪些是重点难点,哪些是只需识记理解的内容,哪些是应用性极强的,哪些是需从理性角度予以理解的,学生在章起始课中都会有所体会,这样可使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不致盲从,而是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4.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增强本章要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性,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知识”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前文已述及,章起始课有承前啟后之功用。通过章起始课,可引领学生温习之前学习的知识,特别是作为本章基础的那些曾学过的知识,这能让学生有效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从而有利于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架构。

5.增强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那些类似的知识间的可辨别性,防止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

章起始课中,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先期分辨,令学生在此后的学习中不致混淆,从而引起不利的影响。

总体上看,章起始课应当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环节不应该被省略,它对即将进行的整章的教学一定意义上具有统领作用。那么,如何进行章起始课的教学呢?

1.章起始课要把让学生明确本章内容研究的基本套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作为“起始”的章起始课,必须要有“交代问题背景、引入基本概念、构建研究蓝图”的大气。一般而言,章起始课不对知识的具体细节作追究,重点是描述本章的内容框架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明确本章研究的“路线图”,让学生感受本章数学概念产生、发展的基本过程,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套路,进而提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的目的,从而有利于数学育人。

2.章起始课要牢牢把握“宏观调控”的特点

章起始课具有总纲性质或目录性质,要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章节内容有宏观的把后,因此章起始课的教学内容宜宏观,不宜太微观。不可太微观,因为这样会取代章节内容的教学,由于学生对章节内容细节还不了解,这样易致他们不可理解。在章起始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宏观地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以及具体涉及的一些知识点。

3.章起始课要注意建构知识的联系

知识总是前后联系的,数学知识尤其如此,如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要涉及到以前学习过的百分比、小数等知识。章起始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之前温习以前曾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便新知识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4.章起始课不要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作不同的处理

各个章节有各个章节的特点,在知识结构上有差异,所联系的旧知识也不同,学习实践方法可能也会有差别,给学生的体会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不同的章节的章起始课,不可按同样的办法处理,得根据具体实际而作差别处理。比如教学统计概率前,有的老师设计一个统计问题,不停地追问学生如何处理,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到需要了解的知识结构。比如调查中学生近视率问题,涉及学生的具体生活实际,空然之间要让他们了解周围同学的近视率,的确让他们颇感兴趣,于是解决此问题的欲望得以建立,在老师的追问下,他们又感觉要解决此问题,还得学习一些相关的统计知识,从而对统计与概率一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又借机介绍本章的知识结果,他们很快就建立起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导图。在另外的章节中,有的老师直接引导学生概略地看章节内容,根据章节内容画出思维导图。这些处理在笔者看来都是较成功的。

以上简要谈了章起始课的作用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总体上看,章起始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完全忽略它的存在,直接就开始章节内容教学。笔者以为这种现象应当予以纠正。为此,章起始课有必要纳入教研活动范畴,让高中数学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充分研讨章起始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从而使章起始课真正在教学中发挥纲领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广东教育

[2] 姚秀军.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学)

[3] 马娟平.关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8.史记选修起始课教案 篇八

《史记》选修起始课

一、请一位同学朗读《致同学》

二、介绍史官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礼记·玉藻》说是“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史官的分工和职责是十分细致、明确的。

秦汉以后,史官的名称繁多,职务各异,但史官的设置却一直保留下来。秦有太史令,汉置太史公,唐设起居郎,还有兰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历朝历代都有史官。

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至于“君举必书”,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帝王们或多或少都会干一些坏事,那些贼臣逆子、淫君乱主,干的坏事就更多,但是干归干,举归举,要载入史册,传之后代,是绝对不允许的。

史官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度颇为认真。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好传统,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藻和史德。

三、“不虚美,不隐恶”与史官厄难

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较量的结果,常常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就在这里。

1、董狐

春秋时期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不但幼稚,而且骄横。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以此取乐;他的厨子因为煮熊掌煮得不合他的口味,他一怒之下竟然把厨子杀了。对晋灵公的胡作非为,国相赵盾屡次谏诤,可是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要杀赵盾。在这种形势下,赵盾只得逃出都城,到外地避难。这时,赵盾的同族赵穿举兵杀死灵公,然后把赵盾叫回都城,另立晋成公为国君,赵盾继续担任国相,主持国政。对这一件事,晋国史官董狐认为,杀死灵公的真正责任者应该是赵盾,所以就直言不讳地在史册上记下:“赵盾弑其君”。赵盾见了,大为吃惊,解释自己并无弑君之罪。董狐说:“你身居相位,出去既没有走出国境,回来也没有惩办凶手,这弑君的罪名,不是你是谁呢?”于是,孔子对董狐称赞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不过,孔子也称赞赵盾,说道:“赵宣子(即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孔子的评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无论如何,后来人们称赞正直的史官,就叫做“董狐”;把直书其事的文笔,赞为“董狐之笔”。

2、齐之南史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与齐庄公为争夺美女发生矛盾。崔杼借机杀了齐庄公,立了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把这个太史杀了。继任的太史还是这样写,又被杀了。第三个太史仍然这样写,高中语文《史记》选修教案hw 也被杀了。第四个太史照样直书其事,崔杼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只好作罢。这时,齐国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接连有三位太史因实录国事被杀,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便带上写有“崔杼弑其君”的竹简向宫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实记录没有被杀,就回去了。齐南史的不畏强暴,秉笔直书,几千年来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官的典范。

3、崔浩

公元429年,崔浩奉太武帝之命修撰北魏史书--《国书》。后来,太武帝又命崔浩监秘书事,综理史务。但是,到了太平真君十一年,《国书》修成之日,崔浩突然被太武帝处死了。崔浩被杀的原因就是:“实录”。

在太武帝命崔浩修撰《国书》、综理史务的时候,他曾经叮嘱崔浩要“述成史书,务存实录”。话虽如此说,到了真正“实录”以后,他就翻脸不认人了。崔浩却是很认真的,他召集一些文人按照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修撰《国书》,书成之后,自己非常满意。但他过高地估计了太武帝对自己的信任,竟然有失检点,同意著作令史闵堪和郗标的建议,在京都郊外大路旁将这部《国书》刻石立碑,占地130步,让人们自由浏览。在这部史书中,崔浩实录了拓跋部的早期历史和入关前后的经历,甚至把拓跋人自己都秘而不宣的事情也实录了下来。拓跋人看到崔浩的《国书》竟然如此“备而不典”,把本该忌讳的历史在显眼地方公开出来,极为震怒和惶恐,连忙报告了太武帝。太武帝知道后大怒,当即下令追查严惩,于是一场大祸从天而降。这次杀戮共死了2000余人。

4、庄氏史案

顺治十八年,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镇双目失明的富户庄廷龙有感于太史公“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之说,也想效法前贤,著书立说,正好他的邻居家中藏有一部明代天启年间做过内阁大学士朱国桢草拟的明史稿本,他的父亲庄允诚便用1000两银子买下来作为儿子著书立说之用。庄廷龙招募宾客,在朱国桢原稿基础上,增补内容,润色文字,编成《明史辑略》一书。庄廷龙不久去世,其父为实现亡子遗愿,决定刻印此书,同时又聘请了十多位名人参与校阅,以示重视,由于朱国桢的原稿在明亡后颇多犯忌之处,满清皇朝得到此书如临大敌,严加惩处。庄氏一家被满门抄斩,已经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与此书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阅者、资助者,就连刻字、印书、卖书、买书、藏书、读此书者都一并处死,有人根据祸及700家的记载推算,认为被杀掉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

四、司马迁其人其事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说一说司马迁

司马迁,字字长。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谈一心要写一部继孔子《春秋》之后记录“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的史书,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志写《史记》,不幸到了公元前98年,写到第七年的时候,一场大祸突然落在他的身上。

当时,在与北方匈奴的战争中,汉朝大将李陵奉命率领五千步兵出击,直捣匈奴单于的大本营,杀得敌人胆战心惊。后来,匈奴方面增加八万多骑兵将李陵部队包围,李陵在没有援兵、孤军奋战、矢尽弦绝、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被迫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满朝官员都指责李陵辱国。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时,司马迁直抒己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英勇奋战,实在是因为敌强我弱,后无援兵,不得已才暂时降敌,相信他会寻找机会再立一份与其失败相当的功劳来报效朝廷。退一步说,即使他后来什么事也没有干成,那么以前他的赫赫战功也足可以抵罪了。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以为他是“诬罔主上”,下令将他关进监狱治罪。第二年,高中语文《史记》选修教案hw 谣传李陵帮助匈奴练兵以对付汉军,汉武帝信以为真,下令将李陵的母亲、妻儿全家处死,司马迁也被判为死刑。汉朝的法律规定,死刑可以出钱赎罪或者改为宫刑。司马迁两袖清风,没有钱赎罪,但他要活下去,只好接受残酷的宫刑。

李陵事件,对司马迁是极为严重的打击。他所遭受的宫刑,不仅使肉体蒙受了巨大痛苦,也给他带来了无比的耻辱。何况司马迁是为了活命而主动请求改为宫刑的,这就更加遭到当时很多人的鄙视和辱骂。然而那些看风驶舵、落井下石的势利小人们哪里知道,司马迁是为了完成一部恢宏的历史著作,为了实现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才忍辱负重的?这是司马迁心灵上一种难言的隐痛。

司马迁的受辱,本来就是一桩冤案,可是当这个冤案永远也无法平反的时候,他心里该蒙受多大的委屈和痛苦呢?当年,司马迁为李陵辨诬,如果说这只是一时蒙冤,日后还有希望说清楚的话,那么随着人们的推波助澜,司马迁蒙受的已经是不白之冤了。因为无论如何,到后来李陵毕竟是“投降”了。这个“事实”证明了司马迁的辨诬是“错”的。这种不白之冤和巨大耻辱将司马迁逼向了死亡的边缘。但是司马迁不能死,他发现了一个辉煌的“重如泰山”的人生目标,他决心以最大的隐忍精神完成《史记》的写作。可是,隐忍比耻辱更加痛苦。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几乎每天都在痛断肝肠地想着这种耻辱。

他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然而,司马迁终于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当时关于“君子不生于大辱”的观念。他从历代前贤发愤著书的事例中汲取力量,使自己奋发振作起来。他在《报迁安书》和《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两次用同一段话来激励自己。他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在司马迁身上,中国史官的坚毅精神又一次大放异彩。

(生背诵相关语句)

五、介绍所学九篇课文篇目

六、学习要求:

1、熟读每一篇文言文,练习语感,背诵重要语句

2、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理每一课的文言知识、翻译指定的句子)

3、根据每专题的要求,学习有侧重点

4、结合《研究〈史记〉》专题中的参考选题,进行思考。

总结:

9.新生高一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九

愉快的暑假结束,为了使自己的开学学习的更好,精品学习网特别为大家分享了新生高一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排。

教学目的:

1、认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语文的魅力

(1)投影: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朱学坤《语文的魅力》

从各个方面举例来说明语文的魅力。

举例1:

汉字有很多意义联想的组成部分,不仅有趣,也便于记忆,安,屋顶之下,一个“女”。表现女性柔弱,不宜在外,“宜室宜家”,才是安全的。家,屋顶之下,豕表示猪,代表牲畜,说明农业社会里一个家庭必须有一定的家畜。女和母在古代的甲骨文中这两个字基本形状是一样的:母字比女字多了两个点。表示乳房,象征着同是女性,不同在于生养和哺育孩子。愁字表示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秋天里人们为过冬而发愁。

举例2: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臣”对“巨”说:和你一样的面积。我却有三室俩厅。

“茜”对“晒”说:出太阳了,咋不戴顶草帽? “兵”对“丘”说:看看战争有多残酷,俩条腿都炸飞了!“日”对“曰”说:该减肥了。

“人”对“从”说:你怎么还没去做分离手术? “土”对“丑”说:别以为披肩发就好看,其实骨子里还是老土。

“寸”对“过”说:老爷子,买躺椅了? “由”对“甲”说:这样练一指禅挺累吧? “叉”对“又”说:什么时候整的容啊?脸上那颗痣呢? 举例3:

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为戏谑。有关他们的趣闻还真不少呢。有一天,两个人共同乘船欣赏江上晚景,苏东坡抬头一看,忽见岸上有两条狗正在争抢一根骨头,触景生情,便对佛印说:“我说个对子给你对一下,好不好?”佛印说:“好啊!”苏东坡便吟哦道:“狗啃河上骨。”佛印一听,便知晓东坡在作对暗骂自己。正动脑筋准备回敬一下,一不小心,手中持着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掉到江水中,佛印灵机一动,对东坡说道:“水漂东坡诗。”东坡一下子显得分外尴尬。

还有一次,东坡去拜访佛印和尚。路过寺门时,忽见一驴拴在山坡上吃草,心中一喜,欲作对戏弄一下佛印和尚。见到佛印后,东坡有意戏谑道:“秃驴何在?”佛印一听,知道东坡又在出损招作对骂他,略加思考,手指窗外,道:“………………”。你知道他回答的什么啊?”

答案是“东坡吃草。” 这一次东坡又未能占到便宜,羞愧万分。

举例4:

或者举:

曾国藩带领他的湘军同太平军打仗,总是打一仗,败一仗,伤亡很大,特别是鄱阳湖一战,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皇帝知道了,就下了一道斥责他的圣旨,并且要他把历次的战况据实奏报。曾国藩把历次战役的惨败情况据实写上,并在奏章最后用“臣屡战屡败,请求处分”这样一句话。奏章写好后,他请一位幕友看看。那幕友看了奏章后说:“中堂大人,不能这样写,这样写皇上是要加罪的。”曾国藩就向这位幕友请教该怎样写。幕友沉吟了一会,提起笔来,把“屡战屡败”这个句子改了一下。曾国藩一看,不禁暗暗叫绝。

这一改果然奏效。奏章送上去以后,皇帝觉得曾国藩虽然战败,但忠心可嘉,非但没有拿他问罪,反而赞扬了他。

你知道是怎样改写的吗? 答案: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消极之至,多次打仗,从无胜利。屡败屡战,积极之至,多次打仗,虽无胜利,继续战斗。勇气可嘉,惨烈之至,惊天动地。

(2)语文的魅力在于读和写。

投影:

当你静下心来,烹一壶清茶,煮一杯咖啡,放一曲悠扬的音乐,打开书卷,一股清幽的书香扑鼻而来,书中世界,洋洋大观,尽收眼底,可观宇宙之大,可察品类之盛,可神交于古人,可觅知音于今人,岂不雅哉?岂不乐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其实,那是一种品位的提升。写可以畅叙幽情,写可以净化心灵,升华理想,写可以感化同类,启迪世人,写可以展露才华,获得知音,写甚至可以写出百世之典范:“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当自己的文章能为老百姓做点什么的时候,这就是“不朽之盛事”!王朔说自己读书:

“我读小说是为了使自己更悲观。我不想变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优美小说保护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中也有机会心情黯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这就是我的阅读趣味,从小说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

二、热爱语文、学好语文

从以下五个方面谈如何学好语文。

1、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

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2、习惯,习惯是恒久的保证。

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多看一些书,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仅有文言文阅读,还有科技文、现代文阅读。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

看像《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看《读者》,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是否有创新、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你的阅历、你的人生体会。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更何况,它也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好伴侣。

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3、明确自己所要掌握的高考能力要求和知识要点,明确考试的形式和试卷结构,明确相应的对策,平时注意积累,做个学习的有心人。高考语文把语文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即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鉴赏评析。五个能力层级均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知识要求包括五大方面:(1)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3)文言文阅读(4)现代文阅读(5)写作。每项知识的具体内容要求更应认真了解。至于试卷形式和结构在练习中就可了解,不必太费心思。了解了这些就好比航船有了目标和航线,那么,如果再有一个好船长就不愁到达不了目的地了。

4、书写

书写的要求是规范和工整。举例向学生说明书写对语文成绩的影响。

5、使用工具书。

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另外,平时听新闻时也可多留一个心眼,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

语文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语文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滋润我们的心田,似一场精彩的演出,拓展我们的视野,如一首美妙的歌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语文是论语说文的孔子;是逍遥云游的庄周;是投江求索的屈子啊;是壮心不已的曹孟德;她还是编织梦幻的安徒生!语文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语文是一望无际的蒹葭苍苍,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是用自己美丽、丰韵、娇媚换取人生体验的玛蒂尔德。

语文是眩目的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是皎皎的汉宫秋月、赋体先贤;是小桥流水人家里的杂剧;是谁解其中味里的红楼一梦;是一千人眼中不同的哈姆雷特!语文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是唤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唤;是远离鸡虫得失和无谓争斗的规劝;是高度凝练、充满智慧的表达;是愉悦、轻逸、趣味、莞尔……

语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厦,文明而庄严;有着一条条迷人的雨线,每一根线条都洋溢着生命的真谛。语文是鲜花,悦目而幽香;是你的后花园,丰润而妩媚;有着一串串诗意的忧伤、温暖、清凉。语文很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在现代,成了每个人生活中必须有可缺的一部分,可见语文之魅力,语文之精彩。

语文并不只是一本书,也不只是一段话,而是生活。每天人们的口语交流,报纸上的各类信息,电视上铺天盖地的广告,还仅仅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的语文。语文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的记录者,语文是生活的真实缩影。

有人说,语文是快乐的,这里有活生生的人,有曲折的故事,有诙谐的语言-------有人说,语文是美丽的,这里有美丽的风景如“春天”,有美丽的父爱如“背影”,有美丽的书法如“兰亭”--------有人说,语文是人生,一篇真情的文章,一席精彩的话语,一腔圆润的朗诵,一手美妙的字迹------都能改变我们的人生。有人说,语文是饱含生命的,它让我们感到生命脉搏的跳动。总之,语文是如此之精彩。

语文无处不在,我们总能不自觉时接触语文。看到繁花满地,就想到“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到骄阳如火,蝉声鸣叫时,就会想起“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当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无边,会想起:“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朋友相聚,又要告别,心中便于工作会念起“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语文,真是太精彩了!语文陪伴着代代人,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脚印。正因为有了语文,我们的智慧火花才会闪现,我们创作的热情才会激昂。语文在生活中,不断地让我们体验,给我们启迪。

精彩的语文,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让我们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用心灵去品尝语文的精彩吧!《语文的魅力》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b-p-m-f?语文是之乎者也?语文是字词句段?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朗读背诵写作文?语文是阅读思考加练习?啊!是的,都是的,但不仅如此。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新生家长会下一篇:令人痛彻心扉的伤感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