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招聘知识(精选9篇)
1.幼儿招聘知识 篇一
全国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大纲1
一、考试性质
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参加的全省统一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结果将作为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招聘考试应从教师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新时期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依据,结合我省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力求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涵盖时事政治、教育法律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心理学四大模块。
(一)时事政治模块
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2.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二)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模块
1.教育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教师资格条例》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8)《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方法
(3)教育部《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4)《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
(三)教育学模块
1.教育学及其发展
2.教育及其发展
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3)教育与科技文化
2.幼儿招聘知识 篇二
但我们发现, 由于多年来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束缚, 在不少幼儿园里, 我们老师开始向孩子单纯地传授知识了。孩子上课主要是听老师讲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 课后背老师讲的知识, 做老师布置的习题。听讲、背知识、做习题, 一个目的:为了适应将来上学后的考试。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老师讲得很累, 孩子学得很苦;更多的孩子不想学, 孩子感觉不到上幼儿园的快乐。原因何在呢?其重要方面是教育者没有注意到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试想,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单纯地死记知识, 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 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掌握知识的效果,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够理解、接受这些知识的年龄。孩子只能一知半解地盲目记忆, 没有养成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这样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呢?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以供幼儿教育同仁参考。
一、帮助孩子养成勤思、善想的习惯
这里要引导孩子注意两件事:一是得其道, 二是得其要。得其道, 就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路子, 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其要, 就是要找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 寻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说要想获得前者则需勤思, 那么要想获得后者则需善想。勤思、善想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 是获得一切真知的重要条件, 因此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勤思、善想是要贯穿人的一生的, 我们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勤思、善想的良好习惯。
二、帮助孩子养成多练、善练的习惯
习惯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但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就成自然了。俗语就有“习惯成自然”的说法。而良好的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 我们要经常指导孩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帮助孩子养成多练、善练的习惯。
当然, 这种训练,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控制的。
训练要有条理、有步骤。良好的习惯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培养, 应有条理、有步骤地按计划进行, 欲速则不达。
训练要贯穿始终。训练应该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始终, 贯穿于园内外、各科学习活动的始终, 贯穿于孩子将来进入小学、中学、大学后的始终。
训练要保证一定的数量。这里的数量, 既指不同内容的适量训练, 也指同一内容必要的重复训练。但是, 无论如何, 不能太多太滥。要时刻提醒自己, 这是在幼儿园,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的孩子。
三、帮助孩子养成园内外结合的习惯
孩子在园里学得一些知识, 但孩子在园外能够学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培养孩子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叶圣陶先生一贯重视让学生在课外广阔的天地里进行练习。拿课外的阅读来说, 他就认为“阅读要养成习惯才有实用, 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并且说:“我是赞成让学生读课外书的”, “学生读课外书要养成好习惯”。幼儿园课外练习的特殊价值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知与行统一, 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心灵得到完善, 寻找“自我”, 等等。其教育效果之显著, 不亚于课内, 甚至远非课内所比。总之, 园外学习有利于孩子的自我锻炼, 自我教育, 它与课内互补, 相辅相成。
四、多渠道地创造条件, 培养孩子的 良好习惯
1.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孩子如果对学习有了兴趣, 那么他们就有了内驱力。这样, 学习效果一定会非常突出。因此要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学, 有滋有味地学, 随时减轻学习的依赖性, 培养主动性, 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意识。
2.努力做好良好习惯的指导。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应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引导孩子自练本领;二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三要注意身教, 用教师自己的良好习惯去感染、熏陶孩子。
3.使整个幼儿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使其变成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宜人天地。这样, 孩子通过耳濡目染, 养成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
4.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孩子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良好习惯的形成, 还跟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关, 跟社会上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良好氛围有关。对孩子来说, 在园外影响的诸多因素中, 家庭教育又起着很大的作用。
3.幼儿招聘知识 篇三
关键词: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知识型员工;企业招聘
一、引言
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究其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目标转移到知识型员工身上,这是源于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智力资源(如:知识、技能及经验等),他们能够为企业价值创造、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如何有效引进知识型员工进入企业,并能够为企业长久的提供服务,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招聘作为人才进入企业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置环节。招聘究其本质目标,就是企业通过与应聘者了解、互动等,选出与自身、岗位等契合的人员。近几年来,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推动下,理论体系得到了长足的丰富。本文结合已有的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探究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为提高招聘有效性提供一个新视角,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二、相关理论回顾
(一)知识型员工的相关概念。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最早是由德鲁克在1956年提出的,泛指“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及信息工作的人”[1]。概念一经提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学者们对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以“知识”和“价值”为核心点而展开的,即运用知识,产生价值。知识型员工的主要特征为:1.自主意识较强;2.对自我发展与成长有着强烈的追求;3.对待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4.社会责任感较强;5.工作富有创造性;6.善于创新,自学能力强。根据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征,有关学者针对其求职行为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的求职行为可以分解成为五种彼此相关联的行为:1.理想职业目标明确,知识型员工对理想职业目标的把握是有计划性,且坚定自信;2.会制订详细的求职计划,知识型员工会理性的制订详细的求职计划;3.对应聘目标具有选择性,发展机遇是知识型员工应聘目标的重要标准,待遇其次;4.应聘阶段会制订计划并实施,应聘阶段,知识型员工会制定有针对性的应聘策略,以提高应聘的成功性;5.确定并接受求职结果,“保底意识”、“稳中求秀”是知识型员工在收到求职结果时候的主要心理和策略。
(二)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内涵。个人价值观,是人辨别是非、好恶,区别损益、美丑等的观念系统,能够为自身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理由。同样,价值观使得个人基于自身需求,对客体重要性的认知有着稳定的看法。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受到个人价值观的显著影响。组织价值观,是伴随着组织文化的研究而受到重视,学者们认为组织中有着统一的、被内化的、规范的信念,指导着组织成员的行为,这个信念就是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个人价值观定义为个人在组织中所展现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对组织文化的看法等。
个人-组织契合理论是基于人-环境互动理论,主要研究内容是个人与组织环境之间的融洽性、达到融洽的前置条件及达到融洽后的结果。个人-组织契合的内涵,经过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学者们大致是从三方面的角度对个人-组织契合进行了诠释,一是“辅助性契合”,即从个人自身的特征与组织文化、氛围、制度等组织属性所具备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角度出发;二是“补偿性契合”,即从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相互满足、属性相互补充角度出发;三是整合“辅助性契合”和“补偿性契合”研究成果,提出较为完备的个人-组织契合模型,即个人与组织达到融洽是基于三种情况:1.彼此至少有一方满足对方需要;2.彼此的基本特征有着相似之处;3.情况1和情况2都满足。结合契合的基本概念,即相似性或一致性程度,大部分学者还是从“辅助性契合”的角度来诠释个人-组织契合的内涵。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们提出对个人与组织的契合的研究可以通过对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契合的研究来展开,这是源于价值观的基础性(无论个人还是组织,价值观都是其基本、持续的特征)[2]和统理性(通过价值观,能够预测个人的行为、意愿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文化一致性匹配的关键所在,当组织成员的价值观相同,则组织在变革、整合内部资源时,组织成员的思维方式、行为将趋于一致,由此可见,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度良好会有效提升组织内信息交流效率,统一行为,组织成员间更容易达成共识,个人工作效率、组织运行效能得到提升。
(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在招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由于个人-组织价值观的良好契合会对员工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学者们对如何促进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产生了兴趣,对促进策略开展研究,发掘其管理价值。一些学者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如招聘、考核、薪酬、培训等方面都可以将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嵌套其中,他们进一步对在招聘中应用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理论应该是招聘工作的重要原则,必须予以重视,企业在招聘新员工时除了分析岗位匹配度、应聘者知识技能以外,还应该综合考虑应聘者的个人特征(兴趣、人格、价值取向等)、对应聘者-组织价值观契合的主观判断及应聘者的社交技能。如想达到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良好,那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就个人而言,在寻找工作时应该关注组织价值观,观察自身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是否一致;(2)就组织而言,在招聘工作中,要把价值观契合视为引进人员的原则之一;(3)当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应该在培训方面下力气,如有计划性的开展组织文化培训,助推员工对组织目标、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提升价值契合度。
综上所述,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知,在招聘工作中,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应聘者-织价值观契合,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考察其程度。结合知识型员工的求职行为特点,本文将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的角度出发,为招聘工作提出建议。
三、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角度下的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
基于知识型员工在求职过程中的“理性”和“感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该注重细节。一般而言,招聘工作的主要环节为:招聘信息发布-简历接收-简历筛选-笔试-面试。理想的招聘工作,各主要环节应该贯穿着理念引导、文化指引。企业文化作为组织价值观的核心关键,应该在招聘环境、设施及工作人员上都有所体现,招聘环境、设施作为企业文化载体,工作人员作为企业文化践行者,都会对应聘人员关于企业的判断与辨别产生影响。因此在招聘信息发布环节,企业首先应该明确招聘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能力资质等“岗位匹配”信息,其次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组织所需人员的价值观(社交能力、个人理想、职业操守等)标准。另外,在回答应聘者咨询时,企业应该展示发展现状、企业文化特点、能够提供的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信息,便于应聘者能够客观的将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契合度进行比照。在简历接收、筛选环节,企业除了关注应聘者个人基本信息是否符合标准以外,还应该重点关注应聘者的求职动机、期望薪酬等信息与企业能够提供的条件的契合度。企业可以通过应聘者对岗位认知、是否服从调剂等方面的反馈来判定应聘者-组织价值观是否一致。此外,鉴于知识型员工普遍存在“信息粉饰”的情况,企业应当适当的使用一些技术辨别应聘者的“信息粉饰”,例如:诚信签字等。在笔试环节,企业除了开展岗位技能知识测试以外,确保岗位匹配,还应该开展个人特质测试,如:性格测试、职业倾向测试等,从而帮助企业遴选出适合特定企业文化的员工。在面试环节,企业一方面应该选择富有经验并且训练有素的人员作为面试官,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多使用合理的面试形式和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关键事件、文件筐等),帮助企业有效发掘应聘者交流、应变、适应、协助等方面的素质。另外在回答应聘者咨询的时候,企业应该客观和传达真实消息,如劳动合同的主要信息,职位、岗位职责等具体要求,力求让应聘者对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以便能够产生合理的评估,这样做能够“打消”应聘者“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做可能会降低应聘者的期望值,但是能够让应聘者对工作的满意度及企业的认知得到提高。另外,企业还应该向应聘者传递职位晋升的路线,减少应聘者对企业承诺本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加强应聘者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
结语:有效开展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为企业引进符合岗位要求、与组织价值观一致的人才,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补充关键所在。因此,企业必须意识到提高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有效性的紧迫感。本文为企业结合自身特征、提高知识型员工招聘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参考。不足之处,关于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角度下的知识型员工招聘模式,更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需要在相关企业采纳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研究才能得出。
参考文献:
[1] 余丽丹、冯晓宪.基于契合理论的企业招聘质量评价及提升[J].经管空间.2012.02
4.幼儿招聘知识 篇四
五、论述题
1.教师与保育员应如何消除误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考答案】
教师与保育员一旦发现合作不顺畅时,不妨与同事好好地沟通一下,这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方法。另外,当教师与保育员发现两个人的合作不愉快而造成情绪方面的困扰时,不妨找一个正确的发泄方式,把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总之,在工作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相互之间要做好沟通工作。在某一活动环节要保育员帮忙,应在前一天与保育员商量,以便让保育员把自己的工作时间表与教师的活动相配合。保育员如有需要教师帮忙的事,也应该提前与教师打招呼,而不是临时通知。在事后,教师与保育员要相互致谢,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与保育员往往因为自身儿童观与教育观的不同而会有一些冲突。面对这一问题,教师与保育员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应该在幼儿面前出现相互指责的现象,而是要在休息的时间,相互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如果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一同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是一同找有关的书籍进行研讨。我们坚决反对那种当面不讲而背后乱说的做法。
2.试述我国三位现代著名学前教育家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其特点。
【参考答案】
陶行知、张雪门、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及特点是:
(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幼儿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①“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陶行知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教育,这是他通过对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②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他认为,建设中国式的幼稚园,应使幼稚园适应中国的国情,城区需要幼稚园,农村需要幼稚园。
③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环境的斗争中获得并遗传下来的人的才能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是教育的任务之一。
④教育内容。亲近自然、虚心好学、孝顺父母,养成好习惯、勤读、善于学习等。
⑤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⑥开办师资培训。使幼稚园教师具有:奉献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身作则,白化化人的精神;不断开拓,勇于创造的精神。
(2)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基本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张雪门先生认为,儿童身心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儿童身心并不能自己单独发展,全靠对周围环境的反应。
②幼稚园课程。张雪门先生指出,课程的范围是很大的,包括技能、知识、兴趣、道德、体力、风俗、礼节及种种经验。
③幼稚园教材教育方法。幼稚园的教材应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而且要适应社会生活,能充实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在脑力上劳心,手脑并用,热爱劳动,有互相合作及有自理能力。
④幼稚园教学法。张雪门对于如何进行幼稚园的教学,主要有三点意见:一是教、学、做合一;二是教材与教法融为一体;三是自由自动教学。
(3)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①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幼稚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并反复强调幼稚教育不仅是一种正式的教育,而且是人生的一种最基础的教育。
②陈鹤琴的教育方法。陈鹤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儿童的几个特点,那就是儿童有“好动心”、“模仿心”、“好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奇心”、“游戏心”,“儿童是易暗示的”。因此,他要求教师要以“做”为主,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③教育内容。陈鹤琴认为,要根据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陈鹤琴制定了幼稚园教育内容: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文学活动。
六、案例分析题
目前,我国由于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5.幼儿招聘知识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是《幼儿园管理条例》。
2.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证明生理成熟因素在儿童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3.D【解析】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引起儿童身心发展出现差异性的物质基础。
4.C【解析】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是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5.B【解析】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6.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境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7.D【解析】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8.C【解析】习惯化是对外源刺激的反应强度随该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以至消失,停歇一
定时间后遇同样刺激又恢复反应的现象。当婴儿注意一个对象时,他的心率会放慢且会将头转向刺激源,但当同一个刺激持续呈现的时候,婴儿的心率就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或将头转开。
9.C【解析】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和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10.B【解析】当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这种反射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
11.B【解析】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出版的比纳—西蒙量表。
12.B【解析】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孟子,《孟子·尽心上》中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13.D【解析】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
14.D【解析】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开办“讲习会”的教育家。
15.B【解析】美本身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而幼儿一般通过感知、交往和操作活动得到美感。幼儿感知事物时,总喜欢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甚至抱一抱、亲一亲,手舞足蹈。幼儿是在“活动”中感知美,而不是“静静地”品味美。
16.A【解析】我国幼儿的在园年龄范围是3~6岁。
17.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8.D【解析】儿童体温(以腋下温度为准)超过37℃可认为发热,体温在37℃~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3℃以上为超高热。新生儿负责大脑体温调节的中枢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有时体温高于37℃,但在37.5℃以下,仍为正常体温。
19.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
20.B【解析】目前我国还没有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的范畴之中。
二、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是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的发育、生理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是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学前儿童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三、简答题
1.(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2)提倡终身教育;
(3)倡导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现代化。
2.(1)性格的完整性;
(2)性格的复杂性;
(3)性格的稳定性;
(4)性格的可塑性。
3.(1)秩序敏感期;
(2)细节的敏感期;
(3)行走的敏感期;
(4)手的敏感期;
(5)语言敏感期。
4.(1)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2)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3)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本身;
(4)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四、论述题
1.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幼儿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成人简单的复述,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
2.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主要原因如下:
(1)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生理、认知、社会性、自我表现发展的需要);
(2)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主动性活动、独立性活动、创造性活动);
(3)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分析应用题
幼儿园开展的照相馆游戏属于角色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促进其个性的发展。
(2)以间接指导为主;
幼儿的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其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教师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
(3)按游戏发展规律和游戏类型不同而指导。
由于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和特点。
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环境的教育意义
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幼儿精神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扩大了教育的空间,也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的教育意义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能为幼儿园教育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教育场所等多方面的支持。
(3)社区文化的教育意义
6.幼儿招聘知识 篇六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小调的音乐特征: ①多数为分节歌形式
②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 他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即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代表作品有:《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等。曲式、织体等
节奏: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节拍:强拍与弱拍的均匀交替叫节拍
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独唱 合唱:由多人演唱多声部歌曲的形式,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分为同声、混声两种
齐唱:多人按照同度或八度的音程关系演唱同一个曲调(即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形式)
轮唱:多个声部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叠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重唱:两个以上的少数人同时演唱的形式,每人唱一个声部,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
对唱: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单声部歌曲 独唱:由一个人独立演唱的形式
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独奏、重奏、合奏、协奏 独奏:由一个人演奏一件乐器的表演形式
重奏: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或演奏形式 合奏:按乐器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同类乐器分组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也叫做合 协奏: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
主调音乐: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作品
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
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由若干首内容上有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 练习曲: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音乐会练习曲: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曲目的乐曲
标题音乐: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音乐形式。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交响诗: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印象主义音乐:19C末20C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感受,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民歌的音乐特征:
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②旋律与该民族或得去语言紧密结合
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 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
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①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 ②民歌歌词和旋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和变化
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它方式 ④民歌不体现作者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 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
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 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
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
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 山歌音乐特征: ①歌词具有即兴性
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 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 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
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③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 ④歌词格式多样
西北民歌特点:高亢、悠长,嘹亮,真假声相结合 陕北:《脚夫调》、《兰花花》 青海:《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西:《绣荷包》、《刨洋芋》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短调两种。长调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长舒缓起伏较大,结构也较长大,具有抒情性(牧歌、赞歌、思乡歌),如《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音域较窄,节奏较规整,结构也较短小,具有叙述性,如《森吉德码》、《嘎达梅林》。
藏族民歌:藏族的民歌常与舞蹈密切结合,常见的歌舞有堆谢(《正月十五那一天》)、囊玛(《阿玛勒火》)。民歌主要有山歌、牧歌、情歌等。《宗巴朗松》(是一首囊玛音调)、《酒歌》等 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牡丹汗》、《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等
少数民族代表乐器: 蒙古族:马头琴
新疆:冬不拉、弹布尔、手鼓、艾介克、热瓦普 藏族:扎木涅、根卡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抗日时期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首新民歌。这是一首带有明显山歌风格的小调。运用了“起承转合”、“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相亲相爱》运用了《沂蒙山小调》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素材)
《相亲相爱》《王大娘钉缸》:是流行于河南的地花鼓中的一个代表曲目,由一旦一丑两人表演。《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南方民歌特点: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云南:《小河淌水》、《弥渡山歌》
浙江:《对鸟》(采用吴地方言演唱,前两段徵调式,后两段羽调式)
湖北:《龙船调》、《幸福歌》(蒋桂英根据湖北天门的一首小调改编而成,采用领、合的演唱形式)四川:《康定情歌》
器乐(合奏包括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等)江南丝竹:流行于山海、江浙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乐队有“丝竹板”、“清客串”两种。主奏乐器:二胡、笛,代表乐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又名《薰风曲》)、《慢六板》
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主奏乐器:高胡、扬琴。乐曲短小精悍,音乐风格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代表人物: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代表乐曲:《娱乐升平》、《雨打芭蕉》 戏曲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京剧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因此得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后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大约在1840年正式形成京剧。主要演员:
初期重要演员: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三位著名老生,称“三鼎甲”
谭鑫培(艺名“小叫天”)老生唱腔影响最大的“谭派”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京剧的声腔:西皮(快)、二黄(慢);唱腔:南梆子(西皮),四平调(二黄)
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京剧的板式:一眼板相当于2/4,三眼板相当于4/4,无眼板相当于1/4,散板,无板也无眼
京剧的伴奏:称“场面”,分文场和武场。文场为弦乐部分,主要过场音乐和为唱腔伴奏,三大件包括:京胡、京二胡、月琴;武场为打击乐部分,配合身段表演
脸谱:即脸谱化妆,用于净、丑行当,脸谱的不同色彩象征不同性格
红色:忠贞、英勇 如关羽 黑色:正直、无私 如包公 白色:阴险、疑诈 如曹操 蓝色:刚强、有心机 如窦尔敦 绿色:顽强、暴躁 如程咬金 黄色:凶狠、残暴 典韦
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
①成功地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实现了两者逐渐统一的改革主张
②创造了许多以旦角为主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
③在戏曲表演以及舞台装置、布景、服装上都进行了革新尝试 现代京剧:广义的现代京剧是指五四运动以后至今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如梅兰芳的《抗金兵》、《郑霞姑》;狭义的现代京剧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戏曲改革创作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生)《家住安源》(选自《杜鹃山》)柯湘(旦)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红灯记》)李铁梅(旦)《雄心壮志冲云天》(选自《红灯记》)李玉和(生)地方戏曲
吕剧 山东 《李二嫂改嫁》
豫剧 河南 《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 越剧 浙江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评剧 河北 《刘巧儿》《花为媒》
昆曲 江苏 《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 川剧 四川 《玉簪记》《彩楼记》“变脸” 粤剧 广东 《紫钗记》
黄梅戏 安徽 《天仙配》《女驸马》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以沉重复杂的复调音乐为主,宏伟壮观,充满活力。
巴赫: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师”
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创作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宗教改革康塔塔》等),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2部《马太受难曲》(共78首分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和《约翰受难曲》。
器乐作品: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用遍了24个大小调;《勃兰登堡协奏曲》,《戈登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G弦上的咏叹调》,《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艺术成就:
①《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
②把复调音乐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③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 ④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 ⑤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
亨德尔: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在歌剧和清唱剧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歌剧:《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
清唱剧:23部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大·马加比》
器乐作品: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 古典时期音乐特征:以简介、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 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作品:《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D大调第104“伦敦”交响曲》等;《D大调第63“云雀”弦乐四重奏》;清唱剧:《四季》、《创世纪》。
创作成就:确立古典奏鸣套曲的基本创作规范;确立近代乐队编制;确立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结构;确立近代协奏曲的基本结构 莫扎特:音乐史上最具天赋的音乐“神童”、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格鲁克的基础上,提出“音乐第一,戏剧第二”的创作原则,为浪漫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女人心》等;《g小调第40“戏剧”交响曲》、《d小调钢琴协奏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大型声乐套曲:《安魂曲》
创作成就: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歌剧的奠基人,对当时古典时期各种歌剧体裁进行创新:突破题材范围(现实性);打破了体裁界限;提高喜歌剧的艺术性(性格戏剧);加强乐队、重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序曲暗示剧情(《魔笛》);运用器乐原则(奏鸣曲式)加强歌剧结构的连贯性
奏鸣曲式的写法逐步成熟;在海顿风俗性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在主部主题中加入歌唱性风格(源于歌剧);增强主付部主题的对比;调性布局的多样性;加强管乐音色的运用
风格特征: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在作品中体现三大要素的平衡:通俗的音乐语言,严谨的音乐结构,深刻的音乐内容。
贝多芬:“乐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创作晚期使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作品:歌剧《费得里奥》;交响曲9部:《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等;钢琴奏鸣曲32部:《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组成)。
勃拉姆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格、贝尔格、韦伯恩,因他们的主要音乐活动都在维也纳,故被成为“新维亚纳 乐派”。
调性音乐:即有调性的音乐,调中的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 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代表作品勋伯格的《钢琴曲三首》、钢琴奏鸣曲》、《d小调第十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等;钢琴协奏曲5部:《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等;小提琴协奏曲1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序曲:《艾格蒙特》等;大型声乐套曲:《庄严弥撒》
创作成就:扩展和改变作品结构,增加音乐素材(内外)之间的对比冲突性;加强管乐音色的主要功能;标题交响曲的奠基人(贝六);创立声乐和器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贝九)
创作风格:英雄形象的多元体现,史诗性、戏剧性、悲剧性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征:
①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
②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③注重不同艺术间的融合,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现
韦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歌剧《自由射手》,钢琴作品《降D大调华丽回旋曲“邀舞”》
舒伯特: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叙事歌曲《魔王》(歌德),戏剧性歌曲《普罗米修斯》,《野玫瑰》,《鳟鱼》(舒巴尔特),《菩提树》(缪勒),《致音乐》,《小夜曲》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缪勒),《冬之旅》(缪勒),《钢琴五重奏“鳟鱼”》,《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大交响曲》),钢琴曲《音乐瞬间》,《即兴曲》。
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首创无词歌体裁,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称为19世纪重要的器乐曲体裁。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莱比锡音乐学院”。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重放光芒。
作品: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词),《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戏剧配乐:《仲夏夜之梦》,钢琴曲集48首《无词歌》
舒曼: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并向公众推荐了肖邦、勃拉姆斯等
作品:用歌德、拜伦等人的诗谱写的《桃金娘歌曲集》(《奉献》、《核桃树》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套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分曲:“梦幻曲”)柏辽兹: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代表作曲家,著有《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又称《配器法》)。他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创作的所有交响曲和管弦乐序曲都是有标题的,某些作品还有具体情节和文字说明
作品:《幻想交响曲》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曲,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柏辽兹最大的交响乐作品,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歌德),《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长诗),序曲《罗马狂欢节》。
比才: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现实主义歌剧开创人,代表作品:《卡门》(《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或《哈巴涅拉舞曲》)、《阿莱城的姑娘》。《卡门》是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F.Chopin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舒曼曾说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他是唯一一位把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钢琴上的作曲家,把钢琴音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降E大调夜曲》,27首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降G大调练习曲》(《黑键练习曲》),4首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葬礼进行曲》。
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交响诗是他在音乐体裁方面对西方音乐最重要的贡献。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琴音乐,被成为“钢琴之王”
作品:13首交响诗,《前奏曲》(拉马丁),《塔索》(拜伦),《英雄的葬礼》,两首带合唱的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13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艺术成就: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形式他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特点,成为后来民族乐派的先声;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瓦格纳: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他把自己创作的歌剧成为乐剧,撰写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歌剧与戏剧》等。歌剧创作:《汤豪瑟》和《罗恩格林》(《婚礼进行曲》)。这三部歌剧也反映了瓦格纳积极改革歌剧的意向,《汤豪瑟》开始使用分曲结构与“场”相结合的形式;《罗恩格林》用“场”代替了分曲结构。
乐剧创作:代表作品有:《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作品:艺术歌曲《摇篮曲》,大型声乐套曲《德意志安魂曲》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作品: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
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写了38部歌剧,被称为“美声歌剧”
作品: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威尔第: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
作品:26部歌剧,《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意大利作曲家,《波西米亚人》(《艺术家的生活》“多么冰凉的小手”,“人们叫我咪咪”)、《托斯卡》(“为艺术、为爱情”)、《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图兰朵》(“今夜无人入睡”)等。民族乐派音乐特征:
①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主体 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③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格林卡: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格林卡的创作有三种因素组成,即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因素,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以及西欧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技法,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使格林卡的音乐形成自己的特有性格,并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伊万﹒苏撒宁》,4部管弦乐《幻想圆舞曲》、《阿拉贡霍达》、《马德里之夜》、《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采用两手民歌做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管弦乐变奏曲
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于19C60年代形成的一个音乐团体,中心人物是巴拉基列夫,其他作曲家有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穆索尔斯基: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荒山之夜》是一部富有俄罗斯民族色彩的交响音画,是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乐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歌剧《金鸡》、《沙皇的新娘》,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
作品:歌剧《黑桃皇后》、《奥涅金》;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6部交响曲,《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年庄严序曲》;钢琴曲《四季》;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斯美塔那: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捷克音乐之父”。作品: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沙尔卡》、《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勃兰尼克》),《e小调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来自我的故乡”》。
德沃夏克:捷克民族乐派作曲家。交响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西贝柳斯:芬兰民族乐派重要作曲家,交响诗《芬兰颂》。格里格: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第一组曲》和《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其中的《索尔维格之歌》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
马勒:奥地利作曲家,《第八“千人”交响曲》,第十部未完成)和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①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感受 ②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 ③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德彪西:法国音乐家,首创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代表作品有:钢琴作品《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其中作品均有标题,如《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嬉戏》、《风和海的对话》三个乐章),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他的创作特征有: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善于使用小型体裁描绘自然和生活,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营造出朦胧的气氛
表现主义音乐:20c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主张艺术要直接表现思想的本质,内在的灵魂,代表人物:勋伯
《五首管弦乐曲》、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十二音音乐:20C作曲技术之一,是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代表作品勋伯格的《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 爵士乐:19C末20C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民歌布鲁斯和钢琴音乐拉格泰姆,是非洲黑人音乐与美国音乐的结合。
《南部之子》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创作并演唱演奏,乐曲表达了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不知为何》诺拉·琼斯(爵士乐公主)
格什温:20C美国作曲家,把爵士乐元素与音乐会结合,作品:《蓝色狂想曲》
中华民族音乐由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四部分组成
古琴:演奏形式有:琴歌(《阳关三叠))、独奏(《广陵散》、《流水》)
《流水》最早源于朱权《神奇密谱》,经清代琴家加工,刊于《天闻阁琴谱》
我国古代歌曲艺术的发展
①我国的歌曲艺术,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并发展,如神农氏时的《扶犁之歌》
②商周、春秋时期歌曲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诗经》中的《关雎》、《硕鼠》、《伐檀》等
③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经了诗经、楚辞、乐府、绝律诗、词、曲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阳关三叠》唐代名曲,歌词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因诗中“阳关”与“渭城”两个地名,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其曲式有“三叠”(同一曲调作变化反复三次)的结构,又称《阳关三叠》。1954年,王震亚将词曲改编为合唱曲
《扬州慢》宋代姜夔所作词调歌曲。“慢”是词调歌曲的一种体裁,慢速抒情。十大古曲:
《高山流水》琴曲;《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琴曲;《梅花三弄》琴曲;《胡笳十八拍》琴曲;《阳春白雪》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夕阳箫鼓》琵琶曲;《渔樵问答》版本较多;《汉宫秋月》筝曲、琵琶曲
学堂乐歌:中国清末民初新学堂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多数是填词歌曲,旋律大多采用西洋、特别是日本的歌曲曲调。沈心工:“学堂乐歌之父”,创办了音乐补习学校组织“音乐讲习会”,作品:《黄河》、《体操——兵操》(又叫《男儿第一志气高》)李叔同: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和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作品:《祖国歌》、《送别》;《春游》(我国第一部合唱曲)箫友梅: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被人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作品:《卿云歌》、《问》、《杨花》,合唱套曲《春江花月夜》、女声合唱《别校辞》;箫友梅在德国留学时期写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是我国作曲家第一首重奏曲;钢琴曲《哀悼进行曲》原名《哀悼引》,管弦乐作品《新霓裳羽衣舞》是我国第一部交响乐作品。
黄自:音乐会序曲《怀旧》、《都市风光》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美国交响乐团演奏的第一支中国作品);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我国最早的抗日救亡歌曲);《旗正飘飘》;清唱剧:《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合唱),由韦翰章作词。此曲共是10乐章,但黄自只完成了七个乐章;《花非花》(唐·白居易)、《卜算子》(宋·苏轼)、《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踏雪寻梅》
教学理念:
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教材分析:
歌曲《雪绒花》是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真挚地倾吐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器乐曲《雪绒花》的配器较为丰富,有一定难度,但该曲目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认真的良好品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器乐学习中的集体合作精神,建设音乐的耳朵,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
1、学习用轻声唱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在合奏中培养认真的学习品质,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并享受合作成功的喜悦。
3、在综合表演中分享音乐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教具准备:
VCD光盘、竖笛、电子琴、各类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课前律动。演唱《青春舞曲》,用两种节奏做律动,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一、组织教学
多媒体播放网上音乐《哆来咪》,教师检查学生学具准备及座次、分组情况。
二、导入新课
刚才听的这首歌,你能说出它的名字么?(生答)这首欢快活泼的歌曲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瞩目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
三、欣赏歌曲
1、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断――《雪绒花》的演唱。生初听,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师提示: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生复听,感受音乐的意境美。
2、讨论:《雪绒花》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应该怎样来唱?
四、演唱歌曲
五、演奏乐曲
六、综合表演
七、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通过赏、唱、奏、演四个环节对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进行了学习,《音乐之声》的插曲除了课前同学们欣赏的《哆来咪》,我们今天学习的《雪绒花》之外,还有很多,老师这儿还有一首,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是一首很好听、很有生活情趣的歌曲,以后我们会学到,今天的课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7.幼儿招聘知识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调查成都市17所幼儿园1 845名幼儿家长的手足口病认知水平和行为现状等情况。调查共收集问卷1 845份, 有效问卷1 781份, 有效率为96.5%。其中男性563名, 女性1 218名, 男、女比例为1∶2.16; 幼儿父亲540名, 母亲1 166名, 其他亲属75名; 文化程度以大专为主, 共558名 ( 31.3%) , 大学及以上526名 ( 29.5%) , 高中技校280名 ( 15.7%) , 其他417名 ( 23.5%) ; 职业以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 共425名 ( 23.9%) , 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350名 ( 19. 7%) 和其他劳动者1 006名 ( 56.5%) 。年龄21 ~ 74岁, 平均年龄 为 ( 33. 59±6.76) 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经检验分析具 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统一培训调查员, 使其掌握问卷调查的技巧和方法; 采用直接询问的方法对幼儿家长进行调查, 调查员在问卷上如实记录, 当场回收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知识的主要来源、对手足口病的态度和有关知识的需求等。
1.3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 家长对手足口病易感人群的知晓率最高, 为98.4%, 对手足口病症状能够全部回答正确的为44.4%。其中手、足、口和肛周有皮疹, 伴有发热、咽痛、倦怠、乏力, 口腔粘膜出现疱疹等症状知晓率分别为89.6%, 71.3%, 79.4%; 有83.9%的人错误认为会出现腹泻。对传播途径和家庭预防手足口病知晓率分别为17.0%和13.1%, 在传播途径中经粪口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染, 接触病人皮肤水泡的液体, 经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知晓率分别为67.7%, 62.9%, 70.6%, 77.1%, 有77.5%和83.0%的调查对象误认为经蚊虫叮咬、宠物可传染。对家庭预防手足口病方法中, 讲究个人卫生、不喝生水及生冷的食物、室内经常通风、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洗手的知晓率分别为97.8%, 51.5%, 78.0%, 93.9%。见表1。
2.2手足口病知识主要来源幼儿家长近期获得手 足口病相关知识及疫情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宣传 ( 66.5%) , 其次是报纸 ( 57.6%) 和学校教师的宣讲 ( 49.6%) ; 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 依然希望通过上述3种渠道获得相关健康知识及疫情信息。调查表明, 幼儿家长中接受本市手足口病防治宣传1~2次者最多, 为844人 ( 47.4%) , 3~5次者217人 ( 12.2%) , 经常者199人 ( 11.2%) , 521人从未接受过宣传 ( 29.3%) 。
2.3幼儿家长手足口病态度、知识需求及健康行为情况幼儿家长中, 62.9%对手足口病比较关注, 32.9% 很关注; 65.1%的持平静态度, 30.6%则处于紧张状态。42.7%家长认为自己或家人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一般, 5.0%则认为自己或家人感染该病风险高或很高。幼儿家长最希望了解和获得手足口病的知识是预防措施 ( 92.2%) , 其次是救治情况 ( 74.1%) 。
大部分家长能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 ( 91.4%) ; 对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也有较好的意识 ( 98.0%) 。在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的有98.4%; 出现突然高热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 立即送医院就诊的有84.2%;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不去人群聚集公共场所的有98.3%; 密切注意儿童体温变化, 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和口腔的有81.0%, 94.4%。
3 讨论
成都作为我国西部主要城市之一, 2011年网报手足口病病例18 284例, 发病率居该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第1位[5], 青白江区2010年的报告发病率较2009年增长了252.33%[6]。其中50%以上病例来自幼托机构, 可能是由于儿童相互接触密切、空气流通较差、食具集体洗刷等原因增加了疾病交叉感染的机会[7]。目前手足口病免疫性疫苗仍在研究阶段, 使得疾病的预防倾向于宣传教育和疾病监测[8]。
调查结果表明, 近90%的幼儿家长知晓手足口病易感人群、高发季节、有无疫苗等常识, 有60%以上的家长对幼儿出现可疑症状的处理、该病流行期间的注意事项和患儿的返校时限有一定了解, 仅有小部分对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等重要内容全部知晓。且平均知晓率低于西安 ( 84.52%) [9]、上海 ( 70%) [10]、北京 ( 83.8%) [11]等调查结果。可见, 成都市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重要知识知晓率较低, 难以起到家庭预防的作用。因此, 要积极开展幼儿家长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 普及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及时做好环境物品的卫生消毒, 做好幼儿个人及家庭护理, 做到早发现、早 隔离、早治疗, 有效预防 和控制本病[12]。
调查显示, 幼儿家长目前获得手足口病有关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和报纸, 并且在传染病疫情发生时仍然希望通过这些途径获得信息。其原因主要是与电视和报纸的便捷性和普及性有关, 但在时间和内容上较为局限。因此, 应该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幼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重视程度, 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 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 比如在一些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手册,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 由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现场咨询; 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后再由其对家长进行指导; 设置热线电话, 方便家长咨询等[13]。逐渐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 纠正高危行为, 多层面、多角度、多方式地培养家长树立“做好家庭护理, 预防疾病传播”的观念。
8.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 篇八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安全自救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幼儿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损伤,再加上他们生性贪玩好动,又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自救技能培养,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幼儿的安全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来进行。教师可采取示范与讲解相结合,注意正面引导和随机教育,本文简单谈谈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知识,力求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一、交通安全教育
众多让人痛心的数据显示, 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中有10%是少年儿童,而且,这个数据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交通安全教育是每个年龄段都无比重视的,在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可以在幼儿园里模拟交通安全涉及的相关情景,在模拟情境中教导幼儿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帮助他们掌握,然后和街道协调,在幼儿接受模拟情景的学习以后,去真实的情景上实践学过的交通安全知识,并从中教育幼儿从小要有交通安全意识,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例如:“红灯停、绿灯行”,先在幼儿园里模拟教学,出示红绿路灯、人行横道线等交通标记,教导幼儿,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上,在过马路之前要先看路灯标记,红灯表示停下等待,路灯表示可以通过,让幼儿记住这些交通规则,并通过反复让幼儿念“红灯停、绿灯行”的短句,让他们把交通规则熟记于心。模拟情景学习之后,可以组织幼儿到真实的马路上去实践这些知识,不过考虑到安全问题,组织活动还是要精心策划。
二、消防安全教育
一般来说,消防安全教育应该从火灾的预防、灭火的基本知识、火场的自救与逃生、发生火灾的现场处理等方面着手,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这些知识接受起来确实有难度。所以我们可以从小培养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让他们懂得消防安全知识。幼儿园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消防队观看他们的消防演习,或者请消防人员进园讲解简单的消防安全知识,并在知识教育之后在幼儿园进行消防演习,还可以以竞赛的形式检验幼儿是否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例如:教导幼儿牢记火警电话119,在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遇到火灾,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以打锣、敲钟、吹哨、喊话,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一齐来灭火。另外,报警时要讲清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胡同、门牌或乡村地区,并说明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怎样,讲清报警人姓名、电话号码和住址。报警后要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遇到火灾.不要围观消防车,这既有碍于消防人员工作.也不利于自身的安全。一定要向幼儿强调,不能乱打火警电话,如发现有人假报火警,要加以制止,以防有的幼儿出于玩乐乱打电话,干扰消防工作,浪费资源。
三、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幼儿普遍爱吃零食,也普遍不懂得爱护卫生,他们总是喜欢将各种东西放入口中,因此,在幼儿园误食有毒有害物质的情况比较多见。例如:目前孩子服用的药品,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深受孩子喜欢,许多孩子就无节制的服用导致各种问题,所以老师们一定要教育幼儿,不随便捡食和饮用不明物质。另外,培养孩子良好的飲食习惯。例如:教育孩子进食时不能嘻笑打闹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在进食热汤或喝开水前,先吹一吹以免烫伤,吃鱼时要把鱼刺挑于净,以免鱼刺卡在喉咙里等等。
四、玩具安全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与活动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和玩具打交道,所以必须重视对幼儿的玩具安全知识教育,老师们应该针对不同的玩具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最好能在场景中进行教育。例如:幼儿在玩秋千架时, 教师可以及时教导幼儿注意坐稳,双手拉紧两边的秋千绳。玩大型玩具滑梯时,教师可以及时教导幼儿不要拥挤,而且要排队等候前面的幼儿还没滑到底离开,后面的孩子再往下滑。玩跷跷板时,及时教导幼儿要坐穩、双手抓紧扶手等。
五、幼儿生活安全教育
幼儿的生活活动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所以与其他安全教育不同的是,幼儿的生活安全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相互配合,相互理解,一起来执行。家长和幼儿园工作者要经常对幼儿讲一些深入浅出的道理,让他们认识到社会上既有好人也有坏人。另外,为了孩子的安全,幼儿园方面和家庭都要注意,教育孩子不随身携带尖锐的器具,比如:钥匙、小刀等,还要教导幼儿不能随意攀爬高处,也不能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时候从高处往下跳等等。留幼儿独自在家时,要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不要乱用家里的电器、厨具等。
六、防触电,防溺水教育
对幼儿进行防触电教育,首先要告诉幼儿,不能随便玩电器,不拉电线,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等。其次,要告诉幼儿,一旦发生触电事故,不能用手去拉触电的孩子,而应及时切断电源,或者用于燥的竹竿等不导电的东西挑开电线。溺水在少年儿童意外死亡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对幼儿进行防溺水教育,一是要告诉幼儿不能私自到河边玩耍;二是不能将脸闷入水中;三是不能私自到河里游泳;四是当同伴失足落水时,要及时就近叫成人来抢救。
七、结语
幼儿是每个家庭的重点关爱对象,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安全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幼儿教育工作的首位,从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着手,把幼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少华,《课程教育研究》.2014 .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2]苗雪红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07.对幼儿社会教育的思考.
[3]李槐青,《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对当前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9.幼儿招聘知识 篇九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
4、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的管理政策:(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新课改基础知识
1. 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
2. 新课程结构特点: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课程设置共有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有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
3. 高中化学包括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4. 学生在学习必修模块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 学习常见的化学物质,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知道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② 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③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应有重大的变化。
①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② 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③ 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 ④ 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⑤ 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6.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7. 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8. 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改理论基础知识
50、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①思想观念上的准备。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文件,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②业务素质上的准备。认真学习、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国标本教材以及课程专家的论著、文章,研究与新课标、新教材、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开发新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③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准备。要更加重视教师间、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与交流;要高度重视在
教学工作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大力倡导“反思型”教学;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7、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破学科中心,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③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8、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20、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情感体验、意识态度、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授不再作为追求的唯一或主要目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合作与分享;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⑥激活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28、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怎样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与学生一道探索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不断地加以审视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使之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④从学校与社
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要求变革。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1、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是教育思想价值的载体。具体来说,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办一所学校首先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要规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一切并不是凭空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通过制订课程目标,规定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实施课程计划和标准等环节来实现。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在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课程内容。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实施课程教学等,都必须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来进行,不能脱离这个根本。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要通过课程呈现。在学校中,学生以课程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为自己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程结构决定学生的素质结构,课程设置合理与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学校所有评价指标的建立都可依据课程来进行,学校可以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质量评估,提高教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2、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主要存在七大问题:①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③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④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⑤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⑦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4、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勇,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二、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幼儿招聘知识】推荐阅读:
福建省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考试大纲09-20
幼儿园美术老师招聘07-03
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12-04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套试题12-04
幼儿教师招聘最新复习资料06-13
幼儿园教研组组长招聘06-21
山西临县公开招聘80名幼儿教师公告08-22
幼儿园医务人员及财务人员招聘条件09-30
各省市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有用06-20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