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技巧3段

2024-06-14

高考作文技巧3段(精选9篇)

1.高考作文技巧3段 篇一

20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核心语段写作最全技巧

▲看看下列两个语段,看看它们在证明语段论点时用例有何不同。

【例1】在曲径中转身,也许能创造奇迹。//当你在曲径中跌跌撞撞,头破血流甚至奄奄一息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稍事休息,来个华丽的转身,即可东山再起。//拿破仑在被反法同盟军打败后,被流放在大西洋的一个孤岛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他重返法国,建立“百日王朝”,创造了一个神话,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尽管滑铁卢之战他再次失败了,但他的这次转身却在历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所以,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也不要放弃,即使山重水复,只要你肯转身,相信前面定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转身”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例2】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难以将希望之火点燃;自负像个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难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强,才能扬起生活的风帆。//我国宋朝的文豪苏洵,几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一些人更是对他冷嘲热讽,但他没有灰心,而是闭门苦读,终于因散文有极高的造诣而名列唐宋八大家;举世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30岁就耳聋,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在听不见声音的情况下,创造了大量优秀作品,并谱写出时代的最强音“扼住生命的咽喉”;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作为镭的发现者,荣获诺贝尔化学奖,耀眼荣誉没有使她陶醉,他仍如从前一样孜孜不倦的工作,使它成为获得这一殊荣的唯一女性。//这些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挫折面前毫不自卑,在成就面前毫不自负,始终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考场优秀作文《自卑?自负?自强》)

【分析】证明语段论点时,例1在举例论证时仅用了一个事例,而且较详细,我们称之为“详例”;例2在举例论证时则用了三个事例,叙述简约,而且句式上排比,我们称之为“概例”。

▲▲1以详例证明观点

所谓详例,即用典型的具体的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语段论点,叙例文字较多,即通常所说的“摆事实”“例证法”。由于这种方法是以个别事实作为前提证明一个观点的,因此,选例要有较强的说服力,列举的事实必须注意应该真实、典型。详例看似简单,但最易出问题,我们看以下病例:

【例3】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分析】事例语焉不详,甚至虚假。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

【例4】法国的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分析】事例不准确,出现硬伤。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哪个不知道?“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

【例5】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坛上颇负盛名,但他从不满足,从不松懈,经常深入民间把自己的新诗念给村妇老农们听,问他们听懂听不懂,虚心征求他们的意见,并加以修改。所以他的诗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分析】事例与观点若即若离,打擦边球。用这个事例论证“做事要有恒心”显然是不妥的,虽然其中也有“不松懈”、“经常”等字样,却不能用来论证“有恒”。如果用它来论证“作家应该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则是很切题的。

【例6】“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遵父命写史书,遍访天下古迹,花费二十年进行资料搜寻蓄备。正当他潜心著书时,一场灾难降临了他的头上。因为他为李陵辩护而惹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遭受宫刑。这一打击使他痛不欲生,几欲绝命于世。正是著写史书的大志支撑着他,使他忍辱苟活,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

(用例冗长,以叙代议。这是初学议论文的同学最易犯的毛病。司马迁的事迹众所周知,无须详细介绍。这样不仅拉长篇幅,成为赘语,而且冲淡了论点。)

2.高考作文技巧3段 篇二

关键词:高考作文,点题,扣题

有一位高考阅卷专家曾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 而且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 点明你的行文和文题的关系, 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确实, 在高考作文中恰到好处地点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点题, 是获得基础等级的“奠基石”, 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 而且是想要获取高分考生的妙招, 更是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稻草”。

那么, 怎样点题、扣题呢?

一、首尾点题

开头是高考作文的重头戏,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 考生最好开门见山, 即开篇既要点明自己的观点又要点明题意。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开头。

1. 蚍蜉撼树, 驽马十驾, 大自然曾明显地暗示我们不论事物的表面显得如何微不足道, 它都拥有不可比拟的惊人力量, 于是, 我们学会了欣赏。

2. 我们总说,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 因而如今的社会人才更具有多元化的才能。于之, 在被“欣赏”的过程中, 学会去“欣赏”则更是肯定他人, 提升自我的一项重要课程。

结尾也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 既要重申自己的观点又要卒章显“题”, 如果前面的内容很少提到文题甚至有偏题的嫌疑, 那最后的亡羊补“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有如下优秀结尾。

1.在学会欣赏间, 我们渐渐卓然成翩翩少年。

2.学会欣赏他人、自己、景色, 学会欣赏时的相互感染、和谐感动, 怎能不让我们觉得清风拂面、阳光和煦、日子真好呢?

3. 综上所述, 只有真正理解欣赏的含义, 不将其与“羡慕”“赏识”混为一谈, 亦不将其与社会认同或个人利益相勾连, 我们才能学会欣赏。

二、中间醒目处点题、扣题

在中间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句子, 常常可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 同时也是在不断提醒阅卷老师, 我是紧扣文题作文的。

还有一个小技巧, 点题、扣题句可以独立成段。

例如:有学生作文《学会欣赏》时, 行文中提出了如下三个分论点: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自然。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自己。

这三个分论点, 独立成段, 既能醒目点题, 又能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分析论据, 点化扣题

如:作文《危机》中在论证“化危机为动力, 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必备条件”时, 用了如下论据:

商场如战场, 企业的竞争在现代社会是与日俱增, 在许多国人眼里, 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它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但海尔人从来没有安逸过, 正如它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这个论据如果没有分析, 和论点没有任何关系。所以, 议论文中, 叙述完事实论据后, 要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 这样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的毛病, 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高考作文评审组有这样一段评价: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 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 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 通篇作文没有一点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所以, 议论文如果只有观点和材料, 那就意味着失败。

那么, 分析论据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

方法一:因果分析法。

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 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 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

思路:从结果入手, 分析出原因, 原因就是自己要证明的观点。即结果→→原因→→观点 (扣题)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是因为……、之所以……是因为……

提醒: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 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 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 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街亭失守, 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 他自幼熟读兵法, 曾献计于诸葛亮, 使其七擒孟获, 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 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 是因为他狂妄自大, 盲目自信, 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方法二:假设分析法。

含义:假设相反情形及结果, 与原事例进行比较, 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

思路:反面假设→反面结果→观点的正确性 (扣题) 。

标志性词语:如果……那么……、假如……怎能……、若无……哪有……、如果没有……哪里有……

提醒:多做几个假设能使论证更深入。

【例题】用假设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自信, 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 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 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 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 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 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

参考示例: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 不盲目自信, 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 选择有利地势防守, 那么司马氏又怎会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 人不能盲目自信。

方法三:归纳分析法。

含义: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 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 扣住要证明的论点 (题目) 。

标志性词语:由此看来……、由此可见……

关键:一句话概括多个论据;将共性、实质扣住论点 (题目) 。

【例题】用归纳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 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凡·高也曾穷困潦倒, 一文不名, 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参考示例: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苦的困扰, 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 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 贫穷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 就要奋发图强, 越是贫困越能激励人奋发上进, 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方法四:条件分析法。

含义:在列举事例之后, 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例题】用条件分析法分析下面材料。

论点:勤能补拙。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自幼家贫, 不畏世俗和现实的压迫, 刻苦勤奋, 写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不朽的戏剧大作;齐白石从小刻苦勤奋, 对绘画的学习和创作能持之以恒, 终成一代国画大师;华佗自小钻研医学, 对医学难题不断地思索与实践, 终成一代医学名家。

参考示例:由此可见, 一个天资并无优势的人, 只有勤奋不懈, 做到“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才能变得聪明,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段分析除运用归纳分析法外还用了条件分析法, 强调一个普通人要想有作为、出成就, 就必须以刻苦勤奋为条件。这种在列举事例之后, 分析人或事情成功的条件的方法叫做条件分析法。

方法五:正反对比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反之 (相反的) ……

方法六:意义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体现了……、表明了……、充分说明……

方法七:辩证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我们应当承认……然而……

总之, 我们在考场上要尽量明确地点题, 提醒自己也提醒阅卷者我写的是这个题目, 没有偏题。

四、修改扣题, 作文升格

现实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危机充斥在我们身边, 我们该怎样面对危机?请以“危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之外, 文体不限; (2) 不少于800字。

下面一篇文章因为缺少点题技巧, 可以被判为一篇离题文章, 请从点题的角度加以修改。

危机

曾经, 我们有着优美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 游泳, 捉鱼, 要是渴了, 就直接喝上几口, 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 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香味扑鼻, 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 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 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 而是混杂着各种怪异气味。

曾经, 城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人类用智慧创造她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却是满目疮痍, 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 黑河, 黄河, 与其说它们是江河, 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 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 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 鬓如灰”中, 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黄河源区在干涸, 憔悴枯槁, 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 放荡不羁, 五大湖重病缠身, 湖面湖容急剧萎缩, 20%国土沙化, 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 是毁灭性的。”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 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 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 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如今由于环境的破坏, 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

何以至此?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 为了自身私利, 目光短浅, 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 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 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 别再事不关己, 行动起来, 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 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 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 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 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少浪费一滴水, 一度电, 一张纸等等。

医生面对病人, 不能只看到“病”而不看到“人”, 我们在面对“利益”时, 不能只看到“私利”, 而看不到“公益”。我们应该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修改后:

危机

美好的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的空气、水、阳光、土壤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可是她正在遭受摧残腐蚀, 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危机。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

我们的乡村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 我们有着优美如画的乡村。孩提时在水里嬉戏, 游泳, 捉鱼, 要是渴了, 就直接喝上几口, 还真有点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味道。春光明媚的日子, 屋前是五彩缤纷的花朵, 香味扑鼻, 屋后是郁郁葱葱的山林。可如今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河不再叫河, 而是叫“臭水沟”了!那山林也不再叫山林, 而是改叫“坡”了!那空气不再清新, 而是充斥着饲料等怪异气味.

我们的城市正在遭受生态危机!曾经, 城市给你以无限的遐想, 人类用智慧创造并引以为傲的城市。可如今它却是满目疮痍, 曾经的“蓝色的多瑙河”变成了一条条黑龙江, 黑河, 黄河, 与其说它们是江河, 不如说它们是“排污沟”, 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三亿多人饮水不合卫生标准。曾经的蓝天白云, 如今已消失在“尘满面, 鬓如灰”中, 中国39.7%城市空气中重度污染, 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 我国占一半。曾经的“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早已迷失在“脏乱差”中。

我们的国土正在遭受生态危机!黄河源区在干涸, 憔悴枯槁, 长江在挣扎变得喜怒无常, 放荡不羁, 五大湖重病缠身, 湖面湖容急剧萎缩, 20%国土沙化, 且以每年2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 治理速度赶不上恶化的趋势……

生态告急, 家园告急!生态危机的后果是惨重的。罗斯福说:“环境破坏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 是毁灭性的。”就拿疾病来说吧。不少过去的老年性疾病, 现在患者年轻化;过去多见于城市的疾病, 现在农村也普及起来了。四川简阳市民旺村, 上世纪70年代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癌症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这地方的生态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为什么不断发展的医疗技术对于癌症的高发仍无力回天呢?原因是生态被破坏的后果让人防不胜防, 医学家指出:“人类的癌症大约80%—90%都是由环境引起的。”。可见生态危机的后果是多么可怕!

生态危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公德意识的淡薄, 为了自身私利, 目光短浅, 以邻为壑。为政者用GDP换取政绩, 为商者为降低成本随意排污, 为民者把公共空间当成自己方便的对象。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是变本加厉, 还是不以为意?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命将何存。所以请从现在开始, 别再事不关己。行动起来, 在你享受你“私利”的同时, 别忘了“公德”。如果你是政府官员, 不要一味地牺牲环境换取GDP;如果你是企业主, 请你还多关心一下社会效益;如果你是一介平民, 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少浪费一滴水, 一度电, 一张纸等等。

解决生态危机刻不容缓。面对生态危机, 多一点社会公德意识,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洁净的公共空间。

3.高考作文立意技巧 篇三

一、三求:求准、求深和求新

1. 求“准”。考场作文由于考生各自的心境不同,接触试题的感觉也不一样,有的人乍一看到文题就感到茫茫然,似乎是这样写也不好,那样写也不好,左右为难,有的人似乎觉得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也可以,同样拿不定主意。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冷静下来,将多种印象分析比较一番,然后确定写什么而不应该写什么,应该怎样写而不应该怎样写。这样的分析比较大约分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对一个文题的内部结构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找出文题的侧重点,然后再确定怎样立意;第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近题目的比较。例如2007 年湖南高考作文题“诗意地生活”,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分析文题的内部结构,忽视了“诗意的生活”和“诗意地生活”的区别,导致作文偏题。“诗意的生活”是名词短语,表现的是一种状态,文章应重在描述或赞美一种诗意的生活,“诗意地生活”是动宾结构,表现的是一种过程,文章应重点揭示我们将选择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2. 求“深”。文章的主题,不仅应该正确、鲜明,有的放矢,而且应该力求深刻。要做到深刻,就要把反映的对象所蕴藏的本质的意义挖掘出来。从大量的考场作文看,立意不准确的不鲜明的每次都只是极少数,而立意肤浅、不深刻的那就相当多。历次高考约占百分之七十的考生作文成绩徘徊在及格左右,究其原因,就是立意不深刻,一般化。考场作文要想获得高分,主题一定要开挖得深,要言及事物的本质所在。例如2007 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一步与一生”,这个题目从结构上分析是一个并列短语,从逻辑上分析,这里面则涉及到一种关系,即一步对一生的影响。这个题目写起来很容易流俗,趋于浅显,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从深度挖掘,找到“一步”与“一生”之间的特殊关系。

3. 求“新”。立意要新颖独到,不陈旧,即韩愈所说的“唯陈言之务去”,也就是提出或回答了众所关心的问题,或表现了新鲜的见解,使人读了有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要想作文的立意新颖,就得经过认真的分析,抓住事物的特点,要想立意有独到之处,就必须摆脱一般的见识,发人所未发,或发人之不能发。例如2006 年全国卷关于老鹰、乌鸦、牧羊人及小孩的故事便是一道极有特点的新材料作文题,也是高考作文中第一次用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乌鸦没有自知之明,一味俯冲,结果闹出笑话,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可以作为这篇作文的立意。

二、四角度:现实、人文、历史

1. 现实角度。“文章合为时而著”,立意深刻的文章,一定要真实且具有现实性。纵观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突出。以全国卷Ⅰ近三年的作文题目来说,都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紧紧结合在一起,引发学生对现实以及人生的思考。因此,考生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写依靠材料堆积而成的“三段式”作文,或者是就事论事,局限于作文材料,而是要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这就要求考生增强现实意识,面对作文命题要学会从现实角度思考,从现实角度引申与立意,并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2010年全国卷Ⅰ的部分优秀考生就能够在领会漫画的基础上,以寓言的形式和杂文的笔法指斥当今社会的阴暗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的考生从中生发出对教育问题以及对人才培养问题的追问,从而使自己的文章彰显了极强的现实性,立意不俗。

2. 人文角度。人文性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倡人文精神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也是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人文精神是指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在高考作文中,体现出自己所拥有的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例如2010年江西省的作文题目“找回童年”,在命题中就提出了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小朋友们压力过大,导致童年过早离开的问题。在行文过程中,有很多优秀考生意识到命题是围绕“功利性越来越低龄化”的现象来说的,于是联系现实报道中的一些相关信息,如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已经懂得根据其他小朋友的家世背景来选择是否交朋友,而幼儿园里的老师对“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额外照顾,已经屡见不鲜等,往昔对比,探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怎样“摆脱”功利性的熏陶,回归真正的童年的问题,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追求功利的深刻反思,通篇浸透着浓厚的人文色彩,表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

3. 历史角度。“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我们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立意上,我们可以以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主张为载体,或以诗文名句所蕴含的哲理情感适度引申,对文题作形象别致的阐释,使文章的立意自出机杼,与众不同。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我们钻在故纸堆中,预备点“秦砖汉瓦”般的陈旧素材,而是要求我们更多地思考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素材,在思辨中深刻思想,从而体现自己的文学积淀和语文素养。例如在2010年全国卷Ⅰ的作文中,有部分优秀的考生能够透过漫画本身,辩证地思考历史与现今,努力揭示时代发展与继承传统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样的立意角度必然会使得考生作文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4. 自我角度。写作本身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只有绽放出个性光芒的文章,才有灵性与活力。因此,高考作文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拿到一个文题,我们可以海阔天空,驰骋想象,作历史的、人文的、现实的联想,也可以反观自身,发掘生活中触动自己心灵的动情点、闪光点,并从自我角度,以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对命题作阐释。这种立意更具真实感,流露真情,使文章真切感人。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的优秀作文中,就有考生善于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对自身和自己所在的群体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指出了90后群体的缺点并给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使高考作文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受,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把文化角度、生命意义的角度作为立意的突破口,赋予作文题目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或阐发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意义,从而让自己的文章立意具有思想的深度,更具启发性。总之,作文的立意概括起来,就是要求做到准确、深刻、新颖、真实。而文章要深刻,就要有高远的立意,体现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单位:梅州市兴宁沐彬中学)

责任编校 彭 琳

4.高考作文技巧3段 篇四

1、锁定考点

什么是考点?考试会考到的知识点就是考点了,那么要怎么锁定呢?我们可以从课本教材和高考大纲出发,两者联系起来,照着高点复习,理解原理,掌握意思,还要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点才行。

2、构建框架

我们发现政治很多知识点是蛮多的也蛮杂乱的,所以需要我们梳理构建一个知识框架,按照“单元--课时--小节”梳理分层,最好每个层次的标题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去写,而且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能迅速的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能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可以从最上层的一个框架出发、一层一层的复习下去,这样复习起来也比较容易。

3、选择题联系

5.小学语文3学段作文目标 篇五

一、教材编排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第一学段阶段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年级上 指导思想

口语表达为主,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形式 具体内容 组词语

组词、填词语 说句子

仿照例子说(把字句、问答句)、填词语、仿课文编诗 介 绍

自己的家人)、自己喜欢的图片、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评选爱劳动的同学 讲故事

看图讲(太多了、妈妈,你看)、编故事(来到月亮上)、听后复述(后羿射日)回答问题

文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表 演

想飞的乌龟、小母鸡种稻子 自由表达

向大海提问、观察雪景说一说(联想)一年级下 指导思想

口语表达为主,开始书面写话,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

形式 具体内容 组词语

照样子说词语、填写词语 说句子

仿照例子说句子、(选词造句 介 绍

知识、做小主人、自己家的周边环境、观察星空、我们长大了 自由表达

编谜语、编故事(扮演老树讲故事)、听故事后复述、仿文章续编、问候朋友、看图讲故事

表 演 池塘边的叫声 写 话

爱护公园里的动植物、看图写话、做朋友卡 二年级上 指导思想

开始进入书面表达,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形式 具体内容 词 语

词语搭配(P6、P112)、写叠词(P7、P112)句 子

选词造句(P24、P32、P103)、仿照例子造句(P84、P93)介 绍

自己独自在家的经历(P40)、自己最喜欢的书(P58)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P34)、复述(P85)表 演

勇敢的孩子(P40)、特殊的考试(P66)自由表达

请爸爸妈妈带自己去观察秋天(P7)、仿例子编诗(P25)、设计营救计划(P52)、保护环境的考题(P66)、编故事(P73)、做贺卡(P114)

写 话

为图片写一句说明(P19)、照样子写句子(P39、P72、P113)、续写句子(P84)、写留言条(P95)

指导

金钥匙(P86—记事本)(P115—写日记)二年级下 指导思想

开始进入书面表达,从生活情境出发,从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形式 具体内容 句 子

照样子说句子(P12、P51、P85)、照样子写句子(P26、P32、P51、P105)、把句子补充完整(P76)

表 演

一片树叶(P28)、自由表达

三八节为妈妈写短信(P14)、喜欢走什么样的路(P52)、2008年奥运会(P59)介 绍

介绍自己设计的交通工具(P53)、游戏规则(P56)、运动员(P57)讲故事 看图讲故事(P41)、学习复述(金钥匙P42)、续编故事结尾(P65)、快乐的一件事(P88)、编夏天的故事(P116)

写 话 写山(P33)、制定锻炼计划(P57)、请假条(P66)、启事(P77)、做英雄册(P95)、写天气变化(P113)

指导

金钥匙——写日记(P14)第二学段阶段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语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三年级上 指导思想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形式 具体内容 造 句

照样子写句子(P92、P103、P113)习作

画秋景—写秋色(P10)、写自己喜欢的声音—听声音编故事(P21)、写旧照片的故事—写中国的骄傲(P31)、写家乡(P43)、制定公约(P54)、续写小鸟的故事(P59)、写自己喜欢的鸟儿(P65)、写自己购物的经历(P72)、自己想象中的房间(P94)、写信提建议(P115)过年的打算—春节最高兴的事—一件大事(P124)

介 绍

介绍自己(P54)自己买的商品(P72)、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P83)、为图片或实物写说明文字(P105)

复 述

日月潭的传说(P38)三年级下 指导思想

“笔下生花”作为习作栏目,不以指令性的形式出现,而是和其他栏目紧密结合,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然引出,成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

仿 写

仿照课文写一段话(P2)介 绍

一本好书(P35)习作

了解父母工作情况—制作家庭小档案(P10)、写借书经历(P35)、写小动物(P46)、自己或他人解决难题—想象故事:第二次赛马(P56)、写石头的故事(P66)、为家乡特产写广告(P72)、互评优点(P84)、观察验证天气谚语—写生活中的有趣现象(P96)、制定爱心助人计划(P106)、写信(P115)、想象习作《走进大森林》(P131)

自由表达 续编《炮手》(P106)复 述

妈妈的葡萄(P6)四年级上 指导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想象作者与老师见面的情景(P4)、想象与孔子对话(P6)、写月亮(P22)、介绍少数民族的工艺品—记述少数民族的故事(P31)、写感受(P33)、续写(P35)、桥(P55)、描述邮票—我和集邮—为邮票写说明(P64)、介绍家乡地名—地名调查报告(P67)、整理发言—记述一个人(P78)、想象作文(P88)、写人民币—整理调查报告—续写(P97)、写学期总结(P117)

自由表达

编旅游故事—编地名谜语(P67)、编故事(P107)、指 导

金钥匙——修改习作(P31)四年级下 指导思想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习作与阅读结合,与活动结合,与日记结合鼓励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学会表达。

练习

仿照课文续写一段(P2、P26、P39)、写《钓鱼须知》(P37)、修改资料插入作文(P70)习作

写“话”——会说话的 — 的话—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P9)、写“春”——春天的小河—编农谚—想象作文《我是春天的小雨点》(P17)、写“花”——我喜欢 花—鲜花送给 ——想象作文《我是花》(P25)、写“手”—— 的手—想象作文《五指兄弟》(P33)、写游戏规则—制定规则(P49)、写“眼睛”——眼镜的故事—我用我的眼睛 — 的眼睛—怎样保护眼睛(P60)、写纪念日(P64)、写新闻稿(P76)、写“太阳”——写诗—搜集阳光的报告—想象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P85)、写“路”——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调查路的变迁—在我成长的道路上(P95)、怎样提高效率(P104)

自由表达

编写课本剧《皮匠和银行家》(P114)第三学段阶段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五年级上 指导思想

继续结合阅读学习习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具体的活动中引出表达内容、习作题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 练习

列提纲(P16)、概述《草帽计》(P47)、续写《生死攸关的烛光》(P72)编全班的佳作选(P117)自由表达

编探险故事(P21)、编《智慧万花筒》(P91)、习作

写“马”——写马—自拟题目—想象作文《马的未来》(P9)、重写《黄河象》(P28)、写“变化”—— 的变化—写诗—班级一日(P33)、珍惜水——给小河写道歉信—节约用水倡议书—想象作文《假如所有的小河干涸了》(P64)、写“危急时刻”——记叙—观后感—紧急救护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想象作文《当同学晕倒之后》(P78)、写总结(P92)、记述一件改正错误的事(P104)

五年级下 指导思想

继续结合阅读学习习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具体的活动中引出表达内容、习作题材,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制定自己的读书守则(P20)、写一次微笑的经历(P24)、写有关礼物的故事(P33)、真写诚的故事(P43)、写“劳动”——我的劳动开端—恳谈会感想—制定劳动计划(P55)、写儿童诗(P69)、写“灯”——自己家中的灯—最喜欢的灯—想象作文《我回到了不会用火的时代》(P84)、想象作文《假如我是》(P92)、写西门豹治邺的报告—改换人称写来头值夜哨—写试胆量的经历—写实验报告(P105)、游记、日记(P115)

练习

续写:仿照课文再写一段(P4、P10)、写女儿落泪时的想法(P27)、为两个老农提建议(P89)、自由表达

编课本剧《丢失的骆驼》(P91)、六年级上 指导思想

加强整合性,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开展听说读写,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的水平。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写“我身边高尚的人”(P12)、编剧本(P28)、写感想—写倡议书(P41)、准备体育运动会文案(P52)、写“往事”(P72)、给外国小朋友写信—想象作文—讲述瑞恩的故事(P86)、表 演

学弈的故事(P48)、螳螂捕蝉的故事(P102)、写调查报告—观后感 六年级下 指导思想

加强整合性,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开展听说读写,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表达的水平。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形式 具体内容习作

写解说词—写“过程”的乐趣(P13)、写考察报告(P30)、设计公益广告(P42)、写“最 的生命”—生日—清明时节(P53)、写“一件 的事”(P71)、写表现科学精神的事例(P107)

练习

列课文提纲(P18)、概述南丁格尔的事迹(P83)、编小报(P90)、做纪念册(P121)

二、习作设计特点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的作用,认为这些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这标志着人们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有着不可传递和授受的特性,教师的语文素养不能直接传递或授予学生,只能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构建。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大量的、反复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得到发展;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态度的培养,也必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对于习作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1.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教材从三个渠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1、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只要阅读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这包括:续写,仿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既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也可从课文的写法着眼。

2、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只要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想象世界、生动活泼的,必然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这包括:各种实用文(不从表达方式上分“记叙文”“应用文”等)、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3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日记私秘性强,个性化强,教材不做内容和格式的要求,以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情达意。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体验,因此,教材对每一次习作都设计了几个选题,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达,而且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三年级上册《过年》(P124选一项,写一写)⑴ 春节快到了,和同学交流,自己家打算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 ⑵ 去年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写下来; ⑶ 评选自己或班级一年来的五件大事,选一件写下来。2.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习作形式

本套教材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智力活动的基本功。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种安排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一二年级教材都着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这实际是一种童话体作文的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即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这阶段的写话教学内容:

培养观察图画,观察事物的能力,能看图写话,学写简短的日记,进行情境交际的写话训练,如写留言条、请假条、启事、三八节给妈妈写短信,等等。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编排,如:写秋色、写家乡、写小鸟、写小动物、写石头、写桥、写邮票、写人民币、写春天、写花,等等一系列的观察习作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和典型性,并通过有指导的素描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包括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

三四年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即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够初步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够具备比较明确的思维目的性,思维过程也开始有序、完整。

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信、写放胆文、命题作文。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材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高年级学生已能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内容,能认识正确与错误,区别主要和次要,并能进行逻辑论证。这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继续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写作指导要鼓励学生突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思想认识正确,立意有一定深度,思维活跃,思路敏捷、清晰,能辨证地思考问题,能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客观事物,也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表述。如重写《黄河象》、节水倡议书、考察报告、设计公益广告等等。

提示:正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

以写日记为例。教材在三册13单元的“金钥匙”中由丁丁提出:“我有一个小本子,我经常在上面记下我看见的、想到的事。时间长了翻一翻,觉得很有意思。”引起学生对记事本的注意。接着,16单元学习了《松鼠日记》后,在“金钥匙”中丁丁又一次提出:“你会写日记了吗?寒假里写几篇日记。”正式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而且由课文给出了具体的格式。到了四册,2单元的“金钥匙”中,丁丁、冬冬用对话的形式提示了日记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周围人的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教材的这个特点:所有的学习内容及要求是自然引出,不做指令性的安排,以使学生感到进行的活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教材或是教师布置下来的。这种编排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整体进行设计。

3.遵循心理学规律,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根据儿童认识事物是整体的、模糊的、形象的和主观的特点,及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记忆力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我们主张从篇章着手进行表达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观察文”,让他们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讲评时又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语言文字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血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都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以低年级为例,写话和其他表达训练结合,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

在学生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或错误。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多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修正自己的错误。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

在开始写话阶段,学生自己有时会为运用课外或生活中的一个词语而感到兴奋,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只有伴随着学生自我欣赏的乐趣,学生写话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所以,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少一些硬性的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是否愿意写。要注重打好基础,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 1.放宽要求。

教师对习作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立即写下,即倡导“随意习作”。①结合课文内容来写,如低年级续编故事结尾;要注重从课文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仿写、续写。②结合节日来写,如中年级写一个纪念日;③结合活动来写,如六年级的习作。三年级、四年级的“笔下生花”与“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活动密切结合,创设习作的情境,增强习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2.及时肯定。

只要学生的作文真写话抒真情,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教师都要大加表扬,及时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习作评价的好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3.尊重异议。

对同一种现象或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哪怕他们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也要注意保护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

习作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1.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可在习作前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做完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进行折纸比赛,再把过程写下来;进行一项游戏,再介绍游戏规则,等等。

2.实验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堂小实验,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例如: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感受深刻,自然就乐于表达了。

3.课外活动激趣

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不但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因此,要重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出外郊游、调查采访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

(三)鼓励反映个性的习作 《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发展个性,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使习作有个性,有创意,就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因为想象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

1.写出个性化的生活经历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不一样的,但学生却往往写出许多雷同的作文来,要克服这种现象,可从语言激励,佳作引导,感悟生活,形成习惯等方面入手,即教师要用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写,实话实说。在开始阶段,由教师选择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做简要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素材。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形成习惯,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

2.保护个性化的心灵语言

语言是感情的载体,小学生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感受和情感,即应当写出“童心”、“童真”、“童趣”。

教师应当认识到,由于学生间的差异,面对同一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阅读教学是这样,习作同样如此。体验是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的,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因此习作不要求统一的文体,不要求统一的认识。教师的体验只是不同体验中的一种,教师的好恶不能作为“标准答案”,不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教师只是习作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

(四)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观察一些写作能力较低的学生,一般表现在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路落入俗套,思维陷于混乱,大都是语言、思维方面的问题。因此,习作教学应以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路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教材的“金钥匙”栏目对如何有序的思考、有序的表达进行了指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探讨。

(五)指导学生学会修改

好文章不是“教”出来、“讲”出来的,解决使学生“会写”的问题,出路在两点:一是多实践,勤练笔;二是多看,既要“多看”名家名篇,扩大阅读量,也要“多看”自己实践的东西——修改。写作教学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考虑到学生不愿意修改的心理特点,教材从以下方面入手指导学生: 1.给学生修改的标准——看文章是不是有根有据(说真话)、有情有意(有中心)、有条有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看文章的语言说得通不通,好不好。

6.高考作文佳句佳段整理 篇六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而我要说:真正的不畏,不是避开难题,而是敢于直面问题。

古有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今有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倡导,而我却认为“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古有十七岁便立志“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近有十六岁便高扬自由民主主义旗帜的法国圣女贞德,今有十五岁便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技术最高奖项的少女乔紫薇„„他们无不是青年时代就肩负起祖国给予的重任,XXXXXX,推动国家之富强、民族之进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正是因为没有轻易说“不”,马克思用了二十年收集整理资料,写出了享誉全球的《资本论》;正是因为没有轻易说“不”,歌德经过六十载的“笔耕”,写出了举世闻名的《浮士德》;正是因为没有轻易说“不”,李时珍终身尝遍百草,编写了祖国的医学宝典《本草纲目》„„

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昙花从不为她鲜艳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写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不记得这瞬间但永恒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的瞬间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着凉了世界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间瞬永恒的清丽。

姚明创造了中国第一高度,刘翔创造了中国第一速度,丁俊晖创造了中国第一准度,而李娜创造了中国第一力度!

丹麦人捕鱼先量长短,孟子不主张捕尽鱼鳖,这都是仁心善举,结果他们都得到了更多的鱼。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汉高祖占领城池时,便与百姓约法三章,深得民心。其后汉文帝轻薄赋税,与民休息,日后才成就了赫赫文景之治。这些看似一时没有收获的仁政,却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体现了为政者的长远眼光。相反,而今富士康公司为了经济效益,迫使工人高负荷工作,缺乏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怀,才酿出13跳的惨剧,最终导致公司效益和声誉严重受损。利令智昏,当利字当头,迷失了那份保持仁爱的心智,便会像富士康那样因小失大,遭人唾弃。

子曰:“仁者爱人”,这句话对于今天的我们也大有裨益,从丹麦人捕鱼便可见一斑。仁的根本,就是心存善良地爱一切人乃至万物,这样也必将收获一份外物的回报与内心的和谐。这难道不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吗?

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的转换。

我在拜读《瓦尔登湖》时,赞叹的不仅是瓦尔登湖旖旎的自然风光,更为钦佩的是梭罗追寻自由却始终心怀坚定的信仰。正如辜鸿铭所说的那样“真正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可以自由地做正确的事情。”因而对于梭罗而言,无论是在哈佛大学学习还是身处瓦尔登湖畔悠然栖居,内心都是一种自由,是灵魂的自由。

比如莫言,也许他深知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给不了他创作的灵感,于是他获奖后依然躲进小楼 成一统,静守他的“寻根”文风和“怀乡”情感。比如韩寒,也许常规的学习不适合他,于是逃离学校自主写作,同样令他成功;又比如比尔盖茨,也许哈弗的课程真不适合他,于是选择了微软创业,摘取了世界首富的桂冠。

快又快的成功,慢有慢的精彩,毕竟,总有翻不完的山,前行的路上总有他人留下的背影。

“零和游戏”是博弈论里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规则是任意局面中只有两种情况:要么赢,要么输。这表示局中双方是始终对抗的,一方利益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利益的削减。这是个火药味很浓的“丛林法则”

标题:永不言弃

(开头)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线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强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也莫不如此。(结尾)假如命运折断了你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彼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绿叶还在。在理想的前路上,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言弃!

法国画家莫奈是印象派的鼻祖,善于留心光影变化使他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一幅《印象.日出》承载他发现的美好展现在人们面前。清晨湖面上粼光点点,是朝阳的薄纱,几架小船若隐若现,在薄暮中张着帆,向着港口驶来,阳关柔和,映得湖水堪比妙龄少女,似有两处红晕附上脸颊。如此平淡无奇的景色,正是因为他发现了其中的明暗疏密、光影变化,以他独到的艺术品位加以渲染,终成为经典。

川端康成写下这样的话“凌晨四点,看到海棠花未眠,于是我想活下去。”只是一株海棠,却触发了他对生命的向往。只是身边的一处美景,却带来了这般美好。同样王维写过这样的诗句“行到水穷时,坐看云起时”只是偶尔走走看看,累了便坐下,赏云之卷舒,此等诗意弥漫在生活中。

犹太典籍《塔木德》中有一句话:“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见光明。”

标题:重复为基础,超越在创新(开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说:“天才,就是比别人重复更多次数。”达芬奇从重复画丹中走向成功,然而,让李阳成名的,不是反复诵读的一篇英文;让达芬奇成名的,也不是反复描摹的一颗鸡蛋。

(结尾两段)大事,的确是从重复小事做起的,却不是靠重复小事做成的,达芬奇重复的,不是画一个鸡蛋的弧度,而是练习作画的耐心和技巧,最终花在教堂墙壁上的,不是一颗巨型的鸡蛋,而是意味深刻的《最后的晚餐》。

成功的光环常使我们去探索成功的秘诀,而成功者普遍经历的重复常使我们以为找到了诀窍。重复,实则是跳前的助跑,证明成功的,是飞过标杆时那道彩虹般的弧线,它叫做超越。

比如莫言,也许他深知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给不了他创作的灵感,于是他获奖后依然躲进小楼成一统,静守他的“寻根”文风和“怀乡”情感。比如韩寒,也许常规的学习不适合他,于是逃离学校自主写作,同样令他成功;又比如比尔盖茨,也许哈弗的课程真不适合他,于是选择了微软创业,摘取了世界首富的桂冠。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这世界太奇妙,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让借口成为机遇的翅膀:

1、“没有不垂青命运的人,只有不垂青时代的命运。”西哲在古老的智慧长河的上游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被世界选择,以达观之心面对世界,才会找到自己打摆渡之筏,抓住机遇,划向鲜花盛开的彼岸。

2、如同在知青的日子里,依然从苦难的岁月中发现写作意义的周国平;如同在文革的伤痕还在撕咬着人心的时代里,依然从疼痛的伤痕中探索出“伤痕文学”之路的刘心武;如同在“垮掉的一代”中,依然找到了年轻心中的奋进火种,燃气“人是不能被打败”的火焰的海明威,他们都是时代中的达观者,他们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把迷失、懒惰、颓废的借口化作了思考、写作、前行的机遇,找到了光明的所在。

3如同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以抱怨之心对待,“坏”时代,步步都是荆棘;以达观之心对待,“好”时代,天天都有机遇。

当前社会,不缺吃穿,不缺消遣,缺乏的却是人性;不少住房,不少金钱,贫瘠的则是心田。

我们通过嗅品书的馨香,还可以领略更多伟人的魅力:司汤达的深刻,杰克伦敦的激情,雨果的忧郁,朱自清的平衡,梁实秋的随意„„

放弃也是种美丽:小溪放弃了宁静的港湾,而获得了旅途奔腾的欢畅;雄鹰放弃了温暖的巢穴,而获得了搏击长空的壮美;骏马放弃了舒适的窝棚,而获得了驰骋草原的乐趣。

不同俗流的成长之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教授周作人出版了专著《中国新文化的流源》。书一问世,颇得好评。然而,还是清华学生的钱钟书却从中挑了许多毛病,且振笔直书,毫不顾忌周的难堪。在清华,他以专挑教授学者的错而出名。

人生贵在淡泊: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按贫乐道的典范;刘禹锡被贬和州,寄情山水,静守陋室,与自然交谈,与心灵对话,真正进入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泊境界;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李叔同走遍文艺园地,淡然转身,遁入空门,从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却能够保持清醒,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

生命因负重而精彩: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人要时刻肩负责:

1、“船在负重的时候,才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老船长的话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时刻肩负责任,人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实无阻。”

2、责任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他是李密“乌鸟私情,原乞终养”的忠孝,他是苏轼“壮年出使白发归”的愚忠;不管千古兴替,时刻谨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身边的这些挫折在我们眼中还值得一屑吗?

用简单的心,种朴素的籽,得丰硕的果

7.浅谈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 篇七

一、多多积累写作的素材

因为生活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制约,往往使高中生处在缺乏素材的尴尬境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中生来说要阅读教材中所选的绝大多数文章。因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的文字优美的经典之作,不论是写作技巧还是思想内容,它们都有诸多可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写作板块,不可以完全按照阅读相对应的单元写作要求来进行作文写作。我们要把阅读教材作为典型,在阅读的内容上有延伸、在写作的技法上有借鉴、逐步地进行作文迁移训练,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写作技巧,在内容上进行吸收和升华。

二、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要求让学生写作文。这无形中使得我们的思维与想象被束缚,使得很多学生常常难以下笔,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很多人在限定之中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严重地影响了很多学生的创新性写作。因此,为了培养自身的创新写作能力,我们不妨放开书本,放开相关束缚,进行自由的创作,写自己喜欢的、自己擅长的一类作文。在自由的写作氛围里,自由地发挥,自由地抒写,这样既激发了我们的写作兴趣,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三、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

很多高中生都反映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作文成绩一直都提高不上去,其实自己的观察后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较差,缺少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够和有意识对段落进行组织,而这些恰恰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值得注意的表达方式。有的学生在书写的时候不认真,非常的凌乱、潦草,随手就进行涂改,在进行造句时也不上心,不经过思考,想起什么就写什么,根本就不去考虑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词语。还有的部分同学不善于构思,因此,常常是在写作文的时候写写就不知该如何继续,导致卷面凌乱。另外,还有的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对标点的运用十分的不重视,很长的一句话连标点符号都不标注。好的标点是文章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缺少标点符号的引用,使得作者的态度和情感都不能得以准确地表达出来。准确地使用标点能够使文章增添很多的魅力和情感,能够很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对情感进行表达的重要工具。

四、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

写作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把题意审清,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从命题材料的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然而不少高中生似乎已经习惯了对一个侧面或是一个角度进行选择来进行文章的构思,所以一看到命题作文,虽然题干中要求要对角度选准,但是却很少进行关注。习惯用自己熟悉的字词或是句子来表达命题材料,这更加容易跑题或是偏题,因此,很多学生一见到命题的写作中虽然写的是要“选准角度”,但在脑子里就却蹦出要从材料的整体规定性出发,对材料的整体语言环境顾及,努力要对材料的中心和主旨进行把握的立意原则。一般来看,文章的中心角度时材料的整体含义、文章中的中心事件或人物、命题者的思想等;而角度则是文章中某个任务或是事件的侧面立意,从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中所蕴含的意思着手就能够差不多贴近主题了。

五、学着以小见大

所谓以小见大类,就是指要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小处着手,从小处下笔,着眼于大处,利用小的角度与事件体现大的主题。这样的手法通常都是从平时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和小细节中能够得以体现,因此在写作文时,我们可以从小处着手,利用小的事情来对大道理进行阐述,同时适当的融入议论和情感,对社会意义进行深刻的揭示。不少高考生不知道该怎么进行记叙文的书写,就是由于自己没有经历什么大的事件,也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丰富的人生经历,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但是高考的作文很多时候却和社会事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事实上来看,写作的根本原则是要对真情进行抒发,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常常却可以体现出最为真实的情感,毕竟真正经历过大事件的人没有几个。手中握有大材料当然好,但由于年纪小、阅历浅,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我们生活的小材料有很多,就是需要大家有一个发现“美”的眼睛。这祥,我们就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花腐朽为神奇”。

摘要:写好作文,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对于高考的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是每个高考学生都必须重视的话题。本文分别从积累写作的素材;自由写作,不拘泥于形式;重视写作的基本表达方式;明确题意,确定写作的主题;学着以小见大五个方面介绍了高考作文的答题技巧,希望可以给大家一点参考。

关键词:高考作文,答题技巧,以小见大,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孙蔷华.高中作文写作技巧创新研究[J].中学语文旬刊,2012(10).

[2]张红敏.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训练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8.浅析高考作文应试技巧 篇八

关键词:高考作文;应试误区;应试技巧

一、高考作文应试技巧的重要意义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考场如战场,在高考考场上要讲求战术,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上更是,考生只有在知彼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对于考生而言,在考场上只有五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写作文,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只有一分钟左右就可以给一篇作文评出分数。高考作文考试又不同于一般性的作文比赛写作,这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应试写作,所以,要想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胜出,就必须明白高考作文并非是完全自由创作,它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所以,考生应当学会作文应试的一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之中胜出,取得高分。

二、高考作文应试误区

1.过于含蓄,朦胧抽象

当前的高考考生有很大一部分喜欢在写作文的时候写一些朦胧而又含蓄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考生其语言功底一般都不错,能够认真发掘,对社会生活较为敏感,能够从生活中去发现或者提取一些感悟。但是,实际上对于高考这样一种重要而又特殊的选拔性考试来说,这种风格并不真正适合于高考考场。有些时候,高考更喜欢观点鲜明、较为直白的文章,特别是那种开门见山的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考考场上每一位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写一篇高考作文,但是判卷老师不能在那么有限的时间内去揣测一篇朦朦胧胧而又含蓄的文章,因为教师的精力以及时间是极为有限的,这就希望有这一倾向的学生或者有一定语言文字功底的学生,要着实衡量好,为了自己的高考以及自己的前途,要适当地有所舍弃,并且要放低姿态,要以退为进。

2.书写潦草,不分段落

高考考生应当只晓的是,高考不同于一般性的模拟考试,或许在一般的模拟考试之中,书写潦草自己的老师也不会给自己减分的,但是,在高考考场上就不一样了,高考作文应当考究一些。一些在平日里看似微小而又平常的细枝末节,在高考考场上就很可能关乎考生的作文质量甚至是考生的命运。比如,标点符号、修改符号、文字书写以及行款格式等方面。首先,考生在书写作文之时,一定不要寥寥草草。其次,在写作文时,很多考生喜欢用较长的段落,一直没有习惯去分段落,一些考生所写的文章其段落往往只会有三段,开头、结尾以及末尾各一段,对于高考判卷老师来说,判卷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一看到大段的文章段落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样的考卷也就很难从评卷老师那里得到高分,有时甚至会得分很低,即使文采再好,这要不讨好的文章段落安排也会让考生的文字功底有所淹没。

三、高考作文应试技巧及策略

1.作文审题要准确

对于高考考生来说,高考作文的审题是高考作文书写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旦审题出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即使后面的文章布局、思想观点、文采等等各方面做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高考作文有统一的命题,在高考作文的审题模式中一般会有启发语、背景语、限制语以及强调语,对于背景语来说,要审清思维模式,要解决好“应当怎么想”以及“为什么”的问题。对于限制语来说,要审清文章的主旨,解决好事情的具体状况。对于启发语来说,要审清文章的重点之处,解决好写作的对象。对于强调语来说,特别要审清文章的写作要求,最好是自拟标题与提纲。这就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作文的启发语与背景语,弄懂其背后的真正含义。其次,要弄清楚文章的强调语与限制语的各自要求,要清楚文章的文体、字数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例如,从2010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来看,标题为“与你为邻”,其导语是“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导语是审题过程中的关键与依据,要依据导语来审题,但是导语只是作文的一个提示,而并不是作文的整个要求,此外,可以根据导语来写作文也可以离开导语来写作文。

2.作文文体要明确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考试中,“文体不限”似乎越来越常见,但是文体不限并不代表是不辨文体,更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体,高考中的文体不限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定的书写自由。在面对不同文体的作文之时,考生一定要考虑好自己应当选用哪一种文体,只要确定好文体,就应当按照此文体的相关要求进行作文。当然,当前的高考提倡创新,因此在选用文体上,也应当不拘于原先的四大文体,高考考生在不违背题意的情况下,选用小说、寓言或者故事等体裁也是符合相关要求的。另外,高考作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作文比赛,要注重文章的内容以及社会意义,万不可只停留在表面做文章。比如,在2007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中,作文题并没有给考生任何材料,而是要求考生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作为话题进行作文。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但是也为某些考生设置了陷阱,只需要选好一种文体,而不是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只会写出四不像的文体。

3.作文材料要新鲜

在文章中,材料往往能够表现作者的情感、思想以及相应的观点。因此,在作文选材中要使得材料既精又新。“材料新鲜”以及“内容充实”是文章深度得以拓展的一个良方。在选材料的过程中,应当选取引人向上、积极健康同时又能够给人以启发的材料,选材可以连接中外,从古至今,总之,考生在作文之时要围绕文章的主题,选出有寓意,又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盡量不要使用初中或者小学生的材料,要“抓小放大”,材料大了就会因泛泛而谈之感觉遭人厌烦,材料小却能够做到言之有物,容易得到判卷老师的喜欢。总之,作文的选材要与文章的主题息息相关,选材选好了,就会使得文章有深度、立意更高,因此,学生要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不断挖掘新鲜的事物与现象,学会去领悟。在2009年山东省的高考作文中,“见证”这一作文题目就能体现出考生对于材料的掌握以及应用功力,如果广征博引,多运用典故,势必会赢得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

总而言之,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上,考生只有在知彼的基础之上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但是在作文应试中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审题不清等等,所以考生应当学会作文应试的一些技巧,如,慎选题材、字面书写要公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残酷的高考考场上胜出,取得良好成绩。

参考文献:

[1]丁伟丽.高考作文应试技巧漫谈[J].内江科技,2010.

[2]杨启斌.走出考场作文的几个误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3]谢承国.高考作文著作权初探[J].学术交流,20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高中部)

9.高考作文重点段的写作模式 篇九

高考作文重点段的写作模式-----拟好题,抓两头,写两段 达到的目的:拆开了看,看结构语言和材料;拆穿了看,看立意和构思。弄清弄明,依照仿写。

(一)拟好题

(一)直露法。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态度观点,这是常见的拟题方法。如《奥运,为您加油》、《北京您好》、《救救地球吧》、《一件悲伤的事》。再如直抒胸臆:“书啊,我离不开你”、“读书真好”、“关羽,你真糊涂”等标题,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精美醒目。

(2)比喻法。用美妙的比喻,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立体式联想或情感的共鸣,从而吸引读者。如《第二起跑线》、《夕阳红》、《“老黄牛”的故事》、《生命的绿洲》、《十六岁的花季》。人生是一张答卷。诚信是金。

(3)拟人法。把原本写人的词语用于描写事物,生动、含蓄、新颖。如《迟到的友情》、《与祖国干杯》、《甜甜的教鞭》。地球的哭诉。秋叶的爱情。

(4)引用法。引人名、地名、诗名入题,别具风格。如《别了,三毛》、《江南雨》、《春蚕到丝方尽》。①引用诗句

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2000年高考“答案是丰富多采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题西林壁》写某件发生于雨后的事件——《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②引用流行歌词

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未来的主人翁》——罗大佑

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

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Four in love

③引用影视广告等

以“诚信”为话题——《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广告语)

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拍卖“诚信”(借金融用语)/心灵的审判(借司法用语)/诚信无价(电视剧《情义无价》)/ 诚信飘流记(小说《鲁宾逊漂流记》/人间诚信今犹在(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月上柳梢头/横看成林侧成峰/遥想当年/一江春水向东流/男儿当自强/你还过得好吗/我心太软。如:敢问诚信在何方/爱心良苦/今生有悔/一网情深/为了铭记的纪念/不以亲疏论英雄。

④引用名句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救救孩子》(鲁迅《狂人日记》)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友谊”为话题——《百年孤独》——加西亚 马尔克斯同名小说

(5)象征法。指借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某种精神品质或事理的手法。它能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既直观形象又含蓄隽永,引起无限联想。如《放飞鸽子》、《绿叶赞》、《雨中,那把小红伞》。

(6)呼告法。

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 ”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以“爱”为话题——爸爸,再给我一点爱。

(7)反常法。看似不合常规,不合逻辑,但别出心裁,出奇制胜,焕发新意。如《一个真实的谎言》、《泪,甜甜的》、《为了忘却的记忆》、《愤怒的贺年卡》。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再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又如: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

•(8)数学符号法

•以“游戏”为话题——《7+1< 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该标题也称“荒谬式拟题”)。[其中“99”代表合格产品率,“1” 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 素质》

(9)标点符号法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如“那一次我……;“答案岂能拒绝丰富!”;

•“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上网:喜耶?忧耶?”。

•标题末尾不能用句号。

(10)制造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或突出尖锐的矛盾,或表明异常的结局,引起读者“为什么”、“怎么样”式的好奇。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死海不死》、《不该发生的故事》、《那天,我迟到了》。

•再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破不了的“案”》;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11)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树”为话题,可拟《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树林》、《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法最为简单,但新意不够)

•其他还有:

•倒装式如《{回来吧!妈妈}》。

•顶真式如《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二)开头方法(开头的六种方法:引、喻、释、比、问、摆)•

(1)引:引名言开头作引论。

•例如:“„我用咖啡匙子量走了我的生命。‟这是美国诗人艾略特早期诗作中的名言。用它描摹某些习惯的恶毒,这是很恰当的。有些习惯实际就是积久的惰性,它不啻于民众的鸦片。”

•【解析】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2)喻:用比喻开头作引论。

【例1】人生就像一个天平,并不是一味的增加就是好事。有的时候为了保持平衡,不得不减去一些东西。所以,我们要作好人生的减法。

•【例2】当你背着名利欲望的行囊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否感到了它的沉重?你不妨停下脚步,整理一下行囊,减去些不必要的东西。作好这种减法,会使你的旅途更加轻松、愉快。

•(3)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

•【例】“„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幺,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

【解析】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

•(4)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

【例】“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撬起来。”——2000年《给灵魂

【例】“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我认为,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应该体现在劳动报酬上。

【解析】这种开头方法的好处是通过对比,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5)问:通过反问或自问自答,引出观点或引入议论。

【例】“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是大家很熟悉的,但怎样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呢?

我认为,水滴能穿石,至少要经过一段时间,坚定不移的、目标专一的往下滴,才能把石头滴穿。由此我想到,一个人想要成为成功者,最少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其二要有恒心、毅力。(方志权《从“水滴石穿”所想到的》)

(6)摆:摆出事例,引起议论。

【例】不知何时,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兴起了„孤独‟热。于是,再不见三五成群欢笑而过的人群,到处是低头沉思孤独徘徊的身影。就连白色的文化衫上,也印上了„别理我,烦着呢‟……诸位„孤独的朋友‟,你恐怕不懂得真正的孤独,否则,你就不会脱离火热的生活而去作茧自缚了。

【解析】这里是借具体事例提出问题,用这种方法先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同时也是明确议论的范围。

另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开头:

一铺陈造势法。

“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选择的却是——牢笼。”——2002年《选择牢笼》 “诚信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如夏天的一块甜西瓜,含在口中,甜在心里;如秋风从远方送来一片火红的枫叶,引起无限的牵挂;如冬天里飘飞的雪花,为麦田覆盖上一层层厚棉被。”——《诚信——永远的绿卡》

二造境生韵法。

“贵生书院青瓦红墙,一抹月光,一泓夜露,一片清香凉爽。”

——《 戏剧之梦》

目光初涉就会被这清幽的景所迷,被这迷离惝恍的境所醉。

“深深的围墙,明眸的宫女,沉寂的粉蝶,慵懒的梳妆,犹如宫廷的车轮,在昭君的心里缓缓流

过。”——2002《昭君的选择》

三•背景渐入式

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孔乙己》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在烈日和暴雨下》

这是个下着小雨的清晨,我们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山不高,有溪水流淌而去,寒风扑面。

小雨。雨在空中回旋飘飞,密密地打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这沥沥稀稀的雨,向着远处延伸,终于成了一帘白幕,把天地万物遮挡得严严实实。我们在雨中前进,任这上赐的甘霖湿透全身每一个角落,从头到脚,由嘴到心,那心里有诗在流淌,它漫过心坎,静静溢出“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意地生活》

四.巧用诗文显诗意

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数不胜数的当算离别诗了,王勃壮怀高歌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则声情哀怨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江淹却千帆过尽一言蔽之 :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还有人捶胸顿足:扬鞭哪忍匆匆!当今又有汪国真低吟:人生一瞬百年,哪堪去去还还。无论耳在何处,只祈如水如船。又来了席慕蓉温柔的警语 : 如果离别能够勾起我们因聚在一起而引起的疏忽的细节,离别真的不好吗?如此种种情思,真是美不胜收。涵咏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的感悟,会让你有意外的收获。——《万象人生 坚守自我》

五、蒙太奇式,细腻生动

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特写镜头)细腻生动的叙述和描写往往能在一瞬间抓住读者的心。生活就是由一些细节连缀而成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些东西就能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多关注身边的人情世故,把握时代的脉搏,倾听历史的声音,我们就能在考试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当刘兰芝第五次回首的时候,泪还是忍不住落了下来,黑漆漆的门紧闭着,一如仲卿般冷漠,左邻右舍还在对她指指点点,议论着这个因不守妇道而被休的女子。可是,谁能知道她的苦衷?《<孔雀东南飞>新传》(04年江苏卷)

(三)抓重点,写好两段话

•除了写好开头和结尾外,还应写好主体段,主体段一般为两段。对一篇议论文而言,主体段的写作应是提出分论点并论证的过程。字数可控制在300字左右为宜。

•其构成模式:“主旨句+过渡句+材料句+分析句”。

•①主旨句是支撑中心论点的一个分论点,应放在句首。

•②过渡句是连接中心句和材料句的一根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材料句是摆事实的部分。

•④分析句是讲道理的部分,可分析原因,也可正例反设或反例正设,还可写一个变式的中心句。如:•题例:①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中心句)②只因为你如那邻家待嫁的大家闺秀,让我如何才能猜透你的心思?③语文啊,你的世界总是变化万千!(过渡句)④我看见李白那浪漫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苏轼那思念的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看到曹孟德豪放的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材料句)⑤语文啊!你的浪漫,你的思念,你的豪放,让我如何猜得透?(分析句)(《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例段】 在人生的道路 上,我们需要作好人生的减法。(主旨句—观点)适当的减去一些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我们才能有所建树。(过渡句—阐释)东坡居士,屡遭贬谪,曾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到消沉郁闷。但当他来到赤壁之上,望过滔滔江水,他释然了。他减去了对功名的奢望,吟出了《赤壁赋》这千古名篇。(材料句—事例)正因为他减去了心灵的负担,才成就了他豪放的词风,成为了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析句1—因果分析)试想,他若放不下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徘徊于入世与出世之间,他若减不去奢侈的欲望与心灵的负担,他又怎会一心用于诗文创作,为后人留下无比珍贵的文学瑰宝,他又怎么回被后人誉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呢?(分析句2—反面假设)减去心灵上的种种负担,廓清人生的道路,释然面对一切,就能让我们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走得从容淡定,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扣题)

第二段的写法:

1、角度要变换:依上段:①正—反;②破—立;③古—今;④过去—现实。

2、事例+分析

方法:①例后推因

③例后评价

④引用证明

上一篇:学校便民服务手册免费下一篇:课件做事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