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2024-08-27

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精选13篇)

1.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一

增强合规意识 依法合规经营

为增强农发行合规经营管理意识,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进一步增强全行合规经营理念,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各项业务在规范的前提下按照操作流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在这业务转型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合规建设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农村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合规经营,更与防控金融风险相伴。对基层营业人员加强合规经营教育,必将为基层行经营理念和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依托和保证,为农发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一、合规经营管理是立行之本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农发行成立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讲合规,必须以合规经营和合规性监督检查为基础。业务要拓展,就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遵守金融系统规章制度,确保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才能保证农发行的资金安全和各项业务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农发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离不开合规合法的业务决策和操作行为。政策性银行不以合规经营和合规性监督检查为抓 手,就无从落实风险管理。当前,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少数不法分子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手段乘机牟取不正当利益,他们利用某些营业人员有章不循的漏洞,骗取银行资金,给银行造成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声誉上的损失,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所以,只有控制和管理这些风险才能保证安全增加收益,这也是合规风险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以现代化政策银行为目标的农发行,更应该深刻认识到:“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要让合规文化的理念真正在全行深入人心,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具体操作行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基本业务做起,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全员参与,提高整体素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处处合规,时时合规,事事合规,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农发行业务持续健康顺利发展。

二、加强合规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合规工作理念

现阶段的农发行,其各项业务管理和运行必须臵于严密的制度控制之下,而不是人为的控制之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合规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被动合规管理的思想,按照银行治理“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的原则,紧紧围绕全行治理和经营转型,立足完善内控机制、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努力使各项制度规定覆盖所有经营管理和操作环节,使决策层和 管理层的决策意图、管理目标及时有效地传导到全行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防止全行经营活动因发生内控疏漏而产生违规,确保决策层和管理层对全行整体治理的有效实施。

(二)构建农发行合规文化体系

合规是农发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即:确保农发行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相一致。构建农发行特色的合规文化需要不断培育锤炼。

加强从业人员教育。一是要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和短、中、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二是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辅导,请专家、教授讲课,主要内容是:国家的方针政策、银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理论知识、业务操作知识、新业务知识、有关业务的流程等等;三是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组织各种考试、测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合规文化环境。四是建立健全员工的教育培训奖惩机制。

加强企业文化多元化建设。一要继续保持传统的做法,不因体制变化而变化。二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授权授信体系、风险识别监测体系、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对各种风险进行动态、持续监控。三要加强稽查检查,提高检查的质量和效果。四要加强沟通联系,切实抓好案件防控工作,提高各类资金案件的控制防范能力。

打造农发行特色的合规文化。合规作为一种文化,强调的 是人人合规。合规工作与农发行的各个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和每个银行员工都息息相关。要让合规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树立“从高层做起,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四种理念,在全体员工中逐步形成时时事事处处 “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荣辱观,成为业务的尖兵,发展的高手,营销的能手。

提高合规执行力度。首先,要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叉互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第三,从涉及农发行整体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扁平化、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专业化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梳理、整合和优化银行的管理体系。

(三)建立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农发行成立十多年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特点,河南省分行出台的“三位一体会计监控体系”,对防范和控制柜面营业中出现的操作风险,起到了遏制作用。但距离现代化银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应建立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首先,要落实合规风险“三性”。一是有效性。即合规检查和管理要有效率;二是独立性,合规部门能够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自己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以确保合规风险管理的独立性;三是被审查性。合规部门履职情况要受到内审部门的定期检查。其次,建立违规举报机制。总、分行要为员工举报违规、违法行为 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报保护机制。再次,要变以往“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为有效防止对客户服务内容单

一、业务创新单

一、监督检查内容单

一、风险控制不全面,出了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相互推卸责任等弊端,要按照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开展制度检查,要将每一个业务岗位涉及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检查范围,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合规性风险的掌控与驾驭能力。

(四)健全合规工作管理机制

是要建立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和尽职标准,完善主动合规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合规管理成本,确保合规管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是要树立合规风险防范意识,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全行经营活动面临的各类风险,建立完善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机制,提升对合规风险识别防范能力。是要树立合规管理服务意识,积极为业务部门和操作人员提供合规咨询与帮助。是要建立内控培训定期评审机制,定期对全行合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和评估,及时纠正内控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加强合规队伍建设。要将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全面、具备一定从业经验、胜任合规工作要求的人才选配到合规部门,努力培养一支作风严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执法严格、清正廉洁的合规队伍。

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高合规意识

当前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时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要 从违规事件中吸取教训,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全行一本帐,增强全局观念,规范操作,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和统一性。

(一)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意识

在平凡中奉献,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每一位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农发行工作的必需。我们要发展,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每一位员工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为了农发行的前途和荣誉,做一名爱岗敬业的人,是职业道德对我们最引为用以规范行为品质,评价善恶的行为规则。作为农发行的职工更应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讲求道与德,如果违规操作就会犯错误,就会迷失方向;如果没有德,就难于为人民服务,就谈不上自己的进步,也就没有农发行的兴旺,就没有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就失去了人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二)增强业务知识学习、完善制度建设意识

“没有规矩何成方圆”,身为农发行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2强业务营销和柜台服务,是农发行最为切合实际的工作。作为临柜和客户营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每位员工都应清楚地意 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农发行每天面对形形色色不同层次的客户,更加要求每位员工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必须对无章可循或虽有规章但已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和基层行实际管理情况的,相关部门应进行专门研究,及时制订或修订;对于基层行和有关部门就规章制度建设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汇编和操作流程,提高制度执行力。

(三)增强制度的执行与防范案件意识

农业政策性银行在百姓心中是国家信誉的象征、是无条件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有禁不行、有令不止是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高级管理人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摒弃职场陋习,不要让职场潜规则困扰。基层员工要从我做起,热情接待每位客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查每笔贷款,监督授权每项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图省事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而不顾。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以来,农发行的制度才得于实施,安全防范才有保障。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得到好的有效的执行,那也只是一张白纸。

2011年4月12日

2.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二

近几年来,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领导班子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 在通信行政领域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四川管局紧紧抓住全国行政机关建设和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契机, 结合四川通信行政执法实际, 全面明晰通信行政执法法制依据, 细化分解通信行政执法职权职责, 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措施, 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及时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是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首要任务。在部政策法规司和省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 省通信管理局在2005年就启动了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工作。根据部对通信行政执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 管理局又对以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名义下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 管理局将通信行政执法依据整理成专门报告, 报送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进行审查, 经政法司审查同意后, 又专题报送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法制办编印出版四川省政府所属包括中央驻川的省级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依据一套四本, 在全省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开发送, 并通过《四川日报》等重要媒体公开发布, 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

二、认真分解执法职权和界定岗位职责

执法依据确定后, 管理局接着开展了执法职权分解、岗位职责界定的工作。经过近三个月的时间, 管理局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行政法规, 全国人大《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以及信息产业部部门规章等赋予省级通信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利进行了全面分解, 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等分门别类, 对每一类特别是行政处罚职权再逐项列出, 列明违法行为、管理局处罚依据条款、处罚措施等等。经初步分解, 列出管理局负责的行政许可11项、行政处罚162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征收1项。后经报信息产业部审查并统一全国通信行政执法职权分解情况, 确定为行政许可11项、行政处罚184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裁决2项、其他行政行为41项 (包括非行政许可审批、备案、行政检查等) 共242项具体的行政执法职权。管理局将部审定的行政执法职权分解情况报送省政府法制办, 经省法制办同意后一并在前述出版的四川省省级政府部门行政执法职权依据丛书及重要报刊中公布。管理局在分解执法职权的同时, 也将具体的执法职权分解到具体的执法处室, 根据分解的情况, 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具体承办的行政执法职权97项, 其中行政许可7项、行政处罚72项、行政强制1项、其他行政行为17项;网络管理处具体承办的行政执法职权68项, 其中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50项、行政强制1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裁决2项, 其他行政行为13项;建设管理处具体承办的行政执法职权77项, 其中行政许可3项、行政处罚62项、行政确认1项、其他行政行为11项。每个执法处室都明确了每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负责有关行政执法项目的具体办事工作。

三、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工作制度

2006年下半年部政策法规司组织部分管理局起草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相关制度, 后来审定下发了指导各通信管理局推进通信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具体制度模板。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在部有关制度模板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订了《行政处罚合议办法》、《行政处罚听证办法》、《行政执法案卷管理办法》、《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五个具体的行政执法配套工作制度。这五个工作制度, 大大补充完善了管理局以前制订的行政执法管理办法, 与行政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分解岗位界定一起, 构成了通信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有机整体。对于加强通信行政执法内部管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为、强化行政执法工作责任职责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四、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四川管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对行政执法工作严格要求, 管理局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对涉及行政处罚的案件, 各相关执法处室对承办的执法工作极其认真, 严格依法开展行政执法的调查、询问、取证等工作。执法处室调查取证结束后, 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 由分管局领导召集执法处室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合议, 形成较为一致的处理意见后, 再报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行政执法过程中高度重视执法程序, 依法履行各类各项告知义务, 确保行政处理相对人的各项知情权、申诉权及提起复议、诉讼的权利, 确认行政执法中的调查取证、告知、听证、送达等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执法案卷都能及时归档整理, 力求材料完整, 利于保管和日后查询。全局行政执法处室、执法工作人员的执法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自觉学习法律、钻研实务的意识明显增强, 执法技能和执法知识理念明显提高, 通信管理局的执法权威得到业内进一步认可。

3.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三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獻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2.060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宅基地申请报批情况不透明

农村宅基地是通过国家分配给农村成员进行建筑并且没有使用期限的集体土地,是无偿的。而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申请宅基地,有的甚至从他人处购买,在具备申请宅基地的条件下购置他人宅基地,造成资源的浪费。

1.2 建房占用耕地

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包括农村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和管理作用,一些村民将建筑建在田间地头或路中间,使得农村规划杂乱无章。当出现制约条件时,通过一些非正规手段使得耕地变成其他性质用地,导致耕地在无形中被占用,且耕地面积连连减少。

1.3 一户多宅,面积超标

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有一处宅基地,且使用面积不许超过规定标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至少有10%以上的村民是一户多宅。使得很多宅基地闲置无用,无形中浪费了很多土地资源。

1.4 城镇居民购置闲置宅基地

结合城镇生存压力大等问题使得城镇周边的农村宅基地多出现被城镇居民购置的现象,造成农村宅基地被城镇人口占用,部分农村村民没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或者原本的居住环境因为城镇居民的进驻产生了影响。对于农村村民而言被严重侵害了权益,造成市区周边的村中修建起高楼,占用了原本农村宅基地面积。

2 有效对策

2.1公开宅基地申请及审批程序

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农民对于宅基地相关法律的宣传,使其具备法律意识。同时对于宅基地的申请和审批过程进行讲解,并且针对各村制定出相应的申请标准和申请条件,使村中符合条件的村民能够按照申请审批的顺序获取宅基地的使用权限,实现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2.2 强化宅基地管理

宅基地的管理需要具备良好的规划,因此强化宅基地的管理需要从好的规划开始,各个村庄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村庄建设进行科学布局。以当前村庄为基础,在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合理布置各类公共设施和生产用地等,以确保宅基地的后续管理工作和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确保一户一宅和住宅面积不超标

为实现宅基地的合理利用,我国土地管理法明文规定一户一宅,因此对于农村在宅基地的管理上需要严格贯彻执行,避免农村居民的土地攀比心理。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合理的分配宅基地,对于多宅居民采取出让或者补偿的方式收回宅基地,对于超出规定面积的住户,告知其只具备暂时使用权,以实现农村宅基地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占或者尽量少占农用地的目标。

2.4 严禁城镇居民购置农村宅基地

城镇居民到农村购置宅基地是对农村居民的生产资源的一种争夺,给村民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农村土地使用的性质变化,应当予以禁止。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城镇居民都能拿出与户主相同的房照,但是没有办理集体土地使用证,房屋多次买卖但是土地相关批件仍是最初的土地申请者。对此,需要坚持房地一致和房随地走的原则,要求村民房产和地产证件放在一起办理。另外加强对村民的法律法规宣传,使其认识到村房不能卖给城镇人口,并使城镇人口了解到农村购房不受法律保护,进而禁止交易的进行和发生。

2.5 寻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思路

过去的宅基地仅仅作为村民居住使用,而在现今的政策变化过程中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人将宅基地用于无污染、小规模、不扰民的经营活动中,且在后续政策中允许通过租赁的方式给与其他人使用或经营,这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无疑起到了利好的作用,使得一些地段有优势的宅基地得到更好的利用,产生更高的价值,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进步带来了额外的收益。

2.6 宅基地登记发证

部分村民认为房子在这里,办证与否无所谓,时间长了就使得房照和土地证不是同一户人,一旦出现土地问题使得没有维权的依据。因此,目前的政策要求农村居民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土地管理的决定》及国土资发通知精神,对于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积极加快进行落实,及时对农村居民宅基地进行变更登记,进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农村居民的维权意识淡薄,同时也表现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的不足。需要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针对现今农村的具体情况在法律宣传和教育工作上逐步完善,阻断城镇人口到农村买房的不合法交易的,并及时办理农村居民的房产和土地证明,确保农村人口的合法权益;二是在管理农村宅基地的同时合理规划农村用地,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用农村用地对农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进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长远布局,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扶军,刘家彬.农村集体土地物权体系的构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02).

[2]张建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探讨[J].中国房地产,2005,(03).

[3]何玉婷.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改革路向[J].法制与社会,2007,(03).

4.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水平 篇四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以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为载体,强化培训为手段,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出台了建设系统“四五”普法实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将学法、用法各项目标任务列入考核责任制,配合人大、司法部门做好执法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情况的半年检查和年终考核。健全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将法律培训列入双休日理论学习内容。以《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以及与城市建设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培训重点内容,组织执法人员到省、市上挂学习、培训。经常组织各种不同形式和层面的专题。

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具体行政行为提供更加翔实、更具操作性的依据,促进行政行为合法规范。

三、加快职能转变步伐,提高依法行政效率

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加快职能转变步伐,进一步清理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增强服务理念,提高行政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人大常委会和县司法局的指导下,我们认真组织全系统学习培训,领会精神实质,树立有限许可的理念,转变行政管理方式,从市场的直接管制者转变为市场主体的服务者和监管者,强化法治、公开、高效、监督的理念,转变管理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态度,提高决策水平。同时,在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清理建设行政审批项目,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坚持“立、改、废”相结合,结合行政机构各项改革对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重新明确相关法规、规章的实施主体及其职能范围。对主要内容与法律法规不一致或者与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的精神不相符合的行政许可和收费项目,及时开展废止和修改工作。建立健全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实行法制部门对规范性文件归口审查,防止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相抵触,或者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矛盾,切实提高规范性文件的质量。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行政审批进一步提速、提效的要求,实行机关效能“三个规范化建设”,将本系统5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成建制地纳入县行政中心,并全权授权委托建设局窗口审批和管理。缩短对行政服务办事承诺时限,进一步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手续,加大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现场勘察,跟踪监管等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四、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依法行政取得实效

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积极履行城市建设、管理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执法效果,进一步加快我县城市化进程。

5.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五

在“四五”普法过程中,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紧紧围绕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和秘书乐园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

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认识有多深,决心就有多大。我认为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关键是要认识到“五个有”:

一是依法治国有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确定为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并写进了宪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官”,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管理,都需要一支法律素质较强的领导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

二是党和国家有号召。党中央、国务院在批转中宣部、司法部“四五”普法规划时,都把领导干部列为重点。江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中央从1994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十四次法制讲座,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必须响应中央号召,抓住有利契机,以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带头学法中去。

三是改革开放有需要。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为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先后制定了近四万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有80%以上是由政府执行的,作为领导干部要掌握保护市场主体权利,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管理以及与国际经济交往涉及的惯例等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前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更需要通过学法来更新观念,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则。

四是自身建设有要求。领导干部分别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自身法制观念强不强,严格执法做不做得到,直接影响到主管的一大片部门能不能依法办事的问题,领导带了头,学在前,用在前,还能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

五是人民群众有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公民既积极要求国家机关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又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据统计,在上访案件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涉法,同时“民告官”案件也逐年增多,这进一步说明领导干部学习法律不是可学不可学,而是非学不可,势在必行,必须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坚持与时俱进,讲究学习方法,是学好法、用好法的重要基础

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在学法上,我坚持紧贴实际,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扎实高效,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学法要突出重点。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领导干部学法重点,包括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重要论述,宪法和法学基础理论,公共行政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入世贸组织和世贸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主法制的关系,正确理解了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对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保护市场主体权利、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法要有针对性。针对我所分管的工作,我重点加强了财政、招商引资、自身建设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领导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所必需的专业法律知识,以及我国刑法中有关职务犯罪的规定和其他与反腐倡廉有关的法律知识。针对全区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我又及时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比如,结合企事业单位改革,我集中深入学习了《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进一步提高职能部门依法指导、推动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有力推动了企事业单位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征地拆迁工作中,为使干部对有关政策理解得更深,把握得更准,我对《土地管理法》、《农业法》以及征地拆迁的各项具体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系统学习,提高了政策水平,有效推动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

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在学法用法过程中,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努力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在用法方面,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依法进行决策。我把遵守法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做到不走法律程序不通过,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在政协协商调研中对涉及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课题,要求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参与调研、论证的全过程,确保调研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法律规范性和实施的连续性。二是坚持依法推动工作。依法行政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区的关键环节。三是坚持依法解决问题。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急需政府彻底改变传统管理方式,由行政命令向依法管理转变。

6.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六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基础,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单位,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近几年来,我校积极研究和改进教育方法,逐步完善法制教育的管理机制,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广大师生员工的言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在学校形成了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违章必究的约束机制,使学校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现将我校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制度

我校把依法治教作为保障和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意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学校建立了主要领导抓依法治教工作的责任制度,做到既统一领导,又分工负责,切实解决本单位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成立领导小组。为了切实强化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任组长,依法治校工作小组工作人员由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工会,少先队、年级组主要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管理制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等,负责学校依法治校的实施工作,负责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健全工作机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法制教育工作小组、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法制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抓“四落实”,即计划、教材、师资、课时的落实,定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负责受理、处理师生校内申诉案件。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学校安全工作制度》,负责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3、定期召开会议。工作小组经常通过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征集意见,并定期召开会议,会上认真总结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把

1问题进行梳理上报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则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拿出整改方案,为切实保证教师、家长、学生的权益奠定良好基础。

4、建立工作制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全面主持学校工作,领导和组织学校人事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财务工作工作及社区工作等,依法行使人事权、财务、校产管理权和教学行政管理权。同时学校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学校干部、教师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实行评聘分开。

5、健全各项制度。学校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为准则,依照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充分完善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后勤工作、德育工作、体育卫生工作和校风校貌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议事决策制度,克服了重大事项的决定和处理个人说了算,以权代法的弊端。建立学校内部申诉制度,学校对教师、学生或职员因对学校作出的有关处理而提起的申诉案件,根据申诉制度及时受理,并按程序处理,做到公开公正执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使各项教育法规入心入脑,人人明白,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教职员工依法办事能力,增强广大师生的知法、守法意识,为依法治、依法治校校创造良好的环境,我校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1、通过会议宣传。对于教师,由校长室负责召开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方面的法规知识。并定期为教师发放各种学习材料和宣传材料,通过这些学习与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和提高干部教师依法治校、依法从教的意识与能力,确保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2、通过活动宣传。根据学生特点,我们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如《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寓法制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这些法律针对性强,对学生的权利、义务有直接的规定,学生愿意学习,便于接受。其次,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教育,如《国旗法》《国徽法》《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条例》等来进行宣传教育学习,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必须依法办

事;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奠定基础。

3、通过阵地宣传。我校在校门入口处专栏里,书写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永久性标语;在校门铁栅栏上悬挂了两块展板,上面书有依法治教宣传标语;在教学楼的过道里,张贴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在综合楼前的橱窗里开辟了“法制宣传”专栏;学校定期出版《法制园地》校刊;红领巾广播站里定期播放“法制”的内容。法制宣传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知法、守法意识。

三、采取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立法”的目的不是把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教师、学生的一种武器,而是为教职工制定工作标准,通过法律、法规对教师、学生起导向作用,从而规范学校工作,推动学校工作全面发展。为保障“法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1、加强校风建设,纠正不正之风

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职工,我们依法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中不负责任、体罚学生,不依法施教、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的,我们依照法纪及时给予处理。我校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方案、学科和计划组织教学,严格控制考试科目、次数、难度和范围,限制过多的学科竞赛活动,减轻学生和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文体活动时间。规范收费制度,严格财经纪律。学校公开、公示收费项目、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规范收费办法和收费票据,从不增加收费项目和变动收费标准,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员会进行严肃处理。

2、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条件,支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实验和参加学术团体,依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一切合法权益,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领导部门的监督,严格履行职责,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曝光的案件和问题,我们会及时处理和答复,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受理群众的投诉、控告,对检举行政执法中违法违纪案件的有功人员我们还会给予奖励。

3、加强环境治理,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加大了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治安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责任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治安联防工作,严防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的发生。严格门卫、校园管理制度。我校广泛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通过开展环境治理,育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

4、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浓厚氛围

我校将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学校多次邀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到校为教师、学生、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带动社会,使家长为学生做出表率,让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努力创造适合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使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四、总结成绩,反思奋进

回顾过去,我们欣喜地发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保障了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近几年我校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湖北省十佳魅力学校、武汉市“德育六有”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武汉市校园环境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示范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黄陂区办学水平先进学校、黄陂区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到目前为止,我校有市、区教育学会会员30人,区级学科专业委员会理事6人,区级“十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共3人,市级优秀青年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优秀青年教师共15人,区级教学能手20人,学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千余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我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分不开的。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在市、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狠抓落实,推动学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黄陂区前川五小

7.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七

1 水行政执法文书的概念

水行政执法文书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行政执法过程中, 针对特定的管理相对人和违法事实依法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法律文书。

2 水行政执法文书的作用

2.1 水行政执法文书是水执法的必备手段

在水行政执法中, 对管理相对人履行法律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理, 只能通过制作水行政执法文书这一手段来表述和实施。强制执行是行文请, 由法院强制执行。因此, 水行政执法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制作文书这一必备的手段。

如:2009年市水利局在防汛检查中发现, 西青区王稳庄镇政府在独流减河左堤陈台子泵站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缆线工程设施。经调查, 该项目未报经市水利局审查同意, 接临堤防的铁塔不符合堤防安全要求, 影响防洪安全。根据材料, 假设你是该案件的承办人员, 将依法如何处理?并请制作一份《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决定书》。

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责令西青区王稳庄镇政府停止在独流减河左堤陈台子泵站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缆线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 限期补办手续, 责令拆除临堤防的铁塔。

制作法律文书如下:

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决定书

津水责字【2009】壹号

西青区王稳庄镇政府:

经查实, 你单位在独流减河左堤陈台子泵站段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缆线工程设施的违法行为, 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 本机关责令你单位于2009年×月×日前到天津市水务局补办××工程施工手续, 并拆除违法建设的××铁塔。

如不服本决定, 可在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天津市人民政府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申请行政复议, 也可在接到本决定书之日

联系电话:

2.2 水行政执法文书是水行政执法活动的原始记录

水行政执法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相应文书, 每一文书既是前一阶段执法情况的小结, 又是下一个文书的依据, 一系列文书的集合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水行政执法案卷。通过查阅水行政执法文书, 可以了解案情, 也可以剖析每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同时又是上级行政复议和法院诉讼案件的重要书证。

2.3 水行政执法文书是考核水行政执法人员的重要内容

每一文书的质量是制作人的法律水平、业务能力、文学修养、逻辑思维和工作态度的集中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的水行政执法文书案卷则是一级水行政执法机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的具体体现。

通过对水行政执法文书的检查, 可以考核一名水行政执法人员或一级领导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此, 应把水行政执法文书作为水行政执法人员的必修课和必考内容。

2.4 水行政行政执法文书是水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的实用教材

水行政执法文书是水行政执法机构处理案件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其中有现场检查笔录、现场勘查记录、案件调查分析、运用法律法规的依据、行政处罚及其实施等, 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 涉及水工程领域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尽管结案后, 该水行政执法文书已失去法律效力, 但它的历史价值和教育作用仍然存在。

好的可以作为典型示范, 差的可引以为戒。认真阅读他人制作的法律文书, 可以提高自己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提高处理执法中出现各种复杂问题的水平, 提高文学修养等。因此水行政执法文书是水行政执法人员良好的培训教材。

3 如何提高水行政执法文书的制作水平

3.1 加强水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学习法律法

规是水执法文书制作和使用的法律依据, 是对水行政执法管理过程中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定的技术手段。水行政执法文书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 其法制权威性的体现是靠国家法律规范的强制力做保障的。

因此, 水行政执法人员不但要熟知法律法规的内容, 而且还必须懂得其他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制作和使用好水行政执法文书。

3.2 熟悉和掌握水行政执法文书的各种模

先看程序是否合法, 然后看法律文书制作是否正确, 所以增强程序意识, 增强证据意识, 提高水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从执法行动上提高, 要善于总结和会总结, 这样才能提高处理案件的整体水平。

3.4 加强水政执法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勤学苦练, 要写好文书, 例如: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规定, 填写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的事项和应用水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

行政处罚决定书

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印章。

简易程序: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 可以当场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当场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 水政监察人员应当遵守下列程序:向当事人出示水政监察证件;口头告之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 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 (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水行政处罚决定;将水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当事人;在五日内 (在水上当场处罚, 自抵岸之日起五日内) 将水行政处罚决定书报所属水行政处罚机关备案。

一般程序:除依法可以当场作出水行政处罚决定的以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符合下列条件的违法行为的, 水行政处罚机关应当立案查处:

具有违反水法规事实的;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水行政处罚的;属水行政机关管辖的;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实效的。

所以, 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深入执法工作实际中去, 多学、多写、多练, 多看已经处理过的一些案例, 从中不断总结经验, 摸索规律, 掌握要领, 提高自身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及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和锻炼的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 只要功夫用到, 水行政执法文书就一定能写好用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3]水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4]天津市水政监察培训教材 (天津市水务局) .

[5]行政处罚法使用手册汪永清编著 (1996.3) .

8.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八

【关键词】依法治县;解放思想;法治

一、准确把握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解放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动力。所谓解放思想,是一个同思想僵化、思想停滞和思想禁锢相对的认识论范畴,它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处于解除禁锢与发达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创造状态,其思维的认识成果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过程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发展,从而达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境界。解放思想的核心是变革思维方式。解放思想的实质是实现思想观念的创新。解放思想的目标是推动实践决策的优化。

二、解放思想是实现地区跨越赶超式发展的重要动因

准确地说,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更是实现创新突破、争先进位的关键期。肥东作为区域大县、省会郊县,必须顺应发展的大势,抓好战略谋划,抓住发展新机遇、开创新局面。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也是推动肥东跨越赶超发展的一大法宝。就肥东的跨越赶超发展而言,不解放思想不行,从目前发展的要求来看,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建设现代化合肥东部新城,是引领未来一段时期建设发展的新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是压力和潜力兼具的,必须在解放思想中追赶超越。全面考量,正视现实,制约肥东县发展的首要因素仍是观念问题,肥东的思想解放程度与发达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思想上的差距是根本的差距,观念上的落后是致命的落后,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些落后的观念,是发展滞后的主要症结。

三、立足解放思想,不断提高依法治县水平

(一)解放思想,创新法治建设理念

正确的法治理念,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判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创新法治建设理念,才能在提高认识中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和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肥东县要想赢得发展的后发优势,就必须筑牢“软环境就是硬实力,抓法治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争创科学发展的法治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抓法治就是抓和谐的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中,法治具有统揽全局的作用。因为,实现民主必须推行法治,维护公平正义需要法治加以特别的维护,诚信友爱需要法治予以有效的保障,激发活力需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安定有序是法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离不开法律的有效调整。只有抓法治,才能依法化解各种利益矛盾、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使人们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协调,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二)解放思想,创新依法行政方式

为提升依法行政效能,需积极创新依法行政方式,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由于目前人们的法治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第一,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第二,治民不治官的观念。有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总习惯地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第三,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 而不具有法律的目标价值观念。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适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因此,在依法行政过程中解放思想,首先要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实现观念更新。一是要树立 “依法行政” 理念。我们的执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人员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树立依法行使权力的法制意识, 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 正确行使权力, 防止滥用权力, 把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办好。目前建立的县乡两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就是要坚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明确行政权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责,使权力在法制轨道上运行。肥东县要严格按照安徽省两单制度的版本对行政权力进行归类整理,消减掉多余的没有法律授权的行政权力,今后凡不在清单上的权力就不能行使。同时,还从责任主体、责任事项、追责情形三个方面,认真梳理,形成与权力清单相匹配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这样,法律将成为行政权力的边界划分的标尺,行政部门不能再推诿扯皮、不作为或者乱作为,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推动依法行政原则,推动“法治肥东”建设的有效实施,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二是要树立“人民公仆”的理念。我们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首先要按照法律化的制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因此,我们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维护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原则, 以人民的评判为工作直接动力,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以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为根本措施,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全局与部门的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人民的权力就有可能转化为个人的权力,就会产生消极腐败现象。三是要树立 “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执法机关和执法工作人员来讲,就是要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的精神,切实把执法的过程看成是发展生产力、富民强县的过程,看成是向广大管理相对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既要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又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力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使人们心情舒畅、人际关系协调,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的跨越赶超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三)解放思想,创新公正司法途径

为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需积极创新司法公正途径,深入推进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提升公正廉洁执法能力,维护司法权威。第一,完善司法公开途径,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坚持用公开体现司法的文明、权威、亲和、公信。建立和完善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系统,依法公开执法办案程序、流程、裁判文书等。建立健全司法公开情况反馈机制,将司法公开履行情况纳入案件质量评查体系。引入人民陪审员参与部分重大敏感案件及职务犯罪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除法律规定保密情况外,应把检察执法办案的依据、程序、流程和结果及时公之于众。完善司法规范化运行途径。规范审判行为,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公开量刑过程,坚持立案与审判、审判与监督、审判与执行“三分立”。第二,积极构建渠道畅通、依法治访、源头治理、机制保障、社会联动的涉诉信访工作运作体系。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将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通畅、有序、高效的基层信访工作体制,大力推行依法治访、阳光信访、逐级走访、访诉分离,主动运用法治方式处理信访矛盾纠纷,正确引导群众利用诉讼、仲裁、调解、行政复议等合法渠道解决问题,努力增强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同时要通过司法途径坚决打击非访、闹访、缠访情况,决不让有些人通过以上方式牟利。第三,健全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升法律服务水平。构建平台,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畅通渠道,通过政法干警进村(社区)、大走访、巡回法庭、流动警务、律师进社区等形式,重点围绕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劳资纠纷、医患纠纷、城市管理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提供均等化、普惠性法律服务。健全机制,整合律师、公正、司法鉴定等法律资源,构建“共援”机制,建立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有效衔接制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四)解放思想,创新普法教育工作

为提升公民法律素质,需不断创新和发展普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打响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这张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律培训等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法律素质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管理和任免、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积极拓展学法渠道,定期举办各类领导干部法制专题研讨班。努力推进方法创新,探索研究式、互动式学法方式,通过立法调研、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研讨等形式,把学习法律与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做到把法治文化建设与绿色经济强省建设相结合、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相结合、与“平安肥东”建设相结合。拓展法治文化与群众生产生活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引导力。加大法治文化传播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参与法治文化创作,力争多推精品、多创品牌。

解放思想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次革命。但不是革他人的命,而是革自己的命,让自己得到重生。因此更需要勇气。解放思想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作为政府部门和执法单位的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必须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要努力建设法治政府,使政府的行政行为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三严三实”,在肥东“十三五”跨越赶超的征程上迈出更加矫健的步伐!

9.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九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机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市农机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地成绩。特别是拖拉机、农用车的集中整治和农机市场的规范整顿工作,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集中整治力度,农机安全生产成效显著

近年来,安全生产的形势非常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极为重视安全生产,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要求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先许只要有钱赚,就可以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省委书记吴官正批文:“切实搞好安全生产,杜绝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农机安全生产的形势同样十分严峻,特别是农用运输车的大量增加,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客,超速超载,酒后驾车等违章现象比较严重,加之农机量大面广,分散在农村千家万户,服务于农村经济的诸多领域,管理难度大,执法环境差,农机事故隐患多,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我们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责,不等不靠,克服重重困难,下决心抓好拖拉机、农用运输车、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大协调力度,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农机的安全整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很大,特别是对农用车的整治更是如此。我们济宁实施对农用车的管理是从98年底开始的,随着管理力度的逐步加大和管理面的不断拓宽,与公安部门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至2000年底,几乎到了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市局总的做法是,2001年上半年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加大协调力度,理顺管理关系,明确管理权上,下半年,集中抓农用车、拖拉机的治理整顿。去年争论出现过三次较为激烈的局面。第一次,3月份,市公安局向市政府提交一份报告,《济宁市公安局关于开展对农用车辆集中治理整顿的意见》,要市政府转发。市政府办公室要求我们会签,我们明确签了“不同意”。同时,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济宁市农机局关于农用运输车辆管理问题的说明》,并向人大、政府等多位领导多次当面汇报,最后市公安局的意见被否定了。第二次,4月份,市公安局和市纠风办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农用车的管理。一时间县市区的同志压力很大,我们知道后,立即向市纠风办、市纪委、市监察局领导汇报,说明我们的理由,最后,市纠风办采纳了我们的意见,口头通知到各纠风办“关于农用车管理权的归属问题,我们不要参与这件事”。第三次,市公安局代市政府起草了《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用车辆管理工作的通知》,由分管市长签署意见到市法制局,要求法制局尽快找法规依据裁定。市法制局竞裁定农用车由公安部门管理,表示了“同意下发”的意见。我们知道后,立即找到了法制局,分管市长,秘书长,市人大领导,反复说明我们的理由和法规依据,最后,市公安局要求市政府行文的意见仍被香定。这期间偶而出现的公安部门扣农机部门核发的牌证的事,市纠风办都立即通知其纠正。与此同时,我们着手代市政府起草《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发展的意见》,并积极向政府领导和编委等有关部门汇报。一年来,坚持不懈地协调,终于有了好的结果,济宁市人民政府以〔2001〕38号文下发了《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把农用车的管理权明确赋予了农机部门。关系理顺了,农机执法有了良好的环境,各县区放心放手地于起来了,没有出现我们核发的牌证被扣的现象。一年激烈的争论,积极协调的结果,不仅解决了农用车管理问题,争来了好的执法环境,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农机部门地位和形象。去年市级机关改革中,我市保持了名称、规格、职责、经费渠道“四不变”。几设及道路安全整治活动,我们市农机局都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代表市政府对道路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可以说,我市农机工作,在市政府有位置,在群众中有影响。回顾一年的农机整治工作,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加大宣传协调力度,反复向领导、群众、社会宣传,争取领导和社会各界支持,创造好的执法环境,是做好农机整治工作的关键;二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省办、省站领导,给予了很大支持,林主任亲自给市长写信,省办正式行文表明省办的态度。关键时刻,省办领导还派省站李站长亲自赴济宁调研,在这里.深表感谢。

(二)集中领夺,集中时问,搞好农机专项治理。管理关系进

一步理顺了,我们就集中领导、集中时间,抓专项治理?。①加大田检路查力度。田检路查和专项治理是遏制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超载的等严重违章行为,确保农业机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做好这项工作,集中领导、集中人员,组成专门队伍深入乡村,大力开展以牌证管理为重点的整治活动,加强在县以下乡村道路、田间场院及其他作业现场开展监督检查,纠正处罚农机违章行为。积极参加“全国农机百日安全竞赛活动”、“全省拖拉机集中整治活动”和济宁市“道路安全整治月活动”,精心组织、安排,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国农机百日安全竞赛”活动中,被评为优胜单位。②进村入户,坚持从源头抓起。农业机械面广量大,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从源头抓起,努力扩大管理的覆盖面。广大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起大集,开展法规、技术、信息、办理牌证等项咨询,开展机具检验、机手培训考试、核发牌证一条龙服务,帮助机手解决实际困难,把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场院和农机户,赢得广大机手的支持,使农用车的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突破。

(三)文明执法,优质服务。在工作中,我们以“三个代表” 思想为指导,努力提高广大监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文明执法,?热情报务,广大农机执法人员认真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灵活使用处罚程序,熟练掌握违章处罚规定。做到了学法、懂法、会用法。对机手热情接待,使用文明用语,严格执行《监理条例》,以良好的素质树立了我市监理队伍的良好形象。使机手们乐意接受我们的管理。

通过一年的治理整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机械的技术状况进一步改善,事故的隐患逐步减少,农机安全生产的形势有了明显好转。去年全市初训驾驶员10138人,比上年增长75%,新入户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19041台,比上年增长137%,累计入户65429台,占保有量的90%以上。年检车辆65428台,年检率达l00%。、二、强化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整顿农机市场秩序

去年,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农机管理法规,以规范农机市场为重点以联合执法为手段,锐意创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机打假和市场整治等项活动,对提高我市农机产品质量,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维护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的有效投入起到了积权的促进作用。主要抓了以下八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以打假护农为重点的农权市场整顿活动。去年,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三次集中打假活动。第一次是年初,根据国家农业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农资市场“打假”整治理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会同工商部门开展了农机行业农资市场专项检查春季打假活动。第二次是五月中旬至七月底,会同工商、质检部门开展了农机产品质量联合打假活动。第三次是八月底至十月底,根据省办通知开展了整顿市场秩序,秋季打假护农统一活动。在打假护农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由市农机牵头、联合工商、质监局组成济宁市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协调小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的打假网络,为规范农机市场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大力宣传,广造舆论。在打假活动期间,全市出动宣传车168辆次,悬挂过街条幅36条,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份。我们主动与新闻部门联系,市电视台、电台、报社等都对这项“打假”工作进行了报道,济宁市电视台跟踪报道市局的专项检查“打假”工作,并制作了一个十多分钟的专题,在《济宁僚望》栏中连续播出,《济宁消费信息报》就当时的打假情况对我局分管局长进行了专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三是加强联合执法,形成打假合力。工作中,我们积极与工商、质监部门协调,密切配合,联合行文,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大案要案共同研究处理。这是农机市场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去年,全市共检查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及农机修配网点1460家,不同型号的农机整机280多咱,配件近2000种,货值达5960多万元,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61起,涉案价值372万元,其中“三证”不全产品、劣质产品共6300多台件,无强制推广许可证产品24台,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农民群众的拥护。

(二)加大农机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充分利用“3.15”活动,大力开展农机投诉宣传资询活动,农机投诉案件大幅度增加。去年共受理投诉75起,农机投诉站直接受理26起,案值88.7万元,已结案24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8万元,赔偿农民金额近5万元,农机投诉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为规范农机市场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农机三审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去年,我们狠抓了农机维修、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审验工作,严格农机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抓起,杜绝制、售假冒产品的源头和渠道,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例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市场,不符合开业的单位和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准从事农机产品的维修和销售,有效地形成了管理规范农机市场的长效机制。去年,全市共审验农机维修厂(点)、农机经营公司(门市部)1300多家,审验率达95%以上,有39家被缴销技术合格证,失去了从业资格。审验农机维修工人1290人,其中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全国统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612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全省各市中名列第一。

10.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十

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 新站区全市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务虚会汇报材料

(2011年12月16日)

2010年,新站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并且辖区面积增加到204.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91万人。面对新站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内容发生根本性变化。结合实际情况,现将2012年行政服务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存在问题及措施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

2012年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运行机制,精简审批程序,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实,打造便民利商的优质行政服务平台,全力推进新站区行政服务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我们的目标任务:一是进一步升华服务内容,拓展和清理各部门进中心事项,规范办事流程,实现“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服务目标;二是完善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程为民代理服务机制,加大对社区和村(居)为全程为民代办中心业务指导及管理考核;三是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新站服务”品牌。确保以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审 1 批服务效率、一流的精神面貌,追求群众满意的最大化,建设功能齐全、服务高效、管理科学、监督有力的行政服务中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学习,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2012年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业务知识、政策法规、组织纪律等学习培训。一是通过学习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二是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导则,其目的是建立健全业务运行、服务规范、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靠制度规范、用制度管人、按导则办事,树立工作标准、规范工作行为、公开工作内容、晒出手中的权利,可以有效的防止腐败发生。三是明确中心的职能职责、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职责、办事窗口的职责,以及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增强大家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减少审批环节,努力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 围绕服务提质、效率提速,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行政服务大厅的方便、快捷、高效,我们对进驻大厅的所有办理事项进行流程梳理,各职能部门对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逐条研究,理顺事项的办理环节和程序,剔除不必要的审批环节,通过简化审批环节,减少了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求各进驻厅窗口把快捷、高效作为目标,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缩审批时限,逐步增加即办件比例,对不能当场或当天办结的,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缩短时限,明确承诺,限时办结。3.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服务机制

一是变被动为主动,对入驻的企业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主动上门调研,切实解决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投资环境。二是大力推行全程代理服务机制。全区在各个社区设全程代理服务中心,在各个村居都设有全程代理服务点,形成了上下联动、全区覆盖、整体推进的全程代办服务网络。按照分级代办、无偿服务、提前介入的原则,对我区企业全部实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

四、存在问题

成立行政服务中心, 主要是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促进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尚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新站区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尚不完善,主要是因硬件条件和区划调整的限制,大厅只设有经贸发展、社会事务、建设发展、城市管理等服务窗口,服务功能极不完善,不能满足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要。目前,我区已在所辖区域内的中间位置(磨店社区内)新建集办公、行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办公用房,即将建成使用,其中服务大厅面积约600平方米,投入使用后的行政服务大厅将具有行政审批、便民、便企服务于一体的政府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做到便民、便企服务事项应进全进,群众只需进一个门,就能办齐所有事项,提高了服务大厅的功能和范围。

2.新站区行政服务大厅不是政府在编部门,没有成立相应的机构,在中心服务的工作人员是个职能部门抽调人员,没有统一 的组织领导和监管,各自为政。因此大厅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的相互协调、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从而使大厅的服务功能弱化,服务效率低下,监管力度不够等。

3.加强中心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由各级政府部门挑选人员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驻中心工作,同时,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针对中心的工作职能职责和办事流程,定期开展各种业务培训,提高中心办事效率。

4.中心工作要有健全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中心对窗口的年终考核结果,既作为窗口工作人员的单位考核和绩效依据,也与窗口部门履行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中心考核部门窗口的得分,要体现在部门的综合考核结果之中。进驻中心的部门工作人员,由中心负责进行考核,组织人事部门单独给中心优秀名额。各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考核得分低、群众不满意的,部门不能评为先进。

五、有关建议

1.建立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健全网站服务功能,公布各窗口工作职能职责,行政审批流程,提供表格下载、投诉举报、意见和建议等栏目。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中心服务水平。

2.设立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抽调人员,加强对中心的统一监管。

3.进一步完善社区、村(居)全程代理机构设置,为辖区内的群众足不出社区、村(居)就能把事情办好,提供优质的服务。

4.把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加强对中 心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制定一整套的检查考核机制,确保中心工作安全、高效、公开、规范运行。

11.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十一

1.践行“法治中国”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就依法治国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由此可见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全面构建法治中国,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是重点所在, 而它同时也是地方政府提高自身行政执法能力的主要着力点。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深化我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必然途径, 而行政执法体制的改革又是践行法治中国的需要, 因此,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 是践行法治中国不可欠缺的一环。

2.顺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推进, 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常住人口比重或城市户籍人口比重的简单提升, 同时它还包含人们生活方式、 行为规范、价值理念等的转变, 因此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政治、法律、价值观念等变迁的过程。法治化是一种治国方略, 它指党和政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以法律作为社会调控最为重要的方式, 它是推进依法治国, 构建法治中国的必然途径。 城市化与法治化是相辅相成的, 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中, 城市化对法治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法治化又能给予城市化以必要的保障。所以,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是顺应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实际需要。

3.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当前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推动社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 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工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依托于优化组织机构、简政放权以及转变政府职能这三点内容, 而这三点内容正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着力点。 因此,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提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当前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中存在的不足

1.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观念落后

科学、现代的行政执法观念对政府的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就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而言, 行政执法观念落后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不少地方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未能理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另外, 部分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公民义务本位的法律观念, 缺乏理性的公民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精神, 一些行政执法机关在具体工作中未能坚守依法行政的底线, 经常出现依权不依法、依人不依法等现象, 严重地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2.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体制普遍存在着缺陷, 这些缺陷严重制约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效能。它一方面体现在政府职能转变地不充分、不彻底, 职能分散、机构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各地政府中仍然是一个常态;另一方面, 现行的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体制, 可以总括为趋利执法体制, 从而滋生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腐败的重要根源, 严重地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 也间接地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权威以及效能。

3.行政执法人员素质低下

行政执法人员是地方政府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他们的个人文化水平、道德层次、专业修养、法治理念等对行政执法的效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当前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行政执法人员在个人综合素质上存在着很大的欠缺, 如部分地方政府的行政执法人员, 尤其是到县一级政府的行政执法人员, 他们不仅文化层次低, 而且业务素养低下, 很多人根本未曾经过严格的培训, 缺乏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理念。这种欠缺不仅影响了其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所应发挥的作用, 而且也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与权威。

4.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 因此权力的运用必须受到相应的监督与约束, 才能有效地遏制行政执法环节中出现的行政违法与执法不当现象。就当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而言, 存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 就行政系统内部自我监督而言, 我国行政机关并未分离行政权与监督权;其次, 就外部监督而言, 我国针对地方政府行政执法的监督主要来源于党、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因此, 监督效能难以发挥。另外, 虽然群众舆论监督在地方行政执法中的监督作用日渐突出, 但受限于我国目前民主化程度不高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群众舆论监督的效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执法能力的策略

1.转变地方政府执法观念

执法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具体行政执法行为, 因此, 针对当前地方政府中普遍存在的执法观念落后的现象, 地方政府需要做好相应的更新工作。在当前地方政府中, 不少执法机关对权力来源以及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存在错误的认知。因此, 政府应该加强基本政治理念教育, 对一线执法人员展开定期的政治培训工作, 使他们牢固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 且服务于人民的思想, 避免其在工作中出现官僚派的作风。因此, 地方政府要主动倡导公民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念, 引导一线执法人员在工作过程中, 切实维护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地方政府要在追求实质正义的基础上, 恪守法律底线, 依照法律规章制度的要求来行政执法, 坚决避免先执法、后取证的不良现象。

2.改革现行执法体制

行政执法体制是行政执法活动的前提与基础, 目前的行政执法体制从根本上而言是不完善的, 尤其是在机构设置与权力配置环节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只有按照高效、公正等原则进行针对性地革新, 才能真正地杜绝不执法、乱执法的问题。首先, 地方政府要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地设立执法机构。与此同时, 对机构层次以及人员编制数量做好硬性规定, 避免出现机构重重的现象。地方政府还要对那些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人员予以坚决地清除, 将其清理出行政执法队伍。其次, 地方政府要适当地调整行政执法权的配置, 使其向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其中, 最为主要的便是行政执法权要尽量在纵向上分解, 且在横向上集中, 具体工作则包括简化审批手续、严格行政处罚、规范收费行为、提倡统一执法等。因此, 地方政府需要尽快清理目前仍以收费和罚款作为运行经费的执法机关、而将那些社会确实需要的机关尽可能地纳入到财政拨款范畴, 并严格规定收费、罚款以及没收财物实行罚缴分离的制度, 从而使得执法机关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

3.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

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执法队伍具备成熟的专业素养, 而且还要有基本的文化水平与良好的道德品质。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形, 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 加强培训学习。培训学习是解决执法队伍业务不熟练、法治意识淡薄的重要途径, 培训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定期组织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到行政执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省会、直辖市以及首都去学习考察, 吸取各地成功的行政执法经验。第二、加强思想教育。执法队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吃拿卡要, 损害当事人切身利益的情形已经屡见不鲜, 极大地损害了执法人员与政府的形象, 对此, 地方政府要强化思政政治教育, 做好一线执法队伍的道德培养工作, 具体的方法包括树立典型, 将那些思想觉悟高、敬业精神突出的行政执法人员突出出来, 让其引导整个执法队伍改善风气, 提升道德水准。第三、强化责任教育。行政执法工作与社会稳定以及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 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就得不到提高, 地区的社会治理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最终影响的还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 地方政府还要强化责任教育, 帮助执法队伍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 促使其在工作中尽心尽责。

4.完善执法过程

目前, 中国地方政府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欠缺, 这些欠缺主要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诸如外部干扰多、经费不充足以及法律建设滞后等。因此, 完善执法过程也必须从这三点入手, 才能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首先, 地方政府要主动改善执法机关的执法环境, 增强执法透明度, 比如各级党委与政府要密切沟通协调好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构建联合执法机制, 避免出现以权压法, 以人压事的现象, 从而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尽可能减少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在工作中遇到来自政府层面的阻力, 从而提升行政执法的效能。其次, 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行政执法, 尤其是基层行政执法的投入, 比如地方政府需要整合执法资源, 避免出现那种点多线长的现象, 从而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或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推行联合执法, 不仅可以节约当事人的时间, 而且也能够有效地降低行政执法环节的经费支出。因此, 地方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 重点解决好手提电脑、拍照、摄像以及其他专业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工作, 从物质条件层面保证好行政执法效能。最后, 各级政府还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出发, 做好法律规章的制定与完善工作, 根据社会治理的新情形, 赋予法律新内容, 从而为一线执法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5.健全监督机制

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是预防和制止地方政府行政违法以及行政不当行为的重要保障, 就我国当前的监督机制而言, 它主要可以分为内、外监督两个层面, 当然, 这两个层面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存有一定的问题, 因此,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也必须从这两个层面出发。首先, 就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而言, 政府要着力改革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置方式。为了避免行政、监督不分家的问题, 政府需要在行政执法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 且监督机构实行垂直领导, 在赋予其较大权力、责任的基础上, 改变其对同级行政机关的依赖与从属地位, 从而尽可能减少同级行政机关的干预, 提高监督机构工作的独立性;其次, 就行政机关外部监督而言, 它需要落实好四点工作:一、切实发挥好党对行政执法的监督, 地方党委要理清党政关系, 在法律规章的指引下, 发挥好对政府的党纪监督工作, 对违反党纪的行政工作人员予以必要的党纪处分;二、权力机关要切实履行好自身的监督职责, 比如在各级人大常委会中设立相应的行政执法检查委员会, 从而为人大对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提供组织保证;三、强化司法机关的监督作用。国家要做好司法体制改革的工作, 构建垂直的司法系统, 从而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与公正性, 并且逐步加大司法机关的监督范围与内容; 四、发挥好群众监督的作用。当今社会, 大众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改善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这种监督仍存在着非理性、无秩序的现象。对此, 政府要做好大众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工作, 使其步入轨道,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汪玉凯, 等.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孟凌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视角下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 2012.

12.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十二

时间:2011-04-21 14:48:34来源:毕业论文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制教育,人文关怀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治观念也在不断加深。论文格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紧密,这使得年轻一代的思想思维模式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论文格式。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思、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二)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当前许多校扩大办学规模, 建立大学城;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优势互补, 提升办学实力, 并且断探索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这些新并或扩大规模的高校在过渡期间和改革期间, 加强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生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否则必然影响平稳过渡, 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和具体的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到去年才得以出台新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定一系列校规校, 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和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

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是确保硬件条件和谐有序进行的法宝和灵魂。

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不能与上位法律相冲突,创新性的内容也必须不违背上位法律的基本精神。4其次,学生规章制度的修改和清理必须及时,对于内容不适当,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予以修改或撤消、废止。重点清理那些直接涉及教职工和学生权益的文件以及与上级部门法规不相一致的文件。校纪校规的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再次,学校在对已有文件清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按照依法治校的理念实施,这是法治管理的必然要求。最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必须公示,做到程序公开、公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二)依法治校要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兼顾人文关怀

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更新高校的法治管理理念,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重新审视高校的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机制,是当前时代的要求。论文格式。尊重权利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慎用权力。这是判断对学生处理合理性的一个重要尺度。学生所犯错误是否够得上“勒令退学”或“开除学籍”这种剥夺受教育权性质的处分,必须以法治的精神来判断。也就是说,对学生行为“错误”性质的价值判断,并不能代替对其所犯“错误”程度的事实判断。毫无疑问,学校依法享有对学生的管理和处分权利,它的确属于学校合法的自由裁量行为。但是,正因为如此,它也就成为一项管理者必须根据公认的合理性原则来行使并接受监督和评判的权力。所谓合理性,说白了就是要合乎情理。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情与理,就是要兼顾学校的教育目的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探寻二者合理兼顾的制度“临界点”以实现二者的平衡,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学校不能不顾育人和管理的导向问题,但为此而实施的管理措施以及对学生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应被控制在一个尽可能合理的限度之内,即所采取的措施应与其正当目的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必然联系,从公正的意义上具有必要性以及用社会通常观念来理解具有适当性。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是法治化管理理的“调节器”和“助推器”。5法治化管理是学生管理下作中一种有效手段。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充分的尊重;在法治理性的宽容信任中,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保护,是校园和谐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依法治校、建立法治秩序,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的和谐。法治文明对管理工作者的要求是“认真地对待权利”。管理工作应充分体现尊重人权的理性精神。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大学生法制课程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依法治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它不仅和社会的法制水平有关系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达程度都息息相关;加强依法治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使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权;赋予学生平等的民事权利,做到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享得更多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 杨 科 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2.《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张鸣凤,李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2006.4

4.《代理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李 奇 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论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翟新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6.《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蔡国春 《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

7.《我国高校与大学生法律关系研究述评》朱孟强《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3.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篇十三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董丙剑710065)

1内容摘要

依法治校是落实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依法治教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的日益增多,表明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加强新时期学校的法制化管理,大力倡导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办学和治学思想,使高校学生管理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既是客观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

依法治校法制教育人文关怀

一、依法治校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高校的管理进入了法治化的时2代。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则是我国依法治校的又一举措。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法制化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依法治教也逐步被人们提到日程上来。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首次发布的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文件,这也是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开端和先河。制订《教育督导条例》,加快《考试法》、《学校法》、《学位法》和《终身教育法》起草进程,研究修订《职业教育法》,继续推进《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修改工作。制订必要的教育规章,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继续做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新近,教育部又发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在最近又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学生住宿董丙剑(1981—)男 山东菏泽人硕士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助教 诉讼法学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杨 科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管理工作。

2007年4月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在解读近期教育热点政策中指出,教育部正在积极制定《就业促进法》,这在法律上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这不单单是学生就业问题,也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校的必要性

(一)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加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的接轨程度越来越紧密,这使得年轻一代的思想思维模式受到国外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步伐的加快,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增强,学生家长和大学生本人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也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 传统的管理思、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不符当代大学生的现状, 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理念, 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二)依法治校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 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法律依据,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依法治校是深化高校改革、实现对学生有效管理的内在要求。

当前许多校扩大办学规模, 建立大学城;通过合并实现学科优势互补, 提升

办学实力, 并且断探索教育管理改革新思路,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新模式。这些新并或扩大规模的高校在过渡期间和改革期间, 加强学生规章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生管理显得尤为紧迫, 否则必然影响平稳过渡, 影响进一步深化改革。依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是学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领域还未完全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体制,和具体的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规定到去年才得以出台新规,高校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 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制定一系列校规校, 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依法治校

随着各级教育的发展与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教育管理越来越复杂,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要依靠法律、依靠教育规章制度来理顺关系,规范行为,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完善学生管理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要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一个学校的人文精神,体现校园文化。如果说一个学校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优良的硬件,一个学校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则是高级的软件,是确保硬件条件和谐有序进行的法宝和灵魂。因此,必须在实践中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规章制度,运行有序的学生管理机制,严格公正地执行学生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因此,首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的制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不能与上位法律相冲突,创新性的内容也必须不违背上位法律的基本精神。3其次,学生规章制度的修改和清理必须及时,对于内容不适当,或过时的规章制度,学校应与时俱进,及时予以修改或撤消、废止。重点清理那些直接涉及教职工和学生权益的文件以及与上级部门法规不相一致的文件。校纪校规的清理,以保证其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一致性。再次,学校在对已有文件清理的同时,还必须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工作制度,让“正当程序”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以保证学校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长期按照依法治校的理念实施,这是法治管理的必然要求。最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处理办法必须公示,做到程序公开、公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并征求意见,反复修改。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 2006.4(二)依法治校要兼顾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答理是法制化答理的“调节器”和“助推器”。4法制化管理是学生答理下作中一种有效手段。

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关系,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就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人文关怀精神。然而至今不少高校的学生管理人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旧的行为方式的惯性引导,在学生的各项管理中仍然习惯于用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治理学校,由此也极易造成学生与校方在诸多问题上的对立和冲突。面对法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今天,高校单纯用政策和行政手段来治理学校的传统方式,很难实现对自身这个大型复杂系统进行的有效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管理者必须尽快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才能够摆脱目前这个困境。

另一方面,以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价值导向主要是着眼于有效地规范和维护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而对如何以人为本,维护学生的权益重视不够。然而,法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物,法的核心是权利和义务,在此精神指导下,高校的法治构建问题必须落实到对人的终极关怀上。因此,高校在推行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时,不仅要关心国家利益、学校利益以及教师利益,更要关心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利益,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权利价值,关心学生的权利实现,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激励学生的权利追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信仃与支持,才能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同.逐步形成大学的特色文化。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

法律素养是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制教育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法律品质、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关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对依法治国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代大学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反思原有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内容僵化、方法简单等问题,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国际社会思潮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法治社会要求高校的法制教育在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方法上有所创新,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类型增多,教育的形式不断多样化,以上种种新变化都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4《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张鸣凤,李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第一,加强大学生法制课程教育

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精神、法制意识和法律信仰才是这门课的目的。

与“两课”中的其他素质教育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两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涵盖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集体备课,互相促进,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共同提高,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入眼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比如校内开展主题办团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和进行普法教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不仅仅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法律实践能力,促进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四)全校上下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学生管理不是只是学生管理者的事,而是全员的事,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学校管理者要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同

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尤其是对学生的处理的问题上,一定要做到“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分适当”并接受学生的监督,学校还可以借鉴学习其他学校管理中依法治校的先进经验,加强交流学习,不断加快“依法治校,科学管理”进程。

依法治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它不仅和社会的法制水平有关系还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的发达程度都息息相关;加强依法治校,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从行政权上做到学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全;赋予学生平等的民事权利,做到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只有这样学生工作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学校管理水平才能得以提高,享得更多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构建浅探》杨 科唐百峰《沧桑》 2006年第1期

2.《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张鸣凤,李璞《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年第1期

3.《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探讨》 李建军 《重庆行政》 2006.4

4.《代理父母地位说:美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主导理论》 李 奇洪成文 《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四期

5.《论我国普通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翟新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23卷第1期

6.《试论高等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蔡国春《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

上一篇:快乐的圣诞节作文250字下一篇:求职英文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