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24-08-16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精选9篇)

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一

养成良好习惯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星源学校初中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养成良好习惯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中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求品立德中增长智慧,促进他们自主发展,最终实现人生目标,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下面我就学校的养成教育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判断

素质教育已经呼喊了许多年,但是从我们国家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由于应试教育的极端化导向和人们价值观的混乱,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偏面追求升学率摧毁了学校本应该具有的很多美好东西,造成了“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教育。我们教育界的大师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育工作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教人做人、立德树人呢?另一位教育泰斗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就给出了我们答案,“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事业有它本身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就抓住了教育的精髓。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一个人的良好习惯有过绝妙的比喻,“良好习惯乃是在神经系统中存入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整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理应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对我校特殊现状的分析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但由于时代特征,他们缺少了农村学生应有的诚实、勤劳和朴素等优良传统;县城学生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过度,学生自我意识严重,他们身上城市学生应有的文明精神并不明显,反倒呈现出一些低俗、浮躁和虚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迫切的需要规范。

另外,我校还是全县最大的全封闭管理学校,学生寄宿制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并以此推动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良性循环、健康成长。鉴于以上两点的认识,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确立了以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五种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养成教育内容,力求行之有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达成效果,用良好习惯为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二、我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及现实意义

(一)主要内容

我校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五种习惯教育”,“生活习惯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礼仪习惯教育、“学习集体规范教育”、“社会公共规范教育”。

(二)现实意义的思考

一项制度和策略的提出科学不科学,要看他是不是符合时代特点,有没有现实意义,有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我简单谈谈学校对养成教育的定位以及提出“五种习惯教育”的现实思考。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说“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什么是一个人忘不掉的呢?显然,忘不掉的只有习惯。但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习惯,不是机械化的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而是一种符合时代特征的,并且能够从学生的内心产生出认同感和热情的人格化的习惯,我们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这些人格化的习惯来培养真正的人。

五种习惯教育:“生活习惯”教育:穿戴整洁,卫生习惯良好;认真参加劳动,有自理能力,生活勤俭节约;合理安排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生活方式健康。“学习习惯”教育:符合预习、复习、上课的规范性要求;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符合作业的规范要求;考试、测试不作弊。“礼仪习惯”教育:与同学交往的行为举止规范、言语礼貌;对教师、长辈的行为举止规范、言语礼貌;对来宾的行为举止规范、言语礼貌。“学校集体规范”教育: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群体形象文明、健康;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觉遵守学校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中的规范要求。“社会公共规范”教育: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时行礼规范;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交通法规和公共秩序。

三、我校养成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收到的效果

我校的养成教育有总体思路,有步骤方法,有配套措施。

(一)具体做法

1、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要想开展好一项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养成教育不单是领导和老师们的事,更要设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为此,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成长成才所起的重大作用。政教处分阶段下发主题资料,班主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同时利用校园广播、班会课、养成教育研讨课、论坛、橱窗、黑板报、升旗仪式、年级学生集会、演讲、征文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形式大力宣传养成教育,天天讲、时时说,让全体师生都形成统一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学校同时调动各方面力量,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政教处和分管领导总体设计、组织管理、保证执行;年级组长、班主任、生活老师根据要求,大力开展工作,把学生的日常活动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3、管理到位,制度先行

光有一腔热情还远远不够,开展养成教育,管理是前提,制度是保障。为确保养成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部门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并结合校情制定了《星源学校初中部学生管理手册》、《星源学校学生成长手册》、《星源初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实施方案》、《行为示范班评价细则》、《星源初中学生一日常规》、《星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保证落实。

4、措施配套,力求实效

在此基础上,政教处又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力求工作有实效。

1、培训班主任,培训学生。政教处对班主任的业务能力进行了多次培训。

2、检查评比,树立典型。每周进行一次班级之星评比,每月分年级进行一次“璀璨星源、群星闪耀”评比活动。

3、制定和完善评价机制,根据《星源初中学生一日常规》和《学生管理手册》对学生在校的一系列行为进行科学、细致的评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奖惩。

4、加强安全管理。我校的安全管理是细节管理、全员管理。指导思想是:高度重视,有效预防,杜绝发生。管理方法是: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片管,部门主任包一段,班主任治理好一个班,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德育首见责任制,保证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负责。定期进行安全大排查等等。

5、文化建设,提高品位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力图用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引领师生,用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陶冶师生。多年来,我校以师生校园生活为背景,大力开展了系列化、校本化、人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有形无形的文化自然流淌,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角一景,都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做到了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能育人。通过营造健康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品质品味,让学生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下学会忍耐和宽容,丢弃庸俗和狭隘,建立真正友谊,同学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取得的一些成绩

经过大量艰苦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我校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不良习惯少了,优秀品质多了;校园的垃圾纸屑少了,文明礼让多了;课堂上的无精打采少了,朗朗书声多了;楼道里的追逐打闹少了,互帮互助多了;餐厅的秩序好了,学生能自觉排队,文明就餐了;两操活动和体育课规范了、公寓环境变得温馨和高雅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多的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缺憾,我们还有太多的方法需要改进,太多的经验需要学习,太多的细节需要规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立德树人是百年大计,懈怠不得,也马虎不得。虽然道路漫长,但我们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继续用星源人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学生的心灵、培育学生的品质,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基!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许多不当的地方,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二

在生源质量不高的背景下, 一所普通的农村公办校, 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学生?“多年来, 我校始终坚持‘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有用人才’的办学思想, 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为培养目标, 促使学生在充满阳光、和谐向上的环境中健康幸福地成长。”该校校长王玉璋的话, 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精彩德育, 让学生学会做人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 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知心姐姐卢勤教授说, 谁为孩子塑造了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 谁就等于为孩子铺就了一条撒满阳光、开满鲜花的道路。

大毕庄中学十分重视德育工作, 努力做到坚守传统, 与时俱进:全过程育人, 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学校以建设“温馨教室”、“‘温馨班’集体”为抓手, 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开展“三爱、三节”、“行为养成月”、“我健康我快乐”等系列教育活动, 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 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同样, 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中有些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听到别人取得好成绩或获奖就不自在, 看到别人进步就不痛快。这种自私的心理不仅会使学生陷于孤立、封闭状态, 还会影响与他人的交流, 从而影响自己的进步和能力的提高。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许佳楠适时设计了以《欣赏他人, 悦纳自己》为题的班会活动。

深情朗诵的小诗《一棵树》, 让学生们发现只要肯去欣赏它, 总可以发现它的美;幽默、富有哲理的小品, 让学生们发现只要真心欣赏他大身上的优点, 同时修炼自己, 就会在学习他人的过程中变得更优秀;古朴典雅的吉筝乐曲《高山流水》, 传颂着俞伯牙和钟子期真挚的友情, 让学生们感受到欣赏的神奇力量;有趣的游戏《别人眼中的你很美》, 让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 感受欣赏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开展这一班会活动的目的, 是让学生懂得:欣赏别人, 不仅能给人以抚慰、温馨与鞭策, 更是自己前进的基石。学会欣赏, 能够获得人生的乐趣。学会悦纳自己, 有助于学生给自己正确定位, 不妄自菲薄, 也不妄自尊大。”许佳楠说。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学校“碧语新声”广播站专门策划了一期主题广播《无烟世界, 清新一片》, 引导学生认识吸烟是一种极为有害的不良行为:青少年吸烟对生命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青少年吸烟容易成瘾, 可能会引起思维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 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青少年吸烟会助长其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 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 会促成不良交往, 诱发不良行为, 甚至引发犯罪。

在教师王倩的主持下, 学校专门制作了大型无烟日宣传展板,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做不吸烟的新一代, 创造洁净、文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同时, 倡议学生做控烟义务宣传员, 主动劝阻父母家人远离烟草, 做爱护健康、节制吸烟的健康公民。学校德育副主任焦文军自豪地说:“我们的宣传和引导发挥了作用, 没有发现一个学生出现吸烟行为。”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 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在讲授这篇文章时, 语文教师张家云有意识地进行了德育渗透:通过朗读揣摩语言、学习语言, 体会亲情的温暖, 让学生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利用引导法、探究法, 引导学生研讨“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儿子, 推而广之, 思考“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 由此悟出一个“孝”字, 进而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学做有责任的人。

高效课堂, 让学生学会学习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是大毕庄中学课改的落脚点。学校组织开展了“我的课堂我负责”“优质, 课常态化”“常态课优质化”和“我的模式我的课”等评比活动, 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以学科组为单位, 开展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讲评课、实验课等课型的教研,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打造“轻负、高效、优质”课堂。

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 语文组确立了高效课堂三步法:导学与自学—研讨与探究—总结与评价;数学组确立了五步教学法:自学指导一小组汇报一基础训练一拓展提高一小结测试;英语组确立了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法;政、史、地组形成了自主学习法:引入课题—自学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集中交流展示—巩固与反馈。这些教学模式的确立, 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铃还没响, 初二学生小马就赶紧抓起作文本, 和同学们一起跑到四楼阅览室等着上阳光读写课口铃声一响, 她马上冲进去抓起《牛虻》, 翻到上次读到的位置, 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学生们沉浸在认真阅读的氛围中, 7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们纷纷合上书本, 打开作文本, 利用剩下的20分钟写下今天读到的最喜欢的内容。

“在我们学校, 语文课就像地球一样, 吸引着我们这些‘小卫星’。对于我们来说, 上语文课就是一种享受。昨天, 可爱的张老师带我们到阅览室读书。同学们瞬间变成了书虫, 全都钻进了书里。阅览室里安静极了。写感想时, 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和小声交流声。

今天的语文课是交流昨天的阅读感受。同学们纷纷讲述了书中的精彩故事, 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节课, 有笑声, 有掌声, 有鼓励, 有收获, 多姿多彩。我们的语文课真是别开生面, 期待下次交流课的到来!”

这是八年 (7) 班学生小余在作文中写下的自己对阳光读写课的真实感受。

“开这堂课的目的, 是让学生感受读书的魅力, 通过书籍温暖心灵。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张家云告诉记者。

l4岁的小健跟随打工的父母从安徽来到天津, 淘气的他曾是班里最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之一。虽然第一次上阳光读写课时, 小健调皮得坐都坐不住, 但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 他逐渐喜欢上了读书, 并爱上了这门课, 人也变得更有礼貌了。

当初开设阳光读写课时, 部分教师并不赞同。随着这一课型初见成效, 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接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写出了很多优秀作品。语文组将学生的优秀作文集结成《碧妆新绿》一书, 将其作为校本教材投入使用。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基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位居全区前列。毕业年级在2013年中考中, 总平均分超过了市中考平均分, 是东丽区公办初中校仅有的超过市平均分的三所学校之一;2014年, 中考成绩超过市平均分22分, 成为东丽区连续两年超过市平均分的三所公办校之一。

实践体验, 让学生学会生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现代教育的4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生存, 其中以“学会生存”为中心。认知、做事、共处, 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要想成为合格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才, 学生就要学会生存, 学会自我保护, 学会发挥自身的潜能, 增强生存能力。”校长王玉璋说。

为切实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 大毕庄中学开展了以“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引导学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重点, 抓住班级教育主阵地, 宣传法律知识;紧密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如举办法制报告会、手抄报 (漫画) 比赛、读书活动、板报宣传、法律讲堂、辩论会等, 极具示范性和导向性。

同时, 该校的法制教育还努力做到“三个结合”, 即法, 制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 法制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 法制教育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式教育网络相结合。

某人酒后驾车出现了交通事故;某人因赌博欠了一身赌债;某人因为吸毒进了戒毒所;某人因为受贿上了被告席……一幅幅生动的法制教育漫画给予学生深刻的启示。“学法, 知可为与不可为;用法, 行应为而勿妄为。”“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 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结果”一句句有关法律的名言警句, 让学生明白了学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通过参与法制教育活动, 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了, 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提高了。

如今, “碧语新声”校园广播站已成为校园文化阵地。在为校园文化作宣传的同时, 还努力营造一种“职业”氛围, 让学生体验职业的魅力, 增强生存能力。在教师陈颖的主持下, “碧语新声”广播站通过多种比赛形式, 选拔出优秀的编导、广播员和小记者。学生们自主完成广播站的各项任务, 感受到了职业的乐趣, 树立了自信, 开阔了视野。

广播员小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 但很有责任感, 对广播站工作热情很高。刚入站时, 他的眼睛受伤刚刚恢复, 但仍然主动承担帮编导打字排版的任务。没有广播任务时, 他仔细倾听中午的广播, 如果音效出现问题, 他会第一个跑到广播站调试。针对播出内容, 他不断提出自己的创意, 并与指导老师交流。每次编辑节目, 他都会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一次他发烧了, 妈妈到学校接他, 但他坚持完成播音任务才去看病。对广播站工作的热爱, 促使他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将来要到天津广播电视台工作。这一理想成了他学习的动力, 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并多次被评为“校园优秀广播员”。

小李是一个乐观向上的女生。她像傲然挺立的梅花, 面对拮据的生活, 和妈妈一起支撑起家庭的重担。她孝顺懂事, 每天帮妈妈做家务, 照顾年迈的太姥姥。她生活节俭, 从不和同学攀比, 还竭尽所能帮助他人。她又像节节高升的绿竹, 在学习和活动中历练自己、提高自己, 在人生的求知路上孜孜不怠。她更像艳丽柔美的牡丹, 多才多艺, 在各级舞蹈和绘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并考取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分级考试四级证书。她品学兼优、能歌善舞、自强不息, 多次获得市级文明学生、市级三好生等荣誉称号, 并被评为天津市第七届十佳中学生。

3.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篇三

如何真正以学生绿色学业评价体系为导向,回归育人原点,坚守教育价值?一所定位为“外国语”的小学,如何在“外语热”中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牢正确的办学方向?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之“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把“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作为办学宗旨,鲜明地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办学思想。

二、理念解读

“和谐教育”,其思想源远流长,是古今中外教育发展史上许许多多教育先贤孜孜追求的教育理想。我们倡导的“和谐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始终立足于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这一根本,运用合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的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现学生个体身心、知识和能力、与群体和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

“和谐教育”,其育人目标是“身心健康、习惯良好、乐学善学、多才多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其本质在于:

——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明天发展而教,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教。

——培养个性特长。培育学生广泛兴趣、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尊重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全面协调发展。英语、语文、数学、艺体、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学习均衡发展;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身心健康、品德养成相得益彰。

三、理念践行支撑体系:五大实施体系

(一)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是指在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中,以“和”的思想凝聚人心,构建层级合理、职责明晰的管理运行体系,施行畅顺、高效的行政管理,从而实现管理之和谐。其内涵包括“和于公正”、和依“德”、“礼”、“和而不同”。学校树立正直、正派、公正的管理理念,尊重、信任每一位教职工;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和评价教职工,给教职工创造公平的条件和机会;营造纯洁简约、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学校风气纯正,全校教职工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管理实践中,学校从“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念出发,以“德”带人,以“德”服人,以“礼”治校。学校工作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和创造性,充分激发教职工个人潜能,如“和而不同”的学校班级文化充分体现了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二)文化引领的“和谐德育”

“和谐德育”,是指树立“立德为先,文化育人”的理念,依托环境和课程等文化资源,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等文化熏陶,让校园成为文化浓郁的“大雅之堂”,培养和塑造“文雅学生”,从而达成德育之和谐。学校通过读国学经典、经典绘本等,在经典诵读、阅读中润学生美好品德;学校重活动文化,育现代小公民。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活动、节庆文化活动,鼓励各个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通过建设“雅致”班级文化,和而不同中快乐成长。打造班级育人小环境,通过师生参与、生生参与、家长参与的开放型班级文化建设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班班有文化,人人有自信;一班一世界,全校共情怀”。

(三)丰富多彩的“和谐课程”

“和谐课程”,是指依循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结合生源、师资、时间空间、教学资源等校情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使课程体系更加丰富多彩,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实现课程内容之和谐。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省、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紧扣我校的办学定位,创造性地开设英语课程。我校构建了一个符合儿童语言学习规律、大面积提高英语学习质量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树立学生英语学习信心,适合每一个普通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结合”优质英语教育模式。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开设了五大类、四十五门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创设基于儿童个性和特点的教育生活,努力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愿望,使学校的教育呈现多样性的生动局面,使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幸福和快乐。

(四)内外协调的“和谐环境”

“和谐环境”,是指优化校园内物质环境,增添教育情趣,使校园环境更加人本化和生活化,使学生更加向往和留恋校园;积极调适校外关系,拓展教育资源和空间,创造最大的教育合力,实现育人环境之和谐。学校努力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管理品位。学校校园文化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突出中国文化和国际视野教育。各班环境文化各具特色,班级环境文化从班名、班级LOGO、班级制度、班级生物角、文化角等多方位搭建学生喜欢的课室文化,实现班级课室个性化、特色化。走进外小校园,学校通过“和美”的环境,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国际公民素养的特区现代小学生”的目标追求。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出了“助学生乐学,教学生会学”的教学理念,打造“和乐”课堂,通过创设浓郁的学科学习氛围;创造优良的视、听觉环境和利于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营造利于教学引入、展开、质疑、讨论的情境或场面,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学校与辖区共建单位关系和谐,社区联系密切,长期工作机制稳定,“警校共建”、“社区共建”等工作卓有成效,成为是学校办学强有力的外围支持力量。

(五)高素质“和谐教师队伍”

针对我校办学定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计划,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理念,提升专业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和谐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根本保证。学校教师师德高尚,师风优良,团队和谐发展,受到领导、社会人士和家长的广泛好评,称赞我校教师“做事特别认真,工作责任心特别强,教师整体素质高,完成的工作任务质量高”。教师队伍师研扎实,师能精湛,专业蓬勃发展。为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我校在教师专业研修与校本培训方面采取了五大举措:“固本工程”“朝阳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稳扎稳打;科组研修,苦修内功;课题开路,促进转型;专家引领,借力成长;校外培训,开阔视野。学校教师队伍成长喜人,现有2名市级名师、13名区级名师、32名校级名师;教师中有11人获得过国家、省、市级先进教师荣誉称号;多名教师在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2名教师参加广东省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名教师成为第一期“盐田区中小学专家型名师培养对象研修班”的学员。英语教研组、音乐教研组、信息技术教研组获评深圳市优秀教研组;2009年,学校获评“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

四、理念成效:和谐教育,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办学12年来,我校在“和谐教育”办学体系的指引下,实现了办学效益在区内“外语突出,各科领先”的特色,实现学校全面发展、快速发展和整体发展,赢得了家长、辖区居民、区内教育系统同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口碑家长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近3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市级以上奖项392人次;省级13人次;国家级32人次。学校童声合唱团获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儿童组锦标赛金牌。

“和谐教育”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深圳市一级学校”评估、“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深圳市德育示范学校”评估。学校先后获评“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市教育先进单位”“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单位”“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13年9月,盐田区委区政府批准我校开办东和分校,我校办学特色和社会影响进一步辐射和提升。

4.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四

终身发展奠基

少先队工作总结,多彩活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洞桥镇中心小学地处鄞州区西南部的洞桥镇王家桥村,现有21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62名教职工。几年来,学校大队部结合 “规范是最大特色”的信念,秉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展各类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规范、和谐、发展的成长环境。现将本学年少先队工作汇报如下: 一、七彩袖章,引领自主管理。

本学年开学初,大队部设立了七彩

袖章管理与评价制度,把大队委员、值周班级的工作和七彩袖章进行有效结合,按岗位职责分配七彩袖章,一个岗位一种颜色,明确了学生的管理职责;为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大队部设立七彩积分卡,按颜色等级每周一次及时评定队干工作。让管理团队更规范,更自觉,做到了“一示范一提醒”,有效提高了队干部的管理能力。

二、校园之星,促进规范养成。

“规范是最大的特色”为了进一步学规范、做规范,营造勤奋乐学的校园氛围。大队部将“雏鹰争章”活动和本校实际相结合,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我们的评选标准是:符合洞小五星标准为基本条件,开学初,大队部统一组织了五星知识竞赛,以合格为基础。大队部结合每月主题活动确定评选内容及条件,各班推选班级之星,自制展示卡,经大队部考核后,颁发奖状并授予“洞小之星”的荣誉标志,一年来,我校开展了环保、科技、礼仪等校园之星评

选。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将学校的各类活动有序的串联起来,也有效促进了规范的养成。

三、多彩活动,促成和谐发展

1、开展“传民族精神,扬爱国情怀”主题系列活动。大队部时刻用“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激励少年儿童,培养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国庆节开展“童心向祖国,共庆62华诞”书画演讲比赛。建队节举行了“准备着,时刻准备着”主题队会,开展了中队角评比活动、“行标准队礼,唱准确队歌、整队仪式过关展示”活动和“新生入队仪式”。活动过程队味浓浓、紧凑有速,充分展现了队员的风采。4月,大队部联合镇关工委、点、村校一行祭扫樟村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辈敬献花圈,敬队礼,默哀。表达了老少两代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还开展了“缅怀先烈、继承遗志”中队观摩活动,通过故事《一袋干粮》、三句半、歌曲等形式,让队员们牢记历史,珍惜生活。不仅上了爱国主义的一

课,也是对队员一次能力的提高,对辅导员一次很好的工作经验积累。

2、开展“学习雷锋见行动,争做五小我能行”主题活动。3月,进行了学习雷锋精神,传唱雷锋歌曲,开展小雷锋护绿,感恩,文明,清洁和志愿服务五大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胡永泰老师开展雷锋主题讲座,还积极参加区雷锋征文和演讲比赛,我校陈欣妍同学获区学雷锋演讲比赛二等奖,孙妍、刘婉宁同学获区雷锋主题征文一等奖和二等奖,还及时将活动近况和效果进行总结,仅3月份我校共有3个学雷锋活动报道在鄞州教育网上,在全体辅导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被评为“区学雷锋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3、开展“红领巾与文明同行”主题活动。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上学期,我们立足农村学校实际,进行了《让文明课间游戏替代野蛮行为》的课题研究,开展了文明课间游戏活动,通

过自查野蛮行为,文明游戏征集,文明游戏试行等活动去野蛮存文明。为了持之以恒的学文明做文明,本学期又重点开展了“文明就餐”活动,大队部编排了文明就餐童谣,以三字经的形式贯穿文明要点,将文明意识根植到每一个队员的心中,为争做文明少年奠定了基础。

4、结合校园文化,开展各类体验活动。

3月底,组织了天宫庄园童趣寻春实践活动。4月,举行了校第二届科技节活动,在第八届青少年科技活动中,获得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和三等奖,并推选学生参加市静态科技大赛,获得2个市一等奖,3个市二等奖,7个市三等奖。5月,开展“幸福快乐我做主”校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6月,校园艺术节“展个性,展风采”如期举行。7月,开展了“忆往昔,展未来 ”毕业典礼。为了继续深化“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平时,大队部结合消防、法制、地震、溺水等事件定期开展各类演习和讲座,时刻敲

响安全警钟,为学生系上生命的安全带。

四、特色活动,展现异样风采

1、社团活动,洋溢个性风采。两年来,为了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健全人格,我们以个性化教育为手段来满足每一个儿童发展需要,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中,化“普通”为“个性”,从“优秀”走向“卓越”。克服了没师资、没场地的困难,逐渐摸索出特色、艺术、体育、美术、科学、传统项目六大板块的个性社团活动,共计29个社团。为了更规范社团活动,本学期大队部进行了社团logo征集比赛,共征集了200多个优秀标志,进行千人公投后,最终评选出29个最具人气的logo作为我校各社团的标志。

目前,我校的社团活动已初具特色,学校被评省珠心算教学特色学校、市菲奥项目训练基地、市斯波特轮滑训练基地、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区风筝比赛培训基地、区柔道业训点等荣誉称号。学校的个性活动曾多次接收鄞州电

视台、东南商报等媒体的专访。轮滑、跆拳道、航模、等个性社团在市级比赛团体第一名,舞蹈、合唱、体育社团在区级各类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2、爱心环保活动,孕育时代责任。将爱心与环保有效结合是我校少先队工作的最终理想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的爱心环保活动已逐步形成 “四项体验汇聚爱心”常规模式。指的一批环保志愿者;一个废品回收站;一次变废为宝制作比赛和开展一次爱心义卖活动;最终将爱心款和爱心事迹以学生的名义存入红领巾爱心银行。利用爱心基金扶穷帮困,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 “化废品为爱心”的乐趣的理想状态。

这是本学年开展的爱心环保系列活动,每月的废品回收站先进评比活动,“瓶瓶罐罐献爱心”饮料瓶慈善一日捐活动。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现场亲子变废为宝制作比赛,作品展示。校第六届“转手遇到爱,给废弃物品找第二个

家”义卖活动,还积极参加市第十二届“让我帮帮你”主题慈善义卖活动,“用环保奉献爱心”的活动创意,不仅吸引了很多爱心市民的光顾,还吸引了少儿频道江峰等主持人的积极参与,我们的爱心环保理念先后宁波电视台播出、在中国宁波网上刊登。

目前,学校爱心银行已有存款14181元,平时的爱心开支如:慈善一日捐、爱心午餐、慰问敬老院,支助贫困生等都由红领巾银行统一支出。我校的课题《爱心环保研究》在市里立项并获奖,20多个学生的变废为宝作品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废品拼贴画获国家二等奖,《环保“小白鸽”爱心传递行动》获区一等奖,废品制作《龟兔赛跑》、《垃圾分类器》获区二等奖。环保是一种意识,爱心是一种责任,几年来,我们的队员默默的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自食其力地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奉献着一份爱心。

五、收获成功,展望未来

我们将在今后的少先队工作中

5.让学会负责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篇五

罗山第一中学德育工作案例 2012年5月

2008年上半年,我们对过去多年来的德育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反思,发现我们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大而空的现象。口号喊了不少,就是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采取的措施也很多,但就是没有多大的实效性。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校地处县城繁华地带,学生全部走读,社会上对学生产生不良诱惑的因素太多,如网吧、游戏厅、流浪的无业小青年、地下书摊等;二是当前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心理现象在他们中普遍存在;三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开放,留守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四是学校的德育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的操作模式,德育教育更多的是“硬堵性”教育或“补救性”教育。为此,我们通过理性分析,一致认为,造成这种被动局面的直接原因是学生缺乏责任意识,而根本原因是学校缺乏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样下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于是我们最终把“学会负责”确定为学校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德育主题,同时也把“学会负责”作为学校的校训,并将它制作成四个光彩夺目的大铜字高高地耸立在教学楼上方,时刻昭示着全体学生把“学会负责”作为一生的功课。

1、以舆论宣传为导向激发担当责任的意识。通过全校“学会负责”动员大会、“学会负责”主题班会、“学会负责”座谈会、“学会负责”演讲比赛以及“学会负责”经验报告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全校提出“学会负责,做阳光少年”口号,激发全体学生把勇于担当责任放在做人的的第一位。

为了让“学会负责”入心入脑,学校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一月一

个专题)。如“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老师负责”、“对同学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荣辱意识、进取意识、感恩意识和成就意识,最终达到强化责任意识的目的。

2、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履行责任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履行责任中体验责任的份量,享受尽责的快乐,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学校建立了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并以“三优联创”为载体,即创“文明建设优秀班集体”;创“平安建设优秀班集体”;创“学风建设优秀班集体”。要求班级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具体要求是:在环境管理方面,每个学生要对自己座位下面的地面进行日常管理,不得出现一片纸屑,一块果皮。同时,班级内黑板、讲台、门窗、走廊、天花板、阳台等每一个角落都应有专人管理,事事刻刻保持干净整洁、完好无损。在行为养成方面,开展“三比三不比”,即不必阔气比志气;不必聪明比勤奋;不必基础比进步。引导学生人人知荣辱,明事理,讲文明,守规范,尽责任,争先进。校园内悬挂着这样一些永久性标语:“让大家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讲文明,除陋习,做阳光少年”、“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通过氛围的营造,激励同学们把尽责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为了落实好此项德育目标,由各班 “六大员”(文明监督员、安全监督员、学习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纪律监督员、财产管理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各年级办公室的德育专干每月负责对“六大员”进行业务培训,让每位监督员明确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工作方法。每周,各项监督员都要将自己的监督结果书面报告年级办公室,年级办公室对各班上交的各项《监督报告书》进行书面汇总,分析、诊断当前各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为了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学校自去年上半年开始,变以“硬堵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为主为以“预防性”教育为主,让学生在接受“预防性”教育过程中主动查找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把犯错意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3、以激励评价为手段激发担当责任的自觉性。为了让学生学有目标,行有示范,学校建立了多元评价体系。在每项奖励的标准中都把学生个人或班集体履行责任的态度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以班为单位组织学习各项《评价标准》,以此引导同学们明确努力方向,时刻把认真履行责任放在首位。如每学期评选“尽责之星”、“阳光少年”、“学习进步奖”、“思想表现进步奖”、“见义勇为奖”、“文明班集体”、“平安班集体”、“学风优良班集体”等。对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让先进人物的事迹在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以促进“学会负责”这一主题德育不断深化。

4、以师资培训为前提提高对德育工作的指导能力。

“学会负责”是一项重大的德育课题,它需要先进的思想引领、科学的方法指导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的思想素质以及教育手段与方法是关键因素。因此,学校把对全员的业务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周一都要

给每一位班主任分发一份《班主任学习材料》,让班主任学习、借鉴,以开阔视野;每两周召开一次班级管理专题研讨会,让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工作经验交流会,让大家各抒己见,共享教育智慧;每学期召开两次学生家长会,明确“学会负责”对孩子一生的重大意义,知道如何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培养;每学期末召开班级管理成果汇报会等。学校将教职工对“学会负责”的人格示范和对“学会负责”的指导能力作为对其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学期末,学校都要在教职工和学生家长中评选“‘学会负责’示范奖”和“‘学会负责’指导奖”,以激励更多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会负责”这项德育实践中来,前不久,我校七年级班主任秦秀萍老师因德育工作成绩显著而被授予“河南省最具成长力的教师”称号。

6.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六

本刊特约记者 郑立平通讯员 高生永 孙 涛

走在淄川一中的校园中,不禁会联想到陶行知先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说。干净整洁的校园内绿草茵茵、繁花似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其乐融融。一块块宣传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成长,一处处校园景观润物无声启迪师生心灵。教学楼里、紫藤架下,学生们或携着书本专注阅读,或手执试卷低声讨论,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整座校园散发着蓬勃向上的气息。淄川一中,这颗齐鲁大地、蒲翁故里的教育明珠,以丰厚的人文底蕴,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展现出无穷的发展魅力,为莘莘学子提供了一方广阔的成长空间,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

一、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环境篇

淄川一中坐落在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学校占地260亩,建筑面积达到75000平方米。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容校貌表现出一所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多年来,淄川一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确立了“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的学校文化建设指导思想,按照“体现自然美。展现和谐美,凸现人文美,追求精神美”的原则,以中国文化的精髓为主线精心设计校园各个角落,“扬正气,促和谐”,科学构思,精心设计,打造和谐的校道文化、操场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使校园处处洋溢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校各条道路均以励志、修德名言命名;校园道路、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餐厅等各处均布置形式各异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宣传栏、板报栏承包到团委、学生会、班级和教研组;教室内布置了丰富多彩的黑板报、手抄报;每个宿舍都有一个温馨的名字,每个教室都有入门友情提示和班训、班规。《淄川一中报》、诗歌节、“新蕾”艺术节、健身运动会成为展示师生才能与班级凝聚力的舞台。经常举行的专家报告会、心理健康讲座、法制教育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人生指导和行为借鉴。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诗歌节”则使书香校园、诗意校园的氛围日趋浓厚。2012年,在区教体局统一部署下,学校积极开展环境建设月活动,实施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开展卫生竞赛,举行“星级教室”“文明办公室”“红旗宿舍”评比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全面打造整洁校园、美丽花园、温馨家园。

二、让每一位教师都发展——师资篇

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是校园的第一生产力。名师出高徒,名师造名校。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学校建设的核心工程。

多年来,淄川一中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为重点,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工作目标,大力实施“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工程,崇尚“量才适用,唯能是举”的人才理念,“亲情融合,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民主平等、和谐共享”的管理理念,倡导教研组、备课组、班教育组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荣辱共担,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追求理想的教学境界,形成自己的教学特长。

一是深入实施“教师职业道德提高工程”。学校全面落实市、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不断加大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力度。2012年,按照区委号召、区教体局部署,着力开展了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先后开展了教职工生日送红包感恩父母、庆三八节、唱四德歌、“做幸福教师、谱幸福人生”教职工诗文朗诵比赛、“践行四德工程,争做幸福教师”演讲比赛、“做幸福教师、谱幸福人生”主题教育、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等活动,向全体教师发放《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的二十项修炼》两本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并写出心得体会,全面增强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职业幸福感,树立了一中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是全面落实“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计划”。学校积极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在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全力支持教师走出淄博、走出山东,参各类研讨、培训、优质课评选等。2011-2012,学校近10个学科20余名教师先后到全省各地参加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活动,赴广东参加全国“生本教育”培训,返校后均举行了观摩课,带动了全校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带动工程”和“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对每年新分配教师,实行新老教师、班主任结对帮扶,实现了名师与青年教师的互助双赢。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作用。先后开展了淄川一中名师、“十佳”青年教师示范课、“生本教学”实验课、青年教师创新汇报课、三课型五环节全员达标评优等多项课堂教学创新活动,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学校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全校教师进修高一级学历。现有专任教师中,已有研究生学历和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近200人。

三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第一责任人的地位。各级部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通报常规检查结果,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法规。选送优秀班主任参加市、区班主任培训班,听取名师工作经验报告,典型教育案例。先后组织班主任赴洋思中学、衡水中学、杜郎口中学、新泰一中、青州一中,康成中学等名校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与名校建立工作经验交流机制、、2012年,先后组织了两期班主任培训班,全体班主任及后备班主任参加了培训。开展了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我校刘洋老师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第七届全国优秀班主任,先后受邀到山东济南、青海两宁、湖北武汉等地参加班级管理工作研讨会并做班级管理经验报告,与国内国际教育专家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受到一致好评。

四是完善考评机制,发挥人才价值。学校本着内容全面、主体多元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千分制”考核办法,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科学评价教师工作,对业务精良,在教学中积极创新、大胆实践的教师,学校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荐参加各级教学评优和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对考核优秀的教师,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中优先录用。对业务骨干,积极培养,委以重任。每年教师节期间,均组织淄川一中名师、淄川一中十佳班主任、淄川一中十佳青年教师、淄川一中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集中进行表彰奖励。在全校树立了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截至日前,380名专任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299人。先后涌现出了司志林、贾万双、刘洋、杨鹏等一批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王昌信、彭玉霞、李晓琴、孙艳等国家级、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张恒铂、刘持珍、孙兆峰、孙学安、王志胜等市、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仅2012学,就有1人获全国录像课评比一等奖;7人次获全市音体美基本功大赛、实验教师技能比赛一、二等奖;2人获全国优秀班主任等国家级表彰;3人获市优秀教师等表彰;7人次获全国创新作文大赛指导教师一、二等奖;19人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22人次获市、区论文评选一、二等奖或作专题发言;47人被评为市、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56人次举行市、区级公开课,186人次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有关论文。承担国家级、省级课题各1个,市、区级课题9个。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形成健全的人格——德育篇

“育人先育德,教人先教心”。学校在“成人成才,品德为先”的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力实施“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工程,确立了“人格上自强,道德上自律,学习上自觉”的培养目标,创设了“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读书做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一是健全制度,保障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学校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T作领导小组,与家长、公安、部队携手,积极开展家校共建、警校共建、军校共建活动,努力构建起品德教育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先后制定了《淄川一中学生必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突出正面引导,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

二是落实目标,完善德育体系。学校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情况,分类施教,制定各年级德育目标。高一主要开展以培养“行为观”为主的常规教育,帮助新生迈好“中学第一步”;高二主要开展以培养“进取观”为主的励志教育,帮助学生迈好“青春第一步”;高三主要开展以培养“成才观”为主的升学就业教育,帮助学生迈好“社会第一步”,使每位学生坚实走过中学阶段,自信踏入社会二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校本教研,确定了以学生养成教育和提高人文素养为中心的德育工作体系,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将班主任教育案例结集H{版,开辟班主任论坛,为探索交流德育的新方法、新思路搭建了平台。

三是坚持活动育人,寓教于乐。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法制报告会和一次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每年举行一届读书节、一届诗歌节、一届艺术节、一届体育节、一届科技节、一次国防系列教育,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教育。近两年来,先后开展了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颂歌献给党、青春献祖国”大型诗歌朗诵会、歌咏比赛、“泠韵书社”成立师生书画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为主的区法院王红梅副院长法制教育报告会、省少管所“告别昨天,走出迷惘”法制教育报告会,以提高公德意识、培养奉献意识为目的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签名活动,保护环境垃圾分类回收、学校周边环境卫生义务清扫、贫困生爱心救助、看望孤寡老人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自立自强意识为目的的“共享阳光”文艺演出、“红十字”活动月、无烟日宣传周、红旗宿舍评比活动及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彭成感恩励志教育等。本,以全区“四德工程”建设为契机,先后开展了“学雷锋精神,做四德新人”主题实践活动、“唱四德歌、做四德新人”歌咏比赛、第四届诗歌节暨“四德工程”建设主题诗歌朗诵会、“爱心做人和奋斗成才”感恩励志教育等十几项专题教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明显”,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合格人才。3月19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宁,区委书记杨洪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相房到校视察工作,对学校四德建设及德育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工程。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精细管理,力求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精致。2012年,以校园环境建设月为契机,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向全体教师发放《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两本书,组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学生中以宣传学习《淄川一中学生必读》为核心,加强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意识。在严细实的基础上,辅以人性化管理,实现了住校生24小时全程管理。各级部加强学生自主、自治、自理、自律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主时间,科学制订学习计划。各教研组每周印发一张周末知识梳理学案,指导学生周末自主学习。严格值班制度,周末自主学习期间,值班干部教师不定期巡视教学楼,晚自习则安排任课教师靠班,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学生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积极参与双休日和晚自习管理,共同创设了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多年来,学校师生中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学生中不良习惯逐渐克服,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孙亚菲、贾文佳被评为淄博市十佳中学生,巩晨同学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每年均有20余名学生被评为省、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

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进步——特色篇 学校牢固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发展”的理念,通过分类施教、分层教学等措施,大力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拓宽升学渠道,提高办学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学校认真贯彻“减负增效、科学育人”方针,坚持“精细严实”的教学作风,积极开展“生本教学”实验,全面推行导学案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强者更强,后来者居上,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进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连年获全区初中教学质量一等奖,连续十六年被评为淄博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本科上线率大幅度提升,连续六年实现清华、北大名校突破。

学校确立了“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突破。2012年,在区小星星艺术节上获一等奖8个,在市百灵艺术节上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我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小品《母爱》在淄博市第二届校医情景心理剧大赛中蝉联一等奖。在淄川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在淄博市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山东省中小学田径联赛、淄博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中获金牌21枚。学校篮球队、橄榄球队分获淄博市篮球、橄榄球锦标赛男子组冠军。康鑫同学获全国语言艺术大赛金奖;谭景文同学获全市读书节演讲比赛高中组第一名,将代表我市参加全省比赛。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成绩喜人,2012年,17人次获得全国、省数理化竞赛及英语能力竞赛一、二等奖,52人次获得省、市、区科技比赛一、二、三等奖,3人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区机器人比赛中,囊括野外生存项目高中组前三名,王潇同学获该项目淄博市第一名、全国二等奖。

多年来,淄川一中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六次。仅2011-2012学,就先后荣获“教育奠基中国”全国名优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山东省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诗意校园、淄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淄博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淄博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第二十二届省运会赛事筹办先进集体、淄博市社会组织先进单位、淄博市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淄川区先锋基层党组织、淄川区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先进集体、淄川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7.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七

上海的课程改革, 一路走来, 迄今已经走过了22个年头。

一、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背景

1. 基本背景

1988年上海开始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启动了一期课改。一期课改的实践为全国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启示, 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立了“以社会的需求、学科的体系、学生的发展为基点,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核心”的理论模型。

二是强调学生知识、能力和人格的统一发展, 提出了既要重视四大基本素质, 又要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

三是初步实现了为升学服务到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转变, 并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程整体设计中。

四是实现了从教学计划到课程方案,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两大转变, 尝试“一纲多本”, 给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五是设计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 改变了以必修课为单一形式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期课改经历10年实践后, 1998年恰逢东南亚金融危机, 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背景下, 上海与时俱进, 在教育部指导下, 启动了二期课改。二期课改是对一期课改的继承与发展。

2. 力图研究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期课改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 以德育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即:

一是如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和加强德育?

三是如何以信息化带动课程与教学的现代化?

二期课改在期望解决上述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还期望处理好课程的统一性和选择性, 基础性与先进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 分科知识与综合知识等多种关系。

3. 价值预期

首先, 课改是一项多因素、多环节的系统工程, 课改工作有助于综合、辩证地处理各种因素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其次, 课改是一项继承与发展的工程, 通过对课程重大问题的改革和突破, 实现课程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促进教育质的飞跃。

第三, 课改是一项理念与操作同步变革的工程, 课改不仅能够带来课程理念的变革, 形成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 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方式,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 作为全国唯一具有独立课程设置权的地区, 尝试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国家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同时为国家课程建设机制的完善提供启示。

二、上海二期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过程

上海坚持自下而上的实践提炼与自上而下理论研究相结合, 设计和完善课程;坚持以点带面、从局部到整体, 稳步试验、推广课程。

按照工作重心的不同, 自1998年至今, 二期课改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见表1) 。各个阶段既相互衔接, 又重点突出, 保证了课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上海二期课改的主要内容

二期课改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理论等,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对全上海1500多所中小学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其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包括:

1. 确立新的课程理念

1998年, 二期课改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通过课程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学习经历, 为实现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有个性、有差异和可持续地发展, 奠定了基础。

2. 整体设计课程结构

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 上海整体设计了十二年一贯的课程体系, 研究并设置三类功能性课程和八大学习领域组成的课程结构, 具体结构如表2。

三类功能型课程, 继承了一期课改“三个板块”的课程结构, 但又与时俱进。基础型课程主要由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拓展型课程主要关注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和学习过程的选择性,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研究型课程着重关注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探究性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 优化共同基础与不同基础的课时配比

上海共同基础与不同基础的课时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约为8:2, 高中阶段约为7:3。与一期课改相比, 二期课改在保证基础的同时, 适当提高了高中阶段课程的选择性。

4. 精选和完善学科课程内容体系

各学科课程围绕育人、创新、实践、整合等要求, 精选课程内容, 努力体现学科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时代性, 如表3。

5. 引进、改编和自主开发各类课程教材

上海在教材建设方式上, 采用多种途径, 主要包括:

一是采用“一纲多本”, 开发基于同一课程标准、体现不同特色的教材, 供学校灵活选用。如劳动技术有科教版和上教版等。

二是尝试从国外出版社引进和改编原版教材。如从牛津出版社引进英语、自然、初中科学等, 改编后在上海学校试用。

三是与国外教育公司合作开发教材。如与多飞公司合作开发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科技教材。

四是设计和开发特色课程教材。上海尝试开发了一些特色综合课程, 如小学科学与技术, 中学社会, 高中科学, 中学艺术等。

五是形成了上海教材编制与审查的机制。形成了主编负责, 行政审查, 出版社招标, 新华书店发行的管理制度和教材持续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国家教材编写审查制度的建设, 提供了借鉴。

6. 规范和创新课程实施

上海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 在课程实施中做到:

首先, 以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为抓手, 通过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课程资源利用、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等, 推进以校为本的课程实施, 增强课程实施的针对性。

其次, 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抓手, 通过市区两级专业培训, 结合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 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 通过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的规范和创新, 为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保障。

7. 建设和应用配套的课程资源

2004年开始, 上海逐步建设配套课程资源。先后建设了涵盖近50个学科段所有章 (单元) 节的教学设计案例和各学科段3节至5节的录像示范课;建设了贯彻《两纲》的录像示范课;选择29个社会科普教育基地, 开发了相应的科普教育实践课程;鼓励学校结合学校传统和社区实际, 开发课程资源等。同时通过各级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使用课程资源。

四、上海二期课改的成果、特色与创新

历经十余年的锤炼, 二期课改成果已逐步显现。

1. 主要实践成效

除了完成系统的教材编制, 资源库建设这些显性成果外, 还着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上海在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在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决策的指导思想, 并对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教育实践, 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各种调研问卷、访谈, 以及对1000余节教学录像示范课的分析, 可以发现,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 课程意识初步形成。表现为: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设计能力有了提高;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的应用能力明显提升;基于课程标准开发课程和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能力明显增强;课堂教学实现了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业质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整体提高。上海参加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的数据表明:参加测试的95%以上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业质量, 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优良率在70%以上;2006年学校之间差异的解释率大于25%, 2007年解释率为14%, 2008年解释率为11%, 说明上海学业质量越来越均衡。2007年对部分学校的学生调查发现:上海市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明显增加, 约80%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进, 约60%的学校认为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来, 上海涌现出一批创新特色学校, 而且不少学校的学生都能获得数百项以上的专利, 一批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创新大赛中获得大奖。

形成了各类专家队伍的持续发展和保障机制。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 上海不仅形成了一支专业的教材编写和审查专家队伍, 建设了一批课程改革基地学校。而且还通过建设教材持续完善的机制, 即每五年分批对教材做一次大修改等措施, 稳定教材编写和审查专家队伍;通过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等项目推进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持续改革。

教研员队伍的课程指导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上海市区两级教研员队伍, 作为课程改革的先锋队, 参与研制了课程方案、课程标准, 并且进行了教师培训、教研、课堂实践与指导、课程资源建设, 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研究等工作, 通过这些“岗位实践”, 配合教研员队伍的培训研修, 逐步实现了教研员从教学指导到课程指导的转变。

2. 成果特色与创新

建立了以《两纲》教育为核心的德育体系。在课改中, 上海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上海研制了《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简称《两纲》) , 作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两个抓手。同时制定了32个学科贯彻落实《两纲》的教学指导意见。在德育途径和方法上, 强调“两进两出”, 即进课堂、进教材, 出课堂、出校门, 努力实现“所有学科中都实施德育, 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目前, 上海已形成国家、市、区县、街道 (乡镇) 为主体的四级教育基地网络, 近千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平台。

设计了科学、社会和艺术学习领域“合分一体”的课程结构。上海在总结一期课改综合课程实践的基础上, 在科学、人文与社会、艺术三个学习领域中, 采用“合分一体”方式设置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 并在这样的结构下, 确定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定位和内容体系, 形成鲜明的上海特点。具体设计如表4。

通过研究型课程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一期课改活动课程实践的基础上, 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探究性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两方面发展活动课程, 形成了二期课改的研究型课程, 并作为一至十二年级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上海市中小学研究型课程指南》的指导下, 不仅开发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研究性课程学习包和案例集, 而且形成了小学以综合主题探究活动为主、初中以学习课题研究为主、高中以自主课题研究或项目活动为主的基本序列, 体现了课程循序渐进的设计特点。在单独设置研究型课程的基础上, 还注重在学科课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上海受教育部委托, 为全国制定了《研究性学习指导纲要》。

形成了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和独具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上海整体设计了一至十二年级的外语课程体系, 注重把课程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融为一体。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上海在外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上海学生在参加教育部教育质量监测中, 优秀率达50%。此外, 上海还进行了德语、日语等多种外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8.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八

关键词 学校德育 学生发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1

一、以德育领导为核心,创新德育管理网络

学校德育管理首先必须确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学校建立了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处、年部、班级五级管理体系,明确德育管理职责;并由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班干部组成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主管校长到最基础的班级形成了一种垂直的联系体系,构成了学校德育管理的立体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份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以师表引领为主导,创新德育氛围

1.狠抓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德育队伍素质的优劣。教师道德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师德好坏直接影响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建设。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学校师德整体水平。

2.率先垂范——创新育人环境。

我们用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以率先垂范将师德工作做得鲜活。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我们重言传更重身教、事事领导、教师以身作则,领导影响着教师,教师影响着学生。

由于学校所处环境,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贫困生相对而言比较多,这部分弱势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早以众所周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学校教师对这部分学生投入了更多的关怀:捐款、捐物、爱心陪伴、亲情连线等措施层出不穷。我们送去的是财物,更是爱心。

3.学生同化着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们耳闻目染,同时他们也在传递着这份爱,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同学们在一次次爱的奉献中收获的是感动。

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我们时刻在行动,领导影响着教师,教师影响着学生,学生同化着学生,如今校园每天都在上演着爱心接力,爱心在这里被每一个人“保存”,并被不断的“复制”、“粘贴”着。

三、以主题教育为载体,创新德育途径

(一)强化各类窗口作用,突出主题教育。

我校德育教育阵地建设常抓不懈。每月不同主题的板报制作,每周一的主题升旗仪式,每周一栏目的校园广播……每一处德育窗口每时每刻都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这些有层次、持之以恒的德育教育鉴证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真谛。

(二)主題教育活动层出不穷。每一个节假日,每一个历史时刻都会引起我们这些德育工作者的深思。抓住这些契机或大或小的开展一些活动。现如今,已经开展大大小小的活动数不胜数,如世界环境日开展“争当低碳达人”活动、世界地球日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妇女节开展“我为妈妈献支花”活动,清明节结合时事开展不同主题的“祭扫烈士墓”活动,儿童节开展“我的中国梦”文艺汇演等活动,教师节开展“爱洒人间育新苗”演讲比赛,“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建党节、国庆节、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五四青年节、母亲节、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日等时刻都开展相应活动。抓住这些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塑造了孩子们的健康人格。每一处阵地,每一次活动,我们都用心去经营。

四、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创新德育文化

美化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更生动、更具体、更具潜移默化的实体,我们精心布置了校园文化,如走廊里的提示语、每个台阶横截面粘贴的名人格言以及每个班级的墙壁文化都让你深受感染,当你步入校园时在不经意间你都会受到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仁爱教育,一草一木、一景一物皆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9.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孔坊乡小学校长公开竞争上岗的舞台上,心情十分激动也很忐忑,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为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我也知道我现在竞聘的不是校长这个职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借此机会我首先向多年来对我的工作关心、支持和帮助的领导老师说声:谢谢!

一.个人简历。

本人199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三门河中学任教,2000年调回家乡孔家坊中学,2008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服从组织的安排,调到难作堰小学,2010年调入新狮小学,担任学校政教主任、法制安全处主任至今。从事教育事业17年。

二.近五年来工作的简单回顾。

2008至2009年,我在难作堰小学担任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工作中,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2009年,我带领学生代表全乡参加县组织的小学生英语口语比赛中,3人次获奖。同年,在全县组织的合格学校验收工作中,我积极参与,努力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并在全县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在新狮小学工作期间,连续两年担任毕业班数学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2010年我组织学生参加全县组织的语数联赛中5人次获奖,2011年在全县毕业班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也因此为学校争得全县“文明单位”评比的资格。

三.担任学校政教主任,法制安全处主任工作中所采取的一些主措和取得的成绩。

1.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在小学德育中以做人、做事、习惯培养等为主的“奠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在工作中,我和我的同事们从小事做起,努力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文明校园”的活动。

在师生中做好宣传工作,让师生从讲文明语言做起,学会文明礼仪。开展“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集体”、“文明寝室”、“文明餐桌”的评比活动。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校园内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3.努力搞好法制安全工作,为学校开展其他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法制安全工作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我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校内把安全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力做好法制安全宣传工作,扎实开展防震、防灾等疏散演练活动,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内容、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防范,做到警钟长鸣。

4.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也去取得一些成绩。

十余年来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2011被乡政府表彰为“法制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并顺利通过县政府组织的“县级文明单位”评比验收,也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中荣获“文明宿舍”的殊荣。

四.我对校长的肤浅认识。

1.勾勒学校前景的设计师。

学校肩负的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校长必须有先进的理念,抓好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教育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教育发展科研领先。然而在农村,有一些老师对教研充满着诸多的矛盾与困惑,老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要想让老师们不再顾虑,不再犹豫,不再患得患失,做为校长,就必须给老师们带个头,给教师们指明方向,给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的热情,让我们农村中小学最薄弱的环节迎头赶上。

3.一线老师的勤务员、师生员工利益的保护神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以教学为主,一切为教学服务,这是每一个人应该明确的一条基本原则。教师们每天披着星星来,顶着星星走,备课、批改作业、„„很多人还要搭上双休日,处理教学工作。过大的压力让教师有点喘不上气的感觉。作为校长,应该明确认识:我是为他们服务的,我是他们的勤务员。教师病了,我们去探望一下;教师家里有困难伸出温暖的手帮一把。对教师少一些埋怨、批评、指责,多一点理解、关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工作、学习中倍感安全的同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之后,换来的定是收获和喜悦。

最后我想说:今天站在这里,重在参与,立足于学习,乐在于与大家分享这个过程,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将一如既往,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孔坊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一篇:乡镇年度关工委工作总结下一篇:因为努力过叙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