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6篇)
1.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单词 sheephencowhorsegoatlamb。
(2)了解单词 sheephencowhorsegoatlamb的复数形式。
2.能力目标:
把所学新单词灵活运用到句型 Whatarethey?
Theyare…。
3.情感目标:
掌握本节课新单词的单复数并能进行语言交际,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单词:sheephencowhorsegoatlamb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牢固掌握单词sheephencowhorsegoatlamb的复数形式。
2.运用句型 Whatarethey?Theyare…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单词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Doyouloveanimals?
出示狗的图片问; Do you love it ?引出chant部分,What is it? It is a dog.What is it? It is a cat.What is it? It is a monkey.What is it? It is a rabbit.二、新授
1.再根据chant,引出与本课的课题,出示课题:Unit 6AtaFarm
2.Learnnewwords
(1)sheephencowhorsegoatlamb
(出示课件,学读单词和其复数,齐读单词,readafterme…)
5.认图巩固单词,教师领读。
6.Readbyyourselfnewwords.三、巩固复习
1.小游戏:猜单词
2.大.小声
3.教师指图片学生说单词。
4.引出句型What are they? They are…
5.应用Whatarethey?Theyare…句型
6.分组读句子
7.学唱句子歌曲
8.用句子猜动物
9.Let’s chant
四、布置作业:
利用所学的动物编写与老师编写的chant相似的chant.六、板书设计:
Unit 6AtaFarm What are they? They are…sheep图片sheep图片 hens图片hen图片 cows图片cow图片 horses图片horse图片 goats图片goat图片 lambs图片lamb图片
2.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二
一、资源整合策略: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后教学的,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方向及角度),还要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旋转的规律,主动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封闭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后的图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在研读教材安排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旋转三要素”时我们发现:这里教材只安排了两项内容———例题中转杆的旋转与练习中指针的旋转。收费站转杆的旋转运动巧妙地涵盖了旋转的三要素,但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缺少童趣,同时,转杆旋转的方向只包括十字坐标四个象限里8种旋转情况中的2种,不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在深研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最终要转化到围成此图形的关键横线段或竖线段的旋转上来,而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在旋转中心的上边或下边,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到旋转中心的左边或右边。而能生动有趣地表征线段的旋转要素和旋转规律的现实模型是学生的手臂运动。为此,我们将书上“认识旋转三要素”的2个环节拓展、整合为以下5个环节:
1.课前做“手臂运动操”
离上课还有1分钟时,组织学生玩一玩手臂运动操,要求举手臂时做到横平竖直,同时说出手臂所指的方向。如举左侧手臂,边举边依次说出所指方向:左、上、左、下,举右侧手臂,同时说出所指方向: 右、上、右、下。有趣、简单的手臂运动操奇妙地蕴涵了旋转三要素和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为后面的逐步抽象和建模运用打下了伏笔。
2.观察旋转现象并引导提问,从而导入新课
通过让学生观察屏幕中多种物体的旋转运动, 巧妙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关于旋转,你想研究哪些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提问情境中带着疑问,顺畅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之旅。
3.研究转杆旋转的三要素
先让学生观看转杆打开与关闭的动态视频,再观察打开与关闭的静态对比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开放性的问题———“有什么发现”。观察中,学生最易发现的是———都旋转了90°。借助旋转的角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个90°的角是转杆绕下端(左端) 的点旋转得到的,这个点是固定不动的,是旋转的中心。“还有什么发现呢?”在进一步的观察、交流和手势比划中,学生发现了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最后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关闭(打开)时,转杆绕什么点怎样旋转了多少度?”使学生对旋转三要素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4.在想象中交流手臂运动游戏中的旋转规律
“还记得课前的手臂运动操吗?如果用这个箭头表示手臂朝下的动作,借助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朝哪里呢?”借助以上的启发以及想象之后的直观验证,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其中的旋转要素与规律: 将它依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朝下的箭头会依次变为朝———左、上、右、下。如果是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箭头会依次由朝下变为朝———右、上、左、下。此环节既巩固了旋转三要素,又及时地将学生旋转手臂的经验进行了理性提升,使学生自主提炼出带箭头的线段在十字坐标的四个象限中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规律,感悟到竖线段旋转90°后会横过来,横线段旋转90°后会竖起来,为后面将简单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横、竖线段的旋转做了“位置变化”方面的铺垫。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看图填空”
在练习指针的旋转运动中,进一步巩固旋转三要素,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与运用意识。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狠下功夫,通过将做手臂运动操、观察转杆运动中提问、想象中发现线段旋转的规律等活动引入课堂,竭力化单调为有趣、化单一为丰富、化呆板为生动,使学生借助有趣、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在兴趣盎然的观察、操作、想象、发现及表述等活动中对“物体旋转的三要素”及“线段旋转的位置变化规律”有了生动、 丰满而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数学活动的丰富性与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有序性与提升性,并为后面研究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二、模型建构策略: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 直观到表象再到抽象
弗赖登塔尔将数学化分为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横向数学化是“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纵向数学化是“在符号世界里,符号的生成、重塑和被使用”。《图形的旋转》中横向数学化的部分包括由手臂、转杆、指针的旋转让学生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与角度,还包括由手臂的旋转到相对应的带箭头线段的旋转,由三角形纸片的旋转到相对应的最简单的封闭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转。然而, 仅有横向数学化是远远不够的。要画出由三条或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关键是要化整为零,将面的旋转转化为部分主要线段围绕定点的旋转,即由面到线再到定点,之后循序渐进, 再由定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引领学生有序经历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复杂到简单再到复杂、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由想象到推理和建模的纵向数学化过程,使学生在轻松自如、有序提升的探究中掌握图形旋转的策略与步骤,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
1.在想象与验证中研究三角形纸板的旋转
教师借助三角形硬纸片,组织学生进行“想象与验证”的游戏。具体过程如下:先通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出想象游戏———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纸板,将它与方格纸上的三角形完全重合,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a,在头脑里想象将它绕a点旋转90°。之后提问:它的位置到了哪里?想出来了吗?想得对不对呢?于是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验证。验证之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可以将三角形纸板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也可以绕a点逆时针旋转90°。以上的实物操作游戏通过先想象再操作验证和准确表述的活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整体感受力和空间想象力, 并促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地由实物操作提升为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
2.在观察与交流中发现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规律
在操作与验证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交流: 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旋转前后的对应边呢?交流中学生发现:图形的位置变了,形状与大小没变;对应边的位置变了,长度没变。至此,横线段或竖线段旋转的两个重要因素———位置变化 (第一部分的第4环节)与长度不变的规律已经水落石出了,从而巧妙地分散了学习难点,使得将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主要线段的旋转的思路得以水到渠成。
3.在独学与互动中探究平面图形(三角形)的旋 转方法与步骤
先启发学生进行表象操作与符号操作:不借助纸板,你能根据头脑中想象的结果,画出这个三角形绕a点旋转90°后的图形吗?先想一想,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想好了就用水彩笔和尺子画一画,并标出旋转方向。在交流画法时,重点追问3个问题:在这个三角形中,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相交于中心点的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将长直角边怎样旋转,到了a点的哪边, 画几格,短直角边呢?为什么长直角边和短直角边各画了5格和3格?在以上独立探究与互动交流中,学生自然生成了图形旋转的解题模型:想图、找边、画边围图。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三个阶梯,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充分地观察、想象、验证、比较、作图、概括,从想象、验证三角形纸板的旋转,到对比、发现图形与对应边的旋转规律,到最后动手画出头脑中想象的旋转后的三角形并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成功地摆脱了外在具象的束缚,使数学思维成功地上升到表象与抽象、想象与推理的理性层面,并在充分的探究与体验中真切地把握了画旋转图形的关键要领:先找与定点相连的几条横竖线段,借助想象画出主要线段旋转后的位置与长度,最后连成封闭图形。这样就巧妙地将看似与面有关的封闭图形的旋转,转化为几条横竖线段的旋转,而横、竖线段旋转90°后又总会竖或横到定点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中的某一方位,长度不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后面独自解决变式情境中各种图形的旋转打下了扎实的模型基础。
三、变式运用策略:由双基到四基,由运用到欣赏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双基拓展为四基———除了我们熟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增加了“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在建模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灵活运用模型时,我们的着眼点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应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更深邃的数学世界,实现数学学习的外化与深化,使学生在丰富而多层面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强烈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欣赏到数学自身内在的思想魅力与发展规律。为此,在《图形的旋转》变式运用中,我们设计了以下4个层次的练习:
1.又快又好地画出旋转之后的长方形
教师启发:在这个长方形中,哪几条长或宽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呢?
2.先交流作图思路再画出旋转后的小旗图
画图前启发:先想象一下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在哪儿,是什么样儿的?哪几条边旋转之后的位置比较容易确定?先在4人小组里交流,再动手画。交流时启发:结合旋转手臂的经验想象一下,旗面原来在旗杆的右面,逆时针旋转之后,旗面肯定在旗杆的哪面?旋转后横边到底竖在哪儿呢?为什么?(这条横边跟B点相距1格,旋转后与b仍然相距1格。)
3.动态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今天我们只是学习了图形旋转的冰山一角,放眼生活,我们随时能看到更多旋转创造的美丽。(多媒体动态显示通过旋转得到美丽图案的动画。)这些精美的图案是通过什么创造的?(旋转)
4.动态展示图形中的旋转现象
旋转的美丽和神奇远不止这些。(出示平行四边形,明确它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态演示左边的三角形绕着对角线的中心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结果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进而指出———这一神奇的旋转现象到中学会做深入的研究。
在以上的练习中,第一个练习巩固作图三步骤———想图、找边、画边围图,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画图经验;第二个练习是提升性的练习,极富挑战性,使学生在想象中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在理性思辩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模型运用能力,感受转化、“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第三个练习是让学生欣赏图形旋转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创造生活美的热情,实现由数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也为学生五年级时进一步学习图形的连续旋转打下伏笔。第四个练习是让学生在纵向数学化的世界里更进一步,拓展数学思维的视界,感受旋转在图形世界的发展与联系中所创造出的精彩与奇妙。
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三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也是()米,写成小数是( )分米。
2.8.954精确到百分位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精确到个位是( )。
3.与0.3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和();比1小的最小两位小数是()。
4.用0、2、4、8四个数及小数点组成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有一个数的个位上是5,百分位上是2,十分位上是6,这个数写作(),读作()。
6.把0.005扩大100倍是(),把4.7缩小为原数的()倍是0.0047。
7.将△-□=○,▲+■=,○这些图形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8.学校在小明家东偏南3500米,小明家在学校( )的方向上,距离是( )。
9.520.3万写成整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10.5.06米=( )米()厘米10元2分=()元
3吨65千克=()吨 4.08吨=( )吨()千克
二、我会判断(1分=5分)
1.6701的简便算法是6700+67 ()
2.比0.6大并且比0.7小的数只有一个。()
3.0.20和0.2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4.小数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三、我会选(1分=5分)
1.与18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18)) B.(18))
C.(18+12)+4)D.(18-2)-2)
2. 25252正确的简便算法是( )。
A.254+825 B.(25+125)2
C.(25)25) D.(25)25)
3.把21.97精确到十分位是()。
A.21.9 B.22 C.21.0 D.22.0
4.100张纸叠起来厚2.3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厘米。
A.0.23 B.0.023 C.0.0023
5.在下列各数中,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大小不变;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A.53B.5.3C.53.0 D.530
四、我会算(36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0.6000= 14.3900= 100.031=0.2500=
4.3200= 4.800= 73.050= 5000=
0.040=90000= 0.8000=101.100=
0.760000= 10000000=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0.2○□=0.0024.5○□=4500
□○100=8010○□=0.001
3.用简便方法计算。(27分)
2486-(740+1486) 2542532005
355-157+45-1434696+4694
8082578988022401-27
五、我会列式(8分)
1.125乘45的积,除以402与377的差,商是多少?
2.56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05,积是多少?
六、我会应用(1题6分,2~5题每题5分,共26分)
1.1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25千米后,向东行驶5千米,最后向北偏东35千米到达终点。(6分)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11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
(2)根据线路图,说一说11路公共汽车回程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2.1千克花生可榨油0.42千克,100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3吨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一张桌子120元,一把椅子50元,买58套桌椅一共要花多少元?
4.星期天,王老师带领1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租一条小船可坐3人,每小时12元,租一条大船可坐8人,每小时24元,怎样租船所花的租金最少?
4.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篇四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光的传播路线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实验;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喜欢大胆想象;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对光速的探究历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城市的夜景录像、光沿直线传播的课件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激光灯、纸筒、吸管,大果冻(透明)、带孔纸板(每组三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播放多媒体录像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光的世界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越变越美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城市夜景的录像,请大家欣赏。
(播放城市夜景录像)
师:看了这段夜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美极了。
师:什么美?
生:城市的夜景很美,水也很美。
生:灯光很美,很好看。
生:夜晚的建筑物很漂亮。
师:最美的是什么?
生:灯光。
师:是啊,我也觉得我们城市的灯光很美,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五彩斑斓的灯光,才把我们城市的夜景打扮得如此绚丽多彩。那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
生:世界将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到。
师:是啊,光与我们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研究光,好吗?(板书课题)
(教师在新课伊始就用美丽的夜景录像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使孩子们对光充满了神奇的向往,对光的探究更充满了深深地渴望,这是促进探究所需的无尽动力。)
二、认识光源
师: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想一想,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生:太阳能发光。
生:月亮也能发光。
师:月亮会发光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月亮不会发光,它看起来那么亮,是因为它反射太阳的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课外书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看课外书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生:老师,我知道星星会发光。
生:蜡烛发光。
生:不对,应该说是燃烧的蜡烛会发光。
师:你描述得非常准确,很棒!
生:镜子也会发光。
师:是吗?在漆黑的夜里,镜子在发光?那你能看见镜子吗?
生:(笑了)看不到。
师:那镜子会发光吗?
生:镜子不会发光。它看起来很亮,可能是它反射的别的物体的光。
生:老师,我还知道萤火虫也会发光。
师:是啊,“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萤火虫也是一种光源啊!
……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一一板书。)
(深深地启发,自然地交流,恰入其分地评价,让人听来既亲切又自然,指导中不忘吟诗点晴,体现了教师深深的文化积淀,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
师:树有根,水有源。光也有个源头,大家刚才讲的这些发光体,我们把它叫做光源。像太阳、星星这一类光源属于自然光源;像电灯、点燃的蜡烛等,这一类光源,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生:叫人造光源吧。
师:很好。那萤火虫、水母等一部分生物也能发光,它们叫什么好呢?
生:生物光源。
5.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五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6.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感受舞曲的基本风格,初步了解“舞曲”这一体裁,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节奏或舞蹈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2、能听出乐曲的主题是何如重复变化的,并能根据主题的变化辨别乐曲的结构。
3、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土风舞》,能够随歌曲边唱边跳体会舞曲的特征,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音统一、声部和谐。
4、认识重音记号,能在乐曲中听辨出带重音记号的重音,并能在歌曲演唱中正确地表现出重音的效果。
5、认识西洋吹管乐器小号,了解其表现作用,记住小号的音色。教学内容:
1、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小步舞曲》
2、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土风舞》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选择节奏并为乐曲简单伴奏。
3、感受舞曲的基本风格,初步了解“舞曲”这一体裁,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节奏或舞蹈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舞曲的基本风格,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节奏或舞蹈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和风格特点。
2、选择节奏并为乐曲简单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
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2、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2)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
表达方式来回答”)。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3、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五、拓展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六、小结,下课
(家作:收集有关于新疆的歌曲或者乐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乐段,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感受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重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乐段,辨别乐曲的速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生:观看回答问题。(a是小号、b是圆号、c是长号、d是大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形状,看看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会说:
甲:相比之下,小号的个子矮、小。圆号园园胖胖的。
乙:我想是不是因为长号细长一些,大号又高又大,所以才叫长号和大号的吧!
2、辨别音色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初识了这几位大嗓门朋友,可他们唱起歌来究竟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点击课件,分别展示四种乐器的图片与声音。)
生:看画面,听小号、圆号、长号、大号演奏的旋律。说一说各个朋友的嗓音特点。
学生回答大体如下:
小号:明亮、高昂。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
大号:低沉、浑厚。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
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7.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七
一、鱼游到了纸上———画技高超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两种不同的画画技法。透过这两个词, 我们仿佛看到了聋哑青年作画似姑娘绣花般细致, 细至极微;如挥毫泼墨般潇洒, 飞出灵动。透过这两个词, 我们还仿佛看到了他“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苦练执著。如此这般, 执一丝不苟的态度, 操灵活多变的画技, 怎能不让鱼仿佛在纸上游动呢?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孩子的语言是最纯真的, 如纯净的天空, 如明净的河水;孩子的语言是最真实的, 毫无掩饰, 原汁原味。“哟”“啦”两个语气词和一个“!”, 将女孩的惊奇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游”字, 更是凸
由题质疑, 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揭题后, 鼓励学生对课题中的“游”字质疑, 以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紧扣词语, 感受青年画技高超
动作演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感受两种画技的截然不同。
指导朗读句子, 体会两种显了青年高超的画技, 使人充分地感受到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此时此刻,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围观的人们会怎样赞叹呢?此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积累的运用天地, 学生会从自己的记忆仓库里自然而然提取出这样一些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跃然纸上……”这些将是他们对青年高超技艺发自内心的赞美。
二、鱼游到了心里——专注不懈
为什么青年能使鱼游到纸上呢?当“我”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给青年时, 他只是平静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 所以才能“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成语来表达, 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胸有成竹”。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已经活灵活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烙在他的心坎上。是啊, 只有心中有“鱼”, 方能笔下有鱼, 纸上游鱼!
为了心中有鱼, 他“一年多”来, “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饭, 忘了回家”。
这里的“一整天”姑且只算白天吧。12小时, 720分钟, 43200秒;想起吃饭或是回家, 只是电光火闪的一念之间, 怎么就没有在哪一秒产生过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最起码的需要的念头呢?更何况是“一年多”的“每个星期天”, “常常”如此。青年忘记的难道仅仅是“吃饭”“回家”吗?不, 远远不是!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 他可能忘记了打伞;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 他可能忘记了烈日……
无怪乎, 在我眼里他非常“特别”———“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此时, 他“静静地看着”, 眼睛盯着游鱼灵动的身影, 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感受着游鱼的曼妙姿态……他的身、他的心都随鱼一起游, 游入了鱼的世界, 游入了忘我的境界, 在那儿“呆呆地站着”。
正所谓“境由心生”。看他画鱼,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好个“融为一体”, “融”是融合的意思。人和鱼融在一起, 合为一体,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人即是鱼, 鱼即是人, 达到了人鱼合一的境界。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 更重要的是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的都是鱼。以至等到太阳快下山, “我”起身往回走, “路过后院, 看到这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
“忘记了……忘记了……”, 世间万物皆忘尽, 唯独不忘只是鱼。眼里心里都是鱼, 仿佛自己就是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忘我看鱼, 鱼才游进了他的心里;正是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 鱼才游到了纸上。心随鱼游, 鱼方能“游”。岂止画画, 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画技的迥然有异。
挖掘空白, 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大家赞叹着”在文中是一个空白点, 可以此展开想象, 设计说话训练内容:大家会怎样赞叹?并随文练笔。
这个训练点既是学生情感的渲泄口, 又是学生的积累运用场, 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画技高超。
品读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事理
“鱼先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的关系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关联词说说两者的关系, 从中受到心灵的启迪。
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青年的忘我
8.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八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9.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九
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的这组教材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会。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本单元的最后略读一篇课文:将心比心
这两个“心”,一个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心,一个指的是别人的心,那么将心比心就指的是用我们自己的心比照别人的心。课文讲谁将心比心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带着问题各自轻声读课文。
②交流: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
引:能说说她们的做法吗?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引导简练、概括地说)
过渡:真能干!课文就是通过这两件事写出了阿姨将心比心,奶奶将心比心。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浅显很朴素。但是,朴素中饱含着真情,朴素中蕴含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老师相信,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深受感动,那么就把你深受感动的地方划一划,再读一读,还可以写写批注。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①按要求自读课文。
过渡:好,让我们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第一件事
预设:
生: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指名多人读。
评价:阿姨和奶奶素不相识,但她却如此主动如此真诚地帮奶奶,多感人哪!在这感人的举动背后,阿姨又是怎样想的呢?。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指名读,你受感动了吗?
引:于是,她就去主动为别人的妈妈开门。这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将心比心哪!同学们,阿姨做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而作为奶奶的孙女儿“我”,听了这件事,心里更是――温暖了许久。
过渡:阿姨的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老师相信,妈妈做的这件事一定让你更加感动。我们也来交流交流。
第二件事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读――讲――读――补充――读
扎了两针、鼓起青包――疼
师:针眼处都鼓起青包还不要紧吗?
师:是呀,母亲此时想的不是自己的疼痛,而是这位护士急需要她的鼓励!同学们,这就是――将心比心哪!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师:母亲的话语虽然很轻很轻,但是这句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却很深很深!再次读。
过渡:母亲高尚的言行背后又是怎样的一颗心呢!谁来读一读下面的一句话。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指名多人读
师:读了这一段话,你是否再次被感动了呢?
交流,回到课题。
指导朗读时结合课文插图。
引读: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你读懂了吗?
③引读总结(课件随机出现):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阿姨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年迈的老奶奶进商场时,我们会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像文中的妈妈那样做到将心比心,那么,当初次扎针的护士屡扎不中时,
我们会报以她鼓励的微笑。
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同学们,如果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做到将心比心,当同学不小心碰落了我们的铅笔盒时,
我们会怎么做呢?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当 碰到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做呢?请联系生活写一写。 有些同学特别会思考,特别能写,那么你也可以多写几节。
⑤交流。
机动:小小组组合成一首诗歌。
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
我们心中将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我们人间处处将温暖如春。
10.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十
1.能体会分米、厘米、毫米的含义,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
2.记住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3.能估计一 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4.会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1分米、1厘米、1毫米的实际含义。
2.教学难点: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三)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透明塑料尺、壹分硬币 、两支铅笔。
2.学具准备:每人学生尺一把、壹分硬币一枚、线一根、长铁钉一枚。
(四)教学过程
1.搭好桥梁。
(1)小朋友,想知道一个人有多高,黑板有多长,数学书本 又有多宽,可采用什么方法?(用尺量)
(2)你怎么想到要用尺量呢?(尺上有刻度)
(3)出示米尺:小朋友比划一下一米大约有多长?
(4)估计:黑板大约有多长?教师实际量一量,得黑板长3米多。
多的部分不到1米,究竟是多少?我们需要用比米小的单位来帮忙。
2.实践操作。
(1)认识厘米。
①实物投影仪上放上塑料尺,请学生观察,从“0”刻度线 到标有“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厘米cm)
②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1厘米的长度(手指宽,橡皮厚,1分 硬币的`最大宽……),并用尺比量一量。
③量一量:铁钉有多长?(3cm)
④出示两支铅笔,一支10厘米,一支1厘米多一些,估计这两支铅笔大约有几个厘米长。
(2)认识分米。
①这支铅笔长10厘米,还可以叫做1分米长(板书:分米dm) ,所以1分米=厘米。
②同上,学生在尺上找1分米的长度,找身边的物品长(宽) 大约是1分米的物品,可实际去量一量。(衬衣两纽扣之间、手掌宽……)
③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几分米?也就是几个10厘米。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厘米。
④想一想:1米、1分米、1厘米有多长?
小游戏:伯;说我比划,即同桌1人说1米(或1分米、1厘米) ,另一人马上用手比划出来。
(3)认识毫米。
①还有一支铅笔为1厘米多一些,究竟是多少长呢?我们需要认识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一)
②1毫米用手难以比划·了,我们就用铅笔芯来点吧。
③长度是1毫米的物品很难找吧?(1分硬币的厚度,数学练习簿的厚度……)
④猜一猜,再在尺子-上数一数()毫米=1厘米,
3.归纳运用。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完成课题 )
你会给这些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吗?
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进率)
(2)看看课本上是这样说的吗?(课本第85-86页)
(3)练一练:课本第87页“练一练”1、2、3。(先观察,估计一下各物品的长度,再测量)
(4)练一练:课本第87页“练一练”4、5、6。(其中6为同桌 合作题)
11.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提出问题 大胆假设 认真验证 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3、能对实验过程中测量搜集、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的结论。4、通过反复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经验可能是错的,正确的实验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科学知识: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继续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与教师给的次数一样。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铁架台、量角器、秒表、米尺、摆绳若干、钩码。(2)教学课件:①幻灯片:各种各样的摆钟。②幻灯片:实验设计方案模板。③幻灯片:温馨提示:④幻灯片:《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⑤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1、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摆钟。2、提问:摆钟靠什么来计时?3、板书:摆
二、探究新知: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引导提出问题
1、实物出示:一个单摆,拨动、介绍、并板书摆的各部分:摆线、摆锤、摆角:2、教师:要了解摆,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3、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4、实物出示,引导提问。一组单摆,(摆线长短不一,摆锤轻重不一,)同时让它们摆动起来(摆角大小不同)。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5、小结板书:摆的快慢不一
6、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把课题板书完整: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和假设
1、请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摆.
2、小组内动一动摆,大胆猜测和假
设: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同学们小组里讨论讨论,你们觉得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这么想的根据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3)、生答,师板书:
(三)、小组内制定实验计划
1、师:刚才,同学们对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和假设,这些猜测和假设是否都能影响摆的快慢呢?我们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2、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各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个猜测和假设进行研究。下面请各个组长带领组员根据老师提供的提纲讨论实验计划,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3、幻灯片出示实验设计方案模板。3、学生小组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其余小组补充或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实验方案。
(四)、小组认真实验,仔细验证
1、幻灯出示:
温馨提示: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科学,操作更加精确,老师还想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过程中计时、计数、量长度、量角度,无论哪一次稍微有误差,都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因此一定要学会认真、仔细地测量、记录。一丝不苟地做实验。② 注意每次实验测算时间都定为15秒,在实验中要精确测量,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做三次,最后求平均值。还要注意掌握好实验中的不变量。③实验结束后,各组要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记录单。
2、小组各自选取桌上的实验器材,开始实验,并及时完成好实验记录单。
3、幻灯片出示《摆的研究》实验记录单模板。你们研究的是哪一猜测就填写哪一项。
(五)汇报总结,得出结论
1、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1)你们的假设是什么?在实验中需要改变和不改变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2)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2、教师根据学生实验后汇报实验探究情况进行小结,
①摆线的长度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锤的重量。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②摆线的长度不变,
摆锤的重量不变,改变摆的角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摆的快慢与摆的角度无关。
③摆锤的重量不变,摆的角度不变,改变摆线的长度,记录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验证了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3、汇总得出结论,并完成板书:
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
三、实践活动:研究摆摆动快慢的内在规律
(1)出示幻灯片:15秒内摆动的次数表,并分派任务:全班十组,每组设计一个摆,使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如下表:注意:每次做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修正。
(2)小组合作制作。
(3)制作完成的小组把摆挂到黑板相应次数的钉子上。
(5)观察挂在黑板上的摆,有什么规律?(6)小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的长短有关;而且摆线越长,摆得就越慢;摆线越短,摆得就越快。
四、总结交流
1、教师: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你们获得了有关摆的哪些知识?
2、学生交流。
12.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二
全文总共400 个字, 读一遍就知道文意, 可以说是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认知经验去阅读, 没有文字上的障碍。既然学生自己都能读懂, 那还有什么好教的呢? 40 分钟的课堂, 如果教师走上了一条“浅语文”之路, 原地踏步, 没有提升学生的认识, 那么这节课就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语文课。寓言如何浅文深教呢?笔者结合《纪昌学射》的教学, 对此谈几点看法。
一、紧扣文眼, 悟出“深”意
对于寓意的把握, 是寓言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时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 而且学生未必能心领神会。在本课的教学中, 笔者紧扣文眼“成功”, 辐射全文:通过读悟“功夫”, 引出“一万小时定律”, 感受纪昌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 明白恒心与毅力对学习的重要性;紧接着, 聚焦飞卫的语言, 在品读鉴赏中获悉“基本功”的重要性, 从而引出“功到自然成”这一深刻哲理。课文教到此, 学生对于“成”和“功”的关系已经有所感悟, 内化于心, 一切都水到渠成。继而, 再以课文为生发点, 紧扣“成功”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 推荐他们大量阅读经典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在同主题阅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从而更深地体会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
二、品析词语, 培养“深”读
精彩词语是文字作品中的珍珠, 绽放光彩, 辐射全篇。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是水乳交融、紧密结合的。在教学中, 笔者以“抓关键词读悟”为主线展开全文的研读过程:首先紧扣关键词“功夫”, 聚焦词语群“注视”“盯”“睁大”“两年”……深入、丰富地了解人物特点, 促进学生在词语鉴赏中理解寓意;接着通过品析关键词“牢牢地”“紧盯目标”“极小的”“很大的”, 让学生明白“基本功”的重要性。然后, 紧扣关键词“成功”开展群文阅读, 将本课中习得的“抓关键词读悟”的方法迁移运用, 加以巩固。通过几个环节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深读”的能力。
三、体味语言, 促其“深”品
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语言表达, 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事情之一, 也是落实对言语作品的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全盘吸收的一个原点。本课的寓言语言特色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使用了夸张手法:“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课文运用极其夸张的语言, 表现纪昌下苦功夫练习眼力的效果。教学中, 笔者通过关键词语“相当到家”引出寓言“夸张”的语言特色的品读、仿说, 由体味寓言语言特色入手来引导学生与文本密切接触, 深入文本语言的深处, 使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能更多地去关注言语形式, 学习表达方式。
四、引发质疑, 唤起“深”思
读一则寓言故事, 能引发一段独立思考的过程, 让学生的思维从单向思维方式走向多元思维方式, 这就是寓言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地方。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提出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本课的教学中, 在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这一环节, 笔者引导学生质疑:“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 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 他会百发百中吗?”“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 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 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深入文本, 了解寓意, 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不仅提高了质疑能力, 也形成了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13.小学四年级下册设计生活标志教案 篇十三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根据场所和主题设计简洁、醒目、美观的标志。2.过程与方法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利用绘画来表现有主题的标题设计,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想。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知道设计是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难点
识别标志的含义,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进行生活标志的设计。2.教学重点
标志的设计符合主题、简洁、美观、醒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阿衰的周末来导入,通过介绍阿衰上厕所跑错厕所,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告诉他们生活中标志的重要性,引导一起研究生活中的标志。
二、新课教授
1.阿衰刚才被大家笑了,他觉得不服气,他也向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出示一排英文字母McDonald’s。让学生讨论这是什么,然后放麦当劳的完整标志。
2.小组讨论,找出标志的特点
标志的特点:简洁——分析学生作品,了解色彩简洁的过程;醒目——颜色要对比、强烈;美观——结构绘画完整;易懂——一目了然。3.提问学生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标志,并播放一些生活标志的图片。
(1)提问分类
(2)讨论为什么这么分类,这些标志的组成有什么特点?(3)让学生发现这些标志的组成(文字、图案、颜色)。
三、探索方法
1.教师演示美术教室标志简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标志的这四个特点为学校某一地方设计一个标志。(提示学生注意构思、颜色、造型。)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点,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2.播放一些学生作品
四、作业展示评价
(1)结合学生创作的标志互相交换观察、交流看法,并讨论自己设计的标志的特点。从色彩的角度进行探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们互相猜标志的意思。
(2)自评,对同学讲解自己设计标志的思路及含义,课后为自己的班级、小组设计一个标志。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课后多搜集一些标志,并与同学分享。
14.小学pep英语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四
1.按要求完成练习。
2.能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能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热爱和尊重老师
重点难点:
1.能在情景中熟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2.能够认读并表演E部分对话。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光碟
教学过程:
A、Free talk
1.Greetings
2.Say a rhyme: Don’t be late again.
3. Listen and do :
Close your books , please .
Don’t open your books . Greetings.
Say a rhyme.
Listen and do :
B、Revision
1.用祈使句进行会话练习。教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stand up”这个学生用接力的形式对下一位同学发号2.小组分角色朗读。
看图猜故事情节。
表演。
角色表演。
小组分角色表演。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祈使句。体现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运用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C、Presentation Read and act.
让学生听录音理解意思。
跟录音读对话。
同座表演对话。
Look and read.
学生独立看图,朗读句子。 认读单词、句型。
听录音感知图意。
找单词中的共同因素。
朗读。
说出含有相同因素的单词。
齐读单词。
D、Look and read
补充一些祈使句
No smoking. 禁止吸烟
No parking.禁止停车。
No entry 不准入内。
No littering 不准乱扔垃圾 了解图意。
读对话,理解图意。
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知识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课后再去收集一些祈使句用语和图片,并鼓励他们设计一些祈使句,或放在家里,或在公共场所等。
E、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ape two times .
15.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篇十五
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结合技术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育体育心双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笔者学校2002年编写的《双节棍》校本教材,此教材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健身、娱乐、表演等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双节棍—前反弹》单元是《双节棍》校本教材第二个教学单元,单元内容是由单个发力动作串联成组合动作的衔接技术,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单元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完成组合动作进行舞台表演的欲望,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双节棍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学习双节棍的兴趣,了解反弹的技术原理、特点及在双节棍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克服畏惧心理,利用前反弹技术完成简单动作间的衔接,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三年级武术兴趣班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具备了一定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基础的运动能力。有4名学生可以完成多个双节棍组合动作,在教法上运用异质分组帮带的学习形式,有效利用优质学生资源,发挥“小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将学生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的机会,并搭建展示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教师示范(提出问题)→做实验(探索问题实质)→体验练习(进一步验证)→前反弹技术学练(学习实践)→组合动作学练(扩展学习)→分组练习(练习巩固)→组合动作创编展示(创造性应用)。
16.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篇十六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三、看图写话。欣赏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再写一段话。(1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十三、看图写话。欣赏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再写一段话。(15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t€#3o y€鄋 q€"n fu j€?l€? f€?j€靚 n€鄆 x€"nn
( ) ( ) ( ) ( ) ( )
j€"n xi€鄌 sh€#7u zh€"?d€鄆 t€? chu€醤 r€#3n tu€醤 yu€醤
( ) ( ) ( ) ( )
二、请把下面的汉字分成两类。(8分)
糟 桩 翅 此 算 勺 铲 灶
平舌音:
翘舌音:
三、换偏旁,变新字,再组词。(11分)
幅 好 评
洋 糟 动
四、加一个偏旁,使它和周围的字都能组合成一个新字。(3分)
五、请把词语补写完整。(8分)
( )( )协力 ( )新( )异
孤掌( )( ) 博采( )( )
舍( )逐( ) ( )题( )做
人外有人,天外( )( )
读书百遍,其义( )( )
六、照样子,写词语。(8分)
甜甜蜜蜜 暖烘烘
又大又丑 厚厚的冰
七、找规律,再连线。(4分)
模糊 温暖 幸福 哭泣
寒冷 上升 欢笑 悲惨
下降 增加 相信 怀疑
减少 黑暗 短 吐
光明 清楚 吞 长
八、划去下列词语中不是同一类的词语。(4分)
1.面包 蛋糕 奶油 冰淇淋 卷心菜
2.火车 汽车 拖拉机 电车 自行车
3.爸爸 护士 医生 售票员 老师
4.太阳 月亮 地球 火星 飞船
九、选词填空。(6分)
果然 突然 往常 常常 发现 发明
1.天气预报今天下雨,( )下起了小雨。
2.星期天,我( )去图书馆看书。
3.(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4.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 )了邮票打孔机。
5.我在绿叶丛中( )了一只可爱的小螳螂。
6.我们正聊得起劲,( )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俩的谈话
十、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把下面的字词整理成一句通顺的话,并加上标点符号。
丑小鸭 了 非常 就 感到 钻出 孤单 篱笆 家 离开
2.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鸡是蛋孵的,蛋孵的动物还有鸟、鹅、蛇、龟。
①燕子会飞,会飞的还有
②电视机要用电,要用电的还有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房间里光线这么暗,怎么能看书呢?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3+4分)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揠苗”的原因是( ),“助长”的办法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2.丑小鸭变成了一只( )的白天鹅,( )的羽毛,( )的脖子,( )极了!
十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2分)
森林里住着各种鸟兽。美丽的小鹿在林子里跑着。长着一条蓬松大尾巴的狐狸从树洞里钻出来。笨重的小黑熊在密林里慢慢地走着。活泼的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灵巧的小黄鹂站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可爱的啄木鸟不停地敲着树干,认真地寻找着小虫……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从这段话中画出一句话来回答。
2.这段话中写了这些野兽:
3.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06-20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07-16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18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doc07-1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教案06-14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09-09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07-14
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08-03
S版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