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2024-06-15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4篇)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调查报告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状况,如卫生服务条件、服务人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卫生院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我于2012年7月9日走访了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调查。

呈贡县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至今已有10年的发展历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为三个自然村和21个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人口13000人.内设内科 儿科 外科 妇产科 口腔科 影像 检验 中医等科室.现已成为集医疗 预防 保健 康复 慢性病管理,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务工作人员25人,其中医生14人、护士11人,大多学历大专以上,本科少见,与医务人员采取的是合同制度,一般是1-5年,平均每月工资2000元,医务人员进一步学习,进修的机会较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的门诊人数有30000人次,共有床位28床,一年住院人数600人,主要对象是儿童和老年人。主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胃炎,肺心病。外科常见于外伤,胆囊手术,阑尾手术,疝气手术,其中胆囊手术为最大的手术,一年大约十多例。影像、检验设备主要有B超、X线、心电图、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户化,可做血、尿、大便三大常规。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其中预防接种主要面对是乙肝、乙脑、麻疹、艾滋病检测等,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录像、宣传栏、标语、讲座的形式开展,其中宣传

栏,标语一年有12次。群众对于该卫生院的服务基本满意,但更需要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胃炎,支气管炎)方面的服务更加的专业,合理,广泛,频繁。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医务工作人员都极力赞同,他们认为新农合的实行大大降低了病人就医的难度,就医费用的降低促使了病人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务工作人员无疑多事大大的福利,对于病人来说新农合减少了他们的就医费用,降低了就医的困难,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新农合让病人更加容易的来看病那么我们医生就能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而发挥我们救死扶伤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的非常顺利,病人的就医费用报销可高达85%,住院实际报销为80%。而且在该卫生院医保起伏线是100元,城市医院为600元,对于老百姓来说在乡镇看病更实惠。

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积攒相当厚的实力准备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准备成立麻醉科,但主要面临着缺乏人才,尤其是影像、麻醉、护理、外科方面的人才,经费是其次要方面。发展固然重要要但当下存在的问题也要好好解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社区卫生中心使用抗生素比较频繁如青霉素、头孢1-3代等,对于这个问题应当重视,着重解决。该卫生院的医疗纠纷一年有1-2次主要是由于病人的不理解,医生与病人的沟通不合理造成的,对于这种可以避免的医疗纠纷应尽量避免,加强医生与病人

之间的沟通交流,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

经过这次的实地调查发现对于心中只有三甲医院的我们来说无疑敲响了我们,乡镇卫生院虽小,工资虽低但其核心也是医生与病人,省医院,市医院的核心也是如此,但论起看病难大医院才是,基层医院看病容易但缺乏人才,从而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这其中何尝没有医生的责任,学医为了什么?不就是为病人解除痛苦,求死扶伤吗?医生的工作不就是以人为本吗?而我们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淡化,舍本逐末。病人的痛苦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将性命相托于医生,所为人命至重,那医生是不是应该反省反省,将医德精神发扬光大。

对于本科医学生来说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改进,这次的走访通过主管人员的介绍发现本科生在实习学习工作中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操作动手能力差,而且眼光太高。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加强教育,对于学习能力,操作技能更加严格要求,拓宽学生的眼界,多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进行基层走访,下基层工作,进行医务支援,学校还可多组织一些志愿者下基层活动。通过这些来培养医学医德的精神,使学生在学校学得丰富的知识,过人的能力,将来工作挽救更多的生命,解除更多的病痛,回报于社会。

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们于2012年8—9月对福建省89家开展妇幼卫生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9个设区市与一个综合实验区中随机抽取4个,每个设区市抽2个县,共抽取8个县,其中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以及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县医院中随机抽取6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随机抽取4名,共抽取80名前来就诊的0~5岁儿童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情况和服务满意度两个方面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地区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4个设区市中,A市为拥有较多大中型公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医疗资源集中,经济较发达;B市为福建省南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业活动发达,下属县及县级市较多,医疗资源较丰富;C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但拥有两所大型公立医院;D市为福建省北部山区城市,经济发展处于中下水平,医疗资源较欠缺。

2.2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情况分析

本问卷中有两道妇幼卫生工作者服务提供能力题,有效服务率为接受问卷中所提及的所有服务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福建省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有效服务率为60%;不同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依次为A市45%,B市90%,C市30%和D市75%;对4个设区市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χ2=9.231,P<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4个设区市对当地居民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存在差异。同时,分别对每个设区市不同县区的服务有效率进行检验,P<0.05,说明不同市之间的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存在差异,但同一地区的不同县区间妇幼卫生服务提供情况并未存在差别。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提供服务的总体情况见表1。

服务的提供不仅受提供服务者数量和自身能力的影响,也受外在政策以及经济的影响。有效服务率最高的B市,其在医师数量即提供服务者数量上不是最高的。以儿科及儿保医师数为例,B市被调查县中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及儿保医师数量在4个市中排名第二。但由于其有较发达的经济水平作发展后盾,有政府相关部门、行政人员在政策上的支持与督导,使得各种政策能够有效落实,配套设备能够及时到位,基本医疗服务得到保障。

A市在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上与B市相近,且为中心城市,政策落实较到位,但其在服务有效率上远低于B市,一个重要原因为A市三甲医院集中,制约了其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资源大部分都配备到了大型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工作。因此,公立医院对口帮扶基层成为A市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发展的特色。

2.3 被调查地区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

满意度包括服务过程、就诊环境、技术水平和收费标准4个项目;回答分为很满意、满意、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满意度为回答满意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比例。服务过程的满意度最高为55.63%,服务技术水平的满意度最低为50.00%,各项满意度基本在50%左右浮动,说明我省总体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不高,仅有约一半的群众认可。同时,对4个设区市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P皆<0.01,说明不同市区居民的各项满意度存在差异;此外,对各设区市内部不同县间的各项满意度进行检验,得出P皆>0.05,表明同一设区市中居民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并未存在差异。福建省妇幼卫生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见表2。

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除了常规诊疗外,还需对患者进行日常保健的宣教,为了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对象相对于三甲综合医疗机构而言,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大多相互熟悉,在服务过程中较少存在语言和认知差异,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因此,在服务过程上,被调查对象的满意度最高。然而,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资源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设备的缺乏及人才的缺失,导致服务对象对技术水平和就诊环境的不满意,从而影响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A市的满意度远低于经济与医疗水平较落后的D市。这是由于一方面A市三甲医院较多,大多数居民趋向去大医院就诊,从而忽略了基层妇幼卫生机构的作用,并且在就诊过程中常常被患者与大医院的技术水平对比,从而满意度偏低;另一方面,较高的满意度也会基于较低的期望值和文化意识水平,如何提高期望值的同时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这是基层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最后,由于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缺乏相关的人才和设施,导致部分诊疗项目无法开展,只能做一些常规的诊疗活动,其收费不会过高,因此,服务对象对服务收费标准并没有过多不满。

“-”:设区市中两个县有效服务率的检验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故无值;*为4个设区市间有效服务率的比较。

%

*设区市P<0.05;**县区间P>0.05。

3 讨论

3.1 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日益增加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1]。通过此次调查可知,经济水平较高且政府扶持较好的地区,其无论是在服务能力还是在服务满意度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妇幼专项拨款,改善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保障妇幼卫生工作者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转变其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落实政府政策,加强管理,切实将服务做到位。

3.2 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构建妇幼卫生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我省妇幼医疗保健机构正式编制较少,工资待遇不高,但工作任务却颇为烦琐,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是临聘或返聘关系,人员流动性大[2]。同时,大部分妇幼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职称、学历比例失衡,导致了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下降[3]。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当前妇幼卫生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因此,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培养人才,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从业人员,鼓励较高学历毕业生积极投身基层,改变基层妇幼卫生机构人员的学历结构;做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非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才能上岗,构建一支最佳的妇幼卫生工作人才队伍。

3.3 改善调整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的硬件配套设施

设备与人才相辅相成,共同为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作用。妇幼卫生事业因其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其提供的服务基本上是无偿的,大都无经济效益可言。医疗设备的简陋与缺失,是基层妇幼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4]。本次调查也显示,一些基层妇幼医疗机构由于缺乏相关设备,导致部分诊疗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居民就医的效果。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在经费及人才上给予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倾斜支持,更好地保障其机构设施的建设,而且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保障基层妇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3.4 加强不同地区间妇幼保健工作的经验交流,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B市的服务有效率和满意度要高于其他3个市。B市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定期研究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规划和策略,建立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和督查制度,切实落实人员、设备和技术问题。而A市虽然满意度情况总体不理想,但其基层妇幼医疗保健机构依托该市内的大中型综合医院延伸发展,建立对口帮扶,成为解决基层妇幼卫生人才技术力量不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加强不同地区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经验交流与分享,让不同模式的妇幼医疗机构相互学习和借鉴;同时,建立妇幼保健对口帮扶制度,依靠三甲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资源,带动基层妇幼卫生工作发展,促进基层妇幼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5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的认识和期望值

在本次调查中,90%的居民知道孩子3岁以内要到相应的医疗机构定期检查身体,同时大部分被调查对象表示这是通过妇幼工作者平时的知识宣教中得知。这说明居民对妇幼工作有一定认识,但这只是妇幼工作的一小部分内容。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居民对妇幼卫生应提供的服务并不熟悉,虽然体现在调查问卷中是较高的满意度,但实际却反映妇幼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的期望值过低。因此,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居民宣传妇幼卫生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让居民理解并接受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居民对基层妇幼工作公益性及无偿性的认识,从而在提高其期望值的同时提高其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宋美新,方美英.加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管理的措施和体会[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8(5):60-61.

[2]楼烨,郑振佺.福州市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满意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1,34(13):350.

[3]张粉萍.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233-234.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正确方向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党的理论、最新文件、会议精神等,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不偏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自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开展以来,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采取集中上党课、中心组理论学习、党课竞赛、经验交流和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最新文件、会议精神。对党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方面进行考核。

强化责任形成合力

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任务的完成

基层医疗卫生党组织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医院党委统一部署,把支部建设在“科”上,通过完善党总支抓党建、书记带头抓党建和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具体责任的相关制度,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将党建工作与具体的各项医疗卫生工作联系起来,牢固树立党建工作必须“走前头”的思想。要按照组织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意愿的情况通报和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党建工作合力。

树立良好的党组织形象

确保各项卫生工作的有序推进

树立好卫生基层党组织形象。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纪律、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基层党支部工作法》;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用反面教材教育党员干部,真正触及其灵魂深处,让广大党员干部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警钟长鸣,淡泊名利,遵章守纪,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成为进步的示范和榜样。建立党员干部监督预警机制,单位、个人要认真查找工作潜在风险点,落实防控措施,纠建并举,严格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让党员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在政治上有先进的信仰,业务上有优秀的业绩,品德上有高尚的情操,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加强制度队伍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油田医疗卫生工作直接面对油田职工开展工作,直接影响党在职工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认真按照《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培养、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制度》的相关规定,从培养选拔、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着手,与时俱进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基层卫生工作者中吸纳优秀者为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用制度约束人、激励人,着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积极探索依靠制度抓好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工作不力、作风不正的党员干部要进行严肃处理,不断改进、强化卫生系统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引导医疗卫生单位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理念,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密切联系群众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

要密切联系群众,进一步推动基层卫生党建工作创新,找准党建工作与当前卫生工作中心任务的结合点,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推动油田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医疗行业基层党组织所服务的群众,不只是本单位的职工群众,更重要的是广大患者群众。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检验我们工作得失的标准是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所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问需于民,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从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通过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以及“访万人、走千家、进百队”等活动,使在具体的工作中时时看得见党组织的影子,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让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践行宗旨,兑现誓言,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工作目标有前瞻性,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工作措施有实效性,充分体现党的基层组织富有凝聚力、感召力。

(作者单位:大庆龙南医院党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崔 晓)

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开展“两卡制”工作。

1.2020年,我县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同步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6月9日,印发《2020年**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卡制”绩效考核方案》(卫健办〔2020〕69号),目前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布署信息化绩效考核方案。截止到6月28日,共形成工分635万分,拟于7月开展信息化绩效考核,校正工分值。

2.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加强对辖区人群开展疫情防控的健康教育。截止到6月底,我县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5.5万份,建档率89.85%;

其中高血压患者42749人,规范管理25928人,规范管理率60.65%;

2型糖尿病患者12769,规范管理7693人,规范管理率60.25%;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912人,规范管理1736人,规范管理率90.79%;

纳入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58319人,完成体检29177人,体检率50%。

3.充分利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平台,推进慢病管理医防融合,促进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

4.持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的知晓率、感受度,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

(二)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贫困人口“应签尽签”。

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签实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截止到6月底,我县家庭医生共签约12.06万人,总签约率30.53%,其中有偿签约5.12万人,有偿签约率12.96%,重点人群签约7.8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66.21%;

对有健康需求的贫困人口实行“应签尽签”,目前共有10904名贫困人口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贫困人口签约率为79.66%。有偿签约履约率达到87.56%,贫困人口履约率100%。

(三)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保障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消除“空白点”。

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公共卫生服务等4项卫生健康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皖财社[2020]455号)的精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药品零差价补助按季度预拨、年终清算的原则,我县第一季度共预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731.24万,药品零差价补助23.8万,一般诊疗费按当月发生总额,次月全额拨付。第二季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599.7万已打包到两个医共体牵头医院账户。5月29日,印发了《**县在职乡村医生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含政办〔2020〕32号)并正在组织实施。各项措施的落实,保障了村医的待遇,并通过有效的合理调配,目前我县没有村医“空白点”。

(四)继续做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5月底,76名参加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培训的学员已全部完成线上培训,县域内两所医共体牵头医院正在按人员类别组织实施线下培训,其中培训临床医师9人、骨干全科医生1人、护士22人、管理人员14人、乡村医生29人、骨干乡村医生1人。我县各镇卫生院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自评活动,全部通过系统开展了自评上报工作;

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多次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业务指导培训。目前,运漕中心卫生院已接受第一次省级评审,存在问题正在整改中。

(五)努力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1.做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母婴安全。上半年全县孕产妇总数1379人,建册1297人,保健覆盖率为94.2%;

系统管理人数1034人,系统管理率为75%;

孕早期产检1084人,早检率为78.6%;

孕产妇产后访视1238人,产后访视率为89.8%;

产妇孕产期血红蛋白检测1376人,检测率99.8%,贫血人数219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全县7岁以下儿童26376人,5岁以下儿童18852人,3岁以下儿童10568人,7岁以下保健覆盖11043人,保健覆盖率为42%;

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管7331人,系统管理率69%。

2.增补叶酸,预防出生缺陷。农村孕妇及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由专人管理,今年以来大力宣传和提倡待孕、孕早期妇女增补叶酸。现已发放叶酸1764人,共计8031瓶。有效的预防了胎儿神经管缺陷,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县人口健康素质。

3.开展计划生育服务,落实国免项目。上半年我县婚检1825对,婚检任务完成率65.2%。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735对夫妻,评估高风险夫妻175对,并跟踪指导。今年上环138例,取环166例,人流7例。发放避孕药具约1300人次。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村医队伍人员匮乏,老龄化严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基本公共卫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开展“两卡制”工作,实现信息化绩效考核,校正工分值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现按劳分配。

(二)保障村医待遇,稳定村医队伍。

(三)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做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

5.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开展药品“三统一”工作总结

2011年上半年以来,在县卫生局的正确指导下,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较好完成了前一阶段工作任务。现将我院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药品“三统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院医疗卫生服务辐射24个乡村约5万人口。卫生院辖村卫生室24所,为了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我们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协调联动,全力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成立了以院长金勇任组长、副院长周辉任副组长,贺文洁、付金云及辖区内各村医生为成员的药品“三统一”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河西卫生院,由贺文洁处理日常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有效的宣传机制,加大对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累计制作张贴宣传标语,张贴于交通要道及人口聚集区,使社会各界更大程度的了解、接受、并支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我乡稳步推进。

3、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学习,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各位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院相关人员参加了县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培

三、几点建议

1、加强药品配送企业监督,确保中标药品100%采购、储存、配送。

2、建议由配送企业直接配送到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做好协助管理工作。

3、加大宣传经费投入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宣传培训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基层各医疗机构、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部门切实参与到药品“三统一”工作中来,共同将这项惠民工程做好做实,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四、2011年工作计划重点

1、加强督办协调工作力度,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汇报请示工作,解决好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强卫生院、各卫生室督查督办,以确保“三统一”工作全面落实。

2、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做好“三统一”药品全覆盖抽验工作,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三统一”药品质量安全。

3、健全药品“三统一”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有序推进。

4、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工作的宣传力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河西中心卫生院

6.基层妇联服务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一、实践与特点

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农村妇女占主体,她们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发挥着独特作用。

1、围绕中心贴得较紧,服务大局有新成效

一是抓宣传造势,为大局工作凝聚人心。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发挥代表广泛、联系深入的优势,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文艺活动和实践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做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是抓培养人才,为大局提供智力支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提高妇女素质。我县不断深化以“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题的“双学双比”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致富技能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的本领,在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的同时,鼓励和扶持妇女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4年来,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期5200余场次,受训妇女8万余人次。

三是抓引导创业,为大局工作增添力量。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引导群众创新创业,大胆作为。积极开展“巾帼示范村”、“巾帼文明岗”等创建活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富厚双峰建设,积极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在双峰县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县委政府隆重表彰了“十大创业女明星”。县妇联还举办了“中华女杰之乡”时代女性风采展,向社会大力宣传“人民好公仆”、“行业女精英”和“十大创业女明星”等优秀女性。目前全县涌现了全国“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肖金莲、全国妇联“创业女明星”刘跃强、省“巾帼建功标兵”彭海珍、双峰县“十大创业女明星”邓锡华等一大批优秀创业女性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县妇幼保健院、全国“巾帼文明岗”县国税局办税大厅等一大批以女性为主体的先进集体。

2、服务群众较好,履行职能有新作为

一是注重把服务对象联络好。各级妇联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服务对象的工作机制,设计了许多有效的工作载体,使妇联干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较好地发挥了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如各村居妇女主任基本上是计育专干,利用计划生育工作平台,切实加强了服务联络。

二是注重把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好。各级妇联组织坚持把维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县妇联积极争取县委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善了妇女生存环境,如进一步健全妇女工作制度,制订了《双峰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2001—2010年双峰县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等,鼓励、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平等竞争和民主管理。免费为广大农村妇女、城镇失业女性和贫困妇女提供技能、技术培训,加大女性就业创业奖励和扶持力度,为妇女参政就业提供政策保障。在农村免费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实行由财政统一买单的免费婚检制度,在娄底市率先筹建了双峰县贫困母亲儿童援助基金会,和从2009年起按照全县妇女儿童人口总数每人每年不低于0.2元的标准划拨妇女儿童工作经费等,为妇女事业快速发展提供经费保障等。

三是注重把弱势群体关爱好。近年来,借党政之台,举全社会之力,营造关爱妇女儿童之势,促两性和谐发展之局是我县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有效方法。如借“五五普法”计划制定之机,争取县人大及县普法领导小组的重视,将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湖南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列入了我县“五五普法”内容,促使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入了党校的课堂,从而加大了对妇女儿童维权法律及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监测评估有利契机,建立健全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社会化维权网络。从2001年以来,先后建立了双峰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协调小组,县、乡二级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机构,逐步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反家庭暴力工作网络。同时借承办全国妇联“送温暖、三下乡”示范活动启动仪式,为留守儿童、烈士遗属和困难群众家庭提供了重点关爱,开展了“健康女性与千金同行”的健康普查活动、女性健康知识讲座、推广女性系列安康保险、“关爱母亲送健康”活动等,提高女性健康。

3、固本强基抓得较实,自身建设有新发展

一是组织网络有所拓展。近年来,我县以村支两委和县妇联换届为契机,配齐配强了县、乡、村三级妇联领导班子,妇联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全县898个行政村和28个居委会的妇代会组建率达到100%,16个乡镇和

经开区妇联组织组建率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全面推进,有6名以上女干部职工的县直机关单位均建立了妇委会,还在女性比较集中的一些民营企业建立了妇女组织,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实现了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服务覆盖的目标。

二是队伍素质有所提升。为打造一支思想可靠、作风过硬、能力较强的妇联干部和妇女干部队伍,我们积极争取县

委重视支持,创新培训方式,将妇女干部分批选送到全国妇联、清华大学、上海市、浙江省和各级党校及各种专业学校学习深造,让她们在学习中培养优秀品格,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年来,科级女干部受训率达80%。2008年,为强化女干部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提高妇女干部维权工作能力,开阔妇联干部的眼界,县妇联与县委组织部在省妇干校联合举办了一期以35岁以下科级女干部和妇联干部为主体的女干部培训班。三是参政议政比例有所提高。近年来,以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为契机,积极协助党委有关部门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县四大家均配备了女干部,16个乡镇党政班子至少配备了1名女干部。在村委换届选举中妇女参选率达100%,村(居)妇代会主任进村支两委率达100%,村(居)委会妇代会主任、计育专干和妇幼保健员“三位一体”率达到80%。本届县党代表中女性占18%;县人大代表中女性占26.82%;县政协委员中女性占17.99%,较上届都有大幅度上升。加强教育引导,在农村积极发展有文化、有技术、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青年妇女入党,在城镇积极引导广大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妇女入党,不断壮大妇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员中的女性比例有所提高。我县妇女参政议政水平显著提高,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问题与挑战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兼顾,创建和谐社会,对妇联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危机背景下,要求更多的女性挺身而出,担当重任,对妇联寄托了更大的希望;市场经济条件下,妇联工作环境更加开放,要求妇联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妇联面临的挑战更大、更严峻。因此新形势下妇联工作还存在“六个不适应”。

1、思想观念与统筹发展的理念不相适应。当前人们对妇联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差距,一方面有的领导认为这是务虚的工作,可有可无,无关紧要,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另一方面一些妇联干部自身认识也不够到位,存在应付、畏难情绪,没有真正把妇联工作当作事业来干。

2、组织建设与人员加速流动的趋势不相适应。目前一方面存在有组织无人员或有组织无活力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流动性加大,妇联组织建设未及时跟上,一些民营企业、台资企业、外资企业存在有人员无组织的情况。

3、工作思路与科学定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妇联工作应坚持服务群众与服务大局相统一,注重从二者的交汇点上科学定位工作,但部分基层妇联不善于从大局中思考结合点,不善于围绕党政工作中心开展工作,或工作缺乏创新和策划,对广大妇女群众缺乏影响力。

4、投入保障与妇女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一些乡镇,妇女工作经费没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更没有必须保障此项开支的硬性措施和规定,或挪作它用,只有开展活动时向政府专题申请活动经费,这就对我们基层妇联工作造成较大的约束和被动,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

5、干部素质与新时期妇联工作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妇联干部服务群众意识不硬,做群众工作能力不强,不愿意扎根基层;少数女干部政治素养不高,进取精神不强,工作能力有限,参政议政比较吃力。

6、所处的地位与所承担的职能不相适应。如乡镇妇联主席都是身兼数职,妇女工作倒成了副业,仅仅是应付一下检查。村居一级,村级妇代会主任基本上是计育专干,主要精力也是从事计划生育工作,这样常常顾此失彼,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妇联工作流于形式。

三、思考与对策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妇联工作,总的说来,要在服务、转型、保障三个方面下功夫。

1、在服务上下功夫。一是搞好人才服务。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精英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完美人才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各类协会、学会、行会、基地的建设,为女性人才成条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强女性人才管理,为双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好、举荐好、输送好人才。二是搞好创业服务。要凝聚力量,善于造发展之势,鼓实干之劲,把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要培育典型,运用评选巾帼建功英雄、创业能手等载体,进一步营造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范围。要优化服务,帮助女性更好地创新创业。三是搞好维权服务。要增强预见性,注重从源头上、整体上维权。要增强维权合力。不断探索建立社会化维权机制,向多层面、多角度、多群体推进。要改进维权方式。特别是针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善于通过法律、舆论维权。

2、在转型上下功夫。一是向社会化转型。妇联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仅凭自身难以作为。一方面各级各部门妇联组织要通力合作,负责做好自身工作,同时要与其它群团组织积极合作,互相支持;另一方面要引导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参与妇联工作,让关系千家万户的妇联工作得到千家万户的支持与拥护。二是要向人性化转型。以人为本要作为妇联工作的出发点,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在工作方式上,要突出服务宗旨,增强工作的人情味;在工作载体上,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老百姓喜闻乐见。三是向市场化转型。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积极在某些领域里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增强妇联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7.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 200名医务人员为观察对象, 其中包括, 科主任、护士长、护士、医生。

1.2 方法

是依据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对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 无菌操作前后,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脱手套后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观察。观察人员是抽调护理部、医务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 深入各临床科室多次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3]。观察者根据调查内容认真观察并填写调查表。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被调查的200名医务人员中, 能执行手卫生的109人, 执行率为55%, 其中接触病人前, 执行率为28.6%, 接触病人后执行率为62%, 无菌操作前执行率为43.4%, 无菌操作后执行率为70.8%,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执行率为75%, 脱手套后执行率为6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调查结果

经过不同科室的调查, 执行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内科37.8%, 外科50%, 妇科54.3%, 儿科63.4%, 感染性疾病科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3.1 影响洗手的因素

洗手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现象, 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医务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洗手的认识停留在理论上。二是洗手设施不完善, 洗手不方便。三是强调客观条件, 工作忙、时间紧。四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洗手消毒制度只是流于形式, 难于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 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因素。

3.2 手卫生现状

手卫生状况的执行情况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手的带菌状况已有相应的报道[4,5]。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大部分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前不曾洗手, 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或两个病人之间的操作中不曾洗手, 而是在完成整个病房的治疗护理操作或是完成多个病人的输液、肌注后才洗手。有的医务人员去卫生间前、喝水用餐前、下班前都能做到认真洗手, 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忽略了洗手, 这主要是多数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而保护患者的意识差。有调查显示,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有50%以上是在带菌状态下从事医疗护理活动的[6]。因此发生医院感染的机率也就增加。

3.3 干预措施

3.3.1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

手卫生知识是手卫生行为的基础, 因此应加大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培训。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分批分期的举办培训班, 让每位医务人员在不同的班次, 都能得到学习培训, 让她们真正掌握洗手的指征、方法。使她们对洗手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把洗手问题上升到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来认识。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不断下科室, 随机抽查、督导, 对洗手方法亲自指导, 尤其是新上岗人员。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了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提高了手卫生执行率。

3.3.2 建立健全手卫生管理制度、完善洗手设施

对这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各科室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 并设有监控管理组织, 不定期到各科室检查、督导, 现场抽查手卫生执行情况并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 使他们对手卫生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在手卫生设施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增加洗手池, 安装干手设施, 用按压式洗手液, 去掉了过去的肥皂块, 科室配备了一次性擦手纸和快速手消毒剂, 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通过培训学习, 制度健全, 设施配备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大大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黎, 朱士俊, 郭燕红, 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40-142.

[2]张润香, 冯伟, 熊建球.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与方法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16 (10) .

[3]韩黎, 朱士俊, 魏华, 等.医院感染管理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8) :891-895.

[4]邱方城, 王崇玉.医护人员洗手后葡萄球菌带菌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3) :300-301.

[5]王晓宁, 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 (4) :298-299.

8.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职能为承担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但随着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断增加,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基层医疗机构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服务能力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服务能力进行探讨。

一、影响和制约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人才存量不足,业务发展受限。就我单位而言,缺编人员占总编制近1/5,聘用人员占在岗人员的近30%.总量不足、职称偏低、聘用比例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阻碍了玄武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2.公卫任务渐多,质与量成矛盾。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目前的十二大类45项任务中的指标要求还在不断提高,基层单位公卫医生数量和人员素质无法适应公卫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基本公共卫生服務能力与指标要求有一定差距。

3.中医项目局限,发展后劲不足。特色中医药服务深受居民欢迎和认可,但中医药事业发展上也还存在人才薄弱、项目局限、专家缺乏、单位之间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体制机制制约,内生活力欠缺。实行绩效工资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的工资得到法定保障,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再为基本收入发愁。通过几年的实施,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出现了新的大锅饭现象,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调节作用。

二、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推进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力度推进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立足自身培养,注重长远规划;立足岗位培训,注重实际需求;立足学科建设,注重一专多能。一是尽快建立制度化的编制补充和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解决急需岗位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以从根本上扭转卫生人才短缺的不利局面 。二是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进修、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加快培养更多能力强、业务精的专业技术骨干,有意识地在全科医师中培养专科专长人员,用专科带全科,全科带全面。三是继续施行在编制、职称晋升和业务学习方面给予相应政策,鼓励学习,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加大奖励机制。

2.强化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办法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核心制度,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和操作规程。结合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力度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程序,把质量监控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主要手段。

3.拓展项目提升,服务能力。由全科诊室医生担任社区团队长,负责所在团队的部署、开展、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指导,居民健康档案、随访表信息查对、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及管辖社区居民的出诊、健康教育等工作,并兼任门诊居民的咨询、随访、健教、免费体检等公卫工作。依托社区慢病管理,深入调研,了解社区需求,积极开展符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社区居民能够接受和方便使用的检查和治疗项目,比如24小时动态血压、24小时动态心电图、便携式血糖仪等。对不同慢病患者还可以采用小型设备租用的方式,提高慢病患者管理效率。如糖尿病人的全年血糖监测,可以采取年度合约方式给予优惠,对病人而言降低了费用,完善了监测,对中心而言既提高了设备使用,又为健康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

4.改变考核模式,提高公卫管理。规范管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质和量。抓重点,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区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公共卫生工作瓶颈的办法;抓考核,改全面考核向重点关键指标考核转变、改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改纯业务考核向工作质量与经费挂钩注重绩效转变;抓培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5.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转变服务方式。通过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通过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团队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目标任务,加强考核,规范服务;通过完善公共卫生督查制度,确保服务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不断提高家庭责任医生签约率和规范管理率。

6.做优中医特色,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中医药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中医药事业仍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发展,有更深的潜力可以挖掘,打造服务品牌。一是培养中医药人才梯队,通过引进或招录中青年中医药人才,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精湛的人才队伍。二是拓展中医药服务内容,开展慢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季节性保健等让居民感兴趣、易接受的项目,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项目,用特色专科和特色项目带动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

9.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九

访问次数: 2

发布日期:2015-01-13 16:22:36

字体:【大 中 小】

陈 斌 雷源芳

〔内容摘要〕 针对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税收管理应在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上下大力气,并通过拓展服务途径、优化服务手段、畅通征纳对话等方式,提升纳税人满意度,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树立国税部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推动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关 键 词〕 经济管理;国税;纳税服务;建议

〔作者简介〕 六盘水市国家税务局

近年来,六盘水市国税系统围绕“一条主线,推进三大战略”的要求,在纳税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不断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将原来在征管业务系列办理的14项涉税业务前移到办税服务厅前台办理,让纳税人在办税服务厅就可以办理涉税事宜,解决了“多头跑、时间长”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纳税人;通过不断推进基层兴税,在经费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强化经费保障,全面补充并配置了硬件设施,为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的要求加强了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办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服务水平质量有了提升;明确了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部门,确定了“归口管理、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纳税服务协作要求;采取纳税人恳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收集了纳税人需求,取得了纳税人的积极响应,办税公开进一步规范,纳税人信用等级管理得到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在总体上得到较大的推进。但基层纳税服务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基层纳税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认识的高度与其核心地位不相匹配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明确指出:纳税服务与税收征管是税务部门的核心业务。纳税服务既然是税务部门的两个核心业务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然而,基层在思想观念上却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纳税服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一些税务人员,“官本位”思想较重,自觉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不把纳税服务当回事,认为只要把管理任务完成就不错了,至于纳税服务,存在“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思想,不把纳税服务放在核心地位去认识、去思考、去落实。由于思想认识的高度有限,导致对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不够,抓落实的力度不强,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发展。

1.2纳税服务的大格局尚未形成

纳税服务是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的综合性工作,在基层与所有的部门都有关联,需要所有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但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谈到纳税服务,往往会认为是纳税服务部门或者是办税服务厅的事,协作配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纳税服务合力未能有效发挥,从而造成信息不集中,不利于各方面及时了解整体情况,未形成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有的部门做了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但纳税服务部门却不知道,缺乏沟通联系;有时纳税服务部门需要配合协作,其他部门不一定理解或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纳税服务工作的开展。

1.3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任重道远

通过对全市纳税人开展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纳税人对5项调查内容之一的“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的满意率最低:一方面,说明纳税人对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有比较高的期望;另一方面,说明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与纳税人的需求存在差距。调查也发现,纳税人对个性化的纳税辅导有比较高的期望与需求,而目前的纳税服务状况与纳税人的期望与需求存在差距,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1.4服务的态度与能力素质有差距

从调查的情况看,税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仍需改善,虽然纳税服务工作开展了多年,但仍有少数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没有牢固树立“三个理念”,没有把自己当成服务人员,对待纳税人傲慢无礼,高高在上,态度冷漠,损害了国税机关的形象。有的办税人员,特别是劳务派遣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方面存在差距,不能准确答复纳税人提出的问题,或回答不了而推脱,导致纳税人的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影响办税的质量与效率,影响国税机关的形象。

1.5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近几年来,基层也摸索着建立了一些纳税服务的考核制度,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层面比较低,考虑不够周全,起的作用不够大;二是制度执行起来“手比较软”,存在好人主义,有怕得罪人的思想,考核软化,服务人员的活力未能充分调动。优化基层纳税服务工作的建议

2.1变“不够重视”为“足够重视”

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既然是客观要求,就要把认识提高到顺应客观要求的高度上,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真正把纳税服务当作核心业务来认识,树牢纳税服务“三个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把税务机关当成服务机关,把税务人员当成服务人员。提高对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真正把纳税服务工作当成核心业务来对待,切切实实抓好落实。

2.2变“软指标”为“硬指标”

纳税服务涉及基层的各个部门,是贯穿税收工作全过程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建立纳税服务工作大格局,即:横向有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其他有关联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沟通交流,及时归档有关资料。纵向有制度,将纳税服务的所有工作量化为具体的分值及扣款扣分标准,加强督促检查,不要怕得罪人,既要有铁的制度也要有铁的执行力,实实在在抓好机制制度的落实。将纳税服务作为核心业务贯穿于税收工作始终,一岗双责,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服务格局。

2.3变“强制管理”为“人文关怀”

在纳税服务工作中,进一步思考人员管理的效果和作用,强化道德引导及人性关怀:一方面,要严格对服务人员的管理与考核。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增强服务人员爱岗敬业的意识、职业道德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文关怀。单位要定期组织对服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领导要定期与服务人员谈心交流,掌握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疏导,切实关心服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在精神关怀的同时,给予物质方面的关怀。如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探索建立办税服务窗口服务人员非申报期弹性工作制等,保障办税服务人员的休息和自我调整,有效缓解窗口人员工作压力;探索对所有实现窗口服务的人员实行服务窗口绩效考核,让他们有适当的经济补贴,并感受到组织的真切关怀,打消攀比思想,愉快做好服务工作。

2.4加强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

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是纳税服务的基本职责。通过调查发现,纳税人认为税务机关在税法宣传和纳税辅导方面尚有差距,是纳税服务的“短板”,为此,就要采取有效措施让“短板”不“短”。要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以此作为宣传辅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了解纳税人的需求,积极主动为纳税人辅导,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为纳税人解决问题,满足纳税人对纳税宣传辅导方面的要求。如针对有的单位反复出现纳税人因超期办理税务登记证受处罚又不被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宣传前移来解决。对新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采取措施重点辅导、耐心辅导,如举办新办证纳税人辅导班等,以满足他们的涉税诉求,对有个性化需求的纳税人要重视并积极帮助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纳税人对宣传辅导的认可度。

2.5改善服务态度提升素质能力

10.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

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类别:【通知公告】

发布时间:【24/05/2010 10:45:24】

鲁卫医发〔2010〕6号

各市卫生局,大企业卫生处,省(部)属医疗机构:

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两好一满意”活动向纵深发展,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经研究,我厅确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现将《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有关情况及时报我厅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处或中医药业务处。省卫生厅联系人:谭成森,李檬;联系电话:0531-67876150、67876318;电子信箱:sdyz6155@163.com。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九日

全省基层医疗机构 “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为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按照“卫生强基”工程、“两好一满意”活动和卫生部“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关要求,制定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积极开展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主题的“规范服务行动”,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有针对性的自查整改,卫生行政部门集中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加强规范化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两好一满意”活动深入发展,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

县及县级以下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各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民营医疗机构。

三、活动内容

㈠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广告发布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医疗服务要素管理合法规范

1、医疗机构及内设科室登记、注册、变更、校验及时合法,提供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能力可及的医疗服务,无违法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执业、违规发布医疗广告等问题。

2、医护人员具备执业资格,按注册专业、地点依法诚信服务。不安排无执业资格人员或未在本单位注册的医护人员独立执业,杜绝让无执业资格人员从事麻醉、B超、心电图、CT、MRI、病理诊断等工作。

3、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对院内技术尚不成熟、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技术进行重点清理;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本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准入工作,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

㈡医疗机构的医疗核心制度建设完善,落实到位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嘱制度、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包括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

㈢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管理严格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我厅《山东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0版)》、《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试行)》、《山东省中医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加强病历书写培训和日常管理。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病历书写培训和病历质量评比,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质量。

㈣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临床用药和辅助检查合理、规范

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38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的通知》(鲁卫医字【2010】47号)等有关文件,积极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1、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要求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2、基层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3、要组织实施好全省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全员培训项目,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4、要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5、认真组织实施全省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管理和合理应用培训项目,建立健全特殊管理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促进特殊管理药品的合理应用,保证广大群众用得上药,用得好药。

6、在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推进省内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一单通”,努力推动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度。

㈤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流程合理,环境良好,服务优质 合理调整科室布局,简化或合并划价、收费、取药或检查环节;科室标识规范、清楚、醒目;合理配备导医人员,明确其职责任务,主动为就诊病人特别是农村病人及行动不方便病人提供服务;不断改善门诊、病房条件,配备饮水设施,开展导诊咨询服务,为病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尊重病人隐私权,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逐步做到一医一患一室,问诊、检查应避免其他病人或无关人员围观、旁听,检查、换药、治疗应有遮挡设施。

㈥医疗服务收费管理严格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等,提高收费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及社会监督;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严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以“开单费”、“统方费”、“处方费”等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㈦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安全有效

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和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重点加强产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严格按要求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时,程序合法。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采供血活动和临床用血,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㈧医疗纠纷处理及时有效,医患关系和谐

按照我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的意见》,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的制度体系;积极开展平安医院建设,为医患双方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积极推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积极探讨建立第三方调节机制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各市通过人民调解、仲裁调解、医患维权协会等途径解决医疗纠纷,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㈨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管理规范,生产安全

认真做好对医疗机构太平间、放射科、医用氧舱、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和全面排查,认真抓好遗体处理、氧气供应、安全生产等各项后勤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㈩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合法有效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明确自身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认真做好防控传染病的人员培训、物资储备、预检分诊、诊断救治、疫情上报、消毒隔离、病人随访、重症转运、健康教育等工作,无推诿、私自截留传染病病人等现象。

(十一)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及对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按照省卫生厅《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要求,做好对医师、护士的日常管理和考核,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十二)重点科室定位准确,规模适当,建设达标

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要认真分析、综合考虑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当地疾病谱变化等因素,优先保证那些与医院功能定位相符,与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密切相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科室的建设与发展,如儿科、产科、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等。要在资金投入、继续医学教育、进修培训等方面要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加强这些重点科室的医师、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基层医疗机构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方面的网底作用。

四、实施步骤

㈠动员部署阶段(2010年5-6月)。省卫生厅下发《活动方案》和《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检查标准》(另行制定下发),对2010年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进行部署,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省卫生厅活动方案的要求,制定本辖区或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和活动安排,抓好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

㈡自查整改阶段(2010年7月—2011年7月)。基层医疗机构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全面开展“规范服务行动”,对照《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检查标准》,认真开展自查整改,不断加强管理,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宣传。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㈢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7-11月)。市、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规范服务行动”情况进行督导、验收,及时总结和推广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规范服务行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对各市“规范服务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㈣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2月)。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对“规范服务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总结报告。省卫生厅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基层医疗机构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其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形象。实施“规范服务行动”,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固本强基,是我省卫生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两好一满意”活动向基层延伸,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基层医疗机构要深刻认识实施“规范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省卫生厅成立“规范服务行动”领导小组(见附件),负责制定全省“规范服务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制定本辖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要根据“规范服务行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范服务行动”顺利开展。

㈡注重工作实效,抓好四个“结合”。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将全面梳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对临床科室、辅助科室、药房、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全面梳理排查,查找医疗服务和质量管理方面的漏洞、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做好依法执业、制度建设、病历书写、规范诊疗、服务环境、收费管理、院感控制和临床输血管理、医疗纠纷处理、安全管理、重点传染病防控、医护队伍建设、重点科室建设等十二项重点工作。二是将自身建设与实施“卫生强基”工程相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在动员自身力量,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卫生强基”工程确定的对口帮扶关系的作用,通过城市大型医院派驻专家坐诊、现场指导、手术演示、开展培训或派出医护人员到城市大型医院进修等多种方式,不断建立健全医疗服务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质控体系,培养业务骨干,加强重点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口支援城市医院要将“规范服务行动”列入支援计划,在支援过程中要对“规范服务行动”十二项重点工作有所侧重,帮助受援单位及时、全面达标。三是将自查整改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和《全省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检查标准》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及时公布督导结果,抓好整改落实,确保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和质量达标。我厅将适时对各市“规范服务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四是将当前任务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开展“规范服务行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建章立制,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省实际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㈢做好培训宣传,强化服务意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围绕“规范服务行动”的主题,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医院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和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其提高服务意识,更新服务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采取现场讲座、网络视频、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形式,做好本辖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医疗卫生行业在医疗服务管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服务优质、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1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 临床检验基础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3-01

高职院校培养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大多面向基层,我校根据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及时调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在基层医院检验科开展项目最多的检验。我院临床检验教学团队通过近三年的探索,构建以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1.从管理层次、制度及手段等方面实现实验全过程管理 高职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到课率不高,我们从组织、制度及手段三方面入手,在管理层次上从班委会、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系部书记、学生处、教务处、学院层层严格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狠抓学风建设。在制度上建立班级量化考核制度、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等,从制度约束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在手段上班主任通过班会、学生座谈会、个别约谈等手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思想让其认识到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有时还可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任课教师在实验课前、课中及课后对学生实行全过程监督与指导,要求学生提前5分钟进实验室,课前考勤学生,并告知考勤占实验成绩的10%;课中指导学生做实验,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性操作;课后布置实验相关的作业,将教师演示的视频发布到教师教学空间让学生网上点击学习,点击学习的时间也纳入实验成绩考核范围。

2.以基层卫生岗位能力为核心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基层卫生服务岗位需求应该是具有高尚医德,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的、实用型、技能型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应以基础卫生服务岗位为要求,以“必须、基本、够用”为原则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实用型人才。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内容分四大模块:血液学一般检验、尿液一般检验、粪便检验及体液一般检验。实践教学时数分别分配为30、20、10、10学时,一共70学时。强化基层开展的检验项目,比如血液常规检验及血液分析仪的操作使用,尿液常规检验及尿液分析仪检验,粪便常规检验,体液一般检验主要实践前列腺液显微镜检验、阴道分泌物检验、精液一般检验及脑脊液一般检验等。对于一些基层无法开展的项目和应用不多的检验项目让学生自学,比如胃液检验、胸腔积液检验、羊水检验等。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1)让学生参与预实验 为确保实验成功都要先做预实验,我们有计划的安排学生与老师一起做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准备、试剂的配制、实验预操作、结果观察与分析及实验后的处理等。(2)教师演示 教师现场演示及播放演示视频。在学生动手之前教师现场演示实验操作,边讲解边示范,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验过程,教师演示完毕学生开始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播放教师演示视频指导学生做实验。(3)病例讨论式教学 将基层医院常接诊的病例引入到临床检验基础实践教学中,如男,20岁,近半年有体乏、腰痛现象,晨起眼睑水肿,尿显微镜检验:WBC:3~4个/HP,RBC:5~6个/HP,PRO(+++),BLD(++),既往无肾病史。请问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要确诊还需进一步做哪些检验项目?(4)纠错式教学 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在本次实验结束时播放学生操作视频,或者播放教师故意在实验操作中的某个重要操作点的错误操作视频给学生看,让其找出自己操作中或教师操作中的错误操作,以及分析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后果。(5)延伸实践课堂教学 开展临床检验实践讲座、实践技能比武、进医院、进社区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们利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来到农村开展临床检验实践活动,为老百姓免费体检,手工操作查血常规、尿常规及粪便常规等,同时让学生提前了解乡镇医院工作环境,培养基层情感,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德育教育。

4.以综合性实践考核,强化学生实践技能 建立科学、合理的临床检验基础实践考核标准评价学生实践技能,实践考核为100分,另附加探究性实验分10分,分值分别为:实验态度10分(包括出勤、对仪器爱护、试剂使用、着装、实验卫生、实验课堂纪律等)、实验报告10分(书写、实验报告完整、实验结果准确性及结果分析、实验总结反思等)、实验考核80分,分笔试和操作两种形式,实验笔试考核20分,实验操作考核60分。笔试是将实践内容出成试题考核学生,根据临床检验职称考试大纲的要求出实践技能题目,如显微镜细胞计数原则是?白细胞计数的注意事项?操作考核又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35分)、综合实验操作考核(25分),基本技能操作考核主要考核临床检验基础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采血、血涂片制作、血细胞染色、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尿液常规检验、粪便常规检验、白带常规检验等,学生采用抽签法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项目;综合实验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临床检验基础实践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临床未知病例标本让小组学生进行检验,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根据临床病例资料共同设计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并报告结果。探究性实验考核为附加分10分,主要考核学生探究创新能力,这个项目由学生自愿申请考核,不做硬性规定,有的学生申报了省、市、校级科技创新项目,有一定的资金资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

12.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阐述了医疗卫生工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明确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抓好基层建设, 夯实基础工作, 完善基本职能仍然是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是从群众健康需求出发, 群众需要的是一个能承担健康教育、预防和医疗、保健功能的卫生服务机构, 目前, 这一任务主要是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完成。

承德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医疗机构被推向市场, 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 资源配置不合理等,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多种所有制并存, 有乡办乡管、有个人承包、有私人投资。村级卫生组织基本是个人经营, 为了生存普遍追求经济收入。基础设施设备多集中在城市或大医院, 使基层的基础设施差、设备陈旧落后;一些技术骨干苦于没有施展才能的空间, 纷纷到县以上医疗机构寻求发展, 造成基层人才匮乏、队伍技术水平较低。乡镇卫生院1/3瘫痪、1/3勉强维持、1/3正常运转, 形成基层卫生机构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针对这一现状, 2002年我们把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 在全面提高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开展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经过5年的努力, 全市204所乡镇卫生院达到或基本达到了建设标准, 并有157所达到了省级标准, 在解决农民健康需求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距基本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农村卫生问题还很突出, 城乡居民健康差距大, 农民健康水平较低, 传染病、地方病仍然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健康, 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突出。二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服务能力较弱。因此, 筑牢卫生事业发展的根基, 必须抓实抓好“三基”工作。

1 抓好基层建设, 提高协调发展能力

“上边千条线, 下边一根针”, 党和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都贯彻在基层、落实在基层, 基层卫生组织承担着农民群众和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基层卫生工作做好了, 能够缩小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 能够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1.1 加强基层组织机构建设

建设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 就抓住了基层建设的关键。2007年3月承德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 在解决制约我市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上有了突破。全市204所乡镇卫生院实行了改革, 完成了152所, 提高了卫生服务水平, 加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开, 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人数达到了394.37万人, 增长了31.00%, 住院病人达到了12.07万人, 增长了305.00%, 住院病人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为1.18%, 远远低于全省平均增长幅度, 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2007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2007—2010承德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设置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提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2008年, 深入落实《决定》和《规划》, 有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改革任务, 全市204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或基本达到省级标准;有90%以上的村卫生室达到省规范化标准。通过整合、改建、延伸等多种途径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90%以上。

1.2 加强队伍建设和思想建设

在队伍建设上重点落实好我市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科技教育工作意见》和《2008—2012年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计划》, 力争到2012年使全市基层卫生队伍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 打造一支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的较高素质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思想建设贯彻“以人为本”、“以文化育人”的人文管理理念, 推进卫生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 营造一个良好的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服务氛围。

1.3 加强项目建设

近5年我们争取了6亿多元资金, 主要用于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农村卫生人才培养, 增强了基层卫生发展实力。2008年继续完成7个县级卫生机构建设、3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79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强与微软、GE公司合作, 推进丰宁、围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试点项目进程, 运用远程会诊技术扩大农村居民受益面。逐步创造条件, 在其他区 (县) 建立网络, 全面实现我市卫生工作信息化。

2 夯实基础工作,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1 注重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四个机制”。政策机制,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及时制定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 吸引大学生到基层;保障机制, 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 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设立各种奖项, 激发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争先创优的积极性;监督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责任制, 引导各单位以人为本, 重视人才培养, 发展卫生事业。

2.2 抓紧人才培养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培养人才要多渠道、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 鼓励医学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每所乡镇卫生院每年要引进1~2名大学本科毕业生, 鼓励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室服务, 到2010年引进大学毕业生300~400名, 改善乡镇卫生院人才结构;继续实施“卫生人才提升工程”, 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利用市、县培训基地, 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技术骨干的培养力度, 着力培养具有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卫生管理等综合技能的复合型卫生人才;加大基层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 实施“名医”工程, 扩大名医培养覆盖面, 到2010年培养基层名医100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 加大在职人员培养教育力度, 继续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建立和发展城市全科医师队伍, 利用国债项目开展社区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3 强化技术普及

落实《承德市基层卫生基本专业技术普及计划》, 普及基本专业技术。建立卫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制度, 巩固和更新医疗卫生知识, 提高服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每2年组织一次技术水平综合考核, 与专业技术人员聘任挂钩。建立逐级进修学习制度, 要求乡镇卫生院每年安排1/5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和短训, 5年内轮流1次;乡村医生每年不少于15天接受乡镇卫生院免费培训和业务指导;落实对口支援、城市医务人员晋升前到基层服务、定期到农村巡回医疗等制度, 通过定点支持、联合手术、学术交流、为基层带教专业人员等方式, 提高乡村人才队伍素质和医护技术水平。

3 完善基本职能, 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3.1 优化管理

新的卫生服务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服务模式、管理理念, 准确定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职能, 充分发挥防、保、治、管四大体系的作用, 运用系统管理方法, 实现基层卫生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几年来, 我们系统培训了乡镇卫生院院长400多名, 通过培训提高, 在防治非典、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显现了较好的效果。

3.2 发挥职能

承德市卫生局在落实《决定》的指导意见中, 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 尤其对乡镇卫生院提出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一般卫生院提供以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急诊急救、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 临床服务要具备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正常产接生及开展下腹部手术能力;中心卫生院除具备一般卫生院的职能外, 还要具备产科急诊急救和难产处置能力, 能够开展腹部手术和四肢骨折复位固定手术。到2007年年底, 我市204所乡镇卫生院有44所还不能开展下腹部手术, 有29所不能开展正常产接生, 66所中心卫生院有29所不能开展上腹部手术。2008年我们把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作为重点突破, 要求年内达到标准要求。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 强化“六位一体”职能, 开展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服务, 使其真正承担起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 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形成“预防保健在社区, 疑难重症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只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增强了, 才能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 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小病在社区, 大病进医院”。才能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3.3 建立机制

1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篇十三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 应党慧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医疗水平,推进新医改贯彻落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年初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于2011年3-4月份对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工作主要是:听取县卫生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有发改局、财政局、人劳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乡镇(街道)、各级各类医院等了解有关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于4月11-13日,赴安吉、淳安两地考察学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县级医疗单位7家(其中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中医院为二级乙等中医院,妇保院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合格村卫生室69家。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738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医院自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为718人,注册护士482人,具有高级职称116人(占7.6%)。近年来,县政府在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一是出台《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对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框架、建设规模、规划年限等进行详细规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分钟服务圈”。三是根据我县实际,推行“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统筹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改革,努力解决农村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差的问题。

(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通过提高卫技人员准入门槛,加强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开展重点学科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二是通过抓医疗质量控制、执业行为规范和业务培训,增强职业规范意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三是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实行医疗事故分析和责任倒查制度,强化安全用药管理,医患纠纷数量逐年下降。四是对全县医疗机构核准、人员资质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三)公共卫生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推进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开展城乡社区卫生三大类十二项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规范疫情报告,加强重症救治,抓住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有效处置手足口病、甲流、麻疹等重大疫情。三是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使监督重点逐渐向农村延伸,扩大卫生监督覆盖面。

(四)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报销额度明显提高,参保率不断提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已于今年2月25日开始在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面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步得到了缓解。

二、主要问题

我县卫生事业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薄弱,历史欠账较多,医疗资源不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需提高。一是各级政府对于卫生事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部分领导对医改的主要内容还不够了解,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把握不够准,与医改强调的“体现政府的责任,坚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有些医务人员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缺乏奉献精神,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务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大多数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理解上有偏差,从原来的“小病不吃药、大病吃小药”到现在的“有病要住院,病好不出院”,致使乡镇卫生院病床爆满,医务人员工作量骤增。

(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是我县卫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低学历、无执业资质问题相当突出,人才结构极不合理。如目前还有153人无职称,78人无执业资格,县人民医院某些科室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公共卫生、精神卫生、麻醉学等专业人员非常短缺,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部分乡镇卫生院没有执业医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及全科医生的缺乏,仍然是制约农民就近看病的重要因素。二是受制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很难引进,现有的用人机制不够灵活,专业人才紧缺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针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一些医务人员技术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钻研业务的风气不够浓厚。

(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我县于2007年制定了《仙居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建设规划(2007—2020年)》,但是尚未制定医疗机构设置的详细规划。全县医疗机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医院的功能定位、学科设置、设备配置、卫技人员配备等没有一个全面、具体、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各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特色专科不鲜明,存在着医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局部性浪费现象。医院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和行风建设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四)投入力度亟需加强。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加大,但是与上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投入远远不够,难以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的医疗用房、设备设施及人员难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防保功能和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还难以实现。

三、几点建议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优化卫生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严格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科学编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优化整合,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布局、规模、功能定位、人员结构、名医培养、学科建设、设备配置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前提下,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以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利用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做好政策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树立群众正确的用药就医观念,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要从我县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合理核定全县医疗卫技人员编制,突破瓶颈,创新考录机制,采取重点院校优先、定向考录、委托培养等形式,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切实缓解紧缺学科人才严重不足问题。采取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加强名医工程和品牌学科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全面提高我县医技人员服务水平和质量。根据岗位要求和执业标准,加强对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实现卫技队伍结构的更替。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乡村医生进行统计归类,通过考试、群众评议和综合评价等措施,量才使用,统一调配。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推进医院内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从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进一步开展一体化管理,不断促进城乡卫生资源共享。要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通过开展“城乡联体、乡村连片”一体化管理,完善县域诊断平台建设,加强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联动,提高基层医疗单位的诊疗水平,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模式,切实减轻县级医院就医压力,缓解当前“住院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信息平台要逐步向基层全面覆盖,从重点保大病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门诊报销比例,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14.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四

一、**区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区卫生系统现有全民医疗卫生机构31个,科级建制13个,股级建制18个,财政全额预算单位25个,额差预算单位6个(区人民医院60%、妇幼保健院60%、区二院70%、三个办事处卫生院80%)。城区有: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学校、合作医疗经办处8个单位及**、凤凰、南市3个街道办事处卫生院,农村有姚店、李渠、蟠龙、临镇、南泥湾5个中心卫生院和15个乡镇卫生院。全系统干部职工990人,其中离退休及离岗人员195人,在职职工795人;专业技术人员709人;科级领导干部44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8人,专科159人、中专446人、其它76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24人、中级244人、初级439人、未评职称86人,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4%、34%、62%。全区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3.2人,每千人均病床2.93张。

二、近年来的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自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筹资2325万元(其中区财政投资1330万元,中、省市项目投资995万元),先后对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结防所进行了楼房加层,疾控中心除加层外新建了实验楼,全区新建卫生院5个,扩建卫生院13个,累计增加医疗卫生业务用房9817㎡,目前正在新建卫生院1个。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购置了螺旋ct、彩超、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影像系统、心电工作站、麻醉机、呼吸机等大型医疗设备80多台(件),全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不仅区级医院可以开展先进的技术服务,而且农村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b超、胃镜、心电、x光机、生化检验等的技术服务。目前,全区2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使用的设备达到2027件,639元。集镇卫生院基本都配置了巡回医疗车,城乡医疗救护车达到17辆,双向转诊能力增强,群众急诊救治条件明显改善。

(二)社会卫生工作不断提高

(1)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实现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资源的整合,由区疾控中心统揽城区疾病防控工作,在城区设立9个预防接种站,彻底改变了过去工作滞后的面貌,疾控工作成为全省先进县(区)。二是区政府推行了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政策,从2006年1月1日起,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三是推行一体化管理的创新机制,在辖区所有医院实行出生婴儿首针建卡建证制,有效消除了免疫空白,疫苗控制传染病发病达到国家标准。四是全面推行了计划免疫网络化技术管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五是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横向到医院、纵向到乡镇的现代化管理。六是完善职能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疾控中心、结防所,科室、设备、人员健全,五大卫生监测、地方病防治、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都能很好地开展,并有较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06年,我区被评为全省“免疫规划先进(县)区”,“结核病防治先进(县)区”,区结防所被卫生部授予“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全区儿童建卡建证率分别为98.9%和100%。五苗单苗接种率为:卡介苗100%、乙肝98.6%、百白破97.6%、脊灰97.6%、麻疹99%;五苗覆盖率95.1%;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为97.2%、98.6%。新生儿首针乙肝、卡介苗接种率分别为95.8%和95.6%。地方病控制在稳定状态,布病得到有效控制,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达到省级消除标准,克山病和大骨节病无新发病人。

(2)妇幼卫生工作。妇幼卫生工作主要抓了管理机制的创新和基础质量的提高。从2003年起全面推行了政府购买妇幼卫生服务政策,用新机制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全区妇幼卫生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大力加强产科建设,中心卫生院、集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了标准化产科要求,提升了农村生育安全保障;二是实施“降消”项目,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实施贫困孕产妇救助、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2007年,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8%,儿童系统管理率96.63%,住院分娩率99.7%,无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率10.7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2007年4月,我区被省卫生厅授予“降消”项目先进集体。

上一篇:合规业务培训下一篇:中职班主任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