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2024-08-23

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精选8篇)

1.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一

绘制数据流程图:财务科根据上月工资清单和人事科送来的人员及工资变动表填写本月工资发放清单中的有关项目。总务科将扣款清单送交财务科,再由财务科按扣款清单将扣款数填入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最后计算出每位教职工的应发工资数,并填入工资发放清单,为工资发放人员发放工资作好准备。

一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要使用多种零件组装,一种零件可能安装在多种产品上,设计“产品和零件关系”的E-R图(要求写出实体的3个以上主要属性、实体间联系的类型),并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型。

2.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二

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委托, 广东省农业厅于2016年04月15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由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广州市健坤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动物卫生监督总所共同完成的“精准农业信息智能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项目成果在农情信息采集、控制和服务管理方面具有创新性, 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 整体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成果研发了信息采集装置、控制终端和云服务平台, 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土壤、水质、气象、病虫害、疫病、地理等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监测和控制。信息采集装置能在线同时获取32路农业信息数据, 经用户使用证明该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可动态调整或扩展监测需求;控制终端能与信息采集装置协同工作, 实现现场设备的远程精确控制;开发了云服务平台软件, 实现了信息采集装置、控制终端、调控设备等硬件的远程实时监控, 以及多类农业生产信息的综合管理。

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 新型专利1件, 软件著作权6项, 发表相关论文10篇。该成果在30多家单位示范应用, 用户反映良好,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才

前言: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重视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建设,针对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相关单位了解并做到以下内容:

1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分析

要知道,由于档案被长期保存在密封的空间内,经常会受到潮湿环境以及火灾的影响,所以相关单位必须支付一定的文档保管费用。所以,这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系统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以及无纸化的出现,使得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档案工作将以多种多样的形式面向整个社会[1]。

另外,从档案信息化的角度看,环保档案管理的科技信息化也迫在眉睫。现今,许多的环保档案工作人员只是将档案管理的形式停留在一个肤浅的表面上,对信息化的理解过于狭隘。环保档案工作人员只是一味的照搬传统体制手法进行工作,而忽视了信息化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甚至于有些地方的环保部门没有充分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化改革,只是进行口头的讲解,并未进行实际上的落实,这不仅消耗资源,不利于环保,更加阻碍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 环保档案局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法

2.1 转变思想,树立新观念

首先,环保档案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意识,突破自我,对信息化进程加以重视。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应该充分进行信息化模式的调整,加强环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根据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信息化改革。另外,單位人员还要根据环保局的自身发展情况,为单位内部的发展制定适合的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对档案包含的文件、数据以及软件等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化意识,为整个档案管理单位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直以来,大多数的档案管理单位都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虽然也可以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却缺少一定的效率和保障。所以,在加强科技档案管理的同时,档案管理单位应该在内部构建一个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档案管理单位就可以运用高科技的管理系统,促进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在整个档案管理单位中,不仅可以为档案管理人员节省一定的时间以及提高一定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永久性,这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2]。

2.3 重视人员培训

相关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要知道,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工作人员要想更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尤其对当前情况而言,相关档案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促进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单位还要定期为员工安排一些专业技能培训,让其在不断的锻炼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此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注重这点内容,为其日后快速稳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

2.4 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是环保档案局进行科技信息化的基础,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就应该加大物质基础的投入,让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人员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完善合理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加强信息化改造,如果某一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能力有限,也可以进行分期式的投入,首先进行硬件系统的升级,加强信息安全式的防护[4]。第二、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单位内部结构的不同特点,加强其硬件系统的建设工作,以保证其日后更快更好地发展。

2.5 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信息化制度

合理科学的制度能够保障科技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运行,所以,环保部门以及档案建设部门应该全力改善信息化体制,确保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过程当中都能实现科学信息化。安全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稳定的网络平台,对于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相关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时刻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并且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拥有较高的警惕性,了解安全管理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档案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身份认证、使用杀毒软件等方式,对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严格管制,以此来保证整个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问题越来越重视,它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档案管理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档案管理单位还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体制,为档案的保密性做出更多的努力,真正地将管理档案的重要价值发挥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档案管理单位的不断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整体的工作效率,最终为我国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丽英.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2):195-195.

[2]龚霞,钟霞.浅谈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9):19-20.

[3]张永宽.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科技资讯,2014,12(8):232.

[4]管意.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刍议[J].大陆桥视野,2014(22):92-93.

4.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四

为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确保全行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近日恒丰银行南京分行成功举行了科技信息系统应急演练,各项应急资源、应急预案、组织管理、运行维护等得到了全面检验,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协调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应急演练前,南京分行制定了应急演练预案,成立了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保障小组,提前告知总行、监管部门和辖内分支机构,并在自助设备周边张贴演练告示,避免因应急演练而产生的误解。明确了相关部门或岗位在执行应急预案中的工作职责,并制定完善的应急保障措施和应急回退方案,一旦演练过程发生问题,及时实施回退方案。应急演练时,组织对分行综合业务系统、信贷影像缓存系统、电子验印系统、事后监督系统、公文处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等12项系统进行全面检验,真实模拟了供电设施、通信网络、科技设备等现实故障环境,精心布置了断电、前置机故障、终端网络故障、上联通信网络故障等多种情况。从应急演练情况看,相关人员能够有序进行应急处理并向客户作出合理解释,各类系统出现突发故障能够快速切换到备份机,保持了营业秩序的有序性和业务办理的连续性。(恒丰银行南京分行 管小冬)

省联社科技信息部于2009年完成了核心账务系统的应用级灾备建设,2010年完成了前置系统的灾备建设。为切实防范信息科技风险,检验同城灾备系统和应急预案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确保发生灾难时生产系统能够快速安全的切换到灾备中心,并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按照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要求,科技信息部提出了三年十项信息系统应急演练申请报告,今年内计划实施四项。4月11日,经省联社主任办公会通过,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4月29日,科技信息部选择业务相对较少的营业日终时段成功实施了切换演练。本次演练模拟前置主机发生故障时,主备机P570-A及P570-B间HA切换及回切,涉及银行卡、电话银行、大小额、农信银、横向联网、国际结算、理财、境内外币支付、加密平台等9个系统。演练从4月29日21:00开始,分为4个阶段,维保公司7人,另有5名应用系统工程师提供远程技术支持。4月30日3:00整个演练过程结束,比原计划提前了一个小时。目前系统运行平稳。

通过本次演练,省联社科技信息部进一步熟悉了应急处理和灾难恢复流程,进一步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本报讯(通讯员 陆建敏)为确保年终决算的顺利开展,11月16日至24日,鄞州银行开展了科技信息系统大演练,全行16名业务骨干参加了此次演练。

本次演练本着边演练、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通过对第三季度科技人员连续的大范围应急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发现并处置了3个大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该行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5.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五

科研成果申报管理信息系统由成果录入模块、部门领导审核模块、科研处审核模块、学校领导审核模块组成。

①成果录入模块。这个模块主要让教师把自己的成果进行录入。这个模块可以对论文、项目结题、比赛获奖情况录入。论文录入主要包含论文题目、论文作者、论文发表时间、论文发表刊物、论文材料提交等。项目结题包括课题题目、课题负责人、课题成员、课题级别、课题类别、立项时间、结题时间、结题情况、结题证明资料上传。比赛获奖包括比赛名称、指导老师、参与学生、获奖等级、获奖证明材料提交等。

②部门领导审核模块。主要是用于学院对本学院所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审核。部门领导使用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系统,对本部门教师的提交成果的.原材料审核。部门对提交成果的原文件进行验证后,填写审核意见,提交后直接报送科研处。

③科研处审核模块。科研处管理人员使用自己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系统,可以查看相关的成果申报材料。在经过部门领导审核后,科研处管理人员看到提交过来的材料,再进行审核后,填写相关审核意见,上报学校领导审核。等学校领导审核后,科研处管理人员才可以使用报表生成和成果发布功能,在学校的网站或OA办公网上公示。

④系统权限控制。系统采用角色管理,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账号、密码和权限;教师只能进行成果申报、修改和查看等功能;部门领导除了成果申报、修改和查看功能外,还可以对教师的成果进行修改、删除等功能;同时可以赋予科研处管理人员和学校领导最高的权限,可以使用系统的全部功能。同时,为了防止系统的不可意料、病毒非法入侵以及数据的安全性,系统还具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功能。

3.2系统开发环境

科研成果申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可采用W EB网页设计,使用ASP和ACESS技术。

4结论

6.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六

3.1处理功能

包括数据收集和输入、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和输出。高校建立数字化调度中心,对信息化管理所得数据实时自动化处理,维持了实验室监控区域内作业流程的规范化。调度中心主要结合计算机设备执行调控方案,重点解决实验室作业区的监控难点,创建更加宏观的工程信息化平台。比如,机算计远程网络科对教学期间实验室内部实施全程观测,24h监控可及时发现实验室内的异常情况,向调度管理人员输送可靠的数据信号。

3.2计划功能

根据高校提供的约束条件,合理地安排各职能部门的计划,按照不同的管理层,提供不同的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计划报告。“安全化”是在高校实验室信号传播条件下,利用数字式控制系统对智能管理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实验室运行流程的安全作业水平。软硬件系统是智能实验室尤为关键的组成部分,设计人员要根据专业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靠的软硬件结构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运行的工作效率。

3.3控制功能

根据各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比较执行与计划的差异,对差异情况分析其原因。长期以来实验室在推动高校发展方面的作用显著,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基础服务设施,实验室功能得到了最优化升级。根据现有实验室作业模式,实验器材与配套设施是实验室信息化改造的核心构成,这是监控平台建设的主要对象。可采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实验室内部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测,由无线网络载入视频监控信号,为调度中心作业提出可靠的指导。

3.4辅助功能

采用各种数学模型和所存储的大量数据,及时推倒出有关问题的最优解或满意解,辅助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以期合理利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运用现代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外来的情况。

4高校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在科学技术改革条件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朝着数字化方向转变,全面实现了实验室工作模式的科技化改造,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了诸多信号处理方面的难题。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不仅设置了高端的软硬件系统构架,同时结合信息管理系统设定处理、计划、控制、辅助等功能模块,进一步完善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如图3。结合实验室日常使用情况,智能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包括:

4.1人机管理

高校管理科技改革区域智能化,这种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代替人工操控,减小了实验室管理员日常工作的难度。智能系统科根据实验室内部工作要求,设定不同的人机工程操作模块,主要包括:公告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字典等系统。人机管理是人与计算机的协调运行,借助智能平台提升了实验室相关事务的处理效率,方便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多项工作。

4.2教学管理

专业教学、科技研究等是实验室的主要应用功能,高校建设实验室多数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智能系统对实验室内教学管理业有很大的帮助。智能教学管理是指对老师教学过程的整体管理,包括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上传文档、学生数据报表、成绩的管理等,都可以利用实验室智能系统进行识别、存储。实验室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由智能实验室设计专项教学方案,提高了高校专业教育的工作水平。

4.3设备管理

实验器材是高校投资的采购对象,实验设备损坏则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智能实验室采用了数字化设备管理体系,对实验设备的加入、存储、使用、维修、损耗的管理。比如,实验设备器材采购管理中,智能系统可对建设规划步骤、设备采购流程等优化管理;设备分为三种:办公设备、科研设备、教学设备。如需申购,填写申购表格,然后根据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由采购部门统计生成采购清单。

4.4数据管理

对专业实验中产生的有价值数据,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实时收录、存储,在系统内配备专用数据库可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实验室数据管理应用表现:一是实验室评估与评教,系统使用者对实验室的管理及教学的评价统计;二是数据与报表,系统根据录入的设备,低值品与耗材等的数据情况形成可查询的明细和统计,可形成报表。

5结论

7.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 篇七

随着设计院科技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科技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科技人员、科技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多, 科技成果所涉及的科学领域也越来越广, 这些在为设计院科技管理带来一定优势的同时也给设计院科技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1]。在当前的形势下, 有必要开发适合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使科研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成果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使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共享及时, 监控更有效, 提高科技项目管理的效率, 保证科技项目高效、优质地完成;使科技项目管理与生产项目管理、创新人才管理等其他职能管理能有效衔接。

1 科技项目管理的特点与难点

(1) 属性多, 统一管理难

科技项目具有多来源、多类型、多级别等多种属性。科技项目根据立项来源分为外部立项、院内立项、计划外立项;根据类型又分为科研项目、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的规模及重要性又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因此要进行统一管理存在一定复杂性。

(2) 部门多, 信息共享难

科技管理工作是一项分布式、多组织、多人、多层次协同进行的工作。涉及到项目申请公司 (部门) 、项目配合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 以及项目申请人、项目参加人、同行专家、各级管理者等多类人员。沟通、协调工作量大, 信息共享存在较大困难。

(3) 流程多, 进度控制难

科技项目管理从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到项目结束, 涉及的流程多, 进度难把握。并且, 科研活动作为一种创新活动, 其进度、投入及结果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使得科技项目实施的进度较难按照立项时预期的那样进行, 这就给科技项目管理带来较大难度[2]。因此, 科技项目的管理需要加强节点控制, 建立有效的项目监控机制。

(4) 资料多, 统计多

科技资料包括来源性材料、过程材料和成果性结论材料等, 都是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材料[3]。资料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断产生, 因此管理这些资料也是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部份。如何细致有序的管理并保证资料的齐全等成了项目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科技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或年度都要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报表分析, 为科研单位实现项目高效率、精细化、全方位、决策型管理提供快速、准确的分析数据。各类报表统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2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2.1 发展现状

早期, 设计院科技项目管理工作主要采用书面或电子邮件的方式, 随着项目的增多, 这种方式难以对大量的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 同时操作的效率不高, 不利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

2011年, 随着设计院生产管理项目系统的成功上线, 当时的科技管理部门初步建立了科技管理系统。本系统基于ECA平台开发, 完成了项目立项管理、项目验收等模块, 实现了科技项目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此次的变革证明了科技项目走信息化建设道路的必要性。但初步的系统建设只是实现了科技管理数据的信息化。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交叉细分, 科技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 科技管理系统需实现从刚性至柔性、从数据信息化到流程信息化、从管理信息化到决策信息化的转变。显而易见原有系统已无法满足现有科技管理的需求。

2012年底, 科信部全面梳理了科技管理业务流程, 分析现有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结合目前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条件, 基于原平台对原有系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和升级。系统以项目管理为主线, 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的控制, 实现科技项目的计划管理、过程管理、验收管理、产值管理、成果管理等全过程的跟踪实时管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运用,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计院的科技管理水平, 促进科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为设计院的科技决策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4]。

2.2 功能介绍

本系统基于ECA (业务架构与系统集成平台) 平台开发, 数据库采用SQLServer 2005。

在对科技项目管理特点、管理流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将科技管理内容划分为科标业项目管理、科技采购管理、科技成果管理、科技管理报表与查询和科技管理配置五大模块。系统功能图如图2-1所示:

科标业项目管理为项目为主线, 覆盖了院内项目与外控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项目验收等阶段的管理。项目立项:院内项目由各部门编制计划提交, 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审, 确定项目是否立项。过程管理:立项的项目, 科研人员定期提供工作报告, 对科研活动的进度、内容和成果进行汇报;科技管理部门安排相关检查和评审, 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和风险控制。项目验收: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 由科技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验收和评审, 根据验收结果形成处理意见。

科技成果管理:项目完成以后, 项目承担人在规定时期内和科技管理部门提交项目取得的成果, 并对成果的应用情况进行汇报及奖励。

科技采购管理:申请人发起科技外委采购合同申请, 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合同评审管理的过程。

科技报表与查询:面向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等对象, 提供灵活的查询与统计。

2.3 创新成果

(1) 信息共享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可以实现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互联, 科技项目信息互通, 科技项目成果信息共享, 融合科技信息资源[5]。平台能够有力地促进信息资源整合, 避免重复投入, 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 提高科技水平和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2) 分类管理

科技项目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来源项目进行项目立项、项目过程管理。院内批准立项的项目, 由科技信息部列入科技项目实施计划并下达任务书给各项目组实施。院外批准立项的项目, 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外控项目登记, 无签入合同的, 转为院内重点项目管理;有签入合同的, 按照外控项目进行管理。院内项目过程管理完成项目变更、项目验收、项目后评估、产值等管理。外控项目过程管理完成合同管理、项目验收、经费结算等管理。项目根据不同来源实现具体化、明确化管理, 满足不同来源项目不同内容的需求, 全面提升高效、精细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

(3) 过程控制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项目为主线, 实现项目立项、项目控制、项目成果等项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系统实时记录项目阶段管理状态, 使管理人员和主管领导能够清楚地知道项目所处的阶段, 方便对科技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地进行协调处理, 保证科技的有效进行。

过程管理有一系列具有步骤性和控制关口的阶段, 不同阶段之间具有固定的启承关系, 前驱阶段完成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系统通过对产值申报阶段的控制来实现科技院内项目研发工作的有效推进。科技项目按阶段产值率来控制产值申报, 立项后完成项目策划按15%申报;提交中间评审按30%申报;完成中间评审按40%申报;提交验收按80%申报;通过验收按95%申报;完成归档按100%申报。精细化的管理提升了项目的质量, 提高项目的效益。

(4) 产值统一申报

生产项目与科标业项目产值遵循“分开管理, 统一申报”原则。过程中根据项目执行情况, 可对产值进行调整或终止。系统提供科标业的产值申报明细表和产值池情况, 方便科技管理人员实时了解产值动态。产值统一申报, 各个部门每月底可同时申报生产项目和科标业项目的产值。集中化的申报, 方便了部门产值申报, 提高部门申报的效率。

(5) 无缝工作流

分析并优化科技管理业务流程, 运用工作流技术进行流程的映射、建模和管理, 实现无缝工作流。实现流程自动化, 能够实时地传递项目管理的信息, 及时RTX消息提醒相关负责人进行项目管理的具体任务操作。可以避免在等待中浪费时间, 缩减行政成本, 有效提升效率;实现监控全面, 管理层可以全面把握各种工作的执行情况, 了解和分析任务的状态, 提高决策速度;具有可追溯性, 可随时查看流程的历史执行情况, 减小人员间的扯皮现象。

2.4 后期升级

本系统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而且使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信息化。但由于技术和时间的关系, 系统还有一些不足, 后期还将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的研究:

(1) 门户展现

运用Web Service接口技术, 结合科技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建设科信部门户。目前在科信部门户建立了报奖平台指南, 展现了各种奖的评奖办法、相关文件下载的信息。后期将逐步丰富科信部门户, 逐步将项目的重要信息、成果奖励机制等内容在门户上统一展现。大大提高科技项目范围内的知识传播和共享, 更加优质、高效地完成科技工作, 实现科信部门户的专业化。

(2) 科研人才平台

科研人员是科研项目最主要的资源, 对科研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清楚的了解科研人员参与的项目及成果获奖等信息动态, 是用好人才的前提。科研人才平台以人员为对象, 集中展现人员在科研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业绩, 具体包括人员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获奖、技术标准、专利、论文等情况。使科技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领导等不同层面的用户清楚的掌握到设计院人才队伍现状, 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和规划, 推动解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全面提升院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 决策支持

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目前根据不同部门、项目组成员、领导、中建集团等用户的需求查询并生成相应报表, 能够及时掌握解最新科技项目动态。但未达到决策支持水平, 后期将逐步完善统计模块, 全方位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帮助科技管理者及领导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科技管理者的决策水平, 从整体上提高设计院科技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3 结论

科技项目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 有效管理科技项目是推动科技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福建电力勘测设计院全面梳理了科技业务流程, 开发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了科技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技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果。运行一年多, 得到相关方的认可, 大大提高了科技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 规范了科技内部管理工作程序。随着应用的积累, 科信部提出了新的需求, 后期将对系统进行继续完善和进一步的研究。更有效的为科技项目管理服务, 实现科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

摘要:科技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 为了有效地开展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开发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福建电力勘测设计院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系统功能, 分析总结了科技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创新成果, 并根据系统应用情况提出了新的升级需求。

关键词:科技项目,过程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郭振.通用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3

[2]龙军;王威.基于SOA的科技项目管理系统平台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

[3]孙志和.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30 (Z2) :12-20.

8.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 篇八

监管对信息化建设新要求

过去五年,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银行机构信息科技总投入和科技人员数量逐年增加,多家银行机构将IT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从总体情况看,影响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稳健发展的关键问题正在有序解决,信息科技治理稳步提升。银行在信息化建设保持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三个矛盾:一是信息化建设复杂度不断提升与资源和管理能力发展滞后的矛盾,与银行业务迅猛发展相比,信息科技在组织机构、人才、技术、经验等方面均储备不足;二是应急管理能力提升与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我国银行机构灾难备份和应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但与业务连续性管理全面要求还有差距,对业务连续性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三是电子银行蓬勃发展与信息科技风险突出的矛盾,截至2010年,超过100家国内银行机构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交易总金额增长迅猛,已成为银行主要交易渠道,由此带来的容量压力显现,同时,手机银行业务增长迅速,相关风险骤增。

为推动提升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和共享,探讨“十二五”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中国银监会开设了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年会并将其制度化。在2011年11月举办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2011年会暨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监管部门针对银行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矛盾和潜在风险,结合行业现状与特点,对银行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银行应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标准工作,从战略角度启动和开展数据治理工作,将数据治理与IT治理、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新监管标准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精细化、透明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特别是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要求很高,这些都要通过IT系统实现。银行要统筹开展IT架构规划,保证资源投入,切实完成符合新监管要求的数据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并通过这一过程促进系统全面整合和共享,不仅为风险管理,也为产品开发、业务经营、管理决策等应用系统的架构提升奠定基础,进一步发挥信息科技引领作用,促进IT战略与业务战略的协同。

切实提升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银行机构应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培养对信息科技风险的内生抵御能力。注重IT治理,借鉴国际经验,切实把握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挖掘深层次问题,解决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加强信息科技规划,建立专门管理团队,完善规划的制订、评价、更新机制,全面开展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架构的规划整理工作;加强IT内部审计,发挥审计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同时,成立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高层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银行业信息科技发展与风险管理的专业指导;深入传导监管要求,为银行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咨询;促进部门、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银行机构之间的相互协作。银监部门将努力完善信息科技审慎监管框架,不断提升信息科技监管有效性。

创新对信息科技的内在要求

21世纪的银行业是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信息科技已完全“集成”到银行的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与其“一体化”,成为其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银行转型和电子银行发展对科技创新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银行业在经营模式上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电子银行高速发展。电子渠道在降低成本、扩大交易规模、加快产品创新速度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据统计,2010年,国内某大型银行电子银行的交易量相当于其17000个物理网点的交易量。在电子银行体系中,业务、科技密不可分,业务模式创新、产品研发,都需要信息科技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

银行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银行内部有功能完善的业务流程,具备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功能与定价功能,而合理的业务流程需要各应用系统之间良好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共享。

银行业围绕业务结构优化和流程银行改造,以及客户信息和风险数据的整合,要求信息科技有更快的响应能力、更安全的保障能力、更强大的支持能力,达到有效细分市场,有效识别客户,满足客户个性化、综合化要求的经营目标。这需要银行机构进一步促进信息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增强信息科技创新与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科技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是锐意进取,科学创新,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确保更加安全、稳健,更加有竞争力。信息科技要承担起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强化风险管理,提高发展质量的使命。首先,信息科技要成为推动银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原动力。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源泉,创新的核心已经不是简单地增加产品种类,而是要跟踪消费者需求,以信息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开展一系列的制度、流程、产品的再造和创新,提升竞争力。树立科技引领的理念,逐步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其次,信息科技要成为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助推器。银行机构要建立一体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涵盖各类风险,贯穿风险战略制订、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和压力测试各个环节,这要求银行机构以业务和风险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手段,加快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加强数据治理,提高风险数据质量,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基础设施,实现风险计量精细化,风险决策科学化,风险管理体系化。

风险管理对信息科技内在要求

随着IT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应用,信息科技成为银行运行中最关键的因素,银行业的风险特征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科技应用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带来了交易量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增强了风险的传染性,实质上形成了新的风险类型。2010年以来,世界范围内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事件频发。例如,2011年4月,韩国农协银行内部网络遭黑客攻击,导致部分数据被删除和篡改,大量服务器瘫痪,系统服务中断三天,影响正常业务开展;澳大利亚国民核心系统故障。这些事件体现了信息科技风险的突发性、传导性和放大效应。

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等一些国际组织,对金融危机中银行业风险管理和IT建设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教训之一,是金融机构IT系统不能有效支持风险数据整合,导致风险数据失真,不能在企业层面和跨业务条线层面识别风险。因此,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系统,关系到银行机构风险防范的长期性和有效性。同时,完善的信息系统也是银行完善运营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丰富产品和服务、强化风险管理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当前我国银行业身处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时值“十二五”开局之年,信息科技要承担起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使命。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前瞻的思维谋划信息科技发展蓝图;要进一步树立合规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以“保运营安全、促业务发展”为主导思想,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加强保障、有序推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上一篇:2015-2016八年级下生物工作总结下一篇:培训学校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