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精选7篇)
1.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一
城市公共文化论文参考
一、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
随着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已经初步的表现出繁荣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各样管理难题的显现,我国自80年代起进入改革开放的历程,但对文化体制的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建设[2]。目前在文化设施规划建设中,还采用统一的规范,使用刚性的定额、指标,忽略了文化设施与各地民俗民风、经济差异、群众文化需求差异的关系。
二、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问题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紧缺
公共财政投入是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坚实基础。目前许多城市里的社区和街道所能得到的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少之甚少。他们所得的资金无法达到他们对文化的需求,所以导致文化设施建设受到阻碍。城市里的那些文化设施也都是政府出资金的,但是政府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也是有限制的。总的来说,被安排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无法满足公民的需求,所以最终造成了整个文化设施管理的失败。
2.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不能够被充分的利用
虽然近几年来,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相对落后的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最终导致公共文化设施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已经建设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比较低,运行状况非常的不理想。有些设施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起到文化的作用。有的还将文化设施用于其它事情或者是闲置在一边。政府在搞不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公共文化设施的配置,最终造成了缺失与利用不能够平衡,设施的价值无法体现出来。
3.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不够完善
由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内容非常多,范围非常广,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层次都很多,所以在实践中,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个方面的。首先,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的制度不完善、执行的效果不够明显,过于僵化。我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管理体系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方式,已经跟不上国际的管理步伐。其次,我国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效果不够明显,财务损失严重,背负较高的债务。近些年,虽然我国投资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方面的财务较以往有很大的增加,但是相对的说还是很少,资金也不足,大部分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拨款方法,即政府拨款。另一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团队。最后,我国的市民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措施的完善
1.进一步提高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媒介,是满足群众文化要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各级政府及领导应加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统筹、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公共文化设施,努力达到人民的需求水平。
2.合理安排文化设施规模,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质量
文化设施的分布的数量不应该都是一样的,应该根据地点和实际情况而定。要考虑到面对的群众的数量,也要考虑到设施的种类、地理位置等[2]。通过全方面的考虑,合理的安排文化设施的数量。同时可以实行一馆多用的制度,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方便公民。如果能够将规模合理的安排好,那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完善就又近了一步。目前的研究者大多都是把重点放在文化设施数量的.研究上,进而忽略了文化设施的水准建设[3]。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在达到文化设施数量目标的同时,也关注一下文化设施的水平。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替换,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好的去关注、去满足那些没有设施的地方。
3.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格式布局
文化设施的合理布局并非是简单地均匀分布,应该做到与经济发展相配合、与群众需求相对应、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格局。在合理安排文化设施地点布局的同时,也应该优化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布局。应该对运营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创新,对社会资金参与管理运作进行鼓励。对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化操作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政府管理部门在其建设项目竣工后,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将其管理和运行委托给社会主体。社会在政府的指导与调控下进行管理,不但能够解决政府不能直接管理的问题,同时也能使社会的管理有条不紊。
四、结论
在城市经济与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公共文化设施的匮乏和分布失衡程度进一步加大,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对精神文明重视程度的提高,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也一步一步地加快。希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能够取得完美的效果,达到公民的需求。
作者:王静 许炜婷 王思敏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2.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二
1 城市文化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人类群体中必不可少的财富,它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传播,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也能得到传扬。城市文化不单单是城市经济和政治进步的主要因素,也是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环节。在现阶段,文化和经济、政治相扶相融的时期。文化也存在自身特性,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民族精神与社会的进步。在随着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对于文化的追求也随之提高。另外,一个城市的兴荣与知名度的提升文化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例如,维也纳的音乐、天安门北京。每一个城市都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包括城市的风貌。是每个城市文化所推动出来的。因此,城市文化并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实质性的存在。许多城市也根据很多方法去营造城市文化,公共图书馆则势必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力量。
2 公共图书馆对于城市文化的意义
2.1 它是城市文化有重要标志
公共图书馆的出现最早是在19世纪的欧洲,至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现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文明社会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了。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标志。大部分的文明城市都有一个带有城市自身特点的公共图书馆,例如:北京的中国国国家图书馆、东京都立図书馆等。其所有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它的公共图书馆都较为兴盛。不单单是指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而且有各种专业的图书馆等。它之所以说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因为它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重要部分,它自身存在的特性就是给广大民众提供知识与获取文化渠道。因此,它的规模预计服务内容等直接决定公众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对城市文化资源产生多多少少的影响。
2.2 它对城市文化产生的精神影响
公共图书馆精神是在不同的状态下存在着不一样的反应的,到目前为止,不同地区的学者有着不一样的内涵和本质。例如:范老师认为它的精神支柱在于保障社会知识和信息公平。李教授则认为它的本质就是要推动社会发展等。这些看似不相同的观点却恰恰反应出了公共图书馆的精神实质。大部分的概念源泉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9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内容是指:所有人都有资格去接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知识,以及它带给我们的服务。在这里不分职业不分种别等。它既然作为民众获取文化的渠道,就要以民众的利益为主,要平等对待每一个民众。宣言内容还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的机构,是民众需求更好的生活的基础。这些内容也深深的体现了和谐发展是城市文化的前提。
每一个城市的知名度的提高很大范围内是来自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大量有价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不单单是一个城市的财富,乃至整个民族和国家。这种来自历史的文化更多的是要展示,文献收藏也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每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都收藏着许多的文献、典籍等。其目的就是记录一个城市悠久的变迁,一个城市自身的发展历史,映射出城市文明思想情感。
2.3 城市文化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
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理可以得出,城市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着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属于一坐城市公益文化机构。城市文化水平的进步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两者直接紧密相连。城市文化愈加提高,其它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就越丰富,整体文化水平就越高。假如一个城市文化发展不高,其公共图书馆的规模、服务等也会较低。这一情况国内外都一样,无一例外。每个城市文化都会和公共图书馆有着互相影响的作用。1978年左右的时候,改革刚刚实行,我国城市化发展相对较慢,城市文化发展水平也不高,因此,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开展也较为落后。改革开放之后和现代化运程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在人们满足经济需求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文化的进步。随着这一改变,决策者们也重视到了,城市发展不仅仅要表现在物质实质上,也要相对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从1992年开始,国家基本开始重视领带文化事业活动,例如,1994年的“万科书库扶贫工程”等。经济水平的进步无疑是对公共图书馆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为公共图书提供了强力后盾。
3 总结
公共图书馆和城市文化从开始出现就存在着不可分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进步。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的标志,传承着文化的重担。城市是公共图书馆领域的核心基础,他影响着公共图书馆的产生于发展。然而,在未来进步的方向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推动两者之间良好的互动。
参考文献
[1]李明荣.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发展关系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37-39.
[2]李超平,刘兹恒.论公共图书馆事业与城市文化战略的互动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1:42-46.
[3]赵婷.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4:69-71.
3.浅谈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思路 篇三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 数字图书馆 以人为本 管理准则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包涵了图书馆硬件建设、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三大部分,在新的形势下,许多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阶段发展到自动化、数字图书馆阶段,城市公共图书馆如何系统地抓好图书馆建设是每个图书馆工作者一个实际的问题,笔者认为抓好图书馆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应首先突出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起源于1993年的美国,从1995年开始,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速度很快,但对于一些城市公共图书馆来说,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甚至还有些中小型城市网络技术仍未能普及与应用,这样大大的抑制了新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传统图书馆来说,图书馆若靠过去的人工管理,势必造成管理上和繁杂和人员上浪费,同时也将给信息、资料的查找带来时间上的滞后,因此,当代图书馆的建设,首先应突出数字化。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其核心特征是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人均产值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及信息空间虚拟化,数字图书馆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共享。
一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数字化程度体现该馆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的程度,现代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标准化,、规范化和合法化,使自己成为数字图书馆家族中的一员;另一方面是多样化和丰富化,也就是使自己占有的数字化资源丰富多彩或者在某一特色领域中具有的权威性和独见性,从而领导数字资料的发展潮流。
城市公共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要求公共图书馆的硬件建设要自动化,要配备必要的微机管理系统、读者查阅终端设备以及音像阅览系统;二是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光盘存储设备。这样既可方便读者查找,又可以有效地节省图书馆的建设空间。
总之,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使用现代高新技术的系统工程,公共图书馆建设必须在建设中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充分认识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各级各地区图书馆在发展自身建设的同时,应加强协调,从实际出发,防止重复建设,做“你无我有”,实现互补共享,实行联合共建,各公共馆应把自己有价值的特色资源按统一的元数据提供给各数字图书馆分支中心,在共建、共享、互利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如汕头市图书馆从1994年7月引进文化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建成了14万条馆藏书目数据,实现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管理,网站(http://www.stlib.net)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汕头市图书馆重要资源建设之一,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平台,目前我馆已建成网上数据库有潮汕美食多媒体数据库、潮汕海内外名人数据库、馆藏潮汕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东南亚经贸数据和汕头市地方性法规数据库等。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建设,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也将对图书馆的建设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数字化图书馆大大的丰富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信息的传播和提供方面也为不同领域的人群中发挥重要的优势。
二、城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图书馆建设必须以人为中心,以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与愿望,图书馆建设的一切业务活动,必须以服务好读者,服务更多的读者为中心,围绕“以读者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图书馆建设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尊重读者,树立读者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价值和地位的体现,只要有这种观念,我们图书馆人的每天的“服务”就会无怨无悔,图书馆工作人员对读者一种服务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工作的尊重,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2.开放性的建设布局
图书馆的建设布局也从硬件中体现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从建筑布局上图
书馆也应以方便服务读者为目的;从文献资料的开架自由借阅;从不收费或少收费等,让读者更多的能享受图书馆的服务,实现全社会图书馆资源共享,最充分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3.制定人性化的图书馆工作管理制度
图书馆从制定的《员工手册》等馆务制度,对图书馆员的工作要求和日常服务素质要求也应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同时也应阐明读者在图书馆有什么样的权利,能享有什么样的服务,保证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的借阅环境。
4.城市公共图书馆应提供更多的自助服务
图书馆在适应现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利用图书馆硬件建设资源,为读者提供自助打印、复印,提供网上资料查阅以及学生自学空间待等服务,为他们创造更便利、细致、周到的环境和服务条件。
三、城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准则化
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的准则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的规范化;二是管理人员素质的准则化。图书馆建筑设计与功能布局要求同样要适应图书馆公共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建设模式已经不在存在,现代化图书馆绝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对读者的服务必将是提供了更深层次、全方位、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比如:建立完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电子阅览室,设计合理、良好的馆舍条件,使图书馆建筑、设施、藏书三位一体,把它们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从人员的素质管理方面,图书馆馆人始终要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2002年11月15日已通过了《中国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明确了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读者对文献的利用效果,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的高低。
新世纪图书馆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图书馆“社会知识服务器”的地位和作用起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图书馆人在适应图书馆建设管理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也需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去实现自我社会价值,从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可因.新时期汕头市图书馆发展思路.中国图书馆学会,2002(12)
[2]胡明超.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格局和发展策略.图书馆论坛,1995(5)
4.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四
摘要:高校图书馆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如何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发展的对策,如积极并展开高校图书馆与其他机构的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地方特色文献等,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
在我国,教书育人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作为社会的生产资料,开发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1]。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如今,高校与杜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社会文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多方位服务。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履行社会职能的体现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集聚中心和知识传播基地,应当履行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等的社会职能。高校图书馆通过培养公众的知识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最终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现高校图书馆本体的提升与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与政府的支持联系紧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高校图书馆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己形象、提升社会认可度的需要和表现。
(三)宣传并继承优秀的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宣传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公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倡导社会阅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对大众文化起到积极地引导,发挥导向作用。
(四)丰富的资源为其拓展文化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无论从人力、技术还是信息,其他机构都是望尘莫及的。尤其是信息资源方面,高校图书馆经历岁月流长,很多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纸质文献资源,一些综合性的大学图书馆甚至涵盖了理科、工科、文科、农业、医学、艺术等各专业,学科种类齐全[2],为提升文化服务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外在环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发展空间
公众文化需求的增长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公众文化服务的推动力。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信息技术的进步提供了保障。政府、公众与高校图书馆之间互动式的社会关系为图书馆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在西方,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多样,包括一馆多用、开放式借阅、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等。国家鼓励公众使用高校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这种做法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各项服务项目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3]。在德国,大学图书馆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余,还承担着市图书馆或州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任务。澳大利亚的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馆主页开辟专栏,向社会公众介绍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包括提供纸质图书借阅和一定范围的数据库资源。部分图书馆还对校外单位提供专业的情报服务[3]。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一样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其他权利。日本、德国等许多大学图书馆也全方位向市民开放,与公共图书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完全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壁垒[4]。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校外读者接待办法中只对社会读者提供临时阅览服务,不接待18岁以下少年儿童、校外自修者和游客[5]。北京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须持本人二代身份证或本人有效证件(工作证或学生证)或单位介绍信,换取“北大图书馆临时阅览证”,按规定时间阅览和复印所需书刊资料[6]。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国外高校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的具体操作。这些实践经验肯定了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将服务从校内延伸至校外是可行的,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模式提出了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启示
1开放的发展模式和广泛的合作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程度水平比较高,读者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强调平等,为公众提供平等获得知识的权利。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社区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非盈利组织的跨领域合作频繁、互利共赢,共同建立起信息共享网络,充分的整合与利用社会各种信息资源[3]。2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为本校师生服务,只关注高校内部读者服务工作,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意识不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的建立,高校开始扩展服务范围,提升社会化服务程度,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相比,服务的范围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高校图书馆都需要认真思考适合自身的发展途径[7]。3强调可持续发展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认真考虑如何长期有效地利用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更新日新月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数字信息的安全保存等是高校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平台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途径
(一)高校图书馆要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使命感
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是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有义务为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人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增强为公众服务的意识。
(二)与地方机构联盟,发挥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与当地公共图书馆联合,实现人才资源、设备资源、成果的`共享,互利共赢,建立资源共建和共享平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信息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实现信息资源传递和联机编目等多种功能,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8]。
(三)建设特色数据库,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地方特色反映一个地区发展的特点,浓缩了一个地区厚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变迁。地方特色文献是地方特色的宝贵记忆和有效传承。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和数据库。当地图书馆拥有的地方性文献常常是和高校图书馆互为补充的,将两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共建共享,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通过地方特色产业,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3]。
(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供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就要重新自我定位,不断整合自身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的文献信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高校图书馆联合公共图书共同举办多种形式的健康、心理讲座,针对公众的兴趣爱好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为公众提供针对性强、有特色的书刊,同时不断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形成全民阅读好风气[9]。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审时度势,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来,改变观念,深化服务模式和内容,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使社会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列生,郭全中,肖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谢佩洪.战略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刘佳.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4]屈健民,李欣,郭维霄.高校图书馆参与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策略[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80-82.
[5]校外读者接待办法[EB/OL].
[6]北京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接待办法[EB/OL].
[7]王陆军.睁眼看世界——我们向国外图书馆学习什么[M].北京:海洋出版社,.
[8]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9]易忠,姚倩.高校图书馆服务理论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五
浅谈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章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探讨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图书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作 者:朱玉娟 作者单位:泉州艺术学校,福建,泉州,36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G258.2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书馆 保护
6.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六
一、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文化权利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权;②享受文化科技进步权;③参与文化生活权;④接受教育和培训权;⑤文化创意权。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公平实现
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即指每个公民(包括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在获取公共文化资源、享受文化服务时,享有获得服务机会的公平,服务内容、质量和服务过程的公平。服务机会的公平,主要体现为服务对象的全体性或者说服务必须惠及全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不应有任何地域、城乡、种族、身份等的歧视。所谓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过程的公平,则指不论服务对象为何人,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从而享有平等的文化服务。
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原则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宏观层面的要求指,政府在进行文化发展战略的制订、文化资源配置、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调整等重大宏观决策中,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微观层面的要求则是,政府各具体部门,以及政府扶持资助的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提供各项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
三、以图书馆公共服务为例看公平性原则的实现
由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城市和农村仍然有一支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渴求文化公平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公民的文化权利尚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平性原则的提出,很大程度上针对了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公平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图书馆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主要形式与内容。在中国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中往往会由于制度与技术的设定使图书馆服务的公平性大打折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49年就发布了旨在推进图书馆公共发展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49)》。该宣言阐述了一个具有国际代表意义的图书馆精神与理念,认为:“公共图书馆是平民教育及国际互谅的生力军,进而推动和平。”以此为标志,图书馆保障公众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社会功能被突出地强调并付诸实践。
对图书馆业来说,图书馆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而言,政府在进行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制订、资源配置、设施规划建设、整体布局等重大宏观决策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需求,合理配置图书馆资源,努力做到公正公平。二是从微观层面看,图书馆在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一视同仁,使大家获得机会公平、质量稳定的服务。近两年党和政府实施了很多新措施来改善图书馆公共服务现状。从当前来看,无论是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书屋工程、城市职工书屋建设,还是流动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城市工业区外来工图书馆的建设都体现了以全民为文化服务对象的公平性。城市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把农民工纳入他们的服务范围,为他们提供基本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图书馆公共服务公平性原则得到一定体现。
参考文献
[1]程焕文.普遍均.惠及全民——关于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的阐释[J].图书与情报,2007,(5):4-7.
7.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 篇七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
引言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的公共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建设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通过服务读者,使读者受到知识的熏陶,满足每一个读者的需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提高人们的精神享受为目标,从而切实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特性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的文化机构,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它是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人们进行终身教育、促进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县级公共图书馆最大的特性就是公益性,这也是它的本质特征,同样也是它存在的意义,是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它可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途径。库伦旗图书馆作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为了保障人们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馆内设置了电子阅览室、技术部、采编部、借书处、少年儿童阅览室、以及地方文献咨询室等,藏书达400000册,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图书、文献、综合性普及读物等馆藏,其中地方文献咨询室藏有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宝贵纸质文献资料,并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我馆于2013年还获得“国家二级图书馆”的美誉。在丰富的资源支持下,它伴随着人们发展,承载着重大的文化使命。在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下,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以及社会功能日渐完善,并且要重新整合服务模式、理念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完善对人们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为人们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在公共免费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保障人们的文化权利是其宗旨和目标。
(一)保障公共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一条便利获取文化信息的途径,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了方便。保障人们的公共阅读是其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广泛扩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发挥其文化职能就要设立分馆,扩大公共图书馆覆盖面,拓展服务网点,在乡镇、社区、嘎查村、消防大队、老干部活动中心建立图书馆(室)及草原书屋,图书流通点,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更好地满足社区、农牧民读者的要求,从而为城乡居民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使其在浓郁的社会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二)丰富读者活动
公共图书馆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展览、举办知识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提供多样的文化服务,从而将文化服务内容进行延伸和扩展,这样有利于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县级图书馆不能以读者阅览作为自己发展的主要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才是正确的选择,通过讲座、青少年进行读书演讲会,读者书画展览、书评,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报告会,预约借书,咨询服务,定题服务,送书上门等形式提升了人们的阅读体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真正地使县级图书馆变成了社会大学,第二教育基地,不仅使人们充分了解了图书馆、还促进其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县级图书馆的作用,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文明建设。
(三)服务弱势群体
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种公益性没有群体限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不仅没有限制,还更加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对于弱势群体的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强了服务弱势群体的措施。弱势群体包括未成年、盲人、老年人。为了保障弱势群体享受文化服务的权利,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比如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可以在充足的经费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少儿图书馆,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还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为了保障盲人的权利,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置专门的盲人阅读区域,在电子阅览室设置专用电脑以及专用软件,或者是直接送书上门;老年人由于年纪问题阅读有一些障碍,图书馆可以为老年人配备专门的老花镜、雨具等贴心的照顾,还要为其配备专门的电脑,保证其搜索;此外对于驻地部队、还有犯人都可以实行送书上门的服务,从而扩大读者的范围,使其拓展到部队、监狱等地方,为其带来充足的精神食粮。
(四)整合文献资源
县级公共图书馆肩负着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提供文化资源方面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日常发展中要加强文献资源的整合,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善本馆的现代化设施,保证实现“共享资源”的信息化,从而规范文献的保存、利用、转化和服务,建立相关文献数据库,实现与国家文献信息中心对接、共享,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信息中心,从而规范化管理文献资源。
库伦旗图书馆在日常的发展中要注重特色馆藏资源的整合,通过多种渠道对本区域内各个地方的特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使其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在图书馆的网站首页上供人们参阅。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已有的人才资源基础上对其进行整理、重组,并建立专业的数据库,整合搜索引擎系统,从而为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群众的阅读体验。
结语
在公共服务体系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特点,它担负着提高人们文化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公共服务体系视域下,县级公共图书馆要保障人们终身阅读、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质量、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整合具有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而为人们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资源和阅读形式,从而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01:124-126.
【城市图书馆公共文化论文】推荐阅读: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09-21
文化权利与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究的论文06-21
公共管理城市规划职能研究论文07-23
公共图书馆年鉴范文06-12
公共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之路09-24
免费开放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06-15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规范06-17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06-29
图书馆论文09-18
城市公共供水服务规范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