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

2024-08-22

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精选7篇)

1.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 篇一

一、关爱学生, 从尊重、平等开始

相较于初中生, 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表现非常明显,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和形象, 他们更加在乎“民主、平等”, 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成人对待, 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充当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 教师无论是在授课还是在日常管理当中都要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在首位, 这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应以“润物无声”的细腻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而非大张旗鼓, 宣传说教。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练习体育的特长生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语文课上, 老师在前面板书, 我还是老样子, 不讲话却也心有旁骛, 突然老师问了我一句“某某, 你能看到我写的字吗”就是这句话, 我感动了很长时间, 也许老师没有意识到她做了件对我多重要的事, 可是我感到自己被关注, 没有因为我坐在角落就无人在意。

教师不经意的话起到的作用是无限的, 可以无限温暖也可以无比寒冷。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 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 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 学习知识, 增长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性特点, 对症下药

俗语说:“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这句话放在教育当中尤为合适。高中生追求个性和特色,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开出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朵, 为了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灵之锁, 教师就要善于找出并运用好“钥匙”。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是讲孔夫子处理学生的问题, 子路和冉有在不同时间向孔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然而孔子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当同时在场的弟子公西华提出疑问时, 孔子解释说子路性格鲁莽轻率因此要他慎重, 而冉有做事不够大胆, 所以要多加鼓励。这也是我们后人广为流传的“因材施教”, 而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就是因材施教。

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症”下“药”。例如, 对自尊心强的, 教师要注意照顾其面子, 有问题可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解决;对好胜自负的, 要一面肯定成绩, 一面指出问题;对于感情冲动的, 要施缓兵术, 等冷静下来后再讲道理, 陈述利害;对性情软弱﹑缺乏自信的, 要多予以表扬鼓励, 激其奋进。

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都不相同, 教师备好学生这一课, 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更加容易获得教育效果。

三、运用教师智慧, 把握教育契机

在针对高中生做的调查中, “学生反感教师唠叨”占到了很大比重。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 面对老师的“念经”学生不敢甩脸子, 然而时间久了, 必然置若罔闻, 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因此, 做一名智慧型教师, 就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什么是教育契机呢?契机就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选择的一种最佳时机, 也可以说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抓住了教育契机, 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成功。

升旗是每所学校进行的常规活动, 但升旗中总有个别班级学生说笑打闹, 班主任也总是就事论事批评教育一番完事。其实此时, 就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我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专题教育, 制作了宣传展板“庄严的升旗仪式”, 介绍升旗礼仪、国旗含义, 并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同学们升旗视频, 使同学们对自己在升旗中的表现很有感触。在下一周的国旗下演讲环节我们再次探讨了升旗的意义和应遵守的纪律。这样, 不少年轻老师也说自己获益匪浅, 原来升旗时真没有想过那么多, 升旗秩序有大有改观。

学校德育教育如此, 学生个体的德育教育情同此理。学生的家庭状况、个人情感问题, 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 其实都是教育的良机。智慧的教师总能抓住这样的良机, 也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学生在遭遇重大事件时, 最需要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此时他的内心有强烈的依靠感, 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在他们最矛盾、最难过、最孤独的时候, 就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时候, 此时的教育效果可以达到最大化。

2.浅谈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篇二

一、制定小训练点,明确教育内容

1、学校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守则》和《学生学行为规范》。学校政教处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把《守则》和《规范》的内容分解成一些小训练点。形成每月一个活动主题,每周一个训练重点,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改进。

2、中高年级,班主任先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出本班学生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现状,通过召开班队会,制定出《班级公约》,利用班级激励机制,让学生萌发学习行为规范的愿望,明确行为要求,班主任经常性进行检查。

3、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等,与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结合活动,培养行为习惯

我校注重在集体活动中训练学生行为,因为通过活动,能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受到锻炼,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1、如为提升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有效开展“守公德”教育活动。如举行“公德青年在成长”故事比赛,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和班级的故事,宣传守公德好青年的事迹,激励更多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班主任老师再结合召开班队会《做个有道德的人》,训练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讲文明、有礼貌等行为内容。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提升了行为要求,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2、学校结合“学雷锋”活动月,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各班召开了“雷锋在我身边”、“文明礼仪知多少”主题班会,团组织红领巾志愿者走进了街道社区,去寻找身边小事情,清除地面口香糖,用行动告诫行人不乱丢垃圾、排队等车,慰问值班交警等等。

组织学生参观“雷锋车”组先进事迹,学生们通过听讲解、看光盘等,切实感受到雷锋“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群众一时难”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们深受感动,写下了百余篇观后感,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3、学校还可以组织全新推出 “我的班长我的班”国旗下系列讲话等活动,主讲人来自各班的普通同学代表,各班收集的话题大都结合自己班队、雏鹰争章的开展、品牌活动等彰显班级特色,突出管理育人及班级先进。通过每周一短短的3分钟国旗下讲话,诉说发生在自己班级中的真实故事,给在场的师生以新的震撼与思索。通过国旗下讲话,同学们已经发现:班级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使他们渐渐成长着,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各自的集体了。通过这样的国旗下讲话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对话,带给了学校管理以真正的新思考,更给全体师生带来了许多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情感。活动让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自豪感。

三、多方配合,开展德育网络教育

1、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种下了一棵棵树苗;学生放弃休息时间,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活动,为美化家乡环境,保护“地球妈妈”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学校还要重视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工作中心,有计划地召开家长会,提高家长素质和育人水平。各班级老师主动和家长取得配合与支持,通过校信通平台、家庭访问、家长访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使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达到协调一致,形成同向合力,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良好的教育。

四、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纪班风、校纪校风,影响到学生性格的形成,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班主任工作管理得好,学校德育工作效率就高。

(一)定期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学校主管领导带头钻研、探讨班主任工作,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讲座。选派班主任参加教育骨干培训。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德育论文的总结、交流、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自我提升的意识,总结推广了不少好的经验。

(二)落实管理,强化班主任责任制。

帮助班主任认清德育工作的形势,明确班主任的基本职责。要求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制定本学期德育目标,创建各具特色的班集体。

(三)及时评估,完善班主任考核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评估,可以使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也能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可以制定《班主任星级考核制度》,每月按照学校要求,将班级各项行为检查指标逐一进行评分,按照得分評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班主任,进行奖励。通过这些常规性的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也会得到加强。

3.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 篇三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1. 观念落后

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 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消除。依旧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造成了重智力培养、轻德育教育的形状, 对学生的未来成长十分不利。

2. 模式单一

德育教育长期被轻视, 当骤然走上教育前台, 难以有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与其相适应。教学方法依然沿用传统的方式, 采用简单的说教, 以典型的事例作为说教内容, 进行枯燥的德育教育, 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德育教育。

3. 缺乏评价体系

学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以学生智力的培养为主, 对于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在这种严重缺乏投入的情况下, 德育教育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进行德育教育情况评定时, 无法对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实际状况作出准确判断。

4. 脱离生活实际

由于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 在德育教育的选材方面, 取自一些典型的事例, 虽然这样很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但是难以让小学生接受。而且有些传统的事例严重与现实社会相脱节, 令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与现实社会现状发生严重冲突。

二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

人的道德形成, 是人与社会环境相互进行构建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 我们必须要注重学生在道德形成中的主体作用, 并有效地与环境进行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理想塑造”, 使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充分发挥。

2. 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在日常课堂教育中, 存在一个误区, 认为思想政治课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科目, 然而事实上德育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 如语文课, 可通过丰富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内涵修养;数学课, 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美术课, 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等。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时, 应当有效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整个课堂教育中, 而不应仅仅依靠思想政治一门学科来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

3. 教师自身修养的全面提高

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阶段, 一切的行为习惯都来自于模仿。因此教师成为学生们进行学习的主要对象, 教师的自身素质,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要想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德育教育水平。

4. 德育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令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开展德育教育无法离开社会而独自存在。德育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上, 而是将其释放到更为宽广的社会中。小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在有效的课外活动课中融入德育教育, 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极大地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从而实现小学生德育、智育的全面培养和提高。

三结束语

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 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途径。将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下, 从多方面入手, 以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 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趋势, 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针对学生们的德育状况开展有效教育。在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教育, 是社会发展与人类素质提高的必然过程。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沈涛、黄金哲.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光学技术, 2008 (S1)

[2]明海、郑荣升、许立新等.素质增强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探索——光信息专业大学生研究计划与科普、SPIE俱乐部活动相结合[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 2010

4.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祝义敏 篇四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有效性分析

小学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关键时期,对今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小学德育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如果德育教育进行的不够及时或是德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那么对今后学生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阻碍,因此开展德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德育教育工作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没有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实际的分析和了解,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提升和进步[1]。在大部分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却没有对教学的过程和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和状态,没有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习成绩不能证明什么,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只有德育教育在根本上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才能更全面的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提升小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原因

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中,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今后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提升和推动作用,同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学生只有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进行良好的学习和教育,才能在最开始的发展和萌芽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我国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2]。

三、提高小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升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可以立足于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在固定的模式下进行开展的,在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根据我国实际的教育现状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显然是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反而由于教学课堂上过于枯燥和呆板,学生逐渐对德育教育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很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了。在新课改的推进和发展下,小学德育教育逐渐转变成了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进行实践,才能更好的将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在课堂中也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才能让学生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逐渐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3]。

(二)注重教育环境,模范带头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处于十分容易受影响的阶段,而且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感知能力较强的一个阶段,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学习起来也会比较快。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影响下,对德育教育有了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同样在家庭生活中,家长的教育甚至要比教师的教育还要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和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和配合,在实际的家庭生活中只有处处规范行为和举止,德育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4]。在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共同影响下,学生才能对德育教育有更深的认识,小学德育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进行对比式教学,形成强烈的反差

小学生智力还处于不断地开发阶段,因此在理解能力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正常事物还不能很好的进行深入的理解,对事物的对错更是缺乏理性的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采用对比式教学的方法,也就是一件事在发生时,我们将最好的一面和最坏的一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5]。比如:对于爱护花草树木。教师可以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一个花园中,遍地都是盛开的鲜花,并且人们都自觉地不去践踏花草树木,之后再去一个没有人管理的草坪上,人们在肆意的践踏草坪,还有人在摘花草树木,对大树进行砍伐。通过这两个例子的对比后,学生就能清楚的认识到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在进行距离的过程中,就无形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了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知识和德育思想,更好地进行教育的开展,同时也不断地加强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改革也一直在不断深入,而小学作为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小学生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引起充分的认识,不断地对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提升。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为德育教育的工作积极配合和努力,为今后我国小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贡献更多的力量,只有小学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才能为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李宝山.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15(20):30-31.

[2] 卢玉华.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14):79-79.

[3] 丁银辉.加强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0,18(1):29-30.

[4] 李家.试论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2,47(24):123-124.

5.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篇五

关键词:小学德育 课堂教学 实践性 人格修养 榜样作用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似乎被排在了学习成绩之后,甚至很多人都感慨到当今的青少年是不堪重负的一代,是没有担当的一代,其实这和我们的教育体制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或许这些孩子将来会成长起来,但是成长期往往要慢很多,是要自己亲身经历过一些事情,或是受到一些打击之后,才能够逐渐变得坚强的。而为了让他们能够更早得培养良好的品性、人格,道德教育就必不可少,而且必须是有效的道德教育。

一、联系实际的德育教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思

德育教育不像是数学、科学那样,需要受到条条框框的制约,相反,它要更加灵活和生动一些。但是为什么学生总是觉得德育教育是最乏味的,仿佛和孩子们打交道的不是人格的一种熏陶,而是文字的一种强行灌输。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学生虽然能够将德育内容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似乎确实是失去了其精髓。我们要将德育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发现德育教育的题材,帮助学生领悟生活中的一些真谛。在教学课堂中,重要的不是让孩子去记住那些书面的语言,而是真正唤起他们内心的那份“悸动”,真正让他们感觉到这些优良品质的价值。例如,在课外的劳动中,给同学们安排的任务是除杂草,可以借这个机会教他们什么叫做“逆境下的勇气”。可让孩子们自己用绳子制成一个鞭子,然后去抽打那些较高较硬的杂草。孩子们发现,那些杂草很容易就断了,但是如果去抽那些较为软的杂草就难以断掉。这样孩子们就会明白,在逆境中我们不要强行进取,而是要看清环境,能屈能伸方是大丈夫所为。也许这些孩子们还不能够彻底明白,但是相信一定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是在他们和别人起冲突的时候,回想起当时的“软软的杂草”,或许能够冷静下来。

二、游戏教学引入德育教学,让课堂更加活跃

德育教育课程相当乏味,恐怕是多数孩子的感觉。在课堂中,当发现学生们感到疲惫的时候,可以放慢讲课速度,在中间穿插一些小笑话,让孩子们笑笑放松一下。这样再重新回到课堂内容的时候,孩子们又是精神百倍了。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智慧和尺度的把握,只有松弛有度,才能够实现最有效的教学。而从这一点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对枯燥的课堂内容很难提起兴趣,但是一个笑话,一个小游戏却能够让他们变得积极。那么何不将德育知识与游戏结合,在游戏中学习,又能够在学习中得以放松。因为在德育教育中有很多内容和规范,那么就可以采用“问答接力”的游戏来加深大家对这些内容的印象和反应能力;对于大的知识点,可以以“击鼓传花”的方式来进行,鼓声落下,花在谁的手中谁就要回答这个问题,这样的紧张和刺激更能够刺激孩子们的记忆中枢,更利于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组建小法庭,对某个案例进行分析或是辩论,在相互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认知。

三、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吸收率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但是却有着相似点,就是缺乏和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独生子女因为自身的成长环境,可能较多的以自己为中心,缺乏和别人合作的能力,在分享、团结等意识上也较为薄弱。这样如果想要实现德育的有效教学,就必须先要纠正他们的这些思想,培养他们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观念。因此在德育教学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在和别人的沟通和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采用这个方法能够获得很明显的效果,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了,而且愿意和别人分享了,也更加容易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利于他们问题的解决,能够以他们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记忆知识。不少老师认为小组合作的方法会给学生放松的机会,降低课堂效率,其实这需要每个小组中都有领头人员,带动整个小组,进而是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引入竞争元素,无论是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还是组长的竞争等。在良性的合作和竞争中,学生能够培养更加广阔的胸怀,可以接受新的知识,也能够面对新的挑战。

四、利用身边榜样,渲染良好德育氛围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非常少,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感染。换句话说,他们容易犯错,但是更容易受到好的榜样的带动。给小学生树立一个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无论这个榜样是身处在他们的身边,还是他们耳中听到的,都能够起到带头作用。作为老师,要首当其冲,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做好一些事情的时候,首先要确保自己做到。例如,当发现平时班内环境维持比较差时,老师主动拿起笤帚打扫一下,给学生们做出榜样,学生们就注意保持卫生了,而且还能及时去打扫垃圾。也许最好的教育不是语言,而是行动。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们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还可以举办“每周一星”“每月一星”等评比活动,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不仅仅是一种优秀品质,更是向别人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前提。还有一些伟人事迹、感动中国人物等等,可以每个月以一种品质为主题,发起全校师生的学习。这样在“润无声”的道德感染中,学生的思想和人格都将得到升华和完善。

同时德育教育还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老师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不仅仅利于他们学习,更能够熟悉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思想倾向,给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共同给学生做好积极的带头作用。

总之,我们要提高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视野来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玲.谈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4).

[2]谭渊.浅析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交流平台,2008,(08).

6.如何提高中职教育中的德育实效 篇六

[关键词] 德育 表率 和谐 主题班会 校园文化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过去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越来越显得空洞无力,德育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中职生普遍是一个来自初中毕业而未经历高中阶段这一稳定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大多数文化课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来自家长、教师甚至同学的歧视。他们基本上都是考不上普高,上职业学校是无奈的选择。他们年龄小,社会阅历少,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老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因素,是直观的、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生活的榜样,良好的师德是青少年成长中具有榜样作用,特别是对模仿性、可塑性强的青少年学生。”

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是教师的德和才,有才无德的教师同样是不可能受到学生爱戴和尊重的,这样的教师也绝对不可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学生。要想学生具有好的品德,我们老师首先得有高尚的品德。教师的高尚品德能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道德意识;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教师带之以行,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言传身教,是对教师工作的总括,但自古就有身教重于言行之说,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又是一种有形的教育。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面貌、工作态度,为人处事往往从他所教的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当好表率,那道理讲得再生动也于事无补,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反之教师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带动学生,以自身的精神风范感染学生,往往会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这种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强烈的、深远的,只有我们做得最好,才能要求我们的学生做最好,否则那样好只是一句不能实现的空话。因此我们教师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起表率,从一言一行起表率,从处事品行起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之余,更重要的是带之以行,这也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注重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有礼貌,但是我们在学校或其它生活场景中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见到老师大都会问“老师好!”我们的老师面对学生的问好大都点头微笑,而有的老师却视而不见,甚至不予理睬。试问在这种情况下,以后学生见了你还想向你问好吗?学校课余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沟通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注重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班主任及全体教师学习师生沟通的艺术,努力克服传统管理者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过分批评指责、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关系的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树立民主作风,在教学中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开好主题班会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会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主题班会是在班主任具体组织指导下,围绕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集体教育每一个人,对学生的思想转化和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必然是主题鲜明,有的放失,形式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必能使师生的情感激越,起到荡涤身心,滋润思想、深入灵魂的作用。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充实了德育内容,有力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培养学生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干部具有双重身份,他们首先是学生,同时又是学生中的干部。作为学生,他们要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能,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干部,他们是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并常常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及工作影响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又是教育者。而且,学生干部多数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一般能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这又为学生干部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可能条件。由此可见,学生干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明显的。

首先,学生干部是先进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推行者。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日常教育管理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传承优良的校风校纪,宣传深刻的文化思想,宏扬向上的品格精神。在这些活动的组织、落实、参与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干部是最为活跃的力量,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学生干部是师生之间有效的信息传递者。学生干部在促进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相互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尽管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对于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但常常会由于阅历不同、认识差异以及缺乏交流沟通的机会等原因,彼此在目标的达成方式上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学生干部则可以有效沟通各方面的意见,有利于在同一问题上达成共识。

最后,学生干部是广大同学的效仿者。一个积极先进的高校学生干部,能够通过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赢得同学的尊重,使别人感受到高尚的人格魅力,并成为学习的榜样。

实践证明,那些管理好的班级是在培养学生干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方面取得成效的班级。

五、让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接受熏陶。

校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课程和隐性课程,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可以在非强迫性的文化熏陶中逐步形成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健康的个性。我国古代就已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教室文化建设,二是宿舍文化建设,三是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为了使校园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学校要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设要求。比如在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在强调首先创造一个整洁、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创造性劳动,如出黑板报、制作宣传栏、评比栏等,营造一个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自己的亲手参与创造校园文化,使自己的思想从中受到熏陶、教育。

7.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 篇七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有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65-01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不走弯路,做一个正直向上、品德高尚的人。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大多数教师虽然也比较重视德育,但是,当前的德育工作与生活联系不够密切,教师更多采取口头说教的方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影响了德育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班主任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入手,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围的感染与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德。

首先,教师可以在宣传栏里特地选择一块栏目作为德育栏目,让学生把有关德育方面的文章、图片等展示在宣传栏里,使学生每天经过时以上面的道德标准来要求、督促自己。其次,利用教室的黑板报,让学生专门开辟一块地方作为德育板块。在这个德育板块中,可以有国内外德育大事小事的报道,也可以有学生身边各种优秀事迹的报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月出一份德育手抄报,然后挑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两旁。如此一来,学生被浓厚的德育氛围所包围,无需过多的语言,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便会深植于学生心田,起到“无声胜有胜”的教育效果。

二、加强正面引导,开展道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的引导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一些重大节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在班主任的谆谆教导中,学生自会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让学生观看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班队教育活动,主题就是围绕着这次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这次阅兵活动中的精彩片断,说:“我国的国防军事力量为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人民幸福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同学们,哪些片段让你记忆深刻?你有什么感触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些抗战老兵,他们的英勇壮举让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懂得珍惜,好好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出力。”有学生说:“我认为那些军人最帅了,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军人的良好素质,我长大了也要参军保家卫国。”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联系现实生活,实现德育内化

学生每一天的生活都与家庭、社会、学校分不开。为了使德育更有效,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让德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真正实现德育内化。

为了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教师在开展班级德育时,联系一些社会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分析。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播出了一则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跪在马路边不停地磕头,他前面摆放着一个盛着钱的纸盒子,旁边躺着一位被子盖着的老人,老人看上去奄奄一息,等到晚上九点多以后,路上行人少了,小伙子也起身收拾东西,与老人一起离开了。教师让学生观看这则视频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想,讨论如何应对这种问题。有学生说:“太可恶了,这种行为就是欺骗,欺骗了人们的情感。”有学生说:“这年轻人有手有脚不去挣钱,却用这种方式骗钱,简直没有公德心,我是不会把钱给这样的人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是的,面对职业乞丐的欺骗行为,我们都会深感寒心,那么,我们应该因此而放弃社会公益,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如何完善机制、加强监管?如何尽我所能,传递社会正能量,共筑社会道德长墙?”学生有的说要学会判断,区别哪些是职业乞丐,哪些是真实存在生活困难的人。有的说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打击职业乞丐。有的说要学会善待他人,关心应该关心的人。通过这样的深入探讨,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提高了德育效果。

班主任只有重视德育,并且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德育氛围,注重德育在课堂上、在生活中的引导与渗透,才能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从而使学生成为一名品德优秀的人,那么,学生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美好!

上一篇:小学数学周记下一篇:2023党员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