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2024-09-16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精选14篇)

1.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一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题都由五篇短文组成,一般分易、中、难三种难易程度。掌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文章的首段与末段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

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进行合理推断

对文章有了详细而全面的理解之后,就要按照文章内容,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作出推理判断。阅读理解涉及词汇、语法、句型、段落结构、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知识。答题时,要领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相邻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理解全文。表示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是连接词、副词、代词、介词短语、关系词、插入语等,通读时应特别注意。

三、猜测推敲生词

阅读短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考生要沉着、冷静,细心思考。首先要把整段、整篇文章看完。通过对全篇短文的理解,就很有可能猜测出生词的大意。另外,还可以从含有生词句子的上下文,以及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理解生词以求获得其真正含义。 猜测生词的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构词法推测。遇到生词后,可从构词法角度分析判断生词。例如: unforeseeable一词,其中词根为see, fore的含义是“早先、预先”的意思,un前缀是“不”的意思,因此可以猜知,此词词义为“未能预见的”。

四、利用常识解题

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有利于阅读理解。如果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读起文章一定既省时又省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各方面的背景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应了解下列知识:

1.著名作家、艺术家及其主要作品;

2.科普常识:尽量了解有关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计算机应用、诺贝尔奖等方面的知识;

3.了解西方社会风土人情、社交活动、新年、圣诞节活动、宗教信仰、罢工斗争、失业现象、风俗习惯等;

4.多看新闻联播、世界各地和各类英语讲座等节目;

5.使用各种工具书,查阅各类名词、术语、重大事件;

6.熟记常用的缩略词语。

五、正确理解题干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阅读理解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题型:一是直接回答who,whom,which,what,where,when,why,how等疑问词引起的细节问题;二是猜测词义题;三是推理判断题;四是综合概括题。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一定要仔细看完、看清楚试题要求再作答,特别要注意NOT, TRUE, EXCEPT等词。有时,要先看题后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可缩短阅读时间,效果也许会更好。

总之,阅读理解试题是高考试题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学生按上述答题方法去做,再做些适当的练习,一定会在阅读理解试题上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二

草原怀想

鲍尔吉·原野

(1) 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2) 站在草原上, 你勉力前眺, 或回头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人难免为这种辽远而惊慌。

(3) 在都市里生活, 或是寻访名山以及赏玩江南园林的人, 都习惯于这样的观察:眼光的每一个投射处, 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4) 然而草原没有。

(5) 蒙古牧人前瞻的时候, 总是眯着眼睛。他们并非欲看清楚天地间哪一样东西, 而是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6) 城里的人大睁着眼睛看草原, 因而困惑。草原不可看, 只可感受。

(7) 脚下的草儿纷纷簇立, 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相接。这颜色无疑是绿, 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 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霭中的淡蓝。

(8) 因而草原的风景具备了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9) 和海一样, 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草就是海水, 极单纯, 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10) 有一点与海不同:观海者多数站在岸边, 眼前与身后迥然不同。草原没有边际, 它的第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与站在船上观海的相异处在于, 胸可以接触草原, 抚摸、打滚儿甚至过夜, 而海上则行不通。

(11) 在草原上,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 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也可以说局促。人, 置身于这样阔大无边的环境中, 觉得所有的拐杖都被收去了, 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隐退了, 只剩下天地人, 而人竟然如此渺小与微不足道。二十世纪哲学反复提示人们注意自己的处境, 在草原上, 人的处境感最强烈。天, 果起伏无际。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 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12) 外来的旅人, 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13) 在克什克腾, 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 我愿意像母牛一样, 俯首以口唇触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 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 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14) 草原上没有树, 所以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 但衣襟已被扯得飘展生响。我扯住衣襟, 凝立冥想。关于克什克腾的一些旧事, 譬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立碑、康熙大战噶尔丹等等一俱杳然而无踪。

(15) 草原与我一样, 也是善望者, 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1.找出文章开篇总写草原特点的句子。

2.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与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有何不同?

3.联系全文说说 (11) 、 (13) 段划线句子的思想内涵。

(1) 在草原上, 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 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 也可以说局促。

(2) 当我在草原上, 不知站着坐着或趴着合适时, 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4.同样以草原为题材的《敕勒歌》中“天似穹庐”与选文中哪一句意境相同?

5.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谈谈你对草原的理解。 (不超过50字, 不得照搬选文中语句)

(甘肃省定西市2007年中考语文试题)

思路点拨:

本文是一篇意蕴隽永的优美散文, 特点, 赞美草原的雄浑壮阔, 表现了作者对草原母亲深沉的爱。试题关联五个方面的考点。

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与把握能力。答题时认真审视文章标题, 然后通读全文, 再依考题要求细读文章开头部分, 即可找出所需答案。参考答案·:··“·都是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和语言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认真细读相关语段, 然后快速从语段中摘出语言予以概括。参考答案:“蒙古牧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眯着, 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城里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大睁, 因而困惑。”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语段中重点句子的理解与阐释。答题时仔细研读 (11) 、 (13) 的内容, 然后重点研读划线句子, 联系上下文, 抓住划线句子中重点词语和上下文的关键词语, 从句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参考答案:“ (1) 句写出因辽阔无边而引起不自由感、局促感, 体现出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 (2) 句面对草原, 作者的内心总是能得到宁静, 形象说明作者对草原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

第4题是一道比较简单的“比较阅读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与散文中意境的感悟。参考答案:“天, 果真如穹庐一样笼罩大地。”

3.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三

考试内容简介

BEC阅读理解一共由六大部分组成(Part I~Part VI),可以分为两大板块:Part I、Part II、Part III属于逻辑匹配题,解题的核心思想是找同义词;Part IV、Part V (这部分只限于高级考试)、Part VI属于文法题,目的是考查考生英语语言运用的基本能力。不过所有题型都和商务有关,因此所有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方法都和传统的四、六级考试不太一样。

Part I为搭配题,这部分的文章由具有相关主题的4~5篇短文构成,或是一篇正文分为4~5节。文章的前面列有7~8段陈述,陈述以句子或短语形式出现,内容与文章有关。题目要求考生将这7~8段陈述与相对应的文章或段落搭配起来。

Part II是六个部分中最难的,和考研英语中“七选五”的题型相似。命题者根据命题思路,从一篇完整的文章中抽出5~6个句子,将这些句子打乱顺序作为选项,要求考生根据语境选出合适的句子,放回到其所属的原位置中。考生必须凭借深厚的逻辑判断能力作出选择。最致命的是,候选答案中一般会有一个多余的选项,因此错一大半甚至全错的考生比比皆是。

Part III是传统的深度阅读理解题,但和四、六级考试的阅读题目有着不同的命题方法:后者强调的是文章的整体性,一般只要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便可对大部分考题进行合理猜测;而前者95%以上的考题都是细节题,不存在类似主旨、主旨句之类的信息。

Part IV是传统的完型填空题,重点考查商务文章中的核心词汇。笔者认为这部分的解题关键主要有两点:一是词汇量,考生尤其要熟悉常考词汇在商务环境中的用法,例如turnover在商务英语环境中就不能理解成“翻折”,而应理解为“营业额”或者“流转,流动”;二是考试时对于难以理解的考题要学会猜测,常考词汇成为正确答案的概率非常高,如involve、secure等,事实上,商务英语应用文中表达“包含、包括、涉及到”时,用到的基本上都是involve这个词。

Part V是填词形式的完型填空,无任何选项。从英语语言和测试学的特点和角度来判断,这部分考查的词一般来说都是介词、连词、冠词、代词、固定搭配、习语和语法搭配。中级考试中无此部分考题。

Part VI是校正题,很多考生认为这个部分与四、六级的改错题很相似,其实有一定差别,最大的不同是四、六级除了挑出错误,还必须修改正确,而在BEC考试中只需根据上下文和语法知识将每行多余的单词挑出即可,不需要进行修改。

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方法

在BEC考试中,时间安排很重要,因而建议考生做题时先做文法题,再做逻辑匹配题(即Part I、Part II、Part III),并且将逻辑匹配题中最难的Part II留到最后。鉴于逻辑匹配题较难,考生在这部分失分较多,下面我们就主要讲解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方法。

我们之所以常说欧美人的命题科学、严谨,是因为每个考点都有“源”,都是逻辑性的匹配,不需要做无端的推测。这样的试题比较具有说服力和公平性,因为考点是唯一的。BEC考试就具备这样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笔者总结出两个逻辑匹配题的解题思路:一是找同义词;二是找对应。同时要注意,答案必须符合原文的语言环境。下文我们逐一对Part I、Part II、Part III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逻辑匹配题进行解析。

Part I 搭配题

在解答Part I部分的考题时,考生首先要找到陈述中的核心内容,然后将此信息对应到某个段落即可。请体会下文例子中划线词的一一对应:

例1:This development is in an area where the potential for consumer spending is the highest in the country.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Eleven million people, with a combined spending power predicted to exceed a record £5.5bn…”,我们只要将两句话细细对应,不难看出,陈述中的potential、consumer spending、highest分别与原文的predict、people with a combined spending power、exceed a record对应。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例子中的陈述为短语形式。

例2:coaching enabling a company to respond rapidly to a lack of expertise in a certain area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Through coaching, an organization can meet skills shortages…”,陈述中的company、a lack of expertise分别与原文的organization、skills shortages对应。另外,在BEC考试中,除了company以外,corporate、organization、establishment、business等词都有“公司”的意思。 考生们平时需注意积累常考的商务英语词汇。

正如上述例1、例2所示,绝大部分陈述都能对应上所给段落中的某一句或某半句,这样的考题对考生而言还不算太难,因为毕竟阅读信息有限。然而,考题中还有一种较难的对应关系,陈述对应的是段落中相邻的2~3句话,比如:

例3:The personalities of good leaders are gener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 managers. (《剑桥BEC真题集(高级)》)

此陈述对应原文C段落中的“Effective leaders stand out from the herd. They’re often idiosyncratic, even eccentric. They have the confidence to be themselves, and not to adopt the language and attributes of the run-of-the-mill professional managers and accountants.”。阅读此段后,我们无法像例1、例2那样在原文段落中找到与陈述对应明显的同义词,不过,陈述中的“different from”为我们点出了本题的考点——比较关系。很明显,原文段落中用了三句话表明高效的领导人和普通职业经理人是不同的。

Part II 句子填空题

对于Part II部分的多数文章,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和解构考点与其前一句、后一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作出合理性猜测。从写作连贯性的角度来看,当考点前后两句话的主题一致时,考点与前后两句之间最典型的关系是一致或转折关系。

例4:…However, her unplanned career began in 1985, when she returned to Edinburgh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takeaway she had worked in was up for sale. On impulse, she bought it, but admits that at the time she knew nothing about catering. _(8)_. It was a difficult time, but essential in terms of gaining the experience she needed. The late 1980s boom was good for business, with large numbers of office workers wanting takeaway food for their lunches. _(9)_“At one point there were 26 food outlets within a 5-kilometre radius,” Robertson recalls. (《剑桥BEC真题集(中级)》)

第8题填空处的前一句意为“女人买下了外卖店,但是对经营餐饮业一无所知”,这是负面评价;而后一句讲“经营的日子不好过”,依然是负面评价。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填空处的考点应该是重复“女人刚刚开始开店”这一事实,而且依然是负面评价,它和前后句应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所以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D (“It was a dramatic learning curve and very small amounts of money were earned at first,” says Robertson.)。在此题的解题过程中,考生应注意解读代词的含义。

第9题填空处的前一句是讲“经济环境好转”,为正面评价;而对后一句的理解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商业常识,“在周围五公里之内出现了26家外卖餐馆”,显然密度过高,暗含的意思是“竞争激烈”,这句是负面评价。从写作的逻辑角度看,中间需要一句过渡句来使语言环境的转变顺畅而自然,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考点和前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所以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C (But this demand was short-lived, and before long, increasing competition made it harder to make a profit.)。考生应注意过渡句的解题标志词but。

说完了考点前后两句话的主题一致,下面我们来看看考点前后的两句话的主题不一致的情况。此时会出现所填的句子到底是和前一句关系紧密还是和后一句关系紧密的问题,那么就要求考生注意后一句句首出现的逻辑关系词,它会告诉我们考点的从属问题。

例5:…The following year, sales and profits grew more than ever before. _(13)_ In fact, despite a downsizing of 15 per cent, employee satisfaction is hitting record highs. (《剑桥BEC真题集(高级)》)

此题填空处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在主题内容上完全不一致:前者讲“销售和利润”,后者讲“员工满意度”。显然,in fact是解题点,它暗示考点应该和后一句相关,由此,我们得出正确答案为G (So, are people happy with the change?),答案中的happy与文中的satisfaction同义。

Part III 深度阅读理解题

从命题特点来看,Part III其实等同于Part I,此部分在前三部分试题中难度最小。如前文所述,Part III重点考查细节,只需要将选项与段落内容对应即可,注意不要盲目扩大阅读范围。

例6:On what grounds are certain managers seconded to HR departments? (《剑桥BEC真题集第3辑(高级)》)

也许考生无法理解seconded在上文题干中的意思,但题干在原文段落中的对应区域非常明确:“Many young members of middle management are seconded into HR for a year because their firms feel they can identify with job-seeking graduates…”,尽管本段文字很长,但我们可以发现考点就在because之后,不需要扩大阅读量,便可得出正确答案为A (It is believed that they will relate to potential recruits.)。答案中的relate to与原文中的identify with意思相近,表示“认同”;potential recruits与原文中的job-seeking graduates意思相近,表示“找工作的毕业生(潜在的新员工)”。

逻辑思维是解BEC考试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这种解题思路,并努力掌握基本的商务英语词汇,通过BEC考试是不成问题的。

作者简介

4.GRE阅读高效解题思路技巧 篇四

技巧一:读懂文章句子间逻辑关系

GRE的一个段落其实就是一道逻辑单题无限扩充出来的段落,你需要知道里面那些是Premise,那些是counter-example/statement,那些是conclusion.

技巧二:对正确答案逐字逐句钻研细节

Justify every words in answer choices. 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技巧。一个具有迷惑性的错误选项都是经过加工改造的,你需要对答案里出现的每一个单词都能在原文里找到依据并且做到100%确定为什么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做完这一步另一个重要的步骤,深入研究为什么这个选项是错的(也就是为什么这是一个GREat wrong answer)分析之后你会发现出题人的一些伎俩,避开这些陷进,你就会顺利跨入高分行列。

技巧三:排除法做题

排除法可以说是应对所有选择题的万能技巧之一,虽然在GRE阅读中排除法也许无法帮你精准地找到最后的正确答案,但在解题初期通过排除法缩小选项范围,把本来五选一的题目变成二选一或者三选一还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排除法大家也需要掌握,结合解题思路更有效地提升解题效率,节省考试时间。

技巧四:做题还要总结错题

总结错题我的建议依然是Blind Review,Blind Review的意思是:

1.100%确定为什么你选择了某个答案(原因)

确定你为什么选择某一个选项,原文Line多少可以找到Back Up.

2.100%确定为什么你排除了某个答案(错误类型)

确定你为什么排除掉其他的选项,也就是那五个错误选项。 Dig into wrong answers.

技巧五:关注明显具有正确或者错误倾向的修饰词汇

时刻关注一些修饰程度的词:some,most,all,never,and always等等,这些题都是infer题的来源,大都数错误选项也都集中在这些词里。

技巧六:看完文章题目先自己想答案再看选项

这应该是GRE阅读的最终极技巧了,在画完Passage Map后做题时候不看选项,直接自己在脑子里想出自己的理解。

技巧七:备考中一遍读不懂就读两遍

很多人会说,这样不是浪费时间吗,Well maybe, it depends.如果你读不懂做题也就徒劳,不如用原文定位的时间再去读一遍。在练习阶段如果遇到读不懂的你不妨去试试。随着你的阅读量上去,你会发现你对文章的把握会越来越精准,以后一遍就能读懂。

技巧八:不断练习积累材料应对长难句

通过不断地练习使你能够对晦涩的GRE文章和无聊的话题提起兴趣;通过积累材料不断阅读对于你的不熟悉领域你可以不畏惧;通过长难句你可以把那些复杂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也是练习GRE阅读最最重要的几个技能。对于GRE阅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你读完一篇文章做完题后应该能够熟悉到可以给别人讲这篇文章内容并且分析。

技巧九:练出自己的阅读和答题节奏

GRE阅读做到最后就是关于疲劳度,耐性和节奏的问题,你在练习的这段时间要随时记录这些考场上会影响你的因素。

技巧十:先保证正确率再考虑提速

有很多考生一味的追求速度,这是非常致命的错误。在GRE阅读里面跳读略读等于自杀。所谓的速度是你在正确率稳定以后,随着阅读技巧和对错误选项的理解的加深而提升的。因此小站教育老师的建议是先关注正确率,然后慢慢开始计时。Blind Review阶段也计时,从而最终达到长文章6分钟做完题,短文章4分钟。这样你最终考试阶段会有足够多的时间可以检查并且推敲一些拿不准的选项。

总而言之,虽然GRE阅读在文章选材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考虑到其文章选择范围和题目类型都相对固定,掌握一些实用的解题技巧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考生面对GRE阅读时的压力,本文提到的这些解题技巧,也许并非每一条都适合考生使用,但小编相信总有大家能够使用到的一些技巧,希望考生能够通过本文有所收获。

GRE阅读考试的具体技巧

插入语两种形式:

1. 对主语说明

________,which / who / n. / prep. / -ing / -ed……,________.

2. 对主语举例

________,such as / especially……,________.

因此,我们只要看到第一个逗号之后紧跟着which / who / 介词 / 动名词 / 动词的过去分词 / such as / especially 的情况或两个逗号间仅有纯粹的名词时,那这从第一个逗号开始到后面最临近的标点符号(逗号或句号)间内容一定是插入语,往往可忽略不读。而我们唯一重点需要读的只有句子的“主、谓、宾”。

准备复习时的“读”与“不读”

很多同学都会痛苦,复习阅读进步不大,甚至有的时候反而比开始时错的还多。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复习方法不得当导致的。很多同学在复习准备阅读时,通常会一天一篇文章的做题,这不仅不能帮助你归纳掌握GRE阅读技巧,相反是在浪费时间。最好的复习阅读的方式是开始并不直接读文章做题,在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单词,并强化训练了长难句的基础后,保证集中突破强化复习。即,每天精读6-8篇文章,大概持续2周左右。所谓精读即清楚了解文章中微观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及在全文中作用,以及完全明白每一个选项。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文章和出题规律。

GRE阅读拿不到高分的原因总结

一、专业向GRE阅读是软肋

有些同学做GRE阅读比较糟糕,原因是如果篇长阅读是社科类的,更准确地说是艺术类的。根据一般的经验,中国考生最害怕的就是社科类的长阅读。这种阅读再加几个生词,绝对能要你命。花了很多时间好好读了,结果还是不知所云,7题全蒙的。考完问了一下别人,情况也都差不多。

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对于我来说,就是对美国文化了解太少。像这次那篇GRE长阅读,说的好像是什么impressionist(印象派)和 modernist(现实主义)的东东。由于对这方面毫无了解,所以读这篇文章毫无感觉。平心而论,哪怕再给我十分钟我也读不懂,所以我后来也索性放弃跨区了。

我不是要大家去补习美国文化的知识,这工程量太大,尤其对10月考试的同学。网上都说平时要多看什么economist什么的,试问有几个人会真正为了GRE阅读去看?

三、给出的一些建议

我的建议就是,大家可以抽一点时间,利用相关资源(比如wikipedia),多去了解一下GRE阅读社科类爱考的知识。凭我粗粗做完所有阅读备考资料的印象,GRE社科类阅读非常喜欢考黑人文学Black literature,黑人音乐Black music(尤其是Jazz),妇女(包括妇女地位的改变,妇女文学),艺术类包括impressionist、modernist等。另外务必多留意一下上述知识的代表人物!比如Ragtime就是Jazz的代表人物及一种风格。并不是要求大家知道这个人物做了什么,只需要混个眼熟,考试的时候万一碰到一大串人名,能对其中一两个有点眼熟,能大概猜测出来是关于什么的就行!

5.太行谷阅读试题及解题思路分析 篇五

太行谷

聂怀贵

⑴一只苹果的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的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的一枝联想。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的一种浅读。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的内部世界,倾听到山的阴柔心韵。

⑵太行山,从《愚公移山》的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的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

⑶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有意思的是,这种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的,况且九寨沟与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的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之间某种相通之处。

⑷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更牵动着我的想象。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的神圣感和敬穆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的高度……

⑸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说话间,民家灶台锅里的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的谢绝。她送出我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的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的,要送给我们路上吃。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的脸上,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的瞬间,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的模样。

⑹一只圆润柔美的苹果,是一度春秋的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的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

小题1: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的特点。(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

小题3:本文主要是写太行谷,为什么在第(5)段中还要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4分)

小题4:选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苹果,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深彻和隐秘(1分),阴柔和幽邃(1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2分)。

小题2:“坠”,往下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峡谷的垂直深度(2分),“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被山谷包围的情形(2分)。

小题3: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的实诚、好客、热情,以这种“母爱”的光辉衬托山谷的博大厚重(2分)。由山谷写到人,拓宽了文章思路,丰富了太行谷的内涵,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

小题4:开头提苹果,以苹果两个角度的美引出下文对太行谷母性形象的顿悟(2分)。结尾提苹果,是以苹果的圆润柔美是一度春秋的结晶,衬托太行谷的积淀深远,突出它博大厚重的慈爱,点明中心(2分)。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圆合(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3)、(4)、(5)段分别描绘了峡谷的三个特点,抓住“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 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的高度……”和“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或第6段中“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即可明确答案。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题目时,先解释词的意思,再结合前后文来回答其表达作用。如解答本题,“坠”是“往下沉”,而文中把在山谷中行走到笔直的峭壁之间比喻成掉进一筒深彻的古井,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峡谷的垂直深度;“裹”是“用东西包起来”,在这儿描绘出了人被山包围的情形。

小题3:

试题分析:要结谷口民居的女主人的特点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和写作手法来回答。从对女主人的叙述来看,她实诚、好客、热情,这儿与前文“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相呼应;从写法上看,由景到人,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

小题4:

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六

李树春

“现代文小阅读”是指在第Ⅰ卷中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的现代文阅读,共12分。从选材上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类。《考试说明》对客观性阅读的相关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4、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有人对近三年的答卷情况进行过统计,四个选择题全做对的不到30%,做对三个的约48%。无论是各届学生的反应,还是高三教师的反应,大家一致认为这12分是不容易得到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选文本身过于专业化、语言晦涩难懂、命题角度刁钻等。

但纵观近年的高考小阅读,仔细分析也还是能够从中悟出有关的“规律”和“方法”的。如果在迎考复习中能掌握此类试题的命题规律并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就完全有可能在高考中取得这一部分的理想分数。

一、树立一种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科技文阅读考察的是文章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学生全面、系统、透彻弄懂相关的科技知识。答错题常常是因为我们在文章内容方面过于计较,而忽略了语文知识,逻辑规律,而语文命题恰恰是着眼于考察语文能力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做科技文阅读的试题时,必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科技知识的影响,完全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明了阅读考查的实质。

高考所考查的阅读属信息学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是以阅读者已有的知识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准确获取文章中的新鲜信息,从而扩展、补充、校正原有的认知积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方式。确认,是对某一语言单位的确切认知,包括字、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整合,是对语言单位关系之间的把握。

三、落实四个步骤。

1、标明段落序号。标出序号看似小事,实则大有必要。在我们的平时训练中,有的文段可达八九段、十余段,标出文段序号不仅有利于节省时间,更有利于我们快速把握行文思路,特别是有利于快速找到选项的设置区域。

2、聚精会神地通读全文。首先,要读懂。读懂是解题的前提,这里面包括读懂每段的意思,读懂全文的意思,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明了作者的写作倾向,能看懂文章的主要写作手法等。其次,要读细。高考是要选拔人才的,命题者常常选择那些细小而有价值的地方命题。比如文段中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照应与过渡,概念的内涵,还有关联词、副词(特别是表时态、推断、否定、转折关系的副词)、表示内容相反的词语(如“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修辞手法等。

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做到:第一、边读边概括每段的主旨;第二、边读边划出重点的字、词、句。

3、审好题干。审准是做对的前提。首先是审准修饰语,全国十卷第8题的题干为“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审题的关键就在“最”字上;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要我们选出“正确”的选项,有的是要我们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所以,一定要看准“准确”、“正确”、“完整”,“不准确”、“不正确”、“不完整”等字眼;第三,要审准提干的“潜台词”,如03年全国十卷第9题,题干为“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解好这道题首先要找到人类的那些活动给生态环境的带来了灾难的信息点,然后就能明确这个题干所问的本质,即找出生态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的项。

4、确定答题区域,将选项与原文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确定答题区域非常关键,有的选项只是针对一段(包括一个句子、一个词)而设的,有的选项则是针对全文或文中的某些段落而设的。

四、要懂一点逻辑常识。

人类只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形式逻辑思维;一种是辩证逻辑思维。考题无论怎样设计,都只能用逻辑的方法来解决,而且主要是形式逻辑的方法,因而了解一点形式逻辑的常识很有必要。常见的逻辑知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以及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能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概念的产生和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词。全国试卷第7题考的是“沙尘暴”的概念,03年考的是“温室效应”的概念。

判断: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在逻辑上用一个命题表达出来。

判断的形成和表达都离不开语句,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和语言表达形式,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般说来,每一个陈述句就是一个判断。

推理: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过程。例如

⑴、地球上有空气、有水、有生命,

火星上也有空气、有水,

所以,火星上也可能有生命。

⑵、有机体是具有感应性的,

蛋白质不是具有感应性的,

所以,蛋白质不是有机体。

⑶、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可以买一幢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

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

没有,

所以,我没有办法飞。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外延:一个概念所指的对象的范围。例如,“商品”这个概念,它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的产品,它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的所有的商品。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之间,存在五种关系:

⑴、同一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同一关系。

如“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两者都指同一城市,它们之间是同一关系。

⑵、属种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之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的外延之中,而且仅仅成为另一个概念外延的一部分,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

如“圆珠笔”和“笔”,圆珠笔包含在笔之中,是笔的一个组成部分,“圆珠笔”和“笔”是属种关系。

⑶、交叉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有而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如“共青团员”和“中学生”,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有些中学生不是共青团员;同样有些共青团员是中学生,有些共青团员不是中学生,因此“共青团员”和“中学生”之间是交叉关系。

⑷、矛盾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如“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两者的外延互相排斥,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恰恰等于其属概念(上位概念)的外延“国家”,因此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

⑸、反对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反对关系。

如“好”与“坏”它们之间就是反对关系。

另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还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小;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大。“新书”比“书”多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少;同样“书”比“新书”少了“新”的内涵,因而具有这种属性的对象(外延)也就越多。

对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达到缩小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达到扩大概念的外延的目的,即由一个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

五、掌握几种常见的解题方法

本文所说的解题方法主要是指答题者要了解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常常用以下几种逻辑方法:

(一)偷换概念(包括混淆概念、答非所问、转移话题)

偷换概念就是故意改变概念的内涵,用错误的或改变了的.概念代替原来的概念,使原来概念的本质发生改变。例如,①全国十卷第7题,B答案解释的是发生沙尘暴的位置和沙尘暴的作用;C答案解释的是沙尘暴发生的地点;D答案解释的是组成沙尘暴的物质。三个答案都没有触及沙尘暴这一概念的本质,而是故意改变了概念的内涵。②年全国试卷第9题,A答案并非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而是沙尘暴爆发的过程和情态,答非所问。

(二)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指的对象的范围。命题者故意将概念所指的对象扩大或缩小,例如全国十卷第17题,B项的设计故意超出“调节性”这一范围,而说成“在更宽的范围里”,扩大了外延。

(三)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简言之就是以部分代整体。例如02年全国试卷第8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答案选“B”。阅读第二段可知,沙尘暴既能在生态平衡中起到肥沃土壤、减缓酸雨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可起到破坏生态、减少雨量的负面作用,而B项只说出了积极方面的作用。

(四)曲解原意

例如,02年全国试卷第10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原文相应的信息点为:“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由一个“但”子可推知沙尘暴并未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故意将原意说错。

(五)张冠李戴

这种干扰项就是故意把甲说成乙,把甲的事说成乙的事,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例如,全国试卷B项“‘二句中赤免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原文说“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很显然,这里的“二句”应指梁朝简文帝的两句诗“紫燕跃武,赤免越空”,不指南朝沈约“紫燕光陆离”的这句诗,“赤兔指良马”中的“赤兔”二字就是来自“赤免越空”,命题人在这里故意张冠李戴。

(六)无中生有

例如,02年全国十卷第10题B项“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这句话的原文信息点是:“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属无中生有。

(七)强加因果

强加因果,就是将原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句子故意说成因果关系。例如,全国十卷第20题C项“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原文中相应的信息点为:“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由此可知,题干的两个分句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八)因果倒置

例如,99年全国十卷第18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此项的原文的信息点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就是说“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是“引起心脏收缩”的原因;“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是“心脏又开始舒张”的原因。命题者故意将原因和结果弄颠倒。

(九)已然、未然、将然的故意混淆

例如,20全国十卷第20题D项“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读文之后便可知“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只是处在试验阶段,并未成为现实,命题者故意将已然未然混淆。再如年全国十卷第18题D项“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原文相应的信息点为:“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可见“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只是考虑中的事。

(十)推理不合理

推理不合理就是由已知的前提推导出的结论不符合逻辑规律。例如,03年全国试卷第10题B项“一但人类能够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一推理不合理的原因有二:1、“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一但人类能够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而这一前提是假设的;2、原文的意思是说全球的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将在欧洲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从逻辑的角度讲,气候变暖是“滑雪运动将在欧洲荡然无存”、“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要条件,但不能说人类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防止温室效应加剧,滑雪运动在欧洲就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反过来推是不成立的。

除以上十个方面之外,常见的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还有:偶然必然混淆、混淆概念间的关系、改变判断的性质、故意遗漏或归纳不全等。

作者单位:大庆实验中学

邮编:163311

E-mail:dqlsc@163.com

3月24日

7.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篇七

第一,识别文章类型,有针对性地解题。

阅读理解所选文章包括说明文、论说文、叙述文等。从短文的选材上看,文章的内容都很贴近生活,“接地气”,重视实用性,且体现时代气息,具有相关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不同类型的文章选用不同的解题技巧。

首先,说明文和论说文这类型的文章,它们的主旨大意多出现在第一段,甚至第一段的前几句,最后一段多与第一段呼应;至于中间的部分,多是论据或说明文的展开部。而每一段的首句和末句又是该段的重点句和主旨句。所以,阅读理解的问题也以如下形式出现: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What’s the main idea/topic of the passage?

针对这样的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就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注意首段和末尾段。

又如:

*What’s the main idea discuss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What is the last paragraph chiefly concerned with?

针对这样的阅读理解题的解答就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每段或者相应段落的首句和末尾句。

此外,针对记叙文,解题时一定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理顺”文章脉络。作者一般是会按照时间先后等方式进行叙述的,那么就会有first,then,afterwards,shortly,later,next,after before,at last,finally等时间型信息词。那么,对于这些词或短语的把握就能很快地去把握文章所要叙述的事情。而这类类型的文章也会在最后一段给出一个有教育意义的“道理”,着往往就会点出文章主旨或观点,得到升华。

第二,运用阅读理解题技巧,有效率地解题。

在做阅读理解时,很多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整篇文章的通读的,而是通过阅读技巧来完成理解并准确找出正确答案。

1.找关键词。

关键词,可以通过找关联词来完成。例如:so,therefore,thus,in conclusion,in short,all in all,overall,clearly,plainly,in fact,这些词或短语的出现就暗示了所选文章的作者的“观点或是结论”。又如:because,if,since,as a result of,be caused by,because等,这些词或短语的出现就是在引导读者进行“原因”查找的信息词。又如上所述:first,then,afterwards,shortly later,next,after,before,at last,finally等信息词,可以帮助阅读者快速理出文章脉络,从而“顺藤摸瓜”。

2.抓线索。

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只是暗示性地体现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或提供的线索来概括总结主旨大意。如:

*Tom studied four years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and decided to leave before his graduation.He transferred to the University of Berlin and graduated with honors.Harvard Law School and,later,Boston College provided him with an excellent legal background.He is presently a corporation lawyer in Miami,Florida.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 is thatD.

A.Tom,who had studied at Paris Universities for four years,moved to another university.(细节之一)

B.Tom became a lawyer since his graduation from Harvard Law School and later from Boston College.(细节之一)

C.Tom was an excellent student when he studied at Berlin university.(细节之一)

D.Tom received an excellent education.

3.寻找高频率词。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因此,许多文章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中心词,即高频词,也叫做主题词。举例如下:

*Each tunnel is roughly round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unnel is somewhat flat.…along the length of the tunnel.The fire main is at the side of the tunnel and at the level of the road surface.Other systems in the tunnel will include emergency phones.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D.

A.the construction of a roadB.the design of a road

C.the construction of two tunnels

D.the design of two tunnels

总之,以上就是一些笔者在教学中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对同行有借鉴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以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题型的训练。当然,再好的方法也要配之好的学习方法和单词的理解才能取得阅读理解的突破。

摘要:阅读理解一直以来就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本文就以阅读理解为题进行浅谈,企在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解答技巧,提高他们的做题准确性,同时也能对教师平时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参考文献

[1]黄剑萍。培养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3)。

[2]黄伟平。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J]。校园英语,2012(7)。

[3]卢晓梅。论阅读策略与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王淼。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与阅读策略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8.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八

一、句、段内涵题

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接着深入挖掘出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以2013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何容何许人也》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段落内涵题。根据以上探究句、段内涵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可做如下思考:首先要将这个句段放到全文中考虑,文章共六段,前五段主要照应和解释了题目,何容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容是一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他的交往、生活、心理等方面。最后一段是在前五段内容基础上的升华和总结,进一步指出了何容的为人。其次要抓住此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最大的原因”、“说得来朋友”。“最大的原因”说明何容对社会的失望,他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朋友;“说得来”说明何容和朋友之间的默契、投合,何容理解朋友,朋友也是何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接着在理解此句段时,还得适当地结合文本的主旨义,因为此句段在文章的最后,而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何容的赞许之情,何容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何容的不幸,但那样的时代有何容这样的人,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最后,在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方面,如果有涉及则有必要考虑,如果没有则不必生搬硬套。综合以上解题思路与技巧,再加上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述,考生的答案距离高考参考答案也就近在咫尺了。

二、全文深刻意蕴题

首先梳理、概括全文内容;其次抓住不同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在探究的时候要注意探究的广度;最后深入挖掘全文的主旨。通过对考点的解读,发现很多作品的深刻意蕴都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所以在探究的时候还要注意探究的深度。

以2012年苏中三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水乡的日子》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文本深刻意蕴题。

首先要梳理概括全文内容,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水乡的人,后半部分主要写了水乡的水鸟,全文人与鸟构成了一幅和谐、宁静的水乡日子图。接着抓住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从人与水的关系来看,表达了水乡人对水乡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作者希望人们多亲近自然;从人与水鸟的关系来看,说明了水乡人对水鸟的爱护,也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要敬畏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最后还要注意挖掘的深度,这篇散文最深刻的主旨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标题意蕴题

首先,要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其次,分别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如果有则答,没有就不需要答)、情感义、主旨义等。当然,有时还需适当考虑标题本身存在的表达技巧。

以2014年苏锡常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垂向大地的杨柳》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标题丰富意蕴题。根据以上探究标题意蕴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目可做如下思考。首先抓住标题中的关键字词“杨柳”,当然“垂向大地”也得关注,这是怎样的“杨柳”,是“垂向大地”的“杨柳”。接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理解关键字词的本义、比喻义、情感义、主旨义等。从“杨柳”本义来看,就是指丰子恺最喜欢画的杨柳以及他专门写的一篇散文《杨柳》;从“杨柳”的比喻义来看,一方面,它可以比喻为丰子恺先生的画作,这些画作影响深远,能穿越时空,温暖后人心田,洗涤后人心灵;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比喻丰子恺先生高而能下不忘本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对丰子恺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从“杨柳”最深刻的主旨义来看,它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寄托了作者希望中国文化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代代相传的美好愿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方法和技巧的掌握,靠的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运用一些已知的技巧进行高效解题,做到“举一隅能以三隅反”;另一方面,亦可以在解题的过程中继续总结更为清晰的答题思路和更为有效的答题技巧。这样相辅相成,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的得分率就可以提高了。

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九

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 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6、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3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纵观全文,(1)写出在全文结构上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 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4分)

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1)宁静平和(幽美)(2分;能答出“宁静”即可)(2)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衬托人物美丽和充满母爱的性格(心灵)。(答出后一点可得2分;若只答“展示人物活动环境特点”则只得1分)

17、因为母亲能“把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而我还未能。(大意对即可)

18、(因为已经长大而独立,)失去了倚在母亲怀里感受母爱的机会,失去了享受母亲等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的机会。(本题答案应是开放性的,大意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若答“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则只给1分。)

10.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十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针对的是托福阅读文章中有些难度的句子,题目问法常常是固定的:Whi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bes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 Incorrect answer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考生在答题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背景句子来马上找到句子出处。

托福阅读简化题选项特点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的正确选项一定包含了原句的主要意思,同时在逻辑上不会有变化。而根据题干中错误选项特征描述“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可知该题型错误选项会遗漏原句的重要信息或者是加入原句中没有的意义。

托福阅读简化题答题方法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型时,一般步骤分为三步:①首先看句子的类型是简单句还是复杂句,简单句即只有主、谓、宾没有其他修饰成分的句子,复杂句则是加入了一些修饰性成分,往往不容易一眼看出重点的句子。②根据上一步的判断,如果是复杂句,需要考生先找出句子主干,如果是简单句,则不需要,接下来则需要分析句子中有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判断标准是利用句子中的逻辑关联词,比如指示因果关系的有:Therefore, due to, as, for, thus, hence, consequently以及能够表达“引起、造成”、“起源于、由…而来”意义的词,指示并列关系的标志词是:also, both…and…, either...or..., equally, similarly 等。③在确定了句子主干和逻辑之后,接下来需要对选项中句子作简要分析,核对选项的逻辑和主干是不是和原句一致。

★ 文言文断句题解题技巧

★ 托福听力句子插入题怎么做

★ 托福阅读细节题解析

★ 简化HR文案

★ 高考英语阅读篇章结构题解题技巧

11.高考英语新题型完成句子解题思路 篇十一

题型一变化,新题型的训练题便铺天盖地而来了,许多老师逐题讲解,许多学生不知所措,无论花多少时间讲和练,就是不见成效,因为学生做题易受到汉语提示的约束,完成的句子成了词语的堆砌,而不考虑搭配形式、语法和句子结构。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训练该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分析即分析括号中的汉语提示和整个句子的结构,判断需要完成的部分是什么结构;归类即根据前面初步分析,把同类结构的题放在一起比较;总结即总结不同类型的结构的解题方法。

在指导学生考前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参考了大量的练习题,将这一题型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考点进行了归纳,下面就如何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谈谈看法:

一、 with结构的翻译

例:①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to settle (要解决), the manager felt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settle)

②With so many people communicating (交流) in English, it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communicate)

③With so many eyesfixed on (看着) him, she appeared a little nervous.(fix)

分析:上面三个例句中,根据汉语提示和括号中所给的词,我们可以判断需要完成的部分是动词结构,括号后面的动词已经提供了,所以这里考查的重点不在于选用什么词的问题,而在于这些词该用什么形式的问题,把三个例句放在一起分析,共同的是前面都有介词with, 那么这三个空能填一样的形式吗?所以这里的考点就很清楚了,老师讲解的重点在于with后的宾语补足语的形式,当然with后的宾语补足语的形式还有很多,但在这一题型中主要考动词的形式。根据with结构:

with + 宾语 + to do (不定式)

含义: 有事情要做;动作没发生;

with + 宾语 + doing (现在分词)

含义: 充当“宾语”这个名词是doing这个动作的发出者,体现的是主动关系或正在进行的动作;

with + 宾语 + done (过去分词)

含义: 充当“宾语”这个名词是done这个动作的承受者,即被动关系,动作已发生。

有了这里的分析作基础,上面三道例题以及其它与with有关的问题基本上就能得到解决。

They sat together around the corner, withthe door shut (门关着). (shut) (2007年湖北省英语高考试卷 31)

二、情态动词 + 现在完成时态结构的翻译

例:①Weneedn’t have taken a taxi (原本不需要坐出租车) to the railway station;it’s only five-minute walk.(need, not)

②Hecan’t have gone to Paris (不可能去了巴黎),for I met him at the company five minutes ago.(can, not)

③Youshouldn’t have treated him like that (不应该那样对他的), after all, he didn’t mean any harm to you. (should, not)

④Hemust have studied abroad (一定在国外学习过), for he speaks English as fluently as a foreigner. (must)

⑤You jumped from the high wall? Youmight have broken your legs (可能会摔断腿的). (might)

⑥Icould have done much better (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 in the examination, but I wasn’t careful enough.(could)

分析: 以上六个例句中,根据后面所提供的词,我们都知道它们涉及到情态动词的用法。情态动词的含义和用法多种多样,这些例句主要涉及到情态动词接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用法。情态动词不同,含义当然不一样,但相同的是后面的完成时态都表示和过去有关的语气,理解这一点是做好这一类结构翻译的关键,而情态动词接完成时态又是完成句子中的一个重要考点。如:

(2007年湖北省英语高考试卷 40)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King of Stonehenge was linked to the stones: Hemay (might / could) have had a hand in (可能参与) planning the monument, or in helping transport and pull up the stones.(hand)

要把例子中所给汉语翻译过来是很容易的,但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形式。对这一结构,首先需要理解现在完成时态形式和过去有关,其次需要记住不同的情态动词在这一结构中的含义:

needn’t have done ... 没有必要做的事却做了……

can’t have done ... 不可能做过……

should (n’t) have done ... 本应该做的事而没做……; 本不应该做的事做了……

must have done ...一定做过……

may / might have done ... 很可能做……(暗含没发生)

could have done ... 本来能够做到而没做到……

理解了不同情态动词加现在完成时态这一结构的含义,以上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三、 倒装句型的翻译

(2007年湖北省英语高考试卷 39)Not onlywill help be given to(要帮助) the disabled to find jobs, but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provided for those who need it.(give)

倒装的类型很多,常考的有以下几种:

① So shallow is the lake (这湖太浅了) that no fish can live in it. (so)

So difficultdid he find (他发现) it to work out the problem that he decided to give it up. (find)

② 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you (只有通过努力你才能) stand among the top students. (only)

③ Only when we lose something will we realize (我们才会意识到) how important it is to us. (realize)

④ Hardly had he arrived (他一到达) at his office when he began to work. (arrive)

⑤ Child as he is (尽管他是个孩子), he knows a lot. (as)

⑥ Not until they finished the work did they return home (他们才回家). (return)

分析: 对于完成句子中倒装句的考查主要是要求学生熟悉倒装的类型,即句子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倒装。这是一个熟练的过程,当遇到考题时,根据题目中的暗示,确定句子需要用倒装句型,然后选择正确的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等放到主语前,上述例子是本题型中常出现的考点,并都提供了要用倒装句的线索,只要正确地运用助动词或情态动词,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答案。

四、 动词结构的翻译

动词一向是英语考试的重点,它的重要性在完成句子中也完全体现出来了。遇到动词结构的翻译,首先要根据整个句子的结构来判断我们需要完成的部分中的动词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如果是谓语动词,就需要考虑到动词的正确时态和语态;如果句中已经有了谓语动词,要完成的部分需要用非谓语动词,则需要考虑非谓语动词的正确形式,即用不定式、现在分词还是过去分词。

(一) 谓语动词的时态

在完成句子中,关于动词时态的主要考点有:

① 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 her auntwill have left (已前往) 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leave)

By the time he hurried to the airport, the planehad already taken off (已经起飞了). (take off)

② It was the third time that he had been informed of (得知) the changes of the meeting. (inform)

③ It’s high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took measures (采取措施) to prevent pollution. (measure)

④ We don’t like him as he is always talking about his past (总讲他的过去). (always)

完成句子在很多方面都会涉及到谓语动词的时态问题,但考得较多的有将来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还有进行时。动词的正确时态一般由时间状语决定,介词by表达的时间是一个考查重点,by后接一个表示将来的时间,句子一般用将来完成时;by后接一个表示过去的时间,句子一般情况下要用过去完成时;always一般用在一般现在时态中。

(二)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非谓语动词是这一题型的必考考点,也是学生们容易失分的地方。非谓语动词一直是语法中的一个难点,所以非谓语动词在完成句子中出现更是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但它也不是解决不了的问题。解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有个清楚的了解。非谓语动词包括动词不定式、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三种。这三种形式看起来不难,一般来说能分清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就行了,难就难在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语态,不定式和现在分词又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所以理解每一种形式的含义非常重要。例如:

①The bridgeto be built (要修建的) will join that island to their city. (build)

分析: 从所给的词和汉语提示可以判断出这里要填的是动词,句子中已有了谓语动词will join,所以要用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根据句子的含义可以看出“修建”这个动作没有发生,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中只有不定式的一般时态表示动作没有发生,因此应该用不定式。另外从语态上可以判断用被动语态,两方面合在一起,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②The bridgebeing built (正在修建的) will join that island to their city. (build)

例②与例①只是时态不一样。三种非谓语形式中只有现在分词表示进行时态,语态和例①一样,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being built。

③The bridgebuilt last year (去年修建的) is very important in joining that island to their city. (build)

过去分词表示动作已完成,语态为被动形式, 所以正确答案为built last year。

做好和非谓语动词有关的翻译练习,关键在于理解每一种形式的正确含义并理解整个句子的含义,同时多练习,这样才能熟练掌握。

五、从句的翻译

完成句子还可能包括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果不加分析,只按照汉语翻译的话,可能会漏掉连接词的问题。因此,除了看汉语提示,还得分析和判断需要完成的是什么从句,该用的连接词是什么,然后按照句子的结构翻译过来。常见的重要考点有:

① What comedians have in common(喜剧演员的共同点) with other players in a concert is their way of playing with words.(common)

② The newsthat our team won (我们队赢得比赛) the match made us excited. (win)

③ The moment (一……就……) I saw him, I knew there was no hope.(moment)

④You can use my bikeon condition that you take good care of it (只要你能爱护它). (condition)

⑤This comment applies to every state-run hotel in the country,as is said in the document (这在文件中已说过). (as)

⑥ You’d better take something to read when you go to see the doctorin case you have to wait (以防你不得不等候). (case)

⑦ As is reported (这一点已报道) in the newspaper, talk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making progress. (report)

六、特殊的句型翻译

① It occurred to me (我突然想到) that I hadn’t locked the car. (occur)

② There is no need (没有必要) to create new art as many people find new art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need)

③ It is said that (据说) the King was encouraged by the spider weaving its web in the cave where he was hiding and defeated his enemy at last.(say)

④ There seemed to be no point (似乎毫无意义) in working on my PhD. I didn’t expect to survive that long.(point)

⑤ It is no wonder (难怪) he didn’t attend the conference. (wonder)

⑥ It makes no difference to me (对我来说没什么关系) whether he will come or not. (difference)

所谓特殊句型就是关于某个词的固定表达和固定含义,掌握它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七、词和短语的翻译

关于词和短语的考点在于特殊词的用法,如despite表达“尽管”之类的让步关系时,是一个介词,所以后面接宾语(名词或动名词等);另外,特殊短语的搭配也是重要考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积累,把含义和用法结合起来,那么在考试时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了。

12.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篇十二

一、初中阅读理解考查的主要内容

首先,初中英语试题中的阅读文章题材多样(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体裁丰富(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对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积累。

其次,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归纳概括、逻辑推理及对材料的评估能力等。

二、阅读理解的几种题型

1.细节理解题。它要求学生根据对短文的理解 ,直接选择正确答案, 一般在通读短文后可直接找出答题依据, 难度较小,属浅层理解题。

2.推测词义题。也就是要正确理解短文中的个别关键词,可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及给定义等方法推测词义,这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并最终具备这种不用字典而通过上下文认识生词的能力。

3.推理判断题。它要求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 ,以文章提供的事实为依据, 将已表述的和隐含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分析,透彻理解全文,领会作者的真正意图,从而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切不可凭空想象、主观臆断。

4.归纳概括题。它要求在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此类题主要针对主题、中心思想、文章的结构层次(主题句或题段 )、作者的写作目的 (purpose)等方面 ,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全文后,归纳短文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和归纳段落大意、重要情节、人物特征和环境特点等。

5.图 示理解题 。 根据文章内容提供一幅或几幅画 (地图 、示意图或其他图形),对某种图形进行选择或判断。

6.计 算理解题 。 需要进行一定的运算或推算 ,才能做出正确的解答。

三、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和基本步骤

明确了阅读理解题的考查要点以后,下面研究破解阅读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1.快速阅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阅读一篇文章 ,首先要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获得总体印象。注意语境和相关的提示,不同的人名、地点在试卷上打上不同的记号,为解题做好准备。

2.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 ,抓住主题句。阅读时要想抓住主题句,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因为他们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是全文的中心所在。主题句有时也会出现在段中,少数情况下,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主题句,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

3.抓细节、做记号。 了解文章主旨后应该细读文章 ,边读边用铅笔做些记号,例如把人物、时间、地点等圈出来,看完再回头找时便一目了然。

4.遇到生词 ,不急不躁。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不要着急,更不要轻易放弃,可以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词,从而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5.把握好解题速度。在答题时,先易后难是考试时答题的方法。碰到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先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题,待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舍弃的题。

6.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在选出全部答案后 ,应将答案带入问题中重读全文,看前后意思是否贯通、有无矛盾,若前后不一致或意思矛盾,则要考虑重选答案。

四、做阅读理解题时“五忌”

1.忌 不带问题 。 做阅读理解题时 ,应先把文章后面给的考查题浏览一遍,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

2.忌草率行事。在设计理解题时 ,设计者往往在四个选项中设计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处理的方法是对所给四个备选答案进行分析比较, 在理解阅读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方可选出正确答案。

3.忌 主观印象 。 少数阅读不明确题根据生活常识就可选出答案,而绝大多数则需要考生按照原文选定答案。

4.忌囫囵定案。所谓囫囵定案 ,是指考生在未完全读懂文章时就匆忙定案,往往选错答案。因此,尚未读懂的地方如果时间允许,就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读懂时再定答案。

5.忌 忽略时间 。 做阅读理解题时 ,一定要从整体上控制时间,时间分配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有别。

13.雅思英语单选题的解题思路 篇十三

单选题一直是童鞋们认为比较好做的雅思阅读题目,分享雅思阅读单选题型例题讲解,大家在备考雅思阅读单选题型时可以根据以下所提到的阅读技巧进行适当的练习,只有掌握了窍门才可能是雅思考试道路上领跑者!

单选题一直是童鞋们认为比较好做的雅思阅读题目,其原因无非就是单选题是自打咱小时候开始接触这门外语以外阅读部分的固定题型,闭着眼都能蒙对好几道。更有童鞋们总结出三长一短选最长,三短一长选最短,长长短短选二B, 参差不齐选4D 的.金科玉律,醒世良言。然而,真正研究过雅思阅读的同学会发现,其实单选题,是个会说谎的题目,就是说它总是给你错误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选的很对,其实则不然。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33. the writer thinks that the declaration There is no bullying at this school

A: is no longer true in many schools

B: was not in fact made by many school

C: reflected the schools lack of conern

D: reflected a lack of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14.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思路 篇十四

一、含义理解题类。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词句或句子的理解,是命题起点层次,难度较低。

1.词句含义的理解

[例] 什刹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门,度过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桥,再一转弯,便会听见那愉快的水声,伴着水滨青翠的树色在欢迎来访者了。送着清晨无课,我总是拿了一本诗集,在水边倘佯,那时候,正是充满了诗意与幻梦的年纪,水边有时是“自在飞花轻似梦”的诗境,有时是“无边丝雨细如愁”的凄凉境界,还有什么更适于少年的心灵流连徘徊?我常是将书放在身边,双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将我带到又温暖又惆怅的幻梦里。我曾有一首小诗,其中两段是:

我曾持一卷诗一朵花来到你身旁,在柳荫里静听那捆捆的水响。

诗,遗忘了;花,失落了,而今再寻不到那流走的时先。

你曾几番入梦,同水上一片斜阳,还有长堤上卖书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叠叠买去他的古书,却憾恨着买不去他那暮年的悲伤。

诗中“你”的称谓,即是指什刹海,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

(08四川卷张秀亚 《我爱水》)

问题:“这首诗里,实在交织着无限的怀念和怅惘”,这里“怅惘”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怅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刹海却只能在梦中相见的遗憾。解题思路总结:将段落语境内容和词语字面含义有机组合。

2.句子含义的理解

[例1]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今天来到了从小就觉得神秘的这位艺术家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幸福。我们可以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小心翼翼。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人的灵魂。(08山东卷 张炜《歌德之勺》)问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1)通过寻访诗人生活过的实实在在的空间和遗留的器物,去接通(感受)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答“通过用手抚摸一下诗人触摸的东西”,“去接通歌德那颗伟人的灵魂”也可。[例2]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08全国卷Ⅰ寅公《阳关古道苍凉美》)

问题: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参考答案】(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分析】 本题需要结合句子和前后文分析解答,此句要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来解答。考比喻性的句子,需要找准印证的对象。【解题思路】:以中心句命题的题目,抓住中心句提供的信息,对内容进行概括;以比喻说明的句子(或例子)命题的题目,抓准与之相印证的中心词或句。【练习】

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06年上海高考卷)考题: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

。此题考概括性的句子,回答时需要简要展开。答案为:“冰心经历了整个世纪的重大事件。”分析命题方式和答案,不难发现,它都与语段中心有关。例题是从语段中心句“世纪的见证人”演化而来的,分析关键词,我们可以获得如下提信息:“世纪”隐含“时间”;“见证人”隐含“经历”,综合两方面的信息,从下文中找到依据就能正确回答。

二、原因筛选、组合题类。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原因”的筛选、组合,也包括条件、意图等内容的筛选、组合。文本中的有关词句,是进行筛选、组合的依据。难度中等。[例]

他是个了不起人物,从性情、智慧、人格各方面来讲,在这种时代,要找这种人,已经不太容易了。他的议论不管是对是错,都有真知灼见。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他对中国有极深的关怀,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例如“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先生思想见之于行动的具体表现,不只是讲说学问而已。(08山东 牟宗三《我所认识的梁漱溟》)

问题:文章第二段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梁漱溟的具体理由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有真知灼见;不只是讲说学问,还将思想付之于具体行动。“平生所志都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寻出一条恰当的途径”。

【分析】 此题属于筛选“原因”的题目。设计的题目从结果或结论生发而来,答案都藏在前后文的“因”之中。这类题目既有筛选也有组合,不宜简单地、不加选择的照抄原文。

解题思路:由结果部分反溯上文,寻找原因;剔除不属于原因的内容;将不隐含的语言明确化、清晰化。

三、段意、主旨归纳题类。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段意、中心等关键句的判断与概括。大致有两种常式。一是直接筛选段意或中心的题目;一种是提炼段意或中心的题目。前者较易,后者较难。[例]08湖北卷:季羡林《雾》

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问题: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参考答案】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

【分析】这是典型的提炼题。在文本中不存在现成语句可筛选,没有局部的词语可以组合,也没有剔除谁留下谁的问题。需要从整体把握后进行提炼。那么,提炼从何处下手呢?分析答案可知,答案涵盖两 方面内容:一是数学、人类社会、日常生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五个例子的范围(社会生活和科学);二是五个例子的共同倾向(模糊性)。

解题思路:概括例子的范围,分析人物或事件的共同属性,提炼例子共同倾向,最后斟酌语言概括回答。[练习]

我们知道,在客观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的美: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几何图形整齐组合的美;孩童天真烂漫的美;中年精壮强健的美;老者深熟沉静的美;美术家的色彩线条美;音乐家的声音和谐美;连被一般人认为最刻板的自然科学,也有它的“工程美”;连最枯燥的哲学,也有它的哲理美。这些美都是不同的人,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乐而自得的。而舞蹈,是以一种真正以生命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舞者,是一面镜,能照出各人的影;舞姿,是一阵风,能拂动各人的情;舞台,是一面在的雷达,能接收与反射各人的思想。当我们在大剧场时落座,四周灯光渐暗,乐声轻起,台上演员翩跹起舞时,我们便一下获得了一种共同的美。你看她一笑一颦,一起一停,一甩手投足,挺拨、秀丽、高朗、愁忧,仿佛社会上一切美的物,美的情,这时全都聚在她的身上,成了一团美的魅力。……

(04年上海高考卷《我看舞蹈的美》)考题:本段中最能体现该段大意的句子是

。这是考查中心句的题目。答案为:“舞蹈,是以一种真正以生命来塑造的艺术,因此它也最有灵性。”对此类题,学生往往以段首的起始句作为中心句,但是,中心句的呈现形式,未必都在句首。很多中心句出在段落中间偏上的位置。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心句,可以通过铺垫或推理导出。本题则是一个典型例子。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经过铺垫或推理后导出的中心句,大多出在偏正复句的后半句。因此,如转折复句的“但是”、“而”,递进复句的“而且”,因果复句的“所以”、“因此”等,都是判断和寻找此类中心句的标志。

解题思路:注意偏正复句的标志性词语,寻找偏正复句后半句的议论性的句子,再以后文的内容或例子加以印证和鉴别,最后对中心句进行准确筛选。

四、整体内容的分析归纳题类。

这类题目,关键在“整体”两字上,需要反复阅读,分层提炼。所考查的内容,既可以是整篇文章的整体内容,也可以是段落或某层次的整体内容。难度较大。[例1]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07浙江卷 蔡家园《泰山之恩》本文略有删改)

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7分)【参考答案】 ①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解题思路:首先分段或分层,找准题目所指向的有关内容。然后继续分层,根据题目要求在每层之中进行内容取舍。最后从整个段落或层次的要点出发,组织词句回答。

五、开放式题类。

所谓开放式题,是从题目与文本的关系来看的。可分为延伸式和迁移式两大类。延伸开放题与文本的关系较紧密,迁移开放题与文本的关系较远。因为“开放”,解答时变化较多,难度也因此而较大。

1.与文本关系较紧密的延伸式开放题。

这类题,补充的内容与原文的主要思想应该是一致的,感受不能脱离原文。【解题思路】:把握原文思想与观点,生发自己感悟,对原观点进行适当引申。

2.与文本内容联系宽松的迁移式开放题。

此类题从文本中迁移出来,与文本没有太多的必然关系。关键是选择好分析角度,与题目要求相符。如题目要求写出个体的感悟,答案中要强调个体对问题的认识。

【巩固训练】

07山东卷叶延滨《灯火的温情》

22.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这都不是积极的做法。身处逆境,至少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能在心中点一盏温情的灯,保持自我,不失人格,不失风骨,勇于进取。

命题点密: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教育部2007年新考纲第一次增加了探究能力,探究能力第一次明确作为一种规定考查能力进入了考试大纲。探究,即“探索研究”,是一个“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 等”的学习、研究活动过程。所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其二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前者侧重“个性化”,立足求异,展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后者侧重“有创意”,立足求新,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本题的“你怎样看待这种人生态度”一问,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假若你处在这样的环境又会如何”一问,是“对作品进行有创意的解读”。

解题指津:做“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必须明确:其一,探究类试题的内容是有疑难的,甚至是有争议的,即答题指向不是单一的,是多向的;不是单层次的,是多层次的,可以考查考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和多层理解。其二,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规定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第三,由于高考的选拔性特点,试题将不可能是全开放性的,即“一千个读者心目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首先是哈姆雷特”,因此,试题应该是半开放性的——多角度,但不是漫无边际。回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评价作者介绍的人生态度,然后谈自己的做法并加以阐释。07山东卷 杨明 马小林《梦碎雅典》

★22.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她的世界百米冠军梦虽然没有实现,但在世人的心中,奥蒂何尝不英雄!”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蒂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但她屡败屡战、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著,完美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能联系原文,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言之成理即可。出现常识性错误,酌情扣分。)命题点密:本题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这个能力点含有两个层面的命题指向:一个是“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侧重于对人物个体语言行为心理折射出的性格、思想、品质的分析:一个是“探讨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侧重于对人物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的分析,揭示人物的性格、思想及精神风貌代表的时代意义。

上一篇:送给喜欢的人早安心语下一篇:关于公司放假前各部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