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2024-08-04

关于毛泽东的作文(10篇)

1.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一

关于毛泽东500字作文:伟大领袖毛泽东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首每个中国人都会唱的歌;“毛泽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了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毛泽东这么伟大的人物,国家的主席,在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时,把自己身边唯一的儿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当敌机狂轰滥炸时,阵地上一片火海,毛岸英临危不惧,还努力帮助战友脱险,自己却在异国他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噩耗传来时,毛泽东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他把这份悲痛化作工作的劲头,仍然竭尽全力地工作。

看完片子,一代伟人毛泽东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和那慈祥的面容还浮现在我眼前,看到他坐在中南海那陈设朴素的客厅里,向彭老总“求情”,让儿子毛岸英到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去,我耳边还回响着他那洪亮的声音:“让岸英去吧,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看完片子,我想:毛泽东身为我们国家的领袖,他完全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留在自己身边,给他找一个舒适安稳的工作,可是他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国家的安宁,为了人民的幸福,带头将儿子送上了战场,真不愧是明大理,识大体的伟人,不愧是爱国爱民的光辉写照,不愧是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代伟人毛泽东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为了我们繁华似锦的今天和明天,献出了爱子岸英,献出了六位亲人。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的品格,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吧!

最后,我要谢谢妈妈给我借来这么有教育意义的影碟。

2.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二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略理论家, 他一生中写下大量手稿, 作过许多讲话和谈话, 其中不乏关于生态文明的思想, 这些都是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在多年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 不断调查、关注当时中国所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所以我们通过梳理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些言论, 来理顺这些思想的发展理路、中心思想, 深入发掘这些言论、思路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对于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科学发展观, 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 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通过对比总结, 毛泽东思想关于生态和环境的观点和思想, 大体可以整理出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兴修水利的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等。

一、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适应能力相协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各种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所以建设生态文明, 首当其冲必须解决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两者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失衡都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从而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毛泽东的控制人口均衡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 构成了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毛泽东在“大跃进”年代, 片面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是好事”、“人定胜天”等言论, 并且正确看待这些理论提出的实际背景和现实需求。毛泽东控制人口均衡发展思想起源于建国之初, 发展于文革后期, 主要反映在他提出的关于“有计划的生育”这一论断, 当然这些思想来源于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 是关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渊源。这中间也包含了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思想结晶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的广泛调查研究。

在解决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同其他事业相协调的过程中, 毛泽东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确定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毛泽东的积极敦促下, 1971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我国第一份计划生育国策报告:《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 这份报告以政府的立场明确提出要第四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 努力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 争取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把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10%左右, 把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15%以下的目标。以这份报告的出台为契机, 上至国家部委下到基层农村, 都将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非常显要的位置来抓。通过实行积极的计划生育政策, 截至目前,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为我国减少人口增长近4亿多, 切实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同时为世界控制人口均衡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毛泽东的控制人口均衡发展观点的提出, 对我国从根本解决人口过多问题、实现人与自然承受力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 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行逐渐深入的计划生育政策, 有效地改善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局面。这些重要观点思想, 为我国目前的计划生育工作, 为促进人的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二、兴修水利的思想

中国有史以来水患频发, 历代都把治理水患当成国家建设中的大事, 也一直是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的缔造者, 一直坚持认为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家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在我党成立之初以及早期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多次指出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毛泽东兴修水利治理水患思想的指引下, 新中国的各项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治理淮河、黄河、荆江等水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三门峡水利枢纽, 以及随后70年代, 湖北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相继开展。这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抵御洪涝灾害, 促进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毛泽东又结合不同流域的不同治理情况, 先后提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等分流域综合治理的思想, 这些指示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水患对全国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威胁。而毛泽东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也是基于人的主动性, 能够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 加以利用, 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绝不是像有些西方学者简单地把这句话当成毛泽东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调。因此我们说, 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的初期, 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非常艰苦的年代, 能够不断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显示了他对于国家建设长远的战略眼光。

对待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 毛泽东有“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的诗人般的构想, 又有举国上下大办水利工程的实践探索。关于兴修水利、治理水患的思想毛泽东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体现, 是对新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开拓, 是辩证唯物主义要求的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探索, 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观, 为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等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兴修水利, 治理水患的思想指引着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正确发展方向, 促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也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自然规律, 科学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提供了非常深厚的借鉴。

三、环境保护思想

建国之初, 国内工业发展属于一穷二白的境地, 毛泽东非常清晰的把中国定位为一个大的农业国, 把当时的任务定位为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 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当时整个国家对工业化非常期盼, 但是毛泽东在充分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之后, 清楚的认识到人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不能盲目搞工业化, 我们通过梳理, 可以把毛泽东环境保护的思想整理出三个方面:

(一) 环境污染治理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 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国际局势的变化, 国内政治的动荡, 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给环境污染治工作扣了“资产阶级环境理论”的帽子, 从而否定环境治理工作的必要性, 甚至全面否定环境问题的存在。这些观点直接造成文革后期国内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对于这些情况的发生, 毛泽东高度重视, 促使党中央国务院在197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 并且确定了把环境保护工作看做工农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来抓, 这次会议以后, 我国环保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这也标志着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

毛泽东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观思想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和创新, 这其中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很多同志包括周恩来、刘少奇、陈云等都对环境污染问题做过专题论述, 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系统研究, 这些论述和研究为毛泽东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这些环境污染治理的思想也构成了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植树造林思想

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内外每年都有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发生,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千头万绪, 但是毛泽东对中国当时的国情判断准确, 对于由大的农业国向强的工业国过渡的定位非常准确对于农林牧三者发展关系上的处理上也有非常明确的认识, 所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始终在党和国家日常工作中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思想作了新的定义和阐释对林业发展、植树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悉心努力下, 在毛泽东植树造林思想的引导下, 我国绿化面积持续增加, 绿化率明显上升, 农、林、牧业得到了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思想, 是毛泽东把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建设实践中的有益尝试, 植树造林思想的切实实践, 同时对毛泽东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认真学习领会这些思想, 对我国当代的林业发展, 绿化事业, 环保事业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 水土保持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初期为了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需要增加农业积累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 国家制定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目标,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 单位产量不高, 只能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产量, 当时的计划是准备垦荒四亿亩至五亿亩。来解决逐年人口增长的粮食需求及相关商品和工业原料的需求。开垦荒地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工商业发展的原料问题, 但是如果过度开垦或者开垦不当, 就会造成水土流失。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改造伊始就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点工作, 他多次强调开荒要以不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为限, 保持好开荒跟生态的平衡关系。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对待全国各地开荒种粮的问题, 不能千篇一律, 而是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 进行区别对待。他曾经指示要求:“在进行农业生产时, 必须注意不要因开荒引起水患, 不要因争地引起人民不满”。在他的直接关注下, 国务院在1956年设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 专门领导管理水土保持的具体工作。与此同时, 毛泽东、周恩来, 陈云等多次亲临长江、黄河、淮河、荆江等主要水道, 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的实施情况, 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毛泽东还为离山县《依靠合作化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是完全可能的》一文写下了批文, 认为这个经验是可以作为黄河流域各县以山区的参考。毛泽东水土保持的思维贯穿于开荒粮食大生产的过程中, 这些思想, 在后来的工农业建设中都得到了体现。所以, 毛泽东水土保持的思想是其生态文明观念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虽然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 但是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的观点和思想却是十分丰富的, 这些思想是马恩关于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是把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同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这些思想对于解决目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新问题、老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深刻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我们要立足现阶段国情,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从毛泽东思想中发掘理论支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开拓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之路勇敢探索。

摘要:毛泽东作为共和国事业的缔造者, 在生态文明方面有着较为清晰的思路, 为中国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有效的探索, 因此深入发掘毛泽东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些言论思路所蕴含的时代价值, 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 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人与自然,启示

参考文献

3.关于毛泽东的小故事 篇三

故事一:牛司令

毛泽东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了。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把牛忘了,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

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毛泽东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组,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一伙人割青草。然后,把牛集中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吃野果,做游戏,玩个痛快了。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故事二:抢板凳的故事

4.关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点感想 篇四

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关于他的功与过,他的个人魅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是在我看来大多数的评价有神化的倾向。我们看到的太阳,光芒四射,灿烂无比,既有太阳本身的光芒,也包有地球空气折射的效果。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如要正确评价,必须剥去当代或者后人加上的光环,还历史以本来面貌。如孔子,尽管他的思想内容广博,影响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本走向,但毕竟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家,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部。我们今天了解的孔子,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历代统治者逐渐圣化的孔子。真实的孔子不过是一名教师,胸怀治世之道,却不为世所用,整理古籍,聚徒讲学,留下一本《论语》传世,如此而已。用今天的话说最多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毛泽东也是如此。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是中国诸多杰出的革命家之一,遵义会议后成为共产党的领袖,党领导的军队的统帅。革命取得了胜利,共产党取得了政权,自然是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于是人民歌颂,官方宣传,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特别是经过文革的神化,各种光环环绕着的毛泽东,离真实的毛泽东越来越远。实际上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为我国革命事业立下过丰功伟绩,同样也犯过错误;他是个伟大人物,也具有一般人的七情六欲。

关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或许是上一辈,上上辈的噩梦。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并不算是毛泽东个人的过错。新中国的成立经过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阵,军阀混战你,八年抗日战争,内战。可以说经过这一个多世纪的战争消耗,无论多么地大物博,物华天宝的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可能恢复元气。而以一代天骄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领导人,在结束了中国大混战,完成中国大一统之后,自然考虑的便是民生问题。民乃一国之根本,而文化又是一国的灵魂,但当时的国情,中国的文化在种种因素下,根基已经不稳,在这种情况下,是需要英雄来力挽狂澜的。

毛泽东自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全民信仰毛泽东的年代,他必然是那个英雄。在经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集体讨论后,终于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革命运动。而一场史无前例的功过评说也由此展开。我个人认为,对这场大革命的发动者的评价应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这场革命开始之前,由于新中国的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人知道这场革命将会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有一个好的动机,摸索就摸索吧,凭着中国共产党人坚韧的品性,即使失败了,还可从头再来嘛!干什么事能够一次就成功呢?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不是依然成功了吗!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嘛。所以,在第一阶段,在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得共同决定下,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所以发动文化大革命是所有共产党领导人共同决定的,并不能算是毛泽东的个人失误。

其次,在文化大革命进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次革命所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已经渐渐崭露头角,中国共产党部分领导人也逐渐意识到问题时,却没有及时的解决,在个人崇拜的心理下,过度相信了毛泽东的个人能力,毕竟打天下,与治天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毛泽东个人能力再强,他都不是神,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睿智的人,也会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发生。这个时侯,毛泽东的心理在一群人的歌功颂德之后,在无数的光环笼罩之后,已经慢慢发生了改变。或许他错了,可是没有人告诉他,“主席,或许这个决定是错误的”没有一个人提醒他,提醒他们心中的信仰。伟大的毛泽东怎么会错呢?也许是自己错了。那个年代,相信毛主席比相信自己更彻底,自己可能会错,可是英明而伟大的毛主席怎么会错呢?因此,错误处于萌芽状态已经被发现了,可惜,没有人相信那是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逐渐变大,变大,以至于整个中华大地的天都变了。

当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这次变革所带来的危机时,已经为时已晚。在一批有心人士的操控下,排异,夺位。。。。这些在中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早已经拉开帷幕。当红卫兵席卷整个华夏大地,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领导人被打为走资派,全国一世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终于有人幡然醒悟,他们英明伟大的君主错了!他们的信仰错了!于是,有勇士去向他们心中的神进言了,可是,在被无数人哄抬至至高处的人,还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吗?假如,你站在街上,一个人站在你面前说:“先生,你是神!”你或许会觉得那个人有病,如果有十个,百个人这样说,你还能很淡定的笑笑,认为不过是个玩笑,如果千个

人,万个人,这样说,或许你会怀疑你自己可能真的是神,但是一个国家的人都这样说,你也许就会接受了 这样一个身份,你深信不疑你就是神。当你完全融入这个身份时,有人突然告诉你,不,你不是神,因为你犯了错误,神是不会犯错的,你能够接受吗?这个是不能接受的,你已经相信你是神了,所以你不会犯错,如果你没有错,那就是告诉你错了的人错了。那个勇敢的人,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状况,或许在毛泽东看来这是一种挑衅,是对自己能力和权威的挑衅。所以,毛泽东怒了,他这一怒,风云变色。在我看来,从这一刻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算是毛泽东个人的失误。

5.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五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也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时期写成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毛泽东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包括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毛泽东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它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追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

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经济是政治文化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反应决定一定的经济和政治,一定的政治文化又反应了一定的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想要发展起来,首先需要发展经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经济能力。在当今社会当中,上任军委主席胡锦涛也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该文中除了提到人民内部矛盾还提到了一个敌我矛盾。这两类是不同性质的矛盾,是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作为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界限。这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尽可能地促成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服务。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现阶段,一切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都是人民的敌人。如果敌我矛盾突出,则很容易造成社会混乱。就像之前发生的藏独事件,某些藏独分子造成社会的混乱,破坏社会的稳定,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不利的。对于这些少数破坏国家安定的敌人,我们应予以制止,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我们的社会的和谐构建。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

马克思认为,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一面,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在新中国的成立时期,有着许多的矛盾,都通过不同的办法解决,在现阶段,我们也有矛盾,但是我们需要利用这个矛盾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的发展。而且在在文中,毛泽东也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如今的中国,人民内部的矛盾非常的多,比如说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等等,处理好这些矛盾,可以增强人民内部的团结,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处理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小事变成大事,甚至会酿成乱子,就会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和我国现阶段,也存在许多的矛盾,不单只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基本矛盾的存在。还有各方面的矛盾。从现在看来我们国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经济、科学文化、民族关系等都存在着矛盾。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方面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社会的贫富悬殊很容易引发各种的社会问题,处理不好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影响的。

就像现在我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都成为了房奴,甚至有更多的人一辈子的打工也换不来一个房子。在现在社会上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些方面都还是做得不够好的。在某些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在农村地方,群众们都不能够享受到这些福利。如果说群众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都不能够保障到,自己的温饱都还不能够解决,他们又怎么会想去如何更好地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且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偷,抢,这些社会问题的衍生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经济上的问题。虽然说国家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过快,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就会在这种速度下给掩盖了。不及时的解决,到时引发的社会骚乱也只会更多。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而且我们的行政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由现在的社会看来,官员的一个腐败问题和乱使用权利的问题,在现在社会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重庆文强,在位期间培植亲信,充当黑社会势力保护伞,收受巨额贿赂,生活腐化等。深圳市长许宗衡,在位期间生活腐化,收受巨额贿赂等。某些官员利用其职权便利,做出腐败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其位不尽其职,有一些地方的城管粗暴执法,不顾人民的利益粗暴执法。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我们现在不是很健全的法律制度有关,这些官员与执法者都是钻法律的漏洞,自以为手中有权利就能够为所欲为,其实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他们的这些行为都引起了群众们的不满。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对国家的执法者失去信心,对政府不满意,那么一个国家是难以发展起来。失去了团结,凝聚力的国家,犹如一盘散沙,做什么事都非常难,又怎样发展呢?政府与人民间的矛盾也是需要处理好的。

6.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六

一、执政党必须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作用

政党执政从本质意义上讲, 就是通过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 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的切入点不是国家政权之外控制国家政权的运作, 而是在国家政权之内有效主导和运作国家政权。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我们党却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 形成了以执政党集权为取向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的框架下“一切权利集中于党委, 党委的权利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 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 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 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1]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党的执政功能被无限放大, 国家政权机关的功能被严重削弱。

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认真解决在党和国家政权生活中存在的党政不分, 以党代政的现象, 要坚决克服权利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 理顺党政关系。”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刘少奇曾指出:“要有管业务的, 这主要是政府系统, 行政系统去管。另外要有管干部、管思想、管政治的, 这由党委管。”[2]邓小平指出:“中央一部分主要领导同志不兼任政府职务, 可以集中精力管党, 管路线、方针、政策。这样做,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央的统一领导, 有利于建设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工作系统, 管好政府职权范围的工作。”[3]

在社会主义市场逐渐完善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必须严格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的执政功能更加突出,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合理设计和配置政治体系, 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党政关系, 提高政治体系内部权利结构的分化程度, 实现党的执政能量的最大化。

二、执政党必须牢牢地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是共产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为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是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基本前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任何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讲, 都是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综观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 可以发现, 党要完成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到在全面开放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的转变, 党的一切工作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就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 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3]因此, 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 就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江泽民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回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进程,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社会就发展、进步;反之, 以阶级斗争为纲, 社会就停滞、就后退。苏联、东欧国家执政党和政权的剧变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 坚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是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共产党执政客观规律之一, 也是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中、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出的必然要求。

三、执政党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在民主集中的关系上, 毛泽东主席总是把民主放在前头。他说过, “民主集中的方法, 是一个群众路线的方法, 先民主, 后集中,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领导同群众相结合, 这是群众路线在党内的体现。”[5]因此, 没有民主, 就没有集中。集中就是集中正确的意见。集中, 主要指全党路线、方针、政策及全党纪律、行动的统一性。强调极端民主化, 强调集中反对民主都是错误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在长期的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逐渐贯彻执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使全党既有民主又有集中, 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有权利又有义务, 形成了党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正是贯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才调动了全党的积极性, 集中全党的经验和智慧, 从艰难困苦中开创了一条胜利之路。

今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领导全国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坚持集中领导, 把民主和集中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的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6]通过发展党内民主, 积极推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和其他方面的职能作用。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 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 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四、执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格言。对于领导者来说, 调查研究是执政党提高执政水平, 实施正确领导的前提和基础。连发言权都没有, 还谈得上什么领导权呢?民主革命时期, 特别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全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 坚持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作风。走出了一条民主革命胜利的道路。建国以后,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 把马列主义同本国的实际相结合, 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上, 针对中国的实际和具体的国情, 提出了以“苏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写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十个方面的关系的《论十大关系》, 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 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 我们就有可能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 甚至发生错误。我党的历史已经证明, 脱离实际就会犯错误, 遭受挫折。从本国实际出发, 我们就能纠正错误, 战胜挫折, 继续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马克思、恩格斯广泛研究前人的思想材料, 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而形成超越前人的学说, 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创建了科学的思想体系。列宁揭示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首先获得成功, 并且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并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实践雄辩地表明, 执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们党九十年的奋斗历史表明,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国的重大问题,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 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贡献, 保持党和国家永不变色。

摘要:毛泽东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现实启示是, 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党和国家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 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不断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时代潮流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真正做到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关键词:毛泽东,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刘少奇.刘少奇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

7.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七

答: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得到解决。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主要矛盾: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实现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需求和不能满足人民经济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把主要精力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同志指出,在我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一类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1.在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4.在少数民族问题上,坚持民族团结

8.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八

关于作风建设的论述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9页)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10-111页)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140页)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4页)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8页)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经常下乡下厂下学校,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情绪和意见,努力解决广大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党的各级组织,要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以及其他各种损害党群关系的错误倾向,决不能对其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815页)在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首先要强调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实际,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开会和讲话都要有针对性,反对搞浮夸、做表面文章,提倡恪尽职守的勤勉精神、务实精神。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同群众交谈,多看多听,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注重解剖麻雀,加强分类指导。(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7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33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江泽民:《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研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7月5

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充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反对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

因为是熟人、同乡、同学、知心朋友、亲爱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对,也不同他们作原则上的争论,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亲热。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结果是有害于团体,也有害于个人。这是第一种。

共产党员在领导群众同敌人作斗争的时候,必须有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的观点。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况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这就是照顾多数的观点。在一切有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存在的地方,共产党员必须采取和他们一道商量问题和一道工作的态度。那种独断专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对的。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我们过去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点,必须注意改进。(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5-526页)

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文集》

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2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7页)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领导人,威信建立在什么地方呢?建立在思想、工作、言论的正确上,建立在民主作风上,建立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上。领导人不可能什么事都做得百分之百的正确,不可能一点缺点、错误也没有。问题在于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让不让别人批评,听了正确的批评能不能接受和照办。有错误,自己讲,而且讲够,又能倾听别人批评的意见,这就有了主动,就可以使大家心情舒畅。这样做绝不会损害自己的威信,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邓小平:《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2月6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9页)我们今后配备领导班子的时候,要选用什么人呢?要选那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经得起考验的人;要选那些党性强,能团结人,不信邪的人;要选那些艰苦朴素,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风正派的人;要选那些努力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有魄力,有实际经验,能够办事的人。(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77年1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75页)现在我们起用人,要抛弃一切成见,寻找人民相信是坚持改革路线的人。要抛弃个人恩怨来选择人,反对过自己的人也要用。过去毛主席就曾经长期敢于用反对过他的人。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一种改革,是思想上的改革,思想上的解放。我诚恳地希望,在

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6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13-114页)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问题要搞清楚。如果分析不当,造成误解,就会变得谨小慎微,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7页)我们忙于事务,不注意学习,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

1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95页)在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首先要强调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实际,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开会和讲话都要有针对性,反对搞浮夸、做表面文章,提倡恪尽职守的勤勉精神、务实精神。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同群众交谈,多看多听,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注重解剖麻雀,加强分类指导。(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7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33页)“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大家都要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革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412

五是要宣传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江泽民:《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2001年1月10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1584-1585页)目前,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严重影响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突出问题。有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严重,形而上学、浮夸不实;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套话连篇、空话甚多,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关心群众疾苦,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有的精神空虚,无所用心,贪图享乐,吃喝玩乐,骄奢淫逸;有的以权谋私,贪赃枉法,陷入了腐败的泥坑,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切实解决,不仅会给党的威信和形象带来严重损害,而且也必然会给党同人民的关系带来严重损害。(江泽民:《在江西省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6月3日))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人,5聚力吸引力战斗力》(1989年5月),《党建》1989年7、8期合刊)在坚决反对腐败的同时,要在全体党员中大力提倡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6月25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333页)我们共产党人肩负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使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一定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去创造光辉灿烂的未来。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政党和军队,在创业时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生死存亡的激烈斗争中,往往比较容易做到甘苦与共,团结奋斗;而在革命成功之后,物质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有些人往往忘记了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就容易贪图安乐,追求享受,脱离广大群众。我所以多次讲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全党同志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要保持高度警惕。大家应该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我们党和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和政治本色。(江泽民:《在纪念抗大建校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6年5月31日),《人民日报》1996年6月1日)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关键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保证他们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

7部,要果断地调整下来。对个人主义严重、伸手要官的人,决不能提拔重用。选拔任用干部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坚决防止和纠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40-41页)选拔中青年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陈旧落后的观念,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干部当然要讲台阶,论资历。必要的台阶和资历是干部积累领导经验所需要的。但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千篇一律,应该是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如果台阶过细过繁,太看重资历,优秀人才怎么脱颖而出?年轻人肯定有缺点和不足。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不能求全责备。(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6月9日),《人民日报》2000年7月17日)

全党同志都要增强民主集中制的观念,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本领,努力掌握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领导艺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坚决抵制西方多党制和三权鼎立等政治模式的影响。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

9.关于毛泽东的作文 篇九

一、坚持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解决台湾做了不懈的努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 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中共中央估计到国民党将把最后落脚点放在台湾, 及时作出了解放台湾的战略部署。新中国诞生后,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由于朝鲜战争爆发, 解放台湾的计划暂时搁置。

朝鲜停战后, 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中国领导人担心这是否可能把台湾海峡两岸分裂局面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就像己经出现的南北朝鲜、南北越南一样。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毛泽东决定突出强调台湾问题, 以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用“解放台湾”的实际步骤, 反对“两个中国”的阴谋。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向国际社会, 特别是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这年12月美台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 阻挠中国统一。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 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 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 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 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2], 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强意志。

1955年l月18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一江山岛战役, 当天既攻占该岛, 接着又向上、下大陈岛进攻。2月5日美国务院宣布, 美国政府已下令第七舰队及其他美国部队“协助”国民党部队从大陈岛撤退。2月14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大陈岛。

二、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开辟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途径

20世纪50年代中期, 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形势缓和, 亚太地区国家和平的呼声高涨。我们党及时调整对台政策, 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1955年5月,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发言, 公开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 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并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台湾地方的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1956年4月, 毛泽东提出, 我们和台湾之间要“和为贵”, “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以诚相见, 来去自由”等政策主张。

与此同时, 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1955年4月,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八国代表团团长会谈缓和远东与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时公开声明, 指出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是美国造成的。但是, “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 讨论缓和远东紧张局势问题, 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1955年8月, 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举行, 会谈的中心问题是台湾问题。这就为改善中美两国关系以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提供了一条正式外交接触渠道。

为了实现和平解放台湾, 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了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主张。1956年10月, 毛泽东在接见法共代表团时说:“国民党现在霸占着台湾, 我们又提出合作, 合作了两次, 为什么不可能合作第三次!”1957年4月, 毛泽东在同来华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谈及台湾问题时, 重申了中共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的愿望。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传到台北后, 蒋介石经过考虑后, 于195了年初决定派立法委员宋宜山到北京实地探听有关情况。宋宜山于4月从香港经穗抵京后, 首先会晤了周恩来, 接着与李维汉商谈具体问题。毛泽东和党中央提议的主要内容是:国共两党通过对等谈判, 实现和平统一。台湾成为中国政府统辖下的自治区, 实行高度自治。台湾地方政府归蒋介石先生领导, 共产党不派人前去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对全国政务的领导, 但外国军事力量一定要撤离台湾和台湾海峡。宋宜山根据商谈情况写了报告呈交蒋介石。由于蒋派人到大陆只是为了摸清情况制定对策, 并无谈判诚意, 所以宋的报告不合蒋的心意, 致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三、“联蒋抵美”, 金门炮战国共两党找到“共同语言”

1958年8月, 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炮击开始后, 美国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门、马祖撤军, 以造成美国侵路台湾的合法化和“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而蒋介石决心固守金门、马祖, 甚至决心“独立作战”。美蒋矛盾加剧。1958年10月16日和25日, 人民日报公布了毛泽东起草的《国防部长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再告台湾同胞书》, 一方面揭露了美国企图托管台湾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另一方面再次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建议。他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建议举行谈判, 实行和平解决”。毛泽东认为, 国共两党有一致之处, 第一, 双方都认为“台、彭、金、马是中国的领土”。第二, 双方都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伎俩”, 不仅中国人民反对, 而且台湾当局也反对。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联蒋抵美”策略。从此, 两岸都调整了政策, 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 转变为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四、“一纲四目”, 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奠定基础

1960年5月, 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研究了对台工作问题, 认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 不可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 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 可以留交下一代人去办;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 逐步地创造些条件, 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为: (1) 台湾回归祖国后,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 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介石) , 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2) 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当时台湾每年赤字约8亿美元) ; (3)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4) 互约不派特务, 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1963年1月, 周恩来通过由张治中致函陈诚的方式, 将“一纲四目”告知台湾当局。尽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与“一纲四目”相比是质的超越, 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是不争的事实。

总之,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为解决台湾问题所作的努力, 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主权及领土完整, 粉碎了美国“划峡而治”的图谋, 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

参考文献

10.关于毛泽东思想精髓的讨论 篇十

120周年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应是人类实践毛泽东思想,从而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最大和最重要的部分。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事情。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是延续人类社会的存在与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水平。

对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马克思理论出现之前,人们更多的认为,历史是英雄推动和创造的。例如,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把历史看作英雄的伟业,历史因而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马克思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既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主体,人民群众必定对历史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写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又明确指出:“平民有时也举行暴动来反对整个城市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平民的软弱无力,这种暴动没有任何结果),??中世纪所有的大规模的起义都是从乡村中爆发的,但是由于农民的分散性以及由此而来的极端落后性,这些起义也毫无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五八页),因此,马克思所说的人民群众,主要指工人阶级。

列宁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首先胜利论和同时发生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可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反动政权,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共产党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震撼了西方和世界。但是,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队伍。当时的列宁和俄共领导人都认为,在一个国家中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不可能的,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把无产阶级引向世界革命,他们当时的策略是“尽力做到在一个国家所能做到的一切,以便发展、援助和激起世界各国的革命。”在取得政权以后,列宁领导下的俄国革命者努力激起其它国家的革命。当时对世界革命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1919年3月2-6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满怀信心地说:“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的成立是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即将诞生的前兆,是共产主义即将在国际范围内取得胜利的前兆。”[4](p506)但是,十月革命没有在西方得到预期的回应,以苏俄为榜样的各国革命很快被扼杀。从1919年下半年开始,列宁逐渐放弃了以世界革命来巩固俄国革命成果的想法,认为苏俄不仅能存在,还能保卫自己。1919年9月23日,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出俄国劳动者希望得到持久和平,并表示:“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9](p188)在1920年对波兰战争失败以后,列宁把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问题提上日程,把外交的重心转向和平共处。从1922-1925年苏联得到了21国的承认,其中包括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几乎所有邻国。虽然列宁改变的只是策略,但实际上放弃了推动世界革命。例如,虽然推动中国建立共产党,实际给予支持的对象是中国国民党,其目标不是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

列宁推动世界革命的失败,与列宁过分强调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忽视了无产阶级的民族利益有关。列宁主持建立的共产国际不同于前两个国际的最根本的特征之

一,就是它把“国际”的利益绝对置于“民族”的利益之上,每次会议都重申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各国共产主义的利益服从世界革命的共同利益。”1920年6月在为共产国际二大所拟定的《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中,列宁写道:“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称,只要承认民族平等就是国际主义,同时却把民族利己主义当作不可侵犯的东西保留下来(更不用说这种承认纯粹是口头上的),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第一,要求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服从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第二,要求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有能力有决心为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22](pp219-220)这一纲领为共产国际二大所接受,也成为后来苏联历届领导人对其他国家共产党领导人施加压力的理论依据。就这句话产生的背景而言,产生于列宁热衷于世界革命时期,其目的在于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后来,列宁这段话被苏联人用来对付不听苏共话的共产党。实际上,在存在国家、民族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特殊利益被承认,共同利益才会被接受。这实际上不利于发动各国劳动群众的革命热情。苏联在波兰的失败,就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直接冲突所导致的。

在经济上,当时苏联农民占总人口82%,列宁并没有将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布尔什维克党与农民的关系十分紧张,列宁对农民的评价也很低,曾讲农民只是想捞一把,“只要我能多捞一把,哪管它寸草不生”。列宁还多次提到,小生产自发势力是社会主义的死敌基于这些认识,加上当时战争状态保证供给的需要,布尔什维克党便制订了余粮收集制等非常措施,让农民拿出粮食来保证本国工业的发展,结果却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力。在晚年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强调的是依靠市场调节和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不是组织农民。直到1928年,苏联停止新经济政策,才开始组织农民建立集体农庄。1929年,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马列主义在西方得到广泛传播,当时的苏联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思潮,推动世界各国的革命。以苏联利益为中心的革命输出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倒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主义,仅经过十年的努力,就建立的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侵入欧洲和苏联,给欧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在二战前后,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统治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这充分说明,列宁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战后,苏联与美国和西方划分势力范围,六十年代,赫鲁晓夫与美国搞和平竞争,实际上放弃了推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例如,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关键时刻,苏联领导人更多地站在蒋介石为代理人的西方资本家一边。在苏联内部,建立了苏联式的官僚主义管理体系,产生了官僚特权阶层,完全忽视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到1990年,外表庞大的苏联终于崩溃。

只有毛泽东主席旗帜鲜明的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指出被统治的广大劳动群众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领导中国农民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个伟大的思想,不仅源于马列主义,而且来源于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思想。中国人民从来不相信什么神仙皇帝。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孟子就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君主注重人民的力量,以民为重,因为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以老百姓为重,百姓就爱戴你;君主贪图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百姓就推翻他。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陈胜吴广们就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呼?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从来都是劳动群众发动农民起义,推翻残暴的政权,推动社会向着平等的方向发展。广大劳动群众是推动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中国革命突出的特点,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毛泽东主席在1956年初指出,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由群众自己起来斗争,由群众自己解放自己。(1956年1月20日:《两种领导方法》)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主席对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在建国后,指出,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要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自己起来革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解放自己。(1966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包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其主要目的是服务群众,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个总目标。群众路线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佳方法,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斗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科学理论。此后经过7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就独立自主领导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消灭了800万国民党反动派控制的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我国面临的现状是一穷二白,工业基本可忽略不计,还比不上刚从殖民地独立的印度,例如,1949年的钢产量仅14万吨,仅相当于现在2小时产量。产业工人占人口的比例不超过2%。80%以上老百姓是文盲,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是万里挑一,慢性病传染病到处流行,人均寿命仅35岁,被各国称之为东亚病夫。粮食产量严重不足,人均一年仅有200公斤。

建国不到一年,美国就率领西方16国联军打到了我国边境。我们的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以小米加步枪对付美帝国主义领导的列强的飞机加大炮,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军事奇迹,实现了我们的保家卫国的战略目标。我们仅牺牲15万人,伤亡总数仅36.6万人,而我们的对手,即使有飞机加大炮,根据美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数字,联合国军死亡68万余人,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万余人,联合国军243万人。志愿军战士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明了坑道战等新战法。这是毛泽东群众思想和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

国内建设方面,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从1949年到1958年,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亿万农民被组织起来,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到高级社,到人民公社,最后发展到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完成了农业的集体化,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工商业完成了国营化和集体化,通过市场竞争和国家税收政策,和平地挤垮了国内外私人资本,消灭了私营企业。初步建立了重工业。农业生产有了极大提高,人均粮食达到300公斤。1959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退居二线,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下的官僚主义复辟时期,从极左的共产风浮夸风,到极右的分田到户,都相继出现,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少数官僚们的瞎指挥,造成了几个省严重的饥荒,出现了饿死人现象。

1966年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发动文化大革命,清理了官僚集团,重新建立基层老百姓参与国家管理的民主集中制。农业生产方面,大力发展农田水利,修建了8万多座水库和无数的干渠,发展了数亿亩高产稳产的水浇地,到1979年毛泽东时代结束的时候,粮食产量增加到49年三倍,人均粮食达到340公斤,农业正在向机械化发展。工业方面,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从解放初的微不足道,到占国民经济产出的80%以上,产业工人增加了10多倍,化肥、农业机械、化纤等大发展,初步解决了老

百姓吃饭穿衣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此外,我们还建成了两弹一星,为国家安全准备了有力武器。我国人口在30年里增加了一倍,人均寿命也从解放初35岁增加到68岁,基本普及了青少年中学教育,除了少数因年纪大原因,我国的识字率达到了80%。在国际方面,我国积极支持各国人民的反压迫和剥削斗争。与苏联的做法不同,我党积极支持各国老百姓自己组织起来,独立自主进行各种斗争,不干涉他们的行动,没有利益诉求,主要是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提供支持,传授我国革命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尤其是群众路线的经验。越南人民在我们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下,主要通过发动群众,依靠本国人民的斗争,就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实现了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也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在1950-1980年30年里,世界上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殖民地都实现了独立,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而美国和西方在七十年代则陷入低增长高通货膨胀状态,经济濒临崩溃,所建立的殖民体系完全瓦解。

我国还积极支持西方国家内部老百姓反压迫运动。美国黑人的追求平等,反种族歧视斗争,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支持。我国开展的文化大革命也得到了西方老百姓的积极响应,各国都有老百姓组织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反抗资本家的统治和压迫,在日本有赤军,在德国和意大利,有红色旅,在美国,有马克西姆领导的黑人暴力抗争。意大利的红色旅还绑架了当时的总理阿尔多?莫罗。这种斗争,不仅削弱了西方国家在殖民统治方面的投入,也极大地提高了西方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西方政府不得不取消很多歧视政策,包括对黑人的歧视,对妇女的歧视等,不得不提高老百姓收入和消费水平,以缓解矛盾。

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得到了极大发展,人口从1950年25亿增长到2011年底超过70亿,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提高。二战前的1930年代,即使是当时最富裕的美国,也有大批老百姓饿死,人口少增长800万人,到1941年美国参战的时候,有一半的年轻人体检不合格。今天,发达国家十多亿老百姓已经摆脱了生存问题,人均寿命接近80岁;世界人均寿命也从60年前的平均46岁增加到现在超过67岁。西方建立的殖民地纷纷独立,人类社会摆脱了大规模战争,普通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一伟大成就的出现,主要发生在毛泽东时代,这与人类实践毛泽东思想是分不开的。例如,世界人均寿命经过毛泽东时代30年,增加了14岁,而后30年仅增加了7岁。根据美国商业部调查数据,美国老百姓人均收入中位数(代表50%人收入比其低),在毛泽东时代30年增加了44%,而在后毛泽东时代34年,仅增加了23%。新中国刚刚起步的1949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35岁,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的66.10岁和世界平均的46.38岁,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40.85岁。六年后中国的人均寿命就以44.61岁超过发展中国家的43.70岁。二十年后中国又以59.58岁一举超过世界平均寿命的56.09岁。

三十年后的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达到68岁,中国三十年期间的人均寿命提高66.3%,同期世界人均寿命提高29.9%,两者比较中国为世界的2.22倍。中国人均寿命由1950/1955年低于世界平均寿命5.62岁,经过25年,到1975/1980年中国人均寿命以67.77岁超过世界人均寿命7.54岁。而后30年,人均寿命仅增加5岁,从领先南朝鲜,到落后南朝鲜7岁,从超过世界平均水平8岁,下降到和世界平均水平持平。

人均寿命的高低与人在社会中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毛泽东时代的三十年,是中国在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干扰、破坏下,经历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多次战争。

毛泽东时代的三十年,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5倍以上,不但为今天的经济大发展打下了强大坚实基础,而且也是自己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的时代。

因此,我们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推动力的理论,是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发展的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处在低层的普通劳动者,第一次走上了社会管理的舞台,成为自己的主人,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干劲,推动了社会发展,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而在后毛泽东时代,资改精英们将我们的工厂交给外国资本家,让西方国家的资本家拿着印刷的货币欠条,就买走我们的工厂,就控制我们的经济,就获得我们的产品和工厂利润,使得我国生产了世界一半的工业消费品和工业基础产品,西方国家基本不生产工业消费品,却人均消费是我国老百姓5-10倍;我国老百姓人均生产的产品是世界人均4倍,但消费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免费交给了西方,却消耗了我们的宝贵资源,污染了我们的环境。精英们不是依靠自己的老百姓,而是依靠外国资本家。我们的资源在走向枯竭,环境严重恶化,全国蔓延的雾霾,使我国的老百姓的身心健康遭到极大损害。

上一篇:ISO9000体系运行时可能遇到的麻烦下一篇:国务院: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