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管理有感(精选10篇)
1.学习国学管理有感 篇一
学习国学管理心得
徐保苹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国学培训,两天的时间里学到了很多,现将些许感悟同大家分享。
一、易经的思维应用之“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开很多会议,讨论对待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或是对于下步工作的计划安排等。在会议室也经常会看到一些“和而不同”的宣传标语,在开会过程中,每个人都应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建议等,在此过程中才会有思想的碰撞,才能讨论出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因为怕与别人观点相悖得罪人而保持沉默,当然观点应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
在以上事例中,还要保持“度”,或是要快速接收别人表达的意图,不能固执己见,和别人争吵不休。这又体现了另一个问题,与人沟通交流,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做到彼阳我阴、彼阴我阳。沟通中出现问题,首先应找到问题的表象;分析表象后的内因;区分事物的阴阳并找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尝试将阴阳置换,最后去解决问题。
二、法家的管控力应用
法讲的是做人做事的原则。此法应是在工作中无条件被遵守的,所以讲到制定法的三个方面。
1.制定此法的目标方向;
2.制定此法的价值导向;
3.法所结合的实际情况。
有些“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当时的“天时、地理、人和”可能不适用,但在“法”没有做出改变之前,我们必须无条件遵循。
“术”讲运用法的方法,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之正。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三思后行,多听取周围人的观点。
“势”讲运用法的权力,日常工作中,若想让其依“法”做事,必须赋其依“法”做事的权力,上级领导应给相关人员强调某岗位职员可依法行事,在他那没有特殊情况。
就像我们报价过程中,严格按照报价策略提供报价,有特殊情况可请示上级,在我们这就算你讲述的理由再充分,也不成立,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力范围,其中不包含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调整报价,这种情况有利有弊,弊是耗费时间较长,利是权力分工明确,防止根据主观臆想随意出具价格,能更好的管控成本与报价。
三、兵家的竞争力应用
兵家讲战略战术、用人管理。
战略战术讲公司的扩张、各种竞争等,现在单讲项目销售。我们的项目销售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取得全胜,上策须‘诛人诛心’,也是我们经常讲的满足客户的内心需求,兵家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客观分析厉害关系,了解客户需求,针对此出具战术,更好的取得客户信任,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任何利与害都是相对的,我们应时刻保持乐观心态,避开自己的劣势,尽自己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当遇到困难时,把困难当成对自己的磨练,分析利害关系,善于协调周围人的力量,以患为利,以终为始,明确目标,取得进步。
2.读国学经典有感 篇二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活动专用稿纸
我读书 我快乐九龙小学八年级二班杜维浩一本长长的,宽宽的,里面有着工整的文字,散发着墨香的气味,这便是书。读书能使我们快乐,读书能拓展我们的视野,读书也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儿时,翻开五彩的画卷,唐老鸭的幽默,美人鱼的善良,坏皇后的恶毒,其中辨别了真善美,分清了假丑恶,真是不亦乐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告别了《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少儿百科全书》已经去掉“少儿”两字,手中拿着厚厚的《百科全书》探讨着其中蕴含的真理,看着世界各地的凶禽猛兽,不禁感叹道:书还有如此之妙用!真是将我们的视野拓宽了不少呀!书让我知道了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拯救苦难的国家,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那双犀利的眼睛,感悟到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的情趣,佩服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书它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以我对
《国学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活动专用稿纸
它有一种莫名的兴趣。回顾战国时期,便不由得想起了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它让我领略了三国鼎立时的战乱纷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令我敬佩不已,张飞的鲁莽冲动,使我牵肠挂肚,关羽的大意失荆州,令我叹惋不已,扶不起的阿斗,真使我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恨…..《水浒传》则让我想起宋朝时期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有着高尚的品质,宋江的深思熟虑,令我自叹不如,吴用的足智多谋,令我赞不绝口,武松的机智勇敢,更是让我佩服万分…….还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让我受益匪浅,带给我无尽的快乐。书有着无穷的魅力,我的生活因书而变得快乐,因为读书像一次旅行,带我游遍大江南北,知晓古今中外,读书犹如跟随一位博学睿智的老师,带我从失落中找到自信,让我懂得什么是坚强、勇敢,什么是邪恶、善良。总之,是书让我的生活充满快乐!如今,《国学经典诵读》读书征文活动专用稿纸
3.读国学经典有感 篇三
我渐渐迷上了古典小说,渐进迷上了唐诗宋词,渐渐迷上了鲁迅,渐渐迷上了朱自清等。我也曾爱读金庸的武侠,也曾经爱看过精明的小说,也曾经喜欢浪漫的韩国小说,也曾经为科幻小说痴迷,也曾经幻想自己是一位侦探。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些东西的兴趣慢慢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对先人的敬仰!
我爱梦阮的多情,喜欢易安的柔情似水,欣赏青莲居士的放荡不羁和东坡先生的豪放,向往庄子那无限逍遥,敬佩孔孟治国之道。他们每一个人都使我充满无限敬仰。鲁迅让我时刻保持清醒,闻一多教会我爱国,朱自清使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骨气,老舍带我走进老北京,与观众带给我一丝淡淡的乡愁,茅盾告诉我要做白杨一样坚强的人。从他们的字里行间都使我学到了不同的做人道理,是他们教我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他们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是他们激励我前进。
我读他们的经典著作时总是怀着一颗敬仰的心,用心去品味他们的思想,用感情去诵读他们的情感。每读完一遍我都会认真思考,将自己融入到作者的书中,将自己投入到树的意境当中。同样读一本书,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读都有不同的认识和了解。
我酷爱《红楼梦》,使这部书把我带进中国的古典文学,是这部书让我对国学经典充满了热爱。起初只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读这部经典小说,可是后来一发不可收,越看越是喜欢,于是一口气将这部书读了五遍。第一便知是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第二遍是对书中人物的了解,第三遍是对书中诗词的欣赏,第四遍是带着作者的感情读进去的,第五遍是带着对当时社会的认识读进去的。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又重新拿起这部书,我读出了真正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学常”,读出了作者“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苦处,被生活所迫的无奈,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同时也读出了作者的多情,作者的旷世才华。曾经为作者赋诗一首:《一声叹息》“一声叹息几多愁,感慨万千泪直流。一曲红楼在梦中,多情公子苦多愁。人人感慨玉多情,我言梦阮多情郎。多愁善感命多舛,柔情似水步步艰。天性恰如《西江月》,豪放不羁愤世俗。才气纵横干云霄,直追昌谷破篱樊。字字看来皆锋芒,堪与刀颖交寒光。托玉于世感世俗,梦回西山小石桥。”虽无韵,也无法上大雅之堂,但是这是我对作者的真情实感了流露。我认为要多读经典,要从经典中学到东西,要理解拙者的思想意境,要从作者的言辞中读懂作者的信。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知道个大意就可以,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不读!所以要看有所学,读有所懂,要深入认识。
小时候学过余光中的《乡愁》,记得那时候老师让我们用心去体会,认真去想作者的情感。可是那时年幼不懂老师为什么这么说,读了好多遍也不懂其意,后来达到了背诵的程度,可是仍只是觉得是一首普通的诗,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后来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加深了,再加上身处异乡也渐渐明白其意。读懂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读懂了作者期盼海峡和平统一的赤子之心,读懂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作为中华儿女现如今每次读这首诗,心中油然升起对余光中的敬意之情,心中总是期盼祖国的统一大业。
读这些经典文学要时刻去想,要经常拿出来去体验其中的韵味。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体味到不
4.读国学经典有感 篇四
渑池四中五一班
学生:皮志斌
读国学经典有感
渑池四中五一班学生:皮志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
如今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为了实现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目标,我和孩子一起潜心研读吟诵《三字经》,《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赅。“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茶后饭余,窗前榻后教孩子理解朗读《三字经》里的故事,轻松快乐,其乐融融,既培养了孩子的品德、礼貌、文化素养,又加强了父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孩子一起读《三字经》,我觉得具有针对性或有现实意义。
闲暇之余我和孩子也一起品读诵读《弟子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教育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孝顺父母、亲人。因为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
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做人才会变得很快乐。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我们静静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上个世纪经历了三大文化运动,即“五四运动”、“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然是举世瞩目,不可否认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外来文化的大潮涌入的时候,鱼龙混杂,一些西方不好的文化也进来了。西方的好的、优秀的文化被我们吸收、借鉴、引进之后,在这个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也来了,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构成了严重的冲击。社会伦理道德失范,荣辱观念淡漠,这些成为我们今天社会突出的问题。对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并不像当年批判的那么一钱不值,还有很多非常宝贵的东西,对于我们今天乃至于未来仍然很有价值很有意义,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继承。我们提倡弘扬国学,但不能提倡旧学兴国,也不能提倡道德复古。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吸收,而不是搞三纲五常的奴化教育。传统道德中有其积极的部
分我们应该加以继承。
5.听国学有感精选 篇五
上上周日,听了省医院协会主旨报告《国学与人生》,徐小跃教授从国学谈到幸福,从儒家、道家、佛家谈到治世、治身、治心,从五端谈到仁爱,最终从人性谈到人生。听完后,深深感受到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和“仁义礼智信”君子之风。徐教授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在座的所有人,包括我,我们都是畜生。”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这里“几希”的内容就是指人性,人性就是仁义礼智信,很多人丢弃了它,只有君子保留了它。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有职业道德,我们有工作标准,我们有医院精神,我们有服务宗旨,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都逃脱不了人性的本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逃脱不了为金钱而追逐,为私利而回避,见邪恶不闻不问,见善行不去从之,能帮的不主动去助,能办的不积极去理。
我们的幸福是什么?对于缺金钱的人,有了金钱,他会幸福;对于缺健康的人,有了健康,他会幸福;对于缺快乐的人,有了快乐,他会幸福。儒家告诉我们,社会安定,我们幸福;道家告诉我们,身体安康,我们幸福;佛家告诉我们,身心安宁,我们幸福。在和谐的世道里,有尊严的活着,升起内心的大爱,这就是幸福。一旦得到身心的安宁,大爱将会世间永存,我们就会恪守职业道德去工作,我们就会践行医院精神去服务。妇幼的安康幸福在我们手中,在我们心中,让我们用人性之美去谱写妇幼健康的乐章。
6.国学征文:读《论语》有感 篇六
读<<论语>>,我学会了:讲仁爱,讲理论,讲修己,讲道义,讲理性,讲中和,讲学习,重教育
在此之中,最重要的是讲道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国学征文:读《论语》有感
。恭敬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怨而友其人“对呀!人没有了道义,还会有朋友吗?孔子最看中精神价值。他说:”见利思义“把”义“放在”利“上,把精神放在物欲之上。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把对道的.追求,看成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读后感作文
他以救世为己任,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人能弘道“,为了行道,他坚韧不拔。”知其不可而为之“,甚至不惜”杀身以成仁“
人不但要讲道义还要讲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仁“.他对”仁“的解释是”爱人“,这是”仁“的重要内涵之一.他认为一个人的爱心应当从小就开始培养,年少时在家中救应该爱父母兄弟;长大了进入社会要爱他人,”仁“的最高境界则是爱广大人民”泛爱众,博施于民而能济".
7.观《国学小名士》有感 篇七
起初看国学小名士是老师推荐我们看的,我回到家看了看,的确是不错,很适合中小学生年龄阶段,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生活中的一些礼仪文明。
在国学小名士中,每个小名士都令我佩服,他们都可以说上20几轮,弄的我也想玩玩,可是我哥哥最多也就5轮,我离他们可是很遥远啊!在这些小名士中,文学类我最喜欢孙荣忆,她在这一方面总是拔得头魁,每一轮她都可以获得第一名,而且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文尔雅、落落大方,我非常看好她。但在实际践行类我更看好刘颖哲,大方得体、乐于助人都可以作为她的标签。在这几期评委中我特别喜欢石玲老师,每一次她的评论,我觉头头是道。
观看了国学小名士,让我觉得诗文不再是一排排文字,还要让我们背下来,它其实是有生命的,你明白了它的意思,它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一首你喜爱的诗就是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也是一盏陈年的佳酿。如果你明白了诗文,你就会发现诗文是多么美轮美奂,多么惟妙惟肖。
8.读《国学大师之死》有感 篇八
太原37中王京京
平日里被琐碎又繁忙的工作缠身,根本无瑕嗅到书香的味道,首先要感谢宋老师发起的读书活动,使我能够抛开所有的借口,静下心来读到《国学大师之死》这样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厚度的书籍。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有很多词语冲入我的脑海中:失望、无奈、激动、奋斗、豁达、平静······最后只有一个词沉淀了下来:力量。
国学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文明历史的见证,而从一百多年前,它开始渐渐没落,直到现在它的简直内涵已发生了大的断裂,每想到此总不免惆怅伤神。
这本书讲到的13位“最后的国学大师之死”,也是伴随着国学的一步步衰落,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我看到了一样东西,一样支撑着他们不断奋斗的东西:坚持。
在逆境中的坚持。看了这么多国学大师的生平事迹以及理念,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他们所处的环境是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的,摇摇欲坠的国家政体,列强的不断侵蚀,利益争夺的残忍手段,如此黑暗的时代,但他们始终明亮着那一片天空,始终毅然坚强地努力向前进。
正如这本书开头所说:历史的传统不能一天中断,如果中断了就会衔接不起来。我们都是服务于文化界的人,自己的生命总有终止的一天,不值得天太留恋,但这文化的蜡炬在无论怎样的环境中总得点着,好让孑遗的人们或其子孙来接受着传统。这传统是什么,便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立国之本。而我们就要为这些传统的传承努力地坚持着。
回顾这些国学大师们波澜起伏的一生,我发现,他们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联,在经历各个历史转折点和时代大变革时,他们始终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人生使命,并在国学成就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被评为国学大师,跟他们的自身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我侧重想要说的是,国学大师们坚持思想自由,这是他们取得成就的最根本的原因。
最让我崇拜的国学大师要数王国维了,他是中国近代最为著名的国学大师之一,王国维在学界享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声誉。他是一位集文学家、史学家、美学家、词学家、考古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大学者,平生著作约有60多种。然而,1927年6月2日,这位学富五车的学问集大成者,却轻轻地沉入了颐和园中的昆明湖底,湖水微微散开,岸上游人如织,而王国维却再也没有醒来。大师的死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所剩的就是那个时时萦绕在心,成长道路上无数次用以自勉的读书的“三大境界”。
王国维笃信“境界”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作为维美学思想的代言人,他更强调的诗、词中的情感、意趣和创造性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在其所有的“境界”说中,读书的“三大境界”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曾有这么一段说词:“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的治学第一境界词句出自于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治学的第二境界则来自于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此处,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
而王的治学第三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则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自由的国度里惬意地遨游。
王国维的治学之道,意境之美、感悟之深可见一斑。正所谓国学是可以感悟人心,可以怦击心灵的,它是一门人生的学问,是究天问地的智慧,是为人处世的教诲,是修身养性的灵魂旅程。它的发挥功效,不仅仅是背诵几章,咏叹几首,更是潜移默化之间心灵的熏陶、精神的感染、思想的升华。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国人的魂。试问一个没根没魂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掩卷而思,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真的应该不断地读书来丰厚自己的学识涵养 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开拓自己的思维,将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延续下去。任重而道远,学习永无止境。一点心得体会于同行共勉。
9.听焦金鹏教授国学讲座有感 篇九
柿树湾小学
常红霞
2016年3月31日下午,全镇中小学教师去三初中听了焦金鹏教授关于国学经典的讲座,感触颇多。
焦老师的讲座共用了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对家庭、教育、做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结合事例展开论证,听来还是很受用的。虽然没有于丹讲《论语》心得那样充满激情,却也是娓娓道来,给我们家长对孩子将来的成人、成才指出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实施起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相信坚持下来会成功的。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10.读国学经典有感 篇十
这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姜太公钓鱼,大禹治水,荆轲刺秦,商鞅南门立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的母亲在孟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对孟子的教育。孟子小时候住在一块墓地旁边。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看到人们下葬逝去的.亲人,便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模仿人们下葬时的场景。这一切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认为这样不利于孟子的教育。便搬家了,搬到了一个市场旁边。但这次孟子却模仿市场里的商人和小伙伴们做起了买卖的游戏。无奈之下,孟母再次搬家,这次搬到了一所学府旁边。这回孟子开始认真地进行学习了。最终,孟子成为了儒家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母对孟子教育的重视。即使在21世纪,父母依旧要重视子女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国家更是要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这样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业才会后继有人。
【学习国学管理有感】推荐阅读:
学习国学有感作文08-25
少儿学习国学的好处08-05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总结09-26
儿童学习国学:读什么怎么读09-15
国学小名士学习心得体会11-21
读了「国学」有感08-26
听国学演讲有感09-07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作文11-16
国学修养与教学管理08-20
国学法家韩非子的管理智慧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