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2024-09-27

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10篇)

1.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一

镇域经济发展突破年活动实施意见 实施“六个一”建设工程标准

1、商贸中心:新建二层以上,经营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商贸中心一处。

2、居民小区:规划建设一个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居住规模不低于300户的居住小区,配套健全“气上楼,水治污,环境卫生物业化、市场化”的“三上标准”。本内开工不低于120户。

3、垃圾处理场:保持各垃圾中转站正常运营。

4、污水处理厂:新建日处理能力200吨∕天,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一个。

5、休闲健身广场:新建休闲健身广场一处,总面积不小于4000平方米,绿化率不小于40%,配套建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不少于6组。

2.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二

1 企业绿色营销的特点

1.1 以绿色消费为前提

随着人们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 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需求后, 人们自然会倡导更高层次的消费观念, 而绿色消费正是符合人们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健康消费方式。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形成, 也会孕育了成熟的绿色市场, 为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提供了发展空间。

1.2 实施绿色销售策略

绿色营销的实施让企业从过去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的经营目标中脱离出来, 转变了企业营销方式, 在营销活动中加入了维护社会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所以企业在产品销售时, 更要重视治、文学等各方面的题材进行表达和阐释。

第三, 综合利用历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发现和挖掘最能引起消费者集体怀旧意识的标的物。怀旧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情怀, 怀旧引入到营销领域实际上就是综合利用各种知识和题材和唤起消费者的怀旧因素以产生怀旧情感, 继续寻找能够寄托这种情感的载体, 企业的产品就充当了这一角色。消费者的怀旧情感的激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 营销者需要综合借助历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寻找消费者购买动机背后的心理活动过程。体育运动品牌可以利用人类历史上著名体育运动赛事或体育巨星的形象来激发体育运动产品消费者的怀旧情结, 可以通过产品、包装等途径表达和传播出去, 由于众多的题材和领域都可以用作怀旧营销的题材, 这就使得怀旧营销的开展具有相当的优势。

第四, 将怀旧营销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来认识, 把它作为企业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体育运动品牌对怀旧营销的理解和认同还停留在技巧和战术的高度, 有的看作为企业为扩大产品市场和提高销售额的权宜之计。从前面的分析和讨论中, 也可以看到, 怀旧营销绝对不应该仅仅看作一种辅助手段和权宜之计, 而应该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 把它看作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部分, 从整体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待怀旧影响, 把怀旧营销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当中。未来的体育运动品牌营销策略在专注于时尚新潮的同时, 怀旧也同样值得体育运动品牌大力挖宣传绿色产品的使用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

1.3 绿色产品标志

产品上贴有绿色标志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重要特点。企业只有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过程、产品使用、消费及处置等, 符合有关的环境保护要求, 才能取得绿色标志。绿色标志也有助于消费者识别和选择绿色产品, 保护企业的基本权益。

1.4 建设绿色文化

企业绿色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带动建设的, 同时也成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建设绿色文化能把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保护环境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营销理念中贯穿生态环保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绿色管理制度, 员工也会逐渐培养起绿色观念, 形成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

2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整体效应

企业在实施绿色营销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多重的困难和问题, 但是成功的绿色营销也会给企业带来长远的整体效益, 从而让企业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

2.1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长远发展来看,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还会促使企业由粗放型发展掘, 并且具有很大优势和市场潜力。

4结语

怀旧营销是一个新的营销策略, 被普遍应用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体育运动品牌的怀旧营销近几年来刚刚兴起, 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比较突出的问题。体育运动品牌怀旧营销的出路在于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怀旧营销的营销点及特色的设计、宣传, 以及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和重视怀旧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何佳讯.品牌形象策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2]余明阳, 朱纪达, 肖俊崧.品牌传播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

社, 2005.

[3] (美) 唐·舒尔茨, (美) 海蒂·舒尔茨著, 何西军等译.整合营销传播[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4]余杰.心理学视野下的现代人的怀旧情结[J].黄河科技大学学

报, 2007.

[5]张海琳.都市“怀旧”时尚的文化解读[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6]赵静蓉.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与怀旧情结[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2006.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模式。同时由于企业生产的绿色产品, 具有环保和技术含量高等优势, 有益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消费者会越来越倾向于绿色产品的选购, 可以使企业迅速占领市场。据有关资料显示, 绿色产品的价格会比同类产品的价格高出40%~200%。所以, 实施绿色营销会为企业带来持续、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为企业增强竞争力

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人们意识到受化肥、农药、污水及废气等污染的产品, 会对人体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 所以生产崇尚自然、环保的绿色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是立足于消费现状的长远之计, 并且会极大地提高产品竞争力。

2.3 提升企业的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是每个企业都追求的目标, 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不再局限于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 而是会把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充分地考虑到企业发展中来, 并付诸于行动, 逐渐地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例如, 麦当劳曾经因为制造了大量了有污染性质的包装物, 成为环保人士所攻击的对象。于是麦当劳便在包装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减少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 赢得了各界的赞赏, 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3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到位

我国政府虽然在支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支持力度仍旧不足。政府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与发达国家的环保立法存在较大差距, 再加上对绿色营销方面的立法体系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相当不完善, 使企业得不到足够的政府扶持和法律制度保障, 因此, 在实施绿色营销的道路上会碰到诸多困难。

3.2 绿色消费观念尚未普及

据有关报告称, 我国的自然资源的消耗比例是日本、法国、韩国的100多倍, 空气污染程度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 工业废物密度是德国的20倍、韩国的12倍。这说明我国远远没有达到绿色消费的要求。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 政府引导和各种媒体对绿色消费观念的宣传相对滞后, 使得许多消费者至今对绿色消费知之甚少, 自然也对绿色产品失去了购买欲。

3.3 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 目前许多企业仍然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而不顾环境污染带来的后果, 无视社会的长远利益, 没有形成绿色营销理念;其次, 虽然企业认识到了环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想建立绿色营销模式, 但是由于技术落后、资金不足等因素只能望而却步;再次,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模式, 由于对绿色营销理念不能准确掌握, 导致在销售渠道选择和产品促销等环节仍沿袭了传统的做法, 使绿色营销没有全面实施。

4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战略

4.1 政府加大对绿色营销的支持

(1)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首先, 政府应该借鉴和参照国际标准,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 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相关环保法规。同时, 要加强执法力度, 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执法, 对于违法现象要严肃处理, 追求其责任;其次, 为了强化市场的监督职能, 可以建立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的专门行政管理机构, 维护绿色营销的市场秩序, 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种造假行为;再次, 政府还要相续出台有利于发展绿色营销的鼓励政策, 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保驾护航。

(2) 增强全民的绿色消费观念

目前, 总体来说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淡薄, 政府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和培训, 运用好各种宣传媒介, 积极传播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 激发消费者对选择、购买、使用绿色产品的积极性。

4.2 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 建立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传统的营销观念是指企业不顾营销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产生的不利影响, 而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现代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这一传统的营销观念, 树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倡节能增效的绿色营销观念。在企业内部, 培育绿色企业文化, 使绿色观念深入每位员工的心中, 实施绿色管理模式, 生产绿色产品, 使用绿色标志, 让企业真正成为“绿色企业”, 从而获得长期的整体效益,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4.3 制定行之有效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第一, 要积极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制造。企业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绿色生产, 要研发和使用对环境污染最小的绿色包装材料, 多选用可降解或能回收利用的包装物。第二, 建立畅通的绿色分销渠道。企业要选择良好信誉和口碑的中间商, 建立绿色产品的专营机构, 拓宽整个销售网络, 优化企业供应链系统, 不断提高绿色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第三, 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 企业要尽量降低经营成本, 产品的价格定位要面向大众消费者, 与同类产品的价格保持基本平衡。第四, 进行绿色促销, 利用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人员来推销绿色产品, 树立产品绿色形象。例如在绿色广告宣传方面, 可以在广告活动中贯彻绿色理念, 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 树立企业的绿色品牌形象。推销人员的绿色推销和绿色营业推广可以对其他绿色营销行为进行补充和深化, 协助企业有效地实施绿色营销策略。

5 结语

总而言之, 绿色营销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及企业等各方面努力和共同协作, 倡导绿色消费观念, 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营销,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沛.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浅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时代经贸, 2007. (05)

[2]何汉艺.企业绿色营销的经济学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 2006, (04) .

[3]刘丽.浅谈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J].河套大学学报, 2007, (09) .

[4]陆亿.赵银德.我国企业绿色营销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8, (03) .

3.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三

关键词: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经济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目前,我国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已经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任制度,实现高校教职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进一步完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高等院校必须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沿袭多年的一经录用就终身雇佣的大锅饭,推行人事代理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校的师资队伍,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提高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人事代理制度的产生原因,新制度经济学与人事代理制度的关系,以及人事代理制度的路径依赖等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 人事代理的内涵

人事代理是人事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指经政府人事部门许可,取得人事代理资格的人才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在国家人事政策和法规指导下,按一定的法律程序或政策规定,本着充分尊重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的原则,在核定的业务范围内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通过契约形式,运用规范和科学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其提供人事关系托管、档案保管、工资核定、职称评定、人才招聘、人才素质测评等综合性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人事代理这种管理方式,是实现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相权的分离。

二、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产生的原因

高校人事代理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制度,是在教师聘用合同制之后的又一次高校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将进一步实现教师从行政隶属关系下的非独立主体到平等主体的转变,从“单位所有人”到“社会自由人”的转变。

1. 原有人事管理制度的缺陷。我国高校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封闭式静态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使学校在人事管理的方式上偏重于对教职工的约束和安排,教职工紧密依附学校并具有强烈隶属关系,由学校负责工作安排、生活福利等一切事物,这种传统的用人制度形成了“人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人员结构僵化和人才为单位所有”等诸多弊端,再加上缺乏竞争机制,不仅有碍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潜能的发挥,制约了人才效益的最大发挥。

2.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也日显迫切。近年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新一轮的以岗位聘任为基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转换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等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人事制度的改革事实上是以“单位人”为基础的,仍然存在着富余人员仍然占据着学校的编制、所需人才无法流入的人员难以双向通畅流动的瓶颈;使竞争上岗和职称评聘分离流于形式,竞争的力度不够,原先形成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内部缺乏活力等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希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打破人员的“进口、出口”不畅通的瓶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使人才作为社会资源进入市场,真正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于是,许多高校借鉴社会人才市场的业务,将人事代理引入高校。委托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人事法规政策,在尊重单位用人自主权和个人择业自主权的条件下,为其代办有关人事关系管理的业务。其核心是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的分离,变“单位人”为“社会人”,以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

三、 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 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D·诺思和T·W·舒尔茨为代表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诺思认为,一项制度安排之所以被创新,之所以影响到制度变迁,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有许多外在性的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或外部利润的形成,另一方面又由于存在对规模经济的要求,将外在性内在化的困难,以及厌恶风险、市场失败、政治压力等原因,这些潜在的外部利润无法在规定的现有制度安排结构内实现。因而,在现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来克服这些制度障碍,由此导致制度安排的创新,并进而形成制度变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校冗员与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矛盾已经日显突出,不仅人才无法合理流动,还缺乏有效的竞争与激励,与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传统的选人用人机制已经无法解决这些矛盾,这些外在性的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而这些潜在的外部利润无法在现有制度安排结构内实现,由此,导致了制度安排的创新。人事代理制度使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和“用人权”分离,不仅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畅通的“进口”和“出口”,在目前国家的人事管理政策尚未配套,人才服务机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充当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缓冲工具。

2. 降低人事管理的交易成本。诺斯认为,从“成本—收益”分析来看,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创新的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的成本时,才会发生。这又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由市场规模扩大、生产技术进步和社会集团对自己收入预期的改变促成“制度创新”。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促使成本和收益之比发生变化,比如市场规模的变化会改变既定制度安排下的收益和费用;技术进步会使得制度创新变得有利可图;社会中各种团体对收入的预期改变会使他们对新制度安排的收益与费用做出重新评价等等,上述各要素作用的结果就会推动制度创新。第二种情形是,由技术创新、信息传播、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科学知识进步等创新成本的降低导致的“制度创新”。他强调,制度安排创新的真正原因在于,创新成本的降低,可以使在新制度安排下的经济行为主体获取潜在的利润。

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一种制度下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的关系决定了制度创新,当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时,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根据诺斯的理论,制度安排的形式,从纯粹自愿的形式到完全由政府控制和经营的形式都有可能,其决定因素在于个人和制度安排者的收益成本对比。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创新是自上而下的,体现了“控制”而非自愿,是比较了收益和成本之后选择的结果。人事代理提供了对高校人事事务的社会化管理,可以减少许多编制、经费、管理等不必要的负担。

四、 高校人事代理制度实施策略

1. 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人事代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从制度的推出到实施,有一个质疑认同和探索完善的过程,多数高校和个人对人事代理制度缺乏了解,受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长期宣传,逐步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对人事代理制度的认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激发其参与人事代理的积极性。

2. 平等自愿,平稳过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种制度形成之后,会遭遇来自现存体制中有既得利益的阻力,这些既得利益力求维持制度以保护和延续自己的利益,而抵制新的更有效率的体制。在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下,教职工对高校有强烈的依赖感和归属感;人事代理制度是借鉴社会人才市场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属于移植的制度,在国家的人事改革配套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高校教职工不可避免地对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产生抵触情绪,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换。因此,宜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推行接收新来校工作的人员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人事托管,并以此逐步扩大人事代理范围,以此实施平稳过渡。平等自愿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实行双向选择,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依法建立聘用关系;

3. 公平公开,竞争择优。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非正式制度具有继承和传递的刚性,“新人”往往很快就融入企业的传统文化之中,并和“老人”在薪酬、福利等方面进行对比,如果人事代理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就会产生了对这一制度的不满。因此,实施人事代理必须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平公开的原则即公开聘任岗位、条件和程序,实行公平竞争;竞争择优即严格考核,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优胜劣汰。通过人事代理制度制造公平、合理和激励性的人事管理新体制,使被代理对象和实施制度的高校得到利益的补偿。不仅被代理个体的个人收入、心理满足度和未来预期满意等得到提高,也使实施制度的高校人事管理效率、员工素质和经济效益等得到提高。

4. 加强改革,完善保障。健全的配套措施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推进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关键。因此,高等院校应加强配套措施改革。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社会评审体系、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唐瑞海.高校实施人事代理制度的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101-102.

2.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黄莉,范琦.国有企业人事代理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字解析.商场现代化,2007,(1),101-102.

4.赵革科.关子在高校引进人员中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的思考.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93-95.

5.陈水生.关于高校人事代理工作的思考.江西社会科学,2002,(8):74-75.

6.焦平等.论高校人事代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戴菊生.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浅谈.江苏高教,2003,(3):34-36.

8.季明明主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于广云,中国矿业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佑民,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办公室主任;万方,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人事秘书。

4.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四

为加强公园为游客服务的效能,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推动昆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化新昆明建设,根据《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昆明市..局关于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文

件精神,结合我公园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整风的精神和参照“三讲”的办法,着力解决我公园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促使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二、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我市的政治

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制管理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之一。

结合我公园实际,通过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活用新思路,实现新发展,真抓实干,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环境质量,以人为本,为游客创造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最终实现昆明园林绿化事业大发展。

三、组织领导

成立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公园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组员:方法和步骤

(一)学习教育阶段(2008年2月)

1、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动员部署工作。

2月20日下午,召开动员大会。传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

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对全公园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

2、认真学习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2008年2月20日—2月

23日)

(1)学习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精神。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十七大修改的新党章和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会上做的工作报告。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白恩培同志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现代新昆明建设第五次调研会精神。省纪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白恩培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工作报告。市委九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重点学习仇和同志代表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以及他在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市纪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重点学习仇和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工作报告。《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政府印发%26lt;关于在全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26gt;等八各文件的通知》,以及仇和同志、张祖林同志在软环境建设动员会上的讲话。昆明市“两会”精神。

(2)学习时间、方式方法。2月20日—2月23日,自学、以班组为单位集中组织学习要求不得无故缺席、迟到,要求每位职工做学习笔记,公园软建领导小组进行抽查。

(3)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时间:2月24日—2月28日,在认真学习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及中层以上干部举办交流会,在会上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围绕加快建设新昆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发展园林绿化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谈学习心得,谈学习体会。

(4)根据公园动员大会、学习教育和解放思想交流讨论的情况,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要求公园中层以上干部撰写一篇心得体会。于2月27日前交公园办公室。

(二)自查自纠阶段(2008年3月)

1、在公园各服务点设立意见箱、意见簿,开展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内部干部群众和游客的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汇总后,形成书面材料于3月10日前报局软建办。

2、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3月10日—3月20日)

召集公园党员干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征集到的意见,按照园林绿化局要求的六个方面,深入查找分析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整改。(3月20日—3月31日)

对照园林绿化局的要求,在查清搞准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

(三)督查推动阶段(2008年4月)

5.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五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吉首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责任分解方案》(吉办发[2008]58号)和《吉首市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吉办发[2008]59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质监部门的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从而营造我市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经研究决定在全局

范围内开展经济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建设奋发有为的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确实推进工作、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为目标,把握新形势,立足新起点,务求新突破,认真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建立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为打造我市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作出质监部门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集中整治,进一步营造重商兴企的环境,优质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质量监督环境,办事快捷的行政环境,廉洁高效的管理环境。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政风行风建设融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地方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认真抓好全市企业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优化软环境建设,树立我市质监新形象。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教育阶段(8月1日至8月5日)

主要解决全局人员对软环境建设的认识问题。按照职责分工,各分管领导要做好本分管单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全员动员,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软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传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精神,宣布我局开展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提高对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二是开展专题学习。各股室队要在宣传教育联合阶段开展一次专题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党纪政纪处分的暂行规定》,学习州委、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出环境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文件,组织学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学习要有计划、记录和心得,保证学习效果,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全体干部职工要从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的要求出发,深刻认识开展软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把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思路的拓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使质监工作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自查自纠阶段(8月6日至9月30日)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出环境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各股室队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找局机关形象是否受到损害,干部作风是否做到风清气正,惠民政策、措施是否落实,干部的服务意识是否到位,是否存在违背“十条禁令”、损害软环境的人和事,并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群众等方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看群众对我单位的软环境建设情况是否满意。

开展“八查八纠”活动:一查责任心差,纠正责任心、事业心不强,耍滑头,不承担责任的问题;二查大局意识差,纠正本位主义、无团队精神、不协同作战、相互拆台、矛盾上移等问题;三查效率低,纠正办事拖沓、程序繁琐、效能低下、缺乏进取心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等问题;四查态度差,纠正漠视群众、态度蛮横、敷衍塞责、冷硬横推、作风粗暴、吃拿卡要等问题;五查“肠梗阻”,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落实不力,执行梗阻特别是“中梗阻”严重,执行县委、政府和市局决定事项“打折扣”等问题;六查不规范,纠正办事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搞自由裁量、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问题;七查工作不在状态,纠正工作上不求创新、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工作激情不足、作风漂浮、工作不实等问题;八查乱“伸手”,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对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做到边查边纠正。9月20日前将自查自纠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市质监局软环境整治办公室。

(三)建章立制阶段(10月8日至10月30日)

这次集中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解决问题,一手抓制度建设。要在查找问题和整改的基础上,结合质监工作实际,制定软环境建设的相关制度,形成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高效办事的机关工作机制,用制度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推行首办负责制、文明办公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

制等工作制度,并将各项制度在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加强舆论监督,切实加强政风建设。二是坚持“阳光作业”,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在10月25日前制作完善《吉首市质监局办事指南》,《指南》要准确地载明质监局政务公开的内容和服务承诺,无偿提供给前来咨询、查询和办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三是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减少

行政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对行政审批项目,要明确规定审批对象、条件、内容、时限和程序。四是建立和完善限时办结制。在10月28日前,认真清理并制定出所有涉及质监部门办理事项的办理时限,并进行公示。以后各部门在办理各种事项时,除特殊情况外,一律要向服务对象承诺办理时限,并按承诺时限办结有关手续,对于投资者提出的申请,应按首办负责制的要求,指定专人给予全程无偿代理服务。五是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收费制度。10月底前全面清理系统内各项收费事项,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制度,公开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六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要严格执法程序,坚决打击不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办案水平,避免重复执法和一案多处的发生。七是进一步落实和创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跟踪服务。质监部门要对集中发展工业园区、重点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和重大项目在许可证办理、计量、质量、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等方面按照先服务后监督的原则,事前主动开展服务,落实专人到企业指导,特事特办,全程跟踪服务;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减少对这些企业不必要的检查和减免各种收费,既要让企业的各种行为符合国家有关质监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又不增加企业的负担。

四、工作要求

全体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软环境建设就是生产力、软环境就是竞争力、软环境就是生命力”的理念,以深化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为契机,把软环境治理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软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一)深入学习发动,动员全局力量,形成集中治理软环境的强大合力。通过专栏、党课、会议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全局每位职工深刻认识集中整治软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人人关心软环境发展,人人参与软环境建设的良好氛围,紧密联系实际,将软环境建设纳入日常业务工作之中,构成一项集中整治的系统工程。

(二)落实目标责任。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对软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和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别为第二责任人,对治理工作负具体责任,具体抓好分管部门的整治工作;各股、室、队负责人是所承担的职能职责整治任务的具体负责人,要将所承担的整治任务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力求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到岗,项目到人,成果到位。

6.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六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学风建设目标

以我校为2007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面达到“优秀”为契机,以学风建设和学生管理为突破口,促进学院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保持提供制度保证;促进教师抓教风促学风,在学风建设中身先垂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遵守教育教学规程,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广大学生提高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纪律,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我院各个班级、各团支部要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及新一届学生会、团总支的率领下,在相关老师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严肃考风考纪,确立人生目标,认真学习,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创建“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良好学风。

二、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学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全系学风建设工作,分工如下:

组长:何凤隽王提银

副组长:郭振才刘双萍董小焕

成员:杜玉香高丽萍黄锐诚王琳瑛杨彩玲鲍旺虎衡亮

三、学风建设工作的阶段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2006年10月—11月)

1、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召开“经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召集全院学生代表及全体干部大会,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更好的贯彻本次活动的精神。

2、年级辅导员召开本年级各班工作布置会议,把工作做到每一个班级,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

3、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生协会等学生组织要结合我院的特点及各年级的实际情况,组织研讨、调研,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拟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并上报我院学风建设工作小组审阅,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4、各班班委会成员在征求兼职导师及广大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拟定出本班级的学风建设规划,经辅导员批准后组织实施并交学生会备案。

宣传动员的内容主要围绕我院下半年学院学风建设年活动内容和意义,突出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院风和学风对学生成长成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目的是使我院全体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成绩、考试风气以及精神面貌等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7年7月)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端正学习动机,通过参与各种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发学生为民族振兴、祖国富强而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自觉性。

2、加强学风建设,狠抓上课考勤

(1)每节课由各班纪检委员负责点名,课后将迟到及旷课的同学名字连同其他课堂违纪情况一并填入表中,并经任课老师签字确认,每周周末由班长收齐交辅导员;负责全院考勤工作的辅导员每周二出上周本院考勤汇总表。

(2)各年级辅导员不定期到各班级抽查到课情况,并做好文字记录。

(3)学工办每周召开例会,依据《学生手册》规定,对学生无故旷课或课堂违纪行为予以处理,并在全院张榜公布。

3、加强宿舍管理,争创学习型寝室

(1)由学生会负责,组织各类切合实际的宿舍评比、比赛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氛围。

(2)由学生会负责,成立检查小组,定期对我院学生宿舍进行督导、检查,对违纪情况及时上报学办主任及辅导员。

(3)辅导员要利用空余时间尤其是每周的晚值班时间经常下宿舍与学生交流指导,并做好文字记录。

(4)学工办主任要有针对性地下宿舍,与部分学习困难同学保持联络,对舍风较差的宿舍加强指导的力度。

4、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努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累计达5门以上功课不及格的同学,由学工办统一协调,挑选品学兼优的同学通过“一帮一”的形式,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以达到共同提高。

5、充分发挥兼职导师的指导作用,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大学生涯规划、学习的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6、定期组织各类学术讲座,开阔视野,活跃学习气氛,营造浓郁学术氛围。

7、支持学生中的学术协会组织活动,锻炼学生能力。

8、安排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11、建立学院学风建设专题网站,给本院所有班级建立班级栏目,由各年级辅导员审核,各班按周供稿,汇报及宣传本班学风建设情况。

(三)检查、评比、总结、表彰

7.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七

1.1 补贴

在GATT 6th规定下, 补贴是指国际贸易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 以直接或间接增加从其领土输出某种产品或减少向其领土内输入某种产品, 或者对其他成员方利益形成损害的政府性措施。

国际贸易中政府补贴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1) 政府在财政上的贴补; (2) 泛指政府付与服务设施的全部款项, 包括对实际服务设施的补偿及纯津贴; (3) 一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向某些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或收入的支持。

1.2 反补贴

指一国反补贴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 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 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反补贴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经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进口成员根据国内反补贴法令通过调查征收反补贴税。

1.3 经济博弈论

博弈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约翰纳什发展, 主要观点为当一个集体中每一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以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根据其他经济参与者的决策采取最优决策, 其结果往往是竞争中没有赢家, 所有的经济参与者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失。博弈论告诉我们无论对手的策略是什么, 我们自身总有一个最优策略来应对他们所做出的选择。

当我们将经济博弈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中反补贴的分析和中国在WTO框架下的经济行为时, 我们总能够发现博弈论应用的影子。实际上, 国际贸易就是参与贸易的双边多边相互博弈的产物, 因此在接下来的分析中, 本文将从经济博弈论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中各国开展补贴和反补贴的依据。

2 具体分析

2.1 问题提出

说到补贴, 总是存在一些问题:为什么在国际贸易中一方出口厂商总能在另一个国家以更低的可比价格来出售产品?为什么一些国家的政府会选择对其出口企业进行补贴来激励出口企业出口?

同时, 当我们谈到反补贴时, 也会提出相似的问题:为什么一国政府会对其他国家的低价产品征收如此高的关税, 到底是低价的进口产品对其国家消费者有利还是实行以反补贴反垄断为手段进行贸易保护对其国家消费者有利。在下面的分析中本文将基于经济博弈论对以上问题进行解释。

2.2 博弈论与补贴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 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根据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那些在国际竞争中规模较小, 资金技术较弱, 难以在较低的成本下提供给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企业会承担很高的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在宏观经济学中, 根据支出法, 一国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从等式上我们可以看出出口对提高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一个国家的政府会不遗余力的激励国内企业尽可能多地向外国出口产品和服务以创汇增加国民收入。一国政府有多种方式刺激国内企业开展出口, 比如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是一般来说一国政府会选择通过对出口企业直接进行补贴的形式作为刺激出口的最佳手段。

假设世界市场上只有两个国家, A国与B国, 两个国家都生产服装和小麦, A国在生产服装上有比较优势, 而B国在小麦上有比较优势。根据国际经济学比较优势原理, A国将大规模地从事服装生产, 小规模地从事小麦生产, 并对A国出口大量的服装和少量的小麦;B国将大规模地从事小麦生产, 小规模地从事服装的生产, 并对B国出口大量的小麦和少量的服装。在这种情况下, 劳工部门在A国的政策制定上更有影响力, 而农业部门在B国的政策制定上更有影响力。

在劳工部门的压力下, A国政府会更多地对服装部门进行补贴。同时, 如果A国政府对本国小麦部门也进行适当的补贴, 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能够增强小麦部门的竞争力, 增加小麦的出口以提高国民收入。在农业部门的压力下, B国政府会更多地对小麦部门进行补贴。同时, 如果B国政府对本国服装部门进行适当的补贴, 同样可以增加本国服装部门的整体竞争力。综上所述, 一国政府不论是对其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还是具有比较劣势的部门进行补贴都可以增加本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以博弈论支付矩阵分析, 如表1所示:如果A国政府选择进行补贴, 而B国选择不进行补贴, A国的服装部门和小麦部门都会得到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A国服装和小麦的出口量都会增加, 因此B国两部门经济会受损, A国获得100点贸易效用, 而B国仅能获得20点贸易效用。反之则反是。如果A国与B国都选择不对其本国两部门经济进行补贴, 那么原先的国际贸易格局不会发生变化, 两国会获得一样的贸易效用, 但贸易效用都低于两国对本国两部门经济进行补贴时的情况, 因此两国在国际贸易中都获得80点贸易效用。如果两国都对本国两部门经济进行补贴, 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恶性竞争, 引起两国产能过剩, 但是其贸易效用仍然高于只有一方使用补贴的情况, 因此两国都得到50点效用。

因此, 当A国选择对本国经济部门进行补贴, 对于B国政府来说, 如果其选择不补贴, 则只能得到20点贸易效用。但如果B公司选择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在国际贸易中B国能得到50点贸易效用, 所以若A国政府进行补贴, B国政府的最优策略就是跟近:也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如果A国选择不对其经济进行补贴, 若B国同样选择不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则只能得到80点效用。但如果B国选择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在国际贸易中能够得到100点效用。综上所诉, 对于B国政府来说, 无论A国政府是否选择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B国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对于A国政府来说, 上诉分析同样适用:无论B国是否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A国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对A国经济进行补贴。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参与国际贸易各方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 使自身贸易收益最大化, 都会选择对本国经济进行补贴。

2.3 博弈论与反补贴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 补贴是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为了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采取的最优措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国会发现自己所有的贸易伙伴都在对其两部门经济进行补贴, 本国并不能长期从补贴中获益, 反而大量的补贴还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为了继续保证自己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 各国政府通常会选择对国外进口产品开展反补贴、反补贴调查。

假设A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服装和小麦产业, 对从B国进口的服装和小麦进行反补贴、反补贴调查, A国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法律, 其中规定对从B国进口的服装每件增加20元关税, 对从B国进口的小麦, 每吨增收100元关税。A国政府以反补贴的名义设置贸易壁垒, 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抵消B国出口服装、小麦的价格由于政府补贴产生的价格下降的部分。

根据博弈论支付矩阵分析, 如表2所示:A与B两国政府任意一国针对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的时候, 对另一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很大, 受到打击一方的贸易效用减少100点。若A与B两国同时选择对各自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两国的贸易效用仍然会受到打击, 但相对于在受到反补贴时不采取任何措施, 其损失会减小, 此时两国贸易效用同时减少30点。当A与B两国同时采取对各自出口产品不采取任何反补贴措施, 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不会发生变化, 两国都会因为政府补贴的存在受到损失, 贸易效用减少50点。

根据比较静态分析, 当A国政府选择对其进口产品进行反补贴时, 若B国不采取任何行动, 其贸易效用会减少100点;若B国采取反补贴反制, 其贸易效用会下降30点, 显然B国政府会选择损失相对较小的跟进反补贴策略。当A国对其进口产品不采取任何反补贴措施时, 如果B国同样不采取任何反补贴, 其贸易效用会下降50点, 而如果B国政府采取反补贴措施, 此时B国贸易效用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因此, 无论A国政府是否使用反补贴措施, B国政府的最优策略都是采取反补贴措施。

同理可得, 无论B国政府是否会对其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 A国都会选择对其进口产品开展反补贴措施。

3 结语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贸易格局下, 反补贴案件的增长速度很快。据WTO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反补贴新立案总数同比增长25%。这不仅反映了近年来反补贴作为一个保护本国产业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使用, 也反映了补贴经常在国际贸易中被使用。

在国际贸易中, 政府通过对国内出口企业进行补贴, 一方面可以对国内出口企业提供财政支持, 降低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间接降低出口产品价格, 提高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针对贸易伙伴国政府对其出口企业开展补贴的最优应对策略, 一国政府也会跟进, 即对其本国出口企业开展补贴。

向WTO提起诉讼开展反补贴措施, 作为对补贴的配合使用, 各国可以一方面通过补贴尽可能地增强自己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通过反补贴立案尽可能地减少自己受到贸易伙伴国补贴的影响。

基于建立在博弈论上的支付矩阵模型, 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国际贸易参与者都有很强的内在动机对国内企业开展补贴行为, 对国外进行反补贴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立宏, 郁义鸿.光伏产业政策体系评估.多层次抑或多元化[J].改革, 2012 (08) .

[2]王江, 徐婷.中国光伏产业国际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 2012 (07) .

[3]李仲平, 李炼.美国反补贴法能否对中国适用的法理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0 (08) .

[4]冯春丽, 周骏宇.WTO制度的博弈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5 (04) .

[5]王仁祥, 齐丽娟.国际贸易政策的关税博弈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5 (01) .

8.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 篇八

摘要: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并取得一定成就。本文对广东地质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从结果中分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现状

地理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合作获取地理知识,从而获得地理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广东人民出版社和地质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的《地理》教材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地理活动,实施效果值得关注。本文将通过对南充市所使用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广东地质版(2013年7月第2版)中的活动系统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活动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措施。

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的特点

1.类型功能多样化,导教导学情景化

本文参照尹燕立总结的中学地理活动的分类方法[1],以及张晓芹总结的活动系统分类体系[2],结合广东地质版活动系统内容,将八年级上册活动分为三类:认知性活动、操作性活动、综合体验性活动,其中认知性活动占70%,操作性活动占24%,体验性活动占6%,具体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知,活动具有多样性,活动功能也因此多样化。这使单一的讲解—接受式变为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需要问题及生产生活现象等营造情境,且需要学生的参与,因此本教材的活动系统能促进师生互动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的形成。

2.活动与正文互补,巩固与教学并存

部分活动置于知识点之后用于巩固知识,但更多是穿插于课文系统之中。部分知识由学生探究和思考完成活动得出,用于补充正文进行教学,教材因此也增强自身探究性和实践性。且学生沿一定思维在思考中进行整堂课的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能力提升,体现情感培养

活动系统内容重视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读图表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表类活动(约占41%)及问题分析类活动(约占23%)共占总活动的6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尤其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约占总活动的12%。在所有活动中都体现情感培养,尤其在综合体验性活动中更为明显。

二、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实施的现状

本次调查对象为南充市11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及相应的地理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学生共发放1 093份问卷,实际回收1 082份,有效问卷为979份,有效率为90.48%。对教师发放25份,回收与有效问卷均为25份。

1.对地理教学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调查显示,仅20%的学校和96%的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地理学习重要,73%的学生认为地理重要,1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仅10%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重视程度各不相同,绝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大部分学生重视地理学习,多数地理教师重视地理教学。

2.活动实施频繁且效果一般

在地理活动实施中,教师经常实施活动占36%,有时实施活动占48%,偶尔和很少实施活动分别占12%和4%。由此可见,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实施较频繁。教师实施活动的题材大部分源于教材,自主设计地理活动较少。活动实施效果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24%、68%和8%,而学生认为很好、一般和不理想分别为39%、54%和7%。由此说明,实施效果总体一般,但学生比教师对活动效果更满意,说明学生易于接受开展活动。

3.活动实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期望

调查显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而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说明实施最多的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认知性活动多采用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基本能满足学生期望,非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基本满足学生期望,这两类活动教学实际情况与学生期望基本一致。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开展,但学生希望开展此类活动,体验性活动多采用观看视频和讲述的方式,而学生最期望的是真实体验,其次是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讲述的方式进行此类活动,因此,学生更乐意参与活动并亲身体验活动。

4.活动系统功能基本体现

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引导教师情景教学,转变授课方式,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调查显示,6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有效促进师生互动,76%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对教师授课方式影响较大,48%的教师认为活动系统能经常引导情景教学,94%的学生认为活动对自身学习方式转变影响较大。因此,活动系统功能基本能得到体现。

三、地理教材活动实施存在的问题

1.分析课标不深入

教师上课效果跟其对教材加工程度及对课标的研读深度有关。40%的教师只对教材活动略微加工,不能进一步挖掘教材价值,不能使用各种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资源,易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60%的教师会对教材活动充分加工,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心理特征、学校资源及环境、教材实施难易度等因素设计地理活动实施过程。但教师分析课标不深入,易局限于教材,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活动。

2.实施活动与学生兴趣不匹配

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和体验性活动,但耗时的操作性活动几乎不实施,体验类活动很少真实体验。其原因主要是:课时太少;活动设计缺乏必要材料,活动可操作性低,硬件设施不允许,课堂纪律难控制;安全因素与学校不重视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教师实施最多的是认知性活动,由于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所以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

3.课外活动开展少

由于各学校有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和教师担忧安全问题,不愿意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因此,导致活动不开展最主要原因是安全因素,学校不重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甚至持否定态度。其次是地理课时少,三是与考试无关及难度太高。然而,五谷不分的学生大有人在,生活常识严重缺乏,所以带学生进行野外实践并了解自身生活的环境非常重要。

四、地理教材活动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应投入资金建立地理实践考察基地,增添地理实验器材,设置地理兴趣课堂,增加地理课时。学校应以长远发展为目的实施教育教学策略,鼓励教师开展地理活动。建立激励机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地理实践成果评估体系,学生与指导教师均参与评比,将地理活动开展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定结合,学生参与活动情况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

2.强化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除掌握过硬的地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具有运用地图、图表、数据的技能,具备地理考察、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地理分析方法。此外,需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制作课件及电子挂图,运用google earth遥感图像讲授中国自然地理概况,将GIS技术运用于中国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的教学中。

3.研透课标, 灵活安排活动

教师设计活动时需对课标及教材进行研读,根据课标要求及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或重新设计活动。例如,“土地资源”一节安排学生搜集资料的活动,教师可灵活地将“搜集资料”改为“读图表分析”,教师准备图表资料,引导学生读图读表思考,训练其分析问题的思维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耗时性活动,教师可设计颇具价值且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灵活安排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如地理小报、班级小规模调查等。对于野外考察、调查研究,由于考虑到安全及时间因素,教师可分批带领感兴趣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野外进行考察和调查,这样的活动有针对性且效果更好。

4.合理设计,提高参与积极性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因此讨论法成为地理活动常见的教学方法,应用最广泛的讨论方式为问题式讨论[3]。初中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常对新奇有趣的教学材料感兴趣,故教师应选择新奇的主题,如生活中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地理现象、微小但充满大学问的地理问题等。设计问题时,应设计具启发性及方法渗透与逻辑追问的递进式问题,多角度多方向并延长问题链,引发学生多向深入地长链条思考,问题解决后有反思也能向其它方面发散。教师需提前设计好引导方式而不是直接由学生的答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尹燕立.高一地理教材活动系统内容、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 张晓芹. 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系统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9.经济活动分析制度 篇九

QG/JSLD 12.04-2000

经济活动分析制度

1范围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分析,及时地发现经济活动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

本标准规定了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管理职责、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和方法、要求、程序以及检查与考核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部的经济活动分析。

2术语和定义

经济活动分析--运用业务核算、统计、会计、计划等资料,对一定时间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为企业正确地进行管理决策和取得最大经营效果提供数据,给予评价,推动企业完成预定的计划,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种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遍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3管理职责

3.1计划与市场营销部职责

3.1.1 负责分析期发电量、上网电量、厂用电率、供电煤耗率、负荷率、利用小时、非计划停运、设

备等效可用系数等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此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3.1.2 负责对管理中存在的对经济效益有影响的事件或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

法,以提高

管理水平。

3.1.3 负责分析电力市场形势和其变化对公司电力营销的影响,讨论分析营销方式的执行

效果,并提

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3.1.4负责分析灰、渣的销售量、销售收入和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对灰、渣销售的影响,并提出销售策略和增加销售收入的途径。

3.1.5负责汇总和编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并发放或传送至公司领导和各部门。

3.1.6负责对经济活动分析会上确定的要求所实施的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并提出考核意见。

3.2生产策划部职责

3.2.1负责分析机组经济技术指标升降情况、原因,特别是对发电量和供电煤耗率的影响,并提出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布置下阶段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

3.2.2 负责设备的可靠性与缺陷分析,提出当前的十大设备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对上期提

出的十大问

题解决情况进行分析。

3.2.3 负责检查科技进步,节能降耗等重点技改项目的执行情况及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分

析评估。

3.2.4负责全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情况的统计分析。

3.2.5负责对检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

2000-12-06

2000-12-12 实施

3.3燃管部职责

3.3.1负责燃料(煤/油)入厂和库存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关注燃料市场动态,分析市场变化对发电成本的影响。

3.3.2负责提供入厂煤煤种、煤质、煤价、亏吨、亏卡、煤油比、入厂油油种、油价、油质等分析资料,并对燃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或处理意见。

3.4物资部职责

3.4.1负责分析各部门对需用物资的计划情况、采购计划及比质比价采购的执行情况和市场动态。

3.4.2负责提供库存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周转情况、超储积压物资情况、修旧利废情况,并对二级库存量和保管情况,以及在物资采购和领用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

3.5工程管理部职责

3.5.1负责对计划任务单执行情况的分析。

3.5.2负责外包工程费用、决算审核情况及对外包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3.6财务部职责

3.6.1负责提供分析期内发电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电费回收、实现利润及资金占用等情况的资料,并分析其升降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3.6.2负责分析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3.7人事部职责

3.7.1负责分析劳动工资计划费用的执行情况,分析劳务用工及费用等情况。

3.7.2负责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的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3.8行政部职责

负责分析非生产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方面的领用及水电消耗情况,并提出节约费用方面的措施或对策。

4经济活动分析的形式和方法

4.1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是公司的一项管理活动,分为公司经济活动分析、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班组经济活动分析。

4.1.1公司经济活动分析是对全公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所进行的分析,应反映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貌,全面检查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计划完成情况,揭露企业管理工作的矛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

4.1.2 部门经济活动分析是对部门范围的生产业务活动及其成果所进行的分析。各部门应根据各自的 批准

职责和计划执行情况召开部门经济活动分析会,查找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需要采取的措施等,针对影响公司经济效益的事件,剖析原因,或总结经验,提出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形成统一格式的书面材料,提交计划与市场营销部,以便在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上讨论。

4.1.3班组经济活动分析是对班组核算中有关指标,如发电量、检修(或操作)质量、材料消耗、工时利用等指标、定额完成情况的分析。要直接面对生产、联系实际、经常地进行分析,为提高班组工作绩效服务。

4.2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经济活动分析比较普遍运用的方法有比较法(找差距的方法),因素分析法(查原因的方法),综合法(寻结论的方法),比较法是基本方法,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是用比较的方法寻找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改进工作。

4.3 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定期进行,部门经济活动分析和班组经济活动分析可采用经常的、不定期的或专题性质的形式进行。

5经济活动分析的要求

5.1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各职能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围绕生产经营工作深入细致地、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弄清指标升降原因,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及防止对策,不断地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5.2分析工作要以公司经营目标为中心,密切关注经营环境的变化。着重分析影响安全性、经济性的问题,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分析工作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工作、关键问题要重点分析,同时不回避难点和矛盾,对重点、难点问题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和解决办法。

5.3分析工作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着重于指标量有变化的项目。分析工作不仅要与计划指标比较,而且要与国内先进水平及历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

5.4分析工作要采取动态发展的观点,一方面通过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找出经济运行的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

6经济活动分析的程序

6.1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每月举行一次,一般安排在每月8日(特殊情况另行通知),由分管经营的副总经理主持。由公司领导、副总工程师、副总经济师,纪监委、工会、团委及各部门负责人,计划专责、宣传人员、秘书参加,必要时请有关人员参加,由办公室通知。

6.2公司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应围绕公司电力生产经营情况、资产状况、市场环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重要指标要进行预测,主要内容有:电力市场供需情况、发电量、上网电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设备运行状况、原材料和燃料的采购、库存、价格、消耗等情况、灰渣销售情况、发电成本变动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利润完成情况等。在季度末、末的月份,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应增加季度、的分析内容。

6.3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由计划与市场营销部牵头组织准备,计划与市场营销部、生产策划部、物资部、燃管部、工程管理部、财务部每月根据各部门职责形成书面材料,人事部、行政部每季度形成书面材料,在会上进行汇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分析意见、改进措施和处理对策,必要时可由其他部门进行专题发言,最后由会议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

6.4公司经济活动分析会结束后,各有关部门应将经济分析书面材料交计划与市场营销部,由计划与市场营销部编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并发放至各部门。

7检查与考核

由计划与市场营销部对会议确定要求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提出考核意见,作为月度奖考核依据。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计划与市场营销部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永伟,审核:龚振华、赵建刚、张剑、李毅、缪世杰、陈锦清、高鹤年、赵建国、李清和,审定:李亚军,批准:方国清。

本标准由计划与市场营销部归口。

本标准委托计划与市场营销部负责解释。

1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十

经济活动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常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为指导,以会计核算、统计报表、计划指标和调查的情况为依据,运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某一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或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探索经济规律,评价成败得失,探讨其中原因,寻求改进方法,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全面反映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也简称为经济活动分析。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中现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市场预测 报告是对未来情况推测和把握,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过程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和规律。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与种类

经济活动分析是加强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作为反映经济活动分析结果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经济生活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客观经济活动的情况。

为制订和调整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及时、正确地指 导经济活动,解决经济问题。

第二,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经营管理,想 方设法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为财政、金融、工商、税务部门提供信息资料。

使他们了解企业的 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有效地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作用。

第四,及时地帮助经济管理部门尤其 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

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做到“未雨绸缪”。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种类

划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既有利于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把握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写好经济活动分 析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经济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其种类也很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按照经济部门、经济工作内容,经济分析报告可以分为工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商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可 以分为财务状况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设备情况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库存结构分析报告、市场动态情况分析招告、商品流转情况分析报告税收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资金运用情况分析报告等。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目的,可以分为事前预测分析、事后检查分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预期分析和期终分 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部门和人员,可以分为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形式,可以分为文章式分析报告和 表格式分析报告。

三、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因材料的内容和分析的目的不同而定,写作时要合理安 排。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一)标题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标明被分析单位、分析的时限、分析的内容及文种。如:《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1994年第一季度储蓄结构分析报告》。有时也可省去单位和时限。如:《资金 拆借购货币政策操作分析》。也有直接标明分析报告的结论论点,如:《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二)正文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采取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思思路。

1.导语部分

导语部分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开头,通常是开门见山地概述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分析的必要性和目的、分析的中心内容、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如 《1992年乡镇企业增长分析》的导语即概括介绍了我国乡镇企业1989—1992年的增长情况,并点出了总的评价,即“乡镇企业的增长重又走上了高速增 长的轨道”。也有直入主题点明分析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2.主体部分

这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全文的核心部分,要运用科学的经 济活动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推导,对影响经济指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既分析经济活动的成效和经验,又揭露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主客观原因,然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作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得出结论。

在主体部分运用数据有两种方式。一是数据表格相对集中,先列出 表格和主要数据,然后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另一种是边列举数据边分析评价,最后再附上完整的表格,给予总的评价,得出总的结论。

3.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主要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或措施。也有的在结尾部分概括与总结全文,重申作 者的观点,或者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三)落款

一般要写明报告单位或报告人的名称或姓名,有的还要签字、盖章,最 后注明报告日期递交主管部门,也有一些用于研究的报告不需要落款。

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完整、系统、准确的数 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材料相结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中肯的评价,提出切实的建议,是写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关键。

(一)要充分占有 并恰当使用材料

真实、准确的材料是判断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的依据。因此,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充分占有材 料,包括各种核算资料、统计资料、计划指标、调查收集到的实际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分析研究,即对各种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系统化,并提炼出观点,写作时再根据主题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收集到并处理过的材料来说明观点,阐述主题。

(二)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经济活动的规 律

经济活动分析是一门科学,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时必须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写出的分析报告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正确地指导经济 活动。

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调查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 析法、相关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分类分析法等等。下面着重介绍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对比分析法或指标分析法,简称比较法或对比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加以对比,从而揭示出彼此的联系和差异,暴露问题,为进一步查明原因、提出对策提供依据。在具体对比分析过程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比计划,即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计划完成情况,显示问题所在,为进一步寻找其中的原因提供依据。

比历史,即分析期实际指标与前期(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对比,也可以与历史最高水平线最低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发展动态,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的改进情况。此外,某些经济指标不规定计划指标,必须进行历史对比,以便查明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果。

比先进,即分析期 实际指标与先进指标对比,可以与本地或国内不同地区的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在企业内部还可与先进车间、班组成先进个人的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

2.因素分析法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比较分析法揭示出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必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因素分析法就是用来分析研究经济指标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对策,克服不利因素,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因素分析时,要注意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因素作重点 分析。不能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在分析时,既要重视对客观因素分析,也要重视对主观因素的分析,不能“见物不见人”,并注意捕捉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因素,要 有发展的眼光。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下降,可能是由这些因素造成的:机器设备的老化、原材料质量不过关、质检制度的放松、工人质量意识的下降、老工人退休而大量新工人上岗后技术不熟练等。在分析时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主观的,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已经存在的,哪些是可能会 出现的等等,从而根据这种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快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要注意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是单纯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要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指导经济工作或为经济决策提供参 考。提出对策不能空发议论,泛泛而谈,而要具体实在,有理有据,切实可行。

(四)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数据准确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篇幅一般较长,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服从主题需要。例如,全面分析报告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来考核经济活动的结果;专题分析报告 则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或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一事一题,不散不乱;简要分析报告往往是抓住几个主要指标或一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材料使用上,要用最适用、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说明问题;在结构安排上要严谨周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文字表述上要 简洁明了,文约意丰;在数据运用上要准确无误,必要时可制成图表。

【例 文】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或通货紧缩趋势时,一般是同时采用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我国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的同时,却提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呢?

一是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1978—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9.7%,零售物价年均上涨6.2%,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23.6%,贷款年均增长20.6%,广义货币年均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高出 7.7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多年高速增长,广义货币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现价(GDP)的比值呈连续上升趋势。M2与GDP之比,1998年为 1.31,1999年为 1.46,2000年为1.52,其比例之高居世界各国前列。M2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创造的,M2与GDP比率过高,说明多年来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同时,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偏快的情况下,将增加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在多年积累的货币存量过多的情况下,如果再过分扩张货币供给,就会进一 步扩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

二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负债率过高和 资本结构单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5%左右,企业承受贷款能力较强,加上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导致贷款多年大幅度增长。到90年代中后 期,国有工业企业账面资产负债率为65 %左右,如剔除账面无效资产,实际负债率在80%以上,少数行业出现资不抵债。另外,近年新开工的一些技改项目资本金普遍不足,资产负债率也较高。负债率 过高使企业承受贷款的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盲目增加贷款,势必增加新的呆坏帐,加大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

三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主要不是货币供应不足。结构问题的实质是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解决结 构问题应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单靠扩大货币供应事倍功半,相反还可能增加新的矛盾。

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大力 支持。1998年,中央在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银行资金比较宽松,但由于市场有效贷款需求不足,贷不出去。财政增发国债,由银行购买,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又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

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主要内容实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收缩货币供应,而是适当增加了货币供应。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 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为此,1998 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商业银行按信贷原则自主增加贷款;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7个百分 点,按1999年末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近8000亿元,为商业银行增加贷款、购买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条 件;1996年5月以来连续8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降息累计减少企业净利息支出近3000亿元。降息提高了企业效益,支持了资本市场发展,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对启动投资、促进消费,对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5月 恢复公开市场操作,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商业银行资金实力,促进贷款投放,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对商业银行定期进行窗口指导,及时传导货币政策意图。

2.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1998年以来,对信贷政策进行了一系列 调整,主要包括:调整基础设施贷款政策,鼓励和督促商业银行发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调整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农村信贷政策,推行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制度;调整出口信贷政策,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调整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政策,提高商业银 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进一步沟通和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调整对非生产部门的信贷政策,开办助学贷款,开办学生公寓、医院等贷款新项目。

3.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

发挥货币政策保金融稳定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人民银行认真 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稳定的作用,主要包括: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支持其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支持债转股;为确保少数严重资不抵债中小金融机构顺利退出市场,确保居民存款支付,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根据从严掌握的原则,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支持和 配合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等等。

4.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 政策工具改革,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1998年底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成交量为1978亿元,2001年达到了 8082亿元,较1998年增长了3倍;1997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量为307亿元,到2001年已达到了40133亿元,增长近130倍; 1997年商业银行承兑票据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为1335亿元和581 亿元,2001年分别为5112亿元和2795亿元,分别增长了2.8倍和 3.8倍。几年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明显加大,对基础货币吞吐、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显著增强。1998年公开市场业务累计交易量为2827亿 元,2001年达到16781亿元,交易量增长了4.9倍。

近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 正确的宏观决策。

1.保证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1998—2001年广义货币(M2)分别增长 15.4%、14.7%、14%、14.4%(后两年含股民保证金存款),分别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物价之和(GDP+CPI)高8.4、9、5.6、6.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增加11491亿元、10846亿元、13346亿元、12913亿元。四年来,根据物价涨幅、经济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预期调控目标为年均增长14~15%,实际执行结果都在调控 目标之内。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商业银行发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增长较快。四年共发放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1万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债项目建设;二是农村信贷结构得到调整。1998— 2001年四年中,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限额累计增加812亿元。2001年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1395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新增 803 亿元,占57.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年;三是个人消费信贷得到迅速发展。1998—2001年,个人住房投资分别增加3614、4010、4902和6226亿元,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294、905、1952和2282亿元,到2001年末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余额达到5598 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在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下,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几年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贷款份额继续上升,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2000年末对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8%,比1996年末上升9个百分点。

3.金融监管得到加强,贷款质量有所提高

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化解金融风 险,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2001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首次出现 双下降,分别下降907亿元和3.81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下降3.42和4.93个百分点,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降低2— 3个百分点的目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处置不良资产1707亿元,收回现金357.7亿元,现金回收率达到21%。

4.国际收支状况良 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本外币政策的协调,维护了内外部经济的双重平衡

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除1998年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 户保持持续双顺差。到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 2121.7亿美元,比1997年末增加723.7亿美元。2001年当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5.9亿美元,创历年外汇储备增加额最高纪录。2001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6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1998—2001年,GDP分别增长7.8%、7.1%、8.0%、7.3%,消费物价分别上涨-0.8%、-1.4%、0.4%、0.7%。稳健货币政策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今年货币政策目标和主要措施:在2001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朱镕基总理要求,要更好地发挥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调整和优化 信贷结构,大力改善金融服务。贯彻总书记、总理的指示精神,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改进服务,扩大贷款营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002年货币信贷预期调控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3%左右,现金M0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000亿元左右。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 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证基础货币的总体适度,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协调好本外币利率政策,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目前的上浮30%扩大到50%。适当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加强再贷款管理。健全有关货币政策的信息收集、分析、咨询、决策和监测系统,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在防范金融 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是发挥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督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支持国债投资的基建、技改项目和农业结构调整,改进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量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增加对农户贷款、“公司+农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小城镇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必须坚持农户自主申请、自主使用、自主还贷和农村信用社按贷款原则自主审查、发放和回收贷款的原则。通过“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建 立银行、学校和借款学生三者之间稳定的关系,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幅度增加。稳步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严禁发放个人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指导,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发展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优化小企业的信贷环境。继续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金融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三是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增强贷款营销观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固定资 产贷款审批权集中,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下放的原则,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增强分支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逐步改变目前自上而下、层层下达贷款规模的做法,依据当地信贷合理需求,按季自下而上编制、自上而下审定以资金来源和运用、成本和利润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经营计划,理顺内部资金往来利率,促使分支机构 合理和充分运用资金。各商业银行要增强市场营销观念,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培养和选拔客户,拓展信贷市场;完善贷款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考核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调动信贷工作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上一篇:2022学年度学校关工委工作总结 - 滁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下一篇:光通信复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