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欣赏美术教案

2024-10-08

漫画欣赏美术教案(19篇)

1.漫画欣赏美术教案 篇一

第20课:漫画与动漫欣赏

教学目的:1.提高学生审美能力。2.增加学生对漫画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漫画作者的创作初衷和表达的想法。课前准备:漫画图片和动画片段

授课过程: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1.讨论:卡通画和漫画的区别?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3.简介:卡通一词是缘于英文:cartoon的音译。我们中国也称“美术片”。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

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4.卡通是怎么制作、拍摄的?动画片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会制七千多幅图画。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六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动画的中间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画片的摄制能力。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爱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9年他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二十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1888年10月,雷诺运用幻灯机的技术,制成了光学影戏机。分绘制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为在电影发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雷诺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动画片的创始人。电影发明以后,动画片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而发展。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从此动画电影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明动画艺术家,1923年,他拍摄了动画片《爱丽丝漫游仙境》,从此走人了动画艺术的道路。5.卡通形象与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1)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2)拟人化,活泼可爱。(3)变化丰富,引人入胜。6.讲解课本上中国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卡通故事。7.放一段优秀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三.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加以纠正,归纳,复述,巩固记忆。

四.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漫画欣赏特点手法用途

2.漫画欣赏美术教案 篇二

一、美术作品欣赏课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审美活动, 教师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一)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既是欣赏者也是讲解者。

教师的讲述若能自然地带有感情色彩, 不但能影响学生, 甚至能左右学生的情感。值得一提的是, 教师在讲解作品之前, 一定要对自己的判断做理性的分析, 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 用诸如“我感觉到……”和“我体验到……”等非定性语气,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解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 以这样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于是, 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 了解对于美术欣赏的认识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突变的, 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 使认识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二) 欣赏关术作品, 是欣赏客体和主体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

但是, 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 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 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 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 (尤其是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 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意识去感知作品, 将普通情感升华到审美的判断。

(三) 教师是沟通作品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在教学中, 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设计极为重要。但是, 在学生鉴赏力较低的情况下, 需要教师提前查阅史料, 创设情境, 进行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例如促进美术与文学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印结合, 将各种艺术

因素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揉合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例如中国的意向造型, 一边欣赏倪云林的作品, 一边诵读《天净沙·秋思》, 这样更能体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和诗、书、画相结合的悠远意境。这样, 既可以营造氛围, 更可以烘托主题, 启迪思想, 加深理解。多年的美术教学, 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如《中国青年报》的“诗画欣赏”, 一边是唐诗, 一边是绘画, 利用这样的资料进行教学效果十分的好。

二、如何分析美术作品, 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审定艺术形式, 区别作品类别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看内容。

内容是美术作品表现和反映出来的:具象的故事情节;非情力水平, 一定要有足够的语言文化知识, 通过多读多记, 增加语言文化知识, 扩大词汇量;通过与外国人交谈所看外国文章, 了解欧美国家概况, 跨文化交际知识等等, 语言文化知识面扩大了, 听力水平自然有所提高。

2.学生的英语学习心理障碍和不良学习习惯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

笔者一直记得我国着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催化剂一样, 能够加速学习进程, 提高学习效果,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 有的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不善于养成良好的习惯, 久而久之, 听力水平就难以提高。

在视听说过程中, 有的学生习惯于趴在桌子上听, 或者用手托着脑袋听, 或者手里玩着笔听, 或者闭着眼睛听等等, 时间一长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听说目的。另外视听说过程中不注意一边听一边写, 记录关键词, 重要的数据等, 以免忘记;因为听是输入的过程而说是输出的过程, 在听力过程中, 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耳、手、脑、心并用的习惯, 往往对信息应接不暇, 顾此失彼, 影响听力效果。

再次学生的心理因素也对视听说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人的心理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的意志力等因素也至节的物象;有内涵的哲理;手法或抽象的点、线、面、形、色构成的节律、情绪等。引导学生既能看画面表现的形象、情境, 也能感受到美术家倾注的感情和情绪的表达方式及画面的寓意。

(二) 从剖析形象人手, 分析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

形象的塑造是作者尽想、感情和艺术功力的体现, 也是其作品艺术力量之所在, 只有通过剖析形象的途径才能使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有所认识。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现代作品欣赏比较难, 究其原因, 也许是欣赏传统的再现性的作品时, 有关的资料和前人的经验先人为主, 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按受, 学生无法一下子突破原有的经验和习惯的局限, 因而使欣赏教学无法深人。很多学生说看不懂波洛克、达利、蒙得里安的画, 他们都提出这样的疑问:“这画的是什么?要表现什么?”而不是说:“我感觉到了什么?”这就是观者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 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 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以上列举的事实说明, 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 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 无疑会使欣赏更深刻, 也更因难。

(三) 将美术作品与美术家, 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进

行分析, 使学生对其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 才能更深人地理解作品。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 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生活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反映。这样欣赏者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 还可以从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获得丰富的知识, 培养文化潜质。不了解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 就无法理解14世纪以后的西方作品, 无法体会西方绘画和东方绘画的区别;不了解三大宗教, 就无法理解巴黎圣母院和泰姬马哈陵的风格和内涵;不了解中国历史, 也难理解中国的壁画。这些必要的联系, 使得欣赏更加全面, 联想更丰富。

诚然, 教师对作品的评价总有一定的权威性, 并且表现为一种灌输性, 如有不慎, 就会流于泛泛而谈的现象?所以要有所认识。还有, 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应该是建设性的, 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社会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 都存在局限性, 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选材、或侧重于表现, 所以说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欣赏和评价作品。

欣赏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活动过程, 对作品进行大量的欣赏和剖析练习, 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审美鉴赏能力的人才。

关重要。虽然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直接介入, 但其对学习的效果起着促进和抑制作用。这些因素在听说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两个人的听说水平相当, 心理状态不同, 考试的结果也会相差很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要对学生有耐心多鼓励, 少批评, 安排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 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提高英语听说的水平。

总之, 影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因素很多, 正所谓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要想把学生英语听说水平提高上去,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英语听说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 要想提高英语听说教学水平和听力技能, 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克服这些制约听力的负面因素,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慢慢提高, 相信最终一定在听说教学过程中受益匪浅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肖莹.英语视听资源的开发与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01.

2. 孙昌达, 萧树滋.发展多媒体教学促进现代化.现代远距离, 1997.1.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8

3.美术教学要重视美术欣赏 篇三

在美术教学中,实践固然重要,但欣赏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更为突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欣赏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学生;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教学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始能具备。美术欣赏教学就是直接以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为学习对象,通过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手段,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寓于对具体作品分析讲解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通过对具体的艺术品的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的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并深刻得影响自己的气质、品格、意志、信念。显而易见,同一般美术技能教育内容及其他教学手段相比,美术欣赏教学更能利用审美活动的认识意义和教育作用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使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学会通过审美的方式理解世界,认识社会,把握人生,促进学生德、智、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看一些美术作品,更是培养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欣赏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是通过几节美术作品欣赏课就能进行美术欣赏的。因此,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而且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引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通过引发出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从而产生真切的审美体验,提高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认识艺术语言,更是培养审美态度

作者的一切思想和情感都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出来的。不同的美术门类,由于它们的基本特征都表现为造型性、视觉性、静态性和空间性,因而在审美要素中,它们表现出的情感要素与意蕴美方面都具有共同特点。然而,不同美术门类作品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及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就造成了它们在审美形式要素上有很大区别。如:绘画中表现出色彩、明暗、笔触、线条等;雕塑则表现出材质的体积、量感质感、肌理等。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形态。正因为如此,在欣赏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认识艺术语言的作用。对不同美术门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采取不同的审美态度去进行欣赏,尤其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机会比较和体会各种艺术不同语言的特点,锻炼用口述和笔述的方式加强对艺术语言的感受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四、美术欣赏教学不只是学习美术知识,更是加强学科之间联系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桥梁

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最主要的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时期的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这些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更是如此。为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

五、美术教学的若干特点

艺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是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它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者始终包含着感性并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二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充满着联想和想象。因此,启发学生的联想和调动学生对欣赏对象的感性投入,进而把握作品的丰富内涵并做出审美评价,是美术欣赏课的基本特色,也是美术欣赏教学的成功的标志。

美术欣赏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艺术欣赏固然无法摆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般规律,但却不是从感觉到概念的简单逻辑过程,它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知觉形象的刺激下,审美主体情感四溢,突破时空界限,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形成审美意象,并做出审美判断。尽管每个人由于知识、阅历和艺术水平的差别,使其对艺术作品领悟程度有所差异,但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却是相同的。因此,美术欣赏教学不应该机械向学生灌输“标准”鉴赏与分析“结论”,而应充分启发与调动学生进入欣赏过程,尝试形象思维,允许“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

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要引导并教育学生在欣赏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避免形成片面追求形式的唯美主义趣味和只要思想不要艺术的“庸俗社会学”观念,培养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努力探索美术欣赏教学的美育意义,才能使其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4.美术教案---现代工业美术欣赏 篇四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工业的兴起,现代社会工业产品更加丰富,产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公共设施等,这些系列的现代工业产品都需要通过设计才能进行生产。这里给同学们提供的是最新的工业产品设计,它们都体现了功能效用方面的完善、先进工业技术的运用和现代造型形式美的创造。

工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现代工业设计在兼顾美观和实用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及人与物、物与环境的和谐。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认识现代工业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现代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教学背景

现代工业设计愈来愈意识到它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如生态学、舒适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她在当今世界不仅是一种综合科学与技术的生产力,也是社会生存方式与文化方式演变的一种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运动。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工业设计的主旨

2.交通工具的设计 3.家用电器的设计 4.电子产品的设计 5.赏析

理 解:引导学生明白工业设计的主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行业,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造型和色彩是有很大差别的。

运 用:运用理性的科学思维形式去理解和创造艺术。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阐释工业设计的特点,清晰、明了,学生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分析理解能力。

2.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类、贯穿,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清晰的脉络,能够抓住关键的几个点进行学习和欣赏。

3.让学生分析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设计作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实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作品的特色。

2.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现代工业设计。3.学生是否学会运用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创作符合现代工业设计特点的构想或草图。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提问:什么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所指的是工业产品的形象及功能设计,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工业的兴起,现代社会工业产品更加丰富,产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公共设施等。教师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都接触到哪些工业设计产品,跟我们的生活密切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自行车、汽车、飞机、冰箱、电视、洗衣机、桌子、椅子、铅笔盒、钢笔等。

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外形的时尚与美观是吸引关注的重要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交通工具本身的各种不同功能的设计。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不同设计需求。想一想:

你想到了哪些交通工具的设计?自行车、汽车、飞机、火车、电动车、轮船、火箭等。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呢? 思考:

在交通工具的设计中,外形的时尚与美观是不容忽视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哪方面的设计?

教学意图

思考并回答。

家用电器:主要是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器和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把人们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了更为舒适优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功能各异的家用电器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思考:

你认为家用电器的设计最主要的是那方面? 使用方便造型新颖 安全

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节约能源 智能化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如何设计一款电子产品:扫描仪。你认为什么色调是电子类产品最常用的色调? 你将使用什么色调?思考并回答

扫描仪的按钮集中在一起,易于操作和识别,同时白色与半透明的蓝色搭配是典型的高科技产品的色调。

现代社会电脑的运用已是相当的普遍,除我们常见的家用电脑之外,还有许多特殊行业所使用的专用电脑讨论:

工业产品设计欣赏:

无处不在的工业产品设计,部分国外优秀设计赏析

5.现代工业设计欣赏

教学设计(二)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各类供欣赏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勾画草图和写体会的纸、笔。2.课堂学习(1)引导阶段

①通过大量展示不同类型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与同类型、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现代工业设计与造型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②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造型艺术特点。

(2)发展阶段

①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属于现代工业设计的作品。②小组讨论并综合出不同类别现代工业设计的特点。(3)收拾与整理

①结合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出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与看法。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欣赏与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进行修改。3.课后拓展

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现代工业设计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设想完成一个现代工业设计的构想或草图。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提示

1.一般绘画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作品造型的演变关系。2.现代工业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关系。3.现代工业设计是如何影响人类生活的。

金中镇中学九年级美术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

5.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五

1、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初步感受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及组合所传递的快乐和忧伤的情感。

2、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觉,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3、利用色纸,尝试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体验合作动手的力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欣赏儿童画充分感受色彩的经验。

材料准备:《忧愁的国王》图片、马蒂斯正在剪纸的照片。

重点:感受作品绚丽的色彩,简洁流畅的线条以及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

难点:体会色彩传递的情感、尝试小组合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欣赏作品。(描述阶段:整体感受,自由的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1、出示图片,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忧愁的国王》。

师:“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这幅画有很多漂亮的颜色。

师:“在画面上有哪些颜色?他们在画面什么位置?”

2、师: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二、引导幼儿想象、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内容

(一)引导幼儿感受画面中三大色块构成的三个主体形象特点。(由对作品的分析得来的切入点)

提问:画面前面有什么?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左下脚的主体形象特点。

师:“这块绿色你感觉是什么?”

师:“他是个怎样的人?”(从头、手、腿、身体等状态感受人的活动和情感)

如:“这是他身体的什么地方?”“他是怎样待着的?”“他在干什么?”“请你学着做一做。”

“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画面中黑色倾斜部分主体形象的特点。

师:“这块大大的黑色在画面的什么位置?”“你感觉它是什么?”

“在这块黑色上有什么?”“你感觉这块绿色是什么?”

师:“这个人在做什么?”

师:“这个姿势怎样?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姿势?”(可引导幼儿模仿做一做)

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右面的人物形象特点。

(1)师:“画面中还藏着一个人,看看在哪里?”

(2)用遮挡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这两块黑色象什么?”“它是怎样的?”

师:“在做什么时候脚会这样待着?你试一试?”

师:“跳舞的时候除了脚在动,身体会做哪些动作?”“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跳舞的人,他的身体在做什么动作?”

师:“你感觉这个跳舞的人是个男人还是女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这个跳舞的人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小朋友的眼睛真是厉害,从画面里找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都在做一件什么事情?(庆祝,表演,,,,)(梳理概括画面主题)

(二)引导幼儿对背景进行观察想象:除了这三个人,我们看看画面上还有什么?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表演和庆祝呢?(进一步梳理对主题的认识)

画面下面和后面色块外形想象:这个地方像什么?背景有哪些颜色?你感觉这是一个什么地方?

结合讨论进一步联想和想象:他们在这个地方会为什么事情庆祝呢?“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画面色彩所传递的情感。(形势分析)

师:“画家爷爷在这幅画中用的哪个颜色最多呢,把哪个颜色放在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呢?”

“这样画你看了后有什么感觉?”

四、请幼儿为作品取名字。(解释阶段:较深入的讨论作品给人的感觉)

“请你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为什么?”

(起名字的过程,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自己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五、教师介绍作品资料:“画家爷爷为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叫《忧愁的国王》”这个画家的名字叫“马蒂斯”,是法国一个非常有名的画家,这幅画他是怎么完成的?简单介绍剪纸(利用一些彩色的纸进行剪贴,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他除了剪纸非常出色以外,他的绘画、雕塑等同样很棒!

六、尝试小组合作完成剪纸作品

1、师:你们想学马蒂斯爷爷来做一幅剪纸作品吗?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白色的背景纸,还有一些色纸和剪刀、胶棒等,等会儿每组小朋友商量一下,想要做一件什么主题的作品,集体通过以后就可以动手来剪贴了。

2、教师可以适当帮助能力稍弱的小组,帮助他们确定主题,明确分工等。

3、帮助部分幼儿把握他们想要塑造的造型。

4、给组上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6.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对建筑、陶瓷等的欣赏与了解有利于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观看一些中外经典的的建筑,体会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认识哪些为中国传统建筑

• 2.引导幼儿通过对建筑的对称或结构等方面的观察,比较中外建筑的差异

• 3.了解中国建筑的源远流长,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兴趣,感受中国建筑的美好

• 4.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倾听其他小朋友的看法,通过此次欣赏活动提高其对美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 准备并下载一些中外经典的建筑物的图片(长城、天坛、故宫、白宫、卢浮宫等)

• 有关建筑背景方面的材料或有趣的故事 • 幼儿日常生活中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 • 准备一些建筑图案拼图 活动过程:

(1)PPT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外建筑图片;(2)引导小朋友观察对比这些建筑

• 提问如:小朋友们知道以上图片都是哪些地方吗? • 小朋友最喜欢的是哪座建筑啊? • 你们觉得他们在哪些地方存在差异?

• 请小朋友们根据它们的外形猜猜看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外国的,并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

中外建筑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延伸:

• 小朋友们根据观察了解到的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完成建筑图案拼图

7.中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篇七

一、美术欣赏课要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美术是教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一种精神产品;通过美术学习, 学生可以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美术欣赏课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应做到以德为先, 在美术课的内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积极健康的人文思想, 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挖掘德育素材, 将德育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联系实际,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价值观。

美术理论更多的是画外的功夫, 是种隐性的东西, 要使学生理解, 必须有我们教师的引导。教师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不断探索, 全方位地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还要转变观念, 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任务应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 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 才能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才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 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 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 教师要把握住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二、体现美术欣赏课的趣味性

科技的进步, 为上好美术欣赏课提供了更直观的平台。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教师在上课时, 可将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以电脑接入大屏幕, 播放图片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伴随图片、音乐和文字, 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一下子就会集中起来。美术课的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上其他课程不同, 所以兴趣会更浓。但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课前把主要的内容考虑好, 如果滥用多媒体, 不但起不了想要的效果, 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地灌输。如在进行中国古代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教学时, 我们可以播放《苏武牧羊》的曲子, 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欣赏图片, 并利用声音的感染力, 使学生接受音乐信息的同时, 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魅力。在学生欣赏完以后, 我们再讲授技法, 如采用工笔重彩人物作品与线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工笔人物与写意人物作品比较欣赏等。学生听着意境悠远的中国古典音乐, 知道了自己生活中就有如此美妙的民间艺术, 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 就会很容易接受所讲授的内容, 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学生情感因素, 加强能力培养

情感是美术欣赏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只有情感体现的精彩深入, 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 它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判断和想象, 去欣赏理解感悟艺术作品, 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教学中, 我们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需要什么”, 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所讲内容创设情境,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感悟作品;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 达到情感的陶冶, 态度的激励, 价值观的升华。情感因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教师的教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情绪,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师心情愉快、幽默诙谐地授课, 就很容易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

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培养, 首要的是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审美的心理结构, 让学生在欣赏各类艺术作品时, 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和理念。在课堂中, 不管学生对一幅作品有什么异样的感受,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然后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总结。而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建设也就是我们整个美术教育的全过程, 它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 首先是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力, 其次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是培养学生透彻的理解力, 最后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四种能力之间的相互合作协调的关系, 都渗透于各种能力的使用中, 从而形成人们的整个审美过程, 而审美能力集中表现在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在欣赏过程中, 教师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是对一幅作品最直接直观形象的认识;二是对所欣赏作品艺术风格特色的理解;三是对与艺术作品背景及作家等等相关的内容的了解;四是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内涵延伸内容的挖掘。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艺术知识修养和空间审美能力。一方面, 它需要教师能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透彻的了解, 而且还要有能够扩展知识的能力, 能够有对整齐、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和谐等空间审美关系有深刻领悟, 并将这种深刻的领悟运用到鉴赏活动中去。另一方面, 它又需要教师能够辩证地理解和使用这些原则。要上好一节美术欣赏课, 教师深厚的艺术功底是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 上课的方式方法也尤为重要。因此, 教师只有把握好这些, 才能使美术课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55-01

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带着问题欣赏

问题意识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良好的个性发展,因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任务。

9.小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九

根据《纲要》中所述课程选择:“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眼”糖果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孩子们有比较喜欢,所以,我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且融入制作,让幼儿能亲身体验,感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活动中获得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搓揉团的技巧来制作糖果。

2、能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出不同造型的棒棒糖。

3、主动动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泥工制作糖果的快乐。

三、活动重难点:

能运用已有经验制作出不同造型的棒棒糖。

四、活动准备:

教具:彩色橡皮泥、魔法箱、棒棒糖、塑料棒、PPT课件学具:彩色橡皮泥、塑料棒五、活动环节

问好:由于泥工制作是用小手,所以编了一个拍手欢迎老师,从而将搓揉捏无形中贯穿到教学中。

(一) 导入活动:变魔术——教师出示魔法箱进行摸一摸,吸引幼儿参与兴趣。

(二)基本活动

1、交流讨论 ——出示棒棒糖与幼儿交流。

——这是什么呀?见过吗?你们见过的糖果形状是怎样的?

生:自由交流回答

2、观看课件,了解不同的棒棒糖。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图片,丰富幼儿已有经验。——教师小结:棒棒糖有圆形的,三角形的,有单色的,有彩色的。

3、介绍美工材料出示泡泡泥、塑料棒引导幼儿认识,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4、教师示范并讲解做法:

师:取适量橡皮泥并将其搓成喜欢的形状(远的`、方的、扁的等),取出棒棒,将搓好的糖扎在棒棒上。

5、幼儿制作棒棒糖a强调要点:取适量的橡皮泥,可以是一种颜色,也可以是几种颜色混合;幼儿在搓揉橡皮泥时揉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扎棒棒糖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扎到小手。b幼儿制作,教师个别指导。

五、结束活动:

教师评价幼儿制作,并为棒棒糖编个儿歌:七彩糖果圆又圆,宝宝快来尝一尝,吃在嘴里甜又甜,保护牙齿不贪吃,糖果少吃身体棒。

六、活动延伸:

10.小班美术欣赏《花草地》教案 篇十

2、大胆选色,运用点画表现密集的花草地。

【活动准备】

1、幻灯《花草地》一份。

2、红黄蓝黑颜料每桌一份,宣纸人手一张。

3、音乐

【活动过程】

1、欣赏吴冠中的《花草地》。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受色彩美。

师:看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小花?

师:五颜六色的鲜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变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2)引导幼儿想象花草地的味道。

师:多美呀,闭上眼闻一闻,闻到了什么?这阵阵的花香会把谁给引来?

(3)师:引来了谁呀?蝴蝶最喜欢在花丛中采花蜜,可是它觉得只有一片花草地不够,你们愿意为它们铺设更多的花草地吗?

2、个别幼儿示范手指点画。

师:怎么样来铺花草地呢?我们只有颜料,有什么办法?

师:谁来试一试用手指点印花草地?

师:先在种花草地的地方铺上肥肥的泥土。(用黑墨点印作底)

师:怎样让花草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

师:花草地上除了鲜花还有什么?(引导孩子在花的空隙处适当点画草叶)

3、幼儿绘画花草地,教师观察指导。

重点引导幼儿选用多种颜色表现花草地,鼓励幼儿大胆的将画面画满。

4、展示和欣赏。

(1)将幼儿的作品连接在黑板上组成大幅花草地。

11.浅谈美术课堂中的美术欣赏 篇十一

1.专题欣赏:

就是围绕一类课题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赏析,从造型,色彩,情感方面进行欣赏。这也需要教师在此之前对这一类型的课题有所研究并且归纳重点,以一个系列在欣赏,这样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同题目作画时就不会感到困惑。在四年级我上过这样一课《抽象画——走近米罗》,看到这题目,顾名思义这是一堂抽象画的课,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课的确很难理解,什么是抽象画,这课到底要画什么?所以在上这课之前,我就让学生欣赏大量的美术作品,有米罗早期的具象画,还有梵高的风景画,告诉他们这是我们平时能体会到的画面,这就是具象画。然后再欣赏抽象画,让学生了解抽象画的特点。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他们以几何形,简单造型绘画的大致轮廓称为抽象画。抽象画的大师有米罗,还有梵高,让学生们欣赏下他们的画作,对比下同样是抽象画,感受他们不同的魅力,又有什么区别,你更喜欢哪种画法。

相同点:两位大师都有同题画作——星空,他们画笔下的星空是那样大气,赋予了大自然中星空不曾有过的韵味。每位欣赏者都可以从画中找到自己的星空。两位的作品在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空间的同时更彰显出彼此的艺术特色。不同点:梵高善用他独有的思想诠释对星空的理解,黄色和蓝色调贯穿整幅画,象征着梵高心中对绘画,对生命的激情。在画中他得到心灵的一种释放,画面如此洒脱,豪放。米罗是西班牙一位超现实主义画家,米罗从小对大自然风景非常热爱,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默默地浸润着这位大师。他喜欢一些自然,无拘无束的东西,他内心追求自由,富有童真的思想,促使他晚期开始慢慢转型,星空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诞生了。他的画里有星星,有眼睛,五角星,长方形,胡须和点,线排列组成的梦境和畅想。米罗的画风抽象简洁,打眼一看,画面中都是点和线,也正是这样简单的线条贯穿构筑了他的简单画面。用一个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拼成一个做着运动的孩子,非常有趣,随手剪出的一个红色圆圈配合两条横线,组成了扑面而来的活力。让学生从不同中找出米罗大师的抽象画特点,这样不仅从造型和色彩上讲解,更对米罗这个人的一生的情感生活作了归纳,这样让学生的画作更富有情感。

2.随堂欣赏:

利用多媒体工具让学生在随堂课上进行有效欣赏。每堂课在讲授的过程中我都会播放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绘画元素,再让学生欣赏一些美术绘画的作品,让他们知道怎么样以生活元素进行联想,理论联系实际。随堂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很重要的形式之一,它能让学生很快获益,立马欣赏,有些学生随手就能跟着画,这也就达到了美术课堂欣赏的目的。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以现场绘画的形式让学生欣赏。如:我上过高年级的《山水画》一课,在欣赏完图片的同时,主要还是要讲授国画的技法,我会现场准备纸,墨,笔,让学生来围观,画山石是如何用笔的,中锋用笔,提,按,侧锋用笔,泼,染,以及用小笔来画树的画法,用墨的多少,用水的多少都是很有讲究的,只有这样现场的讲授才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到绘画的魅力。

3.?外出欣赏:就是让学生到大自然,博物院等地方欣赏自然景观,名家名画等,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欣赏的水平。周末可以是在父母的陪同下观看画展,欣赏大自然的淳朴之美,把自己对美的感受说一说。也可以是教师利用写生课带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对观察到的实物进行写生,以书本上的理论联系实际,大家小组讨论,说说你对美的看法,让学生更有感悟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授课。如:我上过的《风景写生》一课,就是让学生到室外进行观察,观察你感兴趣的地方,它是什么造型,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然后选择实物最美的角度,把这种美留在你的画面上。任何美的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选择生活中美的事物,哪怕是一个小小角落里的美,都可以让笔说话,将美的东西记录下来。

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对教师美术素养的考量,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只要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学习,相信定能让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有所提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认识美,感受美,体会美。

1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 篇十二

一、小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

美术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通过观察、感觉和想象等获得审美体验的情感活动。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下面,笔者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分析一下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点。其一,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自身的生活常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判断,对那些反映自己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为自己的范本。反之,他们很难认同陌生的绘画内容。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及高楼大厦等司空见惯,他们往往难以感受到表现农村低矮的房子、田间地头的劳作等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其二,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凭自己的第一印象来看待作品,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随意性较大。其在观察作品时,或许只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仔细琢磨、用心推敲。其三,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整体而忽视细节。如,低年级学生在欣赏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致忽视了其中手帕的存在,变成了单纯地看花纹。中、高年级学生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如,四年级的学生在欣赏工艺作品中的刺绣时,很多学生会把刺绣作品当做绘画来看待。其四,强烈的色彩刺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中蓝蓝的天、红红的花及黄澄澄的果实,这些色彩鲜明的事物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教师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学生的面前,会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低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生活周边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虽然某些表达不符合常理,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学生喜爱。中年级的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优秀美术作品,以培养学生热爱美术艺术的情感。如,《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能使其理解和接受的中国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

1. 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和组织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如,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一课中,教材提供了十幅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图片。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最后,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在专题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也可在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 随堂欣赏。

随堂欣赏是指在绘画和工艺课中穿插进行的欣赏。如,在绘画教学中,出示范画,教师合理地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欣赏。为了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可出示一些范画,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素描知识。

3. 现场欣赏。

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欣赏的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展览,欣赏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拜访画家、工艺美术家及雕塑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对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来说,现场欣赏的内容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3.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大象喷水》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体会描绘大象的艺术特点。

2.想象并用肢体动作进行模仿表演。

3.尝试用不同方法表现大象喷水的形象。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大象》。

2.挂图:《奇妙的鼻子》。

3.图画纸、蜡笔、喷水器、水彩或广告颜料、水彩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大象的鼻子,引导幼儿大胆讨论。

——大象的鼻子有什么特点?

——大象是怎么吸水、喷水的?

——你觉得它的鼻子漂亮吗?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模仿大象的身体进行活动,如:甩鼻子,用鼻子卷树叶来吃,吸水、喷水等。

3.翻到“名画欣赏”《大象》结合『附1』与『附2』,请幼儿一起来研究大象的图画。

——大象的外观长得怎么样?

——它的皮肤看起来是什么颜色的?感觉如何?(粗粗的、厚厚的)

——它正在做什么?

4.邀请幼儿用彩笔为大象画一张喷水画。画的时候老师适时提醒幼儿,注意将大象的头和身体画大。用儿歌提醒幼儿画出大象的特征。

14.七年级美术 作品欣赏教案 篇十四

外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古文明之旅

本课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课在教材中的欣赏课中属于外国美术作品欣赏的第一课,学生对外国美术方面的知识了解太少,所以难度较大。但本又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一节课,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2、通过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3、通过学习和对比,体会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自豪与骄傲。教学重点:掌握各地艺术风格的异同。

施:用“旅行”的方法来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难点:学会欣赏。

施:通过系统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学会用时代背景和地域风格来分析艺术作品。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学具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 I、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组织听讲情绪。II、板书课题(多媒体): 古文明之旅

III、板书目标(多媒体):(略)

IV、导入新课:

师问:大家知不知道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生答:知道。

师问: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个? 生答: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也有非常丰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们就到印度、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古罗马去看一看外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成果。(用多媒体展示课程大纲)

一、古埃及、两河流域

埃及和两河流域⒁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筑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称大金字塔。它不仅突出地体现了古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技术,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以巨大而又极其单纯的几何形体,给人以高大而又无比稳定的感觉,充分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势与神圣。

与胡福金字塔相邻近的狮身人面像,高约20米,长约57米,高达6米的头部据说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这尊巨像的目的,是为了护卫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门。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狮子是力量的象征。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老权力的象征。(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出于和建造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同样的目的,古埃及统治者十分重视自己雕像的制作。他们常将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通体着色,人物形象安详、庄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动、优美。用宝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显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体展示)

与埃及文明几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文明,在美术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纪的著名浮雕《受伤的母狮》,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数箭的母狮,满身鲜血淋漓,身子的后半部已瘫倒在地,但它健壮的前爪仍在挣扎着想从地上站立起来。那昂头怒吼的神态,极其悲壮。像这样极其真实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形象,在那一时期的美术作

二、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产生在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从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纪)这近千年的历史中,佛教美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且对亚洲其他各国佛教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时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态肃穆慈祥,袈裟紧贴身体,衣褶清晰,线条流畅,头后有精致华丽的光环,表现了一种庄严静穆之美。(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国家传入的伊斯兰教十分流行,各地兴建了许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被称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这是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的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早亡的爱妻泰姬·玛哈尔所建造的陵墓,由来自波斯、土耳其、法国、意大利等国杰出的工匠共同设计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洁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征泰姬的美貌和爱情的纯洁。陵墓的艺术形象既有肃穆的纪念性,又具有开朗的亲切感。各部分之间比例匀称,既讲究对比,又十分统一和谐,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建筑物。(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三、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在雕刻、建筑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术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米隆⒂的《掷铁饼者》,抓住了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完美地表现了运动员健美的身体和强劲的力量,充分显示了古希腊美术家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用多媒体展示)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的著名雕刻《拉奥孔》⒃,以它精心的构思和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体美的前提下,表现了拉奥孔及其两个儿子身遭巨蛇袭击时痛苦挣扎的情景。(用多媒体展示)

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列柱围廊式,造型庄重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从而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用多媒体展示并补充相关图片)

古罗马的美术是古希腊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华丽的《奥古斯都像》是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后14)的肖像。奥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个被神化了的英雄,赤着双脚,脚旁的小爱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的庇护。雕像的写实风格使人联想到传统的古希腊雕塑。(用多媒体展示)

罗马大角斗场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的创立者韦斯巴香驱使数万名奴隶和战俘于公元70-82年建造的。整个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直径约188米、短轴直径约156米,可容纳45000人,建筑立面高48.5米,分为四层,下三层均采用“券柱式”,十分华丽。它的完善的型制,在体育建筑中一直沿用到现在,充分说明了古罗马建筑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用多媒体展示)

15.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篇十五

在我们的认识领域里,美术欣赏一般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其实,一双审美的眼睛是需要培养的。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如何,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品味。我们的学生不能个个都成为艺术家,但是要他们懂得去欣赏艺术、欣赏美是很重要的。另外,在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方面,美术欣赏课同样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以画“竹”著称的郑板桥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在指导学生欣赏他的作品时,学生们最初的感受只是笔墨简约、清新高雅的情调,这只是表面的技艺上的欣赏课,只停留在这一个阶段是不够的。因为每件艺术作品除了具有艺术性,还有思想性和社会性。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应该从他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处事原则入手,才能领会其《风竹图》中所题诗那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内心世界,他是以竹表心,心竹交融,借物抒怀。所以,欣赏郑板桥的作品,在感受他的笔墨技巧、豪放的绘画风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其高风亮节的思想品质,透过作品的表面去认识精神内涵的丰富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处存在着美与丑和对与错的对比。高中生感情纯真,对世间美丽与美好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望。我在带领学生欣赏十九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时,以他的代表作《吻》为例,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用健康向上的观点去欣赏“吻”这个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性和爱”有了粗浅而模糊的认识,对于这个时期学生们的心理,教师不能避而不谈,遮遮掩掩,而应该妥善加以引导,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去认识,欣赏作品要从本质上去看、去观察、去思考,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官刺激。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所以欣赏者也应该带有情感性,通过作品内在的感染力,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此作品体现出爱的本质是神圣、纯洁、真诚平等,没有半点杂质、丝毫的猥琐。在此基础上,通过了解罗丹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学到大师身上的优秀品质。罗丹一生坎坷,3次考美院落榜,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和勇气。为了生活,他做过杂工、当过画店伙计,直到40岁才一鸣惊人。这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美术欣赏是靠人们理解力的增强而发展的。理解力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力。教师要上好每一节欣赏课,就应首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正如“要给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16.美术欣赏教学浅谈 篇十六

1.解说型

解说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类型最常见,即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型的模式之中。但是,如果能在欣赏话题方面下功夫,对作品作出好的选择,并具有高超的解说技巧,那么,可以克服上述缺点。

2.自由型

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讨论型的欣赏教学方法更理想。自由型的欣赏方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喜欢的作品,按自己的方式来欣赏。这种方法是最理想的,但是很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那就是只有一部分的学生掌握了欣赏的能力,而另一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对于教师而言,应根据不同的课业欣赏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对于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应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应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应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应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应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应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处理,万变不离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的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为突破口设计教学。

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路,学生还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学生感到索然无味,那么欣赏还有什么意义?教师欣赏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创造,其创造精神应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三、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的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中,观赏者在观赏美术作品时,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学生更是凭第一印象(直觉)来欣赏美术作品,学生直觉会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质量都很有限,但确实是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根据这些,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从而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上课时,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可以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也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再请他们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如画面是以什么颜色为主?画了些什么?颜色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整幅画感觉是欢快的,还是伤感的?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胜于教师的讲解。这样也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而转换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2.欣赏与创作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是一味地欣赏,有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作品临摹,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这样就打破了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美国教育家艾斯纳的DBAE教育理论把美术教学分为美术创作、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四个领域,主张四个领域的融汇贯通,成为有机的整体。并特别看重美术评论的作用,认为在小学生没有建立起历史概念的情况下,美术评论对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就很重要。因此,欣赏教学与创作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学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绘画的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而在欣赏艺术作品之后,他们就可以将作品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制作中。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导他们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

3.情景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种意味等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在审美直觉这种表层的心理活动刺激了欣赏者的感觉后,将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连锁反应,这时教师应积极配合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可音乐同样也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由于音乐的抽象性,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可以展开联想,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眼前情与景在不断地变幻,人的情感也不断地变化。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17.大班美术欣赏教案《打电话》 篇十七

1、认识各种各样的电话,了解其功能,

2、让幼儿在游戏互动中进一步感受电话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

3、通过欣赏电话家族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进步,激发孩子的创新创作欲望。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款式的电话、手机等布置成展览。

【活动重难点】

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打电话的程序,感受电话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过程】

一、歌曲律动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

《打电话》歌曲律动入场,来,孩子们,举起你的小电话给老师、小朋友看一下,刚才你们和谁在打电话?说了什么?鼓励幼儿多说。

二、参观电话展览。

1、老师把前几天收集的各种电话布置成展览,请小朋友一起来参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款电话?并说明理由。(鼓励幼儿从款式、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讲述)

2、幼儿在讲述自己喜欢的电话的同时,引导幼儿知道电话是由听筒和话筒等部分组成。

3、说一说自己家的电话爸爸妈妈的电话是什么样子的。

三、通过游戏互动让幼儿了解打电话的基本步骤。

提供电话号码清单——拿起话筒——拨打号码——接通之后现有礼貌的打招呼——说事情——有礼貌的再见。

1、提前记录配班老师和幼儿家的电话,让老师和幼儿一起打电话来熟悉打电话的步骤。在其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总结怎样就是接通电话(对面有人应答),怎样就是没接通电话(发出“嘟、嘟”的声音,有语音提示说无法接通),让幼儿在互动游戏中体验电话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2、两个小朋友利用一次性纸杯制作的简易电话,玩打电话游戏。

四、了解电话、手机的功能。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电话和手机除了能通话以外,还有哪些用途?(听音乐、打游戏、发信息等)师结:电话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我们不能随便拨打电话。尤其是119、120、110等服务电话,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拨打,给我们解决难题,带来方便。

五、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请幼儿欣赏电话家族的发展史。

18.美术欣赏课教案 篇十八

课 题:美术作品欣赏 执 教:赵君明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及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并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感受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有代表性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也有一个初步了解。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审美教育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多种形式的直观欣赏,从而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着重欣赏分析教师作品和部分学生作品,精辟地讲授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教育准备:多媒体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育 上课礼仪、故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欣赏自己的作品

1、欣赏教师作品《雪景寒林图》临摹作品。(1)分析《雪景寒林图》整体创作的构思;(2)再析《雪景寒林图》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3)欣赏《雪景寒林图》的设色用笔。

2、欣赏《陕北老农》

(1)分析《陕北老农》整体创作的构思;(2)细节刻画;

(3)《陕北老农》艺术特色和表达的思想情感。

3、教师给出自己的欣赏途径,给学生提供参考。(1)作品构图;(2)色彩及用笔;(3)主题思想。

4、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作品。(提醒:可参考老师的欣赏途径,也可从自己的欣赏角度去欣赏。)

二、教师活动:欣赏学生的作品 《肖像》、《放学了》

1、《肖像》主要分析其高超的用线,教育学生要仔细观察每一件美术作品;

2、《放学了》主要赏析其精妙的表现力。

(重点强调欣赏美术作品要有辩证思想,要全面,不可一概而论。)

三、总结美术欣赏应该注意的问题。

1、全面→(优点与缺点);

2、准确→(色彩线条与构图);

3、深入→(思想感情)。

四、学生活动:学生试着欣赏同学的作品或课本上的美术作品。

五、思考:评价艺术作品是这样的,那么生活中我们评价周边的人应该怎么评价?评价生活又该如何评价?

六、布置课外欣赏和预习新课。

选一幅自己喜欢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作品自己挑选,并写出赏析的文字材料。

19.谈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篇十九

任何一种成功的再现作品, 都带有艺术家个人浓厚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与技巧表现。绘画是种积极的行为, 美术家是看到了他所画出的东西, 而不是画出了他所看到的东西, 是经过提炼、选择、加工的, 展现以小见大, 瞬间见永恒的艺术魅力。因此, 它是深刻的、抽象艺术, 最能展示出表现性质的艺术还是抽象的或半抽象的艺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欣赏“逼真”的艺术作品没有任何障碍, 但欣赏抽象作品总仿佛是走进另一个世界, 因为, 从作品中难以找到事物原本熟悉模样, 而是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的组织, 经艺术的变化、节奏、重复、平衡、对比等特殊语言, 将画家的、人类的情感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所表现的情感意味着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因此,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力。

可见, 美术欣赏能力必须是一种经过专门训练所产生的特殊能力, 它来源于对美术的艺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以及对独特价值的感知与领悟。在欣赏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观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感受经典作品, 使学生不仅领悟到创造美术作品的规律, 而且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创造, 体验到人类最基本情感的表达, 不断积累、感悟, 以此提高眼力和水准, 增加对艺术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引入作品内含的意蕴、意境和情感表现, 渐入人与作品对话的层面, 此时,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往往是偏重主观性的描绘, 带有强烈的想象色彩和个人的内心活动痕迹。大部分学生还在感受, 未必进入感知,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较全面的欣赏能力。

一、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进行欣赏

侧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结构、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如果我们让学生按教科书那豆腐干大小的图片进行欣赏和解读, 给他们所带来的信息量是不充分的, 更谈不上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目前大部分学校是没有机会到博物馆或展览馆去亲身体会和欣赏美术作品的。因此, 欣赏的前提就是作品本身, 我们应尽可能提高欣赏资料的质量, 采用欣赏教学的幻灯投影片或印刷质量较好的画册, 在欣赏时可作一些局部放大, 使学生能较真切地感受作品色彩, 笔触肌理等。从一百多年前西欧出现印象画派开始, 美术作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艺术创作更注重艺术本身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如梵高的《向日葵》其强劲的笔触所产生的力度、厚度, 充满着一种燃烧着激情的画面, 给人以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幅依靠作品本身语言来打动人的名作, 它不再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再现, 更是作者精神世界直接通过艺术语言的表露。

二、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艺术作品欣赏

在欣赏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时, 学生会觉得跟他们在幼儿园的画作差不多, 然而问题远没有学生想象得那么简单, 这一画派的形成与艺术成就在美术史的意义更能说明这一问题, 马蒂斯的强烈的原色对比, 同时找到和谐的驾驭技巧, 平面化的画面组织会产生一种既单纯又热烈的感觉, 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这是根植于后印象派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和对绘画语言的进一步大胆探索, 使许多绘画因素在视艺创作中成为一种可能。针对一些诸如蒙德里安、康丁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欣赏, 画面更无从解读了, 因此必须向学生介绍抽象美术形成的过程, 以及解读抽象绘画方法, 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切断了艺术与客观的联系, 纯从主观出发, 以纯粹的线、色、块作为造型语言, 使绘画摆脱自然束缚, 直接表现自己的艺术境界和追求。这无疑开创是美术创作新视觉审美的领域。

三、从创作背景的角度欣赏作品

如讲敦煌壁画时, 我们不应只停留于宗教艺术的壁画多少平方米, 多少尊雕塑作品等数量和表达内容等方面的教学上,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时期会产生如此辉煌的宗教美术。外因:东汉末期西域和西亚已打通了“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产生交流成为可能。内因: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战争最频繁时期, 不断改朝换代, 使民生涂炭, 于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佛教美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便出现如新疆孜克尔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这些石窟群场面浩大, 精彩纷呈, 后来成为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如果把从西到东的各石窟的宗教美术形象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 就会发现这是中西文化交会消融, 最后形成了在形式、内容都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的宗教艺术, 如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型已经是十足中原形象特色,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论断: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并加以消融与创新的民族。

四、从生平以及艺术成就角度去欣赏作品

还应使学生对作者有了解以获得欣赏时所需的信息, 有助于解读作品, 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表现的是道释题材绘画作品, 学生很难理解。吴道子在历史上被尊称“画圣”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倒会更感兴趣。 (1) 吴道子极具创新精神, 他早年师从草圣张旭学习书法后转学绘画, 他把书法用笔应用绘画中去, 线条流畅, 抑扬顿挫, 生韵生动, 形成独具特色的“吴带当风”风格, 突破自东晋顾恺之以来的细线描法。 (2) 绘画取材广泛, 人物、宗教、山水、花鸟走兽样样精通, 无所不能, 史载吴道子画嘉陵山水便是一个例证。 (3) 吴道子是天才型画家, 且一生勤奋, 据史书载仅在长安洛阳所作寺观壁画三百余处, 数量惊人, 影响巨大, 我们从敦煌唐中叶壁画中, 可以寻找到那种“吴带当风”绘画风格的画面, 可想而知, 其影响力波及范围之广。 (4) 吴道子生处太平盛世的历史环境比伟大画家顾恺之优越,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 使他的知名度大大超越历史其他有成就的画家, 因此被世人称为“画圣”。基于以上的了解, 再反过来欣赏《送子天王图》其中每一根线条轻重、粗细快慢变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

上一篇:有趣的小学数学急转弯下一篇:实施细则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