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2024-07-02

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共16篇)

1.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一

帮扶贫困党员脱贫致富材料

王宝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党员。他总想在人生的路上,活出一个辉煌。可是命运多舛,事与愿违,他生活的道路并不是笔直平坦的。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结婚以后,儿女们一个个的出世,他成了2个孩子的父亲,儿女们一天天的成长,生活的压力一天天的加大,家庭状况越来越差。

石书记了解后首先对其在思想上帮扶,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通过开展谈心教育和激发他振奋精神,通过致富大户的先进典型事迹,激励他自强、自立,使其看到出路和希望。然后在项目上进行帮扶,石书记提供项目信息帮助,让他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创业的投资小、见效快有发展前途和空间的项目,帮助他自主创业。最后在资金和技术上帮扶,给他提供钢筋、红砖、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并为其提供了技术和菜苗栽培的相关管理技术。

王宝树看着日光温室里的蔬菜,拿着手里的技术读本,很激动的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党对我帮助,我一定会过富起来的!”从此,王宝树开始专研蔬菜种植、栽培技术,家里的生活质量也慢慢的提高了,每年的收入达5万多元,真正的摆脱了贫困的帽子。但是王宝树过上了好生活并没有安于现状,他看见同村的村民生活也

不怎么好,就主动把自己的技术讲给大家听,给大家示范,他说:“虽然我生活好了,但是这都是党给我,我不能自私,所以我也要帮助其他的人,让他们像我一样过上好的生活!”,目前该村部分农民在王宝树的帮助下也已摆脱的贫穷。

2.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二

南江黄羊是我国第一个肉用山羊的培育品种。 与其他羊肉相比, 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胆固醇低的特点。 而且因为其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繁殖力高、产肉性能强、板皮品质优、适应性广、杂交改良效果好等特性。 作为国家肉羊改良计划 (2015 年~2025 年) 中重点推广品种, 南江黄羊目前已推广到全国28 个省 (市、自治区) , 是我国推广面最大、推广数量最多的肉山羊品种。

从1998 年被农业部批准正式命名至今,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 南江, 这个曾经贫穷的山区县, 如今靠着养羊逐渐富裕起来。 南江县黄羊产业已进入发展中期, 初步形成了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羊场”产业链。 通过在全县推广家庭羊场模式, 探索出了“五方共保”机制和“以羊还羊、全程服务、订单养殖”等发展模式, 带动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目前南江黄羊精深加工工业园正在建设, 投资达5.5 亿元, 年加工能力将达到50 万只。 并结合光雾山旅游生态开发, 充分挖掘南江黄羊神秘、吉祥的文化内涵, 不断提升南江黄羊的文化内涵和产品价值。 同时, 借助电子商务发展东风, 在各大电商建立了专营店, 开发休闲、冷鲜和方便羊肉等系列产品30 多种, 远销北京、西安、广州、香港等地区。

3.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三

河南省太康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统筹协调、政府具体推动、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以管理精细化、措施精准化、成果精品化为目标,建立健全了精准扶贫机制、干部帮扶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摸清底子,明确扶贫任务。在2014年识别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太康县组织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调查,摸清每个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在道路建设、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教育、卫生、文化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对贫困户逐户核查,摸清基本情况、贫困状况、贫困原因。通过外出务工、发展产业等途径达到脱贫条件的建档立卡户,及时列入已脱贫对象,摘掉贫困帽子。对每个贫困村实现脱贫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对每个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脱贫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户列出清单,建立台账,明确脱贫任务。

二是结对帮扶,精准帮扶到村到户。太康县县直单位帮扶贫困村实现全覆盖,每个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负责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协助村两委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统筹安排使用帮扶资金,监督帮扶项目实施。实施“5431帮扶工程”,从县处级领导干部做起,各级干部、教职工都要有帮扶对象。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5户贫困户、乡科级干部每人帮扶4户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教师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每个企业帮扶10户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根据贫困户的贫困状况、贫困原因,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给予必要的培训、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

三是分期分批,实施整村推进。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每年集中实施一批整村推进村,4年完成167个贫困村脱贫任务,实现16.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对照脱贫标准,对整村推进村的现状进行调查,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缺啥补啥,责任到行业部门,两个县直单位帮扶一个整村推进村,通过重点扶持实现整村脱贫,贫困人口脱贫率达95%以上。2015年实施整村推进村48个,实现脱贫人口3.1万。

4.贫困户脱贫计划 篇四

1、和村民签订草果购销合同,建设草果加工厂,让草果成为__村的支柱产业;

2、实施五十万的蜜蜂养殖项目;

3、总结三年来__村沪滇帮扶项目,向省里汇报;

4、收集整理孤寡老人的资料,做好网络助养工作;

5、做好110名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6、给孩子过一个元宵节、儿童节;

7、在3月和9月给马吉完小的本村户籍小学生发放奖学金;

8、为村里的7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募集红花油、活络油、新棉衣、棉被;

9、努力解决__村最后一条溜索该成桥,让孩子读书彻底不过溜索;

10、为两户孤寡老人修建新的水泥柱木头房;

11、购买新品种果树苗、给村里群众栽种;

12、给捐助我们衣物的300多位朋友一一打电话,通知并感谢他们;

13、新种一片草果地,以扶持群众、共同受益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工作经费;

14、带村干部和养蜂农户去昆明参观学习;

15、完善一下博客的内容或者结构,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我们的扶贫济困工作;

16、全面总结六年来__村扶贫济困的工作;

5.贫困户脱贫协议书 篇五

为确保帮扶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帮扶贫困户按期脱贫,特签订如下脱贫协议。

一、贫困户责任

1、按时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费用。

2、认真落实增收计划及帮扶措施,力争到

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

元。

二、帮扶责任人责任

1、确定增收计划和帮扶举措,确保贫困户增收达到预期目标;

2、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落实相关帮扶措施;

3、切实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三、脱贫目标任务

到 年该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住房及饮用水安全,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实现按期脱贫。

四、本协议一式二份,帮扶责任人、贫困户各存一份。

帮扶责任人:

贫困户(签字):

****年**月**日

贫困户脱贫协议书

为确保帮扶贫困户收入超过贫困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确保帮扶贫困户按期脱贫,特签订如下脱贫协议。

一、贫困户责任

1、按时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费用。

2、认真落实增收计划及帮扶措施,力争到

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

元。

二、帮扶责任人责任

1、确定增收计划和帮扶举措,确保贫困户增收达到预期目标;

2、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落实相关帮扶措施;

3、切实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三、脱贫目标任务

到 年该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住房及饮用水安全,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保险,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实现按期脱贫。

四、本协议一式二份,帮扶责任人、贫困户各存一份。

帮扶责任人:

贫困户(签字):

6.贫困户脱贫会议记录 篇六

会议地点:

会议记录人:

会议内容

11月7日下午,江河村召开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工作会议,镇包点干部、村两委、组长、村民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江河村书记孟刘海主持。

会上,江河村副主任刘先胜传达镇度贫困户脱贫、村出列,五保、低保动态调整,农村合作医疗、家庭医生、森林防火、计划生育、退宅还耕等相关文件。村主任黄显文在大会上作了工作总结以及当前工作的报告。

镇包点干部余克新强调:一要村两委、组长、村民代表首先要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正确的动员宣传工作;二要村扶贫档案一定要规范、齐全、完善,制度必须上墙,分工责任必须明确,上级交代的任务必须完成;三要始终绷紧计划生育、森林防火这两根弦,要常抓不懈,一刻不得放松。

7.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七

1 旅游业拉动作用的技术分析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 可以分析和衡量旅游业拉动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具体是指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增加率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E= (△Q/Q) / (△I/I) 式中:△Q/Q—旅游需求量的变化率;△I/I—收入的变化率。产业需求收入弹性越大, 其产品的增加由于能够带来更大的收入, 从而能够创造更大的需求, 因此这类产业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

在计算某地区旅游收入需求弹性指标时, 选用2008年到2010年该地区旅游总收入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在表1中, 通过计算, 我们发现该地区历年的旅游收入需求弹性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态势, 但是每年的数据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层次上 (系数都超过1) 。旅游需求弹性越大, 意味着市场越大, 该地区居民用于旅游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也会更大。因此, 旅游市场开发空间很大, 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深度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将会缩小该地区与旅游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2 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经济促进作用分析

2.1 旅游业联动效应

旅游业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事业, 它涉及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的消费活动, 涵盖园林、旅游、城建、交通、能源、通讯、商业、建筑、教育和文化等部门。因此, 发展旅游业可以使其他与之相关的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 从而引起“一业带百业, 一业兴而百业兴”的联动效应。以基础接待设施发展为例, 2007年某地区旅游饭店有19家, 床位3700张, 2008年的时候旅游饭店为31家, 床位7312张, 到了2009年饭店发展为36家, 拥有床位10291张, 而到2010年, 全省有45家饭店, 11540张床位。这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拉动建筑、运输、能源等行业的经济收入, 而饭店的扩大, 也使接待更多国内外旅游者成为可能, 从而拉动旅游消费,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2.2 旅游业促进就业

旅游业作为贫困地区的一项产业, 在扩大当地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与其他的产业相比, 旅游业就业门槛低, 它能容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就业, 为更多的人创造了就业机会。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并且就业容量大, 在就业发展上有很大的潜力去开发。如前所述, 旅游业联动性极强,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他行业的就业问题。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 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一元钱, 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 社会就能增加5~7个间接就业岗位。一些贫困地区将越来越体会到这一数字的分量。

2.3 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

贫困地区在脱贫致富过程中要围绕市场需要进行结构调整, 在新的消费领域上下功夫, 增加最终需求, 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第三产业的龙头行业, 具有极强的联动效应, 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从表2中可以看出, 2008~2010年以来旅游业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是递增的, 表明旅游业在这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3 开发旅游业——加快扶贫步伐的具体措施分析

3.1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评估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存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状况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在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对其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分析和进行可行性研究, 为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结构、质量、功能和性质的评估, 为旅游区开发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旅游资源规模及水平的鉴定, 为国家和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分级规划和管理提供系统的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为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发挥宏观效益提供可行性论证, 为确定不同旅游地的建设顺序准备条件。

3.2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

通过对某一贫困地区的旅游点与其他旅游区在价值功能和规模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寻找出旅游资源的特色, 为确定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和具体旅游项目的建设提供依据。

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其旅游开发的功能。拥有观赏、历史文化、科学考察等价值的旅游资源, 一般均具有观光、度假、探险、科考、娱乐等旅游功能, 据此决定其开发方式和保护前景。一些独个孤立旅游景观, 即使特色、价值很高, 功能也多, 但其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只有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 多种类型旅游景观的协调布局和组合, 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 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 获得较高开发效益, 故旅游资源的结构和规模应是其评价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3.3 确立贫困地区旅游业具体的发展措施

3.3.1 明确开发旅游业的观念和认识

在开发贫困地区旅游业的过程中, 应明确一些观念和认识。首先, 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的发展, 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就等于发展该地区的其他产业。其次, 明确发展旅游业就是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更紧密了, 发展旅游业可以吸引外国游客, 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和氛围, 有利于加强对外交往。再次, 旅游业是一项产业, 也是一种文化, 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所以, 开发旅游业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3.3.2 拓展旅游业的就业空间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 旅游扶贫效应明显,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实施旅游扶贫后, 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 因而旅游扶贫值得倡导。但是也应该注意到, 虽然旅游业就业增长率速度较快, 但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小, 这说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就业空间仍然很大。应充分利用旅游业联动效应, 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使最大数量的贫困人口获得合适的就业岗位。

3.3.3 处理好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 加快脱贫步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 二者会发生矛盾。如果开发得当、科学, 就能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实现更好的保护, 如果开发管理不善, 则可能破坏旅游资源, 从而逐渐丧失其利用价值。因此, 关键不在于是否可以开发, 而是开发行为是否科学得当。

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发展反映当地文化特点的旅游资源。坚持综合开发原则:即通过开发形成旅游吸引力体系, 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双丰收。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保护环境原则, 妥善地利用这些资源, 使其能够为当地人们的需要服务。

摘要:一些贫困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对其合理开发可以加快脱贫步伐。本文从技术上论证了旅游业的拉动作用, 并且进一步论述了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旅游市场,贫困地区,拉动,措施

参考文献

[1]朱璇.PPT与背包旅游——以滇西北为例[J].人文地理, 2006, (2) .

[2]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 2002, (1) .

8.资助贫困生不能忽视思想“脱贫” 篇八

开学的时候收书本费,我班学生小A因家庭困难被免除了这笔费用,而且在市妇联组织的“资助贫困学生手拉手”活动中,还获得了分给我校的唯一一个资助指标,每学期由市妇联资助100元钱和一些学习用品。我感觉小A同学真是太幸运了。记得我上小学时几十元的学费都交不起,每学期都有几名小伙伴因此而辍学,小小年纪便去放鹅、放羊,或在家照看弟弟妹妹,何时敢想家庭贫困的学生能有如此待遇,觉得他们真应该心怀感激才是。

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偏离我们的设想。前些日子,我班有一名学生在家帮父母晾晒麦子时,不慎从房顶上跌落下来,头部严重摔伤,造成颅腔积血,需很大一笔手术资金。农村家庭根本无力支付巨额手术费,为此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给这位摔伤的同学捐款,老师、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多则五六十,少则一元两元。在这次爱心资助过程中,让我吃惊的是我班竟只有小A同学没有捐款。我让班长私下里同他交谈:“社会、学校处处帮助你,今天别人需要帮助了,一分一毛不嫌少,你为什么没有任何行动呢?”班长回来告诉我小A的一番话,不禁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是贫困生,别人资助我是应该的,我哪有钱去资助他们呢?”

前几天,学校统一组织打防疫针,交费时,我班小A同学当即向医生提出他是贫困生,应该减免他的费用。在小A的内心世界里,外界每收他一分钱都是不应该的,因为他是贫困生。“贫困生”似乎已经成了戴在小A同学头上的“金字招牌”,到哪里都想拿它开道。在他与同学交往的诸多小事中也处处表现出了这种倾向。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穷,更可怕的是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扭曲。

思考:

这种现象令人痛心。按理来说,资助贫困生是件美好的事情,体现了人间的真情和无私的爱,但小A同学自己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而对别人却那么自私冷漠,没有半点爱心。“学生是天真无瑕,并不是天生就这样的”,这是否在提醒我们,有时,我们对贫困生的资助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资助贫困生,给他们的都是爱吗?对贫困生的爱,我们还缺乏什么?其实,小A绝非特例,还有为数不少的同学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社会、学校已对他们做出了很大的照顾,他们不但不感激,反而理直气壮地觉得这是应该的。对这类同学,我们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教育工作必须继续,我们该如何转化这些处处要求人照顾、怜悯,人格发生扭曲的“可怜虫”呢?

综观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捐助,存在的不良现象是:大家普遍认为,只要对贫困生出资出物,尽到自己的一份爱心就可以了。于是,资助者或者资助单位的钱物是出了,但贫困生始终没有见到过资助者或者资助单位,也根本听不到资助方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对他们而言,所得到的资助就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那么容易,那么简单。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他们“认钱不认人”的不良现象。更有甚者,有资助者或者资助单位虽然愿意见到被资助者,却大张旗鼓举行了特别隆重的捐助仪式。在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目光中,很多贫困生不得不接受自己是贫困生、属于弱势群体的事实,在心理上强化了自己需要资助的意识。孰不知,资助方的这些所作所为,在办好事的同时,也在悄悄扭曲着贫困生的心灵,尤其是对那些思考问题不成熟、缺乏是非观念的小学生。

因此,学校必须和资助方加强联系和沟通,共同为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付出努力。

首先,学校要建议所有资助方,资助贫困生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既不能采取“不曾谋面”冷淡式的资助,又不能“大张旗鼓”炒作式地资助,这样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资助贫困生不仅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摆脱由此形成的心理阴影,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信心,逐渐由原先的自卑、自满、自私变成自信、自强、无私,对社会同样具有爱心的人。

其次,学校要建议资助方在资助钱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要让贫困生明白:美好和谐的社会,需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今天我是被资助者,明天我要奋发努力,成为资助者,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来回报社会。事实表明,对贫困生寄予这样的嘱托和希望,既不会让他们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有种被施舍的感觉,又不会以被资助者自居,产生畸形的“优越感”,而且,他们能够保持头脑冷静,怀着一份感恩之心激励自己,对待社会。我想,这也是对学生健康成长所提供的一次绝好的思想教育的契机。

当然,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引导,进一步解决他们思想上的贫困,主要还要靠教师来担当此重任,教师对这方面工作更要积极主动。从某种程度上讲,贫困生在发生困难时,往往把老师当作自己的“救星”,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教育是十分及时、十分有效的。但教师的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因此,社会各界只有积极配合学校,配合教师,才能让资助贫困生这项工作由表及里,开展得扎实有效,也才能让贫困生们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

9.社区贫困户脱贫会议记录 篇九

会议地点: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03室

参会人员:司丽娜(辅导员)

张冠宇(班长) 帅江华(团支书) 武金淼(生活委员) 马飞(组宣委员) 王勤勤(学生代表)卢泰旭(学生代表) 记录人 :武金淼

会议流程:

1, 此次贫困生认定总共上交了16份申请书。

2, 上学期考试作弊的,以及其他违纪处分的,取消

其申请资格。

3, 认定小组根据郑州轻工业学院有关规定以及学

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

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评

议。

4, 如申请成员内有可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或者

其他情况,可将申请成员顺序依次前提。

会议结果:确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在讨论无

10.“因户施策”助推贫困户增收脱贫 篇十

为了帮助贫困户“换穷业,拔穷根”,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愿望,根据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扶贫办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因户施策”政策,蕉坝镇严格按照“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原则,利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成果,充分尊重贫困农民意愿,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直接扶持发展“短、平、快”产业,开展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专项扶持,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提升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计划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做法:

1.扶持对象范围 除兜底户以外的所有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可向村(居)委会申请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专项扶持。

2.扶持的主要内容 重点扶持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的精品水果、蔬菜、花卉、中药材等种植和山羊养殖,生猪养殖,家禽(鸡、鸭、鹅)养殖,野生蜂蜜养殖等项目。

3.扶持的补助标准 对贫困户发展“短、平、快”产业中所需采购的生产物资等方面进行补助,户均补助总额不超过4000元。

4.项目的申报程序 各村(居)委会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次性调查摸底,做到户户见面,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帮助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的脱贫产业,提出申请扶持的规模及内容,并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调查摸底统计表》。在调查摸底时,各村(居)可以引导贫困户申请实施同一产业,鼓励整村推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申请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的贫困户不得以现有的产业规模作为申请内容,但可以在现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申请新增规模。实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的目的是建立生产奖励机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而不是“想方设法”给贫困户补助。

各村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调查摸底统计表》后,进行汇总上报镇扶贫办。镇扶贫办在审查各村(居)委会调查摸底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汇总,填写好《精准扶贫因户施策“短、平、快”项目汇总表》,以及编制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实施方案,并向县扶贫办进行项目申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接到项目申报后,根据项目申报情况进行审查审批。项目通过审批后,乡镇就可以按照申报实施方案实施。

5.扶持的项目实施 乡(镇)要严格按照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方案组织实施,不得超标补助,申报内容规模、补助标准、补助金额须完全对应。对实施整村推进“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的,由乡(镇)集体研究直接组织统一采购,采购合同作为财政大平台拨付资金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认真组织发放采购物资,登记物资发放花名册,作为乡级报账的重要依据。采购资金超过补助标准的,由贫困户自筹或其他途径解决;对在一定区域内分别实施不同产业的,可由贫困户自行采购,村(居)要明确专人(村包组干部)现场核实物资到位情况,出具《现场验收书》,并要求贫困户签字按手模印确认,作为项目验收和资金直接补助的重要依据。

各村(居)委会完成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村级验收后,实施总结,提交现场验收书等资料,申请乡(镇)验收。

乡(镇)根据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实施方案,镇扶贫办组织财政所、畜牧站等有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按照要求填写好现场验收书等相关资料,做好验收总结,申请县级验收。

县扶贫办组织财政等有关部门,对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申请验收的乡镇进行县级验收,检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出具县级验收意见。

6.项目的资金补助 县财政局以县级验收意见为依据,对农户自行采购物资实施项目的实行直接补助。县财政局通过财政大平台,直接将补助资金转入项目户的涉农补贴一折通账户;对乡(镇)统一采购物资组织实施项目的,采购补助资金部分在采购资料完整的前提下,采购合同供货方提供有效发票申请支付资金,县财政大平台直接支付供货方账户;扣除采购资金后,补助资金有结余的,直接补助到项目户的涉农补贴一折通账户。

7.项目取得的成果 2017年蕉坝镇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项目扶持贫困户342户,补助资金131.6万元。其中“因户施策”养牛贫困户13户,养牛19头,补助资金5.2万元;养猪贫困户329户,养猪1264头,补助资金126.4万元。生猪当年饲养当年出栏,能增加经济收入;饲养牛当年不能出?冢?可以不计经济收入。猪按110千克出栏,价格按本地猪肉36元/千克计算,除去养猪成本,贫困户每头猪可获得经济收入2000元,全镇“因户施策”1264头猪,可获得经济收入252.8万元。蕉坝镇2017年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802.5元。

11.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十一

【关键词】 扶贫攻坚战;如期脱贫;重中之重

裕安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部边缘,下辖3个街道、12个镇、7个乡,共有26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个社区,是国定贫困县区之一。目前,全区还有75个贫困村、3.8万贫困户、8.5万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条件落后,建设资金不足,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空白,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制约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打好扶贫攻坚战,如何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农村人口如期全部脱贫成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好准脉象,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

精准,就是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见效管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了解他们的致贫原因后,才能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户主提出贫困申请后,村民小组住户摸底,村委会审查并进行公示,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后再次进行公示,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在识别方法上,可以借鉴外地经验,如“四看法”、“五比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比生活环境、看居住条件;比贫困程度、看致贫原因。牢牢把握“遵循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将以往“大水漫灌”或“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把宝贵的扶贫资金和力量用到最急需的地方,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思路,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集中有限资源和优势兵力,实施定向“喷灌”、定点“滴灌”,帮助贫困群众“换脑、增智、造血、夯基、融资”,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致富不罢休。

二、授之以渔,将扶“志”与扶“智”并举

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在进行捐钱捐物奉献爱心的同时,勿忘扶“智”与扶“志”。“扶贫济困”,只有“授之以渔”,扶“智”与扶“志”并举,教会贫困的人们“造血”的能力,他们才会真正有能力有办法有本事自己挣钱,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脱贫。所谓扶“智”,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掌握挖掘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所谓扶“志”就是帮助贫困的人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生产与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通过扶“智”与扶“志”,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切合市场需要的生产知识与技术,以及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精准扶贫的精准不仅要体现在能准确找出贫困户,找出他们贫困的原因并给予扶持,更要体现在能精准地找到让贫困户脱贫的根本办法,把产业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比如在就业上为他们提供机会,在政策上为他们提供赚钱门道,或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创造发挥自己才能的场所等等。

三、发挥优势,着力探索具有我区特色的精准脱贫新路子

我区脱贫攻坚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末现有7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2019年摘去贫困区“帽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村道路、水利、饮水、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通信等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完善,主要领域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要结合我区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精准脱贫新路子。

1.发展特色种养业脱贫。结合我区“一谷一带”建设,制定特色种养业发展规划,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3项特色种养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2.发展光伏脱贫。“十三五”期间,建设30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10000户户用光伏电站。鼓励和支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以及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村,建设户用光伏电站和村级光伏电站,增加贫困户和贫困村收入。

3.发展乡村旅游脱贫。重点扶持15个在城郊、景区周边、茶谷、旅游通道沿线、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合。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培训,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4.发展商贸流通脱贫。将“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对接,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实施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建设1个区级电商服务中心、19个乡镇电商服务站,有条件的村建设电商服务点。支持区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做到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全覆盖。

实现精准脱贫,不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困难群众自己的心愿,也是全区人民共同的心愿。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要高度关切、发挥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子,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贫困群众解难,為扶贫开发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基本知识》、《裕安区“十三五”规划》、《社区扶贫与社会救助 》、百度百科等。

作者简介:

12.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十二

创新扶贫模式, 实施多措帮扶

阳山县在推进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中, 实施多措帮扶, 大胆实践, 创新了五种扶贫模式。

(一) “大户捆绑贫困户”扶贫模式。为了增强帮扶实效, 阳山县通过扶持大户, 再由大户捆绑帮扶贫困户;大户自建养殖栏舍, 并承诺捆绑扶持1至3户贫困户, 可向县扶贫办申请养殖押金借款;扶贫办把押金借款直接汇到龙头企业, 再委托龙头企业在回收产品时扣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大户聘请贫困户做工。领取工资, 待经营稳定 (一般两年) 后, 还可以让贫困户参股, 共担风险, 共负盈亏;二是在大户帮助下, 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业。由大户以猪场等作担保向县扶贫办为贫困户借取小额短期帮扶资金, 并作技术指导。如岭背镇夏炎坤是温氏合作养猪户, 他搭建好猪舍后, 资金交纳养殖押金。阳山县扶贫办以“封闭式”运作供给他养殖押金2.5万元, 要求他捆绑帮扶两户贫困户。其中欧炳心以“保底薪+分红”合作养猪, 蔡泽良以投劳的形式合作种植27亩沙糖桔。猪场在欧炳心夫妇的精心管理下, 第一批480头猪顺利出栏, 平均每头猪毛利161元, 顺利还清扶贫办2.5万元借款。尝到甜头后夏炎坤的信心更足了, 决定加大投入, 与原来挂扶的贫困户欧炳心合股新建每批1000头猪的养殖猪场, 猪场由夏炎坤负责出资, 欧炳心负责猪场管理, 占新猪场25%的股份。扶贫办借款给他们交纳养殖押金, 再要求二人捆绑帮扶四户贫困户发展。之后欧炳心不但顺利脱贫, 而且还成为新猪场的老板之一, 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夏炎坤还以猪场为抵押, 向县扶贫办借款购买5000棵沙糖桔果苗, 承包了猪场周围的荒山, 聘请2户贫困户以“保底薪+分红”合作形式种果。实施复合种养, 贫困户底薪800元, 种果收成后可得到30%的分红。

(二) “村党支部示范带动”扶贫模式。村两委干部 (或党员) 如有意愿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 只要承诺把鸡舍抵押给龙头企业, 就为村干部做担保, 村干部可从县农行中借出栏舍建设资金一半的借款, 再自筹另一半资金即可建好栏舍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 养殖押金捆绑贫困户后向扶贫办措款。如大崀镇琶迳村原村支书梁文星有意愿与天农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养鸡, 但资金不足, 阳山县扶贫办引导他和天农公司协商, 承诺把建成的鸡舍抵押给天农公司, 再由天农公司担保, 从县农行借出2.5万元, 自筹部分资金建鸡舍, 向县扶贫办借款1万元养殖押金, 以“保底薪+分红”的方式捆绑帮扶2户贫困户。贫困户主要是负责养鸡, 每月基本工资不少于650元。每批鸡出栏时, 每只鸡纯利超出1.5元/只, 超利润部分按30%分红给贫困户。

(三) “集约基地培训”扶贫模式。很多贫困户想与龙头企业合作, 发展养殖业致富。但由于居住零散, 交通不便, 家庭经济困难, 难以筹集资金自行兴建鸡舍, 达不到和龙头企业合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愿望, 阳山县扶贫办、岭背镇政府与龙头企业合作, 建设集约式扶贫培训基地, 把贫困户集中在基地, 在龙头企业的直接指导下学习养殖技术。基地由天农公司负责经营, 每年为县免费培训贫困户3—4批, 每批15户。贫困户在公司技术员直接指导下养鸡, 培训期间, 免费在基地吃住, 领取薪金。贫困户在基地接受培训, 学到技术, 积累资金, 条件成熟后, 可以回家自建鸡舍, 也可与天农公司合作养鸡致富。养鸡基地分二期建设, 首期由岭背镇政府、县扶贫办和天农食品公司合作兴建, 占地约50亩, 总投资160万元, 其中80万元由县扶贫办提供借款, 其余由天农公司投入。现建有鸡舍18幢, 年养殖量可达36万只, 二期建设以吸引社会热心人士按幢投资, 每幢投资5万元左右, 投资方只参与分红, 不负责亏损, 每年按投资总额的12%分红, 5年后本金可随时返还。县扶贫办与天农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在现一期基地旁再租地70亩, 用于建设30幢鸡舍, 每幢鸡舍由县安排一户贫困户承包养殖, 领取报酬。

(四) “互助资金入社”扶贫模式。阳山县建立互助资金, 把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与扶持专业合作社结合起来, 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以互助资金为动力, 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互助资金主要为入社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小额借款, 实行股份制, 分为“赠股、配股、入股”。贫困户由政府赠股, 每股1000元。非贫困户自愿入股, 政府不配股。群众加入扶贫互助社后, 可向互助资金借款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等, 专业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如阳城镇黄竹村的几个柑桔大户牵头成立了柑桔专业合作社, 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后, 种养大户作担保, 帮助11户大户从互助资金中借款发展生产, 并捆绑帮助24户低保户、解决困难户的农药、化肥、资金等问题。现21.5万元借款已经全部回收, 已带动了17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五) “园区化种养基地”扶贫模式。帮扶单位省委办公厅在对口帮扶村阳山县大崀镇坑塘村规划出300亩土地建设扶贫种养基地, 搞好基地的“三通一平”, 搭建起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的平台。种养基地由龙头企业统一实行园区式管理, 利用银行资金扶持贫困户在基地租地建设鸡舍, 农户只须承诺把建好的栏舍抵押给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为农户做担保, 帮助农户从县农行中借款在基地内兴建栏舍, 龙头企业负责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等一条龙服务, 借款在养户产品回收时龙头企业代县农行扣回。此外, 农户也可以先加入互助组织, 从互助资金中借出一定的资金, 然后把这部分资金存进县农行, 再借出不超过该资金三倍的款项。如大崀镇坑塘村马国威等6户农户, 在省委办公厅搞好“三通一平”种养基地内自行租地, 他们承诺把鸡舍抵押给天农公司, 与天农公司合作养鸡, 公司为他们担保, 帮助他们从县农业银行借款建设了7幢鸡舍, 预计每户每年可获利6万元以上, 可带动14户贫困户脱贫。

创新扶贫成效, 促进共同致富

一是缓解了贫困户生产资金短缺难题。由于大户和贫困户互相了解, 互相信任, 所以由大户帮扶贫困户更加事半功倍, “帮大户捆绑贫困户”模式和贫困村互助资金的出现, 既有效地帮助大户解决产业发展的启动资金, 又解决了贫困户进入产业链条“门槛难”问题, 有效缓解了贫困户发展缺资金的问题, 提高了开发式扶贫成效。同时, 由于借款不到农户手中, 而是直接汇到龙头企业, 确保了扶贫资金安全回收。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 阳山县扶贫办共通过“帮大户捆绑贫困户”模式借出帮扶资金256.4万元, 共帮扶99户大户, 带动了14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大大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扶贫、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过去种养由于成本相对较大, 很多群众持保守、观望的态度。村党组织通过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种养业, 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风险, 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村干部生产生活在基层, 最接近和了解群众。因此, 通过“村党支部示范带动作用, 捆绑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既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又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生产技能, 带动了持观望态度的群众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养殖业致富, 真正树立起敢想敢干、敢闯敢试, 勇于超越的创新意识, 增强党组织的威信。如大崀镇琶迳村原村支书发展养鸡, 在他的带动下, 琶迳村村民的养鸡热情很高,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创新了基层民主管理的形式。村建立互助资金组织, 实行股份制, 按股分红, 共同发展, 并由有一定威望和经济管理水平的人担任管委会主任、理事、监事成员, 管理资金使用对象、借款额度大小。通过财务制度和监督制度, 增强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主人翁意识, 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共进的民主管理浓厚氛围。同时, 既培养村民主管理意识, 又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前, 全县已建立“互助资金组织13个, 专业合作社26个, 互助金总额303.1万元, 有394农户参加, 其中, 贫困户295户。

四是提升了村文明素质,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由于贫困户自身的素质以及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原因所限, 传统的直接帮扶方式显得事倍功半, 成效不大。阳山县通过“帮大户捆绑贫困户”、集约基地培训”多种扶贫模式, 特别是互助资金入社, 贫困户入股, 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增强了邻里关系, 相互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不仅改善了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贫困户的素质, 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促进了村风文明, 农村和谐。村贫困户认识到, 只有搞好互助金帮扶,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才有利于促进自己增收致富, 才有利于团结互助, 推进新农村建设。

创新扶贫经验, 探索有益启示

阳山县创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的成功实践, 给我们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深刻启迪。

(一) 创新扶贫思路是推进“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根本。阳山县紧紧围绕汪洋书记“创新思路、创新范畴”的扶贫开发新思维, 探索出“帮大户捆绑贫困户”等五种扶贫开发新模式, 通过先富起来的大户, 帮扶带动未富的贫困户,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来解决稳定脱贫问题。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 并从贫困户的实际出发, 充分尊重贫困户的意愿, 因地扶贫, 实行“一户一法”, “宜种则种, 宜养则养”的帮扶措施, 使贫困户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二) 创新扶贫模式是推进“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的关键。汪洋书记曾表示, 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 不是要干部自己拿钱, 而是给干部一个责任。搞好“双到”扶贫, 关键在干部, 主体是群众。阳山县创造性的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 责任到人”工作, 着力于创新“园区化管理”扶贫等多种模式, 这是开发式扶贫的创新举措, 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行动。既有效地解决了居住零散、资金不足的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养殖难的问题;又给挂扶单位搭建了一个有效地帮扶平台, 方便了挂扶单位组织贫困户和龙头企业合作, 发展养殖业致富;更重要的是落实了省委汪洋书记“吸纳社会一切力量参与扶贫”的指示, 吸引社会人士参与扶贫, 壮大了扶贫的力量。真正确保了“双到”工作扎实推进, 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实现科学、和谐发展。

13.贫困户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篇十三

镇村X组贫困户,现年X岁,X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家里一共X口人,儿子未成家,常年在家,加上他本人和配偶文化素质低、身体状况不好,没有发展的动力。

在纳入贫困户之前,家里收入全靠务农,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生计难以维持。但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倒这位老人,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紧跟政府步伐,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一、制定措施,精准帮扶。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贫困户身上得到充分体现。针对的家庭情况,帮扶人员、镇村干部对其进行详细了解,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分析其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脱贫致富的路子——种植青花椒。镇自X年开始发展青花椒种植,家位于青花椒种植规划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征求意愿,因人因户施策,带动种植发展青花椒。

二、转变观念,自力更生。

经过帮扶人员、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不断多次深入与沟通,不断鼓励他们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和妻子俩人改变了“等、靠、要”的思想,决定靠勤劳双手奋斗,意志坚定要摘掉贫困户帽子。

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和鼓励下,他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有了正能量的加持,开始种植青花椒,现在家的X余亩青花椒长势良好,大大提高了家庭的整体收入,还让家庭收入从以前X、X元每年,变成了X多元。

这离不开天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加上帮扶责任人关心支持下,他们种植的青花椒为他们带来了收入,现在他们腰杆子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不断的努力,的家庭情况大有改观,而且他们已经没有那种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感到自卑的感觉,也改变了左邻右舍对他们的看法。

三、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在青花椒种植初期,考虑到贫困户家庭条件,政府免费提供椒苗、种植技术,补贴肥料等等,心里充满感激,更加积极参加种植技术培训、实用技术指导。在种植期间,遇到问题主动找到“土专家”询问解决办法,浇水、施肥、剪枝,更是细致。

他意识到勤快重要性,他说:不勤快,再好的政策也没用,政府能帮我们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剩下他要靠自己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笑着说,现在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新时期扶贫的好待遇,感谢帮扶责任人。

14.贫困村脱贫实施计划 篇十四

2021贫困村脱贫实施计划(一)

确保全乡2021年54户200人的如期脱贫,是今年党委政府最坚巨的工作任务。现就2021年脱贫攻坚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由于我乡处于扶贫连片开发区大巴山核心区,红四方面军在此设立红军入川第一县县址所在地,境内红色文化遗址多,梨园坝村2021年被国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且2016年入选省旅游扶贫开发试点村。全乡栽植茶叶8000亩,清香核桃3500亩,白茶2000亩,肉牛300头,培育各类专业大户35户,专合组织5个。国家级贫困乡镇,有贫困村3个,2021建档时有642贫困户2245贫困人口,2014已脱贫158户545人,2016年已脱贫55户200人,2021年预脱贫54户200人,2021年计划脱贫234户831人,2018年计划脱贫141户469人。现有全乡有贫困人口1500人。由于地理环境、社会条件、经济水平和历史因素等原因,我乡与其它乡镇、其它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格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绝大多数农户收入来源于种养业,农业又受自然气候条件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影响,生活极不稳定,致使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返贫率高,一遇天灾又会饱而复饥,暖而复寒。针对发上严重的现实,我乡根据本乡实际情况将采取合理规划,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扎扎实实开展本乡2021年扶贫开发工作。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强化农村道路、水利、农村基层组织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培育,完善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专合组织,以梨园坝传统村落旅游扶贫开发为龙头,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举全乡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乡党委、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3、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四、脱贫规划

计划在2021年彻底脱贫贫困人口54户200人,具体计划如下:

1、村2021年计划脱贫扶贫户4户14人,其中李春富常规种养殖脱贫2人,景洪金劳动力转移务工、养猪脱贫3人,杨述尧劳动力转移务工、种植茶脱贫5人,李兴荣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4人。修通7社社道公路,硬化2、3、4社社道公路。

2、村2021年脱贫计划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景成琼养牛15头脱贫4人,、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8人。

3、村2021年脱贫计划2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杨怀林养羊和常规种植脱贫5人,劳动力转移劳工脱贫5人。

4、村2021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其中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和常规种养殖脱贫10人。修通旮旯石人行桥,硬化5、6社社道公路。

5、村2021年计划脱贫3户10人,其中闫文宇常规种养殖脱贫2人,养猪100头脱贫5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脱贫3人。加快核桃园的管理与建设,扩大种植规模。

6、村2021年计划脱贫27户106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6人,其中等8户32人全家外出务工脱贫,向德安等10户29人打季节性短工、传统种植业脱贫,赵志乾、文光华2户7人栽植梨树脱贫,杨继银1户5人在场镇收购废品脱贫,何金祥等6户33人靠常规种养业脱贫。在梨园坝村中心点建自动取款机,开展金融扶贫试点村建设;在梨花开放时举办“梨花节”;按照政府主导、农户自愿,政府补助、农户自建模式加大对明清古建筑保护性修缮;建议高标准的旅游停车场;修通梨园坝旅游环线二期工程;拓宽梨园坝进村主干道;硬化5社社道公路;新建堰渠8千米,解决10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建红心猕猴桃基地200亩;改建茶园200亩。

7、村2021年计划脱贫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马胜武经营早餐、做室内装修脱贫4人,劳动力转移务工脱贫6人。硬化4、5社社道公路4.5公里。

8、村2021年计划脱贫2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蔡文子养鱼、养鸡脱贫5人,经商售卖蔬菜、做零工脱贫5人。一是成立县精准生态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25亩,入户社员20余户,年出栏土鸡35万羽;二是发展特色养殖(毒蛇)一家,占地450㎡,投入资金30万元;三是改建茶园500亩;四是规划建核桃产业园500亩。

9、村2021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养牛、猪和常规种植脱贫3人,、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脱贫7人。建1社1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

10、村2021年计划脱贫扶贫户3户10人,通过扶贫措施脱贫10人,其中养猪、鸡和种茶脱贫5人,闫仕富常规种养业脱贫2人,杨怀芝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脱贫3人。

五、脱贫措施

为2021年基本解决我乡200人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我乡特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民政、扶贫、畜牧、水利、财政、林业、村两委为相关成员单位的贫困人口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扶贫工作站,由周勋具体负责脱贫工作日常事务。

2、建档立卡:我乡对2245人贫困户建档立卡,对全乡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防止进低保容易出低保难。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对贫困户整合民政、扶贫、畜牧、林业、水利、财政、交通等各方面的资金,多途径、多渠道的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对贫困户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改变他们等、靠、要思想,提高他们积极性。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改过去传统陈旧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3、针对不同类型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对丧失劳动力和负担过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因灾因病致贫户,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提高抗灾抗病能力。做到帮扶人员落实,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落实,帮扶时间落实。

4、转产就业:我乡贫困户1500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引导他们转产就业,跑跑运输、搞搞餐饮、或者外出务工,对无外出打工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帮其发展家庭养殖增加收入,对家庭中有病人的贫困对象通过参加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减轻家庭负担。对家庭中有中职学生的贫困对象通过参加“雨露计划”减轻家庭负担。

5、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扶贫先扶志,治穷行治愚。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增强农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扶贫开发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是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扶贫开发方式。我们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贫困者的综合素质,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由不会脱贫到有能力脱贫。同时,大力实施贫困村农民工培训规划,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开拓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我乡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转移。

6、实施瞄准式扶贫。

(1)、发展规划制定到户。针对贫困户的特点,帮助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通过帮扶和诚实劳动达到脱贫目标。

(2)、扶持项目安排到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直接安排到贫困户,不断满足其需求;种养殖等致富产业项目,不仅要网络覆盖到贫困户,还要组织贫困群众参与生产经营。

(3)、扶贫搬迁落实到户。对居住生存在条件恶劣的马家河村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异地脱贫。

(4)、科技信息服务到户。加强贫困户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

(5)、各项政策覆盖到户。把医疗、特困救助、教育等优惠政策落实到贫困户。

(6)、对口帮扶责任到户。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同时,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制定参与式扶贫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综合扶持,实现贫困人口、贫困村整体脱贫。

7、实施产业化扶贫。对贫困自然村实行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扶贫政策,通过扶持,形成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产业链;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三农”的作用,结合梨园坝金融扶贫试点,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使贫困群众从生产环节得到稳定的收入。同时从政策、规划、布局、资金等方面对特色产业加以扶持。因势利导,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增加贫困群众非农产业的收入。

8、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的必要前提。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农村生态建设等,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9、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我们通过加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农村低保的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农村低保的运行机制,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的相互衔接,稳定解决我乡贫困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对识别出来的贫困人口,实施分类扶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10、扶贫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使用计划和审批手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使用高效节约。建立项目法人制和质量监理终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对不合格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兑现。

11、扶贫项目监督。

(1)、纪委部门进行全方位监督,一经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坚决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

(2)、财政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资金审计。

(3)、扶贫工作站定期不定期进行工程跟踪审计,对项目的投资资金、发放物资、项目管理、等都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4)、充分发挥群众监测评价的职能,加强群众监督,对工程建设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纠正;

(5)、由村两委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工程管护制度;已建工程移交村委会进行管理,实行谁受益、受管护。

我乡的扶贫工作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定能解决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2021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乡将认真总结过去成功的经验,弥补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2021年脱贫200人贫困人口目标而努力,为促进我乡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而奋斗。

2021贫困村脱贫实施计划(二)

2021年扶贫点——__区__镇__村继续按照 “经济强村、产业富村、科技兴村、文明治村”的发展思路,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为工作思路,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主题,以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为己任,以实现__村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为更好实施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体现大扶贫的要求。统筹规划,周密部暑,全力实施,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目标:

围绕国家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到今年年底使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幅达到或超过__区的平均水平;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明显改善;特色增收产业基本形成;农民健康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三、主要工作:

一是带领村干部和党员认真宣传好、贯彻好、学习好党的及今年中央“两会”精神,把村党建工作抓牢抓实,继续巩固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培养农村党组织的后备力量。主要做法:(一)组织好学习宣传工作。(二)进一步调研、摸底、走访,包括:1、建立民情日记、档案;2、召开村“两委”座谈会;3、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农户,组织召开村民小组座谈会;4、积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其他党员的教育培养,建设一支能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强有力党员队伍。(三)讨论研究今年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进行调研,探索农民脱贫致富新思路、新办法,选准发展路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走访村贫困户,对他们进行重点帮扶,力争计划内帮扶的贫困户当年脱贫。

二是抓紧抓快协调__区组织部、计生局、卫生局、文化局等职能部门对村部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监督去年我局资助的资金使用情况。主体工程投资35万元,计划3月份动工,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年内交付使用。

三是跟踪、协调__区水利局对那马屯、六合屯的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30万元,力争年内解决两屯600多人口的饮水问题。

四是协调、跟踪__区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全村8条总长12公里的农田水利渠道及那马屯1.6公里屯级道路的建设。计划7月份完成,总投资480万元。

五是协调__区扶贫办、国土局等职能部门对那华屯0.3公里,那母屯3公里,平利屯0.5公里,那户屯0.8公里的屯级道路改造,计划8月份完成,投资92万元;二桥头至百拿屯4.8公里的屯级道路硬化工程,投资200万元,计划10月份完成;跟踪__区国土局对__大垌田总长3公里的防护坝建设,计划11月份完成,总投资600万元。

六是继续跟踪__区交通局完成对__二桥的修缮工程,计划2月份完工,投资15万元;协调__区农业局50吨水泥,发动那华屯群众投工投劳年内完成屯内道路硬化。协调林业局年内完成500亩油茶低产改造,形成以油茶为主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七是通过协调__区教育局及其他渠道为六合屯教学点建卫生间、硬化操场等基础设施,年内计划投资5万元,力争创造一个较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八是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来,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群众矛盾,确保无重大信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包括:1、调解、处理一些矛盾纠纷;2、开展反__警示教育: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__;3、加强法制教育,帮助村民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勤劳致富的好思想。

九是结合局直属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及动力技校开设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热门教学专业,大力向该村初、高中毕业生等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群体宣传、积极推荐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

十是春节前夕,局组队深入村屯走访慰问特困户,五保、低保户,老党员,老复退军人,贫困大学生及村“两委”干部,送去党的温暖和领导的关爱。

总之,通过一年的努力,使__村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不断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社会稳定、国泰民安,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2021贫困村脱贫实施计划(三)

2021年县体育局帮扶贫困村工作,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帮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帮扶贫困村两河口镇宋家村各项工作措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结合单位实际,特制定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目标

1、扶持贫困村发展。帮助宋家村争取一个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筹措项目资金,扶持宋家村发展。

2、帮扶贫困户。局机关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宋家村困难户,全面完成结对帮扶任务。

二、重点工作

1、制定帮扶工作措施。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工作措施,明确帮扶工作目标和任务。

2、落实帮扶工作任务。一是现场办公。全年到宋家村办公达3次以上,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脱贫致富工作。二是指导制定规划。年初指导宋家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确定脱贫致富项目。三是落实帮扶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局部门优势,援建1套农民健身工作设施,并派专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基础工作

1、加强领导。一是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认真积极落实帮扶贫困村各项工作。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局长杜春三为组长,梅卫东、周玉、郑淑清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三是建立工作专班。分管局长郑淑清为工作队队长,抽调2名工作人员为工作队员。

2、强化责任落实。把帮扶工作当做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严格按照秭办文〔2016〕37号文件规定的职责,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责。

3、报送情况。按时上报帮扶工作计划、总结。及时收集、整理、反馈帮扶工作情况,认真填报相关统计报表。

15.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十五

一、内蒙古自治区移民扶贫的基本情况

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交通不便,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县乡财政困难、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较深。如就地扶贫成本高,因灾因病等不利因素返贫率高。丰富的移民扶贫的经验和时间充分证明,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小康社会,扶贫的重点就在这些地区。难点也在这些地区,没有这些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区的小康甚至全国的小康。而解决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贫困问题的重点就是移民扶贫。

将贫困农牧民搬迁到交通便利、信息发达、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经济社会发育程度高的城镇,既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设施条件,又可依托城镇产业链发展自身。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市为中心的西部城镇经济带,以赤峰、通辽市为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带以及呼伦贝尔、乌兰浩特市为中心的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城镇经济带。这3个经济带共有城市20个,其中地级市7个,县级市13个,旗县所在地镇68个,建制镇437个。这些具有相当规模的城镇为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扶贫开发移民扩镇项目提供了可能。

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用工大量增加的情况,2003年,自治区扶贫办首先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破题,将贫困农牧民迁出直接进入工矿企业,一步到位成为产业工人,2005年的第四期项目逐步推开,有5个项目区实施无土安置,到2007年的第五期项目,扩大到15个项目区,今年下达的第六期项目仍有15个项目旗县采用无土安置方式。这样做是为了不造成新的就业压力,不跟原有的城镇的居民竞争就业,将贫困农牧民迁出直接安置进城,从事二、三产业。

为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从第三期项目开始,自治区持贫办就采取一次下达计划,分两年实施,第一年主要是工程建设,第二年实施生产项目和移民安置。同时,在商都县、四子王旗、鄂托克旗、东胜区、正蓝旗等地,还一次规划,分期、分年实施,逐步扩大规模,集中连片,形成规模。

十年多的移民扩镇工程建设,在74个旗县所在城镇或建制镇建成移民村(居委会)100多个。在四子王、巴林右、商都、库伦、东胜、鄂托克前、鄂托克等旗县,移民区已形成了劳务市场,完成了与城镇工业化的对接;特别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鄂托克旗棋盘井移民一步到位,直接进厂成为产业工人。移民从事的种养业生产,既为城镇提供了一部分消费品,同时也增加的城镇消费,从而推动了小城镇建设步伐。移民搬迁入住城镇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移民逐步地更新了观念;通过有效的服务和管理,是移民尽快适应了新环境,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了移民从事各项生产的本领,增加了收入。据商都县、四子王旗等地的调查,首期移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00元以上,从根本上达到了脱贫致富的目的。通过播放有线电视、集中培训、参观学习等培训措施,80%的劳动力掌握了生产急需的实用技术,素质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对移民的长远发展和下一代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项目的实施,在农区,移民迁出后,不仅缓解了迁出区的人口压力,还退出了大量的耕地和草场,生态恢复效果非常明显,阿鲁科尔沁、巴林右、正蓝旗等牧区旗县,经过休养生息,迁出区植被覆盖率就达到90%左右,实现了人和环境的双赢。项目所在科尔沁沙地于2003年首次实现了治理和植被恢复速度超过沙化速度。

二、内蒙古自治区移民扶贫存在的困难

一是资金不足,且不确定。实施扶贫开发移民扩镇项目以来,共投入资金27100万元,搬迁了54200人。虽然卓有成效,但规模过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到2008年仍有绝对贫困人口79万人。其中还有近20万人需通过移民搬迁的形式解决贫困问题。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聚集区。无论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来看,还是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讲,都需要中央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资金投入。

二是理顺管理渠道,实行归口管理。近几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移民项目分别有扶贫开发移民扩镇、异地扶贫移民、京津沙源治理移民和生态移民。由于国家资金渠道不同,资金分别由扶贫办和发改委两家实施,管理方式和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为更有效地实现《中国扶贫开发十年纲要》确定的目标,建议中央协调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围绕着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农牧民温饱乃至贫困问题这一中心,理顺管理渠道,实行项目、资金的统一归口管理。

三是目前移民扶贫补贴标准过低。由于财力有限,而需要通过移民扶贫形式解决贫困问题的贫困人口数量大,所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移民扶贫一直按照人均5000元、户均20000元的补贴标准执行。随着近两年来物价上涨,建筑材料涨幅大,工程成本逐渐增高,项目补贴尤显不足,因此,建议国家在安排移民扶贫专项资金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

三、今后扶贫移民工作的思路

1、加强学习考察,拓宽眼界,启迪思路。

国家扶贫办范小建主任在山西考察时,高度评价了山西省的扶贫移民工作。同时,河南、江西、贵州等省份的移民扶贫工作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借鉴。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应该组织重点地区的盟市、旗县到山西、河南、湖北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各地的好的做法,学习湖北省将扶贫移民与农村安居工程相结合的经验,拓宽眼界,启迪思路,走出一条适合自治区实际的移民扶贫的路子。

2、采取有力措施,促使移民方式更加多样化。

组织的扶贫移民主要以移民扩镇为主,即迁入区主要是建制镇,全部为旗县内移民。安置方式分为有土的种植、养殖、种养结合和无土的直接进入工矿、三产打工等形式。今后,移民方式要更加多样化,迁入区向城镇、并更多的向城镇周围各种园区扩展。安置方式从有土、无土扩展到农工结合、牧工结合,并尝试插花安置、补贴自行安置等各种形式。

3、整合资源,扩大规模。

由于受资金规模限制,从2000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用9年时间,搬迁安置了贫困农牧民13550户、共计54200人,平均每年搬迁1500户、计6000人。今后,内蒙古自治区的扶贫移民将与收缩转移集中战略相结合、与产业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探讨部门间的对接与合作,整合各渠道资金,扩大搬迁规模,按照移民规划,争取每年至少安排移民20000人,投入专项资金1亿元。

4、点、面结合,全面开展移民扶贫工作。

一是在贫困人口多并相对集中的重点地区,设置集中安置区,初步计划从2009年开始分东、中、西三片各设置一个安置区,每个安置区每年集中安置300到500户,连续投入,利用3—5年的时间,将集中安置区扩大到2000户、共计8000人左右的规模。同时,在重点安置区积极争取与发改委各类移民项目捆绑、整合,使扶贫效果更突出、更显著。二是对前五期移民扩镇项目实施好的地区,继续安排续建项目,每个项目区续建200户左右,进一步扩大规模,充分发挥基本建设资金的规模效应。三是在面上,兼顾老、少、边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适当安排一部分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5、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移民扶贫。

16.贫困户脱贫典型案例 篇十六

摘 要:贫困大学生是我国改革收费制度以后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脱贫。高校辅导员,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和扩大贫困大学生固有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积极健全的人格,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的新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2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贫困生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救助多集中在经济层面,而贫困生因贫困导致的心理压力过大,自卑、脆弱、抑郁等心理方面的困境,更会妨碍其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使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心理贫困”的表现

贫困生中不乏积极乐观、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优秀者。但多数贫困生容易出现“心理贫困”。所谓“心理贫困”,是指大学生由于经济、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所导致的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面变化[1]。“心理贫困”不完全等同于心理疾病,只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看待问题,由于错误认知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心理贫困”主要表现为。

1.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们在长期的自我认知基础上产生的自我认知偏差,是个体在自己心目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象。有自卑心理的人,自我评价低,胆小怕事,自我封闭,敏感多疑,容易产生自惭形秽的情绪[2]。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产生自卑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贫困。其次,见识及能力上的不如人,也容易使一些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

2.自责和愧疚心理

贫困大学生,有的来自偏僻落后地区,有的兄弟姐妹同时上学,有的亲人患病,家里经济负担都异常沉重。上大学需要支付高昂的学习费用,这让贫困生因自己不能自立反而要加重家里负担而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他们中有许多选择去做兼职,以减轻家里负担;与此同时,又想取得较好的成绩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得以欣慰。鱼和熊掌常难兼得,由于精力有限,或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贫困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个别贫困生甚至出现了“挂科”。贫困生一般承载着较高的家族期望和自我期望,成绩不理想,他们会更加自责和愧疚,觉得对不起父母;越自责、愧疚,精神压力越大,成绩越不好,如此恶性循环。自责和愧疚心理发展下去就会变成抑郁和焦虑,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人际交往障碍

因为自卑等原因,许多贫困生沉默寡言,胆小内向,不愿或不敢和人交往。人活在社会关系中,只有爱别人,同时也被人爱,拥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拥有人生的幸福。富兰克林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不良,会使贫困生心生苦闷,时间长了,会变得性格孤僻和行为怪异,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依赖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有时间也不去做兼职,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一项调查表示,31.9%受访的大学生认为减免学杂费是对贫困生最好的资助方式[3]。这种“等、靠、要”的思想对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养成很不利。

5.自暴自弃心理

有些贫困生,面对经济困难,学习困难,不是寻找有效办法解决,而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那些天天逃课,泡在网吧里的学生就是这类贫困生的典型。

此外,贫困生的心理贫困还表现为忌妒心理、虚荣心理、粉饰心理等等。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脱贫新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关注幸福与力量的学问。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决定的系统,人既有潜在的自我内心冲突,也有潜在的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基于此,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研究和培养人这种潜在的能够自我完善的内在能力上,通过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快乐幸福的人。

笔者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的长期的实践中,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心理脱贫相结合,旨在以雷锋为榜样,培养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精神力量,塑造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的积极健全的人格而使贫困大学生最终摆脱心理贫困。

1.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是雷锋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贫困生成长成才的指引,顽强拼搏的动力,心理脱贫的法门。习主席最近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对贫困大学生也一样,缺乏理想信念,贫困大学生精神上也会“缺钙”,精神上“缺钙”,意志就会薄弱,心理就会脆弱。贫困生要摆脱心理贫困首先要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升华爱国主义情怀,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一个胸怀祖国、胸怀人民、心忧天下,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学生会像雷锋一样,是没有时间抑郁和情绪低落的,他一心想的就是努力学习,拼命工作,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2.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悦纳自己,塑造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贫困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消沉、自卑等心理问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贫困,无法悦纳自我。贫困并不可怕,雷锋就是在贫穷困苦中成长起来的。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贫困生应该像雷锋一样,不怕苦,不怕难,迎难而上,时时感谢命运给自己更多的磨炼;不虚荣、不攀比,永远把艰苦朴素当做一种美德,学习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学看齐,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学看齐,看淡物质,追求精神的充实和提高。

3.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寻求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乃快乐之本。心理学家约翰·福赛斯指出:“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而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许多人都知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但却很少有人知道,雷锋幸福、快乐也收获了一火车!著名医学家弗烈德·阿德勒发现,长寿者中,95%以上的人都有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新时代的雷锋郭明义说过:帮助别人,自己心中永远充满幸福与快乐。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材加专业的贫困生邢某,因为贫困,压力很大,自卑、不自信,心里很痛苦。在笔者的建议下,他两年如一日,一心一意学雷锋,做好事,热心帮助他人,最后,终于摆脱心灵痛苦,重获快乐和自信。他写了一首《走出抑郁》的七律诗,很感人,诗是这样写的:“抑郁神伤为何故?时光飞逝青春误。烛送光明蚕吐丝,有用之身当爱护。助人途中快乐寻,奉献踏上幸福路。风雨兼程多努力,鹏程万里功勋著。”这是雷锋精神帮助贫困生摆脱心理贫困的真实写照。

4.对待同学像春天一样温暖——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关爱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首先,引导贫困生认认真真学雷锋,从我做起,从关爱、帮助身边的同学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到让学雷锋、助人为乐成为贫困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积小善成大善,积小德成大德。让贫困生在坚持学雷锋,热心助人的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尊敬和喜爱,促使贫困生走出封闭的自我,渐渐融入集体当中。

其次,教育非贫困生学雷锋,教育他们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着想,多理解贫困生,在学习、生活、工作、娱乐等各方面给贫困生更多的真诚关怀和帮助,让贫困生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尽快摆脱心理贫困。

5.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学习

贫困生之所以陷入心理贫困,学习上的压力也是原因之一。许多贫困生要做兼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常常陷入困境。要教育贫困生像雷锋一样,发扬钉子的挤和钻的精神,刻苦学习。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压力小了,心理贫困也就减轻了。

6.教育贫困大学生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

许多贫困生不知恩,不感恩,认为自己是贫困生,国家、社会对自己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常言道:知足者常乐。不知恩、不感恩的人,很容易陷入到不知足的痛苦当中。此外,不知恩、不感恩,就谈不到报恩,这样会使许多贫困生失去拼搏和奋斗的动力。雷锋精神,根源在感恩。贫困生要像雷锋一样知恩、感恩,并像雷锋一样,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斗志穷尽一生去报恩。感恩精神的教育,对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

7.在教师中掀起学雷锋、做雷锋热潮,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物质帮助、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

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勤、贷、奖、助、补、免(减)的体系。物质上的资助,是帮助贫困生“心理脱贫”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具有专业心理辅导资格的心理教师、辅导员要发扬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定期深入到学生中,与贫困生一一谈心,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治疗;教师中的党员、干部、骨干教师应多与贫困生结对子,除经济上必要的资助外,给予贫困生更多的情感关怀和心理呵护,这无疑对贫困生心理脱贫具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武晓东.高校学生“心理贫困”研究综述[J].经济师,2013,(1).

[2]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1).

[3]林俊荣.当代大学生的贫困应对方式调查[J].青年探索,2006,(4).

上一篇:五年级上学期总备课下一篇:社会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