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教案(6篇)
1.古诗《池上》教案 篇一
教科版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快乐读书屋
一
池
上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池上》。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池上》。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作者是(唐)白居易(板书)。谁能解释一下诗的题目?说得真不错。
二、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请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池上》。(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答:有!)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2、师:请大家看着大屏幕《池上》,我们先来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3、自由读。
4、检测:谁有信心读好?指名读——再指名读,强调“藏、踪”读音。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会认字)
文中的字音我们都读准啦,接下来,我们来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谁最先把生字读准,记牢。
1、生自己读。(时间:2分钟)
2、同桌读。(现在给你的同桌读一下,让同桌检查一下你是不是真的会了。)
3、指名读。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
“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三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3分钟)
2、指名读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比理解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故诗的内容。
七、第五次“先学后教”(比背诵)
大家读得真好。这么好的诗句,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子里去吧。练习背指名背。
八、当堂训练:(作业)默写古诗。
2.古诗《池上》教学设计 篇二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准备:
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音乐、图像)
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21课《古诗两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出示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古诗的童年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作者吗? 师:同学们说得很清楚,看来课前预习花了很多工夫。老师课前也搜集了有关资料,比较简洁,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生齐读)
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要不,你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学生先练读,老师再指名读,然后齐读。)(读准后鼻音:撑、艇、萍)
3、师: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大家看,这两首诗的节奏会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解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知识。)
师:《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且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可以有不同节奏)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池上》
(教师根据学生所读,用粉笔在黑板上给诗做上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大家一起来练读一下。)
(生齐读,注意怎样运气。)
4、师:同学们刚才诵读的节奏都是可以的,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诵读两首古诗,并且再次提醒大家声断气连。
5、师: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师拍手读诗,生跟着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师: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比如,你们最喜欢的拍手游戏,也可以边玩边读诗呀,我们一起来!(学生两两组合,边拍手边读诗!)
7、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老师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指名表演读。)
8、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解诗。
师: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师: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试一试自己理解诗意,再把你从诗中读懂的意思讲给你的同桌听,如果有问题同桌讨论,两个人都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老师在教室内巡视。为学生解决困惑的地方。如: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解:懂得、明白。藏:隐藏、藏匿。
浮萍:借助图片理解词义(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水草,很多很多,连成一片)当船从水面上划过时-------浮萍随着水波荡开来。
三、品诗。
1、师:《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师: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师: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生:(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3、师: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4、师: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师: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指名背诵古诗、集体背诵。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完成练习。
2、搜集描写儿童的诗句,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读、去画、去悟、去唱。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古诗中还有许多写小儿的诗,都描绘了他们的天真烂漫,复习旧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 《所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补充:《宿新市徐公店》
3.古诗《池上》教案 篇三
[关键词]文本解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75 在苏教版第八册课文中,编者把《池上》《小儿垂钓》两首古诗编在一起,可谓独具匠心。在这里,笔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赏析,发现了别样的精彩。
一、文本解读,同中求异,精彩纷呈 《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虽然都描写了乡村孩子,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别有风味。1.两首诗的相同点(1)作者都是唐朝人。《池上》的作者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而《小儿垂钓》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胡令能。
(2)内容:描写的都是乡村儿童,在诗中都能流露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都是在情景交融中勾勒出孩童的天真可爱。
(3)语言:通俗易懂,自然平实,都体现了白话诗的特征。
(4)地点:情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水,虽然一个在池上,一个在岸边。2.两首诗的不同点
(1)作者的经历不同。白居易大半世做官,而胡令能一生没有做官,早年还做过工匠。(2)儿童的年龄不同。偷采白莲的小娃,大概七八岁,而学垂纶的儿童据估计大约有十一二岁,从“路人借问遥招手”来看,他的心机似乎多一点。(3)描写的意象不同。《池上》所描绘的意象有白莲、浮萍等,而《小儿垂钓》所描绘的意象有垂纶、莓苔等。虽然这些意象在诗中都是轻轻一笔带过,但两者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莲、浮萍是主角,小娃天真可爱,没有心机需要通过它们来展示。而在《小儿垂钓》中,意象仅仅是辅助角色,仅仅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这首诗表达孩子的天真可爱主要是通过孩子的“遥招手”来完成的。(4)表达的情感不同。《池上》的小娃主要是描写他采到白莲的高兴以及得意忘形的样子。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是乡下孩子的专注,“侧坐莓苔”是为了垂钓,“遥招手”同样也是为了垂钓,最终都是为了表现孩子的专注。
同类题材的古诗适合比较阅读。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比较,同中求异,能够把诗挖掘得更深。就这两首诗而言,在比较中,学生不但领略了乡村孩子的淳朴、天真,更重要的是在文本解读上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二、教学设计,异中求同,结构清晰
在教学过程中,这两首诗的思路也是清晰可见的。1.初读两首诗,要求读通
学生自读这两首诗,要求读音准确,做到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大声诵读,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同桌互听互评。2.略读两首诗,要求读懂
(1)重点词语理解。同桌、小组讨论,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小组交流不了的,可以全班交流,教师也可以适当点拨。
(2)诗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小组交流,互相印证,最后全班交流。
3.品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出感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读出来的,特别是古诗,那种韵律,那种节奏,需要学生慢慢品读,毕竟教师是讲不出来的。这是其一。其二,加强对诗歌的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更容易与诗人跨越时空对话,从而沉浸在诗歌的意境之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写乡村儿童,但品读需要做不同的处理。比如《池上》是轻快明亮的调子,要着重读出小娃兴奋的心情。而在《小儿垂钓》这一首诗中,则需要轻一点,慢一点,读出稚子的那份专注与谨慎。4.拓展阅读
出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这首诗重点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请认真品读,并对照所学的两首诗说一说它们都写了儿童什么样的特点。(由于是补充阅读,只要大意对即可。)(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句呢?请列举一二,全班交流。5.赞美儿童
今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活泼,各位同学也大多是农村孩子,你们能不能结合实际也说说乡村孩子的可爱之处?你们可以结合具体事情来谈谈吗? 6.全课小结
4.池上教案 篇四
《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均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描绘小娃偷采了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小儿垂钓》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两首儿歌通俗易懂,除了几个不常见的词语的理解需要提供帮助外,诗歌的意思、诗歌所表达的主题等学生理解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如何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落实朗读、背诵、理解诗意,并能通过对比朗读来体会中国古诗词凝练中见丰富内涵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意思,体会中国古诗词叙事的生动。3.对比阅读,体会中国古诗词的凝练与丰富的表达。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使用教材及自学要求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小池》,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一轮PK 1.出示小故事一则,指名学生朗读。
艳阳当空,暑气还没有散尽。池塘里荷花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已经完全凋谢,正变成了一个个饱满的莲蓬,在阳光下灿烂地笑着。挤挤挨挨的荷叶下面,飘动着挤挤挨挨的浮萍。好大一片绿色的池塘啊!
你看在那片荷塘中间,有个可爱的小娃娃,大约七八岁吧,胆子可真不小!只见他头顶荷叶,笑容灿烂,双手滑动船桨,贼头贼脑地从池塘深处轻快地窜了出来。你看那船舷上大大小小的莲蓬,有没有王者归来的感觉?小船经过的地方,水面上的浮萍被“呼啦啦”迅速分开,一道白花花晃动着的小小银河,久久没有合拢。2.多种方式朗读《小池》,读好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故事。3.讨论交流: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
(二)学习古诗《小儿垂钓》,现代故事与古诗第二轮PK 1.出示古诗《小儿垂钓》,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好节奏,读出韵味。2.多种形式练习背诵。
蓬头【
】学垂纶,侧坐莓苔【
】。路人【
】遥招手。怕得鱼惊【
】。蓬头【
】学【】,侧坐【
】【
】。路人【
】遥【】。怕得【
】【
】。蓬头【
】,侧坐【
】。路人【
】。怕得【
】。【
】,【
】。【
】。【
】。
3.自由朗读注释,借助注释说诗意。4.出示由此诗改写的一首现代儿童诗。5.现代儿童诗与古诗对比朗读。
6.讨论交流:现代儿童诗与中国古诗在表达上有何不同?
(三)儿童古诗主题阅读
1.出示《池上》《小儿垂钓》等多首儿童古诗,全班集体朗读。
《池上》——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2.讨论与交流:你又有何新的发现?
(四)总结交流:今天有何收获?
古诗两首
一、导入
跟你们第一次见面,给大家带了礼物,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长安百米贵,久居
实不易》(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的诗歌特点介绍,重点诗句介绍,诗人介绍。带来一首一千多年以前的诗作,——上课
二、《小池》:看大屏幕,一幅画,里面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这个 小故事。
在一片荷花开得正旺的池塘里,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撑着小船。他不时环顾四周,生怕被人发现,因为他是偷偷溜出来采莲蓬的,正急着往回赶呢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偷采白莲蓬还要隐藏自己行走的踪迹。你看,小船划开铺满睡眠的浮萍,浮萍久久难以合拢,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早就把他的行迹给暴露了!哈哈!
1、多种方式朗读故事(自由读,每人一段合作读,生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2、请你把这首诗歌都给你的同桌听,同桌互相纠正字音,3、再读一篇,还是读给同桌听,读出节奏。
4、检查检查,指名读。(多位同学)
5、这样可以读吗?去掉其中的字填空读。
6、读书最高的境界,心到,读书有三到„„现在如果你们就是白居易,看到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那么你想怎么读一读它呢?指名读。
假如白居易在做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胡子一大把,七八十岁的时候,这首诗应该怎么读?指导读。你看,这位老爷爷满是对小孩的喜爱,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引导读。
可以用不同的年龄来感受诗句,大家以后在读书时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7、请女同学读一句古诗,男生读一段古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了吗? 生:一段话就是一句诗的意思 生:我发现古诗就是故事的缩写。
师:古诗是故事的缩写,故事是古诗的扩展,二十多字,一百多字,从数字上对比,你发现了什么呢?
引导概括古诗的特点:用极少的字能概括非常多的内容,这叫凝练,这是中国古诗的一大魅力。
三、古诗《小儿垂钓》——还有一位诗人,看到白居易这么厉害,他也想试试,于是他
前思后想,左思右想,朝思暮想,想来想去,哈哈,有天他终于,还是没想出来,不过他把一个小故事写成了二十八个字,出示故事《小儿垂钓》。
1、自由读。
2、好了吗?自信满满,找个人试试。指名读。他把古诗读出了自己的味道
你来试试。真好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老师教教你,“稚子” 哎呀,咱们班的同学,不行,我不服气,咱们男女生同学比赛,PK一下。
(去掉其中部分词语)女生读,男生读。括号里填的是?(再去掉一些词语)女生读,括号里填?
(又去掉一些)现在更难了,男同学还敢吗?有勇气!男生读。括号里填?
了不起,女同学,认输吗?女生,预备起。
3、了不起,男生你们服吗?不服你自己站起来跟女同学单挑一下。(男女生指名赛读)
师评价:哎呦,不光背出来了,好像从一年前穿越过来了。
4、好孩子,我感觉你们都背下来了,拿出你最饱满的声音,我们一起背一下,预备起。
5、孩子们,不要小看这二十八个字,虽然比白居易的《小池》多八个字,但是这里面有人物,有„„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当当小演员,把胡令能的故事演一演。
(1)大屏幕出示主要情节展示,小组合作填一填,商量一下怎么演。一个【
】的小孩在池边【
】。
他【
】坐在【
】,茂密的草丛掩映着他的身体。一个过路人【
】,小孩只远远地跟路人招手。因为【
】,鱼儿再也不上钩了,所以不应答。(2)指名填读。
商量好了吗?找个小导演解读一下这个剧本。
再找一个同学读一下,边读边注意括号里需要填的词,一会儿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细节。最后找一名导演解读一下。
(3)好了孩子们,现在明白了吗?谁愿意来演一演。
你们怎么分角色的?谁是小孩?谁是路人?找准位置了吗?《小儿垂钓》一分钟剧场海选演员现在开始。
评价:他们演得这么有趣,跟剧本一样吗?哪里演得不准确?(交流)
师指导:垂钓的小孩有没有告诉路人怎么走?(指名交流)一起读古诗的第三句——
遥是什么意思?招手是什么意思?请看老师的动作,(拜拜,打招呼等)招手应该怎么做?这是摆手,招手怎么做?(向自己这边招手)如果他不想告诉路人,他为什么招手?招手是什么意思?(让路人走过来然后告诉路人)(4)另一组同学来演。演完后评价,掌声欢送。
6、孩子们,演完这个小故事,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古诗,请男同学读一句古诗,女同学读一段故事。
四、1、屏幕出示: 【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 4句28字 1个故事
【唐】白居易 《池上》 4句20个字 1个故事
师: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吗? 生:它们都是写小孩的 生:都是写小孩天真活泼的 生:都是二十几个字写一个故事 生:都是四句
生:简短也对,这叫凝练 大屏幕出示相同之处—— 同朝代作者 同为儿童诗 同叙述故事 同是
绝句 同语言凝练
3、大屏幕出示:合作讲一讲这个小故事,看清楚每一段前面的提示 老师:一天,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外出游玩。他看到:
第1组:在一片荷花开得正旺的池塘里,一个可爱的小娃娃撑着小船。
第2组:他不时地环顾四周,生怕被人发现。因为他是偷偷溜出来采莲蓬的,正着急地往回赶呢。
第3组: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偷采白莲还要隐藏自己行走的踪迹。第4组:你看,小船划开铺满水面的浮萍,浮萍久久难以合拢,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痕迹,早就把他的行迹给暴露了!哈哈!老师:看到这情景,白居易先生乐了,吟诗一首:
全班齐读:
【
】【
】 【
】【
】 看到这情景,齐读——
4、屏幕出示,师生合作:
老师:没想到,胡令能当时也在池塘附近,他听到语言这样直白,又通俗易懂的诗,心中料想吟诗之人肯定是白居易。于是上前拜访,对白居易说:
男同学:“闻得此诗具有语言直白,通俗易懂的特点,想必您就是白居易吧。无独有偶,我也曾见过一个如此幼稚可爱的小孩。” 老师:白居易听胡令能这么一说,兴趣大增,问道: 男同学:“此话怎讲?道来听听。” 老师:胡令能脱口而出:
女同学:【
】【
】【
】【
】 男同学:“哈哈哈„„哈哈哈„„好句好句!”
老师:微风阵阵,笑语阵阵,两位诗人完全陶醉在赏景、吟诗当中啦。
5.古诗《池上》教案 篇五
元处士池上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蓼穗菱丛思蟪蛄,水萤江鸟满烟蒲。
愁红一片风前落,池上秋波似五湖。
★ 送虚上人游天台,送虚上人游天台朱庆馀,送虚上人游天台的意思,送虚上人游天
★ 送包处士,送包处士李洞,送包处士的意思,送包处士赏析
★ 送陆处士,送陆处士张乔,送陆处士的意思,送陆处士赏析
★ 送崔秀才游江陵,送崔秀才游江陵朱庆馀,送崔秀才游江陵的意思,送崔秀才游江
★ 送严士元诗歌鉴赏
★ 送宋处士归山,送宋处士归山许浑,送宋处士归山的意思,送宋处士归山赏析
★ 送紫微处士酒,送紫微处士酒太乙真君,送紫微处士酒的意思,送紫微处士酒赏析
★ 送别,送别郎士元,送别的意思,送别赏析
★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
6.古诗《池上》教案 篇六
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古诗两首·池上》教学案例 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索—《古诗两首·池上》教学案例 孙 逊 教学目标 1.根据字理识字的方法自主学会形声字和会意字。2.读出诗歌的画面,感知诗歌故事内容,通过咀嚼品味,揣摩小娃偷采白莲的心理,体会儿童的天真无邪,构建与诗人情感的桥梁。3.初步认识诗歌朗读的技巧。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初读感知 1.回顾背诵:白居易《忆江南》 2.导入新课:白居易的诗大多质朴自然,通俗易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池上》。(齐读课题。)3.自读诗歌:《池上》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自己把这首诗读两遍。
二、自主识字,形意结合 1.指名读诗。2.正音:“撑、挺、萍”这首诗中有三个生字,看字音,有什么发现?指名带读后鼻音。3.自主识记,相机指导。看看字形,你能猜猜他们的意思吗? 动作理解:“撑”是会意字,表示用手掌完成的一个手部动作,谁能来做做“撑”小艇的动作?(这儿的撑就是指用竹篙抵住河底使船前行)。4.板书范写,看图解义“艇”。“艇”和“萍”都是形声字,“艇”笔画比较多,跟老师写一写。看看书上的插图,诗中的“小艇”是指—(体型较小,行驶起来较为轻便的小船)。5.观图示义:见过“浮萍”吗?如何记住?(它是一种水草,飘浮于水平面)6.指导书写:要注意“萍”字,上下结构,草字头,把第一横写长一点。7.生字描红。
三、自读发现,明了大意 1.读节奏:一首诗就是一首歌,和歌一样,每首诗都有属于它的节奏与韵律,只有读好诗的节拍,才能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读,齐读。2.明体裁:这首诗几行?每行几个字? 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这类诗歌体裁叫五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二十个字,却藏着一个完整的故事。3.明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时间呢?从哪儿知道的。人物呢?那他在干什么?谁能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真棒,老师还没教呢,你就已经通过自己的读理解了这么多内容,难怪人们说白居易的诗“老少皆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这首诗的体会会更准确、更深刻。
四、读清画面,读出情趣 1.一首诗还是一幅画,只有走进画中,才能走进诗中。你们闭上眼睛,听老师吟诵这首诗,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哪些美妙的画面呢?(美荷塘—娃撑艇—采白莲—开水道)2.质疑辨义“偷”。偷是不光彩的,令人厌恶的。读着这首诗,你觉得这儿的偷是偷窃东西吗?(投影出示字意选择:① 偷盗,盗窃② 悄悄地,不想别人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白莲,竟吸引了小娃来采?看荷花形态图,心中冒出什么词就说什么。出示白莲图(1)看看它们的颜色—看看它们的姿态—闻闻它们的味道(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满池的荷叶下,静静的水面上散布着一层绿绿的(),那正是(浮萍)。有了浮萍的装扮,荷池更美了。(2)多少文豪诗人为荷花写下美妙的诗句,你想到了?(3)面对这一池洁白的荷花,享受着淡淡的清香,你又会怎么赞叹?(4)除了迷人的荷花,你们猜猜对小娃吸引更大的还有什么?(莲蓬)剥开翠绿的莲蓬露出白白生生的莲子,咬上一口,爽脆清甜,多诱人啊。【板书:白莲 迷人】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现在你们该明白,小娃为什么要来采了吧!出示小娃图 1.观察小娃:(出示文图)这个小娃看上去多大的年纪了?长什么样?(脸— 眼神—头上— 活泼淘气,总之一个词—【板书:小娃 可爱】 2.指导朗读:诗中的一二行就是描写小娃的,谁来读出小娃的可爱? 3.启发想象,揣摩心理:你就是这个小娃,偷采白莲时你会想些什么?(1)当你看到满池亭亭玉立、洁白如雪的荷花时,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心理呢?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惊讶、高兴、闻)就请你读出这份高兴的心情!(2)当你再看到一个个翠绿饱满的莲蓬时,准备瞒着大人采时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兴奋、激动、紧张、害怕)你能读出这份兴奋激动吗 ?(3)看图:当他瞒着人成功采回满船鲜嫩饱满的莲蓬时,看看他的表情,此时此刻他的心中又怎样了呢?(得意、开心)(4)联系生活同学们,你有没有瞒着大人们做过成功的事情呢?那时的心里怎么样?谁再来读读读出这份得意。(齐读:偷采白莲回)看图:你看船虽小,但娃更小,“撑”得费力。可这池白莲吸引力太大了,哪怕是累得满脸通红,哪怕是冒着被人发现的危险,他仍要用他稚嫩的小手去悄悄地采摘。4.此时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孩子,你觉得他怎么样?(天真 活泼、大胆)【板书:快乐】(指名读一、二句)
五、读懂诗人,读出童心 悄悄地去,急急地回,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那小娃的行踪有没有被发现呢?(“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指导理解: “解”是指明白,懂得,“不解”就是“不明白,不懂得”。“一道”这里是指(一条水路)船行水面,浮萍荡开,现出一条清晰的水路。2.质疑:既然是“悄悄地来采”,为什么不懂得隐藏呢?(体会小娃小,不知藏,小娃乐,忘了藏)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吗?还以为瞒过大人得意地偷着乐。多有趣、多天真的孩子呀!【板书:天真】 3.介绍写作背景 这一切都被谁看在眼里?知道吗?这池荷花可是白居易后院里的。白居易早年特别喜爱江南水乡美景,回到洛阳后特地不远万里将钟爱的荷花带到了洛阳。此时的白居易已是老人了,他常静静地欣赏着荷塘美景,今天却让他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如果你是白居易,你会生气吗?(惊讶——会心的微笑)为啥? 4.解读诗人:是呀。每个人的小时候都曾这样可爱淘气过。白居易看到这个小娃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无论是谁看到这样一个长得可爱、举动天真又自得其乐的小娃娃,都不仅会心生怜爱,发出会心的微笑。又怎么忍心惊动她呢,责怪她呢?如果这一池荷花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这个小娃的出现就使整个画面活起来了。5.指导读句:诗人白居易也和我们一样微笑地望着眼前的一幕。我们能把这份笑意传递给大家吗?(读3、4句)带上“哈哈”这个词,再读读。6.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作者对小娃充满了什么样的情感?【板书:喜爱】你们真会读,一下子就读到了诗人的心里去了。总结诗人:正因为有诗人对美好景物的热爱,有诗人对孩子的一份喜爱,才写出了这首清新的、富有童趣的小诗,这首诗是唐代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珍品。7.感情朗读:让我们一齐来读出其中的趣味。
六、总结(小结学法并板书)今天我们通过五个读学会了这首小诗,现在回顾一下: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读,读出节奏,品味诗味。三读,读出画面,体悟美景。四读,读出趣味,感受童真。五读,读懂诗人。另一首同类题材的诗《小儿垂钓》,我们也可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自学《小儿垂钓》,看看你又能有什么新的收获。
【古诗《池上》教案】推荐阅读:
《池上》古诗教学反思10-17
古诗池上白居易诗配画11-03
唐诗《池上》赏析07-19
池上这首诗的配画10-09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池上》教学设计11-04
古诗的教案10-01
中班古诗教学教案09-13
古诗画精品教案10-27
寒露古诗词教案07-03
古诗咏柳教案07-07